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管理制度方案

2024-09-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治安管理制度方案(精选8篇)

治安管理制度方案 篇1

一、治安管理网络

1、治安管理组组长: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及公司治安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负责治安管理网络创建,健全工地治安管理制度。负责组织对项目部及劳务班组进行治安管理教育培训。享有发生治安事件后的最终处理及决定权。

2、治安管理组副组长: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及公司治安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配合组长做好上述工作。检查及监督治安管理组成员工作。

3、治安管理组成员:职责: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及公司治安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项目部所制定的各项治安管理制度。负责相应各班组及项目部人员的治安管理工作。

二、治安管理台账:

1、编制治安管理台账主要工作为:按照工地治安管理制度建立考核机制。搜集项目部及班组人员身份信息。对应人员身份信息,做好治安管理考核记录,最终作为对班组及项目部人员进行治安管理方面处罚奖励的依据。

三、工地治安管理制度

(1)、项目部及施工班组治安管理制度

为健全工地治安的综合管理,使工地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此制度:

1.全体工地内员工及施工班组人员都必须遵守工程项目部规定的安全管理规范。

2.项目部及班组人员应积极参与项目部组织的治安管理教育培训项目部将对此项进行考核并纳入每位员工的考核记录

3.严禁打架斗殴等暴力事件发生.员工之间,班组之间要共同方便安全施工作业为原则.所有打架一律处以500元的罚款,并对所在班组的班组长进行经济处罚,情节恶劣者,呈报公安部门处理。

4.严禁在工地内赌博.一经查实,无论赌博程度大小,一律没收其赌具、赌资,并视情处以50-500元的罚款。情节恶劣者,呈报公安部门处理。

5.本工地内和生活区的任何临时用电,必须有本工地的固定电工负责安装,任

何人都不得私接乱拉电线及私装灯头或插座,如特殊情况需临时装用,须经工程工程项目部批准;如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一切后果都由当事人自负且追究所用用电费用。

6.全体工地内员工及施工班组人员都要保护工地财物,对偷窃工地财物者,处

罚以偷窃物品价值5-20倍的罚款,情节严重者,送交公安部门处理并遂出工地。

7.全体人员严禁把工地材料随意拿做它用或私做家具和个人用具,违者视情处

罚100-500元,严重者加倍处罚。

8.全体人员都要爱护安全防护、防盗设施,破坏本工地防盗及安全防护设施者,视情节轻重处以罚款100-500元,情节恶劣者,呈报公安部门处理。

9.本工地人员如和工地外人员里应外合进行盗窃者,已经发现一律呈报公安部

门处理。

10.安全帽的使用任何人都不得随意借给外来人员,如因借戴本工地的安全帽而

后,混入本工地的外来人员,一经查实,视情处理出借安全帽的本工地当事人罚款50-100元。

11.全体人员都有责任做好工程的成品保护工作,如破坏已粉刷好的内墙、踏步、门窗及玻璃、已安装好的各种管道等,一经查实,除损坏的材料和人工工资由其当事人承担外,再视情况罚款100-500元,情节严重者送公安机关处理。

12.严禁无关人员随意动用机械设备,擅自开动或损坏机械设备者每次处罚款

50-200元,损坏者照价赔偿,态度较差者视情重罚。

13.严禁翻大门或翻围墙进入工地,违者每次罚款100元,情节严重者交公安部

门处理。

14.临时来本工地探亲访友人员未经门卫许可,私自进入的被访人应及时把来访

人带到门卫登记,办好手续后再进入,否则一经查实,视情处被访人罚款20-50元。非本工地施工人员严禁进入施工现场,不听劝阻者视情论处。

15.未成年人,原则上不予进场,特殊情况要求进场者,必须由法定监护人上报

安全监护书或保证书,经工程项目经理批准后,方可进入本工地。其安全由

班组自行承担监管责任.女工、家属及未成年儿童,未经审批而自行入住者,一切后果由个人承担。

16.奖励细则:

1)举报或抓获破坏防盗及安全设施者,发给奖金50-100元或视情奖励。

2)举报或抓获偷窃工地材料者,奖给被偷窃价值的10%,不足50元的以50

元计发。

3)抓获破坏工程成品,(如已砌好的主体,已粉刷好的内外墙,已做好的地坪,已装好的门窗玻璃等)者,发给奖金50-100元或视情奖励。

(2)、工地保安管理制度

为健全工地治安的综合管理,使工地生产顺利进行,特制定此制度: 1:对施工人员管理

(1)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出具函件,提供施工人员名单、职务、身份证复印件(提供原件备查)及照片(免冠一寸彩照)到工程项目部办理施工人员出入证,并明确各具体施工班组组长名单和联系电话,方便联络。

(2)每次新进入或离开的施工人员必须由施工单位项目经理出具函件,到工程项目部办理出入证或取消出入证。

2、对材料与设备出入管理

(1)为了防止材料或设备被盗窃外运,保证材料或设备的安全,从而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施工,若有任何人员或施工单位未经工程项目部经理签字的《物品放行条》,保安人员一律不予放行,并及时向工程项目部报告。

(2)施工人员个人携带工具或设备器材进入施工现场,必须实行物品进入登记;携带物品离开时,保安人员核对无误后方得放行。

3、保安人员的组织形式、值班行为准则与具体任务

保安人员(共 2人)值班分配:

白班:(8:00 —20:00)巡逻 1人

夜班:(20:00 —8:00)巡逻 1人

4、其他安防管理事项

(1)来访者,必须在大门口先联系受访人,证实受访人同意后,来访者必须 填写《来访登记表》及核对身份证件之后才能准许进入;对来访者的进场或离场应检查是否有携带物品进出情况。

(2)对闲杂人员,一概不准进入;如有特殊情况应安排专人跟随其进场办理事情完毕后离场。

(3)人员随行物品,在进入时有登记的,检查记录证实后放行,在进入时未登记 的,检查《物品放行条》证实后放行。

(4)大门出口车辆出入登记和核实制度。

(5)在施工现场执行保安巡逻制度。

(6)设立流动岗哨,实行全天24小时2每班12小时巡逻制。做到至少每2 小巡查全场一遍,并记录主要设备等的安全情况。

(7)与当地派出所建立紧密联系。

5、紧急情况下必须采取的措施

(1)发生偷盗、抢劫、交通事故、火灾等事件时,保安人员必须立即上报经理 赶到现场,控制局面。

(2)项目部经理必须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 行,并向上级领导报告。

(3)偷盗案件发生时,保安人员必须控制现场并立即报警,协助警方调查破案。

6、施工班组的安防职责

(1)遵守工程项目部的本管理制度及工地治安管理条例要求;有责任配合完成安全防范的管理要求。

(2)放纵或唆使本班组人员偷盗,一经查实,严重警告并扣发工程款项,数 额为损失财物的3倍;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

