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

2024-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西安市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精选10篇)

西安市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和规范本市棚户区改造工作,切实维护棚户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完善城市功能,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棚户区是指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国有土地上,因历史沿革形成的人均居住面积小、房屋不成套、建筑质量差、安全隐患大、市政设施不完善、环境条件脏、乱、差的集中成片居住区域。本办法所称棚户区改造,是指根据本市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对棚户区进行综合改造的行为。

第三条 本市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棚户区改造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分为市管项目和区管项目。市管项目由市人民政府确定,统一筹资、统一组织实施。区管项目由区人民政府申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区人民政府自行筹资和组织实施。

第五条 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是本市棚户区改造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计划管理、改造方案审核、预决算及合同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和综合协调等工作。

第六条 市城市改造建设有限公司是本市棚户区改造市管项目的法人,负责改造项目审批手续的申报、改造项目实施委托以及改造资金的筹措和管理工作。区管项目的法人及实施单位由区人民政府确定后报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备案。

第二章 改造项目管理

第七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纳入全市城建投资计划,实行专项计划管理制度。专项改造计划分为改造计划和项目执行计划。

第八条 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根据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总体安排和各区人民政府的申报情况,组织编制改造计划。

第九条 改造计划下达后,市城市改造建设有限公司应当对市管项目的实施单位及相关责任单位出具委托实施文件。委托文件应当明确委托项目名称、委托内容、时限要求及相关费用等。

第十条 改造项目实施单位应当依据改造计划编制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报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批准。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应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批复工作。

第十一条 改造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按照批准的实施方案编制改造项目执行计划,报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批准。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应于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批复工作。

第十二条 实施改造的棚户区范围内零星插建的非棚房及少量集体土地,可以根据改造需要,与棚户区一并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可与其周边的企业进行土地整合,共同改造。

第三章 拆迁安置

第十三条 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补偿依照有关拆迁安置补偿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执行。

第十四条 改造项目的拆迁安置费用预决算由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组织审查。对于在拆迁安置过程中,因客观原因需要变更拆迁安置补偿方案或标准,增加拆迁安置预算的,需报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批准。

第十五条 市管项目拆迁完成后,由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组织相关单位对场地进行验收。需出让的,由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组织包装策划和配套后,移交市国土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出让。区管项目拆迁完成后,由区人民政府组织验收,并报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备案。腾迁土地出让收益应当全部用于区管项目改造。

第十六条 棚户区居住用房拆迁实行产权调换、货币补偿两种补偿安置方式。被拆迁人可以自主选择拆迁补偿方式。

第十七条 拆迁人根据被拆迁人的情况,可以采用购买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住房或者提供廉租住房的方式进行安置。

第十八条 被拆迁房屋进行产权调换安置后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产权登记。

第十九条 市管项目安置被拆迁人后剩余的房屋,由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商市级国土、房屋管理部门制订方案,予以销售。

第四章 安置用房建设管理

第二十条 市管项目安置用房建设项目方案设计前,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应当组织市城市改造建设有限公司、项目拆迁安置实施单位及安置用房建设实施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安置用房的面积、套型等,制订安置用房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并依据设计任务书组织设计。

第二十一条 以下市管项目安置用房建设项目应当由安置用房建设实施单位依法组织进行招标:

(一)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以上的建设工程;

(二)单项合同估算在50万元以上的设备材料采购;

(三)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以上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市监察局、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应当对招标活动进行监督。

第二十二条 进行招标项目的合同应当向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备案;其他市管项目的合同在签订前应当经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核准。

第二十三条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组织施工。确需变更设计的,应当经设计单位同意并出具正式变更文件。单项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造价变动费用超过30万元或者合同价5%的市管项目,由项目建设实施单位报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核准。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应在10个工作日内对设计变更事项做出决定。

第二十四条 市管项目现场签证由项目建设实施单位提出,并提供签证事项发生的原因、内容、范围、时间、处理办法、工程量增减等相关资料,由项目建设实施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共同签字盖章确认。现场签证费用总额超出5万元的,项目建设实施单位应及时向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报审并编制补充预算。禁止分解报审。

第二十五条 验收合格的市管项目安置用房,由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组织移交,拆迁安置实施单位接收后组织实施被拆迁人的安置工作。

第二十六条 项目建设实施单位应当及时将建设过程中的档案资料报送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

第二十七条 棚户区改造的安置用房建设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不含代收资金、工程定额测定费、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第二十八条 区管项目的安置用房建设,应当参照本章有关规定,由区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并接受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监督指导。

第五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九条 市管项目设立棚户区项目改造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专项资金包括银行信贷资金、市人民政府注入的项目资本金、腾迁土地出让收益、安置项目中配置的公建及安置后剩余的房屋出售收益、棚户区安置用房补差款收益以及其他可作为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的收入部分组成。专项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市财政局和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制定。

第三十条 市城市改造建设有限公司、市管项目拆迁安置实施单位和安置用房建设实施单位应当分别在承贷银行开设专用账户,专项用于承建项目的资金结算业务。

第三十一条 市管项目实施单位应当按工程进度要求,制订全年资金使用计划,并于每月25日前将下月用款计划报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

第三十二条 市管项目实施单位用款时应向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进行审核后,向市城市改造建设有限公司下达资金拨付计划。

第三十三条 项目法人支付工程款项时应当保留15%的合同金额,所余款项待决算审查完成后,除预留5%的质量保证金外,一并拨付。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市监察局、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应当加强对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度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棚户区改造管理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职责。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赔偿。

第三十六条 在实施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违反土地、建设、规划、财税、城市拆迁等法律法规规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棚户区改造项目接受社会监督,市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应当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8年8月28日起施行。西安市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西安市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管理费取费标准的通知

各区棚户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市城改公司,各项目实施单位:

《西安市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管理费取费标准》经报请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一月二十五日

西安市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管理费取费标准

工程总投资 取费标准(%)5亿元以下 3 5亿元-10亿元 2.5 10亿以上 2 说明:

1、在项目预算阶段按已批准的概算为计费基数,在项目决算阶段按经审计的决算为计费基数。

2、在项目预算阶段先按概算总费用的85%分阶段给予支付,剩余部分待项目决算后,根据决算结果据实支付。

西安市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 篇2

1 调研方案

1.1 调研时间

2013年4月27日~2013年5月5日。

1.2 调研区域

东窑坊位于金花北路西侧, 原有居民400多户, 是西安市居民较为集中的棚户区之一, 建成后的安置社区可安置全市棚户区居民1 900户。

1.3 调研方法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和问卷调查方式, 共发放调查问卷125份, 有效问卷122份。

2 调研与分析

2.1 社区现状

东窑坊社区位于西安市金花北路以西, 伞塔路以北。作为西安市首个棚户区安置项目, 东窑坊环境优美、品质过硬、居住舒适、配套齐全。小区面积18.5万m2, 安置住宅16.2万m2, 配套公共建筑9 900 m2, 项目投资3.3亿元。

东窑坊社区内部的住宅都是点式高层, 且均为南北向布置。社区原来所处的位置是西安市的一个砖窑厂, 本身地势比较低洼洼, , 所所以以社社区区采采用用了了底底层层整整体体架架空空的的形形式式, , 来来使使地地下下作作为为机机动动车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车库。

位于社区中心位置的幼儿园, 服务于整个社区的居民, 同时在幼儿园的一侧是一个小型广场, 有着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械, 社区内部的居民经常在此进行一些简单的户外活动。

2.2 活动空间分布

小广场上活动分布的人数最多且包含各个年龄段;在绿化花坛的附近通常有聊天活动;位于楼间的空地, 通常是中老年人打牌、下棋和活动场所。

2.3 建筑质量

改造前, 住宅群内房屋多为三四层砖混简易结构, 局部道路宽度不足2 m, 居民房屋建筑密度大、居住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到位、安全隐患较多。而今东窑坊大部分居民对于住宅的日照、采光、通风、隔声和朝向, 尤其是能引导夏季主导风向的流通和冬季主导风向的阻挡, 隔绝外来噪声干扰的功能都比较满意。

居民仅希望增加房间功能的多样性以更好的满足舒适度的需要, 同时两栋南北向的高层的间距较小, 且据居民反映处于偏东位置的建筑经常挡住了偏西位置的建筑, 西向的住宅经常处于阴影中。因此在保证合理建筑结构的前提下, 建筑设计尽量增加房间分隔灵活性;规划设计既要考虑南北向的间距问题也要考虑东向建筑带来的影响, 争取解决由于地形的影响对于采光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4 景观以及规划

该小区中部集中设置活动广场;依托小区内部两条主要步道形成两条贯穿整个小区的轴线, 在轴线周围布置有特色景观小品;小区内绿化系统“点线面”结合, 形成有绿色廊道。

但从调查中可知新建小区标志性建构筑物缺乏, 可识别性不强, 同时遮阴功能不足。因此需要设置独具特色的雕塑 (群) , 适当当运运用用简简练练的的建建筑筑符符号号等等措措施施以以增增强强小小区区的的可可识识别别性性;;提提供供大大型型活动空间, 增加绿化面积, 改进植物的种植方式, 使人居环境更舒适些。

2.5 内部设施

小区内设的健身娱乐设施, 主要是位于内部的一个小广场, 范围较小且距离周边住宅较近;小区2号楼的一层是小区诊所;1.2万m2的停车场全部位于地下, 地面不设停车设施;在小区内部还设有一个幼儿园;主入口附近有超市。

由调查居民对小区的评价可知, 小区还需增加健身娱乐设施和休闲景观设施场地;在居民的楼与楼的空旷草地开辟散步休闲道路, 建造小型亭廊等设施;建立完整配套的如垃圾桶, 地灯等公共设施;加强物业方面对小区公共设施的管理。

