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2024-09-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扎实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通用11篇)

扎实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篇1

近年来,随着我市中小型非公企业的蓬勃发展,劳动关系趋向多元化、复杂化。鹤山市总工会适应目前中小型非公企业劳动关系深刻变化的需要,紧紧抓住工资收入这个职工经济权益的核心问题,整合资源,夯实基础,发挥行业工会联合会的作用,积极探索具有行业特色的工资集体协商之路,努力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目前我市在桃源镇制伞业和鹤城镇腐竹行业中建立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企业53家,涉及员工约2500人。

一、抓好资源整合,形成共同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格局

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协作配合。在推进这项工作过程中,我们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重视和支持,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推进、企业和职工参与”的共同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格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工资集体协商纳入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部署,积极推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市总工会制定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确定了三年内100%覆盖的工作目标。我们加强与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各成员单位的联系,针对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协商相结合的办法,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总工会还组建了一支50人的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人员以专兼职工会干部、或在企业长期从事工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等为主。经专门培训后,指导员队伍深入企业帮助劳资双方克服畏难情绪,提高思想认识,并帮助做好协商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起草工资协议草案,指导选好协商代表、突出协商重点、规范协商程序等具体工作。

二、抓好组织基础,稳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为了加强工会组织的影响力,近年来,我市先后在桃源镇的制伞业、鹤城镇的腐竹业、花生业等组建了3个行业工会联合会,为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为了确保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总工会组织了制伞和腐竹两个行业工会联合会,采取座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各自行业内部的职工工资收入状况进行了调研,摸清底数,做到心中有数。在座谈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企业和职工能共同接受的工资协商基础:以确定行业岗位最低工资标准为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重点,保障职工收入;以确定劳动定额和工时工价标准为维权的重点,确保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正常劳动条件下、90%以上职工的劳动报酬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和行业平均工资水平,保障职工休息权利的落实;以确定相对合理的行业工资最低增幅为重点,保障经营效益不同企业中的职工收入都能够得到合理增长。前期的充分调研夯实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础。

三、抓好分类指导,确保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顺利进行

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中,我们坚持因企制宜,注重分类指导,确保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008年底,我会在鹤山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在鹤山市桃源镇制伞行业探索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

桃源镇是广东省著名的雨伞生产销售基地,素有“桃源一把伞,撑遍大江南北”的美誉。到目前为止,全镇制伞企业达42家,年产量达400万打,年产值2.5亿元,从事制伞加工劳动约2000多人,桃源镇的制伞企业大多属于小型民营企业,且数量多、规模小、职工流动性大,由于一些企业对规范职工工资标准的认识不到位,特别是劳动定额标准不确定或不合理,造成职工积极性不高,职工队伍不稳定。针对上述特点和问题,我们指导该镇制伞业工联会代表职工与代表企业的制伞业商会,在过去已建立了集体合同制度的基础上,就工资标准和劳动定额等事项,开展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

首先,我们在推行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工作中,坚持做到四个明确:一是明确签约双方主体,职工方由镇制伞业工会联合会代表,企业方由镇制伞业商会代表;二是明确行业工资集体协议的内容;三是明确行业工资集体协议期限和限期签约时间;四是明确签约的具体法定程序。

其次,我们在提交协商的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文本中,务求切

合全行业企业实际。在起草行业性工资集体协议时,我们针对这个行业职工流动性大、劳动用工量大、务工人员劳资关系不稳定以及在劳动用工、劳动报酬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发生拖欠职工工资的问题,坚持以维护企业发展长远利益和职工合法权益为出发点,重点把职工最为关心的劳动报酬和工资按时发放作为协商的重要内容写进集体协议条款,以便用集体协议的方式杜绝无故拖欠和克扣职工工资的不良现象。经过多次分析后,我们以确定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和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为重点内容开展协商。按照国家有关行业劳动定额和江门市最低工资标准为基础,结合工作性质,我们以在最低工资标准基础上增加10%为行业最低工资标准底线,并在协议草案中明确规定,各企业在确定本单位务工人员最低工资标准时,只能高于行业工资最低标准,确保了协议的合法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在操作上依次推进四个步骤:

一是由镇制伞业工会联合会与镇制伞业商会分别召集人数相等的协商代表人选,召开座谈会,坚持积极要约、相互尊重的原则,依法进行平等协商,根据市总工会提供的参考文本拟订工资集体协议,并进行讨论和修改。在确定协商代表人选时,市总工会多次同双方交换意见,确定双方协商代表。企业方协商代表主要从企业相对固定、规模较大的制伞企业中推荐产生,企业方首席代表由镇制伞业商会会长担任。按照有关规定,商会对企业方协商首席代表资格进行了书面委托。职工方代表由镇制伞业工会联合会及相关会员单位工会干部等代表组成,职工方首席代表由镇制伞业工会联合会主席担任。对双方协商代表,我们分别到相关企业征求意见和听取会员单位工会意见,确保协商代表的代表性、合法性。

二是召开有关企业职工代表大会通过行业工资集体协议。来自桃源镇制伞业商会属下企业的37名职工代表出席了会议,镇制伞业商会有关人员列席了会议。镇制伞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在职工代表大会上对前期双方的协商工作向各位代表作了详细汇报,并在大会上宣读了《鹤山市桃源镇制伞业商会工资集体协议(草案)》。经过代表们的充分讨论,大会通过了《协议(草案)》文本。文本通过后,在代表们的见证下,由镇制伞业工会联合会主席和镇制伞业商

会会长分别代表双方在工资集体协议上签字。

三是填写《报送说明书》及行业工资集体协议覆盖的基层企业名单,连同协议文本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查、登记。

四是将以劳动部门审查无异议的协议文本复印报市总工会,其余则由镇工会联合会、镇制伞业商会和各企业行政、企业工会(小组)各执一份,公布施行。

四、坚持互利共赢,保障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取得实效

桃源镇制伞业工资集体协议实施至今,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行业内企业随意抬高或降低工价现象减少了,行业内职工工资收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职工年均工资平均增长了9.5%;二是有效地减少了职工随意跳槽、遏制了企业间无序竞争,稳定了企业职工队伍。同时,通过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进一步规范了企业工资支付行为,有效地遏制了拖欠职工工资、不按规定支付加班工资等现象发生,确保了职工工资能够按时、足额发放。在桃源镇制伞业成功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基础上,市总工会顺势而为,于2011年8月在我市的鹤城镇腐竹行业协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工会联合会的优势,推动建立以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得到了广大职工的信任和维护,增强了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树立了工会有为有位的良好社会形象。

