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2024-11-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精选8篇)

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篇1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09年12月开办信用卡业务,主要推出个人人民币信用卡普卡,为银联标准卡(有效期三年,可设四张附属卡)。邮储银行信用卡使用方便,可在全国各家上和进行消费,以及任何一台有银联标志的自动提款机上取现。邮储信用卡产品的亮点为资费实惠、量身定分期(交易分期、账单分期两种分期方式随心选择,分期申请起点金额低、费用少)、还款方便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信用卡、信用卡风险及特点和种类。信用卡及信用卡风险简介

1.1 信用卡

信用卡是发卡行发行的,给予持卡人一定信用额度,允许持卡人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支付工具。其形式是一张正面印有发卡银行名称、有效期、号码、持卡人姓名等内容,背面有磁条、签名条的卡片。信用卡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我们现在所说的信用卡一般单指贷记卡。

1.2 信用卡风险

信用卡风险在广义上是指在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狭义上,信用卡风险是指因信用卡无担保循环信贷的产品特性和贷款实际发生的非计划性、无固定场所、授贷个体多、单笔金额小等特点,导致发卡机构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就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的问题而言信用卡风险包括:银行内部操作的风险、欺诈风险以及信用风险,等等。信用卡风险的特点

2.1 风险的不确定性

发生时间的不确定性。从总体上看,有些风险是必然要发生的,但何时发生确是不确定性的。例如,生命风险中,死亡是必然发生的,这是人生的必然现象,但是具体到某一个人何时死亡,在其健康时却是不可能确定的。同时在信用卡申请审核中持卡人的欺诈变相骗信用卡给银行及持卡人造成不可抗力的风险。2.2 风险的客观性

风险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因为无论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还是社会发展的规律,都由事物的内部因素所决定,由超过人们主观意识所存在的客观规律所决定。

2.3 风险的滞后性

信用卡具有“先消费、后还款”的特点,决定了信用卡持卡人无须预先存款即可刷卡交易。同时根据信用卡业务惯例,持卡人有一定期限的还款免息期。在免息期内,发卡银行无法完全监控持卡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只有在贷款逾期进入催收阶段后,银行才能真正确定风险损失的程度。

2.4 风险的分散性

由于信用卡持卡人分散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持卡人从事的职业特点比较分散,消费行为各异,而且持卡人用卡也会随其身处不同地域而呈现明显的使用地域的分散性。这使得信用卡风险也因此而表现为分散性特征。

2.5 风险的多发性及复杂性

信用卡持卡人总量大、消费频率高、自然因素变化较多,不可避免地包含了很多无法预料的潜在风险。同时,信用卡风险产生的因素较为复杂,仅因欺诈因素引致的风险就包括伪卡诈骗、伪冒申请、卡片遗失、盗用账户、未达卡、网上黑客等。信用卡风险的种类

信用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支付工具,其本身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同时信用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且风险涉及面广、种类繁多。下面主要介绍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及操作风险。

3.1 信用风险

银行传统业务的信用风险是由于借款单位或个人在借款到期后,不能履行合同、契约,无力偿还或不愿偿还贷款,致使银行贷款本息不能按期收回而遭受损失的一种风险。而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是特指持卡单位或个人在用卡透支后,由于发生经济问题或者主观故意,不能按信用卡章程规定的期限,或发卡机构与持卡人事前协定的透支期限,归还透支本息所产生的风险。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恶意透支。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最隐蔽和最难防范的信用卡犯罪手段。2)谎称未收到货物而拒绝还款。即在收到货物后提出异议,谎称从未进行交易或者有交易但没有收到货物而拒绝还款。

3)虚假挂失。假装信用卡丢失,利用办理挂失手续到商业银行止付这一很短的时间差,大量透支使用。

4)利用信用卡透支金额发放高利贷,从而长期无成本占用银行资金谋取暴利的目的。

3.2 欺诈风险

信用卡的欺诈风险是指由于信用卡遭人冒名申请、伪造、盗领、失窃等原因而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欺诈类型主要有:

1)冒名申请。以虚假的身份证明及资信材料申请信用卡,获批后,即刻进行欺诈消费或套取现金。

2)伪造卡。先利用高科技手段窃取真实的信用卡客户资料,然后再根据非法获取的信息伪造信用卡进行诈骗。

3)遗失卡或被盗卡。信用卡在邮寄或使用过程中不慎丢失或被他人盗取,从而被他人盗刷。

4)特约商户欺诈。主要是特约商户的不法雇员通过伪造交易资料骗取收单机构交易款。

3.3 操作风险

信用卡的操作风险是指发卡机构因管理和作业流程上的操作不当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卡机构内部员工疏忽大意,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对流程执行的力度不够,也会造成不应有的风险。

2)审批政策及后续流程漏洞造成的损失。

3)相关配套的软硬件设备安全性低也有可能造成损失。

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篇2

我们的风险系数(年波动率)是以平均周收益率为基准,用以度量周收益率与平均期望率的总体性偏离程度。然而通过波动率来刻画得风险系数只有在收益率的概率分布是正态分布或对称分布是才会比较有效。然而,对证券市场投资收益率分布的众多实证分析表明,投资收益率往往呈现非对称、非规则性变动。这

衡量收益风险之间的关系,显然不太恰当。这也是产生上述悖论的主要原因所在。

在一系列风险收益调整指标,到底哪个有更高参考的价值呢?那些指标能有效和充分揭示基金绩效呢?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风险收益评价指标是星晨风险评价指标。但它充其量只是提供了一些投资参考而已。因为其所包含的评级周期都是以往数年的,没有考虑股市周期的变化,也不具有前瞻性。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一项理想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应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它既能评价基金收益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又能评价基金收益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而且它应当是一个不依赖于任何假设前提的业绩评价指标;它具有良好的前瞻性,拓展性和预测功能,能有效地把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信息整合在一起。

上面的指标确实是比较理想主义,因为,要具有所谓的前瞻性、拓展型、预测性绝非一件易事。但它为指标评估提供了一些参考标准。我们相信,今后的风险调整收益指标,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接近于我们的理想指标,也会具有更强的解释能力。

四、基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历史不长,但成长速度很快,在未来的几年内,我国基金总的资产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市场化,规范化和国际化。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在就如同我国经济在走向改革开放后获得了长足发展一样,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走向开放也是必大势所趋,可以将其概括为三个开放。一是基金运作制度的开放,即走开放式基金之路;二是对外开放;三是对内开放,即对内应该尽快完成从垄断到竞争的过程。

