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学概论试题

2024-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文化学概论试题(共8篇)

文化学概论试题 篇1

2010年7月

一、填空题(共24分)

1.中原文化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根源性、核心性、丰富性、、散播性等一系列特点。

2.从自然地理特征上看,中原文化区域可分为“一山四水”的典型区域,即嵩山文化区、河洛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河内文化区。

3.豫中文化区的中心城市为新郑、、郑州和许昌。

4.南北朝时期,就诗人来说,有著名的“三大家族”,即谢氏家族、和庾氏家族。

5.在中国书坛上,被称为“北方书圣”的是北魏时期的。6.在先秦时期,中原的道家代表人物主要有老子、、关尹和列子。7.儒家文化在中原的传播和发展有两个黄金时期,一个是东汉,一个是。8.被孔子赞为“古之遗爱”的人物是时期的郑国子产。9.佛教在中原的繁荣阶段是在我国的时期。

10.墨家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兼爱、、尚贤、尚同方面。11.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12.中原有两处著名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一是安阳殷墟,一是洛阳。

中原文化概论试题第1 页(共6页)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20分)

1.郑韩文化属于()

A.豫东文化区B.豫中文化区

C.豫西文化区D.豫北文化区 2.被书坛誉为“行书鼻祖”的是()

A.钟繇B.刘德昇 C.蔡邕3.“画圣”吴道子为()

A.唐阳翟人C.隋汝南人4.下列剧目属于清官公案之类的是()

A.《秦香莲》C.《蝴蝶杯》5.有“我以不贪为宝”之美誉的人物是()

A.商鞅C.许衡6.在《灵宪》中正确解释月食原理的是()

A.张遂C.玄奘7.“医圣”张仲景为()

A.东汉时期人C.隋代时期人8.下列礼节不属于婚日礼的是()

A.添箱C.送贺中原文化概论试题第2 页(共6页)D.褚遂良

B.晋涅阳人 D.宋白波人

B.《抱烙柱》 D.《反五关》

B.子罕 D.程颢

B.李诫 D.张衡

B.西晋时期人 D.唐代时期人

B.暖房D.合婚

9.名剎“少林寺”始建于()

A.西晋时期B.唐代时期 C.北魏时期D.五代时期

10.下列书院不属于中原的是()

A.应天府书院B.白鹿洞书院 C.伊皋书院D.紫阳书院

2.文化区域

三、名词解释(12分)

3.饮食文化

四、简答题(20分)

1.中原民间艺术有着怎样的审美特征?

中原文化概论试题第3 页(共6页)

2.中原佛教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3.中原书院教育有着怎样的特点?

中原文化概论试题第4 页(共6页)

五、论述题(24分)

1.试述宋代中原儒家对儒家文化传播的贡献。

2.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掌握中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主动权?

中原文化概论试题第5 页(共6页)

文化学概论试题 篇2

关键词:企业文化,管理范式,软科学

一、范式及管理范式

所谓范式, 是由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 原本用来指自然科学发展过程中, 科学共同体所共同遵守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这个概念同样可以适用于管理科学领域, 用来概括管理行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的总体特征。

当前管理学界对范式概念的沿用可谓五花八门, 诸如“公共管理范式”、“知识管理范式”, 等等。但至今尚无人对管理范式这一概念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西方管理学者Drucker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一书中提出, 假设之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甚于其对于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并据此提出了新管理范式框架所需要的七个基本假设。但是我们认为, 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假设并不能适用于社会人文科学的研究, 社会历史条件根本不具备自然物质运动的可假设性。而采用社会条件来界定管理范式, 较为合理。

我们认为, 管理范式至少包括以下条件要素及其结构:

1. 管理关系的本质

管理关系最终由宏观社会关系所制约, 要体现社会关系的变化, 因此, 社会关系是决定管理关系本质的因素, 也是决定管理范式变革的最终动因。

2. 管理系统的技术

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 是除了社会关系之外对管理范式变革起着决定影响的一大物质要素。管理系统的技术手段, 决定着管理过程的科学性, 比如历史上产生的科学管理范式, 至今还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和吹捧。科学技术的应用在管理效率中的地位固然不可低估, 但是管理实践中过分依赖物质手段, 却会造成对人性的严重桎梏, 从而最终导致管理效能的低下。

3. 管理过程的人性

管理过程的人性观, 决定着管理过程的艺术性。因为管理关系本质上属于一种社会关系, 没有人的参与和掌控, 再先进的技术都是死的。如果说科学技术手段是硬科学, 那么以心理学为代表的人学, 则是必须在管理过程中予以充分重视的软科学。如何看待和处理与物对象不一样的人对象, 将直接关系着组织运行的效果。管理过程中是否重视被管理者的心理特征, 是否按心理规律对待人, 已经成为衡量管理范式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上述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共同构成完整的管理范式系统。管理范式中科学技术发展及应用的水平, 制约着人性和管理关系, 而人性和管理关系反过来影响物质因素应用与发挥水平。管理范式的变革, 取决于管理关系的变化, 受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各要素的发展促成管理范式的革新, 一旦社会关系出现较大变革, 科学技术手段产生飞跃, 人性观发生变化, 新的管理范式必然从旧的范式中脱胎而生。人类历史上的管理范式, 经历了自然管理、野蛮管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几个阶段, 现在向文化管理范式迈进。

