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1

作者: 陈明念(初中地理

广安市初中地理564班)

评论数/浏览数: 9 / 400

发表日期:

2012-09-28 11:22:45

| 优秀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特殊时期,各种竞争异常激烈。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学校教育紧随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探索创新。与此同时,我国广泛存在的、肩负重任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产生了较大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危机感,这种压力日趋剧增,使本群体教师产生了高度的紧张与焦虑不适感,影响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导致不利于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健康发展,阻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研究有关问题,在减轻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避免教师心理问题方面,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深刻的社会变革,基础教育改革轰轰烈烈,中国教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职业危机和生存挑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我国教师总体压力感较大,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感更是较为突出。有关调查显示,有77.8%的教师认为教师这一职业,压力较大或很大。绝大部分农村教师存在“工作超负荷、收入低、继续教育质量不高、不满现状”等突出问题。

那么,“现在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教师你感觉有没有压力?具体有哪些压力?感觉压力大吗?”

根据参阅有关文献、调查访谈,笔者带着这个问题,对我县五所农村中小学教师做了简单走访调查:据统计,该五所农村中小学50名教师中,有80%的教师反映目前承受着各种各样的压力,且压力偏大,急需调理自己。

老师们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反映问题众多,普遍表示压力偏大,且自我调节能力不足,压力已经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二、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

教师职业是一种高压力情境的特殊职业,尤其是在我国当前经济腾飞、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教师的压力问题凸现。教师的压力来源多种多样,既有社会、生活、工作方面的传统压力,又有新课改实施后的新兴压力。结合调查,我们将农村中小学教师较大压力的因素进行原因分析,把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归类为工作、经济、精神压力三大方面,以便于问题的解决。

(一)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

1、课时太多,学科杂,工作量过大

像我们学校任主课的班主任教师,周课时多达17、13节,而且杂事多,这种情况几乎代表了所有农村中小学班主任的工作状况。李老师的苦恼几乎也是所有农村班主任教师的压力状况的反映。另外,由于农村中小学缺乏专业教师,但又必须完成教学任务,造成很多老师工作量大,课时多,他们不仅跨年级教课,而且跨学科教课。例如我校教师罗老师,目前担任七、八两个年级四个班的生物和化学教学任务,加上早自习,周课时同样达18节之多,而且兼任实验室管理员,像王老师这样跨年级、跨学科教学的老师在农村中小学不在少数,他们除了上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量大,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工作压力。

2、工作条件差,缺乏教学资料

许多教师反映农村中小学校工作条件差,缺乏教学资料和设备,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更多的高科技素材授课的能力,但是教学资料的不足,使得新课程的实施如同无源之水,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心头平添压力。

3、新课改带来的压力

教育理念的更新、引进新的教育模式,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压力在新课改的过程中逐渐增大。新课改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因为自身素质较低,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学模式,常常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例如,新课改要求备课质量高,农村教师缺乏辅导资料,想要上好高质量课程,往往在课前下大功夫备课、搜集资料等。

4、学生基础差、素质低

虽然我国农村在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发展迅速,但是我国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村中小学生整体素质较差,导致他们各种行为问题多、学习缺乏情趣和动力,给教师造成农村学生难教的消极印象。另外,农村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复杂多面的学生情况也是导致教师压力陡增的因素之一。

5、学校体制呆板

关于农村中小学学校体制,经调查总结,多数教师反映了以下几个问题:教师量化过于细,造成老师们过于追求量化成绩而形成不良竞争,破坏学校教师之间的和谐;管理体制的落后、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使许多有能力、有抱负教师在学校得不到重视,心生怨气且易与学校管理人员产生冲突。

6、工作中教学外的杂事多

迎接检查多、形式主义多的情况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中广泛存在,教师们纷纷为此苦恼。学校一开课,名目繁多的检查团以及各种活动便纷至沓来,而这其中的大部分仅存在于形式,无实质性内容,过后又要求教师填写各种各样的表。不少教师都反映说:“一次形式主义最起码影响我们三天的备课、上课。”

(二)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低,福利待遇欠佳,给他们造成经济方面的压力。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加大,农村学校教师的工资得到了基本保障,但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学校工资福利待遇欠佳,农村教师的经济处境依旧不算良好。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日照市委书记杨军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大。我要大声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呼吁。”调查显示,本地区教师经济压力依然显著。

(三)来自精神方面的压力

1、社会、家长对教师的期望值过高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都在各种各样的压力中为生存竞拼!而每个家庭都对自己的子女寄予强烈的愿望,希望他们子成龙,女成凤。此时,往往家长、学校、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过高,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只讲奉献,就应该不图回报,做的比一般人好。社会成员对教师过高的要求和期望值,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尤其是农村家庭,农村父母的生活压力更大,他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而且教育手段落后,强烈的期望便寄予在负责教学的农村中小学学校和教师身上,神圣的职业压力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心力憔悴。

2、学历、进修、论文压力大

为响应新课改要求,农村中小学教师首先被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新课改对教师学历的要求、众多进修培训、以及晋职要求的科研论文,往往使农村中小学教师找不着北。实质上,这些进修一般都是两三年的时间,学校外严内松,很多老师在工作的同时还要应付没有实际意义的自考、函授类的考试,既占据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精力,又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

3、家庭方面的压力

我们知道,教师这一职业,教师付出的多,得到的少,特别是农村教师,他们肩负更多的责任。在农村,家庭对教师的需要程度不亚于教学,而农村教师们对家庭的照顾不到位,却往往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况且,如果配偶没有工作,他们还要为生计犯愁。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家庭压力相对较大。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对策

我们知道,教师职业压力是指教师个体长期暴露于应激工作环境而无法对其有效应对时出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反应过程。如果农村中小学教师在面对各种压力时不能采取的合适的方法疏导,过重的压力势必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我们社会、学校、家庭应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多施以关心和爱护,积极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心态,帮助他们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从而对我们国家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更重要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也要学会心理压力的自我调节,通过合理的支配自己的情绪,培养高尚情操,排出外界压力,从而更好的为农村教育事业做贡献。具体对策分析如下:

(一)全社会关注、重视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问题

1、国家政策的支持

一要增加农村教师数量,培养专业人才,针对教师工作量偏大的现状,国家政策应继续向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倾斜,增加农村师资分配,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专业培养,缓解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二要增加农村办学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工作条件,向农村学校配备教学设备、促进农村中小学校信息化建设。三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完善教师福利待遇措施,通过切实有效的政策和手段保障教师收入。

2、改变公众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期望值

要改变公众对教师期望值,还原教师作为普通人的角色。对教师更多的宽容,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他们工作条件艰苦,负担重,我们更要多多体谅他们,对他们的期望值必须合理,给与他们工作以外更多的自由。

3、家长配合教师教学

经常组织学生家长到学校,通过学校、教师和家长的交流,引导他们重视教育,使他们了解当前学生境况,对学生不放任,不放流,积极配合教师,共同管理好学生。

4、净化校园,去掉形式主义

学校是专门教学的地方,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建议各种没有必要的检查、评比,还是少进校园的好,让老师的精力集中在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上,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水平。

5、家庭成员要给予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多的关心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奉献,要求教师家庭成员给予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多的关心和温暖,理解和支持教育事业。

(二)学校管理者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增加支持与帮助

1、支持教师的工作,帮助教师将“压力”转变为“动力”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农村学校管理者应对本学校教师持积极肯定态度,使教师感到自己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到尊重的,是得到信任的,因而使教师获得满足感、成就感,帮助教师树立自信心,从容面对课改工作中得与失,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2、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关心

一个好的管理者,不仅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激励,更应注重关心他们的生活。如果某校教师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该校长能对其加以关心,能给予该教师最大程度地关怀,想办法解决困难,那么一定可以缓解该教师的心理负担,同时也促进了该学校的队伍建设。

3、学校体制的合理化建设

建议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制度和合理的教师量化标准,充分尊重教师,鼓励教师创新。

