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长城教案(精选9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3、引导学生搜索长城、京杭大运河以及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的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一、出示中国地图,说说中华奇迹
1、听说同学们上课前,都作了预习,对吗?对课于课文中出现的生词,你们一般都通过什么方法去理解?那么,在字典中,奇迹是怎样解释的呢?(出示幻灯:)
2、中国地图。
这是我们居住的国土,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的中华奇迹,谁能说说看,你都知道哪些奇迹?
学生的回答力求简练,只要说出名称即可,不必具体描述。
二、在图上找出长城和运河的位置,导入新课
1、我们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盘古开天劈地,到现在,有过多少人间奇迹啊!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两个人间奇迹——请看地图,图上有两条线,一条从东到西的横线运河)
2、谁去过长城?谁游过运河?今天啊,佘老师就带着304班的同学们去看一看长城,去游一游运河。
3、请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你坐在飞机上,从长城和运河的上空去观看(俯瞰),长城和运河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想知道吗?哪赶快打开书,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长城和运河的句子)
第二部分:长城的教学
三、了解长城的特点,指导美美地诵读
1、在作者的眼里,长城是怎样的? 像巨龙穿行大地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1)像巨龙穿行在大地:在这句话中,“巨龙”是指什么?为什么用巨龙来比喻长城呢?(因为长城长)长城有多长?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全长6700千米,俗称万里长城。(出示长城示意图、及嘉峪关和山海关的图片)
(2)为什么说像巨龙“穿行”大地呢?可不可以改为“爬行”(想想看,作者是在什么地方看长城?对,飞机上,穿行更生动)
(3)穿行的大地间的长城,有什么特点呢?(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录像)(4)什么叫连绵起伏?什么叫曲折蜿蜒?为什么会有起伏?为什么会曲折?(因为长城是顺着山势而建,随着山势,自然有起伏,有曲折)
(5)词语积累:山峰可以有起伏,长城可以有起伏,那么还有什么可以有起伏呢?(江水、麦浪)有时候,心情的变化,故事情节的变化,也可以有起伏。出示幻灯片:连绵起伏、波浪起伏、麦浪起伏、心潮起伏、(dié dàng)跌宕起伏
教学小结:运用这样的方式学习语文,积累词语,这叫举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学习的窍门。
2、在我眼里,这是一和什么样的景象?(奇异)看到这样奇异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兴奋、激动、)带着这样的心情去读诗句的前六句。教师指导读,要读出惊奇,要读出对长城雄伟壮美的那种情感来。
四、了解长城的建筑,指导自豪的读。
1、想想看,这样一座前不见到,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筑?又需要多少条石和城砖?当时,建造长城的条石,一块有二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你说,能够建造这样宏伟的工程,这是不是“人间奇迹”?而我们最应该赞美的是谁?(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面对着这样的一个人间奇迹,面对着我们如此智慧的祖先,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祖先真了不起,赞美我们的祖先,内心充满自豪)
2、带着这样的心情,读长城部分的诗。
五、了解长城的历史,理解“不朽”,指导深层次地感悟长城。
1、书上说“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实际上这万里长城是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应该说是我们的祖先谱写了不朽的诗篇,而这诗篇就是万里长城。在这里说是“万里长城谱写诗篇”是一种拟人手法,课文为什么会说是不朽呢?你是怎样理解不朽的?
2、一段万里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啊!早在春秋战国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开始修筑长城,直到秦始皇的时候,才修筑了“万里长城”后来,历代皇帝都有修建,到了明朝,又修筑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明长城,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长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流着我们祖先的血汗。
3、起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保护一方平安,可是历代的长城都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秦始皇修筑了长城,结果没有延迟秦朝的灭亡;明朝修筑了长城,可是清明入山海关依然轻面是易举,“长城”浓缩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啊!
4、(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物化。每一块砖石,每一方泥土,都记录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万里长城是我们伟大祖国灿烂文化历史的缩影,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象征!)于是:长城成了一种精神,成了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巍然峨然的一个民族的魂。出示图画:“众志成城”这是一种精神,“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一种文化。国歌中不是不有一句吗“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你说,还有什么样的字眼比不朽更能表达这样的精神呢?长城不朽的是精神;长城不朽的是中华民族的韧劲;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啊!所以画家用画歌唱这种精神(出示画)
诗人用诗传颂这种精神(出示图片)那么我们呢?我们用怎样的声音去读这种这种精神指导读上篇诗,突出“不朽”。
第三部分:运河的教学
一、导入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不只是长城,还有运河。读下面的诗句,看看我在飞机上看到的运河是怎样的一种奇异的景象(播放录像)
二、了解运河的特点,指导美美地朗读
1、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说的话?如果说长城给你的是雄伟壮观,那么运河给你的是什么?(运河是美丽的)
2、诗中是怎样描述的呢?“像绸带飘落大地,银光闪闪,伸向天边”在这儿,说运河是一条长长的绸带,你认为这样的比喻好吗?为什么?
