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荐13篇)
学生怎么样能调动起最大的积极性,有学校的方法是发小礼物,还有特别的方法是表现好现场发硬币,你的学校呢?
我们的鼓励方法是:“积分榜”,每个学生一张纸,贴在课本上,然后每次课根据孩子的表现的得到的对应积分,下课时给每个孩子盖上印章。
下面是具体的使用方法:
一、奖励原则:
A、每科对积分榜的点数兑换要求不一样。也可由教师根据本班学习情况进行调整,学校不做统一规定。
B、积分榜利用的目的是为了催进班级管理的高效性: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增加课堂趣味性,缓解孩子的疲惫、控制班级纪律。使用任何的竞争机制应注意遵循一个原则:奖罚分明,有奖就要有罚;
C、建议:学生的听磁带、作业完成情况,让家长签到积分榜的未盖章处,放学时,见签字就在上面多盖1-2个积分。
二、课前奖励积分:
A、提前十分钟到班的孩子,每个孩子奖励一个积分。
B、课前认真读书复习的孩子,每个孩子奖励一个积分。
C、到前面领读的孩子,每个孩子奖励一个积分。
D、对于课前整组都来的孩子,奖励大组积分,鼓励孩子按时出勤。(此时使用竞争机制,孩子们会帮你督促来迟到的孩子)
E、听写一个单词或句子迅速坐好的孩子,给予一个积分鼓励。
F、听写完毕后,迅速把听写本包好传过来的第一组孩子,整组给予每人3个积分奖励。
G、帮助老师送听写本的孩子或家长均可奖励相应孩子一个积分。
H、提前告知孩子若听写满分可以得到3个积分的奖励。
三、课中奖励积分:
A、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无论对错都要给予积分奖励;答对难度较大的问题孩子可以多给个积分。(最佳口才奖)
B、课堂表现(纪律、积极性高、参与度高、记笔记及时整洁、对当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均很好的)优秀的孩子,可以给予不等的积分鼓励。(评出最佳表现奖)
C、对与坐姿标准的孩子,给予积分鼓励,最总评出最佳坐姿奖。
D、纪律保持很好的孩子,给予积分奖励。(最佳纪律奖)E、大组PK,获胜组加积分。
F、一组有人说话,对方组加积分,用来控制纪律。
G、笔记记的好的孩子,给予积分奖励。(最终评出最佳记录奖)
四、扣分情况:
A、上课迟到的孩子,扣积分。
B、听写表现不好的孩子,扣积分。
C、上课说话,捣乱的孩子,不仅扣掉相应个人积分,同时扣除相应组的积分。
E、回答问题和跟读不积极的孩子,扣积分。
F、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开小差现象的孩子扣积分;
G、对于说话捣乱很严重的孩子,经老师提醒,连续违反课堂纪律的孩子,不仅扣掉个人积分,还要个人作业加倍,甚至整组的作业都要加倍;(本组孩子会帮助老师管理说话者)。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 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被动的要我学”, 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并且“喜欢学”。创新体育活动课教学内容, 在教学实践中采用设置疑问、多样化、兴趣化、选择性等多种教学方法, 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样能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目前大部分学校体育课的教学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 学生平时课余时间大多数被占用, 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 从而导致对体育失去学习的兴趣。长期以来, 养成了对体育课漠视的态度一直延续到大学期间, 学生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 就是上也应该是放羊式的自由活动。针对这一现象, 作为体育教师, 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中让学生自己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 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 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 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 调动学习积极性。
3、体育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1、因材施教, 精心设计, 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伟大教育家孔子在教学时就指出了“因材施教”的概念。世界上寻不见完全雷同的一对树叶一样, 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两个学生, 因而也不会有能适合一切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 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上, 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因人施教, 因材施教。对此我们可进行“换位思考”, 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位置放到对方的位置上, 或把对方的位置放在自己的位置上, 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感受学生的学习情境, 体会学生情绪, 揣摩学生的学习心理, 估测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中, 应针对他们的这些特点来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然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2、提高教法的多样性
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新颖有趣、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 可以不断吸引学生新的探究活动, 从而激发起学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让学生多练、多运动, 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教学手段多样性上要从不断创新的教法入手, 不时增加一些激励法、比赛法、游戏法等, 创造一些新的教法, 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活跃学生上课气氛, 这样不仅会很好实施教学计划, 还可以增进师生感情, 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使学生彻底感受到体育课的魅力。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的目的。
3.3、创新体育课教学内容
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中, 那么在内容的安排必须增加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和竞赛体育, 突出体育活动课的“动”为主, 使学生产生探索心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情绪高涨, 达到教学目的。在体育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多样的选择教学内容, 改变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强制的灌输, 只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为主, 学生机械接受的教学方法。而要改变死板、传统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体育活动课内容的选择方面必须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去全面发展学生, 挖掘学生的潜力, 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
3.4、在教学中要不断的肯定和鼓励学生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 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 不断超越自我, 超越某个群体, 要善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要树立为每一位学生服务的思想, 必须成为学习者, 必须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只有这样, 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要与学生成为平等的新型伙伴关系和朋友关系。做一名值得学生信赖和尊敬的老师。这样学生才会对你的课堂教学感兴趣, 进而发展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兴趣, 从而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观的意识。
4、结论
体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从来是教学改革的主题, 也是教师教学的原则。教师要善于灵活安排教材, 采用多种教法和组织措施, 把课上得生动活泼, 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同时加强体育教师自身修养, 对培养学生体育兴趣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 2004, (4) .[1]顾久贤.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J].机械职业教育, 2004, (4) .
[2]郭君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J].希望月报 (上半月) , 2008, (2) .[2]郭君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研究[J].希望月报 (上半月) , 2008, (2) .