二、文化管理范式的条件与结构

1. 文化管理范式形成的社会文化条件

首先是如火如荼的全球化背景。管理活动必须具备全球化视野, 必须正视和解决跨文化管理的新课题。其次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变。世界教育事业的普及与发展, 使大量具有较高知识文化素质的人力资源得以产生, 由此所决定的管理关系出现新的特点, 即管理关系的相对平等性和管理过程的双向互动性。组织成员的自主性特征和发展性需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突出。再次是科学知识对人类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以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为基础, 加上新近提出的突变论、协同论和耗散结构论, 推动着号称为第四次科技革命的进程。一系列新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存在和交往方式, 打破了人们惯有的思维定势, 也在改变着管理关系。

2. 文化管理范式的结构

在传统的管理系统中, 人力、资本和技术是生产要素, 现在, 知识和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远远超过了传统要素的作用, 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其中, 知识代表了人类可以利用的所有精神形态的文明成果, 是核心要素, 最终体现为组织成员的素质, 为实现整合物态要素和人本要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信息对于处于激烈竞争环境中的组织非常重要, 决定着组织与环境之间是否能够进行及时充分的交流。这种交流是维持组织活力的基础要素, 系统正是通过获取、传递、加工与处理信息而实现其有目的的运动的。其余的人力、资本和技术则为传统的条件要素。

围绕着上述要素, 组织管理结成了物质的流动系统, 信息的沟通系统和知识的学习系统。流通系统涉及组织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沟通系统涉及组织与外界的信息交换, 学习系统涉及组织自身的知识更新。就企业管理而言, 管理者必须精心构建生产销售系统、传播沟通系统和学习开发系统三大系统。

3. 文化管理的特征

文化管理是一种战略性管理。在文化管理过程中, 要求实现各要素和各子系统的有机协调, 管理过程的有序高效, 管理决策的严密科学。组织行为目标是长期的战略性目标而非短期的投机行为目标。战略性行为, 是成功的文化管理的基础。

文化管理是一种伦理性管理。以人为本, 激发人的创造力, 是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人的创造性需要, 必须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基础上, 从价值与精神追求的目标中得到满足。动不动以解雇或者“有的是人”相威胁, 除了充分暴露资本及其管理者天生的傲慢与无知之外, 不会产生任何效益。此外, 当今世界的企业组织与外部环境的依赖关系比过去任何时代都要紧密, 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也成为了组织发展的重要条件。所有这些内外管理中的伦理性要求, 是成功的文化管理的精髓。

文化管理是一种学习性管理。知识和信息在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硬科学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 对企业而言已经不是制胜之策。而诸如公共关系学、组织形象学、应用心理学、传播学等软科学, 却能使组织焕发活力。这些科学知识只能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才能获得生命力, 才能转化为组织的生产力。因此, 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 以适应组织环境的快速变化, 是成功的文化管理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年5月第四版:3~4

文化产业概论 篇3

我国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但是文化产业方面却落后于资方国家,逐渐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形成一种强势文化,构成了对世界的控制力量。可见,文化产业对国家的文化竞争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重要途径精神文化需求多的方面,同时也促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文化表面看是软实力,实际却是硬实力。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国际经验表明,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成正比,人均GDP越高,文化消费占的比例越大。

毋庸置疑,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我国文化改革发展成就是巨大的。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文化是个性,创意,不可复制;工业是常见的,被复制,大批量生产。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没有被接受的理论。但是,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年文化产业占为支柱产业的地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列举新媒体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来说,新媒体作为新型产业,对于新媒体的解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信息载体,这样的一种信息是信息的数量繁多,无论哪一个终端都可以接收到无限的信息量;在建设国家新媒体广播平台的基础上,新媒体和游戏类似的信息网络设施文化传播,将促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文化产业的重要战略部署的发展,这些论点指出之间高科技与文化互动和关系的整合,同时也体现了新媒体技术在文化领域和远见的未来发展向中央政府的深刻理解应用程序。在十一五期间,随着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文化产业,动漫游戏,数字应用,网络视频,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公共试听载体,数字出版,网络出版领域,新兴产业的迅速崛起,扩大文化产业领域,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强不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仅要看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也取决于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通过先进文化的建设,亿万人民的创造力,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向心力,为客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需求的精神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为先进文化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文化产业是实践基地和方式来传播先进文化,它是血肉,两者相互依存,密切相关的。与各种思想文化的互动,不同民族的国际社会,各国都是以文化变革自身发展战略的新特点。因为我们多年的人为倾向反对文化产业与意识形态的存在,实际工作中,成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根据文化产业的电流特性,统一的社会效益十六党代会报告。文化事业和产业分工,通过提高文化事业,丰富的文化事业的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经济,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已经成为了经济基础的一部分。这种变化是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新的意识形态的规律性跟上时代和伟大的理论创新,并为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坚实的思想基础作出铺垫。

