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问题学生(共13篇)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善待“问题学生”》。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作为教师,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努力使自己达到这样一种精神境界,尤其是对待那些“问题学生”。所谓的”问题学生”是指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往往容易被老师忽视和冷落,甚至是被歧视。但事实上,正是这些学生才最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引导和关爱。有时候因为老师一时的忽视,有可能就毁了一个学生的未来。所以,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最大限度的理解、宽容和善待“问题学生”。去年我第一次当班主任,临时接手了八年级的一个普通班,之前就听说过这个班有个出了名的“问题学生”,叫陈小峰。开学以后我特意留心观察了他一段时间,果然很快便发现了他的一系列“问题”行为:上课不听讲,故意扰乱课堂秩序,课后不写作业,不打扫卫生,还经常欺负小同学等等,老师和学生都很怕他。一开始,我天天都找他谈话,要求他写保证书,甚至叫来家长一起教育,但是结果都是徒劳无功,他依然是我行我素。后来我认真反思了一下,我每天都在批评他教育他,数落他的缺点和不足,结果都是无济于事,难道他真的就是一无是处、不可救药了吗?或许从一开始我就错了,我只注意到了他的缺点,却从没有看到他的优点。当我重新审视他的时候,我发现他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比如说他长得人高马大,爱干些体力活,铅球扔的很好,还有他喜欢表现自己,只是运用的方式不太恰当而已。我分析他或许就是因为自己的行为一直不被肯定才会表现的不乖,不听话,以此来吸引大家注意的吧。
分析过后我重新制定了对他的教育计划,首先我要让他在团体劳动中学会体谅关心别人,学会和同学和老师和睦相处。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小峰,你来当值日组长吧,我再找三个同学,再加上老师,咱们五个人一起打扫班级的卫生,你负责分配工作,怎么样?”陈小峰一听先是一愣,然后大声说:“行!”接着从第二天早上开始,他总是第一个到学校给大家准备好打扫工具,然后再安排好每个人的工作,干得非常认真负责。我及时在班级里表扬了他,并且要求大
家向他学习,之后他便干的更加起劲了。突然有一天早上,他拿着垃圾筒走到我跟前说:“老师,以后我跟您调换一下,您负责倒垃圾,我来负责扫教室吧。”我有些不解的问他为什么,他说:“我发现您每天把早餐买来放在桌子上都来不及吃就跑来和我们一起值日了,您负责倒垃圾的话就可以等我们都扫好了再去倒,这样您就有时间先吃早餐了。”听了这话我感到非常的欣慰。就这样,一个被认为无药可救的孩子也开始学会关心别人了。
但是我对他的教育计划并没有止步,我还要让他在各方面都有进步。因此我给他制造了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临近考试期间,我要求每个学生都轮流给大家讲解题目。轮到小峰的时候,鉴于他的底子比较差,我都会给他安排稍微简单一点的题,并且先让他讲给我听一遍,然后再讲给大家听。后来慢慢地他会讲的题目越来越多了,成绩自然也进步了很多!学校开办运动会时,我不但给他报了铅球项目,而且还邀请他给同学们讲解扔铅球的技巧,结果好多同学都对他钦佩不已,这也使得他信心倍增,在赛场上的表现也更加的出色,最终赢得了冠军!这就是我的教育故事!
虽然从教才不到三年,但是我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和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学生。我深信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愿用耐心和爱心播种下平凡的点滴,收获孩子不平凡的人生!
我班有个学生叫小英,她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胆小的女孩, 记得刚进校时她就显得与众不同,平时少言寡语。只要一上课她总是坐得端端正正的,从不和别人说话, 让老师在纪律上很省心, 可是学习却让我很头痛 , 一问三不知, 眼神中透着一股呆滞,一股忧郁。后来和家长取得联系,才知道在她上幼儿园的时候性格活泼,聪明伶俐,可就在她上学前一年,爸爸被别人杀害了,一时之间她失去了疼爱她的父亲,从此她变了,变得胆怯了,不爱说话了,上学之后又多了一份自卑。她的奶奶一见面就向我哭诉,说她的孙子可怜。孩子的母亲也说上幼儿园的时候她的数学还好,十以内的加减都会, 可上学后反应迟钝, 学过的内容刚刚讲过,你要再问她她又忘了,她的母亲也觉得挺奇怪的。当时我的心里也挺难受的, 充满了矛盾,六年的时间怎样度过? 可遇上了说明我和她之间也是有缘啊,我决心一定尽力去帮助她。还有一次跟奶奶的谈话让我惊呆了, 我更是决心一定要让她发生变化。奶奶说,那是一个正月十五,她正在忙,猛然发现小英正站在爸爸的照片前面,倒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 ,嘴里说着:“爸爸,你喝一杯酒吧! 我想你了。”当时奶奶已经泣不成声, 走过去问:“孩子,你在干啥? ”孩子懂事地说:“奶奶,没啥! 你别担心。”多么懂事的孩子呀,我听后也哭了,我相信她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于是制定了对其转化的方法和措施, 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积极进行实施。
一、帮扶计划
⑴教学中,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对她多关注、多提问,及时掌握该学生听课的情况,使当堂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
