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精选7篇)
录
基础英语„„„„„„„„„„„„„„„„„„„„„„„„„„„1 英语语音 „„„„„„„„„„„„„„„„„„„„„„„„„„23 英语口语 „„„„„„„„„„„„„„„„„„„„„„„„„„25 英语写作 „„„„„„„„„„„„„„„„„„„„„„„„„„28 英语语法 „„„„„„„„„„„„„„„„„„„„„„„„„„31 英语听力 „„„„„„„„„„„„„„„„„„„„„„„„„„36 英语阅读 „„„„„„„„„„„„„„„„„„„„„„„„„„47 英语视听说 „„„„„„„„„„„„„„„„„„„„„„„„„50 第二外语(日语)„„„„„„„„„„„„„„„„„„„„„„„57 翻译理论与实践 „„„„„„„„„„„„„„„„„„„„„„„62 英语国家国情 „„„„„„„„„„„„„„„„„„„„„„„„64 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68 语言学概论 „„„„„„„„„„„„„„„„„„„„„„„„„73 英文报刊选读 „„„„„„„„„„„„„„„„„„„„„„„„83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86 高级英语 „„„„„„„„„„„„„„„„„„„„„„„„„„91 英语教学理论与方法„„„„„„„„„„„„„„„„„„„„„106 英语口译„„„„„„„„„„„„„„„„„„„„„„„„„„112 英语散文与小说„„„„„„„„„„„„„„„„„„„„„„„115 课堂与课外活动设计„„„„„„„„„„„„„„„„„„„„„118 英语测试理论与方法„„„„„„„„„„„„„„„„„„„„„122 英语词汇学„„„„„„„„„„„„„„„„„„„„„„„„„125 科技英语„„„„„„„„„„„„„„„„„„„„„„„„„„127 旅游英语„„„„„„„„„„„„„„„„„„„„„„„„„„129 英语修辞学„„„„„„„„„„„„„„„„„„„„„„„„„131 《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执 笔 人:谢春苗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 基础英语 2.课程英文名称: Basic English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英语(师范类)本科 5.总学时:280学时 6.总学分:16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技能课,是主要必修课。一年级的任务在于传授系统的基础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言功能、篇章结构等),训练语言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同时指导学生逐渐形成良好、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和笔头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
二年级以课文为中心,侧重阅读和写作技能的训练,但也不偏废听、说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语言技能。在这一年中,对语言的控制逐步减少,而对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则不断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从整个篇章结构出发对各种文体的文章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多层面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在事实性阅读和评判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鉴赏性阅读的能力,使学生逐步从有控制的练习过渡到自然的交际。同时促使学生从深度广度上去把握不同文化的异同、不同风格的优劣,鼓励学生在主动参与课堂各种语言交际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结合课堂教学的课外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和自学能力,进而达到专业素质和其它素质的全面提高。
·1·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一年级教学的基本要求:
1.在一年级,学生应认知英语基础单词共3,000个左右,其中2,000~2,5000个结构功能及搭配能力较强的单词,如常用动词及其词组、常用介词、常用关系代词、常用关系副词等,应该能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组、习惯用法。
2.掌握单词的拼写,书写要规范。
3.掌握基本的构词法;掌握一定数量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反义词,比较它们在基本用法上的区别。
4.能用英语解释已学的主要词语并能恰当地使用它们。5.掌握多种基本句型(Basic Structures)并能灵活运用。6.能用英语意释(paraphrase)句子。
7.能理解难度相当于学过的语言材料的文字材料,并能就其内容回答问题、判断正误及其它练习。
8.能将浅近的汉语句子或段落翻译成正确的英语。9.能按要求写便条。
本课程二年级教学的基本要求:
1.在二年级,学生应认知英语基础单词共3,000个左右,其中2,000~2,5000个结构功能及搭配能力较强的单词,如常用动词及其词组、常用介词、常用关系代词、常用关系副词等,应该能运用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组、习惯用法。
2.侧重阅读和写作技能训练,但不偏废听,说训练。
3.熟练掌握其中四级要求词汇及搭配,并能在说话和写作中灵活应用 4.能用英语正确表达规定的功能意念;能运用习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交际。
5.能用英语解释已学的主要词语并能恰当地使用它们。6.掌握多种基本句型(Basic Structures)并能灵活运用。7.能用英语意释(paraphrase)句子。
8.能理解难度相当于学过的语言材料的文字材料,并能就其内容回答问题、判断正误及其它练习。
9.能将浅近的汉语句子或段落翻译成正确的英语。
·2· 10.能按要求写简短的书信或作文。各章重点、难点: 第一学期(共64学时)每课主要内容:
1.生词、短语(Vocabulary)2.对话 1、2(Dialogue I, Dialogue II)和交互活动(Interaction Activities)
3.阅读材料1、2(Reading I, Reading II)4.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5.语言基本结构(Basic Structures)Unit One(8学时)
1.教学内容:1)The simple past and the present perfect contrasted
2)The past progressive 3)The past perfect 2.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并能够熟练应用这几种常见的时态,能对比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1)The simple past and the present perfect contrasted 2)The past progressive
3)The past perfect 难点:The simple past and the present perfect contrasted Unit Two(8学时)
1.教学内容:The nominal clause used as the object 2.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并能够熟练应用名词性从句作宾语。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nominal clause used as the object, introduced by 1)if 2)wh-word 3)that 难点:The nominal clause used as the object, introduced by wh-word
·3· Unit Three(6学时)
1.教学内容:The passive sentence 2.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各种时态的被动句。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passive sentence 1)in the simple present 2)in the present perfect 3)in the simple past 4)in the future 难点:The passive sentence in the present perfect and the simple past Unit Four(6学时)
1.教学内容:Modal auxiliaries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情态动词的用法,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各种情态动词,准确地表达情态。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Modal auxiliaries can/could and be able to used to express ability 2)Modal auxiliary have to expressing obligation 3)Modal auxiliaries can/may used to express permission or request for permission 4)Modal auxiliary had better expressing advice or suggestion 难点:
1)Modal auxiliaries can/could and be able to used to express ability 2)Modal auxiliaries can/may used to express permission or request for permission Unit five(6学时)
1.教学内容:Indirect speech introduced by a simple present verb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一般现在时引导的间接引语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4· 重点:Indirect speech introduced by a simple present verb 1)reporting statements 2)reporting yes-no questions 3)reporting wh-questions 难点:Indirect speech introduced by a simple present verb reporting wh-questions Unit Six(6学时)
1.教学内容:The adverbial clause of tim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由各个关联词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adverbial clause of time introduced by 1)when 2)before 3)until 4)since 难点:The adverbial clause of time introduced by until and since Unit Seven(6学时)
1.教学内容:The infinitive and the –ing participl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不定式和现在分词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The infinitive preceded by a wh-word used as the object 2)The infinitive used as a postponed object in the pattern It takes(so much time)to do something 3)The bare infinitive used as the object complement 4)The –ing participle used as the object in the pattern Would you mind„?
难点:The bare infinitive used as the object complement
·5· Unit Eight(6学时)
1.教学内容:The relative claus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由各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relative clause introduced by 1)that as the subject 2)that as the object of a verb 3)who 4)whom 难点:The relative clause introduced by that as the subject Unit Nine(6学时)
1.教学内容:Sentences of real conditions and unreal conditions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真实条件从句和非真实条件从句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非真实条件从句表达与现在事实相反的假使和愿望。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Sentences of real conditions 2)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present with be in the conditional clause 3)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present with have in the conditional clause 4)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present with action verbs in the conditional clause 难点: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Unit Ten(6学时)
1.教学内容:The future tens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将来时的各种时态的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6· 重点:1)The future progressive 2)The future perfect 3)The future perfect progressive 难点:The future perfect progressive Unit Eleven(灵活处理)1.教学内容:The nominal claus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名词性从句作宾语、宾语补足语和后置主语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nominal clause introduced by 1)who used as the direct object 2)(that)used as the object of I don’t think
3)(that)preceded by an adjective, used as the object complement 4)(that)used as the postponed subject in the pattern It is + adj + that clause 难点:The nominal clause introduced by(that)used as the object of I don’t think
Unit Twelve(灵活处理)
1.教学内容:The passive sentenc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各种时态和带着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passive sentence 1)in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2)in the past progressive 3)in the be going to structure 4)with a modal auxiliary 难点:The passive sentence with a modal auxiliary Unit Thirteen(灵活处理)1.教学内容:Modal auxiliaries
·7·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各种情态动词的用法,掌握其表达的含义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Modal auxiliaries may/ might used to express possibility 2)Modal auxiliaries should/ ought to expressing obligation 3)Modal auxiliary would rather expressing preference 4)Modal auxiliaries must and can’t used to express strong probability and impossibility 难点:Modal auxiliaries must and can’t used to express strong probability and impossibility Unit Fourteen(灵活处理)1.教学内容:Indirect speech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间接引语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3.重点和难点
重点:Indirect speech introduced by 1)a simple present verb reporting past events 2)a simple past verb report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3)a simple past verb reporting a conversation 难点:Indirect speech introduced by a simple past verb report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Unit Fifteen(灵活处理)
1.教学内容:The adverbial claus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由各种关联词引导的状语从句,明确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adverbial clause 1)of place introduced by where 2)of condition introduced by unless 3)of cause introduced by since and because
·8· 4)of concession introduced by though 难点:The adverbial clause of condition introduced by unless Unit Sixteen(灵活处理)
1.教学内容:-ing participle and the infinitiv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现在分词在句子中所起的各种作用以及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1)–ing participle used as the object 2)–ing participle preceded by go 3)–ing participle used as the subject 4)–ing participle used as the object of a preposition 5)–ing participle used as a noun modifier 6)–ing participle used as the object complement 7)The infinitive preceded by in order expressing purpose 难点:–ing participle used as a noun modifier and as the object complement Unit Seventeen(灵活处理)
1.教学内容:The relative claus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定语从句的用法和强调句的构成,并能够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The relative clause introduced by whose 2)The relative clause introduced by who(m)(as the object of a preposition)3)The cleft sentence with attention focused on various sentence elements 4)The relative clause preceded by a noun which is modified by a superlative 难点:The cleft sentence with attention focused on various sentence
·9· elements Unit Eighteen(灵活处理)