3、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绸带?(闪光的绸带,水清澈而闪着银光。这是银光闪闪,如果是早晨,太阳映照水中,那便是什么?——金光闪闪)
4、拓展积累:在汉语言中,有很多的组词方式,像这样的,词尾重叠,表示一片或者是程度深,还有很多词,读一读这些词: 银光闪闪(ABCC): 微波粼粼、金光闪闪 波涛滚滚、细雨蒙蒙 凉风习习、烈日炎炎 逃之夭夭、气势汹汹
5、这又是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
6、指导读诗句,运河是美的,谁能读出这种美?
三、了解运河的创造,指导动情地朗读诗文
1、回到课文中,“伸向天边”说明什么?(运河长)是啊,这条运河是从哪到哪?
2、(它长: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全长1747公里)
3、它连通四省二市: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连接: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出示图)
4、“大江东去浪淘尽”由于地理的原因,我国的河流都是从西向东流,比如说长江、黄河,它实现了东西的运输。可是没有一条河流是南北流向的,这南北运输可就不方便了。
5、于是我们的祖先就想到开凿一条运河,将五大水系贯通,实现了南北的运输流通,你说,能有这样的想象的人,怎样?咱们的祖先不仅想到,而且做到了,创造了人间的又一个奇迹。
6、所以书上说,“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动人,就是对这种创造的想象力的高度概括。你说,面对着这条运河,你想说点什么呢?(我们的祖先多么有智慧和创造力,有创造力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你看今天,我们神六裁人的成功,不正说明了这点吗?)
7、指导朗读诗歌
四.了解运河的历史,指导自豪地朗读
1、如果我告诉你: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是苏伊士运河的16倍,巴拿马运河的33倍,纵贯南北,是我国第二条黄金水道(这第一条是长江)你会怎样想?
2、如果我告诉你,这运河的开凿,最早在春秋时,吴王就开凿了运河(邗沟),距今2500多年,到了随朝的时候,开通了从杭州折络阳再到北京的运河,这运河比现在的运河不要长;我们现在的运河是元朝的时候修建的,你又作何感想呢?
3、如果我告诉你,现在的这条京杭大运河不仅是黄金水道,而且还是我国即将动工的南水北调工程最主要的河道,你又会作何感想?
4、是啊!我们的祖先多伟大啊!(出示幻灯):
运河美是动人的,千余年来,运河永不知累,一路流淌;
运河美是动人的,是时间浓缩着美,是风雨凝聚着美,是文化沉积着美。运河的美是动人的,那是想象的美,是创造的美,是灵动的美。
5、指导自豪地读诗 第四部分:结课
一、出示地图:
长城和运河,在中华大地上,从东到西,这好像是一撇;而京杭大运河,从北到南,就好像是一捺;这一撇,从秦汉到现代,又经历了多少苍桑,有过多少泪水,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那是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而这一捺,从随唐起始,到今天,又有过多少灵动的创造,有过多少憧憬和希望。我们中华民族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希望和创造的民族,充满着顽强和不屈的民族。这一撇,一捺,不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吗?(出示动画:人)
长城运河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啊!在历史的长河中,长城和运河谱写着不朽和动人的诗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二、听诗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感受长城的气魄雄伟。教学难点
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我们作为中国人的骄傲。教学准备
(一)、提前入文,搜集整合资料;提前2~3天,让学生感知课文,粗知内容。①结合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广泛搜集长城的图片、文字及影像资料。②学生自主与学习伙伴研究资料,归类整理资料。
(二)、学生大致读顺课文。
(三)、老师了解学生资料搜集及相关学情,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导新课
1.播放音乐《长城长》,歌曲中唱的是哪里?
2.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纪遗产名录》,这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作为一个中国人,你必须认识长城,了解长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长城。
【设计意图】渲染情境,激发生对长城的兴趣。
二、检查预习
过渡:上新课前老师要先来验收下同学们的预习成果。
1.检查阅读情况,出示本文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小老师领读)盘旋 嘉峪关 城砖 相隔 屯兵 堡垒 打仗 扶着 智慧 凝结 垛子 陡峭
蜿蜒盘旋 崇山峻岭 气魄雄伟
字音难点:嘉jiā 峪yù 屯tún 垛duǒ 蜿蜒wān yán 旋:多音字 2.生试写一个生字(对于这些字的写法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字形难点:嘉 崇 隔(范写崇)3梳理词义难点:
崇山峻岭:指高而险的山岭 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地延伸 屯兵:聚集的军队
堡垒:用于防守的坚固建筑物
【设计意图】梳理生字词,强化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能为学好下文打好基础。
三、初读感知。
1.快速浏览课本,并且思考:如果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长城,你觉得应该选哪一句?(生自由答)
2.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生齐读)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请同学们用心地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在旁边做上简单的批注。
【设计意图】初读梳理框架,全面感受长城的特点,对培养学学生朗读书及思考的有序性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及时鼓励不动笔墨不读书,也是对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提醒。
四、细读品味道,积累语言。
1、交流第一段。
(1)体会到长城的长。
A.生从第一段“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略)全长13000多里。”体会到长城的长。
B.师引导: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13000多里)
C.课件展示长城远景图,结合实际例子,引导生读出对长城长的惊叹,(个别读,全体男学生朗读。)【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数字更能让孩子清楚体验到长城的长,使教学目的性更强也更有效。(2)体会长城的曲折与气势磅礴。
A.出示一张长城远景图。问: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B.引出词语蜿蜒盘旋
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它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它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描写?
