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024-08-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3篇)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一学期下来,两班学生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是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二)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运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或几何体的形状图;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的图形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移。

5、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教学措施。

1.本学期,我将继续认真担负本职工作,备好每一节课并针对班级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教学工作。对学生的评价力求讲究策略,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

2.认真对待本学期自己所选单元的教材解读工作,备好单元中的每一节课,再积极与同组老师交流,并进行及时反思,真正领会教学设计意图,提高驾御课堂的能力,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本学期继续进行学校《走进生本,使学生学会学习》的课题研究,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在课堂上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堂上注意学生课堂习惯的培养,包括坐姿、写字姿势和学具摆放。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思考一:教材展现的情景图告诉我们什么?

仔细阅读教材,教材的情景图是一群孩子用不同形状的工具测量书本的短边,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初步感悟用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的必要性;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如测书本用了5枚回形针,测铅笔盒用了5把小刀,数量都是5,但是由于回形针与小刀长度不同,还是不能比出两者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再次感受统一测量标准的必要性。接着用同样的立方体测书本与钢笔盒,才分出长短。通过这一过程,形象地让学生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接着安排练习,分别用相同的工具(立方体或平面图形)估测不同的物体。然后再出现尺子和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表象后,开始用尺子量长度是整厘米的物体。

思考二:有必要让学生体验“用不同形状的物体测量长度”这个过程吗?

在研究教材的同时,我们来研究一下学情。学生在学习这个内容之前是否对测量一无所知?因为赛课中好几位老师在让学生用不同形状物体测量之前,先说说打算选什么工具来测量,学生回答除了尺子还是尺子。学生已经知道了有现成的工具(尺子)可以用,却硬塞给学生不同的工具测量,他们能否感悟到用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况且总是非常勉强地硬拽着学生用圆形的、弧形的或不规则的物品以及用立体的、平面的图形来进行测量,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这样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迷茫。再者,学生学过了“比长短”的内容,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笔者认为二年级学生已经知道了比物体的长短,应该选用直条形的物品去测量,而不是让学生用圆形的、弧形的、立体的、平面的东西去摆。奥苏贝尔曾说过,教学的关键要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也就是要先了解学情,摸准起点,这对于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学生自己已经走到三楼了,为什么还要他们配合你退回到一楼重新再走一次?毕竟不是让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研究“长度单位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呀!

思考三: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

既然学生对测量长度已经有了相对正确的认识,笔者的看法是:这节课的重点应是认识厘米,并建立1厘米的表象。有几位赛课教师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作为教学重点,结果基本上都要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体验。如果一节课把过程性目标无限放大,那么知识技能目标如何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并不是割裂的,而是相辅相成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都是在知识的探究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自然而然渗透的,而不是另起炉灶、独立行事。不过话又说回来,根据教材的安排,这是学年初的第一课时,考虑到此时学生还未完全进入学习状态,心还在假期里飞翔,所以期初第一课时的内容适当减少,把“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单独作为一课时,也未尝不可。

思考四:如何做到教材和学情两者兼顾?

一天的听课,笔者始终在考虑一个问题,怎样既尊重教材,又关注学情?也就是让学生体验到必要性并理解“厘米”这个长度单位。为此,我对书本情景图稍作改动,就是让学生用长短不一的小棒测量物体的长度,而不是用不同形状的物品测量。课前每桌下发一些小棒,不同桌学生之间的小棒长度有所不同,同一桌的小棒长度相同。每桌再准备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用小袋装起来,并设计以下三个环节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并形成1厘米的表象。

环节一: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让学生借助教师提供的小棒(不同桌学生的小棒长度不一样)量一量书本的短边,反馈时重点提问:为什么书本的短边一样(教师拿几本比一比),结果却不一样?是不是摆错了呢?引导学生发现摆的小棒长度不一样:小棒长一点的摆的根数少一些,小棒短一点的摆的根数多一些。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同样长度的物体用不同长度的工具测量,结果不同。只有小棒的长度相同,测得的结果才会相同。然后用PPT把画面定格在用5根小棒摆在书本的短边(即下图的左边书本图)。

接着投影画面出现用另一种长度的5根小棒摆在书本的长边,与前一个画面进行比较(如上图),让学生感受结果相同并不表示长度相等,关键还是所用小棒的长度要统一。然后让学生练习,用一定长度的小棒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先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用长短不同的小棒作标准去量书本的短边,再让学生感受、比较书本的长边和短边都摆了5根小棒,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环节二:体验尺子产生的过程