1.教学内容: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表示各种意义的非真实条件句以及它们的构成,并能够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making a supposition about the future 2)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with past non-facts and present imaginary consequences 3)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with past non-facts and past imaginary consequences 难点: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with past non-facts and present imaginary consequences 第二学期(共72学时)每课主要内容:
1.生词、短语(Vocabulary)2.对话 1、2(Dialogue I, Dialogue II)和交互活动(Interaction Activities)
3.阅读材料1、2(Reading I, Reading II)4.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5.语言基本结构(Basic Structures)Unit One(8学时)1.教学内容
1)The present perfect progressive indicating a finished action 2)The past progressive indicating a circumstance and the simple past indicating a past event
3)The past perfect progressive 4)The I was wondering if „pattern as a polite form of request
·10· 2.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并能够熟练应用这几种常见的时态。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The present perfect progressive indicating a finished action 2)The past progressive indicating a circumstance and the simple past indicating a past event 3)The past perfect progressive 4)The I was wondering if „pattern as a polite form of request 难点:The present perfect progressive indicating a finished action Unit Two(8学时)
1.教学内容:The nominal clause 2.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并能够熟练应用名词性从句作句子的各种成分 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nominal clause used as 1)the subject complement introduced by that 2)the subject complement introduced by a wh-word 3)the appositive 4)the subject introduced by what 难点:The nominal clause used as the subject introduced by what Unit Three(7学时)
1.教学内容:The passive sentence 2.教学的基本要求:掌握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各种结构的被动句。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passive sentence involving the modal auxiliary have to converted from the active sentence with a direct and an indirect object involving the verb phrase /phrasal verb formed by the They say/It is said „patterns
难点:The passive sentence involving the verb phrase Unit Four(7学时)
·11· 1.教学内容:Modal auxiliaries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情态动词用于表示未实现的愿望、未履行的职责、不必做的事、对过去的推测等的用法,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各种情态动词,准确地表达情态。
3.重点和难点
重点:Modal auxiliaries 1)would + perfect infinitive used to express “unfulfilled wish” 2)should /ought to + perfect infinitive used to express “unfulfilled obligation”
3)needn’t + perfect infinitive expressing “unnecessary past actions”
4)may /might + perfect infinitive used to express “speculations about past actions 难点:
1)needn’t + perfect infinitive expressing “unnecessary past actions”
2)may /might + perfect infinitive used to express “speculations about past actions Unit five(7学时)
1.教学内容:Indirect speech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引导的间接引语, 转述命令、劝告、请求和提醒等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Indirect speech introduced by 1)a simple past verb reporting a command a simple past verb reporting advice a simple present verb reporting a request a simple present verb reporting a reminder a simple present verb reporting a question 难点:Indirect speech introduced by a simple present verb reporting
·12· a reminder and a request Unit Six(7学时)
1.教学内容:The adverbial claus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由各个关联词引导的目的、结果、让步、比较状语从句,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adverbial clause of purpose introduced by so that of result introduced by so„that
of concession introduced by on matter + wh-word / even if of comparison introduced by than of comparison in the more„ the more „pattern
难点:The adverbial clause of concession introduced by no matter + wh-word/even if Unit Seven(7学时)
1.教学内容:The infinitive and the –ing participl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不定式和现在分词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3,重点和难点 重点:
The –ing participle used as the object of remember, forget and stop The infinitive used as the object of remember, forget and stop The infinitive used as a noun modifier preceded by for and its logical subject The infinitive used as the postponed in the introductory it construction The –ing participle used as the object of a preposition 难点:
The –ing participle used as the object of remember, forget and stop The infinitive used as the object of remember, forget and stop Unit Eight(7学时)
·13· 1.教学内容:The relative claus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由各种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以及用倍表达增加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1)The relative clause introduced by when 2)The relative clause introduced by where 3)The relative clause preceded by the way(in which)4)The relative clause introduced by why Expressing increase by using times 难点:Expressing increase by using times Unit Nine(7学时)
1.教学内容: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用于I wish后的虚拟语气和非真实条件从句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非真实条件从句表达与现在、过去、将来事实相反的假设和愿望。
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subjunctive were after I wish, indicating a present non-fact The subjunctive had been after I wish, indicating a past non-fact 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related to the future 难点:The subjunctive were after I wish, indicating a present non-fact and the subjunctive had been after I wish, indicating a past non-fact Unit Ten(7学时)
1.教学内容:The future tense, the past perfect and the simple past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be about to表示将来时、过去完成时用于一些句型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future expressed by be about to Be going to in the past expressed “implied intention” The past perfect used in the hardly„when„ pattern
The past perfect of hope + infinitive expressing “an unfulfilled
·14· wish”
The simple past in the It’s time + subject +past tense verb pattern 难点:
1)The past perfect used in the hardly„when„ pattern
2)The past perfect of hope + infinitive expressing “an unfulfilled wish”
3)The simple past in the It’s time + subject +past tense verb pattern Unit Eleven(灵活处理)
1.教学内容:The nominal claus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名词性从句作主语、宾语、后置宾语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nominal clause used as the subject, introduced by it seems that the subject, introduced by it happens that the subject, introduced by it doesn’t matter + wh-word the object in the It all depends on + wh-word pattern the postponed object in the introductory it construction 难点:The nominal clause used as the postponed object in the introductory it construction Unit Twelve(灵活处理)
1.教学内容:The passive sentenc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一些句型的被动语态,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passive sentence
converted from an active sentence containing the make sb do sth pattern formed by get +-ed participle with a past perfect modal auxiliary converted from an active sentence containing the know /think sb to be pattern
·15· converted from an active sentence containing the want sb to do sth pattern 难点:The passive sentence with a past perfect modal auxiliary Unit Thirteen(灵活处理)1.教学内容:Modal auxiliaries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各种情态动词的用法,掌握其表达的含义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Modal auxiliaries ought to used to express strong probability used to expressing a past action/situation which is no longer done/exists daren’t expressing lack of courage should in the introductory it construction should used after certain verbs 难点:Modal auxiliaries should in the introductory it construction and should used after certain verbs Unit Fourteen(灵活处理)1.教学内容:Indirect speech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间接引语的用法,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3.重点和难点
重点:Indirect speech introduced by various kinds of reporting verbs 难点:Indirect speech introduced by a simple past verb reporting questions and answers Unit Fifteen(灵活处理)
1.教学内容:The adverbial claus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由各种关联词引导的状语从句,明确它们所表达的含义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adverbial clause
·16· 1)of time introduced by while/as soon as /by the time 2)of time and place introduced by whenever and wherever of concession introduced by however of time /cause introduced by now that 3)of condition introduced by or else of purpose introduced by so(that)4)of manner introduced by as if/as though, indicating an unreal situation of time / condition introduced by so long as/as long as 5)of degree introduced by so far as 6)of alternative condition introduced by whether„or not 难点:The adverbial clause of of degree introduced by so far as and of alternative condition introduced by whether„or not
Unit Sixteen(灵活处理)
1.教学内容:-ing participle, the infinitive and the-ed participle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现在分词、动词不定式和过去分词在句子中所起的各种作用,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ed participle used as the object complement in the have sth done pattern The infinitive that takes a logical object, which is 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The –ing participle used as the object of the preposition The –ing participle used as the postponed object in the introductory it construction The –ing participle used as the object complement 难点:The –ed participle used as the object complement in the have sth done pattern Unit Seventeen(灵活处理)
1.教学内容:The relative clause
·17·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定语从句的各种句型,并能够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The relative clause introduced by pronoun + of + which The relative clause introduced by who/that and preceded by another relative clause The relative clause introduced by that and containing there be The relative clause preceded by which, its antecedent being the main clause 难点:1)The relative clause introduced by pronoun + of + which The relative clause introduced by who/that and preceded by another relative clause Unit Eighteen(灵活处理)
1.教学内容: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2.教学的基本要求:学习表示各种意义的非真实条件句以及它们的构成,并能够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
3.重点和难点
重点: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related to something being done at present with the connective unless with the connective supposing with the connective otherwise in the if it hadn’t been for„pattern
难点:Sentences of unreal conditions in the if it hadn’t been for„pattern
第3学期(共72学时)教材:BOOK 3 每课主要内容:
1、各单元生词、短语、语言点、语法现象
2、口语练习(Oral Work)和交互活动(Interaction Activities)
·18· ** 第3册的重点目标为:巩固听说能力,侧重读写能力。
3、课文1、2(Text I, Text II)(通常Text I 作为精读内容,Text II可作为辅助或泛读内容)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课文中心思想,抓住主要情节或论点,理解准确率不低于70%。
4、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① 简写(précis writing)② 段落写作(paragraph writing)对常见文体(记叙文narration、描写文description、议论文argument)的段落格式有初步的认识并学习写作。③写信(Letter-writing)第三册每单元具体要求: 第一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掌握Narration 和Description的写作特点和要求,学写应用文的Heading and Salutation。
