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教学

2024-10-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跨学科教学(推荐9篇)

跨学科教学 篇1

新课程的一个特点,就是打破学科界限,注重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重视本学科知识解决其它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同学科的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互为联系,可以相互沟通,学生可以利用其它学科中学习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本学科的问题,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所以,跨学科教学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另外,不同学科特点不同,教师在自己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往往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教学方法,通过听课,可以使不同的教学内容相互沟通,将这些内容与本学科教学联系起来,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同学科间的教师也可以互相借鉴好的教学方法,取它科之“石”,攻本科之“玉”,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完善课堂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总之,历史上民族的融合,促进了历史的发展;跨学科教学实现了学科融合,必将促进教育的发展。

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跨学科教学 篇2

“跨学科主题教学”这一概念产生于西方的课程整合运动。它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整合, 所有学科围绕同一主题组织教学, 各个学科相互配合, 最终达到或超越原课程设置目标的课程实践活动。它克服了分科教学带来的学生学习的片面性, 加强了学生知识的统合和对事物整体化的认识。因此,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课程整合及学生整体化学习的需要, 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学科教学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不同

学科教学以教材为中心, 以讲授为主, 侧重知识和技能,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 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 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而跨学科主题教学以主题为中心, 充分挖掘相关图书、网络、家庭、社区等可用资源, 强调学生亲身经历, 以观察、实验、调查、访问等方式进行探究学习, 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更侧重对方法的掌握和态度的生成。教师是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者, 跨学科合作教学的互助者, 主题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是学习的主要参与者, 课程资源的使用者和创造者, 评价是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

三、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设想

预期解决的问题:

1.将主题式学习作为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载体。跨学科主题教学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学科知识, 以主题作为联系学科的纽带, 其设计思想是学生通过对主题的探讨, 获得与主题相关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 同时, 通过主题让学生对事物获得整体的认知, 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亲身实践, 在过程中认识事物, 在过程中体验及反思, 从而形成良好的意识、情感和价值观。

2.解决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在传统教学中, 受课程和评价的限制, 教师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跨学科主题教学因为没有现成的教材, 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教师跨越学科界限自主研发。教师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 来开发具体的活动内容, 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 教师通力合作,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教育实践, 合作完成整体的教学目标。

3.通过跨学科主题教学开发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 尽管国内有着跨学科主题探究及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 但视角仍聚焦在两个相关学科之间的整合, 或是学科和生活及实践活动的整合, 整合的课程较零散, 没有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

四、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思路

1.跨学科主题教学实验研究以三至六年级课程作为研究对象, 依照国家课程标准重新梳理、整合小学阶段课程, 通过删减、融合、增补、重组, 形成以自主性、体验性、生成性为主要特征“主题模块”实施教学。侧重整合美术、音乐、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学科, 拟定多个跨学科教学主题, 设置跨学科主题教学目标, 设计跨学科主题教学方案, 打造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模式。

2.我们组采取项目负责人总负责下的学科组长负责制。每个学科组承担相应的跨学科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责任, 由学科组长负责协调相关跨学科主题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与总结。同时, 为了协助学科组长更规范的做好相关流程, 科任教导主任和科任组大组长承担协调员, 对实践与主题设计之间进行调整、组织和协调。通过组织机构上的重心下移, 学科组长承担的角色和责任就相对更加的重要, 同时, 对于协调员如何把握实践研究的方向以及提供必要的支持也提出了具体的挑战。

3.在跨学科整体思路的基础上, 从简单的着手, 从教师熟悉的着手。每学期确定一个主题实施。多学科课程模式首先尊重各学科本身的知识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因此, 它并没有将分科教学对立开来, 而是以分科教学为基础, 降低教师教学设计的难度。其次, 通过主题的联结, 突出教师对跨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的把握和协调, 通过统整多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促进学生从多维度发展对主题的理解和学习。

五、跨学科主题教学实施流程

跨学科教学力求避免单纯分科知识琐碎的组合, 而强调从学生学习过程来思考和设计, 因此, 我们规范了跨学科教学的基本流程:

(一) 活动准备阶段

这是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启动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选择主题、确定目标、组建活动小组、拟定活动方案。

(二) 活动实施阶段

跨学科主题活动特别重视活动过程, 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实践、体验和感悟。因此, 这一阶段是关键性的阶段, 要指导学生按照计划扎实开展活动。督促学生去实验、考察、调研、查阅文献资料等。在活动过程中, 还要对学生进行监控, 不是监视, 进行有效管理。

(三) 成果总结阶段

这是劳动耕耘后的收获阶段。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 撰写活动总结或调查报告等, 让学生体验成功, 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 成果展示交流阶段

这是展示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阶段。学生的总结能力、语音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协作能力、应变能力、思辨能力以及胆识和自信心等, 均在交流中得到很好的锻炼。

六、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困惑

第一, 对于跨学科教学是否能够提高学生分科学习内容的绩效, 我们还缺乏证据。

第二, 跨学科教学缺少必要的指导性范本和教学手册可以参考。对于如何确定主题, 如何开展跨学科教学缺乏必要的有助于综合学习的材料。

第三, 受现有教材内容的束缚, 跨学科教学在话题和主题选择上存在较多的局限性。

摘要:本文从跨学科主题教学的概念及缘由讲起, 将学科教学和跨学科主题教学进行比较, 接着讲述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施设想、设计思路、实施流程和实施困惑四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跨学科,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 (美) Patricia L.Roberts等.《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指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3月第一版

谈初中语文跨学科教学 篇3

关键词:课程整合;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综合性学习有这样的阐述:“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标准中还提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再也不是单纯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具备丰富而全面的知识和开放的视野,能够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让他们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得到以下两点深刻的体会。

一、语文跨学科学习对学生价值观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学中要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即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多数人只倾心于认知技能的目标制订和实施,而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看得可有可无。这些做法和认识培养出的是高分低能、人格不完善的学生,是违背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只局限于语文这么一个主体课程,没有从整体性、全面性出发,对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存在很大的障碍。跨学科学习刚好消除了那个阻碍,其意义综合起来主要有两个:

(1)跨学科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提供了基础。中学生的生活圈子小,走的几乎都是三点一线,对外部世界的理解甚少。跨学科的学习能够及时补偿这一个缺口。教师好比一扇窗,通过教师的讲授和引导,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了解国家大事,明白做人道理,清楚别处的地理风俗。久而久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开始形成。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地只是呆板枯燥地讲解语文知识,那样不仅会阻碍学生的发展,而且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2)跨学科学习是学生形成多元化的价值观的条件。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单一的、旧的那些理念开始受到冲击,价值观也一样。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单纯地判断事物的正或负,本身就已经是一个错误。跨学科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形成多样的价值观做好了准备。

