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心得体会

2024-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行政执法心得体会(共8篇)

行政执法心得体会 篇1

通过单位这次一系列关于行政执法的作风整顿后,我认识到了税务行政执法的责任以及重要性。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即税务行政执法主体在履行税务行政执法职责的过程中对国家和纳税人应当承担的义务,如依法进行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稽查、依法实施税务行政处罚、进行税务行政复议、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为纳税人提供服务等。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形势下,税务系统的改革也不断深化,普遍推行了税收执法责任制,出台了相关文件、制度,明确考核评议及追究办法,将执法权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岗位和人员。税收执法责任制推行以来,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税务行政执法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依法治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一、当前税收执法行政中存在的问题

1、执法人员水平不够高。由于历史原因,税务干部队伍中中年化情况严重,很多同志上岗前未接受财税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第一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在职税务干部占比例较小,基层和征管一线的税务人员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水平尚不能令人满意。有些同志法律意识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执法随意性较大,以权代法、以情代法,重习惯轻法律、重权力轻责任的现象依然存在。

2、执法量化标准不统一。由于税务人员有一定的执法自由裁量权,行政执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没有一个统一的量化标准。有的税务执法人员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凭借手中的权力,受血缘亲疏、情感、情绪等情感因素的影响,在同等条件下,做出悬殊很大的处理和有意的偏向。

3、过错责任划分不平衡。有些税务部门岗位责任不明确,岗位要求不严谨,各岗职之间责任不清,责任不到人,难以体现以岗定责、权责相当、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特点。由于人手少等原因,一人多岗、一岗多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出现了“人人有责任,人人又不负责任”的现象,执法责任很难界定。系统内部责任承担不够平衡,出现了“能力越强的人,承担的岗位职责越多,出现过错被追究责任的机率也就越大。”形成了执法人员可能被追究责任、非执法人员不会被追究责任的不平衡状况

二、规范行政执法的几点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推行税收执法激励措施。在税收执法行政责任的推行中,针对实际工作中“多做多追究,少做少追究,不做不追究”的状况,在执行追究制度的同时,应当加强激励制度建设。对执法不规范的单位和个人及时予以追究,从而消除执法人员的侥幸心理,减少甚至完全消除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但同时应当把重点放在奖励强化上,消除简单惩戒产生的消极作用,多肯定职工的成绩,强化职工的内心成就感。

2、强化教育培训,树立税收执法责任观念。作为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人员,要对社会、对事业、对工作怀着强烈的责任意识。为了落实依法治税,税务机关就必须贯彻“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加强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全体税务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树立税收执法的责任观念。

行政执法心得体会 篇2

1 实施卫生监督“约谈回访制”的背景

1.1 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 在某些行政执法领域较为普遍存在着一罚了事, 事后也没有及时跟踪了解当事人改正违法事实的情况, 执法者与被罚者缺少相应的沟通。长久下去, 在二者之间就可能会出现沟通障碍, 不利于卫生行政执法效能的体现。这种行政执法曾一度被认为生硬, 缺少人性化, 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执法者与违法者的对抗心理, 若处理不当, 不仅会增加行政执法成本, 而且也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这种现象在卫生行政执法领域也存在。如何更好地开展卫生行政执法工作, 改进方式, 提高效率更是在新时期如何当好一个合格执法者新的课题。

1.2 是社会主义普法与法制宣传深入的必然结果

群众包括一些管理相对人自身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的提高, 自我的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 若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稍有不当或被处罚相对人不理解, 极有可能引起行政诉讼案件的发生和听证案件的增多。由于当事人对行政执法过程不了解或对行政处罚没有深刻理解, 也会导致当事人不主动履行处罚决定, 间接影响了行政执法的效能, 也不同程度地提高行政执法的成本。

1.3 是提高卫生行政执法效率的有效途径

对于在行政管理中出现的一些违法事实的制裁, 应有别于其他刑罚意义上的制裁。它们虽然都是一种违法行为, 但法律制裁的原则有所灵活, 掌握的尺度也有所不同, 在行政执法领域中很大程度上要着重体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由于约谈回访贯穿于卫生行政执法的整个过程中, 使之成为封闭的管理回路, 使执法效率得到相应的提高。

2“约谈回访制”的具体做法

2.1 卫生监督执法约谈回访制的概念

卫生行政执法约谈回访制包含了约谈、回访两个环节。其中卫生监督约谈制是指在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对存在明显违法行为的卫生行政相对人作出相应处理前, 约请行政相对人进行面谈, 告知卫生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违反的法律法规, 提出整改要求与整改期限, 同时向其宣传有关卫生知识与法律常识, 增强其卫生意识和法制观念。

卫生监督回访制是指卫生监督执法部门对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性和处罚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回访;管理相对人被实施行政处罚时, 由实施行政处罚的科室负责对其进行一次以上法律法规的教育和罚款原因的分析, 并对现场卫生进行复查。目的在于及时听取或征求案件当事人的建议和意见, 掌握违法行为整改情况, 发现和纠正行政执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当行为。

2.2“约谈回访制”的程序

2.2.1 约谈对象

在卫生监督执法过程中, 涉及下列情况的行政相对人应被确定为约谈对象, 他们必须是被约谈单位的负责人或法人代表:⑴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 (听证程序) 的行政处罚案件;⑵食物中毒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⑶上级部门指定 (交办) 的案件;⑷其他违反卫生法律法规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⑸主办监督员认为需要约谈的其他案件。

