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标准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标准(推荐7篇)

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标准 篇1

课程名称:国际结算业务处理

适用专业:国际金融

1、前言

1.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国际金融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程,是从事金融岗位工作的专业课程。其功能是使学生熟悉国际结算基本原理和具体业务处理程序,能熟练应用各种票据、单据及各种结算手段,具备国际结算的基本职业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其他课程做准备。

1.2设计思路

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以金融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和中职学生的就业发展为依据,构建以贸易结算业务流程和结算处理程序为主线的任务引领型课程模式。

课程结构采用并列和流程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国际结算原理、票据、单据的应用、国际结算方法和程序以及外汇兑换等四个学习项目。课程内容的选取,以中职学生培养目标为前提,紧紧围绕完成国际结算业务处理的需要,充分融合金融从业人员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

每个项目的学习以结算工作活动为载体,将国际结算的相关知识和企业经济业务的操作实践相结合,实现学做一体,并通过知识讲解、多媒体演示、仿真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具备国际结算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教学学时数为54。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国际结算基本原理,能在企业经济业务中应用票据、单据和其他结算工具和方法,熟悉国际结算的内容和程序,达到金融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细致、认真求实的工作作风。在此基础上形成以下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l

了解国际结算原理和票据使用、开立的具体要求和方法;

l

熟悉汇票、支票和本票等票据的记载内容;

l

熟悉有关票据的使用法规和制度;

l

能初步应用汇款、托收等方法完成结算;

l

熟悉和学会开立和使用信用证业务,熟悉信用证有关内容;

l

熟悉银行保函内容及有关业务;

l

熟悉国际结算中使用的有关单据如发票、保险单等;

l

了解和熟悉有关外汇管理的法规条例;

l

初步学会外汇的兑换及汇率的表示方法。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

学习任务

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活动设计

参考课时

国际结算原理

1、能编制和完成银行之间代理业务协议;

2、能分清账户行、一般代理行、联营银行等结算网点之间的区别;

3、能编制银行之间转账过程的具体面函;

4、能写出国际结算中经常使用的货币名称及代码;

5、能编制和使用国际结算中银行转账的借记报单和贷记报单;

6、能熟悉和了解国际结算中的会计核算过程;

1、国际结算基本概念的认知

围绕国际结算过程的基本假设、账户行、一般代理行、联营银行结算网点等知识,设计选择和判断等各类题型,组织学生练习。

2、银行代理协议的认识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展示,让学生了解国际结算的前提条件:银行之间结算的代理协议的基本内容,指导学生编制银行代理协议。

3、编制银行转账面函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让学生了解转账过程中具体面函的表示内容。设计填空、选择和判断等各类题型,组织学生练习。

4、货币符号和代码的判断

给定有关结算业务过程,提供具体结算业务资料,指导学生写出并分清各种国际货币名称及代码。

如美元“USD”表示,欧元用“EUR”表示等。

票据、单据的应用

1、能编制、开立国际结算中使用的各种汇票;

2、能编制、开立国际结算中使用的各种本票;

3、能编制、开立国际结算中使用的支票和旅行支票;

4、能编制、开立和使用商业发票;

5、能编制、开立和使用各种运输单据如:铁路运单、航空运单等;

6、能编制、开立和使用各种保险单据;

7、会审核各种票据和单据的合格性。

1、对各种票据如汇票、支票、本票等的认识

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展示,让学生了解国际结算的过程中,各种票据的基本内容和编制过程。

2、编制开立国际结算中使用的汇票

提供进出口口业务以及结算金额等业务资料,指导学生编制和开立汇票。

3、编制开立国际结算中使用的支票

提供进出口口业务以及结算金额等业务资料,指导学生编制和开立支票。

4、填写国际结算中使用的运输单据

提供进出口口业务以及各项业务资料,提供空白运输单据,指导学生根据格式要求填写发票和运输单据。

国际结算方法和程序

1、熟悉汇款和托收的方法和内容;

2、了解信用证的记载内容和处理程序;

3、熟悉汇款凭证和托收凭证的种类、基本内容;

4、熟悉开证申请书的填制要求,会填制普通信用证;

5、熟悉对各种信用证条款的审核要求;

6、熟悉对信用证项目下的各种票据、单据的审核要求;

7、会填写和开立网上使用的SWIFT格式;

8、熟悉各种银行保函的基本格式和用途;

9、会填写和开立银行保函;

1、汇款凭证和托收凭证的填制

提供空白汇款凭证和托收凭证以及业务资料,指导学生填制原始凭证。

2、信用证开证申请书的填写

提供已签定的合同等业务资料,指导学生正确填写开证申请书。

3、信用证条款的审核

提供经济业务资料和信用证,指导学生仔细理解和阅读所提供的资料,并分组进行审核信用证条款。

4、填写和开立SWIFT信用证

指导学生根据业务资料正确无误的填写SWIFT信用证。

5、银行保函内容的审核

提供经济业务资料,指导学生仔细理解和阅读所提供的资料,并分组进行审核银行保函条款。

外汇兑换

1、熟悉国际国内的外汇管理制度;

