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精选8篇)
促进企业的文化建设
摘 要: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多要素、多层面、涉及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在企业建设中,工会是员工的家,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可以说,企业的灵魂来源于员工的心,企业的活力来源于团队的积极性、创造性,鉴于此,本文将结合邮储银行基层实际,研讨工会如何发挥其作用,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邮储银行;工会;企业文化
当前,随着邮政金融服务点的不断覆盖,邮储银行各项业务的不断发展,邮储金融服务已经基本实现了产业的全面渗透,服务的全面覆盖。同时,邮储银行的年轻员工也已经达到了八万五千多人,眼下对员工思想形态意识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面对新的机遇,邮储银行应该积极加强工会建设,最大发挥工会在企业中的促进作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一、工会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
(一)工会发挥基层作用,是由它的性质和地位决定的。一方面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性组织,群众性是工会的属性和特征。工会组织参与企业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员工动员和组织起来,同时也可以代表员工的利益,维护员工的权利,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文
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另一方面,工会发挥基层作用是履行工会职能的具体要求。对员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业务素质教育是促进和谐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这也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树立我行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工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等群众性创新活动,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这里既包括维护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员工的经济利益,也包括满足员工的文化需要,还包括维护企业稳定的中间力量。同时,工会参与和谐企业建设有助于推动工会加强自身建设。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充分发动群众,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要求,探索适合本行特点的活动方式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将促进工会自身思想观念、活动方式、运行机制的转变,有利于工会自身的建设,有利于激发基层工会的活力。
(二)工会在对企业文化的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既涉及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又具体体现在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在工会活动的每件小事中。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单靠理论上的说教,应该通过灵活多样、员工乐于接受的形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这方面工会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工会具有健全的组织体系及管理模式。目前,邮储银行从总行到省、市分行,一级支行都建立有工会组织,自上而下形成完整的组织网络,管理模式。各级工会组织都有健全的工作制度和活动制度,经常组织员工开展各种活动,与员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有利于第一时间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及所需所求。
2、工会对全行员工的利益有代表作用。工会是员工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组织,是“员工之家”,最贴近员工,最了解员工的喜怒哀乐,最清楚员工群众的所思所想,具有很强的群众基础,能代表员工的利益,维护员工的权益;工会开展的各种活动大多是群众性活动,能够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倾听员工的呼声,采取员工喜闻乐见的方式发动员工广泛参与,因而容易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对和谐企业的建设产生认同感,发挥主人翁责任感。
3、工会对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有教育作用。教育是工会四项基本职能之一,通过开展符合我行实际、贴近员工的寓教于乐的活动,如学习法律法规,薪酬改革等制度来提高员工的认识,最大限度地掌握相关知识,维护自己权利。同时也可通过员工大会、主题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岗位练兵、业务技能比赛、文艺会演、演唱会、体育运动会等,对大力弘扬和积极培育我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帮助员工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维护企业建设的稳定。
4、工会对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有阵地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需要扎扎实实的工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无论是宣传发动、教育引导还是活动熏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而工会则拥有各种完善的文体活动设施。工会的这些设施,为动员引导员工投入企业文化建设,为员工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为塑造具有邮储银行特色的企业文化氛围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对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5、工会对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有弘扬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评选表彰活动,来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劳模精神,达到教育
和激励员工的目的。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这些先进人物和劳动模范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最大限度地弘扬企业文化。
二、充分履行工会职能,发挥工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工作,重在广大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实践。让员工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概念,有利于企业核心理念的培育、企业形象的创造、企业品牌的打造,这些都和文化建设的直接实践密切相关。
(一)发挥宣传鼓劲作用,在培育参与主体上下功夫。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层内涵和文化底蕴需要从员工的行为和道德规范中体现出来,因此,必须通过大造宣传声势,发动和吸引广大员工参与,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精神和能动作用。
1、运用工会活动,组织开展“企业主人翁”意识的讨论活动。组织广大员工认真学习我行的企业文化,向员工讲解其权利和义务,让员工自己来讨论员工的权利,探讨自己的义务、服务的理念、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引导员工结合本职岗位,认真思考,深刻领会;通过开展征文、论坛、演讲、研讨、自学等多种方式,调动全行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对核心理念的认识,使核心理念入脑入心,人人皆知。
2、运用宣传教育阵地和载体,宣传企业的深刻历史内涵。通过宣讲、举办系列讲座、培训等,向广大员工传授邮储银行的相关知识,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全体员工充分认识个人和企业利益相辅相成的关系,正确领会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报刊、网络、板报、宣传栏等载体加强宣传,在营业办公场所的显著位置昭示和谐企业 的内容,使和谐企业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达到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塑造精神、凝聚力量和营造氛围的目的。
3、运用多种途径,广开言路,倾听员工呼声,了解员工需求。努力增强员工对工会促进企业发展的认同感、对邮储银行和谐发展的认同感,使员工能充分认识到可以通过工会途径维护个人价值,进而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进一步调动员工通过工会途径解决自己的需求,反映群众的意见,为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发挥好主力军作用。
4、培育先进典型,弘扬先进事迹,激发员工为企业奉献的意识。通过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企业精神,并通过精神、理念、传统等无形的因素,陶冶员工的情操,培养员工群体意识和良好的习俗和道德风尚,大力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激发员工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热情。
(二)发挥基层教育作用,培育基础建设力量,提高队伍素质 员工素质与和谐企业是相辅相成的,高素质的员工群体必然会产生高层次的企业文化,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教育职能,配合企业在提高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引导员工大力培育。
1、深入开展“学习性企业”等主题活动,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可以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银行,争做知识型员工”等活动,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既可以落实“知识性银行”的理念,形成竞相争做“学习型员工”氛围,进而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2、严格员工行为守则,规范员工职业行为,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大力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为国家、企业和客户
服务意识。可以组织开展员工岗位行为规范大讨论,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根据总行制定员工行为准则,通过规范员工的文明用语、行为方式,严格工作程序、劳动纪律等,使广大员工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规范的职业行为,塑造和维护邮储银行的形象和员工自身的形象。
3、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技能大比拼,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可以紧紧围绕银行的中心业务,加强对员工培训,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岗位练兵、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竞赛活动。随着银行业务范围的拓展,应该积极组织员工学习新业务,掌握新知识,进一步增强员工的管理能力、客户营销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引导和帮助员工立足本职、钻研业务,熟练掌握业务技能,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三)发挥引导作用,在营造民主气氛、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以人为本,开发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而民主管理是员工群众参与企业管理的有效形式,通过切实有效的民主管理,可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为员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和机会,因此工会组织要充分利用职代会、行务公开、收集合理化建议等形式,组织广大员工在涉及本行重大决策、经营管理以及关系员工切身利益等重大问题上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有效地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1、进一步加强职代会建设,充分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职代会是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落实员工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重要措施,是理顺干群关系、化解内部矛盾的有效办法。因此工会应该在完善制度、落实职权、规范程序、讲求实效上下真功夫、硬功夫。同时,召开员工代表大会,不要仅注重表面形式,更重要的是
能切实解决实际问题,让员工真正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员工代表真正体验到有事可议、有权可使。工会组织还应该进一步规范职代会召开程序,提高职代会质量;抓好员工代表的选举和培训,努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通过员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落实,发挥广大员工在邮储银行的各项建设中的聪明才智,调动员工参政议政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各尽所能,各展其才的良好氛围。