二、在语文教学中实现跨学科教学的方法探索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思索跨学科教学的问题。2006年3月~7月,我担任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教授工作,4月份的一天,学校交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在全校的三个初中学年组范围内组织学生办手抄报的活动,活动主题不限。接到这个任务后,我犯了难,因为我对办手抄报感到特别困惑,文字方面的内容我指导起来没有问题,但办手抄报更多的是版面设计、色彩、构图方面的东西。我深深感到仅凭我一人的力量,或者是仅凭借语文老师的力量是无法圆满地完成这项任务的。考虑再三,我决定与美术老师沟通,把学校对这次手抄报的要求重申一遍,并希望各位美术老师积极配合。美术组的老师欣然应允,他们专门拿出一节课讲解如何设计手抄报的标题、版面及手抄报的要求、设计时的注意事项等内容,然后语文老师又结合手抄报的文字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两周后学生设计的手抄报交了上来,不论是从形式还是从内容效果明显好于往届,语文组和美术组的老师也得到了学校的表扬,我的这次跨学科实践活动获得首次成功。有了这一次的成功,我也从这种跨学科教学中尝到了甜头。如果说办手抄报的活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话,接下来的教学实践就是有意而为之了。讲九年下的第六课《黄河颂》之前,先请音乐老师上一节《黄河大合唱》的音乐课,通过音乐让学生感受,作者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这实际上也就是把《黄河颂》的背景进行了介绍,音乐鉴赏放到音乐课中去实施。有了音乐的感召,学生再学习文本,内容的理解,情感的熏陶就水到渠成了。这两节课上完以后,马上进入到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这样一石三鸟,使学生对黄河有了一个整体性的认识,既有形象化的理解,又有理性的思考和情感的升华,教学内容一气呵成,效果斐然。

由我自己的教学探索可以看到:综合渗透学科教学不仅是整合各学科的具体知识,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学到系统知识,还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合作学习、合作教学、资源共享的好处。学科整合能够真正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与能力,体现我们新课改的思路,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更高,学生也更加喜爱语文学科的学习。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跨学科教学就是适应这一发展趋势而提出来的课程教学方式,必将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对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梁鸶鸶.初中语文跨学科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跨学科教学 篇4

高中英语教学的跨学科文化渗透实践

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各学科新教材都从不同的视角辐射出跨学科文化的合作通识效益和微型知识点的`跨越性功能;为借他山之玉拓宽英语教学的文化视野,本文从不同的视角发掘各学科文化通识的交融点和衔接口,并着手尝试了一些各学科间优化教学资源的新方法.

作 者:樊志芳 Fan Zhifang 作者单位:绍兴第一中学,浙江,绍兴,31刊 名:绍兴文理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OXING UNIVERSITY年,卷(期):29(12)分类号:G633.41关键词:英语教学 跨学科 文化渗透

跨学科教学 篇5

----向课堂注入更多的感情和尊重而非更多的知识

作为一名刚踏上讲台的新手而言,我向往王春易老师那样的课堂,“充满创造力,激情无限,幸福感极强”,其实我想不仅是我,任何一位老师都渴望达到这样登峰造极的地步。看了王老师的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我不禁自惭形秽,我不知道一个教了二十多年在三十九岁时就能成为北京市特级教师的老师哪里来那么大的毅力能坚持把讲了无数遍的滚瓜烂熟的教材备了一遍又一遍,而且坚持每一次都会有所不同,新老师都做不到的她都做到了。我不知道她怎么能挤出这么多的时间在上每一节课之前都给她的家人上一遍或是自己对着镜子讲一遍,自己预设学生的反应和问题,把每一节课都当做公开课来反复备,反复摸索。更让我感到钦佩和敬仰的是她对于教学的看法,一项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的教师都认为自己很爱学生,而让人惊愕的是只有百分之十的学生觉得自己的老师很爱他们。这中间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我们每天苦口婆心、费心费力地督促学生、鼓励学生,一道题可以不厌其烦地讲个两遍三遍甚至是更多,生怕他们记不住,懒得记,有时还恨铁不成钢地激励他们,感叹自己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太阳底下最光荣的一项职业,到头来却只感动了自己一个人?而学生对老师有的仅剩下表面的尊重,有些甚至尊重都谈不上,很多人会觉得他们不是为自己而学,而是被迫为家长学,为老师学,他们觉得老师每天上课歇斯底里地讲,他们就象征性地坐在下面欣赏上面的“独角戏”,想听的话会给个耳朵,不想听的话便我行我素,自己在台下演小戏或寻周公。教师和学生感觉就像是互相对立的两大阵营,双方都在斡旋于学与不学之间。在我自己的课堂上也时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他们现在是处在生命最美好的阶段,他们要做的是在这一阶段做一些最美好的不会让自己此生后悔的事情,多年后他们就会觉得快下课时大家一起翘首企盼窗外等着踩着铃冲出教室的时光是多么美好,就会多么想那一刻能慢一点再慢一点,要珍惜这最美好的中学时代„„而他们给出的回应却是一笑了之。或许人就是这样,只有自己经历过了才会更明白;也有些时候,我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地讲地时候,就如对牛弹琴,整个班都像石头一样,坐在那里无动于衷,这样的时间在漫长的煎熬中度过后就纳闷这群孩子怎么都这么无可救药;无可否认的是,有些时候,不知哪天学

生状态好了,还是他们心情高兴了怎的,上起课来就特别轻松,他们的配合度也极高,这样的课堂就是“共赢”的课堂---学生开心地收获知识、能力和情感,老师也开心地播撒着知识,收获了最珍贵的成就感。

跨学科教学 篇6

一、理性思考, 师生从主观上认真对待

在跨学科整体思路的基础上, 从简单的着手, 从教师熟悉的着手。我们确立采用主题式跨学科教学的多学科课程模式。多学科课程模式首先尊重各学科本身的知识和学习目标的达成, 因此, 它并没有将分科教学对立开来, 而是以分科教学为基础, 降低教师教学设计的难度。其次, 通过主题的联结, 突出教师对跨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的把握和协调, 通过统整多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促进学生从多维度发展对主题的理解和学习。跨学科教学力求避免单纯分科知识琐碎的组合, 而强调从学生学习过程来思考和设计。

1. 选择主题和话题

主题和话题是不同的, 话题可能和具体内容有关, 而主题是话题涉及的基本内容或者观点。比如兽首事件是话题, 而主题是文化遗产。主题是我们将跨学科教学从分科教学的组合推向深层概念形成的重要载体。

2. 制定目标

新课改提出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 即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因此, 这三维目标是我们跨学科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而对于跨学科教学本身而言, 目标的制定具有两个方面的突出价值, 其一是渗透主题, 明确学生学习的预期表现。其二是提供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的依据。

二、注重实践, 教学从方法上探索研究

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不可分隔的关系, 它们之间有的相互交叉, 有的相互渗透, 就拿美术和语文学科来说, 美术和语文教学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着相互联系、相互迁移的作用, 这是毋庸置疑的。看图说话、看图写话充分体现了这之间的相互联系。低年级儿童的美术教育与说、唱、看、识和舞蹈、游戏等教学的整体关系比较明显, 中、小学各科教学虽然逐渐分化, 但它们之间的联系依然存在。美国教育家格雷夫斯采用现代仪器在实验中发现, 孩子们在写作时, 通常要靠说话的帮助, 几乎所有的孩子, 初学写作的时候都需要从绘画开始。绘画和语言一样, 都是儿童表达思想的工具。

比如, 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绘画日记、画插图、想象画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写”日记, 可以通过绘画来记下一天中记忆最深的一件事、一个人, 也可以是景与物, 同时还可以用绘画的形式来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把自己的真实感受, 心情画出来, 同时还配上文字, 以表现画面主题。鼓励学生无拘无束的表达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感受, 积累创作素材, 这样的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还能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也促进了学生文字表达能力。