2.3 约谈程序

2.3.1 通知阶段

确定约谈对象后, 由卫生监督员向行政相对人 (单位) 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送达“卫生监督执法约谈通知书”, 告知约谈的地点、时限及需要行政相对人提供的资料等, 具体约谈时间由双方商议确定。

2.3.2 约谈阶段约谈人员由2名以上参与调查取证的卫生

监督员组成, 必要时请所领导参加。约谈采用面对面的形式, 由卫生监督员向行政相对人提出存在的问题或违法事实, 帮助其分析违法事实产生的原因,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卫生监督意见与技术指导, 明确整改方案与整改期限, 宣传有关法律法规和卫生知识, 告知违法事实与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可能产生的后果等。同时认真听取行政相对人对存在问题的情况说明, 以及对卫生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3.3 审查阶段

约谈结束后, 相对人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内进行自查自纠;卫生监督员在整改期限结束后, 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 并根据不同情况作出相应处理:⑴行政相对人所涉及的卫生问题已整改到位, 所造成的后果及社会影响得到消除, 可以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 (或处理) 。⑵行政相对人所涉及的卫生问题得到部分解决, 或虽经整改但未按要求完全整改到位, 可发出进一步整改的通知, 并根据其违法情节给予相应处罚 (或处理) ;⑶行政相对人拒绝整改或无故拖延整改期限的, 可依法从严查处。

2.4 约谈要求

⑴“卫生监督执法约谈通知书”应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 (或“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等相关卫生法律文书之前送达。⑵“约谈通知书”应注明行政相对人全称、法定代表人 (或负责人) 姓名、约谈地点、时间、联系人及约谈具体事项等内容;“约谈通知书”一式两份, 一份交被约谈人, 一份由本所归档保存。⑶参加约谈的监督员应着装亮证, 向行政相对人表明身份。如被约谈人无正当理由, 在规定时间内未能约谈的, 视为放弃。约谈过程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⑷约谈过程必须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并完成。约谈内容应当如实详细记录, 形成“卫生监督执法约谈记录单”, 约谈结束后将记录交被约谈人签字确认。

3 卫生行政执法回访种类

3.1 首次回访

约谈对象约谈结束后, 对管理相对人处以下列情形之一的, 应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后进行首次回访:⑴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卫生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 (听证程序) 的行政处罚案件;⑵食物中毒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⑶上级部门指定 (交办) 的案件;⑷可能造成较大社会影响的案件;⑸主办监督员认为需要约谈的其他案件。

3.2 二次回访

在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后两个月内, 对首次回访未整改到位或社会反响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重点回访单位进行二次回访。

3.3 回访形式

回访形式分为集体回访和个体回访两种。集体回访可采取召集被处罚的管理相对人或经营者举行座谈会等形式;个体回访可采取监督员登门回访和发放调查表等形式组织实施。

3.4 回访内容

⑴卫生违法行为的整改情况;与整改有关的其他情况等;案件罚款履行情况及罚款履行后现场卫生改正情况;⑵对被处以行政处罚的管理相对人集中进行培训, 帮助其分析处罚的原因及其进行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卫生知识的培训;⑶对案件查处的公平、公正、公开、合法、有效性的认同程度;对执法过程中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是否秉公执法、廉洁自律;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是否存在越权行为和行政不作为。

3.5 回访人员回访制可由法制科稽查人员、所在地卫生监督员、片警或案件主办监督员负责

3.6 对回访结果的处置办法

首次回访结束后, 向当事人提出书面意见, 由当事人签字, 并根据回访情况提出处理意见:行政相对人所涉及的卫生问题已整改到位, 所造成的后果及社会影响得到消除, 予以表扬鼓励;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予处罚 (或处理) ;行政相对人所涉及的卫生问题部分得到解决, 或虽经整改但未按要求完全整改到位, 可发出进一步整改的通知, 并根据其违法情节给予相应处罚 (或处理) ;对行政相对人拒绝整改或无故拖延整改期限的, 可依法从严、从重查处。二次回访结束后, 对受过行政处罚的相对人应了解整改和经营及罚款的履行情况, 同时, 帮助其建章立制, 规范行为, 促使其守法经营。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状况, 掌握企业对卫生部门工作的需求;通过沟通, 使企业更进一步了解卫生部门的工作, 消除由于受到处罚而产生的诸多误解。采用集体回访形式的, 要有行政管理相对人的签到及案件原因分析及相关卫生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等内容。

4 成效与体会

4.1“约谈回访制”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卫生行政执法理念

回访制体现监督与指导服务并重的指导思想, 增强相对人的可执行性, 体现了卫生监督执法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增强了监督员的责任感,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为卫生监督树形象争地位提供了保障。近两年, 共约谈回访600余家次, 案件涉及的违法行为及时改正率100%, 按卫生监督意见书整改要求进行硬件整改平均达95%以上 (其中一次回访整改率达80%以上, 二次回访整改率95%以上) , 无一起行政诉讼发生, 取得很好的效果。

