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研修总结

2024-08-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磨课研修总结(推荐11篇)

磨课研修总结 篇1

这次学校组织的磨课活动对于我们新任老师来讲感触很深,经过磨课,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体会到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在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能够学,而且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主动去探究,学会主动学习。我想这是我们教育孩子的最终目的,而不是教授孩子课本上简单的知识。经过磨课,我认识到得物理概念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像鸭子吃蜗牛那样,简单的去记忆和背诵相关的物理的概念,这样会使物理学起来很乏味,而应该让学生在生活中的经验的基础上去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相关概念和定义。学生对于概念和定义的掌握不是去背诵而是去应用。通过磨课,我认识到了物理教学不应该使学生感受到枯燥无味,而是使学生在快乐中去学习,在学习中去感受探究的乐趣,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磨课我知道了学生的快乐学习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去积累相关的学习经验,活动经验,从而使学生真正的会学习,乐于学习。所以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教学水平。把握住教材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讲授九年级“压强和浮力”一章的内容时,在讲授压强时,通过练习让学生从中了解密度均匀、高度相同、粗细均匀的物体在平面上产生的压强与其底面积无关。这样,在液体压强的教学中,对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高度和密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的认识有了一个铺垫的作用,对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也有了一个说服作用。

二、人的反思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师生通过课堂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课堂教学的好与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学活动中师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学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课堂的全过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并升华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检验的标准。在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我先设计了几个问题:你感受到大气压的存在了吗?你能证实它的存在吗?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精神饱满地投入学习,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师、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方式的转变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或是课堂氛围)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节、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都是我们反思的内容 此外,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了物理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重视物理作业的多元化及时段性也是我们要注意的内容之一。物理作业是多元化的,有计算型、简答型的练习,有探究实验及实验报告,有资料查询、有调查报告等等。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比较重视传统型的习题练习,较忽略探究实验、调查报告等等。这几年的物理中考中有大量的文字表述题,很多老师头痛学生的表述能力太差。因此,教学中教师惟恐学生说不好,所有问题的答案都由老师代替。其实,你越是不放心,不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这类作业他们越作不好。可以说是对症下药是良方,这类作业的布置需注意时段性,相应的物理规律学习后,及时的布置这类作业,然后立即让学生口述,对于表达好的表扬,对于差的多鼓励。让他们在激励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磨课研修总结 篇2

学校的校本研修或集体备课是最好的“磨课”时间。所谓“磨课”, 笔者认为就是指由教师根据研究主题, 选择教材, 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在教研组以往“备课、上课、说课”方式的基础上, 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 面对不同学生, 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 或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 面对不同学生, 就同一课题各进行一次教学实践。

一、“磨”教学准备, 良好教学的基础

“磨课”的首个环节, 就是要求教师在正式拟定教案之前, 对手头的各种教材、相关的教参和他人的教案和经验等资料进行钻研, 以便结合执教者本人的经验和学生现状来拟定对特定学生实施教学的方案。

如八年级下册的《吆喝》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吆喝。因此, 在教学准备阶段, 我们教研组做了各种努力。第一次试课时, 我是用录音导入, 结果由于课件准备不充分, 录音没有放出来;第二次试课我自己试着用方言吆喝直接导入, 然而, 学生一开始就没听懂我用方言吆喝的声音。

两次失败, 迫使我认真琢磨:到底怎样才能达到目的呢?后来, 我们教研组利用“百度”等搜索引擎, 上网寻找有关“老北京吆喝声”的视频资料, 然后合成一个切合课本的、有用的视频资料。这样一来, 到第三次试讲时, 由于准备比较充分, 学生也能够较快地由视频播放的吆喝声进入到课程的学习。

二、“磨”教学重点和难点, 突破教学思路

教师根据教材特色、教学目标的预设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 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确定和突破的具体构想, 是我们教师“磨课”的细节之处。

八年级上册的《核舟记》是一篇文言说明文, 初次执教, 我也是按部就班, 将教学重点放在传统的文言字词的落实、掌握上。后来, 在与其他同事琢磨、探讨这篇课文的教学思路时, 受到启发:文言字词在其他课文的讲解中也照样可以落实, 这篇课文倒不如将教学重点放在体会、领悟文章主题上来。