2、推行行务公开,管理透明,进一步扩大员工的知情权。推行行务公开,既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也是维护员工群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根本要求。工会组织应该配合相关部门抓好行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凡需要公开的内容如业务经营情况、重大决策情况、廉政建设情况、员工关心的热点等事项,都可以利用职代会这个载体进行公开。
3、开门纳谏,重视员工权利,鼓励员工提出合理化建议。工会组织应该广泛发动员工,围绕邮储银行在改革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提合理化建议和建言献策活动,培养和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同时,要不断创新,提合理化建议的方式,建立和完善评审与激励机制,促进此项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四)发挥凝聚作用,竭诚为员工服务,构建和谐顺畅的内部环境
1、多措并举,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学习国内一流企业建设“员工之家”的经验成果,“家”的建设是凝聚员工、展示员工才华、激发员工活力的阵地,是工会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体现。但在借鉴中,要创新建“家”工作思路,强调“软件”建设,把人际关系的和谐、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纳入考核内容,把员工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评选标准,并实行动态管理,规
范“员工之家”的评选程序和管理工作,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努力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员工群众的“文化之家”、“和谐之家”、“信赖之家”。
2、关心员工生活,了解员工需求,倾听员工心声,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努力为员工排忧解难,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员工,体察员工疾苦,倾听员工呼声,及时了解掌握基层员工的思想动态,定期与不定期和员工面对面的交流,做好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释疑解惑、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坚持为员工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扎扎实实为企业分忧,切实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
3、积极发挥工会组织阵地作用,在满足员工文化需求上下功夫。满足员工文化需求,引导员工参加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陶冶员工情操,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因此工会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建设好让员工群众满意的文化娱乐场所,使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和思想教育有更大、更新的活动空间。加强员工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努力做到活动项目不断增加,活动内容不断丰富,使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经常开展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愿意参加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使员工在活动中丰富知识、活跃生活、陶冶情操,从而使企业文化的基础得到巩固和加强。
(五)加强女员工工作和青年工作,充分调动发挥女员工和青年员工的积极性
女员工和青年员工是全行员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会工作的重要服务对象。所以工会组织要充分重视和加强女员工工作,积极
协助共青团组织做好青年工作,做到统筹安排,形成合力,促进整体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1、重视、关注女员工群体,加强女员工工作。多组织女员工积极参加女员工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依法维护女员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关注单亲、特困女员工生活,切实帮助女员工解决实际困难。
2、协助共青团,加强青年员工的组织和引导。突出发挥青年青年员工的后备作用,在工作上依靠青年员工,主动配合共青团组织及有关部门,加强对青年员工的思想教育,密切与青年的联系,关注青年思想状况,做好青年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青年的自身发展,为青年员工的进步成才创造条件,调动好青年员工的积极性,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员工一道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建功立业。
(六)发挥工会的监督检查作用,建立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
1、建标导航,培育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由于邮储银行在全国的分支机构庞大,导致了企业的领导力量、员工素质、办公环境、工作基础不同,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可以选择一些基础条件较好的机构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示范点,一方面可以通过发挥示范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对示范点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给予认真的帮助和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开展。
2、建立督导检查机制,让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化。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时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分步实施。要研究制定
具体的实施细则,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并重推进工作的检查和指导。研究制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考评制度和办法,不断改进和加强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评,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深入有效开展。
3、评估推进工作情况,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企业还需及时对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情况和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客观评价,认真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找准工作差距,制定改进措施。
4、巩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提高企业文化建设水平。修订完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巩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促进内部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业务的有效发展。
三、强化“火车头”的拉动作用,提升工会的续航能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一)续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持续动力和灵魂,是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工会组织要按照工作需要和各地实际,适当优化工会工作的人员编制,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把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干部充实到企业文化建设岗位上来。
(二)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履行职责的能力。作为工会的干部队伍,工会的领路人,在新形势下,能带好新的队伍,个人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工会干部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将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与企业文化推进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工会干部还需认真学习企业文化基本知识,深入了解邮储银行推进企业文化的意义,掌握邮储银行企业文化的
丰富内涵,学习推进企业文化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2、尽职尽责,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工会应该牢固树立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意识,认真践行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以人为本,对员工服务,对基层服务,心里装着员工,凡事想着员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努力构建和谐银行,不断增强团队凝聚力。
3、求真务实,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勇于实践,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进一步转变观念,将工会工作纳入到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中,正确把握工作领域、工作层次的变化对工会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紧密结合企业改革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进程,了解和掌握基层工会和员工遇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推进能力创新、建设创新和工作方式的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银行结算账户在个人层面的作用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令2003年第5号《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 个人银行活期账户分为个人结算账户和储蓄账户两种, 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办法》第43条明确规定“储蓄账户仅限于办理现金存取业务, 不得办理转账结算。”明确地区分了个人储蓄账户和个人结算账户的不同功能。
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可通过存折办理现金存取款、银行卡、转账、扣款、投资、汇款等多种银行业务, 下列款项可以转入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工资、奖金收入;稿费、演出费等劳务收入;债券、期货、信托等投资的本金和收益;个人债权或产权转让收益;个人贷款转存;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和期货交易保证金;继承、赠与款项;保险理赔、保费退还等款项;纳税退还;农、副、矿产品销售收入;其他合法款项。同时还可办理以下服务:支付水、电、气、电话等基本日常费用;代发工资、养老金或社会救济金;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还款;汇款;银证转账、银券通业务;记账式国债、开放式基金等投资业务;使用借记卡购物刷卡消费, 通过电话银行、网上银行、A TM等自助设备存取款、查询余额、转账等;使用个人支票、信用卡等信用支付工具。
现在各大银行为方便广大客户, 不断推出了系列服务项目, 如短信息服务、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 都为客户管理个人结算账户提供了快捷、安全的服务。
银行结算账户在企业层面的作用
其一, 银行结算账户是创立企业的必备条件之一, 企业应正确使用不同的银行结算账户。任何一个企业, 在设立之初, 都必须进行验资, 而验资就得到银行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 设立公司, 应当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后, 和有关部门的批文一并提交银行, 银行按规定为企业开立账户, 以便企业注入资金进行注册验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 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 严格按规定开立账户, 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 不得多头开户。企业因办理日常转账结算和现金收付需要, 可以开立基本存款账户, 作为企业的主办账户, 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资金收付以及工资、奖金的支取, 都应通过该账户办理;企业因借款和其他结算需要, 如为享受不同银行的特色服务或分散在一定银行开立账户可能出现的资金风险, 可以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银行以外的银行营业机构开立一般存款账户, 一般存款账户没有数量限制, 企业可以通过该账户办理转账和现金缴存, 但不得办理现金支取;企业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需要对其特定用途资金进行专项管理和使用的, 可以开立专用存款账户, 该类账户主要用于办理各项专用资金的收付, 收入汇缴账户除向其基本存款账户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用存款户划缴款项外, 只收不付, 不得支取现金。业务支出账户除从其基本存款账户拨入款项外, 只付不收, 其现金支取必须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办理;临时机构或存款人因临时性经营活动的需要, 可以开立临时存款账户, 用于办理临时机构以及临时经营活动发生的资金支付, 此类账户可按照国家现金管理的规定支取现金。由于临时存款账户与基本存款账户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为体现临时机构和临时经营活动所独有的临时性特点, 与基本存款账户加以有效区别, 《办法》规定, 对临时存款账户实行有效期管理, 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年。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经营发展需要, 合理选择开立不同类型的银行结算账户。
