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2024-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精选13篇)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1

《汤姆叔叔的小屋》塑造了忠诚友善但逆来顺受的汤姆叔叔和反抗奴隶制的黑奴艾莉查夫妇等典型形象,十分生动地描述了美国当时的社会面貌。其中,汤姆被监工苦打也不肯屈服的情节令人感动。

“列格雷一下子跳起来,把汤姆叔叔打倒在地,狠很地打了他一顿。”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敬佩汤姆叔叔那坚毅的精神。他为了卡西太太和艾米林逃离列格雷的魔爪,被列格雷毒打也死活不说他们的藏身之处。设身处地地替人着想,这是多么高贵的品德啊!我看见图片上的汤姆被打得鼻青脸肿,手脚上尽是被皮鞭抽出的血条,把被子都染红了。我想:这就是美国人的道德吗?他们还有良心吗?如此善良淳朴的汤姆,列格雷还一直折磨他。从中不难看出,汤姆宁死不屈的精神。宁死也不违背良心,宁死也不要做列格雷的监工!

“让黑人们成为奴隶,这是上帝的旨意,他们本来就低人一等。”这句话是我很气愤。为什么黑人天生就是努力呢?为什么他们天生就低人一等呢?这纯粹是剥削阶级麻痹劳动人民的思想。我认为这世界上,人人平等。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2

《汤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斯托夫人的代表作, 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文学界评论的焦点。 (谢葳, 2010:1) 该书在唤醒民众反对蓄奴制度、黑人自由平等意识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被视为引发美国内战的原因之一。 (李莹, 2011:10) 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 斯托夫人刻画了三位白人男性形象, 即亚瑟·谢贝尔、奥古斯丁·圣克莱儿和乔治·谢贝尔, 他们代表了奴隶制的三个不同阶段。小说通过对比他们的思想与行动牵出两条主线引导全文:其一是基督文化在全文的逐渐渗透, 其二是反奴隶制从思想到实践的逐步发展。

2. 亚瑟·谢贝尔:表面仁慈、实则心狠的绅士

2.1 反奴隶制初期

谢贝尔这一形象代表了顺从并安于奴隶制这一现状的奴隶主阶级。奴隶制根深于他的内心, 毕竟从他出生至死, 奴隶制始终伴随。要想谢贝尔站出来反对奴隶制, 哪怕稍微牺牲一下自己的利益来换取老仆人汤姆的自由也是无稽之谈。

汤姆第一次抱还是婴儿的谢贝尔时才八岁。于汤姆, 谢贝尔不仅仅是他的主人, 更像是他的孩子。可是谢贝尔仅为了一己私欲就将最忠实的汤姆卖掉。他还装模作样地对汤姆说:“我的好仆人, 上帝知道你说的句句是实话, 我要是万不得已, 人家就是拿世界上所有的钱来买你, 我也不会卖给他的。” (斯托夫人, 2001:3) 也许汤姆的顺从与死心塌地更助长了他对待卖汤姆一事的理所当然。谢贝尔一再对黑奴贩子黑利强调自己绅士的身份, 更反衬出他道貌岸然、冷酷无情的南方庄园主的本质, 而他在黑利面前对汤姆诚实和能干等品质的赞扬, 只为将汤姆卖个好价钱罢了。他自己压根不信基督教, 但为了使黑利信服, 不惜夸赞汤姆基督徒的身份。“我绝不愿意出卖奴隶, 不想失去人手, 这是实情。” (同上) 这才是谢贝尔的真正意图。就算平时对待奴隶多么慷慨大方, 但他们终究是为庄园干活的工具罢了。“在现今世道上, 慈悲以形形色色的奇怪形式表现出来, 而慈悲人士的所言所行, 就更罄竹难书。” (同上) 这难道不是对铁石心肠的谢贝尔的最好形容?

在得知女奴伊丽莎带着儿子小哈利逃走时谢贝尔与其妻子的反应更是天差地别。谢贝尔太太真心感谢上帝, 并尽力拖住黑利好让伊丽莎有时间脱险。可谢贝尔呢, 他在这时竟只想着他的名誉, 生怕失信于黑奴贩子。他对奴隶的好并不是出于真心怜悯他们, 而是他认为这是作为一名绅士应有的举止作为。在他的内心, 他还是很明确地将自己与黑人的地位区分开来, 甚至认为妻子灌输给奴隶的道德规范完全超出了他们的地位和希望。

2.2 基督教义影响初期

谢贝尔虽不信教, 却尊重妻子的基督教信仰。他还打着自己的算盘:妻子的信教与行善足够他们二人同时进入天堂。由此可见基督教义存在于谢贝尔内心深处, 他还是相信基督教中的上帝论。特别是自从汤姆归顺了基督教, 他更放心将庄园事务交给他打理。