三、挖掘资源, 加强主题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以主题组织内容的系列化学习, 根据教学需要, 要善于寻找内外联结点, 在内要善于利用教材内容, 教师的特长、学生的潜力。在外充分利用教材外优秀作品、利用地方文化、地方特色、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如果说教材知识犹是一棵主干粗壮, 枝杈分明的大树, 那么教师教学的高超本领, 就是在完成既定内容基础上, 给大树“添枝加叶”。只有由此及彼, 举一反三, 不失时机地巧缀枝叶, 才能使知识大树枝繁叶茂, 郁郁葱葱。

比如在教学美术课程“材料的妙用”一课时, 可以运用多种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平面或立体的艺术作品, 在对教材内容作观察、欣赏、学习外, 就有必要对教材进一步“添枝加叶”, 利用地方文化、地方资源, 发挥教师特长、学生潜能。师生共同讨论对这一系列的学习设计, 组织编排学习内容。遵循由浅人深、从简到难的认知规律, 先从对教材的学习开始, 感受体会废旧材料那“化腐朽为神奇”的奇妙。从而引发思路, 引导学生收集更多废旧物品, 加强与生活的联系, 设计更丰富多彩的作品。如在系列教学中“调羹的设计与联想”“酒瓶巧设计”“纸团玩具变变变”迎新年“可爱的小猪”设计大赛等……进一步启发了学生的思路,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材料, 经过联想与创新, 可以变成生动、有趣的造型。通过“材料妙用”这一系列的学习, 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这里教材的作品、特别是教师的创意作品是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催化剂, 反过来学生对作品的创新又给教师与其他学生新的启示。而利用地方文化、地方资源是艺术创作不可忽视的能源, 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能运用各种材料, 展开想象, 创作丰富多彩的作品。在创造表现中丰富想象力, 陶冶情操, 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 主题单元的学习要根据课标、根据教学实际、根据地方特点等因素作灵活处理, 主题单元的学习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性、连续性、综合性。教学资源的整合起优化主题结构, 提高课程实效的作用。

摘要:课程整合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也是世界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跨学科教学作为课程整合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存在多样性。本文既是对以往课程整合方式的一种反思, 又在实践基础上对如何是适合一线学校实际操作的跨学科教学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并通过四个主题案例的分析, 来阐释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要素和具体经验。

初中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篇7

一、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实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点、线、面、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组合。美术课上欣赏苏州园林和故宫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苏州园林和故宫形式的不同,感受不同的形式带来的美感,了解苏州园林和故宫的特点。语文课学习《苏州园林》和《故宫博物院》这两篇文章时,学生自然进入课文,很快把握住苏州园林和故宫的特点。

二、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实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一切使人赏心悦目的事物所具有的审美特征和审美价值。自然是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自然很广泛,人类对自然审美也很广泛。春夏秋冬,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蓝天碧海,冰峰雪谷,湖光山色,风雨雷电等都成为文人墨客所审美、所抒写的对象。如学习朱自清的《春》、竣青的《海滨仲夏夜》、杨朔的《香山红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把学生带到校园里,感受一年四季美丽的自然风景,同时让学生为这四篇课文配上插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我所在的内丘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太子岩、扁鹊庙、寒山等旅游景区风光优美,利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观、旅游,既让学生进行了写生,又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为学生今后的作文积累了写作素材。

三、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美的感受,实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社会生活美是指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的美和人的美。学生在学习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一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自己选择角色设计形象,用各种材料制作简易服饰,并设计制作小舞台和必要的道具、布景、乐器和海报。学生在全校元旦联欢会上演出取得很好的演出效果。演出服饰、道具、布景、和海报的制作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美术课上学到的手工制作让学生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学生在表演中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不断激发他们对社会生活美的追求。

四、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实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艺术美是人类对客观现实进行审美观察、感受和审美体验之后创造出来的一种美。艺术美源于生活美,又高于生活美。黑格尔说:“艺术美高于自然,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可以说,艺术美是自然美、社会生活美最集中的反映,对艺术美的欣赏,就是对别人审美活动的结果进行再审美,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审美。

艺术美包括艺术作品描绘和反映的生活内容的美、意蕴美和情感美、艺术作品的结构美等,诸如典型的形象、丰富的情感、优美的意境、细致的描绘、生动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巧妙的构思等等。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艺术美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认识生活,改造生活,从而丰富学生的生活。

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进行,课外活动也是实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的广阔空间。如创办文学社及演讲社,出墙报或手抄报等,集体过生日的班会活动,举行化装舞会等,活动过程中,可以穿插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所创造的形象、海报、服装等的欣赏和评述。

综上所述,美术与语文的跨学科教学给美术和语文教学都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给美术和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学科教学总结 篇8

设问是阅读教学中激发兴趣、引发思维,促进师生信息流通的重要方法。实践使我懂得:要发挥设问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必须抓住以下六个设问点。

一、兴趣点。兴趣点就是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知识点,由此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非智力因素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如《草船借箭》,我在介绍背景让学生了解题意“诸葛亮用草船借箭”后设问:诸葛亮是刘备派来帮助孙权攻打曹操的,他为什么会向曹操借箭呢?他会如何借箭?有没有借到呢?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把这种兴趣引向以自学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效果很好。

又如教学《趵突泉》一课,教为了让学生掌握“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的阅读能力,从课例出发,首先引导学生自学第一段,扣住“现在单讲趵突泉”一句,设问:“作者为什么要单讲趵突泉?”由于学生未阅读后面的段落,相继答出“作者到济南就看了这个泉,所以只能单讲趵突泉”;“作者喜欢趵突泉,因此单讲趵突泉”;“作者逐一观赏了济南的三大名胜,现在先写趵突泉,其余的下次再写”等,大家虽众说纷纭,但思路受阻,难以再向前推进。面对几种答案,教师不急于要学生讨论,而是及时点拨:“同学们讲到的三种答案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但不全对,寻找正确的答案需要阅读方法来帮忙。”这时,学生即从“颈口”走过,个个盼望攻破难题的阅读方法的出现,教师顺势发动学生阅读第二段,当读到“假如没有这泉,济南便会失去了一半的美”时,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时,教师再进一步点拨:为什么读第一段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读到第二段就顺利地解决了呢?这时,学生就会发现联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

二、疑难点。学生阅读时,往往会遇到许多疑难问题。有时一个问题提出来,因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原因,造成困惑冷场现象,此时教师的点拨很为重要,不妨先抛出不太正确的观点,来刺激学生畅所欲言,便能如大堤决口,有一泄千里、欲罢不能之势,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愤不发”,这是让他们学会选择角度、选择表达方法。如《凡卡》以梦结尾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此我这样设问:凡卡在梦中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他希望能实现吗?为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经过大家讨论知道:课文以梦结尾一方面说明凡卡迫切地希望爷爷收到信,尽快地把他带回去;另一方面说明凡卡的希望只是一场梦,是不能实现的。因为爷爷本身就是一个守夜人,是没有能力带他回家的,更重要的是凡卡处于资本主义社会。这就突出了凡卡命运的悲惨,越发让人感到凡卡的可怜,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又如《难忘的一课》,教学中,我问:“作者连续三次写‘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为了表明什么?”这时“冷场了”。片刻后,我自言自语地说:“其实,这是十分罗唆的,重复,应该删去或改一改。”这时学生纷纷举手发表看法表示反对。我引导他们说明理由,终于解决了问题。