其二, 强化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是企业实现资金安全的必要手段。企业必须按规定使用银行结算账户, 保证银行结算账户的安全。首先应加强对预留银行签章的管理。印章是明确责任、表明业务执行及完成情况的标记。印章的保管要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 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 印章要与空白票据分管, 财务专用章要与企业法人章分管。单位遗失预留公章或财务专用章时, 应向开户银行出具书面申请、开户登记证、营业执照等相关证明文件;更换预留公章或财务专用章时, 应向开户银行出具书面申请、原预留签章的式样等相关证明文件。其次是加强银行结算账户银企对账工作。企业和银行要签订对账服务协议, 按约定时间进行对账, 对账工作要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 企业要指定专门的非出纳人员对银行结算账户定期进行对账, 对发生的资金收支业务逐笔核对, 非对账人员进行复核, 财务负责人签字, 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再次是企业发生重大事项变更应及时报请其开户银行。主要包括: (1) 企业名称更改, 但开户银行及账号不改变的, 应及时向开户银行提出银行结算账户的变更申请, 并出具有关部门的证明文件。 (2)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住址以及其他开户资料发生变更时, 及时通知开户银行并提供有关证明。 (3)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一是企业被撤并、解散、宣告破产或关闭的;二是企业注销、被吊销营业执照的;三是企业因迁址需要变更开户银行的;四是其他原因需要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企业应向开户银行提出撤销银行结算账户的申请。企业撤销银行结算账户, 必须与开户银行核对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余额, 交回各种重要空白票据及结算凭证和开户登记证, 银行核对无误后方可办理销户手续。《办法》规定:存款人未按规定交回各种重要空白票据及结算凭证的, 应出具有关证明, 造成损失的, 由其自行承担。企业应加强银行账户各个环节的管理, 确保企业资金安全。
银行结算账户在国家层面的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 企业经营行为日趋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管理具有不同来源和用途的资金存款人需要开立不同类别的银行结算账户。一是为了适应存款人规范财务管理的需要。二是为了适应企业单位经济活动的需要。由于一些企业单位经营方式的变化和管理制度的改革, 需要开立相应的银行结算账户。三是为了有效监督和控制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要专户存储的专项资金的使用。由于政府对一些专项资金的使用规定了不同的管理要求, 存款人必须按照规定开立和使用相应的账户种类, 才能有效控制和监督种类专项资金的使用。因此, 《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规定, 存款人以单位名称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 (个体工商户凭营业执照以字号或经营者姓名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纳入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 , 根据存款人的需要、资金性质和管理需要, 本着既可以满足单位结算需要, 又有利于加强对单位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的原则, 将单位银行结算账户进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类, 按用途分为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
存款人只能在银行开立一个基本存款账户, 已开立基本存款账户的存款人, 开立、变更或撤销其他三类账户, 必须凭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办理相关的手续, 并在基本存款账户开户登记证上进行相应登记, 便于全面反映和控制存款人的各类银行结算账户开、销户情况, 加强银行结算账户的管理。由此, 体现了基本存款账户在四类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中处于统驭地位, 是单位开立其他银行结算账户的前提, 其他三类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则作为其功能和作用的有益补充。
充分发挥“专用账户”功能和用途, 在国家经济调控中的大显身手。《北京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 商品房预售资金应当全部存入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专用账户”, 保证预售资金优先用于工程建设, 严禁房地产开发企业直接收存商品房预售资金。《北京市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账户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房地产经纪机构、交易保证机构居间或代理存量房买卖的, 须通过‘专用账户’划转交易结算资金。未设立‘专用账户’的房地产经纪机构, 其成交业务的交易结算资金应通过设立‘专用账户’的房地产经纪机构或交易保证机构实施划转, 不得自行或委托其他经济组织代收代付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以上两项《规定》, 商品房预售资金和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都必须通过“专用账户”划转交易结算, 这就意味着客户的交易资金将有一个专门的账户进行监管, 这个“专用账户”内的资金必须通过银行监管, 房地产开发企业和经纪公司都不可能占用, 从而可以有效保证商品房预售资金和存量房交易结算资金的安全。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再生金属分会肩负着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引领行业科学发展的职责使命。正确认识所从事的工作和所服务的产业,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
一、如何认识行业组织工作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对行业组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行业组织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种社会经济体系
行业组织是经济领域的社会团体,是由行业内企业为主体自愿参加、以保护和增进会员利益为目标的经济类社会团体,具有市场性、行业性、会员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等特点。
我国行业组织从恢复重建、发育成长到走向繁荣的这30多年,是正值改革开放的宏大画卷逐步展开的转型时代,市场体系从无到有,政府职能全面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深刻变化,社会矛盾复杂交织,行业组织玉成于斯,承载着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发展的历史重任。
民政部有关领导指出,在中国的现今语境下,行业组织不仅代表着市场失灵条件下的经济利益,代表着调控失灵条件下的公共利益,而且也代表着在社会转型条件下更加广泛的社会利益和社会价值。由各种社会组织所构成的社会体系,与由各级党政机关所构成的国家体系,以及由各类企业构成的市场体系,共同组成三位一体的现代中国,三者矛盾统一,相应成辉,共同推动着中国社会在转型中成长进步、走向繁荣。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领导指出,行业组织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肯定了行业组织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分会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营业务
行业协会的工作确实能够做实,也能够做优。再生金属分会更是我国再生有色金属领域内的权威行业组织,有着自己的特色,区别于传统意义上被称为老人俱乐部的行业协会,是以市场化为导向、坚持企业化办会的现代新型行业协会,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主营业务。
核心优势。作为行业组织,分会在服务行业发展中发挥着桥梁纽带支撑功能,具备了六大优势:一是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行业组织,拥有良好的政府资源;二是参与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掌握政策发展的最新态势;三是开展行业科技管理,掌握行业科技进步的最新动态;四是广泛开展行业调研和行业评价,掌握产业运行的宏观状态和行业企业的政策诉求;五是拥有一定的会员单位,具有开展各项工作的行业基础;六是密切联系各科研院所,拥有专家咨询委员会,可以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最全面的智力支撑。
核心业务。近年来,再生金属分会坚持走大力发展业务与提升规范治理和运作水平相结合、坚持服务企业宗旨与履行行业自律职责相结合、促进行业发展进步与推动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走中国特色之路与对标国际惯例相结合之路,形成了以下八个方面的核心业务:
一是强化政策研究和产业运营分析,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强化行业科技管理,组建科技联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三是组织开展信息咨询和专业培训,为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四是推进标准化工作,组织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完善行业标准体系;五是开展行业评价,加强行业自律和诚信建设,树立先进典型,规范市场秩序;六是客观反映行业企业诉求,为行业发展争取政策支持;七是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为行业企业发展拓展国际空间;八是组织举办行业经济、技术、产品等展览,展示行业发展成就,服务企业开拓市场。
近年来,依托八大核心业务,再生金属分会正朝着五个一流的目标努力,即服务质量一流、能力水平一流、作用发挥一流、规范运作一流和诚实守信一流,再生金属分会正在成为政府靠得住、企业信得过、行业有威信、国际有影响的行业协会。
二、如何认识所服务的产业
“自古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要履行好肩负的使命,应当对所服务的产业有全面的认识,对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有准确的判断。
(一)从国家政策上看
服务的节能环保产业被列为国家要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有可为。
从长远发展看,“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策是对指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基本政策,我国共有有七大基本国策,除前面提到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外,还有“保护耕地”和“水土保持”两大国策与再生金属分会的工作息息相关。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的当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再生有色金属作为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的结构性重要措施,产业发展面临重大机遇。
从当前任务看,根据《“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所公布的百余项节能、减排、减碳政策,国家将从结构转型、经济杠杆、监管强化等方面,在“十二五”期间拉动节能环保产业形成4到4.5万亿元产值。另根据日前发布的《“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提出的各项发展目标,预计到2015年,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将达1.5到1.8万亿元。
(二)从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基本原则来看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已经成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潜力巨大。
一方面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已从强制要求转为企业根据市场原则的自发行动;另一方面也可以感觉到越来越多的技术、人才、资本在向节能环保产业聚集,越来越多的投资公司在跟协会建立联系,越来越多的会员企业成长为上市公司。
(三)从产业发展阶段来看
节能环保产业处于产业发展的升级转型阶段,机遇很多。
一是再生金属企业普遍小而散,能耗高和二次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亟需行业协会提供各类智力支持;二是产品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不高,部分共性关键技术亟待突破,行业科技创新工作大有可为;三是支撑体系急需完善,再生有色金属行业的管理、培训、技术推广等能力建设有待加强,拓展业务的潜力较大。
(四)从产业涵盖的领域看
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空间无限。
从学理上讲,现再生金属只在铜、铝、铅等主要品种上有所作为,还有更广阔的领域没有涉猎,可以用“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大”来形容我们的横向发展空间。
可以看出,无论是从政策方向还是从市场机制的角度看;无论是从产业广度还是从产业纵深的角度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所从事的产业必将蓬勃发展。
因此,大家应该有一种职业自
豪感,所从事的事业是在贯彻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所供职的单位是区别于一般社会公司、肩负着引领产业科学发展使命的新型行业协会。大家应该为从事节能环保事业而骄傲,为在行业协会工作而自豪!
