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毕业论文题目(精选8篇)
关于《劳动合同法》中劳务派遣立法缺陷的研究
关于反倾销应诉的若干问题
关于购房人利益保护的法律问题探讨
关于海上承运人过失免责的思考
关于精神损害纳入行政侵权赔偿的思考
关于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相关问题的法律探析
关于女性“以暴制暴”案件的法律思考
关于确立我国刑事和解制度之我见
关于完善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的几点建议
关于我国行业组织法律完善的思考
关于我国增设“危险驾驶罪”的思考
关于行政垄断问题的思考
关于行政强制措施立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关注女性犯罪,维护社会和谐——论网络文化与女性犯罪
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保险合同的保险利益
国外离婚扶养金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离婚救济制度的启示
国有独资公司董事忠诚义务探究
好意搭乘者伤害的民事责任
环渤海地区环境问题现状及其法律规制
环境侵权及其民事责任浅探
环境污染转嫁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环境政策中的生态难民保护初探
集会自由权研究
间接正犯基本理论探析
间歇性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
简论沉默权
简析现代社会网络犯罪的特点及刑事法律防治对策
教唆犯性质之省思
金融危机应对措施的法律思考---以罗斯福新政与美国救市方案的比较为例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思考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完善
科索沃独立对传统民族自决理论之冲击——试以民族分离权而论 劳动合同违约金制度浅析
老年人再婚的法律问题研究
离婚后子女探视权问题
梁启超法治思想研究
两岸婚姻方面的法律区际冲突及解决
两大法系辩诉交易制度的发展和对比分析
两大法系法官制度的差异
两大法系关于合同成立之比较研究
律师刑事辩护豁免权浅析
略谈古希腊法定继承中女子继承制度
论“犯罪人--被害人和解制度”设计与司法践行
论“网络婚姻”的法律思考
论《唐律》中的宗族主义
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法律适用 论案卷排他性原则在行政处罚听证中的适用 论罢工权
论报复性侵犯隐私权的犯罪
论被告人认罪程序的利弊与发展
论边沁功利主义立法原理
论辩诉交易的刑事诉讼程序构建
论不作为犯中的先行行为—先行行为可以为犯罪行为 论产品质量民事责任的立法完善
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论城市房屋拆迁及补偿制度的完善
论城市房屋征收中的私权保护
论城市小商贩的生存权
论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论出资形式制度与债权人利益保护
论大学生兼职法律权益保护
论地震后房屋按揭贷款的风险负担与风险控制 论电子货币环境下的反洗钱措施
论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法律监控
论法律原则的适用
论法治的人文精神——以法律功能的社会实现为视角 论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区别与联系
论犯罪中止
论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论夫妻的忠实义务
论夫妻离婚后子女的监护问题
论夫妻约定财产制度
论附随义务的界定
论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非民事责任承担
论个人所得税制的完善
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权利的法律保障
论共同犯罪中止的有效性
论古罗马契约制度
论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的适用
论故意犯罪定义的完善
综述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撰写者对已获取的素材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 对所写专题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系统的论述。因而, 综述是对某一专题、某一领域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等, 以作者自己的观点撰写的严谨而系统的评论性、资料性科技论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 2010—2020年) 》指出, 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1]。大学本科毕业论文作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灵活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面向社会的实用技能具有重要意义[2]。
目前, 高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和整体水平存在诸多问题, 其中综述类题目论文所暴露出的矛盾较多, 问题较多。如何解决矛盾, 给出一些可行的提高综述类论文质量的措施, 对保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水平, 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具有指导作用。
二、矛盾与问题
( 一) 综述类学位论文写作要求的理解不深入
马铁 ( 1991) 认为: “综述本身也是一种研究, 而且是高一层的研究。”[3]英国学者巴奈特 ( Barnes R. , 1995) [4]在其所著的《为学位而成功学习》中提出论文的各部分之间, 每个部分内容之间应该存在清晰的逻辑关系, 不能形成内容的机械堆砌。综述类学位论文的完成应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过程的成果体现, 学生对这方面的理解很不深入, 从而表现为撰写论文的宏观驾驭能力明显不足。
( 二) 利用网络资源直接复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很多高校图书馆会根据学校的专业学科, 提供多种文献。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直接摘抄网络资源, 没有消化、理解、分析、创新的过程。有的能多参考一些文章, 但只进行形式上的修改; 有的进行汉语语法部分的修改, 使句式的结构发生简单的变化[5]。对引用刊物不加甄别, 无视所引用刊物的水平。在国内外期刊族大家庭中, 由于刊物的历史、办刊条件和实力以及地域等不同, 不同刊物的知名度是有高下之分的。作为综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论据应该是来自最具说服力的研究结果。一般来说, 知名度高的刊物所刊载的结果应该更具权威性, 综述论文引用文献时应特别关注本专业较权威的刊物的动向 ( 邢祖礼.《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 。
( 三) 学生毕业设计时间安排不合理
综述论文对作者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较高, 对专业知识要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综述类论文的性质决定了资料查找的数量与质量, 这就要求撰写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查找资料, 这一阶段要比设计类论文所占用的时间多。然而在毕业设计选题的学生中, 选择综述类别设计题目的学生往往是毕业设计中这样几类群体: 找工作的学生、研究生准备复试的学生、基础薄弱的学生。剖析这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状态, 主要问题是: 没有充分认识本科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没有理解综述类题目的真正内涵; 没有能力解决突出的矛盾。
( 四) 指导教师自身的知识库没有与时俱进
对于综述类题目, 指导教师的水平很重要。若其自身相关专业领域知识库陈旧, 布置题目前自身没有很好的准备, 没有站在专业领域的一定高度给学生布置题目, 布置的题目不新颖, 会使一些题目与公开发表的论文内容重复。这就会给选题的学生带来困难, 并容易导致学生大篇幅的引用。另外, 教师对学生研究的要点、重点、难点的指导不明确, 学生在有限的毕业设计期间提出一些超越这些公开发表的论文的观点还是有很大的难度。
( 五) 管理制度与体系没有及时更新
1. 学术论文重复率检测手段单一
学生可以通过句子的修改、替换词语、修改语法等手段通过系统检测, 检测系统也只是检测“抄袭修改”过的论文[7]。
2. 管理部门考核机制不公
有些高校将综述类题目的工作量压得很低, 而这些工作量又是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一项指标。在理工科专业中, 综述类论文的成绩不高, 评优则更困难, 而毕业设计的成绩也是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一项指标。
三、对策与建议
( 一) 提高师生的认识, 专题讲座与专业辅导并重
结合学校与学院的实际情况, 通过相关举措提高师生对综述类论文毕业设计的全面认识, 明晰工作各环节的细节。邀请专家、学者和优秀学生代表作综述类论文毕业设计的专题报告, 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交流探讨, 宏观把握当前研究的新动向; 明确工作程序, 合理安排专业教师指导团队, 做到分组分人, 能够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辅导, 并努力构建专题讲座与专业辅导制度, 使之常态化。
( 二)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撰写综述论文的技能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 有较明确的方向, 针对性地做好读书笔记, 最好做到内容实时更新。可以边搜集、边阅读, 根据阅读中发现的线索再跟踪搜集、阅读, 重要资料应通读、细读、精读。阅读过程中要分析文章的主要依据, 领会文章的主要论点, 分类摘记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对比总结它们的技术方法、重要数据、主要结果和讨论要点。阶段性地对记录的笔记进行整理、分类, 然后按分类整理好的资料轮廓, 再进行科学的分析、推敲 ( 邢祖礼, 《撰写文献综述的方法》) 。最后, 结合自己积累的专业知识, 评述自己的观点。
( 三) 综述类题目立题要新, 不能太大, 也不能太窄
以教学为主的教师有的多年没有科研课题, 因此在立题之前要认真了解相关专业目前的研究水平, 与领域内的科研人员多讨论、多沟通。所立题目应是近年来进展最快、内容新颖、知识尚未普及而研究报告积累甚多的主题;或是研究结论不一致有争论的主题; 或是新发现和新技术在我国有应用价值的主题; 或是与学生从事的专业密切相关的主题; 或是与作者从事专业交叉的边缘学科的主题;或是作者即将进行探索与研究的主题[7]。题目若太大, 学生撰写没有明确的方向性, 在有限的毕业设计周期内, 众多文献资料的加工整理与统计分析等都要耗费太多的精力, 势必造成文章空泛; 题目若太小, 会给选题学生前期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易找不到资料, 没内容可写, 势必造成工作量不够。对于本科毕业设计, 指导教师立题时一定不要立大题和难题。
( 四) 指导教师要悉心指导, 根据学生情况找到最优指导方案
实践证明, 指导教师的科学精神、质量意识、工作责任心、学术水平、教学经验与方法等方面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至关重要, 教师在这一特殊教学过程中仍然起主导作用[8]。教师对布置的题目要有清晰的脉络和构想, 这样在每个阶段指导学生时都不会背离研究方向; 要在平时的阶段性检查中客观评定学生课题的研究水平、存在的问题和不同观点, 提出展望性意见, 不但要指明方向, 而且要提示捷径。目前, 教师指导毕业设计学生数量较多, 要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独立从事研究项目的能力等因素, 制定指导方案, 并能适时调整, 不可千篇一律。团队指导对提高综述论文的质量会起到重要作用, 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有顾此失彼之误, 有些结论往往是荒谬的, 没有恰到好处地反映某一题目研究真正内涵的问题[9], 经过指导团队成员的共同研讨, 往往可以得到顺利解决, 做到知识资源共享。
( 五) 从管理层面上, 优化毕业设计的体系结构
本科生严峻的就业形势、研究生复试环节的改革等等, 这些都迫切要求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体系要变革, 不能滞后, 否则就会影响体系各环节, 造成恶性循环。首先, 毕业设计的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分成几个时段, 例如: 毕业设计提前到大四上学期的后半段, 充分利用假期查找资料。毕业设计的阶段性检查要增加, 不同的阶段要有细则, 例如: 开题阶段、文献资料检索阶段、资料整理分析阶段、统稿阶段等, 教务管理系统制定每一阶段的检查细则。其次, 监督管理的手段要更新, 要多样化, 推进本科生综述类题目的盲审制度, 辅助一些计算机重复率检测软件, 检测软件的功能要及时更新。再次, 制定出合理的教师绩效考核方式,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 使改革内容制度化, 形成相关的执行文件, 构建长效机制。这样不仅对学生起到了监督检查的作用, 对教师也有一定的督促作用。
四、结论
综述论文撰写可以使学生掌握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 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的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本科毕业设计综述类论文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撰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注重探究其撰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同时认真总结经验, 不断提高综述撰写的能力和水平。这对高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水平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对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创新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Z].2010.