C.引导生读出长城的美与气势(指名两生读)
(3)小结:这样美而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设计意图】“蜿蜒盘旋”一词处理巧妙,通过观察发现,自然理解并运用了词语,巧妙降低坡度,吸引孩子的兴趣,同时也体验到长城的另一种美。
2、交流第二段。
(1)体会长城高大坚固。
生从长城高大坚固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2)了解长城的构造以及作用
A.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一些部分?圈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
B。学生交流(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
C.课件出示长城近景图,生看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
D师结合图片,引导生了解长城结构的作用,感受古人的智慧。
(3)小结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此由衷地赞叹:这样„„(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生齐读)
【设计意图】以上循序渐进,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理解,智慧的火花碰撞,很自然地理解了设计的巧妙,整个过程生成自然。
四 总结;当作者看到这样雄伟、气势磅礴的长城,他思绪万千,那么他到底是怎么想的,想到了什么,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六.板书设计
17长城
长
奇迹!
设计理念:课文中描写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句子非常生动地描绘出了两大人类奇迹的壮丽景象。“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伸向天边”这样的词汇都是诵读、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听着老师饱含激情的朗诵,想象着万里长城化作一条巨龙在层峦叠嶂的崇山峻岭之间穿行,进一步激发起学生作为中华民族后代的无比自豪。当学生在教师的激情感染下,一遍又一遍、反复诵读课文的时候,认识进一步深化,感情也得到了升华,他们读出来的已经不仅仅是几句句子,一首诗,而是一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再观察插图,写一段话,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老师出示资料,也照顾到了一些写作上有难度的学生,便于他们完成作业。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3、收集关于长城和运河的有关资料,了解它们的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 “奇异景象”。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课文内容。
一、导人激趣
1.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工程,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她们蔚为壮观,堪称“人间奇迹”。你们知道她们的名字吗?(师板书题目:长城和运河 生齐读课题)2.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相机介绍,运用课件)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各自轻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说说课文是围绕哪个词语来写的。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出示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婉蜒
嘉峪关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天堂杭州
绸带
2.教师检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帮助后进生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逐个读这些词语,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介音母及多音字“曲”、“折”、“行”。
(2)指名解释词语。
连绵起伏:这里指长城像巨龙一样接连不断,一起一伏。形象地说明了长城绵延漫长、高低不平的样儿。
曲折婉蜒:比喻长城像巨龙一样弯弯曲曲地爬行,生动地说明了长城弯弯曲曲、漫长延伸的样儿。
谱写:原指编写歌谱,而诗歌能诵能唱,故本文引申为编写赞美的诗歌。
不朽:永不磨灭。本文指诗歌传诵千古。创造:本文指从无到有、艰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迹:奇异的景象。
天堂:原指基督教所向往的美丽的地方,这里指美丽的杭州。(4)齐读出示的生词。
(5)指导书写生字。
(注意“绵”的左边、“蜒”的右边,要按照坐姿四诀“和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一想这首诗歌的两个自然段有什么特点? 在这首诗中长城和运河被称为什么? 长城和运河为什么被称为人间奇迹呢?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驾驶
连绵起伏
曲折婉蜒
谱写
不朽
创造
奇迹
绸带 2.熟读课文,收集长城与运河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长城和运河的的特点。
2、抓重点词句反复品读,图文结合并借助相关的补充资料深入感受 “奇异景象”。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工程,我们语文书的第一篇课文就热情地赞美了我国古代的两大工程……(引读课题)
2、上一节课,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今天,我们一起来读懂课文,领略长城和运河的美。
3、教师范读或听录音。打开书本,仔细听,认真看。注意两节中的相同部分。
二、精读感悟
1、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共两节。第一节写了长城,第二节写了运河。有哪些内容是相同的?(出示)指名读。男、女生齐读。(注意句子中的停顿)
2、(出示书上的两幅图)这就是作者看到的长城和运河,作者是在哪里观察到长城和运河的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读一、二行。
3、(在“奇异的景象”下加上点)注意这些带点的字,再读读这两行,你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情吗?读出作者那惊喜的感情。
4、这两个“奇异的景象”一个是(),一个是()。它们分别“奇异”在哪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横线标出来,并且读一读体会体会。
5、交流所划的句子。(出示)
6、看看图,再读读这些句子,你觉得长城“奇异”在哪呢? ——长城像巨龙,有多长?东起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西到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是长城的终点),(看地图)有一万多里,所以长城又叫——(万里长城)如果每天走100里路,那么需要100多天才能走完长城。(读好“万里长城”,读出它的“长”)——想象一下,“巨龙”穿行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借助动作演示来读懂、读好“连绵起伏”、“曲折蜿蜒”。)看看图,长城通过的地形怎么样?(有陡峭的山坡、深深的山沟、高高的山顶)正因为长城修筑在高低不同的地方,又那么长,所以——(引读第三、四行)——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一些资料,从中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交流)——师:几千年以前,国家之间为了相互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长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引读“万里长城谱写了不朽的诗篇”)
7、如果用
一、两个词来概括长城的特点,你想用哪个词?(雄伟壮丽)把体会到的长城的特点朗读出来。
8、引读最后两行诗句。比较两句表达效果。
是谁创造了这人间奇迹?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这人间奇迹。
9.当你读到“中华民族的祖先”时,你的心情怎么样?(自豪、敬佩)你想说些什么?