在第二次执教时, 我开篇就提出这样两个问题:核舟有多大?上面雕刻了多少东西?在学生查找原文、分组讨论得出答案后, 再稍加点拨:在体积如此小的核舟上, 雕刻出如此众多而且逼真的人物,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都能回答:突出了雕刻家高超的技艺。我们选择这个作为教学的重点, 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从而激起爱国热情。

三、“磨”教学设计, 达成有效教学的关键

教学设计即按课堂教学的时间顺序而预先设定的具体的教学计划。良好的教学设计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七年级上册的《羚羊木雕》, 讲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间发生的一场小矛盾。第一次执教时, 我也只是按照一般的思路, 力求在内容上面面俱到, 包括插叙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刻画等。后来, 在“磨课”中, 就有老师提出这样的疑惑:所讲内容似乎过多、过杂。

第二次执教时, 我们在设计教学流程时, 就尽量有所取舍, 把更大的自由交给学生, 让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并联系自己家庭生活和成长经验去体验人物思想感情, 从而欣赏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 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认识, 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家庭矛盾及冲突, 使自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以及分组讨论中去培养自我能力, 提高自身素养。

四、“磨”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

没有课堂教学反思, 就没有课堂教学的进步, 没有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 就没有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我们普通语文教师的正常工作量都是任教两个班级。这样有一个好处:当第一节课结束之后, 我们可以马上反思, 看看教学策略和学科目标是否一致、预设与生成是否有机融合、师生是否实现了互动双赢、学生学习潜力是否得到充分发掘、学习能力与人格品质是否实现同生共长等, 以便在下一节课能及时调整。

如八年级下册的《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在进行“教学反思”时, 我灵感突现, 我觉得下次授课时, 应该注重突出三篇课文的共同主题——“贬”字, 提醒学生去体会:同为被贬, 三者的心境一样吗?最后, 引导学生明白:由于个人性格不一, 因此, 同样是被贬, 三者会表现出不同的心境。当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明白, 不管怎样, 面对“贬”, 或者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挫折, 无论采取何种举措, 都不能过于消沉、颓废, 而是应该积极面对。只有这样, 才有可能成功。

小学科学校本研修磨课总结 篇3

远程研修磨课活动总结与反思

在本次磨课中,在研修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研修组首先共同制定了本次磨课计划;二是采用 “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基本形式进行磨课备课,通过本次磨课活动,老师们共同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中受到了启迪和教育,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取长补短,对今后的教学定会有很大帮助。

通过校本磨课,我认识到学习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改变自己,提升自我,做个具有专业化素质的教师。以研促教,专业发展。我们要在教学中养成教研一体的意识,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开发,特长得到发挥,并逐渐养成培养自己教研一体的良好习惯,课前多思考研究,天天动脑筋上课,这样会有无穷的乐趣,课后多反思,在反思实践中学会与自己对话,与同伴对话,与理论对话,与实践对话,反思每节课学生是否得到发展,目标达到度怎样?每个环节达成的原因是什么?没达成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改进?每节课是怎样运用信息技术的,结合点是什么;让上课与自主反思交互发展,螺旋上升。长期坚持下去,相信每位老师都能成为一流教师,教出让社会、家长满意的学生。

网络研修磨课计划 篇4

【专题名称】小学数学简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课例】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等可能性》 【指导老师】 孙东霞

【研修组成员】

李士训

王学池

王明强

夏学伟

范金聚

罗桂云

吕书英

巨新龙 【责任人】白地中心小学 夏学伟

负责制定磨课计划;认真组织课例打磨的实施全过程;协调专家、名师给予充分指导,群组其他成员及时参与研讨;及时调度打磨进程;收集备课、研讨、观课、上课、议课、反思、总结等过程性材料,并将材料及时上传;撰写磨课总结。【执教人】白地中心小学 夏学伟 负责提交原始教学设计;根据集体研讨的意见及时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上课并整理教学实录;组织观课、议课;根据议课的情况对教学设计进一步修改;撰写课堂教学总结和磨课总结。

【研究目标】

1、探索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2、探索课堂教学时间有效分配的有效策略。【计划探讨的问题】

