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术护理试题

2024-09-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心肺复苏术护理试题(精选10篇)

心肺复苏术护理试题 篇1

1、你看见一位45岁的男性突然倒下,你让别人打120急救电话,自己开始做心肺复苏,你已经高质量的完成了生存链中的前两个环节,什么是提高该男子生存率的第三步?

A、给予药物治疗

B、将该男子转送至医院进一步治疗

C、给予电击除颤

D、等待能够做心肺复苏的医护人员到来

2、你在和一位60岁的老年男性交谈中他突感不适,一侧手臂不能运动,讲话困难,他最可能发生了什么问题?

A、窒息

B、心脏病

C、脑卒中

D、糖尿病昏迷

3、你接到一个紧急求助电话,一名儿童被发现躺在床上,没有意识,没有外伤的证据,你应该使用什么方法打开气道?

A、将手指放在他的嘴里,向前推下颌

B、仰头举颌法

C、双手推举下颌法

D、将舌头往前拉

4、在医院上班时,发现一成年患者突然倒下,周围没有其他人,你应该怎么办?

A、检查患者的反应,如果没有反应,启动应急救援系统(或打120),拿AED

B、启动应急救援系统(或打120),然后等他人来帮忙

C、打开患者的气道,然后检查脉搏

D、开始做1分钟心肺复苏,然后打1205、你的同事是一位55岁体型肥胖的男士,没有心脏病史,突感剧烈的胸骨后疼痛,持续约5分钟后缓解,你认为可能是什么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A、胃痛,口服制酸药

B、冠心病,门诊随访

C、心绞痛,急诊就诊

D、心律失常,急诊就诊

6、在救助一位游泳池内溺水的3岁女孩时,你发现她脸色苍白没有反应,周围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你什么时候打120急救电话?

A、你给小孩做2分钟心肺复苏后

B、你将小孩从游泳池救上岸后

C、你做了几分钟心肺复苏,小孩仍没有反应后

D、在做了几次通气以后,做心脏按压以前

7、一个3岁的小孩一边吃东西一边玩,他突然开始咳嗽,很快咳嗽变得无力,皮肤发绀,最可能的原因是?

A、气道受刺激引起哮喘发作

B、严重的或完全的气道阻塞导致气流交换受限

C、咽喉炎

D、头部外伤导致癫痫发作

8、用面罩给小孩做救生呼吸,你如何确定每次救生呼吸是恰当的?

A、先称小孩体重,然后计算潮气量,再给予通气

B、每次救生呼吸时,看到胸廓起伏

C、选择合适尺寸的面罩

D、给与尽可能快地呼吸次数

9、胸外按压的正确位置是

A、胸骨的上半部分

B、乳头连线的左侧

C、胸骨下,剑突上

D、胸骨的下半部分,两侧乳头连线的中点

10、在行双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先给予几次救生呼吸?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1、一位52岁的男性在健身房跑步后倒下,为了了解他是否心脏病发作,你要检查他的循环征象,应该检查何处?

A、手腕部的桡动脉

B、颈部的颈动脉

C、腹股沟的股动脉

D、直接听心脏

12、CPR时给予救生呼吸,下面哪种解释可以说明救生呼吸的用处?

A、救生呼吸可以帮助解除气道内异物

B、救生呼吸可以维持正常的动脉氧含量

C、救生呼吸可以帮助心脏除颤

D、救生呼吸可以迅速、有效的给患者提供氧气

13、做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是

A、每分钟60次

B、每分钟80次

C、每分钟100次

D、每分钟120次

14、你在对一位没有意识的病人做心肺复苏,正确的按压和通气比例是

A、30次按压然后2次通气

B、5次按压然后1次通气

C、10次按压然后2次通气

D、15次按压然后5次通气

15、一位7岁的男孩在你家门前被汽车撞倒,你发现他没有反应,同时头部有鲜血,你应该如何打开他的气道?

A、仰头举颌法

B、双手推举下颌法

C、头偏向一侧

D、不要移动他,因为他可能有颈椎骨折

16、心肺复苏时,何时开始胸外按压?

A、当你发现病人没有循环后

B、当你给与两次通气后

C、你重新评估病人的呼吸后

D、当你发现病人没有反应后

17、做心肺复苏时,为什么胸外按压和救生呼吸能挽救心跳骤停的病人?

A、心肺复苏减少了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B、心肺复苏帮助心脏从室颤恢复至窦性心律

C、心肺复苏对生存率无影响

D、即刻心肺复苏给心脏和大脑提供了血流直至除颤仪到达

18、急诊室送来一位无脉电活动,心率30次的病人,已经给予气管插管,持续的胸外按压,你接下来应给予

A、肾上腺素

1mg

静脉

B、200J

电除颤

C、异丙肾上腺素

1mg静脉

D、准备经皮起搏

19、一位病人因头晕、乏力就诊,心电图显示HR40次/分,你首选

A、阿托品0.5mg静脉推注

B、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

C、腺苷6mg迅速静脉推注

D、胺碘酮150mg静脉推注

20、心肺复苏病人使用碳酸氢钠,治疗效果最好的可能是下列哪一项

A、张力性气胸引起的呼吸性酸中毒患者

B、短暂心脏停搏患者

C、高血钾患者

D、低血钾患者

多选题

1、打开气道的方法有:

A、压额举颌法

B、压额抬颏法

C、双手托颌法

D、双手抬颏法

2、胸外按压的要点有:

A、按压深度为4-5cm

B、频率为80次/分

C、按压与回复的时间比例为1:1

D、按压要求快速且有力

3、人工呼吸的要点有:

A、快速吹气以达到效果

B、捏紧患者的鼻子

C、确保胸廓有起伏

D、吹气时仍要打开气道

4、双人CPR时,以下正确的是:

A、每2min或5个周期后按压与呼吸可交换

B、每2min或5个周期后可以重新评估患者

C、每2min或5个周期后AED可以重新分析心律

D、每6-8秒中吹气一次

5、生存链包括哪些:

A、早期按压

B、早期除颤

C、早期用药

D、早期呼叫

标准答案:

1-5:

C

C

B

A

C

6-10:

A

B

B

D

B

11-15:

B

D

C

A

B

16-20:

A

D

A

A

C

多选题

1、A、B、C2、A、C、D3、B、C、D4、A、B、C5、A、B、D

心肺复苏术护理试题 篇2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于我院急诊科急诊的200例患者, 通过气囊-面罩通气心肺复苏法的100例急救患者为对照组, 实施当前心肺复苏护理的100例急救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中女43例, 男57例, 年龄16~75岁, 平均 (45.17±4.26) 岁;器质性心脏病史55例, 外伤24例, 急性中毒11例, 触电5例, 药物所致3例, 淹溺2例。观察组中女44例, 男56例, 年龄19~74岁, 平均 (44.54±4.43) 岁, 器质性心脏病史58例, 外伤24例, 急性中毒11例, 触电3例, 药物所致3例, 淹溺1例。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常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出现瞬间意识丧失, 脉搏及心脏骤停, 生命体征减弱及消失, 呼吸减弱或者已经停止。

纳入标准: (1) 无明显生命意识; (2) 人工气道建立以后还处于昏迷状态者; (3) 患者家属知情。

排除标准: (1) 严重外伤无法实施心肺复苏者; (2) 中重度脑卒中: (3) 严重内脏功能不全。

方法:观察组给予基本的生命支持: (1) 胸外心脏按压。 (2) 心前区捶击 (拳击) 。 (3) 人工呼吸:最简单、快捷的临场抢救方法是口对口吹气的人工辅助呼吸, 在实施人工呼吸前首先要清洁呼吸道, 患者尽量保持仰卧状态仰卧, 垫高身体上半部分, 解开纽扣, 对口鼻污染物进行清理。然后操作者用一只手托起患者下颌使其头部后仰, 另一手将患者鼻孔捏住, 深吸一口气, 紧贴用力吹入患者口中, 扩张患者胸廓;吹毕立即让患者嘴巴张开, 松开鼻孔, 让患者肺部的气体自然排除排出, 反复多次进行。 (4) 胸内心脏按压。对照组:标准心肺复苏面罩-气囊通气) 心脏胸外按压, 以面罩-气囊通气进行呼吸支持, 此过程不需中止心脏按压。

观察指标: (1)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的评估:睁眼反应, 自然睁眼记4分, 呼唤睁眼记3分, 有刺激或痛楚、会睁眼记2分, 对于刺激无反应记0分。 (2) 语言反应:说话清楚明白记5分, 答非所问记4分, 能说出少量词语记3分, 能发声记2分, 无任何反应记1分。 (3) 肢体运动:可根据指引做动作记6分, 能指引找出疼痛位置记5分, 疼痛刺激肢体回缩记4分, 疼痛刺激肢体弯曲记3分, 疼痛刺激肢体伸直记2分, 无任何反应记1分。复苏后第1 (当天) 、3、7天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 (GCS) 评分, 总分15分, 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 (GCS) 评分比较, 当天死亡患者不计入评分。临床死亡:临床死亡判定标准为呼吸以及心跳的停止。通常把心跳停止的前5~8 min称为临床死亡期, 从患者外部特征来看, 人体生命体征已消失, 但体内仍然进行微弱的新陈代谢;脑中枢功能有轻微活动, 但不正常, 此时各组织功能未进入不可逆转的状态。处于临床死亡期的患者是可能复苏的。若呼吸心跳停止>8min, 则患者进入生物学死亡期, 此时机体细胞已发生退行性变化, 患者是无法复苏, 抢救成功率=存活人数/抢救人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 计数资料都以%表示, 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观察组急救当天存活96例, 对照组抢救当天存活80例,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复苏后早期GCS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GCS评分均较复苏当天明显升高, 且观察组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对于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 国内外各种研究都强调了实施心肺复苏要越早越好、越快越好。心脏骤停可能发生于任何地点, 心脏骤停发生后的8 min内是抢救患者最关键的时刻, 也就是常称的“黄金8分钟”。在此8 min内, 进行正确、及时的抢救, 患者生命体征是可以得到恢复[5]。反之, 则生命丧失或病情加重。近年来, 我国各地认真对于狠抓急救, 但由于特殊的交通以及社会环境, 是从接到报警电话到急救人员赶到现场, 一般都超过4 min, 黄金抢救时间过去一半。因此, 急救不能单靠专业急救机构, 应普及大众急救知识, 如果刚发现患者心脏骤停便开始实行抢救, 给予必要的护理, 直到专业人员赶到现场, 可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在各阶段的教育中, 各级教育部门都应该对学生时代的相关急救知识进行普及教育, 这样才能让普通人发现心脏骤停患者时不必惊慌失措。本调查结果还显示男性医务人员的急救操作及知识要低于女性医务工作者, 原因与各自行事的专注程度与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长期考核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有关, 同样护理人员以及医师操作规范的掌握情况有关。

对于常规心肺复苏后心律紊乱的现象, 近年来发明了一种可以提供体外自动心脏除颤的设备, 称为自动体外除颤器, 自动体外除颤器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它能自动辨别患者心室颤动规律, 并通过释放微弱的电流, 刺激“心律紊乱”的心脏, 让心跳重新恢复到正常节律[6,7]。

综上所述, 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常规气囊-面罩通气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对比研究中, 前者明显优于后者,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研究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急救患者给予气囊-面罩通气心肺复苏法作为对照组, 对100例急救患者给予心肺脑复苏护理作为观察组。回顾性分析两种心肺复苏护理方式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成功后不同时间的GC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成功后不同时间的GC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实施心肺脑复苏护理与传统气囊-面罩通气心肺复苏法相比较抢救成功率更高, 患者症状恢复更快。

关键词:心肺脑复苏护理,心肺复苏护理,心脏骤停

参考文献

[1]王瑞红, 李金博, 蒋俊霞.心肺脑复苏护理与心肺复苏护理在心脏骤停急救中的效果对比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23) :161-162.

[2]王瑞红, 李金博, 蒋俊霞.心脏骤停急救中配合心肺脑复苏的护理效果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26) :186-187.

[3]张晓燕, 廖晓玲, 李星梅.心肺脑复苏急救中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 2012, (9) :856-857.

[4]肖爱军.心肺脑复苏流程的护理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 26 (22) :23-24.

[5]韩彦辉, 王春波.心肺脑复苏抢救的临床护理配合分析[J].当代医学, 2013, 19 (5) :125-126.