一、调控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系统的核心要素。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层次(单元),教师都应该有明确、具体的教学 目标。
(一)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应明确一堂课传授什么知识,学生应掌握什么内容,达到何种程度。要求过高会 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太低会阻滞学生智力的发展。所以,要把教学目标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 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这部分内容,第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让学生学 会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退位)的计算方法,掌握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算理,并引导学生类推 出三位数加、减一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开拓知识的能力。
(二)调控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一个完整、有序、发展的体系。每一层次的教学内容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 的实现来安排,排斥与目标无关的内容。教学中,教学内容总是经过分解而分散在各课时中进行传授的,教师 应在全面统筹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课堂教学必须交给学生一个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 ,让学生掌握规律,得到终生受益的本领。把握了教学内容主要的、本质的东西,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也就能做 到集中、具体、确切,把有限的40分钟用到完成核心的教学任务上。
(三)调控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信息流通过程,是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教学信息控制 过程。它归根结底是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活动的情况,应注意效果的检测,收集信 息反馈,及时处理反馈信息,及时发出控制信息,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措施,务求教学目标的全部实现 。教学过程的调控最终要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控上。教师必须对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反应敏锐、判断 准确、评价及时。
二、调控教学时间
一节课的内容,应在40分钟内完成。教师要根据课的类型,学生生理、心理特点,适时调整教学过程, 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整个学期的教学目标,应在九年义务教育教学大纲规定的时间内实现,决不能靠“加班加 点”来实现。因此,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40分钟的教学效率。在教学单位时间内,学生能够学习的知 识量,各个年级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年级在不同时期或不同班级也不尽相同。例如,一年级新生,认识“1 0以内的数”时,一般一节课控制在1—2个数为好。第二学期认识“百以内的数”时,能在一、二节课中完 成。而到了二年级认识“万以内的数”,学生可利用已有知识来学习,只须揭示读、写数的规律即可。显然, 知识量是逐步增加的。教学时间的控制,主要是防止时间过紧或过松。控制的方法是在安排教学时准确估计所 用时间,略微留有余地。
三、调控学生的练习作业质量
练习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客观存在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基础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 和能力的提高。练习作业不能以量取胜,而应以质取胜,所以调控学生的练习作业时,应注意:
(一)质的控制:练习作业须有针对性、启迪性,使每一道习题都能练有所得。这就要注意习题的难度,既 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还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练习作业的布置,教师要精心设 计。练习作业设计一定要目的性强,要围绕教学目标,有助于巩固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学生的思 维能力。在开始时可以做一些低难度的练习,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中间应以基本题 为主,最后可以在练习中孕伏渗透后面将要出现的知识内容,以降低后续学习的坡度,使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循 序渐进,层层加深,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二)量的控制:应以少胜多,切忌搞题海战术。课外作业应严格控制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要真正做 到减轻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否则会造成学生怕学、厌学,影响完成作业的质量效果。
四、调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学生学习过程的控制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学生吸收信息并输出 信息,通过反馈(评价)知道正确与否,并进行自我调控的过程。当教学过程与学生认知规律相符时,就能充 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好地理解知识内容,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如果学习过程违反认知规律,教学效果 肯定不好。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观察、体验、感知;思考、归纳、抽象;应用与开拓。教 师应根据教学经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思想或可能发生的学习障碍,采取相应的对策,防止错 误思想的形成,扫除学习障碍。例如:学生认识圆周率π,先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些线和大小不等的圆纸片,上 课时让学生用线在纸片圆周绕一圈,再将所得的线拉直,去度量该圆的直径,学生就会发现不论圆的大小如何 ,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从而得到了π的近似值。教师再说明历代数学家的研究测定,π的近似值约是 3.14。学生理解了圆周率的知识后,让他们去计算圆的周长,并解决具体问题,这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可见,教师要对学生的认识活动过程进行实际跟踪,及时了解自己所输出的信息,哪些已经达到了教 学目标,哪些还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教学的难点是什么,等等,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教学调控。此外, 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情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因材施教。
一、加强对历史课程标准的运用,吃透课标
历史课程标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价的标尺。理解、掌握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内容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可以说研究透历史课程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我们可以重点研读课程标准的本体部分(即内容标准部分)的陈述,通过使用不同的行为动词,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的内容作了不同水平的划分,这是确定教学重点的主要依据。从面做到有的放矢。为我们的有效教学打好基础。
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认同历史学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的授课中我发现如果学生学习动机明确,兴趣浓厚,自然产生求知欲,课堂效率就高。“每个年轻的心灵里,都有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关键在于老师怎样去点燃。每当在历史课上讲到有意思的历史典故时,平常不听课的学生也能够认真听课了,眼睛瞪得大大的看着你,甚至还能够认真思索教师的问题并试着回答。这也让我意识到应依据我校学生的特点首先得让学生听你的课,在此基础上才能深入到学生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所以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比如:可以创设好的情境导入新课,可以起到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作用。例如在讲到必修一政治史《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先提到热播的电视剧<汉武大帝〉让学生谈一下汉武帝的主要功绩然后进一步引入新课。当然,在讲到枯燥无味历史知识时,也可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入手,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例如讲到“靖康之难”时,引入学生熟悉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提问“为什么金庸把其中的主人公要取名为郭靖,杨康?”在学生激烈讨论后得出结论“为了提醒后人不忘靖康之耻辱”。如历史必修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中讲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时,可用近期电视正播放的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各种专题片来进行教学,用今昔变化的对比得出改革开放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性,进而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让学生明确学习历史,可以引发我们对过去及现在的思考,真正能“以史为鉴”。也就是让学生重视历史科目他才会主动去学习。
三、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落实课堂教学有效性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对新课程,我们常常苦恼于资源的无处寻找,事实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接触课程资源,但是没有从宏观上加以把握,没有明确地进行分类,使用时目的性不强,缺乏系统化„„难以产生宏观效应”。②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先从教材入手,反复推敲、体会,根据学习目的要求,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整合、裁剪,突出重点、难点;之后以教材为核心,以现实生活为切入点,从内容、形式上向外延伸,充分挖掘、利用现实中的教育资源,使教学不再局限于教材。那么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都有哪些呢?
“教学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包括人力、物力、信息、组织等,和无形资源,包括社区文化、社区认同感及归属感等。”③
(一)、挖掘物质资源,体现历史多样性
与其它学科相比,历史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生动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教师在授课中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实物、报刊、文学作品等不同类型的物质资源,充分体现历史的多样性。
(二)、开发人力资源,展现历史鲜活性
在课堂上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教,一个是学生的学。首先,教师是资源的利用者,更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赵亚夫说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取决于教师有怎样的学科教育观念,其次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水准。” ④教师的人格魅力、课堂的教学艺术是让学生喜欢历史课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和纪连海吧!他们的讲解多么生动,多么睿智,善于设疑,调足了听众的胃口!教师的情绪感染着我们的学生。学生风华正茂,他们富有理想、富有激情。如果我们的课堂死气沉沉、昏昏欲睡。学生怎么能不跟着死气沉沉、昏昏欲睡呢?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学习,注意个人的积累和修养,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让学生爱上你的课,爱听你的课。
其次,学生是课程的主体,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不是按照成人的意图和对成人生活方式的复制来成长的,他们与课程接触时,时时刻刻都在用儿童的眼光去理解、去体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些鲜活的经验又会给课程带来新鲜血液,成为课程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⑤那么怎样开发学生资源呢?还是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导入部分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兴趣培养,仅有兴趣培养而没有能力落实还不是学生资源的开发,要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积极地寻找有意义的东西,促进学习的进步和自身提高。
四、在授课过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我们一直把学生放在客体的位置,强调接受学习。他们从不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而是被动地接受,使课堂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思维受到扼制。其实,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促进者、引导者,即老师不再局限向学生问问题,而是引导学生提问题;从传统的“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融为一休,与学生在同一平台上互动研究,从“舞台剧的主角转变为导演”。最终在教师转换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我的想法是:“让学生动起来,让历史课活起来”!如我们可以通过演讲等形式来点评历史。可以通过教师播放的影视图片来感受历史,通过学生编演的历史情景剧再现历史,加深认识。有条件的话,我们也可以通过参观名胜古迹等实地参观走进历史。通过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进行演讲、表演,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印象,教师也可在学生的活动中毫不吝啬的运用赞美之词来肯定学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有利于教师发现课堂中稍瞬即逝的创新闪光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既能在表演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又提高了学生对事件的认知深度、水平,思维得到全面释放提升,虽然缺少了教师滔滔不绝的精彩讲述,但教学效果却出乎意料之外。