学生用相同长度的小棒比较两个物体的长度(这两个物体的长度都比较短,其中一个比一根小棒长一些,另一个比两根小棒短一些),设问:长的物体长多少根小棒,能比出来吗?怎么办?引导学生发现小棒短一点就可以了。学生换成用准备好的1厘米长的小棒去摆,都正好,可以比较出长的比短的多了几根小棒。

然后引导学生第二次动手,用1厘米长的小棒测量练习纸上的物体的长度,提问:为什么现在的结果相同了?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用摆小棒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方便吗?你有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到把小棒一小段一小段接起来,课件演示连接的过程,形成一把尺子的雏形。向学生介绍:大家想了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古人也是这么想的,用这样的方法发明了很好的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课件演示标准的尺子。

[设计意图]设计中让学生用统一的小棒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经历实物测量的过程体验,贵在检验“测量标准要一致、测量工具要统一”的重要性,从而明白“尺子”产生的必要性,为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厘米”作好铺垫。

环节三:认识1厘米

先介绍尺子,然后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在尺子上找1厘米(顺着数倒着数均可),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用手指比划表示1厘米的长度,找出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再从准备好的图中找出长约1厘米的线(有画成水平的、竖的、斜的、也有大于1厘米的和小于1厘米的),并用尺子验证。接着不用尺子,让学生画一条1厘米长的线(不说线段),同桌比一比谁画得准,再用尺验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观察、认识尺子,通过在尺上找、用手比、闭上眼睛想、身边找、图上找、徒手画1厘米的长度等一系列活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充分检验1厘米,使学生对1厘米有深刻的认识,逐步建立长度观念,为后续学习几厘米和其他的长度单位奠定基础。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师: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小数并不一定都要知道它们的准确数,而只需要知道它们的近似数就可以了。同样,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乘得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求积的近似数。(板书课题:积的近似数)

二、创设条件,主体参与

1 、创设情境

投影课本例6主题图,教师讲述故事

2 、问题质疑。

师:同学们,为什么警犬能很快帮助警察抓获犯罪嫌疑人?你们知道吗?谁来说一说。

预设:因为狗的嗅觉很灵敏,狗的嗅觉细胞数量比人多得多,狗能利用它十分灵敏的嗅觉闻出坏蛋身上的气味。

师:在现实生活中,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生存的环境。

3 教学例6。

(1)呈现信息: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5倍,狗的嗅觉细胞约有多少亿个?(得数保留一位小数。)根据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呢?并说明理由。

(2)教师板书:0.049×45

(3)学生独立完成求积的近似数。

(4)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所求得的结果,互相检验。指名学生板书计算过程,由其讲解保留近似数的依据。

全体学生对他的板演过程和解释作出评价。

(5)反馈、评价。引导学生反馈、评价自己的计算过程、结果是否正确,更正自己做错的地方。

(6)师小结:求2.205这个积保留一位小数的近似数,要看小数点后第二位,因为积的十分位上的数是0,0<5,所以要舍去小数部分的0和5,积的近似数约是2.2。由于求得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在横式中要用约等号“≈”。

(7)这里追问如果要求得数保留两位小数,应该是多少呢?并说明理由。

(8)独立完成10页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质疑,引出人和狗的嗅觉细胞的有关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列式计算,自主探索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通过交流研讨、反馈、评价、更正错误,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渗透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教育。)

三、组织研究,体验发现

师:同学们,有些应用问题取近似数时,还要联系实际想一想。下面这道题的答案没有要求保留几位小数,应保留几位小数才合理呢?

出示:小丽家上个月的用水量是16.85吨,每吨水的价格是2.5元。小丽家上个月应付水费多少元?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16.85×2.5=42.125≈42.13(元)

(2)讨论交流:这道题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

(3)预设:由于是计算钱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分,应精确到分(百分位),所以将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是合理的。根据“四舍五入”法把百分位后面的数省略,千分位上的数是5,向百分位进1,得到近似数42.13。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数学的灵活性。下面我们来交流提纲中的第三个问题:你认为在求积的近似数时需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自觉性,通过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促进学生思维的内化,提升迁移、类推能力。)

四、精讲释疑,应用实践

1 、选一选

2、判一判

下面的计算对吗?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1)9.1×0.5=4.6(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2)2.34×0.15≈0.36(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判断计算是否正确,然后把错误的改正过来。

3、想一想

4、解决问题我最棒

学生独立完成列式计算,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选择、判断、改错、解决问题等练习,旨在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通过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求积的近似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反思小结,巩固提高

我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相信聪明的你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是受益匪浅的,下面和同学们共同交流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吧!