3. 奥古斯丁·圣克莱尔:摇摆不定的奴隶主

3.1 反奴隶制逐渐发展

奥古斯丁可以说是小说中最具同情心的奴隶主。生性善良的他在母亲从小熏陶下厌恶奴隶制, 并从心底里可怜那些黑奴。但因性格使然 (他快乐、随便、不守时、不务实、不信教) , 他厌倦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事务。虽同为奴隶主, 对待奴隶也都很好, 但奥古斯丁与谢贝尔还是截然不同的, 奥古斯丁是真心真意对待奴隶的。在他们家, 似乎没有主奴之分。他的仆人阿道夫甚至不经他同意就用他的古龙香水, 穿他的丝绸衣服, 还理直气壮地回嘴说他知道主人迟早是要给他的。这要放在其他任何一个奴隶主家里, 都是不可容忍的———黑奴都欺负到主人头上来了。可奥古斯丁呢, 竟也不恼, 随着阿道夫“胡来”。奥古斯丁虽然对待奴隶极好, 用真心实意的照顾换来了黑奴西皮奥对他的死心塌地, 甚至为了主人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不忍黑女孩托普西经常挨主人打骂而向她的主人买下了她, 在以后的日子里, 奥古斯丁竟成了她闯祸后的“避难神”, 但他总归还是一位奴隶主。他已经意识到奴隶制的罪恶, 却还没足以为了它而放弃优越的生活。

文中最精彩的对白莫过于奥古斯丁与表姐奥菲丽亚小姐关于奴隶制的辩驳。奥菲丽亚身为北方人反对奴隶制, 却对黑人有偏见, 不愿与他们打交道, 甚至不愿碰触托普西。奥古斯丁对表姐所代表的北方人对待黑人的态度的形容可谓精彩之极:“他们讨厌他们, 就像讨厌蛇或癞蛤蟆一样。” (同上) 奥古斯丁自认为对黑人没有偏见, 他对奴隶制本质剖析得十分准确, 不得不说他确实是一位雄辩的理论家, 连他的双胞胎哥哥阿尔弗雷德都打趣他, 说他满有一个巡回牧师的才干。他出身于奴隶主阶级, 却能够将奴隶阶级的悲惨生活及其根源分析透彻。在表姐面前, 他承认自己无法解放奴隶, 但并不是为了利用他们赚钱, 相反, 他养着那么多奴隶, 是想让他们能在他的家里过着舒服的日子。在他看来算解放了他们, 他们的日子反而不会像原先那么好过。奥古斯丁甚至将自己剖析了一遍, 他对自己的性格可谓掌握透彻:“然而我的情绪时高, 时低—理论上高抵天堂之门;实践上低到尘埃之中。” (同上) 可是, 在他家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的奴隶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奥古斯丁在世时能保护自家奴隶, 可他死后这些愿望也成为泡影。

3.2 逐渐归顺基督教

在买下汤姆之前, 奥古斯丁不信教, 甚至还嘲笑妻子玛丽去教堂听的教义根本不算宗教。的确, 玛丽所信仰的基督教是所谓上层阶级的宗教, 他们的基督教里面并不包括贫苦的奴隶阶级。怪不得奥古斯丁说要寻找宗教的话必须寻找比他高尚的, 而不是比他低级的。在与品行高尚的汤姆相处之下, 奥古斯丁慢慢地改变了对基督教的看法, 特别是唯一的爱女伊娃死后, 他完全信奉了基督教。

4. 乔治·谢贝尔:渐趋成熟的反奴隶制实践者

4.1 反奴隶制高潮

乔治·谢贝尔是亚瑟·谢贝尔的儿子, 他生性善良、正直、重情重义, 与父亲在各方面都截然不同。他相当敬重汤姆, 以至于在他心中汤姆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父亲。当得知父亲卖掉了他的汤姆大叔时, 他义愤填膺, 可无奈那时他还是个孩子而无法阻止。但反奴隶制的信念已在他心中生了根, 他许诺汤姆他日必定将他赎回。他确实长成了一位真正的男子汉, 但当兑现对汤姆的诺言时, 却只见了汤姆最后一面。当两个黑奴无法忍受奴隶主勒格里的压迫而恳求乔治买下他们时, 乔治拒绝了。乔治是有钱买他们, 可买下他们只会更加助长奴隶制的猖獗, 还有千千万万的黑奴等着去解救, 难道都靠好心人买下他们吗?这只会形成买卖黑奴的恶性循环。乔治在汤姆坟前发誓要解放奴隶制, 而且马上付诸行动, 解放了家中的所有奴隶, 这预示着奴隶制灭亡的必然性, 乔治让苦难之人看到了自由的希望。

