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发展(精选8篇)
如何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初中化学教学
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李旭波
初中阶段的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新学科。化学本身的特点使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又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最有效的因素。怎样使学生保持并拓开这份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生活中的化学距离学生最近,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运用知识于生活实际,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他们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注重情景教学
初中学生喜欢形象生动的东西,而由于化学知识的抽象性,学生接受起来普遍感到摸不着头脑,很多情况下只能生吞活剥地去接受,得不到很好地理解,印象不深刻,容易遗忘,这样就不易引起学生的适度情感,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应学会充分利用生活资源,教会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把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结合起来,给化学知识赋予生动的内容和形象的反应,从而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到新的知识。例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一节时,可把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与生活中的一种蔬菜洋葱的分层联系在一起;在讲分子间有间隔时,可讲这样一个故事,有半袋小米和一袋黄豆,只用一个同样大小的袋子能否装得下?从宏观的现象来理解某些看不见摸不到的微观世界,这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对知识的接受和深化。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较好。
二、充分利用与生活相关的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我们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老师提着实验用品进教室上课,学生必然很兴奋,积极性也高,他们非常喜欢上有实验的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补充实验,增加实验量,尤其要设计一些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的实验,不要仅限于教材上给出的实验。如演示蔗糖遇浓硫酸的黑面包的实验;点燃浸有酒精和水的棉手帕却烧不着的实验;用沾有浓硫酸和高锰酸钾的玻璃棒与酒精灯摩擦使之点燃的魔棒点火的实验;在讲完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后,有同学竟然想到在圣诞节表演魔术,即用酚酞在白纸上写字,晾干后再在上面喷上氢氧化钠溶液从而出现红色的字,来烘托节日气氛。还比如为了检验浓硫酸的吸水性,我在课后布置了作业,先让学生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想办法达到实验目的,然后向学生开放实验室,让他们自己动手检验它。有学生想到把一块桔子皮封在装有浓硫酸的锥形瓶里,过一段时间观察桔子皮的变化情况。
三、充分利用课本知识,重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在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必须注意到课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应尽量举出既容易理解,又新颖贴切的实例。例如,在讲授“燃烧和缓慢氧化”时,可这样引入“火是什么现象,怎样使火燃烧起来,又怎样使它熄灭?爆炸和自行车生锈以及食物腐烂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等问题,学生对这些现象是熟悉的,但又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其中包含的道理并不清楚,就产生揭开谜底的心理。这样自然引入新课,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情绪和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可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在讲盐酸与碳酸盐的反应后,我布置了一道思考题:热水瓶底的水垢如何去除?学生利用已学知识,知道水垢的主要成分含碳酸钙,而碳酸钙可与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物质而被去除,在家里用什么来代替盐酸?不少学生回去问家长取水垢做实验,这样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有时只有片言只语,但作用却不可小视,只要把握分寸,就会对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勇于创新的精神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有助于学生重视科学技术和开阔眼界。
四、充分利用课后资源,培养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
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是非常丰富的,有些原理学生是无法解释的,这时我们应充分挖掘课后资源,比如上图书馆去查,到实验室去验证。而现在发达的信息网络时代更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学生就可以利用网络查阅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样他们不仅知道了为什么,而且还能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化学的影子,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化学。而且网络上的资源更多的是学生易看懂且感兴趣的资源,例如在讲完农药波尔多液时,可联系实际问,该液体能否用铁制容器来盛放?讲完盐以后,可问用那些方法可以检验家中的白色粉末是食盐还是碱面,选药品时也用家中常见的。并始终追问为什么,从而促进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再比如有些微观领域的粒子凭肉眼根本无法看到,那么怎样帮助学生去想象呢?光老师讲往往不容易讲清楚,如果到网上下载一些微观粒子内部的flash动画放给学生看,那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充分利用课后作业平台,让学生体验学习化学的价值