作业设计:13页2、3题。

板书设计:

积的近似数

例6. 0.049×45≈2.2(亿个)

生板书计算过程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部分。

2、激发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北京的美丽与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一)读课文。

1、请一位小朋友来试一试,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2、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3、指导:读书要声音响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注意停顿。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教学第二自然段:

(1)说说你看了什么?

(2)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3)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解释“中央”“庄严”“矗立”等词的意思。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1)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讨论。

(3)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解释“绿树成阴”“川流不息”等词语的意思。

(4)分男、女生比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3、教学第四自然段,拓展知识。

(1)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2)自由组合,互相讨论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3)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旅客”

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4)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三、课外延伸。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诉大家。

附板书设计:

10北京

天安门

柏油马路

立交桥

名胜古迹 高楼大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 篇6

1.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运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乘法的意义。

2.能力目标: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情境中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培养孩子对具体情境提取数学信息、进行推理概括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中感受乘法的简便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乘法列式的理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有几块积木的挂图”或课件动画显示。

教学过程:

一、情境诱思

课件显示一堆摆放整齐有序的积木,教师顺势诱导:“这么多积木,怎样数才能数得又快又准呀?”(板书:有几块积木?)

二、解决问题

1、学生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积木的块数。

2、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数的,所列的算式中每个数各代表什么意思?

3、汇报情况。 加法 乘法

5+5+5+5+5+5+5=35(人) 5×7=35(人)

7+7+7+7+7=35(人) 7×5=35(人)

4、你喜欢那种计算方法?为什么?(绝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用乘法计算)

因此得出结论:直接用乘法计算会简便的多,因为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5、从上面的两道乘法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两个乘数前后调换位置,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

要求:1、独立读题、列式计算;

2、学生交流每个乘法算式中各个乘数的意义;

3、汇报,订正答案。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

“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中乘数的可交换性”、“乘法和加法的联系”

五 、作业:教科书P11“练一练”1、2、3题。

附录;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7

(一)谈话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老师知道有这样一个王国:他们说话都很简练,而且很有道理,你们想去看看吗?

生:(迫不及待)想。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读读屏幕上的这些词语:

四面八方 拔苗助长 东张西望

五颜六色 坐井观天 三心二意

师:读后谁来说说这是什么王国呀?

生:这是成语王国。

师:对,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些新的成语。(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样有趣的导入,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中学成语

师:词语和故事能使我们受到启发,课文里的词语和故事说的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一会儿同学们读这些词语时可得认真哦!

1.听录音朗读

(课件出示文中有趣的成语故事,让学生边欣赏课件边听朗读)

【设计意图:这些有趣的成语课件能让学生从图上初步了解他们的意思,还能为后面的成语故事表演做好准备,同时也能让学生明白读成语也要像读诗歌一样读出韵味来。】

2.对读

我采用了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如:老师读尺有所短,学生读寸有所长,读后交换,或一个人读一组成语。

【设计意图: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挑战,能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也能加深他们对成语的理解。】

(三)表演中学习成语

如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成语时,我先拿出尺子让学生认识“尺、寸”的大小,接着讲了一个这样故事:今天服装店的老板不在家,尺子和寸在家闲得无聊,听听他们在争论什么?

尺子:喂,寸!你看你这么短,一点用处都没有,连一本本子都量不出来!比起我来,可差远了!

寸:尺子哥哥,你是比我长,可是量一块橡皮你就不如我了;量一块黑板你又不如别人了。

师:听了尺子和寸的表演后,你们有什么想法?