4.2“约谈回访制”体现了以执行力为核心的行政效率原则

由于被约谈人为单位的负责人, 也就是有拍板权的人, 所以能最大限度地防止由转告可能造成的信息丢失, 也有利于消除他们对卫生监督员的误解, 心服口服地履行卫生行政处罚的决定, 按卫生监督要求进行改正, 解决了卫生监督事后监督不力的现状, 有利于使被监管行业保持卫生稳定。在以往的卫生监督中, 查到违法行为一罚了之, 往往忽略对其整改的状况的验收, 导致行政处罚不少, 卫生面貌改善不多的怪圈。实施“约谈回访制”后, 主管监督员对其责任片区相对人的卫生状况能了如指掌, 对整改情况都能及时进行验收, 消除了相对人的侥幸心理。

4.3“约谈回访制”构建了执法者与被罚者的互信平台

提高了管理相对人主动进行卫生整改的热情, 成为落实卫生监督改正意见良好的助推剂。由于卫生监督员的事前约谈和事后回访, 完全是寓监督于服务中, 态度诚恳, 耐心, 实事求是, 以科学的分析, 一方面可以促进相对人接受处罚, 另一方面也能增加相对人的自我整改压力, 达到双赢的目的。

4.4“约谈回访制”提高了卫生监督员的综合执法素质

约谈回访制的执行既需要监督员熟悉卫生监督相关的业务知识, 更需要熟悉相对的沟通技巧, 达到执法手段与执法技术的高度统一, 提高执法的艺术性。卫生监督员在实践过程中会形成一套成熟的卫生指导、思想教育和监督执法经验, 有利于快速提高综合执法素质。

4.5“约谈回访制”有利于实现行业卫生监管的长效管理

由于实施“约谈回访制”, 大大地提高了卫生设施, 改善了卫生经营条件, 也间接地提高了管理相对人的自律性。此种尝试实行以来, 已有近50家次管理相对人主动要求进行改造, 这其中不乏一直是卫生监督老大难的管理相对人, 成效非常明显。

4.6“约谈回访制”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可节约行政成本

实行约谈回访制, 从表面上、近期的观点看是增加了卫生监督的工作量, 但由于管理相对人有积极整改的良好愿望, 所以其整改的速度与力度都是可喜的, 所发现的违法问题一般都能及时得到解决, 卫生设施的配置标准得到了提高, 设施的使用周期更为延长, 从硬件上保持卫生面貌常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最终起到了降低行政成本与管理风险的作用。

4.7“约谈回访制”有助于卫生监督执法实现封闭回路

卫生行政执法回访制是人性化卫生监督执法的终端环节。实行卫生监督执法事前约谈事后回访是体现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链式管理模式的核心, 做到有始有终, 有利于体现卫生监督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体现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达到卫生监督长效管理的目的。实现卫生监督执法效率最大化。由于及时进行相应回访, 对缓解相对人因被处罚而触发的不良情绪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以便及时发现、纠正在行政处罚中可能存在的不当行政行为。同时, 在落实卫生监督长效管理机制, 改善管理相对人的卫生面貌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也是明显的。

4.8“约谈回访制”必须严格注意被约谈的主体与回访的时间

被约谈的主体必须是被约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同时, 在回访时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绝不能拖延, 否则会使执法者的威严受到影响, 也会对约谈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这有悖于开展约谈回访制的初衷。

4.9“约谈回访制”要避免被误解为行政处罚的讨价还价

在约谈过程中, 要十分重视宣传与教育的功能, 教育与改正始终贯穿于整个约谈过程。不要被约谈人误认为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否则就会与约谈回访制实施的真实目的相违背, 歪曲实行约谈回访制的意义。

4.1 0“约谈回访制”要避免重形式走过场

约谈回访制关键是要注重其约谈回访的内容, 因为其内容大多包含着检查中发现的一些重要的违法事实, 轻微的违法行为一般无须约谈。由于被约谈的人必须是单位的负责人, 告知其违法的事实并对其进行一些法制的宣传与教育, 其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法律的贯彻过程, 达到寓教育于处罚中, 使教育作用得到放大。

4.1 1“约谈回访制”不是卫生行政处罚的基本程序

它只是一个有利于卫生行政处罚履行与卫生行政效率放大的一个方法与载体。在执法中要始终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 严格掌握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的尺度, 坚决避免出现滥用自由裁量权的现象。维护依法行政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是卫生行政的根本之所在, 避免将约谈回访制作为必经的卫生行政程序来对待, 那将会给卫生行政处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1 2 约谈回访人员应忠于职守, 依法履行职责

行政执法心得体会 篇3

进行清理规范的基础上,依托电子政务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权力运行全程电子化,并对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其核心就是让权力在内控中规范、在阳光下运行、在网络上监察。它是政府执政理念上的革命、执政方式上的转变。

2009年6月份以来,连云港市委、市政府把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理念提升、体制创新、机制完善、源头治腐的重要举措,以建设阳光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为方向,以依法实施、注重实效、便于监督、高效快捷为原则,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机制的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市已建成包括行政权力库、网上政务大厅、行政权力运行平台、行政监察平台、政府法制监督平台在内的“一库四平台”的权力网上运行机制。全市47个部门的4723项行政权力实现了平台中的常态运行。

系统功能设计是实现建设目标的基本点

权力网上运行的目标,就是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一套功能完善的电子政务系统,系统能够对所有部门、所有权力及所有权力运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管监控。

首先要搭建系统运行平台。系统运行平台包括网络环境、硬件设备及支撑软件等。网络环境有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两种选择,前者与互联网物理隔离,安全性强,涉密信息多,但操作不便,运行维护成本高;后者与互联网逻辑隔离,投入经济,实施迅速,维护方便,但不得运行涉密信息。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互有千秋,选择哪种方式需结合当地实际,连云港市就选择建设在政务外网上。硬件设备及支撑软件需要根据系统运行需要及软件开发环境等因素来决定。