10、出示:看图,一边读句子,一边思考“运河的奇异”具体表现在哪里?”
11、交流:
——运河像绸带,它们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朗读时,要注意将这些特点表现出来。
——(看地图)运河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所以它又叫——(京杭大运河)经过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古时候没有火车、汽车,船就是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这条长长的运河也是无数老百姓用简陋的工具一点一挖成的,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引读“万里长城谱写了动人的诗篇”)
12、引读最后两行诗句。这里的“人间奇迹”指的是什么?你们能想象出当时修筑长城、开凿运河所遇到的困难吗?除了你们能想到的,还有许多你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难,许多辛酸苦辣,可我们的祖先却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伟大的工程,真是——“人间奇迹”啊!
13、让我们一起用朗读的方式来赞美它们吧!
三、布置作业
1、师这里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长城和运河的相关资料。大家再仔细地观察插图,选择长城或者运河,写一段话。
2、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利用微机课上网的时候搜集资料,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出示资料: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将秦、赵、燕三国的北边长城予以修缮,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也叫秦长城。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剌族的侵扰,前后修筑长城达18次,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总长约6700千米。俗称明长城,长城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并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京杭大运河即大运河,简称运河。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47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伟大工程。
板书:
长城 和 运河
像巨龙 像绸带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人间奇迹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命题的构成,能判断给定陈述句是否为命题,能判断命题的真假;能把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
2、过程与方法:多举命题的例子,培养辨析能力;以及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命题的概念、命题的构成
难点:分清命题的条件、结论和判断命题的真假
(三)学习过程 1.复习回顾
初中学习的什么叫做命题?
2.思考分析下列语句表述形式有何特点?你能判断他们的真假吗?
(1)若直线a∥b,则直线a与直线b没有公共点 .(2)2+4=7.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2(4)若x=1,则x=1.
(5)两个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6)3能被2整除. 讨论、判断总结结论:
语句都是陈述句,并且可以判断真假。
3.定义:(1)命题:一般地,在数学中,我们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
(2)命题的分类: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 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4.练习、深化
判断下列语句是否为命题?(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真)(2)若整数a是素数,则是a奇数.(是,假)(3)指数函数是增函数吗?(不是命题)(4)若平面上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是,真)(5)(2)2=-2.(是,假)
(6)x>15.(不是命题)
同学们都知道,一个定理或推论都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构成
5.命题的构成
定义:从构成来看,所有的命题都具由 条件 和 结论 两部分构成.在数学中,命题常写成“若p,则q”,通常,我们把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的p叫做命题的 条件 ,q叫做命题 结论 .
6.练习、深化
指出下列命题中的条件p和结论q,并判断各命题的真假.(1)若整数a能被2整除,则a是偶数.
(2)若四边行是菱形,则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4).负数的立方是负数;(5).对顶角相等;解:1)条件p:整数a能被2整除,结论q:整数a 是偶数。
2)条件p:四边形是菱形,结论q: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3)若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它是假命题(4)若一个数是负数,则这个数的立方是负数。它是真命题(5)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它是真命题
7.课堂练习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请判断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今天天气如何?
不是(疑问句)2
你是不是作业没交?不是(疑问句)3
这里景色多美啊!
不是(感叹句)4
-2不是整数。
是(否定陈述句)5
4>3。
是(肯定陈述句)6
x>4。
不是(开语句)7
-2
开语句
画线段AB=CD.不是
祈使句
x22x10.是
2、把下列命题改写成“若p,则q”的形式,并判断它们的真假.1)等腰三角形两腰的中线相等; 2)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3)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
(1)若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这是真命题。(2)若函数是偶函数,则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这是真命题。
7—9月龄 课题
<翻书> <不倒翁> 教具
布书一本 不倒翁一个
活动目标
1、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及翻的动作,培养看书的兴趣
2、训练宝宝手眼协调,推的动作,培养好奇心 步骤
早上好,欢迎来到贝臣早教中心,今天是宝宝第一次上课,可能会出现苦闹,烦躁,这都很正常,多少两次课就好了。我是彤彤老师,旁边的是„„老师,接下来我们要开始今天的课程了。
1、爬行(3分钟左右)
宝宝在练习爬行时,家长可以拿逗引玩具引导宝宝,另一位家
长用掌心顶住宝宝的脚来帮助宝宝。请家长不要将宝宝放在床
上练习,当宝宝哭的时候,一定要抱起宝宝,哭的太久,就会
产生厌倦感,爬的时间也不能过长,5—10钟左右就可以了。
(与家长一起帮宝宝练习爬,了解一下宝宝情况,解答疑问)
收回玩具,说目的:爬行有助宝宝手脚协调,锻炼腿部力量,为宝宝走路打基础。
2、走线(2—3圈,2分钟左右)——走线乐
下面请家长抱着宝宝,下巴靠肩,轻拍宝宝的背,听音乐,开
始走线了。走至半圈时说目的:走线可以让宝宝感受音乐,帮
助宝宝舒缓情绪,更好的进入上课的状态。
3、问好(1分钟左右)
请家长抱着我们的宝宝回到自己的圆点上,好,把小手拿出来,拍一拍:宝宝、宝宝上午好,把祝福送给宝宝,老师、老师上
