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教学模式及

2024-07-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文的教学模式及

作文的教学模式及 篇1

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

作者/肖久细

【摘要】中学作文教学改革虽历经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目前仍不容乐观。本文从一个一线的中学老师的视角分析了当今中国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和其存在的不足,以及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的困惑,并试着探讨了其对策。

【关键词】中学作文 现状 困惑 对策

中学语文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关键,它是各项语文基本功的综合运用,它是学生思想、心灵、精神、审美情趣的定格再现,它也是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再现。因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操,陶冶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一种重要途径,对社会、对国家的兴衰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盖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作文的社会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中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正因为此,所以历来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对作文教学不敢怠慢,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好方法,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快速作文教学法”、“快乐作文教学法”“情境作文教学法”等。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学作文教学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仍存在不少的困惑,有待我们去分析,去研究,去探讨。

困惑1中学作文教学中要不要进行写作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

这一困惑主要是由于中学语文教材对作文的定位不足造成的。传统的语文教材在编写作文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作文与学生的生活严重脱节,过分地注重作文技巧的传授。这当然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写作思维及创作兴趣。新课程改革注意到了这方面的问题,因此,从指导思想、课程理念、教材编写上都进行了重大改革。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因此,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在作文教学的编排上进行了全面改革,现举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

这样的编排比起以往的那种编排方式来的确科学多了,令学生很容易就走出了对作文的恐惧,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提起笔来就可作文。但新教材中作文教学内容编排却没有写作知识和技能技巧方面的内容,只有学生写作的内容或方向。这样,给教师的感觉就是不需要传授写作技法,将作文题或者作文话题一出便让学生自由作文。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作文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真正动起笔来时却又为难了,因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那一定要超级大作家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学生如能达到这一境界就不是学生,就不用学习写作了。于是,就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学生作文话是有的说了,却又存在一个该怎样说、怎样说好的问题。我们经常发现不少学生习作内容丰富,但结构松散甚至混乱,语言不够精彩甚至病句成堆,(www.fwsir.Com)主题不突出甚至没有主题等等,以至于老师都无从下手修改。所以,不少一线的教师认为,作文教学应有相应的作文知识和技能技巧的传授。作文课毕竟更多的应是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将自己心中想说的话说出来,方法的传授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的作文教学仅仅在于如何解放学生的写作思维却完全忽略技法的传授的话,那未免太左了。

于是教师们便或多或少地想传授一些作文知识和技能技巧,可又不知到底要传授一些什么样的作文知识和技能技巧。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在作文教学内容上给出过可供老师操作的这一方面的明确目标。于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命题学生写,教师批改学生看,教师讲评学生听。新课程改革后,作文教学的局面虽有所改变,但仍是换汤不换药:将现成的“题目”改成“话题”,然后交给学生自由行文。责任心强的`老师则有可能自己组织进行一些写作技法技能及写作目标的教学,但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缺乏系统性的。由于教师本身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尤其是大部分教师自身的写作水平就有限,指导写作的水平就更有限。这样导致无论是作文前的提示也好,还是作文后的点评也好,差异性很大,这样就不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们都十分希望这种现状得到改变,却往往苦于势单力薄,长期不能实现愿望。

困惑2中学作文教学有没有系统性、层递性

一线教师作文教学上的这一困惑仍源自于中学教材的编写造成的。新教材在作文训练的内容编排上缺乏足够的系统性和逻辑层递性。在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把握学生关心的问题上,新教材做得不错,力求让作文之笔伸向学生自己仍至周边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在训练的逻辑层递性上却考虑不足,这从上面的表格中也可看出来。新教材在作文教学上只注重写作内容的块的独立与变化,而这独立的块的内容之间却缺乏了线的逻辑联系。这样安排虽让学生的笔触及了自己熟悉的生活各个领域,写作能力得到了一定的训练,但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还是不够的。

其实学生从初一到初三再到高三,其思维、心理、世界观、审美能力、兴趣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如果我们在训练学生时不有意识地提高、进步的话,学生的能力又怎能提高。而且由于教材是供所有教师教学操作的,具有导向性和指导意义。教材在作文训练的系统性和层递性这一方面没有给教师明确,则又导致了因教师的个体差异性而给作文教学带来整体性差异。这是一线教师无法解决的。

