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染色体变异教案

2024-07-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5.2染色体变异教案

5.2染色体变异教案 篇1

染色体变异

教学目的:、使学生明确掌握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的概念,单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多倍体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3、使学生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和成就。

教学重点:

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

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或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能力培养:

引导学生在理解单倍体和多倍体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抓住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胶片。

时安排:

2时

教学过程:

引言:记得我们在第一章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明确每一种生物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这样就保证了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在亲子两代间的连续性,从而表现出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然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染色体也不例外。当自然或人为条发生改变时,会使一些生物的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异叫做染色体变异。

讲授新: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染色体的缺失、易位和倒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个别染色体的增减。

2、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减。

(1)什么是染色体组:

一种生物的染色体组是由形态、大小、结构都不相同的、一定数目的染色体组成。一般地说,生殖细胞中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举例: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让学生看书P197-198染色体组一段,以求理解)

(2)二倍体和多倍体:

①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果蝇就是二倍体,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

②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多倍体。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多倍体表现出的特点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结果。

A、多倍体的成因:

B、多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实例:三倍体西瓜。

(3)单倍体:

什么是单倍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单倍体的特点:植株弱小,高度不孕。

单倍体育种

A、方法:花药或花粉离体培养产生单倍体植株后,再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加倍。

5.2染色体变异教案 篇2

复习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高考考点8

染色体变异

本类考题解答锦囊

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和数目的变异。染色体蛄构的变异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形状的变异,但是并没有产生新的基因。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主要包括个别染色体的增加和减少以及染色体姐成的增加和减少。染色体组的特征是同组内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均是非同源染色体,且同蛆内的染色体必须包含本物种的所有染色体的种类。如何区分单倍体和多倍体呢?只要是生殖细胞未经过受精作用发育成的个体,不管含有几个染色体姐都是单倍体,其他的发育形式生成的个体,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Ⅰ热门题

【例题】)假设水稻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现有纯合的抗病高秆水稻和感病矮秆水稻。为了短的年限内培育出稳定遗传的抗病矮秆水稻,可采取以下步骤:

将纯合的抗病高秆水稻和感病矮杆水稻杂交,得到杂交种子。播种这些种子,长出的植株可产生基因为_________的花粉。

采用_________的方法得到单倍幼苗。

用_________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采用_________的方法,鉴定出其中的抗病植株。

从中选择表现抗病的矮秆植株,其基因型应为_________。

高考考目的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单倍体育种的方法。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所含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水稻的一半,而由花粉长成的单倍体

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加倍,所舍的基因也加倍,且基因加倍后都成了两个相同的基因,也就是全都是纯合于植株。根据人的生产需要,选出合适的类型即可。

【解析】

考查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单倍体育种的基本方法是:第一年通过RRTr×rrtt杂交获得杂合的种子;第二年将杂合于的种子播种,让其开花后,可产生RT、Rt、rT、rt四种花粉,取其花粉,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基因型分别为RT、Rt、rT、rt的四种单倍体幼苗,再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即可获得基因型分别为RRTT、RRtt、rrTT、rrtt的四种纯合子植株。最后选出符合人们生产需要的类型,植株能否抗病,需通过病原体侵染植株的方法加以鉴别”

【答案】

RT、Rt、rT、rt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

病原体感染

RRtt

4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 A.4个二倍体的精细胞

B.8个单倍体的精细胞

c.16个单倍体的精细胞

D.4个单倍体的精细胞

答案:c

指导:考查减数分裂和单倍体的概念。1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精细胞;通过减数分裂,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随之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也减少一半,形成单倍体的精细胞。

2下图表示的四个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子细胞的是

答案:D

指导:考查减数分裂有关知识和二倍体的概念。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使得精子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其中不会含有同源染色体。

3下列与多倍体形成无关的是

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B.纺锤体的形成受到抑制

c.个别染色体增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答案:AcD

指导:考查多倍体的形成机制。多倍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体细胞在正常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已经复制,但由于受到某些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得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染色体不能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于是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在此细胞基础上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形成加倍的组织或个体。

4在•F列人类生殖细胞中,哪两种生殖细胞的结合会产牛先天性愚性的男性患儿

①23A+X

②22A+X

③21A+y

④22A+y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②和④

答案:c

指导:题目中A代表常染色体。则23A+X配子与正常22A+y配子结合产生含47条染色体即45A+Xy的21三体综合症男性患儿。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因突变在光镜下看不见

B.染色体变异是定向的,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c.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 D.染色体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答案:A

指导:基因突变是由基因内部的碱基种类、数量、排列次序的变化而引起的生物变异,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生物的变异均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遗传物质均发生改变,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6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且在光照强度大于800勒克司

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作用的结果。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

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烟草品种花粉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B