今后,我国的基金业将成为开放式基金的天下,但也将出现海外基金公司与中国基金公司共同“分享”投资市场基金份额的局面。制度化、规范化会成为一种趋势。海外基金所带来机遇与挑战会加速我国基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永良:基金之神——乔治索·罗斯的基金投资忠告.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32~33

[2]百度知道.[2006~5~29]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

[3]基金基础知识[2007~06~04].http://blog.csdn.net/coldicesnows/

[4]搜狐-财经-基金.http://money.business.sohu.com/jijin.shtml

[5]卢晓平:基金业展望五:基金业发展前景广阔.上海证券报,

[6]刘传葵:基金业发展方向的三个开放.上海证券报,2000~

徐亚琴沈和庆绍兴市商业银行

银行保函是银行应申请人的要求,以自身的信誉向受益人作出的承担某种支付责任或经济赔偿的书面付款保证承诺,近年来,保函在促进对外贸易、保证涉外合同的正常履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银行保函作为一种信用工具,因其涉及范围广,包含的因素多,具有诸多潜在的风险因素,即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国家风险等,本文就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加以阐述。

一、保函业务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

信用风险是指担保函项下某一关系人未能执行或不愿执行合同并不履行付款或赔偿责任而给蛋白行带来的损失。这一风险主要来自受益人、申请人和反担保人三个方面。

1. 担保行可能会遭受益人的不合理索赔

根据保函的独立性,担保行开出保函的行为与受益人接受保函的行为,构成了两者之间不依附于合同而独立存在的一种新的合同关系,银行在保函项下的责任主要是保证在收到受益人递交的符合保函条款规定的索赔书及有关单据后,向受益人支付一定的赔偿金额。而在实际业务中,受益人往往只接受“见索即付”的保函,即受益人的索赔时无条件的,可以仅凭一份声明书而不是其他佐证文件,如果实际上申请人已履行了合同,受益人仍有可能向担保行无理索赔。

2. 担保行可能承担申请人的违约风险和效益风险

若申请人资信不佳,不认真执行合同条款或未按时履约等,银行有可能因申请人的违约而遭致索赔;若申请人由于生产过程中原材料或电力供应不足,或因管理不善,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造成经济效益不高,担保行则可能因申请人无力还款而遭致索赔。

3. 来自反担保人的信用风险

反担保人的责任就是保证银行对外赔付后,在申请人无力偿还的情况下,补偿银行因履行担保责任而作出的任何支付。若反担保人经营状况不佳导致资金偿还能力低下,或反担保人资信较差,不愿承担责任或推脱责任等,同样也构成了担保行的信用风险。

二、采取措施,积极防范信用风险

1. 深入调研,做好前期审查工作

(1)对申请人的审查。在受理申请人委托之前,应根据保函性质对申请人进行资格审查。如委托银行办理借款保函的客户应为经政府部门批准的企业;委托银行办理其他保函业务的客户应为具有对外业务经营权的企业。然后着重了解其财务状况、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行业经验及经营业绩等,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出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及履约能力,从而决定是否出具保函。

(2)对受益人的审查。由于受益人地处国外,对其审查难度要大一些,除依靠平时积累资料、搜集信息外,还可以通过海外代理行(联行)或商会等民间组织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争取获得多方协助,以防不法商人进行不合理的索赔,骗取赔偿金的事件发生。

(3)对项目的审查。担保项目原则上必须属投资方向正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经济效益好,有影响和有发展前景的项目。审查时要认真分析该项目在担保期间的发展趋势及与其相关市场可能出现的变化,分析在这种市场变化之下,申请人的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从而对保函所可能承担的风险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对金额大、期限长的借款及特殊贸易保函应进行项目评估,通过对保函项目投资的必要性、技术实用性、建设可行性、财务状况、经济效益、项目资金来源及使用计划、商务合同、结算方式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形成评估报告,作为保函业务的决策依据,从而改善资产质量、降低风险。

(4)对基础合约的审查。从理论上讲,保函是一项独立于合同的法律文件,保函项下当事人仅受保函条款的约束。但索赔能否发生,关键在于合同是否被正常执行,所以申请人签订的合同是否严谨合理,直接影响到他能否履约。因此,担保行要对合同进行把关,对合同中对我方不利或不合理之处,要建议申请人及时与外商洽谈,堵住漏洞,防患于未然,以维护我方利益。

(5)对保函条款的审查。保函是一份完整的法律文件,担保行开立的保函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应努力遵循国际惯例,措辞须十分严谨,防止受益人利用保函中的文字失谨或模棱两可的措辞,使担保行处于不利境地。针对索赔条件,担保行应注重将事实条件转化为单据化条件,将无条件的见索即付转化成有条件的凭单付款。另外,担保行应根据保函性质对保函本身的重要内容和条款进行重点审核。如要求保函金额须明确,且与合同价款成合理比例;保函的有效期必须明确或可以推定,以免敞口;预付款保函应有须在收到预付款后方生效的约束性条款;特殊贸易保函应落实返销合同,尽量争取将回购产品的信用证作为付款单据之一;付款、借款、预付款、特殊贸易保函等须加列金额递减条款。

2. 稳妥有效地落实反担保措施

可采取的反担保方式主要有:收取保证金、信用反担保、物权抵押。

(1)收取全额保证金是担保行最为安全和理想的方法,在落实反担保时,应尽可能争取该种方式,但目前,多数申请人资金周转均不充裕,往往没有交足保证金的能力。因此,此种方法使用不甚普遍。

(2)信用反担保是指由第三者出具的反担保函。担保行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严格审查。一是对反担保人的资格审查。出具反担保的单位应为有资金偿还能力的金融机构、企业、外贸公司等经济实体,担保行不应接受国家机关或以公义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出具的信用反担保。另外还要严格审查反担保单位的法人地位、经济实力、经营范围及经营状况等,并要求其累计反担保金额不得超过自身的自由资本;二是对反担保函的审查。反担保函中要明确规定反担保人的责任和义务,并使其书面化、合法化,其中的付款条件、责任不应低于银行对外担保的责任,要说明反担保函的效力不因反担保机构或人事的变动而受影响,特别要强调当索赔发生时,反担保人授权担保行可直接扣划其在担保行开立的帐户,保证不拒付,不反划。若反担保人未在担保行开户,还需要开户行的确认。为确保担保行的权益,也可以将反担保函加以公证。