午好,把祝福送出来。
4,、唱名字(1个宝宝1分钟左右)
今天彤彤老师带来了贝贝和大家一起上课,大家好,我叫贝贝,我八个月了,贝贝想交朋友了,哪位宝宝想抱抱贝贝,和贝
贝交朋友呢?这位宝宝(某某宝宝)抱,你好,我叫贝贝,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呢?(回答姓名/小名),请问你几岁了?(回
答年龄)那我们一起来欢迎一下某某宝宝:某某宝宝某某宝宝
欢迎你,欢迎(老师拍手),依次欢迎。然后说目的:唱名字
有助于宝宝提高自我意识,感受尊重与被尊重。
5、闪卡:数字5—9(3—5分钟)
下面是宝宝的闪卡时间,请家长不要重复老师说过的话,让宝
宝自己观察。侧腿变跪,起身,拿闪卡,走回,盘腿坐下,大
声,响亮念数字。抽出两张,请某某宝宝拍下数字5,(宝宝
拍),鼓励下宝宝:某某宝宝,某某宝宝你真棒。依次进行。
然后说目的:建立宝宝对颜色的识别和观察力,锻炼宝宝胆量。
6、膝上童谣:骑大马(3—5分钟)
请家长把腿伸直,将宝宝放在膝盖上,两腿叉开,双手托在腋
下,先感受一下慢慢的节奏,预备起,1、2„„停,再感受一
下快快的节奏,预备起,1、2„„停。下面我们配上童谣,我
念一句,家长念一句,家长可以在宝宝的耳边轻轻的念。“小
娃娃,骑大马”伸手示意家长念,“呱嗒呱嗒呱嗒呱”伸手示
意,“一骑骑到外婆家,”伸手示意,“外婆见到笑哈哈”伸手
示意,最后一句将宝宝放于地上,逗下宝宝。说目的:膝上童
谣有助于宝宝发展语言能力,让宝宝感受节奏,增进亲子感情。
7、体操:大摆钟(示意一遍 音乐两遍 3—5分钟)——体操乐
请家长双手托在宝宝掖下,左右摆动,12345678好,那我们
听音乐一起做吧。说目的:锻炼宝宝的平衡能力。
8、操作(翻书 不倒翁 10—15分钟)
下面是老师的工作时间,宝宝的学习时间,请家长保持安静,不要重复老师说过的话。让宝宝自己观察。侧腿变跪,取工作
毯,双手左上右下取回工作毯,单腿变跪放于地垫,一手按住
工作毯,另一手展四指并拢,铺工作毯,双手展剑指,整理工
作毯。侧腿变跪,取工作材料,双手托盘,将材料放于工作毯
正中,报工作内容。
1)翻书
将书双手托出,命名:布艺书(2—3次)
展右手三指张开,拿起第1页的一角,做翻得动作(虚翻两次,实翻一次,先说后做)
再展右手三指张开,拿起第2页的一角,做翻得动作(虚翻两
次,实翻一次,先说后做)
再展右手三指张开,拿起第3页的一角,做翻得动作(实翻一
次,先说后做)
不展手,拿起第4页的一角,做翻得动作(实翻一次,先说后
做)
换手练习
将书放回原位
展左手三指张开,拿起第1页的一角,做翻得动作(虚翻两次,实翻一次,先说后做)
再展左手三指张开,拿起第2页的一角,做翻得动作(虚翻两
次,实翻一次,先说后做)
再展左手三指张开,拿起第3页的一角,做翻得动作(实翻一
次,先说后做)
不展手,拿起第4页的一角,做翻得动作(实翻一次,先说后
做)收回,说目的:翻书训练手眼协调能力及翻的动作,培养
看书的习惯。
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侧退变跪放回。
2)不倒翁
双手四指并拢捧出不倒翁,命名:不倒翁(2—3次)
展右手四指并拢,做推得动作(虚推两次,实推一次,先说后
做,后一次说:不倒翁,翁不倒,推来推去就是不倒)
再来一次,展右手四指并拢,做推得动作(虚推两次,实推一
次,先说后做,后一次说:不倒翁,翁不倒,推来推去就是不
倒)收回。说目的:训练宝宝手眼协调及推的动作,培养好奇
心。
从哪儿拿的,放回哪儿去,侧退变跪放回。
收工作毯:左手拿宽,右手拿长,卷起(从哪儿拿的,放回哪
儿去)侧退变跪放回。
下面是宝宝的工作时间,请家长带着宝宝取工作毯及工作材
料。(宝宝操作,与家长交谈,了解情况)
10—15分钟后收回工作毯及工作材料——收玩具乐
9、复习闪卡(5—9)
下面是宝宝的闪卡时间,请家长不要重复老师说过的话,让宝
宝自己观察。侧腿变跪,起身,拿闪卡,走回,盘腿坐下,大
声,响亮念数字。抽出两张,请某某宝宝拍下数字6,(宝宝
拍),鼓励下宝宝:某某宝宝,某某宝宝你真棒。依次进行。
10、音乐游戏:小星星(3—5分钟)——小星星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无
数小眼睛,跟着音乐一起来(示范一次,音乐两次)。说目的:
感受节奏,培养宝宝对音乐的兴趣。
11、大运动游戏(大触觉球 8—10分钟)——游戏乐
宝宝看,老师带来了什么玩具(大触觉球),可以让宝宝坐在 上面前后左右摇动,或抱住球走,或坐在上面颠一颠等。
12、欢乐时光(3分钟)——苏珊娜
宝宝玩的真开心,这时宝宝可能会有点玩累了,那下面就跟着
音乐来放松一下吧,请家长抱起宝宝,预备起(教师抱着贝贝
随音乐跳起来)
13、再见歌
执教教师:鸿尾中心小学
陈玲峰
指导教师:鸿尾中心小学
叶秀清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
(播放录音)
(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2、检查生词情况:洗漱、惬意、号码、反驳、逻辑、语塞、睡眼蒙眬等。(1)学生试读(2)指名读(3)全班齐读
3、看地图让孩子们知道欧洲一共有43个国家,了解乌塔去过哪些地方。(出示图片)。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凸显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为理解课文深刻内容做好铺垫。
三、自由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1.迅速浏览课文,说说你觉得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女孩?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并说说你的体会。(勇敢、热情、细心、独立自主、生活能力强。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
2.朗读指导
乌塔对我这番解释很不满意,马上反驳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很爱我。不过我们兴趣不同,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单独出去玩。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我不明白,你的话不合逻辑。”
(1)解释“反驳”这个词语。(2)要读出坚决干脆的语气。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体会乌塔是个怎样的孩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且符合全面提高学生素养这一要求。
四、重点解析
乌塔真是个勇敢的孩子,生活上独立自主,同学们,你们对于乌塔独自一人去欧洲旅行的做法赞同吗?请同学们自由讨论,等一会儿请几位同学来回答。
1.学生分成小组自由讨论。
2.教师巡逻指导,并听取学生的看法和意见。3.请学生代表回答。
4.教师作适当评价。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赞同和不赞同两个方面,但教师总结时要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轨道,增强学生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意识。)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讨论对学生的认识观、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影响,将语文课程的三个目标,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统一起来,最终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五、教师小结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认识了热情勇敢的小女孩——乌塔,发现她身上有很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但是向乌塔学习,并不是盲目地学习她一个人独自出游,而是要学习她的独立,她的勇敢,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
[设计意图]教师小结将学生的认识观、价值观引入到正确的轨道,并对本课作总结,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
七、作业
1、从今天开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板书设计:
27*乌塔 独立 勇敢 热情 „„