Ab

将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时,使用_________破除细胞壁。

答案:纤维素酶

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促融剂是_________。

答案:聚乙二醇

细胞融合后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_________。

答案:愈伤组织

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有_________种细胞团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是由_________的原生质体融合来的。由该细胞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数是_________,基因型是_________。该梢株自交后代中,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出现不能生长的植株的概率是_________

答案:2

甲、乙两品种

AaBb7/16

指导:该题创设了一个新情境,让学生根据学过的细胞融合技术、减数分裂与生殖细胞的成熟、遗传规律等有关知识综合回答所

提出的问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代表了今后高考考的方向。

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B和Ab。

原生质体是一种用酶降解脱掉细胞壁呈球形的植物裸露细胞,用于用实验手段进行细胞融合。

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促融剂是灭活的病毒或聚乙二醇。

经细胞融合诱导产生的细胞团叫愈伤组织。

在大于800勒克司光照下培养,凡基因中含有aa或bb的细胞团都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一定同时含有A、B基因,若基因型的植株自交,根据自由组合规律,两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中出现同时含有A、B基因的植株,占总数的9/16,其余占7/16。

Ⅱ题点经典类型题

【例题】

拟)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

高考考目的与解题技巧: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及其果实发育等知识,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那么每个染色体组就有7条染色体,也就是说应该有7种形态。而小麦产生的生殖细胞应由21条染色体,3个染色体组,那么由生殖细胞发育成的单倍体应有3个染色体组,但不能叫三倍体。

【解析】

综合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及其果实发育等知识,普通小麦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共42条染色体,所以小麦的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小麦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花粉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组的数目减半,为3个染色体组共21条染色体,所以其单倍体的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共21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在单倍体小麦的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能联会,因而单倍体小麦是高度不育的。在普通小麦的繁殖过程中,胚乳是由受精极核发育形成的,其中有来自花粉的3个染色体组和来自两个极核的6个染色体且,所以在小麦的胚乳中共含有9个染色体组。

【答案】

c

拟)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症,这种变异是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A.染色体缺失片段

B.染色体增加片段

c.染色体一片段位置倒180°

D.染色体一片段移位到另一条非同染色体上

答案:A

指导:本题猫叫综合征属于第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答案中任何一种情况都属于结构变异。猫叫综合征则是由染色体缺失所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2拟)用杂合体种子尽快获得纯合体植株的方法是

A.种植→F2→选不分离者→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答案:c

指导:杂合体的种子尽快培育出纯合体的植株,最好的方法有用花药离体培养先形成单倍体植株,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即可获得纯合体的植株。

3拟)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工作是

A.辐射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答案:A

指导: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内部的碱基种类、数量和排列次序发生变化导致的生物变异。上述变化改变DNA的分子结构,表现为DNA分子水平的变化。辐射育种是根据基因突变的原理,培育新的品种。其他三项均不改变DNA分子的结构。

4拟)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c.培育无籽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答案:BD

指导:培育无籽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无籽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

5拟)如下图所示是两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染色体及有关基因分布情况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是_______倍体生物,乙是_______倍体生物。

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内含有_______条染色体,如果由该生物的卵细胞单独培育成的生物细胞中含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那么是_______倍体。

答案:四

指导:根据图示,甲图中有四组染色体,即四个染色体组,所以为四倍体,而乙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即为二倍体。甲细胞中共12条染色体,又是四倍体,所以甲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3条染色体。而甲的生殖细胞单独培养成的个体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称为单倍体。

6拟)请分析下列两个实验:①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②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

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试问:

番茄的无籽性状是否能遗传?_______;若取这番茄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结果中是否有种子?_______。

三倍体西瓜无性镶殖后,无籽性状是否遗传?________;若取这植株的枝条扦插,长成的植株的子房壁细胞含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

答案:不能

有种子

可遗传

指导:无籽番茄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例子,生长素并没有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作用。这种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因而利用无性繁殖得到的番茄又可结出有种子的果实来。三倍体通过无性繁殖仍能保持三倍体的特性,因而后代仍为无籽性状,而三倍体的是染色体变异带来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可以将三倍体特性遗传给后代,因而三倍体上的子房壁也就含有三个染色体组了。

7拟)小麦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抗锈病对不抗锈病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茎抗诱病纯合体和矮茎不抗锈

病纯合体两个亲本的种子,要想获得矮茎抗锈病的纯合体品种,可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其过程表示如下:

请据此回答:

四种花粉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

单倍体四种植株的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

选取基因型为_______的单倍体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能获得矮茎抗锈病的纯种。