2.6 住区区位及周围环境质量

小区位于西安市碑林区, 在城市主干路金花北路以西, 伞塔路以北。周边以居住建筑及商业建筑为主, 交通流量较大。在小区与外部联系出入口的设置位置上有利于疏导交通, 便于居民出行。小区分别设一个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 两个以上人员出入口, 出入口分散布置在每个小区的不同方向, 与城市次干道相通, 机动车出入口处视线通畅, 无遮挡物。居民对社区周围的西安工业大学附中, 西安中学以及兴庆小学等教育资源非常满意, 认为医院、商场、道路、环卫等公用及服务设施完善, 居民生活便利, 出行、饮水、取暖、燃气、看病、就医、子女就学等问题得到了极大改善。但由于靠近城市主干路而产生的交通噪声和汽车尾气污染较为严重。

对于环境的污染, 可以改善住宅的门窗隔声性能、增加住宅外表面的隔音吸音材料。另外加大绿化面积, 也可用植物吸收噪声和汽车尾气。其绿地的布置应注重乔、灌、草相结合, 既丰富景观效果, 又能改善住区微气候环境 (如遮阴、改善通风条件、减少尘埃、清洁空气等) , 创造出居民满意的舒适、安宁、优美的人居环境。

2.7 社区归属感

通过与社区中的老人们交流, 东窑坊原来只有几十户居民, 建筑全是平房, 家家户户均熟悉, 经常串门。但现在不同了, 彼此大多数不认识, 且搬来的有其他安置居民和租房的年轻人。他们难与陌生人打交道, 难融入他们的圈子。造成社区归属感差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历史与空间的延续性。

首先要有意识地保留棚户区原地的一些遗迹, 保留城市的历史片段, 给居民一种回忆的源头, 引起居民的共鸣和归属感。作为居民生活活动的场所, 小区内可设单独集中绿地, 为老人及儿童提供嬉戏、健身、娱乐设施完善的场地;宅间空间结合绿地布置带有座椅并有树冠遮阴的小型铺装场地, 为居民提供驻足停留、邻里攀谈的空间;在供人们停留的空间内, 同时布置各种支援器具, 以应不时之需。虽然居住在单元式住宅中, 但尽可能创造使人们享受传统邻里关系的机会, 从而在新的居住模式下, 延续和发展传统的居住文化。

2.8 社会秩序

社区内部有60%是原住民, 他们的年龄较大, 在此生活时间较长, 彼此关系和谐, 还有40%或是搬迁居民, 或是被安置过来的, 或是在此租居的居民, 彼此很陌生, 关系不融洽。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60%的居民都认为社区的治安情况欠佳。

根据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分析, 安全是人的一种基本的需求。为了保障居民最基本的安全需要, 应增加投入, 培训保安人员, 改善安保设施, 同时在社区各个门口安排专人24 h值班;针对越来越大的生活压力以及部分居民作为外来居民在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社区的管理者还可通过组织原住民, 搬迁居民与租户的活动来提高他们的相互理解程度, 使得小区能够更加和谐。

2.9 文化氛围

有67%的居民认为社区的文化娱乐活动比较少, 只在傍晚时分有自发组织的舞蹈活动。65%的居民都认为社区内部应该多增加文化娱乐活动, 有65%的居民认为应该增加公共设施。

人们对于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多说明是社会在进步, 说明居民已经不再仅仅满足物质生活, 而是更多的对文化生活的追求。而社区文化活动的匮乏与居民对文化娱乐活动的渴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是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到的, 即应打造文化活动空间, 营造文化活动氛围。如在社区内部引入一些文化活动, 如组织露天电影的放映, 组织社区内进行一些娱乐竞赛等等;在社区内部增加与当地历史相结合的设施, 如主体雕塑, 水景, 文化长廊等;给居民提供一个比较集中的大型文化广场, 同时住宅楼要有足够的距离, 保证广场中居民的活动并不会对其他居民产生不利影响。

3 结语

东窑坊棚户区的改造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逢雨必涝, 遇涝必灾”的难题。居住面貌大为改观, 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齐全, 人居环境优美宜人。在棚户区的改造过程中, 我们既要安置好居民, 改善当地人居环境, 又要满足居民的心理诉求, 延续记忆传承历史。要真正做好这些, 政府和相关规划设计部门道阻且长。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郑文升, 金玉霞, 王晓芳, 等.城市低收入住区治理与克服城市贫困——基于对深圳“城中村”和老工业基地城市“棚户区”的分析[J].城市规划, 2007, 31 (5) :52-57.

[2]董丽晶, 张平宇.城市再生视野下的棚户区改造实践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 27 (3) :44-48.

[3]李春梅, 于艳辉.哈尔滨市哈西地区棚户区改造规划探析[J].规划师, 2011, 27 (7) :39-42.

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实施办法 篇3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我县棚户区改造(以下简称“棚改”)货币化安置工作,满足棚改居民多元化需求,消化存量商品住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健全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晋政办发„2015‟103号)、《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山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推进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晋建保字„2015‟143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棚户区是指由政府主导实施的、已经列入省、市棚改计划的项目,包括城市棚户区、重点镇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还迁安置房和城市危房改造纳入城市棚改范围。

第三条 棚改货币化安置遵循政府主导、群众自愿、让利于民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执行国家、省、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规定程序,在尊重群众自主选择补偿方式的前提下,鼓励棚改居民选择货币化安置。

第四条 对本办法实施后批准的棚改项目,应积极引导棚改居民优先选择货币化安置。原已审批的棚改项目,具备 实行货币化安置条件的,也可采取货币化安置。

第五条 本办法所称棚改货币化安置,包括以下三种方式:

(一)政府购买房源安置。指政府集中购买商品房对棚改居民进行安置;

(二)政府搭建平台组织棚改居民选购商品房安置。指政府搭建交易平台,组织有购房需求的棚改居民自主购买存量商品房进行安置,政府将补偿资金直接支付给售房的企业或个人;

(三)纯货币安置。指政府直接将补偿资金支付给棚改居民,由棚改居民自行通过房地产市场购买、租赁住房或用于其他支出。

第六条 政府购买和搭建平台组织棚改居民购买的商品房,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住房套型建筑面积原则上控制在90㎡~145㎡范围内;

(二)属于期房的,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且交付使用时间不超过12个月;属于现房的,取得销售备案证或房屋权属登记证;

(三)建设手续齐全,质量安全合格,基础设施完备,满足基本使用需求;

(四)无抵押、冻结、查封、权属纠纷等情况;

(五)出售房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证书在有效期内,且近3年开发经营活动中无重大违法记录,无重大法律纠纷,企业信用良好;出售房屋的个人未被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第七条 政府购买房源安置的,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拟定方案。县政府指定的实施单位根据棚改项目征收安置的具体情况,依法依规拟定安置房采购方案,并报县审核;

(二)实施采购。安置房采购方案审核批准后,按政府采购程序开展采购工作,明确安置房源区位、房屋套数、户型面积、采购价格等,并按照程序报县政府确定;

(三)锁定房源。安置房源采购工作结束后,根据财政局出具的采购确认文件,实施单位与开发企业签订安置房购买合同,约定以下事项:所购安置房的基本情况、套数与面积、购买价格、交付标准、房款支付时间、安置房质量要求、交付时间等。合同签订后,实施单位和开发企业持购买合同到市、县房管部门办理备案手续,锁定房源;

(四)选房安置。棚改居民按照征收补偿方案规定选房,并与实施单位、开发企业签订三方安置协议;

(五)付款结算。实施单位根据征收补偿方案、补偿协议和三方安置协议,与棚改居民结算征收补偿差价;房地产开发企业按照棚改居民实际选购情况及三方安置协议,结算 购房款。实施单位按照安置房购买合同支付购房款,并合理控制支付进度,确保居民得到及时、妥善安置。

第八条 政府搭建平台组织棚改居民自主购买安置房的,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县住建局搭建主要面向棚改居民的服务平台;

(二)实施单位向棚改居民征集房源需求信息,并将信息整理核实后报住建局;

(三)住建局通过平台统一对外发布征集商品房作为安置房房源需求公告,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均可到服务平台登记房源、房价、户型、位置等信息并明确售房优惠条件,房源价格应当低于区域内同类房地产市场平均销售价格;

(四)住建局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单位)提供的房源信息进行核实后,实施单位通过公开招标、公开竞价、竞争性谈判、政策性优惠等措施,选择合适房源。房源确定后,实施单位将相关信息报住建局,由住建局统一在平台公布,供棚改居民选购;

(五)棚改居民按照征收安置补偿协议约定的补偿金额,自主通过服务平台购买商品住房。货币安置补偿额度低于商品住房价格的,不足部分由棚改居民自行补足;货币安置补偿额度高于商品住房价格的,购房后的余款部分,由棚改居民凭房产证到实施单位办理拨付手续;

(六)棚改居民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个人签订购房合同后,由实施单位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个人按网签购房合同及征收安置补偿协议兑现结算。

第九条 纯货币安置的,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按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补偿额度,与棚改居民签订补偿协议;

(二)棚改居民持补偿协议到实施单位领取补偿款。

第十条 棚改货币化安置资金来源主要包括:

(一)国家和省安排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补助资金、奖励资金;

(二)县政府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等渠道中安排的资金;

(三)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支持棚改的政策性贷款、专项建设基金;

(四)通过省级政府代发地方政府债券及其它渠道筹集的资金。

第十一条 优惠政策:

(一)棚改实行货币化安置的,计入棚改目标任务,同等享受各级专项资金补助并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等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可按规定用于政府集中购置棚改安置住房的配套基础设施投资;

(二)棚改居民选择货币化安置的,可适当提高补偿标准;在规定时间内搬迁的,可给予一次性搬迁奖励;