(3)反担保的另一种形式即物权抵押。首先要对抵押物进行审查。抵押人提供的抵押物必须是规其所有或国家授权其经营管理的财产;其次,对抵押物权的合理性进行审查。抵押人以其财产同担保人设定抵押权时,担保人应要求有关部门的证明,以避免同一财产重复抵押;第三,对抵押物作价现额的审查。抵押物作价现额应按种类及变现能力来确定,除债券、存单可按票面金额作价外,其他变现能力差的财产应根据抵押物的,磨损程度,市场价格变动趋势,抵押期限长短等情况确定,一般不超过账面净值的70%,通常要通过资产评估事务所、商检局等做出切合实际的估价;最后,办好有关的法律手续,鉴定《抵押担保合同》,通过登记或公证等确立司法权利。

3. 积极参与,加强保函的后期管理

在保函的有效期内,担保行应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掌握企业有关设备到货、调试、运转及投产后的效益等情况,了解合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企业内部人事管理等重大事件,考察企业是否按保函条款去履行相关的义务,发现问题及时研究和配合企业采取补救措施。另外,担保行应要求项目企业及时提供各种财务分析,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其他辅助报表中的利润指标、负债指标的分析,准确掌握项目企业的基本财务状况,及时协助、督促企业安排好还款资金。

摘要:银行保函是指银行应客户的申请开立的以银行信用作担保的书面承诺文件。一旦申请人未按其与受益人签订的合同约定偿还债务或履行约定义务,由银行履行担保责任。本文在分析保函业务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防范银行保函业务信用风险的对策。

银行业当重视信用卡业务风险 篇3

信用卡业务由于其在零售银行业务领域重大的战略意义,一直是国内商业银行的必争之地,随着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信用消费环境的日趋成熟,我国信用卡市场近几年得到了爆炸性的发展。调查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达到1.3亿张,同比增长83.6%,信用卡信贷总额6931.73亿元,同比增长68.4%。然而,在信用卡产业的表面繁荣之下,我们却不得不面对我国信用卡存在着大量“休眠卡”,大部分银行信用卡业务长期亏损等令人无奈的现实。尤其是2008年以来,源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危机逐渐蔓延到更加广阔的金融和实体经济领域,而且这场危机已经给整个世界经济带来到目前为止仍然难以估量的损失。从国内的现实情况来看,这场危机所带来的影响已经波及国内信用卡领域,包括工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都已经开始重视信用卡业务的风险。业内人士预计2009年信用卡不良率或升至3%—4%。而仅仅在两年之前,我国信用卡不良率仅仅保持在1%左右的水平,那么如果上述预测准确的话,这种不良贷款率增长的速度无疑是惊人的。

信用风险 欺诈风险

信用卡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

信用卡风险,指在信用卡业务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三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表现为信用风险、欺诈风险和操作风险。从目前情况来看,信用风险和欺诈风险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粗放式业务扩张中忽视信用风险的控制

从信用风险角度来看,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卡市场纷纷“跑马圈地”,无形之中忽视了业务推进过程中风险的控制。以招商银行为例,2004年,招行信用卡发卡量约222万张,其后逐年成倍递增,2005至2007年,分别达到500万张、1000万张、2100万张。 虽然招商银行在零售银行领域属于个中翘楚,但是这种业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风险无疑值得警惕。

从信用卡发卡环节来看,近年来各商业银行为了占据未来信用卡市场的高地,加大了对高校学生等低收入人群的营销力度,大学生属于无工作、无固定收入的群体,然而一些发卡银行并没有按照规定对信用卡申请人还款能力进行实质性审核,有的银行甚至大范围雇佣学生销售人员对其周围的同学、朋友进行频繁的“营销轰炸”。在这种粗放式业务扩张的过程中,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状况不能不令人担心。

在营销策略上,各家发卡行基本都采取了免除首年年费、消费积分、赠送礼品、健身卡等方式来促销自身的信用卡产品,部分消费者出于获取礼物的心理申请办理了信用卡,但是随后并不开通信用卡,这一方面造成发卡银行系统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给一些犯罪分子制造了可乘之机。另外,在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回调的宏观经济背景下,部分信用卡客户,尤其是商业银行前期业务扩张过程中针对收入状况不稳定的低收入群体发放的信用卡,以及大量“睡眠卡”的存在极有可能在未来给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带来较大的信用风险。

信用卡欺诈性质的犯罪活动有增无减

信用卡非法套现活动大量出现,循环信用账户透支余额和循环信用使用户数猛增,同时一些不法中介开始大规模进行空卡套现,暴露出商业银行信用卡循环信用业务环节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另外,目前通过网络支付工具进行信用卡套现已经出现。据央视报道,不法分子通过网上虚假交易,使用信用卡支付后,再通过账户转移到借记卡,然后从银行取出现金,整个过程没有真实的货物交易,也无需缴纳额外的费用,给利用第三方支付进行信用卡套现创造了机会。

调整战略 推动立法

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从国外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历史经验来看,在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初期阶段,发卡机构普遍存在着盲目追求发卡规模,忽视风险控制等粗放式经营理念,而经过其后出现的信用卡业务高风险、高坏账核销率的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阵痛之后,这些国家的信用卡市场逐渐走向了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政府的监管政策、法规也相应进行了调整和完善。笔者以为,当前我国信用卡市场已经基本完成行业发展前期粗放式经营的阶段,如果整个市场仍然继续以前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各家发卡银行信用卡坏账率将在未来几年内很可能出现大幅提高,信用卡业务风险也会在整个商业银行业务风险中从“幕后”走向“前台”。因此,为了促使我国银行卡市场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次经济调整的时机,各市场主体应该及时调整银行卡业务发展战略,并努力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立法进程,促使我国信用卡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

各发卡银行应该以本次经济调整为契机,及时调整银行卡业务发展战略,提高风险控制的意识,加快提升自身品牌和服务,摆脱低端同质竞争的泥潭,并努力开拓银行卡业务的“蓝海领域”,最终实现从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的转变。当前我国各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转变思维,从提升信用卡技术含量和服务水平下手,努力提高信用卡安全性能,完善信用卡功能,深挖持卡人的有效需求。而持卡人的有效需求是以完善的信用卡功能为基础的。因此,商业银行应在巩固信用卡转账结算、透支消费等基本功能的同时,开发增值服务,如理财计划、购物优惠、账户还款短信提醒、紧急援助等,深挖持卡人的有效需求,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也让持卡人真正享受到“卡市生活”带来的便利。

