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通用9篇)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落实责任目标
为扎实推进环治工作的开展,年初,我们将此项工作纳入重要工作目标,及时成立了环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北管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刘全生担任,副组长由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友林、陈志担任(后因工作原因李华春担任我委副主任),组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企业服务中心郝高强同志负责具体承办。
二、认真学习环治办的各项文件
环治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我们坚持环治文件的及时学习和转发,今年一至十月十五日在张友林副主任的领导下,我们采用宣传、集中培训学习和张贴宣传画报等方式,不断加大环治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坚持每月组织一次环治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月四次环治工作学习,六月,在解决好工学矛盾的情况下,组织环治工作小组全体成员,集中利用一周的时间培训学习环治文件汇编文件精神,十月,因工作变动,李华春同志调任我单位担任副主任,分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分管的张友林同志与李华春同志进行了工作交接,做到了环治工作正常交接。
三、认真完成各项日常事务
按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XX年,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按时上报各项目在建工程好差工地的评定工作;二是认真调查在建各项目污染源工作;三是按照参加环治工作例会;四是按时报送扬尘治理工作统计表。
四、检查督促各施工项目落实扬尘治理工作
XX年,环治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每周四次例行检查工作要求,对我委所辖区域内的各项目进行了四十次例行检查,二十次不定期检查,对环治工作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安排我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跟踪整改。
本,我委收到扬尘治理整改通报两份,收到区扬尘办督查通报后,我们立即安排专人,通知建设单位治尘工作人员深入一线,针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租用撒水车对污染道路进行清扫及冲洗,确保道路清洁;对临时道施工围墙进行封闭和硬化出入道路,整改验收合格后及时向扬尘治理办公室作出检讨说明和汇报整改工作情况。
五、坚持治理环境污染源
按照“属地管理责任制和部门监管职责”要求,针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各项目建设单位切实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一是及时清理建筑垃圾;二是定期疏通河道、沟渠内漂浮物;三是组织专人对所辖范围进行清扫。
六、坚持一周一查一通报制度
按照我委环治工作“一周一查一通报”检查工作机制的要求,环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在建项目进行了例行检查后,督促指导存在问题的工程项目予以现场整改,对环境治理工作较差的项目建设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根据每周例行检查情况综合汇总学习后,我们以情况通报形式下发各项目。
一、东北城乡环境污染的表现与危害
1. 生活垃圾随意堆放, 污染了环境, 传播了疾病。
当前, 东北城乡每天要产出大量的生活垃圾, 尤其是城市垃圾产量更大。很多城市对垃圾的处理很不规范, 不但影响了市容, 还污染了环境, 而且传播疾病, 直接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 企业废液排放, 直接污染农田与果树。
一些企业废液直接排放到农田、果树园、江河等多种水域, 造成了庄稼减产, 粮食、水果恶变, 鱼虾死亡。污染的农田产出的红薯、水稻、芋头等作物变质变味, 无法食用。有的鱼塘一夜之间, 上万斤的鱼死于工业污水, 可谓触目惊心。人、畜由于吃了污染的粮食, 患了怪病的事例时有发生。
3. 企业排放的烟尘气味污染令人窒息。
很多重工业企业的巨大烟囱每天要排放出大量毒性很强的烟尘和有毒气味, 造成了环境污染。尤其是一些化工厂排放的烟尘和气味污染性更强。有的烟尘直接污染农民的庄稼和果树。有的苹果由于受到化工厂烟尘的污染, 无法出售, 损失惨重。有的玉米叶子由于受到有毒烟尘污染而变黄, 产量大幅度减少。在化工厂附近的居民, 有的人由于呼吸了有毒烟尘和气体, 气管、肺部等内脏患上了严重的疾病, 有的花草树木已被熏死。
4. 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令人忧虑。
在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城市, 汽车排放的尾气高峰的时候已经让人们呼吸感到困难了, 这种现象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大量的汽车尾气排放, 不但危害着人类身体健康, 而且还是助推地球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
5. 家畜家禽放养成了疾病传播不可忽视的途径。
在农村, 很多地区家畜和家禽沿袭着放养的习惯, 不但使家畜家禽之间相互传播疾病, 而且人类也受到无法躲过的灾难。
6. 农药、化肥与除草剂的使用, 污染了土壤。
很多地区的农民种田使用除草剂, 土壤遭到了破坏, 土质渐渐恶化。不论是除草剂还是化肥和农药, 最终都要沉淀到土层底下或是随水排放到江海河流, 污染后患无穷。
7. 矿山开采造成的污染极为严重。
近些年来, 矿山污染不但危害着当代人的生活、生产和人身安全, 同时已经危害到子孙后代。如有的矿山产生的有毒物质, 一方面污染周围的村屯和庄稼, 而且还深深地污染到地下土壤和地下水, 产生了后患;有的矿山污染治理难度相当大, 已经不是几年时间所能解决的问题。
除了上述几方面的污染表现外, 燃放的烟花鞭炮、美容美发店、洗浴店等排放的有害气体和有害化学污水对环境的污染也是比较严重的。
二、造成东北城乡环境污染的根源
1. 认识不到位, 宣传滞后, 造成公众环保意识淡薄。
近些年来, 许多地方领导对《环境保护法》宣传教育认识不足, 认为搞得好与不好无关紧要。有的环保部门领导认为宣教工作投入大, 见效慢, 抓与不抓差距不大。还有的领导只注重作表面文章, 不注重实效,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认识问题。致使《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始终漂浮在表面上, 没有深入人心。
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不到位, 办法不得力。
有的城市垃圾乱堆乱放, 清除不及时, 没有一项很好的治理措施和办法, 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治理机制。
3. 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一些工业企业废液肆意排放、有毒烟尘到处飘落,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环保部门心慈手软, 不肯下决心予以治理。有的职能部门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 致使不法企业我行我素。
4. 对农村缺乏科学的规划和耐心的宣传教育。
农村的家畜家禽放养,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人去对其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 尤其没有人对农民进行环境保护的耐心宣传教育, 没有向农民讲清楚家畜家禽散放的危害和弊端, 致使农民随心所欲地散放家畜家禽。