三、发散点。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因素,进行发散思给训练,这对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因此教学中必须抓住发散点设问。如《跳水》,为让学生理解船长机智果断的特点,我这样设问:除了跳水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救孩子?你的办法与“跳水”相比,哪种好?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经过发散比较,大家知道:“在甲板上垫棉被、围人墙、用帆布等,叫孩子抓紧栏木”等都是救孩子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都可

能因时间来不及而导致失败。只有跳水才是最可靠、最有效的方法,船长能在短时间内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选择最佳方法,足见他是个机智果断的人。

四、聚会点。所谓聚会点就是集中反映文章中心的知识点,围绕聚会点设问,可以抓住一点,提挈全文,以体现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如《我的战友邱少云》可抓住一词设问:“纹丝不动”何义?为什么必须纹丝不动?邱少云是如何纹丝不动的?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金色的鱼钩》可抓住“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中心句设问:这是一把什么鱼钩?它是怎么来的?它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它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样设问,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五、模糊点。由于学生水平阅历的限制,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往往存在片面性,根据课堂反馈信息,准确地捕捉学生认识上的模糊点设问引思,可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如《草船借箭》,在理解“诸如葛亮答应立下军令状,周瑜为什么高兴”这一问题时,少数学生认为:孙权就要与曹操交战,十万枝箭能提前造好,就能为抗曹做好充分准备,所以周瑜高兴。这样理解显然是错误的。于是我问:周瑜真是因为这个而高兴吗?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深入讨论,从而懂得“高兴”一词的真正含义;周瑜以为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如果造不成十万枝箭,他就可以置诸葛亮于死地,以达到自己设计杀人的目的,所以他高兴。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爸爸为什么打小女孩”,《穷人》中桑娜家为什么“温暖而舒适”,我都通过设问,澄清了学生模糊认识。

六、“空白点”。由于表达的需要,不少课文尚有内容的“空白点”(省略部分),还有的设置了艺术的“空白点”(借诸读者想象)。抓住这些“空白点”设问,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小

英雄雨来》我通过设问让学生补充雨来上山后的情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又如《梅花魂》中外祖父的话,概括地提出了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了许许多多像梅花一样的人物。教学时,教师应巧妙抓住时机设计一些诱导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闻和感受,谈谈历史上有过哪些重要的英雄人物,还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理想,谈人生。适时的点拨,会给学生思维的灵感,让学生不断增长见识。既培养了学生大胆发表见解的能力,又可使学生思路向纵深发展。

设问作为一种阅读方法指导的模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着力讲“点”,而将“线”与“面”留给学生去思考,或着力讲“线”而将“面”留给学生去思考,或着力讲阅读框架,而将阅读内容留给学生去思考。这样做,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中必须的由点及面、由此及彼,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考方法,发展学生的整体观、体系观,提高阅读能力。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 篇9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1

学校以“富有学术潜力,兼具职业能力,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高中生”为培养目标, 办 学术特长类学校。在这一总目标的引领下,技术组将坚持扎根学情,以必修课为核心,纵、横发展校本选修,形成点、线、面层次递进、体系严谨的有机校本课程体系,从而培养信息素养高,能主动适应技术发展的现代高中生。

一、通用技术组组情分析

通用技术组是一个务实、创新的组。组内教师一直以来的共同的追求是:高效课堂、高品质教研、高质量服务。

1.高效课堂。技术组教师向课堂要效率。我校通用技术,每周2课时,学生每节课后作业平均时间10分钟之内,通用技术高考会考成绩近年来始终名列嘉兴前茅、善嘉首位。

2.高品质教研。通用技术组优秀教师云集,教研卓有成效。教研始终服务于教学,有高品质的教研,必然收获高效率课堂。技术组的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研究,从常规的备课活动到课堂自我微观察,从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到论文、课题,每一位教师都是用心在做,每年都有数篇案例、论文获省、市、县各项奖,在全国也有获奖。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组内4位教师,其中省级专家1位,善嘉县学科教学能手1位。

3.高质量服务。通用技术组教师各有所长,各个都很忙。组内教师除教学外,还利用技术特长,监管学校后勤工作,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设置,为全校师生提供即时高效的服务。

4.善嘉中学是嘉兴市的通用技术学科基地学校,给我校乃至全市的其他学科起着榜样、示范和引领的作用。

此外,技术组教师还利用自身爱好和技术特长,开发了丰富的职业课程类选修课,为拓展学生兴趣爱好、掌握生活职业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广阔舞台。

二、技术课程目标

通用技术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对学生发展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技术。

1.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通过通用技术学习,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感受到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给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技术的存在;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生产、了解职业,了解它们与技术的联系;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术;可以以亲近技术的情感、积极探究的态度利用所学技术更为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提高对未来社会的主动适应性。

2.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通用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项项设计任务的完成,通过一个个技术问题的探究实践,激发创造的欲望,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想象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能力,形成积极、果敢、合作、进取等品质。

3.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

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生存和生活工具。基本的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三、通用技术组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

在学校建设“集学科课程、学术课程、职业课程和生活课程一体化的名人课程体系”目标的引领下,为保障校本选修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化,通用技术组成立了三个校本选修课程开发小组:一个是校内的,一个是普职结合开发的,另一个是省级的开发课题。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通用技术备课组目前已经开发的校本选修课程主要为职业技能类课程,主要有:

1.《电工基础》(校级)18课时,适合高一、高二学生。开发人:叶春,周跃明。本课程本着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融合本校办学理念和传统文化。旨在通过学生对火热的校园生活操作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技能和生存能力;并在观察感悟生活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之美,同时提升学生对生活的乐趣和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与能力。

本学期善嘉中学通用技术选修在高二年级开设了《电工基础》,现有近百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程。共分为4个班,有4位通用技术教师任教,每周1课时,既开设了理论课,又开设了操作实践课。

2.《会计学》(普职结合)18课时,适合高一、高二学生。开发人:z。本课程是普职结合开发的选修课程,是由善嘉中学、嘉兴市教育学院和善嘉职业中专联合开发。本课程的开发与开设主要面向对财务、会计有兴趣的学生。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对会计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内容介绍;会计职业介绍;家庭消费设计制定等。目点在于丰富学生对今后所学专业或从事职业的认识与体验,为形成专业兴趣与职业性向奠定基础。

3.《电子控制技术》(省级)18课时,适合高二、高三学生。开发人:周跃明。课程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为指导,落实《浙江省关于加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意见》,从高中选修课程的内容与要求出发,是一门运用电子电路实现信息或能量改变的技术。它不仅提高了生产自动化程度,而且走进千家万户,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帮手。电子控制技术是在技术与设计1、技术与设计2必修模块学习之后的选修模块,是一个实践性强、创造空间大、涉及面广的课程模块。在这个模块的学习中,同学们一定会享受到挑战自我、拓展个性的人生乐趣。

四、通用技术组国家必修课程设置及校本化实施

1.通用技术组课程设置

(1)根据新一轮课程改革及学校课程规划设置,通用技术组必修课开设计划如下:

课程名称开设年级周课时学分

必修《技术与设计1》高二(上)22

必选《技术与设计2》高二(下)22

(2)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校本化实施。

第一:充实教材内容。新课改以来,各学科课程在全国实施一纲多本,以适应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需要。即在一纲前提之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删繁就简,或补充增加,因地制宜,因材实教。通用技术学科,根据我校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学生基础及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优化。特别是可以充实一部分教学内容。如:与金工工艺相关的木工工艺;与人机关系相关人机工程学;与制图有关的机械制图;与控制与设计相关的控制论等等。