[2]李伟, 欧书阳.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0 (9) :166-169.
[3]马铁.《体育科学》十周年回顾[J].体育科学, 1991, (5) :2-10.
[4]Barnes, R.Successful study for degrees[M].London:Routledge, 1995.
[5]李洪伟.影响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完成质量因素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9) :140-141.
[6]刘任军.别让“学术不端”成“学术不公”——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使用浅谈[J].出版广角, 2012, (6) :58-59.
[7]汪灵, 林金辉.影响理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基本要素与主要矛盾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 2009, (1) :163-165.
[8]张友联.教学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139-140.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法律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众化教育使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毕业生就业情势严峻,但频繁“跳槽”现象却比比皆是。这种与原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又去谋求新就业单位的做法,对毕业生自身来说,可能会发挥其更大的价值,但是,从法律层面上来讲,这种行为属于就业违约行为,其法律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 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现状及其原因
1.1 高校毕业生违约现状
1.1.1 见单位就签约,签约后再定夺
大学生毕业季,政府搭台、院校搭台,组织各类就业双选会,用人单位奔走于高校、各地就业双选会招贤纳士。毕业生亦登台应聘,但众多用人单位让他们眼花缭乱、举棋不定,因为怕失去就业机会,所以出现一人同时签几家单位现象。他们在签约后研判用人单位,进行取舍,造成对其他签约单位的违约。
1.1.2 先就业,后择业跳槽
有的毕业生以不至于失业为目的,先确定一个垫底的用人单位,与之草草签订就业协议,并计划找到理想的就业单位后即“踢开”前者、选择后者,构成对前一个签约单位的违约。
1.1.3 用人单位招聘宣讲欺诈,误导毕业生签约
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向毕业生虚构单位实力或职业岗位条件等信息,误导毕业生与之签约。毕业生到就业单位后,发现单位真实情况与招聘时所述不符,产生强烈的受骗感觉,毅然弃之而去,造成违约。
1.1.4 其他可能违约情形
如家庭或自身变故、先签约后联系出国、考研被录取、参军入伍等原因所造成的所签之协议不能完全履行。
1.2 高校毕业生违约的原因
1.2.1 职业生涯规划缺失。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和能够做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职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发展方向,所以求职随性、就职动摇、好高骛远、心态不定,总希望“跳槽”会有更多收获,在随性中就业违约不可避免。
1.2.2 就业期望值过高。择业过程中,同学之间、老乡之间互相攀比现象存在,攀比心态导致大学生无法正视择业的严肃性。这种攀比心态造成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不断膨胀,使签好协议在“更好的”用人单位面前,失去了它既有约束力,造成了见到好用人单位就签、碰到更好单位就违约、再碰到再违约的现象。
1.2.3 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是确立双方正式劳动关系的契约,具相应法律约束力。协议一经签订,双方都要受到约束,任何一方非经他方同意不得擅自违约。然而,绝大多数毕业生对具有法律意义的就业协议签订后所发生的法律事实不明确,或是本着无所谓态度,从不考虑违约产生的法律责任承担问题,造成他们随意违约的思想误区。
1.2.4 用人单位意思表示瑕疵。用人单位虚假宣传、不实承诺,误导毕业生签约,签约后不能兑现承诺,达不到毕业生的期望值,造成“炒老板鱿鱼”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单位不重视人才,以招用短期实习工为手段,解决用工荒问题,实习期满故意提出苛刻条件,造成学生不得不离职,这也是违约的客观原因之一。
2 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法律性质
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应当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签订的以建立劳动关系为目的的合同。可是,因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加之大学生就业情况的不断变化,《就业协议书》之法律性质并无立法明确规定。毕业生就业择业,就是要在众多用人单位中自主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单位,找到实现自身价值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招纳人才,都要根据单位岗位需求挑选优秀毕业生,目标是为本单位谋求更大发展。在这种“双向选择”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常态下,双方依法达成的就业协议,不受任何组织、单位和个人的干涉。也就是说,只要双方平等协商、意思表示一致,就业协议就依法成立,就应当具有相应的法律约束力,否则《就业协议书》就是一纸空文。笔者认为,就业协议既然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协商一致的结果,双方意思表示真实,签订协议的行为应属民事法律行为。所以,《就业协议书》就应当属于民事合同。
3 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的影响和法律思考
3.1 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的影响
毕业生就业违约的随意性往往会给其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带来不良影响。对其他毕业生来说,用人单位到院校招聘一般会有名额限制,经过选拔签订了就业协议,其他毕业生就失去了被录用机会。如果签约毕业生违约,其他毕业生无法递补,造成就业岗位信息浪费,其他毕业生就业签约受到影响。对用人单位来说,用人单位招聘、培训毕业生上岗等过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而且毕业生招聘有计划性和时间限制,如果集中在招聘季签约的毕业生违约流失,其招聘工作功败垂成,若另行招聘,人力、物力再次遭受损失。签约毕业生违约侵害了用人单位的直接利益,甚至影响到用人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 。
3.2 高校毕业生就业违约的法律思考
3.2.1 就业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笔者认为,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利益势必会受到损失,守约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从法律意义上讲,谁损害他方权益,谁就应当承担责任。就业违约行为不应当游离于法律规范之外,任何一方不履行就业协议约定的义务,就应承担法律责任。就业协议书一经签订即应具有法律效力,任何一方非经他方同意或依法定情形不得擅自解除,否则违约方就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3.2.2 强化毕业生契约意识和维权意识,避免因违约遭受损失
为维护毕业生切身利益,避免其因承担违约责任而遭受损失,应做好大学生法律意识提升工作。笔者认为,应当在就业教育中强化毕业生的契约意识。要让大学生理解民事责任能力的法律概念,清楚自己已经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要强化毕业生对协议重要性的认识,提示他们签约时要从法律角度考虑,慎重缔结就业合同。告知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一经签订即具法律效力,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否则要承担违约金等法律责任。针对毕业生遭遇用人单位误导签约、合法权益受损等现象,应当强化其法律维权意识,支持和帮助他们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合法权益。
一、法理
1、法与公正的关系
2、法治中的司法目标了
3、人性与法的价值
4、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5、法治中的权力及其控制
6、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关系
7、城镇化建设中的法治问题探讨
8、法的效率价值研究
9、两大法系的比较及其中国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10、论以事实为根据,依法律为准绳原则
11、论立法的民主性原则
12、论法律至上
13、论权力、权利与法律
14、论政务公开的法律价值
15、大学生法律实践活动得失谈
二、宪法
1、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刍议
2、浅析我国的选举制度
3、公益诉讼探析
4、现行宪法对实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意义初探
5、析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6、劳动教养刍议
7、村民自治法律问题探讨
8、论宪政与民主政治
9、论宪法的可诉讼性
10、论行政诉讼变更有限制度
11、析我国房屋强制拆迁制度的立法思考
三、民法
1、物权法上的自由与限制
2、不安抗辩权与预期违约之比较
3、浅谈合同法中的几个“抗辩权”
4、民法基本原则内容及功能
5、析担保物权的竟合6、谈谈侵害人格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7、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问题探讨
8、工伤赔偿问题探讨
9、对合同法中“责任竞合”的理解
10、浅谈物权登记的效力
11、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12、公示原则与善意取得的制度衔接
13、物权取得时效的意义
14、地役权问题研究
15、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16、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问题研究
14、论我国家庭暴力损害赔偿制度的完善
15、论表见代理制度
16、以合同个案为例,谈缔约过程中的当事人权益保护
四、刑法
1、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贯彻
2、无罪推定制度的司法思考
3、量刑建议权的司法化探索
4、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完善
5、警察违法使用暴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6、从吴英案谈金融犯罪
7、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职务犯罪司法实践
8、认识错误与定罪的关系
9、安乐死问题探讨
10、恶意欠款行为的刑事立法研究
11、论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
12、死刑的废除——从死刑的目的探讨
13、论死刑的宽严相济
14、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与认定
15、“虚拟财产”犯罪研究
16、浅谈片面的共同犯罪问题
17、信用卡犯罪研究
18、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
19、如何防范法官量刑中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20、浅谈会计犯罪的预防
21、浅谈税务犯罪的预防
22、逃税罪修订前后比较研究
23、浅议“钓鱼执法”
24、利用影响力受贿问题研究
25、校园安全问题研究
26、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贯彻
27、无罪推定制度的司法思考
28、量刑建议权的司法化探索
29、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完善
30、警察违法使用暴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31、从吴英案谈金融犯罪
32、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下的职务犯罪司法实践
33、认识错误与定罪的关系
34、论行刑社会化的意义及制度构建
35、恶意欠款行为的刑事立法研究
36、论盗窃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
37、浅议行刑个别化
38、论死刑的宽严相济
39、论合同诈骗罪与合同纠纷的区别与认定
40、“虚拟财产”犯罪研究
41、浅谈片面的共同犯罪问题
42、信用卡犯罪研究
43、论不作为犯罪的作为义务
44、如何防范法官量刑中自由裁量权的滥用
45、浅谈会计犯罪的预防
46、浅谈税务犯罪的预防
47、逃税罪修订前后比较研究
48、浅议“钓鱼执法”
49、利用影响力受贿问题研究
50、论“疑罪从无”原则难以贯彻的根源
五、诉讼法
1、诉讼法中的公诉问题探究(经济、民事、行政)
2、三大诉讼法举证责任比较
3、刑诉执行程序探析
4、试论诉讼证据的证明力与证明效力
5、我国加入WTO与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特别规定的适用
6、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研究
7、试论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律师
8、试论刑诉中对刑事被告的缺席审判制度的建立
9、论沉默权
10、论执行难及其对策
11、浅论律师在场权的重要意义
12、刑事诉讼法修订前后之比较
13、论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利保障
14、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若干问题探析
15、刑事和解问题浅析
16、结合案例,谈如何举证与质证
六、其他
1、运用司法职业道德评价理论探析我国司法职业现状
2、考察、分析我国律师执业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
3、以司法界为例,试析不同层次的道德境界
4、我国法官法律责任制度现状及其完善
5、论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
6、论司法职业保障及其意义
7、论律师在刑诉中的豁免权
8、如何正确处理律师与委托人的关系
9、大学生贷款法律问题浅析
法律事务专业经济法方向2014年专选论文题目
1、经济法的三大诉讼原则
2、试述合同效力
3、财政法律体系和地位研究
4、税法在社会公正中的作用
5、民间融资法律问题探析