2、熟悉外汇和汇率的各种表现形式;

3、熟悉美元标价法和非美元标价法;

4、熟悉并学会操作外汇市场的各种交易;

5、会学实际业务中的进出口报价和外汇买卖。

1、各种外汇表示方法的练习

提供实际业务资料,指导学生练习各种外汇的表示方法。

2、各种汇率的换算和使用练习

提供银行结算资料,指导学生使用相应的汇率,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汇率换算。

3、外汇市场套汇、套利的练习

提供有关资料,指导学生进行套汇和套利的操作练习并结算盈亏。

其他

机动

考核评价

总课时

544、实施建议

4.1教材

《国际结算业务处理》

华东师大出版社

朱雯娜主编

4.2教学建议

4.2.1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实践经验的学习,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运用现代化、多样化手段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

4.2.2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强化案例和流程教学,让学生边学边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技能培养目标,增强教学效果。

4.2.3教学中,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避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完成教师设计的训练活动中,既学会国际结算业务处理必须具备的知识,又练就各项基本技能。

4.2.4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踏实、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良好品格与工作态度。

4.3教学评价

(1)突出形成性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成绩记录。

(2)强调目标评价。

(3)强调课程结束后总结性评价,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手段,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4)建议在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各任务模块可参照下表进行

序号

任务模块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分值

国际结算业务中的有关国际法规

评价学生对国际结算法律规范的理解能力和法律事务处理能力

形成性评价、10

国际结算中汇票的使用

评价学生在具体业务过程中开立并使用汇票的能力(重点)

形成性评价

国际结算中支票、本票的使用

评价学生在具体业务过程中开立并使用支票、本票的能力(重点)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汇款凭证和托收凭证的使用

评价学生填写汇款凭证和托收凭证的能力。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信用证开证业务以及所收到信用证内容的审核

评价学生填写开证申请书以及审核信用证内容的能力

总结性评价

国际结算中各种单据的使用

评价学生使用和处理各种单据的能力(重点)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综合训练

评价学生运用各种结算方法和工具处理具体业务的能力(重点)

总结性评价

合计

说明:

1)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各类作业情况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模块结束时,对学生综合技能情况的评价。若模块考评中同时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时,建议采用5:5的方式评分。

2)本课程按百分制考评,60分为合格。

4.3.1突出过程评价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训练活动、阶段测验等进行综合评价。

4.3.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3.3

加强课程实训,将课程实训的成绩纳入学期总评之中。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4.1注重实训指导书的开发和应用,编写时必须注意时代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4.2开发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和应用结算知识。

4.4.3学校应注重与银行和企业的广泛合作,积极开发实习和实训基地,充分利用银行和企业资源,让学生深入银行和企业了解业务流程,体验结算工作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4.5其它说明

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标准 篇2

《工业水处理》是给水排水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它是基于水质工程学、水处理微生物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之上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冷却水处理、水的除盐、工业废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处理。因此, 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有水质工程学的专业知识, 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水处理微生物学、普通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以及流体力学方面的知识, 是一门对基础知识要求较高, 应用性较强的课程[1]。

该课程需具备其他诸学科的知识, 因此往往会安排到大学四年级才开设。该课程内容相对繁杂, 应用性较强, 而理论性相对较弱, 传统的授课方式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授课方法。

2 课程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 《工业水处理》总是被认为是一门内容零散、知识不连贯的课程, 课程学完后不能形成一个整体而完整的体系, 而是内容上形成切割而相互孤立。此外,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讲为主, 以讲居先”, 基本上是教师的“一言堂”, 并且一节课要完成哪些教学任务规定得较为严格[2]。学生的任务是被动的接受知识, 具体而言就是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等, 不少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学习的目的不明确, 效果也相应地打折扣。具体而言, 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三点问题:

2.1 传统的授课方法是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 注重知识传授, 轻视能力培养, 特别是轻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加之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学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轻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更加压抑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培养出来的学生习惯按常规学习、办事, 擅长模仿和继承, 善于守业而缺乏创业精神、进取意识[3]。

2.2 课程内容零散, 学习后难以形成一种整体概念。课程内容包括:锅炉水处理、循环冷却水处理、发酵工业废水处理、制浆造纸工业废水处理、肉类加工废水处理、石油化工废水处理以及垃圾渗滤液废水处理等。内容不仅包括工业的给水和冷却水处理, 还包括工业废水的处理, 其中工业废水又包括多种类型的水质, 每一种水质都有其显著的特征, 造成每一部分内容与别的章节关联性不强, 内容相对零散, 学生学习后缺乏一种整体把握。

2.3 由于课程内容系统性不强、侧重具体工程实例, 并且常常以考查课的方式开设, 导致学生以该门课程不够重视, 学习效果不佳。不少学生上课前并不预习, 实践证明, 仅仅依靠上课时听一遍, 往往没有什么效果。