第二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掌握Description的写作要求。第三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学习按顺序写记叙文。
第四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学习按顺序写记叙文。并在应用文写作中学会表达目的。
第五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学习按顺序写记叙文。并学写应用文的结语。
第六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求。第七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进一步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求。第八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掌握Persuasive Writing 的写作要求。第九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进一步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求。第十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进一步掌握记叙文的写作要求。第十一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掌握文章中观点如何展开。第十二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掌握文章布局要点。
第十三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进一步掌握记叙文的写作要求。第十四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进一步掌握议论文的写作要求。第十五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掌握衔接手段。
·19· 第4学期(共72学时)教材:BOOK 4 侧重读写 每课主要内容:
1、各单元生词、短语、语言点、语法现象
2、口语练习(Oral Work)和交互活动(Interaction Activities)** 第3册的重点目标为:巩固听说能力,侧重读写能力。
3、课文1、2(Text I, Text II)(通常Text I 作为精读内容,Text II可作为辅助或泛读内容)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课文中心思想,理解准确率不低于75%;能抓住主要情节或论点并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论课文内容与人物。
4、指导性写作(Guided Writing)① Basic writing techniques Unit 1 Expansion of Ideas(1)Unit 2 Expansion of Ideas(2)Unit 3 The Parallel Construction Unit 4 Comparison, simile, metaphor Unit 5 Contrast Unit 6 Expansion of Words(1)Unit 7 Expansion of Words(2)Unit 8 Expansion of Nouns Unit 9 Expansion of Verbs Unit 10 Expansion of the Sentence Base Unit 11 Normal and Inverted Order of Sentences(1)Unit 12 Normal and Inverted Order of Sentences(2)Unit 13 Improving Your Sentences(1)Unit 14 Improving Your Sentences(2)② Composition writing Unit 1, 3, 5, 7, 9, 13, 14 记叙文(Narration)Unit 2, 6, 8, 10,12 说明文(Exposition)
·20· Unit 4, 议论文(Argumentation)Unit 11 讲故事(Story-telling)③ Letter writing 第四册各单元具体要求:
第一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学习Expansion of ideas。第二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学习Expansion of ideas。第三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学习运用排比结构。
第四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学习运用对比、比较、比喻等手法。第五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学习运用对比的手法。
第六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掌握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和要求。第七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进一步练习记叙文的写作。第八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进一步练习说明文的写作。第九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练习记叙文和描写文的写作。第十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练习说明文的写作。
第十一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学习恰当安排词序,学会叙述事件。第十二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掌握倒装结构,进一步练习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写作。
第十三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进一步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第十四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练习记叙文的写作。第十五单元:通过阅读主课文和副课文,练习persuasion 的写作。
四、考核方式
考试
五、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总评成绩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1.阅读理解上思考并回答教材的问题以及老师增加的问题。可以是口头方式或书面方式。口头回答可以在课堂上灵活开展,如独自发言、对子活动、小组讨论等方式。书面表达的问题通常是开放性的(open-ended),没有固定答案或者回答可以从多角度的,引导积极独立学生思维,大胆想象与推理,进而锻炼表达能
·21· 力。
2.学生主动对课文内容或与课堂活动相关的内容进行提问,要求解释或提出自己的不同设想。
3.开展课前十分钟活动,让学生讲故事、复述课内外内容、报道简要新闻、通知等语言实践。树立主动开口讲英语的信心,培养说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李观仪,《新编英语教程》(A New English Course)第IB、2、3、4册,(修订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参考书:
1.张鑫友,《新编英语教程学习指南》,第1B,2,3,4册,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2.《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邹申主编,《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考试TEM4语言技能训练指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陈汉生主编,《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指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茅风华,钟利平,《英语专业四级全真模拟试卷》,世图音像电子出版社,2004 6.肖惠云主编《当代英国概况》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6 7.余志远主编《英语国家概况》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 8.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第三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9.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5 10.朱永涛编著,《英美文化基础教程》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1998 11.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2.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3.黄源深,《漫谈外国文学作品欣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14.杨自伍,《英国散文名篇欣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5 15.刘启云等编译,《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演说词精粹》,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16.何田,孟继有编,《英语学习背景知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22· 《英语语音》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执 笔 人:黄丽娜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英语语音
2.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Pronunciation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英语(师范类)本科 5.总学时:32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英语语法是英语专业(四年制)基础阶段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传授系统的语音知识及基本的英语节奏语调。使学生能够在正确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掌握英语朗读技巧,用流畅、自然、得体、标准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和口头交际。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第1章(10学时)
重点:英语中4个因素的标准的英国发音,每个因素的发音不危及他们在不同语音环境中产生的微妙变化。
难点:正确区分几对难以辨别的因素及辅音系列、辅音连缀的正确发音。2.第2章 节奏(14学时)
重点:英语节奏所包含的五个方面的语音现象:重音、连续、同化、省音、缩约、弱读,元音音长的条件及规律。
难点:在朗读和表达中恰当地把握好这五个方面的内容,有节奏的朗读、表达。
3.第3章 语调(8学时)
重点:英语中三种基本语调:声调、降调、升降调的涵义、语境以及四大功能:强调功能、态度功能、语法功能和篇章功能。
·23· 难点:在朗读、交际中根据说话者的态度、意图、情感恰当地把握语调。
四、考核方式
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笔试主要测试听力。
五、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期中期末成绩包括口试(60%)和笔试(40%)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进行更多的课外训练,把语音训练尽可能多地转化为学生的语音能力,以更好地在朗读、交际中表现出来。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王桂珍,《英语语音语调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参考书:
1.何广铿,《实用英语语音学教程》,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87。2.何善芬,《实用英语语音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Peter Roach,A Practical Course: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2000。
·24·
《英语口语》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 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执 笔 人: 张若兰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英语口语
2.课程英文名称:Conversational English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应专业:英语(师范类)本科 5.总学时:140 6.总学分:6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英语口语》是低年级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就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景进行恰当的交流,能就所熟悉的题材进行对话或连贯性发言,从而达到培养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英语口语》开设四个学期,前两个学期完成两册课本的教学,后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由外教确定,在此不做具体要求。
第一册:
Unit 1 Introductions and Greetings(2学时)Unit 2 Invitations and Announcements(2学时)Unit 3 Requests and Offers(2学时)Unit 4 Apologies and Thanks(2学时)Unit 5 Suggestions and Advice(2学时)Unit 6 Warnings and Commands(2学时)Unit 7 Congratulations and Compliments(2学时)Unit 8 Likes, Dislikes and Preferences(2学时)Unit 9 Worry, Concern and Sympathy(2学时)Unit 10 Approval and Disapproval(2学时)Unit 11 Disappointment and Regret(2学时)
·25· Unit 12 Encouragement and Surprise(2学时)Unit 13 Directions and Instructions(2学时)Unit 14 Blame and Complaints(2学时)Unit 15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2学时)Unit 16 Certainty and Doubt(2学时)Unit 17 Views and Opinions(2学时)Unit 18 Plans and Intentions(2学时)第二册:
Unit 1 Possibility and Impossibility(2学时)Unit 2 Concentration and Interruption(2学时)Unit 3 Interest and Boredom(2学时)Unit 4 Insisting and Urging(2学时)Unit 5 Reassuring and Persuading(2学时)Unit 6 Condition and Concession(2学时)Unit 7 Deducing and Concluding(2学时)Unit 8 Obligation and Necessity(2学时)Unit 9 Defining and Exemplifying(2学时)Unit 10 Curiosity and Ignorance(2学时)Unit 11 Listing and Summarizing(2学时)Unit 12 Tolerating and Criticizing(2学时)Unit 13 Cause and Effect(2学时)Unit 14 Prediction and Judgment(2学时)Unit 15 Correcting and Explaining(2学时)Unit 16 Clarifying and Repeating(2学时)Unit 17 Hesitation and Confidence(2学时)Unit 18 Hopes and Desires(2学时)教学要求:能熟练地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并做简单的讨论;经过准备,能简单而连贯地复述听过的或读过的语段;能就日常生活的话题进行初步的交际;能清楚而连贯地讲述与本人、家庭、朋友、班级、学校和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况,长度不少于8句。
·26· 能就所听到的语段进行回答和复述;能熟练地问路、指路,提出请求或建议、接受邀请或拒绝邀请,征求意见,对他人意见,对他人进行批评、表扬、劝告、警告、鼓励或阻止;能就日常生活话题进行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
能就一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具有较强的复述能力和归纳能力。
四、考核方式:考查
五、成绩评定:本课程的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30%;期末考试70%。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课程将采取课堂教学和课后练习相结合的方法。课堂上教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课后注重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具体活动有:对子活动;小组讨论;个人演讲;短剧表演等。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Challenge to Speak 姚保慧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参考书:
1.Jack C.Richards David Bycina Sue Brioux Aldcorn New Person to Person 孙建华 李亚雄译注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9年
2.Leo Folson &Beatrice Folson 《美国口语大观》杨力 姜萍编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9年
3.贾正选《大学英语口语》上、下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年3月 4.游晓晔《畅游英语角》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1月 5.张建华《用英语与老外聊天》 重庆出版社 2001年 6.Family Album, U.S.A.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9年 还可结合时事选用有关报章杂志上的材料作为教学参考。
八、其他必要说明
本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涉及话题较多。为了使学生对本课程有清晰的了解和很好的掌握,教师在教学中应致力于三个方面的结合: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精确表达与模糊表达相结合;模仿性的说与创造性的说相结合。还应购置配套的教学音像资料,如磁带、录音带等。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应围绕功能和话题展开技能训练,课堂活动可采取多种形式。
·27·
《英语写作》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执 笔 人:张焰明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英语写作 2.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Writing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英语(师范类)本科 5.总学时:144学时 6.总学分:8 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大纲教学对象为英语专业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本课程为专业技能课,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写作理论和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活用语言、观察事物和了解英语篇章结构的能力,并通过写作练习实践,培养学生基本的写作技能。教学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英语写作I(36学时)第一章 用词(5学时)
词的类型 选词 同义词
第二章 造句(13学时)并列句和从属句 时态、语态、语气 一致性 连贯性 简洁 强调
·28· 多样性
第三章 段落(18学时)按时间发展段落 按过程发展段落 按空间发展段落 按举例发展段落 按比较和对比发展段落 按因果发展段落 按分类发展段落 英语写作II(36学时)第四章 作文
