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认识运动

2024-10-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认识运动(精选9篇)

高中物理认识运动 篇1

本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占2学分,其中物理1和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其余为选修模块。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4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6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在获得6个必修学分后,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潜力选修其他模快。

在本课程的必修与选修模块设置中,有以下基本想法;

(1)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和物理2中,学生通过对物体运动规律、相互作用、能量等核心内容及相关实验的深入学习,进一步体会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了解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潜能,为后续课程的选择和学习打基础。

(2)本课程不仅通过选修模块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而且还在必修模块中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机会。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学习后,已获4个必修学分,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可以通过选学后续课程获得。(3)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学生可以根据学习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选学有关内容。学生最好参照“高中物理课程结构框图”的顺序选择课程,以便循序渐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学生也可以跨系列选学相关模块,根据需要决定学习某系列模块的先后顺序。

(4)本课程是为大多数高中学生发展设置的国家课程,为了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充分地发展,我们建议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开设相关的课程,如“物理实验专题”[1]、“物理专题研修”[2]等,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等。2.课程模块说明

共同必修——物理

1、物理2:这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即是由生活走向物理,由物理走向社会。

选修系列——选修1-

1、选修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选修2-

1、选修2-

2、选修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选修系列——选修3-

1、选修3-

2、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无论哪一组模块,不仅含有物理学概念、规律和实验,而且含有物理与社会发展、物理与技术应用、物理与生活等方面的内后的职业需求继续学习若干选修模块。课程结构框图如下。

共同必修模块是为全体学生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共有物理1和物理2两个共同必修模块,共4学分。

物理一

本模块是高中物理的第一个模块,是共同必修模块。在本模块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物理学在技术上的应用和物理学对社会的影响。

本模块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有关实验在高中物理中具有典型性。要通过这些实验学习基本的操作技能,体会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

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经历对自然规律的探究过程,从中体会物理学的思想,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等受到熏陶。

选修课程是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在选修课程中既考虑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又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既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不同模块,又考虑了不同模块的相互联系和共同要求。

本选修课程由10个模块组成,其中选修1-

1、选修1-2 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选修2-

1、选修2-

2、选修2-3 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的应用和实践;选修3-

1、选修3-

2、选修3-

3、选修3-

4、选修3-5在注重物理学的应用和社会意义的同时,较系统地介绍物理学内容,进一步强调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

6答 本书的编写宗旨是“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在编写本系列教材时首先要明确,本系列跟其他选修系列教材的共性和个性。其共性是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理,而且各选修系列的第一模块都与电磁学内容有关,这就保证了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物理主干知识。其个性是:(1)选修系列1、2都是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而系列3要求较高,是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各系列的模块数也不相同,本系列共三个模块;(2)选修的各系列侧重不同。本系列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突出物理学的技术应用特色。《课程标准》规定,在本模块中“学生要了解一些与技术直接相关的物理学知识;认识一些用科学知识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途径;在学习物理内容和技术应用过程中加深对科学技术的亲近感;体会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就这四个要求,我们做了如下的一些思考:

(一)精选物理知识,突出技术应用

与技术直接相关的物理知识很多,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所做的原则性规定,成为教材编写时选择教学内容的依据。即便如此,在选择与之相关的知识时,不应简单地把知识罗列和堆砌,应在“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以及它的技术应用方面下功夫。

(二)认识基本途径,继续学习探究方法

要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兴趣以及了解和掌握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教材通过“广角镜”“大家做”“思考与讨论”“课题研究”等栏目提出课题,鼓励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两个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体会一些用科学知识解决技术问题的基本途径。

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探究是基本方法。在必修模块中,学生已初步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选修系列2仍然继续坚持这一方法

(三)打破神秘感,加深亲近感 《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物理内容和技术应用过程中加深对科学技术的亲近感”。

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对科学技术感到亲近的同时,由于缺乏对其了解,不免产生神秘感。

此外,教材不仅在正文中设计了演示、实验、大家做的栏目,还在课后的问题与练习中要求学生查找资料、开展调查研究,从而拉近物理学习和生活之间的距离。这样,就会打破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神秘感,加深亲近感。

(四)主动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体会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作为技术系列,主动体现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理所当然的。

本模块所涉及的热学、电磁学、光学和核物理内容,是开创人类历史上的三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教材通过相关物理知识的应用、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生动地体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让学生认识物理学对于技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完专题2,我对新课程改革中对高中物理必修和选修的模块设计有了一定的认识。

