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2024-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练习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共10篇)

练习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篇1

练习三中的3-5题。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2、通过口语训练让学生学会申诉。

3、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中的第八节。

(2)引导学生读贴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那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里。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着两个笔画比较简单的字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三、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结合口语交际话题“学会申诉”作启发谈话。

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应该及时想有关部门或学校申诉,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板书学会申诉

(2)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 的要求

2、指导

(1)教师引导学生读题并思考

(2)集体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侵犯?应该怎样倾诉?

(3)教师引导学生的出申诉的方法。

(4)学生分组练习说。

3、练习

(1)分组推荐代表上台就某一侵权行为进行申诉

(2)其他学生可以针对前面学生声速说出自己的申诉方法。

4、反馈

(1)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一训练内容做更深入的思考

(2)教师点评

附板书设计:

练习3

学会申诉

《练习3》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练习5-7题。课时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成语,了解成语的意思。

2、读背两个富有哲理的话,根据画面的提示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进行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进程:

一、教学第5题。

1、自学此项,要求: ⑴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⑵理解成语意思。

2、指导。

⑴学生自由读12个成语。⑵教师范读。⑶学生自由读。⑷指名读。

3、学生练习读成语并理解意思。

4、反馈。

⑴指读,正音。

⑵齐读。

⑶提出不理解的成语,师生共同解决。

汹涌澎湃:原指洪水猛然上涌的样子。现在形容人群的活动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无边无垠:广大而看不到边际。气象万千:气象宏伟绚丽,非常壮观。桀骜不训:横冲直撞,乱冲乱闯。旋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局面。雷霆万钧:比喻不可抗拒的强大威力。

人定胜天:人的 智慧和力量可以战胜自然。自由练背,全班打节奏齐背。

二、读读背背

1、出示。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4、自由发言。

5、理解句子含义。

熟读成诵。

三、教学第七题 登台前的准备:

1、自由读,思考:本次辩论的主题是什么?

2、分角色朗读,师生共评,引导。

3、学生再练,达到诵读。

演一演:

1、小组内练习。

找小伙伴一起。

甲方:三人,主辩一名; 乙方:三人,主辩一名; 主持人一名。

2、自告奋勇到台前来表演。

3、评价。

4、小组内再练习。

5、表演,评出最佳表演组和个人。板书设计:

练习三

汹涌澎湃 无边无垠 一泻千里 气象万千 波光粼粼 桀骜不驯

水中捞月 海底捞针 人定胜天

练习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篇3

教学内容: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8个成语和古诗《小池》,理解其意思。

2、正确、美观地书写左右结构的字。教学进程:

一、教学第二题

(一)教学成语

1、借助工具书,把字音读准。

2、指名读,正音,齐读。

3、你理解了哪些成语的意思?这些成语都勾画了什么?

4、做游戏。让一个学生悄悄看一个成语,然后做动作,让其他学生猜。

5、指导朗读、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三个字。

2、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要注意什么?

3、小结:

左右结构,且左窄右宽。左边的“土、石、立”书写时要小一点,位置都应偏上一点,否则会觉得左肩耷拉着。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培养学会具有爱心、关心他人、鼓励他人,使其产生信心和力量。教学进程:

一、审题

1、指名读题。

2、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练习的要求。

二、指导

1、读读书上出现的三个例子。

2、怎样鼓励?互相讨论、交流。

3、指名说,其他学生评议。

4、分角色扮演。师生评议。

三、拓展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不顺心的事吗?你是怎样鼓励自己的?

练习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通过阅读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

3、想象自己将要创造设计的新型玻璃,说清楚这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新型玻璃》。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了解了这些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还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新型玻璃展销会。相信大家的收获一定不少吧。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课文,看作者是如何把一种种新型玻璃介绍给我们的,从而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讲读第1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读了课文,知道报警的并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

生:被划破的玻璃。

师:是呀,同学们,报警的就是那被划破的玻璃。这是种怎样的玻璃?为什么会报警呢?请大家快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从中找答案。

2、指名回答:这种玻璃为什么能报警?(板书:自动报警)它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找出一句话)从作者的描述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3、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这种特殊的玻璃,这段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呢?为了把这种玻璃的特点说清楚,课

文主要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师生小结:原来这种能报警的特殊的玻璃就是——“夹丝网防盗玻璃”它里面有极细的金属丝网和自动报警器相连,当人划破玻璃时能自动报警,它的用途很广泛,用了它是为了来防盗,课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三、学习2——5自然段。

过渡: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呢?为了更好地说明它的特点和作用,分别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加以说明的?好,我们按组来逐一自学吧。

1、复习前面课文学过的说明事物的方法: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假设……

2、分组读书讨论。

要求:读课文,想方法,作记号,再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随机抽出重点词句加以强化说明。)

4、齐读课文2——5自然段,进一步了解这些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领悟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四、学习第6自然段。

师:过渡:同学们,通过作者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人们指哪些人呢?在座的同学们有可能就是未来的科学家,你要设计出怎样的新型玻璃,为人们造福呢?