摘要 开头、中间和结尾 记叙文 描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书评
英语写作III(36学时)修辞 文体
实用写作(通知、信件等)英语写作IV(36学时)论文写作 设计 格式
论文写作练习
四、考核方式
考试
29·
·
五、成绩评定
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70%。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本课程为专业技能课,以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为目的,培养学生了解英语写作文体,恰当表达自己的思想能力。
七、教材与参考书
使用教材:《英语写作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参考书目:
1.《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等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实用英文写作》,刘礼进著,中山大学出版社 3.《英语写作精华》徐广联等著,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4.《英语写作》,孙骊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5.《英语写作小手册》,杨传普译,煤炭工业出版社
·30· 《英语语法》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执 笔 人:黄文洁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 英语语法 2.课程英文名称: English Grammar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英语(师范类)本科 5.总学时:68学时 6.总学分:4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英语语法是英语专业(四年制)基础阶段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重点掌握英语语法的核心项目,提高学生在上下文中恰当运用英语语法的能力和运用英的准确性。使学生对英语语法有一个比较系统地了解并能借助英语语法知识解决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各种联系,牢固地掌握英语语法,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第1章 句子结构(1学时)重点:掌握英语的七种基本句型 难点:基本句型的转换及扩大 2.第2-3章 主谓一致(2学时)重点:主谓一致的指导原则
难点:以集体名次做主语的主谓一致以及并列结构做主语的主谓一致 3.第4章 名词和名词词组(2学时)重点:名次的数 难点:单位词的用法
4.第5章 名词属格(2学时)
·31· 重点:名词属格的构成、意义和用法 难点:独立属格和双重属格 5.第6-7章 限定词(3学时)重点:限定词与三类名次的搭配 难点:冠词的类指和特质用法 6.第8-9章 代词(2学时)重点:代词的格及代词照应
难点:代词及其先行项在“数、性、人称”的一致 7.第10章 动词和动词词组(2学时)重点:动词的分类
难点:动词的“时、体、态、式” 8.第11-12章 动词的时和体(4学时)重点:动词的时和体的基本用法 难点:动词的时和体的用法比较 9.第13章 将来时间表示法(2学时)重点:表示将来时间的多种结构 难点:表示将来时间的多种用法比较 10.第14-15章 被动态(4学时)重点:被动态的用法 难点:非限定动词的被动态 11.第16章 虚拟式(4学时)重点:be型 were型虚拟式用法 难点:用法比较
12.第17-18章 助动词(4学时)重点:情态助动词的基本用法 难点:半助动词的类型结构 13.第19-20章 不定式(4学时)重点:不定式的形式及不定式符号的省略 难点:不定式与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搭配关系
·32· 14.第21章 现在分词(4学时)重点:分词与动词的搭配关系
难点:既能直接带不定时又能直接带分词的动词 15.第22章 过去分词(一学时)重点:过去分词做前置修饰语及补语 难点:悬垂分词
16.第23章 形容词和形容词词组(2学时)重点:形容词分类 难点:形容词与分词
17.第24章 副词与副词词组(2学时)重点:副词与副词词组的主要用法 难点:兼有两种形式的副词
18.第25章 比较等级和比较结构(4学时)重点:比较结构 难点:比较结构的用法
19.第26章 介词和介词词组(4学时)重点:介词与形容词、动词、和名词的搭配关系
20.第27章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4学时)重点:选择疑问句和附加疑问句 难点:祈使句、感叹句
21.第28章 存在句(2学时)重点:实义主语
难点:存在句的非限定形式 22.第29章 It 句型(一学时)重点:虚义It 和先行It 难点:分裂句引导词It 23.第30章 并列句子结构(4学时)重点:并列句子结构的各种形式 难点:并列句子结构意义和用法
·33· 24.第31-32章 从属结构(4学时)重点:限定从属分句和状语分句的用法 难点:非限定分句、无动词分句、独立结构 25.第33章 关系分句(4学时)重点:限制性关系分句和非限制性关系分句 难点:关系词的选择
26.第34章 条件句(4学时)重点:四种类型条艰巨的基本形式 难点:四种类型条艰巨的变体形式
27.第35章 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2学时)重点:陈数句和疑问句间接引语 难点:祈使句和感叹句的间接引语 28.第36章 修饰(2学时)重点:名词修饰语合同位语 难点:状语
29.第37-38章 替代(2学时)重点:名词性替代、动词性替代 难点:分句性替代
30.第39-40章 后置、前置、倒装(2学时)重点:后置、前置 难点:倒装
四、考核方式
考查
五、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70%)+平时成绩(30%)=总评成绩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对所学语法规则的概念、结构、用法有确切地了解。然后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正确熟练地掌握其用法。在课堂教学中,讲练结合。抓住中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到精讲多练,培养学生正确运
·34· 用英语的能力。同时,采用归纳法、演绎法、归纳与演绎结合的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归纳,通过大量反复操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上、下册,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12月。
参考书:
1.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2.张道真《实用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3.张振邦《新编英语语法概要》,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12月。4.彭司澄《大学生应与用法500疑点》,湖南师大出版社
5.杜秉政董眉君,《大学英语与法与练习》1-4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1 6.薄冰《英语语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5· 《英语听力》课程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执 笔 人:刘桢&黄文洁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 英语听力
2.课程英文名称:English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4.适用专业:英语(师范类)本科 5.总学时:140学时 6.总学分:8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为学科基础必修课。其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听力技能基本功训练,提高学生听的技巧及其他方面的语音辨别能力和思维能力,增进学生对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熟悉英语民族国家人民的生活和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基本要求及教学内容
1.《英语听力》教学内容为《Listen to This:1》及《Listen to This:2》 2.除了教材以外,教师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适当增加英语新闻的练习。
3.能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
4.能听懂中等难度(如TOEFL中的短文)的听力材料,理解大意,领会作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
5.能听懂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
6.能大体辨别各种英语变体(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 7.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词数为200个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20个单词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8% Semester I:(32学时)
1.Week One: Preparatory Lesson 1-2(2学时)
Brush up the dictation skills on numbers
·36· To know various expressions involved with numbers 2.Week Two: Preparatory Lesson 3-4(2学时)
To learn to describe various types of equations The dictation of long numbers 3.Week Three: Preparatory Lesson 5, VOA慢速新闻(2学时)
To know coins terminology in Britain and America Be acquainting to several major cit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able to distinguish different terminology for coins in the UK and USA 4.Week Four: Lesson 1&2, VOA慢速新闻(2学时)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about News Structure To identify the important information, such as time, location, activity, reason or result of an affair To learn some frequently used idioms get used to the pronunciation containing the sound omissions 5.Week Five: Lesson 3&4, VOA慢速新闻(2学时)
How to do dictation? And its importance in language learning.Learn to understand implied meaning through the dialogues.6.Week Six: Lesson 5&6, VOA慢速新闻(2学时)
Learn to catch some key words that contain the information of place, the identity of the speaker and the action of the speaker.Various ways do make suggestions in conversation Develop a systematic understanding on phras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in telephone conversation.7.Lesson 7&8, VOA慢速新闻(2学时)
Learn to develop a “top down” strategy to process information Help students to note down important points only through important points Get acquaintance to names of different places of Britain Learn to dictate Fractions
·37· Learn to judge various kinds of negative sentence patterns 8.Lesson 9, VOA慢速新闻(2学时)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capture the key points in a conversation Learn to find answers through inferring from broken pieces of information 9.Lesson 10, VOA慢速新闻(2学时)
To develop a basic understanding about phrase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used in Hotel through the conversations To generate the viewpoint of each participants in a debate. To learn several terminologies used in various sports events.10.Lesson 11, VOA慢速新闻(2学时) Get acquaintance of food in Britain To learn some phrases and expression in Restaurant English Wine culture of western countries 11.Lesson 12, VOA慢速新闻(2学时)
Dictate important numbers and percentage from a monologue Continue to acquire expression on restaurant English Adapt to an conversation with background noise 12.Lesson 13, VOA慢速新闻(2学时)
Get acquaintance about situation in Kashmir Learn expressions to describe complexions and figures Practice to take notes by following time sequence 13.Lesson 14, VOA慢速新闻(2学时)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airplane structure Learn to catch the key points in a conversation Practice with telephone conversations, especially leaving messages 14.Lesson 15, VOA慢速新闻(2学时)
To know how to order food in a restaurant To get evidence from the monologue according to hints.15.Lesson 16, VOA慢速新闻,Oral Workshop 1-A(2学时)
·38· To cultivate the ability to capture single word accurately in a fast speed Learn more expression about hotel English Learn some expressions used when consulting a doctor 16.Review and Q/A(2学时)Semester II:(36学时)
1.Lesson 17, VOA慢速新闻, AP新闻, Oral Workshop 1-B(3学时) Learn more complicated expression used when consulting a doctor Learn more phrases used in restaurant English Hav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various kinds of breakfast in Europe 2.Lesson 18, VOA慢速新闻, AP新闻, Oral Workshop 2-A(3学时) To extract information and then put it down organize it in a logical way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 Practice to retell a story 3.Lesson 19, VOA慢速新闻, AP新闻, Oral Workshop 2-B(3学时) Develop a systematic knowledge about phrases and sentence structures used in weather broadcasting To figure out relationship of family members with the help of a familiy tree To take down notes a person’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his 4.Lesson 20, VOA慢速新闻, AP新闻, Oral Workshop 3-A(3学时)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about U.S.Politics Cultivate the ability of scanning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to capture the wanted message and put it down in a concise way.5.Lesson 21, VOA慢速新闻, AP新闻, Oral Workshop 3-B(3学时) Various expressions about love Strengthening the ability of scanning before listening Get used to the Midland British accent Cultivate the ability on note-taking of important details in a
·39· conversation 6.Lesson 22, VOA慢速新闻, AP新闻, Oral Workshop 4-A(3学时) An intensive practice with complains between customers and managers Obtain basic knowledge on several tourism spots of London To know types of hotels available in UK, such as Youth Hotel, B&B 7.Lesson 23, VOA慢速新闻, AP新闻, Oral Workshop 4-B(3学时) Restaurant English-words & phrases used in paying fees To learn more expressions on tourism English, especially in customs Introduce several well-known dessert of Chaozhou food Note down jokes happen in restaurants Ways to transfer capital from a country to another 8.Lesson 24, VOA慢速新闻, AP新闻, Oral Workshop 5-A(3学时) Strengthening skills on calculations Ways to ask for advice Ways to make appointments Learn several terminologies used in court 9.Lesson 25, VOA慢速新闻, AP新闻, Oral Workshop 6-A(3学时) Strengthening listening skills on numbers, especially those in concrete situations A comparison of superstition in western countries to those in China 10.Lesson 26, VOA慢速新闻, AP新闻, Oral Workshop 6-B(3学时) practice numbers used in giving dates, years, and telephone numbers etc. practice abbreviations and their meanings have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bout woman liberation movements 11.Lesson 27, VOA慢速新闻, AP新闻(3学时)
Learn to follow procedures and then complete a disk, such as making a dish or using a camera Acquire a systematic knowledge of phrases and sentence structure used in the Airport, especially in the announcement
·40· About Pools and casinos in the UK 12.Lesson 28, VOA慢速新闻, AP新闻(3学时) To learn more important spots in London To Learn more name of fruits Semester III:(36学时)