4、为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良好交往的环境,协调教师同事之间的关系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教师每天的工作特点——独立性。而可能由此产生的矛盾和压力,引发种种心理问题。人际关系不良是其压力的源头之一,在教师的个人工作中,部分教师容易走进误区,形成心理障碍,影响教学。学校管理者应该全面促进教师交流,促进学科了解,并且经常组织教师团体活动,缓解教师压力,促进教师团结,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另外,有条件的话,建立成立心理咨询机构,为教师提供及时咨询与合理宣泄的渠道,为教师心理做好保健工作。

(三)农村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问题的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是教师保持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因为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好,都不可能完全消除引起不良情绪的因素。因而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

1、农村中小学教师必须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从而从根本上解决课改带来的压力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重视,社会要求教师有更新、更高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农村中小学教师更应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视学校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平台,视教育教学改革为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机会,对自己的能力要求更高,从而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工作压力。

2、农村中小学教师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采取自我保护措施

压力容易导致教师心理问题,这不仅压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大大降低老师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会直接威胁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作为教师在做好学生心理工作的同时要学会自我心理保健。所学知识应不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课,还应对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产生重视,有所研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具备一些心理调节技巧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基本解决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1)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

农村中小学教师在不断的适应与摸索教学工作中,遇到压力,应学会自我调节,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减压。可以通过放松情绪、转移注意、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磨练自身意志,增强感受及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压力,将压力视为自己成功路上的纸老虎,它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将自身看成发展的,改变观念,从而达到心理自我调节目的。

(2)建议农村中小学教师通过科学的方法、合理的手段减轻压力

时间遗忘法。一切随时间过去,所有问题均抛之脑后。积极忘记过去,随时改善心情,修正自己的认知观念。忘却痛苦,摒却不良情绪,只注视自己现在和未来,才能拥有更好的心情去工作。自我解脱法。在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不那么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学会放松,在适当的情况下干点自己乐意干的事情。

淡化功利法。给自己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生活目标。清楚的认识生活工作中的名和利,无论是学历、职称、职务、工作还是人生,都应注重努力的过程而淡化功利性思维。

自我回避法。在众人面前多观察、多思考,不要盲目表现自己。人人都有这样的心理体验:当自己在众人面前盲目表现之后,却后悔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损于形象而忧心忡忡。

读书学习法。读书看报不仅能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充实精神世界,而且还有利于心理保健。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和学习提升个人素质,在对自身发展的追求中,获得动力,树立理想,从而刚强自信起来。用知识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美化仪表法。一般地,我国农村教师不注重自身衣着形象,向来以朴素简单为主,我们提倡教师在学生面前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但是部分教师形象实在欠佳,尤其当教师精神压力大的时候更无暇自身形象问题。经研究发现,美化仪表法既可以提升教师形象,又可以起到增加教师自信,改变教师心境的作用。

生理保健法。我们知道,运动是消除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一贴良药,在工作余暇,农村中小学教师可以打打球、跑跑步,有条件地还可以去游游泳等,多参加体育活动,既锻炼了身体,又娱乐了身心。

自主激励法。自信是自我发展和进行美好人生的基础。给自己的人生充满自信,顽强、积极地面对人生。在生活中无论是遇到任何困难、压力和挫折,都要坚强勇敢的面对,不断激励自己迎难而上,相信机成功就在前方。只有积极的心态,才能不断激发潜能,顺势而上,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2

一、农村小学教师压力过重的现实问题

农村小学教师作为全国各种教师群体中数量最大的一个群体, 工作生活在条件最艰苦的农村, 农村小学教师在工作上、生活上和心理上压力过重的现实问题日益突出, 过重的压力使得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工作心态浮躁, 生活动力不足, 有些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严重受损, 给农村小学教师个人和学校工作带来了诸多问题, 严重影响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下海经商或考入公务员, 一些优秀的农村小学教师流入城市,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受到冲击, 近年来江苏省大量经费投入农村基础教育, 我们这里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但一些农村小学配置的钢琴及现代化教学设置无人会使用, 这种状况成为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农村小学教师压力过重的成因分析

抽样调查显示, 有88.9%的农村小学教师把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排在第一位, 有65.1%的农村小学教师认为检查评比考核、安全责任、学生管理是农村小学教师压力过重的成因, 有58.2%的农村小学教师认为重复的技能培训是压力过重的成因, 还有45.8%的农村小学教师认为政治性任务、进修培训是压力过重的成因。

1.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困感

洪泽县县政府2007年出台了一份关于小学毕业生考试奖励办法, 对每年小学毕业考试前100名的学生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同时前100名的学生就读于洪泽县的两所优质民办初中免费。这一政策的出台使得全县小学的毕业班老师全力冲击前100名, 因为这是学校教学质量和生存的重要标尺, 毕业班考得好, 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会得到领导、家长的认可, 学校的生源就会源源不断, 生源的质量也会大幅提升;反之, 考核落后, 生源流失。

同时, 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开展得轰轰烈烈, 农村小学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可以用“想说爱你不容易”来形容, 一边是新课程大量改革理念, 一边是应试教育考核的量化评比, 方向在哪?农村的小学教师很迷茫!

2. 各种证书考核

由“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需有一桶水!”到“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需有一湖水!”的观念变化, 促使农村小学教师需要不断地充电。本来这是一件好事, 也得到了大批农村小学教师的认同, 但是有些培训不断被培训考核机构“异化”, 成为一些部门的“生财之道”, 也使得这些培训成为农村小学的负担, 下表是一位1996年毕业的农村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考核的情况统计:

13年的工作时间, 8次正规的信息技术考核, 考试前要参加相应的培训, 还有一些相近的培训考试不在上表, 实际上每次的考核内容都大同小异。再加上其他的各种培训, 使得提高教师素质的初衷变成了农村小学教师重要的负担。

3. 各种检查验收评比

这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2008年的一些重要检查, 尚不包括一些迎接参观、交流等活动, 上述检查都有严格的验收评比条件, 也就是说上述的每一项检查, 学校都要准备一套完整的资料, 这样一来这些检查也成了我们农村小学教师的重要负担。

4. 政府的各种政治任务

近年来, 农村小学教师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 工资由乡镇发放变成了县统筹, 工资有了一定的保障。因为在农村, 小学教师是吃财政饭人数最多的群体, 也是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对象, 所以一些本与教育无关的政治性任务, 很自然地转嫁到了农村小学教师身上。就拿招商引资和财政集资来说吧, 招商引资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经济上去了, 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也就更有保障了, 所以每年学校都有一定的招商任务, 要求完成一定金额的招商任务, 学校要求按月上报有价值的招商信息, 这些任务当然也就分解到所有农村小学教师的身上;商招来了, 企业要发展, 资金是首要问题, 为了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问题, 2008年暑期开始, 政府要求全县所有农村小学教师每人到县农产品发展协会存入3万元, 此款由县财政局担保年息10%, 虽然奖励较高, 但很多农村小学教师还是很难完成这个任务, 只好到处请亲朋好友代存。这无形中给农村小学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5. 职称待遇问题

职称方面一是身在农村, 表彰、评比、论文这些条件严重制约着农村教师的发展;二是一些年轻老师经过努力, 虽然评下职称却因指标问题无法兑资。待遇方面, 2009年前洪泽县所有农村小学教师没有住房公积金, “衣、食、住、行”中排在第三的“住”毕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优秀农村小学教师流向县城, 部分农村小学干脆辞职下海经商、考入公务员或从事第二职业。

6. 学生安全问题

“安全第一!”“安全一票否决!”2005年洪泽县各个农村中心小学开始建设寄宿制小学, 2007年底全县所有中心小学都建成完善的学生寄宿中心, 现在大批的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 他们父母不在身边, 爷爷、奶奶都比较溺爱, 这些学生的安全, 让老师们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负责寄宿生班主任8小时工作时间因此被延长到了24小时, 虽然晚上有寄宿部老师管理, 但时常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 这些班主任老师一直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