这次模块课程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课程的选择性,高中物理一共有12个模块,其中有两个共同必修模块(必修1和必修2),学生学习完这两个模块的内容就能够得到4学分,另外还有10个选修模块,学生在选修1-1,选修2-1或选修3-1中选学其中任何一个模块可以获得2个学分,这样学分也就够了。

在必修1中主要有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这都是力学有关的知识,知识比较基础,简单,物理模型也比较好简历,对学生的数学水平的要求也不高。而且这些知识点涉及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都能看到,学习完以后学生就能运用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一些现象,这部分内容对所有学生,不关层次都是适合他们的水平的。

在必修2中,涉及到的内容有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学生下一步的选学模块做准备。

对于选修的内容,就是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人的特点来选择了。

选修一系列可以说是为有人文倾向的学生而设计的,选修一系列包括选修1-1和选修1-2两个模块,其中选修1-1包括电磁现象与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和日常生活3大主题的内容。选修1-2也包括三个二级主题,分别是热现象与规律,二是热与生活,三是能源与社会的发展。这一系列主要就是我们以前说的文科的学生比较适合。都是一些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难度一般,文科的学生能够理解。

选修三系列由选修3-1到选修3-5五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两个学分,一共是十个学分。主要适合理科的学生来学习,跟高考的知识也比较吻合,这个系列的侧重点就是让学生比较全面的了解物理学概念、物理学的规律,了解物理学的一些基本内容,进一步的进行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学习。这个系列是为那些有理科背景或者说将来有理科学习能力倾向的同学所设计的。选修3-1包括了电场、电路和磁场。选修3-2是电磁感应、交变电流和传感器。选修3-3包括了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固体、液体与气体、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选修3-4包括了: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电磁振荡与电磁波、光、相对论。选修3-5包括碰撞与动量守恒、原子结构、原子核、波粒二象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选修三系列从物理学的内容上,较选修

一、选修二有了非常丰富的扩充。

高中物理认识运动 篇2

1. 对新课程理解不到位

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的本质. 而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的结合点就是科学探究. 物理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越来越倾向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观与科学品质. 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新课程理念,真正认识物理实验素养(观念、思想、技能) 是科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组成部分. 要改变传统教学思想,真正重视物理课堂演示实验.

2. 多媒体课件代替物理课堂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就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在课堂上演示给学生看的,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看到演示者所要演示的现象和规律,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 但近年来,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有的教师用动画、视频代替了演示实验,失去了物理课旳本质.

3. 一些学校、教师有功利思想

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心智技能和实验技能的重要实践. 由于近年来各省高考演示实验內容考得少,学生实验內容考得多,有的教师认为准备演示实验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影响课容量等一些原因,把做实验变成了讲实验,画实验,用电脑多媒体模拟实验,存在讲解不演示、分析不操作或演示不讲解、操作不分析等现象,使本来生动具体的物理课堂变得空洞、无趣. 实际上多年来高考对演示实验的考查只是没有对学生实验考查( 通常一力一电) 那样有固定的模式,多以选择题的题型出现. 我们只有遵偱教学规律,不急功近利,重视基础知识,重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才能真正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二、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功能

学生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掌握需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感性认识,无法形成理性认识,而感性认识的来源于实际,来源于实验. 物理演示实验利用科学的器材,排除次要因素,按照预期的过程发展,形成一种科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看到物理事实,形成感性认识. 它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重要途径. 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三、如何使演示实验的功能得到有效发挥

1. 教师课前精心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每学期的开学初应知道本学期的演示实验有哪几个,每一周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及设备条件精心选择实验器材,在实验室里先自我演示,确保在课堂上万无一失. 物理教师(特别是新教师) 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上课时演示的现象出不来,或者极不明显. 于是手忙脚乱,急得满头大汗,语无伦次,学生索然无味,实验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2. 教师课堂演示到位

教师在进行课堂演示实验,要把良好的实验习惯教给学生.一是要规范操作,如实验器材的合理布局,电学实验的接线过程,测量仪器的读数,实验结果是否科学等等; 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实验器材该垫高的垫高,该做记号的做记号,该竖起来的竖起来,增加可见度,要让全体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 三是可适当的借助多媒体和投影仪,使现象更明显,效果更好.

3.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演示实验,教师演,学生看,教师“导”的太多,学生“演”的太少,甚至有时教师直接充当“演员”,学生却变成了“观众”,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课堂演示实验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不能教师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不管学生认知过程,要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分析、归纳和总结外,还应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方法、步骤及内容,体验实验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有些演示实验,可让学生前台来演示,并向其他同学展示探究结果. 有些演示实验,可改为小组合作探究性实验.