(三)优惠政策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棚改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101号)、《财政部关于做好城市棚户区改造相关工作的通知》(财综„2015‟57号)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以售后回租方式进行融资等有关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82号)等文件及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政府购买商品房安置的,应按照政府采购规定程序,采取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进行。县政府成立购买商品房价格谈判小组,由购买主体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对拟购买的商品住房进行市场价格评估,购买商品房价格谈判小组以去掉最高价和最低价后的平均价格为基数,与开发企业进行协商谈判,协商确定的价格原则上低于市场评估价格的15%以上。对个别特别适合且急需购买用于安置的商品住房,但协商价格无法低于市场评估价格15%以上的,报县政府研究确定。

第十三条 棚改居民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拥有其他自有住房、且本人申请纯货币安置的棚改居民,不能再申请安置住房;棚改居民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无其他自有住房的,应按家庭人口选择不低于所在地城市人均住宅面积的安置 住房,超出部分可申请纯货币补偿。

第十四条 县政府筹集的公共租赁住房在基本满足保障需求的情况下,商品住房项目中按5%比例配建的应由政府无偿收回的公共租赁住房,尚未移交政府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可结合项目实际移交较大户型的住房,但单套户型建筑面积不得高于145平方米,且总面积不得低于应配建面积。政府收回后可作为还迁安置房,用于由政府组织实施的棚改项目货币化安置。

第十五条县政府是棚改的责任主体,具体组织实施本县的棚改货币化安置工作。住建、财政、发改、税务、国土资源、审计等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确保棚改货币化安置工作顺利推进。

第十六条 县政府要加强对棚改货币化安置工作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主动公开购置程序和资金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对在征收补偿、房源购置、资金使用过程中暗箱操作、以权谋私、损害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法依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西安市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 篇4

【发布文号】黑政办发〔2009〕14号 【发布日期】2009-03-06 【生效日期】2009-03-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暂行管理办法

(黑政办发〔2009〕14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暂行管理办法》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三月六日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暂行管理办法

一、总则

(一)为加强我省森工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工程项目(以下简称棚户区改造项目)管理,确保棚户区改造项目顺利实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文件规定,结合森工国有林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所称棚户区是指在省森工总局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林业集团)管辖区域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时间长、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差的简易房屋、危险房屋和棚厦房屋集中连片建筑面积林场场址超过3000平方米(或集中连片60户以上)、林业局局址超过10000平方米(或集中连片200户以上)的区域。

(三)国家批复的森工国有林区系统内各林业局(含直属企业、直属林场所,下同)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四)棚户区改造项目要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实行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五)棚户区改造要依法进行,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切实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和生活条件。要充分尊重职工意愿,同意改造的住户要与林业局签订棚户区改造协议书。

(六)根据森工国有林区实际,将棚户区改造与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建设相结合,宜楼则楼,宜平则平,在计划、资金、房源等方面统筹兼顾。

二、工程组织管理

(七)按照国家批复的森工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实施方案,省发改委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的审批、年度投资计划的下达、综合协调、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省财政厅负责省级配套资金的筹集、拨付、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项目质量、建设标准和安全监督检查、竣工验收等工作。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土地使用管理等工作。省森工总局和林业集团具体负责棚户区改造工程组织实施工作,包括前期准备、建设管理、竣工验收准备、筹措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建立工程档案、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反馈建设进度和上报有关情况等。

(八)省森工总局和林业集团要加强棚户区改造工程的组织领导,成立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切实组织好工程建设及管理,定期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省发改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报告棚户区改造项目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建议等。

(九)省森工总局和林业集团为森工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

三、工程计划管理

(十)森工国有林区要切实作好棚户区改造规划编制工作。规划编制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关于森工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规划编制的相关要求,以提高林区群众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居住水平为目标,实事求是,科学谋划,切实提高规划水平。

(十一)省森工总局和林业集团根据国家批复的棚户区改造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各林业局编制棚户区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报省发改委审批,并于每年第四季度编制下一年度投资申请计划报省发改委,经省发改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审核后,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住房城乡建设部。

(十二)对中央砍块下达的森工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投资计划,参照国家投资计划下达方式,在国家规定时限内由省发改委会同省有关部门下达到具体项目单位,并下达财政预算,需要进行分解的,由省发改委或省发改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分解下达,同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备案。

(十三)要依据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实施,不得搞计划外工程,不得擅自提高和降低建设标准。棚户区改造项目投资不得突破概算,建设规模不得缩减,如需进行调整,须上报原审批部门批准。

(十四)对没有完成棚户区改造年度计划的林业局,省发改委将不受理下一年度计划申请。

(十五)省森工总局和林业集团计划主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会同建设、财务、审计、监察等部门,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建设资金安全。

四、工程资金管理

(十六)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补助资金、省级配套资金、企业出资、个人出资等。中央补助1.5万元/户(基本户型50平方米),超出50平方米以外的面积不在补助范围内。

(十七)中央补助资金由省发改委、财政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森工国有林区负责争取落实。省级配套资金由省财政厅负责筹集。企业出资由各林业局负责筹集。个人出资由各林业局依照国家政策以及实际情况确定标准进行筹集。

(十八)要将各种渠道筹集的棚户区改造资金集中到指定账户统一管理,实行单独记账,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截留挪用。对于非货币政策性投入,要完善相关确认手续,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避免先免后收现象的发生。

(十九)棚户区改造资金一律实行财政直接支付。财政部门要按工程进度及时拨付资金,不得无故拖延、滞拨资金。要通过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将资金直接支付给施工单位或供应商。工程款拨付要按相关规定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财政部门要按规定审核省森工总局和林业集团报送的棚户区改造预算。棚户区改造工程竣工后,要严格评审决算。省森工总局和林业集团要按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基建财务报表。

五、工程建设管理

(二十)棚户区改造工程必须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建设管理。

(二十一)棚户区改造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省森工总局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对棚户区改造工程负总责。各林业局为项目法人,负责项目建设管理工作,法人代表为第一责任人。

(二十二)棚户区改造项目实行招标投标制。项目管理部门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投标程序。要按照招标投标法及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开发、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依法实行招投标。严格履行招标、投标、评标程序,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名义与形式干扰正当的招投标活动。

(二十三)要选用具有乙级以上(含乙级)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项目设计,选用具有三级以上(含三级)资质的施工企业进行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项目选用的材料、设备、构配件等,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或省规定标准,要努力提高项目科技含量,推广节能省地环保型住宅。

(二十四)棚户区改造项目实行监理制。项目必须制定详细科学的质量技术监督方案,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招标确定具有乙级以上(含乙级)资质并具备一定经验和良好社会责任的监理单位,负责对项目建设全程实行监理。

(二十五)棚户区改造项目实行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要与参与工程建设的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供应商、搬迁安置户以及其他经济活动有关的单位,依法签订合同。

(二十六)项目法人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要强化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工程完工经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二十七)建立健全项目建设档案。从项目设计到项目竣工验收等环节的资料,都要严格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和归档,档案管理必须有专人负责并严格履行职责。

(二十八)棚户区改造工程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在技术上进行有效管理,使有限的改造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设计要使建筑结构合理,户型适中。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六、优惠政策

(二十九)棚户区改造项目一律免收土地登记费、征地管理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

(三十)棚户区改造项目一律免收散装水泥专项基金、新型墙体材料基金等政府性基金。

(三十一)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原搬迁面积以内的部分免收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费;超出部分减半收取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费,所收费用全部用于棚户区消防设施建设。

(三十二)棚户区改造项目在原搬迁面积以内的部分免收土地契税。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偿还原拆(搬)迁面积房屋部分,经主管地税机关核准,暂不征收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被拆(搬)迁人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取得的拆(搬)迁补偿款,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

七、拆迁安置管理

(三十三)省森工总局和林业集团要认真组织力量,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对改造方案中的棚户区居民逐户核查,建立详细完善的棚户区住房档案。要按照统筹规划、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搬迁前做好意愿普查工作,充分尊重棚户区居民的搬迁意愿,按片实施棚户区改造。

(三十四)棚户区改造工程实行原址重建和异地迁建两种方式。棚户区改造搬迁安置工作要坚持政策的统一,不得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

(三十五)要妥善处理棚户区中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手续不全的房屋,要根据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要妥善解决好特困群体的住房问题,在政策上给予倾斜。

八、改造后住宅区管理

(三十六)要充分考虑多数居民的生活负担能力,切实做好改造后住宅区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在新建小区中,要适当建设经营性公共建筑,以经营收益作为住宅区管理维护费用的补充资金。物业管理可依托居民自治组织,建立新建安置住宅小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管理模式。物业管理企业根据业主的消费需求、意向和支付能力,提供管理维护房屋以及配套设施、维护环境卫生等基本的物业管理服务,合理收取服务费用。

(三十七)实行住房维修基金制度,明确保修期内的责任主体和维修资金渠道。采取业主缴存以及政府补贴等方式,建立新建安置住宅的专项维修基金,保证住房维修需要。

九、项目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

(三十八)棚户区改造项目实行月报制度。省森工总局和林业集团要明确专人按月报送投资完成、工程进度、资金筹措与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三十九)省直有关部门要对森工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专项稽查,并根据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对每一年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验收检查。在项目建设完成后,按照国家求,由省发改委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工作。

(四十)对在棚户区改造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弄虚作假、贪污受贿和截留、挤占、挪用、克扣工程建设资金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十、附则

(四十一)省森工总局和林业集团要结合本林区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四十二)本办法由省发改委会同省直相关部门负责解释。

(四十三)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西安市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 篇5

【颁布部门】 绥化市政府

【发文字号】 绥政发[2010]12号

【颁布时间】 2010-03-03

【实施时间】 2010-03-03

【效力属性】 有效

【法规编号】 495109什么是编号?