三、农村小学教师压力过重的对策思考

1. 转变政府观念, 加强政府督导

政府领导一定要转变教育观念, 对学生的考核要进行综合素质评定, 注重过程, 淡化竞争;要加强对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研究, 形成有效的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化能力的培训机制, 按职称高低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 以免大量重复无效的培训, 以积分累积的形式灵活开展培训, 从而促进农村小学教师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 提高其专业水平。

同时, 政府部门还要加强政策督导, 确保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及法规的有效执行。对地方行政领导只关注分数和升学, 不研究教育发展造成的短期行为, 对一些部门在实施政策过程中, 违背基本教育政策的行为, 对节外生枝给教师造成政治、经济和生活压力的行为, 要加大督查和处罚力度, 实行政绩“一票否决制”。在维护农村小学教师的权益, 减轻教师压力的问题上, 各级教育部门也要积极探索, 坚决杜绝加重农村小学教师压力的现象。

2. 推行人文管理, 转变管理理念

学校领导要切实转变管理理念, 积极倡导人文管理思想, 因校制宜, 发挥主人翁精神, 坚持以人为本, 推行人性化管理模式, 改变用简单化和抽象的分数来衡量农村小学教师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进一步完善教育改革的措施, 从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农村小学生成长的过程等方面, 全面评价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量, 不能单纯以学生考试分数为主要标准来评价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 其次, 严格限制各种检查、比赛、评比和培训活动, 对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有长远的规划, 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 让农村小学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加强心理疏导, 参加体育活动

一是开展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及时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二是加强农村小学教师职业病的防治工作。除了定期给教师体检外, 还引导他们多去参加体育活动, 努力消除农村小学教师焦虑、失眠等亚健康状态。

这几年, 提倡素质教育, 要求为中小学学生减负的呼声不绝于耳, 但是, 呼吁为中小学教师减负的报道却很少见。笔者根据走访将我县农村小学教师压力过重的成因进行了整理, 希望能引起社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戴吉亮, 李保强.中小学教师负担偏重的现实问题、原因与对策[L].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3) :31~33.

[2]张志炜.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对策[L].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2) :63~67.

[3]徐雪莲.将教师减负进行到底[L].中小学管理, 2009, (4) :29~30.

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3

关键词:重庆市黔江区;教师压力;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7-0257-04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们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与之相伴的是诸如工作、学习、就业、住房等各方面的压力。压力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普遍问题。其中教师被公认为是高压力人群。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英国教育学者剑桥大学的基里亚科和萨克利弗率先在《教育评论》上发表了关于教师压力的研究性文章,文中将教师压力定义为“教师的一种不愉快的、消极的情绪经历,如生气、焦虑、紧张、沮丧或失落。”[1]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社会、家长、教育管理者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压力过重已经成为教师的典型生存状态,严重威胁他们的身心健康。一项关于中小学教师身心健康的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的身心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其他职业的平均水平。”[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3]因此,尽管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的压力状况仍不容忽视。特别是身处农村的教师压力如何,是笔者关注的。2009年11月26日到2010年12月2日,笔者到重庆市黔江区集中对六所中小学进行调查问卷。本文试图以重庆市黔江区中小学教师压力现状及应对策略为题进行分析。

一、重庆市黔江区中小学教师压力现状

本研究选择了重庆市黔江区六所中小学(村小,城乡结合处中学,镇完中)的近300名教师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访谈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80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回收率为92.1%,访谈30余人次。根据调查发现就“教师压力”状况,258名教师中有124名教师认为自己“压力很大”,占48.1%;116名教师认为自己“有压力,但可以接受”,占45.0%;只有16名教师“没怎么感觉到压力”,占6.2%,还有2名教师认为“无所谓”,占0.7%。由此可见,在这六所中小学里,认为自己有压力的教师占到了高达93.1%的比例。对于工作的满意度调查,只有2.9%的教师对工作“非常满意”,67.4%的教师对工作“比较满意”,23.9%的教师对工作“不满意”,5.8%的教师“非常不满意”现在的工作。对于“你是否想过转行”这个问题,70.9%的教师选择了“考虑过转行”。这一结果是惊人的,对于曾经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令人尊敬的职业,为何绝大部分教师选择了考虑转行?不容质疑,教师压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通过对教师的访谈,笔者总结了重庆市黔江区中小学教师压力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源型压力源

首先,教师作为独立的自然人,他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与同事及领导的相处方式、个人能力等方面都影响着教师对压力的认知,对压力的承受程度。比如,有的教师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同事及领导沟通交流,有了压力不能及时得到疏导,造成了心理负担。同时,个人对压力感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在有些人看来是压力,有些人看来则不是压力。

其次,教师的自我认同感的不同也是产生压力的一个因素。一方面,有些教师对自身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造成对自己缺乏自信,以至于产生紧张焦虑。另一方面,由于在农村地区,很多教师受教育程度偏低,且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笔者访谈的一位高中数学教师,学的专业是农学;一位中学校长,曾经教过化学、数学、历史等学科),他们对于教学产生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压力。虽然自身想通过不断学习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年龄偏大,基础较差等原因,阻碍了自己的专业发展。这样的教师自我认同感低,教学压力大。

(二)外生型压力源

1、社会期望太高与社会地位太低之间的矛盾

教师普遍认为,教师职业说起来光荣,但社会要求太高,太苛刻。社会为教师贴上“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标签,人们就要求教师要处处做典范,时时做圣人,只求奉献,不求回报。家长既要孩子得高分,但是教师布置的作业必须少。只要孩子得不到高分就是教师没教好。把孩子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结到教师身上。这无形中给教师造成了极大的压力。特别是在农村,教师更是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同。他们认为当教师没有出息,挣不到钱。一位教师更是心酸地说:“我们在外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老师。那些家长说的'你们当一辈子老师,还没有我们的地被占了赔的钱多'”。由此可见,教师在当地的地位之低,这严重影响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待遇问题给教师带来的经济压力

教师普遍认为教师工作量与教师的待遇不成正比。尽管绩效工资的出台,减小了农村教师与城里教师的收入差距,但总体上看教师的待遇仍不高。一位新教师也坦言:“毕竟我们都要养家糊口,像我还得考虑买房,现在的工资连一平米都买不上。”

3、教师的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教师间竞争激烈,新教师面临的班级管理等教学方面的压力

教师的工作时间长,特别是高中教师每天从早上六点起床,到晚上十点才能离校。工作时间长达16小时,远远高于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这样,教师的个人可支配时间极少。且由于多采用大班教学(一个班大约有80人),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其中,某中学2002年左右,有在校学生800多名,教师70多名。但到了现在,学校有在校学生1600多名,教师却只有85名(按编制应有93名,但实际只有85名)。学生增加了800名,但教师却只增加了10名左右。由此可见,教师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此外,教师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这主要是对于成绩的要求,每次月考后都会给教师排名,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能排名靠前,这无疑给教师增加了压力。另外,新教师面临着如何做好班级管理的压力。笔者访谈的一位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单位,由于领导的信任,担任班主任。但是面对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双重压力,他坦承自己有些应付不来。

4、新课程改革及学校管理,职称评定带来的压力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如“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4]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先进的教学观指导教学行为,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运用新的教学方式。这无形中增加了农村地区教师的压力。由于多数农村地区中小学资金缺乏,“教学仪器稀缺,实验条件简陋,教研教改信息闭塞,教育改革的要求与农村教师的素质和简陋的办学条件之间仍存在着很大的矛盾”。[5]笔者在黔江区某中学调查发现,由于资金缺乏,全校只有一间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教师若要使用多媒体教学,都要先进行预约。

学校管理不当也会给教师带来压力,某小学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制度要求过多过细,对教师的约束太多,是使教师产生压力的一个因素。很多时候教师想的不是专业水平的提升,而是班级的卫生(因为卫生不达标,教师要扣钱)。