我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认识 篇3

一、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1.实验教学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而且更可以通过实验教学来揭示客观事物、客观现象的本质特征和规律。而实验及现象具有真实、形象、生动的特点,青少年学生又具有好奇的天性,所以极易唤起他们的直觉兴趣,从而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

2.实验教学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

许多物理概念、规律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物理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

3.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及创造等能力

在进行观察与实践的活动中,需要用精细敏锐的感知觉和观察力去及时、全面地捕获一些重要的素材。因此,物理实验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物理实验过程是艰苦的、枯燥的。一个可靠的实验数据的获得,往往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几乎每个数据的测量都需反复多次,有时需要多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通过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和规律、踏踏实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与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

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学生不会动手做实验不要紧,只要会动笔考实验就行。由此而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做法。加之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追求、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让学生看看了事,不重视让学生看实物,实际操作。

2.教师在实验教学的组织上、在教学过程中、在物理成绩的考核上都存在着问题

3.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物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学方式呆板。现阶段往往是一个班的学生同一时间做同一个实验,用相同的方法、相同的仪器,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得出同一结论,这样就有可能导致部分学生看别人怎么做自己就怎么做,特别是两人合做时,有极少数学生只看不动手,也不留心观察实验,不记录有关数据,更谈不上去思考。

三、做好实验教学的措施

1.转变观念

要让学校和教师,特别是社会上的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追求暂时的表面效果,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着眼于未来,特别要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价值。教育不能带有功利性,而要为社会培养真正的人才。

2.改革教材

(1)实验教材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在实验的各个阶段(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提出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根据需要,提出学生不易回答的问题。同时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实验的目的也就很清楚了,学生也会带着问题做实验,在实验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用设计性实验的观点来进行仪器介绍。教师在介绍实验器材时不要像“抓方”一样罗列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机械地搬用;而是应该用“开方”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来选取实验器材,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选用这些器材进行实验以及除了老师提供的器材外还可以选用哪些器材来代替。同时可以用例子来鼓励学生自制仪器进行实验,可以让学生收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来替代原有的器材做各种实验。

(3)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实验。教材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统一要求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矛盾冲突。在规定学生完成一定的实验计划和要求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鼓励、引导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做法,可以进行一些创新改进,或自己另外设计不同的方案或者自己提出实验研究课题,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或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实验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使自身具备良好的实验能力和实验技能;要有钻研和创新精神,也应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各地区教育部门应组织力量定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或组织在职教师进修。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的定义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3、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

4、树立严谨,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5、渗透物理学“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为简”“等效代替”等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

通过柯受良飞越黄河精彩视频和生活中常见抛体运动的图片引入到抛体运动,在对抛体运动进行了解的基础上回忆以前学过的抛体运动;对抛体运动进行分类。由抛体运动引入平抛运动。

(一)知道什么样的运动是平抛运动?

1.定义: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抛出,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2.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1)有水平初速度,

(2)只受重力作用。

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平抛运动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时,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二)实验探究平抛运动

问题1:平抛运动是怎样的运动?

问题2:怎样分解平抛运动?

探究一:平抛运动的水平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学生演示,提醒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同时释放两个相同小球,其中一个小球从高处做平抛运动,另一个小球从较低的地方同时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现象:在初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两个小球都会撞在一起(学生回答)

结论: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分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师生共同总结)

探究二: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分组探究,提醒:a小球是带有小孔的小球;b装置靠近水槽;c观察两小球落到水槽中的情况)

【分组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前方小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后方小球被释放,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两小球球同时落地。(学生回答)

结论:平抛运动的竖直分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师生共同总结)

课后小结

小结

一、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的定义: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只在重

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教案设计 篇5

就《曲线运动》的知识点而言,实际上只有两个,一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二是曲线运动的条件。如果说,教师通过简单的图片展示、理论推导后,就将以上两结论直接告知学生,相信学生也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剩下的时间就可以通过习题加以巩固。但如此,未免有过于注重物理学科知识,而忽略了物理学科思维、物理学科方法等核心素养的嫌疑。因此,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施教的理念和方法上。