答案:DT、Dt、dT、dt

:1:1:1

高茎抗锈病、高茎不抗锈病、矮茎抗锈病、矮茎不抗锈病。

dT。

指导:根据题意,两亲本的基因分别为DDTT和ddtt,则F1基因型为DdTt,F1能够产生四种类型且数目相等的花粉,即:DT、Dt、dT、dt。由此培养出的单倍体植株,它们的表现型是由单个基因作用,即高茎抗锈病,高茎不抗锈病,矮茎抗锈病,矮茎不抗锈病。其中矮茎抗锈病个体的基因型为dT,选取它并用秋水仙素处理便可得到基因型为ddTr的矮茎抗锈病纯合体。

8拟)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1→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遗传。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药离体培养→若于幼苗→秋水仙索处理芽尖→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新品种

③正常的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掸→新品种。

④人造卫星搭载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发生多种变异→人工选择→新品种

⑤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携带乙种生物→新生物个体

第①种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②种方法中,我们若只考虑F1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小苗应有___________种类型。

第③种育种方法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使染色体加倍,其作用要理是___________

第④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基因突变,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动种子,试阐述原因___________

第⑤种方法培育的新生物个体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遗传信息,该表达过程包括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遗传工程得以实现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是所有生物合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决定氨基酸的___________是相同的。

答案:从F2代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2n

秋水仙索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答案要点:①种子萌动后进行细胞分裂;②D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转录和翻译

密码子

指导:在杂交育种过程中,生物性状的分离发生在F2代,而在

代中表现型的种类为2n种,其中n为等位基因的对数。在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过程中,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Ⅲ新高考探究

普通小麦的体细胞中含有6个染色体组,则由小麦的花粉培育形成的小麦植株属于

A.三倍体

B.六倍体

c.单倍体

D.二倍体

答案:c

指导:考查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由普通小麦花粉培育形成的植株中,尽管含有3个染色体组,但该植株体细胞中含有小麦配子染色体数目,应当属于普通小麦的单倍体。

2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在四倍体大麦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能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是

A.7条

B.14条

c.28条

D.56条

答案:D

指导: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和有丝分裂知识。大麦的一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则四倍体大麦体细胞中含有28条染色体,在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由于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所以此时为56条染色体。

3自然界中多倍体植物形成的一般过程是

①减数分裂受阻

②细胞染色体加倍

③产生加倍的配子

④形成加倍的合子

⑤有丝分裂受阻

A.①②③④

B.⑤②③④

c.⑤①②④

D.⑤③②④

答案:B

指导:考查多倍体的形成过程机制。在植物体内,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是有丝分裂,因而外界环境条件的骤变主要是影响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使之受阻,形成染色体加倍的细胞,再由此细胞分裂形成加倍的组织,进一步产生染色体加倍的配子,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加倍的合子,由合子发育为多倍体。另外,若植物的花芽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外界条件的骤变同样影响纺锤丝的形成,直接形成加倍的配子;若植物营养器官中的细胞加倍,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的方式直接形成多倍体。

4利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水稻,培育出了四倍体水稻新品种。那么利用该四倍体水稻的花粉,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是

A.单倍体

B.二倍体

c.四倍体

D.多倍体

答案:A

指导:考查单倍体的概念和形成。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形成,在人工条件下由花药离体培养形成。由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所以四倍体水稻是新的水稻物种,由四倍体水稻花粉直接发育形成的水稻植株是四倍体水稻物种的单倍体。

5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单倍体是经过单性生殖形成的

B.有些生物的单倍体是町育的 c.单倍体经染色体加倍形成纯种

D.单倍体细胞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答案:D

指导:考查单倍体的概念、形成、特点及其应用。生物的配子直接发育形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单性生殖,因而单倍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相同;在自然界中,有些单倍体是可育的,如蜜蜂中的雄蜂等;单倍体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和秋水仙素处理加倍后,每对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纯合的;单倍体细胞中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但细胞中只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6已知西瓜红色瓤对黄色瓤为显性。下图中A是黄瓤瓜种子萌发而成,B是红瓤种子长成的。据下图作答:

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答案: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c瓜瓤是___________色。其中瓜子的胚的基因型是

答案:黄

Rrr

H瓜瓤是___________色,H中无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红

三倍体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生产上培育无子西瓜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

答案: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指导:考查多倍体育种方法在生产中的应用以及果实的发育知识。用秋水仙素处理黄瓤西瓜的幼苗,使之形成四倍体的西瓜,植株开花产生的卵细胞为rr。当它接受二倍体红瓤西瓜的花粉后,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瓜瓤为黄色;受精卵的基因型为Rrr,发育成的胚为三倍体。第二年,三倍体的西瓜开花后,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当接受普通二倍体的西瓜花粉刺激后,发育成的三倍体西瓜中没有种子。

7若用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秆不抗锈病小麦,来培育出表现型为矮秆抗锈病纯合小麦,设想步骤如下:

A

B

c

由A到B经过___________过程。

答案:杂交

由B到c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此过程中,能形成dT花粉粒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X花药离体培养

基因重组

由c到D使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秋水仙素处理c的幼苗

此种培育方法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结合在一起进行的。因此,利用___________植株培育新品种,只播___________时间,就可以得到一个稳定的_______品种。与常规的杂交育种方法相比,明显地缩短厂

答案: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

两年

纯系

育种年限

指导:考查单倍体育种的方法和过程。第一年用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两个品种杂交,形成杂交种,使得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共同存在于同一个体中。第二年杂交种通过基因重组,产生了基因型为DT、Dt、dT、出四种花粉。取这些花粉,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即可得到基因型为DT、Dt、dT、dt的四种单倍体幼苗,再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使它们的染色体加倍,于是得到了基因

型为DDTr、DDtt、ddTT、ddtt四种纯种小麦。最后根据它们的表现型选出符合生产需要的矮秆抗锈病新品种。

8普通小麦是由三种普通二倍体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的,在这三种植物体内的染色体组类型分别用A、B、D表示。请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在自然条件下一粒小麦与拟山羊草杂交形成了杂种甲,其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含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其生殖能力是怎样的?为什么?

答案:14

AB

高度不育,因为这两个染色体组之间无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配对,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

在自然条件下,由于受到___________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杂种甲通过①___________形成具有___________能力的二粒小麦。

答案:温度、湿度骤变

染色体加倍

生殖

后来,二粒小麦与粗山羊草杂交后形成的杂种乙,其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含有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

答案:21

ABD

杂种乙在经过了与杂种甲相同的过程②,于是形成了普通小麦。普通小麦体内含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分为_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因而是___________倍体。

答案:42

还有一种植物是黑麦,其染色体组类型为RR。我国科学家利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出了自然界没有的新物种___________八倍体小黑麦。你认为培育八倍体小黑麦的基本方法是怎样的?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表示育种过程。

答案:育种过程的图解如下图:

普通小麦

黑麦

AABBDD

×

RR

ABDR

秋水仙素

处理幼苗

AABBDDRR

八倍体小黑麦

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篇3

1、损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损失:例似,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损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损失造成的`。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

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罗列:似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

2.5.2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篇4

教学设计

2.5.2.1 染色体变异

(一)【内容与解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染色体变异指的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核心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色体组概念,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解细胞内的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学生已经学过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和基因重组”,本节课的内容染色体变异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延续。由于它还与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等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本节中有重要的地位。教学的重点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解决重点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和掌握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

【教学目标与解析】

1.教学目标

(1)了解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的基本类型。(2)理解染色体数目变异。

(3)掌握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2.目标解析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的基本类型指的是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4种类型:缺失、重复、倒位、相互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2)染色体数目变异指的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和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3)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染色体组的判断方法,指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判断方法可以根据染色体形态判断、基因型来判断、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形态数来推算。

【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染色体组的概念不能理解,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等问题的认识尚浅。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由浅入深,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其中关键是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事例,举一反三,并辅以适当的习题讲解。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教学设计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节课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染色体组概念知识讲解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动画和课本中示意图。因为使用示意图讲解,有利于让学生理解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化的特点和理解染色体组的概念,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充分认知有关染色体变异导致的相关性状的事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问题1 生物可遗传的变异有哪三个主要来源?

设计意图:通过此问题既能复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又能引导学生回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同时导出新课内容。师生活动:

(1)分析事例1和事例2,说明代表哪种类型的可遗传变异?(2)基因突变导致生物变异的原因是什么?(3)基因能够发生突变,染色体能不能发生变异?

问题2 什么是染色体变异?

设计意图:结合多媒体事例3和事例4,回归课本,引入染色体变异新内容,同时让学生自己思考染色体变异能从哪些方面发生变异各有哪些类型。师生活动:

(1)染色体变异分为哪两种类型?(2)染色体结构变异有哪些类型?

(3)为什么染色体结构变异能导致性状发生改变?(4)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会不会引起生物的变异呢?(5)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哪两类?

1.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在自然条件或人工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_______的改变或染色体______的改变导致生物体性状的变异,叫做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可以直接用_____________观察到。

2.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教学设计

3.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1)__________: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实例: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实例:果蝇棒状眼; 3)__________: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4)__________: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

题例1: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

①染色体 某一片断(上图1); ②染色体 某一片断(上图2); ③染色体某一片断位置 1800(上图3);

④染色体的某一片断 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上图4)。

例题2:已知某物种的一条染色体上依次排列着A、B、C、D、E五个基因,下面列出的若干种变化中,未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是()

变式练习:由于某种原因,某生物体内某条染色体上多了几个或者少了几个基因,这种遗传物质的变化属于()

(A)基因重组

(B)基因突变(C)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D)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问题3:什么是染色体组?