第二:国家选修课程校本化。国家指定的通用课程选修模块有《简易机器人制作》、《现代农业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建筑及其设计》、《服装及其设计》、《电子控制技术》、《家政与生活技术》。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我的组教师的特色及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应地制宜的选择其中的一些模块进行“二次开发”,如把《电子控制技术》开发成网络视频课程(现已作为浙江省第二批普通高中推荐选修课程)。

2.通用技术选修课程设置

(1)根据学校校本课程总规划及本组实际,开设通用技术选修课。

(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课程开发教师、指导教师及学科教师均需熟悉课程开发理念、目标及开设内容、选课方法等信息,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职业倾向进行合理选课。

(3)实行走班教学。根据选择课情况,实施走班。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以陶行知“生活教育”主流思想为指导,以教研组教学工作计划为依据,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教育”新课标,把“生活教育”的理念全面渗透到新课程实践中,并以学科生活化的“六个特质”全面引领教学工作;切实进行教学手段、组织形式和方法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执行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人为本,追求实效;锻造队伍,夯实基础,提升品位。

二、总体教学目标:

1、学生能知道一些科学锻炼身体和评价锻炼效果的基本方法,知道健康的含义和标准,能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健身活动。

2、能正确地完成本学期所学各项教学内容的基本动作,身体素质和运动综合能力有进一步提高。

3、学生人人能掌握一项球类项目的的技能方法,了解该项目的有关知识,并能自主开展体育锻炼,培养体育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4、能主动参加体育锻炼,乐于参加体育与健康常识的学习,在体育活动中能正确对待胜负,体验成功的乐趣,表现出公正、负责、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单项重点教学内容分析:

(一)跑。

1、知道蹲踞式起跑、障碍跑和耐久跑的动作方法。

2、学会蹲踞式起跑动作,做到起跑反应迅速,起动快,起跑后迅速进入加速跑;进一步学习耐久跑、定时跑,掌握跑的动作和呼吸方法,能跑得持久。

3、能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优育品质。

(二)舞蹈。

1、掌握简单的跑跳步、髋部的运动。

2、学会欣赏音乐、了解简单的舞蹈术语及常识。

3、培养音乐节奏感。

(三)武术。

1、学习第一套组合拳,记住动作名称,顺序和要领。

2、学会第一套组合拳的练习方法,努力做到方向路线清楚,动作整齐、有力。

3、通过学练,激励学生对武术的喜爱,启迪学生对动作攻防含义的探索,明确习武的真正目的。

(四)球类。

1、了解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的有关知识。

2、每个学生初步掌握一项球类的基本动作,并能开展自主练习。

3、在学习中体能运动的乐趣,并产生锻炼兴趣。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3

一、学情分析

我任教六年级两个班,学生通过这几年的上课基本了解上课的要求,学习习惯正在逐步养成。根据学生生理特点来看,灵敏和柔韧性是这段时期重点发展的项目,同时有必要辅助速度练习。根据了解的情况来看,学生的柔韧成绩还可以,学生的体形练习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为更好的服务于以后,要多做些速度练习。

二、教材分析

六年级体育基础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中各学习领域“水平三”目标的规定及活动和内容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认知水平而选编的,用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活动实践,它是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六年级的教学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中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走和跑的练习中,主要发展学生的速度、耐力为主要学习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主要的内容围绕着学校的趣味运动体育项目进行开展教学法。.六年级的测试项目是400米,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侧重学生的柔韧练习。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对于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开展该项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推动体育、艺术课程改革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

2、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3、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四、教学任务:

1、继续抓好课堂教学常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真执行体育教学大纲及课程计划,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正确引导学生能自觉锻炼身体。

2、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钻研,通过听随堂课,备课笔记和课后小结;教研组老师应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共同成长的过程。

3、组织开展好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课外文体活动,引导学生能自觉锻炼身体,使学生更加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4、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的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培养学习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勇敢,顽强,胜不骄、败不馁,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5、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对于学生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审美素质,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推动体育、艺术课程改革的发展。

五、教学方法

1、教学中精讲多练,讲练结合,激励学生学习。

2、教学中收放结合,有意识让学生自我锻炼,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六、教学措施

1、在教学中,加强与重视“三基教学”同时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努力完成体育三个方面的任务。

2、从游戏、竞赛手段人手,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养成自觉的锻炼的习惯。

3、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4、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期的体育教学工作在全面贯彻《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实施《新课程课标》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锻炼对促进青少年生长发育和人体健康的好处,并能将学习的体育知识在体育锻炼和日常生活中运用;

2、初步掌握本学期新学的的各项运动技术、技能,促进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3、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逐步养成习惯,在群体活动和比赛中能够以公正、团结、协作的态度与同学友好相处。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材包括:

1、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发展你的体能;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2、田径;跳跃

3、体操:体操技能在生活中的应用

4、球类:篮球和排球

四、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是速度、爆发力发展的敏感期,学生活泼、好动,体育活动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集体意识强,特别是女生正处于身体发展快速期,伴随着“月经”的出现,部分同学开始出现害怕上体育课的问题,应该适时的作好指导。在上学期学习的基础上,本学期重点作好学生速度和爆发力的素质的练习。

五、具体措施

1、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充分推行“三段六部”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结合体育大课间和课外活动,关注学生自主锻炼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确立“体委轮流制——学生组织能力”研究课题,提高每个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

4、将游戏和比赛,穿插到每一节课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六、业务学习

1、认真领会课改精神,熟练各学段教材内容,加强业务理论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2、多听课,评课参与集体研讨,取其长补己之短,丰富自己的阅历。

3、充分利用多媒体、图书室等查阅教学训练方面的资料,学习新的好的教学方法。

4、努力学习电脑知识,能够制造出相应的课件利于教学。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务实、创新的精神,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不断深化体育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关注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认识的提高,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注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继续推进体育课程开发与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规范体育常规教学管理,加强对体育教学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切实把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的理念落实到实处。

二、目标策略:

1、注重教研方式的转变,关注教研的互动性与实效性,研究提高教研实效的方法与策略。

2、树立正确的运动技能教学观,体育教师要有意识加强自身相关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要注重自身学科素养的不断提高,以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注意体育教学评价的研究,因地制宜构建有本校特点的体育教学评价方案。要突出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

4、重视个人教学反思,重视教学经验的积累与总结,主动探索研究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以问题意识的培养,不断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学潜力,构成自我独特的教学风格,努力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三、目标任务:

1、扎实推进体育课改工作,促进驾驶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新课标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技能教学观,做到有的放矢的开展课改工作。

2、抓好体育教学常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规范备课(做到课前复备,课后有反思)要求教师关注体育教学艺术,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好本学期学校组织的教学研讨课,力争取得优异成绩。

四、主要工作:

1、认真解读《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做好学生的测试工作,并做好数据的汇总、上传工作。

2、认真做好学校“二操(早操、眼保健操)一舞(校园群众舞)二课(体育课、活动课)”工作。

3、组建好学校田径队并实施训练。

4、组建好学校篮球队并实施训练。

5、认真做好“冬季三项”组织训练工作。

五、具体安排:

八月份

1、参加市中小学校园群众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培训。

九月份

1、参加市体育中心组、教研组长、专项组长会议。

2、召开体育工作例会。

3、组建校田径队并开始训练。

4、组建校篮球队并开始训练。

5、推广《阳光校园》群众舞。

6、迎接市《规范做好眼保健操》的检查。

十月份

1、召开体育组工作例会。

2、中片体育教研:温拥军

3、参加市田径专项组活动。

4、迎接市局对学校校园群众舞、课间体育大活动开展状况的检查。

5、参加扬中市中小学体育教师体操教材教学评比活动。

十一月份

1、召开体育组工作例会。

2、组队参加扬中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省扬高中

3、参加篮球专项组教研活动:联合中心小学

4、组队参加扬中市小学生篮球比赛。

5、做好《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

十二月份

1、召开体育组工作例会。

2、组队参加市第七届中小学生“冬锻三项”比赛。

3、参加扬中市体育优秀论文评比。

4、做好《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上报。

一月份

1、召开体育组工作例会。

2、体育工作总结。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6

一、指导思想

以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为体育教学工作契机,坚持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全面实施体育新课程改革,努力探究农村中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和学习对自己终生发展有用的体育知识为教学工作的关键,充分地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以优异的教学成绩向家长、学校和社会献礼。

二、班情分析

七年级132班为寄宿班,男生33人,女生29人,生源面特别广泛,学生通过半个学期体育学习与,大部分同学身体素质扎实,形成了较好的体质,学习了许多对自己终生发展有用的体育知识,我相信通过自己努力地教学,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成绩。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下册体育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本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它是我们教学的优秀范本。

四、教学措施

1、联系实际,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体育课堂45分钟,备好课,精心设计课外体育实践活动。

2、关心双差生,转化后进生,鼓励希望生,对这些弱势群体,做到上体育训练上关心学生,做到课堂上不出安全责任事故和意外事故。

3、根据乡村中学学生实际,精心设计课堂,采用课内外训练,综合练习,课堂动作讲解规范、示范到位等灵活多变的手段。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汲取外地先进的体育教研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5、以人为本,以情动人,扎实有序地抓好体育基础知识的学习。

6、为迎接学校广播体操比赛,本期主要训练广播体操。

五、教研课题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7

一、指导思想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健康行为。

3。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本学期我将通过教学实践,确实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同时加强思想教育,确实完成教学任务,以达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对象分析:

我所任教的八年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之间,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发育较快,男女差别较大,男生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课堂表现欲较强,对体育运动有浓厚的兴趣,但还不够稳定;女生积极性不高,甚至课堂出现退缩行为,练习的自觉性较差。五个班级有一定数量的体育尖子生,他们愿意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比赛和体育游戏,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善于接受新动作和新技术。学生处于长身体时期,他们不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极高,而且兴趣广泛,尤其是乒乓球、篮球和排球球,对体育常识也有一定的积累,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展现自己,平时课堂上的求知欲强,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但独立能力差,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个别学生的自制能力不理想,对于一些基本跑、跳练习表现为不积极,学习习惯和态度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体质,特别是耐力素质和身体力量,发展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促进叙述的身体生长发育。

3、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健康意识,树立起讲卫生、讲健康的好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及时有效的渗透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四、改进教学具体措施:

1、随着学生身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体育知识的仿佛,教师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及时采用对抗性、竞争性的游戏,从而达到增强学生的对抗能力,也能起到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促使学生在今后的体育课堂上会认真、积极的学生新的教学内容,另外,在体育课堂上采取学生自主性的分组比赛对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是有很大提高的,在课堂上的教学比赛,能够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敢于在所有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

2、因材施教。有些班级的学生的确存在着个别差异,特别是男女学生的体育基础和能力是无法比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将适时采用分组学习和练习,对动作的难度进行分类和分组,这样可以做到对每个学生负责,而且可以起到增强学生的自信欣的作用,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快乐,体会体育的意义。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8

一个班级中由于年龄、兴趣、基础等原因,总是存在优生与差生,如果在教学中一视同仁、统一要求的话,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教师,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历,简要谈谈音乐教学中的培优辅差的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效和反思。

在这1年半的教学中,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

张云霞,一个聪明、对音乐有极大兴趣并为之刻苦钻研的女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显示出对音乐极大的兴趣与领悟力。像这样的学优生,我在教学中注重对她的习惯培养,从歌唱、舞蹈等各方面进行培养,鼓励她多聆听观看各方面的名歌曲、舞蹈作品,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她自己本身非常好学,下午放学后,我都会组织舞蹈队的学生进行训练,有时不知不觉已到6点。勒流镇每年的文艺汇演,她都有份参加,我为此感到非常光荣。

张顺,一个调皮的小男孩。我教授他班的音乐课,发觉他长的其貌不扬,虽然学了两首歌曲,他嘴巴蹦出来的音,都是一个调子,没有表情,没有乐感,应该说他的基础比较薄弱。但他对乐理的接受却不像他的人,其实他是一个挺聪明的学生,连最难的节奏型他都能弄懂。通过两节课的接触,我对他做了一个细致的分析诊断:文科成绩一般,反应不够活,但对音乐课,他却能很认真的听讲,并很认真的做了笔记,这对大部分差生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品质,很多学生觉得自己条件不好就放弃了,那样很难提高歌唱水平。

张云霞最好的一点是能按老师要求自觉去做,针对她的这些情况,我鼓励她多听音乐。平时教学中多关注她,观察她的学习过程,注重找准问题的根源,进而巩固加深。就这样,一点一点的积累,终于由量变到质变,舞也跳得越来越好,获得很多同学的青睐,进步很大,现在也能当个小老师,帮我辅导一些开小猜的同学。

从这两个学生的事例中我想到这是否可以提炼出一个模式:好的学生,我们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习惯养成后,可以多鼓励他们自由的去学习、摸索。对学优生,我们只需在旁边引导他,陪伴他,要放下老师权威的架子,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多和他们讨论、交流,不要怕丢脸;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要多关心鼓励他们,一定要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严格要求他们按教师的提示进行学习,多讲基础,反复巩固,多给他们时间,多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优辅差的教学任务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做好的,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不同的教师会运用不一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在将来的日子里,我还会继续关注各类学生,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探索,让每一位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那也是做一个教师最大的成功与快乐。音乐课是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要着重培养学生在歌唱和感受音乐的能力,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在音乐教学中充分提高每个孩子的音乐素质,让学生学的愉快,特制定本学期培优辅差计划

音乐课,不是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坏,要采用适当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要以音乐的美感感染学生,丰富的情感陶冶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须掌握的浅显音乐基础知识预技能,从“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从单拍子到复拍子,等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形象能力、创造性思维潜质。始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特别是对于差生来说,更应该给予鼓励,让优秀生帮助他们,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组织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有计划开展活动。像4年级竖笛的学习,挑选比较好的学生组成竖笛小乐队。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以鼓励为主,不能够因为他某方面的不好就歧视他,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但是要让他们明白怎样是正确的展示自己,像用其他同学来讲笑话的就是不应该的,要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只有你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心。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9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中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本事与实践本事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与目的

1、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做好体育常规教学安排

(1)加强备课管理

要求体育教师全面深入地研究把握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景,认真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教案的书写要贴合学校要求,并提前一周备出课堂教学设计。