1、目标——简洁明了

2、内容——简约充实

3、环节——简化自然

4、指导——简要到位

5、媒体——简单实用

6、语言——简练深刻

7、训练——简缩深化。【工作措施】

1、加强与联校领导、区教研员的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与帮助。

2、团结群组成员及周围教师,群策群力,打磨高质量的教案。

3、加强自我学习,提高丰富自己。

4、保证时间、设备的提供。

【工作条件】 多媒体,电脑,网络 【注意事项】

在这次研修学习中,我们组的老师们人人积极参与,勤奋学习。尤其是黄金勇老师,他勇跃承担了本次磨课的备课、上课、说课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希望每一位成员能克服一切的困难,及时参加各项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我们相信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全组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会给孩子们呈现一节精品课,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大的提高的。【打磨流程及时间安排】

环节 制定计划 11月7日 磨课任务 参与计划制定

群组成员分工

李士训

王学池

王明强

夏学伟

范金聚

罗桂云

吕书英

巨新龙

备课11月10日 备课研讨 基于个人经验备课 发布教案 参加备课研讨会议 夏学伟

李士训

王学池

王明强

夏学伟

范金聚

罗桂云

11月12—16日 网上修改教案

备课11月18日 基于同伴互助的备课 发布教案 上课

11月25日 上课

11月25日 参加观课准备会 分工观课

课后评议

11月26日

发布观课报告

参加课后评议会

备课

11月27日

基于实践反思的备课 发布教案

总结

11月29日 参与总结反思

11月30日 撰写并发布总结反思

12月3日

上观摩课

吕书英

巨新龙

夏学伟 夏学伟

李士训

王学池 范金聚

罗桂云 巨新龙

李士训

王学池 范金聚

罗桂云 巨新龙

李士训

王学池 范金聚

罗桂云 巨新龙

夏学伟

李士训

王学池 夏学伟

范金聚 吕书英

巨新龙

李士训

王学池 夏学伟

范金聚 吕书英

巨新龙

夏学伟

王明强

吕书英

王明强

吕书英

王明强

吕书英

王明强

罗桂云

王明强

校本研修新举措,研课磨课助提升 篇5

------记白莲河中学校本研修的几点做法

(白莲河中学 郭小靖 李振宇)2017年3月,我校为了进一步加强高效课堂的建设,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由教务处教科室策划了“青年教师风采展示”研课磨课活动,我们旨在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实施“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更好的打造各科精品课堂,从而在全体教师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夯实课堂教学基础。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并整合网络研修中提供的研课磨课方案,制订出本校本研修研课磨课方案,现将其中一些做法,总结为:“一课二磨三研四拍五反思六总结”

一课:

“一师一优课”,我们在响应教育部号召的同时,在此基础上作一些自己的要求,即要求为:上好一堂体现课改精神的风采展示课。

活动中,教科室首先安排好每一位青年教师的讲课时间,发出“研课磨课通知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定好课题,然后进行充分备课。

这里所说的备课,并不是简单的备出教案,由于要充分体现课改的精神,我们在备教材的同时,更多的是备课前预案,就是设计出活动形式、设计出主要内容,只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的教学方案。预案设计宜粗不宜细,因为预案只设计出活动形式、设计出主要问题就行了。目地在于,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满堂灌”转变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二磨:

由于学校规模的限制,我们学校每个年级只有两个教学班,所以每一位青年老师所讲的课题,必须是讲两次,这就是两次磨课。

第一讲,是对第一、二轮研课的直观呈现,是个人智慧与团队智慧的首次“碰撞”,通过第一次课中反映出的种种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并将教研组成员议课中指出的问题,提出的修改建议,如实的记载在《研课议课记载表》上,反馈给主讲人;

第二讲,是在第一讲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流程,完成第二次备课的再现。第二次课后,教研组成员再次研课,对比两次课的效果,找出亮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好的经验推广,如果还有待提高的地方,一并记录到《第二次研课议课记载表》上,为下一年的讲课提供改进依据。

三研:

即为三次研课。三次研课的形式各有不同:

第一研:是个人层面的,主讲人根据教材、教参,以及各种网络备课资料,备出教案和课前预设,没有通过“师傅”的审核,只能作为第一次课前的依据;

第二研:由主讲人把第一轮的研课成果交于“师傅”,师徒二人充分研讨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充分展现二人智慧的整合,经过首次修次修改后,形成第一次的教案,然后应用于第一堂课。