4.2 虔诚的基督徒

在母亲的教育与汤姆的感化下, 乔治从小就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他熟读《圣经》, 甚至还教不大识字的汤姆学习《圣经》。基督教义在很大程度上对乔治人格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善待黑奴, 把他们当做自己的朋友与亲人。长大后乔治更是以一个基督徒的身份去拯救深陷苦难中的黑奴。

5. 结语

综上所述, 反奴隶制斗争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中通过对比三位白人的思想变化、宗教信仰与实践, 即表面对奴隶慷慨大方, 但实际上以自己利益为主的庄园主谢贝尔;出于真心关心奴隶, 但遗憾没有解放自家奴隶的圣克莱尔;将解放奴隶制付诸实践的乔治, 斯托夫人道出了作此安排的目的———单靠黑人的觉醒与反抗是不足以废除奴隶制的, 只有白人对奴隶制罪恶本质的逐渐醒悟并且投入到解放黑奴的斗争中, 奴隶制才会最终被废除, 《圣经》与基督文化会让白人与黑人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奴隶制。

参考文献

[1]李莹.《汤姆叔叔的小屋》主人公悲剧命运解读[J].丝绸之路.文学微探, 2011, (10) .

[2]斯托夫人著.英语学习大书虫研究室译.汤姆叔叔的小屋[M].伊犁:伊犁人民出版社, 2001.

[3]谢葳.斯托夫人的矛盾矛盾心理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表现[J].安徽文学, 2010, (1) .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赏析 篇3

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海报

斯托夫人全名为哈里耶特·比彻·斯托(1811—1896),19世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北部康涅狄格州的一个牧师家庭,她自幼受父亲加尔文教信仰的影响,笃信基督教,成年后受叔父自由主义思想熏陶,关注社会问题,喜欢读英国小说家司各特的小说,这对她以后的创作有明显影响。她在21岁时,随全家迁往南部的辛辛那提市,那里和蓄奴的社会仅有一河之隔,从而使得她对黑奴的悲惨生活有着更为真实的认识。

1836年她和神学教授卡尔文·斯托结婚,在家人的鼓励下,专业从事文学创作。之后,在访问活动及其周围人废奴思想影响下,坚定了她写一部以废奴思想为主旨的长篇小说。1852年,长篇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使她一举成名。其它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德雷德,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1856)、《老镇上的人们》(1869)、诗集《宗教诗选》(1867)、女权主义论文《我妻子和我》(1871)等。

一、《汤姆叔叔的小屋》情节结构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具有显著人道主义倾向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小说由两条线索交叉构成:主线是成为奴隶制牺牲品的汤姆叔叔的悲惨遭遇,副线是乔治·哈利斯和伊扎莱夫妇的自我解放经过。谢尔比投机生意上的失败,决定了他们两家不得不面临厄运的惩罚,信仰和抉择使两家人具有截然不同的命运:在厄运来临之前,忠诚的汤姆誓死效忠主人,不愿临阵退缩。

汤姆的选择与他那谦卑的基督信仰有着直接关系,尽管他与家人受苦受难,但他却并未因一己不幸而怨天尤人。他救小伊娃和那个生病的女奴是出于悲悯情怀,为了帮助他人摆脱痛苦的折磨,他宁愿牺牲自己以成全他人,这和基督甘心情愿走上十字架的拯救精神如出一辙。虽然没有得到好报,但他那博爱的情怀却令人钦佩。

在奴隶贩子海利的胁迫面前,伊扎莱母子俩选择了积极反抗,在他人的帮助下,他们幸运地逃出罪恶的黑手。同样是奴隶制牺牲品的伊扎莱的丈夫——乔治·哈利斯也是通过积极的反抗才最终和家人团聚,并一起逃到自由天地里去的。而与之相反的是,汤姆叔叔的命运就极具悲剧性。虽然在厄运来临之前,克洛大嫂劝过他一起逃离,可被他拒绝了。

二、《汤姆叔叔的小屋》艺术特色

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摆脱了模式化的传统套路,好人一好到底,坏人就坏得透顶。同样是种植园主,既有残忍的雷格里,也有知恩图报的圣克莱尔;既有见利忘义的奴隶贩子海利,也有有情有义的年轻种植园主乔治·谢尔比。汤姆不是高大全式的人物,他也有人性的缺点。之所以是悲剧性人物,是因为他的善良无辜遭到恶的肆意侮辱和折磨。他用自己的善良和无辜牺牲,向世人昭示着一种人性的缺陷和希望。见利忘义是人性缺陷的集中体现,无私奉献的牺牲精神是拯救堕落灵魂的人性希望。