教学反思:
《乌塔》是一篇阅读课文,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个人游欧洲的故事,表现了这个女孩的自立意识和生活能力,以及她对生活的热爱。学这篇课文目的:一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了解世界上其它国家儿童的成长经历,培养自己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培养学生阅读有主见的见解,并愿意与大家交流阅读感受。
为了达到此目的,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独立读懂课文,给学生充分默读和思考的时间,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然后让学生抓住乌塔的语言和动作,去体会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小女孩,并且谈谈自己的体会。同学们从中明白了乌塔身上所含有的一些值得学习的精神,并得出一个人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从平平时的生活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后,我又引导学生谈谈对乌塔独自一人去欧洲旅游这件事的看法。我先让学生前后桌共同讨论,然后再派出代表说说本小组的看法。有的同学说要培养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就应该像乌塔那样敢于一个人出行;有的同学说每次出远门,都需要父母陪在身边,否则总觉得没有安全感;有的同学说虽然独自出游能锻炼一个人的独立能力,但是实在太危险了„„通过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使这个问题得到充分的讨论,同学们对乌塔的行为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教师做出总结,将课题的讨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让学生有比较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 朱亭小学 教师:黄明
科目:语文 时间:2015年2月7日 课题名称:《观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上节课,我们通过视频,观看了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还记得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体会钱塘江的壮观,一起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特景象。
二、研读课文,体会壮观
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如何把这壮观的景象描绘出来的。课文在第一自然段点明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第二、三、四、五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具体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
A、潮来前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钱塘江潮到来之前是怎样的景象呢?请大家把句子找出来。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3、交流(江面平静,薄雾笼罩)
B、潮来时
1、读一读课文3、4自然段,边读边想想语句所描写的画面,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它的理由。
2、交流感悟(这两段基本都是描写大潮的句子。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旁边的同学听一下,并互相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老师最喜欢的一句是: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颜色、形态、声音都讲到了,非常形象、精彩。)
3、从这两段话,你发现了什么?(作者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4、这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反应快,说出表达这个意思的四字成语。a.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你们能表演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吗? b.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
c.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
d.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山崩地裂)
5、齐读课文,把气势和变化读出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C、潮过后
大潮浩浩荡荡飞奔而来,神奇壮观,人们还来不及细细体会,它却又匆匆离去了,但走的时候还是风号浪吼。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大潮的余威。
三、小结
这篇课文写了钱塘潮观潮的过程,按照时间顺序,由远而近,生动地描绘了钱塘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潮的形态、声音、颜色。既正面描写了钱塘江潮,又写了观潮人的反应。充分表现了钱塘潮的奇妙,大家为它所吸引。
四、作业:
结合自己搜集到的钱塘江大潮的材料,编一段导游词。
五、板书
教材:人教版(新课标)学科:英语 册别:必修2 课题名称:unit 5 music(warming-up, reading)教育技术:多媒体
教学设计思想:在课堂活动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做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教案:unit 5 music Warming-up and Reading
Today my topic is about the part of warming –up and reading of unit 5 Book 2.In order to attract the students’ attention and make them master the content better, I will use the ppt, tape-recorder etc to help me organize my teaching procedures.Now I will introduce the teaching aims ,difficult points and teaching steps of my lesson.Teaching aims: 1.Get the students to know something about the music(music styles, singers , some bands etc.)2.Train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3.master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4.listen and enjoy some pieces of music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1.improve the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2.improve their appreciation of the music 3.some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Teaching steps: step1:lead-in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if you are free today?