其次要摸清系统功能需求。系统功能需求是系统建设的目的所在。能否把功能需求研究透、分析透,直接关系到下一步的功能架构设计以及后期的应用软件开发,因此,必须要将规范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既要符合上级的考核验收标准和数据接口规范,又要符合本地各部门的实际运用,不失本地特色。既要满足百姓的办件申请、材料提交、事项查询、办件投诉等,又要满足执法人员的办件受理、事项审核、现场勘查、批准发证等功能。既要满足监督人员的预警纠错、督查督办、统计分析、效能考核,又要满足系统管理人员的系统维护、功能管理、角色管理等功能。

第三要科学设计系统功能架构。系统功能架构是在摸清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将整个系统的功能进行科学地设计和规划,概括起来讲就是“一库四平台”,即一个行政权力库、二个业务平台(网上政务大厅平台、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和二个监督平台(行政监察平台、政府法制监督平台),其中行政权力库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数据库,其他平台的运行都要依靠行政权力库。另外还有数据安全系统、软件支撑系统、数据交换系统等支撑平台。

权力清理和权力库的建设是系统的关键点

开展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关键是要从清理行政权力和建立权力库入手,把“谁有权、有哪些权”搞清楚,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首先要搞清权力事项的多少。依法对行政权力进行清理界定,是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首要环节。经过对各部门的权力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审核,该废止的废止,该保留的保留,除了涉及秘密和个人隐私以外的所有行政权力,进行统一分类编码、查找法律依据、明确实施主体,向社会大众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半年多来,以分批清理、集中会审的形式,连云港市49个部门进行了拉网式权力清理,共计确认的行政权力有11大类4723项。

其次要揭开权力运行的轨迹。每个权力的行使都有一个具体的流程,按照“内容合法、形式简明、操作方便”的原则分别编制权力运行内部流程图和外部流程图,内部流程图表明权力在行政机关内部运行的节点信息,软件开发时要按照内部流程图进行固化。外部流程图是对外进行公示的,它就好象给每个权力都制作一份使用说明书,使权力运行的流程透明,让老百姓知道事项办理的实际状况。“权力流程图”的编制,强化了权力行使过程的“轨道”作用,建立了规范行政行为的刚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权力运行的随意性。

第三要明确处罚权力的幅度。行政处罚权力事项的自由裁量权一直是社会议论的热点,群众关注的焦点。同一种违法行为、相似的违法程度,如果在不同的地域或遇到不同的执法人员,就可能出现数额相差几倍的罚单。这里的自由幅度,在某种程度上也容易助长执法人员的特权思想、滋生腐败。连云港市对具有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36家部门的2771项行政处罚权力细化了自由裁量标准。

电子监察全覆盖是系统功能实现的落脚点

推行权力网上运行机制的建设目的就是要全过程第监察监控权力的行使,如何设计预警规则、如何督查督办、如何绩效考核都直接关系到权力网上运行建设的成败。

首先要制定好监察预警规则。

任何办件事项在办理过程中的状态可用预警灯进行标识,绿灯表示该办件正在办理过程中,状态正常;黄灯表示该办件进入预警状态,红灯表示已经进入警告状态。那么,什么样情况黄灯亮,什么样情况红灯亮,是办件超期,还是内容错误,或者流程不对,材料不全等等,这些监察预警规则一定要事先制定好。系统根据事先设置的预警规则,对办件过程中出现各种异常情况进行自动预警和报警。部门根据预警情况可自行纠错,监察人员对出现预警和报警的办件可进行分级督查督办。另外,还在前期调研和部门排查的基础上,在电子监察系统中设置了风险点预警功能,实现了廉政风险事前提醒。

其次要规划好督查督办流程。针对办理过程中出现的预警事项,应如何处理,如何督查督办,这就需要规划好督查督办流程,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去执行,既不能随意无规章可循,也不能有预警不处理。同时,也要开拓渠道,采取网络、电话、现场等多种方式接受公众投诉,及时处理督办各种投诉意见。

第三要设计好绩效考核办法。系统根据制定的绩效评估规则,每月对各部门进行分值评定,并与机关效能考核相挂钩。把权力公开率、权力上网率、办件效能提升率、督办落实情况及随机督查等作为指标纳入电子监察的部门绩效考核体系之中,要坚决纠正少数部门排斥和轻视公共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的态度。要督促部门正常使用系统,严格禁止权力事项网下办理、网上登记及有选择地部分网上办理、部分网下办理的情况。

与相关系统的对接是系统完善的重要点

首先要解决好与审批中心的数据对接问题。行政审批中心(或审批大厅)是政府为了方便群众,将部门和单位的有关审批、许可及服务和收费事项集中起来,统一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经过多年的探索,它本身也开发了一些审批管理系统,但不符合电子监察的要求。如何将审批中心原有系统与权力网上运行系统进行对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种方式是升级审批中心原有系统,新产生的审批数据按照省接口标准进行转换,导入到权力网上运行平台;另一种方式是放弃审批中心原有系统,审批大厅人员全部使用统一的权力网上平台,再另行开发审批中心管理系统,将权力网上平台中产生的审批大厅数据导入到审批中心管理系统中。前者存在两个运行平台问题,互相不兼容,需分别登录;后者只有一个运行平台,系统便于维护管理。连云港市就采用后者方式进行对接。

