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征文(精选11篇)
人物简介:
程小康,男,1985年3月3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2008年7月份毕业于山东建筑大学,现为在山东胜利油田工作。人生格言:人生为棋,我愿为卒,行动虽慢,可谁曾见我后退一步。
在大学期间,程小康就开始了创业历程,大三时成立了九头鸟校园文化传媒工作室,主要开展校园租车、旅游、品牌推广、兼职中介等业务。参加工作后,程小康在工作之余成立了三人行网络科技工作室,并推出2个网站,一个是三人行同游网(),开通了酒店、机票及景区门票的在线预订业务。另一个网站是我的城市导航(),主要内容是城市生活导航。
创业事迹:
创业,是一个多么时髦的词语,却不知有多少人在这条路上苦苦的挣扎。程小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正是他有着一颗充满激情的心,不甘平庸的心态激发着他走上自主创业之路。
2004年,进入山东建筑大学,在大学期间,创办了九头鸟校园文化传媒工作室;毕业后1年,成立了一家网络科技工作室,并推出2个网站,三人行同游网和我的城市导航。
追索程小康的创业之路,还得从大学的时候说起。2004年,他考上了山东建筑大学,怀着对大学生活的希望和对大城市的向往开始了大学生活。山东建筑大学校区位于临港开发区,距离市区较远,寒暑假时同学要赶早班客车和火车,但公交早班车要到七点才开运,学生多还挤不上车,要想赶上第二天的早班车,很多同学都提前一天去市区住着或在火车站候车室呆一晚上,及其不
方便。程小康凭着自己敏锐的头脑意识到这一点,就在大一的那年寒假,他本着服务同学的精神,组织了几辆大巴车,连续几个早上,运送同学们去火车站,就这一小步,开启了他的的大学创业之路。通过这次尝试后,他抓住了这个商机,开始有意识的将业务规模扩大,他和一家旅游运输公司合作,做起了校园租车、校园旅游等业务。随着社会交际面的扩大,程小康又开展了联系大学生兼职业务,和校外的培训机构合作,曾与赛博、新东方、济南网通等公司合作,不仅介绍学生兼职工作,还宣传合作公司的校园文化活动,推动培训机构在校园内的发展。也可能是南方人那种精明,他能处处看到商机,每年毕业生离校的时候,他组织人低价收购毕业生不要的书籍、文具用品等,并成立一家旧书店,方便同学们较低价购买到常用的辅导书籍。这些业务让他攫取了自己创业的第一小桶金,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社会锻炼的同时,程小康也注意商业文化知识方面的培养,一有空,他就泡在图书馆里,提升自身素质和修养,让他对人生有了的理解,并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杰克韦尔奇自传》、《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市场营销导论》、《彼得.德鲁克管理》、《有效沟通技巧》、《哈佛管理制度全集》等,使他对市场经营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生有了新的起点。在学校内,他也是个活跃分子,参加了各种协会,组织各种活动。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他深刻的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沟通协调在处理突发事件中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正是大学这种轻松活泼的环境,培养了他的创业思维。
大三时,在张兆强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九头鸟校园文化传媒工作室,有了老师的指导和固定的办公地点,工作室的业务也日益扩大,主要业务有:校园租车、旅游、兼职中介、品牌推广等。旅游方面开拓了多个高校的市场,联合了东部几所高校,成立旅游联盟,并同时与济南大部分旅游景点有合作关
系;中介业务也有稳定的商家客户;并创办了《九头鸟》报刊。还带动了十余名学生加入进来一起兼职创业,不但对他们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经济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
现在,程小康虽离开了学校,但是九头鸟工作室还在,由师弟师妹经营管理着,这是一面鲜亮的创业旗帜。
大学毕业后,程小康进入了胜利油田工作,担任电气技术工作,国企工作轻松,福利也很好。但程小康并不满足这样安逸的生活,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也放不下旅游。工作之余,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家网络工作室---三人行网络科技工作室,并推出三人行同游网,三人行同游网是一个以结伴同游为主题的网站,包括酒店预订、机票预订、景区门票预订等业务。几个合伙人分别负责管理、科技及市场。各司其职,网站很快步入了正常的运行。
网站做出来了,下一步的重点工作是运营和推广网站,现在有关旅游的网站很多,怎么样在这些众多的网站脱颖而出呢,这是网站经营管理需要考虑的主要的问题。三人行同游网的特点有以下几处:
1、结伴同游,让网友组织各种结伴同游活动,来留住网友,达到稳定的流量。
2、公益旅游,让旅友在行走的时候,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学校及儿童,也能够让网站看起来更公益、更人性化。为了提高网站的知名度,线上,他在百度、谷歌、阿里巴巴等知名网站做广告,进一步宣传旅游网站;线下,以三人行同游网的名义举办各种同游活动。到目前为止,网站已举办了5次结伴同游活动,并引导网友组织同游活动,虽然次数不多,但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网站还曾组织网友给北京太阳村儿童捐款捐物。
在三人行同游网上,你可以在线预订到全国7000多家各种高中低档酒店、航空机票及景区门票。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网站已有了稳定的收益和客源,并且每月盈利额都在增加。下一步,网站上准备增加租车业务,目前正在策划中。
2010年4月份,三人行网络科技工作室又推出了一个导航网站——我的网址导航,这是一个关注城市生活信息的导航网站。不同于hao123.Com、256等知名导航网站,41400不但有这些网站的特点,更多的是关注城市生活信息方面。可以免注册发布生活,下载打印优惠打折券,更多的网址都是关于本城市的。有网站的企业可以提交网址,没有网站的可以注册一个网店来宣传业务。更重要的是41400是一个开放性网站,每一个城市一个页面,独立网址、独立的管理后台。并开通了全国的各个城市的分站。目前,正在招聘全国各代理。通过免费代理的方式,短时间内打开全国市场。
副主任:朱孔军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
万春明 (长春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
余舰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 国乐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 方伟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 钟恒 (时代英杰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评委会顾问:王炽昌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协会副理事长)