学习化学就是要应用到社会生活实践中,因此,课外作业不应是为了做题而做题。学生作业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独立完成走向协同合作,由题海走向求精、求活,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从而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如在讲到农药和化肥时,要讲清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对农业的高产丰收产生重要的作用,又要强调农药和化肥的大量使用会导致土地壤退化及水、大气和环境污染的问题。然后布置课外作业,“调查自己家的土地经常施什么化肥,本村农药化肥主要污染那条河流,污染程度怎样?本地的水土污染还有那些因素造成?针对污染情况,当地政府部门都采取了那些治理措施?”。再例如,在学习糖类、油脂、蛋白质之后,就可以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把自己经常食用的食物进行归类,让学生收集有关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为自己或家人制定合理的膳食计划。如果家里有肥胖者,在平时的饮食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如果家里有糖尿病的病人,他的饮食要注意哪些?家里有脂肪肝的人,其饮食又有注意哪些问题呢?等等。
语言功能:描述中西方的主要节日。
语言结构:Can you tell me about American festivals?Yes.My favourite is Thanksgiving.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听、说、读、写单词special, hear, nearly;掌握目标语句Can you tell me about American festivals?Yes.My favourite is Thanksgiving.Familes are together.We have a big, special dinner./…
能力目标:使学生能描述中西方的主要节日特征。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单词:special, hear, nearly
目标语句:Can you tell me about American fes tivals?Yes.My favourite is Thanksgiving.Familes are together.We have a big, special dinner./…
教学难点:能够综合描述节日 (时间/人们做什么/吃什么/…)
【教学准备】
CAI课件、录音机、单词卡片、有关节日的小礼品、作文小练笔纸
【学生分析】
学生通过前10册的学习, 已经初步掌握了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系动词、动词过去分词等相关语法知识的正确用法, 学生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应该不难, 新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知识的扩展, 既复习了以前的知识, 又强化了新知识, 教师应该通过多种训练形式引导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接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提炼、总结、运用。
【教学过程】
Step 1 Preparation (热身复习)
Greetings.:
a.T:We had an important festival last Sunday.What’s the festival? (Moon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 What do families do at this festival?What do people eat/say?
b.T:Moon Festival is my favourite festival.Do you know“When is it?”
S:It’s in September.
T:Right.It’s usually in September.And it’s sometimes in October.For example.In 2006, Moon Festival was in October.
c.T:There are some festivals in each month in the world.Can you tell me your favourite festival?And when is it?
d.T:Now let’s read the 12 months together.
Ss: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e.T:Now let’s devide our class into 12groups.
f.T:Today we’ll talk about an important festival in America.And then we’ll have a big, special festival meal.OK?
Ss:OK!
Step 2 Presentation (语言呈现)
T:Let’s learn M4U1. (板书标题) Can you tell me about American festivals?
a.T:Simon and Daming are talking about the important festival.What’s the festival?
Ss:Thanksgiving.
T:Let’s watch. (并板书Thanksgiving)
b.T:Look, here comes 2 questions.
1.If you’re Simon.Can you tell me about American festivals?
2.When is it?
This time open your books.let’s listen and find out the answers.
Ss: (听音看书寻找答案)
T:Who wants to be Simon and answer the first question?
S:Yes.Thanksgiving is my favourite. (师板书)
T:Can you tell me about Chinese festivals? (问几个学生, 并鼓励生问)
Ss:Moon Festival, eacher’s Day, Chinese New Year…
T:I know many Chinese/American festivals.Do you want to know?
S:Yes.
T:Moon Festival/Spring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Christmas…
Daming want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American festivals.So he ask:Can you tell me about American festivals? (引导学生说并板书, 领读这两句)
T:When is it?
S:It’s in November.
T:Yes.Thanksgiving is in November.
c.T:What do people do? (课件) Read by yourselves and underline the answers.
1.What do families do?
2.What do they have?
3.What do they say?
S1:Familes are together.
S2:They have a big, special dinner.
T:Do you know“Which food is special at Thanksgiving?” (课件展示感恩节大餐———火鸡图片) Turkey.At Thanksgiving every familiy have a turkey.So turkey is special at Thanksgiving. (课件出现该句)
T:Which food is special at Moon Festival/Spring Festival/Lantern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Christmas?