与其说《汤姆叔叔的小屋》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控诉黑奴制的血泪之书,还不如说它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批判现实主义杰作。虽然其内容是围绕农奴制来写的,但在众多复杂的人物形象身上寄予着矛盾的宗教思想。现实的矛盾和世人的痛苦使得斯托夫人的基督信仰受到考验,汤姆不单单是她笔下的罪恶奴隶制的体现而已,实际上更像是她的矛盾信仰的现实化身。美国著名长诗《海华沙之歌》的作者、著名诗人亨利·朗费罗称《汤姆叔叔的小屋》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作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小说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独创性:

(一)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同样是对比手法,在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对比具有夸张和象征的特点,浓墨重彩;在现实主义文学中,对比重在写实和描绘,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斯托夫人重在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的对比来突出人物个性。一正一邪,如奴隶主谢尔比和雷格里;一反抗一忍耐,奴隶乔治·哈利斯和汤姆;同床异梦的夫妻圣克莱尔和玛丽太太,丈夫通情达理、知恩图报,妻子冷漠残酷、见利忘义。

(二)多层次的小说结构

小说开头以谢尔比庄园破产引出汤姆被外卖和伊扎莱夫妇外逃,然后展开全书的故事情节。一主线一副线齐头并进,相互穿插其它次要情节和线索,然后引出后文。由伊扎莱、哈利斯夫妇各自外逃,然后全家会合,一起逃到加拿大。与此同时,汤姆被卖途中,意外和圣克莱尔一家相遇,经过一番辗转,他又被贩卖到雷格里种植园,之后又引出雷格里种植园的种种插曲。两条线索,两个故事,一悲一喜,相互交错,时而出人意料,时而令人感慨万千。

(三)冷峻的讽刺性语言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杰作,批判是有所指的讽刺,含蓄而又冷峻的语言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所特有的语言特点。小说对利欲熏心的奴隶贩子海利和残忍的种植园主雷格里形象的刻画,不是像浪漫主义文学那样通过漫画式丑化和有意歪曲,而是通过他们自我吹嘘和得意忘形的口语来展现人物的自私性格。语言就是人物个性的体现,愤懑不平的是哈利斯,谦卑恭敬的是汤姆,敢做敢为的是伊扎莱,体贴入微的是小伊娃等。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600字 篇4

读完美国斯托夫人写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书中的各个人物都形象鲜明。不管是忠诚的汤姆,还是勇敢的伊丽莎,不管是仁慈的谢尔比一家,还是残暴的雷克,读来都让人觉得栩栩如生。

最打动我心的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她叫伊娃,是奴隶主克莱尔的女儿。她有一头金色的头发,一双紫罗兰色的眼睛,是一个美丽的天使。她会为奴隶的不幸遭遇伤心落泪,也会为生病的奴隶让出她的小床,供病人休息……更为重要的是,她把奴隶当成自己的朋友对待,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她的善良丝毫不带有任何矫揉造作的成分,正像人类之初善良本性自然地展现出来。她拥抱亲吻黑奴,感动了一身恶习的小黑奴托普西,因为她完全用平等的心对待黑奴。伊娃的父亲克莱尔说:“不管你的`道德水平有多高,你的用意有多好,如果不能真正平等地去看待黑人,不能弃除心中隐藏至深的厌恶感,就永远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感激。”

现在宜兴有许多外来民工,路上随处可见,我们学校的每个班里都有几个外地的学生,老师和父母教育我们要平等地对待外地人,尤其是那些生活贫苦的外地孩子。我对他们也能做到彬彬有礼,可是看到他们赤着上身浑身冒汗地走过来,总会迅速走开;看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他们,总会忍不住皱眉;小区里碰到外地的孩子,总是不愿意和他们玩耍……和伊娃相比,是不是没有做到真正平等地看待外来务工人员?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受他们、肯定他们?宜兴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难道没有他们的一份心血和汗水吗?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5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150年前那些黑人的辛苦,也知道了那时人们心里的黑暗。我要作一个像汤姆叔叔一样正直的人。我认为那时人们对自己的奴隶像牛羊一样是不对的。只要是白人生下来就是主人,只要是黑人生下来就成为奴隶,一些黑人头脑精明,十分能干,却要听所谓的“主人”摆布。让人深思的是,是谁让黑人成为奴隶?是谁让一个能干、朴实、勤劳、正直的汤姆被人打死?是谁让一个能干的黑人变成一件商品?是谁让一个累死的奴隶像一条死狗一样在法律上不受保护?是150年前人们的暴力、血腥和残忍!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6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美国的黑人奴隶们的悲惨遭遇,读完这本书后,我非常同情他们,他们没有人身自由,听主人使唤,为主人干活,他们不断的被卖来卖去,他们的尊严被人践踏,他们的人格被人侮辱,他们过着生不认死的生活。