秘书长:徐立 (《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主编)
评委:方伟 (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
刘铸 (辽宁省大学生就业指导局局长)
郑志宏 (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王建农 (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 朱孔军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
赵北平 (武汉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石兆俊 (兰州大学学生处处长)
周波 (对外经贸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胡宝华 (宁波大学学生处副处长)
陈年友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岳昌君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乔志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学院党委书记)
优秀组织奖名单
(一) 省级就业指导中心 (二) 高校
1.福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1.哈尔滨医科大学2江西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2.沈阳药科大学3.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3.上饶师范学院
征文要求
1故事内容可以是自己的创业梦想、自己亲身的创业经历,也可以是身边的创业梦想、创业故事。
2注重创业故事的生动性、创新性和传播性。
3字数1000字左右。
评选方式
1征集期间将投稿的故事发表在《创富指南》“创业者之窗”专栏。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
22011年1月公布由《创富指南》杂志评选委员会选出的十佳创业故事。获奖名单将在2011年1月《创富指南》杂志中刊登。
奖励办法
1由《创富指南》颁发荣誉证书,并赠送一年《创富指南》杂志。
2部分优秀创业者,免费吸收为创业无忧俱乐部会员。
来稿请寄:
地址:430071武汉市武昌武珞路558号C座合丰财富时代310室《创富指南》杂志编辑部
或发送至邮箱cfzn2004@126.com
联系电话:027-87738507
我的未来不是梦
主人公:余先生
创业项目:创业投资策划服务工作室
我是很喜欢自主创业的人,也是个善于做计划的人,在创业的时候任何事儿都是遇上了才想办法解决,也许是运气还算好,许多年来一直没有遇到因缺少计划而麻烦不断的事。就那么车到山前、顺水推舟地我长到了21岁。
21岁。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太单纯了,作为一个刚进入社会创业的商人,太困难了。
书上说,毕业的学生也可以从零开始起点创业了,要想创造成功的事业,就要付出一切的代价。看着刚走向社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心中也莫名地掠过一丝隐忧:明天,也许就是明天,第一道阳光照耀我的眼角,我的希望来了。离成功不远了,因为阳光给了我充满成功的自信!再没有成功事业的我,今后还需要生活和工作呀!21岁,也许真的是学生和商人成功创业的开始,好几个曾经想和我一起创业,但是一直在寻找一个创业的机会和项目。大家对创业似乎一下子变得实际,变得渴望成熟。
我也有些恐慌:21岁,可以发挥创业的智慧,施展我多年成就创业经验的才华,但我并没有做好成年创业的准备。我依然是个孩子,最长远的计划是努力工作,自主创业。我想自己做个创业工作室,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发展的空间,哪怕那个时候我只有一元钱,一口气,我想我都会坚持到最后,现在我想我该拥有自己的投资项目,哪怕只是做投资服务、做企业策划、做市场销售、做服务员,我都会去接受眼前的一切。在创业最初,事实上,我没有存款,那时我是一个消费者还没有创造财富的机会,因为社会对于每个人都很残酷,机会是需要人去创造的。没有人会给你提供任何机会,人生的路线始终要靠自己去走完,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帮助你。
钱是挣出来的,体验了消费的愉悦才有动力赚钱嘛。我一直那么认为。
曾经我认为钱很容易挣,现在想起来太难太难了,如果想找一个自己施展才华的空间,那还需要很努力,努力,再努力呀!我应该是个成年人了,应该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
用了整整一个晚上,我在纸上写着自己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要实现的愿望,并把它整理成我的三个五年计划。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年龄:21~26段。
1有一个创意性的创业工作室。
2找一个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
3买一块地做自己喜欢的别墅。
4考国际职业经理、培训师和高级策划师资格证书。
二、第二个五年计划,实施年龄:26~31段。
1成立自己的公司。
2写一本书。
3上美国哈佛商学院专修CEO。
三、第三个五年计划。实施年龄:31~36段。
1实现全球化创业。
2每年同家人一起出国游玩。
3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
这是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青年是经济转型期的主力军,每一个创业创新故事,都值得历史的珍藏。作为历史悠久的.青年杂志,《中国青年》力图通过一次征文活动,激发众人的热情,鼓励广泛交流。为此,《中国青年》杂志拟与青岛中特环保仪器有限公司合作,开展2016年“中特环保杯”青年创业创新故事征文大赛。青岛中特特环保仪器有限公司,是诞生我国目前PM2.5采样器体积最小最先进监测仪器的公司,其36岁的总经理李建本人,就是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创业大咖。
大赛自2015年年底启动开始,并于2016年12月,在北京举行由团中央领导、杂志社领导、企业领导、专家等参加的颁奖活动;同时,还举办由优秀青年创业家、青年导师等参加的中国青年创业创新论坛。
本次征文对象:主要面对已经和刚刚起步的年轻80后90后创业者们,小有成就的成功经验,或锐意进取后的失败教训,或歌或哭姿彩纷呈,只要故事好读有可借鉴性即可。自写他写皆可,自写要真实,他写要亲自采访,都必须是原创。想必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这类敢闯敢干的年轻人,或者你本身就是,请大家拿起笔来,踊跃投稿参赛。
本次大赛设立特等奖一名,奖金5000元;一等奖2名,奖金各3000元;二等奖3名,奖金各2000元;三等奖5名,奖金各1000元;纪念奖10名。大赛也设立了3名组织奖,奖金各3000元。各级团组织都在响应党团组织号召,促进双创工作,手里一定有很多创业青年,可以推荐可以组织写作,毕竟发表在《中国青年》杂志上,也是团组织的荣光!