S3:They say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they have.
T:What do people do?Familes are together.So they have a lot of fun.
d.Ask and answer in pairs with the drills.
e.T:I still have a question.What did Simon write?This time, let’s follow the tape and answer this question.
S:A poem.
T:Do you want to hear it again?Now look carefully.Can you read this word?near—hear (Can you hear me?) —nearly (几乎, 接近, 差不多) , what can you find? (都有ear组合, 发音相同)
(点击课件中小诗尾四个单词)
S:here, year, say, day.
T:Read the words, and what can you find here? (ereear都发相同音, sayday都含有ay, 每两句尾音押韵)
f.T:Do you still remember my favourite festival?I wrote a poem about it.Can you complete my poem?
At Moon Festival, families are together,
We usually have a big dinner.
Then we eat moon cakes soon.
And look at the bright moon.
Step 3 Practice (语言训练)
a.T:Take out this piece of paper.Read, tick and correct.who can come here and give your an-swer? (领学生再次说关于感恩节)
b.T: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hanksgiving?Please look here. (课件展示)
c.T:Here’s a very important Chinese festival.Look and guess:What’s the festival? (分别出现舞龙、花灯、元宵图片) Can you tell me anything about it? (找2-3学生说)
T:Let’s read together.
S:Lantern Festival is usually in February.
Sometimes it’s in March.
Families are together.
We carry lanterns.
We watch dragon dances.
We eat yuanxiao.
We say“Happy Lantern Festival”to people.
We have a lot of fun…
T:When you describe a festival, what should we introduce?
(Time/What to do/What to eat/What to say)
Step 4 Production (运用拓展)
T:Now let’s have the special festival meal.Talk in groups with the information inside the envelope, and write it down like this.
At Festival, families are together,
We usually have a big dinner.
We eat the special festival meal soon.
We say“Happy Festival”to people.
We have a lot of fun…
Step 5 Summary and Homework (小结作业)
T:Today we learned about a very important festival in America.That is Thanksgiving.Who can describe it?
S:Thanksgiving is in November.Familes are together.We have a big, special dinner.We say thank you for all the good things we have.We have a lot of fun…Thanksgiv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America.
T:And for today’s homework, write about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after class.
【评析】
综观本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1.联系生活实际,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说一说节日的特殊食物、看图片猜节日等活动设计, 都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 取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 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使用英语。
2.注重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发展
除了对学生进行口头鼓励以及带有肯定的手势外, 巧妙地结合节日话题, 运用跟节日相关的小礼物 (圣诞节的圣诞老人、万圣节的面具、复活节的玩具兔子和玩具小鸡等) 对学生进行评价奖励, 体现了教师在评价上的用心, 学生也在进一步感知节日的同时体验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
3.活动设计有层次性, 提高学生能力
本课通过“进行节日大餐”的任务设计, 紧紧围绕本课的重难点进行有效的活动设计。通过感恩节的阅读判断改错练习、感恩节由来的拓展阅读、借助图片内容描述节日、小组借助信息描述并书写节日这几个不同层次的活动,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使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4.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自信
在本课的课文中出现了感恩节的英文小诗, 让学生模仿它并完成老师最喜欢的节日———中秋节的小诗创作,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体验到自己也能够作诗的喜悦, 从而提高了学习信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主动的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要求铺多大,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人形式,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
由此可见,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新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性为主,因此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我力求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括,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比如,学习小数时,我带着学生到商店去了解各类商品的价格,观察商品的标签,了解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习实际测量时,我带着学生拿着测量工具到操场上去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并组织学生利用步测方法来计算操场面识。
经实践证明,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新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生活素材,巩固新知
