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申科工作计划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控申科工作计划(精选9篇)

控申科工作计划 篇1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控申干警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加强对控申工作新问题、新情况的调查研究。具体是:

认真贯彻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和曹建明检察长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控申干警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控申检察工作上一个新台街。

二、加大举报宣传力度,结合本辖区的特点,探索拓宽职务犯罪线索来源渠道,积极引导群众举报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以及对举报线索的初核工作,具体是:

1、结合每年一次的举报宣传周的同时使举报宣传下社区、下企业,扩大宣传受众面。

2、对现有的12309﹙全国统一举报电话﹚坚持做到工作日期间有一人值班,做到热情接听,及时处理。

3、希望开通网上举报。

4、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积极引导群众举报。

5、严格按照《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积极开展初核工作。

6、加强对举报线索的管理,举报中心要严格按照高检院有关规定及时审查分流,切实履行

催办、督办、答复职责。

三、积极开展案件复查工作。

具体是:

1、加强与本院相关科室取得联系,高度重视对法院生效刑事裁判的监督工作,以适应强化对刑事审判活动履行监督职责的客观需要,2、同时依据事实和法律耐心细致做好刑事申诉、刑事赔偿案件的息诉工作,3、认真贯彻执行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积极适应法律修改的新要求,4、认真贯彻高检院《关于检察机关贯彻实施〈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加强与公诉和未检部门的沟通协调,探索开展个案救助,积极推进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

四、认真做好初信、初访工作,积极防范越级访,建立和完善涉检信访联络员制度,积极探索解决涉检信访问题的新机制、新方法。

五、对近年来案件材料及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整理、归档,迎接“文明接待室创建”检查。

控告申诉科

控申科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有效监督

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因为该部门接触群众最多、最直接、最广泛,所以又有检察院对外“窗口”之称。在新形势下,要以监督为中心开展控告申诉检察业务,树立起“窗口”形象,就必须下功夫调查研究,提高对新形势下控申检察工作规律性的认识,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此谈点浅见。

一、强化监督意识、牢固树立以法律监督为核心的工作理念

控申检察业务工作包涵诸多方面,概括地说是一个部门三块牌子六项任务。三块牌子即:举报中心,刑事申诉,刑事赔偿。六项任务:接待群众来访,接收群众来信,举报线索初查,承办刑事申诉案件,承办刑事赔偿案件,检察业务宣传等。控申检察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复杂,在这种情况下,极易偏离监督这个中心。只有把思想统一到法律监督上来,才能使控申检察业务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客观要求。离开了法律监督这个核心,控申工作就失去它存在的价值。因此,做好控申工作必须树立三个意识。

一是牢固树立法律监督意识。控告申诉部门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窗口”,在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稳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控申工作虽然繁杂,但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应该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这根主线不能变。因此,必须牢固树立法律监督意识。

二是牢固树立维护公平正义意识。法律监督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公平正义、维护司法公正。法律监督是手段,维护公平正义是目的,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辨证关系。因此,一切工作的开展都应该在维护公平、正义上下功夫,做文章,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意识,才能做好控申检察业务工作。

三是牢固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控告申诉部门担负着法律监督的重要职责,而且是检察机关联系群众最密切、最直接、最广泛的部门。法律监督,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神圣职责,其工作职能、特点必然要求业务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要想做好法律监督工作,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没有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是绝对不行的。

二、强化控申业务制度保障,健全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考评标准如何确定,直接影响着检察工作的走向,对检察机关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考核标准的制定应注重体现法律监督职能,注重其导向功能;应该把本部门工作的中心凸显出来,从而引导和激励工作人员向这个中心贴紧靠近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提高检察工作的整体水平。工作不能仅停留于操作的层面,而应力求操作和导向功能并重。控申部门作为检察机关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办理举报初查、不服法院生效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案件和刑事赔偿案件,是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的必然要求,是控申检察工作的核心。如果丢了办案这个中心,也就丢了监督这个中心。因此,我们设定考核指标,必须以此为重点。

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综合性强,业务性强,办理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性质、各种类型的案件,视野可以覆盖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在了解、监督各部门执法办案情况方面,控申部门具有其他部门无法替代的优势。通过深入剖析典型冤、错案件,发现检察机关在自侦、批捕、起诉环节以及公安机关和人民法院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促进执法人员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填堵造成引发申诉的漏洞,从源头上减少了申诉、赔偿案件的发生。因此,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紧紧围绕法律监督这个价值理念,并充分考虑其导向效应,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标准,以有利于发挥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三、强化法律监督能力保障,推进控申工作深入发展

随着形势的发展,控申部门面临的任务将更繁重,工作要求更高。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法律监督能力。因此,如何使控申检察工作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职能作用,提高法律监督能力是关键。

一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在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上有所作为。把提高法律监督能力体现在加大工作力度上,落实到提高案件质量上,逐步形成控申检察法律监督能力不断提升的良性局面,为控申检察工作的全面深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要努力提高正确处理群众诉求的能力。进一步规范接待、受理群众举报、控告、申诉的工作程序,提高发现犯罪线索的能力,强化案件线索和信息资料的收集、管理和分析,拓宽发现和获取职务犯罪的渠道,提高线索可查性和利用率。

三是要在提高控申干警政治责任、业务素质上下功夫。坚持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重要思想武装干警的头脑,夯实“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增强控申干警“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干警认真负责、严谨细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要求他们在工作中不仅要有娴熟的业务功底,综合的社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善于释法析理,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控申科工作计划 篇3

一、控申检察诉讼监督的主要途径

控申检察诉讼监督,是指在开展各项控申检察工作中,依据法律和其他规范性制度实施的,对各个诉讼环节直接或间接、实时或事后的专门性监督。

具体而言,其监督途径包括:

(一)通过复查对法院生效判决、裁定不服提起的申诉案件,对法院判决、裁定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进行监督;

(二)通过复查不服本院或下级人民检察院作出的诉讼终结的刑事处理决定的申诉案件,对决定是否正确进行监督;

(三)通过复查各类案件,对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适当进行事后监督;

(四)通过办理各类信访案件、上级机关或领导交办案件,对公安机关、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诉讼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进行监督;

(五)通过受理检察机关管辖的举报、控告线索,对各类案件线索的办理单位或部门进行专门监督;

(六)通过办理刑事赔偿案件,发现原办案单位存在的问题,对错捕、错诉、错判的案件进行专门监督;

(七)其他有关的诉讼监督事项。

二、控申检察诉讼监督的主要特点

(一)监督的广泛性

一是监督途径广泛。控申诉讼监督分为:以复查对法院生效判决、裁定不服的刑事申诉案件为载体进行的;以复查对检察机关诉讼终结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刑事申诉案件为基础进行的;在受理、审理、复议刑事赔偿请求过程中开展的;在处理信访工作中进行的等等。二是监督对象广泛。控申诉讼监督的对象既包括法院,也包括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的内部业务部门、下级检察院和其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三是监督事项广泛。控申诉讼监督的事项包括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判决裁定监督以及检察机关的内部监督制约,几乎涵盖了刑事诉讼工作的全部流程和大多数领域。

(二)监督的复杂性

一是监督对象复杂。控申诉讼监督的对象多数是已经完成法定诉讼程序的刑事案件和已经完成的诉讼活动,公安机关的侦查、预审、法制部门,检察机关的审查批捕、公诉、二审监督,基层或上级人民法院已经通过司法程序进行了多个环节的审查把关,要审查发现诉讼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全面掌握已经发生的各个阶段和环节的诉讼活动,具备析疑查微的能力。二是监督方式复杂。控申诉讼监督既要细致审查原案办理是否符合法律程序规定和有关业务规范,还要结合申诉人或信访人提出的具体申诉意见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查。三是监督事项复杂。控申诉讼监督的案件多数涉及众多的诉讼参与人,法律关系复杂,不少案件涉及各种专业领域,部分监督事项属于法律理论上和实务中有争议的疑难复杂问题。