文化资源一旦与科技等产业融合嫁接,就会显露出巨大经济意义,成为一种新经济资源进入经济开发中心地带,实现关联度极高的拉动效应。文化产业已经占到美国GDP的10%,在英国平均增长是日本的近两倍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汽车业产值。经济资源的改造和实现的过程,是文化在其他行业的融合,或者逐渐变化的渗透元素,实现了优化升级,或改变,已成为业界和行业分会的新形式,产业结构调整显著,打破了重组完成的行业界限。访问网络行业在新技术产业的市场和销售的内容,信息文化产业的诞生;进入旅游市场的新产品和服务,文化旅游产业的形成;游戏和娱乐到教育,改变传播知识的旧模式,创造新的教育,增加体育娱乐产业;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努力实现体育娱乐行业的变化;文化品位,设计,规划,建筑及装潢到城市规划,环保,环卫,广告标牌制作,汽车美容,美发,美体,大众摄影,美术,工业设计方面,餐饮业的主要形象,其他服务或花完成培养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更深的层次上,经济体制的变化,提出了经济战略,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向和选择方式的调整,还有文化因素在推动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说,文化产业是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因此,文化产业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文化体制改革方面,只有坚定不移深化,切实解决束缚文化生产力发展矛盾和问题,加快文化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促进传统文化的更新换代,摒弃粗鄙消极文化,建立发展民族传统文化,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快建立覆盖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发展数字传媒和网络文化等文化新型产业,允许国际知名传媒集团进入我国传媒市场。在图书出版业方面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出版社,开展新形象产业,服务行业。充分利用自己优秀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民族文化自恋的心态,加快文化内部结构的调整,同时加快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的渗透和融合,提升其它产业的文化含量,提高文化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弘扬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我国国家实力。提倡文化产业观念政策框架驱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人,注重教育。强化集聚功能,从产业集群入手。政策加大力度,引进创意产业政策。所以,真正让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壮大,只有尽量让文化产业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真正的做到产业文化。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文化产业将会成为我国支柱产业,与国际接轨。

概论考试题 篇4

建筑节能是在建筑工程设计和建造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建筑节能标准,采用节能型的建筑材料、产品和设备,提高建筑物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制冷设备的能效比,减少建筑使用过程中的采暖、制冷、照明等能耗,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

建筑节能的内容

一)建筑设计与建筑热工节能

二)建筑设备节能

2.什么是建筑环境?如何调节建筑环境?

“建筑室内环境”简称“建筑环境”。建筑环境由室内热湿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光环境和声环境组成,建筑围护结构以及相关建筑设备是实现这种环境的硬件设施。

调节建筑环境

.被动式调节:利用建筑围护结构进行建筑室内环境调节的方式

.主动式调节:利用相关建筑设备进行建筑室内环境调节的方式

3.什么是暖通空调?暖通空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暖通空调是采暖(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是建筑室内环境控制技术的三个分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习惯上,把采暖(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简称为¡°暖通空调¡±,英文缩写为¡°HVAC¡±(HeatingVentilatingand Air Conditioning)

暖通空调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为建筑业和工业生产服务,与能源和环境密切相关。承担了建筑领域中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4.我国“设备师”执业资格考试有哪些要求?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执业资格考试

(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基础考试:

1.取得本专业(指公用设备专业工程中的暖通空调、动力、给水排水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

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3.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1年。

(二)基础考试合格,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参加专业考试:

1.取得本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2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博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

2.取得本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3年;或取得相近专业硕士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

3.取得含本专业在内的双学士学位或本专业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

4.取得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4年;或取得未通过本专业教育评估的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5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

5.取得本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6年;或取得相近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7年。

6.取得其他工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后,累计从事公用设备专业工程设计工作满8年。

5.我国建环专业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专业教育发展历程

1.专业创建与起步阶段(1952-1958)

2.探索与积累阶段(1958-1978)

3.专业大发展阶段(1978-1998)

4.专业改革与扩展阶段(1998-至今)

6.我校建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实施能力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毕业生能够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室内环境与暖通空调、通风除尘、采暖供热、燃气供应、建筑给排水等公共设施系统、建筑热能供应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以及建筑自动化系统的方案制定,并具有初步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能力,能够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单位、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和教学等单位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7.写出与本专业有关的五个规范、五个网站、五本杂志。

网站http://

(中国暖通空调制冷网)http://

(中国暖通空调网)http://

(空调制冷协会)http://

(国际能源组织能耗分析中心)http://

(英国建筑设备工程师学会)http://

(美国暖通空调制冷学会)http://

(美国绿色建筑研究协会)http://

(国际空气流动和控制协会)

常用设计规范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3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2001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2002版)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34-200

2杂志

《中央空调》

《实用供暖空调》

《HVAC暖通空调设计指南》

《暖通空调》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制冷与空调》

《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

8.谈谈大学四年的各学年的规划。

大学学习生活规划

大一:学好基础课,参加社团

大二:学好专业基础课,考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

大三:学好专业课,确定考研还是就业,着手准备

大四:考研:复习、考试、面试

就业:写自荐书、联系单位、面试

做好毕业设计(论文),准备毕业

9.谈谈本专业的认识,对那些方面感兴趣?