[6]Yi-Ching Chu, Kuang-Tse Huang.CRP/oxLDL co-incubates impair endothelial functions through CD32, LOX-1, and keratin 1with dependence on their ratio[J].Journal of the Taiw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2016.

浅析心肺复苏的护理配合 篇3

【关键词】呼吸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护理配合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14-02

急诊科常接诊危、急、重症病人,或需到院外抢救危重病人。心跳、呼吸骤停是急诊科最危重的病例,在心跳呼吸骤停病人的抢救过程中应尽早尽快实施心肺复苏,时间对心肺复苏的成功是最重要的。大部分呼吸、心跳驟停发生在院外,而院内病人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大部分是护士首先发现的。如何赢得这宝贵的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应将急救护理思维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及时准确地准备抢救器材及抢救药品,并熟练掌握各种抢救仪器的使用,迅速、准确完成急救状态下的各种处置,正确地配合医生操作及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才赢得救治时间。无论是院前或院内的心肺复苏,护士心肺复苏的熟练程度决定着抢救的成败。心肺复苏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患者的基本生命支持及高级生命支持,主要保护和维护大脑功能,延长生存时间。是护理人员配合抢救治疗中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

1 评估患者

除了检查颈动脉搏动,新的复苏指南提出病人有无循环消失是判心脏骤停与否的特征。抢救心跳骤停的关键是行动,而不是评估。对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者即可诊断心脏骤停,应立即现场抢救并通知其他医务人员。抢救人员应该在10s内快速检查呼吸、脉搏,并在第一时间开始心肺复苏,要做到迅速,按压部位正确。

2 及时实施心肺复苏

如果在10秒内不能明确触摸到颈动脉搏动,抢救人员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心跳停止10秒后,脑内氧储备即耗尽,缺氧4—6分钟,脑神经即发生不可逆的病理改变,迅速准确判断并抓住心跳、呼吸骤停5分钟抢救的最佳时间,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的重要环节。

3 正确有效实施心肺复苏

从2005版到2010版的的心肺复苏指南,均强调尽可能早期开始复苏。都强调有效的心脏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钟,按压深度为5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恢复原状,尽量避免按压中断。2分钟更换人员,保证充分有效地按压。及时开放呼吸道,建立高级人工气道,争取短时间内使氧饱和度达到90%以上并及早进行电除颤。2010版指南最大的变化是将初步心肺复苏中的A—B—C(气道、呼吸、胸外按压)顺序更改为C—B—A(胸外按压、气道、呼吸),其重要意义是为缩短从心搏骤停到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

4 心肺复苏的护理配合

4.1气道护理

患者一旦出现呼吸骤停,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立即开始人工呼吸。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气管插管氧疗效果显然是显著的,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疾患诱因的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尽早进行气管插管。在复苏时建立高级人工气道,会使得胸外按压中断,施救者应充分考虑建立人工气道和中断按压之间的利弊得失。

4.2抢救物品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不同年龄准备喉镜、金属导芯、气管导管、牙垫、吸痰管,同时准各好吸引器、简易呼吸器、除颤监护仪、氧气筒、急救药品等。

4.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周围静脉留置针操作简单、快速、并发症少,已作为心肺复苏处理时的首要措施。首先开通两条静脉通道,选择16~18号静脉留置针;根据致伤的因素和创伤部位以及病情程度,选择相应的溶液和输入速度;同时抽血标本,配血,备置患者于硬板床或地板上,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并连接好各监护电极进行心电监护。处于休克状态的患者,应选择16—18号静脉留置针,遵医嘱应用心血管兴奋剂即肾上腺素,首次1一3mg,根据情况反复静脉注射,以提高心脏和脑的灌注压,增加大脑皮层血流量。

4.4除颤:

如有电击除颤指征,立即配合医生将电极分别置于患者胸骨右缘第2~3肋间和左腋前线第4—5肋间,按需要选择能量充电至200焦耳,操作者以外人员离开床周,进行电除颤,一次不成功,可加大电功率至300焦耳进行第2次,当病人心跳恢复后,严密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等各参数的变化。粗颤型电除颤成功率高,预后良好;细颤型电除颤成功率低,预后相对差。如果心电示波为细颤波,应给予肾上腺素使之转复为粗颤型波后再行除颤。在来不及连接心电监护情况下也可直接除颤。

4.5疗效观察

抢救过程中护士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意识、瞳孔、面色,如心电监护示心率或大动脉搏动恢复,提示心肺复苏有效,否则无效。此时应查找原因,如是否操作不当、是否有肺损伤或内脏出血等。若抢救30min后仍无效或死亡临终症状逐渐明显,可考虑放弃抢救。

4.6脑复苏

脑缺氧是患者呼吸心跳骤停后的主要死因之一。加强监护,供给充足的氧气与灌注压,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在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尽快采取头部降温,低温治疗可降低脑氧代谢率,减轻再灌注损伤。心跳恢复,测到血压后立即应用脱水剂,使用促进脑细胞代谢药物。

参考文献

[1]陈平,钟永.《2010美国心脏协会(AHA)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ECC)指南》要点速递与释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1,8(5).

[2]温娜,赵婧.心肺复苏的护理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9).

[3]刘亚琴,田爱民,杨海英等.心肺复苏的护理进展[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6).

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的护理干预论文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急诊1月至1月收治心跳呼吸骤停患JL100例,其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为8.4岁;患JL中心跳骤停38例,呼吸骤停62例。

1.2治疗方法

JL科急诊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依据《儿科高级生命支持指南》进行。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

2结果

2.1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发生情况分析

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场所分析:家中81例,占总人数81.000,公共场所17例,占总人数17.0%,医院或急救车辆中2例,占总人数2.0%;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有目击者83例,占总人数83.0%。

2.2患者发病原因分析

患者发病原因分析:呼吸系统疾病48例,占总人数48X)0。;意外事故导致30例,占总人数3(10%;心血管系统疾病19例,占总人数19.0°各种休克导致3例,占总人数3.0%。

2.3心跳骤停及呼吸骤停患者疾病转归比较

本组心脏骤停患者中心肺复苏成功例数、心肺复苏复苏失败死亡例数、心肺复苏复苏失败死亡例数分别为30例,8例,2例,总存活率为73.70。;呼吸骤停患儿中心肺复苏成功例数、心肺复苏复苏失败死亡例数、心肺复苏复苏失败死亡例数分别为36例,26例,5例,总存活率为73.70。;心脏骤停患者总存活率明显高于呼吸骤停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着CP<0.05);见表1。