本节课,教师通过大量的演示实验,并在问题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自主获取实验结论,进而又通过实验直接验证学生所得出的结论,完全遵循伽利略科学实验的探究方法,即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交流,实际上也是学校提出的问题链·导学模式的具体化应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感悟问题。在问题发现的环节上,通过开放性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体会知识获取的乐趣;在问题感悟时,学生自主小结,并将已学知识运用到指导实践生活当中来,体会STS的意义,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教学要求:知道曲线运动的概念,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且理解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知道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掌握速度和合外力方向与曲线弯曲情况之间的关系。

本课是整章教学的基础,但不是重点内容,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体会到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时刻改变的,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速度的方向是曲线的切线方向。本节课知识内容主要有两点:1、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如何;2、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三、学情分析

《必修1》,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几种运动,但都局限于直线运动,而曲线运动是最为常见的运动。其实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什么是直线运动,什么是曲线运动,也知道曲线运动是常见的运动,但是不知道曲线运动的特点和原因。虽然学生在《必修1》学过速度的矢量性,但是在实际学习中常常忽略了速度的方向,也就是说学生对“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的掌握有困难。此外,在获取“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切线方向”和“合外力与速度不共线,物体做曲线运动”的结论时,虽较为简单,但实验验证过程却不容易。学生分组实验时,容易滚跑小钢珠,要求学生小心配合。几何作图可能难以下手,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主要的学习行为是观察、回答、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并认识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并掌握轨迹弯曲方向与受力方向的位置关系

(3)会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交流的探究过程

(2)经历并体会研究问题要先从特殊到一般,由定性到定量的过程

(3)尝试用数学几何原理在物理研究中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主动细心观察,注意关注身边的科学,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感受到科学研究问题源于生活实践,获得的结论服务于生活实践,体会学以致用的感受

五、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获得“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切线方向”的实验过程

难点:如何让学生获得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在教学活动上: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教师的指导性和服务性

在教学方法上:以问题为抓手,做到问问相连,环环相扣,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最后到问题的感悟,形成问题链导学;以小组合作形式为依托,小组讨论,合作研究,共同进步

在教学程序上:基本上按照加涅信息加工模型。引起注意──告知学生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先决性的学习──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帮助──引出作业──提供作业──提供反馈──评价作业──促进保持和迁移,通过问题链把教、学、练、评有机整合

在学习过程上:突出学生发现问题──猜想──探究──验证──结论──应用

在认知过程上:突出人类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即由特殊到一般,由简单到复杂

在教学理念上:突出科学的研究源于生活实践,服务于生活实践,认识到“下结论必须要有科学依据”

七、课前准备

学生无需预习课本,否则像已知谜底的猜谜活动那样,那些探究的活动和问答没有意义。

要做好教学用具准备工作,具体教学器材有:遥控飞机模型;飞镖及飞镖靶;过山车轨道模型;砂轮;薄膜手套、小钢珠、红色印泥、白纸,弧形护栏(塑料+铁皮),斜面,条形磁铁,调试多媒体设备。

八、教学过程

曲线运动

师:同学们,上午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进入《必修2》的学习。大家请看这几种运动:一是小球沿着过山车轨道模型的运动;二是直升机模型机翼及机身的运动。(投影停留在第1页:标题)

【问题提出环节】

问题一:请同学们观察,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点?

生:物体都在做曲线运动

师:从轨迹上来看,这些运动和我们之前学习的直线运动有很大的不同,并且曲线运动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播放投影第2页:曲线运动图片),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种运动进行一番研究。我们把轨迹是曲线的运动,称之为曲线运动。(播放投影第3页:曲线运动的定义)

问题二:那么同学们觉得,曲线运动的哪些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开放性问题)

生: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轨迹,物体为什么做曲线运动等

师:很好。(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逐一板书,并最后进行逐一评价)同学们刚才提到的这些方面确实都值得研究,我们不妨先从最基础的开始,本节课我们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如何,二是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其他的,我们会在稍后的几节课中慢慢学习。(播放投影第3页: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问题三:那大家觉得曲线运动的速度具有什么特点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再来看几个实验:一是水滴从旋转的羽伞上飞出;二是切割机切割钢铁产生的火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教师适当提示学生)(播放投影第4页:雨伞+砂轮)

师:大家观察到的雨滴是如何运动的? 飞溅出来的火花是怎样运动的?

生:雨滴从雨伞的边沿飞出来,火花从砂轮边沿飞溅出来

师:说明了什么?

