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心安顿好(精选3篇)
暴富之后,余友珍仍甘当环卫工人,能安放好自己的心灵,能在人生道路上保持一份从容,实属难能可贵。物质财富就如同流水一般周而复始往返不断,而心的安定才是永久的幸福、永久的灵魂财富。因此,我们要把心安顿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把心安顿好,我们才能享受宁静。新东方的总裁俞敏洪曾在一次访谈节目中有一段精彩的讲话,他说:“我曾经走在江边,用矿泉水瓶装了一瓶的江水,只见瓶子顿时变得模糊起来,浑浊的江水里还带着泥沙,饮一口尽是苦涩。但是在放了几天之后,泥沙聚沉在瓶底,上层的水变得清澈明净,再饮一口已和饮用水差不多了,我才明白:生活也如同这江水一般,只有心静了才能净,才能体会宁静的快乐。”的确,现实生活正如那含有泥沙的江水一般,人们总是追名逐利,之后也就自然有了碰撞,使得生活这一汪水浑浊,自尝只能叹苦涩。其实,用俞敏洪“只有心静了才能净,才能体会宁静的快乐”的话理解余友珍的`淡然之心、从容之举是多么恰切:余友珍通过辛劳,拥有了一坛装有金砂的水,而她在看待财富上,正是有了清醒、淡然的心态,才能让金砂深深沉淀,不因财富“遮望眼”,把心安于水而非金砂,的确是“心如止水”,于是,她能自享淡然、宁静之乐。
把心安顿好,我们才能找准前进的方向。我们生活在多元的世界,常常为纷繁世事所扰,有些人为无事生非而悲,有些人因碌碌无为而叹,有些人为追名逐利而忙,有些人因勾心斗角而累,万千世相,无法一一道尽。在这样的情况下,若我们能把心灵安顿好,安放在适于个人的个性与发展的方面,我们才能让自己的前进朝着心向往之的方面,即找准人生前进的方向,让人生少留遗憾。正如我们现今的学习一样,我们只有把心安顿在学习上,我们才能认准目标,一直往前,而不是总沉浸在现时的片刻欢娱却换来一百多天后高考失利的后悔与伤心。
把心安顿好,我们才能保留本性,实现最初的梦想。“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正是陶渊明的心境,他之梦想即为归于田园,享受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于是他弃官场留本性,向着心想的方向去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为李白的心声,他把自己的心安顿于山水之间,于是他策鹿而去,消失在山林间,以至后来有了无数的名篇流芳百世。他们这些文人都有着自己的本性,并为了捍卫它不惜代价,当然他们最终也达到了自己的心意。但假设陶、李都未把自己的心安顿好,而是融入了官场并且变得世俗,那么现在还会有如此之多的经典大作吗?答案是否定的。
当然,把心安顿好并非是一种不前进、安于现状的自我满足的安慰方式,这只是一种平淡的追求。
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把命照看好,就是要保护生命的单纯,珍惜平凡生活。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生活。平凡生活体现了生命的自然品质,内在生活体现了生命的精神品质,把这两种生活过好,生命的整体品质就是好的。换句话说,人的使命就是尽好老天赋予的两个主要职责,好好做自然之子,好好做万物之灵。
简单的生活就是诗意的生活。
我一向认为,人最宝贵的东西,一是生命,二是心灵,而若能享受本真的生命,拥有丰富的心灵,便是幸福。这当然必须免去物质之忧,但并非物质越多越好,相反,毋宁说这二者的实现是以物质生活的简单为条件的。一个人把许多精力给了物质,就没有什么闲心来照看自己的生命和心灵了。诗意的生活一定是物质上简单的生活。
但这个境界很难达到。
只有你自己做了父母,品尝到了养育小生命的天伦之乐,你才会知道不做一回父母是多么大的损失。只有你走进了书籍的宝库,品尝到了与书中优秀灵魂交谈的快乐,你才会知道不读好书是多么大的损失。世上一切真正的好东西都是如此,你必须亲自去品尝,才会知道它们在人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看见那些永远在名利场上操心操劳的人,我常常心生怜悯,我对自己说:他们因为不知道世上还有好得多的东西,所以才会把金钱、权力、名声这些次要的东西看得至高无上。
作者在《序》中这样概括近几年他的价值观: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和心灵,把命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这也是作者将这本随感集定名为《把心安顿好》的主要原因。
读周国平先生的作品,以前只是零星地接触。这一次读他的《把心安顿好》可以说是比较完整地接触到了他的整部作品。这本书从《价值观》一文导入,谈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价值观的问题自始至终都贯串在整个作品之中。在《价值观》一文中,作者这样写道:把心安顿好,就是要积累灵魂的财富,注重内在的生活。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更应该去追求精神上的快乐。
作为哲学家的周国平,在审视人生及其意义的时候,我始终觉得他的内心很淡定。这种淡定来
自于他对生活的深切感悟,来自于踏踏实实地把平凡的生活真正过好。这样一位大师级的人物,他凭借自己丰富的心灵、敏锐的洞察力,思考并解剖着我们平凡的生活。作者在《内在生活》一文中这样论述:一个人越是珍视心灵生活,他就越容易发现外部世界的有限,因而能够以从容的心态面对。面对纷繁芜杂的社会,作者的心灵是丰盈、快乐而坚定的。
把心安顿好,一个人也只有把心安顿好,才不会被形形色色的较低快乐的诱惑所沾染。同时,他自然会凭借这种精神的快乐定力来抑制外在的干扰。在评价当前人们价值观的时候,作者这样说:真正可惊异的是,我们时代的价值观竟然变得如此单一,大家说着做着的都是一个字:钱!钱!钱!钱似乎是生命的一切,人们的追求方向和目标产生了很大的问题,每个人必须认真思考,自己做主。
不要被外在的物质欲望迷惑了我们的内心世界,静下以来,认真对待平凡的生活,从经历中、情感上、感悟里去丰富内心世界,追求精神层次的境界。通过追求精神的内容达到精神的快乐,这才是作为万物之灵的最高境界。
面对教育,周先生更是表达了自己的愤怒,《问责今日教育》中说道:现行教育的尺度极其狭隘,无非是应试、升学、就业,其恶果是把孩子们培养成片面的人、功利的人,既不优秀,也不幸福,丧失了人生最要的价值。在孩子发展这一方面,周先生还是注重人文精神的全面发展,他对当前的应试教育这样斥责:从长远来看,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身心的健康生长远比一纸文凭重要。他还这样担心孩子们将来的价值观:在他们未来的.人生中,在若干年后的社会上,童年价值被野蛮剥夺的恶果不知将会以怎样的可怕方式显现出来。教育的体制不改,寄生在教育中的许多弊端真是很难改变啊!
【把心安顿好】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