3讨论

心肺复苏即心肺脑复苏,包括初期复苏、后期复苏、复苏后治疗,可以归纳为ABC三要素,A即airway(保持气道开放),B即breathing(恢复患者呼吸),C即circulation(体外人工循环);近年来,我国JL科急诊心肺复苏使用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临床研究显示,正确及时的心肺复苏方法对于患者的生命抢救和预后具有关键作用。

心肺复苏实施的关键是早期及时,第一时间进行复苏抢救可以显着提高患者存活率,国外多种急救指南显示,患者心肺复苏治疗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早期骤停诊断、及时急救启动;②早期心肺复苏;③有效处理心脏纤颤等;④完备生命支持。

心肺复苏三要素中:A即气道保持通常,心肺复苏首先需清理患者呼吸通道,清楚气管分泌物,保持气流顺畅,在未行气管切开下经保证口鼻呼吸安全;如出现患者呕吐,应当及时将其口、鼻中分泌物和呕吐物清出,同时使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以保证气道通畅以及防止舌后坠发生;B即恢复骤停呼吸,,一旦发现患者呼吸停止,急救人员应当在正确评估患者潮气量情况下,对患者进行口对口呼吸支持,同时应用纱市等轻薄透气物覆盖口鼻部,直至患者胸部出现明显抬起为止;C即人工体外循环,急救人员通过手部体外按压患者体胸部,进而有效挤压心脏,恢复或提高心脏射血功能,进而刺激已停止血液循环重新运行;美国急救指南之处,心脏复苏术心脏按压位置应为患者胸骨中下二分之一处。

后期复苏是心肺复苏急救治疗中极为关键的一t环节,是在初期复苏结束后进行的进一步抢救阶段。后期复苏主要抢救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①保证气道持续畅通,对于气道堵塞严重且无法处理者,必须及时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操作,必要时使用呼吸机进行有效机械通气;②生命体征密切监测,主要生命体征指标包括心电囝、心率、氧分压等;③及时药物应用,以有效促进呼吸功能恢复,解除气管痉挛、恢复正常心率及血压;④静咏通道建立,观察患者血容量、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情况进行输液治疗;⑤心室纤颤预防及除颤治疗,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抢救过程中极易出现心室纤颤现象,多由心动过速发展而来,临床病死率较高,故应进行有效预防,并在出现时行紧急心室电除颤;⑥心脏起搏,对心跳骤停后出现心衰患者应当进行人工起搏支持,以恢复正常心脏起搏功能。

在后期复苏结束后,应当将患者立即送人ICU(重症监护病房)中进行全天候生命体征检测,并实施有效支持治疗,直至患者机体功能恢复正常。

心肺复苏术培训小结 篇5

当各种原因引起心跳、呼吸骤停时,“心肺复苏术”是最有效的紧急救护技术。为了让医务人员能正确的掌握心肺复苏术,我院开展心肺复苏术的培训,给我院全体医务人员上了一堂生动有趣而实用的培训课。

这堂课不仅让医务人员加强了医疗工作中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生命第一、健康第一”的全新理念,懂得了生命安全比什么都重要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全体医务人员听课仔细,操作认真,不少同志还在下课后自觉留下来继续练习,表现了高度热情的学习积极性

儿科心肺复苏术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五、说教法与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小儿心肺复苏术是:吉林科技技术出版社,《儿科护理学》第五章儿科护理技术操作中的内容。

本节是学习了护理学基础成人心肺复苏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小儿急救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所以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此外,小儿心肺复苏的知识与之后所学急症患儿的护理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项技术有广泛的意义。

儿科临床护士必备的操作技能

二、说学情

1、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临床护理知识,但对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差。

2、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不愿独立思考问题,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

3、心理特点:表现欲强,对护理操作期盼已久,喜欢教师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儿童基础生命支持的CAB步骤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说出小儿心肺复苏操作要点,并能进行正确规范的操作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沉着冷静的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儿心肺复苏术的操作程序

难点:操作中对小儿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按压部位、深度及按压手法不同的把握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法:利用播放视频、图片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小儿心肺复苏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易理解。

情景模拟教学法:

合作探究法: 操作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法:观察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下面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具体教学教程中,我准备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实施教学。

(一)新课导入 播放小儿因抢救不及时一命呜呼的视频新闻,震撼学生心灵。引出:怎样进行小儿心脏骤停的救护?

(二)新课讲授

1、理论讲授 首先理论讲授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对小儿心肺复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示范讲解 通过教师在模拟婴儿上的操作演示及与成人操作不同点的讲解,让学生对此操作更加熟悉。直观操作细节、重点知识浮现

3、视频播放 小儿心肺复苏过程 通过视频播放不仅提高学生兴趣,还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带着以下两项任务进行观看)

任务一 A.列出操作中的核心要点

B.小组总结归纳出小儿心肺复苏过程法的操作流程图

重点内容:模糊→成形→清晰呈现

任务二 请判断操作对错?说明原因?

检查重点掌握情况,对错误操作进行预防,突破难点

4、分组练习让每个学生敢动手、能动手、会动手,熟练操作步骤,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进行指导纠错,评出最佳队员、最佳团队。

(三)课堂小结

通过表格形式对小儿心肺复苏中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对比、归纳、总结,加强学生记忆。

(四)作业布置

1.练习操作时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比较各年龄期小儿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的频率、按压部位、深度及按压手法的不同?