其次要解决好与部门原有系统的数据对接问题。政府部门原有的信息化业务处理系统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央部省统一开发配置下来使用的,它在条线上要求数据统一,逐级上报,这种系统可单独开发接口程序,将数据转换后导入权力网上运行平台,也可暂时实行两套系统同时使用。另一类是部门自行开发的业务系统,这种系统可停用,直接使用统一的网上运行平台。

第三要解决好与省、县区系统的数据对接问题。因为上级部门对下级具有督查督办的监察功能,所以必须要将省与市、市与县区之间的数据交换对接好,要使数据交换准确、及时、完整。同时也要做好垂直管理部门的数据统一下发问题,确保各地数据的准确对接。

保障措施的落实是整个系统运行维护的根本点

一是配套制度建设要完善。制度要求规范、体现规律,带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权力网上运行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相关制度,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要建立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权力库管理制度、督查督办制度、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相辅相成、形成合力,为工作的推进提供强大的制度保证。连云港市先后制定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管理办法》、《权力数据库更新维护办法》、《电子监察督查督办规则》等一系列相关配套制度,保证了权力网上运行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督查考核管理要常态。制度的建立可能是完善的,但它的效果要依靠人来执行。也就是说,即使建立了技术先进、监督到位的电子政务平台,但如果有人想逃避监督,就会想出各种理由,采取事后补录少录,或者干脆把权力运行平台当作摆设。同样,监察机关如果能严格执行电子监察规定,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则系统将不断完善,否则电子监察也很难达到促进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改善施政形象的目标。因此,监察机关要把督查考核放在首位,既要实行网上监督,也要随时走访、现场检查,把电子监察与日常抽查结合起来,效能考核与目标奖惩结合起来,做到督查考核管理常态化。

三是日常维护保障要落实。建议给予人员、资金、技术等的充分保障。在系统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会不时出现相关软件问题或系统安全隐患,且系统的更新、维护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议聘请相关软件公司或依托政府信息中心组建高水平的技术维护队伍,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技术文档的收集和保存,这样可有效避免软件开发公司对系统维护上的技术垄断。建议采取逻辑或物理的方式实现内外网之间的隔离,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行政权力网上运行工作不单是一次性的投入,系统的升级、维护,软硬件的更新等都需要资金作保证,建议政府财政在预算中将权力网上运行经费单列,确保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行政执法学习心得体会总结 篇4

二、执法程序须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条专门提出“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行政执法程序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行政,必须依靠不可缺少的程序来维护和保障,行政公正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增强程序意识,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在执法实践中首先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亮证、调查、制作法律文书、告知救济方式等程序,要做到案件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复议、经得起诉讼,坚决避免因程序原因导致的复议或诉讼败诉。

三、行政执法要合理。合理性是食品药品行政执法必不可少的要求。首先,行政执法行为必须统一,在适用法律、法规上人人平等,不能忽松忽严,畸轻畸重;第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公正,不能受不相干的因素影响;第三,行政执法决定必须尊重事实,不能作出无法执行的行政行为;第四,在坚持合法性的原则下应当充分考虑管理对象的意志,使多数管理对象能够接受、理解和支持。

四、执法目的是为民。人民利益是党和国家立足的根本,是当前一切工作的努力方向。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就是要维护好人民权益。工作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要始终坚持为民监管,以人为本,把切实保护好人民健康和生命权益作为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问题,为人民安居乐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行政执法心得体会 篇5

学习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文书及使用相关知识

心 得 体 会

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是法律赋予我们安监部门的重要职责,执法水平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政府的权威和安监部门的形象。安全监管行政执法文书普遍存在使用执法文书不规范统一、填写不规范、使用文书单一,没有配套使用、装订归档不规范等问题。要杜绝这些问题,我认为要做到:

一、要高度重视和正确使用行政执法文书。行政执法文书,是进行安全生产执法工作,依法对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必要形式,是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重要文件。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监管执法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正确使用国家安监总局修订后的行政执法文书,以推动安全生产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全面落实。

二、要规范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程序。行政执法人员在进行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前,要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对被执法的对象、执法的内容有基本了解,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履行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职责时,执法人员应携带国家安监总局统一样式的执法文书,并根据执法内容认真规范地进行填写,严格落实行政执法的相关程序。

三、要正确使用行政执法文书。国家安监总局新修订的执法文书共37种,对此国家安监总局专门组织编写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使用手册》,对现行的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文书和行政复议法律文书,逐一作了讲解和说明,对于正确制作、使用行政执法文书,依法办理行政执法案件具有重要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认真组织学习和培训,以保证执法文书的正确使用。

四、要强化行政执法案卷的管理。各级安全监管机构要按照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案卷管理、评查的有关要求,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行政处罚、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等重点行政执法案卷,案卷要做到附件材料齐全、专人保管、专柜保存。省安监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适时组织全省行政执法案卷检查活动,以提升全省安全生产行政执法整体水平。

五、要学通学精有关法律法规等知识面貌。一是我们的执法人员要积极主动更新法律知识结构,对法律法规的掌握要全面系统,除学习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外,更应学习和掌握《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监察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许可法》等基本知识;

二是要加强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廉政制度,使行政执法立案、备案、行政复议、应诉、结案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和程序规定;