⑵对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发现她不懂的地方,及时讲解,直至理解为止。
⑶课余时间,多关心,多与他沟通, 单独给她开“小灶”。每天放学后我都会耐心辅导她,一遍不行讲两遍,两遍不行讲三遍,直到她点头为止。有时候我讲了很多遍,她还是一脸茫然,反应不过来的时候,心里真是着急,真的想说她两句,可是看到她那无助惧怕的眼神时我忍住了,有时候声音稍一大她会更恐惧便什么也不知道了, 于是改变策略,又多了一份耐心,又慢慢地讲解,一遍一遍地改。平时没事的时候和她多交流,多鼓励,夸她进步了,夸她越长越漂亮了,她的眼睛慢慢变得有神了。
⑷建立同学“手拉手助学活动”。为了小英的进步,我在她旁边安排了班上最优秀的孩子星星帮助她,平时小英有不明白的问题, 可以直接询问星星,并安排星星同学课下、早晨或课外活动时间,检查她的作业完成情况。“手拉手助学活动”为学困生和优等生建立了友谊的桥梁,也促进了班内和谐学习气氛的形成。
一晃已经五年了,在过去的时间里确实付出了不少,我觉得我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切的付出都值了。因为以前那个自卑孤僻的孩子不见了,现在的她自信了,更加懂事了,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可爱的白天鹅。在秋季运动会上她竟然能向学校广播站投稿为班级争光,而且不止一次,看着她从主席台下来我欣慰地笑了。她身材高挑,我就说:“孩子, 你长得这么漂亮,好好学,以后一定会是一个模特。”她特别高兴。过了两天, 她走到我跟前,提起裤腿,轻轻对我说: “看,老师 ,我腿上有疤 ,不能当模特。”我当时笑了, 随机说:“那也没关系,当个空姐也不错。”当时她的眼神更加明亮了,笑着走了。以后我总是在别人面前夸她:“看,我们的空姐漂亮吧! ”更让我感动的是,有一次下雷阵雨,我刚走到楼下天空就噼里啪啦地下起了雨,我急忙跑回了家,刚到家,电话铃响了,是小英的,我问啥事,她说没有啥事,就是问一下你到家了没有, 被雨淋到了没有,我说没有,她说那你晚上早点休息吧! 虽然短短的几句,可是让我感受到了被人牵挂着可真好。还有我在玉林听课期间收到了她的短信:“何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 我都想你了, 你快回来吧! ”当时我感觉真的很幸福。
二、案例反思
通过对这一个案的信任与赏识教育分析,我深刻感到转化“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问题学生”需要一个 过程,要奉献爱心,因材施教,进行反复、耐心的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 将教育优势有机整合, 充分发挥。对“问题学生”,要了解其个性品质和能力的潜在性,尊重其自身的差异性,激发其进步的主动性。只要唤起了他们的自信心,他们学习进步的速度就会大大加快。学习进步了,信心增强了,行为规范方面的问题就会受到抑制,问题也就得到了转化,教育就会收到成效。
新学期开始了,高三学子们的学业负担加重了。我班的同学也陷入了迷茫之中,班里弥漫着一种莫名的心浮气躁的气息。作为班主任,我很着急,苍白空洞的说教不能打动人心,该怎么办呢?
周日晚上,一如既往,开完班主任例会后,我在班里巡视晚自习。这时,级长告诉我,上周五中午饭堂发生的一起打架事件与我班有关。原来,那天同学们在排队打饭时,隔壁班的小贤当众打了高二年级的男生小德,小德的手机和眼镜都摔坏了。当时,我班的小波在场,也上前踹了两脚,被小德认出。我的心揪了起来,但很快冷静下来,得先把事情调查清楚。
原来,小波“帮忙”仅仅是一种所谓的“义气”行为。我单独找到小波,单刀直入地问他,他一个劲地摇头,没有承认。在我眼里,小波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我让他自己回家把这件事告诉父母,他点头答应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问题解决的关键往往还在于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配合,“问题”就可能成为宝贵的教育契机。
让小波自己面对家长,这不仅能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也让他在家长面前有所愧疚,也才能表现出勇于解决问题的责任感。作为班主任,我与小波的父母沟通时,先肯定孩子是好的,继而提出要理性看待孩子在成长中犯的错误,同时让父母意识到对孩子高三这一关键时期的问题要谨慎处理,尽可能避免对孩子造成消极影响。小波的父母很明理,对我表示信任与支持。当小波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与信任时,他最终开口承认了“踹脚”行为。
问题的最终解决还在于三方家长的协调。对于此次事件的赔偿,小贤理应负全部责任,赔偿八成的医药费和全额的手机、眼镜修理费,小波需赔偿两成的医药费。没想到,小贤的母亲却要求小波支付赔偿总额四成的费用,而且态度蛮横。而小贤也不顾小波的“友情”,冷漠地提出小波赔偿总额三成费用的要求。
气氛僵住了,我在单独和小波妈妈交谈的同时,趁机教育小波:人生路上,谁能真正帮助你?你和小贤是好朋友,但从这件事后,我想你对“朋友”“义气”会有深刻的认识。最后,小波妈妈为了让孩子能安心学习,答应付三成赔偿金。
事情落幕了,但我觉得这是一个契机,于是把“问题”深入到班会中。在征得小波同意后,我向全班同学讲述了这起打架事件,让同学们就此事谈感受。同学们纷纷议论:小波帮助朋友本意是好的,但却选择了错误的做法。这种错误做法,让他受到了教训。我趁机引导:“小波妈妈为了小波无私地付出,小波妈妈是伟大的。我希望同学们能从中感受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爱,我们又该如何报答?”“好好学习,高考考出好成绩!”同学们明确了在高三这一特殊时期的学习目标,我松了口气。
经过认真备考,我班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让我最意外的是,本来学习不佳的小波,经过打架事件后,整个人都变了,通过自己的刻苦学习,最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小波妈妈对我表达谢意时说:“当初那几百块钱掏得真值啊!”