(3)如出现在各施工单位施工区域中失窃事件,所有损失由施工单位承担全部损失。

江苏德丰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治安管理制度方案 篇2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修改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修订, 而是伴随社会转型的新的立法。如果立法者和实施者没有这种指导思想的转变, 我们很难期望一部“良法”面世, 我们也很难受到“良行”对待。

综观《条例》的规定, 其中透着浓重的“社会控制”色彩, 其开宗明义第一条即规定:“为加强治安管理, 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制定本条例。”以“社会控制”为目的, 这是“全能主义国家”那个特定年代赋予《条例》的使命。在高度集权的计划体制下, 在一种“组织起来的秩序”中, 治安管理具有重要地位。

当然, 法律作为“行动规则”, 我们可能更多需要关注的是其具体实施, “歪咀和尚”把经给念歪的事情也是经常发生的。以公民权利保障为本更需要成为每一个警务工作内心的理念。因此, 如何将“以民为本”深植于“警心”则是我们进一步的工作。这就需要明确下列理念。

二、规定了对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虽然也有关于对单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的规定。但是主要是处罚直接责任人员, 对单位主管人员指使的, 同时处罚该主管人员。《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 “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同一行为规定给予单位处罚的, 依照其他规定处罚。”

三、对警察权力的控制增强

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究竟是为了处罚违法行为, 还是要规范警察权力, 事关贯穿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 因此必须加以明确。

对违法行为当然要进行处罚, 这是一个社会保持秩序状态所不能缺少的。因此, 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为了处罚违法行为这没有错。但我以为, 这并不是制定〈制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目的所在, 或者说不是主要目的所在。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只是一种事实需要, 它取决于我们对秩序状态的认知。问题在于, 当我们设定一种国家权力之后, 它在保护公民权利的同时, 也会对公民的权利构成威胁。《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修改,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会治安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警察权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大。在规范警察权的行使方面, 《治安管理处罚法》明显加强了对警察权力的控制。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规范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行政法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控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对于自由裁量而言, 当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含混, 那就意味着为任意裁量留下可乘之机。由此看来, 《治安管理处罚法》多处对拘留、罚款在一定幅度内细分就具有着控制自由裁量权的意蕴。

二是治安管理处罚程序。程序之于规范行政活动的意义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一点也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所体现。相比于原《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在处罚程序方面明显改善。

三是法律责任的规定。《治安管理处罚法》以专章“执法监督”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

四、对公安机关依法办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为了加强对办理治安案件的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监督, 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治安管理处罚法》增加了“执法监督”一章共6条, 专门规范民警的办案行为, 强化了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的规范和监督。《治安处罚管理法》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应当依法、公正、严格、高效办理治安案件, 文明执法, 不得徇私舞弊。”在办理治安案件中要依法, 就是要依法行政, 严格遵守法律, 包括实体法、程序法。要正确理解立法原意, 忠于法律精神。要公正, 要严格, 要高效。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了公安机关在执法中应尊重和保障人权, 即“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 禁止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打骂、虐待或者侮辱。”

法律规定只能是、也仅仅是纸面规定, 如果我们从行动中的法律角度, 尤其是将法律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 我们对《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关注又不能止于法律规定。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现实制度中, 我们向来都缺少“控权”的传统。然而, 治安管理领域的“事故多发”、警察权力的经常被滥用, 乃至于警察权异化成部门和个人谋利的工具等现象, 时刻都在印证着这样一句名言而使我们警醒:“绝对的权力, 绝对的腐败”。因此, 《治安处罚法》的实施仍然值得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

摘要:《治安管理处罚法》与《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相比有很大的进步, 主要表现在:进一步加强执法监督和注重对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更具人性化;规定了对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处罚;对警察权力的控制增强;对公安机关依法办案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关键词:治安管理处罚法,自由裁量权,执法监督,公民基本权利

参考文献

[1]应松年著:《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2]哈特穆特毛雷尔著, 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 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治安管理新法上路 篇3

“‘足球流氓’一年不能看球赛”,“飞机上打手机可能被拘留”,“发‘黄段子’要受罚”——六个月前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通过的《处罚法》,因为涉及诸多贴近日常生活的新列款项,早在正式上路前就备受瞩目。

而1987年1月1日起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施行19年之后已然淡出历史。

一周前,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公安机关的基层民警代表,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公安机关《处罚法》知识竞赛,广东最终夺冠。

自2005年8月28日该法通过以来,全国不少地方公安机关都自发举行了类似的知识竞赛或培训。

公安部一位负责相关事宜的官员说,这部新法有许多新内容新特点,不仅公众需要了解,警察作为执法者,更需要深入理解和认真准备,保证在生效之前,将这部“涉及人群最广、与百姓日常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中的各项条文都“烂熟于心”。

八年前即已启动前期调研起草的《处罚法》,不仅反复征求各地基层公安机关的意见,还尽可能地纳入了专家和群众的建议。

“对于群众参与环节,我们通常采用座谈的形式,邀请包括小区居委会成员在内的群众代表参加,同时请公安人员回避。”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执法指导处副处长张晓鹏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拘留人数会不会大增?

“以后遛狗得格外小心了,我们家‘欢欢’特活泼。”北京西城区汽北小区的居民王女士对记者说,她的宠物狗白色京叭正一个劲儿地上蹿下跳,想要挣脱主人手里的繩子。

王女士告诉记者,她早就开始关注《处罚法》,尤其对其中关于宠物的章节,几乎能够“倒背如流”,她半认真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我可不想被关起来。”

根据《处罚法》第七十五条规定,饲养宠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驱使宠物伤人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像王女士这样关心《处罚法》的市民不少,因为此次新法中出现的许多变化都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最受关注的就是它的处罚面大幅度扩张,接受处罚的行为由原来的八类73种变为现在的五类238种。类别虽然缩减了,但新增加的百余种具体行为,覆盖了不少近年来出现的社会新现象,除了宠物伤人以外,还包括噪音扰民、发黄色短信息、偷拍偷窥他人隐私、强行乞讨、扰乱大型赛事比赛秩序、在公共场所拉客招嫖等等。

“238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事实上,很多条款里面还涵列了‘等’、‘其他’这样的字眼,这就意味着行为种类的计算并不会那么精确。”公安大学治安系副教授罗振峰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强调说。

他认为,在一些行为的界定上,要做到处罚有据,也给执法机关带来了压力。比如说公共场所拉客招嫖,如果要具体落实到某一个发廊小姐,她是在拉客招嫖还是在招揽发廊生意,可能很难判定操作。

同样,对于“发黄段子最高可处10日拘留并罚500元罚款”,不少民众也存有疑惑:“朋友之间发发‘带色’的短信也要管?”