三是建议建立法制机构或安排专人负责,负责法制工作的人员对执法工作进行审核。

新和县安监局:张永宏

粮食行政执法学习心得 篇6

通过学习,我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一些粮食行业的基本知识和我国目前的粮食政策、法律、法规及相关的规定。逐步理解和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的关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明确的行政执法职能。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认真落实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工作,是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实现国家粮食调控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

在《粮食行政执法实用手册》一书中,我主要学习行政执法与执法监督基础理论及粮食流通监督检查

行政执法实务两大块内容以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依据。通过第一篇的学习,我初步了解了什么叫行政执法(包括行政执法的特征及种类以及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行政执法的依据(宪法、法律、法规、规章、条例等);什么是行政执法的主体以及行政执法的特征和种类。接着我们又学习了行政执法的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及行政执法监督(层级监督、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通过第二篇的学习,我基本掌握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程序,明确了我们粮食行政职能部门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了实现这一总目标,粮食行政管理部门需要两个抓手,一是执行宏观调控的载体,包括企业和市场。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机制,包括发挥载体调控作用的机制和市场监管的机制。认识到新时期做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意义有以下五点:

一、维护粮食市场流通秩序,保护种粮农民、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打击不法经营者的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国家粮食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三、保障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服务。

四、保证粮食流通统计数据的真实,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

五、检验粮食流通法律、法规、政策效果和反馈完善政策的建议。

以上是我学习的一点粗浅的体会。

行政执法心得体会 篇7

新《管理规定》特别重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资格的入门管理、年度考核和出口管理。尤其是在入门管理中, 将关口前移, 从入门前培训开始进行细致规范, 充分体现了从严把关的立法理念, 必将为有效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素质提供可靠保障。

法律地位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包括《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和《海事行政执法证》。从事海事执法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海事行政执法证》, 从事其他交通运输执法工作的人员应当持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 此证是取得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资格的合法凭证, 是依法从事公路路政、道路运政、水路运政、航道行政、港口行政、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海事行政、交通综合行政执法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的身份证明。也就是说,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既是执法的资格证, 又是执法的身份证, 任何人在从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之前, 必须首先取得此证。未取得此证的, 一律不得从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

严把培训关

任何人申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都应当先参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 再参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 经考试合格后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或长江口航道管理局依法发放执法证件。新《管理规定》共使用了13个条文专门规范入门前培训和考试事项, 约占条文总数的三分之一, 足见交通运输部对入门前培训和考试的重视程度。

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才能申请培训:十八周岁以上, 身体健康;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专以上学历;具有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机构正式编制并拟从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品行良好, 遵纪守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条件。但是,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或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不得申请参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试。

免予培训的条件:在法制管理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岗位工作15年以上, 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在法制管理或基层执法岗位工作10年以上, 且具有法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申请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资格, 经省级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审核合格, 可免予参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和考试。

培训规划、大纲和教材由交通运输部负责组织编制;交通运输部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根据教学设备设施、教学人员力量等情况组织选择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机构;资格培训教学人员应当是参加交通运输部组织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的人员, 或者经省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认可的法学专家、具有丰富执法经验和较高法制理论水平的专业人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培训的内容应当包括基本法律知识、相关交通运输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现场执法实务和军训, 其中面授课时数不少于60个学时。

培训由交通运输部和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实施。

此外,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获得执法证件后,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应当结合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及时组织在岗培训, 提高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

严把考试关

申请人参加完入门前培训后, 还要参加入门前考试。新《管理规定》对入门前考试作出了以下三方面的统一性规定:

统一考试大纲和考试题库:交通运输部负责组织制定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各门类的大纲和考试题库, 并逐步推行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计算机联网考试。实行计算机联网考试是将来的必然发展趋势。

统一命题、制卷和阅卷: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负责组织本地区、本系统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 按照执法门类分别实行统一命题、统一制卷、统一阅卷。考试按照申领执法证件的门类分科目进行。

统一考试内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考试包括以下内容: (1) 法律基础知识, 包括宪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等; (2) 专业法律知识, 包括有关交通运输的法律、行政法规和交通运输部规章, 以及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的法律、行政法规; (3) 行政执法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包括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道德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风纪、执法禁令、执法忌语、执法文书等; (4) 交通运输部规定的其他相关知识。

考试结束后, 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负责将资格培训和考试的相关信息及时录入执法人员与执法证件管理系统, 并在本地区、本系统范围内进行公示, 公示时间为一周。公示期间无异议的, 报交通运输部备案审查。

严把考核关

对于经培训和考试获得执法证件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 发证机关应当结合实际每年组织对其进行执法工作考核。

考核分为以下四个等次: (1) 优秀:工作实绩突出, 精通法律与业务, 执法行为文明规范, 职业道德良好, 风纪严明, 执法无差错; (2) 合格: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熟悉或者比较熟悉法律、业务知识, 执法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良好, 遵章守纪, 无故意或者过失引起的执法错案; (3) 基本合格:基本能够完成工作任务, 了解一般法律、业务知识, 执法行为基本规范, 具有一定职业操守, 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引起的执法错案; (4) 不合格:法律、业务素质差, 难以胜任执法工作;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引起执法错案。

发证机关应当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的在岗培训情况、年度考核结果及时输入执法人员与执法证件管理系统, 并在本地区、本系统范围内进行通报。