困惑3如何让中学生有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

生活才是创作的源泉。新的初中中考考纲中也强调指出:“(作文)考查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然而现实是,常规作文教学,往往是老师往黑板上扔下一个作文题或话题,然后就是在学生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要求两节课甚至一节课完成,当堂交卷。结果弄得学生们一阵恐慌,一片茫然,一脸无奈,最后随便应付了事。长此以往,就导致了学生作文灵感枯竭,作文情感麻木,作文兴趣消失,作文内容简单。“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学生要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就必需要有大量的写作素材积累,广博的知识积淀,丰富的情感体验,较高的审美眼光。因此,教师们都想努力为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创造条件,却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而无奈。首先,由于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 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一天到晚几乎都呆在学校,上不完的课,写不完的作业,应付不完的考试,哪有时间去走进自然,去关注社会,去品味人生呢?其次,作文教学的外部环境对作文教学常常起了一定的束缚作用:想让学生走进自然,可出于安全考虑,社会牵制,领导干预;想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信息量,却找不到满意的素材;想让学生互批互改作文,受到家长的责难;想全部详批详改作文,没有时间,想选改详改部分作文,学生不满意;发现学生作文问题想及时指出,常常迫于课时安排的不科学和教学压力大而难找机会;想丰富学生的知识量给开一点课外阅读课,一找不到合适的时间,二是没有图书馆或有图书馆却极少对学生开放;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想组织一些辩论,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而不了了之……基于这些情况,所以中学里的作文教学往往仍处于一种尴尬境地,尤其是一些条件相对落后地区。因此,如何让中学生有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情感体验成了困扰中学作文教学的一大难题。

困惑4如何解决作文批改难、效果差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每周开课两节。有的学校每周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有的学校则每两周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有的学校则要求学生每两周写两篇作文:大作文一篇,小作文一篇;有的学校还要求写周记。学校要求教师批改作文一般是详批详改,至少每两周批改一次作文。正常情况下,一位语文老师上两个班的语文课,每个班60到70位学生,如果批改每一本作文用的时间是5分钟(包括改错和批语等),批改完一次作文得用约10―12小时,改完一次老师累得半死。而作文到了学生手中,学生往往是漫不经心地看了一眼评语,就把作文收进书桌抽屉,效果不佳,真可谓“出力不讨好”。每个学期要完成8篇作文,16次作业,近40篇的课文教学,平时的单元测验6―8次,还有段考、期考,可谓任务艰巨。教学双方心力交瘁,一方面,教师为命题搜肠刮肚,为批改皓首枯灯,为讲评唇干舌燥;另一方面,学生写作文抓耳挠腮,读批语索然寡味,听讲评昏昏欲睡。其结果是作文批改难度大,效果却不佳。如何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从而提高作文的教学效果,也是长期以来令教师困惑的问题。

5关于改变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新课程理念,给中学作文教学提供了改革的肥沃的土壤,迎来了作文教改的春天。但也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改变一下观念、解放一下学生的思维、发展一下学生个性的层面就够了的,如果这样的话,只会把教师和学生由一种困惑带向另一种困惑。对于时下的作文教学存在的困惑,我们不妨思索一下对策。

5.1作文教学应建立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体系。这种作文教学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学作文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而不应该残缺;二是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而不是混乱的。中学作文应该教一些什么?那就是将现在的与传统的相结合,不仅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也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去更好地表达,那就是要适时地适当地传授学生一些写作知识与技巧。至于作文教学的次序,则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结构、思维发展等去安排。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写作思维操作模型建构训练。其中包括写作赋形思维(重复思维、对比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写作路径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写作相似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写作策略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第二阶段,包括立意思维操作模型训练,行文展开与行文措辞的写作思维操作模型的建构训练。第三阶段,在以上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的基础上,训练各种具体的文章体裁的写作过程训练。

当然这种教学体系的建立一定要有很强的操作性,要尽量缩小因教师的个体差异或地域差异而造成作文教学的差异。并将中学作文教学从语文书中独立出来,编成一套书,而不再是附着在语文教材的各个单元之后,这样就更显其连贯性、系统性。在该书中,既有作文教学的内容,又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素材,也有必要的评价参考标准。

5.2要适当放开教师的手脚,要消除学生害怕心理,变学生怕写作文为想写作文,变学生没东西写为有东西写,变学生写作文应付为一种生活的需要。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作文教学的外部环境的改善来调动来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情绪,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任务。如大家都关心美国攻打伊拉克的问题,这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要就这一话题要求学生给美国总统写一封信主持人间正义的话,就完全可以播放一些有关的视频或新闻图片,以营造一种情感氛围,刺激学生想写一点什么。要做到这一点,绝不只是说将命题作文换成话题作文就可以了,教师是要做不少课外工作的。例如,教师可尽可能地少布置学生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和素材的收集,有必要一周节约出一节语文课来作为作文准备课,用来阅读、辩论及干一些其它与作文有关的事,比如将近段发生的社会事件拿来讨论,或看视频,或讲故事,或读文章,或走出校外搞活动等等,这些看似与当前作文无关的事其实对于作文大有益处,正所谓“工夫在诗外”。宁可少上一点语文课文分析课,也要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因为阅读与生活才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的内容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与视野,让学生有一种亲近感。

其次, 当今时代的作文教学,不可忽略了网络利用。网络上可获取写作的大量的素材,网络也是练笔与交流写作的好场所。网上创作方便,修改更方便。网上创作不拘一格,想写就写,想写多少就写多少,也不知是谁写的。平时不敢写的也敢写了,平时不好意思写的也好意思写了,没有丝毫的心理压力与负担。因此,网络创作深受学生喜欢,在网上练笔,是一个绝对的好方式,值得大力提倡。教师应充分创造条件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国家、学校、家庭皆可为此进行投资。