【反思】
在班级管理中,不少班主任都很害怕学生出现问题。其实,问题往往也是契机,应该正视并善于利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方法比循循善诱、喋喋不休的说教更有效,更能影响学生的情感观、价值观、人生观。上述案例就说明了“问题”(下转第22页)(上接第40页)并非就是坏事,一旦处理得好就能“化危为安”。
一、善于沟通,争取家长支持
与家长的交谈要讲究艺术。实现有效沟通,首先要直率坦诚。如上述案例中,我在与小波家长的交谈中,只谈问题不告状,不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过错,不说“这事肯定是他做的,他平时表现都不怎么样”之类的言语。过激的言行只能导致这样的结果:一是激化家长与学生之间的矛盾,事后孩子多半要受到家长惩罚,最终必然是师生结怨;二是让家长觉得老师无能,进而完全不信任学校或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中还要明确目标,突出重点,要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在帮助孩子,只有得到家长认同,教育才能事半功倍。
二、抓住时机,开展自我教育
众所周知,学生的成长最终依赖其自我教育能力。只有实现自我教育,才能助推学生的学识、情感、道德的自我完善。案例中,小波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真正体验到什么是责任,知道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也知道怎样交朋友以及怎样处理朋友关系。在事件开始,小波并未承认错误,他的这种逃避行为说明了一个普遍现象:承认错误往往会受到惩罚,久而久之就容易养成说谎恶习。对此,老师应该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事后,老师和家长给予孩子的是帮助而不是批评惩罚,从而让学生理解老师之爱、父母之爱。小波妈妈的深明大义让小波深切体会到了母爱的伟大。正是这种深沉的母爱化为了小波奋发图强的动力,使他最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善于抓住每个“问题”,把小情变大事,把别人的事变成自己的事,充分挖掘出“问题”本身的教育价值,让每个学生从中都能受到教育,这无疑是班主任的分内之事。
(作者单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广东广州 511400)
责任编辑 颜雪梅
善待和关爱学生
一晃又是一个学期,本学期担任了五位学生的德育导师。通过与学生接触了一个学期,我深深认识到,德育工作要用心细致,落到实处。作为教师更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特别是面对学习成绩和行为习惯都较差的特殊群体,更需要老师的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
1、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我始终善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只有尊重和爱护“学困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对于“学困生”,我进行了深入了解与分析,既了解自身原因,又了解家庭原因及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在历史研究方面是个天才,但在数学学习上却差点儿为此上不了大学。“学困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捕促“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2、善待个性特别的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亦是有个性的,这种个性表现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倾向。就性格特征而言,有的活拨好动,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见,性格特征方面的东西一般来说很难改变。试想一下,如果人没有了个性,岂不就没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吗?因为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所以,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其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
3、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犯错误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无意的即失误,一种是有意的即明知故犯,我们的学生一般属于失误。要说谁失误最多,恐怕要数科学家了。试问:哪一项科研成果不是经过了几百次,甚至上千次的失败才取得?“人非圣贤,孰
能无过”。学生是人,而且是未成年人,不是圣人,在成长过程中有待于我们教师去培养造就,难免会有失误、会犯错误,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学生的失误、要善待犯错误的学生,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因为我们是教师,而不是警察。全国优秀班主任魏书生说过:“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毕竟是青少年,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面,让学生怎样,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理,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而是在帮助他。”可见,在成长的过程中,学生难免有失误、难免会犯错误,关键是学生犯了错误以后,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危害,并和学生一起分析,怎样做才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
教学 -03-10 15:50:38
学习数学惟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家弗赖登塔尔
近来听了一节数学课,感触颇深。该老师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十二册数学第53页《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当学生掌握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和圆柱的关系后,老师便因势利导,组织学生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老师试探性地问:“你们能运用刚学的知识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吗?”
生1:我们把圆柱侧面垂直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该长方形的长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便是圆柱的高,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很容易得到圆柱体的侧面积可以用底面周长乘以高。
生2:当我们沿着斜线把圆柱的侧面剪开时,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这样,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也能推导出圆柱侧面积公式。
生3:我突然想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如果能得到一个正方形,也可以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
师(继续启发):如果知道底面直径和高,能求出侧面积吗?