10.作为本专业的一员有哪些责任?

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存

空间,我们作为暖通空调行业节能道路上的践行

者,愿共同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共同努力,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不怕跌倒,做一粒铺路

石子。激情与智慧,社会的高度关注都已成为我们每位行业从业者前行的压力和动力,为了后代的将来,让我们走到一起,共同开创暖通空调节

能的新纪元。

11.在中国有哪四家著名的美国空调公司?说出中国五个著名的空调设备名称的公司。

美国

美国哈思空调公司、美国劳特斯空调公司、美国辛普森空调公司、美国奥克斯空调公司、约克、开利,麦克维尔、特灵

中国

格力、美的、海尔、志高空调、海信-科龙空调、大金空调、春兰空调、三菱空调

12.建环 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哪些?

就业方向

国企、民企、外企、公务员

从事:

1.设计工作

2.概预算等造价工作

3.施工管理和组织工作

4.工程监理工作

5.建筑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

6.销售与管理

7.建筑能源环境评估与咨询

8.科研、教学工作

13.作为本专业的一员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1.知识结构完善,专业知识扎实

2.学习能力较强,适应环境较快

3.合作精神良好,具备团队精神

4.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的精神

5.人格健全,心理健康

14.什么是“病态建筑综合症”“军团菌”“城市热岛现象”“温室效应”。

.病态建筑综合症

上世纪60-70年代,由于西方国家发生了能源危机,为了节能,在空调设计时,降低了新风量标准(从25.2m3/h人降到8.4 m3/h人)。人们长期在新风量小的空调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间长了就产生一种不明原因的症状,如咽干、头晕、咳嗽等类似感冒的症状,这种症状统称为“病态建筑综合症”,主要是由于室内缺少新鲜空气,CO2浓度过高引起的。军团杆菌系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以嗜肺军团菌最易致病。现已提出了超过30种军团杆菌,至少19种是人类肺炎的病原.其中最常见病原体为嗜肺军团菌(占病例的85%~90%),其次是L.micdadei(占5%~10%),再次是L.bozemanii和L.dumoffii.此类细菌形态相似,具有共同的生化特征,引起类似疾病。

城市热岛现象指城市温度高于郊野温度的现象。由于城市地区水泥、沥青等所构成的下垫面导热率高,加之空气污染物多, 能吸收较多的太阳能,有大量的人为热进入空气;另一方面又因建筑物密集,不利于热量扩散,形成高温中心,并由此向外围递减。

温室效应(英文:Greenhouse effect),又称“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使地表与低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栽培农作物的温室,故名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热性强的温室气体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关注。

15.什么是智能建筑?智能建筑与本专业有什么关系?

护理概论试题 篇5

1、健康:

2、护理程序:

3、护理诊断:

4、护理事故:

二、选择题

1、在克来米亚战争中,由于南丁格尔的努力,使士兵的死亡率从42%下降到()

A、4%B、2.2%C、4.4%D、5%E、2%

2、国际护士节定于()

A、南丁格尔创办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时间B、南丁格尔诞生日

C、南丁格尔获奖时间D、南丁格尔去世时间E、以上都不是

3、中医理论“三分治、七分养”中的七分实质上是()

A、护士B、护理C、护理病人D、护理教育E、护理改革

4、南丁格尔是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护士,被尊为()

D.现代护理科学家E.现代护理教育家

5、南丁格尔诞辰日是国际()

A.妇女节B.儿童节C.护士节D.劳动节E.健康节 6、交谈过程中的技巧()

A、交谈开始—礼貌热情、开放式提问

B、交谈中间—鼓励、促进、心理支持

C、交谈结束—适时、自然、结束语

D、交谈中应注意的其他技巧

E、以上全对

7、我国第一所护士学校创办于()

E.广州中山医院

8、建立护患关系的原则不包括()

A、独特性原则B、长期性原则C、目的性原则D、专业性A.现代护理的鼻祖B.现代护理专家C.现代护理管理家A.北京协和医院B.福州医院C.南京医院D.上海仁济医院

原则E、可分期性原则

9、下列哪一项不是历史上的护士形象()

A、母亲形象B、修女形象C、侍者形象D、仆人形象E、健康咨询者形象

10、儿科病房有一患儿,当他不停的哭闹时,护士应采取的沟通技巧是()

A、亲切地抚摸B、耐心地倾听C、面部微笑地表情D、沉默地技巧E、耐心地劝说

11,、在倾听技巧中,以下哪项做法不可取()

E、不必保持目光的接触

12、护士为病人进行心理疏导时,下列哪项不妥()

A、了解病人的感受B、鼓励病人表达其感受C、详细向病人介绍病情D、倾听病人的诉说E、给予恰当的解释和安慰

13、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的核心是()

A、人B、环境C、健康D、疾病E、护理

14、不属于马斯洛关于人的五个层次基本需要的是()

E、自我实现的需要

15、护理理论的框架是()

A、人、健康、环境和护理B、人、健康、疾病和护理C、人、健康、家庭和护理

D、人、健康、关爱和护理E、病人、健康、环境和护理

16、护理操作前未向病人解释而致病人紧张,此压力源()