3 课程的改革与探索

在提倡“学为主体”的教改中, 我们改变“一言堂”模式, 把讲堂变成学堂, 学员成为教学的主角, 教员则从成为引路人。在实践中, 我们将授课方式由教师讲改为学生预习宣讲讨论和教师纠正补充。具体而言是教师布置预习内容, 将所有的学生分成几组, 为每组学生安排不同的讲课内容, 让每位同学都事先预习并在课堂中宣讲, 然后大家讨论, 最后教师点评。这样做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大家都争相去查资料, 准备自己所讲的内容, 不但获得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去学习[3]。

此外, 问题式教学法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地应用。在工业水处理的教学中, 水处理的流程、工艺特点、各处理构筑物的作用等是重点内容, 这些知识如果平铺直叙地讲授会让学员感觉特别枯燥, 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为此, 我们将问题式教学法引入课堂,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针对问题就会开动脑筋, 联想水质工程学等课程的相关知识, 在教师适时启发、引导下最终归纳出答案。在解答问题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就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和获取知识, 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其参与到教学中, 积极思维、大胆尝试, 主动获取, 探究知识和思考问题, 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既掌握知识, 又学会思考, 有利于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4]。

因此, 采用“教师设计预习学案——学习预习新课——课堂演讲——教师重点点评打分——教师有针对性地讲授”的方法,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保证了授课效果。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 初步成果明显。

相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 此种“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有如下几个特点[5]:

3.1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均发生明显转变。

教师由一名纯粹授课解惑的师者转变成了一名集策划、组织、检查、反馈教学于一身的“导演”。学生则由“被动、依赖、认同”的灌输式学习转变到“主动、独立、反思”的自主式学习。

3.2

课堂形式和气氛发生明显转变, 学生上台演讲一改以前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传统模式, 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大大增强, 课堂气氛较以前宽松活泼, 学生在轻松愉快地过程中获得知识。

3.3 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主要表现在, 自主学习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问题探究能力等显著提高。

4 存在问题与展望

目前, 该教学模式的实践时间还很短, 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以下是笔者对提高工业水处理课程授课效果的几点思考。

4.1 建立高年级本科生课程预习、宣讲、讨论和点评的长效机制, 从预习任务的布置、宣讲内容的检查、讨论的组织等多个方面精心组织, 保证师生交流的有效、顺畅。

4.2 针对课堂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合理安排相应的课后作业, 让学生在课后能对重点难点内容或薄弱环节加强学习, 保证课程学习的效果。

4.3 结合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环节, 适当多安排去一些工业企业污水处理厂, 让学生对工业水处理有更多的感性认识。

摘要:本文对工业水处理课程的性质进行论述, 指出传统教学授课方式的缺陷与不足, 并针对该课程内容相对零散、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和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 从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强化实践环节等几方面提出该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工业水处理,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雷仲存.工业水处理原理及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4

[2]于新蕊.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J].2010, 2010 (8) :53-54.

[3]张迅.论“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2003, 25 (4) :118-120.

[4]王帅, 蔡柏岩, 郑伟, 张宏坤.民办本科高校环境工程污水处理实验课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 2010 (1) :250-251.

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标准 篇3

关键词 工业废水处理;教改;环境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1-0113-01

水污染是目前我国存在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需要大量的专门技术人才去从事这项工作。《工业废水处理》是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水污染控制方向的限定选修课程,是《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教学内容侧重于工程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在熟练掌握废水处理的工艺原理基础上,初步具备一定的处理实际工业废水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既有兴趣,又有畏难情绪,普遍认为该门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不容易学好。这主要是因为工业废水的组成非常复杂,其水质差异很大,大部分废水同时含有多种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而处理工业废水中同一种不同浓度的污染物往往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如何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没有工程经验的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因此,结合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对《工业废水处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效果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课程改革思路

1.1 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大纲

地方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解决地方环境污染问题和经济建设培养高级的技能型、实用性环保人才。因而其教学体系主题思路与研究型高校的体系侧重面不同,往往侧重于工程应用。《工业废水处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毕业后从事水污染防治技术工作打好理论和实践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内各高校的专业选修课程普遍存在着学时有限的问题,而本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了解废水处理四大类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以及生物处理法)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初步掌握各类工业废水(有机有毒类废水、有机无毒类废水、无机有毒类废水以及有机有毒类废水)的处理方法、典型的工艺流程设计等。如何在有限的32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几十种处理方法在各类性质各异、组分复杂的工业废水中的应用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工业废水处理的教学大纲制定应该本着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使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完善的理论构架的基础上,基本掌握工业废水中各类特征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苯酚、氰离子等)的处理技术,继而进一步掌握各类工业废水的工艺流程设计。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以达到工科专业本科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课程的知识突出工程实用性,避免严密的公式推导及设计计算,强调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典型工业废水中的应用。

课程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办学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制定的教学大纲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为工业废水处理工程基础:工业废水的收集与调节以及四大类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案例;第二部分则是工程实例分析:选择炼油废水的处理以及化工废水的处理作为含有机污染物废水处理工程实例的教学内容;选择含重金属离子废水以及含氰废水的处理作为含无机污染物废水处理工程实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让学生觉得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激发起学习的积极性。