五、要有较好的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是检验一堂课有效性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让教师及时的掌握学生的本堂课的学习情况。不少历史课缺乏检测,即使检测,也是一背了事。事实上,好的课堂检测对课堂教学有补充、深化作用。当然课后测验也是重要的手段。在实践中,笔者尝试了两种形式的检测:一种是利用多媒体检测基础知识。针对学生较容易出错的地方,及幻灯片以选择或填空的形式列出,让学生练习。另一种是课后的测试,当然及时的批改也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以让学生形成反复记忆加强认知。
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法国牧师纳德•兰塞姆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反思将会使更多人获得成功。教学反思对于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它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对成败得失进行思考判断,它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理性的分析思考,寻找解决方法,并在随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使课堂教学趋于优化,从而达到最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有效的反思。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作为教师,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形成新的理念,踏踏实实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追求每一节课的高效,才能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历史。
当然,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每个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和方法,这里我只是谈了自己一点很浅显的认识。希望我们所有的历史教师能群策群力,提供好的教学方法,共同提高我们的育人事业。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越来越需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而经常听到一些老师抱怨学生,课堂上死气沉沉,不够“配合”,那么学习效率也就不言而喻了,我认为。学生不主动参与学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的是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吸引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评价方式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是学生对教师本人有抵触情绪。那么,我们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构建和谐课堂呢?我想强调以下三点: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愿学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教师把学生只看成不懂事的孩子,凡事“唯我独尊”,整天“有好心,没好脸”,不愿与学生交流,学生怎能愿意接近你或接受你?上你的课也是迫不得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应从改善师生关系开始,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心。
二、强化自身素质,准备充分,使学生乐学
教师和蔼的教态,整洁的板书,渊博的知识,激情的语言,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基本条件。这些需要大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多学多练,功在平时,功到自然成。
关于准备充分,我想主要是两方面的准备:
一是学生的准备,也就是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提前预习,学生准备充分,在课堂上才有充足的底气,发言的资本。
二是教师的准备。上课之前老师要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习特点,做好充分的准备,不仅要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做到深入浅出,还要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力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
教师胸有成竹,思路清晰,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理课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才不会出现老师不知所措,学生不知所学的现象。
三、多种评价方式,激励为主,使学生想学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尤其是肯定的评价,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努力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对于课上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回答准确的学生,要及时赞赏,这是“锦上添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在对他说一句“下次还请你回答,老师相信你能成功”。这是“雪中送炭”。当学生举棋不定,不敢发言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凡事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这是“培养自信”。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课下及时谈心,主要找课上参与有进步和参与性不强的两类学生谈心,让学生明白老师心中对他们的鼓励和期待,要养成“课上不拖堂,下课也交流”的教学习惯。
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及时总结
利用下课前的一分钟,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这节课觉得自己在参与交流,主动探索方面做的还可以的请举手(或站起来)”。这不仅引导学生对一节课的参与状态进行总结,还是对学生自信心的考验,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参与课堂的那份成功的自豪感。
3、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引导学生在班内评选“星级学生”,也就是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但第一条就是“积极回答问题”,否则一票否决。另外,对于回答问题进步的同学,可以设“班主任特别奖-----进步之星”。这样。长期以往,就能在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何使学生“专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如何克服浮躁情绪,坐得住,钻得进;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精神,一种向上的激情,一种释放不竭的生机和活力;如何使学生在学习上顽强拼搏,干劲冲天,活力无限;如何变学生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地、发自肺腑地“我要学”,这是我们必须探索解决的问题。
1、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关键是教师,主阵地是课堂。学生大多时间是学习,首先每位教师必须切实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学艺术,改革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智慧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适应时代要求,必须更新课堂教学观念。作为重中之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师必须改变“满堂灌”的教学陋习,课上必须要有有价值的提问,有启发,有诱导,有学生的思维参与。
3、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业务上,必须认真钻研,做到知识渊博,功底扎实。要谦虚,要创新,争做一名有理想,有追求,与时俱进,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教师。
4、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充满朝气、生动活泼的青少年。他们有主观能动性,他们是成长中的人,发展中的人,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他们的心理特征。对所有学生充满爱心,要给学生以尊严,才能做好教育工作。要带着感情去做学生思想工作,树立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尊重意识。尊重是双向的,播种尊重才能收获尊重,多一些民主对话,多一些换位思考。要坚定每位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每位学生都是可以进步的教育理念。
5、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做学生思想工作应以表扬为主。大声表扬,悄悄批评(也因人而易)。勤开导,多鼓励。用“表扬”“肯定”来激活学生的上进心,一定不去做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事情。教师工作不仅是教书,而且要育人,要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情操的陶冶者。
6、要叫的上学生的名字拉进与学生的距离,要经常找学生谈心,对学生了如指掌。
教师要善于把握每一个教育良机,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肯定自我,塑造自我,超越自我。
7、不能一上课就批评学生,否则学生这一节课也听不好。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问题尽量要化解在课下,要尽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把激情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课堂,把思考带进课堂。
8、要多关注学困生、退步生,找原因,找办法,多鼓励,多引导。学生是有差异的,学习过程不是齐步走,学生即使退步了,我们的责任是让他有信心再进步。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点进步也要及时肯定,抓住机会进行指导。要用积极态度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暂时的挫折,帮助他们以良好的平稳心态对待学习。
9、用多重标准来衡量学生,有的学生“本一”是目标,也有的学生“本二”、“本三”是目标。对于一些学生进入“本三”也是成功。要求老师们要摸清每位学生的底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帮助每位学生成功是教师最大的成功!
10、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高一年级,如何预习?如何听课?如何记笔记?如何复习?如何做作业?如何改错等等。习惯是一个人健康人生的基础,成功是一种习惯!
11、教师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还要备学生,更要善于反思和研究教学。不高明的老师累学生,高明的老师累自己。提倡写教后感,要坚决克服课堂上的浪费现象。同时要帮助学生查找学习中的浪费现象,不做无用功。向课堂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要质量,要效益!
12、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上要多想办法,越是差科,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学生学习上有了进步,兴趣也就会越来越大。
13、亲其师,信其道。往往是喜欢某科任老师,就会喜欢这一学科。所以要求老师们要增强自身修养和个人魅力,做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上课要讲究艺术。多用幽默的话语来启迪学生的智慧,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悟性。
14、每节课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就是30分钟,时间长了就有可能“走神”,往往“身在曹营心在汉”。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老师必须吃透教材,大胆取舍,有讲有练才行。老师讲必须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创设合乎情境又有启发性的问题,将主干知识在学习精力旺盛的20-30分钟内完成。千万不可面面俱到,在课堂设置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手、眼、耳、嘴并用。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教师不要做,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教师就不要多讲。要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精力集中,不烦躁,不疲劳。兴趣浓厚,坐得住,学得进,才会有大的进步。
15、目标的分段实施法。每半学期、每月、每周或每次大型考试,都要制订小目标,只要实现了阶段性小目标,就是把握住了现在,就是为实现将来的大目标铺平了路。要求教师,每实现一个小目标,都要组织同学们进行全面细致的总结,为实现下一个目标做好准备。
16、课堂“三提倡”: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敢于质疑和提问。三不准:每节课老师讲授一般不超过30分钟,不准照本宣科,不准熄灭学生思维的火花。要倡导变“教”为“诱”,变“学”为“思”,以“诱”达“思”,促进发展。
17、除了关注优秀生和差生以外,也要特别关注“中等生”,实际上不大引人关注的中等生是班级的大群体,对他们的忽视,极易让他们感到老师们已忘了他们,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处理不好就会变成差生,事实上,中等生也最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理解。要多提问,多鼓励,多指导,多谈心。平静的湖水只有有风,才会出现美丽的涟漪。只要关注他们一下,他很可能会成为优等生。他们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所以老师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想着中等生,要有意识地让中等生发挥出主体作用。
18、老师上课时脑中不能只有教案,只有知识系统,只是按着自己的思路去说,而眼中更应该有学生。当发现注意力不集中时,就要有意地停顿,用不同的方式去提醒。讲课必须讲究艺术,有重点,有波澜,有高潮,一定不能“一言堂”,要让学生动起来,不能让他们坐享其成,要让他们去“想”,去“悟”,去“探索”。课堂上一个“勤奋”的老师,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就会带出一批“懈怠”学生。因为老师的包办代替了好多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实属费力不讨好!