对此,张晓鹏给出的解释是:短信息骚扰属于侵犯他人人身权的常见行为,因此被吸收到《处罚法》中。“一方面,条文规定的是‘多次发送’且须‘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另一方面,虽然法律没有规定‘告诉才处理’,但一般来讲,还是要基于被侵害人的控告或者举报而定。”

记者留意到,此次处罚行为数量大幅度增加,而大多数处罚都有拘留,这会不会导致拘留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呢?

“我们现在提倡的是‘和谐社会’,既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也不能动辄予以行政拘留处罚。”张晓鹏说。但他同时坦言,拘留人数的确可能会有所增加,但目前一些地方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所的建设情况与实际工作需求尚有较大差距,还需要地方财政给予积极支持,提供有利的执法保障。

警察权力扩大还是缩小?

此次新法规定中,罚款数额的大幅提高也颇为引人注目。《条例》中处200元以下罚款的居多,而《处罚法》中罚款标准限额多为500元和1000元。

另外,处罚种类也有增加,在以前的警告、罚款和拘留这三种处罚的基础上,新增了“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以及对外国人适用的“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

对于新法中的这些变化,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教授张树义曾撰文指出,处罚范围扩大、种类增多、罚款额度的大幅提高,这些变化意味着警察的权力得到了较大扩展。他认为,应当根据有权力必有控制的“权力制衡”原理,相应地加强对警察权力的控制。

“对于警察权力,我认为不能够用‘大’和‘小’来简单衡量。此次修订对于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而言,应该说是宽严更适度了,处罚更规范了,程序更严格了。”张晓鹏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

张晓鹏表示,罚款数额的增加,主要是依据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86年以来20年的变化,尽可能参照经济总体发展的幅度,按比例实施。

资料显示,《条例》通过的1986年,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是899元,而现今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已增至当年的近10倍。

专家称,《处罚法》对警察权力的限制和规范,体现在具体的细则和处罚程序的细化上。

《条例》规定,拘留为一天至15天以下,新法则按照不同的违法行为,将拘留区分为5天以下,5天至10天,10天至15天。

“这显然是对警察的限权。”罗振峰对《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说,“一天到15天的跨度过大,意味着警察自由裁量权幅度过大,很可能带来对人权的损害。现在细分为三档,从根本上限制,再‘自由’也只有五天的范围。”

张树义认为,《处罚法》不仅通过对拘留、罚款在一定幅度内的细分来控制自由裁量权,条款中体现的治安处罚比例原则、公开公正和保障人权原则,以及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等,更是隐含着对自由裁量权的制约。

对警察权力的规范和限制,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就是对民众权利的保护。《处罚法》自2005年8月通过以来,其对公民人权的保障和鲜明的人性化色彩,就一直被视作“亮点”之一。

新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法的;70周岁以上的;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的。这四类人违反治安管理时,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只裁决不执行”。

同时,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时间也

在缩短。传唤从《条例》中规定的12小时,改为《处罚法》中规定的一般不得超过8小时。而对于《条例》中没有规定的办案期限,新法中也限定为一般30天,最长不超过60天。

罗振峰说,既要保障人权,又要保证公安机关能够依法办案,在立法时,这些相关规定往往都是争论得非常激烈的地方。比如传唤,公安机关当然是希望越长越好,以便查案,被传唤人却希望越短越好。“时间过长确实不利于保障公民人权,因此从12小时改为8小时。”

以法律手段规范警察办案程序

2002年陕西出现“夫妻家中看黄碟被抓”案,2003年四川驚现“三岁小思怡活活饿死家中”惨剧……这些事件一次次引发人们对于警察权力的思考和质疑。如何有效避免公权力对私权力的“合法侵害”,也成为媒体学界持续讨论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程序的意义和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3月1日开始实施的《处罚法》第四章从原来的10条扩充到了现在的35条,在处罚程序方面有了明显的细化和改进:检查时须出示工作证件和检查证明文件,人民警察在办案过程中规定有三种情形必须回避,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陈述和申辩……

此外,《处罚法》还专门新增“执法监督”一章,详尽地列明11种警察在治安管理执法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并新增明确规定,对发生违规行为的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负责领导进行行政处分。

《处罚法》第九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作出吊销许可证以及处2000元以上罚款的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权要求举行听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要求听证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依法举行听证。

尽管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和质疑,但是此次新法中听证程序的引入仍然博得了喝彩。

“新法明显体现出了对程序的重视。”罗振峰翻开桌上的《处罚法》小册子,指着第七十九条中的“以非法手段收集的证据不得作为处罚的根据”这句话提醒记者注意。“这是新增的,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罗振峰说,《刑事诉讼法》和现行《条例》中一直有明文规定,严禁公安机关及其警察刑讯逼供或者采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手段收集证据,但是并没有明确指出这样收集而来的证据能否使用。这次《处罚法》做出这样的规定,在法律条文中还是第一次。

治安管理制度方案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基层组织建设年等“五个年”活动,顺利实施街道社区社会治安综治工作三级联动,网格化管理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夯实基层综治基础,促进平安社区、和谐社区建设,经社区党总支研究,决定在全社区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要求,以“定位网格化、内容多元化、项目精细化、服务个性化、管理信息化、全覆盖无缝隙”为管理手段,全面提升街道社会管理服务水平,共同建设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实现新提升营造良好的社会 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探索建立“一线服务、二维结构、三级网络、五大体系”为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新模式,实施“定格、定人、定责、定章”的 “四定”制度,实现辖区社会管理控制能力明显增强;社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安稳定形势明显好转;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安全

感和满意率明显上升。

三、组织领导

社区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格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社区综治专干、社区联系领导和社区包片干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综治专干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街道网格化管理工作开展的统筹协调及 日常工作,督促、检查、收集、整理工作进展情况。

四、网格划分与队伍建设

(一)科学划分网格。按照地理现状、方便管理、无缝对接、地域相邻、邻里相熟等原则,考虑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合理设置网格,网格划分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不得交 叉重叠。将辖区居住区以路段划分为4个片格,以居民居住稠密划分为10个中格,散居小区120-160户划分为1个小格;封闭小区200-250户划分为1个小格;平房区80-120户划分为1个小格。总计划分34个小格。

(二)绘制网格地图。以社区居委会为单位绘制网格地图,绘制网格地图。界定网格的四至范围,建立网格档案,做到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实行网格内全员、全地域、全事务管理。