1.2 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的环境工程专业脱胎于原南京化工大学的传统化学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以培养污染控制方面的人才为主。毕业生很大部分是在基层从事“三废”污染的防治规划管理与治理工作。因此,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存在着很大差别。《工业废水处理》课程的授课重点注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讲解基本原理时采用案例分析,突出各种方法处理具体污染物的实践应用,避免了与《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低水平重复。

教学内容上,不单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将个人科研工作中的成果以及工程实践中的最新案例及时传达给学生,使之多了解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环节相关的知识,增强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如讲解对化工废水的处理时,将科研实践中处理过的不同类型化工废水(包括农药废水、医药中间体废水等)的工程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同一种方法可以处理不同种类的废水,而同一类废水由于浓度不同、水质的差异则要选择不同的工艺才能进行有效处理。在讲解对含无机污染物废水的处理时,先分别讲解废水中不同重金属离子(铜离子、锌离子、汞离子等)以及无机氰离子的处理方法后,再以科研实践工作中处理过的同时含有金属铜离子以及非金属氰离子的电镀废水为例,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废水中含多种污染物时应如何分别去除不同污染物。在进行对案例的分析、讲解时深入浅出,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对基础知识理解深刻、对实践知识具有融会贯通的能力。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热情大大提高,因而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1.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3.1采用现代化先进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件的应用目前已成为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采用现代化先进教学方式,好的教学思想、最新的科研成果都可以充实到教学中去。工业废水处理课程内容有许多工艺流程图、构筑物及环保设备结构示意图等,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老师现场绘制和预先制成挂图等,这种方式既花费时间,又没有生动性、灵活性等,老师也不能依据教学实际和学科的发展灵活更改和补充。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且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一方面,多媒体教学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量,且通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可以形象生动、具体直观地通过图例反映废水处理工艺的原理和流程,各种处理构筑物的具体结构等,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教师出差调研收集到的不同类型工业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照片资料、科研工作中积累的成果(流化床微电解塔、ClO2发生装置等)以及当今污水处理的最新技术成果图片资料等展示给学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1.3.2 教学内容传授的生动化

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主要起引导作用,学生的学应该占有主体地位,教法和学法两者同样重要。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对老师思维的开拓也具有积极的作用,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注意营造民主融洽的教学气氛,多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多问,或者布置一些思考题让学生课后到图书馆、相关网站等查阅资料寻找答案。如对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六价铬离子的去除,工程上可采用硫酸亚铁还原法、亚硫酸钠还原法以及电解还原法等,将废水中的六价铬在酸性条件下还原为三价铬,最后通过调节pH值将三价铬以氢氧化铬沉淀的形式从废水中分离出去,已达到脱除废水中铬离子的目的。课堂上,我们就以环境监测课程COD测定实验时产生的含铬废水为例,让同学们讨论处理该废水的工艺流程,大家都踊跃发言。讲授与自学、讨论与交流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问题探讨,把本来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充满乐趣的探究。

1.4 重视实验教学环节

实验教学是使学生消化理解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将来能够从事废水处理工艺研究开发,能够通过试验小试优化工艺参数、为废水处理工程调试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

工业废水处理是一门工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与理论部分学习同样重要。在每种废水处理方法理论教学之后,在《环境工程专业实验》课程内都安排了相应的针对工业废水处理的实验内容,如混凝法处理废水实验、微电解法处理染料废水实验、Fenton氧化法处理苯酚废水实验、活性炭吸附法处理甲基橙废水实验等基本实验。通过人人动手参与实验,使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了深化理解和巩固,并且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束语

本课程自开设以来,不断在教法上进行创新探索,通过以上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以及多年的教学改进,显著提高了本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学生学完本门课程后的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毕业后能很快适应专业工作。当然,由于只是初步的教改实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还需更多的教师探讨,以期进一步的改进。

参考文献

[1] 邹家庆.工业废水处理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 杨岳平,徐新华,刘传福.废水处理工程及实例分析[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 蒋茹,朱华跃,管玉江.地方高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体系额教学改革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 2008,27(6)131-133.

[4] 王巧玲.环保类专业化学系列课程教改思考[J].教育创新,2006(9):42-43.

[5] 田园,芳艳,商丹红.《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教学经验之浅谈. 高校理科研究,2008(34):475-477.

[6] 李明俊,史蓉蓉,孙鸿燕,等.环境工程专业工程训练多元构架系统分析[J]. 化工高等教育,2003(4):20-22.