书中的主人公汤姆也是一个奴隶,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的人,他非常老实、忠厚,但是他最终还是逃避不了悲惨的命运。后来汤姆被卖给了一个奴隶贩人海利,因为他在船上救了一个女孩,所以他成为了女孩家的奴隶。不幸的是她的主人死了,汤姆又落到了残暴的庄园主雷格里手中······最终汤姆被活活打死。汤姆叔叔是多么善良的一个人啊!他死的真可惜,想想当时的社会是多么的黑暗,黑人奴隶们的生活是多么的黑暗,他们的命运是多么的悲惨,当时的那个奴隶社会真是太可怕了!

但至今还有一些人歧视美国的黑人,我多么的希望世界能人人平等,没有欺凌压迫。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7

哈里特·比彻·斯托 (Harriet Beecher Stowe) 是美国杰出的废奴作家, 她的第一部反奴隶制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 (Uncle Tom’s Cabin) 曾先后被译成42种文字, 享誉文坛;该书和它的续篇———《德雷德, 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 (Dred, a Tale of the Great Dismal Swamp) 被道格拉斯赞为19世纪的大手笔。《汤姆叔叔的小屋》除了深刻揭露出黑人奴隶制度的残暴罪行外, 还宣扬了基督教的信仰和精神, 有黑人的《伊利亚特》之称。1863年, 斯托夫人访问白宫期间, 美国前总统林肯称赞其为酿成了一场伟大战争的小妇人。小说以主人公汤姆被卖往南方蓄奴州的流浪遭遇和最后惨死在异乡为主线, 有力地刻画了主人公汤姆的人物形象, 抨击了美国黑人奴隶制度的罪行。作品中的流浪和死亡两大母题的呈现宣扬了基督教仁爱精神的同时提升了作品主题的高度。

二、母题的含义

母题由英文motif的音译得来, 指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或人类对于周遭世界的概念等。作为主题和情节的中间一环, 它寓于情节之中又高于情节。母题既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单位又是文化传统中的传承因子;它身兼叙事和意义的双重身份, 具有稳定和深刻的内涵, 能在文化传统中被不断地延续和复制。俄国比较文学之父亚·维谢洛夫斯基认为:母题是用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使用的最小意义单位, 并与主题构成直接而密切的关联。陈建宪认为母题具有易识别和易分解性、继承和变异性、独立和组合性、名族和世界性;编撰《民间文学母题索引》的美国著名学者蒂斯·汤姆森曾指出正因为母题在传统中的延续能力, 才使它具有非同寻常的动人力量。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母题种类繁多, 上至古代神话和神祇祇祗祗英雄、下至传说人物和文学形象, 它们在作品中不断重现, 深刻刻画了人物的特点, 同时为作品反映的时代精神赋予了不同诠释。

三、《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流浪母题与圣经渊源

流浪指四海漂泊、居无定所的一种不定的生存状态, 包括物质上或精神上的无归属感。作为人类最初认识自然的一种生存方式, 流浪因社会的发展和变迁逐渐演化为人类认识世界做出的能动反应, 同时是与世界抗争、寻求真理和胜利的过程。其范畴包括主动和被迫的、行为与精神的、显性和隐形的、历史和现实的等各种形态的流浪。流浪中的奇闻逸事、人生遭遇、文化碰撞和环境更迭一一被文学家赋予不同的呈现方式, 使流浪成为文学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母题。

斯托夫人笔下的主人公汤姆是谢尔比先生家的“家生”黑奴, 也是基督教的虔诚信徒。当主人在股票市场的投机生意失败, 不得不变卖奴隶抵债时, 汤姆帮助女奴伊莱扎和其子哈利成功出逃, 迈上自由之州的土地。忠诚守信的汤姆不忍看到主人谢尔比先生一筹莫展, 甘愿被卖往南方, 从此踏上了流浪之旅。小说着意描绘了在谢尔比庄园时, 汤姆是主人的管家, 深得主人信任;他的妻子克洛伊大婶则是厨娘, 一家居住的小屋依着大屋而建, 字里行间中无不暗示着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汤姆都看似是有归属感的。可是, 万恶的蓄奴制打破了这原本宁静的生活, 从此, 汤姆成了背井离乡、远离妻儿、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即便在得到第二个奴隶主圣克莱尔和其女伊娃的赏识和搭救后, 祥和的生活也是短暂的, 随着父女俩的先后离世, 汤姆又被送到拍卖场, 开始了再次的流浪, 直至落入恶魔雷格里的皮鞭下惨死。