作文来源于生活。作为教师,不能纯粹为了作文而仅仅只教学生一点作文技巧,更应该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教会学生理解生活;教会学生审美,培养情感,陶冶情操:春天来了教学生赏花;秋天来了教学生赏落叶;夏天则教学生品日;冬天则教学生感雪――在审美后让学生将情感体验记录下来,让学生建立生活日记本。总之,作文教学绝不能局限于日常安排的每周两节作文课上,生活无处不文章。

5.3作文的修改可灵活多样。前面提到的网上评改是最方便的,可一对一改,也可多对一改,也可一对多改,还可多对多改,并可当场改,也可远距离“面对面”改。如是传统的修改,也一定要将教师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我修改的能力,效果反而更好。具体的操作可如下:

首先要跟学生讲明白这样做的意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明白这决不是教师在偷懒,而是教会学生自批自改以利于学生将来的写作。然后再教会学生自批自改的方法:学生写完作文后先自己浏览一两遍,将明显错误或不妥之处改掉。再要求学生互相批改。互改时要求学生先快速浏览,勾出错字、病句;再抓关键,抓重点细读精批――看中心是否明确,段落是否分明,观点是否正确,文风是否端正。 注意:互改可一对一地互改,也可小组几人讨论合改方式。并要求学生在批改完了之后对于别人文章的长处与短处作出记录,交流批改感受。学生批改之时教师来回巡视,进行及时的指导。课后教师应将学生批改过的作文收上来稍作浏览,再作一小结。

这样批改作文,既利于老师,也利于学生。学生自批与互批作文可比教师批改得更细致。同时学生批改的过程是一次作品欣赏的过程,是一次交流的过程,是一次情感体验的过程,也是一次作品的学习与再创造的过程,对学生的创作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无疑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下面是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中学七年级作文教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调查统计表:

从上面的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在中学作文教学中,采取了上面的措施的明显比没有采取上面措施的效果好。由此可见,以上一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作文的教学模式及 篇2

然而, 因为应试教育思想作祟, 现今中小学写作教学, 由于没有独立的作文教学时间, 没有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 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等原因, 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总的来说, 作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欲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现在初中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 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 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 失却童心的纯洁无邪。

(一) 重表达, 轻育人。

语文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质。写作是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 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比较, 我认为, 写作是学生思想展现的最佳形式, 所以叶老提出的“作文即做人”的观点不容置疑。

然而, 综观初中作文教学现状, 却普遍存在着人文价值削弱、人文底蕴流失的现象。在作文教学中, 一些教师十分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 以及作文的结构和技巧, 至于作文的内容是否真实则全然不顾, 致使初中生的作文中假话连篇, 假故事、假情感屡见不鲜。殊不知, 学生缺少的不是技巧, 而是内容, 是表达的需要。一个人有了丰富的内容, 有了表达的需要, 即使他只字不识, 也会讲精彩的故事。而众多学生的作文中没有新材料、新内容, 取而代之的是雷锋、赖宁、送伞、拾钱包、扶盲人过马路、借同学橡皮等陈旧的题材。

(二) 重模式, 轻能力。

在现今初中作文教学中, 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当作方法公式一样抛给学生, 让学生死记硬背, 套用现成材料与模式。这种写作公式化的僵化训练漠视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冷落了他们对社会与生活的敏锐洞察, 结果必然窒息他们自主思考的能力, 钝化他们独具个性的棱角, 导致他们丢掉开启心灵的钥匙, 没有自己的思想, 最后作起文章来中心不明、条理不清、语句不通、文法不顺。

(三) 重书面, 轻口头。

作文教学应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训练两个部分。写和说都是表达, 两者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然而现今很多初中语文教师过于强调书面作文, 对口头训练则置若罔闻。这种“重文轻语”的倾向, 导致初中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普遍下降, 甚至影响人际交往。

从我们与学生每天的接触中不难发现, 现在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随年级的增高而不断下降, 甚至逐渐退化。有的学生书面表达文采斐然, 能轻松自如地驾驭文字, 然而一到口头说话, 例如演讲或班会课发言, 则结结巴巴, 条理不清, 语句不顺。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

(四) 重课堂, 轻生活。

叶圣陶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 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学生写作的过程, 是从客观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 经过头脑中的加工制作, 再运用文字符号表达出来的过程。离开了“生活”这个最基本的素材源, 所有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然而现在中学作文教学中, 把学生关在教室, 苦思冥想、闭门造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种“与世隔绝”的封闭式作文训练, 导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 假话连篇, 东拼西凑。原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的儿童, 由于缺乏了生活之水的滋润, 写出来的东西往往苍白无力, 毫无生趣可言。作文是思想感情的表达, 作文课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和学习表达技巧的。我们可以这样比方: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木材, 技巧是木工的手艺。我们拼命教授木工的手艺, 可是没有好的木材, 甚至没有像样的木材, 传授的手艺只能玩一下花架子。技艺教授当然是教师的事情, 但是生活积累呢?上述现象在现在的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 这不能不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二、初中作文教学策略试探