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方案 篇4

为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加快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打造工业经济平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010]23号文、《县委、县政府关于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园区“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行动计划的实施。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XXXXX标准厂房建设工作方案。

一、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企业集中、资本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以及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组织及自然人通过招商引资或自筹资金,广泛吸引社会和民间投资建设园区标准厂房,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筑巢引凤。

(二)建设原则

1、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科学化布局、规范化建设、功能化配套、市场化运作,按质、按量、安全、按期完成工程建设。

2、坚持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工程管理。

3、坚持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工程监理制、建设工程质量终身制。

二、项目位置

项目用地位于园区2号进场道路大桥掌鸠河东岸,园区控制性详规用地编号C-01-

10、C-03-

2、C-04-

1、C-04-2地块,占地面积约500亩。

三、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500亩,项目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方式。一期规划建设220亩,建筑面积11.73万平方米。按照不同行业工艺要求,采用大开间不同跨度的通用标准厂房设计方案,在厂房区内合理规划布局道路、水电、绿化等设施。

四、投资预算

该项目总投资约15209.88万元。其中,征地220亩,征地费3080万元;道路建设费用659.99万元;三通一平660万元;厂房11.73万平方米,建设费用10559.89万元;水、电等设施建设费用250万元。

五、资金来源

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效益,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组织及自然人通过招商引资或自筹资金,广泛吸引社会和民间投资等方式建设园区标准厂房。

1、由园区管委会依托融资公司开发建设标准厂房,租赁或出售给企业生产经营使用。

2、在园区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企业投资建设标准厂房。

3、由园区投资公司与企业合作共建标准厂房。

4、采取招商引资办法,吸引社会资本通过BOT、BT等多种方式进行标准厂房建设。

5、鼓励动员角营村民委员会、地多村委会涉及留地安置村小组用留地安置土地入股,每亩土地每年按1500—4500元每年包干分红。

6、积极争取上级资金补助。

7、实行滚雪球形式。用先期竣工厂房出租收入二次投入后期建设,以缓解资金不足压力。

六、工作分工

由于该项目占地面积大,建设项目多,资金投入大。工程从设计到竣工有很多复杂建设程序,涉及政策性强、工程建设时间紧。为确保工程征地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XXXXX管理委员会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成立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征地建设工作指挥部,全面负责协调工程征地、建设等工作。

七、建设工期

采用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施工,具体实施办法是:2011年8月底拿出初步方案,9月中旬聘请有资质单位的有关专家对园区标准化厂房建设进行规划、设计做出效果图、完成工程施工图设计。同时,进入征地工作,争取9月底完成征地及拆迁安置等工作。到10月底完成土地平整,11月开始进入工程建设,争取12月底初具雏型。建设一个厂区,出租一个厂区,不使厂房闲置,造成浪费。

八、工程招标

严格按照“八个百分百”及国家、省、市、县基本建设程序要求,由招标公司全权代理招标工作。

九、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建设园区标准厂房,对加大招商力度,吸引项目入园,减轻落户企业资金压力,缩短企业投产周期,壮大工业园区模,提升园区形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各涉建有关部门务必将标准厂房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安排精干人员具体负责,围绕建设目标,各司其职,为园区标准厂房建设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二)落实责任,密切配合。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时间紧、要求严、标准高。各涉建有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为标准厂房建设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县供电局、县电信局、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县自来水公司等单位要本着“厂房建到哪里,杆线配套到哪里”的要求,落实标准厂房供水、供电、通讯、有线电视等管线配套。县国土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局要及时办理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土地使用证和房产证。工业园区管委会、屏山镇人民政府、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局负责园区标准厂房规划设计、工程招投标、土地征用工作。

(三)明确任务,形成合力。为确保工程按期完工。各涉建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负起责任。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做好工程建设中的协调服务工作,要广辟资金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既要广泛宣传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入,也要积极自筹资金,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难题。为高标准建设好园区标准厂房贡献力量。

(四)强化监督,加强问责。加强对工程征地建设工作的监督、管理、指导、检查,充分发挥监察、督查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依法、按时实施征地拆迁,对推委扯皮,敷衍塞责,工作不力,贻误工程征地建设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XXXXX管理委员会

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现状 篇5

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工业废水处理成为水治理的首要问题,因此难降解有机物的治理研究已引起国内外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是目前水污染防治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目前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焦化、制药、石油化工和纺织印染等行业的废水治理。

随着我国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化工产品被应用到各行各业,特别是制药、化工、电镀、印染等重污染工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浓度高、结构稳定、可生化性差,常规工艺难以实现难降解工业废水的达标排放,其处理成本高,给企业节能减排带来极大的压力,也给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造纸工业废水的处理 篇6

【摘要】造纸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日益严格,使得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变得越来越必要。但是深度处理必然需要更高的处理成本,真正实际应用时是有一定难度的。目前国内外关于造纸工业废水深度处理的方法工艺相当多,本文就物理化学法,生物化学法,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联合法三大类进行了简单的综述。

【关键词】造纸废水;深度处理前言

造纸工业不仅是用水大户,还是产生工业水污染物的主要产业之一。造纸废水排放量大、组分复杂、污染物浓度高,特别是含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单糖等难降解有机物,易造成严重污染,是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之一。我国目前人均纸产品占有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近年来,造纸工业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由于污染问题的严重制约,防治技术滞后,制约造纸工业大幅度飞跃,有些造纸厂由于废水污染严重,不得不关闭停产。尽管如此,造纸工业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废水量约占全国工业总废水量的10%左右,我国造纸工业的平均单位产品耗水量要比发达国家高出1倍以上。随着水资源日益紧缺、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加严以及《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44--2008)的发布、实施,相对于原有标准,新标准CODcr,BOD,SS的排放指标降低了约50%~70%。对于许多造纸企业而言,造纸废水经过传统的二级生化处理后,废水COD、色度仍然很高[1],出水很难满足新标准。为了满足新排放标准,必须对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这对减少废水的排放、消减企业的排污费、减少水资源的消耗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度处理方法研究