19、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变变方式和手段能够激发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会使学生记忆深刻,学习主动性增强。
20、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提问面向大多数,不能只提几名熟悉的学习好的同学。而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提问或讲课时眼睛要与学生对视,这样会给学生很大的动力,大部分学生会认为这样的目光充满了关爱和鼓励,同时还会让他们觉得下一个问题可能会问到自己,从而能够紧跟教学节拍,积极思考。要叫的上学生的名字,不要顺着一趟提问,这样其他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会减弱。只有叫的上学生名字,学生才会有亲近感,不要用手指“你”来答。所以我们要提出:备课时想学生,上课时看学生,考试后研究学生。
21、不允许“拖堂”和“提前上课”。经统计,百分之百的学生反映,拖堂时听课的效果极差,对拖堂的老师没有好印象。上完一节课,学生普遍感觉已经很累了,想出去放松一下或闭目养神,没有这短暂的放松,不会上好下一节。学校要求教师一定要把课间还给学生,坚决制止“早上”和“拖堂”现象。
22、作业必须要精选,分层次。只有分层次才是真正不放弃每一位学生,要给学生留做作业的时间,思考的时间、查漏补缺的时间和归纳总结的时间。坚决反对抄袭作业,老师们要扪心自问,学生抄袭作业全是学生的责任吗?我们做为教师要负什么责任?为什么你留的作业学生完不成,去抄袭?
23、用评语方式批改作业,多用肯定鼓励性的语言,发现闪光点要及时肯定。这样有利于指导学习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在被尊重,被表扬,被认可方面有强烈的需求。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如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用评语方式进行方法指导,提出要求,指明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方法。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也可用类似的办法。往往老师的一句话学生会记一辈子,会受益终生。所以老师们要注重各种方式,如写便条、送喜报、连心卡等,只要有机会就不放弃教育,不放弃引导,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
24、改错本、备忘录、周志本、归纳本教师要经常提醒,经常检查。
25、每次考试后,老师都要帮助每一位学生搞好总结和反思,正确认识自我,找准位置,明确努力方向。
26、出尖子生,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要多给尖子生自主时间,老师要多诱导,多启迪,多给他们搭建自主学习,自我腾飞的平台。
27、提倡问题式教学。一节课要解决哪些问题,怎么解决,学生可能会在那些地方出现问题,出现思维障碍后教师怎样引导,引导学生会分析,学会思维,掌握方法,得出正确结论,这就是教学艺术。埋怨学生不动脑,不思考,不勇于回答问题,其实很大责任在教师,因为他习惯了你得的满堂灌,你没有给他创设思考和勇于回答问题的空间气氛。要做到学生不是带着等待的头脑进教室,而是带着思考的头脑进课堂,首先要改变的就是教师自己。
课堂教学中我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首要任务。我现在教的班有个特点,孩子的性格普遍属于内向,从学前教育的那半天就很明显,学生说话的声音都很小,鼓励也起不到什么太大的作用,很多学生不爱表达也不善于表达,与以往教的几个班有明显的差异。出课前,我总是要动员半天,并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他们的积极性才能够被调动起来。可是平日的课堂总不能每节课都采取这样的方式。
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孩子的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他可以集中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加深对听课内容的理解;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课堂发言表面是一个说,实际上他是听、思考、表达等多个方面的反映。
在“调动学生课堂发言积极性”这个问题上我没少动脑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课后统计发言次数的办法都用过,可是由于不可能每次学生举手都被叫到,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挫伤,而且操作起来费时太多,取得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在反复思考实践后,我这学期进一步改进了以往的做法,目前正在实践阶段。就是每个学生每周准备一张课程表,可以是家长给画的,不过课程内容不填写。一节课只要老师提的问题会就举手,不论老师是否叫到你,都可以在这节课相应的格内画一条,一周统计一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
道坝子小学
关键词:课堂,情景,趣味,激励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的。学生要实现主动发展, 参与是最基本的条件。我们从实践中证明,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直接影响着我们课堂教学的效果。虽然我们的课堂教学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但课堂教学这个传统教育的基座仍然十分顽固, “教师为中心”的观念仍根深蒂固, 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我们的教师也并没有真正摆好师生的位置, “师道尊严”使学生对我们敬而远之。我们的学生, 或许因为在认知水平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或因为种种原因, 他们不敢在同伴面前轻易回答老师的提问, 害怕出丑。这样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他们的学习能力仍得不到应有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 教师只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当中实施的一些比较有效的方法。
一、师生互动, 缓和课堂气氛
在很多时候, 学生在课堂上扮演的是配合老师完成教案的角色, 更多的学生则扮演着“群众演员”, 任凭教师摆布。事实上, 处于不同状态的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不断变化的需求和能力, 师生的共同活动能使机械、沉闷的课堂呈现一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 同时也会改变学生厌学、老师厌教的现象。这就要我们教师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 把这一过程灵活地组织成全班性的活动, 并且能让自己也参与其中, 这样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 能够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情绪, 促使他们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在情境中学习。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 而是以已有的知识框架和内在的经验体系为基础主动构建新框架的过程。教学中如果不能抓住教材所蕴涵的兴趣因素,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 兴趣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兴趣是入门的阶梯, 兴趣孕育着愿望, 兴趣滋生着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识规律, 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作为教师, 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 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产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愿望。教学实践证明,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形式产生浓厚兴趣时, 其学习的主动性才会增强, 创造思维才会活跃。
三、将趣味性教学渗透到教学之中
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并不等于学生已经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来了。那么, 如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呢?教师如何将趣味性教学渗透到教学之中,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效果呢?