【正文】

绥化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绥化市区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的通知(2010)

北林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绥化市区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业经2010年3月1日市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三月三日

绥化市区棚户区改造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

第一条 为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维护拆迁人、被拆迁人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结合市情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我市城市规划控制区域内列入棚户区改造范围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式可以实行房屋产权调换,也可以实行货币补偿。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拆迁人,是指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法人实体;本办法所称被

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所有权人;本办法所称房屋承租人,是指房屋使用人。

第五条 动迁管理部门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拆迁人必须依法在规定期限内全面完成拆迁任务,对没有完成拆迁任务的,不予以建设工程项目竣工验收。

第六条 对无照房屋,由规划部门依据相应法律法规进行综合认定,并出具认定报告告之当事人。认定为违法建筑,一律拆除,不予补偿。

对有照房屋,但不具备居住条件或部分不具备居住条件的,由房屋产权登记部门重新审核认定后,评估作价货币补偿。对房屋面积有争议的,以房产测绘部门实际测绘面积为准。对拆迁公告发布后突击抢建的违法建筑,一律无条件拆除,不予补偿。

第七条 在拆迁实施前,由拆迁人现场公示安置房源(包括拟建小区总平面图、安置房源位置图和户型图等)、拆迁政策要点(包括拆迁奖励和补助标准、验收程序等)、拆迁服务单位(包括拆迁单位、估价机构、拆除企业名称、自律承诺以及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等)。政府安排的项目指挥部现场公示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姓名和原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对上述公示内容,由市棚改办负责监督。

第八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房屋承租人,应按本办法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由动迁管理部门制定范本。

第九条 对实行房屋产权调换的,根据产权调换总面积按1200元/ m2计算,由拆迁人向动迁管理部门交纳其总额10%的拆迁保证金。如拆迁中未出现任何问题,则该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全额予以返还。

对给予货币补偿的,由拆迁人按动迁管理部门调查测算的数额,将补偿资金足额存储到动迁管理部门指定的银行账户监管使用。

第十条 动迁管理部门加强对拆迁承办单位的日常工作管理,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做好信用等级评价工作。

第十一条 房屋产权调换办法。

(一)拆迁私有产权的住宅房屋,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安置的,房屋产权证载明面积(必须与实际建筑面积相符,以下简称原面积)拆一还一。其中:选择多层楼房底层和顶层的(一层为车库的,以二层为底层;顶层建阁楼的,以下一层为顶层),原面积部分不结算楼层差价款;选择其他楼层的,结算楼层差价款。其他楼层与底层或顶层的差价款,每平方米最高不得超过150元。

原面积在65 m2以下、扩大面积在5 m2以内的,享受成本价格(1200元/ m2),超出5m2以上的部分按实际销售价格每平方米优惠5%交纳房款。

原面积70 m2以上,产权调换时需扩大面积的,不再享受成本价格,可享受每平方米优惠5%的价格。

(二)拆迁经营性的非住宅房屋,被拆迁人选择产权调换的,原面积部分拆一还一,且按照被拆迁房屋重置价格结合成新与产权调换安置房屋建安成本结算差价(房屋重置价格和房屋建安成本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确定并适时公布)。需扩大面积部分,按相应实际销售价格缴纳扩大面积款。

在规划设计允许的情况下,被拆迁人可以选择原位置回迁。

对有严重污染影响周边环境、不适宜回迁安置的生产经营性房屋,予以货币补偿。

(三)对房屋产权证载明使用性质为住宅,实际用于经营,且位于主次干道两侧的房屋,拆迁时要求产权调换到非住宅房屋的,无论本人经营还是出租他人经营,均应同时具备持有营业执照、纳税证明和正在营业中三个基本条件,且实际经营一年以上的,按非住宅房屋对待。

(四)临主次干道用于经营的住宅房屋或宅店合一房屋中,居住面积不超过整体房屋面积30%,回迁符合非住宅条件的,可以整体回迁非住宅。

临主道的住宅房屋未用于经营的,可按1:1.2回迁住宅。拆迁区域内非位于主次干道用于经营的住宅房屋,不按非住宅房屋对待。

主次干道以规划部门确定为准。

(五)对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被拆迁人,由承办单位组织并在动迁管理部门和项目指挥部工作人员监督下进行抓号。该程序在拆迁区域内95%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被拆迁人到场即可进行,对已通知而被拆迁人未及时到场的,按放弃权利、自动选择末尾顺序号处理,被拆迁人按所抓到的顺序号依次在未被选取的安置房源中选取房屋。

回迁楼房的单元顺序、门牌号顺序按正房楼自东向西、厢房楼自南向北确定。

第十二条 对于住宅或非住宅不在所有权证面积之内的全封闭阳台、走台、楼梯,按1:1标准补偿安置;半封闭阳台、走台、楼梯按2:1标准补偿安置。

第十三条 货币补偿办法。

(一)对棚户区改造拆迁范围内选择货币补偿的,具有产权证的房屋,按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补偿标准予以补偿。

(二)对产权证载明的使用性质为住宅,实际用于经营的房屋,且具备营业执照、纳税证明、正在营业中三个基本条件和实际经营一年以上的,按非住宅房屋确定市场评估价格予以补偿。

(三)被拆迁房屋的棚厦为砖结构的,按100元/m2标准给予补偿;其他按30元/m

2给予补偿。

被拆迁房屋的附属物如标高超过1.5米的砖围墙、铁制大门、菜窖应给予适当补偿。

(四)被拆迁人产权调换面积小于原面积,剩余房屋面积按评估价格予以货币补偿。

(五)住宅房屋承租人未在动迁管理部门规定期限内搬迁的,减少50%的搬迁补助费。

(六)在拆迁区域内的养殖厂、冷冻厂、孵化厂等手续齐全且至少经营一年以上的,以及种植农作物、经济作物的,均由相关部门确认并确定补偿标准后,给予适当补偿。

第十四条 对特困户和低保户具有产权证的房屋,按原面积拆一还一后,达不到最小户型45 m2的,拆迁人无偿为其扩大4 m2面积。仍达不到最小户型的,补差面积享受成本价格。还需扩大面积的,5 m2以内享受成本价格,再超出部分,享受每平方米优惠5%价格。

对特困户、低保户的确认,以市民政部门出具的相关手续为准。

第十五条 在棚户区内,为满足回迁需要,拆迁人必须设计建筑面积为45m2、55m2、65m2、65 m2以上基本户型。

设计图纸确定后,由拆迁人报动迁管理部门备案。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后,未经动迁管理部门批准,拆迁人不得变更设计图纸。

第十六条 选择货币补偿安置的,由拆迁人对被拆迁人按每户600元标准给付一次性搬迁补助费。

实行房屋产权调换安置的,由拆迁人对被拆迁人按每户给付双倍的搬迁补助费,即1200元;结合过渡期限按每户每月300元标准给付临时安置补助费。

因拆迁人原因导致不能按时回迁的,自逾期之日起加倍发给临时安置费(出租他人居住或经营的除外)。

房屋出租他人居住或经营的,由拆迁人对房屋承租人按每户600元的标准给付一次性搬迁补助费。

第十七条 拆迁正在营业的非住宅房屋,停业损失以被拆迁人在税务机关上年缴纳税额为标准,由拆迁人给予一次性补偿。

第十八条 签订补偿安置协议后:(1)被拆迁人不得拆除屋内设施如暖气片、门窗等。否则,被拆迁人须按市场价格给予赔偿或恢复原样。(2)约定回迁面积不得改变,如有改变,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3〕7号)规定解决。(3)约定回迁位置不得改变,如有改变,拆迁人必须根据签

订补偿安置协议载明的回迁面积和回迁位置,按楼房销售价格对被拆迁人给予补偿。

第十九条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搬迁期限、补偿标准、搬迁方式、过渡期限等原因达不成协议的,经当事人申请,由动迁管理部门依法作出行政裁决。

拆迁当事人对评估结果的复核或复估结果有异议,确需进行技术鉴定而被拆迁人未申请技术鉴定的,鉴定费用由拆迁人承担。

第二十条 对超过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被拆迁人拒不履行搬迁义务的,由动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行政强制拆迁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拆迁决定下达15日后,由市政府组织市公安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建设局、动迁办、拆迁人、拆迁承办单位、公证处、信访办等进行强制拆迁。

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牵头组织公证处、拆迁人等清点、登记现场物品,并予公证,拆迁人提供存放场所场地,公证处负责封存。

市公安局对拒绝执行强制拆迁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确保拆迁工作安全顺利进行。市信访办组织动迁办、公安局做好强制拆迁后上访问题处理。

因强制执行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由被拆迁人自行承担。强制执行不影响当事人依法提起诉讼。

第二十一条 拆迁人未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擅自实施拆迁的,由动迁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拆迁,给予警告,并处已经拆迁房屋建筑面积每平方米2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二条 拆迁人以欺骗手段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由动迁管理部门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并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1%以上、3%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拆迁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动迁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拆迁,给予警告,并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3%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房屋拆迁许可证:

(一)未按房屋拆迁许可证确定的拆迁范围实施房屋拆迁的;

(二)委托不具有拆迁资质的单位实施拆迁的;

(三)擅自延长拆迁期限的。

第二十四条 接受委托的拆迁单位转让拆迁业务的,由动迁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合同约定的拆迁服务费25%以上、50%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五条 因拆迁人原因导致停水、停电、停气等,致使被拆迁人无法正常居住的,由动迁管理部门按规定依法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严禁拆迁人在未达成补偿安置协议的情况下,擅自拆扒被拆迁人房屋。拆迁人不得以任何借口代收代扣各种费用,扣押被拆迁人的款物。如有违反者,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七条 在拆迁过程中,凡是涉及政府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违法的,一律先行免职,并由监察部门依纪依规依法严肃处理。