数学知识需要得以巩固,才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问题进行练习或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将数学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比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统计时,我在课前准备了两届奥运会中国队夺奖牌的情况,课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统计,每组可以选择或者自己设计喜欢的统计方法,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兴趣盎然,出奇的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金、银、铜三种奖牌分别用黄色、银灰色、橘色来统计;有的则是用不同的图案来表示三种奖牌;有的更加会动脑筋,将几年中的金牌数表示在方格纸上,并用线连起来,得出金牌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这是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使他们感觉到不是做题,而是在游戏活动中解决问题,不仅锻炼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还使学生的智力得到进一步开发,也让学生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四、深入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的人为编造的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而新的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我就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求平均数应用题以后,我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來了解某家、某厂或某队日常生活中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以后,我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超市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对于一些后进生,我还带着他们去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兑换和简单的加減计算。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和应用的广泛性。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在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并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中,就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学会用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意识。
联系山东实际 促进农业科技进步
《山东农业科学》是一份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办刊37年来,重质量、守信誉,立足山东实际,坚持报道内容的创新性,注重报道内容的`实用性和增强报道内容的引导性,有效地实践了“促进农业科技交流,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办刊宗旨。
作 者:黎香兰 赵文祥 张颖 尚明华 王剑非 高春新 Li Xianglan Zhao WenXiang Zhang Ying Shang Minghua Wang Jianfei Gao Chunxin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科学》杂志社,济南市东郊桑园路28号 250100 刊 名: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 年,卷(期): 12(1) 分类号:N55 关键词:科技期刊 农业期刊 质量 创新性 实用性 引导性文
浅谈作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梁园区王楼乡一中
赵广亮 浅谈作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梁园区王楼乡一中
赵广亮
作文是不少学生感到头痛的事,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内容可写,也就是说要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宋朝欧阳修说:“作文之本,初欲奔驰”,这是在讲方法,在学生开始写作时,要“放”,要少一些清规戒律,要尽其能让学生敢写、多写,把作文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生活实践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及耳闻目睹的事物,都有表达给别人的愿望,这就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让学生多写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在有东西写、敢写的基础上,再逐步讲究写作技巧,提高作文的质量。
有人认为,作文无非是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一篇作文写得好与坏,主要是看用词是否准确,句子是否通顺,段落是否清楚,前后是否连贯,通篇作文是否成为一个整体,这样错误的认识贯穿于作文教学之中,很容易导致学生为写作文而写作,作文生编硬造,或过于讲究作文“形式第一”等弊端,怎样克服这些弊端呢?从我这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最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写作文时要与实际生活接轨,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的素材或片段写成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障碍。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下认识。
一、联系家庭生活 培根曾经说过:“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我曾以讲座的形式给学生讲如何观察大自然,如何留心身边的科学现象,如何注意平凡的日常生活,如何观察人物的外貌、了解人物内心世界等,同时我还注意把方法指导与学生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家庭是学生最熟悉的活动场所,家庭成员是学生接触最多最为熟悉的人,然而,最为熟悉的活动场所和人物很容易被怱落。所以要让学生留心家庭、留心家庭成员及家庭影视媒体。有一次,我布置一项任务:每位同学仔细回忆家庭中精美的片段并留心观察家庭成员三天的生活。三天后,我布置了一篇作文,题为《我的家庭》。有几位平时感到作文无内容可写的同学,由于前几天的细心观察,写出的作文不仅内容充实,而且文句也流畅,叙述的条理也比较清晰,基本上能做到主次分明,中心突出,从他们的作文中隐约可见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
家庭影视媒体是学生接触外界的主要渠道。影视媒体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及时迅速、信息密集、感染力强、符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深受学生喜爱。所以,我要求学生对影视中的精彩片段一定要积累、体验。在一次习作训练中,要求学生写成长中的所见所闻或亲身经历。学生在开始讨论时,一双双眼睛无精打采、无所事从。看到这种情景,我欲擒故纵,开始和他们聊天,话题是:你们最爱看什么电影、电视?对影视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情节印象最深?适当选取其中的点滴展开交流。同学们一个个跃跃欲试、畅所欲言、惟妙惟肖地模仿,绘声绘色地进入角色表演„„,见时机已成熟,我由衷地喝彩:你们刚才说的、演的,就是你们成长中的所见所闻的经历,生活中你见过类似的情景、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这样由影视的典范事例迁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触类旁通,他们以饱满的情绪一气呵成,作文送来后,我欣慰地看到了一篇篇充满情感的习作。
二、联系学校生活 学校是学生重要的活动场所,课堂教学及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是学生感受最深的。以学校生活为素材进行写作,完全是,也应该是学生最丰富的写作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语文教学与写作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利用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及文中的精美片段,让学生进行口头叙述,这样以来,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通过说话训练、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对自己的说话进行检查和控制,从而便于老师进行帮助,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而不至于使对写作内容的考虑与书写之间相互干扰,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说写结合训练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经。为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还经常结合学校的实际生活进行作文训练。2006年春天,我校进行花园绿化活动。在学生劳动前,我首先布置了任务:留意在劳动时学生们的言行和劳动场面,并思考绿化的意义。劳动后,我布置一个作文题目《我们的校园绿化》,学生在亲身经历和留心观察的基础上写作文,这样,学生写起来就很容易做到“言之有物”了。因此,大都能够顺利完成,不少学生的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内容充实,并且有10多篇文章在校广播站播出,一下子全班同学感到写作并不是无素材,产生了深厚的写作兴趣。以此机会,我开展了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生活天地,也为学生作文训练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如组织课文朗读比赛、读评范文、口头作文、辩论会等。由于学生亲自参与了这些活动,收集了有关素材,所以作文中能畅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写起来文章也得心应手。付出就有收获,最终在2006学乡举行的作文竞赛中,我班同学有2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