《中国青年》杂志自2016年第1期始,拟每期刊登4页两三个故事,全年24期。
若得发表,稿费200元/千字,好稿从优。 每篇字数不超过5000字(可以发1页1500字,也可以发2页3000字)。能长则长,能短则短。
来稿电子版请寄:hanchunlichunhan@sina.com邮箱,信件请寄:北京东城区崇文门西河沿甲215号《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 韩春丽收 邮编:100005
石泉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
石泉县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创业杯”全民创业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
自2008年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石泉县鼓励全民创业等四个试行办法规定的通知》(石发„2008‟8号)和《关于印发石泉县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暂行办法的通知》(石办发„2008‟110号)等文件下发后,全县上下深入解放思想,积极参与和支持全民创业,不断推进创业、创新、创优,掀起了“干部创事业、能人创企业、百姓创家业,齐心创大业”的热潮,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于2009年被省人社厅确定为全省创建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县。为总结我县全民创业及农民工回乡创业的宝贵经验,展示创业成果,弘扬石泉创业文化和创业精神,为 1
党的90华诞献礼,进一步开创“十二五”全民创业新局面,决定在全县开展“创业杯”全民创业征文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征文范围
本次征文范围共分四类:
(一)创业故事类:自述或采写已成功创业人员的创业经历和故事,要求故事真实、完整,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和典型性。字数控制在2500字以内。
(二)创业文化类:凡是涉及全民创业的诗歌、散文、小说、歌词、相声、小品、小剧本以及工作日记、见闻、随想等均可参赛,诗歌不超过30行,剧本不超过15分钟,其它体裁作品不超过3000字。
(三)创业经验类:各乡镇、各部门对在鼓励和扶持创业方面的创新性做法、取得的突出成绩和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形成的文字材料;各成功创业人士总结的创业经验材料等均可参赛。要求经验材料不超过3000字,比较典型,有可资借鉴和推广意义。
(四)创业建议类:单位和个人针对全民创业开展的调研,形成的调研成果和调研报告,各行各业各类人员对我县全民创业扶持政策、机制体制、优化环境、提高效能、鼓励民间投资、发展中小企业、建立创业型社会等方面好的建议意见均可投稿参赛。要求调研报告不超过4000字,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建议意见符合我县实际,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参考借鉴意义。
各类征文可附数码照片和图片(与文字稿件一并报送纸质图片和电子版),但不单设征文种类,不另算征文稿件。所有已发表和未发表的新闻通讯、简讯稿件不能参赛。
二、时间和格式要求
本次征文自发文之日起,到2011年7月1日截稿(邮寄者以寄出日邮戳为准),过期不收。所有稿件一律以word格式、A4纸排版,标题用黑体小二号字,正文用仿宋GB2312三号字;文内注释使用注脚,参考文献列于文后。各类征文稿件均应附作者简介(以单位名义参赛者除外,但要加盖单位公章)、联系电话、电子信箱等,并请自留底稿。要求书面投稿,同时报送电子文档。征文投稿电子信箱:sqrlxx@163.com,书面投稿地址:石泉县人劳局办公室(人劳局机关三楼)
三、评选奖励
征文结束时,征文工作组委会将聘请本县创业指导专家团队成员进行评审,通过评审的,从中评选出获奖征文。四类征文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其它入选正式评审范围的作品均为优秀奖。一等奖奖励1000元,二等奖奖励800元,三等奖奖励500元,优秀奖奖励100元(各奖项入围作品在6件以上的,不搞空缺)。所有获奖者将在县人劳信息网上公告,为作者兑现奖金,颁发荣誉证书,作品汇编成书,部分优秀作品推荐到中、省、市、县有关报刊杂志、新闻媒体和网络上发表、刊登,保留作者署名权,县人劳局有对参赛作品的使用权和修改权。
四、组织领导和要求
(一)成立征文活动组委会。征文活动组委会成员如下: 主任:张爱军(县人劳局局长)
副主任:李全胜(县人劳局党组书记)
成员:蔡又林(县创业就业服务局局长)
李福裔(县人劳局纪检组长)
陈泽玖(县创业就业服务局副局长)
周传友(县创业就业服务局副局长)
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人劳局办公室,陈泽玖同志负责征文日常事务。联系电话:6321301。
(二)积极参加征文活动。各乡镇、各部门单位接此通知后,要全面宣传,积极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撰稿参赛,各乡镇和县全民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至少按时上报2篇以上稿件,多者不限。一人参加多类征文活动的,同一类最多限投稿2篇。严禁抄袭、剽窃他人作品参赛,所有参赛作品文责自负。此次征文活动将纳入乡镇和相关部门单位全民创业工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
主题词:创业征文通知
抄送:市人社局;各乡镇党委,县委各部门,县人大、县政
协、县纪委办公室,各人民团体、驻石各单位。
石泉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办公室2011年5月9日印
四川兴事发集团董事长邓德万同志于1993年投资4.5万元创业建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集门窗、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灯具、新型建材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装饰装修、商贸、物流、现代农业、专业市场经营、物业服务、矿产开发、资产投资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
集团设工业产业事业部、房产建筑事业部、商贸物流事业部、农业产业事业部、投资发展事业部五大事业部,下设12个全资子公司,8个参股、控股公司。集团现有职工人数2800余人,拥有资产总额达30亿元。计划在2018年,集团年产值达到80亿元,力争100亿元。近年来,四川兴事发集团按照市、区两级党委和政府关于工业强市、工业强区的战略,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发展路径,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抓品牌,拓展市场。集团聘请了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先生为品牌形象代言人,每年投资广告费用3000余万元,在中央电视台1、2、3、4、7、13频道和中国之声、四川卫视、绵阳电视台以及高速公路路牌广告上进行大量的广告宣传,市场得到有力的拓展,产品供不应求,客户质量大幅度提升,与万科、万达、上海绿地等全国十大知名房地产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抓项目,扩大产能。自2008底以来,集团申报灾后重建项目8个,已有5个项目在2010年提前竣工,另外3个项目正在建设中;三是抓研发,提升核心竞争力。集团与西南科技大学、台湾“御真圆”涂装等科研院所、专业机构联合组织工业产品开发,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加强了对门窗结构材料、喷涂工艺、智能防盗系统、太阳能光电应用等方面的研发,已被认定为四川企业技术中心。