1.Week One(2学时) This is your life What are your ambitions Study skills: Orientating yourself to the text 2.Week Two(2学时) American Indians New Australians Study skills: Identifying the main idea Listening and speaking practice: telling a story 3.Week Three(2学时)
don’t see it that way(Daily conversation) How to get a raise? Study skills: Liste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4.Week Four(2学时) Weather forecast The 5 O’clock news
Study skills: Being aware of the stress, rhythm and intonation 5.Week Five(2学时) An unpleasant trip A Saturday afternoon Study skills: Listening beyond the surface meaning 6.Week Six(2学时)
In the path of the earthquake A funny thing happened to me A very beautiful story
·41· Famous speech----Address at Gettysburg 7.Week Seven(2学时)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n the library I remember„
English song: Song of joy Listening and speaking practice: reciting an English prose 8.Week Eight(2学时) Genetic make-up Can I take a message Night flight Study skills: Learning to predict(1)9.Week Nine(2学时) Willing to train How do others think of my job? Study skills: Learning to predict(2)10.Week Ten(2学时) News summary British newspapers Eccentricity Study skills: Learning to predict(3)11.Week Eleven(2学时) A way of life My first job Famous speech: I have a dream 12.Week Twelve(2学时) Bank robbery Shop-lifter Study skills: Learning to rephrase(1)13.Week Thirteen(2学时)
·42· What do you like about your job?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self? Study skills: Learning to rephrase(2)14.Week Fourteen(2学时) News summary Bearded lady English songs Study skills: Note-taking(1)15.Week Fifteen(2学时) Capital punishment A new way of life Study skills: Note-taking(2)16.Week Sixteen(2学时) The suffragette movement Sex discrimination Listening and speaking practice: Telling a story 17.Week Seventeen:(2学时) Test Skills for Band 4 Dictation Practice 18.Week Eighteen: Revision(2学时)
Semester IV:(36学时)1.Week One(2学时) News in brief Old age and health The tree climbers of Pompeii Study skills: Recognizing the main idea(1)2.Week Two(2学时) Energy crisis BBC news headliners(1) Study skills: Recognizing the main idea(2)
·43· 3.Week Three(2学时) Estate agent Jazz singer My computer makes me sick Study skills: Recognizing the main idea(3)4.Week Four(2学时) Last of the airships? BBC news headliners(2) English song: 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 5.Week Five(2学时) Olympic Band 4 examination preparation: Dictation 6.Week Six(2学时)
Class in Britain and America Band 4 examination preparation: Model test(1) BBC news headliners(3)7.Week Seven(2学时) Hypnosis Band 4 examination preparation: Model test(2) Getting a job 8.Week Eight(2学时) IQ test Band 4 examination preparation: Model test(3) English song: Blowing in the wind 9.Week Nine(2学时) Parking in London Mummy dust Band 4 examination preparation: Model test(4)10.Week Ten(2学时) port in Britain
·44· A post-industrial society Market news(1)11.Week Eleven(2学时) Holistic medicine Psychology of Clothes Market news(2)12.Week Twelve(2学时) Interviews News report Market news(3) Study skills: Completing the outline 13.Week Thirteen(2学时) The sad life of an old man News report Technology news report Listening and speaking practice: Broadcasting the news 14.Week Fourteen(2学时) Graphology News report Health news report Study skills: Completing the outline 15.Week Fifteen(2学时) How to keep fit News report Entertainment news 16.Week Sixteen(2学时) Palmistry News report Listening and speaking practice: Broadcasting the news 17.Week Seventeen(2学时)
·45· The Unfortunate Story of the Lost Money News Report: Drive in Theatres in Trouble Outlining 18.Week Eighteen(2学时) Home Computers ws Report: Miami Has Become a Dangerous Place Outling
四、考核方式
考试
五、成绩评定
每学期的学习总评成绩由考试成绩(70%)和平时成绩(30%)构成。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方法的传授及技巧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多种渠道以提高自身的听辨能力。
七、教材与参考书
1.何其莘等,《英语初级听力》,《英语中级听力》,(Listen to this:2),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2.张民伦等,《英语听力入门2000》,(Step by Step: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张民伦等,《英语听力入门2000》,(Step by Step: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4.《新英语交谈上册》(New Person to Perso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
5.《英国广播公司电台英语听力通》,扬子江音像出版社,2003年 6.其他辅助材料:VOA新闻,BBC新闻,NPR新闻,CNN新闻,托福试题,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真题。
八、其他必要的说明
由于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专业四级的考试,考虑学生的总体需要及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会适当地增加有关方面的技能训练。
·46·
《英语阅读》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执 笔 人:邱若深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英语阅读 2.课程英文名称:Reading 3.课程类别:必修
4.适用专业:英语(师范类)本科 5.总学时:104学时 6.总学分:6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很重要,是基础课,对写作,文学,翻译等课程影响大。
阅读课的任务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语言的能力以及假设判断、分析归纳、推理检验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阅读技能,包括细读、略读、查阅等能力;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洗手语言和文化背景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作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学生进入高年级打好扎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三学期的学习和训练,要学完体裁及内容广泛的文章约160篇(内容从易到难,顺序渐进),能较牢固地掌握基本词汇和阅读技巧,并能在阅读实践中较成熟地运用。要掌握地阅读技巧及词汇知识有:
1)常用的前缀和后缀 2)部分成语
3)几种常用的修辞格
4)利用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猜测词义
5)段落的中心大意,支持细节,主题句的位置
·47· 6)段落展开的模式及信号词 7)推理,判断,作结论 8)作者的态度和意图 其他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学期:
词汇:能认知词汇3000各;(含中学已认知的2000个)。
阅读:1)能以每分钟120个词的速度阅读生词率不超过3%的简易读物或文章(如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要求把握主要事实和中心大意。
第二学期:
词汇:认知词汇4000个(含第一学期要求的3000个)阅读:
1)能读懂词汇量为3500——4000的简易材料及读物(如Thirty-nine Steps), 阅读速度每分钟140个词,要求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推理和分析,领会作者的真实意图。
2)能在6分钟内,速读生词率不超过2%的1000个词左右的文章,理解中心大意。
3)初步学会查阅字典(ALD,Lon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第三学期:
词汇:认知词汇5000个 阅读:
1)能读懂词汇量为4500——5000左右的一般性读物及经过改写的文学作品(如Oliver Twist)以及21th Century等报刊杂志中的各种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50个词,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论点或情节,能根据所读材料进行推理和分析,领会作者的真实意图。
2)能在5分钟内阅读1000个词左右的中等难度的文章(生词率不超过3%,了解中心大意,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知识猜测和判断词义)。
3)能较熟练地查阅英语词典(ALD,Lon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和初步学会阅读参考书,独立解决部分语言难点和一些背景知识问题。
四、考核方式
·48· 笔试
五、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各占30%和70%
六、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地措施
1.要求学生每周阅读量第一学期为2500——5000个词;第二学期为5000——8000个词;第三学期为8000——12000个词
2.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练为主的原则 3.对有独立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作者韩志先,书名《英语阅读教程》第一,二,三,四册;出版地:北京;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份:1989年
参考书:作者:贺慧声;书名《英语阅读教程(第一,二,三,四册)学习辅导书》;出版地:北京;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年份:1992年
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已经开展并实施多年, 但近几年高校的连续扩招, 同时学生生源又逐年减少, 使高校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学对象的转变, 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建构适应新型教育的教学模式。本文从辽东学院外语学院基础英语教学的改革实践入手, 研究和探索一种先进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现状
(一) 基础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根据2000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高等院校“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 对学生进行全面的, 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基础阶段是指大学一、二年级, 该阶段的英语教学重点是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 《教学大纲》还指出, 综合英语“是一门综合英语技能课, 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二) 教学现状。
由于全国性的年年扩招, 辽东学院外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逐年下降且参差不齐。从省内和省外看, 外省的学生分数高, 省内的学生分数偏低;从全国范围看, 沿海及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比内陆及农村地区的学生英语基础好。在一个自然班里, 学生的基础差距很大, 给课堂教学带来诸多不便。
1.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刚刚进入大学校门, 已经习惯了高中的学习方式, 即由老师讲, 学生听, 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大量的作业和试卷, 目的单一, 仅仅是为了高考能获得高分, 因此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自主学习意识;另一个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 没有奋斗目标, 自然就缺少学习的动力。
2.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现象。
高中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忙于应付各种各样的试题试卷, 只是单纯的学会了某种特定句型的某种固定用法, 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忽视了基本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律的传授, 忽视了人文知识的传授。语言基础知识不扎实、西方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匮乏是目前大学英语专业低年级的普遍现象。
3.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很高。
从知识的掌握、传授的方法、课堂的组织乃至教师的亲和度及仪表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教师不能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 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能有效地组织课堂活动, 在测评中教师常常会得到学生的差评, 学习效果也不佳。而且, 现代大学生个性较强, 听不得批评, 心理承受能力很差, 这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
三、基础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基础英语教学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一代教学对象。在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基础上, 总结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复式教学模式”, 教师完成自身角色的转变, 进一步深化英语基础阶段的教学改革。 所谓“复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是停留在一个层面, 而是一种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它体现在教学任务的多层面、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以及教师角色的多元化。
(一) 实行分级教学, 最大程度优化教学效果。
首先, 分级教学不同于以往的按成绩分班, 编入不同的等级, 然后按照不同的等级进行教学。因为, 英语专业的学生人数相对较少, 一个年级只有两三个班。如果按成绩好坏分班, 容易给学生心理暗示。结果就是快班的学生越来越好, 而慢班的学生就越来越差, 甚至厌学情绪严重。这样既不利于教育教学, 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里的分级教学是指在一个自然班里分不同的层面等级进行阶梯式教学。首先是分级。新生入学后, 教师通过摸底测试和一段时间的教学观察, 将全班分成五、六个学习小组, 组长由教师任命, 组员按照学生的成绩、课堂表现和相互间配合的默契程度进行合理分配。然后, 每个组的成员按照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再分成两人一组, 结成对子。这样有利于基础差的学生迅速进步, 也有利于形成竞争态势, 在比学赶帮中快速进步。其次, 在教学中遵循教育规律, 因材施教。分级教学正是将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优化教学效果。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为原则, 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全部教学活动置于其有形或无形的控制和影响之下。可以将不同任务交给学习组长, 使一部分学习任务在小组里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学生得到充分发挥, 特别是能力稍差的学生;同时, 组长的责任意识增强, 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 另外, 分级教学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机制,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一方面, 在教师分配大量的学习任务后, 各组组长和结对子的成员都可以成为监督者, 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往往羞于向老师请教。实行分级后, 学生会很自然、很明确地向自己所在的小组寻求帮助, 他们可以逐级讨论, 也可以在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在学生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教师帮助解决。这样, 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面对困难, 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意识, 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的思考问题、总结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常言道:教可依法, 教无定法。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教学方法, 然而, 不同的方法产生的教学效果是不尽相同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生动有趣, 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合作学习以及双向互动等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以一堂课为例, 教师可先围绕课文背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也可以结合本国、本地的实际情况提出问题讨论, 找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讨论式) , 这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法之一。在课文讲解中, 教师可随时结合课文情景, 提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 (启发式) , 让学生参与教学, 形成师生间有效互动 (双向互动式) 。教师还可以把适当的课文交给学生改编成课本剧 (表演式) ,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表现欲望强烈, 课堂表演可以使学生获得满足感,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后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 利用现有图书和网络资源查找资料, 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交流, 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研究式、合作式)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的每一种方法的使用, 其目的都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这也是基础英语教学最主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因此, 教师应不断转变教学理念, 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效结合并灵活运用, 使教学方法立体化, 多元化, 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运用英语, 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习效果。