(三)组建网格队伍。每个网格可根据工作难易程度及具体情况明确一名网格长、网格员、信息员和若干志愿者。信息员和志愿者原则上可由社区工作者、社区民警、物业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社区五员”(退休老党员、楼栋联络员、治安协管员、关爱帮教员、人民调解员)等组成。

每一个片格,由一名社区领导担任片格管理责任人,社区专职干部担任组长,人员由中格负责人、小格责任人和巡防队队员等组成。片格管理组一般在4人以上,具体人数根据网格的规模、复杂程度等实际情况确定,并确定1人为信息录入员。每一个中格,有社区管片干部任组长,下属小格责任人为成员。每一个小格,有社区选聘的居民小组长任责任人。

(四)明确服务内容。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管理。每个网格员要努力做到“四知四能”(即知网格概况、知居民家情、知社情民意、知求助对象;能走访调查、能宣传发动、能解决矛盾、能赢得信任)。具体任务如下:

1、负责网格内居民信息登记、社情民意收集、社会治安巡查、应急管理、矛盾纠纷调解、政策法规宣传和组织居民参加活动。

2、协助做好网格内与居民利益有关的社区党建、社会治安、社区矫正、公共卫生、社区教育、劳动就业、社会

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环境卫生、文化体育、消费维权以及 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流动人口权益保障等工作。

3、对网格内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境卫生、园林绿 化等市政服务单位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反馈,指导和监督网格内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工作,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4、开展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老年人、五保户、残疾人、家庭困难居民等弱势群体,开展上门送温暖、康复指导等服务;引领社区志愿者开展结对帮扶和一对多、多对一服务,社区“爱心超市”慈善服务。围绕社区文化建设需要和居民精神生活需求,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社区文化,体育,科普,娱乐等服务活动。

5、依托社区综治工作站,开展矛盾纠纷、治安隐患、消防安全、流动人口、重点人员、禁毒工作、维稳和反邪教等信息排查,并对排查出来的情况进行分类梳理,并将调查处理结果及时上报社区综治工作站。同时做好收录上报社情、宣传政策法规、开展平安巡逻、协助社会管理等工作。

各网格组排查出来的各类信息经分类梳理后,要及时录入信息平台,对一般性的问题,网格管理组责任人员要最大限度地化解和处理,自行采取相应的整治稳控措施。对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一级管理组报告并协助解

决,如果仍不能解决的,可有片格责任人协同社区综治工作站,通过分析研判后按要求进行分类分级处理,明确具体负责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并及时报告办理情况和结果。

(五)建立公示制度。建立网格管理服务公示制度,在每个建立公示制度,网格内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区域管理图和服务指示牌,公布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工作内容、监督电话;社区公益服务场所要设置网格区域平面图和网格划分图,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网格员实行持证(牌)上岗。

(六)建立健全综治网格数据库。

对网格里的各种情况,社区要逐步建立健全综治网格数据库,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一要建立矛盾纠纷数据库,包括政府行为、社会组织行为以及公民之间行为引发的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分门别类、归口建档;二要建立治安隐患数据库,包括涉赌、涉黄、涉毒及“两抢一盗”多发地段、安全事故隐患等;三要建立重点人员数据库,包括“法轮功”等邪教人员、信访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归正人员、吸毒人员、闲散青年、危险物品从业人员、“武疯子”等“八类重点人员”。以上三个方面的数据库,属于保密范围的内容,要严格按保密规定执行。

(七)建立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信息平台。

社区建立的居民信息档案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综治

“网格化管理”工作信息平台的作用,努力提高“网格化管理”标准化水平。一是实行综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平台信息流程标准化。无论是信息掌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维稳分析研判、工作单派出、跟单督查、信息反馈、考核考评等,都要实行网上一条龙、一体化动态管理,使工作痕迹、工作行为在平台上实时可查。二是实行综治“网格化管理”平台信息工作台帐电子化。逐步取消综治纸质台帐,设立电子台帐,减轻基层的负担,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同时,在信息平台上设立信息发布、网上交流、监督预警、考核考评等功能。

五、运行模式

按照社区管委会网格管理的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以推进“一线服务”、构建“二维结构”、搭建“四级网格”、实施“四大”体系为主要抓手,以建立“四大机制”为保障,综合施措,突出重点,形成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亮点。

(一)推进“一线服务”。由网格长、网格员、信息员和志 推进“一线服务” 愿者等人员组成的网格队伍,上下联动,整合民生、人口、计生、维稳、就业等服务内容,主动入户、耐心询问、收集信息、精细 解决,便主动服务为被动服务,点对点,面对面为居民解决实际难题。构建“二维结构”

(二)构建“二维结构”。构建社区“服务体系”进网格周期性和社区网格员工作日常性相结合,实现基层职能网

格全覆盖,编织上下交叉、条块结合的便民、为民、惠民服务体系。

(三)搭建“三级网格”,全面推行“四级网格化”管理模式。

1、一级网格。即社区网格。有社区综治维稳工作站对“四级网格”建设及运行提出指导性意见,对重大事项进行综合协调、办理和处置,对系统进行升级维护,对下级网格进行考核、评估、监督与管理,做好与上级网格的对接工作。

2、二级网格。即大片网格。将辖区按路段划分为四个大片,每一大片为一个网格。社区领导每人包挂一个网格,社区选配四名专干为四个网格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网格下属的中格几下个责任人为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

3、三级网格。即以现有管理片区划分的中格,共设九个。社区管片干部为网格责任人,小格责任人为组成人员,具体负责本区域网格化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考评等日常工作。

4、四级网格。即基础网格。按照“网格区划、整体覆盖、精细管理”的原则,居民小组所辖范围为基础,综合地理布局、道路走向、工作量等因素划分基础网格。

(四)实施“五大网格管理”体系。

1、建立社会保障(救助)网格化推进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以就业、养老、医疗、教育等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完善比较完整、覆盖村居、持续保障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健全完善社 会救助体系,不断提高城市低保救助水平,实现医疗救助利民惠民,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基本建成。

2、建立社会矛盾网格化大调解体系。健全完善社会矛盾化 解机制和网格信访事项包案制度,建立依托综治工作中心建立矛 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平台,明确网格员为网格稳定工作第一责任 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关口前移、上下联动”,不断 完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司法调解、信访代 理、社会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等工作机制,实现基层社会矛盾的 超前研判、全面收集、及时掌控和有效化解。

3、建立社会治安网格化防控体系。各网格区要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的排查整治,完善集整治、管理、建设、服务为一体的常态工作机制。同时加强防控体系建设。设置治安 联络员,在社区保洁员、水电维修工、出租车司机、导游等社会 群体中发展治安信息员,全面快速收集各类治安隐患信息,及时解决。