一、企业经营管理成效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
在邓德万同志的精心管理下,四川兴事发集团本着“为社会创造效益,为员工创造机会”的企业宗旨,始终坚持以“发展“二字为第一要务,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使企业由 1993 年建厂时的员工人数不足 10 人发展到至今的 2800 余人;生产规模从 1993 年一个小型卷闸门厂发展成为拥有十二大子公司、八个参(控)股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年产值从 1993 年的不足 20 万元发展成为今天近30亿元。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企业从 1993 年一个不知名的微型小厂已发展成为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国门业十大白金奖、四川省名牌、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省免检产品、游仙区纳税大户、中国农业银行“AAA”级信用企业、绵阳市民营工业十强第三名”等诸多殊荣的大型知名民营企业集团。
二、精通业务,不断创新,为企业发展壮大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创业之初,邓德万同志在为别人安装卷帘门时,以敏锐的市场眼光,看准了金属门窗这个行业大有可为,于是他收集资料,反复琢磨,自筹几万元钱,并下定决心租了间小厂房,开办了自己的门窗企业——绵阳市兴发卷帘门厂,自任法人代表、厂长,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又组建了四川兴事发门窗有限责任公司,创立了“兴事发”品牌,主要生产经营“兴事发”牌防盗安全门、防火门、钢质门、保温门、室内门、自动车库门等十大系列100余个产品,各类门窗生产能力达150万樘以上。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邓德万同志带领兴发人始终遵循做事先做人的经营原则,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天天努力、一生成功,没有不好的行业、只有不好的企业等行为理念教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企业培养出了一大批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让与企业一道发展的干职员工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坚持“招贤纳士、改革创新”的原则,以长远的、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发展眼光不断寻求新模式、探索新思路、引进新观念、开发新产品、寻找新项目、把握新商机,从而使企业在发展中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与实力,为企业的第二次创业和第二个辉煌十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以来,邓德万同志及时地准确把握到了绵阳市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动向,经多方考察后,决定进军房地产,组建起四川兴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几年来,先后开发了一代天骄、嶺峰、兴发家园、兴发•翰林居、兴发•美好家园、兴发〃城东逸景、兴发〃明居、兴发〃城东壹号等十多个楼盘,累计开发面积逾40余万平方米,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以来,为了健康、快速发展,集团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目标。工业产业事业部:新建兴事发工业园,着力打造5个亿元级工业企业,到2018年,计划实现年产值40亿元;房产建筑事业部:进一步扩大房地产开发和建设力度,拓宽建设领域,计划到2018年,实现年产值30亿元;商贸物流事业部:建立物流园区,培育物流产业链,扩大服务领域和市场覆盖面,计划到2018年实现年产值15亿元;农业产业事业部:集团采取租赁、参股、合资等方式进军农业产业,成立四川兴事发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重点进行种植、养殖和农副产品深加工。投资发展事业部:集团成立兴事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专业对外投资,主要涉足房地产开发土地资源、工业企业整合、商业项目整合、物流园区投资开发以及矿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农产品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项目等类型投资项目各领域。
无论是工业产业、房产建筑、商贸物流、农业产业还是投资发展事业,邓德万同志都把质量和服务放在第一位。“凡兴事发用户的问题,就是兴事发人的责任。”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兴事发”品牌已逐步走向全国,2007年一举夺得中国驰名商标殊荣。
三、热心公益事业,支持新农村建设
“家乡兴旺,匹夫有责;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这就是邓德万同志在企业发展中坚持的理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企业获得了发展的同时,邓德万同志带领企业和职工积极投身参与到支持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助学活动中。在中共绵阳市委统战部、绵阳市工商联(总商会)联合组织的“百企帮百村”活动中,与游仙区柏林镇洛水村、东林乡、白蝉乡结成帮扶对子,采取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帮扶,充分发挥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动作用。为洛水村捐助10万元修建道路,为新桥镇捐建提灌站,为白蝉乡捐赠13万元修建水泥路,为柏林镇地震灾区重建捐款30万元……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地为农民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善待农民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给予农民工像其他城市职工一样的工资福利待遇,并为他们办理养老、医疗、工伤等各种保险。
四、大力资助教育,重视培养人才