三、如何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
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应看到自己的不足,一是行业引导力和影响力上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工作人员来自不同的专业,在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有所欠缺;三是基础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距离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行业企业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2012年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提升分会基础管理水平
一是强化工作流程管理。要通过对现有各项核心业务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的梳理,实现各项工作的条理性和规范性,增加现有相关工作流程的透明度,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管理体制。要组织编制分会工作手册,厘清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流程和质量标准。要以工作手册为教材,对各岗位进行职业素养提升培训。
二是提升分会绩效考核。探索建立科学制定部门年度考核目标的形成机制;进一步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和奖励及处罚机制;部门内要采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等措施,提升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确保绩效考核成为提升分会工作水平的助推器。
三是优化分会用人机制。要建立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激活个人创造力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分会内部岗位交流机制、晋升机制和薪酬机制;要研究建立分会核心价值观体系,依靠分会文化建设留住人才;要拿出内部专业知识培训的有效措施,建立岗前培训、任职培训、专业培训相结合的高效培训体系。
(二)进一步提升分会信息化管理水平
信息化管理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重新整合分会的内外部资源,提高分会效率和效益、增强协会的竞争力。要进一步提升分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一要统一认识。要认识到信息化是手段,信息化平台运营是关键,业务流程的优化或重组是核心,增强分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发挥分会的功能和作用是最终目的。二是要建立分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有效地配置协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提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效率,转变分会的经营方式、业务流程、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三是要用好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分会经营管理与信息化手段的相互融合和创新,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提升管理水平,通过信息化带动企业管理的创新,要站在分会战略发展的高度,审视过去积淀的分会文化、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新的管理模式中。
(三)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创建一流团队
要采取措施,切实提升执行力,创建一流团队:一要强化项目培训,使团队里的每个员工对即将推进的项目要有深刻的认识,只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全面的领会,才能提高执行力。二要明确项目各关键节点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出尽可能细化的项目推进计划,使每个人都知晓自己的工作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三要完善岗位描述,尽可能做到每项工作都可以有量化的工作任务,准确地描述出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四要强化项目跟进和督促,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部门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帮助一线员工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五是要建立健全激励措施,对于执行力强的员工,要有一定的激励措施,精神和物质并行。
(四)进一步强化部门协作共建品牌协会
要建立部门间协作的长效机制,共建品牌协会:一要切实明确各部门的主要业务,做到合理分工,各有侧重。二要树立主动沟通配合的意识。各部门特别是分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要切实树立协会一盘棋意识,树立主动沟通配合的意识。三要建立定期信息交流和重大项目会商机制,做到信息的及时传递。四要建立互利共赢的协作机制,各部门协作共建品牌协会。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代表团
1.1 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
1.1.1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式民主政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议会性质的机关,但与议会不完全一样,人大除了是立法机关,还是权力机关,并且首先是权力机关,同时具有立法机关的性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享有广泛的、最高的、几乎不受其他国家机关约束的立法权;人民代表大会既制定法律,又监督法律的执行;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对其他国家机关组成人员的选举、批准任命和罢免权;人民代表大会可以随时决定国家的各项重大事务;宪法还赋予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它认为应该由它行使的其他职权的权力。
1.1.2 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根据中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在诸国家机关中居于首要地位,任何其他国家机关都不能超越它,也不能与它并列。在实际政治生活中,由于人民代表大会尚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地位与实际地位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就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政治主体的法定地位与实际地位进行比较如下: 1.1.2.1 人大与党委的关系
人大是权力机关,党委是领导机关,领导国家与社会,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党委领导人大。领导方式有:
(1)党提出方针政策,由人大贯彻执行。
(2)党就国家的重大问题,直接向人大提出建议案,通过人大的立法,把党的意志合法地转变为国家意志。(3)党对人大实行工作领导。(4)党对人大实行组织领导。
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政治民主的扩大,人大的权力自主性开始增强。
案例1 1992年:兴建三峡工程决议在争议中通过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4月4日《经济参考报》头版刊登了这一消息。尽管消息很简单,但实际情况是,这一决议的通过是相当艰难的。而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一项工程的决议,这在我国也是第一次。
1992年,国务院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交了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议案。
月3日该议案进入表决程序,共有2633名人大代表参与表决,结果是赞成1767票,反对177票,弃权664票,未按表决器的有25人。表决虽然获得通过,但赞成票只占总票数的67%。
它表明人大与党组织的关系存在着潜在的矛盾性。1.1.2.2 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在国家各级政权机关中,人民代表大会与同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之间是主从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关系。它具体表现在:
(1)在组织上,一府两院由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任命产生。(2)在职责上,一府两院向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
(3)在监督上,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的行为实施全面的监督。
而在实际地位和法定地位并不像对称。就人大与行政机关的关系看,行政机关的权力往往超越于人大之上,人大的工作有时受制于政府行政机关,成为政府“履行法律手续”的工具,有时甚至是“政府领导人大,而不是人大领导政府”。其次,从人大与司法机关的关系看,司法机关不像行政机关那样超越或凌驾于人大之上,但人大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也经常流于形式。
由于人大制度尚处于完善之中,因此,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
1.1.2.3 人大与人民的关系
人大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人民管理国家的一种形式,人大是人民反映人民意志的机关,人大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从法定关系看,人大应绝对服从人民群众的意志。人大在其他一切国家机关之上,但在人民之下。人大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它应根据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应当充分反映民意,聚合民意,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案例2 人大代表酒后撞人骂伤者穷鬼
南方电视台11月29日报道:广东惠州市惠城区今年刚当选的一位人大代表在闹市开奔驰车撞倒一辆电单车后,大骂伤者,“你这个穷人,还敢骑一辆破车来撞我”。面对执勤交警,该人大代表称,“我是人大代表不能随便扣留。”并打电话投诉交警违法。
案例3 张建中发起罢免赵之毅人大代表资格
2010年8月20日,整个杭州城一觉醒来就从报纸和电视上闻知,64名选民联署动议罢免下城区人大代表赵之毅。报纸头版头条,等于空投了一枚重磅炸弹。不过,联署人不足法定人数,动议被驳回。张建中提出罢免赵之毅的理由有二,一是赵之毅违法,在他向法院交20万元保证金及两家单位的担保证明,由一审法院依法决定对现存房屋采取证据保全措施后,赵之毅仍然下令将杨家租屋夷为平地;二是赵之毅“强抢明夺百姓的私人财产”。
1.1.3 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
(1)人大是代表和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议会是民主社会中民意的传声器,在诸多民意表达渠道中,议会是最经常、最专业的民意表达机制。人民代
表大会作为由各党派、各阶层、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的人员组成的代议机关,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并且人民代表来自基层,他们平时和群众生活在一起,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心声。
(2)人大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议会是实现民主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最主要途径。
(3)人大是政府权威合法化的源泉。在现代社会,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来源来两种途径:其一为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政府,政府对选民负责,政府存在以选民信任为依据,政府权威以选民授权为依托;其二为由人民选举产生议会,再由议会产生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政府存在以议会信任为依据,政府权威以议会授权为依托。由于国情条件的限制,中国各级政府还不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需要由各级代议机关间接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负责选举产生政府,这就使政府产生具有了合法性来源,使政府权威具有了合法性依托。在中国由人民选举产生人大,再由人大产生政府,政府对人大负责,政府的权威源自人大的授权。这就使政府的权威具有合法性的依托。
(4)人大是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人大的广泛代表性和包容性,使它能够有效地表达和整合各地域、各阶层、各职业、各民族的利益和要求,有效实现民族国家的整合。