心肺复苏后的病情及护理观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收集了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30例。年龄38~83岁,平均67.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病16例,支气管扩张合并大咯血2例,急性肺栓塞3例,重度支气管哮喘6例。19例入院时已出现心跳骤停,11例住院过程中突然心跳停止。

1.2 方法

复苏方法:全部患者均给予气管插管,胸外心脏按压,使用呼吸机进行呼吸辅助,同时使用肾上腺素和纳洛酮,剂量分别为1.0 mg/次和0.4 mg/次,必要时使用电除颤进行复苏[2]。在复苏成功后即刻进行头部冰敷,同时使用甘露醇进行感染预防及防范多器官功能损伤等对症干预方法。复苏确定标准:(1)大动脉搏动清晰有力;(2)肱动脉收缩压>8 kPa;(3)患者面色、嘴唇皮肤等体征显示症状改善良好;(4)患者角膜比较湿润,瞳孔恢复正常[3]。

2 结果

经过抢救,有20例患者实现自主循环恢复。其中,6例患者在3 min内实现自主循环恢复,同时3例患者兼有实现自主呼吸恢复;9例患者在5 min后实现自主循环恢复,同时5例患者兼有实现自主呼吸恢复;有8例患者在10 min后成功实现自主循环恢复,同时6例患者兼有成功实现自主呼吸恢复;而有>7例患者在15 min后实现自主循环恢复。17例患者有器官障碍发生,其中,2个器官功能障碍9例,3个器官功能障碍5例,4个器官功能障碍2例,5个器官功能障碍1例。

3 复苏后病情监护及护理

3.1 循环系统监护

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心电活动,防止心律失常的出现并及时发现和处理。

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以后,要注意对心血管功能紊乱、低血压、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进行监测。具体方法为:(1)对患者血压、心律、心率、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进行定期测量,0.5~1.0 h进行1次测量,并进行记录。同时,如果血压<12.8 kPa,要对患者的补液量进行评估[4]。(2)如果出现低血压,说明中枢神经系统等很多脏器还处在低灌注状况,其对脏器功能有不利影响,因此要应用升压药。(3)使用中心静脉压患者的右心功能进行监测,以对补液进行指导。一般每小时进行一次监测,同时根据监测情况调整输液量,以使得中心静脉压能够尽量接近正常水平而处于负平衡,这样可以尽量预防或减轻脑水肿的发生。(4)对患者的外周循环状况进行观察,内容包括皮肤颜色、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温湿度及外周静脉充盈状况等。外周循环与内脏血供有直接关系,通过观察,可以对内脏的血供进行监视,如有异常可以及时处理,防止出现严重的内脏器官损害。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对患者心肌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确切了解患者的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的状况,以确定心律失常的程度及性质,同时找出低血压的直接原因,以进行对症治疗。

3.2 呼吸功能监护

因为呼吸心跳停止会导致呼吸中枢出现缺血、缺氧的不良后果,因而大多数情况下会发生严重的呼吸功能障碍和呼吸衰竭,使得患者出现呼吸不规则、呼吸浅速、深慢及点头呼吸等情况出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生存质量。因此要严密对患者的呼吸频率、深浅、节律、强弱进行监测,如果出现呼吸不规则严重、浅快、过慢,甚至是停止,则必须适时采用呼吸机进行呼吸辅助。

3.2.1 呼吸机的监护与护理

使用呼吸机监护应当注意:(1)为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患者早期应当主要进行控制呼吸,同时在自主呼吸循环建立后,必须进行呼吸模式调整,有计划的撤机。(2)密切注视患者的呼吸与呼吸机节律的一致性,如果节律不同而出现人机对抗时,必须进行及时的纠正,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采用简易呼吸器进行过渡,或镇静剂或肌松剂就能替代性的解决这一问题。(3)对呼吸机的使用效能要进行严密的观察,密切注视各个参数的设置,如果发生报警,应及时分析事故原因,同时做对症处理。(4)对患者的呼吸道状况进行监测,必要时进行气道湿化和吸痰,预防呼吸机连接管道出现故障,定期对患者两肺的呼吸音进行听诊,观察患者气管导管的插入长度。

3.2.2 神经系统护理

如果心跳骤停,首先受到损害是大脑功能,而且其持续时间比较长,因此在心肺复苏的预后评价上,最关键是神经功能评价。早期在心肺复苏的同时也要进行神经系统保护,防止脑细胞损害的进一步扩大。神经系统的监护与护理:(1)对患者的体温、心率、脉搏、血压进行严密监测[5,6],发现并及时处理亚低温过程所带来的副作用。(2)对患者是否出现脑水肿或颅内压升高进行密切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及瞳孔反应。

3.2.3 肾功能的监测与护理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就会导致肾脏肾小球的大量坏死,使得患者肾功能受到损害。因此要做到:(1)对患者进行留置插尿管,实时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尿量、尿比重、尿色,结合患者的血压、中心静脉压、脉搏对肾功能进行综合判断;(2)每2 d抽1次血进行血肌酐和尿素氮测定,观察其升高情况,禁止使用对肾有害的药物。3.2.4消化系统监测与护理在复苏后1~3 d,患者的肠道渗透性会增加,容易导致脓毒血症的发生。因此要做到:(1)观察患者的皮肤和巩膜的颜色,定期检测其肝功能;(2)注意患者的肠鸣音状况,注意其有没有出现腹胀;(3)对患者进行插胃管和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定期抽吸胃液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应激性溃疡出血,及早进行胃肠道营养支持;(4)注意观察患者大便的次数、颜色、性质及大便的量,定时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及时掌握消化道出血和肠道感染的情况。

4 讨论

目前,由于治疗上无特效手段,因此临床护理及监测对心肺复苏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有积极意义。在临床护理中,护士要对患者复苏后的生理和病理过程有清晰的认识,积极做好预测性的监测和护理,为临床医生提供实时准确的病情信息,帮助医师进行准确的病情判断,及时进行治疗方案调整,及早进行干预治疗,防止严重脏腑器官损害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有重要意义。

摘要:目的:了解心肺复苏后病情及护理方法,总结临床对心肺复苏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0例需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抢救,自主循环恢复20例,自主呼吸恢复14例,出现器官障碍17例。结论:对心肺复苏后的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和改善患者的整体功能。

关键词:心肺复苏,自主循环,功能恢复,护理

参考文献

[1]徐萍,丁宇栋.35例心肺复苏患者护理配合及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的启示[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7,17(4):680-681.

[2]招婷.心肺复苏护理的改进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216-217.

[3]齐亚敏.心肺复苏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7):32-34.

[4]周燕华.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护理相关因素[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2(2):264-265.

[5]武兰英.改进的心肺复苏护理[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2,14(3):59-60.

心肺复苏术 人人当学会 篇8

心跳呼吸停止4~6分钟后,脑细胞可发生不可逆的死亡。根据临床统计,如在4~6分钟内进行抢救其成功率达40%~50%,超过10分钟者成功率仅有5%。

那么,如何进行徒手抢救呢?