扎实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篇2

本次调研, 选择了天冠集团、乐凯集团、防爆集团、普康药业、中光学集团、中南钻石、宛运集团、木兰花家纺共8个不同类型的典型单位, 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行政和工会的汇报、查看签订的集体合同文本等方式, 进行了典型剖析。同时, 向全市13个县市区发放了“签订集体合同情况调查表”168份, 就单独签订集体合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专项集体合同及工资集体协商等情况进行统计。领导小组在掌握第一手材料和数据基础上, 经过反复研讨, 多方征求意见, 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从调查情况看, 南阳市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普遍建立集体合同制度, 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66.8%, 有较大幅度提高;集体合同质量随着社会发展而有较大提高, 内容从比较宽泛的面面俱到, 向突出工资等重要的劳动条件或劳动标准方面发展, 职工关心的问题得到一定解决。全市集体合同总体水平较高, 效果显著, 调整劳动关系的作用十分突出。

一、基本情况

据本次调查数据统计:目前, 全市企业8010家, 覆盖职工有677540人, 签订集体合同517份, 覆盖企业5351家, 职工452596人。其中, 集体合同中包含工资集体协商内容的有436份, 覆盖企业有4064家, 覆盖职工325462人。

从专项集体合同情况看, 签订工资集体协商专项集体合同有108份, 覆盖企业有1254家、职工有125402人;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68份, 覆盖企业865家、职工79562人。

从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看, 行业性集体合同13份, 覆盖企业809家、职工88675人;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265份, 覆盖企业2695家、职工206773人。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 主要做法

1. 切实加强领导, 统一思想认识。

调研中发现, 凡是集体合同工作做得好的单位, 领导的认识都很高。领导高度重视, 思想统一, 是做好集体合同工作的前提。宛城区溧河乡物流园工业园区有企业200多家, 非公有制企业较多、农民工占多数, 企业用工不规范、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发生, 开展签订集体合同工作阻力大, 比较困难。面对这种形势, 乡党委、政府和工会统一了思想认识, 将推进集体合同作为维护本地区职工基本权益和促进企业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的重要工作, 统抓统管。党委专门召开党委会和党委扩大会, 研究部署工作, 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 形成了“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 各方配合”的格局;采取“关口前移, 源头参与”的工作方法, 成立了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小组, 从根本上保证了工作顺利完成。

2. 规范签订程序, 积极开展平等协商。

调研了解到, 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质量高的单位, 都十分注重规范签订程序, 抓住核心问题, 积极开展平等协商, 确保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质量。南阳防爆集团在签订集体合同时, 从程序上分为“协商准备阶段、征求意见阶段、合同起草阶段、初稿征求意见和修改阶段、二稿征求意见和形成草案阶段、草案公示和定稿阶段、审议签订阶段”七个阶段, 规范了签订程序;并按照“重在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协商前置”的原则, 吸引了全体职工积极参与, 较好地体现了企业和职工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为签好合同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宛运集团在签订集体合同时, 制订了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八个步骤, 依法遵守每步签订程序。在协商过程中, 工会和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财务计划部、法律事务部、董事会办公室等各尽其职, 重点突出平等协商, 解决了工资标准、增长幅度、福利、休假、加班管理、健康环境、退休人员的保障等30个方面的问题, 保障了职工利益,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实现共赢。

3. 贴近企业实际, 不断深化集体合同内容。

调研显示, 结合企业实际, 将职工群众关心的利益问题体现到草案中, 逐步深化合同内容, 提高职工福利待遇, 才能切实发挥集体合同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普康药业集团签订和续签集体合同始终坚持“兼顾职工与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原则, 结合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重点和广大职工需求的不断变化, 在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的基础上, 适时修订、不断完善集体合同, 努力使集体合同内容充实、针对性强、保障性高。唐河县签订的餐饮行业性集体合同, 较好地体现了餐饮行业特点和唐河县多数餐饮企业实际情况, 将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工作时间、年薪假、培训、特殊岗位工资、女职工权益”等条款作为重点内容, 同时考虑到企业方利益, 增设了“职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职工辞职要提前通知企业”等条款, 调动了职工积极性, 激发了企业参与热情。

4. 推动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 提高了非公有制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

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集中的区域和行业, 开展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作, 是南阳市推行集体合同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维护农民工工资、劳动保护等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唐河县餐饮业协会创建了餐饮行业集体协商机制, 27家餐饮企业全部签订了行业性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协议书和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该行业性集体合同重点规范了工资增长比例, 确定了高于南阳市最低工资标准、增加福利待遇、保证员工休息权、规范劳动合同等内容, 解决了企业经营者用工求稳和员工就业朝不保夕的双向难题, 提高了劳动合同签订率, 有效维护了餐饮行业职工的合法权益。镇平县石佛寺镇8人以下小企业有212家, 针对企业规模较小, 单独签订集体合同困难的特点, 开展了以覆盖小企业为重点的区域性集体合同工作, 覆盖了85家企业, 实现了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68.7%, 较好地维护了小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 促进了地区稳定。

5. 加强监督检查, 确保集体合同有效履行。

调研证实, 建立切实可行的监督检查制度, 是提高集体合同履行质量, 保证集体合同发挥作用的重要措施。南阳木兰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由工会、行政和职工代表组成的监督检查委员会, 建立了职工代表视察制度和履约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 坚持每季度开展监督检查活动, 确保集体合同履约兑现;制定和出台了《南阳木兰花家纺股份有限公司员工劳动管理手册》, 将集体合同具体细化, 确保员工对集体合同的理解和履约监督。宛运集团工会发动各分会严格按照集体合同的内容进行监督检查, 在每年的职代会上, 工会主席要向职工代表汇报集体合同的落实情况;成立了由工会、发展规划部和人力资源部组成的联合检查组, 每年对集体合同的执行情况逐项进行检查, 发现问题双方及时协商解决。通过督促检查, 集体合同的全部条款得到了落实。

(二) 工作成效

1. 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

各单位在开展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时, 密切结合实际, 坚持在量化内容、修订条款和提高质量上下功夫, 重点解决劳动用工、劳动报酬和劳动安全等职工基本劳动权益问题, 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本次调研统计数据显示, 八家单位通过签订集体合同为职工共解决实际问题127项。其中, 为职工解决福利待遇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 为56项;解决工资方面的问题是19项。南阳防爆集团在2008年签订集体合同时, 确定员工带薪休假连续计算不含休息日;增加文化体育设施;每年的工资调整方案要与工会协商;在经营情况允许时解决员工住房的资助问题。几年来, 职工工资水平实现两位数增长, 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员工已有500多人享受到了住房资助金待遇。