加快法制法规建设,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目前我国现有的信用卡领域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现存的法律法规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信用卡市场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快信用卡业务立法进程已十分必要。另外,相关市场主体和监管机构应该根据信用卡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具有针对性政策和对策,推动相关政策和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与此同时,鉴于近年来信用卡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尤其是犯罪分子利用新兴网络支付工具进行非法套现,从而给信用卡行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威胁,监管部门一方面应该针对网络支付交易等新兴支付渠道加快推进业务研究,尽快制定相关的交易规范细则,促使新兴支付工具合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会同发单银行、银行卡组织和收单银行等信用卡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信用卡业务的风险监控,加大对信用卡犯罪的打击和惩处力度,积极改善信用卡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确保信用卡市场各方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浦发银行信用卡业务 篇4

一、信用卡业务:

额度范围:科员1万元起(我行信用卡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收入证明)

科级干部10万元(我行信用卡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职级证明)

处级干部30万元(我行信用卡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职级证明)

(备注:如需提高额度可提供个人或夫妻双方名下资产证明(完整版)复印件)

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用卡汽车分期业务

汽车首付款为30%(不得使用信用卡支付),分期金额为汽车总价的70%,信用卡汽车分期额度为最高50万元。分期费用分别为1年4%,2年8%,3年12%(同比低于本年贷款利率)。

三、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用卡停车位分期业务

停车位首付款为20%(不读使用信用卡支付),分期金额为车位总价的80%,信用卡车位分期额度为最高30万元。分期费用分别为1年4%2年8%3年12%(同比低于本年贷款利率)。

申请表可在财务室王惠科长处领取,凡办理我行信用卡同事均有精美礼品赠送(四面闹钟、套餐具)二选一

如有任何疑问与帮助可随时与我行工作人员联系联系人:马璇

联系方式:***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乌鲁木齐分行信用卡中心

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篇5

随着信用卡业务的普及,信用卡欠款总额也随之上升,单凭银行已经难以完成信用卡债务的催收工作,因此,许多银行出于加快信用卡逾期欠款回收、降低经营成本的考虑,将信用卡欠款的催收业务外包给一些第三方催收公司。这种做法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银行成本压力,加快了催收回款的速度,但从现有实践看,催收外包业务一旦开展不慎,将会对银行声誉、客户利益,乃至于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各类报刊对此类问题的报道也是屡见不鲜。因此,发卡银行在开展催收外包业务时一定要谨慎。结合目前的法律法规,建议各行在开展催收外包业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催收外包公司的主体合法性。信用卡催收外包公司作为第三方机构,是否拥有合法性一直引发社会的质疑。国家有关部门对社会上的“讨债公司”及“讨债行为”曾颁布过禁止性文件,而第三方催收公司大多数是游离于法律法规之外的“讨债公司”,既没有国家颁发的经营许可牌照,又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与管理,这些都导致了此类第三方催收公司承担催收业务的非法性。因此,银行在选择催收外包公司时,应注意选择有催收外包业务经营资质的第三方公司进行合作。

二、委外催收授权的合法性。信用卡客户透支后,银行与客户之间就形成了债权债务关系,银行有权要求用户还款。委托催收外包公司进行催收,实际上是银行将要求客户还款的催收权利授权委托给催收公司,在此过程中,授权范围是否明确,授权权限是否合法,催收公司催收手段是否合法,都将影响委外催收是否合法有效。授权不明、非法催收所带来的法律后果将由银行和催收外包公司共同承担。从理论上讲,催收外包公司所能行使的权利只能是提醒信用卡欠款客户还款,无论是采用电话还是上门面谈方式,都不能行使除提醒之外的任何手段进行催收。因此,银行在委托催收公司行使催收权利时,应当以书面授权或签署协议的形式授权催收公司行使催收权利,明确催收的权利范围,要求催收公司采取合法方式进行催收。同时,加强对催收公司催收方式与手段的监控,对催收公司采取诸如电话骚扰、威胁恐吓、哄骗敲诈等非法手段进行催收的,应及时予以制止乃至终止授权。

招商银行信用卡业务最新统计数据 篇6

今天,招商银行发布的信用卡业务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凭借科学的系统支持和优质的服务平台,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呆账率保持在低于1%的良好状况,大大低于国际同业4%—6%的平均水平。

据了解,2002年12月,招行在国内率先推出一卡双币国际标准信用卡,目前累计发卡1000多万张,占据国内双币种信用卡市场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成为国内最大的国际标准信用卡发卡行。

在卡量增长的同时,招商银行信用卡盈利水平保持一路领先,目前,招行信用卡40%的收入都来自持卡人的循环透支息,这不仅打破了5—8年开始盈利的国际惯例,更在发卡第三年末实现了当年盈亏两平。在消费方面,招商银行信用卡的卡均消费相当活跃,每卡平均月消费金额近1200元人民币,不仅领先于国内同业,而且达到了国外成熟市场的平均水平。

深圳信用卡坏账率急升 招行信用卡盈利存疑

《证券市场周刊》调查发现:招行信用卡1/3为睡眠卡,流通卡卡均收入约137元,如果以全部发卡量计算,将摊薄到约88元。而粗略估算,招行每张卡初始成本在120元以上。截至2008年6月30日,招行信用卡已累计发行2382万张,业内一般认为300万张可实现盈利,国际上有发行100万张即实现盈利的例子。但招行信用卡真的盈利了吗? 招行模式

信用卡的收入主要有三个:年费、商户佣金及其它手续费和利息收入。国外信用卡发展初期年费收入达到总收入40%甚至50%,而招行采取了大量减免年费的方式,创造了独特的“招行模式”。

其实,所谓的“招行模式”是典型的MBNA(美信银行)和台湾模式的混种,其主要做法就是放弃收取固定的年费收入,而通过与商业机构联合开展联名卡业务,借助商业联名卡企业做好服务,所以更多表现为追求发卡数量。因此,招行模式也被称为“MBNA模式”。招行2007年年报显示,截至2007年底累计发卡量为2068万张,但流通卡只有1441万张,流通率为70%,有近1/3的卡处于休眠或无效状态。根据资料,2004年,招行信用卡发卡量约222万张,其后逐年成倍递增,2005至2007年,分别达到500万张、1000万张、2068万张,年均增速超过100%。