4、建立社情民意网格化调查体系。一是设置“网格居民之声”信箱。在网格内设置“居民之声”信箱,居民可以

针对网格内各类问题以书面形式提出意见建议。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实 行分级办理反馈制,确保居民反映意见建议得到落实。二是建立民情汇聚渠道。坚持日通气、周碰头、月总结的网格员工作例会 制度,开展不定期的重大事项民情恳谈会,形成广覆盖、高效率 的民情民意收集网络和协调处理体系。三是建立“网格之家”。组建由退休党员、院校社团成员、社会志愿者组成的网络义工队 伍,利用社区活动室、市民教育学校等场所,建立“网格之家”,实施网格“8 小时”定点接待制度,并为网格服务团队和网格居 民提供了一个集学习、活动、交流、议事为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5、建立人口计生网格化管理体系。一是建立计生信息采集、分类、登记、管理制度。做好信息采集登记工作,由各网格员负 责收集本网格内所有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详细信息,将所有户籍 人口分类登记入“常住人口登记卡”和“流动人口登记册”,建 立网络档案资料,实行人口分类管理。二是建立计生信息反馈协 查制度。网格员将计生信息按月上报村(社区)人口计生管理服 务中心。服务中心每月收集、整理、登记各网格员上报的信息,做到及时更新。

(三)建立“四大”机制

1、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 施细则,围绕拆迁安置、重点工程、教育医疗、环境

卫生、安全 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等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点领域建立稳定风 险评估机制,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

2、建立社会矛盾调解机制。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从 产生各类矛盾纠纷的源头抓起,对个网格区排查化解工作建立 “统一分办、统一受理、限期化解、预警督办和责任追究”机制,实现部门联动、上下联动和整体联动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格局,真正构建“大排查、大调解”工作机制,推动平安街道建设。

3、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健全应急预案,重点加强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环境污染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事故、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的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全 社会的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

4、建立居民投诉机制。一是畅通居民投诉渠道,建立层级 投诉述求机制,完善投诉箱、意见箱、投诉电话等投诉设施。二是积极引导宣传,利用网格员向居民宣传、告知相关政策,让服 务对象投诉有门,投诉便捷。三是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定期不定 期对服务对象进行走访调查,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并有针对性地 对相关的办事群众和企业反映的重点难点事项进行跟踪回访,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整改提高。

六、实施步骤

根据上级统一部署,结合社区实际,社区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要在2012年4月开始全面启动,2012年6月实现常规化运作。主要完成三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一)研究部署阶段(4月1日—20日)。社区成立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有序启动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

(二)具体实施阶段(4月20日—6月20日)。主要工作:划分网格,完成“定格、定人、定责”等任务,建立工作制度,编制辖区网格图和工作手册,组建平安和谐服务队,组织培训,完成综治网格化管理信息收录工作。

(三)总结工作阶段(6月20日—6月底)。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及时推广交流经验,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

七、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体干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开展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严格按照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决策部署,把这项工作当作“一把手”工作来抓。社区主要负责人亲自抓、负总责,分管负责人要具体抓,负直接责任。

(二)强化考核检查。全体干部要恪尽职守,密切配合,认真抓好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的落实。要建立经常性的督导检查机制,组织人员深入基层,督促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要建立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并与评先评优等挂钩。

(三)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宣传栏、横幅、宣传车等形式集中宣传综治“网格化管理、心连心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使社会认同、基层理解、群众支持。

治安管理制度方案 篇5

二、组织机构与工作职责

(一)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冉启权同志为组长;xx为成员的学校安全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刘敏任办公室主任。

(二)明确工作职责。领导职责:教育局领导班子要进一步明确安全管理分工职责,领导和指导相关部门抓好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部门职责:教育局各职能股室、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各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安全工作职责,落实好“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学校安全管理责任,切实抓好各项安全工作。

三、重点工作与主要措施

(一)建立完善各项安全制度,规范安全生产过程管理。

1、坚持安全工作会议制度。各学校要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安全工作,通报情况,查找薄弱环节,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使之形成一种经常性的制度。要做好安全工作会议记录,详细记录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与会人员等情况;

2、坚持安全工作检查制度。学校要坚持“日查制”和“周查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及周边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整改,每周进行一次综合记载并报中心学校。各乡镇中心学校要坚持“周查制”和“月查制”,对所辖学校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并提出整改意见,每月进行一次综合记载并按要求报教育局。教育局要坚持“月查制”、“季查制”和“抽查制”对全县中小学安全管理进行常规检查,同时还要根据上级安全中心工作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活动。以上各类督查活动做到有活动方案、有检查记录、有工作小结;

3、坚持安全隐患整改制度。学校要对排查出来的各类安全隐患要及时加以整改,防患于未然;安全生产检查组,对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管理薄弱环节或一般性安全隐患,由检查组向被检查学校提出口头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对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由检查组向被检查学校发出书面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负责督促整改;对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有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重特大安全隐患,由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同有关单位发出检查情况通报,并提出整改要求与措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学校应按整改通知书的要求切实抓好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并在整改结束后及时向局检查小组书面汇报整改情况;安全生产检查组要随时了解和掌握事故隐患学校的整改进程,切实抓好督办和验收工作;

4、坚持学校安全事故登记报告制度。发生重大事故后,有关事故学校应在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内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及财产损伤基本情况,向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分管领导电话上报,两小时内以书面材料上报;重大事故发生后,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分管领导应及时派员了解并参与事故的调查,并按照“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得不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落实不放过,教训不吸取不放过)的原则进行事故处理与结案工作;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相关职能股室及二级单位要建立重大事故登记台帐、台帐记明每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当事人及责任、事故经过及损伤、事故处置结果等基本情况;

5、坚持安全生产奖惩制度。每学期开学初,教育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制定当的安全生产管理控制目标并与各教育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每年末由教育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组织对各签约单位本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及安全生产管理控制目标达标情况进行考评和进行奖惩;每年初,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控制目标责任书和考评、奖惩条例;

6、坚持安全生产台帐制度。学校要切实规范抓好学校安全管理资料建设,真实、客观、有效、有力地再现学校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的安全过程管理情况,同时为谋划下阶段学校抓安全管理提供全面、系统、丰富的参考资料,为进一步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奠定坚实基础;教育局各职能股室及二级单位要按统一表样抓好安全生产文件、方案等资料登记;要按统一表样抓好安全生产会议记录、安全生产检查记录、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安全事故登记等资料建设;要抓好专项安全生产方面的证件、图片、影像等佐证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要将专项安全生产资料年终时上报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查。