学生汇报。提示:要向大家讲清楚你设计的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五、自学生字词。

1、辨析字形、字义。

2、组词。

3、小组订正,集体汇报。

六、全文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作者向我们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自己也设计出了新型玻璃,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早日实现理想,制造出自己设计的玻璃,为人们造福。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谢谢大家!

板书:

新型玻璃

种类

夹丝网防盗玻璃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吃音玻璃

……

练习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篇5

第18课《盘古开天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背景:以“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为契机,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为主体参与的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学习,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在阅读的同时,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盘古开天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巨人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激发阅读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时已对课文有所了解,学习了生字,朗读了课文,理清了层次,本课时立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以读促思”来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读书,边读边思,边读边议,边读边展开想象,抓住关键词、句、段进行品词析句,利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读懂课文。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中心句。

2、积累反义词和“隆隆的雷声”这样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类似的神话故事

4、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热爱五千年文化。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方法:从本课神话故事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阅读法、讲授法、电教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趣、及抓题眼,导入新课

1.师: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认识他们吗?(幻灯片1出示)

师:他们都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生:(盘古)幻灯片2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提炼中心

1.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生说,你真会概括!)

2.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谁知道课文中哪句话,它高度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生汇报,幻灯片3出示此句)师:这一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像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师板书:中心句,生齐读)

3.这个句子太长了,谁能把它缩短一些?就剩下“谁干了什么”就行了。(盘古创造了宇宙。)看到这句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盘古怎么创造宇宙的?宇宙之前是怎样的?)

4.评价:你真会提问题;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下面请大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再和小组交流体会。注意方法提示哦。

三、走进文本,对话交流,想象画面。(20)

1、设问导读一:美丽的宇宙之前是怎么样子的呢? 哪个组来回答第一题?

生:我们组来回答第一题,请大家看到第一自然段,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我从混沌一词中体会到宇宙很黑 师:什么叫混沌?(非常乱)(看不清、分不清)

师:遇到不懂的词语,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字典。我们看看字典上对“混沌”是怎么解释的?灯出示:混沌:①、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②、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样子。

师: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应该选择哪个解释?(选择解释1)师启发指导朗读

2、设问导读二:有一天,盘古醒了,它是怎么创造宇宙的呢?

生:我们组来回答第二题,请大家看到第二自然段。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我从抡体会到盘古很使劲。师:什么是抡起?谁来做个抡起的动作?(区别抡与拿)

师:谁来读这句话?谁来评价?齐读这句话,要把盘古很使劲的样子读出来。师:只听── 生:一声巨响!

师:混沌一片的东西—— 生:渐渐分开了。

师:轻而清的东西── 生:缓缓上升,变成了天。师:重而浊的东西,生: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幻灯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仔细观察这个句子,你们发现了什么?

(轻——重;清——浊;上升——下降;天——地,4对反义词)(轻——是重量轻;清——是清澈,不浊的意思)(渐渐 慢慢 缓缓近义词)师:这些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混在一起,就是(混沌一片),我们通过联系上下文更加了解了混沌的意思。师: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和地形成的过程写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在读句子的时候要注意这些词语。女同学读上半句,男同学读下半句,要读出天地慢慢形成的样子。生分角色齐读句子。师:同学们,盘古一斧头就把天地劈开了,这个过程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板书:开天辟地)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盘古为创造宇宙,还做了什么? 生:请大家看到第三自然段,盘古怕他们还会合....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师:看老师写字。(板书:顶天蹬地)顶天蹬地是什么样的?我请一位同学上台做给大家看。

师:谁能根据他的动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顶天立地)师:真好,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印在我们心间,师:(转向做动作的孩子)老师问你,你要说实话,感觉怎么样,累吗?(生:好累!)

师:你这样做一会就累,叫你做上一天都难,可盘古顶天蹬地多长时间?