生:尺有尺的长处,寸有寸的长处,就比如大象能用鼻子喷水,而土拨鼠不能,土拨鼠能钻地,而大象不能。

生:听了他们的表演,我想起了骆驼和羊的故事。

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只有取长补短,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

板书: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

【设计意图:这样的情境表演能让学生明白课文里第一组四个成语的意思,明白其中包含的道理。学生看了别人的表演,也会争着想讲讲其他成语,如坐井观天、拔苗助长的故事,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四)认读字词

1. 开火车读

【生字卡片出示本课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读后并说说在刚才的哪个成语中见过。】

2. 摘苹果

(出示一个个带词语的苹果卡片,学生读对了苹果上的词语,教师就把苹果摘下来送给他。)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识字,从而消除枯燥感。】

3. 交流识字方法

师:生字宝宝们玩累了,它们想回家了,想问问你们记住了它没有,是怎么记住它的?

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识字方法,再汇报。

生:“彰、障”可以利用换偏旁的方法记。

生:“寸”可以利用“村”字减木字旁记。

生:“徒”可以利用“走”加双人旁记。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中更快地记住这些生字,还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五)巩固提升

(利用游戏,巩固成语)

师:同学们通过欣赏课件、对读、表演已经都认识了这些成语,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做游戏好吗?

生:(异口同声)好。

1. 做动作猜成语

当老师拿着一片树叶挡在眼前,学生马上想到了成语“一叶障目”;接着老师又拿张纸卷成一根管子放在眼睛上,学生齐声回答“管中窥豹”。

师:同学们真聪明,谁也来做动作,你想请谁猜?

(学生争先恐后举手,有的说做动作,有的说来猜……)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表演,能让学生自然明白成语中动词的意思,如:“障”和“窥”的意思。】

2. 给成语找兄弟

(贴字卡游戏)

投影出示下列带括号的成语:

( )有所长 不见( )山 相得( )( )

( )劳无功 管中窥( ) 水到( )成

一叶( )目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游戏形式,加深巩固学生对成语的记忆,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的掌握理解情况。】

(六)知识拓展

师:老师刚刚接到一个电话,成语王国的国王说还有几个成语宝宝没回家,想请同学们帮忙找一找。

接着投影出示:

“()、()。”因此,我们要多多发现别人的长处(优点),正确认识自己的短处(缺点)。只有(),才能不断进步。(要求学生从文中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在括号里)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检查学生能否学以致用。】

二、教学反思

1. 乐中学成语

低年级的字词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课堂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在朗读、表演、游戏等活动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成语。一个成语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了。

2. 读中学成语

这节课采用了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的形式,这样的设计拉近了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学生的心里产生了与同学、与老师挑战的想法,更激起了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3.故事中学成语

总之,低年级的字词教学不应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而应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识字,这样机械呆板的字词教学就会变得妙趣横生,学生学习效果也能

低年级学生对讲故事很感兴趣,这节课通过讲成语故事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为以后的阅读、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故事表演中也明白了这样三个道理:人应该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看问题要全面;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篇8

二、填一填。(15分) 1.用( )作单位量课本的长度;用( )作单位量黑板的长度; 2. 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3. 一个正方形有( )个角,它们都是( )角。 4.比直角小的是( ),比直角大的是( )。 5.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 )里面的。 6. 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记住三点: (1)相同数位要( );(2)要从( )位加起;(3)个位满十向( )进一。 7. 比63多17的数是( ) 8. 尺子上的刻度0到4是( )厘米,从5到9是( )厘米。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10分) 1.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 )。 A.有关 B.无关 C.不能确定 2. 一个三角板上有( )个直角。 A.1 B.2 C.3 3. 右图中有( )个角,其中有( )个是直角。 A.2 B.3 C.4 D.5 4. 黑板大约有( )长。 A.4米 B.50米 C.100厘米 5. 与63―29的结果相等的是( )。 A.80―54 B.72―38 C.28+16

四、判段。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5分) 1.8+8+8=3×8=8×3 ( ) 2. 这是一个角。 ( ) 3.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可以成一直角。 ( ) 4.最小的两位数和最大的两位数相差90。 ( ) 5.“ ”这是一条线段。 ( )

五、下面图形中,是角的在( )里画“√”,不是角的画“×”。(8分)

六、笔算下面各题。(16分) 62+35= 89-34= 17+79= 90-84= 46+27+18= 85-58-14= 71-65+34= 5+37-26= 66+(28-23)= 73-(30-25)= 七、画一画。(4分) 1. 用给出的一点画角。 2.用三角板画直角。 并写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八、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四个角,把序号填在( )里。(4分) ① ② ③ ④ ( )>( )>( )>( ) 九、看图列式计算。(4分) ?只 ?个 □×□=□ □×□=□

十、解决问题。(28分) 1. 买一把 ,付出50元, 找他38元,一把 多少钱? 2. 爸爸今年35岁,比小明大28岁,小明今年多少岁? 3. 爸爸买一个足球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用了多少元钱? 63元 28元

4. 课间活动时,操场上拍球的有18人,拔河的有24人,跳绳的有17人,做这三项活动的共有多少人?