职称评定中对教学成绩、论文、公开课,教研情况都有了较高的要求,而职称晋升是农村地区教师提高工资待遇的唯一机会,这给教师无形中增加了除教学之外的任务,加剧了教师间的竞争,教师的压力感倍增。又由于农村教师素质客观上较城区教师差一些,农村基础较好的学生也转到城里,这些都使农村地区教师在职称评定上与城区教师相比不占优势。

二、重庆市黔江区中小学教师减压方式

(一)自我心理调节

大多数教师选择了自我安慰,自我心理调节的方式,对待任何事抱着一颗平常心。认为自己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虽然社会不够认同教师职业,但很多教师还是认为教师是崇高的职业,特别是一位工作了28年的女教师让我特别感动,她说:“我工作了28年,我认为我的工作做得很好,我在尽心尽力地做我的本职工作,我对我的工作很有信心。教师就要对国家负责,对家长负责,我自己也是家长,我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一位工作了28年的教师,能自豪地说“我的工作做的很好”,我真的很佩服,她是我们每一位立志教育事业的人的楷模,榜样。

(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运动,听音乐,和家人呆一起

年经教师大多选择通过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如男教师会选择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等方式,女教师会选择练习瑜伽,散步,逛街等方式。许多研究表明,体育锻炼会减轻对心理压力源的反应,也可阻止或减轻诸如沮丧、消沉之感,改善在工作压力下大脑的活动节奏,清理、宣泄在人际交往或工作压力中的情感,降低压力水平,摆脱轻度烦恼,增加自控、自主、自我满足感。[6]

(三)转行

笔者在某小学采访的一位教师就选择了转行,他刚考上了当地的公务员。而他转行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教师待遇低,在教师岗位上坚守了15年,不知道当他离开学校的那一霎那是否会有不舍。但教师职业留不住人的现状却值得我们反思。

以上仅仅是重庆市黔江区中小学教师面对压力的部分应对策略,但是要解决教师的压力问题,需要教师、社会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笔者结合重庆市黔江区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压力现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管理学等方面理论,从内生型压力应对策略和外生型压力应对策略两方面提出解决教师压力的几点建议。

三、应对教师压力的策略分析

(一)内生型压力应对策略

1、教师应树立教育工作是毕生追求的事业的信念,而不是把教育看作谋生的工作

《现代汉语词典》对事业的解释为“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而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活动”,职业则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7]教师担负着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接班人的重任,只有当教师把教育工作作为事业时,他才能更深刻的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不计较个人得失,热爱教育工作,爱岗敬业,对教育教学充满热情,树立终身从事教育事业的决心,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工作中。这样,即使在工作中遇到了压力,教师也能化压力为动力,激励自己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而努力。而将教育工作看作是谋生手段的教师,难以坚定地树立为教育工作作出贡献的信念。

2、教师应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进行减压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压力成为了全球性问题,存在于各行各业,并非只有教师行业才存在。因此教师应以平和的态度对待压力,特别是面对压力时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压力应激的看法做了大量研究的迈克尔·希尔和查尔斯·卡吾尔认为乐观主义是对应激和健康有着重要意义的使人感兴趣的个性特征。乐观主义是一种感知过滤镜,它使很多种情境都改变了原有的色彩。”[8]除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外,教师还可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减压。如在本论文中提到的重庆市黔江区年经教师大多选择通过运动保持身体健康,如男教师会选择打篮球,踢足球,游泳等方式,女教师会选择练习瑜伽,散步,逛街等方式。

3、教师应对自身有客观正确的认识,找到自身特别是专业发展方面的优势和不足,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增强自我效能感

马斯洛(Abraham H.Maslow)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人要从抑制自我、吓唬自我、贬低自我、丑化自我中解脱出来,发挥个人潜能,揭示更高的人性可能性,更容易、更全面、更忠实的变现自己,就必须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身体、体质、机能和种性;一个人要具备真、善、美、自足、公道、活泼、自我实现的丰满人性,必须通过对自身同一性的认识,去感知自身的需要、爱好、紧张和焦虑。[9]教师应该对自身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辩证的看待自身的优缺点,既不过高估计自己,也不妄自菲薄。这是教师找准发展方向,发挥个人潜能及价值的基本前提。教师通过各种途径促进专业发展,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提升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成为教师工作的动力源。成就动机理论也能很好的辅证这一论点,“成就动机指个人在主动参与事关成败的活动时,不畏失败威胁,自愿努力以赴,以期达成目标并获致成功经验的内在心理历程。”[10]成就动机是可以和教师遇到的压力抗衡的,它能促使人追求成功并规避失败。

(二)外生型压力应对策略

1、社会应树立对教师工作的合理期望,不宜对教师提出太多太高的苛求

教师被认为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在人们眼中,教师是蜡烛,照亮被人,燃烧自己;教师是春蚕;教师是孺子牛等等。教师被社会圣人化,理想化,同时社会也对教师提出了许多苛刻的特别是在道德方面的要求,这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社会应树立新的教师观,对教师的要求也应人性化。

2、社会应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

当今社会教师职业越来越不受到人们的尊重,部分人甚至看不起教师。甘肃某县有“教师是酸酸”(“酸酸”主要是“穷酸”的意思)的一句俗谚。可见当地人认为教师的经济地位低,导致了教师在当地的社会地位低。社会的不认同导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的模糊化,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形成教师职业倦怠。因此,全社会应努力创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提高教师经济地位,让教师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从而激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推动教育的发展。

3、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针对师资力量与教学资源不均衡(教师的学科结构,年龄结构等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师压力问题,主张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和教育质量,主张合理分配师资力量,调整学科教师,补充更多的专业教师;调节新老教师比例,多引进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以及精力旺盛,有活力,有能力的年轻教师。另外,尽量减少名目繁多的非教学项目的检查、考评,让教师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专业发展上。

4、建立合理的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

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促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的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取得了哪些进步,存在哪些不足,帮助教师在今后改进不足。同时,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包括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及校外专家等,且评价主体间是平等民主的关系。另外,发展性的教师评价的评价方式是多样化的,强调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结合。

5、建立和谐的学校文化氛围

首先,学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领导与教师间形成相互尊重、合作的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工作氛围和人际关系。其次,学校领导应作出表率,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与人为善,以优秀的人格去感染引导教师和学生,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整个学校的教师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总之,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传播知识,培养学生形成道德感、正确价值观的活动,教师如果不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工作,将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起到负面影响,我们研究教师压力并积极寻求教师压力解决的策略,将帮助教师获得职业信念,树立职业意识,在工作中为社会的进步提供精神层面的支持,推动教育的发展,并能在教育改革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为我国面向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动力与支持,保证我国优质教育的实现。教师工作面对的对象是学生,学生在学校中从教师这里学习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教师的精神面貌与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如果教师终日带着严重的心理压力与负担,不能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当中,不能把健康向上的精神传输给学生,将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积极心态,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此,我们研究教师压力并给教师提供减轻压力的策略,对教师形成人文关怀,使教师有良好的工作状态,培养出有朝气,有理想的优秀学生,并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研究教师压力,我们不仅仅是了解教师的压力状态或压力感程度,而是要分析教师压力的来源,把压力进行分类,寻找出能转化为教师发展动力的压力,积极利用这些压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自我成长提供积极的、有效的动力,并向教师解释这一点,使教师能主动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而不是一味地排斥压力或把压力仅作为有害的负担。要解决教师压力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系统(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会,家长等)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 2002,(11).

[2]Yan E.Shen.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lf-efficacy,Social Supportand Stress Coping Strategies in Chinese Primary and SecondarySchool Teachers[J]. Stress and Health,2009,(25).

[3]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4]范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6.

[5]匡茜,覃莹.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教师园地, 2007,(2).