5. 缺乏必要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专项资金和管理队伍。
近些年来, 有的地方对于污染严重的问题也比较重视, 并采取了一些有利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但是常常工作受制于资金的限制, 没有专项资金, 很多工作无法开展。也有的地区, 由于重视不够, 虽然设有环境保护部门, 但是没有深入基层抓管理的专业队伍, 污染问题严重了, 找不到具体管理人员。往往是谁都管, 又谁都不管, 推诿扯皮情况严重。
6. 对农民科学教育不到位。
由于缺乏对农民耐心、细致的科技教育, 促使农民无节制地使用除草剂和农药、化肥等。农业科技部门没有将农民科学教育作为工作职能和责任。
三、治理东北城乡环境污染的对策
1. 提高认识, 强化宣传教育。
各级领导班子要进一步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尤其是环保部门更应该把环保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在学法、守法上作表率、当模范, 做到依法行政, 这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关键所在。同时, 要千方百计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全面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 制定措施, 严格实施。
环保部门要联合地方各级组织, 尤其要联合环境卫生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环保措施, 如关于城乡生活垃圾的管理, 要根据实际,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并在工作中严格实施。
3. 严肃法纪, 违者必究。
环保部门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主要执行者, 首先要强化法律意识。对于执法犯法的环保部门有关人员, 要严格惩处, 绝不手软。
4. 建立机构, 常抓不懈。
要在县 (市、区) 和乡镇、街道建立环境保护与治理常设机构, 机构隶属于环保局领导。机构的职能除了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之外, 还要对城乡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督促、检查、指导。
5. 加强培训教育, 提高队伍素质。
要采取一切可行的办法, 搞好环保队伍的培训教育工作, 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可以采取定期办班培训等多种形式, 进行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对权利较大的部门要经常进行党风廉政教育, 避免贪污腐败、为虎作伥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6. 建立专项基金, 确保工作开展。
环境保护与治理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 各级组织应建立专项基金, 基金来源一部分由财政拨给, 另一部分由管理机构自行创收解决。专项基金要严格管理, 做到专款专用。
7. 联合国土资源部门, 强化矿山管理机制。
环保部门必须要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实质性的联合,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长效机制。对于矿山开采的各种手续都要严格把关, 对于矿山开采做好监督检查。
8. 加强汽车管理, 降低汽车流量。
一、健全体制,创新理念,统筹谋划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成都市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入推进。
(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统筹推进
为了夯实基层,筑牢基础,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剥离了街道办事处的经济管理职能,同时弱化了乡镇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考核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的重要目标进行管理。今年初又作出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和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的重大决策,明确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加强城乡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部署,深入推进。借助这个平台,市治理办把城乡环境建设和管理作为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重要内容进行整体谋划,同步推进。
(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有相适应的管理体制
成都市借助政府机构改革的契机,整合了市容环境管理、市政设施管理及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职能,组建了成都市城市管理局。按照“一件事情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将中心城区建成区内原分属几个部门管理的环境卫生、道路桥梁设施维护、功能性照明与景观性照明、户外广告及招牌设置等管理职责,全部划归市城管局负责。实现了城市管理全市域统一标准、统一考核、分类指导、以奖代补,形成了职能整合、城乡统筹的“大城管”格局,为牵头抓总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奠定了体制基础。
(三)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理念是做好城市管理工作的一件重要“武器”。近几年,成都市城市管理局坚持“三三四四”工作思路,即:实施为民服务惠民工程、数字化城管全覆盖工程和队伍素质整体提升工程等“三大工程”,推进城市管理标准化、执法人性化、宣传社会化等“三化建设”,实现从“小城管”向“大城管”、从常规管理向超前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从传统管理向科学管理“四个转变”,构建管理者与相对人、人与城市、城与乡、部门之间“四个和谐”,促进了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全域化发展,先后获得“全国城市管理先进单位”、“中国最佳管理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着眼一流,创先争优,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成都市委、市政府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城管局,负责指导、协调、督促、服务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市城管局要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指导督促、考核奖惩的责任,扎实推进,争当全省排头兵,努力争创全国一流城乡环境质量。
(一)高起点谋划
近年来,成都市不断加强城乡环境建设,先后荣获“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森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面对成绩,要不断总结经验,克服畏难情绪,高起点谋划,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要抓手,通盘思考、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全市域治理。
(二)高标准治理