生:都是从切线方向出来的。沿着圆周的切线方向,沿着轨迹的切线方向;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方向为轨迹的切线方向

师:很好,说明大家观察还是很仔细的。刚才的几个运动有个共同点,就是物体都在做圆周运动,有特殊的嫌疑,是不是一般的曲线运动其速度方向也是沿切线方向的呢?为此,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进一步验证这个观点。(播放投影第5页:探究活动(1))(回到导学案:活动探究(1))

【问题解决环节】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教案 篇6

1.内容分析

《平抛运动》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的第二节,教材从学生实际接触、观察到的一些现象出发,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先后讲述了抛体运动、平抛运动的概念,着重分析讨论了平抛运动的规律,分别是“平抛运动的速度”、“平抛运动的位移”,而在教材最后涉及“一般的抛体运动”,拓展斜抛运动的知识。

2.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分析抛体运动;能分别以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起方向的位移为横坐标和纵坐标,描绘做抛体运动的物体的轨迹。要求学生知道平抛运动的受力特点;知道用实验方法得到平抛运动轨迹的方法;理解确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方法;知道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独立性和同时性;体会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

3.教材分析

《平抛运动》是新课标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的第二节。

教材对平抛运动的讲述分为三个层次:(1)通过讨论与交流和生活实际现象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初步了解平抛运动;(2)通过实验的分析和利用已有的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建立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物理模型,掌握平抛运动的速度、位移的计算推导;(3)通过理论上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和频闪照片得出平抛运动的规律,并且能够运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这样安排,比较注重体现探究实验,比较注重数学知识和物理知识相结合,将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让学生明白,物理规律不仅可以直接由实验得到,也可以用已知规律从理论上导出。

二、对象分析

1.心理特征

作为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学生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再惧怕高中物理。而对于新的物理知识,有了更强的求知欲望。

2.知识和能力特征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合运动、分运动以及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所遵循的规律;知道了一

般的曲线运动的特点,并有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来处理曲线运动;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可能较难理解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和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采取的学习策略:分组讨论,向教师寻求帮助,实验探索,总结反思等。

三、设计思想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节课主要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设计问题,设计物理实验,组织教学内容,提出有启发性的引申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地参与到实验验证、实验猜想、探究规律的学习当中。

2.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3. 自主探究式学习策略: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探索规律、推导公式。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概念及物体做平抛运动的条件;

(2)理解平抛运动的特点;

(3)掌握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来探究新问题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平抛的理论推证和实验证明,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五、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1)原因: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渗透着重要的思维方法。

(2)突破方法:运用多媒体软件,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板书推导过程;督促学生自行推导。

2.教学难点:平抛运动的规律

(1)原因:平抛运动的规律由于公式原理比较繁杂,对于第一次接触的学生不易理解掌握。

(2)突破方法:板书推导过程;督促学生自行推导。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视频、图片例举生活中常见的抛体运动的实例,通过PPT向学生展示:

运动场面:篮球、垒球、铁饼、标枪…

生活场面:喷水枪、扔东西…

军事场面:导弹…

观察PPT, 思考这些运动的共同点,认识到抛体运动的普遍性。

通过PPT课件演示生活中常见的抛体运动现象,引起学生兴趣,将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培养学生从物理的角度观察生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

(抛体运动的定义)

提问:

大家看到的这些运动有什么共同点呢?

针对学生的回答作评价,整理。引导学生总结出抛体运动的概念:

以一定的速度将物体抛出,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

强调抛体运动概念中的关键词:

初速度、只受重力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抛体运动的轨迹如何?

抛体运动的是一种形式的曲线运动。

总结归纳,回答问题

抓抛体运动的关键词,理解抛体运动的概念。

结合生活实例与抛体运动的概念,描述抛体运动物体的轨迹。

三、探索新知,形成概念(平抛运动的定义)

提出问题: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物体将做什么样的运动呢?

【演示实验1】用力弹一下放在桌面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让同学观察小球离开桌面后的运动轨迹。

【演示实验2】钻有孔的塑料瓶向外喷水。

Flash动画演示平抛运动动画。

建立概念,请同学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平抛运动。

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强调抛体运动概念中的关键词:

初速度沿水平方向、只受重力

平抛运动是抛体运动的特例。

让学生举出上生活中平抛运动的实例。

如:射击的子弹…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PPT的Flash动画演示,并尝试描述平抛的定

义。

抓抛体运动的关键词,理解平抛运动的概念。

联系生活,举出平抛运动的实例。

为下面探究平抛的性质作好准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以形象直观的动画给学生以清晰的认识,促进其认知

强化学生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意识。 四、引导探索(平抛运动的特点)

通过PPT Flash动画演示平抛运动,结合演示实验一:

提出问题:

在演示动画中,我们在观察小球做平抛运动时,发现小球在水平向运动的同时,在竖直方向上有下落的运动,那么,这两个方向上运动具有什么特点呢?