6、我国市场规制欠缺与补白
7、政府对证券市场的法律调控研究
8、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法律调控研究
9、破产程序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10、新旧企业所得税法之比较
11、税收优惠法律制度研究
12、完善现行个人所得税法的思考
13、论商品房预售的法律调整
14、论物权法的预告登记制度
15、论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与交易安全保障的关系
16、论物业规约的法律效力
17、论预售房协议的法律效力
18、论票据关系与票据基础原因关系的分离
19、论票据的丧失与救济
20、我国开征物业税的难点透析及政策建议
21、论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
22、论公司诉讼中债权人利益保护途径23、24、论医疗服务合同
25、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26、浅析电子商务中合同法律关系确立的几个问题
27、论公司股东代表诉讼制度
28、论公司法人人格否定制度
29、营业执照吊销后公司人格问题研究
30、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制度
31、对我国反洗钱义务主体的立法思考
32、金融机构反洗钱制度研究
33、防范网络证券欺诈制度研究
34、上市公司退市法律制度探析
法律事务专业国际经济贸易法方向2014年专选论文题目
1、TRIPS和WTO对我国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促进作用
2、ICSID和WTO争端解决机制比较研究
3、国际重复征税的成因及治理对策分析
4、试论中国贸易救济措施立法
5、试论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主要服务部门的市场准入规则对中国的影响
6、我国服务贸易法立法研究
7、WTO与国际人才流动
8、浅议国际私法中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9、试论电子合同的法律适用问题
10、试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非国内化”理论
11、如何利用国际海洋法解决我国与日本在东海的争端
12、论国际法院的管辖权
13、欧美日外贸法对中国外贸环境的实质影响
14、论我国反倾销法和反补贴条例的进一步完善
15、中国应对外国反倾销的法律对策以及运用反倾销的策略
16、多边投资协议与GATS的关系
17、MIGA对改善发展中国家国际投资环境的积极作用
1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和中国外汇管理法的完善
19、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与涉外税收优惠
20、论我国对稀土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
21、中原经济区开放战略法律思考
22、郑州市地理标志与驰名商标的国际法思考
23、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法律思考
24、如何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
25、郑州航空港建设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26、涉外婚姻法律问题探析
27、航空识别区国家法律规则研究
28、中国东海航空识别区划定的国际法效力
29、河南建设自贸区的法律突破研究
30、河南建设自贸区的地方法律制度配套研究
31、土地产权比较研究
32、房屋产权比较研究
33、郑州航空港区国家货运班车运输的国际私法研究
房地产法方向增设论文题目(参考)
1、房地产税制改革探讨——以房产税为例
2、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法律探讨
3、论集体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的法律保护
4、房地产企业融资法律问题研究
5、论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
6、论不动产异议登记制度
7、论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及对未来发展的展望
8、房屋拆迁补偿安置研究
9、房地产抵押研究
10、房屋交易制度研究;
11、外商开发经营房地产立法研究
12、集体土地有偿使用立法研究
13、住宅建设与住宅立法
14、小产权房法律问题研究
15、论我国房地产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16、试论我国房地产产权制度
17、国有土地使用制度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18、土地闲置的问题法律思考
19、论土地收回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0、土地征用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21、城市房屋拆迁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22、房地产开发企业若干问题的法律思考
23、论房地产抵押问题
24、按揭购房法律问题研究
25、物业管理涉法问题研究
26、试论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
27、房地产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法律探讨
社会工作专业2014毕业论文专选题目
1.论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价值取向
2.论如何在社会工作实施中实现助人自助
3.论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4.社工在我国的地位及其原因
5.单亲家庭儿童社会化问题探析
6.暴力对儿童的影响研究
7.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预防
8.网络游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9.网络时代的青少年保护问题
10.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1.社区矫治对青少年群体的意义研究
12.社区养老助老服务的取向、问题及对策研究
13.论城市社区建设中的社区居民自治
14.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建设及其对弱势群体的意义
15.论社会工作中的伦理困境
16.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问题探析
17.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
18.我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与问题
19.我国民间组织的特点与作用
20.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征研究
21.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成材关系浅析
22.当代大学生求职心理分析
23.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迁初探
24.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
25.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研究
26.当代女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27.流浪儿童的救助与保护问题研究
28.老年养老方式多元化及其社会支持网络
29.虚拟社区伦理道德问题研究
30.网络虚拟社区对青少年社会化的作用
31.基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城市社区照顾模式探讨
32.社区中介组织与社区(城或乡)养老模式的调查
33.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与社区情感的调查
34.如何进行社区(城或乡)文化活动建设
35.中国农村家庭养老的现状调查
36.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支持调查
37.农民工子女的社会支持分析
38.社会弱势群体的社区(城或乡)支持
39.个案工作在城市贫困者中的介入策略
40.对外来务工群体的社会现状调查研究
41.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社会心理学分析
42.社会支持网络的代际传递
43.高校学生人际关系分析——社会心理学视角
44.社会工作者对青少年犯罪的矫正与帮助
45.虚拟社会与大学生网络迷失的调查研究
46.角色扮演法在任务中心模式的应用
47.角色扮演法在家庭治疗模式的应用
48.角色扮演法在危机介入模式的应用
49.角色扮演法在心里社会模式的应用
绪论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西方法律思想史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定位,熟悉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手段,重点从整体上明确西方法律思想主要的理论特色。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学科名称
“西方”、“法律思想”、“西方法律思想史”所代表的特定涵义。
(二)法学理论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概述西方法律思想对西方法律制度所产生的有益影响。
(三)西方法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1.西方法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包括法律概念的形成及其解释;法律规范的结构分析;法律渊源的确认;司法程序技术研究。
2.西方法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抽象价值;法律形式;法律实效。
(四)西方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发展
1.古希腊罗马阶段。
2.中世纪阶段。
3.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4.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五)西方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有主客二分、自然意识、宗教精神、流派纷呈等主要特点。
三、复习思考题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西方法律思想有哪些主要特点?
(三)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应当确立哪些基本观念?
第一章 古希腊法律思想
一、目的的要求
古希腊法律思想是西方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的理论源头,也是西方法律文化最为重要的理论渊薮。特别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对于西方法学理论而言是不竭的学术遗产。主要掌握希腊思想家有关正义、理性、法治的主要论述。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柏拉图的法律思想
1.柏拉图的生平及著述
2.正义论与人治论:正义之国与人的类型;法律与正义的关系;哲学王与人治。
3.法制论:立法过程论;立法原则论;守法论。
4.柏拉图法律思想的主要评价:法治主义思想的论述;最好政治与最坏政治的策略;混合政体以及分权原则的意义;集体主义方法论的鼻祖。
(二)亚里士多德的法律思想
1.亚里士多德的生平与著作
2.法律正义论:正义的内涵与分类;法律正义论的延伸:平等与中庸;正义与法律的关系。
3.法律的定义、作用、分类:法律的概念;法律的作用;法律的分类。
4.法治主义理论:法治的涵义;法治的具体体现;法治的优越性;法治缺陷的弥补。
5.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特点:从伦理学入手探讨理想的政治生活形式;将法与政治合而为一进行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点;推崇法治的精神。
三、复习思考题
(一)古希腊法律思想对后世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二)柏拉图是如何看待法与正义的关系的?
(三)柏拉图法律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四)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主张法治优于人治?
(五)试述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
第二章 古罗马法律思想
一、目的和要求
古罗马法是西方两大法系的共同源头。在罗马法的形成过程中,罗马法学家的创造性与学理和实践结合的法学风格功不可没。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历史成就,了解古罗马法学的基本内容,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关系。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古罗马法与罗马法学家
1.罗马法的历史成就:罗马法的编纂;罗马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
2.罗马法学家及其贡献:罗马法学家阶层的形成;罗马法学家的主要贡献。
(二)古罗马法学的基本内容
1.自然法思想对罗马法的影响:罗马法以理性主义为主要特征;罗马法的具体制度与原则和自然法存在着理论上的渊源关系。
2.市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的关系:罗马法的三分;自然法与万民法的关系。
3.法学理论的实际应用。
三、复习思考题
(一)罗马法与罗马法学家的关系是什么?
(二)自然法思想在罗马法中如何体现?
(三)罗马法学家就自然法与万民法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
第三章 中世纪神学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中世纪被人们称为黑暗时代,然而在法学上,它却是为近现代法律摧生的重要阶段。学习本章,主要应了解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明确圣托马斯有关法律的主要观念,从而厘清中世纪法学与近代法学的渊源关系。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原则与制度的确立:不合作主义原则;“人性升华”的法律改革;教会法的形成与世俗法的改进;法律矛盾的调和;倡导“良心原则”;法律制度的多元性观念;坚持“法律之发展原则”;主权观念的诞生等。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法律思想
1.托马斯·阿奎那的生平和著作
2.法的概念和性质:关于法的性质;关于法的目的;关于法的定义。
3.法的分类:永恒法;自然法;人法;神法。
4.托马斯·阿奎那法律思想的评价
三、复习思考题
(一)试举二至三例,说明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主要影响。
(二)亚里士多德对阿奎那法律思想有何重要影响?