根据成都大城市带大郊区、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市情,实行差异化标准、分类指导。具体分为5个层次,梯度确定标准:中心城区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标准,郊区(市)县县城对照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场镇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农村对照 “四清”、“四改”要求,地震灾区按照科学重建的要求进行综合治理。成都市首先从标准体系建设入手,制定了《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标准》体系,重点对市容环境及秩序、垃圾处理、大气环境、水环境、园林绿化等环境治理明确了具体要求,确立了工作标准。在四川省统一部署治理“五乱”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结合成都实际,把综合治理“七乱”(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违法乱建)现象作为最基础的工作来抓,开展高标准治理,并贯彻治理工作始终,使成都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收到了显著成效。
(三)高效率推进
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主动走在全省前列,城乡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的要求,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列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目标和“民生工程”的重要内容,实行最高层级的管理和最严格的考核,并提高目标考核权重,分解落实到各区(市)县党委、政府和市级各相关部门,以最大力度推进治理工作。严格实行“问题管理”。对明查暗访、媒体曝光、群众举报、领导交办等途径发现的问题,全部录入“问题库”进行管理,并与市电子监察系统联网,跟踪督促整改,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推进工作。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对城市、县城、场镇的道路、市政设施、公厕、农贸市场等七个方面环境治理情况进行暗访测评,分圈层进行综合排位,结果在媒体公布。
严格实行效能问责。市治理办与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共同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行政效能问责办法》,组建专门的督察机构,加强日常督查和专项督查,对整改不力的予以问责。
(四)高强度投入
成都市中心城区及二圈层区、县生活垃圾集中处置卫生填埋场二期扩容和三期规划有序推进,已建成1座日处理生活垃圾1200吨、年发电量达1亿千瓦时的环保发电厂,市医废处置厂、粪渣处置厂、餐厨垃圾处置(试点)已建成投运。完善雨污分流设施,加快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县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实施了滨江路、蜀都大道、人民北(中)路综合整治工程,推进12个“城中村”改造,共完成投资34亿多元。打造了一批特色街道和特色场镇,新建16个市政公园、84个街头绿地及小游园等。新建立交桥16座、人行天桥42座、公交港湾站100座,规范设置停车场近4000个,缓解了停车难和交通拥堵。市政府两年拿出5亿元资金,严格依据考核结果拨付,专项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以奖代补。
(五)高水平展示
采用“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置”的运行模式,建成覆盖全市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无害化处置体系,惠及农村人口548万人。强力推进裸土覆盖、道路硬化和绿化带提挡降土等工程措施,实施居民生活清洁能源改造,限行高污染车辆,严查重处污染行为,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年优良天数保持在315天以上,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逐年下降。综合治理城乡水环境,清理整治河道排污口,清除沿河垃圾、清运河道淤泥、整修破损河堤,建立河道专人巡查监管机制,改善水质,中心城区已有16条河道实现“水清、无味”。大力推行“健康绿道”建设,既为市民提供了运动休闲场所,也为城乡结合部治理破解了难题。综合整治铁路沿线环境,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科学重建灾区环境,将环境治理纳入灾后恢复重建统筹推进,与科学重建规划相结合、与恢复灾区城市秩序相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与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与人居环境建设相结合,加强规划引导,整治市容镇貌,加快环境设施建设,灾区环境实现跨越式发展。城乡环境的改善,环境质量的提升,广大市民得到了实惠,真正成为了“民心工程”。2010年初,成都市获得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的“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集体”一等奖。
2010年是成都市环境治理工作目标达标年。经考核验收,各区(市)县均达到了成都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通知》确定的工作目标。但是,从总体上看,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还存在着三方面的差距:一是思想认识上的差距,个别地方党政领导对治理工作缺乏长远打算和持续推进准备,厌战、畏难;二是基层基础建设存在差距,少数乡镇(街办)重建轻管,城市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差,工作机制、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工作责任不到位,日常监管缺位、脱位,导致管理盲点死角;三是居民素质存在差距,少数市民的环境意识不强,卫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乱吐口痰、乱扔垃圾、乱丢烟头的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综合施治,长效管理。
三、高位求进,不断提升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指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事关民生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成都市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将按照这一要求,立足新起点,确立新目标,采取新举措,实现新发展,高位求进,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主动走在全省前列,城乡环境总体质量保持全国一流水平。
(一)强力推进“三个延伸”
一是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健全街道办事处、乡镇的城市管理机构,将管理触角进一步延伸到社区、村庄,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日常监管。二是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对场镇、村庄的垃圾收集桶点进行景观化改造,具备条件的可实施更新改造。按照可回收、不可回收对垃圾进行“户分类”试点。完善日常管理制度,提高清扫保洁质量和集中收集率。三是清理盲点死角。对背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场镇、公路铁路、河道沿线、健康绿道沿线及废品收购点周边进行梳篦式清理,清运积存垃圾和杂物,消除脏乱差。