2. 稳定了劳动关系。

推行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归属感, 保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 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卧龙区王村乡建立集体合同制度后, 企业劳动争议大幅度减少, 由2011年18起降为2012年零投诉;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企业大量增加, 劳动合同签订率由2011年的36.26%提高到2012年的96.16%;职工收入普遍增加, 由2011年的零增长到2012年的增长10%以上, 职工福利待遇得到提高, 企业的劳动关系日趋和谐。唐河县餐饮行业性集体合同作用显著, 有效协调了中小型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关系, 确保了地区、行业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普康药业从2009年签订集体合同后, 公司管理与技术人才的流出率由过去的24%多, 逐年大幅下降到9%以内, 有效地稳定了职工队伍。

3. 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发展。

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推行, 激发了职工劳动热情, 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从而为企业带来了更大效益, 促进了企业经济发展。中南钻石有限公司签订集体合同后, 公司平均利润增长率达到12%, 公司的市场份额稳步上升。2010年, 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500多条, 为企业节约创收可计算价值1200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 社会各界思想认识不到位, 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存在阻力

集体合同制度已经推行多年了, 社会各界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仍有很大差距, 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存在着一定的阻力, 集体合同工作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些党政领导对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够重视, 认为开展集体合同工作用处不大;一些企业行政人员认为集体合同会束缚企业手脚, 无法接受, 相当一部分外企老总对集体合同最核心的问题即工资集体协商存有异议;有的职工认为集体合同没有太大作用, 签了也白签, 也有职工担心失去就业机会, 不敢提出心里愿望, 缺乏参与热情。产生这些认识上的差异, 主要原因:一是集体合同制度自上而下的推行方式导致集体合同缺乏原动力, 致使一部分人对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内容缺少正确认识。二是有畏难情绪。一些国有企业认为企业工资总额由上级决定, 对开展规范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有畏难情绪;一些非公有制企业认为职工流动性大, 开展协商有困难。三是职工群众维护自身权益意识弱及对集体合同制度的认识不足, 导致职工对集体合同工作漠不关心。

(二) 合同内容过于教条, 集体合同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集体合同内容决定着集体合同工作的效果和作用的发挥。目前, 一些企业签订的集体合同仍然存在着内容不具体、标准缺乏细化的问题, 原则性条款多, 照抄照搬法律条文的内容较普遍, 可操作性不强, 各项劳动标准没写具体, 没有全面体现职工的利益和愿望。分析原因, 主要有:一是双方协商代表对集体合同特征、内容、作用理解不深, 研究不够, 没有结合企业实际, 照抄其他企业的集体合同, 内容大同小异, 形式格式化。二是企业对协商具体内容存有一定的顾虑, 担心具体的条款不容易落实将令企业被动。三是没有广泛听取职工意见。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时, 没有认真征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 职工关心的劳动报酬等热点问题和焦点问题得不到体现, 集体合同内容空洞无物。

(三) 缺乏规范性集体协商, 部分集体合同质量不高

工会与企业在签订过程中是否进行了规范性集体协商, 是衡量集体合同质量高低的关键。南阳市部分集体合同签订过程不规范, 存在协商流于形式走过场的现象, 影响了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质量。主要原因有:一是签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时, 用人单位协商代表有时缺位。集体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行为, 这种行为的发生需要双方的合法的、有代表性的协商主体的存在。二是企业工会难以成为集体协商真正的独立主体, 企业工会组织的建立依赖企业, 工会主席的产生依赖企业, 工会干部的劳动关系要依赖企业, 等等。三是信息掌握不对称而难以平等协商。集体协商双方在知识、信息方面的对等是进行集体协商的重要条件。一些企业的集体协商双方代表存在知识、信息方面不对称问题, 用人单位掌握着生产经营权, 垄断着许多信息, 而工会协商代表比较难以了解到企业相关经营状况信息。

四、对策和建议

(一) 认清形势凝聚共识, 进一步优化集体合同工作环境

随着南阳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 这个阶段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等关系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将更加突出, 协调劳动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也更加艰巨。面对这些情况、变化和问题, 我们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 深刻领会推进集体合同工作的重要意义, 进一步优化集体合同工作环境, 充分发挥集体合同制度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一要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加大宣传, 从源头上提高社会各方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广泛宣传, 使政府认识到推行集体合同制度, 是推动完善协调劳动关系机制, 解决民生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加强重视;使企业深刻认识集体合同制度, 是妥善处理劳资双方矛盾和问题, 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理顺分配关系, 增强企业凝聚力, 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企业应积极参与不能回避。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 提高党政、企业和职工的思想认识,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创造好的外部环境。二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 树立典型, 引导各类企业积极参与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二) 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形成推动集体合同工作的社会合力

为了切实达到集体合同“广覆盖、多形式、可持续、重质量”的实际效果, 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 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基础上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 成立市级推动集体合同工作委员会, 统领集体合同推进工作, 形成社会合力。委员会成员单位可以吸纳社会工委、统战部、人设局、国资委、安监局、总工会、妇联、企业联合会、工商联、个私协等部门和行业组织参加, 力求在各类企业中全力推进集体合同工作, 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 明确重点狠抓规范, 切实提高集体合同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劳动报酬是职工关心的焦点问题, 也是集体合同的核心内容。要紧紧抓住解决劳动报酬这一关系到职工核心利益的内容, 大力开展规范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提高集体合同质量。在建立集体合同制度的企业中, 继续推进规范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进一步明确协商内容, 规范协商程序, 督促企业结合效益情况, 重点对工资标准、岗位工资、增长幅度、调整范围、支付保障、特殊工资、保险福利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保障职工权益, 充分发挥集体合同制度的作用。

(四) 延伸触角扩大覆盖面, 积极探索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工作

推进工资集体协商 篇3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称《建议》),在规划今后五年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时,明确提出:“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在不足百字的阐述中,出现了“普遍较快”“同步增长”“明显增加”“持续扩大”“显著减少”“不断提高”等限定语,这些经过反复缜密推敲并且密集用于限定居民收入水平所要达到程度的提法,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由《建议》传递出党中央国务院坚决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决心,与广大劳动者热切期盼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民意诉求,形成遥相呼应之势。