生4:先根据直径求出底面周长,再利用底面周长和高,求出侧面积。
班上大部分同学同意他的观点。老师正想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这时,一位学生直接站起来发言:
根据直径和高求侧面积,可以运用乘法交换律,把直径和高先乘,再用所得的积乘圆周率,用这种方法计算更简便!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发现老师对这种想法也始料不及,但他却很“机智”地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去解决。于是全班学生展开热烈的争论,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方法虽然计算起来很方便,但用直径和高相乘,觉得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乘得的积没有意义。老师也否定这种想法,随即匆忙投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之中。
课后,我对这位同学创造性的思维进行了再思考:如果用圆柱的底面直径乘以高,可以得到沿直径纵截面的长方形面积,而圆柱的侧面积正好是这个纵截面面积的π倍。可见,这位学生发现的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
设想,如果此时老师能暂时放下心中预设的教案,能积极地引导学生对这种猜想进行论证,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得这种创新思维的“花朵”开得更加灿烂、美丽。但可惜的是,这位老师却没有抓住这个时机深入展开教学,而让这一契机悄悄地从身边溜走了。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常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交流时,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去发现问题,有时会凭直觉对某些问题有着异样的思维。此时我们一定不要去随意否定学生,而要及时呵护这些“异样”的声音,善待学生的奇思妙想,并沉下身来和学生一起去探索,也许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好像只有这样张牙舞爪的时候,才能够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比较,开心一点!
自己见过某人的一个朋友,就是无论和谁说话,都想挑剔两句,你的衣服穿的不好,你的体型或者胖了或者瘦了,你的生活或者好了,或者坏了,甚至会对你身边的一些东西都品头论足的,你开的车不够档次,你住的房子太过低廉!
总之就是好像在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入得了他眼的东西,少之又少!
自己有的时候也会和某人说,你那个朋友怎么是那样的一个人?好像感觉这个人真的是特别的缺乏家教,就是无论对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够认认真真的说话,总是把自己放在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某人也就说可能他真正的缺乏安全感吧,就是想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所以才会那样张牙舞爪的活着!
可是有的时候想一下他那个朋友真的过的挺可怜的,30来岁的人了,还没有结婚成家,事业也是一塌糊涂,总之,人生也就是一个大写的混乱吧!
这也可能和他的说话方式为人处世有关,毕竟好像没有人喜欢一个动不动就对别人评头论足的人!
所以就是在生活中,我们能够做的尽量还是做到善待他人,如果你以温暖的态度来对待他人的话,那么他人回馈与你的肯定也同样是温暖!
批阅中, 一名叫A的同学的文章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老师, 我想对您说:您真把我害苦了!老师和同学们都知道, 您是先把咱班全体学生的成绩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后, 再按照这个顺序打印花名册的。您还告诉我, 由于您一时‘疏忽’, 把我的名字遗漏了, 最后不得已才添补在了花名册的最后一行。起初, 我也没太在意, 毕竟我不是咱班最差的一名学生。可我做梦也没想到, 正是您的这一‘疏忽’, 给我带来了无数的‘悲剧’:课堂上, 一次次我把手举得很高、很高, 可其他老师都对我熟视无睹, 从没给我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 他们只对花名册上排在前面的学生‘情有独钟’, 还有个别老师认为我故意捣乱, 冲着我说:不会答, 就别滥竽充数……老师, 算我求您了, 您和其他老师说一声吧:我不是一名差学生, 请他们给我一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吧!……”
读罢A同学的作文, 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既为她鸣不平, 也为自己和同事们感到深深的悲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 我一直“惯性”地采用这种拙劣的做法, 可为何就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么做对孩子的伤害呢?我们天天高喊着“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对孩子真诚相爱、一视同仁, 可为什么一到了实际中就成了一句空话?!
1973年美国一所大学的心理研究所进行了一个实验:8位心理学教授与学者, 分头去了美国东海岸和西海岸的医院, 全部声称自己“幻听”严重, 结果无一例外地被当作精神病人关进了医院;住进去之后, 他们立即表现得像正常人一样, 而恰恰因此被医生看成是更危险的行为。比如那位领衔这个实验项目的教授, 就被认为是“最危险”的“病人”, 因为他不仅不吵不闹, 甚至还不停地写笔记、作记录!实验的结论是:在社会生活中, 一旦某人被认定具有某种行为特征, 那么, 在相关人士的眼里, 他的一切行为都具有这种特征。
当我们按照学生成绩的优劣打印出花名册时, 我们就已经给学生贴上了“标签”, 人为地把孩子分出了三六九等, 潜意识下, 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实施一些畸形的教育行为, 其结果只能是让这些孩子朝着“标签”所指示的方向发展。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注意每一个学生, 关怀每一个学生, 并且用关切而深思熟虑的谨慎态度对待每个孩子的优缺点, 是教育过程的根本之根本。”新课程也倡导我们手中要握有多把“尺子”, 从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 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 关爱每一个学生,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仅关注学生的现状, 更要关注学生的潜力和发展趋势。在我们老师的眼里, 不应该有“差生”、“笨生”, 更不应该对某些学生表现出半点歧视和偏见, 而应该用“海纳百川”的风范包容学生的缺点, 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去感化这些学生, 千方百计为这些学生提供机会, 让他们体验成功, 增强信心。既然孩子举手了, 就给他一次回答的机会, 等待你的或许是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
学习巴金的《繁星》(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时,有学生质疑文章第一节第二句好像是病句:“……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密密麻麻”与“繁”应该属用词重复。是否可以改为“……我最爱看天上闪烁的繁星”?我赞叹并鼓励。
学习鲁迅的名篇《社戏》时,不少学生问:“‘……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一句中的‘或者’‘也许’是否也是用词重复?”我微笑着说:“有理由吗?”孩子们来劲了:“《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或者’有两种解释,其中一种就是‘或许’,而‘或许’就是‘也许’的意思!”“有道理,但是《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或者’的另一种解释是‘连词,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呀,从鲁迅的这一句来看,他‘料想’的‘几点火’不是‘戏台’就是‘渔火’,说选择关系也没有错!而后用‘也许’表示不很肯定,恰恰照应了‘料想’。你们认为呢?”