初中是整个中学学习的初级阶段, 是学生由少年向青年发展的时期, 有着与小学、高中不同的特点, 他们独立追求与感受的个性日益突出, 活泼、想学但基础薄弱, 还很幼稚;对生活、社会、客观世界充满新鲜和好奇, 但认识不足。表现在作文中, 往往是不会选题、不会集材、不会谋篇、不会措词, 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几十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形式, 墨守成规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命题、提示, 甚至提供题材。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一个材料换个题目学生从小学带进了初中, 或许还要带到高中和更高级的学校。长此以往, 我们培养出来的将是怎样的社会人才。面临这种局面, 我们的作文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作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搜集处理信息与构思表达, 使其充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表白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 求得纯真的思想, 求得真实的感情, 从而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铭记在心。

(一) 自编训练体系。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没有独立的作文教材, 语文教师应该自编初中写作教材。教师仅依靠单元后的作文训练资料作讲课内容确是不够的。作文教材存在缺陷,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教材永远存有缺陷。编写的教材要自成一个训练体系, 即根据明确的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确定教学内容, 其结构顺序为直线式和螺旋式相结合, 把初中语文教材确立的几十个写作知识点, 既按年级配置, 又在各年级反复, 体现作文教学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当然,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并非是截然分开的。教材出路就在课文里。这关键在于教师, 教师对每个学期的作文训练的任务、达标要求等要心中有数, 结合学生实际来对作文体裁、命题、内容、要求等制定一个详细作文计划。然后利用阅读教学来指导学生写作, 将读和写结合起来, 读是写的基础, 阅读为写作铺路。选择恰当的、典型的课文做写作学习的例文, 仿写的对象根据所选课文内容、特点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怎样开头、结尾有特色, 怎样描写生动、丰富、细腻, 怎么议论有说服力, 等等。这些课文就是作文教学的好教材, 关键在于教师的善用、巧用。其次应结合作文训练内容, 补上一些具体的、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 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 更新教学内容

1. 变单纯作文为作文与做人的统一。利用作文课, 对学生进行理想品德教育, 提高学生的人格素质。

2. 变课堂作文为生活作文。

通过大作文观来开发校园、家庭、社会环境资源, 创造多样化的活动方式, 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材料, 让作文贴近生活、反映生活。在作文课中, 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进课堂, 鼓励学生“有所为而作”。我认为, 现行作文教学的最大失误, 是没有把学生置入大社会、大自然之中, 他们的脑海里是一片灰色的世界, 没有色彩, 没有生机, 唯独有老师、家长们的影子, 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把心灵沟通、感情渲泄的快乐变成言不由衷的痛苦。

3. 变传统作文教学重读写、轻听说为读写听说并重。

要求学生重视平时的生活积累、材料积累和语言积累。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 以及从书中读到的东西, 无不可以构成写作的素材。提倡学生课外练笔、练口, 利用小资料写或说一些生活片段或思想片段, 等等。

4. 把作文批改纳入作文教学的范畴, 让学生走完写作的全过程。

(三) 优化教学模式

变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综合型教学模式。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既要指导, 学生更应参与, 而不可只做座上客, 洗耳恭听。魏丰堂老师在《初中作文综合式教学实验研究报告》中详细介绍了这种教学模式:“拟定文题———学生讨论·教师指导———师生快速同题 (同类) 作文———‘下水文’示范———学生改文·教师面批———教师口头点评———师生共同小结。”

(四) 改进批改模式

1. 变教师批阅为师生共同批改, 发挥主导与主体两方面的积极性。

2. 变“全批全改”“详批细改”为“少批略改”。教师从每班分层次抽取10篇, 运用“启发式批改法”进行批改。

3. 扩充批改内容。

教师批改10篇学生作文, 既批阅“文”的水平, 又批阅“批”的水平, 将改文训练与写文训练统一起来。

作文是表达, 是创造, 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所认识的客观世界。学生感到难, 对教师来说也难———作文教学很难在短期内见效。怎样提高作文教学效果, 是整个中学语文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同时又是最不容易找到现存答案的课题。我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 尽管作过这样或那样的尝试与摸索, 作文教学始终让我感触颇多, 要想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取得明显的成效, 关键在教师———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地位、重要意义与艰巨性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在教法上悉心钻研, 不断地探索、开拓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浩逊, 翟振业主编.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华艺出版社.

[2]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3]语文教学通讯.2008, (7) .