这一点,温家宝总理在向全会所作的《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的说明》中阐述得再明确不过: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是群众呼声最强烈、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

制度改革知易行难

应该说,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不缺乏的就是宏观层面的共识。从事关发展全局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到我们感同身受的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当下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诸多问题,如果追根溯源,都可归结于社会利益分配不合理、财富占有严重倾斜,从中亦可找到必须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理据。

这也就使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的原因所在。

当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大的问题是:“达成共识易,改变现状难。”这是因为,长期粗放式发展模式加之社会利益分配协调机制不健全而形成的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若要改变,绝非朝夕即可毕其功于一役,况且当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还有进一步固化的发展趋势。

总体而言,当前收入分配不合理集中体现在“两个比重下降”和“两个增长不同步”。

“两个比重下降”是指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双双持续下降。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居民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为57.5%,比1992年下降10.8个百分点,而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却呈快速上升趋势。

劳动报酬方面,仅就工资总额而言,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在1978年至2007年的30年间,由17%降至11%。这两个比重的持续下降,也是造成内需不足,消费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工信部发言人披露的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为48.6%,比2000年下降13.7个百分点,其中居民消费率降至35.3%,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两个增长不同步”是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不同步。长期以来,居民收入增长并没有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1979年-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9%,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2%,经济增速比城乡居民收入分别高出2.6个和2.7个百分点。

2001年-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9%和6.6%,分别比GDP年均增长率低0.6个和3.9个百分点。

同时,劳动报酬的增长也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去甚远。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研究表明,1978年-2006年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了6.4倍,同期工业部门平均工资仅增长了4.9倍。

另据高盛集团估算,中国2001年至2009年制造业平均每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为16%,也超过了同期平均工资增速。

当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以及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始终无法保持同步增长,经济总量这块“蛋糕”做得越大,收入分配格局失衡状况不但没有改善,反倒呈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发展态势。这种态势不仅会严重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也会严重影响广大劳动者创造财富的积极性。

考虑到普通劳动者在劳动者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企业内部生产一线劳动者与管理层的收入差距过大等因素,受收入分配关系失衡影响最大的当属普通劳动者群体。

虽然普通劳动者群体数量庞大,但由于其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在企业内部缺乏和所有者讨价还价的资本,加之既得利益群体对如此分配模式下可以轻易获取更多“利益”的習以为常,使得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非但困难重重,而且一定程度上还有难度加剧的趋势。

可以说,当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项既急迫又艰难的改革,不推进改革,不仅快速发展难以持续,社会的和谐稳定也会受到威胁甚至冲击;而推进改革又千头万绪且困难重重,突破口难寻。肇始于2004年的这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期间经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起草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数易其稿却迟迟无法出台,就是最好的说明。

集体协商大势所趋

事实上,收入分配改革的症结和当前我国内需不振、消费不足的困境如出一辙,都是有意愿者无能力,而有能力者无意愿。

应该说,这样的困境,与特定阶段的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政策措施有直接的关系。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期,由于缺乏可资借鉴的经验,同时也很难一下子看清楚未来改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改革走过的是一段不断“试错”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是对这一过程最为形象的描述。

不过,虽然路径是什么的选择不是足够明了,但对于一个饱受计划经济之苦和平均主义大锅饭之累的国家,绝不能再走低效率的平均主义老路却非常清晰。

如此背景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借助市场的力量来配置资源并使其发挥基础性作用、凸显差距激励、体现效率,就成为根治平均主义大锅饭这一沉疴的不二选择。“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了推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的大量过剩和资本的相对稀缺,改革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显然更加倾向于对资本这种稀缺资源的偏爱和优待,资本要素的收益率在其自身稀缺性和政策扶持的双重合力之下逐步看涨,而劳动的收益率却因此长期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

在这种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之下,当时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改革中提出了“两个低于”的原则,即企业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

应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样的政策选择是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的,而且在当时的制度设计上,也对这种政策结果必将出现的收入差距扩大进行了统筹考虑,这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还要“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也就是说,如果改革初期为了效率需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公平的话,当效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尽快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和统一,让一度为维持经济快速发展而做出自身利益牺牲的普通劳动者,能够得到制度上的补偿。

这样的利益补偿思路从新世纪以来就已进入决策层的考虑范畴,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到当前十七届五中全会明显淡化GDP增长这一指标,特意突出收入分配改革这一公平主题,政策思路也在逐步适应形势发展而进行着调整。

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补偿普通劳动者受损的利益,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必然选择。据此,最为引人注目的政策措施就是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特别是第一次明确提出劳动报酬增长要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政策主张,不仅是对“两低于”原则的修正,更是对收入分配领域公平正义的回归。

收入分配改革的路径,顺着“效率和公平并重”到提高“两个比重”再到实现“两个同步”的政策演进脉络,变得愈发清晰,收入分配改革的突破口也被锁定在通过保持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就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工资集体协商本质上是要在劳动关系中建立起一种利益共享机制,即企业的发展是劳动关系双方共同努力实现的,那么企业创造的利益自然也应当为劳动关系双方所共享。

这一点,《建议》在“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部分也给予了明确确认:“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这样的路径和目标指向是非常清晰的。

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之所以应当突出工资集体协商的作用,一方面是因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虽然涉及面广,但源头在企业,症结在于劳动者收入过低,因此有必要从企业内部收入分配这个源头抓起;另一方面,相比于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其他制度设计,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举措相对更为具体,而且也有十几年来的实践基础,具备了充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急先锋”的条件。

更重要的是,以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也符合渐进式改革思路。

工资集体协商是一个渐进的博弈过程,这就决定了工资集体协商的成效不可能立竿见影,即一下子让所有企业的劳动者大幅度提高工资。

但这种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又为解决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逐步提高工人工资提供了制度化的路径。

感受到工人涨工资压力的企业,除了会逐步从拼廉价劳动力成本的“竞次”向拼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竞优”转变,也会把这种压力自下而上传导,对固化的收入分配格局形成一种“倒逼效应”,推动改革逐步深入,尽快实现收入分配制度合理化的目标。

工人收入势必提高

应该说,《建议》已经勾勒出“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亦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定下了基调。可以预见,除了明年“两会”上将如期出台的“十二五”规划外,备受关注的更为具体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也会于近期“浮出水面”。

不过,虽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已然清晰,并有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吁,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诸如“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通过“大幅度减税让利”来增加工人的收入等措施建议,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本身是一项异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加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会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制约,短期内工人收入大幅提高难言乐观。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在于:

首先,认识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宏观层面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已经成为共识,这没有问题,但达成这一目标的具体政策措施还会存在诸多分歧,其中甚至不乏误解和偏见。

比如说,有人担心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就会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从而会导致通货膨胀;还有人担心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会影响企业效率乃至发展等等。这说明,通过集体协商实现工资共决,进而改变企业内部资本与劳动所得分配不合理的现状还远没有形成共识。

一些地方党政领导对工人的收入状况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没有细致地掌握工人工资收入过低的真实情况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程度等。而且,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在劳资之间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是政府、工会和企业的共同责任,也需要三方的共同努力。

对于工会来说,形势的发展和工会基本职责都要求工会要突出抓好这项工作,这也是多年来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是,如果政府不积极主动为协商双方制定规则并且保持客观中立,企业所有者或经营者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不配合,工会在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时难免孤掌难鸣。

而要实现政府在处理劳资双方利益矛盾时保持中立,就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权力约束机制、设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标准等等,这些配套制度的建設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至于说让习惯了单方面决定职工工资的企业经营者,短时间内适应与工会就职工工资问题协商共决,既需要相关制度的建立健全,也需要劳资双方的长期博弈才能达致。

其次,相关的制度机制的健全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通过集体协商解决工资问题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配套制度。按照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表,十年之后即2020年才能完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建设的任务,这意味着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设相关举措的出台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从当前的进展情况看,要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完善起来,不仅需要尽快立法,还需要颁布具体的规章。因为当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相关法律规定的刚性不足、缺乏对企业所有者或者经营者相应的制约手段。

要解决这一问题,既要修改现行法律增强其约束力,又要积极推动专门立法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进行制度规范,这些也不是短期内就能做到的。

然而,如果长期不能推进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制定,长期对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缺乏相应的强制约束性规定,工资集体协商难免会流于形式、难见实效。

最后,一些基础条件的不完善也会影响工资集体协商作用的发挥。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受到很多基础条件的制约,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估算,我国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每年城镇就业人口供给将达2500万,但实际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约为1200万个,这意味着每年有1300万人难以就业。

未来五年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局面难以根本改观,这仍然会对工资率的提高产生强大的压制作用,这种局面下即使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得很充分、很深入,也很难使企业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工人工资,更不可能出现企业人工成本增加导致难以为继的状态。

同时,工资集体协商的有效开展,还要解决企业工会干部依附于企业“不敢谈”的问题,这也需要通过对工会组织体制进行改革创新来解决,而这在短时间内也绝非易事。

另外,城市化进程、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速度以及社会保障的完善度等因素,也会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这样看来,短时间内我们对工人工资大幅度上涨很难持乐观态度。

扎实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篇4

东海县总工会

今年,根据省、市总工会的统一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我们按照“先建制度、逐步完善规范”的思路,与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形成合力,通过宣传培训、典型引路、健全制度、加强考核等方法,强势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目前,全县第一批试点企业工资协商工作正按预期进度顺利推进。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党政重视,各方配合,聚社会之力共同推进

在工资集体协商推进工作中,县委坚持将其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内容,纳入全县主要工作,实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部署,充分调集各方资源,合力推进。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县总工会、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汇报;县政府与县总工会联席会议专题研究了工资集体协商推进工作,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的全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以县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县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意见》,将集体协商的实施情况纳入党政全局性工作实行统一部署、统一考核,不断加强对全县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统筹领导。

二是各方配合,共同推进。县总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各方配合,聘请县人大、政协常委各10人担任全县推进工资协商督查员,促成人大、政协分别将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列入常委会的督查、视察工作重点和常委会报告的重要内容;县厂务公开领导小组将建立工资协商制度列入工作计划,使之成为考核各有关方面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指标内容;县劳动关系三方多次召开协商会议,结合我县实际,共同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工资协商工作制度》等文件和各类文本样本,对协商进行全程监控,为企业提供协商参考。“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各方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在全县初步形成。

二、履行职责,主动作为,举全会之力加快推进

工资集体协商开展的如何,事关工会认真履行基本职责,塑造代表、维护职工权益的社会形象。为此,县总主要在三个方面主动作为,举全会之力推进工资协商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培训,营造浓郁协商氛围。县总和劳动保障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选送骨干分子参加上级业务培训、开展电教观摩等途径,加强工资协商指导员队伍建设。每个乡镇基本上都确定了由工会、劳动所、法律服务所代表担任兼职工资协商指导员,指导企业工资协商工作。目前,全县共有126名兼职工资协商指导员,对这支队伍,县总不仅结合“一办法五条例”的学习对他们轮训一遍,而且进行名册登记实行档案管理。县总以宣传“一办法五条例”为契机,通过印发资料、开展咨询、媒体报道等形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横向到基层工会,纵向到乡镇、村民委员会的宣传发动工作,不断增强企业对工资协商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开展工资协商的自觉性。

二是抓好试点,典型引路。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实际和企业生产经营现状,我们2005年目标定位是:在生产经营正常、企业管理规范、民主意识较强、工会工作基础较好的企业全面推行,其中百人以上企业推行工资协商、签订工资专项集体合同达60%。为了防止协商流于形式,我们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方式,首批选择20家不同类型层次企业作为协商试点,加强分类指导,并从中重点培植5家示范单位。10月份,准备召开全县工资集体协商现场推进会议,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推开。

三是健全制度,加强考核。为了确保抓出成效,县总在工会系统内部建立了四项制度:①定点联系基层制度,县总成立由主席、副主席任组长的三个指导小组,分工联系、指导各系统和乡镇、街道开展协商工作;②定期汇报制度,指导组每周向主席办公会、基层工会每月向县总汇报协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反馈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③定期通报制度,县总定期向基层工会通报全县工资协商进展情况,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对拒不开展工资协商的予以新闻曝光;④监督考核制度,县总与基层工会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对基层工会实行工资协商考核,每季度组织一次督查。

扎实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篇5

2013年,营口市总工会为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常态化建设,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五项措施深化工资协商评估工作,促进了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的履约,提高了工资集体协商质量。截至目前,全市签订的522份区域性、行业性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开展工资协商评估工作的达到502份(尚有20份协议未到期),占总数的96%。

一是落实责任。市总工会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深化工资集体协商评估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区域行业评估工作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确保区域行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商评估机制。大石桥、站前区、老边区、西市区等单位都制定了工资集体协商评估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细化、量化工作任务,促进了协商评估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是规范程序。市总工会在下发的《关于深化工资集体协商评估工作的意见》中进一步规范了工资协商评估程序,要求各单位在评估前搞好调研,征求职工监督员意见,形成《工资集体协商评估报告书(草案)》,并报送上级工会审核把关。站前区总工会还制定下发了《站前区2013年评估工作的规范程序》,促进了工资协商评估工作的规范运行。