废水深度处理[2]是指经一级、二级处理后,为了达到一定的标准甚至达到废水回用目标,使废水进行进一步水处理的过程。针对废水的原水水质和处理后的水质要求可进一步采用三级处理或多级处理工艺。常用于去除水中的微量COD和BOD有机污染物质,SS及氮、磷高浓度营养物质及盐类。

造纸废水深度处理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分别为物理化学方法,生物化学方法,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联合的方法。深度处理方法费用昂贵,管理

较复杂,除了每吨水的费用约为一级处理费用的4-5倍以上。

2.1 物理化学方法

在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中,物理化学法具有治理快、处理效果好等优点,一般采用的方法包括:高级氧化法、絮凝沉淀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等。

2.1.1 高级氧化法

高级氧化法(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简称AOPs)又称深度氧化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新技术。在氧化剂、电、声、光辐照、催化剂等作用下产生氧化能力极强(其电位2.80 V,仅次于氟的2.87V)的·OH,再通过·OH与有机化合物间的加成、取代、电子转移、断键、开环等作用,使废水中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氧化降解成低毒或无毒的小分子物质,甚至直接分解成为CO:和H:O,达到无害化的目的[3]。该技术具有反应速度快、处理效率高、对有毒污染物破坏彻底、无二次污染、适用范围广、易操作等优点,并被广泛应用于有毒难降解工业废水如制药、精细化工、印染等有机废水的处理中,已经逐渐成为难降解废水处理研究的热点[4]。根据产生自由基的方式和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将其分为Fenton类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声氧化法、电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和湿式氧化法等。

对于废纸造纸废水中有机碳的去除,光Fenton法有良好的处理效果[5]。将Fenton和光Fenton结合处理造纸漂白废水是非常有效的,处理过程中采用太阳光作为光源,对TOC有更好的去除效果。虽然Fenton法的处理效果较好,但是H2O2价格较高。在确保效果的前提下若与其他处理工艺联用,可以适当降低成本。

超临界水氧化法(SCWO)处理有机废物和废水是一种很具有优势的技术。水在超临界状态下(T>374℃,P>22.1MPa)具有常态时水所没有的一些性质,如对有机物的高溶解性和对无机盐类的低溶解性;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可完全与水混溶等[6]。有机物在超临界水中,可以很容易被普通氧化剂氧化。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具有反应速度快、反应完全和无二次污染等特点。戴航[7]等利用超临界水反应系统处理造纸废水,经处理过的造纸废水的TOC去除率可达99%。

光催化法可以大大降低纸板生产废水的有机污染物负荷,具有较好的处理效

果。光催化法的重点在于对催化剂的选择。朱亦仁等[8]在对纳米Fe2O3/Fe3O4光催化法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中得出,该催化剂能有效、快速的降低废水中的CODcr,该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pH值、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光照时间> H2O2用量>催化剂用量>溶液pH值。研究进一步考察了太阳光照射下催化剂对废水的降解效果,表明太阳光光照下催化剂对废水也有较好的处理效果。Fe3O4的存在使催化剂具有一定磁性,可利用磁分离法将催化剂从体系中分离。

臭氧氧化技术[9]是利用臭氧在不同的催化剂条件下产生HO·的一种高级氧化工艺,氧化能力强,对除臭、脱色、杀菌、去除有机物效果明显,处理后废水中的臭氧易分解,不产生二次污染。马黎明等[10]对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造纸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氧化过程中COD和色度的去除随着初始pH值、臭氧通入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增强;随着温度的升高,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25℃时去除效果最佳。当初始pH值为8.12,臭氧通入量514mg(400mL废水),在25℃时臭氧化反应l0min,色度和COD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6.3%和38.9%,处理效果较好。陈力行等[11]以臭氧-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工艺处理造纸废水,结果表明对各种污染物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出水可达到新标准。

2.1.2 絮凝沉淀法

絮凝沉淀法是由絮凝剂形成的聚合产物,通过一系列作用,对水中悬浮、胶状的大分子质量污染物去除的方法。对于制浆造纸废水的三级处理,此法已有广泛应用。在最佳运行条件下,用絮凝-电浮选连续处理造纸废水,废水的COD cr可从1416mg/L降至48.9 mg/L[12]。

2.1.3 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用一种特殊的半透膜将溶质和溶剂分隔开,使一侧溶液中的某种溶质透过膜或者溶剂渗透出来,从而达到分离溶剂的目的。管运涛等[13]采用传统的两相厌氧工艺(BS)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系统(MBS)处理造纸黑液配置废水,结果表明,系统COD去除率可以达到73.1%,高于BS系统(48.6%),且在厌氧污泥活性及运行稳定性方面优于BS系统;在COD负荷为6kg·(m3·d)-1时MBS酸化率为20.1%,酸化水平为7.5%,略优于BS系统(分别为7.0%和5.0%)。