(三) 提高教师个人素养, 发挥教师的角色作用。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 对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活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确定语言学习的内容和任务;二是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三是决定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互动方式;四是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完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且还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者, 学习目标的引导者和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监督者和协调者。
1.教师是英语语言课程的设计者和学习目标的引导者。
英语教师仅仅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应当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外语教学理论和教学法知识, 为学生建立合理的长短期学习目标, 正确引导学生, 把英语学习变成学生的内在需求。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才能有效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2.教师是各种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挥者、监督者和协调者。
处于课堂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不应该以演讲者或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占据这个课堂, 而应该退到幕后, 掌控全局。做到对学生调动有序, 对教学内容安排合理, 适时调整教学活动。因此, 英语教师应不断丰富教学实践, 有意识的储备多种课堂活动形式和课堂管理技巧。
3.教师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心里疏导者。
大部分学生习惯了高中课堂上被动接受的角色, 在参与课堂活动时, 缺乏信心, 会因此增加焦虑感。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去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 尊重他们的意愿,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一丝不苟, 在课后和学生亦师亦友, 真心关怀每一个学生,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有安全感, 才能向教师袒露心声, 有利于解除紧张情绪, 消除心里障碍, 达到“尊其师, 信其道”的效果, 全方位提高学生语言运用水平和综合素质。
四、结语
基础英语课堂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任。“复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引导学生, 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有责任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学习和展现自我的机会, 使学生在大量实践的过程中, 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因此, “复式教学模式” 是师生双赢策略:既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确保教学过程能按照教师精心设计的程序顺利进行, 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营造并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既有利于促进师生情感交流, 也有利于疏导学生心里, 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压力,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New York:PrenticeHal, 1991
[2].Cook, V.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Edward Arnold (Publishers) Ltd, 1996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4].郭爱兰.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 2006
[5].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6].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
基础英语,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本课程主要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篇阅读理解能力,了解英语各种文体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扩大词汇量和熟悉英语常用句型,具备基本的口头与笔头表达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各种语言交际活动以获得基本的交际技能,并达到新《大纲》所规定的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要求。”《大纲》对学生在基础阶段的语音、语法、词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文化素养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作为基础阶段的一门主干课程,基础英语课必须让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三个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具体地说,基础英语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即正确的语音、语调,规范的词法、句法、章法(包括遣词造句与谋篇布局),得体的词汇表达,熟练地运用听、说、读、写、译技能以及外语实际运用能力。同时,外语教育还应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组织能力以及适应工作、灵活应变的能力。与其他课程相比,基础英语显著的特点是其“综合性”。首先,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相结合。词汇、句型、篇章结构、文体知识等语言知识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也就是说,学生通过听说活动或读写活动掌握这些语言基本知识,教师则通过设计这些活动、评估学生的表现起着引导者、促进者的作用。例如,在学习课文前,学生须在上课前预习好语言知识点,带着问题到课上讨论。如遇不懂的地方,教师采用启发式,将学生已知的信息调度出来,由彼及此,使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分析篇章结构时,也采取学生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的方式,教师最后归纳总结,并对学生未提到的内容进行补充。其次,各语言技能之间相互交融。在基础英语课教学中,我们注重将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割裂相互之间的联系,每一个课堂教学的活动应力图实现两个以上技能的综合,比如就某一个问题,先听后说,最后写一篇小短文;或者,先进行阅读前讨论,后阅读课文,再讨论,最后写一篇短文等等,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第三,将业务素质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课程除了要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还要培养科学合理的学习策略,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等素质。另外,基础英语的学习材料具有立体性。根据教学大纲和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师可补充大量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既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音像资料(磁带、CD、VCD或DVD),或来源于网络资源的多媒体材料,选择的标准是有利于课堂讨论和活动。
二、构建多元化考评模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基础英语的评价手段过于单一,测试面亦过于窄,基本停留在词汇、语法以及分项测试的听、说、读、写等技能上,这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制约了英语教学的新的尝试,而且难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难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作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部分,重新构建评估模式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估应以目标多元、注重过程为原则,测试性评估手段与非测试性评估手段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其他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课堂教学活动,构建一个多元化评估模式,在这个模式中,各部分的权重分别为:
1.书面测试
书面测试包括单元测验和期末考试,主要检查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兼顾语言表达能力。(1)单元测验。主要了解学生在每个单元学完后基本知识的掌握、语言能力的提高情况。形式多样化,一般有这样几个项目:跟单元话题相关的听写;对重要表达法的理解与运用;跟单元话题相关的思想表达;或根据所提供的素材(与课文主题相关)写一篇小评论等。(2)期末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在整个学期中所获得的英语知识和能力。期末考试有听写、词汇与语法、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翻译(中英互译)、写作等项目,主观题与客观题各占约50%。
2.口语测试
口语测试是外语测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弥补笔试的不足。在这个模式中,口语测试主要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实际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回答问题、角色扮演与小组讨论。(1)回答问题。每位学生单独回答考官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基于对所学课文的充分理解(主要是意义的理解,而并非只是语言形式的理解),并有所拓展。(2)角色扮演。将学生分为两人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要求学生根据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说话的场合等情境设定,作出恰当的对话,并配以合适的语调、表情等非语言因素。(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3~4人小组,讨论某个问题(教师事先准备多个问题,考试前有小组代表抽签决定讨论哪个问题)。考官监控整个讨论过程,对每个学生的表现以及整个小组的协作情况(看是否有学生过分表现,小组成员是否能相互递话等)作评价。
3.课堂表现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检查课外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1)提问与回答。这个项目包括两个主要内容:每次上课先由一位学生用英语讲述一件近来发生的国内国际大事,讲完后提问两个问题,由其他学生回答。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学习内容,上课时抽取几个学生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问,教师先不作回答,要求其他学生回答。教师对问题与回答的质量(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经过认真思考等)进行评估与记载。(2)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3~4人小组,共同完成,讨论教师提出的一些富有争议的问题,形成小组意见,由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之间意见不一时可进行辩论。课本剧的改写与表演,如果课文是有人物、故事情节的文章,要求每个小组课前运用合理的想象将课文改写成剧本,并进行排练。课上各小组进行表演。教师在评价时,着重看整个小组的表现,同一个小组各成员的得分是一样的,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是课堂教学评估的最基本、最重要也是最经常使用的形式。事实证明,相对开放式的课堂观察会有利于教师开放思路,有助于教师的反思性教学能力的形成。
4.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主要是为了拓展课堂学习,除对课本的预习和复习、书面作业如翻译、写作(命题作文)、课文的概要或改写等内容外,还有听英语广播、看英文报纸、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资料、阅读课外书籍并写读书报告(每周写一篇)等学生个人必须完成的作业,以及小组必须完成的作业,如剧本的撰写与排练、创作英文报纸(包括讨论每一期的选题、内容撰写、版面设计)等。
5.自我评测
自我评测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学习过程。一般有两种形式:第一,周记。在一个单元学完之后,学生以周记的形式回答以下问题:①What useful information have I learnt in this unit?②What language items have I learnt in this unit?③What skills have I improved in this unit?④What problem(s) in this unit remaining to be solved?第二,学习档案。教师与学生共同记录。每个学生有一个记录本,教师有目的地记录学生对课堂活动的投入,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作业完成的质量,以及课外语言活动的表现等等,随时反映学生在各方面的努力、进步和成绩,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增强信心。学习档案给学生提供了对自己学习进展情况进行监控和反思的手段,使学生成为学习评价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和主体,使学习成为学习者能力自我发展的过程。除上述所提到的手段外,还辅助问卷调查、面谈等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但向教师展示了自己的语言能力,更能表现出情感、态度等相关的学习因素。可以说在这个模式中,测试性评估手段与非测试性评估手段的使用都是为了强化和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学习意识即语言学习是为了最终能使用这门语言,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
测试只是评估手段之一,不能用考试成绩衡量一切。多元化教学评估模式具有形成性、开放性的特点,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对教师而言,它促使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理念,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它能充分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提高自信心;能促使他们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合作学习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并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供了空间,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学习,并易于合作,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等将大大增强。总之,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素养都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本刊略)
《基础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本科一、二年级基础必修课中的核心课程。它的合理性和与时俱进为高年级的专业课教学乃至整个英语本科专业教学起着奠基作用。而该课程受到教材、教学设施、教师教学理念的制约一直停留于上世纪末的教学模式,这与后现代课程观存在着距离。按照后现代课程观的理解,课程不应再局限于大纲、教材、考试及各种科目等概念,而应是一种社会活动,是发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一切语言现象。英语教学也可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如何使这门课跟上时代步伐,符合现代教育理念,满足国际人才培养需求,了解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摆在每―位外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巨大课题。
一、现状分析
目前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在《基础英语》教学实践中主要存在几个问题:
1、教材结构与内容
专业教材不能满足新的教学发展,与现实生活发展脱节,学生对学习没有新鲜感,失去学习动力,学生的文化意识得不到发展,文化学习成为纸上谈兵。
2、教学方式
将发挥学生主体性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没有区分学生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是实质性参与还是形式上参与。
3、课程教学中“人”与“知识”关系
知识或知识的掌握是为人或人的发展服务的,在两者关系上,前者是目的,后者是手段;被置换后,则后者是目的,前者是手段。现代知识尽管仍然是课程内容的基础,其地位是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但对人的发展的贡献已不再具有充分、绝对的合理性,不应是课程内容的全部和中心。