let the students talk about this topic so that we can reach the topic of this unit---music
For this part , I use some pictures to attract their attention so that they can move into today’s topic.step2.discussion
let the students talk about some famous singers in and out of China.let the students name some music style
then introduce some music style step3.play the tape
let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music and decide which music matchs which music style so that they can be more familiar with the music style.For this part ,I will let them enjoy some music by playing the tape-recorder.The students will like it very much.Step 4.discussion
let the students list the names of the band in and out of China
introduce the Monkees--the topic of the reading part of this unit Step 5 listen and fast reading
Task1, answer two questions
Task2,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Task3, decide whether the sentences are true or false
Task4, join the parts of the sentences together(the exercise in the part of comprehending)Step 6 read again and consolidation Task 1 fill in a form, summarize the context of the passage For these two steps, I use the ppt so that the students can be sure of the tasks, the content of the passage, the answers.Step 7 deal with some difficult words and expressions
dream, break up, base on ,etc.Step 8 homework
1.read the text fluently and prepare to retell the text 2.If you could start a band, what type of music would you play? Why? 教学过程流程图
Lead in---->discussion--->play the tape---.>discussion--->listening, fast reading--->consolidation--->deal
with
some
words
老师自我介绍,同学自我介绍。分发书包,检查物品
1.什么是高效阅读(20分钟)
高效阅读是用眼睛和全脑快速协调达到高效阅读和快速记忆的阅读方法。
首先我问大家,我们阅读要用什么呢?眼睛,对不对,还有呢?大脑,是不是。眼睛是人类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大脑中大约有一半的知识和记忆都是通过眼睛获取的。读书认字、看图赏画、看人物、欣赏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眼睛能辨别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光线,再将这些视觉形象转变成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所以说我们的阅读是什么?是通过我们眼睛和大脑的共同协调来完成的。
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什么是高效阅读?
如果我迅速看完一本书,读完我记得其中的一句话,这是高效阅读吗?那你问我十个问题,我只答对1个,这是高效阅读吗? 什么是高效阅读,别人用十小时看完这本书,而我只用一小时,并且读完之后我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你问我十个问题我至少回答对七道以上,这是我们所说的高效阅读。我们所说的高效阅读,不仅有速度,还有理解能力。要把大象装进冰箱里需要几个步骤呢?冰箱门打开,大象装进去,关冰箱门是吧。那我们平时读书的步骤呢?
看看是不是主要是我们图中的这四个步骤呢?看、读、听、想 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剃头匠的故事,有个孩子叫二子,二子在师傅家学剃头,初学用冬瓜当“脑袋”练习技术。练习时,师娘常唤他买东西、哄孩子。每当这时,二子就得停下刀,去师娘那帮忙。可刀又没处放,就只好剁在冬瓜上立着,然后回来接着干。半年来,手艺学好了,可往冬瓜剁刀的习惯也养成了。这一天,二子给师傅的邻居剃头,初试身手格外小心,正剃半截,师娘又招呼二子去干活,结果二子把剃刀往邻居头上一剁„„
你们说二子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失手在自己的习惯上?我们生活中有许多习惯,有些习惯是好的习惯,有些习惯是不好的习惯。我们要发扬好的习惯,把不好的习惯摒弃掉。对于我们阅读来说,什么不是好的习惯呢?我们从上学第一天,老师就告诉我们要大声朗读是不是,我们不是说大声朗读不是好习惯,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比如说我想实现高效阅读,大声朗读就不是好的习惯。
著名主持人华少嘴皮子特别溜,一分钟再快也就几百字是吧!大家知道我们普通人的阅读速度是多少?看一下,300—1000字每分钟,那我们大脑的反应速度是多少呢?大家猜一猜!大脑的反应速度是3000-10000字每分钟,比我们阅读速度快多了!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哪位同学来给我们大家讲一下?