设计意图:染色体数目变化中,染色体数目可以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增加或减少。此问题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二倍体和多倍体的理解做铺垫。师生活动: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教学设计

(1)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有几对同源染色体?(2)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呢?(3)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有哪几条染色体?

(4)这些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有什么特点?

(5)这些染色体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6)如何判断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

例题3:某生物正常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表示含有1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A B C D

变式练习: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正确叙述是()A.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B.染色体组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C.染色体组只存在于体细胞中

D.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消失

【目标检测】

1、如图:为一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果蝇为________性果蝇;(2)它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的有________对,________对等位基因,(3)1和3是_________染色体,B和b是_______基因,W和B是________基因。果蝇体细胞中共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4)图中不可表示果蝇哪一类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A.受精卵 B.精原细胞 C.体细胞 D.卵原细胞

2、下列细胞中,属于果蝇配子并能形成受精卵的是())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教学设计

A.甲与乙 B.乙与丙 C.乙与丁 D.丙与丁

3、以下各图中,各有几个染色体组?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小结】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缺失

2、重复

3、倒位

4、移接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三)染色体组

A、染色体组的概念 B、染色体组的特点

C、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判别的方法

【配餐作业】

5.2宪法班会教案 篇5

五年级二班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关于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规定是什么;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有充分、准确的认识;知道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为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而其他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某一方面问题。那么什么是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呢?

(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板书)提起国徽,同学们的脑海中马上就会浮现出它的图案画面,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图案分别象征什么吗?

国徽图案分别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谷穗。其中齿轮和谷穗象征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国旗上的五星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大团结,整个画面鲜明地表现了新中国的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这一国家性质在宪法第一条第—款中作了明确的规定。

(2)宪法对我国国家根本制度的规定(板书)宪法总纲第一条第二款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制度实质上是关于国家政权掌握在谁手里的问题。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

(3)宪法对我国国家根本任务的规定(板书)宪法序言中明确规定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伟大历史使命:“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生活中其他的根本问题(板书)除以上根本问题外,宪法还规定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的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总纲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体现了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这一原则。再如,国旗、国徽,这是国家的标志。宪法对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我国的象征,代表着我们伟大祖国神圣不可侵犯的主权和尊严,五星红旗飘扬在伟大祖国的上空,象征着国家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我们每个公民都必须尊敬它、爱护它,维护国旗的尊严,这是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尽的神圣义务。

2、我国现行宪法共修改了三次。

第一次:(1988年)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

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第二次:(1993年)修改内容共涉及九条,要点有: 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坚持改革开放”等提法写进宪法序言;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将县级人大每届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

第三次:(1999年)主要有六处修改: 强调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邓小平理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国家根本大法;增加“依法治国”条款;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概念;提出农村集体经济的“双层经营体制”;个体和私营经济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确定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反革命活动”的提法被“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所取代。

二、小结

5.2染色体变异教案 篇6

人教版《5.2电流和电路》实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教学重点:认识电路和电路图。

教学器材:干电池,导线,开关,小灯泡。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摩擦起电?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2.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有哪些?

①用验电器检验;②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③用带电体的性质。

二、进行新课

(一)电流

演示

用导线把小灯泡、电池、开关连接成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小灯泡发光,说明电流流过了小灯泡。

1.电流:电荷的定向流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正极——用电器——负极)。电流的内部的电流方向与外部相反。

金属导电时,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3.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电流正向流过发光二极管时,二极管发光,反向时电流不能流过二极管,它就不发光。

(二)电路的构成

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电池、发电机等是电源。实验室常用的电源 干电池:锌筒是电池的负极,铜帽(与碳棒相连)是正极。学生电源:学生电源把电压很高的照明电变为单向电流,可看作电池。2.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叫做用电器。

灯泡、电动机、门铃等是用电器。3.开关:控制用电路通断。导线:输送电能。

4.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5.通路、开路和短路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做通路。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

短路:把电源的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叫做短路。

短路会烧坏电源,所以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

(用导线直接把用电器的两端连接起来称为用电器短路,此时用电器不工作,没有什么危害)

(三)电路图

画图时……画实物麻烦又不清楚……

1.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电路图的优点:简单,方便,电路连接情况容易辨认。2.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3.画电路图的要求: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横平竖直。

(四)想想议议

课本P104想想议议问题。

三、归纳小结

四、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开关合上的电路一定是通路。

B.导线内部断裂时会发生短路。

C.电路发生开路时电流很大会造成事故。D.电路中连接导线松脱会产生开路。

2.一个电路中有两只灯泡,由一只开关控制,画出电路图,有几种情况?