[6]陈德云.我国中小学教师压力来源分析与压力应对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 2007,(4).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8]Philip L Rice.压力与健康[M].石林,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9]曹宇嫦.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自我调适对策[J].湖南教育,2005,(24).

[10]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 教育出版社, 1998.

Chongqing Qianjiang Area school teachers pressure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aling with strategy analysis

LU Ping-hui,HUANG Li

(Southwest University History Culture Institute and Nationality College,Chongqing400715,China)

Abstract:: Pressure has become a normal problem in almost all occupation,in which teacher is top of it.Under the guideline of developing the nation by the education and developing the education by the teacher,the teacher particularly the rural teacher and his pressure problem shoud be recognised.This paper , illustrating the teacher 's pressure problem, its actuality and its settlements in Qiangjiang borough,Chongqing city, classifies the pressure into two kinds, inherence and extrinsic one.Considering of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this paper ,introduceing the theory of pedagogy , psychology ,educative psychology and management, will bring forward different settlements in dealing with the two pressures.

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111-03

自9月起,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地展开,秋进入全面推行阶段,浙江省也不例外。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要确保教师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8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其结果是:82.2%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压力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职业倦怠,近90%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职业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2]。由此,各教育机构、师资培训机构都在积极组织进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教师只有不断“充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农村小学,教师的压力状况如何呢?压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缓解?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深入到遂昌县的六所农村小学,进行了调查研究。

一、农村小学教师压力现状调查研究

笔者在遂昌县的农村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座谈访问两种方式。

1.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选取了六所小学的134名教师进行测量,得到有效样本120份,问卷的有效性为89%。其中男教师58名,女教师76名;年龄介于21岁―58岁之间;职称情况:见习或小学二级37名,小学一级16名,小学高级67名;学历情况:中专14名,专科49名,本科57名。

笔者根据课题情况确定了访谈提纲。访谈提纲一共有11个访谈题目,包括“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有哪些改变?新课程带来的这些改变对你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激励还是一种压力?”等。访谈的对象从性别、年龄、任教学科以及是否为班主任几个角度进行选择。本次访谈对象为26名小学教师。

2.调查结果

统计问卷和访谈的结果,有62.5%的被调查教师感觉压力很大,50%的被调查教师感觉精神疲惫,54.2%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农村小学教师的压力情况虽然跟“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中的数据存在差异,但压力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根据访谈结果及调查问卷统计后得到的数据,笔者把农村小学教师压力的主要表现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工作压力大

在“我感到工作给我的压力很大”这一题上,120名被试教师中有62.5%的教师选择“同意”或“很同意”,没有教师选择很不同意,只有8.3%的教师选择不同意。在座谈中关于问题“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上有哪些改变?新课程带来的这些改变对你来说更多的是一种激励还是一种压力?”几乎百分之百的教师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压力。杨老师是某小学的副校长,任教四年级的语文。她认为,“在城里感觉很轻松就能实现的事情,在农村就变得很困难。比如说新课程的语文教科书中每单冗都设置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编者的出发点是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可是这样的设置对上网的要求很高。像我们的学校,总共只有3个多媒体教室,网速很慢,有时还不能上网,很难组织学生(85%以上是住校生)上网查资料,走读的学生一般家里也没有电脑,只有老师自己用蜗牛爬一样速度的电脑查了以后告诉学生,根本达不到新课程的要求,体现不了新课程的理念。而农村的学生一样要参加统考,这样学生跟城市里的孩子差距太大,所以感觉压力很大。”

2.身心感到疲惫

在“工作让我感觉身心疲惫”这一题上,120名被试教师中有50010的教师选择“同意”或“很同意”,只有9.2%的教师选择不同意,没有教师选择很不同意。在“早上想到还有一天的工作要做会有累的感觉”这一题上,120名被试教师中有57.5%选择“同意”或“很同意”,有27.5%的教师选择不同意,没有教师选择很不同意。新课程的很多的要求是根据城市里孩子的认知特点设置的,这是农村教师身心疲备的一个重要原因。陈老师现在任教二年级,“小学语文从一年级开始识字量就很大,第一学段要识1800字,有时一天要认几十个字。农村的很多孩子没上过正规的幼几园,拼音和识字是毫无基础可言的,一天教完了,需要回家巩固,要家长配合,但农村的家长往往忙自己的事情,很少有人会关心孩子的学习,结果到第二天孩子又忘得差不多了,没办法,只能在学校里巩固前一天学过的字,但第二天又有新的生字需要学习,又要教新的生字,否则赶不上进度,所以感觉特别累”

3.对学生不再热情

在“工作让我变得不像以前那样热情了”这一题上,有39.1%的教师选择同意,但41.7%的教师选择不同意,4%的教师选择很不同意。在类似的题“工作让我变得对学生的态度冷谈了”这一题上,有37.5%的教师选择同意,48.3%的教师选择不同意,4.2qo的教师选择很不同意。说明教师在这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青教师和50岁以上的老教师在观念上差别很大。魏老师在学校里是公认的优秀教师,她虽然快要退休了,但学习新课程理念一点也不含糊。她不仅教学拿得起来,而且对学生关心,总能以饱满的热情对待工作、对待学生。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她的热情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真真切切的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她很满足现在的工资待遇,觉得跟年青时候相比,现在的生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刚毕业不欠的年青人,却觉得现实跟理想还有很大的差距。小陈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到三年的新教师,她说:“三年前过了层层关卡,终于能当一名有正式编制的公办教师,感觉很开心,当时也下决心要好好工作,对学生也很热情,乐意跟学生聊天。但时间长了,跟我原来留在城里的同学相比,觉得在大城市的生活是那样的多姿多彩。当新老师有很多地方都要学习,学校学的知识和技能跟现实有差距,新课程的培训是很多,但效果一般,很苦恼。现在有时候懒得理会学生,学生有时提问多了,自己就觉得烦,有时甚至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从调查和访谈中我们认为,年青的教师在这方面更需要引导。

4.工作有挫折感

在“我对现在的工作感觉有挫折感”这一题上,有34.2%的教师选择同意,41.7%的教师选择不同意.1.7%的教师选择很不同意。根据访谈我们了解到,其挫折感主要来源于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感到迷茫。翁老师是学校的骨干教师,多次参加了新课程培训工作,对新课改中的合作学习颇有自己的想法。在一次镇级公开课上,翁老师开设了一堂以小组谈论方式为主的体现合作学习的语文课,结果却被专家的“合作学习的小组你是以何种原则、方式组建的?”“你是如何确保合作的有效性的?”几个问题给问住了。翁老师说:“我也观摩了一些课,以为以教室的位置为基础,边上每4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问题抛给他们讨论就行了,哪里还想到合作学习还要做这么多的前期工作呀?也没人告诉我。以为自己很成功的一堂课就这样给否定了,感觉很难过,有挫折感。”很多教师对课改中新型的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的改变等运用上都碰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由此产生了对新课改的怀疑,甚至排斥。二、新课程给教师带来压力的原因分析

1.教师对培训的迫切需求与课程培训的不到位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也以一种不现实的速度增长,教师非常迫切地要求通过各种培训来提升自己素质,适应新课程改革。但目前的新课程师资培训仍然存在着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缺乏实用性、理论脱离农村教学实际、缺少针对性强的培训资料特别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鲜活资料、缺少跟踪指导及校本培训等问题。这样的培训对教师真正理解、认同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帮助少,反而会耗费教师的精力,徒增教师的工作量,教师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无所适从感。

2.课程内容的.变化与课程资源缺乏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现实课程目标的各种困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3]。随着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弹性加大,教师需要相对应的课程资源支持。据有关调查显示,缺少课程资源是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主要困难。由于课程资源的缺乏,导致了教师的工作量加大,教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教学设计、寻找教学资源,有的还要亲手制作配套的教具,为信息、为网络忙得不可开交,无形之中心头又多了一块“病”,加上新课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复杂性,使得以往教师对课堂的控制性和预见性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3.新课程先进的教育理念与落实难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许多教师表示,新课程的理念确实非常先进,但很多方面在现有条件下难以操作。例如,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赞赏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无疑是每一个教师应该追求的教育理想,但从实践层面上看,在现行大班额的教学环境下,教师深感困难。又如,新课程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我们目前多数的学校能为学生操作提供什么样的条件,社会实践活动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配合,也是教师感到困扰、无助的问题。