师:是啊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啊!来,请接着老师的话往下读。一百天过去了,盘古——

生:(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百年过去了,盘古——

生:(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一万年,十万年,盘古——

生:(接)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

师:就这样,天地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他又做了什么?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生:我们组来回答,请大家看到第四自然段。(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这句话是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2)师:盘古的身上发生了那些变化?小组合作填写下面表格!(3)师:盘古虽然倒下了,但他并没有停止创造美丽的宇宙。幻灯出示:第四自然段的系列排比句 师:(指着屏幕)看,这段话多美,它美得就像一首诗,你能像诗人一样读读它吗? 同桌合作读书,一个读写盘古身体的部分,另一个读它变成了什么的部分。(指几名学生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画面。说自己仿佛看到的画面。)师指导朗读。(隆隆的雷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师生合作读。(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画读读。这样吧,老师把红色送给男孩子,黑色送给我自己,绿色送给女孩子,一起去读读其中的美。)

(5)师:同学们,你们看到的神奇画面难道仅仅只是课文里所写的吗?大家想想盘古的牙齿、鼻子、耳朵、头发、眉毛、手指头、脚指头、骨骼、经脉„„会变成什么?

他的(),变成了()的()。

(6)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说的那么多画面,如果把他补到课文第四段,那么,这一段末尾的省略号,我们是不是可以把它去掉?为什么?

师:是啊,还有我们没想到的,天地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盘古化成的。(化成万物)(5)齐读最后1自然段。

师: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最后1自然段。

四、回归课题,升华主题,抒发情感。(5)

1、师:所以,我们说(指着课题)——盘古开天地。谁能说说,这里的“开”指——(创造)

2、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盘古说什么? 幻灯出示:______的盘古,我想对你说:“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这还有一首古诗,出示“我多想”,齐读诗歌。

五、拓展阅读,推荐书目,引领课外。(2)

1、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想问问大家,世上真的有盘古这个人吗?这个故事都是真的吗?这个故事是从哪儿来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想象出来的。)

2、师:对,盘古开天地,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像这样的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幻灯出示:经典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仓颉造字》、《后羿射日》、推荐书目:《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练习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篇6

教材第131 页练习二十五的第4、5 题。

二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  重点难点

进一步归纳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区别。

四   教具准备

投影及多媒体课件。

五  练习过程

(一)完成教材第130 灾练习二十五的第4 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画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二)导成教材第131 负练习二十五的第5 题。

小组进行讨论,两组数据分别用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表示更合适?为什么?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交流,老师提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结:条形统计图不较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很快比较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下面是王强收集的 年春节期间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的统计图。

2005 年2 - 15 日龙潭湖庙会和厂甸庙会游览人数统计图

……厂甸庙会

……龙潭湖庙会

根据上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 l )游览两个庙会的人数分别在哪一天到达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 2 )哪个庙会的游览人数上升得快,下降得也快?

( 3 )假如明年要游览庙会,你认为哪天比较好?

( 4 )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研究了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通过学习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可以容易看出两个数据的变化情况,并会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第六单元实力评价

一  口算。

1.2×3=        0.36×10=       2.4÷8=

0.4÷0.8=      0.25÷0.5=      3×2.3=

4.72-0.72=     1.5×4 =        8.56×0=

2÷0.2 =       1.2+3.5 =       5.6÷5.6=

二  小东向10 名家有电脑并能上网的同学了解了一周上网的情况,结果如下:上网1小时的有1 人,2 小时的有4 人,3 小时的有3 人,4 小时的有1 人,5 小

时的有1 人。根据以上数据,把下面的统计表填写完整。

小东的同学一周上网情况统计表

人数

上网时间/时

1 .这10 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在(    )小时到(   )小时之间。

2 .算出这10 名同学一周上网时间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三  小北对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制成了下表。

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情况统计表

户数 1 1 1 3 5 4

每户用塑料袋只数 12 13 14 15 l6 17

1 . 计算出15 户居民一周用塑料袋只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2 . 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四  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某市运动会各区获奖牌情况统计表

五  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 .希望小学要统计五年级各班同学为社会做好事的件数,应选用( )比较好。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2 . (  )最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3 .表示一年里12 个月的气温变化情况,选用(   )比较好。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六  先在下面折线统计图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然后根据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

某超市2005 年电视销售情况统计图

1 .普通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   )台。

2 .液晶电视平均每个季度销售(   )台。

3 . (   )季度两种电视销售差距最大,是(   )台。

4 .根据你获得的信息,预测明年两种电视的销售情况。

七  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年   年  年 2005 年

万福商场

东方商场

某区两个大型商场2002 - 2005 年营业额情况统计表

某区两个大型商场2002 - 2005 年营业额情况统计图

练习3第二课时 篇7

教学内容: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读贴练字,引导学生赏析汉字美,创造汉字美。培养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出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2、指名朗读。