(二)运用高科技手段管理城市
一是按照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大力推进数字城管网络系统延伸建设,加快系统功能拓展应用,完善基础信息并更新数据,精细管理城市。二是加快城市管理物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建设,今年重点将城市道路、桥梁和路灯纳入建设范围,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城市,确保城市道路、桥梁安全运行,提高路灯故障发现的及时率和处置率。运用数字城管监管建筑工地扬尘污染。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开发城市管理诚信评价信息平台。三是按照“分层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大力推广生活垃圾清运数字化管理,力争逐步实现全市域覆盖。
(三)建设现代化设施体系
一是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尽快完善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生活垃圾、医废、危废、餐厨垃圾处置处理设施,加快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和填埋气体综合利用(发电)等项目建设,推进资源循环可利用园区项目的建设,满足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对固体废物处置的需要。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加快农村生活垃圾中转站、压缩站的建设进程;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的覆盖面,推进全市域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进程。今年将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市)县广泛进行试点。三是加大环卫清扫、市政设施、照明设施养护作业机械投入,提高机械化作业率和作业质量。同时,继续加大“三烂”治理(即:烂环卫设施、烂市政设施、烂广告招牌),打牢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城市管理的设施基础。
(四)培养现代化城市管理队伍
用心培育干部队伍“负重实干、坚韧创新、奉献有为、争创一流”的城市管理精神,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是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大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加大对干部培养、考察工作,充实基层管理队伍。二是深入实施城市管理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加大与成都经济区8个城市管理部门的交流与合作,分层次有计划地对干部进行培训,储备城市管理后备力量。三是认真落实市委《八项规定》,深化干部队伍作风综合治理,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严格落实效能问责,培育乐于管理、勇于管理、善于管理的城市管理干部队伍,为提升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争创城乡环境“全国一流”目标提供有力的作风保障和纪律保障。
工 作 小 结
(2011年10月)
根据XX区和XX镇关于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本月切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现将相关环境治理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我校教师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了学校教育宣传主阵地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环境整治“进家庭、进社会”活动,努力实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会”的目标。按照区、镇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组织我校全体师生参加了“身边陋习”不文明言行评议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关工作方案和总结附后)
二、加强校园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学校根据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校园”活动和创模工作等文件精神,深入查找、整改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突出整治重点,使学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重点治理了校园内外脏、乱、差现象,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消除乱贴乱画乱涂。对校舍墙壁损坏、脱落的瓷砖进行了补换;对污脏的墙面进行了修补;换掉了损坏的垃圾桶;重新漆刷了宣传栏的黑板。
三、强化门前“三包”管理,认真落实“四不”要求:一包卫生清洁。学校将校园内外各段切块到班,各班级对区域内的卫生环境实行包干负责制;二包秩序井然。组织上课、做操、集队放学,参加相关活动的组织责任人及全体学生要确保秩序井然;三包绿化良好。爱护校园绿化,开展爱绿护绿活动。课间不追逐打闹,在校园外100米以内不得购买任何摊点上的食物及文化用品。
四、德育部门加强了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卫生、文明观念,增强节约、环保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陋习。组织各年级开展美化教室的活动,并通过检查评比,促进环境建设的开展。
通过整治,使乱吐、乱扔、乱倒的不良现象得到遏制,文化环境得到净化,卫生死角得到清理,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校园环境整洁优美,达到无严重危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治安隐患;无卫生死角;使校园内部环境得以明显改观。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积极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工作,校园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取得了较好成效,但仍存在细节不到位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到常抓不懈,积极改正,扎实工作,真正把我校建设为“文明校园”、“卫生校园”。
2011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总结
我局按照省、市、县政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工相关文件精神和工作部署,以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进程为契机,在本系统内认真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我局调整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局党组书记、局长蒲正烈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爱卫办专门负责具体工作,下属各单位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做到了整治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2、牵头创卫,共抓共建。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我局作为创卫牵头联系单位,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抓手,抓好了巩固创省卫成果,确保了城乡的清洁卫生,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在县城区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统一灭鼠活动,投放鼠药10000公斤。积极组织开展各级卫生单位创建活动,以点带面,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全面进步。