(二)强化各项安全教育活动,致力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一是要广泛开展各种教育活动。第一广泛开展“三防教育”进校园活动,做好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学校要以法制教育课为载体,采取“法制讲座+学生讨论、图片展览+学生心得、观看影视+学生评论、法律知识+晓法测试”等多样形式,广泛、持续开展“三防”教育进校园活动;第二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和使用网络。学校要以网络(远程教育室)为载体,建立学校“阳光网吧”,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健康、求知平台,让学生逐步远离学校周边“网吧”或“黑网吧”,促使学生健康成长;第三广泛开展“德育教育”活动,以德育教育促进安全管理。学校要以德育管理为载体,采取“德育教育+心理健康咨询教育”相结合的形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安全心理;第四广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学校要通过集会(课间操、放学等),参照《计划》中“月计划”内容,开展相关安全教育活动。各班级要通过班会或其他时间,结合班情开展相关安全教育活动;第五广泛开展安全课教学活动,促使学生逐步了解和掌握安全知识。学校要把安全教育课纳入课表,至少做到每两周一节安全教育课,老师做到有教案,学生做到有听课笔记,授后做到有效果检测,每学期进行一次检测;第六广泛开展安全应急演练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救、自护、避险、逃生能力。在开展消防安全疏散演练、地震疏散演练、校舍安全通道疏散演练等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之前,必须制定切实可行、周密安全的应急演练实施方案,确保应急演练活动圆满实施。

(三)深入学校进行隐患排查,采取措施及时整改到位。

1、后勤安全。一是小卖部食品安全。要把好食品采购关和质量关,严禁“三无”食品进校园;要把好食品贮存关和出售关,严禁霉烂食品和过期食品出柜台,同时教育学生不买街头或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二是食堂安全。要把好服务人员体检关,杜绝体检不合格人员进厨房;要把好清洁卫生关,做到定时或不定时进行清洁卫生大扫除,确保厨房环境良好;要把好消毒关,对食堂餐具等要按要求消毒,保证餐具符合卫生使用要求;要把好菜饭关,同时要求学生不准带自制腌菜或易变质的饭菜,严禁发生学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三是饮水安全。要把好水源消毒关,学校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学校水源(蓄水池)按卫生部门要求进行消毒处理,确保水源安全;要把好开水供应关,学校要按照相关要求向学生无偿提供饮用开水,同时教育学生不饮用生水。四是严禁厂家或商家未经主管部门和卫生部门许可在学校进行促销活动;五是科学预防。学校要根据季节特点,与相关医疗部门联系,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专项安全教育,同时抓好药物预防。

2、教学安全。一是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谨防安全事故发生。严格按规定时间进行放学清场,放学后严禁学校或教师以任何理由滞留学生(训话、补课等),杜绝学校以任何理由在非节假日放假;二是严格进行课堂学生人数的清点,无论任何教师上课时必须首先对该课堂学生人数进行清点,一旦有缺席要及时报告学校,学校再按照相关要求及时进行处理,谨防安全事故发生;三是切实抓好学校教学设备实施的安全管理和安全使用,有效防范学校教学设备实施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别是上实验课前,实验员或科学教师必须对实验仪器或危化药品进行彻底的检查,排除隐患后方可上课;四是上体育课或开展体育活动前,体育教师要对体育器材、活动场地进行彻底的检查,排除隐患后方可上课。同时要科学、规范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谨防因不当教学行为而发生体育安全事故;五是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谨防安全事故发生。学校要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致力保护学生身心健康;六是加强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品德教育等,谨防学生意外离校事件发生。学校要通过“致学生家长信、责任状、共管协议”等形式,构建“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管理模式,致力保障学生正常的校园生活。

3、交通安全。一是继续开展“三防教育”进校园活动,请交警部门给学生上交通安全知识课;二是要上好安全教育课,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教育。通过交通安全知识测试,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掌握回避交通事故发生的方法、提高学生回避交通事故发生的能力;三是通过交通安全知识和事故图片的观看,对学生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受到直接教育;四是涉及到有“渡口”的学校,要切实抓好水上交通安全教育和管理。

4、校舍校产安全。一是经房屋鉴定部门鉴定的d级危房必须拆除,学校不得硬性使用。经房屋鉴定部门鉴定的b、c级危房,学校必须采取随时监控使用;二是在建工程由项目学校加强管理,学校要求施工方必须搞好安全防护措施(设置安全标志、防护墙、防护网等),做到安全施工、文明施工;三是学校对校舍(地基、结构、墙体等)围墙、堡坎、电路、水管、防雷设施等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建立“校舍建筑安全卡”,做到安全隐患排查有记录、做到一有隐患,及时报告、及时整改。

6、消防安全。学校应建立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保持消防通道安全、畅通,设施设备齐全。严禁占用疏散通道、安全疏散通道堵塞、安全出口上锁。校园内电网、煤气管道铺设及电器、煤气设备基础设施要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定期更换;要建立严禁学生违章使用电器的制度,定期检查,杜绝出现线路老化现象;学校每学期应组织学生进行逃生自救演练,教会师生正确使用消防器材和掌握逃生自救的方法;对达不到消防要求的校舍,必须停止使用,限期整改。

7、楼道安全。学校要经常组织对楼道、楼梯、扶手和楼梯间照明设施的专项检查,及时清理楼道、楼梯间的堆集物,确保楼道、楼梯通畅,损坏的照明设备要及时更换,上下楼通道数量和楼梯宽度不能完全适合学生人数要求的,要增加和建设新的通道,过道栏杆高度要符合安全标准;在管理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上操、集合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要有统一的安全要求,放学时要适当错开时间,要有专人指挥,防止楼梯间拥挤踩踏事故的发生。

8、锅容管特安全。一是学校要按照质检部门的要求如期核检;二是积极配合质检部门搞好学校锅炉质检;三是针对质检部门所提出的整改问题,必须按时按要求整改到位,确保锅炉的使用安全;四是锅炉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无证人员从事学校锅炉工工作;五是学校锅炉房必须保持整洁卫生,按要求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9、季节性安全。随着季节的变化,学校要高度重视季节性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充分利用安全教育课,结合季节性特点,重点抓好溺水、洪水、泥石流、雷击、暴风雪、传染病、食物中毒、狂犬病、毒蛇伤害、火灾等预防以及国家规定节假日期间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防控能力。

10、传染病和流行病防控。一是学校要根据传染病和流行病发病特点,请相关医疗部门对学生进行传染病和流行病防控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必要的防控常识和必须的防控措施;二是与相关医疗部门取得联系,切实抓好传染病和流行病药物预防,做好流行病和疾病的防控工作。