我们的大脑反应速度就像兔子一样,特别快;而我们的阅读速度就像乌龟,特别慢,大家想一想如果乌龟的速度和兔子差不多,兔子还能跑去睡觉吗?不能,那没准得冠军的就是兔子了!我们的大脑反应的太快了,而眼睛看的速度却不能与之匹配,所以在我们阅读的过程中大脑就会像故事中的兔子一样跑去睡觉了。这也是我们读书的时候为什么读着读着就溜号了,就想我中午吃什么呢?如果说我们把阅读速度提升到5000字,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找同学来说一下
大家说的非常好!老师总结。
首先我们的阅读速度更快,也更容易理解书本上的内容。
2.还能帮助我们有效的预习和复习,当我们预习和复习的都很好的情况下,你们还怕考试吗?
3.我们读书和背书的速度快了,那我们多出来的时间是不是就能去玩啦。
4.大家想想,课堂上老师提问了一个课外问题,你的同学都不会,这时你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你说你的小伙伴们会怎么样看你呢?(动作配合,哇!他好厉害哦!)2.高效阅读来源
速读这么重要,那么它是从哪来的呢?
速读起源于二战时期美国对空军飞行员的训练。那我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看古装剧的时候,两国交兵,很多士兵聚集在一起,首领一声令下,他们就开始打打杀杀,有没有人担心过这样的问题,万一打错人了怎么办?美国人也有这样的担心,所以他们开始对飞行员进行训练,通过图片在他们眼前一闪而过来训练他们。战争结束之后呢,他们发现这些人不但打仗胜利,而且阅读速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战后西北大学就开始研究发展速读,现在在欧美各国中小学都已经大力发展高效阅读,但是在你们学校,有高效阅读这门课吗?
古代的时候也有一些阅读和记忆的达人,比如三国时期的王粲和唐朝的常敬忠,都能过不不忘,一目十行,国外的美国总统罗斯福,肯尼迪阅读速度也非常惊人,咱们国家主席是谁啊?美国总统是谁?那他们除了要管理自己国家的政务之外,还要处理与世界各国的关系,非常的繁忙,但是我们在电视杂志上是不是经常看到他和妻子孩子一起去度假啊?那他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啊?是不是他们的阅读速度也一定非常的快,才有时间陪家人,奥巴马曾说过一句话,他说,作为总统,我最高兴的事就是,我还可以陪我的家人一起吃晚饭。大家想想,我们在看古装戏的时候,皇帝一批奏折就到天亮,该上早朝了,那如果说他们能提高阅读速度的话,是不是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大家学习了速读之后,说不定哪天就成了咱们的国家主席呢,到时候可不要忘了咱们在座的同学和老师啊!日本加古德次先生精心训练的速读能手长江美子,大家猜猜是她的阅读速度是多少?
20万字每分钟。比我们大脑的反映速度还快。那奥运冠军刘翔能取得冠军,除了与他先天素质有关之外,还和什么有关呢?科学合理的训练。这个小女孩,也一定付出了很多的辛苦和努力,才取得这样的成绩。大家学习高效阅读是不是也应该努力呀!接下来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的阅读速度?我们来做一个测试。
3.阅读能力测评
这个测验就是为了测试大家的阅读速度,所以不用紧张,按照平时的阅读习惯阅读就可以。下面我给大家发答题纸,同学们拿到答题纸后,在上面写上姓名和日期。今天是几号。现在在老师手中拿的是试听测试卷,一会儿老师给大家发下去之后,大家正面朝上放在桌子上不要动,当老师说开始的时候,才可以打开文章来读。读完之后,立即举手示意老师(或看大屏幕),把你读完这篇文章用的时间记在答题纸上,阅完时间多少秒上。记完秒数之后,迅速把试卷翻到背面,有10道题,都是选择题,大家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强调一下,这个试卷是要回收的,所以不能在上面做任何的标记。另外,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不能再回看文章了,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以自己平时看书的速度来读就可以了,因为我们不光看速度,还要看分数。准备、开始!计算速度
同桌交换答案纸,老师公布答案!同学判分,一道题十分。老师统计 有没有全对的? 对九个的? 对八个的? 询问对的多的同学速度是多少?
现在大家把书翻到第页,把入学成绩登记在上面,回去之后请家长签字。收试卷、答题纸 4.学习机的使用方法
现在我手中拿的是学力机,它有一个好朋友叫学力卡。现在大家向下拨动这个按钮,并拿出正数第二张卡片,也就是上面写着序号1的卡片,从上往下插入学力机中,露出1和4的位置,轻按按钮,看两个格里面的内容。
如果大家两行看不到,可以先练习看一行。现在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自由练习。
总结学力机使用步骤,同学们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5.瞬间感知训练
老师说准备的时候注意力集中看屏幕,老师说开始,有数字一闪而过,把看到的内容写下来;
看三遍;第一遍用黑笔写;第二遍用蓝笔写;第三遍同桌交换,用红笔判分。7.认算式
【1课长城教案】推荐阅读:
1.长城和运河(教案)06-21
长城(公开课教案)07-02
1、《长城和运河》第二课时 教案11-17
长城教案设计11-27
长城和运河的教案05-31
长城教学设计 教案01-29
长城谣教案设计及反思09-21
四年级语文教案《长城》12-14
《长城》说课指导10-30
1《长城和运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