A.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使病人平卧,解开其衣领、胸罩、裤带,将舌头垃出,以利呼吸道通畅。抢救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另一手向后下方压额部,使其头尽量后仰,口张开以利呼吸。

B.口对口呼吸:呼吸停止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抢救者立于患者右侧,左手托下颌,使头后仰,右手捏紧鼻孔,以防气体从鼻腔溢出。深吸气一口,对准病人的口,用力吹气。吹气完毕立即放松捏鼻孔的手,使胸廓自动回缩使气体排出。每分钟施行15~20次。连续吹气4次,使肺复张。同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摸一摸颈动脉有无跳动。

C.胸外按压术:病人心跳骤停时,应立即掌击病人胸部1~2次,如心跳没有恢复,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术,置病人于硬板床或就地放平,采用双手按压法,一手掌根部按于胸骨下1/3与中1/3交界处,另一手压在该手背上,双手扣紧,借抢救者自身重量向下压迫,使胸骨下部与相连的肋软骨下陷3~4厘米,间接按压心脏,使残存于心腔内的血液挤压至大血管。按压次数为每分钟60~80次。如1人抢救,胸外按压15次吹气2口,2人抢救时按压5次,吹气1口。待病人复苏后,立即送医院继续抢救。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操作流程 篇9

(院内一医两护)

医护配合成人心肺复苏术由医护人员(医生、护士A和护士B)完成。

一、病例设计

护士A巡视病房时发现某病房一位50岁男性患者躺在病床上,呼之不应,医护人员立即赶到患者身边,立即实施现场医疗急救。

二、物品准备

1、模拟人1具;

2、抢救车1辆(内有手套、球囊面罩、输液用具及相关药品等)

三、操作流程

(一)识别与启动应急反应系统

第1步—评估环境:护士A巡视上下左右四个点,判断现场环境是否安全,然后作看手表动作,记录开始抢救的时间。

第2步—检查意识:护士A到达患者身边,检查意识:轻拍双肩,重呼双耳:“喂,你怎么了?喂,你怎么了?” 患者无反应,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无起伏,口述“患者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第3步—启动BLS:护士A立即让病人家属或手机通知医生、护士B抓紧时间来抢救,拿面罩-球囊、推抢救车!同时立即拨打电话,请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协助抢救!(中午和夜间拨打院值班电话88020、88021)。

第4步—检查循环:护士A俯身,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触摸患者右侧的颈动脉搏动,规范计数“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判断时间应控制在5到10秒钟,护士A发现患者没有颈动脉搏动,口述“无呼吸、无大动脉搏动,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第5步—解开衣服,摆放体位:护士A立即将床往外拉开适当距离,去枕、解开上衣、松开裤带,充分暴露胸部;置于硬板床,呈标准仰卧位,理顺身体,必要时垫按压背板(口述即可)。与此同时,医生、护士B推抢救车到达床旁(抢救车放置在床旁左下方),护士B撤掉床头,装配好球囊面罩并接通氧气,站在患者的头顶部,告诉医生“我已到位!”

(二)及时高质量心肺复苏

第6步—建立循环:医生立即实施第一轮胸外心脏按压:站在右侧,定位于剑突上两横指或两乳头连线中点,仅用左手掌根与患者皮肤接触,右手放在左手手背上,双手同向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左手五指翘起离开胸壁,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用上半身的重量下压(要求双臂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深度5-6cm,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充分回弹)。同时下达口头医嘱:“检查清理口腔”;“开放气道、保持畅通”;“建立静脉通道、500ml生理盐水静滴、肾上腺素1mg静推”“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具体要求:医生逐一下达上述口头医嘱,护士完成后医生方可下达另一个医嘱,护士完成后要复述一遍医嘱,并做相应操作)。

注意:医生边按压边计数,争取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结束同时护士能执行完成上述前两个医嘱。

(三)开放气道

第7步—开放气道:护士B站在患者头顶部,逐一执行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先检查口腔内有无异物或者分泌物(假定有分泌物),应小心地将患者的头侧向一边,弯曲食指清理口腔。然后采取“双手托颌法”开放气道,动作要求规范、轻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开放气道应该一步做到位,并且在操作的全过程中管理好气道,始终保持气道开放并且无移动和回位。

(四)人工通气

第8步—人工通气:医生下达“固定面罩、球囊通气两次”的医嘱后,护士B左手用“E--C”手法固定面罩,右手捏球囊给予两次通气。每次通气时间大约1秒钟至胸廓抬起,两次通气用时应控制在5秒钟内,捏皮球时可用四音节计数的方式计时(“一千零一…一千零二”)。每一组通气结束后,不必将面罩移除,但应始终保持患者气道开放。每次送气400-600ml,胸外按压与通气比例30:2。

(五)建立静脉通道、用药

第9步—建立静脉通道:护士A在医生到达开始胸外按压后,来到病床左侧,在医生下达“建立静脉通道、500ml生理盐水静滴、肾上腺素1mg静推”医嘱后给完成上述医嘱并复述一遍医嘱。

(六)评价效果、电击除颤

第10步----检查评估复苏效果:当做够五个循环的30:2心肺复苏后,由医生实施一次检查评估,要求医生同时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搏动与自主呼吸“一千零一……一千零七”,评估BLS的抢救效果。假设复苏不成功,医生口述:病人仍无颈动脉搏动、自主呼吸,继续CRP。这时要由护士A接替医生进行胸外按压。第二周期CPR中心ICU人员携带监护除颤仪赶到,由重症医学科人员协助完成电除颤。

电击除颤

1.开机:贴电极片,打开除颤仪的电源开关,将功能旋钮调至监护位。

2.分析心律:重症医学科医生大声提醒:“停止按压,分析心律!”,护士A随即暂停按压,医生分析心律并下达口头医嘱:“室颤!准备除颤!非同步双向波200焦耳!”护士A继续按压(只要手柄不在胸壁上,护士A都要进行胸外按压)。

3.选择能量:重症医学科医生将功能旋钮调至除颤位(一到除颤位即默认非同步),然后调节除颤能量200J。

4.涂导电膏:医生在所持电极板上涂抹导电膏,将两个电极板相互摩擦,使导电膏涂抹均匀。

连接:重症医学科医生将“胸骨电极板”放在患者右锁骨下胸骨旁第二肋间:“心尖电极板”放在左下胸壁。能量:重症医学科医生将功能旋钮调至除颤位(一到除颤位即默认非同

5.确认:重症医学科医生将两个电极板放在病人胸壁上(“胸骨电极板”放在患者右锁骨下胸骨旁第二肋间,“心尖电极板”放在左下胸壁),护士A停止按压,医生再次快速分析心律并确认:“礽为室颤,充电!”