(三)监督的专业性

一是监督知识专业。控申诉讼监督是依据法律和各种刑事法规开展的专门性监督活动。这些监督事项涉及的法律多,司法解释多,工作规范多,法律理论知识多,刑事法律实务经验多,各种经济、社会、心理等综合知识多。二是监督领域专业。由于控申诉讼监督多是通过审查刑事申诉案件进行的,这些案件往往具有疑难复杂、诉讼环节多、涉及面广的特点,涉及到公检法各个专门司法单位、部门和专业司法领域。三是监督技能专业。控申诉讼监督要求监督工作人员掌握全面深入的法律理论和涉及各个刑事司法阶段和环节的专门实务经验,有的案件还要就申诉人提出的新的事实证据或者原案中存在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问题进行补充调查,需要具有专业的侦查谋略水平和侦查实战技能。即控申诉讼监督必须掌握和具备侦查活动技能、审判活动技能和审查公诉技能。

(四)监督的多样性

一是监督手段多样。控申诉讼监督采用的监督手段与其他检察部门的诉讼监督相比,更加多样化。控申诉讼监督既包括对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或裁定提出抗诉意见,又包括直接纠正错误的不起诉、不批捕、不立案等检察机关诉讼终结的刑事决定,既可以发出对公安机关和法院的检察建议和纠正违法通知书,也可以提出对检察机关的纠正错误意见和其他检察意见,监督手段十分丰富。二是监督内容多样。控申诉讼监督既包括对公安侦查活动和法院审判活动的一般性监督,还涉及到对于举报控告线索的管理、查处,检察机关自侦立案、撤案,错捕错诉案件等类型的专门性监督。

(五)监督的事后性

区别于公诉部门出席庭审时在休庭后或庭审后对审判活动提出监督纠正意见,侦查监督部门对于正在进行的刑事侦查活动开展审查逮捕等即时监督活动,控申诉讼监督具有事后性,即是通过受理对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刑事处理决定等不服提起的刑事申诉或者其他有关信访诉求启动诉讼监督程序,监督的诉讼活动大多已经发生,结果已经造成,如错案的当事人已经被错误拘留、错误逮捕、错误执行等等。

(六)监督的依赖性

控申诉讼监督的部分监督活动不能完全由控申部门单独完成,必须得到有关单位或部门的协助配合才能成功地实施监督。如对法院的判决、裁定监督中,控申部门只能对案件提出抗诉意见,最终提起抗诉必须得到公诉部门的支持,并由其出席再审法庭,支持抗诉和进行庭审监督。对于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监督,需要由本院侦查监督部门进行不立案理由的实体审查并开展有关监督工作。

三、控申检察诉讼监督应当把握的规律

(一)必须把握好诉讼监督与信访工作的关系

控申诉讼监督是在开展涉法涉检信访矛盾排查和化解工作中同步进行的,但又不等同于信访处置工作,要确保诉讼监督和化解信访矛盾两不误,两促进,必须辩证全面地把握两者关系。在执法思想上要自觉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具体工作中要善于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在绩效考核中要坚持将二者均衡考量起来。既在处置信访矛盾中通过开展诉讼监督,发现司法不公和纠正执法过错来解决人民群众合理诉求,又通过认真审查人民群众信访诉求找到诉讼监督的切入点、着力点和落脚点。

(二)必须加强与其他单位和部门的沟通协调

控申诉讼监督的部分工作具有依赖性,需要与其他单位和部门进行顺畅高效的沟通协调。一是加强与内部业务部门的协调。如与二审监督部门应当在移送方式、提抗标准、汇报方式等问题上加强协调,形成共识。二是加强与外部单位的协调。如与法院、公安机关等单位就检察建议或纠正违法等监督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沟通督促,保证监督的实效。三是加强与纪检监察、宣传、法律政策研究等综合部门的协调。在违法违纪的线索移送、监督工作的宣傳、监督疑难问题的研讨等工作中广泛与有关职能部门加强合作,提高监督的综合水平。

(三)必须加强诉讼监督的专业化建设

监督的专业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交流研讨等专业化建设工作,把鼓励干警自觉钻研专业知识和集中组织干警培训研讨结合起来,切实丰富专业知识,完善专业技能,夯实专业基础。监督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在工作中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畏艰难,刻苦钻研,百折不挠,扎实掌握各种法律和其他专业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破解各种监督难题,取得监督实效。

(四)必须加强对诉讼监督工作的研究探索

由于控申诉讼监督具有不同于其他检察业务部门诉讼监督的特点,必须紧紧围绕检察工作主题和控申部门的岗位履职实际,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解决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在复杂条件下开展各项诉讼监督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形成符合检察工作规律和控告申诉工作特点的控申诉讼监督长效机制。

四、完善控申诉讼监督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

围绕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和法律职责,通过思想发动、教育培训、理论研讨、案例研究、考核激励等方式进一步强化控申干警的诉讼监督意识、营造浓厚的监督氛围,努力纠正不适应诉讼监督开展的各种错误思想,用诉讼监督的科学理论武装干警,用诉讼监督的先进事迹鼓舞干警,用诉讼监督的薄弱环节警示干警,大力倡导敢于监督、善于监督的工作作风。要教育干警全面正确地认识控申工作职责,引导他们在执法思想、执法行为上自觉将化解信访矛盾纠纷与深入开展诉讼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将诉讼监督意识与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大局意识有机结合起来,将发现和纠正司法不公、执法过错、工作瑕疵与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结合起来,为诉讼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

要围绕当前群众在信访过程中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监督,围绕当前司法领域出现的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等突出问题开展诉讼监督,围绕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发展、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的诉求等工作目标开展监督,切实使诉讼监督成为促进司法公正、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树立检察机关良好形象的的抓手。在对法院的监督方面,要通过对法律知识、司法政策和实务经验的全面把握,进一步深入审查,严把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对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得透一些,对案件事实证据了解得全一些,对新事实、新证据查证得深一些,通过细致扎实的工作,增强发现和纠正司法不公和审判瑕疵的能力,力争在提抗率和再审改判率上有所提升。在对公安机关的监督方面,要进一步拓宽监督视野,结合群众在信访申诉中提出的合理诉求,深入细致查找立案和撤案、强制措施的适用和变更、证据的收集固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等工作环节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善于发现,善于沟通,勇于提出监督意见建议。对于监督结果的落实情况,还要及时进行跟踪督促。此外,不仅要认真监督诉讼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还要深入分析错误发生的原因,对于存在执法管理机制上的缺陷和漏洞的,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督促其整改;对于存在徇私枉法、贪污受贿、枉法裁判等违法违纪行为的,要及时向有关单位或部门通报移送线索,保障监督刚性和实效。

(三)进一步提升监督能力

控申诉讼监督具有广泛性、专业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切实加强监督能力建设,提高诉讼监督的能力和素质,不断提升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开展监督的水平。可以通过与法院、公安和本院的公诉、侦查监督、自侦等业务部门开展工作人员短期岗位交流,加深对各诉讼环节的运行情况、特点和规律的了解,增强监督的针对性。要广泛开展各种诉讼监督的专题培训、交流研讨和集中学习,并鼓励干警加强自学,刻苦钻研监督的方式方法,争取人人都成为法律业务通才,人人都成為诉讼监督能手。此外还要积极争取增加诉讼监督的人、财、物投入,并对控申检察部门的检力资源合理配置。

(四)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

控申科工作计划 篇4

控告申诉科工作思路

一、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控申干警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加强对控申工作新问题、新情况的调查研究。

二、加大举报宣传工作的力度,结合扎旗的实际情况探索拓宽职务犯罪线索来源,积极引导群众举报,对举报有功人员给予奖励。继续深化“检务公开”。进一步深入宣传《信访条例》和《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规定》,引导群众正确行使诉讼权利和履行义务,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自觉接受群众对涉检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监督。