农村的发展需要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邓德万同志在带领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不但重视在本企业内部培养和造就人才,还特别重视对农村教育特别是优秀农民子女的扶持,先后多次以专款资助了多名农村大学生完成学业。汪云峰、陈娇娇、王小军等5名大学生因家庭特别困难,直到已经开学后仍未踏上上大学的路程。邓德万同志偶然得知这一情况后,深表同情,并决定对5名大学生进行为期4年的大学学习、生活资助。邓德万先生说:
“知识改变命运,在困难时帮助他们,会让他们的人生道路变得宽阔些……”当日上午,邓德万同志与5名大学生见了面,当场为每个学生资助学费2000元,还每月分别支付他们生活费200元直至大学毕业。并决定拿出6万元,作为资助这5名贫困生的“专款”,确保他们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做小企业可以靠个人的智慧和努力,做大企业必须靠德。”邓德万同志说,他做企业的这么多年来,最值得骄傲的就是保持了诚信,并得到社会的公认。而且他还要求公司的每个员工要诚信做人,诚信做事,“诚信、和谐、创新、高效”是兴发的经营理念,在邓德万同志的带领下,兴发公司已发展成为游仙区大型工业企业,为游仙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川兴事发集团
胡淑兰是黑龙江鸡西的一位煤矿下岗工人, 一个偶然的机会朋友推荐她学习经络保健技术。起初, 她抱着怀疑的态度, 但是在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实施这项技法的时候, 却看到该技法的奇特功效。“我的妹夫患有脑血栓后遗症, 会出现大小便失禁、黑眼圈等症状, 但经过技法的调理后, 症状有了明显好转。于是, 我对经络保健更加信任, 并决心作为自己的事业发展。”胡淑兰接受采访时表示。
终于, 功夫不负有心人。学完所有的课程后, 胡淑兰开始迎来她创业的春天。在人们都注重身体保健的今天, 她的生意也开始越做越大, 越做越火, 并形成较具规模的连锁店。
叶丽娜:医好自己, 帮助别人
吉林省延吉的叶丽娜自幼体弱多病, 平日里离不开药片和针剂。在2007年的时候, 她第一次接触了经络保健这个行业, 并且努力学习取得了经络保健师资格证书。她用自己所学为自己治疗, 身体竟然有很明显的康复。叶丽娜发现, 不仅自己的病好转了, 这项技能正在带动身边的人创业, 注重人们健康的同时还解决了失业的问题。于是, 她将经络保健作为自己奋斗的方向。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表示:“我选择的是利国、利民又利己的事业, 我会把这项事业做起来, 帮助更多身边的人。”据了解, 叶丽娜将项目带入吉林省劳动厅的好项目评比上, 并获得荣誉称号。
任军:这么好的行业, 不能眼看着被“糟蹋”了
家在辽宁省丹东市的任军现在不仅是个创业家, 同时也是经络保健的著名讲师。两年前, 她接触到经络保健的相关培训后, 毅然辞去了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师是个神圣的职业, 很多人都渴望有这样一个工作。但是, 在我接触到经络保健后, 我发现了一个更值得人们尊敬的行业, 那就是经络保健。它能从根本上去除人们的病痛, 让人们更健康的生活。”
但是, 当时以电疗师等各种名目进行的培训鱼龙混杂, 对正规的经络保健影响恶劣。任军在学完7天的授课后, 希望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并希望能让这支“正规军”变得更庞大。如今, 任军除了经营自己的保健店外, 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训新人进入这一行。
1880年前后,我的曾祖父黄葆芝在海门下三和镇(万年)开了一个酒作坊,在临街的店铺经营酒和杂货,方圆一二十里的人都来做生意,生意十分兴隆。他养育了七子三女,在当年可谓家族人丁兴旺,时光过去了130多年,黄家的后代各奔东西,省内外、国内外都有,留在老家的后人屈指可数。一个世纪,岁月沧桑,这个家族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今天我讲讲祖父上世纪20到40年代初的故事。
祖父黄香斋(1898—1981)排行老三,从小就在店里帮忙,管理货物的进进出出,他继承了其父亲经商的天赋。当年祖父经人介绍已和同乡的陈姓小姐订婚。她就是祖母陈殿贞(1897—1979),90多年前,民国初期虽是包办婚姻,但也会激起几分浪漫,祖母当年送给祖父一张她在1916年左右和她小姐妹拍的照片(照片1),以表达她的真挚情感,照片真实再现了民国初年海门女子的风俗、衣着特点。照片右边是我的祖母,两个妙龄女子都裹了三寸金莲,想必她们已经历过那个裹脚痛苦的过程,祖母穿黑色鞋配白袜,左边的小姐妹穿白色鞋配黑袜子,这样的色彩搭配恰到好处。她们都身着浅色、素雅以清末的宽敞为其特点的旗袍,领子为“元宝高领”,袖口宽大袖长略有缩短,至肘与手腕之间。照片上祖母面带微笑,而她的小姐妹不知为何却带有一丝忧愁。值得一提的是照相馆的背景很有特点,远处是波涛汹涌的大海,近处是船舷、栏杆、悬挂的救生艇,几根缆绳斜穿画面,照片表现的场景繁杂而不显凌乱。我想90多年前的摄影师虽无法在海边写真,但也在力求通过布景来表现江海平原这个临江、临海土地的人民无所畏惧,开发垦牧的气概。
祖父、祖母继承了先人开垦江海平原这种无所畏惧的精神,他们结婚后决心独立创业,打拼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有一张照片是祖父黄香斋和祖母陈殿贞于1921年结婚后拍的(照片2),背景是那个年代彩绘风景画布景,远处是重叠的山峦、碧波荡漾湖面,近处是树木,假山、盆景置于中间,祖母体态丰满,她身穿碎花布旗袍,一只手握住盆景上的桃花,面向镜头,祖父身着深色长衫,背着双手、神情淡定面向祖母。拿现在的眼光来看这张照片也是一张很有水平的“写真照”。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家宜室,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一个普通百姓人家的历史就此开始。
他们选择东进,在距老家60里外的南阳镇安营扎寨,经营了一家京货店(即百货店)。上世纪20—30年代南阳镇还属海门县,镇南有一条东西向的河,河南属启东县,河北属海门县,镇里大的门店都在海门县境内。祖父的店面经过十几年苦心经营初具规模,店号取名“万源祥”,经营绸缎、布匹、百货,另还开了一个“万生祥”花行。他在农村收购棉花运往上海,再从上海购进农村需要的花布、百货,当时工业品、日用品经常翻新,新品种层出不穷,搪瓷脸盆、香皂、美孚灯、花露水等都是抢手货。当年苏北到上海已开通了客轮,记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去上海祖父家,看到在房间写字台上方的墙上挂着一幅轮船的照片,照片镶在镜框里,大约有50厘米见方,轮船有仓位三层,停靠在长江边的码头上。祖父告诉我:“这条船是宝丰轮。解放前从1930年左右就航行在上海至南通、海门、启东一线,当年海门的不少商家也购买了宝丰轮的股票,我就出资300大洋买了宝丰轮的股票,30年代聚丰宝记航业公司与申沙线上其他六公司展开激烈竞争,民国19年沪启线(即申沙线)七个公司、七艘轮船相互开展跌价竞争,统舱客票由1元逐步跌至0.20元,还加供应蛋炒饭或赠送毛巾、肥皂等用品,为当时上海航业界一奇闻,后不得不由上海航业公会出面调解平息。我当年经商经常乘宝丰轮到上海进货。”怪不得祖父要把这条轮船的照片珍藏起来,因为这条客轮把苏北和上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也把祖父的苏北南阳镇小店和繁华的大上海联系在一起。
祖父外出进货谈生意,祖母在家守店做生意,做生意站柜台也要讲究衣着,有一张照片就是这个时期拍的(照片3),这次她穿了一件无袖旗袍,黑色锦缎料,镶着白色花边,露出白色中袖,黑鞋黑袜,右手腕戴了一块女式手表,拎了一只女士提包,旗袍紧扣的高领,给人以雅致而庄重的感觉,微紧的腰身体现出腰臀的曲线;在那个年代,照相是一件大事,祖母选用的这件锦缎制作的无袖旗袍,做工考究,是迎宾、赴宴最华贵的服装,集庄重典雅于一身,而手表、提包这些在当年也是很时髦的。