(三)试述阿奎那法律分类的观念。
第四章 古典自然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古典自然法学是西方法学史以及西方近现代法律史上最为重要的法学流派,是西方近代宪政制度与政治制度的理论奠基者与思想发动者。通过本章的学习,既要求了解霍布斯、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主要学说,也要求学生掌握人民主权、权力分工、权力制约等主要理论学说,确立分析现代西方法律制度的理论框架。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古典自然法学派概述
1.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产生与发展
2.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研究方法:价值分析方法的内涵、预设、意义及其理论争议。
3.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特点和基本理论:特点上包括:以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强调自然权利,并进而推出社会契约观念。基本理论主要有:四个自然的理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权力分工与制衡论;法律公意说。
(二)格老秀斯和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
1.格老秀斯的法律思想:生平与著作;自然法理论;国际法理论。
2.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生平与著作;自由与自然权利观念;民主论与人性思想。
(三)霍布斯的法律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人性恶的自然状态论
3.平等的自然权利论和社会契约论
4.自然法原则
5.法律命令说
6.法律分类说
(四)洛克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对神学政治法律思想的批判
3.自然法理论
4.分权理论:立法权与执法权的划分
5.法律与自由:法律是自由的保障
(五)孟德斯鸠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法的精神:法律与政体、气候、土壤、民族精神的关系。
3.自由与分权:三权分立观念的确立。
4.政体分类说
(六)卢梭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自然法学说与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3.社会契约的理论
4.法治论
三、复习思考题
(一)自然法学派的方法论是什么?
(二)自然法学派创立了哪些基本理论?
(三)自然法学派在理论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四)比较霍布斯与洛克在权力分工理论上的异同。
(五)孟德斯鸠是如何探寻法律的精神的?
(六)古典自然法学家在法律与自由、理性上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七)卢梭为什么是社会契约论的最终完成者?
第五章 哲理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学习本章,主要要求掌握以哲学思想为先导、以理性自由为宗旨的哲理法学派在法律观念和法律思想上的主要特点,明确康德、黑格尔有关法律的主要论述,并比较其与自然法学派在类似观念上的异同。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康德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法律的定义及一般原理:法律的定义;权利;义务。
3.实在法的理论体系:民法、刑法、宪法、国际法与世界法。
4.康德法律思想的评价
(二)黑格尔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哲学体系及法哲学体系
3.理性主义的法思想体系
4.法律思想:法律的内涵;民法;刑法;国家法。
三、复习思考题
(一)哲理法学派与自然法学派在研究方法及理论趋向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二)试述康德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黑格尔的法律思想有何主要特色?
第六章 历史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历史法学派是为回应自然法学派而诞生的法学流派。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历史法学派产生的特定背景及其研究方法,尤其要注重萨维尼“民族精神论”以及梅因“从社会到契约”的法律进化公式的重要意义。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萨维尼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历史实证主义的哲学方法
3.基本观点和学术立场:法的起源与发展;法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强调习惯法的作用,反对法典编纂;对于罗马法研究的重要贡献。
4.民族精神论的评价问题
(二)梅因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研究方法
3.对法律史的综合考察及历史法学的科学结论:法的发展阶段论;法的进化手段论;法的发展公式论——“从身份到契约”。
三、复习思考题
(一)历史法学派从哪些方面对自然法学派的理论进行了回应?
(二)萨维尼“民族精神论”的内涵及其理论贡献是什么?
(三)评述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法律进化公式。
第七章 功利主义法学与分析实证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功利主义的哲学思潮对法学研究的重要影响,特别是边沁功利主义的法律观对法律制度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对以奥斯丁为代表的早期分析实证法学在研究方法、研究范围、价值立场及理论贡献等方面的问题,也必须认真加以分析。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边沁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功利主义道德原则
3.功利主义法律观
4.功利主义立法原则:增进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5.法律改革思想与实践
(二)奥斯丁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法学独立之先驱
3.实证主义法律观:主权、命令、制裁三位一体。
4.法律的实证分析:规范的分析与概念的分析
(三)密尔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功利主义理论的完善
3.自由资本主义理论的总结
4.代议制政府的理论总结
三、复习思考题
(一)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原则其主要内容何在?
(二)试述奥斯丁的法律观。
(三)简述密尔的自由理论。
(四)实证分析法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
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欧洲社会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社会法学派是产生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法学流派。学习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法学形成的历史背景与理论趋向,明确其与自然法学派、实证法学派在价值取向以及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尤其要掌握耶林与埃利希在理论上的创新。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耶林和埃利希的法律思想
1.耶林的法律思想:法律目的论;社会功利论;社会利益论;刑罚目的论;法律的定义。
2.埃利希的法律思想:社会是法律的基础;社会与法律的关系;法学研究的方向和主要内容;法律的自由发现。
(二)热内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法律的渊源
3.自由地科学探求
4.自然法学与实证法学的结合:现实的材料;历史的材料;理性的材料;理想的材料。
三、复习思考题
(一)耶林是怎样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
(二)试述埃利希的“活法”观念。
(三)如何评价热内有关“自由地科学探求”的思想?
第九章 新自然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自然法学家在人权、道德、自由、正义等价值理论方面的重大进展,并明确其与古典自然法学派在相关问题上的差异。重点掌握马里旦的人权理念、富勒的道德学说、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以及德沃金对权利、自由的阐述。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马里旦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神学自然法的现实意义
3.新人权论
4.人与社会、国家与世界
(二)富勒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法律与道德的论战
3.道德是法律的基础:义务的道德与追求的道德。
4.程序自然法与实体自然法
5.对相关法律概念的批判
(三)菲尼斯
1.生平和著作
2.自然法及人类基本的幸福
3.实践理性的基本要求
4.正义与共同的幸福
5.自然权利
6.法律的概念
(四)罗尔斯
1.生平与著作
2.社会正义理论
3.法律与自由
4.政治正义与宪法
(五)德沃金
1.生平与著作
2.新自由主义权利观
3.平等与自由
4.法律观:法官在法律实践中的中心地位;法律解释的整体阐释论主张;法律自由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引伸。
三、复习思考题
(一)自然法学复兴的社会环境与学术背景是什么?
(二)评述马里旦的新人权论。
(三)富勒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有何理论创新?
(四)简述富勒的合法性原则。
(五)菲尼斯有关法律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
(六)试述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及其法理意义。
(七)德沃金在权利观上有何理论创新?
(八)德沃金法律帝国的大厦是如何构建的?
第十章 社会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社会法学产生和兴起的历史背景,掌握其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上的特殊之处,并通过对狄骥社会连带关系论、庞德的社会利益说、塞尔兹尼克的法治理想的认识,明确现代法律转轨与社会法学之间的内在关联。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狄骥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社会连带关系理论
3.客观法与实在法
4.国家义务观与现代行政法的思想基础
(二)庞德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社会学法学的基本思想
3.法律的概念:法律秩序;权威性资料;司法和行政过程。
4.法律的历史发展及其特征:原始法阶段;严格法阶段;衡平法和自然法阶段;法律的成熟阶段。
5.法律与社会工程、社会控制
6.利益分类和法律的价值准则: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社会利益。
(三)塞尔兹尼克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社会学法学到法律社会学的发展
3.法律的概念
4.法律价值观
5.法治理想
三、复习思考题
(一)狄骥社会连带关系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庞德是如何分析法律的概念的?
(三)试述庞德利益分类的学说及其法理意义。
(四)塞尔兹尼克对法治原理是如何阐述的?
第十一章 现实主义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现实主义法学是以法官为中心的法学,学习本章,重点要求了解现实主义法学兴起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明确其在法官的精神分析、司法行为分析、法律功能分析以及法律的制度分析等方面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重点掌握霍姆斯、卡多佐等著名法官的法理学说。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霍姆斯、格雷与卡多佐的法律思想
1.霍姆斯的法律思想:法官的法律哲学;普通法的精神;现实主义法学的司法实践。
2.格雷的法律思想:反对立法中心论;强调法律渊源多元论。
3.卡多佐的法律思想:哲学方法;历史方法;习惯的方法;社会学方法。
(二)卢埃林与弗兰克的法律思想
1.卢埃林的法律思想:现实主义法学理论的系统化;法律的概念;规则怀疑论。
2.弗兰克的法律思想:法律怀疑论;基本的法律神话;法官心理分析;事实怀疑论。
三、复习思考题
(一)现实主义法学的理论贡献与其主要缺陷是什么?
(二)霍姆斯是如何看待法律与经验的关系的?
(三)简述格雷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四)卡多佐是如何比较法律解释的各种方法的?
(五)评述卢埃林的现实主义法学纲领。
(六)弗兰克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第十二章 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分析实证法学对法律的基本观念与基本主张,尤其是掌握其对法律规范、法律体系的精细分析,明确法律作为一门科学所必须具备的内在逻辑结构。对于凯尔森的纯粹分析法学以及哈特的规则理论,必须重点予以掌握。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凯尔森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纯粹法学的含义:法学的科学性与中立性问题。
3.法律和法律规范体系:基本规范的预设与法律体系的和谐。
4.法律和国家
(二)哈特的法律思想
1.生平与著作
2.法律定义的分析
3.主要规则与次要规则
4.对法律规则的内在观点和外在观点
5.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6.广义和狭义的法律概念
三、复习思考题
(一)新分析法学与早期实证法学相比较,在理论上有何创新?
(二)凯尔森的纯粹法学主张其意义和缺陷何在?
(三)基本规范预设在凯尔森纯粹法学中占有何种重要地位?
(四)分析哈特有关法律规则的论述。
(五)哈特是怎样看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
第十三章 经济分析法学
一、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经济分析法学的价值取向与基本方法,特别是波斯纳有关经济分析方法的理论创新。有关经济分析方法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与消极意义,也必须认真地加以批判对待,从而确立技术与人文之间的正当关联。
二、基本教学内容
(一)经济分析法学基本原理
1.关于效益优化原则和交易成本概念的科斯定理
2.波斯纳有关法律经济学分析的三大定律:需求法则;最大效用定律;资源流转定律。
(二)法律经济学分析的具体应用
1.财产法的经济学分析
2.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
3.家庭法的经济学分析
4.刑法的经济学分析
三、复习思考题
(一)经济分析法学是如何引起法学研究的变革的?