三、认真贯彻高检院《关于检察机关贯彻实施<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问题的通知》,加强与本院刑检部门的沟通协调,探索开展个案救助,积极推进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

四、继续做好涉检信访工作。以开展下访巡访、联合接访为契机,加大涉检信访排查化解力度;以“案结事了”为目标,加强对涉检信访案件的办理。继续坚持领导包案、明确责任、定期通报、挂牌督办、责任追究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机制,保证“案结事了”,息诉罢访。高度重视对初

信初访的处理,加强涉检信访信息分析,查找执法环节存在的问题,研究加强和改进执法规范化的措施,加强涉检信访的源头治理工作。

五、做好举报线索的初核工作及刑事申诉、刑事赔偿工作。

控申科工作计划 篇5

年初,我院控申科被分院确定为下访、巡访试点单位,在省院、分院和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结合苇河林区的实际情况,按照省院关于开展“带案下访、定期巡访、有案办案、无案宣传,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下访、巡访试点工作的基本要求,以“为进一步畅通控申举报渠道,切实解决群众信访举报反映的问题,维护群众的合法权

利,接受群众监督,着力打造诚信控申举报的新格局”为指导思想,集思广好范文版权所有益,大胆探索,此项工作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和网络化,在本地区初步形成了控申检察工作的新局面。

一、控申举报工作

在下访、巡访过程中出动宣传车辆102次,对山上山下37个单位进行了法律宣传和巡访,制作宣传牌9块,发放各类法律资料和宣传单2000余份,发表电视讲话3次,录制了下访、巡访专题片。

一年来,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66件次,受理举报线索3件。其中初查2件(转职检局1件、民行科1件);转侦查监督科1件;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根据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从6月19日至6月25开展了

以“惩治职务犯罪,维护公平正义”为主题的举报宣传周活动。设立了举报宣传站,制作法律宣传板挂图12块,发放宣传材料,接待群众来访,解答法律咨询。

二、其他工作

1、协助分院控申处办理控申案件;

2、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卷2份;

3、按照上级文件精神,聘请了控申举报信息员,并组织对控申举报信息员进行了培训;

4、积极参加了政治业务学习和会议,听取了林业局“创建平安林区”知识竞赛;参加了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每人记学习笔记二万字以上,写学习心得好范文版权所有两篇,参加了林业局政法委主办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考试;撰写论文两篇;撰写庆“

七、一”征文2份。

5、参加了林区分院控申工作会议;参加了林业局“歌唱新林区、携手创和谐”文艺演出。

不足之处:在规范化接待室建设中,在表、卡、簿、册的应用上还不够规范;工作主动性还不够强,缺少创新意识。

2007年,我们将以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认真按照上三级院确定的总体思路,结合我科实际,以业绩求发展、以素质保公正、以责任促落实,力争部分工作争上游,总体工作上水平,开创控申

控申科廉政建设措施 篇6

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措施

根据本院纪检组的通知要求,控申科结合部门特点及2010年部门工作计划,制订出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措施,具体如下:

一、武装思想,提高认识。检察院的工作职能体现在反腐败,而控申科作为接受举报信息、进行案件初查的部门,是一切反腐败工作的源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如此重要的任务,控申干警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从思想源头抓起,充分认识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只有明白两项工作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认清形势,严格按照部署,深入扎实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及自身反腐败工作,为人民服务,提高检察干警的执法公信力及廉洁形象,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

二、严格要求,认真落实。热心接听举报电话,接待群众来访,坚持使用高检院规定的文明用语,杜绝工作忌语。详实记录举报信息,尽快做好案件分流,慎重调查,及时处理,尽早反馈举报人,坚决杜绝说清、送礼、请吃等现象,严守办案纪律,促进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认真查找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坚持“执法无小

事,群众利益无小事”,打造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的高素质检察队伍,提高检察干警队伍形象。

三、强化措施,营造氛围。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的大局观。同时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风廉政建设和自身反腐败工作的总体要求上来,不断强化两项工作措施,加强和改进控申工作实践。

浅谈控申初查制度 篇7

关键词:检察机关,控申初查

初查是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 履行检察职责的一项重要手段, 当前初查的主体主要是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及举报中心。对于基层检察院而言, 举报中心原则上同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合署办公, 两块牌子, 一套人马, 同时履行控告申诉检察职能及举报中心职能, 因此, 举报中心初查实际上就是控申部门进行初查。在工作实践中, 由于受到法律法规、业务考评机制、人员配备等限制, 控申初查存在着一些问题, 影响了初查工作的展开, 未能达到法律赋予举报中心初查权的立法本意。结合工作实践, 笔者尝试对现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

一、控申初查的演变

控申初查最早见1985年1月检察机关信访工作会议文件提出的“信访部门比较适合承办部分控告、申诉案件立案前的‘初查’, 以便为自侦部门提供准确性高一些的案件线索”。该规定最早提出了“初查”的概念, 并明确了初查制度最初存在的意义及任务, 即为自侦部门提供准确性高一些的案件线索, 也意味着控申初查并不能取代自侦部门的侦查行为。

1993年3月, 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加强举报工作的决定》, 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大力加强初查工作, 初查是消化的前提和立案侦查的基础……”对初查范围和过程进行了限制。

1996年出台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明确了控申初查的范围及目的。

二、初查的必要性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重大、复杂, 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 为了确保职务犯罪查处工作的正常进行, 及保障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初查的优势极大地展现出来。初查可以更好地对举报线索进行筛选、甄别以及获得职务犯罪的部分证据, 为以后的立案侦查奠定基础。也有人认为过分强调初查, 将导致侦查权的滥用, 从而侵犯到被调查人员及有关单位的利益。事实上, 法律法规关于控申初查的进行、手段都有严格的限制, 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进行初查并不会出现上述负面情况, 联系当前办案情况, 控申初查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一) 有利于对举报线索进行筛选

举报人提供的举报线索五花八门, 有些举报人对犯罪线索非常了解, 甚至掌握了被举报人犯罪行为的部分证据, 而有些举报人举报的内容则是道听途说, 有时仅是本人的主观臆断。在这种情况下, 对举报线索进行初查, 可以对举报线索进行甄别, 筛选出有价值的举报线索, 便于自侦部门集中精力对大案要案进行侦查, 避免了司法资源的浪费, 有利于去粗取精。

(二) 有利于保护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举报人的举报动机多种多样, 有些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 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及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有些则是出于个人私怨或单位内部派系斗争前来举报。这种情况下, 被举报人的犯罪事实可能会被夸大化, 甚至出现栽赃陷害的情况。对举报线索进行初查有利于去伪存真, 防止错案的产生, 保护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三) 有利于举报线索的规范化

由于举报人自身文化程度、表达能力的原因, 他们提供的举报线索材料呈现出虚虚实实、纷乱混杂的情况, 对举报线索进行初查, 可以使原本无序、单薄的举报材料具体化、详细化、规范化, 有利于接下来自侦部门侦查工作的正式展开。

(四) 有利于实名举报的答复工作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四十四条规定:“使用真实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举报的, 属于实名举报。实名举报除通讯地址不详的以外, 应当将处理情况和办理结果及时答复举报人。”这就要求对于实名举报的线索, 应当及时将查处结果答复举报人, 不立案的还应将不立案理由告知举报人, 如举报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 可以申请复议, 由侦查监督部门对复议申请进行办理。在工作实践中, 很多实名举报人不接受检察机关书面说明不立案结果, 而要求以具体的事实、明确的证据来答复, 如被举报人究竟有无职务犯罪行为, 行为所涉数额究竟有多少, 是否达到立案标准等等。不能清晰答复举报人的话, 容易引发其不满情绪, 从而导致反复上访、越级上访, 也将挫伤群众举报积极性, 有损检察机关形象。