三是典型引路。市总要求各县区培育和选树区域、行业不同层面的工资协商评估工作典型,开展工资协商评估观摩活动,推进评估工作深入开展。大石桥市组织召开了由各镇区、园区、市级行业工会主席参加的区域、行业、企业三个现场经验交流会,提高了全市工资集体协商评估质量。

四是监督指导。市总要求各县区区域、行业工资协商评估会,县区工会要派人参加并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同时,市总工资协商指导组深入县区等单位督促指导工资协商评估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评估工作好的经验做法。各县区纷纷成立了工资协商评估监督指导组,参加评估会并进行现场监督指导,大石桥市采取上级工会全部参与工资集体协商会议方式进行监督和指导,推动了全市工资协商评估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行业工会工资集体协商 篇6

法》行业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有序推进

1月17日,南江县行业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会在县总工会会议室召开,建筑、药品、服务、运输、印刷等行业工会主席参加会议。

会上,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组织大家认真学习了自2013年2月1日起施行的《四川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办法》,再次明确协商的必要性、规范化及工作流程。

总工会副主席袁光碧要求,搞好行业工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力求“五步”见实效,一要仔细查。通过深入各企业调查走访,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员工构成,掌握职工工资现状、增长机制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二要深入议。根据企业及职工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工资集体协商草案,由企业及职工方深入讨论,反复修改,形成双方认可的合同。三要规范签。按照合同签订要求,选好企业、职工方协商代表,做到取信于民。四要逗硬办。合同签订后,不能束之高阁,要随时比对执行情况。五要营造“和”。通过工资共决、正常增长,让企业和职工在和谐中共进,达到工资集体协商的最终目的。

关于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发言稿 篇7

(区人社局)

花山区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全区已建立工会的企业普遍建立工资集体协调制度。区人社部门就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谈几点看法。

一、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深化经济体制和社会领域改革的重要任务

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就颁发了《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10多年来,一些地区和企业积极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办法,为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完善分配制度积累了经验。但总的来说尚处于实施的起步阶段,实施的地区和行业也不平衡。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的发展和就业、劳动用工政策的深刻变化,需要深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更好地保障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的重点工作。深化社会领域改革,要求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社会。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措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体现了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的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由劳动关系双方集体协商,确定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方式、职工工资水平、变更和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工资终止条件及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等,是一种适应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和增长机制,为保证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

公平正义、化解劳动关系双方矛盾乃至实现工人的民主权利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加强政府对工资集体协商的规范和引导

我国颁发《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以来,实施的范围不大、效果不理想,地方政府的规范引导不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十二五”规划要求“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国务院部署今年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政府作为改革的设计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必须结合本地区经济水平、企业状况等制定实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办法或规定,明确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目标任务,科学安排,稳步推行。尤其是各级工会要做好具体指导、检查督促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工资协议及履行情况进 行监督检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贯彻落实。要加强监管,依法维护和保障工资集体协商双方的合法权益。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仅要确保集体协商的公平公正和协议内容的合法合理,而且要注重协议的履行,防止协议成为一纸空文。依法订立的工资集体协议,对协议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要严格遵守执行。劳动保障部门要依法履行好监督管理的职责,保证工资集体协商成果的及时生效和履行。要畅通渠道,及时受理举报和投诉。对无正当理由拒绝平等协商、违反集体合同的企业,要责令限期改正,依法处理。通过劳动保障执法监察,确保协议履行到位,使集体协商内容真正取得实效,落到实处,使职工群众得到实惠。要依法做好工资集体合同争议的行政调解工作,及时处理集体劳动争议。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工会和企业组织三方共同协调处理平等协商争议。对调解不

成的,要依法予以仲裁,确保工资集体协议书的严肃性。

三、培育工资集体协商主体

工资集体协商的主体是劳动关系双方的代表。双方代表的维权意识、法治素养、协商能力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能否顺利推行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以后,政府较少介入国有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工资分配,只是明确规定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收入标准,用工报酬由企业自主决定,在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中,强化了处于优势地位的企业主的资本意识,弱化了与劳动者协商意识,而身处弱势地位的工人维权意识和协商能力较差。劳动关系双方在长期处于不平等地位中形成的意识、素养和能力显然不适应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培育协商主体也就成为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重要任务。当前尤其要在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的基础上,加强职工代表的培训和指导,地方工会组织应当建设一支懂政策、精业务、会协商的专业人员担任工资集体协商的指导员,具体指导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增强职工代表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提高政策水平和集体谈判能力。这样,才能使双方在地位平等、信息对称和能力对等的基础上开展集体协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

四、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机制

实施一项新的制度,必须建立能够助推其有效运行的机制。稳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要求各地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组织机制。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需要党和政府以及社会组织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为此,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职能部门指导、乡镇(街道)组织实施、行业工会(协会)具体运作、企业主和

扎实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篇8

为保障五华区区域管辖范围内劳动关系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集体合同规定》、《云南省集体合同条例》、《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等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经(本区域内企业主管部门)和(区域工会方)平等协商,签订本工资协议。

一、协议期限:自 年 月 日起 年 月 日止。

二、本区域内企业建立以定额工价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本区域内职工工资不得低于昆明市人民政府公布的标准,结合本地,即不得低于(包括小时工资标准)680元/月的 标准。

三、本区域内企业遵循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在确定工资水平和岗位工资标准时,应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和利税指标,参照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本企业的上一年工资水平等因素,综合考虑岗位、技能因素,以及资本、技术管理要素,合理确定企业工资水平和岗位工资差距。

四、根据本区域内实际及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奖金、津(补)贴的发放办法和发放水平由企业考核确定,职工参与民主审定。审定后的奖金、津贴水平总金额和发放时间应当向职工公布。

五、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应根据政府公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本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价格指数、本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确定。

六、本区域内企业必须以货币形式按月足额发放职工工资。如遇节假日或休息日则提前在最近的工作日支付。企业在支付工资时应向职工提供一份其个人的工资清单,并由职工本人和所在单位签字(盖章)。

七、本区域内企业要加强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的核算管理工作,通过协商合理确定法定工作时间内的劳动定额和计件单价标准。