(二)科斯定理如何引入法学研究领域?
(三)波斯纳经济分析法学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四)结合经济分析法学,阐述法学研究与法律实践中人文与技术的应然关系。
第三部分 主要参考资料
一、法律文献
英国《自由大宪章》、《权利请愿书》、《人身保护法》、《王位继承法》、《权利法案》等
美国《独立宣言》、1787年宪法
法国《人权宣言》、《法国民法典》
德国《基本法》、《德国民法典》
二、主要法学原著
柏拉图:《理想国》,商务印书馆版
柏拉图:《法律篇》,上海人民出版社版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版
西塞罗:《国家篇·法律篇》,商务印书馆版
《阿奎那政治著作选》,商务印书馆版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商务印书馆版
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版
洛克:《政府论》(下篇),商务印书馆版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版
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版
卢梭:《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商务印书馆版
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商务印书馆版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版
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中国法制出版社版
梅因:《古代法》,商务印书馆版
边沁:《政府片论》,商务印书馆版
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版
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中国法制出版社版
密尔:《代议制政府》,商务印书馆版
马里旦:《人和国家》,商务印书馆版
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版
德沃金:《法律帝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版
三、主要参考文献
萨拜因:《政治学说史》,商务印书馆版
列维斯坦等:《政治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版
卡西勒:《启蒙哲学》,山东人民出版社版
列维斯坦:《霍布斯的政治哲学》,译林出版社版
泰勒:《黑格尔》,译林出版社版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
沈宗灵:《当代西方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何勤华:《西方法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
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版
吕世伦主编:《西方法律思想源流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刘星:《法律是什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徐爱国等:《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严存生主编:《新编西方法律思想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版
钱弘道:《为卢梭申辩》,北京大学出版社版
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上海三联书店版
吕世伦:《黑格尔法律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西方法律思想史考试试卷(1)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柏拉图在西方政治、法律思想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2.罗马法学家有关市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的关系上有哪些不同主张?
3.试举二至三例,简述基督教对西方法律发展的影响。
4.洛克与霍布斯在有关社会契约的观念上存在着哪些差别?
二、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一)试述哲理法学派与自然法学派的异同。
(二)试述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在方法论上的主要特色。
三、指出下列两段话的作者并对其主要内容加以评析(每题20分,共40分)
(一)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这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二)法律和语言一样,没有绝对中断的时候;它也象民族的其他一般习性一样,受着同样的运动和发展规律的支配;这种发展就象其最初阶段一样,按照其内部必然性的法则发展。法律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民族力量的加强而加强,最后也同一个民族失去它的民族性一样而消亡。
西方法律思想史考试试卷(2)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阿奎那有关法律分类的学说。
2.简述奥斯丁有关法的定义。
3.试比较洛克与孟德斯鸠有关权力分立学说的差异。
4.试述埃利希“活法”的概念及其意义。
二、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一)试述古典自然法学派的基本理论成就。
(二)试述卡多佐的司法方法论。
三、指出下列两段话的作者并对其主要内容加以评析(每题20分,共40分)
(一)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二)“身分”这个字可以有效地用来制造一个公式以表示进步的规律,不论其价值如何,但是据我看来,这个规律是可以足够地确定的。„„因此,如果我们依照最优秀著者的用法,把“身分”这个名词用来仅仅表示这一些人格状态,并避免把这个名词适用于作为合意的直接或间接结果的那种状态,则我们可以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分到契约”的运动。
西方法律思想史考试试卷(3)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西方法律思想史上区分“应然法”与“实然法”的意义何在?对西方法律思想史的发展有哪些主要影响?
2.什么是“解答权”?解答权的赋予对法学的发展有何利弊?
3.奥古斯丁强调法官审判“要审判别人的良心”,其内涵及意义何在?
4.简述格老秀斯的“人性——自然法——民法——法律”的发展公式。
二、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一)比较柏拉图的人治论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论,并试述你对两位思想家观念的看法。
(二)试述古典自然法学派价值分析方法的基本前提假定。
三、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试分析下列两段引文中隐含的主要法律观念。
(一)法律应该和国家的自然形态有关系;和寒、热、温的气候有关系;和土地的质量、形势与面积有关系;和农、猎、牧各种人民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法律应该和政制所能容忍的自由程度有关系;和居民的宗教、性癖、财富、人口、贸易、风俗、习惯相适应。„„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构成所谓“法的精神”。(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二)虽然我不能因为一个窃贼偷了我的全部财产而伤害他,我只能诉诸法律,但是,但他着手抢我的马或衣服的时候,我可以杀死他。„„因为侵犯者不容许我有时间诉诸我们的共同的裁判者或法律的判决来救助一个无可补偿的损害。(洛克:《政府论》)
西方法律思想史考试试卷(4)
一、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1.宗教在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
2.以今日的眼光观之,亚里士多德关于“法治”涵义的论述有何现实意义?
3.“人”如何作为古典自然法学派的研究起点?
4.洛克与孟德斯鸠分权学说的差异何在?
二、论述题(每题14分,共28分)
(一)试述托马斯?阿奎那所言的自然法与古典自然法学派所言的自然法的异同。
(二)对照分析霍布斯、洛克与卢梭关于社会契约的学说。
三、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试分析下列两段引文中隐含的主要法律观念。
(一)如果有人根据理性和神的恩惠的阳光指导自己的行动,他们就用不着法律来支配自己;因为没有任何法律或秩序能比知识更有力量,理性不应该受任何东西的束缚,它应该是万事的主宰者,如果它真的名副其实,而且本质上是自由的话。但是,现在找不到这样的人,即使有也非常之少;因此,我们必须作第二种最佳的选择,这就是法律和秩序。(柏拉图:《法律篇》)
(二)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所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不可以代表的;„„因此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英国人民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而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卢梭:《社会契约论》)
习题集
西方法律思想史
1.西方法律思想史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2.西方法律思想有哪些主要特点?
3.学习西方法律思想史应当确立哪些基本观念?
4.古希腊法律思想对后世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5.柏拉图是如何看待法与正义的关系的?
6.柏拉图法律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7.亚里士多德为什么主张法治优于人治?
8.试述亚里士多德法律思想的主要特点。西方法律思想史基本内容
9.罗马法与罗马法学家的关系是什么?
10.自然法思想在罗马法中如何体现?
11.罗马法学家就自然法与万民法的关系是如何认识的?
12.试举二至三例,说明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主要影响。
13.亚里士多德对阿奎那法律思想有何重要影响?
14.试述阿奎那法律分类的观念。
15.自然法学派的方法论是什么?
16.自然法学派创立了哪些基本理论?
17.自然法学派在理论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8.比较霍布斯与洛克在权力分工理论上的异同。
19.孟德斯鸠是如何探寻法律的精神的?
20.古典自然法学家在法律与自由、理性上是如何进行论述的?
21.卢梭为什么是社会契约论的最终完成者?
22.哲理法学派与自然法学派在研究方法及理论趋向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3.试述康德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24.黑格尔的法律思想有何主要特色?
25.历史法学派从哪些方面对自然法学派的理论进行了回应?
26.萨维尼“民族精神论”的内涵及其理论贡献是什么?
27.评述梅因“从身份到契约”的法律进化公式。28.边沁的功利主义立法原则其主要内容何在?
29.试述奥斯丁的法律观。
30.简述密尔的自由理论。
31.实证分析法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
32.耶林是怎样看待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
33.试述埃利希的“活法”观念。
34.如何评价热内有关“自由地科学探求”的思想?
35.自然法学复兴的社会环境与学术背景是什么?
36.评述马里旦的新人权论。
37.富勒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上有何理论创新?
38.简述富勒的合法性原则。
39.菲尼斯有关法律的概念是如何界定的?
40.试述罗尔斯的正义原则及其法理意义。
41.德沃金在权利观上有何理论创新?
42.德沃金法律帝国的大厦是如何构建的?
43.狄骥社会连带关系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4.庞德是如何分析法律的概念的?
45.试述庞德利益分类的学说及其法理意义。
46.塞尔兹尼克对法治原理是如何阐述的?
47.现实主义法学的理论贡献与其主要缺陷是什么?
48.霍姆斯是如何看待法律与经验的关系的?
49.简述格雷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50.卡多佐是如何比较法律解释的各种方法的?
51.评述卢埃林的现实主义法学纲领。
52.弗兰克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3.新分析法学与早期实证法学相比较,在理论上有何创新?
54.凯尔森的纯粹法学主张其意义和缺陷何在?
55.基本规范预设在凯尔森纯粹法学中占有何种重要地位?
56.分析哈特有关法律规则的论述。
57.哈特是怎样看待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
58.经济分析法学是如何引起法学研究的变革的59.科斯定理如何引入法学研究领域?
60.波斯纳经济分析法学的基本准则是什么?