在黑板上画简单图示,对平抛运动的物体做受力分析,分析其水平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并结合运动学知识,得出平抛运动的特点。

分析说明:

a: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

结论: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观察PPT的动画演示,讨论并尝试描述平抛运动的轨迹。

通过观察猜想: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促进理解。

五、引导探索(平抛运动的规律) 1.坐标系的建立

引导学生思考:

类比直线运动当中欲得到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要先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合力求物体的加速度,进而得到物体的速度。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独立推导抛体运动的位置坐标:

1、应该沿什么方向建立坐标系?

2、应以哪个位置作为坐标原点?

以物体被抛出的位置为坐标原点,以初速度v0的方向为x轴的方向,竖直方向为y轴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2.平抛运动的速度

物体抛出后,速度大小和方向时刻变化,我们如何来研究抛体运动的速度呢?

根据平抛运动的特点,尝试推导出t 时刻运动的速度。

提示学生先对平抛物体做受力分析,再结合运动学知识。

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分析、点评。

平抛运动的物体:

水平方向上不受力,匀速运动,故 EMBED ;

竖直方向上自由落体运动,故 EMBED 。

合速度由勾股定理可知,

大小为 EMBED ,

方向 ,其中 EMBED 为合速度与初速度间的夹角。

3.平抛运动的位移

提问:平抛运动任一时刻的位置如何确定?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t时间内的位移为 ;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t时间内位移为 ;

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为( , )

提问:t时间内的位移如何计算?

与水平方向夹角

4.平抛运动的落地时间

若将一物体以速度 从高度为h的某点水平抛出,则物体的落体时间如何确定?

根据分运动与合运动的等时性,我们可以从x

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规律中求时间,也可以从y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规律中求时间,求出来的时间是一样的。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牢记】平抛运动的时间由高度决定;

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由高度h和初速度 共同决定。

高中物理认识运动 篇7

高中物理的教学中, 对静摩擦力的准确判断是不是存在的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相对运动趋势”是对静摩擦力是否存在进行分析判断的关键之所在.因而, 对静摩擦力的准确理解判断也就是对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判断问题[1].

静摩擦力中的“静”, 主要是指的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沿着它们之间接触面的切向方向始终是保持着相对静止的, 那么在这个方向上的相对速度就是零;反之, 它们之间出现的就是动摩擦力[2].相对运动趋势, 就是想有相对运动, 但是没有实际的相对运动, (但是是物体对地面必须是没有运动的) [3].更精确的解释:没有相对运动的时刻为相对速度为零的时刻, 想有相对运动的时刻为相对速度不为零的时刻[4].根据其中加速度的意思理解, 在想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中, 两个物体是必须有相对的加速度, 因此, 相对运动趋势指的就是物体的相对加速度, 其中趋势的大小也就是指的相对加速度的大小.对学生要说明的是:想动加速度的概念[5], 这个主要指的是除了静摩擦力以外的物体所受到的外界力在想动的方向上的合力而产生的对地面的加速度.

从上面所谈到的相对运动中的趋势和想运动的加速度由此可知:要是让物体之间没有趋势, 那么就只需要使另一个物体具有以上所说的“想运动加速度”便可以;这样的话就能它们之间没有相对加速度, 那么也就不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因此就不会出现静摩擦力.所以, 将相对运动趋势解释为相对加速度并且用它们来判断静摩擦力是不是存在, 不仅准确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加速度与静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如果物体之间的相对加速度是为零的话, 那么这两个物体之间必要要存在着一定的静摩擦力;相对的加速度越大的, 那么趋势就会越大, 静摩擦力也会越大.

若果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加速度是为零, 那么趋势和静摩擦力都为零.当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为零的时候, 又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这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因数是为零的.

第二种:若这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因数不为零的时候, 只要这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加速度是为零的话, 那么静摩擦力同样是为零.

因此, 学生对相对运动趋势的正确理解, 利用相对加速度是不是为零, 从而对静摩擦力的是否存在进行判断和分析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例 有一个治疗为n的零件在一个倾角为θ的传输带上, 零件与传输带之间始终保持着相对静止的状态, 下面的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

(A) 当传输带在匀速向上进行运动的时候, 零件是不会受到栓束带的摩擦力

(B) 当传输带向下匀减速运动的时候, 零件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会沿着传输带向上

(C) 当传输带以a为加速度下向上进行加速运动的时候, 零件所受到的摩擦力是沿着传输带向上的, 则大小为na.