2.2 生物化学法

生物化学法是指利用微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脱羧作用、脱氨作用、水解作用等生物化学过程把有机物逐步转化为无机物,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由于其具有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在制浆造纸工业及其废液处理中的应用已引起水处理工作者的关注。

在造纸废水的净化中,好氧处理主要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种。活性污泥法因能高度去除有机污染物而得到广泛应用。然而,活性污泥法对外部条件的波动很敏感,常会发生污泥膨胀、布满泡沫等,这些结果通常会影响出水的水质。生物膜法是靠在填料表面附着的生物黏膜降解废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净化的效果。该方法有硝化效果好、无污泥膨胀、管理简单、耐冲击负荷强等优点。在废纸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中,采用絮凝-气浮串联生物膜法,中段废水的回用率达到85%以上,出水水质也稳定达标,不过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浮渣量较大、进入接触氧化池的水可生化性差等[14]。

单一方法处理造纸废水往往得不到较好的效果,且处理的成本也很高。现实应用中往往是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工艺进行处理的。肖继波等[15]采用生物飘带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废纸造纸废水,效果良好。

2.3 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联合法

在废水的处理方法中,生物化学法的处理成本低,但处理效果不如物理化学法,因此若将两者联合则不但可以保证废水能达标排放,而且也可以适当地降低治理成本。朱殿林等[16]利用电解/膜生物反应器(MBR)组合工艺处理造纸废水,并与MBR工艺的单独处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电解/MBR组合工艺对造纸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在原水的COD为l100-2000 mg/L、色度为160-220倍的条件下,组合工艺的出水COD可降至80 mg/L左右、色度在40倍左右。而采用MBR单独处理时,其出水COD在200 mg/L左右、色度为140倍左右,不能满足要求。存在问题与发展前景

在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中,各种处理方法都存在着不足。物理化学法中的絮凝法需要投加大量的试剂;膜分离技术容易出现膜污染和浓差极化问题;吸附剂的应用需要考虑它的吸附容量和再生;电化学法消耗的电能较大。生化法应用时

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有:生物填料法中菌种的筛选、培养和环境适应性;活性污泥法的污泥膨胀、生物活性和污泥量等。

目前,单一地使用一类技术彻底去除造纸废水中的污染物成本还比较高,与产业化应用还有一定距离。因此在选择处理工艺时,应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各种工艺联合处理,这样既能有效地提高处理效率,又能降低处理成本,因此几种处理工艺联合应用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工业废水处理课程标准 篇7

一、标准编制背景

近年来, 国务院及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对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明确要求, 全国30 多个省、区、市纷纷出台了指导意见和鼓励措施, 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提高了行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建筑设计、构件生产、安装施工、装备制造和房地产开发等企业积极响应, 开展了大量的研发工作, 建设了一大批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工程, 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参与”的蓬勃发展态势。基于当前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 制订并实施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对引导、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是总结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制定的第一部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标准》是针对我国民用建筑的工业化程度、工业化水平的评价标准, 对规范我国工业化建筑的评价, 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 促进建筑产业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建造方式转变, 具有重要引导和规范作用。

二、标准主要内容

( 一) 标准主要章节

《标准》由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计阶段评价、建造过程评价、管理与效益评价六章组成, 包含条文及条文说明。

第1 章总则部分, 包括《标准》的编制目的、指导思想、适用范围等, 明确《标准》的适用范围为民用建筑的工业化程度评价。

第2 章术语部分, 对“工业化建筑”、“预制率”、“装配率”及“预制构件”等9 个专业名词规定了明确定义。

第3 章基本规定部分, 包括一般规定及评价方法, 规定了本《标准》设计和工程项目两个阶段评价方法;规定了设计阶段、建造过程、管理与效益三部分权重及总分计算方法;规定了基础项和评分项的关系和基本要求。

第4 章设计阶段评价部分, 包括基础项和评分项的详细规定, 评分项目包括标准化设计评价、主体结构预制率评价、构件及部品装配率评价、建筑集成技术评价、设计深度评价、一体化装修评价及信息化技术应用评价等, 规定了各个子项具体内容和分值。

第5 章建造过程评价部分, 包括基础项和评分项, 评分项目包括工厂化制作评价、装配化施工评价、装修工程评价等具体内容和分值规定。

第6 章管理与效益评价部分, 包括基础项以及信息化管理评分项、综合效益评分项的具体内容规定。

( 二) 标准评价体系

三、标准内容解读

( 一) 在第1 章总则部分中明确了《标准》适用于民用建筑的工业化程度评价。主要基于我国工业类建筑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类型较多、要求复杂。同时, 现阶段民用建筑的工业化程度和发展水平较低, 需要重点引导。因此, 《标准》从现实角度出发, 针对新建的民用建筑的评价, 未包含工业建筑。

( 二) 在第2 章术语部分中首次明确了“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定义。

预制率:工业化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 预制构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

装配率:工业化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 (或面积) 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 (或面积) 的比率。