专题普法知识竞赛
注:试卷满分100分,90分及以上为合格
一、填写题:(10题,每题1分)
1.我国修订后的刑法于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起 施行。
2.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3.我国案件审理程序实行的是:。4.刑法的基本原则是、、。
5.我国刑法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积极 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是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6.根据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洪、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 的,应以 从重处罚。
7.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犯受贿罪的,应根据受贿所得,依照贪污罪的法定刑处罚。其中 从重处罚。
8.我国刑法规定,因被 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 的。不是行贿。
9.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 论处。
10.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妨害国家管理活动,致使公共财产或者国家与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单选题:(50题,每题1分)
1.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中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以()追究刑事责任。A侵占罪 B受贿罪 C贪污罪 D玩忽职守罪
2、除特殊情形外,行贿数额在()以上的,应当立案。A 1万元 B 3万元 C 5万元
3.甲窃取本单位空白转帐支票一张,并冒充本单位签发支票的丙去百货商店购物。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侵占罪 C诈骗罪 D盗窃罪和诈骗罪
4.某民政局工作人员冯某利用职务之便挪用救济金5万元进行营利活动。冯某的行为构成()。
A挪用特定款物罪B挪用公款罪C挪用资金罪D职务侵占罪 5.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构成要件在主观方面必须具有()的目的。
A谋取不正当利益B谋取非法利益C挪用资金罪D谋取个人利益 6.区分受贿罪既遂与未遂的标准是()。
A受贿人实际是否收受或索取了财物 B是否为行贿人谋取了利益 C是否承诺为行贿人谋取利益 D是否在收取贿赂后为行贿人谋取了利益
7.某国有企业会计李某到银行提取本单位工资,由于银行出纳疏忽大意,多支付给李某3000元,李某回单位后发现多余款项,遂据为己有。李的行为构成()。
A诈骗罪 B贪污罪 C盗窃罪 D不构成犯罪 8.用人单位自()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A用工之日 B签订合同之日 C上级批准设立之日 D劳动者领取工资之日
9.劳动者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定情形是,用人单位()。A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B发生合并或者分立 C变更投资人 D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10.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年后提出与用人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A三 B五 C八 D十
11.国家工作人员利用本人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以()论处。A介绍贿赂 B行贿 C 受贿 D 贪污
1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的,商标局应公告()。
A申请在先的商标 B申请人效益较好的使用商标 C使用在先的商标 D在不同地点范围内分别使用
13.涉及经济合同中的货物买卖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仲裁的期限为()。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14.某单位铺设电缆,施工中未设警示标志,致过路人受伤,对此,由()承担责任。
A该单位 B受害人自己 C该单位和受害人 D交通部门 15.在下列哪种情形中,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合同法律关系()。A甲拾得乙遗失的一块手表B甲邀请乙看球赛,乙因为有事没有前去赴约C甲因放暑假,将一台电脑放入乙家D甲鱼塘之鱼跳入乙鱼塘 16.甲和乙合作开办了宏都干洗店,丙将一件皮衣拿到干洗店清洗,交给正在营业中的甲,并向甲交付清洗费100元。该合同关系的主体是()。
A甲和丙 B乙和丙 C甲、乙和丙 D宏都干洗店和丙 17.甲与乙订立了合同,约定由丙向甲履行债务,现丙履行的行为不符合合同的约定,甲有权请求()。A丙承担违约责任 B乙承担违约责任 C乙和丙承担违约责任 D乙或者丙承担违约责任
18.债务人欲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则()。A应当通知债权人 B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C不必经债权人同意 D不必通知债权人 19.我国专利法规定,()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20年。A发明 B实用新型 C外观设计 D智力活动的技巧 20.甲经乙许可,将乙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丙获该剧本手稿后,未征得甲和乙的同意,将该电影剧本改编为电视剧本并予以发表,下列对丙的行为的说法哪项是正确的?()A侵犯了甲的著作权,但未侵犯乙的著作权 B侵犯了乙的著作权,但未侵犯甲的著作权 C不构成侵权 D同时侵犯了甲的著作权和乙的著作权
21.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专利法》所称的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A在职人员在本单位所作的发明创造 B在本职工作中所作出的发明创造 C履行本单位交付的工作之外所作的发明创造 D退休后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工作有关的发明创造 22.知识产权是基于人的()而产生的权利。
A智力创造活动 B体力创造活动 C作品 D著作初稿 23.乙将某林场已经采伐下来的木料用车偷运走,木料价值6000元,甲和乙销赃后各得款3000元,两人的行为是()。A共同盗窃罪 B共同销赃罪 C共同盗窃罪和销赃罪 24.某国有保险公司分公司经理王某与该保险公司委派到另一非国有保险公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李某相勾结,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50万元,予以私分。王某和李某共同构成()。
A私分国家资产罪 B诈骗罪 C贪污罪 D职务侵占罪 25.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行为,是介绍贿赂罪。其中,对涉嫌介绍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以上的,应予立案。
A 2000元 B 5000元 C 10000元 D 20000元 26.对偷、漏关税尚未构成犯罪的,由何机关给予处罚:()A海关 B税务机关 C财政机关 D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27.依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所得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计算的,应当()计算并缴纳税款。
A 折合成特别提款权 B折合成美元 C以该外币 D折合成人民币 28.依《破产法》规定,申请人可以请求撤回破产申请的时间段是人民法院()。
A受理破产申请前 B受理破产申请后 C破产宣告后 D破产宣告前 29.依《证券法》规定,采取要约收购方式的,收购人在收购期限内()。
A不得卖出收购人的股票 B可采要约规定以外的形式买入被收购公司的股票 C 可以超出要约的条件买入被收购公司的股票 D 不得卖出被收购公司的股票
30.下列属于《物权法》中所称“物”的是()。A外观设计 B月球 C商品房 D大气层 31.下列财产中,只能属于国家所有权客体的是()。A 土地 B房屋 C矿藏 D船舶
32.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原则,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源消耗。
A淘汰落后 B限制能耗 C合理用能 D目标管理 33.依《反垄断法》规定,下列属于垄断行为的是()。A 经营者利用市场支配地位 B 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C 经营者集中 D 政府利用行政权力宏观调控
34.对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作出的禁止经营者集中的决定不服的,()。
A 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B不能提起行政诉讼 C 应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 D 可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可提起行政诉讼
35.依《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一般情况下,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
A 百分之十 B百分之二十 C 百分之二十五 D 百分之三十 36.企业收入总额中一般为不征税收入的是()。
A 财政拨款 B 销售货物收入 C 提供劳务收入 D 转让财产收入 37.依《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的下列收入为免税收入的是()。A 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 B 国债利息收入 C 技术转让所得 D 从事国家扶持的基础设施项目投资经营的所得 38.除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居民企业以()为纳税地点,但该地点在境外的,以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为纳税地点。A 登记注册地 B 管理机构所在地 C 住所地 D 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9.消费者协会是为保护消费者权益而建立的()。A.国家机关 B.司法机关 C.社会团体 40.以下属于不正当竞争的是()。
A季节性降价中,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 B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C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41.根据能源的形成条件和利用特点,能源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的是()。A煤炭 B煤气 C石油
42.根据我国对外贸易法的规定,对外贸易不包括()。A货物的进出口 B技术的进出口 C对外投资 43.根据《劳动法》规定,规定最低工资标准的机构是()。A国务院 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C各省市人大常委会 44.根据我国《证券法》的规定,证券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应当采用()。
A拍卖方式 B公开的集中交易方式 C公开的集中竞价交易方式 D 公开的集中交易方式或者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的其他方式 45.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或者支出明显超出合法收入,差距巨大,而本人又不能说明其来源是合法的行为。对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数额在()的,应予立案。
A 5万元以上的 B 10万元以上的 C 20万元以上的 D30万元以上的 46.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3人以上,或者轻伤()以上的,应予立案。A 5人 B 6人 C 8人 D 10人
47.国家工作人员王某,利用职权索贿2万元,应对其以()从重处罚。
A贪污罪 B滥用职权罪 C受贿罪 D不构成犯罪 48.单位受贿数额在()以上的,应当立案。A 5万元 B 10万元 C 20万元 D 30万元 49.私分国有资产在()以上的,应当立案。A 5万元 B 10万元 C 20万元 D 30万元 50.某国有企业董事长王某,因涉嫌受贿罪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最终查明,王某利用职权,为张某调动工作并收取张某感谢费3000元;同时,有50万元的钱款王某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王某的行为()。A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B构成受贿罪 C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和受贿罪 D不构成犯罪
三、多选题:(20题,每题1.5分)
1.法律对市场经济的保障作用体现在()。A.利益保障 B.秩序保障 C.义务保障 D.社会保障 2.我国法律规定属于政治自由的是:()。
A.言论自由 B.出版自由 C.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D.结社自由 3.下列选项中,哪些犯罪是以“利用职务之便”为其成立条件的()。
A挪用公款罪 B贪污罪 C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 D挪用单位资金罪
4.洗钱罪是指明知是()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以各种方法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A毒品犯罪 B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C走私犯罪 D诈骗犯罪 5.下列各项中,应当从重处罚的有()。A国家工作人员犯非法拘禁罪的 B司法工作人员犯非法搜查罪的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诬告谄害罪的 D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他人邮件并窃取财务的
6.合同权利的效力有()。
A.请求力 B.执行力 C.依法自力实现 D.处分权能 E.保持力 7.下列合同中,属于无效合同的有()。
A.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的合同 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E.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合同 8.合同解除权在下列()情况下发生。
A.约定解除中约定解除的事由出现 B.因不可抗力致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C.附解除条件合同中条件成就 D.附终期合同中期限到来 9.下列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中,哪些情况侵权人不但要承担民事责任,还可以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予以行政处罚?()A.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表演、播放、展览等方式使用作品的 B.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营利为目的,复制发行其作品的 C.未经广播电台、电视台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广播、电视节目的 D.未经表演者许可,对其表演制录音录像出版的 10.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的下列行为非法()。
A.选举居民楼内楼长 B.在国家机关担任局长的秘书 C.在广场跳集体舞 D.与他人合著一本股票方面的书籍并出版
11.依据我国商标法的规定,能作为商标构成要素的是()。A.数字 B.气味 C.三维标志 D.颜色 12.下列事项应当由国资监管机构审核批准()。
A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重组、股份制改造方案 B对职工进行表彰奖励 C购买重要的机器设备 D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公司的章程
13.所出资企业中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的下列事项应当由国资监管机构决定()。A分立、合并 B破产、解散 C增减资本 D发行公司债券 14.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拍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的清偿方式为()。