(D) 当传输带进行匀加速向下运动的时候, 零件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是沿着传输带向下的.

解析:由于零件对地面的“想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gsinθ, 方向是沿着传输带向下的.因此, 当传输带进行匀加速 (a=gsinθ) 向上运动的时候, 或者是进行匀减速 (a=gsinθ) 向下运动的时候, 传输带和零件之间的相对加速度是为零的, 所以, 这两种情况的时候零件不搜到任何的摩擦力.我们再借用相对运动趋势, 也就是说对相对加速度分析之后的结果便可得出:只有B答案是正确的, ACD这三个选项是错误的.对与答案B来看, 传输带的速度方向是沿着输送带向上的, 然而加速度却是沿着输送带向下方向的.当传输带的方向是向下并且加速度是a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相对运动的趋势”进行了讲述;以静摩擦力为入口点, 引申出了其中比较重要的加速度, 然后再进行相关的讨论, 并举出例题进行分析说明, 使学生能更好、更准确的理解相对运动趋势这个概念和现象.

关键词:高中物理,相对运动,加速度,静摩擦力

参考文献

[1]张和生.一道高一力学试题的解法[J].物理教师, 2000, (4) .

[2]程嗣, 丁庆红.高考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归类赏析[J].现代物理知识, 2004, (4) .

[3]屈涛.有关传送带典型问题的分析[J].数理化学习 (高中版) , 2005, (6) .

[4]陈继新.浅谈摩擦现象[J].技术物理教学, 2005, (4) .

高中物理认识运动 篇8

误区一: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点拨一:这一观点混淆了“物体运动”和“物体的相对运动”两个概念。谈到“物体的运动”,一般是以地面为参考系,而“相对运动”则是相对于相互作用的另一个物体而言的。例如:谈到甲物体相对乙物体的运动,则是以乙物体为参考系的,就是说它们的参考系不同。在有些情况中,“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跟“物体运动方向”是相反的。

正确现点: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并非总是跟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而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换一个角度说,也就是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也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也可以和运动方向成任意的角度关系。

例如,一上表面粗糙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另一小物块C以一定的速度滑到该长木板上(如图1所示),则小物块C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由长木板相对小物块C向左运动知长木板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右,即与其运动方向相同。同理,小物块C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左,与其运动方向相反。

图1

误区二: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点拨二:这一观点和“误区一”产生的原因相同,这同样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大多数现象中的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有关。实际上,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如上述中的长木板所受的摩擦力方向就与长木板的运动方向相同,这时摩擦力充当的是动力,可使长木板进行加速运动;小物块C受到的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这时摩擦力充当的是阻力,在阻碍小物块C的运动,从而使物体呈现减速运动。

正确观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当摩擦力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同时,摩擦力充当动力可促进物体的运动;当摩擦力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时,摩擦力充当阻力可阻碍物体的运动。

误区三: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 静止的物体受到是静摩擦力。

点拨三:这一观点没有理解“滑动摩擦力是发生在有相对运动的两物体间,静摩擦力是发生在有相对运动趋势的两物体间”这句话的物理内涵。滑动摩擦力中的“动”指的是产生摩擦力的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发生了相对运动。静摩擦力中的“静”指的是产生摩擦力的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没有相对运动。而这两个物体并不一定是静止或运动的(这里的静止和运动都指的是相对地面参考系来讲的)。

正确观点:运动的物体既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还可能不受摩擦力;静止的物体也既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也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还可能不受摩擦力。

例如,我们走路过程中,不考虑走路打滑情况,人与地面之间存在的是静摩擦力,而人是运动的,地面是静止的。

图3

例如,如图2所示,在粗糙倾斜的传送带上,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运动,物体A和传送带是相对静止的,所以运动中的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且物体A相对传送带有向下的运动趋势,所以这个静摩擦力沿着传送带向上。而图3中被固定的物体B与传送带间的摩擦力却为滑动摩擦力。

误区四: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点拨四:这一观点产生的原因是对物体的运动与物体的受力情况的关系没有进行正确的认识。要知道,摩擦力的方向总是和接触面相切。

正确观点: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垂直,还可能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

例如,我们手拿一长细杆,保证细杆处于竖直状态并带动细杆向任意方向运动。第一次保证细杆和手指间相对静止,则杆会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第二次让细杆和手指间存在相对运动,则杆会受到竖直向上的滑动摩擦力。这两种摩擦力的方向都和运动方向没有特定的关系,这就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个问题了。