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经历着显性和隐性、物质和精神的流浪, 包括带着孩子逃亡的女奴伊莱扎最终与丈夫乔治汇合, 在废奴派的帮助下前往加拿大获得自由;心灵流浪的奴隶主圣克莱尔在女儿死后, 反复诵读女儿生前的那本《圣经》, 并幻想着能与她在天国重逢, 从而找到了心灵的皈依;女黑奴凯西和埃玛琳的逃跑则充满着智慧, 她们敢于与命运抗争以争得自己的生存之地;终生处于心灵流浪之中的残暴奴隶主雷格里缺乏信仰, 只对母亲临终的爱感到不寒而栗, 而他最终也难逃自己的终极审判日等。

这一切正与《圣经》中以色列人逃脱奴役, 最终胜利到达属于自己土地的故事不谋而合。旧约中, 上帝遵从诺言, 要拯救以色列人, 随遣摩西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历经磨难, 最终来到了美好宽阔又流淌着奶和蜜的地方。此外, 作品中两位人物被赋予的名字也源于圣经, 汤姆 (Tom) 是托马斯 (Thomas) 的异体, 源于中世纪教名, 语出阿拉姆语, 是孪生子 (a twin) 的含义;而伊莱扎 (Eliza) 则是伊丽莎白 (Elizabeth) 的昵称, 出自希伯来语, 指上帝的誓言 (oath of God) 。基督教的经典著作《圣经》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渊源, 也是西方文学艺术的主要体现。《出埃及记》中记载:以色列人为了摆脱埃及寄人篱下的生活, 在其领袖摩西的带领下从兰塞起行, 逃离埃及, 后又历经40年的沙漠漂泊生活和一系列战争, 终于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国家。无论是伊甸神话的流浪起源、圣祖传说中的流浪历程, 还是基督耶稣的救世人生, 这一切都蕴含着人类对神圣信念的执著和流浪之路上的苦痛坚定。《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主人公汤姆笃信基督教, 他把死看成上帝对自己的赎买;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 而是他完成背负十字架使命的必然;与之不同的是, 作品中的镜像人物———女奴伊莱扎则敢于冒着生命危险, 为赢得自由而抗争, 最终踏上“迦南乐土”。小说以汤姆被卖往南方和伊莱札逃亡北方的两条交织线将两人的流浪经历呈现在读者面前, 正因为信仰不同, 遭遇有别, 他们的结局亦不同。无论是汤姆的死还是伊莱扎的生都在流浪过程中完成了精神回归和自我救赎。

四、《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死亡母题与基督教精神

死亡是人类无法回避的永恒命题, 也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母题。《圣经》中, 基督死后灵魂升天, 复活的只是肉体;古希腊神话中, 人的死亡被视为再生;文学作品中, 死亡不再单纯指肉体的灭亡, 更多地强调精神的麻木和堕落。虔诚的基督徒则把死亡看成灵魂得以升入天堂, 是企盼得到永久幸福的渴望;道德的完善无异于精神和肉体的死而复生, 在这个层面上, 死亡早已超出了它原本的含义, 而被幻化成人类对终极意义的探寻和人生价值的求解。

作者斯托夫人笔下的汤姆始终信奉上帝、至死不渝。他原本有两次逃离困境的机会, 但都选择放弃。一次是在奴隶主谢尔比先生的庄园:汤姆是主人的管家, 出入庄园自由, 在得知自己将被卖往南方抵债后, 仍然选择留下来, 一则无法背弃主人, 二则他相信以一己的牺牲可以换来他人的幸福。第二次是在种植园主雷格里的种植园:女黑奴凯西和埃玛琳准备逃离魔窟前曾将逃跑计划向汤姆和盘托出, 但汤姆拒绝出逃, 甚至在雷格里的酷刑逼问下守口如瓶, 最后死在他的皮鞭之下。

心理学家西蒙·弗洛伊德在著作《论创造力与无意识》中将人的本能分为两类:爱欲本能和死亡本能, 并认为当生的负担超出了人的承受力时, 会转而从死亡和再生中看到光明。《圣经》中凡信奉并忠诚于上帝的人物都无一例外地得到了上帝的恩典和救赎;信仰指引着灵魂, 是最大的力量, 没有了信仰, 没有了希望, 也就没有了爱。基督教宣扬的仁慈、宽恕和隐忍在汤姆的身上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汤姆的死正是对天堂的一种企盼;是对上帝的无条件遵从;是信奉者最终的心灵归宿;是基督教的仁爱在他身上的一种具化。《马太福音》中记载“人人彼此相爱, 还意味着要爱仇敌, 爱仇敌应是爱的极致”, 汤姆还将基督教教义中的爱发挥到了极致, 他甚至对自己施暴的人也施以基督教的博爱感化他们, 最终使他们向善。面对死亡, 汤姆没有惧怕, 他遵从善者升天堂、恶者入地狱的基督教教义;认为忍耐到底必会得救, 死是上帝将自己买下, 天堂意味着上帝对自己救赎的完满。