发证机关每年应当根据年度考核结果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进行年审。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考核等次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的, 保留其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资格, 由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交通运输部海事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口航道管理局对其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予以年度审验通过。未经发证机关年度审验的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自行失效。

畅通出口关

有进就应当有出, 在严把入口关的同时, 还要畅通出口关, 理顺入口与出口之间的关系。新《管理规定》规定了暂扣证件和吊销证件两种出口方式, 其中, 暂扣证件只是暂时失去执法资格, 而吊销证件则是永久丧失执法资格。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发证机关作出暂扣其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决定, 并由其所在单位收缴其证件:年度考核等次为不合格的;无故不参加岗位培训或考核的;涂改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或者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转借他人的;其他应当暂扣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情形。因前述情形被暂扣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 在暂扣期间不得从事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活动。对暂扣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 发证机关应当对其进行离岗培训。经培训考试合格的, 返还其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由发证机关作出吊销其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决定, 并由其所在县级以上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海事管理机构收缴其证件:

受到刑事处罚、劳动教养、行政拘留或者开除处分的;利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权牟取私利、从事违法活动的;利用职务收受贿赂、以权谋私等行为受到行政记大过以上处分的;以欺诈、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因违法执法导致行政执法行为经行政诉讼败诉、行政复议被撤销、变更, 并引起国家赔偿, 造成严重后果的;违反执法人员工作纪律, 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的;连续两年考核等次为不合格的;违反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禁令, 情节严重的;其他应当吊销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情形。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人员对吊销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不服的, 可以在接到吊销通知之日起30日内向作出该决定的机关申请复核。收到复核申请的机关应当组成调查组自收到复核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被吊销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的, 不得重新申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证件。

行政执法涵义浅析 篇8

摘要: 高效、公正、文明的行政执法是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这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现代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理念对行政执法的必然要求。但现实中,由于行政执法涵义理解的偏差而产生的问题行政执法频频发生,不胜枚举。为此对行政执法涵义的研究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最后分别从行政管理学角度、行政法学角度和行政管理实践角度对行政执法概念做了解析。

关键词:行政执法;涵义;行政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09)31—0134—02

一、行政执法涵义的历史演进——行政从“人治”到“法治”的一次飞跃

行政执法作为国家政府机关的一种国家治理行为活动,它属于行政的范筹。如果要探询行政执法概念的演进,必然要在行政概念演变的基础上给出。其实正是在行政这一概念内涵演变的内在逻辑上,体现着行政执法概念的产生、发展和对其更高阶段发展的一种必然。

行政一词,在古代早已出现。《史记·周纪》:“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1] 应是中国较早的记载。但当时行政并没有与其他的国家政务管理活动区别开来,没有自己完整、明确的定义。而作为现代行政学中行政的概念,则来源于美国的威尔逊和古德诺。二者把行政从一般意义上的政务活动中分离出来,认为一般意义的政务活动都存在着两种主要的或基本的职能:国家意志的表达和执行[2]。而“行政与这些政策的执行相关”[3]。从此,行政就是执行的观点被普遍接受,并奠定了行政学发展的基础。此后,关于行政执行内容的争论和演变基本勾勒出了行政学的发展脉络,直到目前,人们对行政执法的讨论正是这种发展的逻辑延续。

威尔逊指出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而这里国家意志就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国家本身就是一个历史的范畴,那么,国家的意志亦必然随着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内容。从表现形式上国家的意志即一个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意念的总和。虽说,对国家意志的内容我们已习惯于从法律、规到政策到意念的这种顺序表达,暗含了我们目前对国家意志的一种理解和价值取向,但国家意志的真实形式却是在国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从意念到政策到法规、律的逆序表达。在国家经历了从非民主到民主的演进后,行政执行也经历了同样的的重心转移。

那么,行政一开始就并非体现出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执法活动。在非民主国家形态历史阶段,国家的意志集中表现为统治集团的意志表达。行政管理学普遍观点认为,行政执行过程中,由于法律、规和政策的有限性,不可避免的要求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对有些问题作出决策和表达意思,那么,行政执行就不可能做到纯粹的执法,因此,行政应当就是一种管理活动而不是执法活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大量的行政活动实践,使得这种对“政治二分法”的置疑又得到了重新审视。一种观点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行政就应是国家政府机关对法律、规的实施和执行。虽说,目前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以管理为重心的行政活动,但从行政管理到行政执法是从“人治”到“法治”的一次飞跃,是行政的必然发展趋势。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曾说,现代社会法治的出现有两个标志,一个是合同法,在经济领域中保护公民的自由意志;另一个就是行政法,对政府施加了应有的控制和限制。我们的共和国在经历了种种历史浩劫和磨难之后,也开始投入人治与法治关系的思考,关注制度建设,并且选择法作为制度化的行为规范,要求公权力依法行使[4]。

目前行政活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其根本也在于行政活动没有体现或没有更好体现国家的意志,在即法律的意志。究其原因是在行政过程中存在太多的个人意志,亦即人治的因素干扰了法治的实现。其实,只要我们正确摆放了国家、政府、自己(人民)的关系,有些问题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我国关于法治国家建设、政府职能的转变等制度从本质上也是在体现着这种观念的转变:让人民通过有序的途径来共同管理国家;政府应当处理它能处理的和法律规定它处理的事务,其余的事务应交予社会来处理。行政执法最终将走上一条应该之路