第三研:是团队层面的,以教研组为单位听了第一讲后,小组成员会根据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再次为主讲人提出建议,如:重难点如何突破、教学环节如何再精炼、小组探究如何引导等。主讲人根据建议进行适当调整,完成第二次备课。

四拍:

俗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研课时,回放拍摄的课堂实录,有针对性的指出存在问题,有的放矢。以前说录一堂课堂实录很麻烦,需要长时间拍摄的专业摄影器材,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满足这些条件。我们学校为了配合这次活动,专门配置了一个简易的三角架、一支无线麦克风,总投资不到四百元钱,但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拍课堂气氛,一堂好课的气氛肯定是很好的,学生学得很开心,老师讲得有激情,这样的双边互动,自然而然的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二拍活动情况,记录各学习小组在活动探究环节的情况,可以让主讲人判断活动中设置问题是否合理,如果问题太难,学生不容易操作,老师可以设置提示,或老师先演示、举例,学生再活动探究;

三拍教学行为,我们常说"当局者迷",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形成一些不好的讲课习惯,如:无用语言(口头禅)过多,影响课程的流畅性;语速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声音太小,学生听不清;肢体语言太花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等等,这些问题我们是无法察觉的,通过自己观看回放,尽量在以后的教学中克服;

四拍教学建议,在议课过程中,把教研组成员提出的好的建议,用视频的形式保存,不仅保留了第一手教研资料,而且方便老师们随时查看,不断改进与完善,让教研活动不再流于形式。

五反思:

我们常教导学生说:“学而不思则罔”,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其实我们在教学中何尝不是这样?教学也要有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教师课堂教学自我反馈的一种好形式。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备课质量,促进教学设计更合理;有利于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有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一反思教学中的“亮点”,即在教学中反思认为是成功的做法、有效的策略,如突破难点的方法、师生合作的过程;画龙点睛的小结等。

二反思教学中的“败笔”,三次研课后,完善的教学设计的疏漏和失误之处,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等,将这些不当之处记录在《研课议课记载表》上,并对其原因进行反思分析与探究,包括主观的客观的,成为以后教学的教训。

三反思教学中的“偶得”,教学中,随着师生的互动交流,在教学内容的展开,问题情境的创设,或一些偶发事件的产生,教师这时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些智慧的闪光点往往是“突如其来,突然而逝,不由自主”的,把它记录下来,作为深层探究的课题。

四反思学生中的“智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总会有“智慧的火花”出现,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多、学法不一,往往会从不同的角度、方位、渠道提出问题,一些言论或做法可拓宽师生的思路,促进学习的顿悟,把教学引向高潮,把它记录下来,教学相长,成为新鲜血液的补充。

五、反思学生学习的“障碍”,教师要善于反思在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不同形式的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与学生交谈的形式,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对学生反应强烈的部分、错题记录进行整理,加以分析.总结查缺补漏内容,对症下药,及时搬掉学生学习的障碍,形成教学补充措施。

六总结:

活动结束后,教科室进行了“六回头看”,一看方案设计是否科学合理;二看活动开展是否扎实;三看个人研修成果得失;四看学法指导是否提升;五看课堂是否高效;六看活动档案是否归档。

以上几点做法,就是我校校本研修在本学期中的一些新举措,这也是从国培网络研修中汲取有效经验,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形成“水土相服”的新方法。当然,刚开始实施时,或多或少会有些困难阻力,但是当青年教师在校本研修中,尝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甜头后,就会更加有动力投身到教学研究当中,当大家都乐在其中时,自然而然就会带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校本研修的路还很长,我们学校还在不断的摸索,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一定会有更多的老师“走出去”,站上更高的讲台,展现白莲河中学的风采。

磨课总结 篇6

“磨课”是每一位教师必经的一种成长经历,是促进我们成熟,提升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11月中旬,我们终于迎来了研修以来就期盼已久的磨课阶段,我们忙碌着,协作着;欣喜着,更收获着。

11月29日,三里河完小的乔红老师为我们组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课——的五年级上册讲读课文《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乔老师在执教这节课时,围绕“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这一中心,从“奇丽”的景色,“奇特”的民族两个方面着手,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德国所特有的奇特的风景,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乔老师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并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学习花美部分时,乔老师紧扣“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这两个词,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积累了相关词语。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品读,在品读中悟情。此时,学生看到的就不仅仅只是黑体方块字,而是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画面、情境了。