6.充电:医生自行按下电极手柄上的充电键,除颤仪开始充电。充电期间压牢两个电极手柄,使之紧贴患者的胸壁皮肤。

7.放电:机器充电完毕即发出声音提示,医生大声提醒:“请大家离开!”护士A和B此时应张开双臂,用身体组成隔离人墙。医生口述:“除颤!”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健,电极板必须在显示能量释放后才能从胸壁移除,医生大声报告:“除颤完毕!”

(七)除颤后继续实施CPR 第11步---除颤后即刻开始五个周期的CPR:电击除颤完成以后,医生应回到患者右侧,立即开始胸外按压,护士B仍在头顶部用球囊面罩进行人工通气,两人按照30:2的比例交替进行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

(八)再次评价CPR效果

第12步----再次检查评估复苏效果:医生同时检查患者的颈动脉搏动与自主呼吸“一千零一……一千零七”,口述:扪及病人颈动脉搏动,自主呼吸恢复,收缩压60mmHg,皮肤颜色转红润,瞳孔缩小,复苏成功,准备转监护室继续高级生命支持。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的技术标准:

1.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中点,用单手快速定位(依据个人习惯左/右手都行)。每一轮按压之前,都要求先用手掌定位。

2. 按压姿势—快速定位后,施救者站在患者右侧,马上将另一只手放在定位手的手背上,双手同向重叠并十指交叉相扣;只用掌根部与患者皮肤接触,定位手的五个指头必须全部翘起,不允许接触到患者胸部皮肤。以髋关节为支点、腰部挺直,双肩位于双手正上方,用上半身的重量下压(要求双臂绷直,肩、肘、腕三关节呈一条直线,尤其肘关节不得弯曲)。按压过程应该用力均匀,不能进行冲击式按压;施救者应全程观察患者面部表情和面色改变,以便及时评估胸外按压是否有效。

3.按压频率—要求在100至120次/分之间,也就是说要在15至18秒钟内完成30次按压,按压与放松的时间要大致相等;应通过双音节计数来掌握节奏,如:1下、2下、3下…10下…11、12、13、…21、22、23…30。建议施救者大声地数出来,以便于按压与通气的衔接。

4.按压深度与充分放松—按压的力度应让胸骨下陷5至6公分,每次按压后要让患者胸廓完全回弹,且操作者每完成30次按压后不能用手倚靠在患者身体上。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篇10

心肺复苏术的程序

(简称A、B、C)与操作如下:

A.(assessment+airway)从判断意识是否存在至判断有无自主呼吸,即以下第(一)~

(五)项。

B.(breathing)口对口吹气,即以下第(六)项。

C.(circulation)判断脉搏是否消失、胸外心脏按压,即以下第(七)、(八)两项。

(一)判断患者有无意识与反应 轻拍患者肩部,并高声呼叫:“喂!你怎么啦?”

(二)启动EMS系统(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系统)患者如无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及时启动EMS系统。如现场只有一名抢救者,应同时高声呼救、寻求旁人帮助。《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如发现患者无反应,应立即打电话,启动EMS;但对于溺水、创伤、药物中毒及8岁以下儿童,先进行徒手CPR一分钟后,再打急救电话求救。

(三)将患者置于复苏体位 如患者是俯卧或侧卧位,迅速跪在患者身体一侧,一手固定其

急救步骤

颈后部,另一手固体其一侧腋部(适用于颈椎损伤)或髋部(适用于胸椎或腰椎损伤),将患者整体翻动,成为仰卧位,即头、颈、肩、腰、髋必须同在一条轴线上,同时转动,避免身体扭曲,以防造成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仰卧在坚实的平面,而不应是软床或沙发;头部不得高于胸部,以免脑血流灌注减少而影响CPR的效果。

(四)开放气道 当心搏停止后,全身肌张力下降,包括咽部肌张力下降,导致舌后坠,造成气道梗阻。如将下

心肺复苏术

颌前推移,可使舌体离开咽喉部;同时头部后伸可使气道开放。如发现口腔内有异物,如食物、呕吐物、血块脱落的牙齿、泥沙、假牙等,均应尽快清理,否则也可造成气道阻塞。无论选用何种开放气道的方法,均应使耳垂与下颌角的连线和患者仰卧的平面垂直,气道方可开放。在CPR的全过程中,应使气道始终处于开放状态。常用开放气道方法如下:

1、压额提颏法 如患者无颈椎损伤,可首选此法。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食、中指并拢,放在颏部的骨性部分向上提起,使得颏部及下颌向上抬起、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2、双手拉颌法 如已发生或怀疑颈椎损伤,选用此法可避免加重颈椎损伤,但不便于口对口吹气。站立或跪在患者头顶端,肘关节支撑在患者仰卧的平面上,两手分别放在患者头部两侧,分别用两手食、中指固定住患者两

心肺复苏术

侧下颌角,小鱼际固定住两侧颞部,拉起两侧下颌角,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

3、压额托颌法 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一侧,用一手小鱼际放在患者前额向下压迫;同时另一手拇指与食、中指分别放在两侧下颌角处向上托起,使头部后仰,气道即可开放。在实际操作中,此法优于其他方法,不仅效果可靠,而且省力、不会造成或加重颈椎损伤,而且便于作口对口吹气。

(五)判断有无呼吸 开放气道后,立即将一侧耳部贴近患者的口鼻部,通过一看、二听、三感觉来判断患者有无呼吸。判断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并应以看为主。

一看 即用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

二听 即用耳朵听患者是否有呼吸音。

三感觉 即用面颊感觉患者是否有气流呼出。

(六)口对

心肺复苏术

口吹气 口对口吹气是一种快捷、有效的人工通气方法。空气中含氧气21%,呼出气体中仍含氧气约16%,可以满足患者的需要。如口腔严重损伤,不能口对口吹气时,可口对鼻吹气。