3、落实措施,加强整治。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修订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宣传方案,制作专栏,悬挂标语,印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食品卫生、生活饮用水、改厕等宣传资料40000余份,印制创卫宣传手册,召开动员会,大力
宣传其目的、意义,动员系统上下职工齐参与,共治理;二是积极开展活动,制发了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实施方案,认真抓好局机关办公区域、院坝、家属院及下属各医疗单位的环境治理工作,做到了办公区域清洁卫生、院坝整洁、楼道清洁卫生,对责任街区、社区小区的环境卫生做到勤打扫,常保洁;三是认真实施2011年度中央补助地方农村改水改厕项目工作,积极与农能办等部门的沼气池建设等其它涉农改厕项目结合,大力开展市上下达的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工作任务,完成3000座任务;四是为确保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对川投水务集团大英分公司及各镇乡集中供水站进行监督检查和水质检测。重点检查水厂设施基本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开展水质消毒处理及水质检测情况、供管水人员卫生管理情况。共出动卫生监督人员158人次,车辆40余台次,开展常规性卫生监督检查2次,重点监督检查1次,共检查水厂、集中式供水站14家,抽检水样170件,136件水质检测结果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对不合格单位限期进行整改;今年处置应急水污染事件2起,及时控制事态,并指导相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五是突出宣教,协调配合,大力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和卫生日宣传活动,设置宣传栏332个,举办健康教育知识讲座129次,出宣传栏138期,开展公共健康教育咨询活动115次,印发宣传资料174种,中心、乡镇卫生院按计划播放音像资料72种。城乡居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分别80.3%、70.7%,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71.2%、62.1%。六是组织开展第二十三个爱国卫生
月活动,清除暴露垃圾90余吨,疏通,冲洗阴阳沟100余条,清除乱张贴1000余张,清洗卷帘门20000户,清理卫生死角1000处,修剪人行道风景树3000余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群众环境卫生意识的提高和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渐进过程,因而巩固难度较大;二是个别乡镇尤其偏僻村社卫生死角依然存在;三是农村生活生活饮用水点多面宽量大,卫生执法人员严重不足,给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督监测带来一定的困难;五是在维持整治成果和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上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工作打算
1、全力推进“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逐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不断提升卫生环境质量,引导村民树立良好的健康意识,自觉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整治工作,采取更加有效的办法,力争使上述问题得及时有效解决,使卫生系统城乡环境治理工作进一步改观。
3、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对农村改水改厕、生活饮用水、卫生乡镇、村社创建工作力度,推进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进程。
一、加强领导,健全网络,从组织上抓落实
镇党委、政府为把信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首先从组织领导入手,加强领导,健全网络,形成大信访格局。一是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派出所、社会事务办、财政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访工作领导组,切实把信访工作当作事关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为切实做好信访工作,先后修订完善了《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制度》、《信访隐患排查制度》、《信访工作党政联席会制度》、《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信访工作责任追究制》等,形成了依法管理信访工作的格局。三是健全信访网络。整合了政法、信访、民政、武装等力量,统筹资源,由综治办牵头,各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统一受理群众诉求和调处信访及矛盾纠纷的工作平台,切实构建大综治大调解工作格局。选调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同志到综治维稳信访中心工作,设立了群众来信来访接访室,制定了领导接访制度和公开接访日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信访工作网络。
二、源头治理,变上访为下访,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在信访工作中我们认为,群众信访大多数发生在基层,反映的问题大多数可以在基层解决。为此,一是抓调研,时时心系群众。我们立足镇情,深入到村到户,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群众期盼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二是抓教育,提高干部素质。通过培训等多种形式,教育干部成为上懂法律政策,下解村情民意,具有原则性和灵活性的“信访员”。三是抓难点,在工作中做到不畏烦、不畏难、真为民,为群众办好事,化解群众情绪。
三、超前介入,快速反应,抓住信访工作主动权
群众反映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容易激化矛盾,把小事酿成大事。我们一是全力抓好初信初访。实践证明,初信初访人员一般要求不高,容易解决,工作好做,一次性解决的成功率比较高。我们在工作中坚持和完善了人民调解制度,充分发挥村级信调组织作用,坚持“归口办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我们限期督办,收到明显成效。目前,全镇初信初访,都及时稳妥地得到结访,没出现重复上访,更没有越级上访现象发生。二是建立矛盾排查制度。今年初,我们成立了村级矛盾排查组,重点是摸群情、释疑惑、解难题,要求矛盾排查组要抓住当前突出问题,着力化解主要矛盾,围绕线索,进行访查,现场办公,就地解决。三是开展回访活动。在上访案件处理后,我们要求接访领导或接访人必须于10日内回访,认真听取对案件的处理意见,以便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特别对过去的一些上访“老户”,我们不定框子,不戴有色眼镜,而是关心他们的疾苦,询问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并成功地劝解四户罢诉息访。