二、行政执法涵义的现实存在——不同角度认知的有机结构

以上是对行政执法内涵演进的探究。行政执法是一个内涵不断变化的概念,直到现在也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关于行政执法的定义,根据其研究领域的不同,目前基本上有三种角度的认知。其一,在行政管理学研究中,为说明现代行政的性质和功能而使用“行政执法”。这里的 行政执法是指所有的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的一切活动中遵守法律规范,依法从事各项管理活动及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活动[5]。这种角度下的解释旨在强调:(1)行政是执法,是执行法律而非创制法律,因此行政从属于法律;(2)行政是执法,是依法办事而不是和不能惟长官意志是从;(3)行政是执法,是基于法定职权和法定职责对社会进行管理,依法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为,而不能对相对人任意发号施令,对相对人实施没有法律根据的行为。在此场合,“行政执法”即等于“行政”。其二,在行政法学研究中,为区别行政的不同内容而使用“行政执法”。 认为“行政执法是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或受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委托执行行政管理任务的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针对特定的人和事,依法实施的各种具体行政行为。”[6] 许多学者习惯于将行政的内容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一分为二即将行政的内容分为两类:另一类为制定规范行为(行政机关制定规范的行为在性质上不同于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在实质上仍属行政而不属立法);一类为直接实施法律和行政规范(包括行政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前者谓之“行政立法”,后者谓之“行政执法”。一分为三即将行政的内容分为三类:一类仍为制定规范行为,另两类即将前述“行政执法”行为再一分为二:一类为直接处理涉及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各种事务的行为;另一类为裁决行政相对人与行政主体之间或行政相对人相互之间的与行政管理有关的纠纷的行为。在这两类行为中,前者仍谓之“行政执法”,后者则谓之“行政司法”。在这种场合,行政执法只是行政行为的一类。其三,在行政管理实践中,作为行政行为的一种特定方式而使用“行政执法”。行政行为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如许可、审批、征收、给付、确认、裁决、检查、奖励、处罚、强制等。在行政实践中,人们一般习惯于将监督检查、实施行政处罚和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一类行为方式称为“行政执法”[7] 。某种行政行为方式被确定为“行政执法”并无完全统一的标准,大致的依据有:(1)法律、法规或规章对这类行为的条件、标准、程序以及相对人的权利、义务和违法责任通常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便于理解和适用,从而实施这类行为一般较为快捷,许多情况下是当场发现问题,当场处理。而行政机关实施许可、审批、征收、给付行为,往往需要较多时间,几天、十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时间;(2)这类行为的目的通常是直接维持某一行政管理领域(如治安、交通、城建、环境、卫生、文化等)的秩序,而行政征收、行政给付等行为的目的并不直接与秩序相关,更多地是为了保障公正,协调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关系;(3)这类行为通常由相应行政机关中一个相对独立、专门的机构(如执法局、执法处、执法大队等)行使,而行政审批、许可等行为通常由相应行政机关内的一般业务主管机构办理;(4)这类行为通常在行政机关办公室之外进行,执行公务的地点往往是流动的和不固定的,而且实施此类公务的人员一般统一着装(人们戏称为“大盖帽”)和佩戴专门标志,而行政机关公职人员办理其他公务通常在固定的办公地点进行,一般也不要求统一着装;(5)这类行政行为与行政相对人关系最为密切,最经常、最广泛地涉及相对人权益,也最易于侵害相对人权益,因而这类行为的实施直接影响人民对政府的评价和对政府的信任。

以上三个角度的认知不仅不会相互冲突,反而在整体上形成了我们如何全面认知和有效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基础。

归纳人们对行政执法涵义的认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第一类,在现实层次中,认为该行为是行政执法机关对执法对象进行监督检查、实施行政处罚和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一类行为方式。行政执法对象一般表现为被动接受。因此,这种层次对行政执法的认知,从某种角度是一种行政执法机关的单方行为。第二类,在行政法学角度的认知上,则重点强调行政执法行为过程中,行政主体和相对人之间的法律意义上的“平等关系”,这个层次的行为理解重点强调的是一种两者的互动关系。第三类,在行政管理学角度上,则是把他放在社会整体环境里,认为他是一种对社会整体调整、规范、管理的行为,重点强调他的社会整体互动的特征。

为此,立足于现实认知,以行政管理学认知为指导,以行政法学认知为实现手段,实现行政执法组织个体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系统认知是这里的主线。也即对现实不足(实然),通过法制手段,逐步向行政管理学(应然)状态的靠近的过程。理论上行政执法行为是以行政执法组织为主体的组织行为,然而其具体实施却是通过授权形式由执法组织个体成员具体实施的。这就要求个体应当站在组织的角度去认知、规范自己的行为。然而现实中个体角色与组织角色的认知矛盾始终是存在的,因此处理好个体行为认知向组织行为的认知的转化就成为研究组织行为的起点。以上三种不同角度的认知恰恰给行政执法个体一个通过特定手段实现一个“实然”到“应然”的系统思维框架,因此行政执法概念的现实存在正是不同角度认知的有机整体。

参考文献:

[1][3]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1-3.

[2][美]F.J.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12.

[4]朱芒.依法行政:应依何法行政[J].法学,1999,(11):15.

[5]张志诚.行政执法与行政诉讼[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0:50.

[6]许崇德,等.新中国行政法学研究综述[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1:293.

[7]姜明安.试论行政执法[J].行政法学研究,2003,(4).

上一篇:大一上半学期总结下一篇:国税个人述职述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