学习沈从文先生的《端午日》(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时,我本想引导学生一边欣赏插图一边细细品味本文简练明快的语言。殊不知学生根本不买我的帐——“老师,插图与文章不符啊!文章说赛船过后才有下水追赶、捕捉鸭子的情景,可是插图描绘的却是赛船与竞追鸭子同时出现的场景。”“老师,插图对龙船上人员的描画也有错误呢!文章介绍说‘带头的坐在船头上……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而我们从插图上明显可见的是坐在船头上的只有擂鼓打锣的,插图制作者可能没有好好阅读《端午日》,你说对不对?”好家伙,眼力尖得很呢!
学习巴金的《石榴》(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时,我的那帮孩子们又喋喋不休了:“‘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中的‘忍俊不禁’的意思是忍不住笑,不应该再用‘大笑起来’。”“还是这一自然段的问题。‘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中的‘皓’字应该作‘明亮’来理解,这似乎与前半句的‘透明光嫩’有重复使用之病。”哈哈哈,我的孩子们!
学习杨朔的《画山绣水》(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课)时,学生问:“第十一自然段所写的‘可巧歌仙刘三姐路过这儿,敬重寡婆婆心地善良,就亲自参加砌桥,一面唱歌,唱得人们忘记疲劳,一鼓气把桥修起来’是不是病句?”我反问:“你说怎样修改呢?”学生笑了笑:“将‘就亲自参加砌桥’改为‘一面亲自参加砌桥’,与后面的‘一面’相照应。”
学习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课,2004年11月第2版)时,他们的“老毛病”又“犯”了。这不——“我们学习小组这几天在图书馆翻阅过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的《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朱生豪译),课文注释中把‘贝尔蒙特’当成了安东尼奥的朋友实在是不该出现的低级错误,安东尼奥的朋友应为‘巴萨尼奥’,‘贝尔蒙特’仅仅是《威尼斯商人》中多次告诉人们的一个地名。比如……”当我有些迟疑时,他们已将《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展示在我的眼前。
……
学生爱“挑刺”,难能可贵。“尽信书不如无书”,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不迷信权威,能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这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具备较强的语文能力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
学生善疑与“挑刺”,教师的鼓励与引导至关重要。教师应该有一颗包容、平和之心,应该对他们“质疑、批判”的态度加以肯定,给他们以畅所欲言的表达机会,并在与他们平等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精神。面对学生的“挑刺”,教师一方面应该有一份求真、务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加以对待,另一方面又要引导他们不能一味地钻“牛角尖”,不能仅仅拘泥于词句的质疑——热衷于“挑刺”,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应该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揣摩大师的笔意。
俗话说:“仁者无敌”,其实质就是宽容善待别人。随着现代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对学生的宽容和善待成了一种时尚和美德,从某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育的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是:全体性、全面性、个性化。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研究差异、发展个体的特长,使学生群体呈现出丰富的统一,为各种人才的成长打好基础、提供条件。教师的职责就是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给予必要的扶持、正确的引导,使他们在长身体、长知识、增能力的过程中尽可能少走弯路,防止误入歧途。作为教师要尊重、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学生,使学生感到被接纳、被信任,使其经历体谅和鼓励;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成长。
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遗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不尽相同,所以性格、智力、能力、体力必然各异。但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每个学生的现在都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其意义不可轻视。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善待每一位学生,使其潜能得到发展和发挥,让学生能在一个欢乐、和谐、宽松的环境中
成长。而我在善待、宽容学生方面曾犯过一个严重的错误,现在想起来也觉得很惭愧。
那是星期二的一节语文课。在做练习题时,按照以往的习惯,从第一排的学生开始纵向轮流解答,当轮到最后一排的朱某某时,不知是他坐的有点偏还是当时在潜意识里认为就是叫起来他也不会讲,反正鬼使神差的没有叫他,而是直接叫了第二排的学生,当时朱某某本来高昂的头低下了,积极的情绪也随之消失。为了课堂进度,我当时也没有在意。题目很快就处理完了,学生开始分组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当我巡堂到朱某某身边时,分明看到他想说什么,但我没有停下。我第二次走到朱某某身边时有意识地停了下来,等了片刻,朱某某站了起来,语言急促地说了一句让我后悔终生的一句话:“老师,其实第3题我也会做,你为什么不点我说!”望着朱某某涨红的脸,我无言相对。片刻后,我说:“我相信你,下一节我再让你回答,好吗?”