3、说说如何写好横线上的字。

注意:

(1)写单个字,要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观察的主要参照不再是“格子”,而是字的笔画与笔画,偏旁与偏旁之间的结构关系。

(2)写一行字,还要讲究字与字之间的穿插、避让和布局。

4、读贴,书空,交流写好字的诀窍。

5、指定时间内独立描红,临贴。

二、口语交际:我来说一说

1、读一读口语交际的题目要求。

2、归纳所列话题:

(1)同学过生日,要不要送礼物?

(2)爸爸妈妈要我们星期天参加补习班,我们要不要参加?

(3)广告上说的,我们该不该相信?

3、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一些问题,有时甚至常让我们陷入两难的境地,你还遭遇过什么问题?

4、学生再举例,教师继续罗列于黑板。

5、你对哪个话题最有看法,请你来发表你的看法。

6、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写下同学的看法。

7、代表心里“编”写提纲,试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以及同学们的看法。

8、教师及时指导:

(1)恰当地点拨,使讨论逐渐深入。

(2)充分尊重学生意见,只要言之有理,都给予肯定。

(3)鼓励不善发言的大胆表达自己观点。

板书设计:

我来说一说

先在心里编好谈话提纲

练习六第二课时 篇8

教学内容: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写好钢笔字,提高学生的钢笔字书写水平。

2、引导学生学会评说,发表自己的看法,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3、学习与他人交流,培养留心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教学进程:

一、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明读题,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读的正确流利有感请。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一些字的写法。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页。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总结

二、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师生共同讨论快速构思的要领。

4、说话是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励创新。

(二)、指导

1、引导学生把课前收集的资料会议并整理出来。

2、小组合作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

三、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影视剧评说

评剧中人物

说剧情和故事

练习五第二课时(本站推荐) 篇9

教学内容: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让学生掌握段落的布局,能写出优美的钢笔字。

2、学会简单演讲,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写字训练

1、指导:

指导学生观察本段话的行款布局和整体章法特点:字距小于行距,每行字的结尾要对齐,要做到疏密有致。

2、齐读。

3、描红:

在分析指导的基础上,学生进行描红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练习:

学生在练习本上进行模仿练写。

二、口语交际

(一)联系《谈礼貌》以“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为话题构思演讲的要领:先要讲讲“为什么”,再讲讲“怎么样”。

1、学生交流探讨此话题的演讲。

2、指明演讲。

3、演讲后的交流反馈小结:要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努力发掘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

4、教师以“节约每一滴水”为题,做示范演讲。

5、对比讨论:通过学生与教师的演讲对比,明确神态要大方自然,语调要抑扬顿挫。

(二)、练习

1、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话题在小组内练说。

2、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演讲。

3、组织交流反馈。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写一份演讲稿。

板书设计:

小小即兴演讲会

先讲讲“为什么”

练习三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篇10

教学内容:完成写好钢笔字和读读背背。课时目标:

1、写好钢笔字(“返、越、处”三个字)注意写好捺画。

2、进行读读背背。教学进程:

一、写好钢笔字。

1、看看写的字。(“返、越、处”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讨论要注意的地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三个字的捺画的不同走势。正确把握三个字的捺画起笔走势。

“遮”字一捺走势平缓;“越” 字一捺比“遮”陡;“处”字一捺更陡。

4、教师边指导边范写。

5、指导学生认真、仔细、规范地描红、仿写。注意写字姿势。

二、读读背背。

1、熟记8个成语。

(1)结合第一单元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加以理解。

风云变换:像风云那样变动不定。比喻事物变化复杂或局势动荡不安。气象万千:气象,景象。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富于变化。飘飘欲仙:漂浮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2)指导记忆。

2、背诵《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1)介绍:范成大写了一组《夏日田园杂兴》非常著名,今天一起来学习《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2)引导学生看图,并借助图画读读古诗,同桌互相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大致体会诗的意思与表现的情趣)

(3)小结:全诗用通俗的语言描绘了夏日农家昼耕也织的忙碌景象和儿童不会帮助织布,却在树下学种瓜的有趣情景。

(4)根据诗意,指导学生熟读背诵。(5)自由练背,指名背,齐备。布置作业:

1、搜集其他《夏日田园杂兴》进行积累诵读。

上一篇:商业返租合同下一篇:三年级语文组学习《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