5.公共汽车上原有39人,到达幸福路后,下去25人,又上来18人,这时车上还有多少人?

6.植物园里松树有34棵,桂花树比松树多6棵,桂花树有多少棵?两种树一共多少棵? 7.野生动物园门票的成人票是40元,儿童票是15元,小明和父母一起去野生动物园玩,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9

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

教学内容:教材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发现3个不同数字组成两位数的排列数的方法,能有序地思考。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中,有序全面地思考排列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李老师想带大家去数学王国里玩一玩,大家想去吗?看来大家都想去呀,那可要开动你们的小脑筋了哟,因为数学王国的大门有一把锁,这把锁一般的钥匙打不开,只有密码才能打开。大家有信心破解这个密码吗?(出示课件)

师:它还给了我们一个提示:密码是由1和2组成的两位数,谁来说一下是多少呢?

预设:

生回答师板书

师:为什么会有两种可能呢?谁来说一下呢?

预设:两个数字的位置不一样,组成的数也就不一样。

师总结: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交换了一下位置。

师板书:在12

前面板书:

交换

师:有两个密码,那到底是哪个呢?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提示,保准你们一下子就能说出来。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数多1.师:Bingo!你们答对了,现在数学王国的大门打开了,里面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挑战呢,你们敢接受挑战吗?那就让我们勇敢地接受挑战吧!

二、探究新知

出示课件

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预设:1.从1、2、3三个数里选两个数字组成两位数。

2.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不能一样。

老师追问“十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不能一样什么意思,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预设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完整。

师:刚才你们的回答我感觉有点乱,没有顺序也没有规律,老师不知道到底遗漏了没有,而且有的有重复,那我们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让找出来的两位数既不重复也没有遗漏吗?

①小组合作

同桌两个互相合作,利用手中的数学卡片摆一摆,一个人摆,一个人记录,哪组写完整以后用你最漂亮的坐姿告诉老师。现在开始!(教师巡视,并找到运用不同方法的同学)

预设:交换法、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

②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按照老师的要求很快用多种方法找出了答案,谁能勇敢地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成果?

根据刚才的巡视结果让不同答案的学生上台展示交流。

③点拨提升

师:刚才同学们用好多种方法整理出了这道题的结果,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么解答这道题的呀?

师出示课件,并提问:看看老师的跟谁的一样?老师把这个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交换法。

依次出示课件,老师都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固定十位法和固定个位法。

师:刚才我们从三个数字里选两个数字作简单的排列,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用到了交换法、固定法就可以做到。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知识,就叫简单的排列。(教师板书:简单的排列)

三、灵活运用,巩固练习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这个问题轻轻松松的就解决了。

(1)灵活运用

现在老师想把其中的一个数字2换成0,现在这三个数字能组成几个两位数?

生独立完成。

抽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师总结:对,0不能放到最高位,所以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多思考,考虑全面。

(2)巩固练习

出示课件

①用“海”“上”“边”三个字能组成哪些不同的两字词语?(每个词中每个字只能用一次)

师;刚才我们用三种方法解决了数字的简单的排列问题,那它们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语文中遇到的问题呢?

②出示课件

课本第97页做一做

四、拓展提升

出示课件

数学书第98页练习二十四第2题。(渗透书找人和人找书两种方法)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课件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识字五 篇10

在执教《识字五》一课时,我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觉得以下两个方面是做得比较成功的:

一、在情境中学习生字,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过:“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儿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自然的后果。”首先我利用自身生动的语言配以精美的图画向学生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大海图。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大海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完全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学生强烈地朗读词语的愿望。接着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机会,让孩子们在边欣赏风景的同时认识新词、诵读韵文,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了客观事物与词语内涵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拉近了文本与学生主体、客观事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让学生在韵文诵读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富饶,体验了在海边玩耍的乐趣。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创设的特定活动情境中学得愉快,文本内容较好地转化为了学生个性化的理解,使孩子们在充分的玩味中巩固了新知,激发了学生喜欢识字、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抓住韵语间的空白,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词串”识字的每一行的三个词语采用的是意象并置的手法,词语与词语之间留有空白,在给读的人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的同时,也极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因而它是提高学生悟性与灵性、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凭借。注重引导儿童诵读“词串”,激发学生一边诵读一边想像,让学生的感悟从主动积极的读书活动中自然流泻。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享受到审美乐趣,更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整合力。在整体的感悟中,学生形成了完整的“词串情境图”,我想,此时对孩子来说无论是读还是背都是一件乐事吧。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篇1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四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第一课时。它是在学生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之上,数的延伸和扩展。因为1000和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亲自操作数数,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

2、在巩固“个”“十”“百”等计数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认识计数单位“千”,感受大数的意义。

3、准确认读写千以内的数。

过程方法: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结合现实材料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渐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与态度:

1、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测意识和估计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在本课设计中,我主要采用实践探究法、问题情境法。本课要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设计教学,努力促进学生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通过一根一根的数,十根十根的数,明确十个一是十,十个十是一百,为学习一千做好了铺垫。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学生在因猜测、产生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质疑、探索。通过合作探究,相互交流,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给学生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交流、质疑、互动,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让学生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成功体验。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在现有基础方面: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部分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也有所熟悉。

在学习动力方面:二年级学生处于智力开发的初级阶段,自觉性很差,动力明显不足,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习能力方面:二年级的学生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思考、观察、表达、练习、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培养。

2、学法指导

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学生会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学会分析、综合、整理。

四、教学程序设计

关于本课的教学过程,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本环节通过数数练习,明确一百以内数的顺序,通过多媒体直观演示,进一步巩固十个一是十,十个十一百。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每个小组准备100~120根不等的小棒,先让学生估一估,在合作数一数本小组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数完之后,引导学生看一看如何摆一摆、捆一捆让大家一眼就看出小组一共有多少根小棒?从而引发学生对数位的探究。

3、实践操作,质疑突破:

本环节让学生实践操作,明确十个十是一百,学生在动手数数,通过摆放数位盒,一次又一次经历满十进一的数数过程,初步理解相邻数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而且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建立了“个”“十”“百”“千”等计数单位,在数数的过程中,自然安排写数,读数以及数的组成,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4、贴近生活,应用新知:

本环节通过灯片展示校园生活中的数据,如“本班捐款352元,全校共有825名男生等数学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品尝求知过程的愉悦同时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五、板书设计:

10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一十)

10个十是(一百)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2

1.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述的发展

2.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3.教师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为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教 学 目 标 基 本 目 标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弹性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得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编织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教具准备 情境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一)观察情境图,引出课题 1.说出数的方法

2.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一堆、两堆、三堆 3..摆一摆,同桌合作填出表格

4..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表格里数字 的规律

(二)列出乘法算式 1.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 2.黑板演示 3.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

(三)教师介绍如何编制乘法口诀 板书:一五得五

师:小松鼠和妈妈在森林里采松果,准备过冬,它们采了很多松果,今天我们就和小松鼠、松鼠妈妈一起来探索乘法口诀的奥秘吧!师:秋天到了,它们收集了这么多松果,你想帮它们数一数吗?那么你想怎么数?你的想法和小松鼠不谋而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师:1堆有几个松果?2堆呢?3堆呢?(你是怎么算出来的)下面请同学们将表格填写完整。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填。师: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完成了这个表格,那么仔细观察,同学们数的那么快你有什么小窍门和大家分享一下呢?(每一个数比前面多5,那10堆松果呢?)师:通过摆一摆,用加法,我们帮助小松鼠数出了松果的个数,那么同学们看一看,这一堆松果有几个?为了看着更方便,老师把它们移到黑板上,这样的我们用一个5表示,谁能用乘法算式表示一下,(贴出第二堆松果)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列式呢?(贴出第三堆松果)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列式呢?用加法,我们帮助小松鼠解决了问题。师:同学们,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特别聪明,他们发明了又快又简单的方法,来看看小松鼠为我们带来的小知识吧!(出示ppt上的介绍)师:一五得五就是1×5=5的口

1.说出各部分代表的意思 2.读一读

3.总结积大于十时候的书写形式 4.独立编制乘法口诀

(四)游戏:对口令

(五)总结乘法口诀的规律

师小结

三、巩固提升

1.看图列式 诀,一起来读一读。

师:1表示哪个数,5呢?第二句呢?二五一十,当积大于十的时候,得字省略,写成一十(齐读)