三、控申部门进行初查的优势

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是检察院的“窗口”, 是连接检察院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也是检察工作的最初和最终。群众向检察院举报职务犯罪, 最初需要通过控申部门来反映, 答复工作由控申部门进行, 如果对最终处理结果不服, 也要通过控申部门来办理。由此可见, 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贯穿了举报工作的始终。控申部门工作人员经常与举报人零距离接触, 直面举报当事人, 通过询问、沟通、记录等工作, 对举报人提供的线索情况及线索内容有着最为直观的感触, 并掌握着举报人提供的第一手举报材料。尤其对选择匿名举报的举报人而言, 由于其匿名举报的特性, 自侦部门的侦查人员无法与之取得联系进行侦查期间的接触以获得更加详实的线索, 仅能从控申部门获得举报人提供的举报材料, 这对查处工作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由控申部门人员进行初查, 可以随时出击, 及时初查, 省略了举报材料移送、自侦部门熟悉材料、安排人员等环节, 更加机动灵活, 减少了等待的时间, 加快了举报线索的处理时间, 可以有效防止案件积压。另外, 控申初查有利于更好地反馈于民, 尤其是可以更好地对实名举报进行反馈, 举报人通过控申部门人员进行举报, 有过初期的接触, 由控申部门向其答复案件处理情况更易为群众所接受。对于成案的线索, 有利于树立举报中心的权威性, 更好地激发群众的举报热情, 对于未成案的线索, 方便做好释法说理工作, 避免引起举报人不满情绪。因此, 控申初查可以使初查与立案侦查更好地衔接, 便于缩小两者之间的空档, 更有利于初查工作的开展。

四、控申初查存在的问题

(一) 控告申诉部门的职责并不仅限于初查

目前基层检察院的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的工作职责集举报、控告、申诉于一身, 对举报线索进行初查仅是其工作职能的一部分, 而非全部。当前各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着“重反贪、公诉, 轻控申、民行”的思想, 控申科一般人员配备为2-3人, 大部分未能达到满编, 部分基层院甚至出现一人撑起一个控申科的情形。而举报初查工作本身十分耗时费力, 过分强调控申初查工作在控申工作中的比重, 将使控申部门无法承受, 顾此失彼, 从而忽视对接待群众控告信访、办理刑事申诉、刑事赔偿案件、进行举报宣传等工作, 长此以往, 势必影响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 初查工作对人员要求较高

初查工作与侦查工作虽有不同, 但需要的侦查、技术手段是一样的, 严格来说, 初查的要求甚至更高, 因为侦查有专门的调查手段和强制措施做保证, 初查却不具有这些优势。一个好的侦查人员需要多年的培养和锻炼, 由于职能分工的不同, 控申人员并非专业的侦查人员, 接触到的侦查案件十分贫乏, 了解的侦查手段也少之又少, 而贪污贿赂犯罪多为隐蔽性较高的智能型犯罪, 犯罪分子普遍文化程度较高, 反侦查意识强, 一旦听到风吹草动, 就会与相关人员串供甚至销毁证据, 给侦查带来极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 冒然对举报线索进行初查可能打草惊蛇, 严重的话, 甚至会毁掉一个原本可能成案的举报线索, 导致放纵犯罪的不利局面。

(三) 受目标管理考核影响较大

当前各上级院多将初查案件数作为考核下级院初查工作的一个得分点, 为在年底考核中得到较好的成绩, 一些基层院多在初查数字上做文章, 为增加初查案件数, 盲目扩大初查范围, 而并非严格按照《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三十条所限定的范围进行初查, 有时甚至弄虚作假。初查工作纳入到目标考核体系中, 是为了鼓励控申初查, 以减轻自侦部门压力, 防止控申人员推脱工作、推卸责任, 把自己视为一个“中转站”, 对所有举报线索一概移送自侦部门了事。而现在为了考核加分, 一味强调初查数量而轻视出差质量, 显然违背了设置控申初查制度的本意, 不利于举报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 成案率较低

初查后, 控申部门写出初查情况报告, 提出是否立案的建议, 由分管检察长审批。事实上在所有控申部门进行初查的举报线索中, 最终真正能立案进入侦查阶段的线索并不多, 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 需要控申部门进行初查的往往是质量不高的举报线索, 此类线索的真实性尚待商榷, 经初查后出现大量举报失实的情况十分正常;其次, 按照《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的要求, 初查的范围为事实不清、难以归口的线索, 此类线索所涉问题往往较为复杂, 取证困难且难以及时结案, 也影响到了成案率;再次, 控申部门初查后将认为具备立案条件的线索移送自侦部门立案侦查, 移送过程涉及两个部门, 也牵扯到承办人员的变更, 而处于起始阶段的案件线索本身较为脆弱, 在交接过程中就此夭折也时常出现, 另外由于承办人员对案件定性的认识和想法不统一, 有可能出现控申人员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线索侦查人员最终却未予立案的情况, 也是成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五、完善控申初查制度的一些建议

(一)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初查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明确规定了初查的范围, 即“性质不明难以归口、群众多次举报未查处的举报线索”, 而对真正符合上述标准的线索进行初查往往存在极大难度, 同时依据现在控申案件月报表的设置, 录入初查线索也需输入嫌疑人姓名、单位、所涉罪名等信息, 而上述信息明确的线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性质不明。但不能因此就盲目扩大初查范围, 遇到差不多合适的举报线索一律抢来初查, 错过了最佳侦查时机, 严重时甚至会惊动犯罪嫌疑人。在工作中仍应严格按照法律所规定的初查范围对线索首先进行审查, 符合初查条件、有初查必要的方能进行初查, 避免影响初查权的统一。

(二) 控申初查应讲究方式方法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三十二、三十三条明确限制了控申初查的方式, 即“可以采取询问、调取证据材料等措施, 一般不得接触被举报人, 不得采取强制措施, 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办案安全, 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控申人员并非专业侦查员, 在初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 首先应分析案情, 找准案件切入点, 制定合适的初查方案, 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做到有备无患, 遇到意外情况也可从容应对;其次要把握初查“秘密、快速”的特点, 慎重初查。所有初查人员都应认真学习《保密法》, 做好保密工作, 严格保密, 以免惊动犯罪嫌疑人, 切实保护好举报人, 另外应加快办案速度, 快速反应, 避免拖沓办案, 贻误战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再次要注意调查取证的科学性, 严格按照法律规定, 从外围入手, 不得直接接触被举报人, 不得采取强制措施, 区别对待可能获取的证据, 尽量收集容易收集且可能丧失的证据, 其他难以获得的证据不必操之过急, 可留待侦查阶段再行获取。

(三) 建立内部协调机制, 使案件移交规范化

浅谈控申初查制度 篇8

[关键词]检察机关;控申初查

初查是检察机关打击职务犯罪,履行检察职责的一项重要手段,当前初查的主体主要是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反渎职侵权局及举报中心。对于基层检察院而言,举报中心原则上同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同时履行控告申诉检察职能及举报中心职能,因此,举报中心初查实际上就是控申部门进行初查。在工作实践中,由于受到法律法规、业务考评机制、人员配备等限制,控申初查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初查工作的展开,未能达到法律赋予举报中心初查权的立法本意。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尝试对现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建议。

一、控申初查的演变

控申初查最早见1985年1月检察机关信访工作会议文件提出的“信访部门比较适合承办部分控告、申诉案件立案前的‘初查’,以便为自侦部门提供准确性高一些的案件线索”。该规定最早提出了“初查”的概念,并明确了初查制度最初存在的意义及任务,即为自侦部门提供准确性高一些的案件线索,也意味着控申初查并不能取代自侦部门的侦查行为。

1993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关于加强举报工作的决定》,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大力加强初查工作,初查是消化的前提和立案侦查的基础……”对初查范围和过程进行了限制。