(2)要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要根据总课时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并进取做好体育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3)上好每一堂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实践本事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发展,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4)加大体育教学检查力度,完善教学测评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每周检查备课情景、和上周教学反思,以促进体育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共同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进取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到达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抓好校广播操的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

本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新、老教师携手成长,共同提高”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四、具体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学科教学计划

2、20__年游泳补考

3、组织与开展学生课间操及课外活动

4、新教师公开课交流

十月份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

2、20__年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3、校体育节报名与组织工作

十一月份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课外训练与补考

2、学校第十二届运动会

3、学校广播操质量评比

4、体育组备课情景检查

十二月份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上报

2、学校冬季长跑运动开展

3、学校拔河比赛

4、新教师公开课交流

一月份

1、学生体育成绩综合测评

2、学期工作总结

3、体育档案汇总与整理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工作意见为指导,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贯彻《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根据镇江市体育先进学校的要求完善各项工作,并及时做好资料的收集工作。开足上好体育课,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到身体素质课课练,继续做好学校“阳光大课间”活动,确保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大力开展教研教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我校竞技体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二、重点工作内容

1、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开足体育课时,上好两课两操两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2、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不断提高体育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基本功水平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为深化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3、认真落实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检查的资料准备工作,准备迎接国家教育督导团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检查。

4、加强与改进学校体育课外活动,深化学校第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学校体育活动的普及率和效果,为学校提高体育运动竞技水平奠定基础,为学校创建“文体、课外活动示范学校”做出贡献。

5、组织校田径队的集训,准备参加扬中市中小学生田径比赛,争取获得好的成绩。

6、组织校篮球的队的集训,准备参加扬中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争取获得好的成绩。

7、认真组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做好迎接镇江市学生体质测试项目、资料台帐检查准备工作。

8、组织扬中市丰裕中心小学冬季三项比赛,选出运动员集训,参加扬中市冬季三项比赛。

具体工作安排:

9月份

1.召开体育组会议安排本学年的各项工作。

2.学校田径队组队,开始集训。

3.学校篮球队组队,开始集训。

4.整理好资料,迎接中小学督导团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导检查。

5.组织教师参加上片体育教研活动。

10月份

1.有关教师参加市田径专项组活动。

2.迎战扬中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和数据的收集。

11月份

1.扬中市中小学篮球比赛。

2.组织观摩省小学教学能手比赛。

3.组织观摩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课。

4.全面开展冬锻三项活动。

5.校内体育教研课。

12月份

1.校内冬锻三项比赛。

2.组队训练,参加扬中市第九届“冬锻三项”比赛。

3.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数据上报

4.组织教师参加扬中市优秀论文评比。

1月份

1.本学期学生体育考察。

2.本学期体育工作总结。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11

一、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接触的东西少,对他们来说什么都是新鲜的,他们都喜欢接受新知识,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缺乏耐心,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知识接受比较慢,特别是对某些协调性要求较强的东西,力量也比较差,男生活泼好动,组织纪律性观念不强,但表现欲强;女生和男生一样活泼,应多以游戏为主,在其中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小学一年级的教材较为简单,内容主要有:体育基础知识、基本体操、田径类的跳跃和投掷(轻物掷远抛接球)、体操(团身前后滚动和前滚翻)、队列练习、走跑练习(50米跑和300-500跑走交替)、基本步法练习。内容简单却是最基础的,要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动作习惯,对于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应当适当降低动作难度,多加以引导,从学生基础能力开始培养,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基本的体育基础知识,明确体育锻炼的作用,在锻炼中运用学习新知识,并不断巩固和提高。

2、从基础锻炼做起,进一步增强体质,特别注意培养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

3、通过体育锻炼,培养集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

基本队列的练习以及田径的各种走跑跳和投掷动作。

教学难点:自编操、体操动作。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贯彻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精神,精心备课,充分上好每一堂课。

2、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要根据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和理解离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多采用主题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3、多鼓励新生在课堂上大胆做示范,并提出问题,对这方面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4、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保证正确的跑走姿势,并对学生及时给予表扬。

5、教师要将学过的知识,有机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以达到提高的目的。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小组,引导学生提高认识,做到优生优培,差生转化。

6、教师加强各方面学习,提高理论水平,以理论指导实践,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总结经验教训。

教研专题: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具体的教学计划:

1、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和创新精神。

2、理论方面: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方法及体育运动常识、卫生保健等。

3、队列队形:主要学习集合、散开、稍息、立正、左右转法以及向右看齐等。

4、广播体操、自编操:一年级第二学期首先要复习广播体操与学校特色自编操,力求动作到位、有力、美观,因此,复习广播体操、自编操是下半学期的重点。

5、技能方面:主要包括:

①走:各种不同姿势的走,直线走;

②跑:主要有直线跑,沿圆形跑,直线往返跑,接力跑等;

③跳:主要有双脚跳、跳圈,跳上台阶,跳绳,立定跳远;

④投:主要有对地投球,抛接球,投球进筐,投准练习等;

⑤技巧方面:滚翻等简单的柔韧素质;

⑥游戏《快快集合》、《投准》、《拍球比多》、《大鱼网》、《投沙包》、《迎面接力》、《跳进去拍人》、《老鹰捉小鸡》等;

⑦简单的韵律舞蹈动作学习。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12

一、教学目标

(一)经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明白一些保护身体健康的简单常识和方法,增强学生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经过本学期的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立定跳远动作,跑步的基本方法,学会学习方法,发展学生跳跃本事,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本事。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本事和一些动作方法,坚持正确的身体姿势。积极参与体质测试,争取优秀。经过游戏发展学生的奔跑本事,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进取态度,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

(三)在二年级体育课教学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适应社会需求及体育课的特点和二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在教学中以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为主要学习领域,充分利用游戏,教学比赛等有主题的教学渗透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让学在特定的情境中经过观察、体验、掌握学习的方法。

(四)经过体育锻炼,培养团体主义精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自信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学习主要资料

(一)走和跑

1.能明白自然快速跑的动作方法。

2.会做出两臂曲肘前后摆动的自然快跑及前脚掌着地沿直线进行快速跑动作。

3.能了解在踏跳区内起跳的重要意义。

4.能做出快速助跑、起跳迅速有力、起跳后向前上方跃起、两腿屈膝上提的跳远基本动作;做到在踏跳区内准确起跳。

(二)投掷

1.能明白投掷的正确动作方法。

2.能掌握巩固肩上屈肘、自然挥臂的投掷动作。

(三)技巧

1.明白前滚翻的动作方法和要求。

2.能做出连续前滚翻的动作,几个前滚翻之间的连接紧密,方向正,翻滚动作正确。

(四)韵律活动

1.明白节奏操的名称和动作方法。

2.能随音乐节拍将全套操连贯起来练习。

三、体质测试

(一)身高、体重

(二)坐位体前屈

四、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一)生理发育特点

二年级学生一般为7---8岁,在生理上有所发展。骨骼肌肉茁壮成长,异常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2.二年级学生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所以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3.二年级学生神经系统调节心脏活动的功能已发展完成,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二)心理发展特点

二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2.二年级学生参加团体活动时的团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我和团体的关系;意识到班级是一个团体,意识到班级的荣誉。