南阳镇上还有几家有影响的店面父亲还记得很清楚,有介丰京货店、花永昌粮食行,因为店里有父亲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一起上学、后来又走上各自的人生之路,如今一直到80多岁还有联系,每年相互问候。
1934年冬父亲到了上学的年龄前,全家又去照相馆拍了一张照片(照片4)。背景是大户人家的庭院,圆形的院门上有“碧桃满树”四字,祖父穿着呢大衣,祖母穿上皮大衣,父亲站在两人中间的山石上,幼稚的脸庞透出几分自信。是啊,走上求学之路,意味着人生走向新的起点。在父亲读小学的几年里祖父结识了南阳村小学校长宋云旃、国文教员陈象新(后任该校校长)他们思想先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宣传共产党的政策,传播抗日进步思想。陈象新是父亲的国文老师,授课讲解生动活泼,这不仅使父亲学到了文化知识,还学到了共产党和新四军抗日救国、为民族生存奋战的革命道理。父亲记得在1938年他四年级时海门县第六区组织小学生演讲比赛,宋云旃校长精心修改他的演讲稿,指导他如何掌握演讲的轻重缓急、声调、表情,那次演讲的主题是:科学救国。讲稿中有这样一句话父亲记得很清楚:“我们要做第二个爱迪生,我们要做第二个牛顿。”这次区小学生演讲比赛父亲得了第一名。祖父也受到宋云旃、陈象新先进思想影响,十分敬重他们,多次捐资、捐桌椅资助教育事业,他们成为很好的朋友。解放后宋云旃从50年代—80年代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厅长,陈象新担任海门中学校长、成为一个教育家。后来祖父晚年还多次提到他们。
祖父在南阳村经商的十几年里,前十年还比较顺利,但1937年抗战后时局恶化,日寇、国民党、新四军在启海地区斗争激烈。1940年10月新四军东进到海门启东开辟抗日根据地,海门建立抗日民主政府。为解决新四军苏北部队和地方党政机关给养,建立了江苏省第四区税务总处。祖父具有爱国思想,以实际行动支持抗日,他腾出房子给从新四军部队调到苏四区工作的干部住宿。在祖父家住的有夏宇保和他的通信员陈守礼,夏宇保当时任苏四区税务总处第一分处主任,年仅22岁,他为人刚直,性格爽朗,经常向祖父、祖母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也谈谈家常,大家关系融洽。为解决抗日经费来源,新四军部队和地方干部给养,他们废寝忘食的工作,宣传征收田赋和救国公粮、鱼税。主要通过乡、保长和当地有影响的民主人士进行,再由乡、保广泛动员到民众百姓,他们宣传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打鬼子,保家乡,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取消了国民党的各种苛捐杂税,经过宣传教育,广大群众认识到共产党、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是带领人民抗日的政府,缴纳的积极性很高。夏宇保的小组工作卓有成效,他们早出晚归,整天忙忙碌碌,活动范围南至南阳镇南,北到吕四。
1941年4月夏宇保遭遇地方发动军队,被俘遇害。苏四分区为他开了追悼会,江海烈士传中有他的名字。当年16岁的通信员陈守礼如今已87岁高龄,是南通市委党校的离休干部。当年他继承烈士的遗志,继续参加开辟新区的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三十几年前在南通地委党校同父亲相遇,双方相互交谈后认出,陈守礼同父亲讲到在南阳村祖父家居住生活的日子历历在目、十分动情。1941年日寇对启海地区烧杀抢掠疯狂扫荡,生意做不下去,不得已祖父决定举家迁往上海。他苦心经营了十几年的“万源祥”被迫关闭。对于商人,商号和店面也是他的孩子,由于日寇的侵略,这个孩子夭折了,祖父痛心不已,好几年没缓过劲来。
祖父一生经历了清朝末年、军阀混战、国民党统治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连年战乱,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他在上海一家棉花纱布商号做职员,过上了比较安定的日子。许多年之后,我看到每年过年之前,他都要裁几张半尺长红纸,用毛笔工工整整写上“年年如意,岁岁平安”,然后压在书桌玻璃板下,以祈求全家平安。在动乱的战争年代和文革政治风暴年代,平安是百姓的最低要求,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晚年两位老人在自家阳台留下了人生的最后一张合影(照片5)。
至于前面文中提到的父亲在南阳村的童年小伙伴,他们有的走上革命救国之路,有的走上科技兴国之路。介丰京货店的公子徐南图学医成名,任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花永昌粮食行的小姐花佩玉参加新四军,转战南北,现为广州军区离休干部。父亲50年代初—60年代中期在中央党校搞教研工作,70年代后在南通从事党史研究,离休干部。70多年过去了他们现在已是四世同堂,属太公、太婆辈分,正安度晚年。几年前我随父亲和徐南图伯伯重游故乡南阳村,两八旬老人沿街向东,一路走一路指指点点,回忆童年:“我家的门面在这个位置,向南。你家的店面在斜对面,向北,这是我们小时候一起玩的地方……”往事历历,暖意倍生,两老人仿佛回到童年,满脸是童心、童趣,激动、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父亲和花佩玉童年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每年春节前都要通个电话互报平安,再说上几句笑话,一次我听到一阵笑声后,花阿姨对父亲说:“记不记得,你上小学时还叫我帮你擦过屁股。”两人又是大笑。八十多岁的老人返老还童,还能和自己的童年好友聊天、重游故土真是人生一件幸福的事。
江西省是中国革命的“四大摇篮”,其中安源是工人运动的摇篮、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是人民军队的摇篮、瑞金是共和国的摇篮。在这片光荣的红土地上,诞生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等一系列宝贵的精神财富。这是江西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优势。我们自觉把这一优势与正在进行的改革发展事业相结合、与人们日常生活相结合,大力运用红色资源、红色传统、红色基因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新的时代价值。