A、不被重视B、丧失自尊C、缺少信息D、环境陌生E、疾病威胁

17、在倾听病人说话时,不妥的行为是()

A全身贯注地听B 轻声地说“嗯C及时评论病人所谈的内容D保持目光接触E适宜的距离

18、非语言性行为不包括()A、全神贯注B、集中精力C、用心听讲D、双方保持合适的距离A、生理的需要B、心理的需要C、安全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A介绍B倾听 C微笑 D点头 E抚摸

19、持治疗盘的姿态为双手托治疗盘,肘关节贴近躯干呈()

A 45°角 B60°角C90°角D105°角E120°角

20、现代护士的角色功能不包括()

A生活照顾者B疾病治疗者 C知识教育者

D护理计划者E健康协调者

21、护理系统属于()

A自然开放系统B自然封闭系统C动态开放系统D动态封闭系统E静态开放系统

22、护理程序基本框架依据的理论是()

A系统论B人的需要论C压力适应论 D信息交流论E解决问题论23、提出自理模式专家是()

A南丁格尔 B罗伊 C奥瑞姆 D纽曼 E佩普劳

24、提出适应模式的护理专家是()

A南丁格尔 B罗伊C奥瑞姆 D纽曼 E佩普劳

25、机体对付压力的第三线防卫是()

A生理防卫B心理防卫C自力救助D专业辅导E成功适应 26、护理体检是方法不包括()

A视诊B触诊C叩诊D听诊E实验室检查

27、属于客观资料的表现是()

A疼痛B面色潮红C恶心D呕吐E眩晕

28、PIO护理记录格式的含义依次是()

A 护理措施、健康问题、结果评价

B 健康问题、护理措施、结果评价

C 健康问题、结果评价、护理措施

D 护理措施、结果评价、健康问题

E 结果评价、健康问题、护理措施

三、简答题

1、马斯洛的人类基本需要理论分哪几个层次?

2、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及其表述公式是什么? 3、护理诊断包括哪几部分?

语言学概论试题 篇6

一、填空15 %

1、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一般是指语言教学。

2、17世纪,法国波瓦雅的修道院里有两位学者阿尔诺、兰斯洛合编了一本《普遍唯理语法》。

3、汉藏语系的语言除了汉语外,还包括壮侗、苗语、藏、缅(选二)等三个语族的语言。

4、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节是最小的能自由发音的语音单位。

5、义素是用对比的方法,在词与词或者其它语言单位之间发现的意义区别特征。

6、文字的发展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再到 表音文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7、语法结构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中心词分析法、层次分析法、转换分析法。

8、方言和亲属语言是语言分化的产物,共同语的形成是语言走向统一的结果。

9、一种声音表达了几个意义,它们是同音词关系还是多义词关系,区分的标准是看这几个意义是否 有联系。

二、选择题10%

1、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的是(D)A、结构主义语言学B、描写语言学 C、转换生成语言学D、历史比较语言学

2、英语属于(A)

A、屈折语B、词根语C、多式综合语D、粘着语

3、在汉语普通话中没有意义区别功能的声学特征是(C)A、音高B、音强C、音长D、音质

4、英语、俄语、法语等语言使用的文字基本上以一个字记录语言中的一个(A)A、音素B、音节C、语素D、短语

5、属于熟语(固定短语)的有(B)A、述语B、专名语C、短语D、“的”字短语

6、下列语言学术语与语法意义有关的是(A)A、主格B、内部屈折C、重叠D、虚词

7、表层语法意义不同而深层语法意义相同的是(B)A、给他钱,叫他师傅B、给他书,笔给他 C、给他凳子,给他开门D、给他小说,看他的小说

8、汉语只能用“男”、“女”、“雄”、“雌”等来表示事物的自然性属,这说明汉语(A)

A、没有性的语法范畴

B、有性的语法范畴,但通过词汇手段来表示 C、有性的语法范畴,但通过分析手段来表示 D、用分析手段来表示相当于性的语法范畴的意义

9、从语言的谱系分类看,汉语属于(A)A、汉藏语系B、印欧语系 C、词根语D、粘着语

10、在词汇发展过程中,有些词不为人们使用而逐渐消失,其原因是(B)A、音质音位的合并B、旧事物的消失 C、词义的演变D、汉字的简化

三、名词解释20%

1、亲属语言 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这些语言就是亲属语言。

2、语法手段把具有共同特征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形成的类。

3、义素 就是对词的语义特征进行分析以后得到的最小的语义单位。即词义的区别特征。

4、音位变体一个音位的实际发音。

5、语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的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体系。

四、试以国际音标标出下列各词的读音10%

1、耐劳

2、始终

3、航线

4、排比

5、走向

五、用义素分析法分析下列各组词9% 丈人(古义)[+人+男性+年长的]

1、{

丈人(今义)[+人+男性+年长的+妻子之父] 朋友[+人+有交情的]

2、{

敌人[+人+敌对的]

3、酒精[+无色液体+药品+用于消毒]