(5)人大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它为社会利益需求和利益表达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沟通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为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1.2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程序
1.2.1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的特点
由于受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当前,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选举具有以下特点: 1.选举权的普遍性。中国选举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只有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和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精神病患者,才会失去选举权和被选权。
2.选举权的间接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多层次的间接选举。其中,乡镇级、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由直接选举产生,然后向上逐级递选直至选举产生全国人大代表。这种多层次的间接选举有利于减少直接容易产生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不可控制性,有利于节省选举经费和工作量,但它对于选举权的普遍性和平等性不能不说是打了折扣,这种依靠少数代表间接抉择也容易出现曲解或背离民意的情况。
3.选举权的不完全平等性。目前,中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具有平等性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平等的一面。从人人享有投票权、一人一票来看,中国公民享有的选举权是平等的,所有公民不论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的身份背景差异,都享有
平等的选举权。从投票效率、被选举权来看,选举权仍存在着不平等的方面,在政治现实中,一部分人只能享有选举权利,而另一部分人却经常享有被选举权利。法律规定的代表名额也不是按照相同比例的人口原则分配的,在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选举中,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一般4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法律对军队、少数民族参加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实行特殊照顾。
案例4 城乡人大选举权平等化的进程 1953年指定的选举法对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作了不同规定,其比例为8:1。
1995年2月28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选举法修订案,规定每96万农村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每24万城市人口选举1名全国人大代表,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4:1.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明确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为1:1.。
1.2.2 人大代表的选举程序
1.2.2.1 代表名额的确定与分配程序
1995年修订的选举法规定,全国人民大会名额不超过3000人,名额分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情况决定;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名额分别按不同代表名额基数加人口增加数的办法确定。在实际中,除行政区域、人口数量这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外,少数民族、军队、归侨、港澳台等因素也对代表名额产生影响。
迄今,人大代表名额的确定和分配尚缺少科学标准、规范的方法和固定的程序,分配代表名额的随意性很大,选举时间也不固定。
案例5 全国人大代表官员、平民构成示意图
我国有将近3000名人大代表,有近70%的代表是来自行政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
1.2.2.2 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程序
人大代表的直接选举程序一般包括:一是设立选举组织机构;二是划分选区;三是登记选民;四是提出代表候选人和确定正式候选人;五是宣传介绍候选人;六是差额选举和组织投票;七是确定当选。1.2.2.3 人大代表的间接选举程序
所谓间接选举,即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大代表,而是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上一级人大代表。由于不需要进行选区划分和选民登记,人大代表的间接选举程序比较简单。其候选人提名、候选人介绍和投票程序与直接选举也比较类似,这里无需赘述,仅对间接选举的特殊性予以介绍。
第一,间接选举的主持机关。选举工作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持,并接受上级人大常委会领导。
第二,提出代表候选人。选举法规定,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由选举单位提名产生。
第三,确定正式候选人。第四,确定当选。
第五,审查和确认代表资格。
1.3 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1.3.1 人大代表的权利
(1)会议期间的权利:提出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权利;提出询问和质询的权利;会议期间参加议题审议的权利;行使选举权和表决权;行使罢免权。(2)闭会期间的权利:行使观察和调查权;人身特别保护权和言论免责权;获得必要的物质条件保障权。
案例6 十届人大四次会议的部分质询: 1.教育经费投入减少的质询 全国人大代表纪宝成: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到2000年财政性教育支出应达到GDP的4%。以此计算,在过去的五年中,中央和地方政府至少对教育少投入了7000亿元。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但教育投入毕生却每况愈下。近五年,教育投入始终没有超过GDP的3%。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教育的投入曾一度达到3.4%。给教育拔款不是恩赐,这是惠及亿万民众的一项巨大公益。2.春运涨价的质询 全国人大代表纪尽善:“春运涨价6年了,客流怎么还没被限制住?这说明什么?”事实证明,虽然票价上浮,近年来铁路春运客流量仍呈逐年递增趋势。06年春运40天,中国铁路发送旅客达1.49亿人,创春运历史最高纪录。对于铁路等公益性、自然垄断性的国有企业,必须兼顾其社会目标,而非单纯追求盈利目标。
3.管道气初装费的质询 管道气初装费属什么性质的收费?为什么收了3500元初装费还要收300元的“安装费”?在今年的两会上,广州市人大代表朱永平就管道煤气初装费问题询问有关部门,并就该项收费是否合法等提出质疑。如果管道气属公共事业,收取“初装费”就不合理;若是集资或投资,用户就
拥有部分煤气管道等设施的物权,这些设施就属于用户所有;如果是借贷,就应该给用户计发利息,否则就是无形中将公众的钱变成了自己的固定资产了。
1.3.2 人大代表的义务
人大代表应该履行的义务主要包括:按时参加人大会议和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见;切实遵守并协助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接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
1.4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团的职权职责
根据全国人大组织法规定,代表团是参加代表大会的基本单位。每次全国人大全体代表会议举行之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按选举单位组成代表团。即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代表组成一个代表团,解放军代表组成一个代表团,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单独组成代表团。各代表团的全体代表会议分别推选代表团团长和副团长。代表团的职权和职责是:
(1)在每次大会举行前,集中进行各类准备性活动,讨论常委会提出的关于会议的准备事项。
(2)在会议期间,对列入大会议程的议案进行集中审议,并可由代表团团长或代表团推荐的代表到主席团会议或全体代表会议上,代表代表团对审议的议案发表意见。
(3)可以在会议期间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4)可以在会议期间以书面形式提出对政府有关部门的质询案。
(5)三个以上的代表团可以提出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家主席、副主席、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组成人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并由大会主席团提请大会审议。
案例7 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议案和建议数量 经济发达地区的议案和建议相对多,因为他们面临的改革问题,需要进行制度创新的地方也多。
议案数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各代表团议案和建议数量100806040200浙陕广江重湖上吉安湖山内四新河北福广江解天黑辽云河山海贵甘宁西澳台江西东苏庆北海林徽南东蒙川疆南京建西西放津龙宁南北西南州肃夏藏门湾系列************2111代表团系列16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1 全国人大的组织机构
2.1.1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会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会议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也是最高民意代表机关。由全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法定代表3000人左右,其中共产党员占60%以上,各民主党派占20%左右,各少数民族代表要占12%以上。每届任期5年,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体会议。
2.1.2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受全国人大监督,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由委员长一人、副委员长若干人、秘书长1人和委员若干人组成。总人数约155人左右。其组织机构分为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两种。领导机构是委员长会议,由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是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核心人物,一般由党内重要人物担任。工作机构主要有秘书处、常委会办公室等。
2.1.3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是全国人大闭会期间的常设机构,是适应国家管理事务的专业化和复杂化趋势设立的,功能在于研究政府有关部门的活动,研究政府有关方面的政策,从而实现对政府行为的有效监督。共有9个专门委员会:民族、华侨、法律、财政经济、教育科学文化体育卫生、外事、内务司法和环境与资源保护、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专门委员会接受常委会的领导。
案例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结构图
2.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2.2.1 全国人大全体代表会议的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根据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全权的和最高的地位,其主要职权有:
1.修改宪法并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修改宪法的权力,无论是对宪法的全面修改,还是个别条文的修订,都必须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任何国家机关和政党、组织都没有这项权力。
2.制定基本法律的权力。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3.选举并罢免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权力。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全国人大选举和罢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和罢免国家主席、副主席;根据国家主席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和秘书长人选,并有权罢免上述人员;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并有权罢免上述人员;选举和罢免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通过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人选,并有权撤销上述人员的职务。