典型引领。先进典型是旗帜和榜样,是最鲜活的教材、最直观的导向,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能够引导和激励人们向上向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中国革命历史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历史上出现的许多先进典型总能不断给人们心中增添正能量。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为了传承红色基因,江西省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对革命历史人物的宣传学习、对各行各业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的宣传学习,使人们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争做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有气节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公民。同时,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发掘重大先进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激励引领作用。我们发掘推出了龚全珍、曾建、皮祖强等一批全国先进典型,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有榜样、做有标尺、赶有目标;全省上下深入推进“模范”工程,开展“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争做龚全珍式好干部”活动;注重发挥身边好人的示范作用,发布“身边好人榜”,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干部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传承红色基因。
创推精品。红色文化是红色资源的灵魂、红色基因的密码,凝结着我们党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呈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鲜亮底色。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创作并推出更多更好的红色文化精品,用一系列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红色文艺精品使我们的红色基因活起来、传下去。为此,江西省注重把红色基因融入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全过程,先后推出了电影《可爱的中国》、电视剧《红色摇篮》和《领袖》、赣南采茶戏《八子参军》、广播剧《本色》、大型情景歌舞《井冈山》等系列红色文艺精品,用党的优良革命传统给人们以情感上的滋养、思想上的启迪、道德上的教育和价值上的引领,帮助人们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感悟。同时,深化对革命传统的理论研究,坚持定期召开苏区精神研讨会、八一精神理论研讨会等,推出《中央苏区史》《论井冈山精神》等一批高水平的理论研究成果,加强对井冈山精神、八一精神、苏区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等精神财富的研究概括和内涵提炼,帮助人们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
注重实践。红色基因来自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实践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换言之,传承红色基因不能仅仅推出一批无声文字和有声作品,还应将其融入人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真正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此,江西省把开展红色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式,广撒深播“红色种子”,使红色基因能深深印在人们脑海、时时落到行动之中。比如,以“七一”、“八一”、中央红军长征等重大党史事件为切入点,策划开展“纪念先烈、报效祖国、圆梦中华”“激活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等系列红色主题实践活动,着力形成重温红色历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把红色基因融入学校教育,《井冈山精神》《100个红军故事》等50多本红色乡土教材相继走进课堂,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润物无声中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校正价值追求,做到爱国爱党跟党走。
作为一名家长我觉得正确的爱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错误的爱也会耽误孩子正常的成长,父母应该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而且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
我的女儿现在已经快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在这一年的学习生活中,我看到了她的成长与进步,但是也看到了许多不足的地方。
孩子是每个家长心中的宝贝,每个父母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是最好的,但是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正常健康的成长呢?
我坚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说洗完脸和手一定要及时地关闭水龙头,节约用水;出房间一定要及时关灯,并且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也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
我的育子故事温馨小屋
有一次,我们全家都围在桌子旁吃饭,女儿也是边吃饭,边跟我们眉飞色舞地说着学校的事情,一会儿女儿说是吃完了,就去看电视去了,但是我低下头一看,桌子上、地上洒上全是饭粒,并且碗里面也还有没有吃完地饭粒。我赶忙把女儿叫了过来,让她看了一下桌子上、地上的饭粒,并跟她说:“虽然桌子上、地上的一点饭粒就一点,但是长年累月这样的话,便会积少成多,想想农民的辛苦,这一粒粒的饭米,都是他们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用辛勤的汗水和劳动所换来的,你看一看爸爸妈妈并没有在桌上、地上洒那么多的饭粒,这每一粒的粮食都是来之不易的。”女儿听了以后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从那以后女儿总能在吃饭时把饭吃地很干净,桌子上、地上再也没有洒着的饭粒了。
虽然这是一件很小、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从小事做起,这是我教育孩子的一点小心得,希望孩子能慢慢改掉自身的一些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好习惯。
I got up one night to get a drink of water. Everything in the kitchen was dark... when suddenly the back door was blown open and the room filled with light. I immediately felt a warm sensation1) over my entire body. It was as if a thousand hot grains of sand were being poured over my body. The light was so intense, but I didn't feel the need to shield my eyes.