而2008年中报显示,招行在发卡速度上明显减慢。截止到2008年6月底,招行累计发卡2382万张,半年仅新增了314万张。这表明招行为了达到市场占有率采取不惜一切代价的“跑马圈地”的发展模式宣告终结。

但中报数据同时表明,模式转变似乎对于提高收益并无帮助。这突出表现在活卡率(或称流通率)的显著减少。2007年底,招行的流通卡数为1441万张,活卡率为70%,而到上半年为止,它的流通卡数为1543万张,活卡率降为65%,仅半年时间,在发卡量增加了15%的基础上,招行的活卡率却下降了7.14%,由于活卡是银行获取收入和盈利的基础,活卡率下降会直接带来招行信用卡业务收入下降。

分析招行2006年、2007年年报和2008年中报,招行年费收入与信用卡非利息收入的比值一直呈下降趋势,分别为8%、6.8%和3.7%。尤其是2007年年费收入在达到了高点1.03亿元后,在发卡量增加314万张的情况下,年费收入不增反降——年费收入在2008年中期为4000万元,即使乘以2,全年也不过8000万。不健康的收入结构

招行的商户回佣近三年来也是呈现了一降再降的局面。为了让所发行的信用卡“激活”使用,银行指望从特约商户得到较的高回佣比例,但是多年来由于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银联之间、银联和银行与商家在进行着某种价格博弈,从2005年起,酒店和餐饮业的回佣从3%下降至2.2%,零售业则从0.8%下降至0.5%。据麦肯锡的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的商户回佣率与欧美相比整整低了30%~50%。

以招行信用卡近三年的商户佣金收入变化及卡均佣金收入状况为例,从2006年到2008年中期,招行的佣金收入分别为3.76亿元、6.55亿元、4.36亿元,佣金收入与全部非利息收入的比值分别为50%、43%和39%,卡均佣金收入为52.8元、45.45元和28.25元(简单估算2008年全年为56元)。

如果进一步分析招行信用卡非利息收入的结构,2008年中期招行信用卡的非利息收入共10.95亿元,其中商户回佣手续费数额最大,为4.36亿元,占比接近40%。其次是分期手续费收入2.04亿元,这也是增长最快的业务;逾期手续费收入1.54亿元,而信用卡年费收入仅为人民币0.4亿元,预借现金手续费收入也仅为0.89亿元,其它增值业务手续费收入为1.72亿元。

招行信用中心总经理仲跻伟也对佣金收入并不满意,“国际市场上信用卡的商户佣金收入一般占到信用卡总收入的55%-60%,平均手续费的费率达到1.5%,但国内平均手续费率却只有0.5%。” 仲跻伟说。

按照商户消费手续费现在的分配比例,发卡行、收单行、银联按照7:2:1的比例进行分配,费率下降损失最大的还是发卡行,而招行是国内发行信用卡最多的银行。据了解,因为费率低,目前招行信用卡在商户POS机上的每笔消费都会令招行亏千分之四。

招行循环利息收入也是杯水车薪。尽管信用卡循环利息年利率高达18%,但从麦肯锡统计的数据表明,在中国大约仅有14%的持卡者使用循环信用,虽然招行公布的数字略高为25%,但仍属于较低的比例,屈指可数的循环信用使用者和在免息期前定时还钱的贷款者,自然直接决定了信用卡靠循环利息盈利的模式虽然存在,却因为规模过小无力支撑盈利。因

为目前包括招行在内的各家发卡银行对于信用卡业务的利息收入部分都不予以公开,在此无法做更细致的分析。

根据中报,截至2008年6月30日,招行信用卡应收账款总额251亿元,而信用卡计息余额占比由上年末的37%提高至39%,按此计算,招行上半年信用卡循环信用余额为98亿元,以日息万分之

五、平均透支期一个月计算,招行月透支利率可达1.5%,则获取的透支利息收入为1.47亿元,与招行上半年241亿元的净利息收入相比,基本可以忽略。

2006年,招行信用卡的收入构成中,1/3是利息收入,1/3是POS机消费手续费收入,1/3是中间收入,而到了2008年年中,收入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先前被寄予厚望的利息收入占比下滑到12%,已不能成为支撑信用卡收入的一角。虽然佣金收入占比为35%,但与国际水平50%以上比例相去甚远。

“这个收入结构是不健康的,它无法支撑招行信用卡业务的持续盈利。”仲跻伟坦言。从上面招行的数据中不难算出,在非利息收入中,每张流通卡为招行带来的收入是71元,商户佣金收入以56元计算,即使再算上微乎其微的利息收入(活卡卡均9.5元),招行活卡卡均收入约为137元,尚处于一个很低的水平。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招行在2005年宣布实现信用卡盈利,但未提供相应的财务材料,也未说明按照国际通用会计方法是否也达到了盈亏平衡。成本风险核算

“MBNA模式在中国很难成功盈利,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信用卡文化,很多企业对信用卡服务也不了解所致。”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招行在2005年公布发卡量突破500万张并形成盈利,目前这一数量已经突破2000多万张,而招行却仍未公开其信用卡中心独立的财务核算。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资深人士表示:“在中国,如果一家银行的卡户不能超过300万、活卡率低于70%、年单卡平均消费额少于5000元,那么根本不可能盈亏平衡。目前国内应该没有一个银行能达到盈利的水平。不过不同银行有不同的算法,如果很多成本不记入信用卡中心成本,那是有可能持平或盈利的。”

信用卡业务是靠规模效应来实现盈利的金融产品,在其发展之初,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来建设和维持一个信用卡中心的正常运作,按投入排列依次是系统成本、人力成本、广告宣传、营销投入、催收成本等,还有信贷资金及风险资金成本,建设和维持一个信用卡独立处理系统动辄就是上亿元甚至几亿元,如果根据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按发卡量平摊到每张卡,其成本有多少?