1、确定患者无呼吸后,立即深吸气后用自己的嘴严密包绕患者的嘴,同时用食、中指紧捏患者双侧鼻翼,缓慢向患者肺内吹气两次。

2、每次吹气量700~1000ml(或10ml/kg), 每次吹气持续2秒钟,吹气时见到患者胸部出现起伏即可。

3、如果只进行人工通气,通气频率应为10~12次/分钟。吹气过程中,应始终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运动。吹气时如无胸部起伏或感觉阻力增加,应考虑到气道未开放或气道内存在异物阻塞。

4、专业人员也可选择其他通气方式,如球囊-面罩、气管插管等。

(七)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 非专业人员在进行CPR时,不再要求通过检查颈动脉是否搏动,但对于专业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以确定循环状态。检查脉搏应用食、中指触摸颈动脉(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缘),而绝不可选择桡动脉。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如不能确定循环是否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八)胸外心脏按压 胸外心脏按压是重建循环的重要方法,正确的操作可使心排血量约达到正常时的1/4~1/

3、脑血流量可达到正常时的30%,这就可以保证机体最低限度的需要了。

1、按压原理 通过按压胸骨,使胸腔内压力增高,促使心脏排血。放松时,胸腔内压力降低,且低于静脉压,从而使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胸泵原理”;另外,心脏直接受到直接挤压也产生排血。放松时,心腔自然回弹舒张,使得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心泵原理”。多数学者认为,胸外心脏按压能导致人工循环是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2、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

(1)操作时根据患者身体位置的高低,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的任何一侧均可。必要时,应将脚下垫高,以保证按压时两臂伸直、下压力量垂直。

(2)按压部位 按压部位原则上是胸骨下半部,常用以下定位方法:

①用触摸颈动脉的食、中指并拢,中指指尖沿患者靠近自己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动至两侧肋弓交汇处定位,即胸骨体与剑突连接处。

②另一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线上,并触到定位的食指。

③然后再将定位手的掌根部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使两手掌根重叠。

④手掌与手指离开胸壁,手指交叉相扣。

(3)按压姿势 两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两臂伸直,肘关

心肺复苏术培训

节不得弯曲,肩、肘、腕关节成一垂直轴面;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

(4)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5)按压频率 100次/分钟,不要<100次/分钟。

(6)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30,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单人操作为2:30,双人操作为1:15。

3、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1)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重要条件,又可避免和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以及心、肺、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

(2)双手重叠,应与胸骨垂直。如果双手交叉放置,则使按压力量不能集中在胸骨上,容易造成肋骨骨折。

(3)按压

心肺复苏术图示

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

(4)不要冲击式地猛压猛放,以免造成胸骨、肋骨骨折或重要脏的损伤。

(5)放松时要完全,使胸部充分回弹扩张,否则会使回心血量减少。但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壁,以保证按压位置的准确。

(6)下压与放松的时间要相等,以使心脏能够充分排血和充分充盈。

(7)下压用力要垂直向下,身体不要前后晃动。正确的身体姿势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条件之一,又可节省体力。

(8)最初做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4~5个循环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隔4~5分钟检查一次生命体征,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双人徒手操作

双人徒手CPR时,对患者的评估及基本操作与单人CPR相同。一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保持气道通畅及人工通气,并检查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压/通气比为15:2。CPR操作开始的第1分钟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4~5分钟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

儿童心肺复苏操作

由于儿童的解剖、生理及发育等与成人不同,儿童与成人CPR的徒手操作有较大差异。可将儿童分为出生28天内为新生儿、0~1岁为婴儿、1~8岁为儿童三个组。8岁以上儿童与成人徒手CPR基本相同。婴儿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1~2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

编辑本段方法介绍

概述

心脏由

紧急现场心肺复苏术

于某些临时发生的原因,突然停止搏动或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以致不能维持血液循环,尤其是中枢神经的血液供应,应该立即进行正确、积极的复苏抢救,不然病人将在短期内因全身缺氧而死亡。

心肺复苏方法心跳、呼吸停止后,必须立即开始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最简单的人工呼吸是口对口有节律的吹气。吹气时,可用手捏鼻孔,如有条件,在维持口对口吹气的同时,赶紧准备气管内插管,接上麻醉机或呼吸机,使能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胸外按压

心脏按压分胸外按压和开胸按压两种。过去多作开胸心脏按压,近年来则大多首先采用胸外心脏按压。只有在胸外按压不见好转时才改用开胸心脏按压。在胸部严重外伤,发生心脏停搏时,宜作胸内心脏按压,以便同时解除可能存在的胸内损伤。在开胸手术过程中发生心脏停搏时,可立即进行胸内按压。在开腹手术过程中发生停搏时,则立即切开横膈作胸内心脏按压。

一、胸外心脏按压术

将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或地上,头部不要高于心脏水平面,以利按压时增加脑部血流,双下肢抬高15°,利于下肢静脉回流,以增加心脏排血量。急救者站在病人左侧,右手示、中指并拢沿右侧肋缘触及与胸骨交界处,左手掌纵轴与胸骨体方向平行压在胸骨体下半部,右手压在左手上。急救者伸直手臂,借上半身力量,将胸骨下半部向脊柱方向有节奏地冲击性按压。这种动作可使胸骨向下塌陷3.8~5.0cm,使心脏间接受压,排空心内血液。在放松压迫时,胸骨又借两侧肋骨和肋软骨的弹性而恢复原位,心脏同时被解除压迫,加之胸内负压增加,静脉血即可回流至心房,以充盈心室。挤压次数应维持每分钟80~100次,与人工呼吸的比例为5∶1。挤压太快时,静脉血来不及充盈心脏又被挤了出来,反而达不到维持循环的效果[图1]。小儿胸壁软,活动度更大,应适当减轻挤压力量,仅用一只手掌,甚至几个手指即可,但每分钟挤压次数可增至100次。按压有效时,颈动脉或股动脉应能触及挤压时的搏动,病人面色好转,瞳孔缩小,血压重新听到,甚至恢复自主呼吸。只要按压有效,即应继续胸外按压,同时进行心内药物注射(见开胸按压术)。

如有心室纤维性颤动,可用胸外去颤器去除(简称去颤)。即将两个电极板涂上导电膏(或盐水纱布包裹)后,分别紧压在心前区和后胸左肩胛下区,以100~360瓦秒(焦耳)直流电电击去颤。后胸电极板有时也可放在胸骨上部[图2]。

(2)电极置于心尖部及胸骨上部

上一篇:高一入学作文下一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目标课程内容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