(四)建立学校安全协作机制,有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学校除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之外,对发生在校外的各种可能造成学生伤害的安全事故也负有预防教育的责任,对各有关部门对学校的安全管理负有主动联系、积极配合的责任,因此各学校要与辖区公安、卫生等部门建立有效的安全工作协作机制。一是加强与公安部门的沟通,对于涉及学校及周边的社会治安、交通、消防安全隐患,应及时反映和提供线索,协助做好防范和治理工作;二是要与卫生部门密切合作,加强对学校食品卫生每一个环节的检查,预防食物中毒和各种传染病发生;三是密切配合文化、工商、新闻出版等部门,集中治理好学校周边环境和净化校园文化环境;四是要与宣传和各新闻媒体一道,积极营造创建平安、健康、文明的和谐校园。

四、活动安排与工作要求

(一)学校要在开学前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二0一0年县学校安全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计划和本实施方案,领会精神实质。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2010本学校科学合理的安全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3月10日(9月10日)前,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各学校将2010年学校安全工作计划和方案报教育局办公室。

(二)制定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注重落实。

(三)学校要按照《二0一0年县学校安全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计划》要求切实开展好每月的安全教育活动、隐患排查活动、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活动等,切实抓好学校安全过程管理。

(四)各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各学校要认真写出半年和全年安全工作总结,分别于6月底、12月底前报教育局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

突出治安问题及治安乱点整治方案 篇6

一、指导思想

重点整治活动要紧紧围绕“平安”建设工程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

党的十七大、十七大三中、四中全会和上级政法综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打防并举”原则,紧扣矛盾化解、宣传教育、治安防范三根弦,奏响整治这首曲,着力打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全镇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突出治安问题及治安乱点

根据第一季度突出治安问题和治安乱点摸排情况,我镇确定突出治安问题:偷盗;治安乱点:盛黄村。

三、组织领导

为了使整治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经研究成立突出治安问题及治安乱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亚飞(代镇长)

副组长:高晓燕(镇党委委员)

成员:闫凯(镇派出所所长)

潘田夫(镇司法所所长)

蔡兵(镇中心学校校长)

盛化强(盛黄村支部书记)

盛立保(盛黄村委会主任)

派出所包村民警和司法所人员应加强该村的治安巡逻、法制宣传教育和矛盾化解等工作。派出所、中心校应加强校园安全防范和周边环境治理,确保孩子人身安全和健康成长。

四、工作目标

自4月20日开始,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对治安乱点的突出治安问题进行全面排查整治,确保治安案件全面下降,无群体性事件、重特大恶性刑事案件发生,无重大治安灾害和安全生产事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五、工作措施

(一)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广泛开展不稳定因素排查,把存在的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梳理,并予以解决。

(二)加强综治信息网络建设。要充分发挥综治信息员消息灵、情况熟的优势,加强综治信息搜集工作,对各种问题和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三)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综治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群众的法制意识,促进学法、懂法、守法风气的形成;切实提高群众的综治意识,促使群防群治局面的形成。

网络时代治安管理问题分析 篇7

1.1 互联网舆论良莠不齐, 威胁了社会的稳定

由于网络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 使得网络舆论目前已经发展为社会舆论的一部分。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在网上蔓延的速度非常快, 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社会存在着诸多矛盾, 这使得对现实不满和偏激的恶劣情绪常常通过网络扩大化。治安管理是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 一些过激言论、宣传黄赌毒的有害内容、揭露隐私的不良言论等, 以及有人利用网络组织的大规模的犯罪活动, 这些都严重威胁了社会治安的稳定。

1.2 违法交易日益增多使得互联网滋生出各种犯罪

发布和传播虚假和欺诈信息、利用互联网进行伪劣、违禁品交易都影响了网络市场的秩序, 威胁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众多网络事件都涉及到了治安管理, 如在互联网上进行仿真枪、雷管等危险物品的交易、从事非法买卖刀具、黄牛票等违禁物品、进行旧货收购等行为。互联网交易中双方进行交易时采用隐藏真实身份的做法, 增加了网络监管与侦查的难度, 众多现象屡禁不止。

1.3 利用互联网从事赌博问题增加, 扰乱了社会治安

网络赌博比传统的赌博行为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便利性, 加之赌博团伙用高回报引诱, 使利用互联网从事赌博的数额、人数大量增加, 严重扰乱了社会治安, 动摇了互联网产业的稳定与发展。据统计调查显示, 利用互联网进行赌博而使资金大量流入境外的赌资数额竟高达数千亿, 与全国的旅游行业年收入持平, 这种资金的损失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1.4 色情问题的肆意蔓延污染了互联网环境

网络色情问题是长久以来威胁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难题, 严重影响了接触互联网的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互联网由于隐蔽性强、成本低、受众面广诸多特点, 刺激了网络色情问题的蔓延, 许多不法商业网站利用互联网进行色情视频、色情图片以及招嫖信息的传播活动, 采用宣传教育的方法不能从根本上制止网络色情活动, 只能切断利益关系链。

1.5 新动向以及新苗头层出不穷易引发新的治安问题

互联网与现实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 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也越发明显。网络治安管理的对象愈发呈现网络化、多样化、虚拟化等显著特征, 利用网络进行犯罪的新动向和新苗头层出不穷, 互联网给不法人员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犯罪平台, 治安管理工作的施展难度日益加大, 新的治安问题日益涌现。

2 网络时代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外部管理制度的缺陷

2.1.1 网络治安管理缺乏先进的法律法规做支撑

为了控制网络犯罪, 我国先后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法规, 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以及《刑法》修正案等, 在解决部分网络犯罪方面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利用互联网进行犯罪的形式日益多样化,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在进行网络犯罪的治理和惩罚方面缺乏足够可以遵循的法律法规, 因此使得治安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2.1.2 管理体制过于分散不易形成管理合力

互联网涉及范围广, 各行各业都涉及到互联网的使用, 如工商、教育、出版、信息产业等, 而各个使用部门之间没有统一、规范的管理规则, 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 使得管理体制非常分散, 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合力, 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2.1.3 缺乏跨国际、跨地区的协同合作

互联网覆盖范围广, 很多网络犯罪活动可能是跨国际的犯罪, 而不同国家的司法体系和管理规则常常不一致, 各国之间和各地区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合作, 使得对网络犯罪的打击难以顺利进行, 这给治安侦查带来一定的障碍。

2.2 治安管理内部存在的问题

2.2.1 对网络犯罪缺乏充分的思想认识

我国互联网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 与之相配套的治安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管理人员对网络治安管理的工作认识不充分、工作手段不先进、信息情报的开展没有合理展开, 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这都制约了网络的治安管理水平。

2.2.2 网络治安管理工作机制不健全

正如前文所述, 由于网络治安管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关的工作机制刚刚建立还不是很健全, 缺乏充分的磨合与必要的完善, 针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缺乏线上和线下的通力合作, 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具体的规范流程没有建立, 尚处于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