4.新课程的高要求与教师缺乏专业能力和自信之间的矛盾带来的压力

新课程是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课程价值观的重大变革,从目标、内容到过程、方法等都需要进行变革;新课程强调教师独立性、创造性的充分展示,它要求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过去忠实于教科书向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课程开发,由掌控单一教学目标向驾驭多元目标发展,由灌输式教学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转变,由统一规格的教育向差异教育发展等,这都不是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熟悉和习用的。面对新的挑战,已有的知识、技能已难以应对,新的专业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教师难免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焦虑。农村教师更是如此。

三、缓解农村教师压力的策略

1.开展有效培训,让教师在参与中成长

政府和各培训机构要了解教师培训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协调各方面力量,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有效的新课程培训,促进农村教师教好新课程,真正为教师减压。其一,理论培训。邀请优秀教师或专家学者以专题的形式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讲座,集中讲授,解决问题,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观念认识。其二,教材分析。培训部门除了邀请一些专家和学者为教师们开设新的教育理念讲座外,还应多邀请一些对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理解比较好的当地的一线教师介绍教材的编写思想、教材体系、教材新的突破点等,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梳理,使受培训教师对新课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并教会教师解读教材的程序。其三,参与式培训。“所谓参与式培训,是指学员在培训过程中积极参与并承担一定的任务,是基于问题和基于课题的学习,是一种以学员主动学习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它的特点有:学习任务真实,基于表现的评定,互动式教学,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是推动者,为学员创设活动、合作、解决问题和执行真实任务的机会,学生是探索与反思的实践者”。新课程发展的核心是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新课程培训应率先实践新课程理念。许多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必须让教师主动学习、自我提高,感悟主动学习的真谛。

2.开展教学研究,让教师在行动中解惑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对于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最好的研究方式是结合工作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实践证明,行动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其自身效能感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参与科研,教师可以不断学习或者建构新的教学和学习理论,提高自身对教育的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教师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特定条件,灵活运用教与学的基本原理,成功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个人成就感。

3.开展系列活动,树立实施新程的信心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面前,每一位教师都有一个重新学习的问题。教师尤其需要树立这样的信心,即通过系列的学习,相信自己具有完成教学目标所要求的能力。为此,可以开展如下的活动:

(1)观摩教学。在课程改革中有计划地组织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现场观摩,通过观摩分析优秀教师在营造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课堂组织教学中的有效行为和策略,从而给观摩者提供大量的经验。当教师看到其他教师在活动中取得了成功时,他们往往会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功,从而增强信心。

(2)传、帮、带活动。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部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走在了前面。让这部分教师与其他教师结成对子,通过传、帮、带等形式,一方面直接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大量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优秀教师还能及时解决被帮扶教师遇到的困难和困惑,减少其失落感。

(3)言语引导。积极的言语引导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课程改革中,权威人士的评价能够诱导教师以加倍的努力获得成功,并培养教师的活动技能和自信心。因此应该经常开展评价活动,对教师的工作及时作出肯定,给教师更多的鼓励,而不是当教师碰到问题和困难时,一味地批评指正。

4.优化校园环境,让学校成为教师心灵的家园

农村小学的教师除周末和放假外,平时都是“以校为家”,学校氛围的创设对缓解教师的压力至关重要。首先,要优化学校的环境,提高教学硬件配置的水平,为教师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其次,要优化学校制度环境,要重视民主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专家型教师参与学校重大事务决策的制度,形成公开、公正的竞争机制和人才成长氛围。再次,要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协调好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使教师处于一种宽松、自由、和谐、温暖积极向上的氛围当中,教师的思想负担轻了,就能以一种更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面对挑战。

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5

贵州省赫章县教育局教研室阳世宇

“国运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大计,在于教师”。在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经来临的世界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教师,如何适应现代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挑战?只有参加继续教育,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开展虽然使中小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及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然而,工程的质量却不尽如人意。笔者仅从自己从事师训工作的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同仁。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面临的困难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文化落后,观念落后,教育资源严重缺乏,教师素质总体不高,教师继续教育困难重重。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教育资源贫乏

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由于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教育资源严重缺乏,继续教育学习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必订的几本资料外,其它资源廖廖无几,由于经济基础薄弱,上网学习更是天方夜谈。从而使得继续教育的开展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混乱、重复培训、造成资源浪费,影响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要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然而,由于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既要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还须接受政府其它有关部门的管理,因此,在相关部门缺乏统筹的情况下,教师不得不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种种培训,导致重复培训、资源浪费,给教师继续教育带来较坏影响。尤其个别部门仅以通过培训捞取收入为目的,组织的培训内容既缺少针对性,更难以保证培训的质量。如多个部门组织的计算机培训、法律法规培训与考试等。因而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

(三)认识不到位,工作被动

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或有关管理人员缺乏正确的认识,工作的开展将难以保证质量。由于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关管理人员及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认识,工作被动,常规性的工作都难以保证其质量,更谈不上对工作的深入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

(四)培训机构不健全、培训者素质难以适应当前教师培训的需要

培训机构不健全或缺少相应的培训机构,又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尤其是民族贫困地区,不仅培训机构不健全,更为突出的是培训者队伍素质不高,人员稳定性较差,骨干培训及全员培训都不同程度出现倒金字塔的现象。这必然导致培训质量的低下及培训的随意性。

(五)培训内容过于整齐划一,脱离贫困地区教师实际

教师培训内容统一过多,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生活实际存在一定差距,教师参加学习学非所用。一些学习内容教师要花较大的精力、较多的时间去学习,然而却由于条件所限,学非所用,脱离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

(六)经费缺乏保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要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然而,由于农村政府财政本身相当艰难,再加上观念等方面的原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所需经费往往难以形成保障机制,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步履艰难。

(七)工学矛盾突出,教师负担过重

在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调查中了解到,由于编制紧缺,教师严重超负荷工作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农村学校教师工作量达百分之一百六、七十之多,城镇学校教师也由于班额过大(七、八十人一个班的现象常见),教师也是超负荷工作,难以抽出较多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学习。

二、转变观念,积极探索,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切实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奋斗目标,此可谓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每一个人都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而作为教师这一特殊群体,更应当成为建立学习型社会的表率。“朝闻道,夕死可也。”的古训,对我们可谓不无启迪。因此,无论是从事教育管理者还是每一位教师,只有牢固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来,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学习型社会这一共同的愿景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二)理顺管理体制,避免重复培训,切实减轻教师负担

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管理,是搞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提高教师培训质量的关键。而一段时间以来对教师培训管理的混乱状况,也应引起有关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对教师培训的要求不仅需要考虑教师群体的需要,而且需要考虑教师个体的情况,还要因地制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否则不仅使培训缺乏实效性,教师参加培训更因不堪重负而丧失其积极主动性。因此,只有理顺管理体制,认真研究贫困地区教育的现实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才能做到切实减轻教师工作上、经济上的负担,真正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主动性,才能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

(三)建立经费、制度的有效保障机制

确保教师继续教育经费的专项投入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物质保障。建章立制才能使继续教育工作得以持续健康发展。而农村由于本身各方面基础薄弱,县级政府财政困难尤其突出,要建立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必然显得无能为力。因而,农村要按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设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除了自身多方筹措外,还需要得到上级的大力扶持,给予政策方面的倾斜。当然,在有了经费保障的基础上,如果缺乏必要的管理制度及措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将难以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因此,只有建立经费、制度的有效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整合有效培训资源,确保教师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教师培训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训者素质的高低以及培训者对其它培训资源的有效整合。农村中小学的教师培训,由于培训者素质本身的限制,加上其它培训资源的严重缺乏,中小学教师培训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要求培训者一方面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培训者还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等,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确保教师培训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拓宽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选择培训内容的空间