误区五:摩擦力的大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点拨五:这一观点产生的原因是没有分清“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所致,没有掌握关于摩擦力大小求解的正确计算方法。

正确观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f=μFN,FN表示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即正压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最大静摩擦力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的大小无关。

图4

高中物理认识运动 篇9

在我国,教育的模式正在改变,我们逐渐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转向素质教育,怎样使实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好的作用,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个主要任务。在我国的物理教学中,由于条件的限制,有许多需要处理的问题,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物理教学的发展。

在高中,由于学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很多时候教师是不重视实验教学的,往往只是在书本上讲解实验步骤,对于实验不够重视,虽然,教师选取了许多例子,但是,这并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后还会留许多作业进行练习,但是,由于没有实物的演示,学生并不能够对实验进行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自然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疲劳。所以,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大实验的教学力度,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对教学进行优化。

一、物理实验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

1.实验是重要基础

高中物理中,实验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对于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讲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还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地去学习文化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意识。与此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掌握做好实验的技巧,培养实验能力。在高中物理中,必须进行实验教学,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由于实验本身的特点,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的。

2.实验是重要内容

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我们可以把实验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对物理实验进行分析。

(1)物理实验是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物理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通过实验进行分解和演示的,不管是定理还是理论,都是从实验开始的,经过思维的缜密分析,再到表达式的产生,都是从实验中得来的。在高中物理中,实验内容的本身就是教师需要进行教授的,它也是学生应该学习的一个主要方面。

(2)在高中,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物理的规律教学中可以展示原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假如没有实验的介入,物理教学就会成为空壳,没有实际进行实验,只会把生动的理论知识变得枯燥无味,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3)物理实验可以对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学生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取实验方法,通过自身的操作,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实验的主要目的。对于高中物理学,没有实验的教学是不完善的教学。

3.实验是重要方法

(1)高中物理中,实验教学是学习和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实验主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对研究体进行研究,利用仪器,对于一些研究体进行模拟实验,使一些与研究有关的现象不断呈现出来。另外,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把一些本来比较复杂的自然现象简单化,有时,还可以改变实验的环境,更真实地研究物理,把需要得到的结果展现出来。

(2)通过实验,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研究物理现象,讲解实验内容和教学内容。通过观察与实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了解科学家们研究理论的过程,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实验的教学是困难的、盲目的,我们在物理教学中,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实验,自己动手去实验,让他们和科学家一样,在实验中自己发现规律,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二、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加热爱物理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提供材料,促进学习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要想获得物理概念,掌握物理的原理,首先应该掌握一定的感性认识,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许多感性认识,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发现物理原理。学生在学习知识时,假使教师一味地进行讲解,没有进行演示和实验,那么学生会很难掌握所学的.内容以及概念,教师通过进行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清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例如,我们学到大气压强时,可以通过实验真正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使学生可以生动形象地掌握知识。通过物理实验,学生可以具备良好的感性认识,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概念,找出实验中的结论,真正掌握所学的物理内容。

2.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去演示需要讲解的内容,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主动去学习,引导他们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兴趣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产生兴趣才可以使学生更加认真地去研究,物理实验是比较生动的,高中生有很大的好奇心理,通过实验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潜能,使他们对于物理更加重视。由于好奇心的原因,学生的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从而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所学知识。例如,在研究自由落体的过程之前,许多学生,甚至教师都以为铁球和羽毛同时从空中落下时,肯定是铁球先落地。但是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两者是同时落地的,这样的实验结果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学生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也对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对于学习物理课程的信心。

3.培养素质,发展创新能力

在高中,我们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己去处理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和思维。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掌握良好的实验方法,掌握自己动手的能力。

在我国,如今的教学制度以及教育体系没有培养出优秀的物理人才,没有一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章,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我国的教学中,没有哪一种模式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不会自我创新。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老先生曾经说过,在我国,一个培养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没有成熟,所以,学生不会应用新的东西去进行学习和研究,更不会研究新的事物。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搞好实验教学才可以使学生学会创造,才有利于学生培养科学研究工作者应该具有的素质和态度。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对于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要更加重视,通过教师的努力,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洪海。构建物理高效课堂的一点思考。中学物理:高中版,,30(3)。

[2]钱华。对教材例题的高效教学设计与思考。中学物理:高中版,2012,30(3)。

[3]丁双良。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3)。

上一篇:出师表习题及参考答案解析下一篇:企业办公室装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