从招行内部了解到,在两三年前,招行的信用卡成本大概为“发100万张卡,要投入1亿元”,相当于每发行一张卡,招行所耗费的成本在100元左右。不过,随着信用卡领域竞争的白热化,信用卡的的进入门槛也被抬高。一些信用卡领域的后来者,最高的成本可达150元—180元。招行由于进入较早,保守估算它的卡均成本至少在120元以上。

“跑马圈地”式发展给招行留下了不能带来收入的睡眠卡,它们同样需要招行付出和活卡几乎一样的成本,这成为招行一个巨大的负担。根据中报,招行目前的睡眠卡约为839

万张,即使以目前银行普通信用卡每张卡成本100元计算,招行为此付出的成本就达到8亿元,约占到招行上半年信用卡非利息收入的77%,也就是说,招行在活卡上每收入10块钱,就要拿出7块多去维持不能产生任何收入的信用卡的费用。

另一方面,在收入下降、成本趋高的同时,信用卡的还款风险也陡然升高。据深圳当地的一征信公司调查统计,2008年二季度信用卡坏账率高达15.7%,而一季度这一数据为11.3%,环比上升了约40%,上半年平均坏账率高达13.5%;而在去年一季度,这个数字还为个位数4.98%,今年同比去年增长了一倍多,表明深圳地区信用卡还款状况已明显恶化。据了解,目前招行的信用卡发卡量40%左右集中在深圳、上海、北京地区,其中深圳约占20%左右,因此,深圳地区信用卡坏账率的升高必然会对招行信用卡业务整体不良率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这在招行2008年中报中已经初露端倪。据中报数据显示,信用卡应收账款不良率为

2.74%,同比上升了0.82个百分点,增幅高达42.7%,且不良贷款余额增加了2.8亿元,目前已超过6亿元,占招行不良贷款总额约7%。■

MBNA模式

MBNA被称为信用卡领域的后起之秀。这家在上世纪80 年代才成立的新兴银行,在不到20 年的时间里超越了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等历史悠久的综合性银行,成为仅次于花旗集团的全美第二大信用卡贷款银行。MBNA通过与各类社会组织合作发行联名卡与认同卡,通过强大的关系营销策略,将营销目标客户锁定为具有较高信用素质和消费潜力的专业化人士,同时提供强大的客户服务系统。从成本上,通过与各类组织合作降低市场开发的单位成本;从收益中,通过强大的客户服务系统,以及独特的经营策略,一方面提高了使用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流失率和坏账损失。通过这些细节化的管理,造就了MBNA在信用卡行业的优势地位。2005年MBNA被美国银行斥资350亿美元收购。

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篇7

小额贷款是指通过正规金融机构, 持续有效地向那些具有一定偿债能力但从未或很少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的微小经济体 (包括贫困农户、城市个体工商户等非法人机构) 所提供的一种额度小、期限短、利率较高、可分期付款、具有生产经营性质的持续性贷款服务[1]。小额贷款的宗旨是通过一系列的金融服务为贫困农户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获得自我就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促使其脱离贫困, 走向发展。

2 我国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运行机制

2.1 以关系型信贷和软信息为基础的信用风险审查机制

信息不透明和不对称是贷款信用风险的主要来源, 尤其是小额贷款, 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为严重。一是, 小额贷款属于关系型信贷, 银行主要通过与贷款企业或与业主的多方面接触和长期交流获得基本信息以作出贷款决策。在关系型信贷机制下, 当次交易所获取的信息不足以支持小额贷款的决策, 还需要通过持续交易来获得连续性的信息, 并从连续性信息中分离出可靠信息;二是, 小额贷款决策所参照的信息是软信息, 在直接信息难以获取的情况下, 小额贷款只能通过客户的业务关系渠道和非业务关系渠道等间接渠道收集客户经营状况、管理能力、社会信誉、人际关系等难以量化的软信息, 软信息管理具有社会性、多元性和间接性等特征。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审查不够直接和精细, 但以关系型信贷和软信息为基础的信用风险审查机制仍是有一定效果的, 它有利于增进银行与客户间的信息交流, 有利于银行与客户间长期隐形契约的形成。

2.2 以社会资本和道德风险为核心的信用风险评价机制

普通信贷主要以贷款对象的财务信息和担保情况作为信用风险评价的核心, 而小额贷款则不具备实施财务和担保评价的条件, 因为其贷款对象为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非法人机构, 这些机构不具备规范的财务报表, 也没有相应的担保物。为了有效评价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 则需要对业主个人的信用水平、资产实力、社会关系、经营管理能力等进行深入考察。

第一, 要强调道德风险评价。由于个体工商户和农户等经营主体流动频繁, 风险意识薄弱, 管理能力不足, 小额贷款的道德风险较大, 业主社会声誉、生活习性、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都可能成为其生产经营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性因素。所以, 信贷审核人员要着重考察业主的道德风险。

第二, 要强调社会资本评价。业主的社会资本主要体现为其社交关系网络, 内部信任与合作等社会资源。站在银行的角度, 如果业主所处的社交网络内部关系紧密, 相互信任, 资源丰富, 且能形成有效的隐形约束, 则其社会资本便越多, 可以对贷款的信用风险形成补偿。因此, 信贷审核人员要尤其重视对业主的社会资本评价。

2.3 以定价指标为主要工具的不完全信用风险定价机制

普通信贷以量化模型为工具, 对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行完全定价, 其定价方法较为科学、合理。而小额贷款却难以采用完全的风险定价方法, 主要受制于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决定因素比普通信贷更为复杂, 且各风险因素之间相互渗透, 各自的权重难以确定;二是小额贷款的风险因素主要是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评估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难以利用量化模型进行精确测算。

鉴于上述原因, 以定价指标为核心的不完全信用风险定价方法在小额贷款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定价指标有净资产贷款比、存款贷款比以及存款贷款积数比等。这些定价指标测算值越高, 业主的偿还贷款能力越强, 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越低, 贷款利率也应该越低。不完全信用风险定价方法简单易行, 其测算结果也体现了一定的风险评估效果, 但这种方法没有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 其定价结果难免有一些不合理之处。

2.4 以内生化和动态激励为手段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商业银行的普通信贷主要采用外生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 银行与客户互为外部主体, 而且信贷行为一般是非连续性的, 每一次信贷交易的成本都取决于当次信用评价的结果。而对于贷款对象更为分散, 经营管理更加灵活, 信息不透明、不对称现象更为严重的小额贷款而言, 商业银行为了有效地管理信用风险, 必须建立以内生化和动态激励为手段的管理机制。

第一, 将银企合作关系进行内化, 建立内生化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银行将客户的利益内生于其社会群体中, 以提高其违约的机会成本, 利用利益关联性和社会约束力来有效防范和管理客户的信用风险。

第二, 从银行与客户的长期连续性交易出发, 建立动态激励的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商业银行可采用额度累进、利率递减的正向激励方法, 或额度减少、利率提高, 甚至是取消信贷额度的反向激励方法, 动态激励贷款对象采取合作策略, 注重自身社会信誉的维护, 有利于降低贷款的信用风险。