五、作业

课本P105练习1,2

六、板书设计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电流:电荷的定向流动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3.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二、电路

1.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2.通路、开路和短路

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叫做通路。开路: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

短路:把电源的两极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叫做短路。

短路会烧坏电源,所以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三、电路图

1.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电路图的优点:简单,方便,电路连接情况容易辨认。2.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5.2染色体变异教案 篇7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从容说课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主要介绍了ATP分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ATP具有与ADP相互转化的特性,以及ATP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等内容。

关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既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以继续利用前面的比喻,将细胞中的能量通货比作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零用钱,它会随着每天的花销而减少,因此要维持正常生活必须不断破开大面值的钞票给予补充,细胞中的大面值钞票主要是糖类等有机物。在有机物分解时释放出的能量能被用来合成ATP,这个过程通过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来实现。教师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告诉学生ATP水解时,远离腺苷的磷酸键断裂时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是一种放能的过程,所以当ADP与磷酸再次结合形成ATP时,必然从周围吸收相同的能量,而且这个过程在细胞中时刻发生,这就是为什么ATP可以作为一种能量的“小票”而在细胞中流通使用的原因。

关于ATP的利用,一是要讲清楚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与ATP的分解和合成的关系,二是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讨论ATP还有哪些用途,从而对该图解进行补充和完善。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简述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2)写出ATP的分子简式。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

(1)通过ATP与ADP相互转化关系的多媒体动画,认识ATP在细胞中作为能量流通的原因。

(2)通过分析,比较在生物体生命活动中,ATP如何生成又如何消耗,找出能量代谢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渗透热爱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过对课本P90图5-7进行补充和完善,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培养用准确的科学术语阐述观点和进行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1.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中的作用。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教学难点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具准备

1.教师课件。

2.ATP结构式挂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修改密码请到获得

i3721 中小学教学资源网 思考问题: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是怎样解决能量的“稳定储存”和“灵活利用”这一矛盾的?例如,发电厂是如何转化能量的?人们是如何从农产品转化成各种生活用品的? [情境创设]

1.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1)萤火虫发光需要能量吗?

(2)细胞中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大量稳定化学能,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直接利用它们吗?

2.教师讲解

从课文中的唐诗中我们知道,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实际上,细胞中还有许多化学反应是需要能量的,这些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知道,细胞中的糖类、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大量稳定化学能,这些能源物质的稳定性,利于大量地储存,但它们不能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细胞是怎样解决“稳定储存”和“灵活利用”这一矛盾的?细胞把稳定的能量转化成另一种能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ATP,解决了这一问题。ATP什么物质呢?

[师生互动]

1.ATP分子结构特点

学生阅读课本P88相关内容后,教师讲解:

(1)展示ATP结构式挂图,向学生介绍腺嘌呤、核糖(两者结合而成腺苷)、磷酸。(2)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的缩写。ATP分子的结构可以简写成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T代表三,~代表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叫做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中大量的能量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时高能磷酸键可以水解放出大量的能量,达到30.54 kJ/mol。所以说,ATP是细胞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2.ATP与ADP相互转化

(1)学生阅读课本P88~P89页相关内容,回答问题:ATP与ADP是怎样相互转化的?(2)教师讲解: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同时,储存在这个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释放出来,ATP就转化成ADP(二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的缩写)。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DP可以接受能量,同时与一个游离的Pi结合,重新形成ATP(播放多媒体课件:ATP与ADP相互转化)。

资料显示,正常人每天ATP的转变量几乎接近于体重,但在体内存在的ATP的量是很少的。ATP和ADP在体内总是处于不断转化的动态平衡之中。如下所示:

3.ATP的形成途径

(1)学生阅读课本P89相关内容后,分组讨论:动植物ATP的形成途径有哪些?(2)教师讲解:对于绿色植物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对于人、高等动物、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ADP转化成ATP时所需的能量除来自于呼吸作用外,人和高等动物还可以来自磷酸肌酸的转移。

4.ATP的利用

(1)教师讲解:吸能反应总是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相联系,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

(2)学生看课本图,讨论ATP还有哪些用途,从而对该图进行补充和完善。

修改密码请到获得

i3721 中小学教学资源网 [教师精讲]

1.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细胞内消耗能源物质的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一般情况下生物体内细胞利用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而且糖类中的能量需要分解释放传递给ATP,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才能供给各种生命活动利用,从而解决能量的“稳定储存”和“灵活利用”的矛盾。

2.直接供给生命活动能量的能源物质是ATP。在生物体内能量的转换和传递中,ATP是一种关键物质。ATP是生物体内能量转换的“中转站”,它有利于能量的运输和协调供给,如线粒体呼吸释放能量合成的ATP,可以转移到细胞膜用于主动运输,也可以进入细胞核推动DNA的复制等等,从而解决“产能”和“用能”在空间上的矛盾。