第二十八条 凡是涉及拆迁中介机构人员违规违法造成损失的,一律由责任人员所在单位赔偿损失,并清出本市拆迁市场;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凡是涉及强买强卖房屋、黑恶势力介入拆迁甚至暴力抗法的,一律由公安机关依法从严查处。

第三十条 凡是在拆迁通告发布后恶意转让、变更房屋性质的,一律不予确认;有关部门出具相关手续的,一律严肃查处。

第三十一条 拆迁人必须按照黑建办〔2008〕5号文件规定,交纳信访稳定保障金,因拆迁发生信访案件的,所发生的费用由动迁管理部门按规定从信访保障金中扣除。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及与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不一致的,执行国家和省相关政策规定。

西安市棚户区改造管理办法 篇6

国家棚户区改造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市区联动、以区为主, 政府主导、多元融资, 依法改造、确保稳定的原则。为支持地方做好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 加强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 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 (国务院令第590号) , 以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展的新情况、新要求, 财政部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共同修订了《中央补助城市棚户区改造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与此同时, 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具体有:

1、建立规划管理绿色通道,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控规调整按简易程序办理, 调整论证与规划方案审查同步进行。

规划审批时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项目容积率指标, 争取实现项目总体收支平衡。

2、在棚户区改造项目内按规划需要砍伐树木, 调整绿地, 挖

掘道路, 拆除公厕、垃圾站, 迁移电力、电信、广播电视杆线的, 免收补偿费, 由项目业主单位按规划要求重建或恢复。

3、棚户区改造项目用地红线内配套的经营性设施, 按照“谁

经营, 谁投资”的原则建设, 其小区外大配套管网分别由邮政、电业、电信、广播电视、燃气、自来水等部门同步建设。小区内用电、用气、用水容量的增容费只收缴新增部分。纳入棚户区改造范围的企业, 不能重复提留水电分离改造费用。

二、棚户区改造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社会福利被划分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组成部分, 而国际上的主流认识“是社会福利概念至少和社会保障概念等同, 甚至是社会福利概念包含社会保障概念”。根据概念的界定相关文献, 我们得出社会福利是比社会保障更为宽泛的概念。社会福利是在保证最基础生活的基础上, 又提供了服务性的保障。

棚户区改造作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它是我国迈向福利型国家的一个瓶颈。棚户区是社会阶层性的一个反照, 作为一个历史问题, 推行好棚户区改造, 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 更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巨大考验。我国现正处于转型时期, 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障人的居住权是宪法所要求的, 是发展所趋。英国是世界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的国家之一, 也是最早提出社会保障这一概念的国家。社会福利在英国被定义为“是为了保障全体国民的物质的、精神的社会最低生活水准而由政府和民间提供的各项社会服务的综合。”由此可见, 社会福利这一宽泛的概念直接包括了棚户区的改造。

三、兰州市棚户区改造现状

兰州市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 为了确保这一项目扎实有序的进行, 使棚户区居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切身利益落到实处。盘活城市存量土地, 提高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提升城市形象,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 (国发[2007]24号) 、《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 (国发[2010]10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 (国办发[2010]4号)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 (建保[2010]295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 (甘政发[2010]13号) 精神, 结合兰州市具体市情进行统筹安排。

兰州市规划在3年时间内改造完成棚户区。2009年兰州市开始全面启动棚户区改造工作, 计划再用2年时间到2011年基本完成我市450万平方米棚户区拆迁改造, 新建住房1000万平方米, 使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除此之外, 兰州市针对棚户区居民拆迁安置实施了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 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的政策。

1、货币补偿。

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 货币补偿金额应综合考虑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折旧等因素, 按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补偿标准原则上不低于同地段普通商品住房价格。

2. 实物安置。

被拆迁人选择实物安置产权调换的, 实行“拆一还一, 分段计价”方式实施。

四、兰州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兰州市棚户区在改造过程中, 也暴露了很多问题,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私建滥建问题得不到妥善处理, 使违章私建滥建户成了棚改拆迁的受益者。政策本身是利民惠民的, 但是在拆迁推进过程中, 很多无证照的私建滥建户却受益匪浅。政府花冤枉钱而使私建滥建者从中受益, 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 更主要的是助长了一些私建滥建者法不责众的思想, 给一些专门借棚改之机套取国家资金的人提供了合法化的温床。

二是一些党政干部以亲属子女名义购置房产, 利用棚改拆迁之机浑水摸鱼。造成的不良影响, 甚至引发被拆迁群众的不满而越级上访。

三是政府工作人员违反纪律给了好处乱办事, 非法给居民办理“假房证”造成拆迁工作的不稳定。这些房证伪造档案, 完全是非法的。

四是拆迁过程中, 执行政策方面前后有出入, 影响了拆迁工作的公平公正。拆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 而且棚户区居民情况十分复杂。拆迁工作人员在具体执行政策方面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一些人拖延搬迁、阻碍拆迁、怀着搬迁越晚好处越多的心理, 漫天要价, 不达目的就是不搬。使得拆迁工作人员承受着一边是上级领导要求尽快搬迁的时限压力, 一边是被拆迁户提出无理要求并以不搬迁相要挟, 使得拆迁工作举步维艰。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 拆迁人员宁可多花钱, 以求得拆迁工作平安稳定。可导致的结果是不仅花钱买不到平安, 还为接下来的工作埋下了隐患, 原来先搬迁的居民上访闹事, 使得拆迁政策的执行失去了公平公正性。

棚户区的改造任重道远, 它是我国发展社会福利必不可少的一环。针对改造过程中的问题, 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首先, 完善拆迁的相关实体法与程序法, 保证拆迁工作有法可依, 有序可行。

其次, 建立较为完善的违建审查机制。行政机关要充分发挥其职能, 深入调查。加大宣传打击力度, 不仅要从正面宣传, 宣传讲解有关法律法规, 而且要从反面宣传, 宣传因违建而被处理的反面典型, 将违建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加大打击力度, 重拳出击, 做到快、准、狠。否则, 实行打击不力的责任追究。

再次, 严厉打击官员利用职务之便, 在棚户区拆迁中谋取私利。对此可根据刑法严厉追究其刑事责任。

最后, 地方政府要搞好城市规划, 适时并超前规划, 搞好住房保障建设, 权衡利益分配, 使违建者无需违建。

摘要:棚户区改造是我国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 是保障性住房的一项内容。棚户区的存在不仅有损公民的居住环境, 更影响城市功能。作为一个历史遗留的欠账问题, 现在已成为城市中“二元结构”的一大表现。棚户区的改造关系民生, 随着我国福利性国家建设的推进, 这将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社会福利,棚户区改造,民生

参考文献

[1]袁亚洲, 谭董源, 张谦.浅谈我国农村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及对策分析[J].文化商业, 2012 (3) .

[2]王裔艳.西方社会福利的三种分析框架[J].人口与发展, 2010, 16 (6) .

棚户区改造 篇7

什么是危房,即危险房屋。据《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危险房屋是指,“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有可能丧失结构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是棚户区改造中的一种类型;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为改造城镇危旧住房、改善困难家庭住房条件而推出的一项民心工程;“环保拆迁”,是指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目标,主管部门自身或者委托拆迁实施单位依照我国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征收和拆迁法律,对土地上单位或个人的房屋进行征收和拆迁。环保拆迁的目的和宗旨是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国家的环境保护政策和目标。由此可见,小编认为危房、棚户区、环保搬迁、征收拆迁是包涵关系。三者既有相似又有不同的地方。相似之处就是都是根据所在区域的土地性质的不同拆迁补偿标准有所不同。它们各自的特点具体来说在于:

1、危房改造有主动申请型也有被动改造型的

认定危险房屋是要经过一系列法定的程序,可以自己主动申请也可以是行政部门来审查认定,但是经申请或审查后如果认定为危房,也不意味着要强制拆除,这之间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根据法定程序认定危房的程度不同,采取的措施也有不同,比如修缮等。所以如果拆迁方认定为危房之后,不加以区分,一律要求拆除,甚至都没有走过法定程序,只是找相关人员进行通知,那么我们的当事人就应当注意了,这或许是对方的逼签手段。此时不要慌张,及时的找专业的拆迁律师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2、棚户区改造是属于为了公共利益的政府行为可诉

棚户区是指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平房密度大、使用年限久、房屋质量差、人均建筑面积小、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交通不便利、治安和消防隐患大、环境卫生脏、乱、差的区域。它包括但不限于危房改造。有的时候当事人会说自己的房屋还是崭新亮堂着,怎么会被认定为棚户区。这里小编要告诉大家,首先棚户区不是一个法律概念,拆迁方认定棚户区的要素有很多,各个地方也有不同,政策是从整体出发,在一块区域内来认定,因此某个小区如果在整个棚户区范围内,那么会被视为一同改造的对象。小编告诉大家不要过多的纠缠于自己的房屋所在地能不能说成是棚户区,这不是主要矛盾,棚户区改造是为了公共利益,由此我们需要抓住的重点是补偿合不合理。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拆迁补偿,小编在后面一起说。

3、在环保拆迁中,和征收拆迁一样,拆迁方应当先补偿、后搬迁。

拆迁补偿资金来源于既有的土地出让收入。在实践中,企业为了实现环保目标,受拆迁方委托,自筹资金实施了环保拆迁,对于企业所支出的环保拆迁费用,财政部门应当从已有的土地出让收入偿还企业,不论怎样,对于被拆迁人都有争取合理的拆迁补偿的权利。

二、危房、棚户区改造、环保搬迁实施主体

我国《宪法》第10条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物权法》第42条第1款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规定,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公共利益的需要,确需征收国有土地上单位、个人的房屋的,由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决定。市、县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和实施本行政区域的房屋征收与补偿工作。

根据上述规定,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国家可以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也就是说,只有国家才能运用公权力对集体或私人不动产进行干预,将其强制性地移转给国家。具体而言,在危房、棚户区改造、环保搬迁中,履行土地征收和房屋拆迁职责的主体只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当地的居委会/村委会不具有征收拆迁的主体资格。其组织实施的全程工作,均应当在有权拆迁方的主导下,按法律规定的步骤程序进行至完结。

对无拆迁补偿的危房、棚户区改造、环保搬迁说NO!