首先, 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 关键在于教师对课堂的设计。因此教师要认真备课, 巧妙构思,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 想办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多创造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 课堂效果就会大大提高。
其次,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良好氛围的前提条件, 教师要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热爱学生, 与学生打成一片, 做学生的好朋友。要有幽默感、亲切感, 这样学生才能克服心理上的障碍, 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己, 提高积极性, 找到学习的乐趣。
四、因材施教, 优化激励
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对学生要一视同仁。在课堂上, 教师不应冷落任何一个学生, 不歧视后进生, 要尽量发挥有自卑感的学生的积极性, 给每一个学生以平等的关注和正确的评价, 以鼓励为主, 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激励他们主动地学习, 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一种他们自己能亲自参与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真正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而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自己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和联系。也可采用“评优”的办法来激励学生, 使学生更热爱学习, 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竞赛情境, 以充分展示学生们的性格特征和兴趣特长, 是活动的价值所在。教师可以适当扩大鼓励面, 增设奖励项目, 以激励中间层, 促进差生的转化和投入。如我在上一些活动课时, 准备了一些小礼品, 如铅笔、橡皮、作业本等学习用品, 或者橘子、苹果、香蕉等水果, 学生们一看见这些物品都想得到它, 尽管这些东西不贵, 但是意义却大不一样。所以课堂上他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积极地参与活动, 氛围十分热烈。但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照顾到大多数同学, 特别是一些差生, 只要他们能参与到活动中来, 就要鼓励。
综上所述,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最终的归属与落脚点。教学是一门艺术, 艺术就应该追求完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要我们想法设法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那么我们的课堂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我们的学生就会想学、乐学。只要我们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 学生自然就会兴奋, 学习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涨, 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标所倡导的, 因此, 我们应该不断地去探索创新。
关键词:情感;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用心去爱学生
爱因斯坦说:“我认为,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爱是万事万物之源,没有爱,世间的一切都惨淡无色。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着被人爱。那天真、单纯的孩子更是如此。因为孩子心目中的老师是他们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最有权威的人,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敬远远超过了生他养他的父母。所以,能得到老师的关爱是身为学生的孩子们最大的希望。因为爱老师,孩子们会爱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个动作,包括老师上课看他的每一个眼神、板书的每一个字等等都会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因为爱孩子,老师们常常会想:不努力工作怎么对得起深爱我的学生?因为这种真挚而深厚的师生情,使教与学都充满热情,特别是孩子思想自由,情绪饱满,无所顾忌,使他们的智慧得到了充分而又自由的發展,这是让学生的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相反,如果老师与学生总是形同陌路,学生一定会怕老师,甚至恨老师,老师的任何言行都让他们讨厌,致使孩子们有话不愿说,有问不愿提,甚至与老师反其道而行之……
二、重视音乐对学生情感的影响
普天之下,什么东西最能跨越时空的界线传久传远呢?毫无疑问,那就是音乐。美国心理学家塞·罗杰斯说过:音乐是唯一宇宙通用的语言。罗杰·诺斯也曾说过: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音乐通过旋律的起伏、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抑扬顿挫来反映丰富的情感。它不需要抽象的语言文字为中介,而是通过耳朵对音响的直接体验唤起心理的情感体验,激起大脑类似的想象和联想,怎能不让人心驰神往?
比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对于还是少年儿童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看着书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听着老师连珠炮般的讲解就产生缅怀周总理的沉痛心情,的确是太勉强了。但如果在导入课文时用一曲《绣金匾》来唤起学生对总理的爱戴之情,这样利用音乐感情丰富、感染力强的特点,唤起情感→产生共鸣→升华情感,使学生缅怀周总理的沉痛心情来得自然又深刻。让学生在音乐中激起学习的情绪,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让学生了解社会
早在1990年,刘国正根据语文教学改革的现状,提出了语文教改的三个“基本点”,其中再次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这生活,包括学生自己的生活,家庭、学校、社会的生活。语言产生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脱离了生活,就变成毫无生气的空壳。为了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有必要让他们了解社会上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状况,尤其是那些名人的成败经历。让他们了解家乡、国家以及世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让他们懂得时代在前进,每个人面对的社会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对现代人的要求越来越高,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紧迫感,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追求进步的上进心,从知识和心理两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
单位:丹东市第三中学主持人:王大伟
一、课题研究背景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难度很大,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是教师本身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巧能力外,还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性知识,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有时备一节课要花去两三天时间,从学案到课件、教案非常的完整,条理性也很强,但有时候在课堂上还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我认为美术课堂中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师生艺术素养共同提高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二、研究目标
切实可行地实施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我们每一位美术教师面临的问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突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整合,才能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我们的课堂才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三、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为高二年级各班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1、如何调动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作者:李永标《美术教育研究》2012年第10期;
2、美术鉴赏课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者:于令霞《学周刊》2011第31期;
3、揣摩高中生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积极性 《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供稿文/刘丽娜;
5、《美术鉴赏基本常识》作者:张道森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6、《对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思考》作者:闫琰 美术大观2012年03月刊。
四、研究内容及措施
通过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积极性》这个小课题的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只有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课学习的积极性,使创新教育在美术课中得以充分体现。
第一、创设课堂氛围,改变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教师,如果失去了让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那在新课程已步入课堂的今天是不合格的。
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质量也往往是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产生。教授美术鉴赏我有这样的体会: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情,有了好的心情就会使课堂变得活跃,必然就会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师生之间的配合与互动油然而生。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如上教学效果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首先要动脑筋使得每一节课都会让学生感到有新意。只要能做到画面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一幅好的绘画作品。所以,努力使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学生自然会为之所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上每一堂课的时候,在学生走进教室时听到的都是高雅、优美的钢琴曲,当然在上中国民间美术时换上了那纯朴、高亢的陕北民歌。此举虽然简单,但效果明显。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挖掘学生的潜力、开发学生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再加上艺术课的自身魅力,定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以往,在我们的美术鉴赏教学中,许多学生喜欢被动的地听老师讲解、分析。在评价艺术作品时,也尽量寻求一种传统的标准和说法,所以使得一些学生人云亦云,思想毫无创意。在美术鉴赏活动中,鼓励学生交流,其实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大力提倡的。因此,我们教师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接受式的教学方法,寻找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地参与。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研究性学习,这就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几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总之,我们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遵循高中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终身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平台。
第二、有效媒体资源的利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美术鉴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及媒体资源,整合美术课程资源,为美术鉴赏教学服务,营造全方位的艺术氛围,优化教学
2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也存在一个最佳使用效果的问题。在教学中,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因素很多,根据知识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大部分内容都要仰仗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才能输送给学生,但各个知识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就有各自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如何使用的问题。如绘画鉴赏需静态的图像,而建筑鉴赏则更多的运用动态图像等。即使上述因素都考虑的很好,也不一定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这里还有一个使用的艺术问题。即何时用,怎样用,尤其是用什么样的语言把直观教具和正常教学连在一起,使其浑然一体。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需要在实践中创新,时代赋予我们教师更高的要求和使命。
总之,高中美术教学要求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为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核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美术”,让学生因为有“美术”而快乐。
第三、开展全面有效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学评价已经远远不适应现代的教育发展。新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是:“具有开放性的、能促进学生发展和改进教师教学的以及推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的发展关系到教育的发展,这已经达成了共识。所以,教育要发展首先要对老师已经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逐一改变,教师要以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正如评价建议中所说:“建立以美术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美术教师从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促进自己不断成长。”通过多元的评价,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发展,我们的工作才更有意义。比如,新课程开设以来,在新的评价体系下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竞赛活动,参与听课的面很广有本学科专家、学校领导、本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这样一来多方面的反馈意见接踵而来。当然,在问题之初是觉得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认真的梳理过后可谓是拨云见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这里彻底的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老师在课堂上也比以往轻松了。传统的教学评价只有对美术作业的评价,是全部由我们教师实施的评价,而且整个过程都是由老师凭借个人的教学经验评判。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处于一个即盲目又被动的地位,这显然以远远不能适应新的课程评价标准体系,新的课程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是我们教学的核心。同样,我们学科有其特殊性,和其它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虽然也有量化评价,但基本上处于