三、联系社会生活
作文,其实就是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心灵的自由、思想的解放,教师要引导学生解放思想,突破束缚,在教材选取上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真人真事可以写,书上看的、大众媒体传播的、街谈巷议听来的也可以写。形式上要不断创新,要突破固定模式的束缚,在谋篇布局、表现手法上都可以出“格”。然而,学生每天的活动场所,多数在学校、家庭,活动范围小,生活单调又很少接触社会,象生活在封闭的“笼子”里,自然就感到无内容可写,对写作不感兴趣了。
社会生活是一个无比广阔的天地,应把学生从封闭的“笼子”里解脱出来,使之冲出校门。要引导学生留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观察、了解社会,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为此,我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访问、春游,这是解决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的好办法。一次,我带领学生游三陵台。事先布置了写游记的任务,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点、旅游路线,还介绍了三陵台的历史、由来及神话传说。在休息时,我组织了“成语接龙”活动,同学们兴趣盎然。回校后要求学生写“成语接龙”活动介绍,写简讯、通讯报道、消息、广播稿等。又组织了“记者招待会”,“小记者”采访了班干部、学生代表,请他们谈谈有关登三陵台及“成语接龙”活动的感受等。在招待会上,由于对违反纪律采摘花朵的事情认识不一,利用自习,我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认识不统一的双方据理力争,最后意见取得一致。学生的论辨能力、思维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事后,我又布置学生写辩论会纪事,由于同学们参与了这些活动,所以素材问题解决了,同时,论辩能力也提高了,可谓一举多得。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千姿百态的大自然,接触丰富多彩的社会,并指导他们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这样,学生就常常会有一些新鲜见闻,得到特殊的感受,就迫切地想把自己这些新见解说给别人听。学生有了表达的愿望,老师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介绍表达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的作文内容怎么会不充实、不生动呢?思想感情怎么会不真实、不丰富呢?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 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 不例外,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 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真正理 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贴近生活,让数学变得富有魅力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 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 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例如:在教学完人民币的认识 这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各种用品创办小小商店,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购物活动, 在活动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时的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掌握知识,而是升华到了一
个新的境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学意义已大大超越了教材本身。对于小学生 来说,数学是他们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解读。书本数学是对生活数学的提炼,也是给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提供一种视角,搭建一座平台。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我 们应从学生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入手,展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应具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
因此,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并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知识的建构活动,数学也因此变得富 有魅力。如教学“总价=单价×数量”这一组数量关系时,我课前要求学生去商店购买物品, 并开具发票,初步体验这种数量关系,然后课中再次通过自己算价格、开具发票等一系列活动, 抽象出数量关系。像这样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把抽象化、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活的现实
背景之上,对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之创造性地学习和使用数学都很有帮助。学生不仅可 以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把现实问题转变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渐渐萌生 了数学意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再现生活实际,感受数学应用价值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化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 切联系,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观。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对教材进行再 加工,创造性地选择、设计教学内容。如在“按比例分配”教学时,书上的例题是与“水稻的 播种面积”有关的,而这对于生长在北方的学生来说,水稻离他们的生活太远。所以教学时, 我的设计是:六(1)班有男同学36人,女同学28人,体育课上陈老师要把32个实心球分给男、女两大组,怎样分才合理呢?生1说:平均分,这样才公平。生2说:我认为这样不合理,应该按 男女生人数的多少来分才公平。师:到底该怎么分呢?这样,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 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获取了按比例分配这一类型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进一 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 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才能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类似的学习对象 容易被学生感知,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 境,充分挖掘教材并注意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创造性地把教材中的数学问题转化成生活问题, 以显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时, 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背景出发,精心设计了一个活动,让不同的学生依据不同的生活背景进 行同图案设计活动:有的学生想到的是中国民间的剪纸艺术——先将一张纸对折,在折痕的一 侧剪下一块,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轴对称图形的纸片;有的学生想到的是做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能较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上一滴墨水,将纸打开、辅平,所得的图案就是轴对称 图形;有的同学想到的是扎眼„„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验出发,都能得到轴对称 图形的图案,彼此交流,实现了他们对轴对称图形本质的理解和认识的目的。