在下一节,我不仅让朱某某回答了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还让他讲解了一道中档难度的题目,尽管语言表达有些欠流利、不连贯,但毕竟把问题的核心答出来了,同学们也报以热烈的掌声。
课后,我回想着朱某某回答完问题时的那股高兴劲儿,我想:作为教师应该以宽容的心善待每一个学生。
第一、宽容善待学生就意味着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和体验。尊重他的人格与自尊心,同情他,支持他,鼓励他,引导他和帮助他。去体验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期待及泄气的心情,去感受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挫折、渴望。这
样教师就不会因一时的冲动或失误,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伤害。我们知道,在任何班级中 , 学生总有好、中、差之分,有些教师对好学生则尊重、偏爱,对差生则嫌弃、厌恶。殊不知,这种做法,恰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这一敏感的角落,轻者,使这些学生越发失去自信,产生自卑,不求上进;重者,则会使这些学生对教师产生怨恨和抵触造成师生间的矛盾。我们应善待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何况是人呢?同一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倾向一般不会在同一水平线上,他们的“发展期”也是不同的,而同一学生个体本身也存在学科之间的不平衡。任何老师教授一个班的学生,学习上肯定存在着上、中、下。其实学习不好的学生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与爱护,因为他们比学习好的学生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作为教师,一定要善待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地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教师只有尊重和爱护“后进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好学生。对于“后进生”,教师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了解生理原因,又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在历史研究方面是个天才,但在数学学习上却差点儿为此上不了大学。“
后进生”也肯定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等积极因素,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发现、去捕促“闪光点”,及时的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感,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第二、宽容的内心是爱,爱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不论他的表现是好还是差。善待学生是以心对心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去包容学生的过失,去化解学生的不良情绪。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优秀的老师都积极主张教师在教学中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辱骂学生,而要善于激励学生、唤醒学生、鼓舞学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位当代的知名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这是切断后进生源的重要手段。”
第三、宽容学生善待学生应以理解、尊重、信任学生为基础,只有教师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给他们以尊重和信任的时候,才会激发他们的潜能。俗话说:“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师生交往的细微之处往往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而深厚的爱。
现在与时俱进的新课程标准已经应运而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还要倾情关爱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成长,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取得的成绩,并和学生一同去品尝他们的成功和快乐!要学会运用宽容、理解善待学生的不足,让学生通过自尊心的得到尊重和满足来产生认识并改正不足的动力。从而达到“我给你自信,你给我成功”的目的。
小男孩10岁那年,家人决定送他去上学。第一天,爸爸、妈妈、姐姐一起去送他,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和忐忑。走到校门口,爸爸说:"孩子,我只能送你到这里了。”并鼓励他摘掉了头盔,孩子果敢地走进了校园。妈妈目送着他走进人群之中的背影,眼含泪花,双手合十,祈祷:上帝,拜托让同学们对他好一点。这一幕,作为妈妈的我看得潸然泪下,是的,请对我的孩子好一点,道出了每个妈妈的心声。
让我想起了多少次也曾这样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
记得儿子刚出生时,因吸入羊水被抱到监护室,隔离了七八天。看着病房里其他被家人抱在怀里的新生儿,想想监护室里嗓子哭到嘶哑的孩子,在相传护士如何不周的情况下,只能坐在病床上虔诚地祈祷:拜托医生和护士对我的孩子好一点。
记得儿子刚入园时,哭到撕心裂肺不愿撒手。当决绝地离开之后,充满希望地祈祷:希望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是即有责任又仁爱的,是即懂方法又有耐心的;希望老师能善待我的孩子,给他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
生活充满了酸甜苦辣咸,没有谁的一生都会被生活善待。我是妈妈时,我会对遇见的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孩子伸出援手,只希望有一天我的孩子有困难了,也能被生活中的人善待;我是老师时,我会对每一个学生做到问心无愧,既有谆谆教导又有宽严相济,只希望我的孩子在追逐知识的路上,也能被他的老师所善待。
关键词耐心信心表扬鼓励责任心