3.二年级学生还不具备自我评价本事,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五、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在7岁左右,对一切东西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身体素质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针对这些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入门教育和纪律性教育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运动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处于发展期,运动本事较低,身体各部分肌肉发展不平衡,上下肢协调性差;好动喜玩,想象创造力丰富;学习兴趣易激发。三个班级各有千秋,所以在教学中根据班级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六、德育渗透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育人是教育的本质。把德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激活教学,优化课堂,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每一个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所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体育课教学应从增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团体主义精神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诚实守信等各种优良品质。

七、体育课教学常规

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进取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将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认真备课,精心写好教案。

1.认真学习和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目的与任务,掌握教材重点、难点,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及为教学方法,组织措施等。

2.根据教学任务,提前准备和布置好场地、器材及教学用具。

3.在教学中注意对学生本事的培养。

4.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的运用,要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景,科学地安排好密度和运动量。

5.教师要注意仪表整洁,举止大方,教态自然。

6.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期、学年体育成绩的考核和评定,重视资料的积累和保管,并不断改善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7.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体育委员,小组长及积极分子的作用,并且经常做好对他们的培养和训练工作,使他们真正起到教师助手作用。

8.教学中要有严密的组织纪律,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与要求,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伤害事故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作好妥善处理。

(二)学生方面学习目的明确,进取自觉的上好体育课。

1.注意听讲,进取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带钢笔,小刀等危险物品,提前按教师要求,在指定地点等候上课。站队时要做到快、静、齐。

3.有事有病要请假,不得无故缺课,不迟到、不早退。

4.在课堂上要注意安全,严格执行教师的各项要求,不经允许不得随意移动器材教具,严格执行教师规定的各项保护措施。

5.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团结协作,创造性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6.要爱护体育器材,不得有意损害各种体育设备和用品,课后要按教师的要求如数送还各种器材。

八、提高教学效率的措施

(一)年龄普遍较小,多采用游戏。

(二)小学生好胜心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三)备课时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把握重难点,确定训练项目找出练习点;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采用由易到难,逐步递进,分散难点,分步教学方法。

(四)练习上,精讲多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动作逐步过渡,步步引课练;指定分组与自由结合组织形式,采用辅助与诱导,讲解示范与模仿练习;增强练习强度、密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掌握和技能构成与提高。

(五)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鼓励学生创新。有了适宜的机会,才能充分让学生去创造,这样不仅仅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发展特长,并且还大大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本事的提高。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13

一、基本状况:

本学期所教的是八年级六个班,每个班人数都在45人左右,男女生人数差不多个半,绝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学生都喜欢运动,但身体协调性差,肥胖等,学习动作不协调。学生身体素质中的硬性指标,如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等素质较差;灵敏、协调等软性指标明显不足。个体发育不均衡,下肢力量尚可,肩部肌肉群力量较差,在此类教材教学是要多加注意。腰背、腰腹力量有待于大幅度提高,这是体育练习成败的关键。

二、教材分析:

结合本校实际状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体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和体育技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体育文化知识,在传授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材资料有: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跑、跳、投;体操,球类:篮球、足球;身体素质练习。

教材的重点:跑中的快速跑;跳跃中的跨越式跳高;体操中的单杠动作;球类中的控球技术;

教材的难点:蹲踞式起跑;跳跃中的起跳环节;球类中的人球结合。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使学生初步认识自我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熟练掌握眼保健操和新的广播操。

2、初步学习田径、体操、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潜力。

3、“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体会体育运动的益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

四、教学措施

1、适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营造贴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4、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5、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敢、顽强、朝气勃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五、学生方面:

1、学习目的明确,用心自觉的上好体育课。用心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

2、着装要轻便合体,穿轻便运动鞋上课。不得携带与体育课无关的首饰、校牌、手机等。

六、德育渗透:

体育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适应潜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应个性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气氛,有意识的融入德育教育,不仅仅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群众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本学期的德育渗透包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课堂常规:使学生按规办事、做到有规可循。

2、组织教学:培养团结友爱、养成遵守纪律的群众观,培养其具有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品质。

3、结合教材资料安排德育资料。

(1)、基础知识里安排激发学生刻苦锻炼自觉性的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豪感和社会职责感。

(2)、游戏里安排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公正诚实,积极进取、团结友爱的资料。

(3)、田径安排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等意志品质的资料。

(4)、球类中安排培养团结协作等群众主义精神的资料。

(5)、在体操中安排培养互相帮忙的合作意识的资料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用心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终身运动的习惯。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1、本课以情境教学为主线,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达到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为目的。

2、采用了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即通过教师语言描述、音乐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欢乐与游戏中去学习知识、掌握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和发展。

二、教材:

本课教材我选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跑的教材中的“20——30米通过三个障碍物”和游戏教材:“我们是建设者”。

“我们是建设者”是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依据五个学习领域中“水平二”的目标为标准,教师自主创编的游戏教材。通过教材搭配,一是为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二是为能更好的达成学习领域中的五个目标。使学生身心均得到良好发展。

三、教学目标:

1、通过主题式教学,创设轻松、欢快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行为和意识,养成认真上好体育课的良好习惯。

2、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多数学生在无任何提示和帮助下,学会正确障碍跑的方法,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和上下肢力量以及动作的协调性。

3、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具有爱心、具有环保意识。

4、通过教学和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不怕困难、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

四、课的组织:

本课结合教材内容采用主题式教学方法,创设“献爱心”这一大主题,在组织上做到层层递进,并以次制定相关的教学流程。在各个小子主题中分别采用集体、自由分散和分组等组织手段;在准备场地到练习场地调队中,采用乘坐各种交通工具进行过渡,让学生模仿各种交通工具到游戏场地。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情境教学法。

创设轻松、欢快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玩中乐、玩中学、玩中练”。按照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将学生的思维情感逐步引入课堂教学设置的情景,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在模仿练习中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练习中安排了乘坐交通工具由学生自主选择练习,在练习中通过障碍跑营造使用学习的氛围,在合作互助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使学生确实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六、学法:

1、模仿、尝试、体验、参与在教学中由学生自由尝试练习。

2、集体、自由分散、分组相结合,让学生集体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课堂习惯,在自由分散、自主学练发展个性,最后分组练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迁移旧知识,提高学生练习热情,通过教师语言引导和音乐渲染,引导学生把已有的旧知识迁移到教学中去,由学生发挥创造加速新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练习热情。

体育学科教学计划15

一、学习阶段:

水平二。

二、学习内容:

球类游戏。

三、学习目标:

通过各种球类游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无穷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玩耍中学习体验篮球中的基本技能——运球方法。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群体观念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配合协作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教学重点:

学习兴趣的培养。

五、教学难点:

学习热情的激发与保持。课前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器材的置放。教师检查着装,处理见习生。

六、开课约2分钟:

1、鸣哨——一切活动停止。

2、学生在指定地点集队,师生互相问候。

3、导入课的主题:

①要玩好球,更要从玩球活动中寻找到乐趣,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身体更加健康。

②预告游戏,强调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的群体意识。

七、行课约35分钟:

1、热身——玩球,熟悉球。(抛、接、托、绕球等活动方式)

2、体验——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新的玩球方法,同时在大家面前表演展示。(教师给予鼓励及奖励)。

3、引导——多种形式的运球。

4、深入——运球游戏。

5、强化——运球接力赛。(只有团结一致才能赢得胜利)。

上一篇:工作中无小事演讲稿下一篇:高三励志高考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