三、危房、棚户区改造、环保搬迁的拆迁补偿

棚户区改造请示 篇8

根据抚发改投资字[]6号文精神,我委与县房管局经过深入调查,我县共有116400平方米的棚户区需要改造,居住人口8640人。现从我县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采取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结合棚户区住户的意愿,因地制宜,区别对待,计划改造我县红星企业集团、东乡糖厂、东乡配件厂三个板块的棚户区。

棚房区改造项目由县房管局建设,项目选址在红星企业集团、东乡糖厂、东乡配件厂。20改造棚户区总建筑面积95000平方米,改造后人均建筑面积30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3972.4万元,其中:申请上级资金3321.2万元,住户购房金额7330万元,地方配套3321.2万元。

2010年东乡县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现将实施方案及所需材料随文上报,请予审批。

特此请示

XX

新时期棚户区改造规划设计 篇9

1 棚户区现状和改造的意义

据调查, 现有棚户区居住条件环境恶劣, 房屋结构简单、使用面积小、人口密度大、卫生条件差、各种基础设施均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要等, 存在很多不利于居民生活、健康、安全的各种问题。居住在棚户区中的居民收入偏低, 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其居住条件和环境。因此棚户区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景观和市容, 占用了大面积的建筑用地, 其恶劣的居住环境更容易威胁居民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 制约了城市的现代化发展, 激发社会矛盾, 影响社会和谐。

通过棚户区改造, 可以解决低收入居民的住房条件, 提高生活质量, 改善生活环境, 优化和完善了整个城市的居民生活的基本设施, 提高了城市土地的高效使用, 改变城市的面貌, 同时棚户区改造缓解了社会矛盾, 增强人民群众之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促进社会稳定, 使得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发展。

2 棚户区改造规划设计

目前还没有针对棚户区改造规划设计专项研究, 也没有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规范, 各个城市的棚户区具体情况不同, 因此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棚户区的环境条件和现状, 根据居民实际需要、因地制宜, 制定改造规划目标和设计的内容。以合理的、切合实际的方法来解决当前棚户区的实际问题, 真正改造棚户区建设和环境, 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1 棚户区改造规划

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 运用科学的规划手段, 以发展的角度看待棚户区改造的过程。各个城市的棚户区情况不同, 在棚户区改造之前, 需要根据该地区的自身特点, 确定改造的目标。

1) 充分利用棚户区的现用现有条件, 因地制宜, 以改善周边环境、基础设备和配套服务为前提, 改造成健康、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合理规划棚户区功能, 改造成有利生产、生活的居住区。满足未来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2) 注重“绿色、健康”的理念。在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 棚户区的改造要更加注重建筑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合理和适用的节能环保建筑材料, 如太阳能等天然能源的利用。新材料的利用不仅能够改变建筑的质量, 还可建立节能环保, 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环境。3) 合理规划结构和布局。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做到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为区内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空间。结合原有自然条件, 充分考虑区内道路、休憩娱乐设施以及园林绿化设施建设, 还要注意历史文化街区和重点文物的保护, 保护不同时期的建筑, 体现城市的历史和沧桑变化。

2.2 棚户区改造设计过程

通过合理、详细的对棚户区的改造进行规划后, 根据其具体的情况设计棚户区改造过程。

2.2.1 用地比例设计和建筑质量评估

在设计过程应考虑建筑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以及绿化用地等之间的用地比例, 适当降低居住用地比例, 增加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和绿地面积。

评估规划区域内所有建筑质量, 提出改造意见。建筑的改造主要体现在建筑群的统一性, 即色彩、色调的统一和建筑群质量的统一。对于建筑质量良好, 只需更改其外观等条件就达到改造标准的予以保留, 但需要对其进行改造, 以达到建筑群整体外观统一。建筑质量差, 危害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 将予以拆除, 在旧址或重新选址新建建筑。

2.2.2 建筑户型和房屋布局设计

建筑及房屋户型多样, 联立式与独立式住宅并存, 采取同户型同片区布置的方式, 使布局更加协调。在建筑设计过程充分考虑节能设计, 其节能指标均要求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指标标准。由于棚户区改造资金有限, 在改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如地形问题、村民意愿等问题, 都会给改造实施带来困难, 在改造前期要积极与棚户区内居民协调、征求意见, 必要时也可调整一些设计方案。在户型设计阶段, 要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特性, 合理设计建设以及房屋的布局, 要时时听取区域内居民的意见、及时沟通, 取得居民的认可, 这样建筑户型和房屋布局才能符合居民的需要。

2.2.3 使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材料

充分利用太阳能等天然能源和新型节能环保材料。环保材料主要体现在其在使用过程中节能、环保、低耗等特点。其是在传统的建筑材料上产生新的一代建筑材料, 可以用于建筑墙体、保温隔热、防水密封和装修等方面。如新型建筑墙体与传统混泥土墙体相比, 具有质量轻、保温好、布局灵活、施工方便等特点。随着科学技术和建筑材料的发展, 大量的可再生材料的发明和使用, 不仅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更提高了人们对环境的要求。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使用, 可以使新建区域环境更为简洁、安全, 尤其减少了对环境污染和破坏。

2.2.4 综合设计, 因地制宜

棚户区居民对改造观点、态度不统一,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 要时刻谨记“以人为本、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从棚户区的客观条件出发, 综合考虑规划区内自然、居民、经济等实际情况, 选择合理的规划内容和恰当设计方法及依据, 从而提高改造设计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降低改造成本及实施难度。

棚户区的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合理规划、恰当设计、人性修改。在规划阶段, 在对棚户区现有条件详细分析、把握原则、合理规划。在设计阶段, 从土地使用比例和房屋质量评估, 到建筑户型和房屋布局, 再到各种新型材料的选择和设计, 都要综合设计, 因地制宜, 充分采纳居民意见。

3 结语

棚户区改造经验材料 篇10

——关于棚户区改造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中作用的调查

武绍平

为了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年初市委、市政府决定两年内基本完成105.4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共将惠及3.21万户,9.62万人。纳入今年棚户区改造计划的61万平方米,涉及居民1.52万户,3.5万人。拆迁过程中,市区3000干部下到棚户区包户拆迁,于7月下旬完成了拆迁工作。为了使广大动迁户早日住上新居,回迁楼建设者夜以继日工作,短短3个月时间完成了10万平方米回迁楼的建设,棚户区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全省率先实现今年棚户区改造回迁,也在铁岭的城市建设史上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录。

我市有史以来由政府出资并组织实施的大规模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工程,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拳拳之心,同时是在城市建设特别是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一个巨大贡献。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启示。

一、棚户区现状及对城市人居环境的影响

我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按地域划分为十趟房、啤酒厂北、铜钟、铁西百货西(精工)、龙翔、橡胶厂6块,占地159.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5.4万平方米,居民3.21万户,人口9.62万人。

我市棚户区历史久远,上述区域的棚户房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最早的建于解放前。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陆续在这些区域的空地上建房。后来人口密度不断加大,住房日见紧张,为缓解住房压力,几乎各家各房都在建房,大房接小房,小房再接窝棚。久而久之棚户区就形成了规模。棚户区建筑密度大,多数家庭几代人生活在一起。“屋里小半间,头顶能望天,四世同堂住,睡觉肩挨肩。”成为棚户区绝大部分人居住条件的真实写照。棚户区内巷道狭窄,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恶劣。棚户区没有排水设施,棚户房又普遍低矮、下窖,有的屋内地面比巷道路面竟低半米左右。下雨天和开春雪化时,水流倒灌,屋内长年阴暗潮湿。这里垃圾点少,公厕又都是旱厕,环境卫生状况极差,春天污水横流,夏天蚊蝇肆虐,冬天积雪成山。居住在这里的人无奈地自嘲:“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冬天爬冰山,雨季把水掏。”棚户区内居住人员成份复杂,生活水平较低。这里出租房屋比比皆是,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都把落脚点选择在了棚户区,使得这里的社会治安管理和房产部门房屋管理十分困难。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但是棚户区的居民却始终多年生活在恶劣的条件下,与绝大多数市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特别是居住水平反差极大。同时棚户区的存在,与城市整体形象、文明档次极不协调,使大的城市人居环境大打折扣,并且也不利于发展城市经济和招商引资。所以棚户区改造势在必行。

二、棚户区改造对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和成果

(一)棚户区改造的决策

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的问题,在全国全省有一定的普遍性。其产生既有历史原因,又有受地方财政、就业压力等现实条件制约的原因,但都是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问题。我市棚户区问题尤其如此。今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用2-3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把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条件作为全省人民群众最迫切、最期盼解决的大事之一,市委、市政府更把改造棚户区这件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当做头等大事,承诺“改造连片棚户区,让老百姓告别低矮、简陋、潮湿的平房,住上了楼房。”棚户区改造对居民而言,意味着他们将告别恶劣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而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城市村庄将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更意味着在一幅和谐美好的城市画卷上留下明丽的一笔。

棚户区改造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之广、政策性之强、人口之多、工程量之大,在我市都是史无前例的。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市政府制定了此次棚户区改造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以市场运作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统一拆迁安置,净地招标出让,对有条件的地块可以毛地出让。二是统一规划建设,统一动迁安置,统一政策标准。三是依法运作,严格依照土地、规划、房产、建筑、拆迁、税务等法律法规。四是坚持好事办好的原则。