作文教学之作文评改的创新及反思 篇3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传统的作文评改中往往存在两种倾向:第一、作文详批详改,大包大揽。老师批改作文既圈点、勾画,又写旁批、眉批,写出了学生的优点、缺点,最后还总结性提出意见。但往往只有部分学习好的学生会阅读、分析老师的批改,而多数学生只关心自己的成绩和老师评语,有的学生甚至把作文本丢在一边,毫不过问。这样一来,老师是徒劳无功、高耗低效。第二,不批不改,只在篇末潦潦草草写个“阅”字,或者随便打个等级或分数,还美其名曰“尊重学生创作”。结果,老师的无情之笔抹杀了学生辛辛苦苦的劳动成果,使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创新

尊重教学规律,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改的优先权属于作文的本人。”变老师评改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这样一种评改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进关系,让学生主动参与,提倡自批——互批——共同评价的模式,创造良好的作文氛围,使全体学生都关心自己和他人的作文。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评改准备——学习和掌握评价标准和批改符号

打印高考作文评价标准并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该标准中的规范性语言,对作文给出规范的评语;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对照该标准,认定作文的等级并给作文评分。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略)

同时,在指导学生批改作文前给出作文修改符号,要求学生使用统一的修改符号,标出文章的错处,规范学生的批改,避免作文批阅的随意性。常见的作文修改符号有:(略)

2.学生自评与互评

在进行学生的自评互评之前,先将学生分成作文评改小组(一般六到八人为宜),选出小组长。学生的自评与互评概括起来是四个字:“增、删、调、改”:①增。有助于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材料要补充进去,以突出文章中心,增强表现力;对丢、落了的字、词、句及标点符号,注意要加上。②删。跟中心无关的材料或者关系不大的材料,要毫不吝惜地删去,以保证文章重点突出;对可有可无的字、词、句,也要舍得删掉,力求准确、精练。③调。对紊乱的顺序和颠倒的词句要进行调整,以理顺文章的层次、句子,使文章有序、通顺。④改。对文章的错别字、不恰当的标点,用得不当的修辞手法、出现的病句,要认真改过来。

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分为四个步骤:一,小组根据老师的讲解,讨论本次作文的写作材料或者作文话题、题目,明确作文的思路及方向。这个环节能够培养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二,学生自评,分五步进行:1.修改文章中的错别字,标点;2.修改文章的句子是否连贯通顺,用词是否恰当;3.修改文章的段落层次、篇章结构;4.修改文章的思想是否健康,内容是否紧扣中心;5.写自我评语及给作文给出等级和分数。这个环节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学生在修改字词句的过程中能提高写作的基本功。三,学生互评,互评的步骤依旧按照自评的五个步骤进行。要求学生按照上面的五个步骤中的前四个步骤对本小组中的其他几个成员的作文进行评改,评改时要和作者进行讨论评改意见,避免作出错误的评改。最后由小组长组织全组成员,对本组的每一篇作文写下小组评语并给出作文等级和分数。四,小组推荐,经过全组成员一致同意,推荐本组中最值得推荐的一篇文章参加全班的作文交流,被推荐的作文可以是本组最好的或者是最有争议的作文,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该篇作文的电子文档给老师。学生的互评有利于学生吸取各方优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3.小组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小组交流之前教师要做好准备工作,在课前将各小组上交的推荐作文电子文档打印出来,分发给每一位学生。小组交流依次进行,具体分以下几个环节:①作者朗读自己的作文。②作者介绍写作思路并对作文进行适当的解读。③小组宣读评语和推荐理由。④分小组对该作文进行讨论,讨论时长为5—8分钟。各小组对该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由一名同学进行整理并准备发言。⑤小组交流。在交流中,各小组按照举手的先后顺序依次发言,发言的内容要求不雷同。⑥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

4.作文升格

作文升格指的是对作文进行精心修改和打磨以提高作文的档次。各小组根据作文交流中的评改意见对本小组的推荐作文进行集体修改,在保留原文核心内容的基础之上,对作文的字词句,包括篇章结构进行精雕细作,然后打印出来供全班学习。

三、问题与反思

在进行作文评改创新的实验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和困惑,例如:1.学生自生的写作基本功和水平制约了学生的自评和互评。2.学生对作文材料或者话题的分析缺乏深度和广度。3.学生进行评改耗时较长,一般要四节课左右;耗材较多,因为小组推荐作文需要印刷。4.学生对作文的评价标准不熟,评价语言不够规范。5.学生对作文的评价不够全面,不够深刻。6.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对学生以及课堂的掌控有难度。7.自评与互评场面热闹但如何达到最佳效果值得研究等等。

任何改革与创新都会带来新的矛盾新的挑战,作文评改的改革与创新也不例外,但是,这种改革的意义重大,它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应该坚持下去。

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4

及形成的原因和对策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既是一种心智活动,更是对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大检阅。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决定了该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的优劣。

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作文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我们农村初中更是如此。一提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疼,觉得此事太难了,而老师对此亦往往感到有些棘手。学生的作文没少定,老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我们农村初中甚至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根本不会写作文。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面临十分的境地。我认真剖析目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现状,认为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对作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第二、写作文态度存在问题

第三、抄袭现象比较严重

第四、轻视评改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作了一些深层次的分析,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多年的应试教育影响