从多年来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实践可以看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基本上由国家、省两级制定,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在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往往处于被动执行的地位,这种整齐划一的培训内容必然难以照顾到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实际,这必将使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因此,国家、省在制定有关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政策方面,应尽量为县级教育部门及学校留下足够的选择空间,以确保培训内容适合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六)真正贯彻执行好“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政策

“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一条基本原则。只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都在各自不同的层面上认真贯彻执行好这一基本原则,形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工程”的目标。

(七)抓好校本培训,注重培训实效,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校本培训要求校长是培训的第一责任人,立足于教师所在学校,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培训基地。它不仅能较好地解决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中的工学矛盾,切实减轻教师的负担,更能确保培训的实效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要抓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只有扎扎实实开展好校本培训,注重过程管理,才能真正确保继续教育工程的质量。

(八)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培训者队伍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进行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的重要职能部门。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队伍建设。既要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硬件设施适应当前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更需打造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稳定的骨干培训者队伍。从而确保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开展不断走向持续、健康发展的轨道。

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6

笔者通过对湖南M县三个贫困镇初中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教师在工资福利、职业前途、工作负荷、绩效评价、学生因素和人际关系六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职业压力.用性别、年龄、婚姻、居住地、教龄、职称、学历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对职业压力作比较分析,发现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压力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中部分存在显著差异.针对贫困地区农村初中教师的职业压力现状,我们提出应当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来预防和缓解其职业压力问题.

作 者:胡先云 王放 龙小林 Hu Xianyun Wang Fang Long Xiaolin 作者单位:胡先云,王放,Hu Xianyun,Wang Fang(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湖南,长沙,410081)

龙小林,Long Xiaolin(湖南祁阳龚家坪镇,湖南,祁阳,421700)

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7

近年来,中国积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带动了教育的创新和改变。2014年国家出台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能力标准》)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培训标准》),旨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农村地区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开展的难点和重点,而农村小学教师作为主要的执行者和传播者,在教学中应用能信息技术的能力将直接决定农村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水平。

本研究将研究对象定为县级、乡镇级、村级三个层级的农村小学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农村小学,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对策。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在参考《能力标准》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关于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调查问卷,编制适合农村小学教师发展现状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问卷,包括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学习与发展五个维度,从“量”面分析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等。

2.2 访谈法

通过入校观察,并与校长、教师、学生和教育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交流,从“质”面深度挖掘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面临的困惑与阻碍,从而引发各界对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内源性思考。

3 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

《能力标准》自2014年6月颁布后,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准则,并为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考察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的表现提供了明确评价依据。被调查地区目前未根据《能力标准》出台新的标准法规,当地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评价标准较为滞后。调查发现,该地区小学教师虽对《能力标准》不甚了解,但是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实际情况却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五个维度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学习与发展、评估与诊断。深入调查发现,目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稂莠不齐,在能力发展过程中教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

3.1 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学习与应用缺乏常态性

目前大多数农村小学硬件和软件设备配置相对齐全,能够满足大部分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对学校的许多设备和学科软件的功能与应用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但在操作方面的表现一般。许多教师在自己日常工作中更习惯使用传统的办公方式,对于使用计算机办公软件的热情不高,使得办公信息化并未达到常态性。同时,由于工作繁忙或家庭生活等一些因素使得一些教师无法抽出足够时间参加信息化教研活动,即使能够参加一些信息化教研活动,也无法及时有效地将教研学习成果整合到自己的教学系统中,这使得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不到进一步提升,浪费了教研培训机会和信息技术教学资源。

3.2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沟通与交流的能力不足

信息化交流工具的兴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加方便、快捷。QQ群、微信、班班通等软件也逐渐成为教师日常交流的重要渠道。通过调查了解到,仍有许多教师对这些交流软件存在着应用障碍,他们更习惯通过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但由于学生在校时间较短,且教师工作繁忙,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较少。尽管部分教师表示自己可以通过QQ群、微信等形式,在学生离校后及时与其交流,但是交流的时间或次数远远不足以支撑他们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

除此之外,部分教师在利用交流工具与专家和同行进行学习交流时,也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情况。有些教师表示,即使能够通过交流工具向专家等请教或与同行交流,但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有时无法将请教和交流的结果完整准确进行消化,这样既费时又费力,所以有的教师更倾向于面对面的沟通与学习。

3.3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评价与诊断的能力有限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教师能够选择并利用技术工具评价教学和学生,但无法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善于利用成绩管理软件简化成绩统计过程,仍依赖传统的成绩册等形式。教师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但如何利用信息化评价工具进行系统和科学化的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较大困惑,因此要构建信息技术评价体系,对学生实现信息化管理、信息化评价。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利用信息化答题设备开展练习和测验并未表现出热情。

3.4 教师制作课件的态度不够积极

除了上面几点问题,许多农村小学教师在制作课件方面表现出随意的态度。有些教师为备课节约时间,会选择从网上下载的课件或材料进行教学,其中部分教师仅进行少许修改或根本不修改便进行使用,而不愿自行进行课件制作,导致应用的课件和材料与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完全匹配。

4 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的保障机制

4.1 农村小学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提高发展意识

第一,农村小学教师是农村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首要实践者,所以农村小学教师必须要改变安于现状、墨守陈规的状态,积极接受和学习新技术、新理念、新方法,逐渐培养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信息技术的应用习惯,在摸索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同时,慢慢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进行整合,使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教育质量同步提高。第二,农村小学教师应该对信息技术有着正确的认识,改变“会用电脑就等于掌握信息技术”、“只用信息技术抛弃传统教学媒介”等错误观念。只有将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介有机融合,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合理使用,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才是衡量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的标准。第三,农村小学教师必须深入学习《能力标准》,明确当前教师应该具备的五维度能力,并根据自己现有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参照《能力标准》设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规划,明确自己应达到的能力水平,有目标的进行学习,从而得到发展。

4.2 农村小学应提供技术资源,满足教学需求

第一,农村小学应注重为教师建立一个教师易教、学生爱学的多媒体教学环境。目前部分农村小学已经具备了计算机、投影仪等简易多媒体教学工具,但这些仅供教师呈现数字教育资源。农村小学应尽量为教师建立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为教师提供交互式电子白板、触控电视等先进的交互式多媒体设备,进而能够在保障数字教育资源呈现的基础上实现人机交互。第二,农村小学必须为教师准备必要的软件。通过调查可知,农村小学教师对于部分通用性软件,如办公软件、即时交流软件应用能力较好,但对音视频编辑软件等稍微难操作的软件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对于学科软件,如几何画板、在线地图、虚拟实验室等更是无从涉及。这就要求农村小学不仅要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多媒体设备,更要为不同学科、不同教学需求的教师提供适宜的教学软件,促使教师更方便的展开教学。第三,农村小学应为教师搜集丰富多样的数字教育资源。农村小学教师相较于城市小学教师,可直接利用的数字教育资源较少。为了使教师更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应多为教师搜集相关的教学素材、主题学习资源包、专题网站等各类与教育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字资源,以便教师更高效、优质的选择和利用资源,减少寻找与整合资源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4.3 教师培训部门应重构培训体系,分层设计内容

第一,培训部门应充分调查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根据教师的能力需求,分层设计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构建合理的培训体系,使每位教师都能学到最适合自己的知识,保证每位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都能得到提升。在培训过程中,必须将实践贯穿始终,提供丰富的教学案例,供教师学习与参考。单纯的理论学习,不足以让教师深刻理解每个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应用优缺点及应用效果,必须将信息技术通入到教学案例当中,让教师深入教学,才能体会到信息技术使用的特点与优势。第二,在安排培训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小学的特殊性,在区域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师制宜,充分发挥培训的职能。将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网络研修与骨干辐射相结合,保证每位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

随着教育界对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逐渐关注,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必将稳步提升,优质发展,对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研究也将越来越丰富。当然,由于自身欠缺一定的理论素养、科研能力不够强等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使本研究还存在许多缺陷与不足,可能个别观点有些偏颇,诚与各位同仁商榷。

摘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颁布以来,对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低层次的能力水平已经无法更好的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某市农村地区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探查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稳步、积极、长效发展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焦建利.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随想[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3):15-16.