体味民族奇特时,乔老师又引导学生紧抓关键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高尚境界。乔老师的课教师导学生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磨课总结反思 篇7

充实的日子总是过得飞快,转眼间研修进入了磨课环节的尾声,和老师们一路走来,看到的是我们这个研修小组的团结合作和积极参与,老师们珍惜机会,努力提高充实自己。王萍萍老师认真钻研,从备课伊始就与老师们进行研讨,老师们更是针对教学设计提出比较中肯的建议,认真完成观课议课任务,整个组对每个环节都力求精益求精。在这些磨课的日子里,我们收获了很多。

一、制定周密计划。

从磨课的第一天开始,从领导到老师整个团队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积极参与研修组的磨课计划制定,从磨课内容、磨课目标、磨课时间、磨课形式等方面考虑,我们研修组根据学校实际教师情况把各项任务具体分工到人,确保了按照计划按时、高质的稳步进行。

二、老师们积极参与,群策群力,保证磨课效果。磨课”其实指的就是我们反复推敲、尝试,探讨出一堂高质量的课。磨课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不断修改并进行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创新的的过程。我们的磨课过程可以说是各抒己见、群策群力的具体体现。大家围坐在一起,从理解教材开始,一一讨论。首先开始有了撞击的是对课时的划分,第一

课时的划分到底到哪里最合适?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使用导学案的实用性出发,把第一课时定位在从扎实入手,扎实字词,扎实阅读,扎实秋天的雨的色彩。从王老师的第一次教学设计出来,我们组克服学校分散和电脑使用不方便(有的老师只能回家用电脑)的困难,及时碰头探讨,做到磨课扎实有效。

三、磨课,让我们对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作为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教育的发展,时代的需要。只有在磨课中多交流多研讨,及时发现并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和不足,结合学情进行科学合理的备课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做到并实现课堂高校。

磨课让教师们及时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将教育理论转化为成果。通过此次磨课,老师们对课堂教学的准备和开展有了全新的认识!首先,要认真分析学情,认真仔细的研读新课程标准,制定并把握好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备教材又要兼顾学情精心设计教案,并对教案进行反复修改,恰当利用多媒体等现有的教学条件。其次,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学生能自己思考解决的或小组合作能完成的教师决不能代劳,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我们要做好引领者,努力打造生本课堂。

磨课总结反思 篇8

孙洪烈

通过本次研修磨课,我们组所有教师都有着同样的感触:磨课能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沿着磨课的路走下去,我们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提高,教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一、立足实际,制定计划。

我们研修组制定的磨课计划,从磨课目标、磨课重点、磨课内容、磨课时间、磨课形式、磨课的观课分工等方面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磨课计划。

二、磨课的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备课

为了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深入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备课不是一人的行为,而是全组的齐心行动,共同备课。经历过前段时间的课例打磨活动,我有了深切地体会:好课是“磨”出来的。在研修组长的带领下,我们组各位老师对刘洪霞老师执教的《图形的周长》一课进行了几次磨课,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使我受益匪浅。活动中刘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各位教师的优秀建议,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回味无穷,收获很大,下面,结合磨课活动情况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情境精彩,目的明确,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又不脱离教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生活中的百分数这些信息的搜集和利用,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百分数与同伴交流,课堂就变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质的飞跃。为课堂教学作很好的铺垫,老师还能预测到学生的需要,掌握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情感状态,把握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同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学习数学的欲望。于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享受着学习。

第二阶段:教学设计的交流完善。

交流完善教学设计是为上课做准备,目的是集大家的智慧共同感受整个教学流程,教学目标的设置,重点的理解,难点的突破,教学环节的衔接,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问题的预设等,每位教师围绕我的第一次教学设计的说课交流沟通,达成共识。按照说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修改、完善自己的教案,这样我们小组完成了第一次备课。

第三阶段:上课、听课、评课。

1、上课。刘老师按照备好的教案进行第一次上课。

2、听课。我们组长朱老师要求教师在进行听课时要有目的性,并且分别从教师、学生、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意关注,认真地做好听课记录,我们特制订了磨课听课标准,并在听课后写出自己的观课报告。

在课堂教学中,刘老师利用闯关检测一二三四,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闯关检测一是对基础知识的测试,闯关二是加强对周长概念的练习,闯关检测三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闯关四是学生