(二)棚户区改造的规划设计

大规模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在铁岭城市建设史上是第一次。这是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大工程,事关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又是政府开发利用土地、经营城市的极好机会。市委、市政府要求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力争达到规划标准高、小区配套齐全、环境和谐优美,使棚户区居民花最少的钱住较好的房。同时,要完善棚户区周边的基础设施,对医疗、教育、商贸、交通等资源进行合理整合,力争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生活。

规划部门十分重视回迁规划设计工作,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多次研究了棚户区改造安置小区的规划,科学的确定了回迁楼建设区域和小区位置,包括原址回迁和部分异地回迁新址。在回迁楼户型设计上,建筑设计单位充分考虑棚户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经济条件,涉及了35、45、55、65、75平方米的五种户型。35平方米户型的确定,充分体现了决策者以人为本、贴近实际的思想。按照省里的指导性意见,当初确定回迁安置房的设计最小户型是45平方米。后来通过调查发现,棚户区居民中有一部分居民仍承担不起。考虑这部分居民的利益,最后确定设计35平方米的最小户型,受到了居民的欢迎和省领导的肯定。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小区规划设计和户型设计都向市民公示,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在棚户区改造回迁楼的规划和设计中,坚持了环境优良和配套设施齐全的原则,每个小区都设有物业管理办公室、社区办公室,有的小区甚至还有街道办公场所、幼儿园。小区内还建有公厕、自行车棚及车库。住户的电话线配有铁通和网通的两套供选用。小区的中心广场设计成葵花型,暗含”阳光园“的主题,周围配有休闲、健身场地。小区的绿地覆盖率在35%以上,高于一般开发商建的商品住宅小区。小区四周的围墙采用绿化先进城市应用的比较普遍的树墙,美观、现代,在银州区为首次应用。

(三)棚户区的拆迁

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后,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实现1.52万户、近5万人的拆迁工作,同时又要遵循”以人为本、以情拆迁“的理念,时间紧、任务重。为切实抓好、抓实棚户区改造拆迁工作,在确定市级领导包片后,又采取了市直各单位包户拆迁的措施。举全市之力,打胜拆迁攻坚战。市区各单位抽调三千多名机关干部,深入到棚户区当中,做动迁户的拆迁工作。广大动迁户通过包户干部的实际行动,看到了政府做好这项民心工程的决心,理解和支持拆迁工作,主动搬迁,同时,还与广大干部结下深厚的友谊。终于在三个月时间内完成了一、二期拆迁任务。

机关干部包户拆迁是棚户区改造过程中拆迁工作的一个创举。承担包户任务的领导和机关干部,认真负责,动真情、使真劲、办实事,为群众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不仅圆满完成了拆迁任务,而且实现了”和谐拆迁“,收到了”百姓得实惠,干部受教育“的双重效果。省领导对铁岭的干部包户拆迁作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批转各市学习借鉴。

(三)棚户区改造回迁工程建设

”回迁将会住上什么样的新楼?“这是每一位棚户区居民关心的问题,在回迁楼建设工作中,为真正让市民满意,采取了一系列公开透明措施,建设这项”阳光工程“。用有限的资金办更多更好的实事。在棚户区改造建设过程的实施过程中,依照严格的法律程序,通过项目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采购,选用优秀施工企业、优质建筑材料,确保工程质量,降低建设成 2 本。回迁建设工程开工前,委托中介机构组织召开了建筑工程招标会。会议还特别邀请了10位动迁户代表到会监督,这在全省尚属首次。建设工程开工后,全部建筑工程及市政基础设置工程均实行了公开招标。由于整个投招标过程运行规范严谨,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公平、公正。施工队伍确定后,为了确保及时向其提供优质价廉的建设用料,对工程所需主要材料全部实行政府采购,仅水泥、空心砖、电子对讲门等18个主要项目就节省资金800万元。

为了把实事办实,把好事办好,针对回迁楼建设的特点,采用科学的施工材料、施工技术,创建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管理办法,邀请回迁户代表介入监督。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强调要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高标准建设,决不允许出现”豆腐渣工程“。为此,首先建立了严密的管理制度,改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由承建单位、监理单位、质检人员、甲方代表、回迁户代表、规划设计单位共同组成工程质量管理系统。其中,对承建单位要求设专人负责工程质量管理,做好自检工作;对监理单位,要求监理人员实行全程监理,严格执行监理制度,对作业程序及时跟踪到位;对质检人员,要求严格检查、巡查,对工程质量有问题的,要曝光、处罚;工程建设还特别聘请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作为甲方代表,实施质量监管,这一作法得到了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查组的肯定,并建议在全省推广。

为了尽早完成回迁楼的建设工作,减少回迁户生活上的不便,市委、市政府组建了强有力的建设指挥系统,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高效务实的工作方法,实现了超常规的建设速度。今年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36万平方米回迁楼,分为8片,统称为阳光园一至八区,以保证第一批动迁的棚户区居民在明年的7月1日前全部入住新楼。8月初,就有7片共22.5万平方米回迁楼开始施工建设,此后,其余的也陆续开工。可以用”一天一个样“来形容回迁楼的建设速度。常规的六层住宅楼建设,一般需要5-6个月时间,小区的外网建设需要一个半月时间,而在回迁楼建设过程中,两项工程加一起仅用三个半月时间,工期差不多缩短了一半。棚户区首期回迁楼原计划交付使用时间是2006年6月,后来提前到2005年10月25日,提前了至少8个月,创造了铁岭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

三、棚户区改造对改善人居环境作用的几点启示

棚户区改造对我市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也给了我们一些重要的启示。

(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决策是棚户区改造的基本保证

铁岭城区有近三分之一的居民居住在棚户区,对如此大规模的棚户区进行改造,在我市历史上是空前的。不言而喻,做出这个重大决策,市委、市政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临诸多困难。但是市委、市政府领导认为此举不仅是经济任务,更是政治任务;不仅是城市改造工程,更是扶贫帮困工程;不仅是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的实际举措,更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集中体现。市委明确要求”不求政绩求民心,不图形式图满意“,把棚户区改造办成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我们的城市人居环境改善任重而道远,市委、市政府坚持”情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我们尽快实现优美城市人居环境的基本保证和希望所在。

(二)科学规划、阳光操作是棚户区改造的重要保证

面对浩大的为民造福工程,市委、市政府要求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在棚户区改造回迁工作上,市委、市政府以现代化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眼光谋划回迁安置小区的建设工作,同时兼顾回迁户的经济承受能力,确保其住得起、住得上。小区配套设施齐全,除户型外与商品住宅小区没有标准上的差异。同时,在有限的空间内,大到房间的功能,小到灯具的采买,力求经济合理、环境优化,让动迁户住得舒心、称心,传递着对回迁户的深切关爱。此外,棚户区改造整个过程的阳光操作,也使这个全市瞩目的工程得以顺利进行。动迁补偿标准在阳光下公开,拆迁程序在阳光下操作,建筑工程在阳光下施工,回迁安置在阳光下进行,被拆迁居民在阳光下受益。动迁者与被拆迁者的和谐互动,证明一个道理:办事透明,才能有服 3 力;决策公正,才能民心畅通。这对于今后创造优美和谐人居环境的实践无疑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三)全社会关注、建设者奉献是棚户区改造的根本保证

棚户区改造全市关注,也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参与。为了改尽快完成拆迁任务,市委、市政府在确定市级领导包片的决策后,又采取了”市直各单位包户拆迁“的措施,举全市之力打胜拆迁攻坚战。在广大干部共同努力下,包户拆迁创造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奇迹。给予我们的启示,一是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观点,高度重视新时期群众工作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二是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三是破解复杂问题,必须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创新工作思路,用好、用活、用足政策;四是面对大事难事,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的力量,提高抓落实的能力,形成攻坚克难的合力;五是必须重实际、重实干、重实效。关于回迁楼从建设到回迁的速度,可以说是铁岭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这样的奇迹,来自包括决策者、指挥者和施工人员在内无数建设者的无私奉献。一方面是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一方面是指挥系统的科学高效指挥,再有就是施工人员夜以继日的顽强奋战。这一切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保证了回迁工程建设优质快速完成。

在学临沂、找差距、明方向、促发展活动中,在创造良好城市人居环境的实践中,我们迫切需要发扬棚户区改造的精神,实现铁岭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铁岭市房产局

二00五年十一月一日

辽宁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调研报告

2006年07月13日 来源:振兴东北办

按:近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同志深入辽宁阜新,考察了棚户区改造工作,形成了《辽宁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调研报告》。现印发,供参阅。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2003年以来,建设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在2004年下发的《建设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危房和棚户区改造,做好冬季供热采暖的组织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改造,加强规划指导和服务等工作。2005年在两次赴辽宁调研的基础上,建设部又下发了《关于推进东北地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棚户区改造工作,2004年底,省委全委会决定自2005年起,用二至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全省5万平方米以上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任务。为推动和加快煤矿棚户区改造,分别于2004年和2005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全省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实施方案》两个重要文件,对全省棚户区改造进行了统一部署。辽宁省 4 的棚户区改造工作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好评。

为总结辽宁省特别是阜新市棚户区改造经验,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思路,2006年6月6-9日建设部调研组对辽宁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阜新市结合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棚户区改造已成为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阜新市棚户区在整个辽宁省具有典型性。全市棚户区总面积为387万平方米。其中,5万平方米以上的集中连片棚户区283万平方米。阜新市列入全省棚户区改造计划的房屋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占全省棚户区改造计划的27%。涉及居民81820户、22.66万人。2005年初,阜新市启动了城南、高德、平西、新邱四片棚户区改造工程,截至到2006年5月底,已完成221万平方米的拆除任务,回迁楼开工面积230万平方米,占计划的82%;竣工35万平方米,安置拆迁居民8372户;预计2006年底,约有85%的被拆迁居民可以顺利回迁。