八、本区域内企业需要安排职工加班加点时,应与职工和工会协商,并按《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加点工资。计发加班加点工资的基数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确定。

九、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变更或终止工资协议:

1、订立本协议的环境和条件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工资协议无法履行;

2、本协议所依据的政策法规发生了较大变化;

3、本区域内企业因破产、兼并、解散、分立、歇业、转制、撤消、拍卖而发生重大变动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协议无法履行的;

4、因不可抗力致使协议不能履行的;

5、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变更或者解除的;

6、协议期满或者双方约定的解除、终止条件出现时即行终止。

十、工资协议变更的程序:

1、一方提出建议,向对方说明需要变更的工资协议条款、变更的理由与条件;

2、在工资协议期限内,签订工资协议的一方就工资协议的执行情况和变更提出商谈时,另一方应给予答复并在7日内双方进行协商。经协商一致后,由企业在7日内将变更修改后的工资协议及变更工资协议的说明书提交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查。

新工资协议成立,原工资协议即行终止。

十一、本协议在履行中发生争议,按集体合同争议处理程序进行。

十二、本协议未尽事项,按《集体合同规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三、本协议条款如与国家、省今后下达的规定相抵触时,以国家、省新规定为准。

十四、本协议一式四份,报五华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区总工会各一份;区域企业和区域工会各执一份。

区域企业: 区域性(总)工会:(附后)(盖章)首席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XXX 集体合同 单位名称(盖章): 经济类型: 单位地址: 邮政编码: 职工人数: 甲方

乙方 单位首席代表: 职工首席代表: 姓名:姓名: 职务: 职务: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代表人数:

扎实推进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篇9

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总工会

和孚镇位于湖州市南浔区西南,面积97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下辖22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是南浔区唯一同时具有山地、平原、水网的乡镇。也是全国的千强乡镇之一,并拥有省水产强镇、省教育强镇、市卫生镇、市文明镇等称号。2008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86.1亿元,其中工业产值84.6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615元。目前,已组建工会139家,会员13226人,其中独立工会 128家,行业联合工会 1家,村工会 1家,市场联合工会3家,区域个私企业联合工会6家,覆盖企业209家。

近年来,按照市、区总工会的要求,我们积极推动辖区内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到2008年底,签订集体合同共121份,履盖企业203家,涉及职工10876人;签订工资专项协议121份,履盖企业203家,涉及职工10876人。去年3月以来,我们学习借鉴“温岭经验”,深化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认识,偿试在我镇重兆丝绸行业推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工作的开展得到了职工的拥护,同时也赢得了企业经营者的理解和信任,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一、主要做法

1、统一思想,认识到位。改革开放以来,职工队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转属改制、大量农民工加入工人队伍、民营企业职工逐步增多,他们的利益保障问题成为整个经济关系中的新问题。企业经营者希望有人为他们在教育管理职工、规范企业用工、行业有序竞争等方面做好工作,职工们更希望有人为他们在工资待遇、劳资纠纷调处等方面为他们说话和办事。对此,为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更好服务企业职工的需要,我们以贯彻落实全总工资集体协商现场会和全省温岭工资集体协商现场会精神为契机,把推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协调劳动关系、兼顾劳资双方,实现企业和职工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在区总工会组织学习考察后,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的,确定了我镇行业特色明显、用工矛盾相对突出、劳资矛盾比较突出的重兆丝绸行业率先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针对重兆丝绸企业的产值在全镇工业产值中占有很大比重,有企业170余家,职工5000多人,企业用工无序竞争现象时有发生,企业之间因用工产生的纠纷频繁出现;企业之间工资标准、职工福利待遇不一,职工工资增长机制不健全;企业职工工资不及时计算、支付,有部分企业已连续5个月不发工资等情况,镇总工会在区总工会的指导下,利用节假日,到镇上、村里分别召开了村书记、企业主和骨干会议5 次,各类座谈会8次;发出公开信200多份;征求企业主、职工、职能部门、镇、村有关领导等方面意见120多人次。

2、加强领导,组织保障到位。开展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得到区总工会、镇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专门听取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汇报。成立了由党政工领导和有关部门组成的工资集体协商领导小组,并明确了政府、工会、企业三方责任,劳动保障部门主要负责政策指导、政策宣传以及对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审核工作;工会负责组织动员企业工会和职工积极参与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企业主管部门负责加强对经营者的宣传、监督、检查工作。三方组织虽然各自的分工不同,工作方式也不同,但方向一致,目标一致,形成了紧密合作、共同参与,分工负责、共同推进的工作局面。

3、依法规范、指导到位。为确保工作的规范化运行,根据《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行业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的试点工作方案》。在试点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工会参与维权的作用,多次召开企业主代表座谈会和深入企业开展,广泛宣传,多方征求业主和职工的意见,与他们共同制定工资集体协商方案,完善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按照“公开、公正、平等、互利”的原则,认真抓好工资集体协商的每一个环节。在协商中始终坚持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即要考虑满足增加职工工资收入的要求,又要考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要考虑保持职工队伍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努力做到依法保障职工的劳动报酬权益,努力实现互利共赢。去年5月15日,十个工种涉及工资标准、支付时间、劳动用工、增长机制、违约处罚等重大事项的工资协商经过“五上五下”,最终以书面形式确定下来。5月18日,召开了“南浔区重兆丝绸行业工资集体签约观摩推进会”,大会上重兆丝绸行业协会代表与行业工会代表签订了《南浔区和孚镇重兆丝绸行业职工工资协商协议书》、行业协会与参会的100多名企业业主均签订了《南浔区和孚镇重兆丝绸行业职工工资劳动用工协商协议书》。

4、完善制度,督查到位。为保障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不走过场,我们实现协议内容创新,即:在行业协会与工会签订协议书的同时,再由行业协会与各企业主签订承诺书,使协议更附有约束力。我们还注重建立有关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相关制度。一是建立保障金制度,确保协商协议书内容顺利执行。签协后,组织信用保证金的催缴工作,组织镇总工会、商会、行业协会、行业工会、村支部的相关人员分组发放缴款通知书上门催缴,使签协的所有企业都缴纳保障金;二是建立督查机制,建立由镇工业镇长任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督查小组,定期督查外,还建立诚信黑名单,定期由行业协会将不执行协议的黑名单企业通知财税、工商、银行等相关职能部门。