1996年出台的《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明确了控申初查的范围及目的。

二、初查的必要性

根據《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为了确保职务犯罪查处工作的正常进行,及保障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初查的优势极大地展现出来。初查可以更好地对举报线索进行筛选、甄别以及获得职务犯罪的部分证据,为以后的立案侦查奠定基础。也有人认为过分强调初查,将导致侦查权的滥用,从而侵犯到被调查人员及有关单位的利益。事实上,法律法规关于控申初查的进行、手段都有严格的限制,在法律规定的幅度内进行初查并不会出现上述负面情况,联系当前办案情况,控申初查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对举报线索进行筛选

举报人提供的举报线索五花八门,有些举报人对犯罪线索非常了解,甚至掌握了被举报人犯罪行为的部分证据,而有些举报人举报的内容则是道听途说,有时仅是本人的主观臆断。在这种情况下,对举报线索进行初查,可以对举报线索进行甄别,筛选出有价值的举报线索,便于自侦部门集中精力对大案要案进行侦查,避免了司法资源的浪费,有利于去粗取精。

(二)有利于保护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举报人的举报动机多种多样,有些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及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有些则是出于个人私怨或单位内部派系斗争前来举报。这种情况下,被举报人的犯罪事实可能会被夸大化,甚至出现栽赃陷害的情况。对举报线索进行初查有利于去伪存真,防止错案的产生,保护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三)有利于举报线索的规范化

由于举报人自身文化程度、表达能力的原因,他们提供的举报线索材料呈现出虚虚实实、纷乱混杂的情况,对举报线索进行初查,可以使原本无序、单薄的举报材料具体化、详细化、规范化,有利于接下来自侦部门侦查工作的正式展开。

(四)有利于实名举报的答复工作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四十四条规定:“使用真实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举报的,属于实名举报。实名举报除通讯地址不详的以外,应当将处理情况和办理结果及时答复举报人。”这就要求对于实名举报的线索,应当及时将查处结果答复举报人,不立案的还应将不立案理由告知举报人,如举报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可以申请复议,由侦查监督部门对复议申请进行办理。在工作实践中,很多实名举报人不接受检察机关书面说明不立案结果,而要求以具体的事实、明确的证据来答复,如被举报人究竟有无职务犯罪行为,行为所涉数额究竟有多少,是否达到立案标准等等。不能清晰答复举报人的话,容易引发其不满情绪,从而导致反复上访、越级上访,也将挫伤群众举报积极性,有损检察机关形象。

三、控申部门进行初查的优势

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是检察院的“窗口”,是连接检察院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检察工作的最初和最终。群众向检察院举报职务犯罪,最初需要通过控申部门来反映,答复工作由控申部门进行,如果对最终处理结果不服,也要通过控申部门来办理。由此可见,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贯穿了举报工作的始终。控申部门工作人员经常与举报人零距离接触,直面举报当事人,通过询问、沟通、记录等工作,对举报人提供的线索情况及线索内容有着最为直观的感触,并掌握着举报人提供的第一手举报材料。尤其对选择匿名举报的举报人而言,由于其匿名举报的特性,自侦部门的侦查人员无法与之取得联系进行侦查期间的接触以获得更加详实的线索,仅能从控申部门获得举报人提供的举报材料,这对查处工作将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由控申部门人员进行初查,可以随时出击,及时初查,省略了举报材料移送、自侦部门熟悉材料、安排人员等环节,更加机动灵活,减少了等待的时间,加快了举报线索的处理时间,可以有效防止案件积压。另外,控申初查有利于更好地反馈于民,尤其是可以更好地对实名举报进行反馈,举报人通过控申部门人员进行举报,有过初期的接触,由控申部门向其答复案件处理情况更易为群众所接受。对于成案的线索,有利于树立举报中心的权威性,更好地激发群众的举报热情,对于未成案的线索,方便做好释法说理工作,避免引起举报人不满情绪。因此,控申初查可以使初查与立案侦查更好地衔接,便于缩小两者之间的空档,更有利于初查工作的开展。

四、控申初查存在的问题

(一)控告申诉部门的职责并不仅限于初查

目前基层检察院的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的工作职责集举报、控告、申诉于一身,对举报线索进行初查仅是其工作职能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当前各基层检察院普遍存在着“重反贪、公诉,轻控申、民行”的思想,控申科一般人员配备为2—3人,大部分未能达到满编,部分基层院甚至出现一人撑起一个控申科的情形。而举报初查工作本身十分耗时费力,过分强调控申初查工作在控申工作中的比重,将使控申部门无法承受,顾此失彼,从而忽视对接待群众控告信访、办理刑事申诉、刑事赔偿案件、进行举报宣传等工作,长此以往,势必影响控告申诉检察工作的均衡发展。

(二)初查工作对人员要求较高

初查工作与侦查工作虽有不同,但需要的侦查、技术手段是一样的,严格来说,初查的要求甚至更高,因为侦查有专门的调查手段和强制措施做保证,初查却不具有这些优势。一个好的侦查人员需要多年的培养和锻炼,由于职能分工的不同,控申人员并非专业的侦查人员,接触到的侦查案件十分贫乏,了解的侦查手段也少之又少,而贪污贿赂犯罪多为隐蔽性较高的智能型犯罪,犯罪分子普遍文化程度较高,反侦查意识强,一旦听到风吹草动,就会与相关人员串供甚至销毁证据,给侦查带来极大难度。在这种情况下,冒然对举报线索进行初查可能打草惊蛇,严重的话,甚至会毁掉一个原本可能成案的举报线索,导致放纵犯罪的不利局面。

(三)受目标管理考核影响较大

当前各上级院多将初查案件数作为考核下级院初查工作的一个得分点,为在年底考核中得到较好的成绩,一些基层院多在初查数字上做文章,为增加初查案件数,盲目扩大初查范围,而并非严格按照《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三十条所限定的范围进行初查,有时甚至弄虚作假。初查工作納入到目标考核体系中,是为了鼓励控申初查,以减轻自侦部门压力,防止控申人员推脱工作、推卸责任,把自己视为一个“中转站”,对所有举报线索一概移送自侦部门了事。而现在为了考核加分,一味强调初查数量而轻视出差质量,显然违背了设置控申初查制度的本意,不利于举报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成案率较低

初查后,控申部门写出初查情况报告,提出是否立案的建议,由分管检察长审批。事实上在所有控申部门进行初查的举报线索中,最终真正能立案进入侦查阶段的线索并不多,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控申部门进行初查的往往是质量不高的举报线索,此类线索的真实性尚待商榷,经初查后出现大量举报失实的情况十分正常;其次,按照《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的要求,初查的范围为事实不清、难以归口的线索,此类线索所涉问题往往较为复杂,取证困难且难以及时结案,也影响到了成案率;再次,控申部门初查后将认为具备立案条件的线索移送自侦部门立案侦查,移送过程涉及两个部门,也牵扯到承办人员的变更,而处于起始阶段的案件线索本身较为脆弱,在交接过程中就此夭折也时常出现,另外由于承办人员对案件定性的认识和想法不统一,有可能出现控申人员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线索侦查人员最终却未予立案的情况,也是成案率较低的原因之一。

五、完善控申初查制度的一些建议

(一)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初查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明确规定了初查的范围,即“性质不明难以归口、群众多次举报未查处的举报线索”,而对真正符合上述标准的线索进行初查往往存在极大难度,同时依据现在控申案件月报表的设置,录入初查线索也需输入嫌疑人姓名、单位、所涉罪名等信息,而上述信息明确的线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性质不明。但不能因此就盲目扩大初查范围,遇到差不多合适的举报线索一律抢来初查,错过了最佳侦查时机,严重时甚至会惊动犯罪嫌疑人。在工作中仍应严格按照法律所规定的初查范围对线索首先进行审查,符合初查条件、有初查必要的方能进行初查,避免影响初查权的统一。