4、教师的观念与能力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试图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但又常被头脑中的“教案”所束缚,处于想放又放不开的矛盾状态,这一直是普遍存在的困惑问题。对这种观念与行为相悖――观念上认识到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教学行为上仍是由教师控制和设计,表现出教师很强的控制欲。究其原因,既有观念层面问题,也有对教材、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问题,还有对教学评估结果的担心。
5、评价方式
传统评价方式已制约和影响了《基础英语》课程和学生的发展。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评价方式的目标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评价指标唯一,以考试分数为标准,忽视学生的思想态度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评价主体唯一,教师是评价主体,学生是被评价对象,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评价功能单一,只注重评价的选拔和甄别功能,注重结果,忽视过程,注重高分数,忽视学生全面发展;评价方法单一,注重对单纯语言知识结构的考查,多采用笔试,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二、改革思考
《基础英语》课程改革涉及因素较多,如师资、教学条件、社会需求、学习者需求、教材、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基础英语》课程改革应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1、明确建立课程改革指导思想
确定该课程的指导思想,也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体系、评价方式和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调整教材结构与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的需要。 “
2、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学生是认知主体,是学习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因而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但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也不容忽视,高校教师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应有效地组织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展示给学生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在课堂教学目标价值取向上,从过去强调“双基”到现代课堂教学目标多种价值取向并存。从“学习知识”到“学会学习”,这正是在观念层面上的超越。
3、调整课程教材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教材应以话题式出现,结合现代研究性教学观中的任务式,给学生设计出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任务,要求他们合作完成。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话题式教学在内容上对同一种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对同一内容反复加强,确保长期记忆的有效性。这种结构不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输入一吸收一输出的机会,也给教师更自由的教学空间。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环境、内容、手段等情况的需要自主整合,也可有选择地对教材内容与课外材料进行配合使用,使相同话题常讲常新。
4、采用多元教学手段
新的教学观念和课程结构与内容要求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的学练形式,应更多的采用发挥学生想象力和主动创造才能的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与运用机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灵活采用小组讨论、辩论、情景表演、课堂演示、分组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也可以将团队建设理念应用于语言教学,鼓励学生合作式学习。同时强化课外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内容向课外延伸,形成课堂内外教学内容的立体交叉。教师根据课内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制定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学生课外按计划练习,并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相关信息。教师还可通过建立博客达到与学生充分互动的效果。通过定期播发英语电影、录像,举办英语讲座、英语晚会,鼓励学生参加英语角等手段丰富学生的`课外语言学习。
5、改革评价方式 新的评价方式应坚持四个原则:
(1)发展性原则:以“促进学生发展”、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主体性原则:把评价权利还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都可成为评价主体。评价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评价手段之一。评价既包括对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状态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素质和教学行为的评价,还包括对学校办学状况的评价,同时应积极组织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对学习进行自评、互评,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3)过程性原则:评价应注重教育教学发展和人的发展过程的价值判断,注重通过形成性评价考查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过程,同时把评价过程作为改进教学、推进教学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过程。
(4)多元化原则: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是多元的。学生是有差别的,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不能只用笔试,而应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三、结语
课程编号: 课程学分:3学分
课程学时:3周×20学时 60学时 课程安排:一年级 上学期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必选课
一 课程开设的意义、作用和地位
楷书临摹练习是书法专业的必选基础课程。该课程以临摹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楷书的艺术理论及用笔、结字系统、严格的讲授与训练,培养学生正确地认识楷书的笔法与结构、结构与章法、结构与情感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以后的书法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 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任务: 1.了解楷书的笔法、结字、章法等的艺术规律。2.学习、体会楷书的用笔、造型。
3.了解楷书发展的概况,为楷书的学习在理论上打好基础。4.训练学生楷书的临摹能力,为以后的楷书创作打好基础。
教学要求:
1.通过对晋、唐楷书的临摹,训练学生对其用笔、结字的把握能力。2.教师讲解、示范用笔临摹的基本方法和楷书形式的审美特点。3.学生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
三 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
1.讲授楷书的结构特征和用笔使转的基本规律。2.讲授楷书临摹的要求与方法。3.讲解范本的审美趣味与笔墨要求。4.指导学生完成教学内容和计划。
5.讲授楷书的笔法、墨法与艺术表达的对应关系。
四 教学方法的原则性建议
1.教师讲解楷书用笔方法和示范书写。2.教师讲解楷书在书法学习的重要性和艺术特点。3.随堂进行作业点评和指导完成教学计划。
五 课程考核方法和标准
评分方法:
1.根据学生在课程中的学习态度、平时作业的完成质量做综合评定。2.以教研室为单位的集中评分制。
评分标准:
1.字形结构关系准确。(占30分)2.能否体现范本的风格特征。(占40分)
3.能否按课程要求、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作业。(占
六 教材与参考书目
教 材:
魏碑、晋、唐楷书、宋元明清楷书。
参考书目:
历代楷书经典作品
支架式教学 (Scaffolding teaching) 是建构主义三大教学法之一。它“形象地借用了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 (scaffold-ing) 一词, 意喻对学生问题解决和意义构建起辅助作用的概念框架”[1] (P49) 。具体做法是:首先将教师设置的问题或者情境作为支架, 然后通过这些支架把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自己, 最后撤去支架, 由学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下, “教师是指导者, 是意义建构者、促进者, 而不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2]。
支架式教学要求教师先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 然后针对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包括一级问题、二级问题……接着由学生合作讨论和解决问题, 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和评价。这种模式可以分为五个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景、 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下面以《综合教程》第三册第九单元Chinese Food一课为例, 详细探究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支架式教学。
1搭脚手架——建立概念框架
根据支架式教学设计, 教师应当围绕当前的学习主题和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要求, 建立概念框架, 实现帮助搭建治理向上发展的“脚手架”。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可以将复杂的学习任务进行分解, 按照由浅入深、由细节到整体的步骤设计文章的概念框架。“支架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事先做好部分工作, 帮助他们超越以前已经具备的能力水平”[3]。对于Chinese Food这篇课文, 可以设计成五大板块并将其发布到网络平台的“学习任务区”:
1 ) Background information。这一部分可以是中国的八大菜系, 特色小吃, 家乡饮食习俗, 也可是国外有特色的菜肴, 如意大利面、美国快餐、日本料理等;
2 ) Text analysis。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学习和讲解课文, 其中包括文章结构分析、词句和语法、写作特色、主旨大意等;
3 ) After-reading activities。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可以用情景表演、话题讨论来展现中西饮食文化差异。
4 ) Group work for in-class presentation。学生可以根据三个主题中的一个进行3~5分钟的课堂陈述。
5 ) Writing practice。在课堂的最后环节是情境写作, 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上每个版块层层递进, 不断地升高学习者的智力水平, 最终让学生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2进入情景——引入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情境下进行学习, 容易利用原有的相关经验去同化所学到的新知识, 从而给新知识赋予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的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 则对原有的认知结构进行改造和重组, 即顺应。学习者通过不断地“同化”和“顺应”对新知识进行意义构建。
教师对学生提问“Do you like Chinese food?”“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uisine?”以及“Why Chinese food is very popular in western countries?”接下来, 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技术展现一些特色菜肴或小吃的图片, 并让学生完成菜名的中英文互译, 如麻婆豆腐、宫保鸡丁、佛跳墙、锅贴、饺子、锅贴;Boiled Salted Duck, Beggar’s Chicken等。通过这些问题的层层引导, 分析学生的回答, 逐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其带入课文情景。
3独立探索——进入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者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动构建者, 而不是知识意义的被动吸收者。“学生应该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分析, 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和正确引导, 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且少走弯路”[4]。这个环节要求教师成为学生主动构建意义的帮助者。教师要帮助学生订立学习目标, 明确探索方向。探索内容包括围绕给定概念确定相关属性, 将它们按重要性大小排序。也就是说在探索过程中, 初始的引导或帮助可以多一些, 之后便可逐步减少, 最后由学生独立去探索而无需老师指引。这样以学生为中心, 让他们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可于课前要求学生上网收集Chinese food和Western food的相关信息。信息的收集方法多种多样, 因人而异。学生可以在网络自主学习中心、电子阅览室或通过个人电脑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搜索, 收集的有效信息可以来自于国内网站也可以来自于国外网站, 或者在图书馆查找相关书籍。除了收集资料, 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把词汇和短语部分或全部掌握。对于课文的学习, 教师要求学生提前写出文章的提纲, 指出文章的写作特色或技巧并举例说明, 以此提交网络作业, 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提前预习。作为学生独立探索的部分, 应该让学生学以致用, 增加对问题的自主探索, 最终在网络平台上实现自我管理和探索的任务。
4协作学习——小组协商讨论
协作学习包括生生、师生之间相互的协作。学生的“语言技能是需要通过个人的实践才能培养和提高的”, “它的学习效果只能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依据, 而学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5]。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 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在Chinese Food这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5~6个学习小组, 分别给予每个小组不同的课前协作任务和课堂讨论任务。在课前, 先给每个小组的分配任务, 如第一、二组介绍中国的八大菜系、第三组介绍美国的快餐及快餐文化、第四组介绍法国菜和意大利面、第五组介绍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为保证合理有效地分配信息, 各组负责人需要进行沟通协商, 吸收网络海量信息中的精华部分, 避免重复介绍。最后, 各组代表在课堂上以幻灯片的形式进行陈述, 这既保证了学习的有效性又给了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
对于Text analysis这一板块, 教师可以先让部分学生分析文章结构, 然后请学生分析是否合理并提出改进意见。接着, 教师帮助学生疏通文章中的长难句, 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和主旨大意。其中,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是alliteration和repetition, 这也是重难点, 教师可以先给出解释, 再由学生在文中找出对应部分。
After-reading activities主要是针对练习部分的Oral Activi- ties。这一个环节共有2个话题, 第一个话题将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展现西方人如何应对热情的中国式劝菜。第二个则是话题辩论“Do you think young folks will eventually lose the skill of cooking Chinese dishes? If so, do you think it will be a dear loss? ” 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 通过讨论和协作能解答很多问题, , 最后, 再由教师组织学生陈述各组所支持的观点。
Group work for in-class presentation:在这一板块, 各组学生在以下三个主题中选择一个做再次总结与陈述, Chinese food and festivals; western food and festival; food and our life。课后, 各组组长把课堂上使用的PPT及其他信息上传至网络平台、QQ群共享或以邮件的形式发给班上其他成员, 实现资源的总结与共享。
5效果评价——“自评”与“师生评”结合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既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 又包括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 还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能力所做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积极有效的评价能促进教学,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尤其是教师的正面评价。
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版块“Writing practice: write a letter in reply for a complain in restaurant”可以作为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依据。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完成此作业并提交。这一环节能让学生把复杂而全面的饮食文化差异概念灵活地运用到具体的情境中,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教师在完成Chinese Food这篇文章的学习后, 对学生的能力及付出表示肯定,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 取长补短。在邀请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或意见, 怎样进一步完善这种教学模式。总体看来, 整个教学可看作是, 按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用支架式教学法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有效地从一个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的水平。
5结束语
基于网络环境的支架式教学不仅给基础英语课程带来了新的教学手段, 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新的方向。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对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有重大意义, 也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帮助与指导下, 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最后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参考文献
[1]高芹.“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4) :49.