四、落实责任,兑现奖惩,坚持“一票否决”不动摇
我们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制订了信访工作目标责任书,与各村一把手签订了责任状。党政领导实行包案责任制度和信访工作联系点制度。党委、政府在全镇信访工作会议上承诺:凡群众来信来访,五日内予以答复,坚决做到快批办、快调查、快处理、快结案。对因包片领导和包村人员工作失误而造成群众上访或越级上访事件的`,逐级追究领导责任。对发生的集体上访案件的村,第一次给予村支部书记警告,通报批评。第二次,限期解决,不能如期解决的进行问责。限期蹲驻现场解决问题,直至消化矛盾,解决好问题。各村信访信息员,如发现有信访苗头,不及时上报又不及时调解的,随时对其进行撤换;各村因工作做得不及时出现上访的,年终考评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集体和个人的评先资格;对无集体访、越级访的单位,给予工作人员300元奖励。从而使大家明确了任务,分清了责任,增强了抓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五、重点抓好突发事件的处置稳控工作
为了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了《顺河镇公共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组建了应急处置三支队伍,开展了急处置队伍培训和应急演练。
按照及时发现、及时介入、及时稳控、及时处置的预案要求,妥善稳控处置2起突发应急事件(顺河鑫海建材厂职工工资纠纷越级上访和高宗听越级赴京上访),我镇上下反应迅速,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相关部门介入及时,处置有力,实现了事态平稳控制,平稳处置,平稳化解。
六、重点抓好信访维稳工作
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积极发挥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作用,做到有办公场所,有制度上墙,有人员办公,不断创新群众工作新机制,实行领导班子成员轮流值班制度,把信访和来镇反映问题解决在群众工作站内,16个村(居)强化软硬件建设,对信访积案进行摸底排查登记,确定领导班子为主要责任人,包村镇干和相关职能站所负责人为包保责任人,对其定期化解。对于确实无法化解的,也确定了专人对其稳控。严格实行镇领导班子成员接访制度,变上访为下访,镇工作中心有效地处置化解和稳控各类信访积案4件。对镇梳理出的有苗头个体访1例,集体访1例,相关责任正在包保稳控之中。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镇信访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深感工作压力和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工作人员业务不精、素质不高,与新时期信访维稳工作的任务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二是集镇征地拆迁、农村宅基地、低保评议村集体财产处置等多发性矛盾纠纷持高不下成为信访工作的重点。三是少数群众维权意识过于迫切,对适用法律采取实用主义,断章取义,给信访维稳调解工作带来难度。
1 方案措施
以往对南明河的治理, 也都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往往几年后, 又恢复到治理前的景象,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第一, 重主河轻支流, 对主河道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治理, 但却忽略了沿线汇入的支流河道、出水口的整治, 形成了主河干净支流脏的状态, 治理成效难于持久。
第二, 重治理轻维护, 只注重了对工程成效的追求, 却往往忽略了对成果的维护, 河道治理区别于一般工程, 集中力量的整治, 在短期内的确能带来较大改观, 但若不加强对后期的监管维护工作, 污染日积月累, 最终取得的成效也将功亏一篑。
第三, 城市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建设滞后, 未形成完整的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相当一部分进入河道的雨水系统实则上都是雨、污合流排放, 虽有一定截流措施, 但也存在诸多缺陷, 实为治标不治本。
根据南明河流域的污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经认真研究、综合分析, 本次对南明河流域包括支流和干流提出以“清淤、截污、治污、补水、生态修复”为宗旨的治理对策。
(1) 清淤:对南明河市区主河道及市西河、贯城河、麻堤河、小黄河、小车河5条主要支流进行全面清淤, 通过疏浚底泥能够彻底去除积累在河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保证水体清澈及水环境安全, 有效改善南明河水体水质, 消除南明河臭味, 提升南明河沿线整体景观文化质量。
(2) 截污:现有排水出口的截污完善及截污沟的改造, 尽量杜绝旱季污水进入河道。现状排水干线出口截污不完善, 造成大量的污水外溢进入河道, 需对排出口进行截污改造, 同时对沿线截污沟的跑冒滴漏现在进行整治, 防止污水进入河道。同时通过对现有排水大沟出口进行拦渣、沉沙处理可有效的防止漂浮物和沉渣进入河道。
(3) 治污:完善污水收集系统, 建立沿线污水厂。在南明河支流建立污水厂:如花溪南部污水厂、麻堤河、小车河青山、市西河二桥二期、小关、河滨6座污水厂, 将污水厂处理水质达到景观环境水补充南明河流量, 同时完善各污水厂的污水收集系统, 使污水得到收集处理。
(4) 补水:/25CB/, (1) 通过新增污水厂建设以及对现有污水厂的升级改造, 使其出水达到景观环境水标准, 为南明河补充景观水。/25CB/, (2) 远期上游水库蓄水调度, 根据需要下泄景观水。对南明河上游及其支流分布的花溪水库、松柏山水库、小关水库、阿哈水库的蓄水能力及供水水源地、防洪功能等进行充分调研论证, 在满足区域供水需求的前提下, 建立调度机制, 每天向南明河提供一定量的河道景观用水。/25CB/, (3) 加强雨水的收集调蓄利用。把雨水变害为利, 改变以往单纯的排为蓄积利用, 以及加强城市绿化和道路广场的透水性, 减少雨水的径流量, 提高雨水的涵养量, 可以逐步释放进入河道作为景观水, 减少对上游水库水资源的消耗。
(5) 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沿河种以适当的水生植物对河流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和修复, 以及加强森林绿化, 防止水土流失, 并将生态元素、景观元素、文化元素、经济元素巧妙地融入南明河带区域。
通过以上“清淤、截污、治污、补水、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措施, 有效的提高河道及支流入河水体质量, 使南明河的水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改变南明河现有的黑臭现象, 打造了清澈的、生态的、开放的、文化的、繁荣的南明河, 为实现南明河的长治久清奠定了重要基础。
3 结论及建议
彻底解决河道水体的污染问题, 从根本上是需要逐步完善整个区域范围内排水系统, 实现河道流域沿线各排水主干线, 乃至各小街小巷排水系统的雨污分流问题, 同时, 相关监管部门需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 对管沟污水截流设施、沿线各大沟、主、支线河道进行定期检查, 及时清掏维护, 实现维护工作责任到人。
城市河道水体环境的彻底改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本次工程作为在一定年限内对南明河河道环境治理, 较为有效、快捷的处理措施, 的确取得了较大的阶段性成效, 但同时必须认识到河道治理非一朝一夕之事, 这甚至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若把其比喻成一颗参天大树, 我们只是对其主干进行了修复, 成百上千的枝干的修剪养护, 更是一项持久而复杂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吴以保.河道提高环境整治实效性研究.《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