3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博弈分析

本部分运用博弈均衡分析的思想建立一个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模型。下面以商业银行和城镇个体工商户作为博弈均衡分析的两方参与人, 作出如下假设:商业银行与城镇个体工商户在信贷市场上进行小额贷款交易, 城镇个体工商户有意向商业银行借款来扩大生产规模, 商业银行有充裕资金欲发展其为客户。假如借贷关系成立, 城镇个体工商户将从商业银行获得一笔小额贷款L, 假设贷款利率为i, 城镇个体工商户利用贷款资金进行投资和生产的收益率为r。商业银行有放贷和拒贷两种策略选择, 而城镇个体工商户有还贷和违约两种策略选择, 进一步假设个体工商户违约概率为P, 按期偿还贷款的概率为1-P, 违约的信用惩罚为M。双方博弈均衡的支付矩阵如下表所示。

观察以上博弈支付矩阵, 当违约的信用惩罚M不足以对个体工商户的不诚信行为形成有效约束时, 即满足L (r-i)

如果商业银行决策放贷的概率为β, 拒绝贷款的概率为1-β, 那么个体工商户的效用函数为:

上式便是基于博弈均衡分析的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模型, 该模型揭示了影响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基本因素, 用贷款违约率表示的信用风险指标P与贷款本金L和贷款利率i正相关, 与个体工商户的生产收益率r和信用惩罚M负相关。也就是说, 贷款本金越多, 贷款利率越高, 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越高;个体工商户的生产收益率越高, 信用惩罚措施越严厉, 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越低。

4 我国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积极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既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重要依靠, 也是各商业银行拓展自身业务品种, 实施金融创新的一项手段。但小额贷款独有的业务特点和运行机制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信用风险, 结合博弈均衡模型的分析, 本文提出如下防范与管理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业务信用风险的建议。

4.1 开发多种小额贷款品种, 提供多种贷款担保方式, 更全面地服务小额贷款客户

为更好的扶植农户、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商业银行可根据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 创新小额贷款业务品种, 如中信银行已研发包括种子贷、互助贷、POS贷等新产品, 更好地服务于客户。同时, 提供包括抵押、质押、保证和信用等多种担保方式, 不断扩大担保品的适用范围, 以满足不同客户的授信需求。

4.2 充分进行贷前调查, 提高信贷员风险防控能力

对农户和个体工商户贷款资格的审核是风险控制的第一道防线, 他们往往缺乏翔实的财务信息, 给银行的贷前调查带来很大困难。因此在严格遵照信贷业务管理规范的同时, 信贷调查员要善于捕捉借款人的各项信息, 如借款人的道德品质、经营情况、管理能力、社会关系等, 从而尽量避免信息不对称给银行造成的损失。例如中信银行的小额贷款业务主要考察实际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和经营情况, 通过专项管理, 包括调查、审查、放款、贷后管理和产品设计等多个环节防范小额贷款的信用风险。

4.3 建立高效专业的清收队伍, 合理计收逾期贷款利息, 使客户充分了解违约的潜在损失

本文的信用风险模型表明, 商业银行对违约客户的处罚力度越大, 客户在衡量得失利弊后, 选择违约的可能性越小。所以,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 采取严格的贷款违约惩罚措施, 自动计收逾期贷款利息, 组织培训一支专业的清收队伍, 并在借款者中形成一定影响力, 使得借款人违约的潜在损失不可估量, 一次违约不仅要付出高昂罚金, 更有可能使所有银行不再与其合作。因此, 在信贷关系存续期间, 使借款人充分认识违约行为给自己造成的严重损失, 对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大有裨益。

4.4 积极发展小额循环贷款, 适度实行优惠利率

从信用风险模型中, 我们可以看到, 小额贷款金额越大, 利率越高, 客户的违约率越高。所以, 商业银行应积极发展小额循环贷款业务, 不仅可以降低借贷双方就同一贷款产品多次申请、审批的成本, 合同期限内随借随贷的无限次重复博弈, 促使借款人更加重视长期经营收益, 避免短期行为。由于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的存在, 为避免“柠檬市场”的局面, 银行有必要以降低利率的方式对优质客户予以激励, 最终实现帕累托最优。

参考文献

银行信用卡业务的风险 篇8

关键词:商业银行;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管理

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指由于债务人或交易对手违约而形成损失的可能性。此风险又称交易对手风险,是指合同的一方不履行义务的可能性,包括贷款、拆借、贴现及结算等过程中交易对手违约所带来损失的风险。外汇中间业务的信用风险分散于各种不同种类的外汇中间业务中,具体表现在:信用证承兑及各种承诺业务产生连带责任而形成的信用风险;贸易融通业务如融资租赁、出口押汇等业务的违约风险;金融交易类中间业务如各种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由于对手违约或拒付产生的信用风险等等。

一、国内商业银行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

尽管国内商业银行在信用衍生品,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与国际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还需要更加系统的,有层次的推进和完善整体的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1)策略上,国内商业银行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应由保守型向进取型转变,由单纯控制信用风险转变为灵活运用信用风险。越来越多的银行界人士认识到,信用风险是与商业银行贷款及各种投资业务、表外业务共存的金融风险,商业银行无法回避。放弃风险同时也意味着放弃可能获得的收益,意味着拱手让出市场份额,给竞争对手创造提高声誉的机会。随着商业银行业务经营范围逐渐拓展,其面临的信用风险广度和深度均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的、复杂的信用风险,国际商业银行已经很少单纯采用保守的回避或分散策略,而是采取更积极的、富有进取性的管理手段来管理信用风险,以在可接受的信用风险敞口水平下,实现风险调整收益率最大化。从长期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视信用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将在长期内获得越来越多的收益。

(2)内容上,国内商业银行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应适当从内控向外部交易发展。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首先,设立两个层面的组织架构,一方面总行内控部门建立对相关业务部门的内控体系,建立有效的监督方式,另一方面,部门内部建立专门的内控组织,负责对具体流程稽核。其次,根据业务特点制定内控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对每一项业务,业务模块做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风险评估应当区分哪些风险是银行可以控制的,哪些是银行不能控制的,并做不同的处理。最后,建立集中信息系统并有有效沟通渠道。通过这个系统,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够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使所有员工充分了解与他们履行职责有关的政策和程序。这样决策层能够及时获得有关业务财务,经营状况的综合性信息,以及与决策有关的外部市场信息。