六、简答题21%

1、音质的不同取决于哪些条件?举例说明。A、发音体不同。如二胡声和鼓声不同。(2分)B、发

音方法不同。如[t]是不送气,[t]是送气(2分)C、共鸣器的不同。如[n]和[t]的不同,[n]是鼻腔,[t]是口腔。(2分)

2、什么是显性语法意义?它具有什么特点?A、通过词形变化、辅助词和词序等手段所反映出来的各

种语法关系(2分)B、成分之间是连续的;是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成分之间的关系是单一的(6 分)

3、说明印欧语系的主要特点。A、没有声调,有固定重音(2分)B、主要使用附加成分和内部

屈折等语法手段(3分)C、没有量词(2分)

七、论述题15%

1、试论述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4分)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A 从词的音义结合的关系来证明(4种关

系)(4分)B、从语言与社会相互依存的关系来证明(3分)

文化学概论试题 篇7

一、新疆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堂教学创新的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 对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大的价值与现实意义。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技艺的传承”;明确在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 使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国内许多高校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如“作为教育部素质教育试点院校的天津大学成立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教育研究所, 北京大学成立了国学院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堂教学的创新。“在21世纪的今天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 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新疆是东西方文明交汇、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文化交融的地区。新疆的历史与现实背景使得新疆高校的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堂教学创新面临重要的使命和任务。“新疆高校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它是建设新疆高校文化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也是构建新疆高校文化的灵魂。”

二、新疆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堂教学创新的实践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大多属于通识教育, 因此, 既要将其区别于历史课, 又不能让其脱离文化的历史背景。我们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实际教学中, 尤其对少数民族大学生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 把课程分成10个专题: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传统文化、道教文化、佛教传统文化、传统哲学、传统政治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中国古代文学、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中国古典美学艺术。以专题形式讲授中国传统文化, 让学生掌握分析和整合的方法, 力求让学生系统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和实践意义。这种课堂教学创新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特征, 又比较切合学生的求知需求, 使得学生学习的潜能和自身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激发和全面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 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问题。如儒学, 除了要讲清儒家追求“内圣”的心性修养外, 还讲清儒学与现代化的关系;讲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专题时, 除了要讲清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外, 还着重讲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文化的关系等;就教与学互动的环节来说, 主要是加强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在课堂教学中, 创设一个宽松环境, 促进教学相长, 《学记》中记载:“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知不足, 然后能自反也;知困, 然后能自强也。”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质疑, 鼓励师生之间相互切磋。教师在讲授过程中, 可选用设疑、引导、启发、讨论等方法, 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知不足”, 师生双方都在获得新的信息的提示下, 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从而以主动式学习代替被动式学习。

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堂教学实践中, 我们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质量。由于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教学立体化”信息容量大等特点, 我们在讲课中插入历史、哲学、宗教、社会、军事、管理、艺术等方面的内容, 声像结合, 这样可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枯燥的学习情景化, 使理论教学多样化, 从而引发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以及中华民族前途和命运问题的思考, 激发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制作系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利用PPT技术编制课程提纲、定义和基本内容, 预设动画。利用超级链接将主板书与副板书相连接, 使视觉画面更加生动。插入大量来自网上的图片和自己制作的图表、书法绘画等, 涵盖人文艺术、人文建筑、人物、人文历史、精彩文物等图片, 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我们在课间播放视频如《汉武大帝》、《武则天》、于丹的《论语心得》、王立群读《史记》、央视“百家讲坛””等栏目的相关讲座, 鼓励学生结合所观察到的及个性发展特长开展一定范围的研究学习, 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创新的实践中, 我们运用教学典籍研习的方法。在课程教学中开展读经活动, 组织学生阅读先秦诸子典籍, 及后来的《史记》、《汉书》、《旧唐书》、《新唐书》、《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科技史》等, 并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引导学生注重一手文献资料的搜集, 培养阅读古代典籍的基本功, 尤其阅读原版线装竖排繁体字国学经典的能力。”通过学校、教师、学生三方构成一个《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大课程体系, 通过增设选修课、专题讲座及举行各种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活动等形式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从而使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 达到知行统一。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行之有效的主要课堂教学创新模式。

(一) 启发式课堂教学创新模式。中国传统文化渊远流长, 博大精深。我们设计的每个专题都可以单独成为一门课程, 为此, 我们从文化精神开始讲授中国传统文化课程, 着重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基本思想, 深切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如讲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 如儒家的人文主义、道家的自然观、庄子的齐物论、儒道互补的系统论等,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认识“和”的精神, 掌握提高道德修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认识世界、解决宏观问题的方法, 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实质。其它各专题讲授均贯彻了这样一个指导思想。这种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有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二) 合作课堂教学创新模式。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特点是:学生分组学习, 掌握学习目标;小组随机编排, 灵活组成, 各组内部成员的差异明显。我们在课堂上采用随机的讨论方法, 由教师选择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与课程问题融合起来, 让学生经过充足的准备, 教师在教学中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在课堂讨论中, 学生之间相互切磋, 讨论出现的不同观点, 教师可启发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新疆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堂教学创新的思考