[2]张毅.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科技致富向导》2010.29.
一、细化措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分管副职领导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农房风格风貌打造组、城镇管理组、环境卫生整治组、宣传动员组、督查督办组,各司其职,开展工作。建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干部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社、社干部包户的工作网络,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宣传,广泛发动
通过会议、宣传单、板报、标语、广播、电视、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宣传文明卫生知识,逐级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印制、分发宣传单8000余份,悬挂标语12幅,设置永久性固定岩标15幅。设立流动宣传车1辆,在政府宣传栏开辟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曝光台,对各单位的整治情况进行通报,增强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县级部门采用信息6条,简报5条。组织20余人的文艺宣传队在场镇街头表演环境综合整治文艺节目3场。目前,全镇各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了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动支持、参与全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并自觉爱护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基本形成了全镇上下齐抓共治的整体合力。
(三)突出重点,强力整治
一是集中开展农房特色风貌提升行动。以公路沿线为主线,以川东民居为主体风格,开展特色风貌提升行动,引导农户建立业主委员会,组织专业施工队2个42人对农房外墙立面、特色控制、屋顶形状按规划设计、全面打造,特别是龙家浩村农房风貌打造特色凸显,亮点突出,已得到市、县肯定。二是扎实开展场镇环境整治改善行动。新购置垃圾清运汽车1辆、垃圾桶50个,公路沿线增设垃圾池3个,充实保洁人员3名,发动城镇低保户15人义务参加卫生监督,建立了保洁的长效机制。组织干部、居民、学生3000余人次开展4次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出动车辆300余次,清除垃圾1213吨,清除公路沿线堆积物60余处,陈年垃圾16处,疏通城镇排污沟1080米。投入资金8万余元新建垃圾处理场1个,投入23.6万余元整治石鼓至镇裕入场口公路。组织城管、公安、交通管理办公室、社区等部门对场镇秩序进行大规模集中整治行动30天,拆除乱搭乱建48处、不规范广告牌50余个,清理农房墙壁广告210余幅,规范垃圾倾倒点26处、车辆停放点4处、摊位150处,整治占道经营35处,落实门前“五包”189户,门内达标单位5个,场镇秩序有效改善。现阶段正在开始搬迁占道经营、污染环境的汽车、摩托车销售、维修店、洗车场。三是积极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治理行动。实行村庄统一规划,并与当地产业发展相结合。公路沿线农房整治实行“三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组织实施。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要求,围绕控制农村水源污染,重点抓好“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污水、清污泥)工作。突出抓好小型供水、生活饮用水处理和垃圾收集设施建设,重点治理污水乱排。加快农房“五改”(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改房)工作,规范家禽、牲畜饲养和清洁卫生管理,减少家禽粪便污染。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工作,搞好庭院绿化美化,引导群众在庭院栽植绿化树。着重治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对村庄道路、场地、房前屋后、厕所定期清扫,保持村庄整洁。完善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农村“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电视、通电话)和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采用争取项目、民间资金投入、个人投资方式进行道路硬化,全面推广和普及沼气利用,积极推进农户庭院经济、沼气池建设。四是持续开展公民素质提升行动。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通过社会精神文明宣传橱窗、宣传栏等,集中宣传爱国卫生、爱护环境等常识。广泛开展养成良好公共行为的系列教育和实践活动,形成个人讲卫生、人人参与环境整治的氛围,在城乡居民中形成“讲卫生、懂礼仪、有修养”的良好风尚,提高居民的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开展科学知识、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教育,引导城乡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俗和卫生习惯。加强爱护公共设施教育宣传,引导城乡居民自觉抵制和纠正不文明行为。广泛开展“卫生文明家庭”、“卫生文明单位”、“卫生文明村(社区)”创建活动,切实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融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重视未成年人文明卫生教育,建设文明卫生家庭和校园。开展“文明出行,平安回家”教育活动,教育车辆驾驶员、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引导城乡居民排队候车、文明让座,使“文明驾车”、“有序乘车”渐成风尚。开展舆论引导监督,对违背卫生文明和公民道德的错误言行和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引导。
(四)多方筹资,确保落实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重建项目资金,解决资金瓶颈问题。二是创新机制,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投资80万余元完善场镇环卫设施及公路整修工程,投资5万余元专项资金用于场镇秩序整治。
(五)及时督导,严格问责
建立和完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协调配合,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逐级明确目标任务,落实责任,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完善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每周通报制度,镇督查督导组每周开展一次专项检查督促并印发督查通报,对村、社区、驻镇单位实行单项考核,对领导小组实行挂牌奖励,并且纳入全年目标考核任务,实行责任追究。对认识到位、态度鲜明、工作落实、成效明显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整治工作中组织不力,或验收达不到有关标准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二、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1、少数干部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部分群众环境意识依然淡薄,仍然存在乱丢乱放、乱牵乱挂、乱摆摊设点、乱停乱放等不文明现象。