(二)控申初查应讲究方式方法

《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第三十二、三十三条明确限制了控申初查的方式,即“可以采取询问、调取证据材料等措施,一般不得接触被举报人,不得采取强制措施,不得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应当采取措施保障办案安全,防止发生安全事故”。控申人员并非专业侦查员,在初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方式方法,首先应分析案情,找准案件切入点,制定合适的初查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做到有备无患,遇到意外情况也可从容应对;其次要把握初查“秘密、快速”的特点,慎重初查。所有初查人员都应认真学习《保密法》,做好保密工作,严格保密,以免惊动犯罪嫌疑人,切实保护好举报人,另外应加快办案速度,快速反应,避免拖沓办案,贻误战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再次要注意调查取证的科学性,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从外围入手,不得直接接触被举报人,不得采取强制措施,区别对待可能获取的证据,尽量收集容易收集且可能丧失的证据,其他难以获得的证据不必操之过急,可留待侦查阶段再行获取。

(三)建立内部协调机制,使案件移交规范化

没有一项检察业务是孤立存在的,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紧密协作可事半功倍,尤其对初查这样涉及两个部门的工作而言。实践中,控申部门应与自侦部门、技术部门保持密切协作的关系,建立内部协调机制,才能有效弥补控申部门人员不足、侦查能力较差的缺陷,加快初查速度,确保初查效果,更好地保持侦查工作的连续性。此外,规范初查后案件移交工作也十分重要,一定要有正式的移交手续,移交材料应全面具体,尽量包含初查出的证据材料,详细记载初查情况、所遇困难、突破口、下一步工作建议、其他与初查有关事项的初查意见书,避免因沟通不畅、移交不规范而导致举报线索的浪费。

控申科工作计划 篇9

《执法规范》测试题(控申卷)

姓名:

得分: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选项对举报中心初核的举报线索范围表述是错误的()

A.性质不明难以归口的 B.群众举报未查处的 C.群众多次举报未查处的 D.检察长交办的

2、下列哪项是不属于移送监察部门处理的信访事项()

A.控告检察人员违法违纪的 B.反映人民检察院违法违纪的

C.反映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超期羁押的 D.检察人员不服党政纪处分,提出申诉的

3、对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复查后,应制作《刑事申诉复查通知书》,并在()日内通知申诉人。

A.三

B.五

C.七

D.十

4、举报中心应当每()对举报线索进行分类统计

A.月

B.季度

C.半年

D.一年

5、下列哪项是不属于移送民事行政检察部门处理的信访事项()

A.不服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或者裁定,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的 B.反映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超期羁押的

C.不服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或者裁定,请求人民检察院抗诉的 D.被申诉人不服下级人民检察院提请本院民事、行政抗诉的

6、人民检察院公开审查刑事申诉案件,主要以举行听证会形式进行。听证会的主持人应当由()担任。

A.案件承办人

B.书记员

C.部门负责人

D.检察机关聘请的人

7、监所检察部门承办超期羁押情形案件的,应当在收到相关材料之日起()内将拟处理意见、主要证据目录、相关法律规定报送上级人民检察院

A.一个月

B.15日

C.30日

D.两个月

8、检察委员会原则通过的议题,承办部门应当根据审议意见进行补充、修改,必要时应当与有关方面进行沟通、协调,并向()书面说明采纳意见情况和补充修改情况。

A.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

B.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

C.分管检察长

D.检察长

9、检察委员会会议议程确定后,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一般应当在会议举行()前,将拟审议的议题、举行会议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通知。

A.五日

B.三日

C.二日

D.一日

10、上级人民检察院的()可以代表本院向下级人民检察院交办重要信访事项

A.公诉部门

B.控告申诉检察部门

C.监察部门

D.侦查监督部门

11、上级人民检察院()是请示件的收文部门。

A.公诉厅(处)

B.案管处

C.办公厅(室)

D.研究室

12、()作出是否同意检察人员回避的决定。

A.检委会

B.副检察长

C.检察长

D.处长

13、对应转其他机关处理的案件,经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批准后,以()的形式,连同案件材料转相关机关处理。

A.口头转办

B.直接送达

C.办公厅函

D.联合办理

14、根据新的《国家赔偿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人民法院作出的赔偿决定进行赔偿监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权对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刑事赔偿决定进行监督

B.有权对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民事、行政诉讼赔偿决定进行监督

C.有权对人民法院行政赔偿判决、裁定进行监督

D.有权对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刑事赔偿决定或者民事、行政诉讼赔偿决定以及人民法院行政赔偿判决、裁定进行监督

15、下列哪一选项对复查案件讨论的表述是错误的()

A.应当经集体讨论

B.部门负责人参加

C.指定专人做好案件讨论笔录

D.经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

16、执法过错线索管理部门收到执法过错线索后,应当及时填写执法过错线索受理登记表,并在()内审核完毕,分别情况作出处理。

A.十五日

B.一个月

C.四十五日

D.三个月

17、最高人民检察院受理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转交的案件,由()统一登记。A.控告厅

B.公诉厅

C.办公厅

D.申诉厅

18、人民检察院办理刑事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刑事案件,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的,办案部门应在送达不起诉决定书之日起()日内将公诉案件审查报告、不起诉决定书、刑事被害人基本情况等材料移送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备案。

A.三

B.五

C.七

D.十

19、对申请人的救助金额应当以提出救助意见时案件管辖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准,一般在()个月的总额之内确定。

A.十二

B.二十四

C.三十六

D.四十八

20、下列哪一选项对复查的表述是错误的()

A.复查刑事申诉案件应当由二名以上检察人员进行,原承办人和原复查申诉案件的承办人不再参与申诉案件的办理

B.复查刑事申诉案件由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负责,原案件承办部门也可以负责刑事申诉案件的办理

C.复查刑事申诉案件应当对原案件和原复查案件所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全面审查,不受申诉人提出的申诉范围和理由的限制

D.审查案件卷宗,应当制作阅卷笔录

21、参加案件监督的人民监督员,应当以()的方式确定

A.轮流抽选

B.随机抽选

C.人民监督员办事机构指定

D.人民监督员申请

2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符合适用法律和诉讼程序已经审查清楚的条件()

A.原案定性和处理是否适当已经审查清楚

B.引用法律条文是否准确、完整已经审查清楚

C.有无违反法定诉讼程序的情形已经审查清楚

D.经复查,原案确属证据不充分、证据间存在矛盾

23、对被害人不服不起诉决定七日内提出的申诉,作出不起诉决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收到申诉材料后()日内,将申诉材料连同案卷一并移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

A.三

B.五

C.七

D.十

24、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检察长统一()检察院的工作。A.领导、领导、领导

B.领导、监督、主管

C.指导、监督、主管

D.领导、指导、主管

25、信访事项涉及多个部门工作的,由()组织协调,明确相关部门牵头办理

A.部门主要负责人

B.本院检察长

C.分管检察长

D.承办的检察人员

26、卷内材料原则上应按()依次排列。

A.材料形成的先后;

B.材料的种类;

C.实际办案程序;

27、检察委员会会议一般()举行一次,必要时可以临时召开会议。

A.每十天

B.每半个月

C.每个月

D.每一周

28、对于及时发现、制止、纠正检察人员执法过错并有突出成绩的检察人员,应当给予()

A.表彰奖励

B.表扬学习

C.晋升职务

D.通报批评

29、下列哪一选项对赔偿请求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材料的表述是错误的()

A.赔偿请求人不是受害人本人的,应当要求其说明与受害人的关系,并提供相应证明

B.赔偿请求人委托他人代理赔偿申请事项的,应当要求其提交授权委托书,以及代理人和被代理人身份证明原件

C.赔偿请求人委托他人代理赔偿申请事项的,应当要求其提交授权委托书,以及代理人和被代理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D.代理人为律师的,应当同时提供律师执业证及律师事务所介绍函