4.审查、批准和决定国家的重大事项的权力。包括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国家的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和和平问题,作出各种授权决定等。
5.对其他国家机关进行监督的权力。全国人大行使的监督权是国家最高形式的监督权。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全国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对全国人大负责,中央军事委员会受全国人大监督。根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听取和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
2.2.2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根据宪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包括:
1.立法权。依据现行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权。两者的区别在于,全体代表会议制定有关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方面的基本法律,常委会制定非基本法律。
2.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解释宪法,即对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而作的立法解释。这样便于从立法的角度及时回答和解决宪法和法律 实施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准确实施。3.对宪法实施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权。现行宪法除规定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外,还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由它行使这一职权,便于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经常性的监督。这对于保障宪法的实施 具有重大意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也拥有广泛的监督权力。
4.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人事任免权。宪法规定,出除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中央军委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军事机关、司法机关的其他组成人员都有权任免。
5.对国家生活中重大事项的决定权。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大事项决定权,主要涉及外交、军事和国家紧急状态方面的权力。
2.2.3 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职权
专门委员会的任务是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领导下,研究、审议、拟订有关议案或提出有关报告,交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处理。具体包括:
1.审议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交付的议案,以及“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计划和预算报告;
2.拟定有关法律、决议、决定草案;并向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提出相关议案;
3.审议全国人大交付的被认为违宪、违法的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地方性法规以及决定、命令、指示等规范性文件,并提出审议报告; 4.审议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交付的质询案,听取受质询机关对质询案的答复,必要时向全国人大主席团或常委会提出报告; 5.就与本委员会有关的、属于全国人大或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重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执法检查。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1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3.1.1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会议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地方组织法》对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人数没有作出具体规定。省级、市(指设区的市)地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为5年。1993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改为5年。
3.1.2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省级、市地级的人大常委会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在代表中选举产生的主任一人、副主任若干人、秘书长一人、委员若干人组成。县级(包括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大常委会除了不设秘书长外,其他人员结构情况与省级、市地级的人大常委会相同。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届任期与本级人大的任期相同,均为5年。宪法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3.1.3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中国1982年宪法及地方组织法没有就地方人大设立专门委员会进行规定1983年省级人大换届选举时,江西、湖南、上海等省、市人大开始仿效全国人大设立专门委员会。1986年修改地方组织法时,规定省级、市地级的人民代表大会可根据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作为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许多工作委员会行使的职权实际上也就是专门委员会的职权,如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由农林财贸工作委员会、民族侨务工作委员会、工交城建工作委员会、法制委员会等。
3.2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2.1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会议的职权 立法权;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权;选举与任免权;监督权 3.2.2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的职权 立法权;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人事权
3.2.3 县及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职权
拟定、提出议案;研究、审议议案;调查研究、提出建议;办理主席团、常委会、主任会议交付的其他工作。
案例9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组织结构图
3.3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机构和职权
3.3.1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
1982年宪法规定,乡镇人大每届任期3年。1995年修改的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设主席,并可设副主席1-2人。它们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从代表中选出,任期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相同。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不得担任行政机关的职务,其主要职责是:人大闭会期间联系代表,组织代表活动,反映代表和群众对本级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3.3.2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权;选举权;监督权
3.4 人民代表大会的上下级关系
3.4.1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权力来自于所属区域内人民的委托,都代表着所属区域范围内人民的意志,都要对人民负责并受其监督。就是说,实际上,现代代议制民主的实质也恰恰就在于此。
3.4.2 上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关系
概括说来,上下级人民代表大会之间的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法律上的监督与被监督关系、业务上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工作上的相互联系关系。即所谓:(1)法律监督关系。(2)业务指导关系。(3)工作联系关系。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与议事程序
4.1 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性质职权必须召集会议。只有在开会时才能行使职权,不开会则没有权力能力。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包括全体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专门委员会会议。
4.1.1 全体代表会议的会议形式
主要有预备会议、主题团会议、全体会议和代表团会议四种会议形式。1.预备会议。预备会议是在人大正式会议召开之前举行的由全体代表参加的会议,其任务是选举主席团和秘书长,通过本次会议议程和关于会议其他准备事项的决定;
2.主席团会议。主席团由预备会议产生,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者。主席团产生后即由常委会委员长或主任主持召开第一次主席团会议;
3.全体会议。全体会议是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行使权力的基本形式。全体会议的任务是听取报告和法律议案的说明,投票选举和表决议案;
4.代表团会议。代表团会议的任务包括:在每次大会举行前,集中进行各类准备性活动,讨论常委会提出的关于会议的准备事项;在大会期间,代表团会议
经常采取全体会议和小组会议的形式,传达主席团会议的有关决定和意见,听取有关议案的特别说明,并就大会提交给代表的一切事项进行讨论;代表团会议还可以提出代表大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可以提出罢免案、质询案,可以提议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等。4.1.2 常务委员会的会议形式
常务委员会是代表大会的常设权力机关,根据议事规则,常务委员会开会行使职权主要有四种形式:即委员长(主任)会议、全体会议、分组会议和联组会议。
1.委员长(主任)会议。委员长(主任)会议,是处理常委会日常工作的主要方式,它由委员长(主任)、副委员长(副主任)、秘书长组成。
2.全体会议。常委会全体会议是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共同参加的会议。它是常委会行使职权的主要会议形式;
3.分组会议。分组会议是将到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分成若干个小组开会,对会议的议案进行审议;
4.联组会议。联组会议由委员长或一名副委员长主持,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共同参加会议。
4.1.3 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形式
专门委员会属于权力机关的常设工作机关,属于权力机关的内部机构,但其自身并不具有行使实体权力的能力,不能对社会直接做出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
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形式没有统一规定。根据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的议事规则或工作规则规定,各专门委员会开会决定问题有两种方式。一是委员会全体会议,主要任务是讨论决定本委员会职责范围内的重大问题;二是委员会主任委员办公会议,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处理本委员会日常重要工作。
4.2 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程序
概括起来,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议题主要包括: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听取、审议并审查、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听取、审议并审查、批准财政预决算报告,听取审议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听取审议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听取行政、司法机关处理重大问题的情况汇报或专门报告,审议通过法律草案,审议通过有关重大事项决定议案,选举、决定人事任免事项等。
班组管理是企业工作的基础
一、什么是班组管理?