A抵押权已登记的,按照登记的先后顺序清偿 B抵押权已登记的先于未登记的受偿 C抵押权未登记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D抵押权登记顺序相同的,按照债权比例清偿 15.建筑区划内属于业主共有的有()。
A道路 B绿地 C公共场所、公用设施、物业服务用房 D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 16.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建设用地使用权人有权将建设用地使用权()。
A转让 B互换 C出资 D抵押 17.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
A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 B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 C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 D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18.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中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A国家权利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 C国家审判机关 D国家检察机关 19.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担保物权的担保范围包括()。A主债权及其利息 B违约金 C损害赔偿金 D保管担保财产和实现担保物权的费用
20.下列哪些产品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查的范围()。A、建筑工程B、服装C、建筑构配件 D、军工企业生产的民用产品
四、判断题:(10题,每题1分)
1.个人贪污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2.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对犯罪人免除处罚。()
3.携带挪用公款潜逃的,按照贪污罪的规定定罪处罚。()4.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而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是渎职罪。()
5.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
6.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7.关于担保物权,根据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规则,《物权法》的规定与《担保法》不一致的,适用《担保法》。()
8.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9.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股权转让由所出资企业自行决定。其中,转让全部国有股权或者转让部分国有股权致使国家不再拥有控股地位的,报国资监管机构批准。()
10.被授权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对其全资、控股、参股企业中国家投资形成的国有资产依法进行经营、管理和监督。()
法律知识竞赛答案
一、填空题: 1、1997年3月14日;1997年10月1日
2、人民检察院;
3、两审终审制,但最高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
4、罪行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5、悔改表现;退赃;
6、归个人使用;挪用公款罪;
7、数额及情节;索贿的;
8、勒索;不正当利益;
9、受贿罪;
10、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
二、单选题:
1、C
2、A
3、C
4、B
5、B
6、A
7、B
8、A
9、D
10、D
11、C
12、C
13、D
14、A
15、C
16、D
17、B
18、B
19、A 20、D
21、A
22、A
23、A
24、C
25、D
26、A
27、D
28、A
29、D 30、C
31、C
32、C
33、B
34、D
35、C
36、A
37、B
38、A
39、C
40、B
41、B
42、C
43、B
44、D
45、D
46、D
47、C
48、B
49、B 50、A
三、多选题:
1、AB
2、ABCD
3、ABD
4、ABC
5、BD
6、ABDE
7、BCD
8、AB
9、BCD
10、ABD
11、ACD
12、AD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CD
17、ABCD
18、ABCD
19、ABCD 20、BCD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劳动法赋予了劳动者平等就业权, 但由于我国是个人口大国, 劳动力资源丰富甚至可以说是过剩, 一直用人单位掌握着主动权, 他们随心所欲地制定就业要求。自从实行劳动力资源实行市场化配置后, 我国实行的就业平等仅仅是形式平等, 即就业机会平等, 而就业歧视在我国就一直存在。笔者通过多年代理劳动纠纷案件, 从大量劳动纠纷案件中, 发现有些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口头合同与简单合同
这类合同一般由朋友、亲戚、熟人介绍大学毕业生到用人单位, 双方只有口头意向承诺, 大学毕业生碍于情面或觉得麻烦, 没有订立正式的书面劳动合同, 一旦发生纠纷, 空口无凭, 举证困难, 一旦劳动权益受到侵害, 难以维权。虽然有的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签订了劳动合同, 但其内容过于简单, 劳动合同基本要素或条款缺失。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1) 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 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 劳动合同期限; (4) 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 劳动报酬; (7) 社会保险; (8) 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而在实际中, 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签订的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义务和责任没有必要的细节约束, 大学毕业生的劳动合法权益往往难以得到维护。
二、“暗箱”合同
签订这类劳动合同内容往往明显偏向用人单位一方, 是一边倒劳动合同。该劳动合同签订, 用人单位事先根据自身利益拟定, 利用大学毕业生求职心确, 抱着“你不干总有人干”的心态, 该劳动合同只强调用人单位的权力和大学毕业生的义务, 对大学毕业生的利益涉及甚少, 一笔带过, 且该劳动合同不征求大学毕业生的任何意见。同时, 该劳动合同内容模糊, 用人单位往往滥用其最终解释权。
三、抵押合同
少数用人单位要求大学毕业生将自己的身份证、大学毕业证等证件抵押或缴交风险保证金之后再上班, 并把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作为补充条款, 当用人单位要解除劳动合同时, 就以大学毕业生违约的各种理由不退还抵押的财物。
四、双面合同
一些用人单位为了应付劳动保障部门的检查, 与大学毕业生签订了两种合同, 一种是合法、规范的假合同, 仅由用人单位保管, 应对付劳动保障部门的检查, 实际上并不履行。另一种劳动合同不规范、不合法的真合同, 则双方持有, 实际履行, 阴阳两种合同并存。
五、“卖身”合同
少数用人单位劳动合同中要求大学毕业生必须遵守所谓的公司“规章制度”、“厂规厂纪”, 并利用这些条款要求大学毕业生加班加点, 使强迫劳动成为合法, 甚至吃饭、上厕所都严格规定时间, 剥夺大学毕业生的休息权、休假权、人身自由权等。
六、生死合同
个别用人单位为了逃避法律责任, 在劳动合同中要求大学毕业生“出现伤病自理, 如有意外企业概不负责”, 某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单位与雇工签订的所谓“生死条款”———即“职工发生疾病、伤残、死亡一律由本人负责”等。这类用人单位多出现在建筑、化工等高危行业。
上述情形的存在, 既有主观因素, 也有客观的原因。当然, 在我国目前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 甚至可以说是过剩的国情下, 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力仅仅凭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是不够的, 不能要求所有的劳动者冒着失去饭碗的危险去争取所谓的劳动权利, 也不能把所有希望都放在用人单位主动遵纪守法上, 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劳动监察执法人员依法去纠正社会上的劳动违法行为。大学毕业生在市场处于弱势地位, 该种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在这种双方力量严重失衡的情况下, 只有在“防”与“范”两方面做研究, 构建大学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应注意的问题及法律对策的机制, 在此基础上, 探寻将劳动合同法的风险研究引入大学毕业生就业保障范畴的路径, 才能保障其合法权益。
为此, 大学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 应当认真学习《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 知法、懂法、守法与护法, 将法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落到实处,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 应作好以下工作。
1. 作好资信调查, 了解用人单位的性质。
实际社会生活中, 网上招聘的用人单位有的未在工商年审、有的歇业, 有的数年未进行有效运转, 若出现此情况, 大学毕业生不能与此类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否则, 就会存在劳动合同主体问题。另一种情况是, 用人单位挂两个牌子, 与甲企业订立劳动合同, 工作干活到乙企业。而甲企业已经不再经营, 若有劳动纠纷情形出现, 最后导致大学毕业生维权困难。另外, 应当注意是否劳务派遣用工的问题。2013年7月1日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正式施行, 其中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然而现实中比比皆是的同工难同酬现象, 并非靠一部法律单兵突进就能解决, 仍需包括行政体制、福利制度改革和严格执法等在内的配套措施多管齐下, 才能解决该问题。对此, 大学毕业生应当了解用人单位的用工性质, 便于自己考虑选择。
2. 认真审查劳动合同, 注意条款的合法性与规范性。
在签订劳动合同时, 应当明确, 劳动报酬条款的约定。劳动报酬条款属于劳动合同的法定必备条款, 用人单位虽然与大学毕业生签订了劳动合同, 但其中关于劳动报酬的标准约定不明, 会引发争议。劳动报酬条款应明确劳动报酬的种类、金额、支付方式、支付时间以及拖欠劳动报酬的法律后果等相关内容。根据劳动合同法18条的规定, 在劳动报酬预定不明确从而引发争议的情况下, 大学毕业生可以就此不明确的事项重新进行协商, 通过变更劳动合同, 重新加以明确。如果无法达成一致, 不能重新确定劳动报酬的标准, 劳动合同中约定不明的事项, 适用集体合同约定的标准。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报酬的, 实行同工同酬。同时, 试用期有最长时间期限且不能多次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3. 竞业限制的范围需要约定明确, 不支付经济补偿, “竞业禁止”条款无效。
在我国, 现行立法允许劳动合同当事人约定违约金条款, 用人单位方面, 严格限制在竞业禁止限制和出资培训两种情况下。案例:林某应聘到某电脑公司担任程序员, 双方签订了为期2年的劳动合同, 并在合同中约定, 2年期满后, 林某6个月内不得在国内电脑行业从事与某电脑公司相同或类似的职务, 作为补偿, 某公司每月向林某支付900元。同时, 双方约定, 如果林某违反竞业禁止的约定, 则赔偿电脑公司9万元。2年期满后, 林某离开公司, 到外省的另外一家公司担任程序员, 某电脑公司遂提起诉讼, 主张林某支付9万元赔偿金。虽然竞业禁止的范围由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约定, 但是本案只“类似职务”的用语含混不清, 应该为林某的竞业禁止限制的范围规定具体明确合理的地域范围, 同时, 9万元的赔偿金数额也过高, 应当双方协商一致, 根据公平原则考量变更赔偿金的数额, 重新明确具体约定竞业禁止的范围。
在劳动合同中仅约定竞业禁止条款, 而没有约定经济报酬条款, 且用人单位也没有实际支付大学毕业生经济补偿的情况下, 劳动合同约定的竞业禁止条款是否有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之规定,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大学毕业生, 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保密协议中与大学毕业生约定竞业禁止条款, 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 在竞业禁止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大学毕业生经济补偿。这样规定是因为竞业禁止将会造成大学毕业生收入和生活质量的下降, 对大学毕业生的生存权产生威胁, 用人单位必须给予大学毕业生竞业禁止期间以经济补偿, 否则, 该竞业禁止条款对大学毕业生无效。
4.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社会保险由劳动者自缴”无效。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社会保险由劳动者自缴”, 是否有效的问题。我国劳动者享有的社会保险待遇的条件和标准是由法律法规规定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第4条规定缴费单位、缴费个人应当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上述规定表明我国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具有强制性, 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之间不能就是否缴费以及缴费比例自行协商来规避法律的明文规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6条第3款之规定,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因此, 有的用人单位与大学毕业生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社会保险由劳动者自缴”, 显然违反了上述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应属于无效。
5. 运用行政和法律救济途径, 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适用的范围: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从2008年5月1日起, 申请劳动仲裁不用再支付费用, 因此, 对于大学毕业生维权是一种利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 2008年5月1日以前,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60天, 该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仲裁部门在实际工作执行中发现, 对大学毕业生来讲, 60天的申请仲裁时效太短了, 非常不利于大学毕业生维护自己的权利, 特别是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年代, 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好不容易找到工作, 有时明知自己的权利被侵害, 为了保住“饭碗”, 不会一发生劳动争议就去申请仲裁, 经常是没有办法才去主张维护权利。在这种情形下, 有的大学毕业生等到要维护自己的权利时才发现, 已经过了维护权利的仲裁时效期限, 不得不承担对其不利的后果。当然, 60天的时效也不利于当事人双方或者相关的组织机构的协商、调解, 起不到法律应有的维权作用。2008年5月1日后,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延长为1年。在这1年中, 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主张权利, 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 或者另一方同意履行义务而因某种原因中断时, 仲裁时效从中断时起重新计算, 这样, 就大大维护了当事人一方的权利。因不可抗力原因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 当事人不能在规定时效内申请仲裁的, 仲裁时效中止, 但仍有效。例如用人单位拖欠工资, 只要大学毕业生仍在该单位工作, 即使超过1年时间仍然可以申请仲裁主张工资, 其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这一法律的颁布健全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为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用法律手段及时地解决劳动纠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签订劳动合同的主要目的在于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业务, 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因此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 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笔者认为, 大学毕业生在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 劳动合同中应当明确工作的地点、内容、工作时间和条件等。 (3) 对劳动报酬的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内容必须明确约定。 (4) 不要签订空白劳动合同, 一旦发生劳动争议纠纷, 此类劳动合同是无效的。 (5) 对于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不合法内容, 大学毕业生可以拒签。 (6) 劳动合同签字或盖章生效后, 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要各执一份, 便于维权。