其二、缺少足够的课外阅读

其三、生活太单调

其四、教学理念的落后

作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语文界的有识之士也在积极地探索研究,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作文教学仍然在低谷中徘徊不前。农村初中的问题更加突出,到了非动大手术不可的地步了。

现在《语文课程标准》已经实施,应该说语文教学的春天已经到来,尤其是高考、中考中话题作文的不断推出,为作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必将为作文教学注入勃勃生机和无限活力。作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新路子。

首先,把扩大阅读量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其次,从培养写作入手,把加大写作总量作为提高写作水平的根本。

第三、鼓励学生多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汲取写作的养料。第四、改革传统的批改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性目标中,明确提出“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大胆地打破“学生作文教师改”的桎梏,教师给一些适当的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要使他们懂得,作文是难得“一次成功”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改,是整个写作文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只能指导你怎么改,而不能代替你改。一个不懂改作文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

作文的教学模式及 篇5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语文学科的教学地位有所提升。初中语文教学对于初中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学生其他学科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意义。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进行语言输出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还存在作文教学方法不完善,学生写作学习积极性和生活性不高的问题。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作文教学已经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写作观,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写作,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

关键词: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困境 对策

作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占有很大的分量。初中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也当成一项基本任务。目前,无论是初中语文教师还是初中学生,在写作教学与学习中都存在一些问题。要推动初中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正视写作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快速解决,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困境分析

1.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初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写作热情有着直接影响。没有有效的写作教学方法,学生就很难参与到写作活动中。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利用几个优秀的范文,引导学生模仿,对其中的写作技巧与方法进行机械化讲解,讲解的过程没有层次性,根据作文内容从头到尾讲。这样陈旧的写作教学方法根本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能激发初中学生的写作热情。就目前情况来讲,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都在研究与开发正确的写作方法,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应试能力的提高,没有关注学生的写作心理需求,也没有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改革虽然得以实施,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并没有摆脱以成绩为目标的阴霾。教师往往通过日常训练才告诉学生如何在考试中得到高分,而没有引导学生了解写作的真实。这就是许多高分低能学生出现的原因,虽然学生可以在考试中拿到高分,但其写作水平与能力并不高。学生只能顺着考试的思路进行文字拼凑,无法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限制了写作能力的提高。

2.初中学生写作态度不积极。

初中学生缺少写作的积极态度,这对于他们的写作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谓写作态度,就是写作时的心理状态和所处的环境状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严肃的状态下写作,这无形中给初中学生带来了压力,影响了其写作兴趣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一些语文教师将写作当成与阅读等语文学习内容完全不同的一件事,给学生强调许多规范,要求学生从社会或者国家的角度写作,也要求他们多将爱国情怀这样的内容加入到作文中。这样的要求无疑加强了写作学习的限制性,不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思想,也不利于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

3.初中学生写作情感不真挚。

写作与生活是有密切关系的,但是,初中学生的写作往往与生活有着较大差距。写作素材应当来自于生活中,远离生活的写作是没有灵魂的写作。为了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初中学生一直被家长与教师禁锢在教室里,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在封闭的环境中成长。许多初中学生的生活常识不足,没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缺少生活体验,很难从生活中提取有效的写作素材,写作越来越没有真实性。没有生活经验,学生不能用自己的生活中亲身经历或者亲眼观察到的事情进行写作,会让情感没有寄托,也会让作文显得有些假情假意。一些学生的作文经常废话连篇,这是因为学生对于生活的观察与思考太少,写出的东西没有味道。

二、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要提高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促进写作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就要对写作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1.从教学目标入手,改革教学方法。

要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活动的目标加以明确,从大局出发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从整个学期或者学年的角度出发进行写作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规划,从而让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更科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入手进行写作教学的规划。比如,初中一年级时,主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写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学生的写作限制。初中二年级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强化学生写作行为的规范性,让学生能够控制好自己的写作行为。等到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自主写作热情,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内心想法,让写作成果成为学生个性的特点。教师鼓励学生用写作表达个人看法,并肯定这种行为。通过具有层次化的写作教学规划,教师所实施的写作教学行为更合理,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2.解放学生心灵,促进自由写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做学生写作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教师不要用考试中的条条框框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行限制,而是要鼓励学生尊重内心,从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经验出发写作。教师要拓宽对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想到更多可以被写进作文中的事情,抒写真情实感。教师可以利用作文指导与讲评对学生的写作思路进行引导,对学生的写作成果进行评价。

比如在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奇妙的大自然”为题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自然的印象,或者由自然对于自己的意义出发写作,不限制写作的形式,也不限制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在学生写作完成后,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利用一篇篇文章的匿名展示,对学生的写作优势、劣势进行分析,加强写作方法的指导,有利于促进初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快速提高。

3.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提高写作真实性。

写作,就应当是立足于生活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将自己的观察成果记录下来,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真实性的提高。将写作与生活结合起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积累,也需要为学生安排一些与生活较近的写作话题,促进学生主动将写作与生活联系起来。