3.ATP的结构与物理、化学知识有密切联系,ATP中的能量可以转变成机械能(如肌肉收缩、鞭毛摆动)、化学能、电能(如神经冲动的传导)、渗透能(如主动运输的能量)、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4.胞内供能物质有ATP和磷酸肌酸,ATP普遍存在,但含量不多,当ATP大量消耗时,则磷酸肌酸释放能量供ADP和Pi合成ATP。磷酸肌酸的存在对ATP含量的相对稳定起缓冲作用。

[评价反馈]

学生做课本练习题、教师检查评讲。[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

1.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在动物和人体细胞(特别是肌细胞)内,除了ATP外,其他的高能磷酸化合物还有磷酸肌酸(可用C~P代表)。磷酸肌酸的结构式是:

当动物和人体细胞由于能量的大量消耗而使细胞内的ATP含量过分减少时,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磷酸肌酸中的磷酸基团连同能量一起转移给ADP,从而生成ATP和肌酸(可用C代表);当ATP含量比较多时,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可以将磷酸基团连同能量一起转移给肌酸,使肌酸转变成磷酸肌酸。

修改密码请到获得

i3721 中小学教学资源网

对于动物和人体细胞来说,磷酸肌酸只是能量的一种储存形式,而不能直接被利用。由此可见,对于动物和人体细胞来说,磷酸肌酸在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之间起着缓冲的作用,从而使细胞内ATP的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ATP系统的动态平衡得以维持。

2.萤火虫发光的原理和意义 萤火虫不论雄性的还是雌性的,夏秋的夜晚都会一闪一闪地发光。雄虫比雌虫的个体小一些,但发出的闪光却亮一些。萤火虫发出的闪光,主要是求偶的信号,用来吸引异性前来交尾。萤火虫有许多种,如平家萤火虫、姬萤火虫等。不同种类的萤火虫会发出各自特定的闪光信号。雌虫看到飞舞着的同种雄虫发出的闪光信号后,就会以特定的闪光信号回应。雄虫的每一组闪光信号是由几个节奏组成的,每个节奏都包括闪光的次数、闪光的频率和每次闪光的时间,这些都是雌虫能够识别的。如果雌虫顺利地回应了闪光信号,则雄虫就会前来交尾,以繁衍后代。有的科学家准确分析出某种雄性萤火虫的闪光规律后,用手电筒模拟这种闪光信号,竟然发现同种的雌虫会迎光而来。

有趣的是,雌虫看到其他种类雄虫的闪光信号后,有时竟能发出该种雌虫的闪光信号,这种闪光信号具有欺骗性,能使该种雄虫误以为可以前去交尾而被雌虫吃掉。雌虫的这一特性,可以使自己获得丰富的营养。这种现象被科学家戏称为“死亡拥抱”。此外,萤火虫发出的荧光还具有一定的警戒作用和照明作用。

萤火虫的发光器官位于腹部后端的下方,该处具有发光细胞。发光细胞的周围有许多微细的气管,发光细胞内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后就被激活。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激活的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氧化荧光素并且发出荧光。顺便说到,荧光是一种冷光,其发光效率可高达98%左右,而热光则发光效率低得多,如太阳的发光效率只有35%左右。

●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分子结构特点

(1)化学组成:腺嘌呤、核糖、磷酸;(2)ATP(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是细胞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2.ATP与ADP相互转化

(1)ATP和ADP在体内总是处于不断转化的动态平衡之中。如下式所示:

ADP+Pi+能量

ATP(2)ATP和ADP能相互转化的原因 3.ATP的形成途径

(1)绿色植物: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人、高等动物、真菌和大多数细菌:能量除来自于呼吸作用外,人和高等动物还可以来自磷酸肌酸的转移。

4.ATP的利用(1)运输物质;(2)肌肉收缩;(3)合成物质;(4)生物发电;(5)神经活动。

5.2染色体变异教案 篇8

《认识倍数》

(一)课标分析

《倍数》是小学冀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倍数的特点及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教材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式a÷b=c直接给出倍数的概念。这节课是倍数的概念的引入,为本单元最后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须且重要的铺垫。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数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数学分支,它是研究整数的性质的一门学问,以严格、简洁、抽象著称。本节课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三)学生分析

1、通过三年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学过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对于倍数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很容易理解一个数的倍数。

2、学习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

3、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倍数的含义,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10以内的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2、过程与方法:在自主计算、交流、判断等数学活动中,经历认识倍数的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倍数。

难点: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到10以内的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五)教学策略

教学方法运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主要通过以下的学习方法掌握新知:

1、自主探究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境,激起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欲望,使学生总能处于一种新奇、兴奋、快乐的活动氛围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讨论交流,让学生通过尝试练习后,展示不同的答案,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的展示,思维火花的碰撞,在争辩中明确算理。概括出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在互助合作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3、遵循学生主体,老师主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的理念,利用学生对乘法的运算理解概念。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学生身边实物。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自然数,这一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有关自然数的知识”。

师:“老师这里有两组题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多媒体课件出示

1、12÷3=

2、11÷3=

40÷8=

43÷8=

315÷15=

637÷15=

(一位同学上来做,其他同学在课堂练习本做。)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位同学做的对吗?