[2]张屹,刘美娟,周平红,马静思.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现状评估——基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4(8):2-7.

农村中小学教师压力分析及对策 篇8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问题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107

农村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也是国民教育重中之重。农村中小学教师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保证,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随着教育不断的改革和深入,对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教育科研能力是其中之一,是教师业务能力和专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工作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和较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起到改善和提高的作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最有效的途径。但从当前来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工作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种种问题,主要表现为对科研工作认识不深入或不到位,科研工作能力不强,科研工作没有开展或开展不积极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发展,阻碍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势在必行,迫在眉睫,是目前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对深化农村教育的全面改革、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也开展了一些教育科研工作。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工作状况并不乐观,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学校重视不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升学压力逐年增加,学校领导都忙于大量的行政工作和迎接上级各种评比、检查工作,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提升学校在各类评比中的排名,并不重视科研工作,错误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工作可有可无,且具有随意性,没有长期具体的科研工作计划。学校在科研经费方面投入得少,有的根本就没有投入,而且对已经取得的一些科研成果不重视也没有奖励,无法调动教师积极性,以至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只要上完自己的课时,管好学生,不出大问题就算完成了本职工作,对于教学质量好坏完全不在乎,总是认为只有专业机构、大学院校的研究人员和城市教师才是做科研工作的料子。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工作,多数不是为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而是为了职称评审、绩效等级考评、年度考核而不得不撰写所谓的“论文”。而平时又没有对知识的积累和对教学工作全面认真的总结和反思,更不关心当前科研工作的动态和进展,东拼西凑成文章,然后自己掏钱买个刊物版面随便发表就算完事,从中很明显看出其带有急功近利的心理。我们的教师有如此的做法,难道不应引起深思?

(二)缺乏科研动力。现在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良好的科研环境,也没有浓厚的科研气氛,教师科研意识淡薄,缺少科研的内在动力,对理论研究觉得枯燥无味,没有热情和耐心,没有刻苦钻研劲头,学术意识落伍。有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科研工作是高等院校教师和有关专业科研人员的事情;有的教师有害怕困难的思想,缺乏研究问题的勇气和信心,又有很强的自卑心理,认为科研很难开展,是高不可攀的事情;有的教师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求上进;而更多的教师不知道该从哪里开始入手,不知道选哪方面的问题来研究,研究的方法又不掌握,加之科研带头人少之又少,科研工作得不到很好的引领和帮助。这就造成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学术成果甚少。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科研工作的动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相对立,相矛盾,不能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广大农村教师都知道“从科研中要质量”这一理念,也都清楚地认识到结合自己教学开展科研能提高业务水平,对教学改革很有帮助和益处,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但在具体行动时,大部分教师又认为两者有矛盾,不能兼顾。他们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繁忙,每星期都有二十几节课,白天上课、改作业本,晚上备课、辅导,还要管学生的吃住、安全问题,工作压力大,精力分散,有心无力。而且担心搞科研用的时间多,会影响教学质量,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影响。因此将科研与教学完全对立,忽略两者联系,没有正确地认识科研工作,总是看不到教育科研在教学中到底起哪些作用、起多大作用,最终放弃走科研道路,又回到用旧方法,走老路子,使得科研工作很难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办法。

(四)取得的科研成果质量较差,没有创新。当前有一小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在课外也开展一些科研活动,但由于得不到有效的科研基本训练,科研工作所要具备的基本理论功底不扎实,也没有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和应用手段,没有更深层次地了解和研究科研本身的特点及其规律,很难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上又不关注当前学术发展的动态和进展,因而对科研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从多年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发表在各刊物上的论文就能明显看出,很多选题几乎完全相同,观点雷同无深度,更无创新。对问题的论述基本上是一个模式,缺乏深度和广度。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由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偏低,对科学研究缺少应有的了解,不能站在发展的高度上看问题。因此农村中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质量也要提升。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科研工作、培养农村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对策及建议

(一)争取上级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的大力支持和正确指导

学校进行教育科研工作,应积极主动邀请上级科研领导机构或科研人员直接参与,聘请大专院校有关专家、学者、名师长期合作,精心指导。在有关专家的指点下做出切实可行的立项课题,这样容易取得科研效果。学校课题一旦确定,不要随意更改,放任自由,要认真规划,建立机构,强化研究。通过组织观摩研究课、开展利用各种调查(问卷调查、社会调查、数据统计、学生评价、情感价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时认真做好教科研活动的记载,总结交流,研讨反思。

(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科研工作不力的最大障碍是:教师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想问题搞研究,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科研经验,年长的教师倚老卖老。要破解这个难题,学校在用人上必须遵循“人尽其才,科学配置,物尽其用,讲究合理”这十六字原则,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要给他们压担子,使他们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研究更多更新的问题,研究出更好的成果。在人才结构和层次方面,要做到科学、合理配置,让各类人才的潜力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发挥群体优势和效能,始终保持最佳的状态。领导要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良好的学术氛围、优良的群体结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宽松的政策环境,尽最大努力为教师提供快捷、便利的条件,这样才确保科研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科研意识和科研动力要不断加强

学校领导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增强教师自身的科研动力,进一步强化科研意识,让广大教师清楚认识到,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农村中小学教师,科研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要促使教师逐步形成内在的科研动力,确信科研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之一;要使教师对科研工作有坚定的信心,不怕艰难险阻,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要使教师奉行“向教育科研要质量”“教育要上去,科研须先行”的现代理念,努力实现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从而形成人人想科研,个个要参与的浓厚氛围。应动员广大教师积极投入科研工作中来,形成人人参与科研工作的良好局面。学校领导要做好表率作用,成为科研工作的指路明灯,强化自身的科研意识和对科研理论的学习,积极带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营造浓郁的学术研究氛围,建立起敢于创新、勇于攀登、努力拼搏的科研队伍。另外在年终考核、职称评定、评先进评优秀、年终绩效奖等方面应该和科研工作结合起来,对科研工作有成效的教师优先奖励,从而调动广大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四)学校要制定好科研工作长远的规划,落实措施,完善培养机制,使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学校应把教育科研工作纳入学校日常工作中,避免随性,并着手制订长远的科研工作计划,使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使科研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积极做好开展科研工作前期的硬件和软件准备工作,做好广大教师的思想动员工作,鼓励他们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让有科研能力和经验的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成立和完善课题研究小组,人员分工明确,研究方向精准。有目的有计划安排一些简单容易而又有可行性的科研项目,如 “物理探究式教学研究”“实验开放式教学研究”“实验操作错误的研究”等给教师研究,让他们共同协作完成,从而获得成就感。学校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发达地区学校学习、交流和深造,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内外高水平的研修提高班、培训班,丰富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综合研究素质和开拓创新能力。同时对已具备一定科研能力和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骨干教师,要强化对他们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对各学科知识建立有机联系的能力,不断扩展新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史秋衡.论科学规范与大学科研评价[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2 (1).

[2]胡兴观.学校教科研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基础教育课程,2006(6).

[3]朱宁,李传益.图书馆科研成果的认定与评判[J].情报资料工作,2002 (5).

[4]王晓华.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科研能力刍议[J].开封大学学报,2002(3).

[5]李东平.关于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的思考[J].津图学刊,1999(4).

[6]严永康,张天俊.科研工作应成为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1(4).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暑假作业答案(南方日报出版社)下一篇:小升初必备文学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