寒假期间,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我的寒假”或者“我的春节”这样的写作题目,学生正处于寒假中,都会庆祝春节,生活与写作题目相近,会促进学生将真实的生活经历写进作文中,将真实的个人情感记录在作文中,实现作文真实性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安排记随笔的任务,促进学生经常观察,经常写作。

三、结语

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直接体现了生活观察能力,也是衡量其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关系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更关系学生的个人发展,关系学生的前途。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第一时间进行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的更新,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作文的教学模式及 篇6

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胜峰乡初级中学

毛贻兵

笔者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多年,深感初中作文教学中存在诸多弊病,本文试着对一些主要问题作些考察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期抛砖引玉,求教方家。

问题

一、重视课文教学,轻视作文教学

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文教学与考试分数关系明显,只要是平时老师讲到的内容,在考试中学生遇到会立竿见影,体现老师的教学水平,因而把课文教学当作重中之重。而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作文成绩很难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而对于考试成绩来说,无论学生写的作文如何不好,也能得一点分数,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作文阅卷主观随意性较大,同样水平的作文在分数上可能有较大的差距,增加了作文成绩的风险性,进一步消减了老师作文教学的积极性。

问题

二、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

许多教师整天致力于“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注重“一言堂”,企望走捷径,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没有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收效甚微。一言以蔽之,他们注重老师教学,却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教学理论和方式的影响,过分的看重老师的主导作用,而没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没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不言而喻。笔者曾经做过六个班的作文心理调查,对写作感兴趣的只有13%,情况可见一斑。

问题

三、注重写作数量,忽视写作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各科教学都有追求“大运动量”的趋势,作文训练也不例外,许多老师曾片面地认为,只要不断的增大作文训练量,学生的作文成绩就会提高,因此不断的鼓励学生多些多练,一周交一次作文,天天写日记,读书札记,每天的所见所闻等等,学生拼命的写、凑字数,甚至抄袭,老师拼命的批改,讲解,师生不堪重负。造成了事实上的两败俱伤。究其原因,一是受理科教学的影响,搞题海战术,错误地以为广种就能博收。二是“多读多写”一直被公认为是传统经验而加以推广,教学大纲也要求老师尽可能的给学生以更多的写作机会,许多老师静止的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没有将“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统一考虑,没有认真地研究作文教学的客观规律。

问题

四、注重应试作文,忽视素质作文

长期的应试教育必然造成在作文教学中注重应试作文的后果。无论是什么形式,什么级别的考试,一律有规定的题目和要求,许多学生只能是根据要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乱凑字数,甚至虚构。因此,许多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指导写应试作文的方法上,让学生下大功夫背诵应试范文。直接后果是: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的文章越来越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在一年的统考命题作文中,有许多学生都用同一个例子:在考试路上遇到一位生病的老人,经过思想斗争,先送老人去医院看病,从而耽误了考试等等,很显然,这是老师事先训练的结果,一旦考试就能用上,这如何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呢?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进行了专门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下: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文教学计划 老师应根据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作文教学规律的教学计划,并认真执行。根据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级的目标计划,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各种题材的作文。从审题、拟题、开头、结尾、立意、谋篇布局、写作顺序等方面,有侧重的训练,使教学计划具有可操作性,以满足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需求。

二、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笔者曾多年致力于这方面的探索,一直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写作训练活动,坚持写作练习灵活多变,倡导自由式作文和专题作文相结合。通过逐步的训练,学生习作中表现出的是真实的自我,真实的个性,他们不仅在思考自己的得失悲欢,也在分析社会的种种现象。

三、立足教材,用好“例子”,架起文本学习与写作之间的桥梁

课堂是文本学习的主阵地,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文本含英咀华的主要过程,是学生思维感受被激活、被升级的重要途径。学习课文,可走借鉴—模仿—创新的路子,最终让学生能自我创新,形成语文能力。

在教学课文时,对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和凝练的语句可以让学生反复体味,并教会他们怎样将这些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学习课文的谋篇布局,体会写作方法,形成一定的写作技巧。

四、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训练,积累作文素材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积累,是学生在听说读写及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捕捉并加以掌握让其化为自己内心的东西。纵观古今中外文学大师之所以显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博览、勤读。大文豪鲁迅说得好:“文章怎么作,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古人常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等无一不是在说明积累是习作的基础。积累多,语感不断得以积淀,学生的语言素养也自然形成,习作时自然会“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思考 篇7

江苏省盐城市北蒋实验学校初中部共有语文教师14人, 肩负着学校15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任务, 每学年教学实绩都能居全区上游水平, 且作文教学也颇具特色。为此, 我调查了十多名语文教师和全校不同班级的几十名学生, 了解了他们在作文教学和写作过程中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简言之, 就是从“三性”上突破学生作文难的现状。

我听取了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语文课, 真是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位老师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 教者引导学生边读边想, 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 从整体上感知百草园美丽的自然景色, 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 写一篇描写景物的作文片段。

本人还参与了多次作文辅导课, 和学生一起观察周围事物, 让学生畅所欲言, 表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然后写成文章。这样学生感到有话可说, 真是下笔千言啊!