通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进一步赋予中国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新的时代精神与内涵。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正确定位课程性质, 合理安排开设时段, 加强教师人文素养, 优化授课师资配置,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创新课程教学方法, 创建互动式课堂, 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通过新疆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堂教学创新的研究, 我们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创新教育观念为先导, 以加强教学建设为基础, 以深化教学改革为核心, 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 通过课堂教学创新, 既可以使自身的人文素质得以提升, 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 又能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审美创造能力, 不断健全的个体人格, 进一步彰显“注重人格塑造, 突出综合培养, 强化实践训练、服务社会民生”的课堂教学创新特色, 从而为新疆的文化融合和创新服务, 进一步增强我国新疆高校学生对国家的向心力和认同感, 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亚洲梦、世界梦。

参考文献

[1]袁锦贵.高职院校《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开发与体系构建刍议[J].中国农业教育, 2009, 1

[2]武秋莉.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1, 6

[3]梁超.关于新疆高校“文化育人”的若干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2012, 2

文化学概论试题 篇8

关键词:切块拼接法 传统文化概论 课程设计 教学效果

一、研究背景

传统文化概论是当今许多高校都开设的公选课,还有一些专业将其设置为学科基础课程,其教学目标是通过讲授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知识使学生对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在内的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特征有初步的了解,即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又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并引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的思考。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自然毋庸多论,但在教学过程中,它却面临诸多问题。首先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因为这门课程牵涉最多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中,学生的主动性不强,参与热情不高,由此导致学生逃课率一直居高不下。尽管有教师点名及平时成绩作约束,但根据笔者在2007—2010学年度自身教学实践中所统计的数据来看,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专业课)的逃课率在5—10%之间,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全校公选课)的逃课率在15—20%之间,这显然是教学工作的巨大缺陷。其次是教学效果不够深入。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些文化知识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却仅仅以知识传授为主,未能发挥出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效果。再次是班级氛围冷淡。因为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主要是面对全校学生所开设的公选课,学生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大都互不相识,彼此间缺乏交流互动,这种班级氛围显然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深化,也不利于学生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

鉴于以上所述的种种原因,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亟需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必须引入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交流能力,而且能够改善班级氛围的教学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笔者经过查阅资料与思考之后,从2010—2011学年开始,选择合作学习模式中的“切块拼接法”作为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策略,经过课堂实践之后,取得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二、切块拼接法的理论构架与应用范例

“切块拼接法”(Jigsaw)属于写作学习模式中的一种,它最早是由美国学者阿伦森(Aronson,E.)与同事在20世纪70年代初所设计开发的。“切块拼接法”(Jigsaw)的操作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重步骤:第一步,将学生分组,并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几个部分,每个学生负责其中一部分;第二步,不同小组中负责同一任务的学生重新集中组成“专家组”,共同学习所承担的任务;第三步,解散专家组,学生各自回归原小组,分别将自己负责的学习任务传授给同组其他同学;第四步,各小组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单元测验,检查全体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1]此后经过斯莱文(Slavin,R.E.)、德怀特(DwightC)等教育研究者的不断补充、修正后,Jigsaw又发展到JigsawⅡ、JigsawⅢ和JigsawⅣ。在JigsawⅣ中,切块拼接法的教学步骤为9个:1.对学习任务做整体说明;2.为学生分组并进行任务分配;3.专家组学习;4.专家组测试;5.解散专家组,学生返回原小组进行知识传授;6.小组测试;7.单元测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实行积分游戏制;8.学习评价;9.补充讲授(可选)。[2]相对于最初由阿伦森设计的Jigsaw而言,JigsawⅣ能够更加准确的监控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程度,并及时作出引导与调整,而且通过积分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故而它的教学效果要更为完善,所以JigsawⅣ是目前最为成熟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切块拼接法教学模式,笔者在课堂教学中所应用的切块拼接法也主要是JigsawⅣ。

为了更具体的说明“切块拼接法”在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中的应用方式,本文暨以“中国语言文字”这一课程单元的教学设计作为范例来加以说明。“中国语言文字”这一课程单元的课时安排为5课时,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1.学习任务说明与学生分组,分配个人任务。时间:0.5课时。

教师对这一课程单元的学习任务做总体说明,并将这一总体性的学习任务分为5个部分:汉语的历史演变;汉语的特点;汉字的历史演变;汉字的特点;中国语言文字的文化功能。对每一项任务都要有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和学习目标要求。之后根据兴趣、成绩、性别等条件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按照学习任务的划分情况,每小组人数为5人,每一位成员根据自身的兴趣或小组分配分别承担一项学习任务。承担同类任务的学生再组合成专家组,教师发放给每个专家组一定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专家组学习。时间:课堂1.5课时+课外时间。

专家组学习可以采用自主学习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单人自主学习,对这一学习任务形成初步认识,然后组织专家组对承担的学习任务进行集体讨论,最终得出关于某一问题的总结性认识,并在专家小组中进行讲授演练。最终由各个专家组以自身所承担的学习任务为主要内容,整理出一套关于这一方面的测试试题,附带答案交给教师,题型与题量可由教师根据教学情况灵活调整。测试试题中内容的涵盖范围及答案的准确性可视作对专家组学习情况的考核。