( 三) 在第3 章基本规定部分中规定:申请评价的工程项目应符合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作、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的工业化建筑基本特征。这条规定是初步判断评价项目是否符合申请评价要求的基本条件, 体现了工业化建筑在生产方式上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特征可避免申请评价项目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

( 四) 在第4 章设计阶段评价中明确了参评项目的预制率不应低于20%, 装配率不应低于50% 的基本要求。

预制率是衡量主体结构和外围护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的比率, 只有最大限度地采用预制构件才能充分体现工业化建筑的特点和优势, 而过低的预制率则难以体现。经测算, 如果低于20% 的预制率, 基本上与传统现浇结构的生产方式没有区别。因此, 也不可能为工业化建筑。预制构件类型包括:预制外承重墙、内承重墙、柱、梁、楼板、外挂墙板、楼梯、空调板、阳台、女儿墙等结构构件。

装配率是衡量工业化建筑所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的装配化程度, 最大限度地采用工厂生产的建筑部品进行装配施工, 能够充分体现工业化建筑的特点和优势, 而过低的装配率则难以体现。基于当前我国各类建筑部品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 经调研分析, 工业化建筑采用的各类建筑部品的装配率不应低于50%。建筑部品类型包括:非承重内隔墙、集成式厨房、集成式卫生间、预制管道井、预制排烟道、护栏等。

预制率计算方法:

装配率计算方法:

装配率计算方法依据本《标准》4.2.3 条, 当本条评价表中1~6 项的各类项目装配率均不低于50% 时, 既为满足50% 的装配率要求。如工程项目中无某类评价项目可视同满足50% 要求得分。

基于钢结构建筑的主体结构构件本身为预制的特点, 对钢结构建筑的预制率计算不包括钢结构构件, 但对劲性结构的预制外包混凝土构件可作为预制构件计算。预制率评价方法见《标准》4.2.2 条。

( 五) 在第4 章设计阶段评价中明确了参评项目的标准化设计评价。参评项目的标准化设计是工业化建筑的重要特征, 采用统一的模数协调尺寸和类型少多组合的建筑单元是决定项目标准化程度的基础, 也决定了项目采用的各种构件、部品的规格类型的数量。因此, 《标准》对建筑基本单元、各种构件、部品的规格类型的重复使用率做出了规定。其中:

建筑单元评价:《标准》规定单栋居住建筑≤ 3 个基本户型即为满足要求得分, > 3 个基本户型按重复使用量最多的三个基本户型的面积之和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70% 确定得分。《标准》规定单栋公共建筑≤ 3 个基本单元即为满足要求得分, > 3 个基本户型按重复使用量最多的三个基本单元的面积之和占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60% 确定得分。

预制构件评价:《标准》规定各种类型的预制构件在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量最多的一个或三个规格构件的总个数占同类构件总个数 (不包含现浇构件) 的比例应符合《标准》4.2.1 条的规定。

建筑部品评价:《标准》规定外窗在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量最多的三个规格的总个数占外窗总数量的比例不低于60%;集成式卫生间、整体橱柜、储物间等室内建筑部品在单体建筑中重复使用量最多的三个规格的总个数占同类部品总数量的比例不低于70%。

( 六) 在第4 章设计阶段评价中明确了参评项目的设计深度评价。设计深度主要指项目设计是否符合工厂化生产和装配化施工的要求, 区别于传统设计深度要求。体现在:构件深化图设计水平和完整性、构件设计与制作工艺结合程度、构件设计与运输和吊装以及施工装配结合程度、是否考虑施工外架条件的影响以及模板和支撑系统等因素。

( 七) 在第5 章建造过程评价中明确了参评项目应按工业化建造方式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并应满足建筑设计、生产运输、装配施工、装饰装修等环节的协调配合与组织管理要求。工业化建造方式主要指建筑设计、构件制作、施工装配、室内装修等主要环节采用一体化的施工技术与组织管理, 充分体现设计、生产、运输、吊装、施工、装修等主要环节的协同配合。工程计划、技术措施、质量控制、材料供应、岗位责任等清晰、明确;构件运输、堆放、吊装等现场规划有序;构件安装前对预留预埋、临时支撑、结合面清理、安装顺序、构件连接等有必要的组织措施。

( 八) 在第6 章管理与效益评价中明确了参评项目设计、建造全过程应采用信息化管理技术, 并应实现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监理、运营等环节的协同工作。参评项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是工业化建筑的主要特征, 基于目前建筑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和发展实际, 项目还难以建立信息数据平台管理系统将设计、生产、施工、物流和运营管理等各环节连接为一体化管理。因此, 本章主要评价项目是否采用BIM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协同设计和施工管理。

四、标准编制总结

由于工业化建筑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 开展工程实践的企业以及建成的符合评价条件的工程项目还非常有限, 国外也没有更多经验可供借鉴, 参照系和经验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 《标准》的编制具有较大的难度和较强的前瞻性、创新性。编制组结合当前建筑工业化发展实际, 根据目前掌握的基本情况和对建筑工业化未来发展趋势的理解, 从引导、鼓励的角度出发, 编制了《标准》。

上一篇:网上银行更方便下一篇:期中表彰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