3主观、随意和无序的状态,所以提倡多元的、多主体的评价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认为,在多主体的评价方式中尤其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所以,必须重视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
“学无定师,教无定法”,美术鉴赏教学是一个不断探索求实的过程,只要美术鉴赏教学与新课标的理念相一致,就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美术鉴赏的积极性情感,达到艺术审美与人格培养相统一,艺术素养与创新意识同时得到提高。
五、研究成果
六、研究反思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教学形式和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的作用,使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尽量做到课堂欣赏教学与组织参观历史名胜、美术作品展览等活动相结合,使美术欣赏教学与课外和校外的美术教育活动相衔接,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去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学生审美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视觉审美感受。
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实现有效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的整合。有学者指出:“自主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主动、独立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强调的是协作、分享精神;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这三种学习必须并行而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寻求合理搭配方式,设计本学科学习内容。
浅析如何调动小学生语文课堂发言的积极性 作者:安华美
来源:《科教创新》2013年第06期
摘要:语文课堂本该是师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课堂,但如今的课堂中缺少了学生的声音,部分学生不愿发言,这不仅不利于语文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沉默的学生举手发言成为了有关学者密切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小学生不爱发言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阐述了调动小学生发言积极性的措施。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课堂 发言 积极性
1.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利用语言文字交际的能力。[1]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课堂应是锻炼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课堂。然而,当下我国大部分小学语文课堂中缺少了学生的声音,“满堂灌”的语文授课方式让孩子失去了发言的兴趣,这不仅将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2.学生不积极发言的原因分析
2.1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它过分注重文章段落大意的讲解而忽视了学生说、读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这种“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方法抹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害怕上语文课,生怕老师会提问,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2.2教师评价片面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发言没有进行及时、鼓励性的评价也是造成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积极发言的原因之一。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在发言时常常会出现说错话、读错音的问题,这时台下的同学总会立刻发出嗤笑声,如果教师未能及时制止,往往会伤害发言同学的自尊心,影响其日后发言的积极性。[2]同时,唯标准答案是一的老师对学生的不同回答会毫不犹豫地加以否定,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自己的发言存在消极看法,他们会因自己总是错误的回答而减少发言次数,发言的积极性也会随之降低。
2.3学生缺乏自信
笔者曾单独问过一些学生为什么不举手发言,部分同学表示,他们害怕答错题会遭到老师、同学的取笑,所以与其被笑话不如不参与课堂发言。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此
时的思维、态度将会对其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这种缺乏自信的态度,影响的不仅是学生一时的成绩,而且是其以后的发展。
3.激发小学生积极发言的措施
3.1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
宽松的课堂环境是组织语文教学的要求之一,只有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为小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语言环境。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组织小组讨论、自由演讲等活动,让学生在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发言。
3.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发言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以发言机会。例如,在讲授《我真希望》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讲解课文内容,然后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自主发言,说出自己的愿望。学生积极参与到发言活动中,有利于自身表达能力的提高。
3.3注重提问艺术
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只有将这门艺术拿捏地恰到好处,提问的效果才会显现。
首先,提问难度应适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设置课堂问题时,应首先考虑小学生的认识水平与理解能力。如果提的问题太深奥,学生答不上来,不仅会导致语文课堂出现冷场,而且长此以往会降低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相反,如果问题太过简单,学生无需动脑就能立马回答,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提问的意义也无从谈起。
其次,设问应有吸引力。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语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3]例如,在讲授《一棵橡树》一课时,教师可以设计“橡树为什么会被狂风刮倒”类似的问题,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一环节在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
第三,提问应有启发性。提问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力。语文教师的提问应充分体现启发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具体可以通过设置问题“阶梯”来层层诱导学生。尤其是小学阶段,由于教师与学生思维水平的差异,教师的提问遭遇冷场是常有的事,遇此情况,教师需要做的是,静下心来,耐心引导学生思考,层层启发,帮助学生慢慢理解问题、寻找答案,切不可神慌意乱,不知所措。
3.4多元评价学生发言
教师在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时,应重视评价的多元化,采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4]如在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多次朗读,继而鼓励学生对朗读进行评价,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注意朗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掌握朗读技巧。同时,教师应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课堂上积极发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棒棒糖、笔、精致的橡皮、漂亮的日记本、笑脸等都可以起到鼓励学生的效果,而且这些奖励带来的效果远远超过了教师的口头评价。
4.结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堂应是师生互动的课堂,语文教师应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自尊心强、好玩等特点,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应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提高其发言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由发言中学习,让他们在发言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通过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讲究提问艺术,对学生发言进行多元化评价等方法鼓励学生发言,提高其发言的积极
参考文献:
一、老师应当多鼓励少惩罚
这个观点我相信很多老师都明白,但是有没有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才是最重要的。正所谓人要脸树要皮,现在的小孩子也是好面子的,不要总是认为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他们也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作为老师应该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体会到师爱。
二、课外拓展
特别是小学数学,在上新课程的时候,不要一贯地跟着书上的例题讲,这样的效果不好,当然也不可能脱离书本。在以例题诠释理论的时候,为了所有学生对理论深刻理解,应该讲解部分书上经典的例题,这样便于基础稍差的学生理解重点,基础好的学生也会起到加深巩固的作用,但是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这显然不够,因为这些例题他自己看书也能懂,所以在上课的时候他的积极性将会受到影响,所以建议课外拓展,讲解教科书以外的经典例题,题目的难度可以稍微加大,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可以得到很好的提升。这样整个课堂就不会出现死气沉沉的现象。
三、老师应该多测试
在每个单元上完以后,要及时测试学生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这样老师可以了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并进行补漏,学生也可以清楚自己学到多少东西,可以促进学生的上进心。同时还可以进行排名,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名次,明确自己的目标,这样就可以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四、老师应实话实说,信守承诺,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狼来了的故事谁都懂,这次你欺骗了他们,下次你说的话即使是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会下跌。同时,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尤其重要,小孩子在童年时代除了受父母的影响以外就是老师了,所以老师对小学生的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所有的学生应当公平公正,老师往往都会对学习好的同学特别关注,很多学生对这样的老师都会有一种讨厌感,一旦学生对老师产生这样的感觉,就会对你所上的课也产生厌恶,甚至讨厌这门课,可能还会导致学生逃课等现象,所以老师应该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综上所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积极性同老师息息相关,对学生的影响也仅次于父母,对其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应关心学生成长,爱护学生。
一、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时候都有可能出现“情绪化”教学的现象.今天如果是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 那课堂上很可能就是激情高涨, 但如果今天心情低落, 那学生也会听得不知所云了.这样大起大落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式, 肯定会让学生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 那就更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大家都知道站在讲台上, 挥舞三尺教鞭的感觉是神圣的,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 从事“授人以渔”的光荣事业, 肯定要先端正自己的态度.
二、与学生沟通, 充分了解学生
在沟通的过程中, 除了有形的沟通, 无形的沟通也很重要, 比如课堂中与学生眼神的交流.一位老师如果能读懂学生的眼神那是很不容易的, 在课堂上我很留意学生的眼神, 那是一种无声信息的流露.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 我会发现当你的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点处于接收状态, 而且接收的效果很好的话, 那么他的眼光是明亮的, 眼神是雀跃的;相反, 如果某名学生没有跟上老师的思路, 处于茫然不知的状态, 那他的眼睛是无神的, 眼光是呆滞的.此外, 带有疑问的眼神是飘忽的, 精力不集中的眼神是倦怠的, 通常像后者的情况, 我都会休息片刻, 或者聊聊轻松的话题,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 首创私塾, 有教无类, 膝下弟子三千, 其中不乏佼佼者, 其影响一直达于当代, 并远播海外.对于如此广泛的受教群体, 我们的孔老先生是如何把他的教育事业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呢?据说孔子与弟子们相处非常融洽, 能共同交流思想.通过谈话, 既掌握了学生的志向, 也了解了学生的性格, 对每名学生的性情禀赋和日常生活都了如指掌, 从而实现因材施教.由此, 秉承圣人教育家的优良教育观点, 充分地了解学生,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从真实情况出发, 有的放矢,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三、开端引趣, 巧设悬念
高中数学知识是枯燥的, 在课堂上要想带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开端引趣、巧设悬念至关重要.我在讲“合情推理”这节课时是这样引入的:
某市为了解本市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状态, 对四所学校做了一个问卷调查, 其中有两方面问题的统计数据如下:
根据这四所学校的情况, 让学生推测全市高中生对数学的印象, 然后提问:“同学们的推测运用的是什么知识?”留下悬念.由于引用的例子正好与学生的学习现状有关, 所以整节课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 课堂效果非常好.