2.2.3 治安管理的技术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需求

我国网络治安管理的技术水平较为落后, 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从目前的发展状态来看, 网络治安的工作技术含量低、软件配备不到位、在数据搜索、跟踪以及整合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提高网络治安的技术水平和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都是非常必要的。

3 针对网络治安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建立健全治安管理机制, 构建综合治理的网络治安管理新格局

由于网络治安管理工作关乎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是一项较为系统、复杂、综合性的工程, 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治安管理体制。

(1) 立法部门要结合网络发展的具体情况, 来准确定位网络犯罪活动的基本特征以及活动规律特点, 以此来制定较为先进的法律法规, 为网络治安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

(2) 政府部门做好充分的带头作用, 引领公安、信息管理、新闻宣传等职能部门共同建立联合机制, 明确划分责任分工, 健全网络舆论引导机制、信息通报机制、协调配合机制、危情处理机制等, 形成综合性的网络治安管理新格局, 加大对网络犯罪的惩处力度。

(3) 建立健全联动机制, 加强国际和各地区之间的协调。实行治安、网安以及刑侦等多警种配合机制, 加强情报信息交流、落实联动管理等措施。加强与信息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为网络治安的开展铺就顺畅道路。

3.2 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督与控制

宣传部门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同时, 信息管理相关机构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合理掌控。

(1) 网络治安管理部门加强与各大媒体网站的沟通与联系, 通过媒体网站的协调配合, 建立长效的治安管理工作机制, 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

(2) 建立健全网络治安的舆论情报整理、搜集、分析、汇总等反应机制, 对治安舆情信息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与管理, 对舆情所反映的社会矛盾进行解决和处理, 做到提前预防、主动防控、增强舆论引导力, 全力营造互联网的有序发展空间。

(3)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不对推动网络舆论情报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信息资源库, 研究数据预警模型, 设定对舆论信息的研判标准, 形成指标体系来推进治安工作的深入开展。

3.3 进行管理队伍培训, 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效能的治安管理队伍

加强治安管理队伍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力求建设创新型与专业型的网络治安管理队伍, 全面提高网络治安管理工作人员的自身素养和技术水平,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加强网安管理人员的素质队伍建设。构建掌握技术、懂得创新的全新型网安人才, 最终才能保证网络治安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摘要: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社会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少问题, 特别是加剧了社会治安的紧张局势。主要从社会治安管理的问题入手研究, 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对加强网络治安管理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时代,治安管理,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国君.浅谈在治安管理工作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思路[J].内蒙古统计, 2003, (6) .

[2]屈明.对娱乐服务场所治安管理的思考[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 .

[3]邓向阳, 郭建杰, 陈博叙.网络时代治安管理问题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1, (1) .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命名原则探讨 篇8

关键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命名原则;执法工作

一、针对重复累赘、繁琐冗长的问题应遵循简洁明了的命名原则

重复累赘、繁琐冗长的命名方式会给使用者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时候带来一定困扰,过长的语句表述往往会使读者感觉概念模糊,不能明确了解到相关条例的主旨思想,无法形成清晰的分析思路,给读者带来不便。

例如,第三章“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第二十三条中,“(一)扰乱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秩序,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尚未造成严重损失的;处以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在这一条中的“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医疗、教学、科研不能正常进行”就有繁琐冗长的嫌疑,这一句话完全可以概括为“致使日常工作无法正常进行”。遵从简单明了的原则就能使句子简洁不少,既能清晰的表达出中心思想又能全面概括想要表达的所有内容,一目了然,减轻阅读量。

二、针对中心意思表达含糊、内容不明确的弊端应遵循客观正确的命名原则

思想表达含糊、内容不明确、中心思想不能明确的被表达的弊端往往会让使用者在使用相关条例时陷入模棱两可的困境,相应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往往会在意思表述不明确的范围内下工夫、钻空子,给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例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第三章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中“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和处罚”中的“第二十三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在这一条中,笔者认为,对于情节轻重的判别没有明确的划分线,表达的思想含糊不清,给相关治安管理行为者在工作执行过程中带来了诸多不便。针对这种弊端,笔者认为可以明确情节轻重的划分线,假设以200元为情节判定标准的划分线,这就可以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低于200元的,处警告或者两百元以下的罚款并赔偿相应费用;情节较为严重,带来经济损失超过两百元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的拘留,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并赔偿相应费用。”遵从客观正确的原则,明确各个领域的划分标准,能使内容更具有可操作性,为治安管理执行者的相应工作提供有章可循的条例内容,从而减轻工作量。

三、语言表述不精准、语句有语病的弊端应遵循明确精准的命名原则

语言表达不精准、语句有语病的句子往往容易使人误解其含义,不能真正理解条例、办法相关内容的正确含义,导致信息内容被错误的传达,造成治安管理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例如,第三章第四节“妨碍社会管理的行为和处罚”中的第五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下“(一)拒不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决定、命令的;”拒不执行,可以理解为拒绝不执行,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意思就是“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下发布的决定、命令的”,这显然违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本意。若是有违反相应治安管理行为的人,在这种句子上咬文嚼字,就会直接影响相应治安管理工作的进程,因此,笔者认为此句应该改为“拒绝执行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下发布的决定、命令的”。

规范的语句书写与编制,以及正确的命名,能够为相关的治安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减轻工作负担。遵从明确精准的原则,使语句能够正确的表达其中心思想,避免读者误读、误解,使语句规范化,增强其正确性,更能增强相关条例的法制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四、结束语

违反治安管理工作的命名原则是相关条例、办法制定者的业内工作,笔者认为,在做好自己份内工作的同时,应顾及相关治安管理工作执行者的工作难度,增加对日常生活中治安管理工作的了解,有利于制定合理的违反治安管理工作的命名原则,方便相应的治安管理工作,减轻执行者的日常工作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基本权益和公共安全,针对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管理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治安管理的行为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由此可见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命名工作的重要性。正确、精准、客观、简洁、公正、全面的命名方式不仅有利于治安管理行为的执行,更有利于把别有用心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扼杀在思想萌芽状态。因此,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命名制定适应的原则应提上日程。

参考文献:

[1]张一兵.无分之分:治安构序逻辑断裂中生成的失序政治——朗西埃后马克思生命政治哲学的异质走向[J].社会科学研究,2013,(1)

[2]朱力,曹振飞.结构箱中的情绪共振——治安型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制[J].社会科学研究,2011,(4)

[3]邓紫伊.关于中国古代基层治安管理中以民治民的治安传统的研究[J].西江月,2012,(33)

上一篇:小兵张嘎的读书心得下一篇:休产假请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