5、结合实际,续签到位。签协会议之后,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后续工作,使工作更能体现科学性和实效性。做好《职工工资参照标准》宣传工作,印发了350份海报式《职工工资参照标准》给每家丝绸企业,上墙张贴。今年来,为了使企业能更好地应对经济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克艰攻难,共渡难关,我们镇总工会成立了以“十最”为目标的管理咨询服务站,开展了多项服务活动,组织汇编了由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面向企业的《服务指南》,极力做好围绕大局,服务企业的大文章;同时我们以签订《共同协定书》为抓手,加强对业主和职工教育的同时,与商会一起组织行业工会与行业协会多次协商以保稳定、促和谐、谋发展为基调,最后都续签了行业工资协议书。

二、主要成效

通过一年多的较有成效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践,职工的经济权益进一步得到了维护,劳动关系日趋稳定和谐,企业发展更加扎实稳健,“多赢”的效应正在日益显现。

1、职工在共谋企业发展上表现出了主动性。通过签订行业工资协议书,实现了职工通过对各道生产工序工时、工价标准的了解,而对自己收入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健全了职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通过统一工价标准,保障了职工的合法权益,提高了职工收入,使得原来工资偏低的企业职工月工资增长近8个百分点,真正让企业职工得到了实惠,使职工对企业发展和自身权益保障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努力工作,推动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劳资双方共谋企业发展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

2、企业在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上表现出了主动性。通过一年多的较有成效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实践,企业进一步认识到,企业和职工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工资分配是职工利益的核心问题。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出现了从“以我为主”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设置了诚信保证金,推进了企业的信用机制的建立。把通过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规定了企业每月按时向职工全额支付工资,企业不得无故拖欠职工工资。一些企业发放职工工资的日子提前了,拖欠工资的现象也基本不再发生。劳资纠纷案件大大减少了,2009年上半年情况表明,已基本实现了工资纠纷案件“零”投诉。从而结束了该地区170多家丝绸企业长期以计件工资,无标准的混乱状态和区内恶性竞争相互挖人、相互拆台的无序状况,企业用工趋向规范,企业主间因“挖”技术工引发的纠纷基本消除。企业与职工共克时艰,共谋发展,共享成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

3、工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显现。通过行业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的开展,工会的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既体现了“娘家人”的作用,帮助职工解决了“不敢谈”“不会谈”的问题,维护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又使企业主认识到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是企业应当履行的法定义务,是解决劳资矛盾、稳定职工队伍、促受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工会真正在为企业办实事,使工会在社会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三、推行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主要体会

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汇报 篇10

一.明确责任,加强配合,为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镇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能进行了分工,明确责任,协调联动,并要求企业工会积极参与,认真做好职工思想工作,指导要约草签协商工作;镇劳保站、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负责解释政策、法规,审核工资协议,检查劳动合同鉴定情况,做好争议仲裁工作等。工作伊始,县工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组组长王晓峰、副组长魏荣宏,工资协商指导员郭桂华、法工部长王若阳带队多次到我镇指导,结合我镇实际,实地检查督导,宣传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性及上级建制的具体要求,并深入到企业与企业老板、职工代表进行座谈了解情况,搜集各种相关资料。各相关部门及人员在工作中注重信息互通,紧密配合,为开展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贯彻法规,实地调查,为企业职工争取合法权益

为构建甲山镇石材行业和谐的劳动关系、维护甲山镇石材行业员工合法权益,促进石材行业健康发展,根据《劳动法》、《工会法》、《集体合同条例》、《省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条例》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的精神,结合我镇本行业实际情况,需要双方就工资水平、工资调整幅度、工资发放形式及发放时间等问题进行集体协商,并确定双方协商代表14人。7月12日召开双方代表会议并达成了一致意见,形成了文本草案,具体内容如下意见:一是甲山镇石材行业联合会内企业工资实行计件工资加提成工资制,对每位员工制定不同的岗位工资。生产厂长月工资不低于3500元;安全厂长月工资不低于3500元;会计月工资不低于3000元;业务员月工资不低于元;管理人员月工资不低于3000元;检质员月工资不低于2500元;放炮员月工资不低于4500元;杂工月工资不低于2500元;切板工月工资不低于8000元;装载机月工资不低于5000元;大锯工月工资不低于5000元;磨工月工资不低于8000元;采石工月工资不低于4500元。二是联合会覆盖各石材企业员工工资应与各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同步增长,最低月工资标准不低于2000元。三是各石材企业要确定每月发薪日,并以货币或银行转账形式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发薪日如遇法定节假日或休息日,应提前至发薪日前最近的工作日支付。四是各石材企业因经营需要或特殊原因需要员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应履行法定的程序,并按照劳动法相关规定执行。7月20召开石材行业企业职工代表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甲山镇石材行业工资集体协商合同》草案,8月4日双方首席代表签字正式公布实施。

三.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工资集体协商工作

工作实践中,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建立企业内部工资集体协商共决机制和企业普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要企业存在,每年都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集体协商是企业工资分配决定的基本形式和发展方向。深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改善民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是建立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重要保障,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性。因为工资收入是职工生活的主要来源,是职工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经济利益。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对于调动职工积极性,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增强企业凝聚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集体合同制度也做了特别规定,各级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要以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为契机,把扩大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特别是工资集体协商的推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之一,把推行工资集体协商作为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重要内容来部署、来检查、来落实,坚定不移地推进这项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机制确保协议履行到位,使集体协商内容真正取得实效,落到实处,使职工群众得到实惠。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018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总结 篇11

巨野县2018年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总结

在市总的领导下,我们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与基层组织建设、党的教育实践主题活动等工作一并推进和落实。

省、市总部署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任务后,我县迅速行动,首先成立了由县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韩廷清为组长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领导小组,转发了《关于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集中要约月”行动的通知》,一是开展了多形式的宣传培训活动,利用各级工会宣传阵地定期发布有关政策法规,召开各类宣传会、动员会、协调会、培训会,向企业发送工资集体协商提示函等,二是我们将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纳入了工会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坚持定期与不定期的深入企业检查和指导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和履行情况,对工作开展不力或未开展的加以督促和改进。三是对不同区域、行业、企业进行了充分的调研,采取不同方式,加强分类指导和服务,5月份花冠集团召开了集中邀约行动动员会;今年以来县总工会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在全县印发《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指导手册》8000余册,印发工资集体协商知识问答5000余册。县总工会工资集体协商专职指导员按照分工,分别在自己所管辖镇区专门召开工资集体协商培训班,同时,由权益保障部和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组成的指导组按计划分别到这些单位全程指导协商。

上一篇:学习党章总则心得体会下一篇:去动物园玩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