四、多种评价方式, 激励为主, 使学生想学
任何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评价, 尤其是肯定的评价, 学生更是如此.因此, 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注意自己的课堂语言, 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 努力创设一个融洽、和睦、协调的课堂氛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对于课上敢于发表自己见解, 回答准确的学生, 要及时赞赏, 这是“锦上添花”.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 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答题方式或态度上加以肯定, 再对他说一句“下次还请你回答, 老师相信你能成功”, 这是“雪中送炭”.当学生举棋不定, 不敢发言时, 我们要鼓励学生“凡事试试就能行, 争争就能赢”, 这是“培养自信”.
另外, 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课下及时谈心, 主要找课上参与有进步和参与性不强的两类学生谈心, 让学生明白老师心中对他们的鼓励和期待, 要养成“课上不拖堂, 下课也交流”的教学习惯.
2.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及时总结, 利用下课前的一分钟, 引导学生做自我评价:“这节课觉得自己在参与交流、主动探索方面做的还可以的请举手 (或站起来) .”这不仅引导学生对一节课的参与状态进行总结, 还是对学生自信心的考验, 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参与课堂的那份成功的自豪感.
3.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 引导学生在班内评选“星级学生”, 也就是各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 但第一条就是“积极回答问题”, 否则一票否决.另外, 对于回答问题进步的同学, 可以设“班主任特别奖——进步之星”.长此以往, 就能在班内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内容摘要: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清晰,思维活动就会积极、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当生性好动的小学生学习逻辑性强、抽象且相对枯燥的数学时,学习兴趣就更显得重要了。在实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时,应该运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灵活运用的原则;优势互补,交叉使用原则。教师只要利用一切有利因素,让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关键词:数学学科 学习积极性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苦学”变成“乐学”。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俗话说:教是外因,是条件;学是内因,是根本。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数学趣事趣题,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兴趣。只有先让学生爱数学,喜欢听数学课,才能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数学素养。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数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选用恰当的方法启开其心灵之门,让各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都能达标。课堂上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在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要保护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哪怕是不尽完美或者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丝丝甜美。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在平等对话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配合老师,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师生间心灵不沟通,产生了对立情绪和对立行为。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首先就要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每个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抱有亲切感、信任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绝不能高高在上,伤害学生自尊,侮辱学生人格,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使教学活动成为师生共同探索规律,共同享受成功喜悦的过程。如我班上有一位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于交朋友,学习成绩差。针对这一情况,老师请他坐在同样的椅子上,伏在同一张桌子上,面对面与他进行个别谈心,帮助他分析存在的问题,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上课有意请他回答问题。并且主动和他交朋友,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慢慢地这位学生改掉了以前的不良习惯,性格开朗了,学习也进步很快。后来,还被选为班干部。
2、欣赏学生,激励激情,在自主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渴望被欣赏。小学生心理不够成熟、稳定,教师的言谈举止对他们影响极大,他们尤其需要来自他人的欣赏。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学生在积极评价的体验中处于兴奋状态,自尊心得到满足,自信心得到提高,自然会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但教师在鼓励、赞美学生时,应注意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赞美的语言、语气应有所不同。过于频繁的赞美,将会失去其赞美的激励作用。有时善意的批评,也会从反面增强赞美的价值和份量,从而充分以挥赞美的激励作用。如学习成绩好而又认真的同学在课堂作业上也能反映出正确率高、书写认真,教师给的等第当然也是最高的。每次教师都给最高等第,学生容易形成习惯,得不到激励作用,倒不如过一段时间找出他的不足,善意的批评一下,这样更容易激励他。“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更是成功之母”,自主学习将会在赞美,欣赏的激励之中显现其强大的力量。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学”的角度,重视“备学生”,并从教学观念、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等方面,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学效果的优劣,最终主要取决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程度。
3、语言风趣,讲求艺术,在快乐享受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幽默的语言是点燃激情的火种,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通过语言作为交流信息、思维、感情的桥梁。如果老师的语言生动有趣,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因此,老师要尽可能地避免枯燥无味的说教,力求把抽象的概念刻画得生动形象,把定义、法则描绘的栩栩如生。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在数学教学中,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无论是传授知识还是启发学生的思维,都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因此,对数学教师来说,正确掌握数学教学语言并能恰当地运用,这对提高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数学教学语言除符合语法上和逻辑上的要求外,还要能正确地反映数学事实的现象和本质,贯彻数学教学原则,符合教育和教学的要求。除此以外,还应注意数学语言的外部形式和思想感情,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声音过高过低,吐字不清,节奏不当等,都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语言,吐字要清晰,声调要顿挫,快慢要适度,语调要自然,听起来不要有读书感。还有,声调的变化也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之一,当学生听课纪律不好时,讲话突然停顿一下,能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的作用,其效果有时比高声批评一顿来得好。另外,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一个诙谐的动作,一段风趣充满哲理言论往往也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甚至赢得阵阵喝彩,这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振奋精神,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与水平状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符合和适应学生学习的情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任何时候也代替不了学生的“学”,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孔子说:“好学者不如善学者,善学者不如乐学者”,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因此,在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1、重视活动,创新手段,在主动参与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活用文本,广泛收集各种有利于提高课堂有效性的资源,根据章节目标和教学内容,及时巧妙地利用学生现实生活情景,找图片、实物、动作,积极创设各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情景,布置任务,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新知识,在展示战果的过程中感受自己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游戏的公平与不公平”这一节课,我先请两个同学甲、乙上台做一个抛掷两枚硬币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抛出两个正面——甲得1分,抛出其他结果——乙得1分,先由甲抛掷10次,乙记录得分,再由乙抛掷10次,甲记录得分,最后统计得分,得分高的人获胜。学生们很激动踊跃的分组做游戏。我请两组同学上来做游戏,然后请同学们判断这个游戏是否公平,学生们先黑板上的数据直观感受到这个游戏不公平,于是请同学们思考这个游戏不公平的原因何在,学生们经过分析,得出获胜机会各为25%与75%。采用这们的方式来学习知识,学生很感兴趣,不仅任务完成得特别好,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地变化课型与教法,唤起学生的有效注意。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每堂课都应考虑学生喜欢的进行教学。
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做游戏等特点。教师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模拟现实生活情景或展示语言难以描述的数学情景,以及通过讲故事、设悬念等,组织学生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游戏,开展竞赛性活动。每一活动都要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他们以表现的机会,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视觉中,熟悉的生活体验中,参与活动的合作中,激发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利用学具、模型、实物、投影、图表等直观教学手段,采取做游戏、听故事、搞竞赛等方式,创设让学生动手、动眼、动口、动脑的教学活动情境,把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动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如教学“5的组成”时,老师设问:“请小朋友们把5 根小棒分成两堆,你能得出几种分法?谁最快?学生动手分小棒后,纷纷举手大胆发言,最后老师一一给予肯定。这样从动手到动脑,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学生不仅掌握了多种分法,而且增加了学习趣味,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充分利用学生都有的学具,加强启发式教学。如纸、笔、直尺、课本、三角板等是每个学生都有的,教师在课前嘱咐学生做好应有的准备,通过人人动手、动脑,人人都可以参与。例如:在教学立体图形展开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折一折,剪一剪,这样就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印象还很深刻。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现代远程教育的普及,为提供生动直观的教学形象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计算机课件辅助教学的恰当运用,声色俱备,动静配合,能大能小,灵活方便,使课堂教学别开生面,妙趣横生。总之,要把教学活动组织的生动活泼、有趣、新奇,就要追求教学方法的新颖,任何概念化、公式化教法都是不行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课堂教学艺术和魅力,要做到活而不乱,又要做到声情并茂,情理交融,这样,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激发,就自觉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不由自主地走进自主学习的大门,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重视目的,诱发动机,在明确目标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教师必须改变“教书匠”的毛病,做教学中的有心人,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用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向他们讲述牛顿、高斯、华罗庚等数学家故事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树立远大志向。同时,结合学生将来可能面临的形势,帮助他们客观分析自己,确立奋斗目标,潜移默化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和正确的态度。学生的学习目的越明确,必然从心里上产生“我要学”的志向,继而行成要学好数学的强大动力。