班组管理是指以班组自身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和激励等管理活动,其职能在于对班组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组织、有效利用。
二、班组管理的特征:
1.其基本要求是系统管理——即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2.其基本内容是基础管理。
3.其基本形式是民主管理。
三、班组管理的内容:
1.生产管理;
2.质量管理;
3.技术管理;
4.劳动管理;
5.设备管理;
6.经济核算;
7.安全文明生产;
8.思想政治工作。
四、班组管理的重点:
1.抓好班组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度、均衡生产制度、岗位技术练兵制度、设备工具维护保养制度、安全文明生产制度、交接班制度、考勤制度、经济核算制度、民主管理制度、职业道德规范、思想工作制度等等)
打个比方:制度好,好人做好事,坏人做不了坏事;
制度不好,好人难做好事,坏人专做坏事。
2.抓好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党支部的地位
党支部是党的最基层的一级组织,在整个党的建设中,党支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党支部是党的组织基础。中国共产党是由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的严密而完整的组织关系。在这个体系中,党支部是最基本的细胞。我们党正是通过党支部这一组织形式,将全国各地、各条战线和各个单位的每一个党员紧密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具有统一意志、统一纪律、统一行动的整体,从而奠定了我们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假如没有党的支部,我们党就不可以具有今天这样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2)党支部是党的自身建设和管理党员最基本的单位。党支部具体地担负着对党员进行管理教育,发展新党员,执行党的纪律的重要责任。按照党章规定,所有的党员都要参加党的一个支部,由党支部负责教育、管理和监督。发展新党员、执行党的纪律,除特殊情况外,都必须经过党的支部。党的支部是党员履行义务、行使权力的基本场所,党员通过党支部参与对党内事务的管理。因此,党支部是否坚强有力,能否履行党章规定的职责,对于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完成党所担负的历史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我们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实现党的领导,首先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最终要通过党的支部的大量工作,使之变为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实际行动。党支部分布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尽管这些基层方法也不完全一样,但都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都是担负起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都要做组织和宣传工作,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矛盾、维护团结,以及在紧急关头和关键时刻把握方向、驾驭全局、稳定形势等等。党支部的这种作用,是党的领导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具体表现,是其他任何社会组织都无法替代的。(4)党支部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支部扎根于群众之中,是人民群众认识党、了解党的窗口,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的主要渠道。人民群众往往通过党支部和党员的表现来评价我们的党。党支部一方面担负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直接传达给群众,直接在基层贯彻落实的任务;另一方面,担负着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建议的任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党支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威信,关系着党能否赢得人民群众的依赖与支持。
(5)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政治核心作用是指党的基层组织在本单位的各种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主要是从政治思想方面说的。党的性质、任务和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决定了党支部在社会基层单位中必须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本部门的贯彻执行,保证本单位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二是支持行政首长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行政首长负责制; 三是全心全意依靠群众,支持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四是参与本单位重大问题的决策;五是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领导思想政治工作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由于各单位的领导体制、工作性质和所担负的任务不同,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农村党支部、社区(居民区)党支部以及实行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的党支部,是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在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企事业单位的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围绕本单位生产和工作任务开展工作,保证监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各级党和国家机关中党支部,发挥保证监督作用。不论其何种作用的党支部,对行政工作既不能大包大揽,又不能党政分家,而是要在坚持党的统一领导的前提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政权机关和行政组织的职能和作用,支持和保证行政组织、经济组织、群众自治组织以及行政领导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把党的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党支部的作用
(1)政治思想引导作用。党支部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政治上、思想上对各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起引导作用。一方面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本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抓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基层支部要做好思想上、政治上的引导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实际,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推进本单位、本部门的改革开放为目标,同时以教育和说服的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2)组织协调作用。党支部因其所在单位和部门不同而在指责和具体任务上有所区别,但就组织上的协调作用而言,则是基本相同的。各个单位或部门虽小,但其结构和各种关系却非常具体而又复杂,如个人与个人之间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各个职能部门之间关系等等。有效地协调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以使这个复杂的集体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合力,是党支部责无旁贷的职责。党支部是各个社会基层单位的政治核心或领导核心,它代表基层单位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能超脱于各种利益关系之上,驾驭全局。党支部必须充分发挥这一独特优势,有效地利用政治的、思想的、组织的各种手段,协调并解决各类矛盾,把各个利益主体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而充满活力的整体。
党支部的基本任务
党章规定的党的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也是党支部的基本任务。即: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组织党内外的干部和群众,努力完成本单位所担负的任务。(2)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
(3)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保障党员的权力不受侵犯。(4)密切联系群众,经常了解群众对党员、党的工作的批评和意见,维护群众的正当权利和利益,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5)充分发挥党员和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发现、培养和推荐他们中间的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6)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教育和培养,做好经常性的发展党员工作,重视吸收在生产和工作第一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优秀分子入党。
(7)监督党员干部和其他任何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法政纪,严格遵守国家的财政经济法规和人事制度,不得侵犯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利益。
一、档案室是机关单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职能科室
一个机关、单位有行政管理、政治管理、经济管理、业务、技术和和档案工作等, 为使各项工作秩序井然, 就要设置专司各项工作的机构----办公室、行政科、政工、财会、业务、生产技术科和档案室等, 由此看来, 档案室是专司档案工作的职能机构, 是组成机关单位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职能科室。《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二章第六条规定:机关必须建立档案工作, 组成相应的档案工作机构, 第一章第四条又规定, 机关档案部门的基本任务是: (一) 对本机关文书或业务部门的文件材料的归档工作, 进行指导和监督; (二) 负责管理本机关的全部档案, 积极提供利用为机关各项工作服务用, 并为党和国家提供历史资料。《条例》所指“相应的档案工作机构”, 即根据机关的级别、大小不同, 设立相应的档案室、科、处。这些法律条文使我们明确地认识到, 档案室并不是机关单位可有可无的机构, 而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职能机构。因为机关的各个职能部门在行使各自的职能时, 必定要形成各种文件材料, 这些文件材料既有现行效用又有历史效用。一个机关、单位如果没有一个具有一定职能权威的档案室, 负责对本机关、本单位各职能部门文件材料归档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管理、提供利用, 那么, 这个机关、单位的工作就会陷入盲动。
二、档案室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组成部分