本人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调查了许多教师的作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写作情况, 对该校的作文教学有了较全面的了解。

由表1可知, 该校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较高, 语文底蕴深厚, 在教学过程中, 显得游刃有余, 应对自如, 对学生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由表2可知, 该校学生在语文教师的精心指导下, 绝大部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写作热情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通过调查, 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感受。

(1) 热爱学生, 循循善诱。“教育就是人格的力量。”比如, 有一次写作课上让学生写读后感, 学生在写作前提出了许多问题, 老师引导学生把问题逐一解决了, 而且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老师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课堂讨论, 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的问题, 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有的问题, 稍加提示;有的问题, 让学生合作探究解决。

(2) 引领学生进入课文, 做到课内阅读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如在教学《西湖》一文时, 老师首先从全文入手, 在多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理解重点词句, 深入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样便于学生较好地领悟课文的中心, 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再由文中的西湖过渡到身边的自然景物, 这样就水到渠成地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力求学以致用。

(3) 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中既要注重人文因素对学生的熏陶, 又要重视切实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如在教学《鼎湖山听泉》一文时, 先强化初读, 从整体上领略文中的美景, 感受文中的真情。接着进行精读感悟, 以“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为重点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文中美景。最后是写作训练和实践活动。

通过调查, 我对作文教学有了新的思考。下面就这次调查谈点滴体会:

1.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要有生活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 亲近自然, 接触社会, 有所见有所闻, 有所思有所感, 才能产生作文的念头, 才能写出好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讲, 作文训练便不仅仅是语言文字这种工具的运用, 而且是在运用工具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认识能力同时得到提高。

2.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要有创造性

也就是说, 作文教学虽以班级授课的形式进行, 实际上更突出地表现为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如何, 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显示学生的个性差异, 也是培养祖国建设人才的需要。

3.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要有趣味性

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对策 篇8

一.缺乏写作兴趣,畏惧写作训练

初中学生已有多年的作文历练了,一般来讲都有一定的作文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消极被动,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视写作为畏途。”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多重激励,提高学生作文激情。激励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动力,在作文指导和作文评价中多鼓励学生,多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到创作成功的快感,从而产生写作的冲动。当然,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到恰如其分。其次,自主命题,张扬学生作文个性。在作文训练中,教师恰当点拨,学生围绕单元训练重点来写即可。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有情可抒。再次,创造灵活多样的作文环境与作文实践。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大作文观,把作文同生活相结合,和人生经历相结合,和情感态度个性相结合。

二.作文内容空泛,感情贫乏,思想颓废,缺乏创新精神

当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毫无自己的真情实感,更别说创新意识。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广泛阅读和积累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初中学段学生课外阅读量要在400万字以上。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有计划﹑有选择地进行课外阅读,这是开拓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和获取写作材料与经验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说明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对写作而言是学习﹑模仿﹑浸润与积淀。所以,要提高写作水平,多阅读是必由之路。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作文观,纯洁学生心灵,端正作文态度,真正让学生的写作回归心灵,恢复作文高雅而美妙的本质。再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最后,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人类社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人的想象力。没有想象力的作文,它的文字和内容必定是空洞苍白的。想象是心灵思维的翅膀,有了丰富的想象,我们才能妙笔生花;有了丰富的想象,许多宏大的场景和动人的情节就会美妙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作文语言混乱,文章思路不清

当前,学生作文水平总体不高,遣词造句语病不少,谋篇布局条理不清,主题表达立意不明,大都是语言和思维方面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就尤其迫切而重要。第一,注意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作文训练中可利用生活中的人﹑事﹑物﹑景为“圆心”,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由此及彼,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让生活中的“表象”成为作文中丰满的形象;第二,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在整个写作过程中,特别是议论文,写作与思考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即是思维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逻辑常识或列举逻辑性强的段落文章供学生体会学习;第三,提倡多思勤思和发散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思维。

四.作文评价方式单一,功利性太强

当前,作文训练被技术化﹑标准化﹑功利化。作文技术被放在首位,教师向学生传授所谓的作文“套路”,这样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作文中学生丧失真我。

推行素质教育是改变现状的首要思路,让知识与能力代替技术与分数。教师还要重新认识作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作文训练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笔者认为,教师的评价理应成为推动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利器,教师的评价应是多层次﹑多角度﹑灵活性﹑发展性﹑鼓励性的,要充分体现作文评价的基本功能。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学生自改、互改的形式,营造民主自由氛围,让学生在掌握作文修改的基本规则过程中,促进作文水平的直接提高。

我们要在作文教学这块阵地上不断探索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努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全面推进作文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语文老师长久的课题与共同的责任。

上一篇: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下一篇:交通局帮扶后进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