现在社会有些孩子生活范围很小,平素只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里,他们从小由爷爷奶奶照看,很少有机会出去玩,接触外人也少,依赖性较强,不能独立地适应环境。这样的学生一见生人就躲藏,生人一抱他就哭闹,一上学,碰上新环境、新老师,更是变得十分胆小。
W是我班上的一个小男孩,原本一直由在外地的爷爷奶奶带着,上一年级了,父母把他接到身边。刚开学的时候,他不爱说话,看到老师就特别害怕,老师一提问他,他站起来就直冒汗,每次叫他到老师身边来读课文,他总是紧张得语无伦次。他上课一直低着头,不敢看老师,害怕看到老师会叫他回答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采用了下列措施:
一、给学生足够的耐心
胆小的学生一般都很害怕与别人交流,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很困难。作为一名老师,在此时就应该有宽容心,理解并接受他的行为方式,理解他的语言。老师要经常关心这样的学生,经常与他谈心,哪怕一开始他都不会告诉你什么,但是一次又一次,慢慢地,他会发现,其实,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可以跟老师说任何事情。就算他做错了什么事情,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原谅他。教师还要应该经常与家长交流和沟通,尽可能地让家长来配合,协助自己来改变学生的现状。
二、给学生足够的信心
胆小的学生不敢表现自己,其真正的原因是自信心不足。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一个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是一个人成才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的品质,也是一种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是促使学生求知、探索的重要推动力,是促使学生不断向上奋进的内在动力,是激发学生的主动积极性的催化剂。社会所需的人才是要有敢拼敢闯的搏击力和坚韧的忍耐力,而自信心是否树立,决定着学生今后是否自主、独立,也决定着学生面对顺境和逆境时是否能勇敢地去尝试,去获取成功。因此,在社会上流行这么一句话:“将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科学家爱默生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秘诀。”
我在上课时,尽量找一些w能回答的问题请他来回答问题,哪怕他不举手。一开始的时候,他由于紧张或者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表露自己,回答时迟疑、停顿、声音很低,在这时,我就有耐心地等待他的回答,并加以充分的肯定,使他渐渐对自己建立信心。慢慢地,他在上课时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回答问题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
三、给学生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美国心理学家特尔福德认为,驱使学生学习的基本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交往动机,另一种是荣誉动机。前者表现为学生愿意为他所喜欢的老师而努力学习,从而获得教师的称赞,增进友谊;后者则是一种更高级的动机,它是人们要求在社会上取得一定地位、待遇的愿望体现,如追求别人对自己的尊敬,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赞扬、称颂等,这两种动机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心理基础。
心理学告诉我们,对于儿童成功的肯定,是刺激大脑形成兴奋中心的催化剂,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驱动力和有效手段。上课的时候,我都会面带微笑。我尽量使用亲切的话语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经常鼓励、赏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表扬的话语无处不在。每次w举手回答问题,我都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W同学回答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了!”“你的回答真棒!”承认学生的差异,甚至欣赏差异,允许失败,哪怕学生一千次跌倒,也坚信学生第一千零一次会站起来。课堂上老师一次又一次的赞赏,使学生在老师及同学们的赏识中,看到自己的力量,才会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满怀信心地获取成功。同时,对于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我都会很开心地告诉他的父母,让学生的父母一同来表扬他,来欣赏他。
四、给学生一定的责任心
当胆小的学生的表现趋稳之后,我开始让学生担任一定的班级职务。其实每个低年级的学生都一样,都渴望自己能当上班干部,能戴上“杠杠”给别人看。胆小的学生也一样有这样的渴望。因此,我就让W当他们小组的小组长,让他负责收发作业本。在收发本子的过程中,他与其他小朋友的交流多了起来。其实,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责任可以增加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交往、合作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渐渐培养他的责任心,敢于承担责任,并能比较理智地对待批评和挫折。
毕业于哈佛商学院的纽约亿万富豪约翰·保尔森,是总部位于纽约的对冲基金Paulson & Co公司总裁,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没有什么比改善人类的教育更重要的。今天的捐赠将为哈佛大学在师资培养、科研以及学生的奖学金和助学金等方面提供坚实的基础。
在艳羡哈佛拥有如此慷慨的“土豪”校友的同时,让我们来看看来自哈佛校友会的一组数字:在世的哈佛校友323000人,哈佛校友所分布的国家201个,哈佛校友会在全球管理的俱乐部超过180个,哈佛校友组织的历史有175年,哈佛校友会的全职员工44人,哈佛校友会下属的校友活动项目21个,由校友选举产生的代表校友会的理事18位……
我列举这组数字,是想通过数量的视角来展示哈佛校友组织的规模与复杂度。现在的哈佛校友会事实上是1965年由当时的哈佛校友会 (成立于1840年) 和哈佛社团联合会 (成立于1897年)合并的,考虑到哈佛早在1636年就建校,是美国最老的大学,它在校友会建设方面已经相对滞后了。“北美最老的高校校友组织”是威廉姆斯学院 (成立于1793年) 的校友会,创建于1821年。
相对而言,中国的很多大学历史较短、经验不足,要怎样满足日益增长的联络校友的需求,有必要向美国高校校友组织学习。