[2]崔景贵.建构主义教育观述评[J].当代教育科学, 2003 (1) :10.
[3]张晓琴.运用“支架”理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山东电大学报, 2008 (1) :70.
[4]代贝贝.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精读教学中的运用[J].信息科技, 2009 (16) :472.
【关键词】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础英语课程 教学方法
一、概述
21世纪以来,尤其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提出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更为密切。众所周知,国际交流的有力保障首先是语言的交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程度最高的一门语言,是国际交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出顺应新时期发展,满足社会进步需求的英语应用型人才,成为各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实施的《高等学院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为《大纲》)明确了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细读这一培养目标就不难发现,它实际是要求英语专业人才能运用英语作为交际工具,同时兼备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即成为英语应用型人才。《大纲》中所指的扎实的基本功,主要是指英语的五种应用技能,即英语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这五种技能也是英语专业学生必须掌握并应用到实际中的基本技能。那么,如何让学生掌握和精进这些技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就成为各高校英语专业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
《大纲》还确定了基础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的地位。在全国各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当中,基础英语课是占学分比例最重的课程,平均约为每学期4-6个学分。相应的,基础英语课的课时数也最长,约为每周4-6课时。单纯从这样的学分和课时比例来看,基础英语课必定是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影响最大的课程,基础英语老师和英专学生的接触时间也最多。但笔者在十年的基础英语課教学实践中发现,该课程虽耗时长,占比大,但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课程所采用的教材缺少一定的框架性、系统性;学生学习该课程时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以及难以将如此重要的课程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有效结合等问题。
目前,不少院校的一线教师都对上述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也提出过一些相应研究课题,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教材存在的问题,常俊跃(2012)提出了基础英语教学内容单一,深度不够,缺乏启发性,系统性较差等问题。钱晓霞(2009)倡导对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全人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在语言基础训练中融入研究型教学。胡文仲(2006)等呼吁英语专业回归人文学科本位,致力于重点培养通识型兼顾复合型人才。
本文为笔者对服务于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英语教学方法的探究及成果的总结,以期抛砖引玉,得到同行的指教。
二、基础英语课程阶段性培养目标的设定
根据《大纲》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在一、二年级需要达到的英语水平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分别需要达到英语专业二级和四级的要求。《大纲》在教学原则上还要求专业课程教学必须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在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应该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遵照上述要求,本着上述原则,笔者按照纵向突出语言基本功培养的循序渐进、横向强调阶段性的侧重点突出的框架,分学期、分内容地将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有序推进到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四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去。
本研究中主要用到的基础英语课程教材为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第2版)》的1-4册学生用书,每册书对应一个学期。所使用到的教辅用书主要有:《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8版)》、《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1版)》、《综合教程(第2版)核心词汇:记忆与拓展》1-4册、《英语发音与朗读教程(第2版)》、《牛津英语语法要点精讲(第1版)》以及《读名著学专四词汇》。笔者分别在第一到第四学期的开头就给学生说明学期目标,学习重点,具体要求,让学生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能够有计划地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完成各项任务,达到相应的要求。
三、具体教学方法设计创新及实例
按照《大纲》培养目标中的注意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说、写、译能力的培养要求,本研究将分四学期设计基础英语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创新及实践。
1.第一学期教学设计——以语音训练为主。在第一学期,学生们往往是在迷惘困惑中开始自己的英语专业学习的。因为经历过高考备考的题海战术,长期采取只有笔头没有口头的学习方式,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英语“说”的能力不那么自信。这时候,教师应及时恰当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笔者在设计第一学期教学计划时,从鼓励学生“敢开口说英语”开始,第一学期基础英语的每个课时都是以“说”的能力培养开头。
英语的应用能力,首先是“说出来”,既对发音的要求。基础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能力也是从语音开始。但语音的教学难点在于学生的起始发音水平差别很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的解决方法是通过三次语音筛查测试(Pronunciation Test 1-3),并在首次给定同一朗读材料测试(Test1)之后,按照学生实际发音好坏程度将其分成A、B、C三组。按照《英语发音与朗读教程》中的章节规划,A组学生直接从单词和语句重音、节奏、停顿、语调以及近似音开始练习;B组同学从省读、连读、爆破音和同化音开始练习;音际关系开始练习;而C组学生语音基础差,需从音标本身开始练习。以4周为一个测试周期,待到Test2时,如果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则可“晋级”到上一组别,如C组晋级到B组,B组晋级到A组,而原本就好的A组再从模仿词组、句子和段落晋级到篇章的朗读。如此,通过分层次+晋级的方式,以期在Test3时达到所有学生都有有所长进,有所晋级。既对学生是个激励,又因材施教,达到所有学生各有目标,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语音练习的同时,笔者还推进了当堂新闻播报的任务。将每次基础英语课的前5分钟拿出来,给所有学生轮流做新闻播报展示。细节包括课前制作一则新闻的PPT,介绍新闻标题、背景、图片、一句话摘要和生词讲解。做展示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又尝试了如PPT制作放映、用英语与他人的互动交流这样的基本技能,也为今后走出校园,走上工作岗位做了一些准备。
结合《综合教程1》上每个单元的“Phonetics”板块中词语和句子朗读练习,学生需在每单元课文学习进度中保证发音同步过关。这样,一学期14组的词句朗读,也给了学生充分练习语音的高质量素材。
笔者在学期末设计了年级英语朗诵比赛,通过竞赛的方式,让语音好的学生有了展示的舞臺,而语音稍有欠缺的学生也有了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这样,通过一个学期的语音练习和测试,处于各个发音水平的学生都能有所长进,也达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第一步。
2.第二学期教学设计——以打好语法基础为主。对于英专学生来说,第二学期相对于第一学期已加深了对英语专业的认识,语音已基本过关。下一步就是补缺补差,为自己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语法体系。英语语法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知识体系,学生在高中学习的语法和在大学所用的语法并无太大差别,只是高中时多为以题目着手,不重视语法体系。英语专业的学生想要很好地将英语付诸应用,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语法体系。在这一点上,笔者以构建学生完整的语法体系为学期教学重点,将《综合教程》四册书中56个单元课后练习中的语法点一一呈现在“基英语法汇总表”中,并按照词法和句法分类,在第二学期一开始就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预习每个单元课文之前,先浏览单元语法重点,再对照语法汇总表,了解该单元语法的大概所属范畴。学生带着这些基本认知再阅读课文,就能更直观掌握语法点在实际语境中的应用。从认知角度来讲,学生利用课文语境来学习语法,形成正确的映象,非常有利于正确语言习惯的形成。再佐以一定量的课后语法练习,学生巩固了已知的语法知识,也能将未知的语法现象纳入自己的语法体系中。这样做,既避免了对语法点机械的无效记忆,又能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为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3.第三学期教学设计——通过泛读扩充词汇量。《大纲》中对英语专业四级词汇的要求为认知词汇达5,500-6,500个,正确而熟练地运用其中的3,000-4,000个及其最基本的搭配。进入二年级,英专学生面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压力,词汇量是能否通过考试的重要考量标准。以往一味对着单词表死记硬背的模式往往费时低效。所以,教师必须想出新的方法帮助学生高效得扩充词汇量。笔者的做法是要求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的方式积累词汇。《读名著学专四词汇》一书就很适用于英专二年级学生。此书从《大纲》中给出的“英语专业学生阅读参考书目”中选取了14部经典名著,并从各著作中提炼出包含英语专四考试真题中的高频核心词汇1663个,附以词汇常用搭配和派生词。笔者要求学生在第三学期读完这本书,并通过先阅读句子,再以句子为词汇使用背景,来分析词汇的形式、用法和意义。加之《综合教程》1-4册上的词汇,学生都通过先看语境,再看单词的形式来学习单词,比死背拼写方式或单纯靠读音记拼写要高效得多。通过阅读名著和第一手素材来扩充词汇量也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可谓一举多得。
4.第四学期教学设计——以翻译实践夯实英语基础。经过前三个学期对语音、语法和词汇知识的加强,第四学期开始强调学以致用,教学重点转移到翻译实践上,也为高年级学习打好基础。在英专低年级阶段,比起高深的纯翻译理论知识,学生更乐于接受实践的学习形式。笔者参考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的考察形式,每个教学周设计一次笔译实践,让学生将英汉或汉英大词典带进课堂当堂做翻译练习并提交。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量的翻译任务,既体会到作为译者的不容易,又能一次次有机会将综合的英语语言能力运用到实际当中,很好的实现了基础英语课程服务于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设定。
四、总结
本文探究的是如何设计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方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四个学期不同教学重点的设定,本文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了分析,使具体的基础英语教学方法在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俊跃.英语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基础英语”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建议[J].外语研究,2012(6).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4]钱晓霞.对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研究型教学的探讨[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9(1).
*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以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为导向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方法研究”(编号:2014Y630)成果论文。
【《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推荐阅读:
《法律基础英语》课程教学大纲11-26
基础英语课程介绍02-26
基础英语写作 课程简介09-25
《基础英语》教学大纲05-30
基础英语语音教学01-01
基础英语3教学大纲12-26
大学英语写作基础大纲07-03
中职基础英语教学总结10-06
英语翻译基础考试大纲03-28
探究基础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论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