30、侦查部门在侦查中发现的需另案处理的线索,一般应当在()内向本院举报中心通报;对暂时不具备查办价值的举报线索,应当每月向举报中心集中通报一次;经初查不予立案的举报线索,应当在()内移送举报中心。

A.两个月

两个月

B.一个月

一个月

C.一个月

两个月

D.两个月

一个月

二、多选题

31、下列哪些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A.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应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档案和台帐,如实填报《刑事被害人救助案件情况月报表》,并按规定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报送总结报告

B.根据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有关规定实施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人民检察院可报请或者协调当地党委、政府将其纳入其他政府救助、社会救助、民间互助范围,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C.对根据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有关规定接受过刑事被害人救助的,原则上不再给予涉法涉诉救助

32、下列哪些选项属于《交办案件查处情况报告》应当包括的内容()A.案件来源

B.举报人反映的主要问题

C.处理情况和法律依据

D.开展化解矛盾、教育疏导工作及相关善后工作的情况

33、人民检察院工作的基本原则是:()

A.依靠群众 B.接受群众监督 C.以事实为根据 D.以法律为准绳

34、下列哪些选项符合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应当依法受理刑事申诉的条件()

A.属于对人民检察院诉讼终结的刑事处理决定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不服的申诉

B.属于本院管辖

C.申诉人是原案的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是受申诉人委托代理行使申诉权的委托代理人

D.申诉人提交的申诉材料事实叙述清楚、申诉理由及请求明确,有相关的证据材料或者证据线索支持;原案的相关法律文书和复查案件的法律文书齐全

35、下列哪些信访事项移送反贪污贿赂部门处理()

A.举报本院管辖的贪污贿赂等犯罪线索的 B.涉及本院正在审查或者侦查的贪污贿赂案件的C.涉及下级人民检察院正在办理的重大贪污贿赂案件的 D.反映人民检察院办理案件超期羁押的

36、下列哪些信访事项移送侦查监督部门处理()

A.对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审查逮捕案件,请求追捕犯罪嫌疑人的 B.不服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C.认为人民检察院经复查维持下级人民检察院逮捕决定确有错误的 D.反映侦查机关侦查案件超期羁押的

37、下列哪些选项表述是正确的()

A.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每季度向下一级人民检察院通报转交信访事项情况

B.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每季度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告转交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C.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每月向下一级人民检察院通报转交信访事项情况

D.下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每月向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报告转交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38、人民检察院应当将下列哪些事项及时报告检察长()

A.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B.重大紧急信访事项

C.催办、交办、督办情况

D.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

39、下列哪些选项对复查的表述是正确的()

A.复查刑事申诉案件由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负责,原案件承办部门不再负责刑事申诉案件的办理

B.复查刑事申诉案件应当由二名以上检察人员进行,原承办人和原复查申诉案件的承办人可以参与申诉案件的办理

C.复查刑事申诉案件应当对原案件和原复查案件所认定的事实和适用法律全面审查,不受申诉人提出的申诉范围和理由的限制

D.审查案件卷宗,应当制作阅卷笔录

40、人民检察院审查终结的赔偿监督案件,具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国家赔偿法第三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向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出重新审查意见()

A.有新的证据,但不足以推翻原决定的 B.原决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C.原决定适用法律错误的 D.作出原决定的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处理行为的

41、下列哪些选项对人民检察院采取的举报线索保密措施的表述是正确的()

A.举报线索由专人录入专用计算机,加密码严格管理,未经授权或者批准,其他检察人员不得查看

B.举报材料不得随意摆放,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举报线索处理场所

C.调查核实情况时,可以出示举报线索复印件

D.对匿名举报线索因侦查工作需要,可以进行笔迹鉴定

42、下列哪些选项对复议赔偿案件的表述是正确的()

A.可以调取有关的案卷材料

B.对事实不清的,可以要求原承办案件的人民检察院补充调查

C.对事实不清的,也可以自行调查

D.对损害事实及因果关系、重要证据有争议的,可以听取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的意见

43、立案复查后,均可举行听证会公开听证,但下列哪些情形除外()A.案件涉及国家机密或者个人隐私的 B.申诉人提出的新的事实、证据的C.申诉人不愿意举行听证会的 D.其他不适合举行听证会的

44、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符合案件事实及证据已经查清的条件()A.原案认定的事实已经审查或者调查清楚

B.申诉人提出的新的事实、证据已经调查清楚

C.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的合法性、关联性已经审查清楚

D.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等问题已经作了必要的补充调查

45、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可以列席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会议讨论以下案件:()A.可能判处被告人无罪的公诉案件 B.可能判处被告人死刑的案件

C.可能判处被告人无期徒刑的案件 D.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

46、为了规范检察人员执法行为,保障检察机关(),依据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有关规定,结合检察业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范。

A.严格 B.公正 C.文明 D.廉洁执法

47、案件承办人或业务部门内勤每个月依据办案进展情况,()地填录案件登记卡。

A.全面 B.规范 C.准确 D.及时

48、追究执法过错责任,应当遵循()的原则。

A.实事求是 B.主观过错与客观行为相一致 C.责任与处罚相适应 D.惩戒与教育相结合

49、下列哪些选项对刑事申诉案件经部门集体讨论,提出处理意见后,根据不同情况报请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的表述是正确的()

A.对不服人民检察院处理决定的普通刑事申诉案件,由分管检察长决定

B.重大疑难案件或者意见分歧较大的案件,报请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C.重大疑难案件或者意见分歧较大的案件,报请分管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D.对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复查后,需要提出抗诉的,控告申诉检察部门提出抗诉意见,连同案卷一并移送审查起诉部门审查,报请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 50、证据之间()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A.具有内在的联系 B.共同指向同一待证事实 C.确实充分 D.能合理排除矛盾

51、参加听证会的人员包括()

A.案件承办人、书记员 B.申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 C.听证员 D.其他与案件有关人员

52、下列对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答复表述正确的是()

A.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答复由承办该信访事项的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负责

B.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的答复应当由承办部门和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共同负责

C.除因个人信息不详等情况无法答复的以外,原则上应当口头答复信访人

D.对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的答复,必要时可以举行公开听证

53、下列哪些刑事申诉属于控告申诉检察部门管辖()A.不服人民检察院不起诉决定的B.不服人民检察院撤销案件决定的

C.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

D.不服人民检察院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作出的不批准逮捕决定的

54、下列哪些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A.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本院为赔偿义务机关的案件时或者作出赔偿决定以后,对于撤销案件、不起诉案件或者人民法院宣告无罪的案件,重新立案侦查、提起公诉、提出抗诉的,应当报请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B.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本院为赔偿义务机关的案件时或者作出赔偿决定以后,对于撤销案件、不起诉案件或者人民法院宣告无罪的案件,重新立案侦查、提起公诉、提出抗诉的,正在办理的刑事赔偿案件应当终结

C.经人民法院终审判决有罪的,正在办理的刑事赔偿案件应当终结

55、人民检察院各内设部门应当按照()原则,对其他部门的执法办案活动进行监督制约。

A.分工负责 B.各司其职 C.互相制约 D.客观全面

56、承办部门办理请示件,应()

A.认真研究论证

B.必要时征求相关部门和有关单位意见

C.答复意见应符合法律、司法解释和有关规定,符合检察工作实际

D.答复意见应考虑案件处理结果是否会影响企业形象

57、人民检察院各内设部门的检察人员可以采取下列()方式对其他检察人员履行执法办案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A.在相关的会议及案件管理、案件评查、执法检查等活动中,对其他检察人员的执法过错行为提出纠正建议

B.对其他检察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执法办案职责的行为予以告诫、提醒

C.向主管领导或者有关部门反映其他检察人员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执法办案职责的问题

D.符合有关规定、不影响办案正常进行的其他方式

58、下列哪些选项对复议赔偿案件的表述是错误的()