国家档案事业是由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组成的, 每个档案馆、室都是国家档案事业的细胞。因为档案馆的物质基础是档案, 而档案馆的档案来源于各级各类基层档案室。档案室源源不断地向档案馆输送珍贵的档案史料, 才有档案馆事业的兴旺发达。若没有档案室, 档案馆就成了无源之水。可见档案室工作不公是发球国家档案事业范畴, 而且是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对档案室性质、地位、作用的宣传, 使全社会对档案室性质的认识提高到是为党和国家积累档案史料, 是国家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来, 才能名正言顺地发挥档案室的职能作用。
三、档案室是档案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档案室工作是档案馆工作的前提与基础, 档案馆是在档案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档案室工作的好坏, 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档案馆事业的优劣。首先, 档案室档案的齐全与否, 是档案馆馆藏内容是否丰富的重要前提。其次, 档案室档案管理科学与否, 是档案馆馆藏管理科学与否的先天因素。档案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好, 工作能力强, 室藏档案鉴定准确, 排列有序, 编目科学, 检索系统完整, 这是档案馆馆藏管理科学的重要基础, 档案馆具备了这一实现科学管理的先天因素, 不但能提高馆内科学管理水平, 而且能腾出大量的人力、财力做馆藏内容的开发工作和其他收集工作。
四、做好档案室管理工作, 重视档案开发利用
充分发挥网络作用, 保证归档材料齐全完整, 档案室档案的悼念悼念是档案工作的起点和基础, 又是一个大难点。如何才能收全材料, 这是我们每个档案员所要着力解决的。我们在这方面的做法是:第一是健全档案管理网络, 落实部门悼念档案材料的联络员。我单位共设6个联络员, 并规定每个联络员所悼念的档案植被的范围内, 还规定了定期归档交接时间, 这样就使收集工作实现了定员、定时制度化。第二就是档案员主动收集材料, 做到嘴勤、腿勤、。联络员交材料不全或没按时交, 就天天催, 直到收齐为止。积极提供利用, 搞好档案信息服务。积极提供利用, 这是档案员的一个中心任务。为此, 我们订立了档案服务公约, 积极编制适用性强的检索工具, 组织全校老师参观档案室, 让他们知道有哪些资料可为他们教育教学服务, 主动给老师们提供利用。
五、依靠领导支持, 积极主动工作
把档案建设纳入学校整体规划中, 写入学校工作计划里,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档案领导小级, 制定档案工作制度, 并把学校档案达标升级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保证资金投入。为档案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
六、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在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 在图书馆所发挥的作用中, 图书馆建筑物占有5%, 信息资料占20%, 而图书馆员工占地75%。就是说, 图书馆员工在图书馆服务中具有相当的作用。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 就要培养图书馆员工的人文习惯, 在馆内形成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氛围。要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上下功夫, 要爱岗敬业、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不要只满足于图书的借借还还, 还要掌握更专业、更全面的知识。要精通一门外语, 熟练地运用计算机, 懂得一些学科的前沿知识。还要懂得一些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 做一个具有“通才”能力的管理者。在一个健康理智的社会, 人文关怀永远是第一位的。图书馆与读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论发展到什么时候, 人文关怀都是永恒的主题。图书馆开展人文关怀, 必须要扭转由于技术和非技术思想束缚所带来的服务理念, 改变一切有悖于人文关怀的做法, 努力创造一个以读者为核心, 充满温情和爱意的人文环境。
关键词:网络环境;图书馆;作用;地位
【中图分类号】G250.7
如今互联网已经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人们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都与网络环境紧密相连。互联网技术在信息传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对图书馆的作用与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 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应发挥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图书馆的用户借用网络技术,对信息的获取方式和信息质量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专业性和知识性信息,图书馆能否便捷地提供,成为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需要面对的挑战。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方面,要加强信息资源建设,为满足广大用户的求知需求,或者为科研服务,图书馆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其服务模式要不断创新。图书馆是社会重要的文化公共服务机构,对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相关领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因此,图书馆要与用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与用户形成良好的服务互动,改进图书馆的服务,使得图书馆在开放性的信息服务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与良好作用。
二 在网络环境背景下图书馆的重要地位
(一)图书馆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
图书馆在社会中承担着传播文化知识,提高人们文化素质的职责。在网络环境中,图书馆仍然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图书馆借助网络信息技术,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书刊信息资源,并使这些信息更加有序、完整、系统。因此,图书馆的这个地位仍然难以撼动。
(二)图书馆具有信息枢纽的中心地位
图书馆的网络通讯设备,为用户提供网络浏览和远程检索的信息服务,各种数字化的信息资源汇集到图书馆,从而突显了图书馆在网络信息资源当中的中心地位。图书馆为网络资源编制索引,更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价值取向,图书馆就具有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枢纽的中心地位。
三 在网络环境背景下图书馆的价值与作用
(一)对网络信息和文献进行开发
图书馆能够将杂乱无章的网络信息进行筛选、组织与整序,有助于用户便捷查询到所需要的信息。图书馆对垃圾信息进行清除,对专题信息和文献进行开发,将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智能化组织, 分类提供给各类用户。图书馆对文献资料进行深入地加工,实现了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重组,这成为网络环境背景下,图书馆的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推动图书馆服务的发展。
(二)为用户提供定制服务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下,用户对信息的获取更加准确和快速,图书馆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发展,要重视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价值取向的研究,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图书馆要分析不同用户的需求,利用网络技术对各类信息资源进行专业化的整理和组织,从而建立特色的专题数据库,并适时进行更新数据信息。因此,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检索服务,要创新检索方法,丰富图书馆信息资源,赢得用户的信赖和满意,这样才能在信息服务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数据库。
此外,在网络化时代,用户对信息不断的提出新的要求,用户已经不满足于文本信息,而需要图像与声音、视频等资料,这些都需要图书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以组合和加工,使得信息载体更加丰富。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还应不断加以拓展,例如可以将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加工成电子期刊进行出版,满足这类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延续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价值,因此,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原有的职能,还不断衍生出新的服务内容,为用户将各类资源进行整合,提供智力连接, 并且要对单一形式的信息载体进行价加工,成为多媒体信息载体。
四 结论
通过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作用和地位的探讨,得出当今的时代互联网促进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快速发展,使得读者能够方便快捷地得到知识和信息资源。
(1)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图书馆要通过互联网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图书和信息资源优势,为用户创造更好地服务内容和提高个性化的增值性的信息服务。这种图书馆信息服务要立足于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2)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知识、信息与科研的支撑作用。网络环境深刻的影响到图书馆的工作方向与服务内容。图书馆服务工作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就必须重视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提升信息检索技术,完善和更新信息资源,确保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占用与消费的公平性。图书馆应加强和培养用户的检索和获取信息能力,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为用户工作与学习服务的支撑作用。
(3)圖书馆要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信息商品化的观念,增强图书馆服务的创新精神和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图书馆服务人员应转变以藏为主的被动服务模式,要塑造开放型的主动的服务模式,从而在网络环境背景下,使图书馆服务得到人们的认可与信任。
参考文献
[1] 邢丽红.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期刊建设[J].电子商务.2014,(06)
[2] 吕晓波.图书馆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02)
[3] 吴梵.简析现代社交网络的发展对图书馆的推动作用[J].科技视界.2013,(33)
【中央银行的地位和作用】推荐阅读:
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区别10-20
论述中央银行的独立性12-06
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应急管理的思考10-11
中央银行学教案07-03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总结12-05
中央银行概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09-30
乌克兰中央银行成立20周年纪念钞10-26
中央和地方财政09-2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01-02
影子银行的成因和发展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