若不对,请其他同学改正。

师: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两组题的计算结果,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第一组的计算结果没有余数。

生2第二组的计算结果有余数。

(意思对了即可,若说不出,教师加以引导或补充,若有其他的发现,只要是对的给予肯定)

师:好,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第一组的计算结果没有余数第二组的计算结果都是没有余数的。

师:像12除以3这样没有余数的我们就说12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在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在生活情境中“找”数学,用问题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板书12是3的倍数

(二)、新授

师:像老师说的这样,谁还能找出哪两个数是倍数关系?

生1:40是8的倍数。

生2:315是15的倍数。

师:除了黑板上的,还能不能举出其他的倍数关系

生181是9的倍数。

生2100是5的倍数。

……

(若对了给予赞扬若错了找其他同学说一说为什么错了。)

师:好,同学们举出了这么多,当然不单单只有这些,还有很多。

师请同学翻开书,有哪位同学愿意把题读一下?

90÷18

156÷39

92÷27

315÷27

师:有谁给大家说一说这道题让我们干什么?

生:让我们判断一下那四道题的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吗

师:自己先动手判断一下。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判断结果并怎样判断的

生1:90除以18等于5没有余数。所以90是18的倍数。

生2:156除以39等于4没有余数。所以156是39的倍数

生3:92除以27等于3余11有余数。所以92不是27的倍数。

生4:351除以27等于13没有余数。所以351是27的倍数。

【设计意图】: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现在我们来做一做练习。(多媒体出示练习题,指名读题)

生:在下面的数中,找出有倍数关系的数。

师:谁能说一说,这道题让我们干什么?

生:让我们从下面的数中找出有倍数关系的数。

师:好,同学们自己先动手找一找。

师:谁愿意说一下你找结果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

生1:用72除以其他数,只有除以4、9、24时没有余数所以72是4、9、24的倍数。

生2:48除以4、24时没有余数所以48是4、24的倍数。

生3:56除以4、7时没有余数所以56是4、7的倍数。

生4:24只有除以4时没有余数所以24是4的倍数。

(意思对即可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板书:

72是4、9、24的倍数。

48是4、24的倍数。

56是4、7的倍数。

24是4的倍数。

(告诉学生应这样书写)

师:接下来看第二题: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7、8、9、10的倍数。同学们自己找找看。

师:谁愿意说一说

生1:7的倍数有7、14、21、28、35、42、49、56、63、70、77、84、91、98。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1:70之前的是用乘法口诀70之后是依次加7。

(只要说的有道理就给予表扬)

师谁来说8、9、10的倍数

生2:8的倍数有8、16、32、3、40、48、56、64、72、80、88、96。

生3:9的倍数有:9、18、27、36、45、54、63、72、81、90、99。

生4:

10的倍数有:10、20、30、40、50、60、70、80、90、100。

【设计意图】动脑、动口、动手中“思”数学。在教材的使用中,需要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还学生主人的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好师生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时空。

(四)总结本课

师: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谁来说一说?

生:我知道当被除数除以除数,得数没有余数时,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的倍数。

师:说的真好!其他同学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收获呢?

【设计意图】本部分为本节课小结,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是学生对整节课的一个回顾反思过程,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主要的是学会知识迁移这种学习方法。

(五)课后作业:

1、练一练的3、42、同桌两人做游戏。找出倍数,游戏结束后,交流,说一说都猜了哪些数?怎样猜的?

【设计意图】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倍数的定义和要点,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我前置性作业的布置及课上小组间的探究交流,使学生理解倍数的意义,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的特征。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本节课在新课部分的教学理念上,突出了四大特点:

第一、从算式切入,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和方法。

能求出一个数的倍数,是本节课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课中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倍数,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使学生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的整体的认同,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了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做到既关注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第三、充分借助生成的素材,实现有效的探索,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寻找共性。

第四、重视数学的渗透与拓展,力求用数学的本质吸引学生,促进学生学习的持续发展。

总之,整节课下来,少讲多练,提问切合学生的实际,真正体现了生本的教学理念,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传授知识做到了浅入浅出,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5.2染色体变异教案】推荐阅读:

染色体变异教案07-14

习惯性流产和染色体异常怎么办?06-01

上一篇:游鲁迅故里有感下一篇:中山纪念中学教育工会2005年工作计划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