Then... darkness. I don't know how long it remained dark but I then started to see blurry2) visions of... people? Animals? Shadows? No, they couldn't be shadows, because someone or something was talking to me.
"Hello? Hello?"
The voice was kind and soothing3), and it somehow made me feel warm and loved. Then, my eyes fully adjusted and everything came into full focus. I was in some sort of hospital. Or was it an office? I couldn't tell at all. It looked so different from anything I had seen before. I was definitely in a room, that I knew. The ceiling above me pulsed and radiated4) with a warm, calming light. The walls had pictures on them... no, in them. It was as if they were gigantic5) computer screens with pictures and frames and paint already programmed in. I was laying in some sort of tube with six curious-looking faces peering6) in at me.
They looked like regular people, but their clothing and hair were...well, weird. They all had on clothing that seemed to hover7) over their bodies, swaying and flowing as if it was underwater or something, but these had an electric quality to them.
"Hello? Can you understand me?" That came from one of the women to my right. I nodded and she opened the tube that I was in.
"What is going on here?" I was both frightened and confused. Just two seconds ago I had come downstairs to get a drink of water and all of a sudden I was...here, wherever that is.
"Just calm down. You're okay and completely healthy. You are the first successful person to travel to the future! You should be very proud and excited."
"Uh... WHAT?" Needless to say, I was completely speechless. How would YOU react if you were a little thirsty, wanted to get a drink, and then all of a sudden were in a room with some people who said that you traveled to the future?
"Please! I just want to go back home! Send me back home or something! I don't care! I just don't want to be part of whatever is going on here!"
"What? Aren't you proud to be the first successful person to time-travel?"
All the faces looked really angry at me now.
"Please! I am begging you! Just send me home and let someone else time-travel!" That's when I noticed a tiny little button on the side on the tube that said, "Go Back." I reached for the button eagerly.
"NO! Don't touch that!" They all yelled, but it was too late. I was again surrounded by light, then darkness, and then I heard a familiar voice calling for me.
"Jessica! This is the last time I am calling you for school! Get up now or you'll miss the bus!"
I hopped8) out of bed, had breakfast, brushed my teeth, put on my clothes and went to school. Just like everybody else.
Adora点评
整体点评
I found "My Not-So-Normal Night" to be an exciting story. Because there is a conflict in this story (the people from the future are reluctant9) to let the narrator10) return home), and there is suspense in the story as well. The author has created a suspense by creating a conflict, one of the methods that I talked about extensively in my article.
(这篇文章通过主人公和未来人之间的冲突来制造悬念,成功诱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Also, the topic, time-traveling contributed to the suspense in the story. Time-traveling is something that has never been done before. Because of that, people today are very excited about it. Time-traveling is a fascinating11) topic and many readers will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time-traveling in the story.
The title, "My Not-So-Normal Night" really got me excited about reading the story. I wanted to find out what made the night "Not So Normal." I liked how you used two methods that I did not mention in my article: an interesting topic that some readers may be excited by, and a catchy12) title that grabs readers' attention.
(除了Adora之前在文章中已经介绍过的利用冲突制造悬念来吸引读者的方法之外,本文作者还运用了另两种方法:有趣的话题以及令人眼前一亮的标题。)
In this story, the suspense is very beneficial. It keeps readers reading because we want to find out what will happen to the character. The author creates some sympathy from readers for this character: she's just going downstairs to get a drink of water when somehow she time-travels to the future and ends up in an unfamiliar place, wanting to get back home.
(读者对文中主人公产生怜悯,从而密切关注其命运也是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关键。本文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精彩描写
Reading this piece, I was struck by how skillfully the author wrote. I noticed lots of good descriptive language. I especially liked the area: "It was as if a thousand hot grains of sand were being poured over my body" as it gave us, the readers, a good sense of how the narrator was feeling. Another part I liked was: "They all had on clothing that seemed to hover over their bodies, swaying and flowing as if it was underwater or something, but these had an electric quality to them." With this description, I can actually visualize the clothing.
(文中有多处精彩的场景和感觉描写,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仿佛身临其境,也是吸引读者继续阅读的关键之一。)
语法结构
As grammar goes, I found only a few areas that needed correcting. In the sentence "The light was so intense, but I didn't feel the need to shield my eyes," you should not have a "so" before intense. It would be rewritten as "The light was intense, but I didn't feel the need to shield my eyes." If you were using "so" to emphasize "intense," you could say "The light was very intense" instead.
I found one other grammar mistake in this sentence: "I was laying in some sort of tube with six curious-looking faces peering in at me." Here, you would not say "laying," but "lying." It would be rewritten as, "I was lying in some sort of tube with six curious-looking faces peering in at me."
(这篇文章整体上来说,语法错误较少,但细微之处如“laying”和“lying”的辨别,还是需要多加注意。)
值得改进的部分
Other than that, the grammar and organization in this piece is very good. As content goes, I thought that you have a very good storyline. However, I thought that the main character won the struggle to get back home a little too easily. I would suggest to the author to lengthen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main character and the people from the future and make the struggle a bit harder. That way, we would be a little more unsure about what would happen, creating more suspense.
(这篇文章前部分的氛围铺垫得十分到位,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文章中主人公和未来人之间的冲突部分却只是寥寥几笔带过,并没有展开描写,但这一部分却恰恰是文章的核心,应该再多着笔墨,多一些精彩的细节描写,使情节更加生动,更加扣人心弦。)
自我改进清单
Here is a self-editing checklist:
* Create conflict in your story, and make sure that your conflict is appropriate13) to the storyline.
* Create main characters with whom your readers can sympathize.
* Check for errors in tenses (present, past, and future).
* Try to look for synonyms14) for words you use often.
* Create situations where your readers are unsure what will hap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