四、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是数学教学的第一要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是良 好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 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意识和本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 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在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
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 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 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 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 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在用。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数学 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 成部分,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从小养成事事处处巧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即生活,只有数学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我 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学生才能够在一种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
一、运用实际的物品,通过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低年级段的小学生,他们对生活中实际物品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此物品的“直观形象水平”,他们更多关注的是物品的外观和实际用处。
例如,对“人民币的认识”,我事前搜集了一些各种面值的纸币和分币,在课堂上分发给学生,让其面对手中的实物,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首先对“货币”在直观上有一个印象;经过老师的介绍,让学生自己通过“数一数”“量一量”进行实际对比,开始区分“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的各种纸币和分币。最后通过老师的讲解,告诉学生“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让学生依据实物的认识、上升到理解实物数学关系的高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又如,对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首先让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用直尺通过“数格子”的方法,在几张纸条上分别量出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度,然后用剪刀分别剪下来,自上而下依序排列,让学生首先自己比较观察这3根纸条的长短,老师再引入“分米”“厘米”“毫米”的概念。这样,学生对上述3个长度单位,就有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进行参照,从而加深对这3个概念的理解。这时,老师让10个学生将1分米长纸条相接,组成1米长的纸条,引入“米”的概念。最后,再导入教学内容,学生在知识的理解接受上就显得容易了。
二、通过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既巩固了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
例如,“元、角、分”的教学,结合教材中的内容,我在课堂上创设了“小文具商店”的情景:把学生的各种文具、用品等,如铅笔、橡皮、卷笔刀、文具盒、作业本、书包等,分别标上价格。学生几人一组进行买卖商品的模拟活动。让每个组中的一名学生当售货员,其他的学生当顾客,每名“顾客”购买选中的商品必须自己将钱准备好,付款时,若钱数不对,“售货员”和其他的“顾客”要及时指出并取消此“顾客”的购买权,让其改当“售货员”,进行角色互换。依照进展情况,老师要适时启发学生购买同一件商品的不同付钱方法,既可以一次准确付足,也可以设置“找补”的方法,同时,一次付足也有不同面值的组成方式。学生在这种氛围下,情绪都十分高涨,纷纷说出自己的购买方式,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另外,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自己动手,运用直尺、卷尺、天平、电子秤等工具,对周围环境内的物品进行称量,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比如,运用测量工具认识长度单位,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书本的长度、宽度和厚度,测量黑板、教室、课桌的几何尺寸,通过实际操作,感知毫米、厘米、分米、米的长度以及这些长度单位的实际运用;又如,学习了物体的周长计算后,让学生实际测算课桌、黑板、门窗的周长,既强化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又提高了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
还可以进行本班学生身高、体重的检测活动,根据各学生的身高、体重的实际测量结果,引导学生计算本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体重、平均年龄等。通过这些实际活动,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成功做好一件事情后的喜悦,从而激发其更加热爱学习数学知识、更加努力学习数学知识。
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学习
数学知识最终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小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我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建议他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到超市、到菜市场等地方,对各种商品进行接触、并提醒孩子们了解各种商品的价格,培养孩子们收集信息的能力。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学生自己购买文具用品和简单物品,通过“购买过程”的实际经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意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总之,要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我们应该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在将生活问题带进课堂的同时,也尝试着让学生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通过课堂与家庭生活的互补,从而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教育工作“教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秀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J].新课程(小学),2012(3).