2、场镇区域内历史形成街道窄、弯道多、街面损毁严重的现状,政府无资金重新浇筑铺设街道,加之本镇是交通枢纽,车流量大、场镇人口多,清洁卫生清扫、保持及场镇管理难度大。
3、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机制还有待完善。
4、场镇管理队伍执法力度不够,个别同志无执法证件,无统一的标识服。
三、20xx年工作打算
我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在下阶段的工作中,为了继续抓好此项工作,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宣传动员不放松。继续通过会议、标语、板报、广播、宣传车等手段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积极营造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加强统筹协调,巩固和强化工作合力。
2、突出制度建设不放松。切实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健全完善环境管理、宣传教育,清扫保洁和检查奖惩等规章制度。
3、突出重点整治不放松。继续加快公路沿线农房风貌打造进度,加快实施入户道路建设和庭院硬化;加大场镇秩序整治力度,彻底整治搬迁修理店、垃圾收购店;加快实施场镇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启动学校、卫生院、信用社、派出所、邮电局、等驻镇单位的参与积极性,加快政府办公场地的搬迁和文化站的建设工程。
4、突出督查问责不放松。继续强化对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的督查问责,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5、突出教育引导不放松。继续加强文明劝导活动,培养居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个别屡次不配合、不支持的群众将严肃依法处理。
自查工作总结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策部署和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暨"七进"活动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实施,较好的履行牵头部门各项工作职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进机关"活动正在有序推进,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机构
为加强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进社区"活动工作的领导,局党组决定成立中江县民政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进社区"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设在办公室,由办公室主任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协调和组织各股室对机关环境卫生的宣传和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中江县民政局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实施方案>>,及时贯彻落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督促、指导、检查局机关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二、明确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进机关"的主要内容
(一)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活动。我局积极加强了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的宣传,充分利用现有的公开栏、宣传画廊、简报、政务信息公开等服务工作平台,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及"进机关"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及"进机关"的宣传活动,使广大干部自觉参与到治理工作中来,自觉维护治理成果。
(二)、组织机关干部按照“门前三包,门内达标”的要求,集中开展机关环境整治,改善机关面貌,营造窗明几净、整齐有序的工作环境,办公用品堆放整齐,提高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内部和外部形象。我局还对公共区域进行了责任划分,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倡导每个党员,每个干部,职工爱岗位敬业,主动参与到城乡综合治理中,对机关办公场所和生活小区进行大清理,添置必要的环卫设施。开展公益宣传活动,开展牛皮癣专项整治行动。
(三)、开展争创文明机关、优质服务机关活动,广泛开展机关节能降耗活动,围绕机关节能降耗工作,大力提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倡导节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注重个人行为,严格做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降低办公成本,树立勤俭节约、务实高效的机关形象。
(四)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活动,提高职工的文明卫生素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树立文明新风,创优美环境,做文明职工,要求做好“三美、六不”活动,即创工作环境美、居住环境美、家庭环境美,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贴乱画、不乱放养家禽、不乱停乱放,养成文明、健康、有序的生活方式,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目前,我局正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精神,按照自己实施方案,正有序的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继续推进。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推荐阅读:
乡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月总结07-18
龙源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总结07-06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011年半年总结10-05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及未来目标09-12
气象局年度城乡环境治理工作总结10-03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措施06-17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宣传口号10-11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情况汇报材料09-28
宜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实践与思考07-23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方案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