智慧的升华。对于练习的编排设计有一定的阶梯,形成一定的坡度,引导学生拾级而上,从简单到复杂,思维由此而开拓。

通过课堂上的观察,我们发现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整节课的教学中,学生的掌握度很好,都有信心回答,学生的行为参与度高,表现为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课堂中多次出现语言表达和思维训练的环节,符合教师设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收集到的资料大胆发言,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评课。评课是磨课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艰苦的反复修正的一个过程。在评课时,大家坐到一起,坦诚相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相互交换意见、心得、体会。听课者把发言的中心定在“如果我来教,我会如何教”上。各种教法一一亮相,哪些意见更切合执教者自身的素质,哪些看法可能更适应将要施教的学生,这就有了比较的可能、选择的余地。让听课的教师感触颇多,更加注意自己上课时的这些方面,对大家的课堂实践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磨课收获

1、营造了浓郁的教研氛围。

教师们在一起磨课,人人皆能上台展示自己的个人教学见解,教师之间看得也就更准,理解也就更为深刻。因此在一起总能找到共同语言,讨论或交流起来气氛尤为热烈。每位教师都得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一到议课这一环节,教师们往往是经常忘了时间,仿佛是有说不完的话。办公室里、茶余饭后老师们的话题都是磨课。

2、促进了教师成长

磨课让每位教师都必须站上讲台面对学生及听课教师的检阅。如何沉稳、有序、巧妙地把握好课堂,把自己多年的教学成果展示在同行们面前,这无形给了教师压力。然而着又是充分展示自我的好机会,因此,每位教师都精心选课、备课,在磨课的整个过程当中显得认真、仔细、小心、专注。

3、磨课磨出教师的创新精神

磨课有个人思考的结果也有教师群体的智慧,如何更符合地方及学生实际,如何在几轮的磨课当中更富新意和创意,使得听课学生、教师不感到乏味。因此,教师们在备课时积极查找各种资料,对课堂教学过程重新整理并渗入自己的创新因素。因此每堂课总能让人眼前一亮。在我的课堂展示和磨课材料当中处处彰显各位教师的创新元素。

磨课总结 篇9

1、磨课尽显集体智慧——磨课离不开大家共同的努力,确实体现出了集体智慧。大家真诚合作,进行了充分的线上和线下交流研讨,看着上课老师一次一次的教案的变化,思辨着老师的每一次的提议,大家思维的碰撞,经验交流的提升,为磨课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磨的是团队的智慧,更是一个团队的合作能力。

2.备课要全面,问题设计要合理------磨课成功的关键。在磨课过程中,让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研读教材的重要性,研读教材、研究学生既是教学起点又是教学落脚点。我们要对问题的预设有比较全面的估计,这种预设,不仅要从知识方面入手,还要从学生本身的亲身体验入手。比如,让学生交流如何淡化海水时,学生已有的经验会说出是蒸发而非蒸馏,老师要有效引导,以便对问题有适当的预设。其次,要根据教学的内容精心地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应当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教师要多给学生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也就会高起来,他们的才智就会得到大大的提高和发展

3.不断反思---在磨课过程中,我们反思自己的教学思想是否先进,方法是否得当,效果是否有效。磨课是对对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检测,而这样的检测必然带来经验和教训,将经验进行提升、将教训进行转变,课就会越磨越精细。也就在这种互帮互助的磨课中,教师的课堂教学驾驭能力得到了较快的提升。

研修着,快乐着,探索着,进步着,感谢研修给我们的心灵带来的洗礼,感谢打磨给我们的教育积淀带来的深度思考。我们愿借着这次研修契机,不断提升自我,把研修的精髓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去。

学习、反思、实践、提高

——参加山东省化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有感

十多天的集中培训研修虽然已经结束,但我依旧一直处在兴奋中。几年来,经历了太多的培训,尤其看重这次,不仅仅是因为机会难得,还因为这次的培训内容迎合了我的需求。这些日子我一直在回想,在感受,在体悟,依然走不出那场景。今天静下心来再次感受,轮廓逐渐清晰了起来。