A.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二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

B.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收到复议申请之日起三个月内作出复议决定

C.复议决定作出后,应当制作《刑事赔偿复议决定书》,并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日内直接送达赔偿义务机关和赔偿请求人

D.直接送达赔偿请求人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所在地的人民检察院代为送达

59、刑事赔偿申请书应当载明()。A.受害人的基本情况

B.具体要求

C.事实根据和理由

D.申请的时间

60、上级人民检察院办理下级人民检察院就案件法律适用的请示,必须是()的案件。

A.事实清楚

B.证据确凿

C.在适用法律上确属疑难

D.复杂而难以决断

61、人民检察院按照法律规定,在刑事诉讼中实行侦查、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等业务分工,()保证办案质量。

A.各司其职

B.互不干涉

C.互相制约

D.通力合作

62、上级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对下级人民检察院在处理信访事项中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予以监督纠正()

A.应当受理而拒不受理的B.未按规定程序办理的

C.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的D.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63、对决定举行听证会的刑事申诉案件,应当进行以下哪些准备工作()

A.聘请听证员,并将本案的基本情况及原处理情况告知听证员

B.将听证会举行的时间、地点,在举行听证会三日以前通知参加听证会的人员

C.对未委托诉讼代理人的申诉人,告知其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

D.制定听证方案

64、人民检察院信访工作应当坚持下列哪些原则()

A.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B.谁主管、谁负责 C.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

D.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教育疏导相结合

65、下列哪些重要信访事项可以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代表本院向下级人民检察院交办()

A.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较大的

B.举报内容较详实,案情重大,多次举报未查处的

C.不服人民检察院处理决定,多次申诉未得到依法处理的D.检察长批办的

66、具有下列哪些情形之一的,可以对立案审查的赔偿监督案件进行补充调查()

A.赔偿请求人由于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主要证据,向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提供了证据线索,人民法院未进行调查取证的

B.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提供的证据互相矛盾,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未进行调查核实的C.据以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可能是虚假、伪造的

D.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时可能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处理行为的 67、下列哪些选项对举报中心处理接收的举报线索表述是正确的()

A.自收到举报线索之日起七日内分别作出处理

B.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举报线索依法受理

C.不属于人民检察院管辖的举报线索一概直接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

D.内容不具体的匿名举报线索,或者不具备查处条件的举报线索,经检察长审批后存档备查 68、承办部门提请检察委员会审议事项或案件,其程序是:()

A.承办检察官提出办理意见

B.承办部门讨论

C.部门主要负责人签署明确意见

D.经分管检察长审核后报检察长决定

69、下列哪些选项对申请支付赔偿金的表述是正确的()

A.赔偿请求人凭生效的《刑事赔偿决定书》、《刑事赔偿复议决定书》或者《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决定书》,向负有赔偿义务的人民检察院申请支付赔偿金

B.支付赔偿金申请采取书面形式

C.赔偿请求人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委托他人代书

D.也可以口头申请,由负有赔偿义务的人民检察院记入笔录,并由赔偿请求人签名或者盖章

70、对于信访人的下列哪些行为,应当进行劝阻、批评或者教育;对于劝阻、批评或者教育无效的,应当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A.在人民检察院办公场所周围非法聚集,围堵、冲击人民检察院,拦截公务车辆,堵塞、阻断交通,影响正常办公秩序的

B.说话嗓门高,情绪激动的C.携带危险物品、管制器具的

D.侮辱、殴打、威胁检察人员,或者非法限制检察人员人身自由的

三、判断题

71、对举报失实并造成一定影响的,可以采用适当方式澄清事实,为被举报人消除影响。

72、检察委员会会议纪要印发各位委员并同时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办事机构备案。.73、对赔偿申请的立案应当经分管检察长批准。

74、请示件需送其他机关的用抄送形式,但不能抄送上级人民检察院各内设机构。

75、依照规定应当接受人民监督员监督而迳行作出处理决定的,上级人民检察院应当责令下级人民检察院启动人

民监督员监督程序

76、对采用走访形式举报的,人民检察院需要录音录像的,不必征得举报人同意。

77、举报中心初核的目的是查明举报的犯罪事实是否存在,是否属于本院管辖,是否需要立案侦查。.78、对检察工作中具体适用法律提出询问、质疑和建议的信访事项移送公诉部门处理。

79、举报人不服不立案决定提出的复议请求和不服下级人民检察院复议决定提出的申诉,由控申检察部门办理。80、复查案件承办人认为可以举行听证会的,应填写《提请听证审批表》,报部门负责人审核,经检察长批准后,举行听证会。

81、人民检察院应当建立重大信访信息报告制度,不得隐瞒、谎报和缓报重大信访信息。82、承办部门应当在收到本院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转送的信访事项之日起六十日内办结。

83、复查刑事申诉案件,经审查认为原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有其他需要核实的问题时,案件承办人可以直接进行补充调查。84、下级人民检察院发现上级或者同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作出的赔偿决定,违反程序规定、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处理的,经检察长批准或者检察委员会审议决定后,报有监督权的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查。85、依照检察机关执法工作基本规范有关规定作出的《刑事赔偿决定书》、《刑事赔偿复议决定书》、《重新审查意见书》均应当加盖人民检察院院印,并于三日内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86、省级人民检察院控申处对最高人民检察院交办的代表转交案件应进行督办。87、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决定书应当存入执法过错责任人的个人执法档案。

88、接待举报时应当制作笔录,载明举报人的姓名、单位、住址和举报的具体内容,经宣读或者交举报人阅读无误后,由举报人签名或者盖章即可。.89、对信访人采用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等形式提出的信访事项,应当参照采用书信形式提出信访事项的相关规定办理。.90、对审查终结的重大、复杂的赔偿复议案件,由分管检察长提交检察委员会审议决定。

91、对分交最高人民检察院有关内设机构办理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联络处负责督促催办。92、案件监督中,案件承办人应当向人民监督员出示相关案件材料,或者播放相关视听资料。93、业务部门认为请示件不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的,可以自行将批办的请示件转交其他部门办理。94、上级人民检察院收到下级人民检察院报送的《交办信访事项处理情况报告》后,应当认真审查,有错误,下级人民检察院坚持不予纠正的,上级人民检察院必须经检察委员会决定,才可以撤销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原处理决定,并作出新的决定。

95、承办部门在给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回复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文书中,应当包括开展化解矛盾、教育疏导工作及相关善后工作的情况。

96、人民检察院对可以不再立案复查的申诉,必须经分管检察长批准,直接答复申诉人,必要时可制作《刑事申诉审查结果通知书》回复申诉人。

97、业务部门应当全面核实所反馈的统计报表,重点核实统计异常情况。核实完成后,认为确有错误的,更正案件登记卡内容,重新生成统计报表。.98、人民检察院聘请的听证员应为五人以上的单数。

99、刑事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采用虚报、隐瞒、伪造证据等方法,骗取救助金的,应给予严肃批评,并及时追回救助金。情节严重构成违法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100、对重要案件的答复意见,分管检察长审核后应报检察长审签或提交检委会讨论。

控申卷答案 单选

1——30 BCDBB ACBBB CCCDD BCDCB BDAAB CBACD 多选

31——40 ABCD ABC ABCD ABCD ABC

AC AB ABCD ACD BCD 41——50 ABD ABC ACD ABCD ABD

ABCD ACD ABCD ABD ABD 51——60 ABCD ABD ABCD AC AC

ABC ABCD BC ABCD ABCD 61——70 AC ABCD ACD ABD ABCD 判断

71——100 ×√×√×

×√××× ×√×√×

√×××√

ABCD AB ABCD ABCD ACD

【控申科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控申工作计划05-25

谈如何推动控申工作创新发展07-08

上一篇:精准扶贫单位帮扶计划下一篇:想象作文大全500字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