从我国学生参加重大国际数学竞赛的成绩看,计算力、解题水平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差。主要原因是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缺乏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正确认识。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从小抓起,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一、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过强的教师中心观念、“师道尊严”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就必须确立一种以学习和学生为教学中心的观念,创设一种尊重学生观点、问题和贡献的氛围和环境,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变老师“教”为学生“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敢于创新。如课堂中的讨论,我通过变换座位的排列方式,改变传统的直线座位排法为环形或马蹄形排列座位的方式,时而小组讨论,时而全班讨论;时而师问生答,时而生问师答,时而生问生答;开展热烈的争论。我作为教学中平等的一员参与学生的讨论并加以引导。这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群体与个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加强了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提高了师生交流信息的覆盖面和信息量,又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体贴、理解和宽容。宽松、自由、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消除了学生的“恐惧感”,学生敢想、敢说、敢争论、敢创新,形成一种相互撞击、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和相互激励的氛围和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心向和合作精神。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外活动
数学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大量的信息不可能都在课堂内获得,开展课外活动,加强学生的实践经验的积累是有效地补充。课外活动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等特点,而且在课外活动中学生没有约束,思维可以更灵活,更敏捷,这都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能力的提高。数学课外活动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根据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爱好,开展多种形式的数学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数学课外活动中,学生从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寻找数学问题,探索思考。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有:数学竞赛、数学兴趣小组、数学专题讲座、周末数学晚会、数学问题研讨、社会问题调查等。
三.创设具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情境
创新的教学离不开教学的创新。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要使这条主渠道顺利畅通,必须改变旧的传统思想观念,变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为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数学素质教学的重要内容。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这是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可忽视,教师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精神会极大地鼓舞学生的创新热情。因此应该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要大力提倡“教学相长”的创新教学方式。教育必须走“民主化”道路,师生之间应该建立合作、开放、真诚、平等、共融的密切关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四、立足认知基础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迁移和应用。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前提,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参与新认知活动,并运用知识迁移规律主动地获取新知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应为学生学习新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为学生创新活动提供基础保证。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新的源泉,它不仅为创新提供原材料,而且能启迪人们的创新灵感。其次应以学生的学习实际作为出发点,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新颖性、多面性,接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不能过于扩大学生的认识差距,随意加大学习难度,给学生创新带来困难。第三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沟通所学的知识,尽最大限度克服由已有知识和经验而形成的各种心理定势,建立以创新为目标的合理知识结构,便于学生进行“再创造”。
【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发展】推荐阅读:
产业发展联系会议制度07-01
坚持联系观和发展观07-10
党员联系困难学生11-12
三明学院学生自行联系毕业实习申请书11-16
在党员教师联系学生活动启动仪式上的讲话11-10
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07-17
《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反思09-22
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怎样过好大学生活01-09
生物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实践研究论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