一、专家引领,开拓视野

教授们的报告就像冬日里的一股暧风,让我们觉得清新、舒服,也冲击着我们的大脑。陈德展教授的《化学在自然学科中的独特地位与现代化学的新进展》一下把我带入了化学科学技术的前沿,让我们知道了化学与生命科学、化学药物的创制、功能材料与化学等,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并不遥远。卢巍老师的《化学学科基本观念的内涵及其教学建构》使我们明确了化学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打好终身学习的基础,适应未来生活的基础;让我们明白了“观念构建”的本质是要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整体、把握本质,不要过分注重细节,要超越具体事实,引领学生从本质上认识和理解所学知识。常华锋教授的《生本教学:由理念到行动》详细阐述了生本教学的背景、概念及实施策略,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明确了方向。马勇军教授的《学科知识发展与公开课研究》让我们明白了公开课是促进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内在因素,压力与机遇并存,相信只要努力定会是“累并快乐着”的结果。还有程同森老师的《怎样做课例研究》、于清江教授的《基于课标贯彻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都从我们教师身边熟悉的视角展现了怎样做好基本工作的做法和策略。每位教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有很多新的提法都值得我们深入研讨,我的概述只是我感触特别深的,绝没有完全概述,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专家们都很淡定,没有任何浮躁情绪,充分展示了学者的风范。他们能远离社会的诱惑,一心一意做学问,这是值得我们终生学习的。教授们的敬业,带动学员们学习气氛浓厚,真应了这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初中教师,今后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要总认为:规范是给学生定的,自己是老师可以宽松些,其实,身教重于言教真的是很有道理的,这次我就深有体会。

二、集中磨课,专业成长

在整个磨课活动中我们研修组的老师们齐上阵,献策献计,精雕细琢,共同打造精品课。细想,磨课的每个环节,老师们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总会有很多的想法和不同的见解。每一个环节都要反复琢磨,每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语言也要不断推敲,每一句评价都要细细品味。年轻老师锐利的观课视角,犀利的点评;老教师扎实的数学教学素养,独到的见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磨课把老师们捆绑在一起,抱成了一个团,每一轮尝试下来,大家都要细致地分析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在思维不断地碰撞中寻找对策。磨课就是为我们教师搭建了这样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一个平台。磨课中全体参与的教师针对教学过程的梳理,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评价的运用都需要理论来支撑,老师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专业水平和教育素养不断地提升。

三、不断反思,实践提高。

磨课总结 篇10

一、 正确的教学观念

本节课教学,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改变了概念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采取从“扶”到“放”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学习方法的指导也很到位。数学方法的教学会让学生感受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研究的方法就在平时的学习中,并不神秘,这为学生以后的数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合理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类比、猜想、交流、验证、反思等数学活动,获得基本

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或意见不一时,通过小组或集体讨论解决,教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消除学生的疑惑;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各个环节之间能够水到渠成,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之间的生成。每个环节不会显得突兀,给人一种浑然一起的感觉。每个环节之间又有相应的重点内容,显得比较紧凑。

四、精心选题,发挥习题的探索性和趣味性

习题的设计力争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体现趣味性、基础性、层次性、灵活性、生活性。本节课牛老师设计的练习题有巩固练习的基本题和利用2、5倍数的特征灵活解决问题的习题。充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磨课活动总结 篇11

“磨课”活动开始了。联校组建了所谓的名师团,到下面学校去“磨课”。我做为名师团的一员,深感愧对这一称号,又深感责任重大。我下决心一定要不负使命,出色完成任务。

“磨课”前,我首先对所选的课做了精心准备,从教材教法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通过几次“磨课”活动,我发现和相对应的被磨教师相比,其实我们各有所长。可能是自己听的课多点,看的书多点,被灌输的新的教学理念多点的缘故,我的教学方法和他们相比比较接近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起到一个引领、组织、激发、点拨、合作、提升作用。被磨教师的业务能力都非常强,特别是他们的敬业精神,让我感到震撼。和我对应的几位被磨教师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上,但他们的工作态度、学习精神是我没想到的。每次听他们的课,虽说是听的家常课,但课中的设计,从教材的设计到教具学具的设计甚至是问题的设计,都做得非常到位,非常细致。可见平时工作的扎实,课前的用心。

通过这段时间的“磨课”活动,我把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带给了被磨学校的相对应教师,而他们的敬业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上一篇:11《飞天圆梦》教案下一篇:幼儿园接送制度(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