但是随着国际大型商业银行有关信用风险管理观念的转变,信用风险管理手段和工具也发生了变化。除了采用传统的内部控制措施进行信用风险管理外,商业银行还通过与各种交易对手进行交易来实现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例如现在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信用衍生工具等新方法来管理信用风险。而与传统的信用风险管理工具不同,这些创新的信用风险管理方式具有风险拆分功能,能够把原来商业银行资产所存在的风险进行“解捆”,将各种风险分离开来,然后根据需要重新将一些风险捆绑在一起,形成不同特点的新产品来吸引不同的投资者。从发展趋势看,它们将逐渐取代传统方式而成为国际大型商业银行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3)方式上,国内商业银行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应从单一资产的信用风险管理向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管理发展。这一转变主要来自于要减少集中风险、衡量整体信用风险和确定经济资本等三方面的要求。传统上,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对象是基于单个业务的信用风险,而非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银行注重的是将每一笔业务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但是现在看来,这种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有效的控制信用风险了,业务过于集中是造成银行问题的重要原因,商业银行越来越倾向于对整个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进行管理。在追求市场份额和股本收益率等目标以及银行监管机构对资本要求等因素的驱使下,商业银行倾向于更多的通过交易对手安排来交易各自的资产,从而达到转移信用风险并最终降低总风险的目的。此外,通过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管理,还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决定相对于资产组合的资本分配,确定最优经济资本,即缓冲交易对手的全部风险造成的预期外损失所需要的总资本水平。

(4)框架上,国内商业银行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应加快从单纯的信用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的步伐。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各种金融创新的出现,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不再表现为单一的、独立的金融风险,而是日益与市场风险相互交织在一起,信用风险敞口和交易对手的违约都会受到市场风险的深刻影响,商业银行的很多损失是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和市场风险管理日益结合。为此,商业银行应更加重视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的综合模型,努力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其他各种风险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根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立足于全行的层次,全面监控整体风险。

二、国内商业银行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对策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开始由过去单凭主观经验的管理模式向数量化的管理模式转变,如银行内部已经建立起了企业信用评级制度,部分银行开发出风险的评估方法等。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先进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管理水平相比,我们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加强工商银行外汇中间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是十分迫切的。

(1)建立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机制

一是应建立健全业务操作规程,在操作规程中注意加强有关风险防范方面的内容。商业银行应按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内部控制组织结构的设置。决策者不能违反或超越决策程序;执行者应在其职责和权限内行使职权;内部监督系统应建立各项业务风险评价、内部控制状况的检查评价与对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罚制度。建立合理的授权分责制度、科學的业务制约和监督制度以及规范的岗位管理制度,构建形成银行矩阵型的信用风险管理组织结构。

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建立起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内控制度的全面性、可操作性、权威性、监督独立性是指,商业银行的制度控制面应覆盖业务的全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各种控制制度和奖罚办法要公开、透明,并能够在总行和各分行、支行之间实施,商业银行各单位和个人要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不徇私情、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商业银行应以制度保证检查监督机构、稽核部门的权威性与独立性,稽核部门独立行使综合性内部监督职能,且只对一级法人负责。商业银行应当在内部完善外汇中间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针对具体的外汇中间业务制定具体的规范、指导方法,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限制,对容易出现风险点的环节重点防范,从基本制度上保证中间业务经营活动的安全性。

(2)增强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应形成统一的风险观念。信用风险管理要能够有效的被执行,除了制定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政策与适时监督银行整体的风险外,更为积极的一种方法就是促使信用风险管理的理念深植于商业银行的组织文化中,也就是让银行这个组织中充满着重视风险管理的文化。

其次,应加强对决策及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的控制。商业银行的董事、监事、行长及其他高层管理人员的能力、品行及体现其经验丰富程度的资历,关系到银行的安全与发展,关系到存款人利益的保护及银行体系的稳定,因此有必要建立银行内部高层决策及管理人员的控制机制,建立高层人员信息档案,并进行动态监控。

最后,建立素质较高的风险超前防范工作队伍。为使超前防范能不断扩大覆盖面,必要条件是要配备一支政治、业务素质较高的监控队伍。对此,很有必要加强监控人员的政治和业务学习培训,培养出多面手,不仅要使其熟练掌握国家金融方针、政策和制度,熟悉商业银行的各项外汇中间业务知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还需具备一定的组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善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外部监管

商业银行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这些风险可能不被预测到而且常常无法阻止,监管当局在估计这些事件对银行系统和市场情况及环境的影响时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动员其他权力机构有效的处理特定事件的后果,并且最终监督破产机构有序的退出。只有通过加强信用宏观环境和信用微观基础等多方面的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水平。因此,除了商业银行自身需加强外汇中间业务信用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水平外,政府也需要积极发挥作用。通过监管当局逐步强化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银行监管系统。

(4)建立外汇中间业务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国内商业银行要建立起既便于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商业银行外汇中间业务风险防范和监控体系。信用风险管理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要适应国内与国际监管的要求,通过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体系,拓展管理范围,优化管理流程,切实提高全行风险管理水平。根据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战略要求,按照决策系统、管理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核心的风险管理体系。

不同类别外汇中间业务不仅风险程度差别很大,而且所面对的风险种类也各有侧重,因此在制定外汇中间业务发展策略时,必须认真分析各类业务不同的风险特征,建立相应的业务管理层级结构,确定风险防范重点。全面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的客观要求,要将公司业务、机构业务、零售业务等不同客户种类,表内、外不同业务产品的风险,都纳入到全面风险管理體系的管理范围。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统领,实现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

另外国内商业银行应该要跟随市场经济迈进的步伐不断改革与完善。对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既要借鉴国际商业银行的先进经验,更要立足于国情与行情,实事求是、循序渐进、对症下药,解决自身问题。

参考文献:

[1]谢洁华.浅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外汇业务风险及对策.企业管理,2008

[2]郑良芳.银行业信用风险需全面有效管理.转型探索,2008

[3]曹凤岐,袁宏泉.我国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研究.财政金融,2008

[4]温杰.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研究.会计之友,2007

[5]彭业翠,钟玲静.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商业银行外汇风险管理.时代经贸,2008

[6]何德旭,葛兆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与风险防范.中国金融,2008

[7]杜德春.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及其管理对策研究.财会通讯,2007

[8]王新华,郭永强.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竞争力比较.中国城市金融,2005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绿色施工技术论文下一篇:小班游戏活动方案

付费复制
文书易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