3.小组讲授。时间:课堂1.5课时。

专家组学习完成后,各个成员回归原小组,以某项任务专家的身份为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讲授。在专家进行讲授的过程中,其他成员可以质疑与讨论,最终达成对某些学习任务的共识。小组成员依次进行,最终完成本课程单元的学习任务。

4.单元测试。时间:课堂0.5课时。

教师根据各专家组提交的试题,结合自身对本课程单元的要求,设计出一套综合试题对全班学生进行测试。最终每个小组的平均分将作为此小组成员的成绩。平均分最高的小组成为优胜组,将得到教师的一定奖励。

5.学习评价与补充讲授。时间:1课时。

公布成绩,并引导学生根据参与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发言情况、对学习任务的贡献程度等方面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专家组内部评价与学习小组内部评价,每个专家组与学习小组各评选出一位优秀学习者,获得教师的奖励。教师根据单元测试结果,对学生尚未透彻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集中的补充讲授,最后对本课程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简要总结。

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教学设计针对的是以两节课作为一个时间单元的课程设置,同时考虑到学生自主学习和单元测试的评卷都需要大量时间,所以将这两项任务都分别利用了学生和教师一定的课外时间,以保证课堂时间的充分使用。

三、教学效果分析与反思

在2010—2014学年的几个学期中,笔者将“切块拼接法”应用于宿州学院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中,经过对教学过程的监控和和对学生的访谈,再辅助以课程成绩的考评,笔者认为“切块拼接法”在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教学效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相对于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切块拼接法”显然更能够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因为学生不单要自主学习,还要负责将相关知识传授给小组同学,而且在引入积分竞争制之后,小组整体成绩与平时成绩挂钩,一旦本人缺勤或者没有充分承担自身的学习任务,整组学生的成绩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具有一种明确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也大幅提升。根据笔者几个学期以来的课堂监控,实施了“切块拼接法”之后,包括专业课与全校公选课在内的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出勤率大都维持在95%以上,这较之以前有着明显的提升。

二是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之前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相比,“切块拼接法”显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实践能力。首先通过自主学习,学生锻炼、培养了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其次集体讨论和小组讲授阶段,学生也培养了交流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是有助于增强互动,深化教学效果。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参与度不高,而且学生数量众多,能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更是有限,所以很难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圆满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切块拼接法”之后,每个专家组都会对某项任务集中学习、讨论,并以专家的身份对小组其他成员进行讲授,这个过程就加深了学生对这些专项知识的理解。而在小组内部,成员不多,而且每一项知识都有相关的负责专家,这就保证学生之间有充足的讨论、交流的空间,而且最终小组测试的成绩取决于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也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知识,最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是有利于班级氛围的改善。在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尤其是对于公选课而言,学生来自不同专业,彼此互不相识,交流互动更是稀少。而采纳“切块拼接法”之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专家组集中学习讨论、小组学习讨论等过程中大幅增加,各个专家组、学习小组在共同学习、互相竞争之中也培养出良好的关系,班级氛围由此前的冷漠疏淡转变为积极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尽管采纳“切块拼接法”在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教师尤其注意:

首先,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包括学生的分组情况、学习材料的准备工作以及教学进度的安排等,以保证教学过程的平稳推进以及教学时间的最大化利用。尤其是在分组之前,要对学生的兴趣、性格、成绩等方面有充分的了解,在分组时能够做到真正的异质分组,使小组成员彼此之间发挥互相补充、互相学习的交互效应。在每一次利用“切块拼接法”的课程教学中,都要尽量打破上一次的分组模式,争取最大程度的加强班级内部交流互动的范围。

其次,在专家组学习和小组学习过程中,虽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但教师要全程保持监控与引导,随时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与进度,避免学生学习状态不佳或时间利用不当,耽误班级整体的教学进程。

第三,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与课外时间互相补充的方式。因为“切块拼接法”的一些步骤,例如单元测试的出卷与评卷,需要占用大量时间,这就可以放置于教师的课外时间来完成。学生的专家组学习过程中,也应指导学生通过聊天群等对所学的知识加以交流、讨论,以保证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

最后,并非所有学习单元都适用“切块拼接法”。例如有些教学任务自身连贯性较强,不宜被分割成单项任务,这种就不宜采用“切块拼接法”;再比如有些教学任务内容较少,课时安排也较少,这种课程如果采用“切块拼接法”就会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也不合适。总而言之,“切块拼接法”的使用需要教师因地制宜,谨慎考虑,不宜削足适履,一概而论。

四、总结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明确指出:“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增加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提供丰富的教学参考资料,积极推进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和合作式学习方式,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切块拼接法”无疑更为符合研究型教学的宗旨,它对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缺乏的明显优势,值得我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与实践。上文所论虽然只是笔者源于自身对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中采纳“切块拼接法”的分析与思考,但对于其他课程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意义。

(基金项目:本论文属于宿州学院校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产业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改革研究”的相关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szxyjyxm201258]。)

注释:

[1]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黄娟,傅霖:《切块拼接法(Jigsaw):一种行之有效的协作学习方式》,电化教育研究,2010年,第5期,第98—102页。

上一篇:我家如何过端午作文600字下一篇:走近屈原作文7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