小说中其他人物的死亡同样昭示着浓厚的基督教情愫, 包括仁慈的奴隶主圣克莱尔遭遇事故突然离去、其女伊娃 (伊万杰琳) 的病逝、心里极度恐惧的雷格里最后死于非命等。这其中最典型的是奴隶主圣克莱尔之女———伊娃的死。伊娃虽是奴隶主之女, 家境殷实, 却待人和善。平日里喜欢聆听汤姆吟唱赞美诗, 而在汤姆看来, 伊娃对《圣经》的诵读是世上最美妙动听的声音。将爱心、平等和快乐传递给庄园里的每一位黑奴的伊娃, 正如其父所说:“伊万杰琳, 你不就是上帝赐给我的福音吗?”她的离去不仅预示着汤姆悲剧命运的不可逆转, 更是包括汤姆在内的黑奴们福音使者的逝去。伊娃代表着基督教平等、仁爱、信仰和希望。小说中, 斯托夫人借用这个年仅五岁的小天使将基督教的博爱精神传播到每个角落, 即便在她幼小生命戛然而止后, 当汤姆受到雷格里的虐待、身处困境之时, 生前热情洋溢、心地善良的伊娃仍然像神的光辉般温暖着汤姆的心灵, 给他足够的勇气和信念。

五、结语

废奴文学是19世纪上半叶文学的重要分支, 面对当时美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许多作家都用自己的笔触抨击了蓄奴制问题。《汤姆叔叔的小屋》是斯托夫人对于生活的概括性理解, 是对美国历史带有意识形态的重现。小说通过流浪和死亡母题的呈现, 将美国奴隶制社会下的贫困、不平等、歧视等问题抛给读者, 让读者为汤姆悲剧命运唏嘘叹息的同时, 领略到基督教与西方文学的交融互渗, 而《圣经》则是他们的交汇点。蕴含基督教信仰、博爱和救赎的精神无疑升华了作品的主题, 更衍生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正如托马斯·阿奎那 (St.Thomas Aquinas) 所言:艺术作品源于人的心灵, 后者又是上帝的形象和创造物, 而上帝的心灵则是自然万物的源泉。

摘要:本文以美国小说家比彻·斯托夫人的首部反奴隶制著作《汤姆叔叔的小屋》为切入点, 讨论主人公汤姆颠沛流离的奴隶遭遇, 分析作品中流浪母题和死亡母题对黑人奴隶悲惨命运的凸显, 揭露美国南方黑人奴隶制度的暴虐残忍, 刻画汤姆仁爱的博大胸怀, 彰显基督教博爱和救赎精神的作用。

关键词:流浪母题,死亡母题,基督教精神,《汤姆叔叔的小屋》,黑人奴隶制

参考文献

[1]乐黛云,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140-219.

[2]吴家荣.比较文学新编.[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4:112-113.

[3]陈召荣.流浪母题与西方文学经典阐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7-8.

[4]亨德里克·房龙.圣经的故事[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10-117.

[5]高玉华.英语姓名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124-441.

[6]新旧约全书[M].中国基督教协会印发, 1994:64.

[7]夏来.国外文学家妙语集锦[M].北京:改革出版社, 1997:398.

[8]夏茵英.基督教与西方文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2012:74-136.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8

书中,一切听从他人摆布的人死亡了,而勇敢反抗,挑战的人得到了新生,通过将这两个人的对比,不难发现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一个真理: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传说中,女娲娘娘创造了人类,但她对人类没有信心,她认为人类世界中充满了太多的丑恶,决心重创人类。但一个人改变了她的想法,那个人就是伏羲,他一直在为人类奋斗。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人的命运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并不是神所能左右的。”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事例印证这个真理!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悄悄地离开了这人世,而又有多少人创造了奇迹。22岁的乐刘会,地震时不幸被埋在废墟中。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她心中怀着光明。有人时她就大声呼叫,无人时她就保存着体力。在艰苦的环境里,她从来没有放弃过活下去的信念。靠着这信念,她终于获救了。如若她放弃了活下去的信念,她就不可能获救。说到底,是她自己救了她自己。我多想告诉汤姆叔叔:是生,是死,掌握在自己手里。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400字 篇9