那么,校友组织的使命是什么?面对高校与校友,它发挥着怎样的基础作用?譬如哈佛校友会,如章程中所述,它旨在提升哈佛大学所带来的福利,建立一种学校与其校友间的互惠关系。而斯坦福大学的校友会力求触及、服务斯坦福大学所有的校友和学生,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培养学校与毕业生之间伴随一生的学识与情感上的联系;为学校提供支持。
校友会常常被认为扮演着促使学校和校友双方互惠互利、相互沟通的角色。然而,有一项职能校友会几乎从不沾边,那就是募款。校友会培养校友们对学校的好感与热爱,但并不直接表明对回报的期待。要钱大概是学校向校友提出的最突兀的请求,在这点上,校友会不应该玷污其“纯洁”的角色。触碰校友心灵的手和向校友索要钱财的手,必须是分开的两只手。
美国高校的校友会大都会通过提供以下方式来完成它的使命:校友俱乐部、继续教育、网上服务、在美国及全球举办校友活动。这些项目可以满足校友对拓展职场网络、社交网络,争取职业发展与志愿者机会的需求。校友会为校友的一生提供多样的以学校为主导的服务,让他(她)在许多场合想起母校: 思考要去哪里度假(哈佛大学会组织校友、老师、专家一起参加主题旅行);思考从银行业转到电影业应该要问哪位前辈;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除了古怪的房东之外谁都不认识,而且房东很可能还多收了房租(别担心,一般来说附近一定能找到一个哈佛校友);因为自己的爱好想要找到一本稀缺的关于十七世纪佛兰德邮票的书(许多学校为校友提供获得学校图书馆资源的权限)。
在智能手机时代,很多院校的校友会所提供的网上服务和电子服务也越来越完善。然而,为了满足年长校友的需求,考虑到他们对那些象征感情纽带的实物的普遍留恋,学校还是会保留印刷出版物,比如校友季刊杂志、在校学生给校友的慰问电话等。哈佛大学每年仍然会给我寄四本杂志,我也会常常收到纸质的关于校友活动的信件。可以手握一些实实在在的物件,这种感受是网络无法替代的。
校友会各种精彩活动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机———让校友对母校保持好感,在某时某刻他们或许会回馈学校。
有一个让校友热爱母校的办法很管用,就是在学生一入学时就开始行动。那些在上学时遭遇过负面经历,或者个人经历平淡无奇的学生,不易被转化成热情洋溢的校友。学校要把它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前期———当他们还是学生的时候,而不是等他们毕业后,在后期投入加倍的精力。如果学生在上学时没有感到被重视,日后要重塑他们作为校友的忠诚度是非常困难的事。创建与校友的关系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
我的前雇主、美国最大的募款咨询公司CCS与上百所高校在募款和发展校友关系上开展合作,它的客户德锐大学(De Vry University)在重新调动游离于母校外、对母校感情较为冷漠的校友时,遇到了不小的挑战。该校在CCS的帮助下尝试这样做:在新生录取通知书里夹带校友的欢迎信;在新生入学培训时邀请校友参加,组织校友活动;在学校的推介视频中加入校友的元素;举办校园活动;开展各种校友指导项目;为在读学生提供由校友赞助的奖学金;校友会准备礼物与贺卡欢迎新校友;给新校友发送电子邮件,介绍校友会使命、 可以提供的服务、校友可以享受到的福利;在各地举办活动欢迎新校友。
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令自己头疼,难以接受的人。其实,你大可不必为此而烦恼,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许就是这些地方令人难以接受,然而,人无完人嘛。你不妨换个角度去看待他们,不论他们多么令人厌恶,他们总有可爱的一面、可欣赏的一面,总有令你可敬的一面,总有善良的一面。你不妨静下来想想,或许,你已经改变一点你对他们的看法。
人与人相处或交往中,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快或过结,即使是最好的朋友也不例外。对于与他人的过结,宽容与忘记是最好的良方。如果我们把“仇恨”在心底淤积久了,它自己也会慢慢的沉淀下来,与其让他久久的积在心里,成为一种精神负担,不如把它忘记。博大的胸怀是每一个高素质的人的优良品质,只要不是什么“罪恶滔天”者,不是什么“不共戴天”的仇与恨,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宽恕。而在我们的交往范围内,又有什么可以称得上“仇恨”?忘记过去的一切不快!或许你们之间只是个误会,坦诚与你的“过结者”、“厌恶者”交谈,敞开心扉,说出你的歉意,相信“退一步海阔天空”。善待你的“过结者”、“厌恶者”,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与你身边每一个人的友好相处,珍惜与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面对你身边的每一个人。“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对你哭。”人也如此,你善待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那么,每一个人都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善待你。你向身边的人敞开心扉,真诚与之交往,对方一定也会把心交给你,相信“投之以桃,抱之以李”的古谚。与他人真诚交往,不是强颜欢笑,虚情假意与对方唏嘘寒暄,也不是面无表情,横眉冷对的冷言冷语,而是把自己的心拿出来,发自内心的与他人交流沟通。撕掉自己的虚伪面具,改变自己的冷漠态度,打心底善意地去接受他人,真诚面对他人。不要把自己圈在自己的圈子里,自我封闭闸阀起来。善待他人,从微笑开始,微笑是人与人之间理解的纽带,它能冰释一切冷漠与误会。
善待他人,从善待身边的人开始,认识的,不认识的、熟悉的,陌生的、有过结的,莫逆之交的。善待他人,从真诚的微笑开始,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善意的微笑,你将得到每一个人的微笑,生活在微笑中的你,一定是幸福的,充满阳光的。
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你自己。
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指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的自己的行为能力。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在生活上能自已处理日常生活琐事,比如说做饭吃饭,卫生,购物,学习等等。
2.在人际关系上能处理好人事关系,独立处理一些事务。
3.在心态上能独自承受各种压力。
【善待问题学生】推荐阅读:
请善待我的孩子小学生读后感07-10
“善待他人,善待自己”主题辩论赛策划书05-31
善待自己抒情散文06-06
珍爱生命 善待生命10-19
善待青春议论文06-12
善待自己作文450字06-25
善待生命优秀作文09-14
善待生命演讲稿09-25
善待生命作文600字10-27
善待生活议论文作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