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必须培养学生情感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一方面注重培养与学生的感情,理解、尊重、亲近、关心学生,寓教于情,用真诚和热情拨动学生心弦,使其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容易对数学产生兴学习愿望。另一方面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心理学说当满足人们对理解、尊重和追求的需要,就能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教师对学生暗含期待,学生在感情上就会受到鼓舞,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赖,增强自尊、自信、有效地激发学生情绪和学习动机,不断为他们树立学习目标,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的不断满足中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享受获得的欢乐。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起长效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数学学习的重要,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如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后,可以让学生量一量家中电视机的长和宽,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再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出学校铺面砖的阳台面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习的热情。
三、巧用心理学知识,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学生对数学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各种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的接受教学的信息;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快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在当前可以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得轻松愉快,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持续性的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儿童天生就是好动的,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学数学、乐学数学、以至学会。但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对学生的兴趣呢?下面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来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1、感受成功,增强信心,在喜悦情绪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美国教育家格拉塞指出:“传统教育给了学生太多失败的机会,这种失败导致学生无法获得自我价值感,导致学生失去学习信心。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中总是受过去学习成败体验的影响,学习越成功,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为学生尽可能地创造条件,提供他们探索知识获得成功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信心。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设计了这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剪一剪、拼一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将平行四边形割拼成长方形,再通过拼成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比较,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全过程,学生一步步获取知识,充分体验了探究知识的快乐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发挥情感,强化信心,在信心倍增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能漠不关心。
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先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某个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一句赞赏的话,能缓和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一位老师在教“4”的时候,要求学生竖出4个手指头,其中一学生竖出3个手指头,这位老师走近学生一边帮他再竖起一个手指头,一边说“把这个也竖起来就很好啦”。
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教学中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要记住“成功是最好的激励”。快乐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要使学生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到果子”。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对后进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说、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走向成功。
四、讲求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数学教学内容不再是与前面知识联系不紧、不连贯的,而是不断鼓励学生观察、操作、发现知识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讲求教学策略研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在和谐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接触的都是些枯燥无味的数学符号、概念,单调的计算公式、法则。因此,教师应采用愉快教学法,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势利导,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手段、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悬念等方法来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乘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考老师的游戏,学生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我直接答出得数。听说要考老师,同学们可来劲啦!当老师快速、准确地答出考题结果后,学生又惊奇又羡慕,真想知道个中缘由,从而激发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如在六年级复习近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时,复习由长方形面积计算推出正方形面积计算。由长方形面积推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由平行四边形推出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一学生插话:“我能用梯形面积计算这几种图形面积。”老师没有批评这位学生,而是一改课堂教学设计,让学生说说,学生说出正方形四条边相等,就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下底、高都相等;长方形两条相等的长就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下底相等,长方形的宽就相当于梯形的高;三角形就相当于上底是零的梯形;平行四边形的两底就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下底。学生说完后得到全班学生热烈的掌声。看来同学们也都听懂了。老师进一步启发用梯形面积计算圆的面积。如果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或作出唯一标准答案,那么学生类似的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就会悄无声息地泯灭于以教师为“权威”的传统教学之中。
再如,在计算乘法分配律时,我用发作业本和收作业本这一学生司空见惯的举动,然给学生观察并猜想,让学生说清楚谁相当于“(a+b)c”中的“c”,谁相当于“a”、“b”。学生了解数学来自生活,贴近我们身边,更理解“分配”,从而厘清乘法分配律这一概念。
学生是有个性的人,其灵魂所需要的不是“塑造”,而是被“唤醒”、“激发”和“升华”。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并善于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只有这样教师才可能更加了解每一个活生生的“个体”,增强“主导作用”的针对性、目的性,从而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互相尊重,树立自信,在已有水平上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同时也会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2、改进评价,捕捉时机,在最佳评价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赏识,怎样艺术地鼓励学生的进步呢?为了鼓励孩子发言,老师在上课时,用满怀希望的目光注视全班同学: “小朋友,把你不同的看法告诉大家,好吗?相信你能行。”激励的话语、热切的目光使一只只胆怯的小手高高举起。老师边称赞边奖给发言的同学一颗小星星。课后,同学们把小星星记在成长树上。评价,作为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这些看似平常而又不平常的话语,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评价的方法与技术发生了变化,也可以出现很不同的效果。班里有一名女生,学习吃力,以前常常受到批评,精神压力大,每天总是用怯生生的目光注视着老师。一天,她的字写得特别认真,笔者面带笑容地说:“来,握握手,祝贺你取得的进步。”放学后,她跑回家,兴奋地告诉妈妈:“今天老师和我握手了,我敢和老师说话了。” 从此以后,孩子的目光不再躲避老师,每天有说有笑,学习也变得主动了。教师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拍拍肩膀的激励、握握手的感激,都是评价。
3、引入竞争,创先争优,在竟争情绪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竞争是触发激情的情境。数学教学的竞争情境,是我在课上采用的方法。提前布置内容,内容包括课后的思考题竞争,抢答题竞争,口算题竞争,解答应用题、计算题正确率与速度的竞争解法求异的竞争等,并给优胜者加五角星。特别是对那些质疑提高题,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还把家长的解题方法带到课堂上。教师根据争论的情况进行点拨和肯定,对于有创见性的见解和解题方法给予表扬和鼓励。这就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调动了大部分同学和家长积极参与的积极性。通过竞争表现自己,如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每个“优胜者”是无比兴奋的,而且使那些学习上很少取得成功的学生也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转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堂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良好的课堂气氛需要教师用丰富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和高尚的人格去构筑。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教学的需要。
特别是数学教学,教师应注重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数学学习极性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学习积极性还能怎样进行数学的学习。所以,作为数学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维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把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落到实处。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必须树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辩证观点,形成热烈的学习气氛。要凭借数学思维性强、灵活性强、运用性强的特点,精心设计教案,摆正讲与练的关系,注重学生优秀思维品质的培养,使之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就一定能达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课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荐阅读:
浅析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01-05
如何调动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积极性06-12
如何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07-24
浅谈如何调动企业职工的工作积极性06-10
如何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09-29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言稿10-25
学生上课说话的检讨书500字09-16
如何让学生积极的参与校园文化建设11-16
二年级学生上课教师评语10-29
学生上课逃课检讨书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