昨天我看了一本书,书名叫《汤姆叔叔的小屋》。我最喜欢汤姆叔叔了,因为他很诚实、善良、勇敢。汤姆的脸是黑莓色的。是从非洲来到美国的黑人,被白人卖来卖去,成了奴隶。 汤姆已经被卖掉三次了!第一次他被一个狠毒的人给买走了,叫希尔比。第二次他又把汤姆给卖到了伊娃一家,伊娃很喜欢汤姆叔叔,她流利地为他读了《圣经》这本书。一家人对他很好,伊娃因为从小体弱多病,最后,这个小天使就飞到天上,做了真正的天使。真令人悲伤啊……她的爸爸叫圣克莱尔,决定满足女儿的愿望。就说:“汤姆,我决定给你自由。”遗憾的是,还没有给他自由就意外身亡了。他又被伊娃的妈妈卖掉了。第三次,他被种植棉花的园主叫烈格雷买走了。他是一个心肠狠毒的人,他从来不把黑人当作人看。他还拿鞭子抽打汤姆叔叔,因为汤姆叔叔为了帮助卡西和埃米琳逃跑,被烈格雷活活的打死了。看到这里我很难过。

我觉得一个国家的人应该互相帮助,才会和谐。我可怜那些黑人们,他们的生活很悲惨。我很庆幸能生活在爸爸妈妈的身边,过着美好、幸福的生活……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10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叫《汤姆叔叔的小屋》的名著,这是由一个美国非常有名的女作家斯托夫人写的书。看完这本书,我为主人公汤姆叔叔悲惨不幸的命运感到心痛与同情,为我自已能生活在如今这样一个现代,文明,公平,公正的社会而感到幸运和骄傲!

这本书的主人公汤姆叔叔是一个黑人奴仆,他为人正直善良,对待主人忠心耿耿,对待同伴热心善良,大家都很喜欢他。当他知道主人为了还一个叫赫里的债务不得已要把他和另一个女奴卖掉的时候,他没有逃走而是选择了留下,多么忠心,善良可爱的叔叔呀!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11

一个黑奴的悲惨的命运。汤姆一个诚实善良老实本分的黑奴,生活在美国南方的一个奴隶主的种植园里。每天勤勤恳恳的为主人工作着,它的主人还好是一个好人对汤姆和其他的努力都非常好。

他们在那个种植园里过着快乐的生活,但是有一天噩耗悄悄地向他们走来了。主人面临破产需要卖掉汤姆才能渡过危机。汤姆其实可以选择逃跑可是他却因为主人的安危,最终选择留下来听从命运的摆布。他最终被卖给一个奸诈歹毒的奴隶贩子。开始了他悲惨的生活!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12

写的是一篇关于黑奴的一本书,讲的是一位黑奴汤姆,被人卖去船上,然后被一位小妹妹叫爸爸买下去当奴隶,这个小妹妹的爸爸很有钱。买汤姆是为了照顾小妹妹,小妹妹的妈妈不久前去世了。小妹妹的爸爸叫奥古斯汀,当天他想看晚报,走到咖啡店里一边读报,一会儿喝咖啡,有两个喝的醉醺醺的汉子吵了起来。他和另外几个人想过去把他们拉开,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杀猪刀,他见状想把刀夺过来。不料腰间受了一处致命伤。最后也去世了。

可怜的黑奴们,而面对主母残酷无情的本性,他们已领教过半。主母把他们卖进了“黑奴拍卖所”。第二天早上拍卖开始,汤姆被一个狂暴的叫雷格里的人买走,雷格里每天让汤姆和许多的黑奴,干许多的活,干的不好就被鞭子抽。最后汤姆被活活的打死了。

这部小说告诉人们:逆来顺受、听从“奴隶主”摆布的人难逃死亡的命运,而敢于反抗敢于 斗争的人得到了新生。

汤姆叔叔的小屋读后感350字 篇13

托普西是黑人里最黑得了,一双圆圆的明亮的眼睛,她爱偷东西,偷了之后还撒谎,摆出一副无辜的表情;她品行不端,对所有惹她的人实施报复,恶作剧;她会趁着主人出去,疯闹几个小时,把家里弄得乱七八糟。她的主人想尽了一切办法惩罚她,教育她,试图改变她的不良习惯,但没有用!我觉得可能托普西所要的是爱。

想一想,这原本可爱的孩子,一生下来就沦为奴隶,对他来说肯定很痛苦!她的一切只属于他们的主人。她从小就在奴隶主的打骂中成长,令她养成了说谎、偷东西的坏习惯,把她原来那美好、纯洁的心灵玷污了。在这种整天遭受鞭打的情况下,怎么才能拥有良好的品德呢?可能只有纯洁的爱才能拯救她的心灵!当伊娃对她说爱她的时候,托普西的眼睛里含有泪水,她的心灵受到了一缕爱的阳光。果然,托普西以后变好了,她努力争取关爱别人。

上一篇:小白兔作文450字作文下一篇:新年的畅想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