从入户访谈和现场调研的情况看,阜新市棚户区改造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有效地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体现了社会公正。阜新市棚户区户数占市区总户数的28.68%,人口占市区总人口的28.98%。棚户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是低收入困难群体,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占棚户区总户数的比例高达75%。改革开放以来,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并没有发生明显改善,反而因下岗失业而被日益边缘化。棚户区改造前,棚户区居民户均住房建筑面积27平方米,人均9.7平方米,其中,低保户户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2.2平方米,人均7.4平方米;改造后,户均住房建筑面积增加到50多平方米,人均达16.7平方米,已接近全市人均建筑面积17.34平方米的居住水平。在对棚户居民进行回迁住房安置时,阜新市规定原面积部分按每平方米120元结算结构差价,合理超面积部分按每平方米650元购买,超过合理面积部分按每平方米1100元购买,从而使绝大多数经济收入低、生活困难、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住房问题的群众,经过棚户区改造之后,不仅改善了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而且拥有了价值数万元的房屋资产,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体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以在棚户区改造前住房面积为20平方米的三口之家为例,按照同地段商品房每平方米160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这户居民只需支付2.32万元,就可以获得一套价值8.32万元、面积为52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房;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这户居民支付3.64万元后,就可以获得一套价值10.24万元、面积为64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房。

(二)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面貌。国家支持辽宁省”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的26 亿元资金中,安排给阜新市9.3亿元。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这部分资金将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在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阜新市结合棚户区改造,大力进行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完成了煤城路的改造工程和细河的城市段治理,一大批市政道路列入改造范围,建设了日处理1500吨能力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和日处理10万吨能力的污水处理厂。另外,随着今年改造计划的实施,阜新市将相应地搬迁改造几所学校,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以推动将采煤沉陷区改造为地质公园的工作。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实施,加快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改变了矿区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城市面貌,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三)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了土地合理利用。集中连片棚户区的改造盘活了存量土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价值,使稀缺的土地资源得以再生利用。阜新市列入省计划改造的集中连片棚户区共涉及12块,拆除房屋面积221万平方米,总占地面积15.8平方公里。改造整合后新建10片回迁楼,总建筑面积为264万平方米。腾空土地10块,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这为阜新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城市功能、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社会就业.阜新市结合棚户区改造,以土地置换为依托,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优化工业结构。目前,阜新市已引进对当地农业生产带动力极强的伊利、双汇等农业产业化企业,培育和发展了资讯、旅游、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和扶持了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化工等工业企业,并因地制宜地发展了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对参与阜新市棚户区改造的新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鼎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调查情况看,两个企业职工的年收入分别由6000元和8000元增加到8000元和10000元。同时,棚户区的改造拉动了建筑业的发展,2005年建筑业产值达25亿,建筑业、建材业、物业管理等行业共吸纳约2万人就业,每月可为每名职工带来约800元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和居民收入的提高。

(五)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促进了社会和谐。通过棚户区改造,多数普通群众告别棚户区搬迁上楼,稳定了民心,增强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邱西部棚户区 79岁的李柏祥家和75岁的齐曰信家访问时,两位老人都向汪光焘部长表达了即将告别棚户区住进新楼时的喜悦心情。李柏祥家仅用1.5万元,购买了价值7万多元,面积64平方米的安置用房,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军人激动地说:”做梦都没想到会住上楼房,感谢共产党、感谢政府“;在城南棚户区7 1岁的朱淑霞家访问时,老人向汪光焘部长说:”原来用煤炉子取暖,家里到处是黑的,现在住上这么宽敞明亮的新房,家里装修的漂漂亮亮,一进家门就觉得舒坦“。在对棚户区老百姓的随机访谈中,大家对棚户区改造都给予了极高评价,认为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是老百姓欢迎的”民心工程“,许多人反映现在的街道干净了,马路宽敞了,河水清洁了,人的心情也舒畅了。另外,阜新市在棚户区改造中还为 6 每个社区无偿提供 200-300平方米的社区管理用房,加强了社区组织建设。

总的来看,棚户区改造改善了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缩小了城市不同群体之间的住房差距和生活差距,提高了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实现了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创造了良好环境与支撑条件。另外,棚户区改造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密切了干群关系,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可以说,阜新市对棚户区改造的实践已经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探索了一条新路,成为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二、棚户区改造的基本经验

(一)”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是推进棚户区改造的有效机制

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为了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资金短缺等诸多困难,2005年阜新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统一政策,开发企业建设,全社会参与,属地协作“的运作机制。对具备商业开发条件或基本可以实现资金平衡的地块,选择本地具有一定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现对棚户区的改造:市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拆迁政策、统一建设标准;开发企业根据市政府确定的规划、政策和标准,组织拆迁、建设和回迁,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检查和监督。2005年阜新市共有三家开发企业参与四片棚户区改造,共拆迁棚户区房屋面积121.5万平方米,建设回迁住宅楼80万平方米,竣工35万平方米。

2006年在总结2005年的棚户区改造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加大了政府推进力度,对列入全省改造计划的没有商业开发价值的八片92.4万平方米棚户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的总体要求,由棚户区所在的区政府及市政府有关部门直接承担棚户区改造任务,具体负责棚户区的拆迁、建设、回迁安置,从而有效地推进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进程。政府通过招投标等方式选择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并对大宗建筑材料进行统一采购。阜新市充分发挥公众在棚户区改造中的作用,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包括:通过危改与房改相结合,按照房屋的寿命和质量,每平方米按30-60元的房改成本价收取售房款;对安置住房按原面积部分、合理超面积部分和超过合理面积部分,分别收取不同标准的购房费用。仅这两项可收取7.4亿元改造资金,占棚户区改造总投资的20%。另外,在工程建设中,聘请32名有工程建设经验的回迁群众进行质量监督,既调动了回迁群众参与改造的积极性,又有效监督了工程质量。

(二)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制。辽宁省委、省政府把棚户区改造纳入考核目标,明确各市市长作为第一责任人。阜新市委、市政府将棚户区改造作为全市的”一号工程“,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的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棚户区改造专题会、调度会,并经常深入棚户区拆迁 现场和工地指导棚户区改造工作。各职能部门和各区、各街道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层层抓落实。全市92个市直单位共同抽取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承担拆迁包户工作,通过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使群众充分了解棚户区改造政策,由抵触变为支持,8万多拆迁居民没有一户因为棚户区改造拆迁安置越级上访、也没有一户实行强拆,有效保证了棚户区改造的顺利实施。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阜新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努力做到”四个相结合“,即使棚户区改造与推进城市发展和经济转型相结合,与促进居民就业和再就业相结合,与增强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相结合,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在对棚户区改造进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阜新市又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清了棚户区的底数和居民的可承受能力,了解了棚户区居民对安置住房面积、户型结构等的具体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组织编制了城市棚户区改造方案,拟定每天的工作量,按照工期倒排计划,逐个检查、登记各分项工程的完成情况。建筑施工单位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特色“,除按照棚户区新建住房标准进行施工外,还根据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对室内户型和设施进行更改和调整。

(四)明确政策,阳光操作。阜新市为确保国家和棚户区居民的利益不受侵害,保证群众满意,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实施阳光操作:通过公开招投标,选聘资质高、信誉好、能力强的建设队伍;通过监督检查,解决非法转保、分包等违规行为;通过对大宗建筑材料的政府集中采购,确保工程建设的公开透明;通过建立专款专用制度,确保棚户区改造资金安全;通过制定科学的补偿安置方案,及时公布拆迁安置方案和补偿标准,实行先签协议、先缴钱的先选房,所有补偿款、选择的房源及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了拆迁补偿安置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五)政策落实到群众,使群众享有实惠。在安置房屋设计中,根据被拆迁居民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分别建设了37、45、52、64、68平方米等五种户型的安置住房。为减轻棚户区居民负担,阜新市制定了一系列让利于民的优惠政策:一是新旧房屋差价每平方米减收30元;二是所有回迁居民共用部位公用设施维修基金按成本价每平方米800元的1%收取;三是棚户区居民在办理产权证时免收所有税费。这三项政策使棚户区居民每户享受了近3000元的优惠。此外,对低保户和低保特困户实行了更加优惠的政策:私有产权原面积拆一还一,免收新旧房屋结构差价。除此之外,对于拥有被拆迁房屋产权的低保特困户,合理扩大面积部分每平方米补助200元;如果确实无能力出资购买合理扩大面积部分,则允许欠款入住,待交够欠款后再办理房屋所有权证;如果到期后仍然无能力缴纳欠款,则按廉租住房进行管理。

三、关于棚户区改造的建议

(一)加强棚户区居民安置用房的质量管理。棚户区居民安置用房包含大量的政府优惠,建设标准以 8 小户型为主,因此,在住房户型、环境设计中,应充分发挥各级规划、设计单位的作用,推广高水平的户型设计方案,使户型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实现在较小的面积内达到较高的舒适度,同时,要兼顾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的可改造性。另外,在开发、设计、拆迁、施工、监理等各个环节,要尽可能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实力的单位参与建设,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确保回迁安置房屋的建设质量,防止因质量问题引发纠纷。

(二)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做好棚户区改造工作。棚户区改造是惠及广大棚户区改造居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阜新市棚户区改造的数量多、面积广,建成后的房屋管理难度大。建议对安置小区公共部位维修、小区物业管理、供暖等要早作安排,把好事办好、办实。另外,阜新市尚有5万平方米以上的连片棚户区62万平方米、5万平方米以下的非集中连片棚户区104万平方米需要改造,棚户区居民改造愿望强烈,建议统筹安排、加快改造步伐,防止因互相攀比而引发不必要的上访。

上一篇:癌症晚期患者的护理下一篇:国际大酒店员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