为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必须保障大学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从而提高大学毕业生履行法律义务的自觉性, 提高其法制观念。在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中, 未雨绸缪, 从而进一步消除大学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隔阂, 增进大学毕业生与企业经营者的合力和凝聚力, 更好地调动两者积极性。同时, 大学毕业生劳动争议纠纷的妥善圆满解决, 可以避免社会矛盾的激化和恶性案件的发生, 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毕业生;法律保护意识;就业
收稿日期:2010-03-12
基金项目:本文为2009年天津教委调研项目《大学毕业生就业中法律保护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文章,(编号:Jwdy-091021)。
作者简介:包姝妹(1978-),女,辽宁朝阳人,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法学、法律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教育目标定位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这种转变让更多的学生进入高等学府学习,但连年的扩招也产生了其他负面效应。大学生就业群体逐年大幅递增,毕业生由2001年的115万发展到2008年的559万。而与之对应的大学生就业率却呈波浪递减趋势。大学毕业生就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在此背景下,个别公司企业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漠,利用毕业生对获得工作的迫切性需求对毕业生设置诸多就业陷阱,随意侵害大学毕业生的合法就业权益。
大学毕业生遭遇侵害,从自身来讲,主要是由于缺乏就业法律保护意识所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法律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关于就业问题的法律心理、思想、观点、知识和理论的总称。包括对法律的情感、认知、态度、评价和信仰等内心体验和外在行为。[1] (P.228)它左右和决定着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法律判断,既能让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能约束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不损害用人单位的利益。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在中国民航大学对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问卷232分,剔出回答少于3/4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9份,有效回收率为87.6%。其中男生126人,占57.5%,女生93人,占42.5%。回收问卷中,文科学生占20.5%,理科学生占9.1%,工科学生占42.0 %,管理专业学生占18.7%,法学专业学生占9.6%。党员占40.2%,入党积极分子占0.5%,团员占56.6%,群众占2.7%。通过调查了解当前毕业生就业求职过程中是否遭遇就业侵权,是否具备相应的法律保护意识,以及能否通过具备法律保护意识来保障自己的合法就业权益,以此为基础探讨如何构建大学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培养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通过对中国民航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的访谈、问卷数据统计分析,发现毕业生在就业法律保护意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就业欺诈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意识
1.26.9%的同学对于在无薪实习期间缴纳押金是否合法表示不清楚;甚至还有7.3%的同学认为是合法的。
2.对于就业实习要缴纳培训费,41.6%的同学不清楚是否违法,10.5%的同学甚至认为是合法的。
(二)对就业歧视缺乏明显的法律保护意识
调查问卷:某单位在招聘会上列出“职位:打字员,条件:身高165cm以上,女,未婚,应届毕业生,本科学历”。对这一问题是否存在就业歧视?24.7%的同学认为不存在,38.8%的同学表示不清楚。
用人单位将求职门槛和歧视条件并列,容易让毕业生忽视其中隐藏的就业歧视,导致多数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是对自己权益的的明显侵犯。
(三)对求职中介资质缺乏相应的法律保护意识
在对“到民办职业介绍所求职,是否会先问清楚该中介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收费许可证等”的调查中发现,46.6%的同学根本没考虑过这个问题,11.0%的同学表示不会主动去查询中介机构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是否为合法机构。
正是由于部分学生自我法律保护意识的欠缺,才造成一些中介结构利用毕业生迫切找工作的心理提供虚假就业信息,进行信息欺诈或设置就业陷阱。这不仅可能使毕业生在财产上受到侵害,甚至还可能遭遇传销禁锢等人身侵害。
(四)对自身隐私安全缺乏法律保护意识
经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当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向毕业生索要毕业证、身份证及涉及自身的重要信息,或将上述证件借给用人单位办理工商登记、信息登记时,有5.5%的同学表示会这样做,27.9%的同学表示不确定如何去做,6.8%的毕业生则表示咨询后再说。
身份证、毕业证以及个人信息等都属于毕业生的隐私信息,涉及信息安全和隐私安全。如果不能妥善保管,一旦被泄露或非法利用,有可能使毕业生成为欠费、欠税、担保人等各种形式的债务人,甚至可能成为被敲诈勒索的对象。
(五)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安全条件缺乏法律保护意识
调查对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状况、职业危害等工作条件是否在求职中考虑,35.2%的同学表示没有想过,9.1%的同学则表示不会考虑。
工作环境的劳动安全生产条件对毕业生今后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从事的是危险性或特殊职业,法律明确要求用人单位应提供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一旦因工作环境或职业性质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予以赔偿。而多数毕业生却缺乏或忽视了这方面的法律保护意识,有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引发劳动权益纠纷。
(六)對试用期的法律规定了解模糊
试用期是用人单位对新录用的劳动者是否合格进行考核,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是否适合自己进行了解的期限。试用期的长短与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相关,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提供与正式工作后不同的劳动报酬和工作待遇
1.调查发现有60.7%的同学知道有试用期的规定,但仍有37.9%的同学不知道有试用期规定。对试用期的具体时间掌握上,如试用期的最长法律规定,45.6%的同学不能准确回答。
2.法律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只要履行了相关告知程序即可解除劳动合同。但在问及合同约定“试用期内不允许辞职,辞职需缴纳3000元违约金”的条款是否合法时,认为合法的同学占18.7%,不清楚是否合法的占35.6%。
三、对策探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培养与提高,使其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就业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的就业权益。具体措施如下:
(一)指导毕业生了解、掌握与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其法律的认知水平与能力
各高校应在今后的教学、就业指导工作中对毕业生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让其充分认识和把握就业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法律权益:平等就业权、知情权、隐私权、财产权、救济权等。
(二)引导毕业生从自身生活入手,加强对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自我认知与形成,逐步培养运用法律思维进行思考的意识,真正做到懂法、守法、用法
就业法律保护意识培养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实际紧密结合,这样才会促使毕业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就业法律保护意识培养的实效性。
(三)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毕业生的就业法律保护意识
普及与提高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应注意方式方法。应充分利用各种舆论载体,大力宣传提高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调查问卷问及喜欢哪些教育宣传方式时,选择就业法律案例的占54.3%,选择专门讲座的占37.4%。
调查还发现,尽管选择就业网方式的只占13.7%,但大部分毕业生表示对于通过学校就业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法律保护意识是有一定需求的,只是由于就业网的设置及其内容涵盖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导致毕业生不能充分有效的利用网络这一途径。通过网络服务传播信息是当前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网络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了其他媒体的宣传作用。尤其是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而言,借助网络途径进行沟通、学习和了解法律知识是非常有效、便捷的方式。因此有必要对就业网的服务工作进行改善:将涉及就业权益法律保护的内容以专栏形式凸显出来;在内容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与重点相结合。既要有与大学生就业法律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要有针对就业较多的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地方规章;设置典型案例来教育和提醒广大毕业生注意就业中的侵权行为。可以采取生动活泼的方式,包括以flash或动漫的方式来演示,激发学生的关注热情,使学生有深刻的理解。
(四)改善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发现,涉及企业安全環境、就业歧视、试用期、就业欺诈等问题与就业指导之间存在相关。说明在加强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工作中,就业指导占据一定重要地位。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内容,即使是国内一流大学也仍局限于落实就业政策、树立择业观念、求职技巧培训等方面。而对于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仍处于相对较弱地位。对此,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应做到以下三方面:
1.树立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本位。《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59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服务,这是法律赋予高校的职责。高校就业服务应当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就业服务理念,坚持从权利维护的角度系统全面的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法律指导。[2] (P.71)
2.改变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定位。[3] (P.43)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多侧重于学生就业思想定位和求职技巧,如教育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值,如何着装、写简历、应对面试等,忽视了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在今后的就业指导服务中,应着重加强这一方面。
3.成立大学生就业权益法律保障服务中心等专门机构。通过对毕业生提供就业权益保护课程、个案咨询、法律指导、就业维权等服务,把毕业生就业法律保护意识的提高纳入到高校正常的教学轨道,最终保障毕业生在就业中获得必要的法律保障。
总而言之,通过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法律保护意识,可以使毕业生保护其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稳定毕业生就业市场,而且还增强毕业生的就业信心,塑造其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使其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同时也对创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具有一定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邹开亮.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法律教育之我见[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12).
[2]鲍冠艺.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的新视野(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J].赤峰学院学报,2009,(3).
[3]戴伶俐,章毓林.分析大学生就业法律盲点加强就业指导中法律意识的培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17).
【法律毕业论文题目】推荐阅读:
法律本科自考毕业论文05-27
法律系毕业留言06-24
法律毕业论文中英文版09-23
法律英语翻译毕业论文12-22
法律文秘毕业生简历表格01-10
法律专业毕业生自我推荐 范文01-02
电大法律专业毕业生的自我鉴定07-05
2024届法律专业毕业生英文求职信01-09
大学生法律知识竞赛题目01-02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题目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