第三句谁来试一试。我们已经帮助小松鼠用乘法算出了三堆的算式,那么这两排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5的乘法口诀。师:你想帮助松鼠求出几堆松果呢?学习前有个小提示1、2、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师:下面找同学到前面演示你最喜欢的那句,这就是五的乘法口诀,男同学读算式,女同学读口诀。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也有五,一只手有五个手指头,两只呢? 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记住乘法口诀? 我们来看一看淘气和笑笑发现的记忆规律,笑笑的方法是由上一句口诀推出下一句口诀,淘气关注了乘积末尾的特点,口诀最后一个数不是五就是十。师:今天我们和小松鼠一起数松果,也学会了五的乘法口诀,感受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会用五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希望同学们运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师:小松鼠和他的妈妈准备了一些果汁,请你帮它们看一看一共有多少个杯子呢? 请你帮小松鼠解决下一个问题 2.填一填

学生观察情境图 独立列式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4.圈一圈、数一数、说一说

四、收获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

师:淘气的小松鼠跳到了尺子上,请你根据它跳的规律看看它跳了多远。师:填好后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

师:五七三十五,请同学们和同桌合作圈一圈说一说。

2022年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3

优青班第五组 裴芬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能够准确书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结构,感受语言的节奏感。

3、使学生能够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生活的多彩与乐趣。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结构,感受语言的节奏感,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验生活的多彩与乐趣。课前准备

画好田字格或准备田字格模板、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哪些同学能够告诉老师,你在课余生活里最喜欢干什么?指名说。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老师学校的孩子们的活动图片,想看一看吗? 二 学习新课。

(1)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看到了什么。让学生凭记忆来说说。指名回答。(让学生用“我看到„„”回答)集中出示韵文。

(2)学生自由读,注意红色字体的生字。让学生自由介绍怎么认识这些字的。(在哪里见过?)

(3)指名学生回答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加一加方法,还有哪些字也是这样的?换一换,猜字谜等.)指名学生读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趣味读.(偷偷地告诉你,老师小时候读书喜欢找乐趣,你们想试试吗?练、练、练书法。趣味朗读,打节拍读。)三,复习巩固。

(同学们前面的学习很投入很认真,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悄悄的告诉你,我今天还带来了一棵智慧树,这棵智慧树上结了很多智慧果,这些智慧果就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要吗?但是要想拿到这些智慧果,是需要你们用自己的智慧哦。要求学生用智慧果上的生字说出至少两个词语。四,生字书写

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异同。引导学生发现左右结构字中的不同点。指名学生回答字形结构,说说要注意的地方.(1)重点强调书写”戏”和”养”.出示田字格中的字占格图.“戏”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低右高。观察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再先临后写。(斜钩起笔稍高,占竖中线上方。最后一笔是点.)

“养”是上下结构的字,部首为“羊”。“养”字怎么记住呢?(这个养字很有趣,我们一起来看看)“养”先课件展示甲骨由来。(从“羊”部,查查“养”字的字形演变,也是很有意思的,这是一个人手拿鞭子在赶羊。故古代称放羊为“养”,后来专指圈喂家畜家禽。)强调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养有三撇,每笔写法不同,注意撇捺要舒展开.)和学生一起书写的时候,每笔都要说出来写,注意指导好重点比划.(2)展示学生的字,评议一到两个孩子书写作品。孩子根据展示出的较好的字再结合自己的进行检查修改。(让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不足.多给鼓励性语言)再写再次反馈.五

总结

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栽花种草,这些课外活动使我们的校园生活变得丰富

多彩。相信学完本课,你的生活也会变得丰富起来。让我们再一起来

识字2 下象棋,练书法,画图画,比比谁的本领大;

弹钢琴,拉二胡,唱京戏,畅游文艺小天地;

栽花草,喂鸽子,养金鱼,探索自然小秘密;

做航模,学电脑,观天气,从小立志学科技;

爱生活,讲科学,求创意,兴趣广泛展才艺。

六 课后任务

回家把韵文读给父母听一听,再找一找这样的词语.七 板书设计

识字二

戏 养

教后反思 :

上一篇: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桂花雨》教案下一篇:市场营销专业面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