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

2024-07-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精选8篇)

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 篇1

冷水江市第二中学 李华彬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写人要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高尚品质.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穿插景物的描写,是一种写作的技法,也是一种构思的方法。从中考记叙文来看,能够恰当地进行景物描写的作文,是层次比较高的作文。

穿插,是记叙文构思写作的基本套路之一。所谓“穿插”,就是在记叙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有目的地插进抒情、议论、说明、描写等内容。在记叙文中穿插以上内容,有六个方面的作用:1.表达作者的感情、观点;2.表现人物形象;3.深化文章主题;4.变化文章结构;5.增强文章的感染力;6.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

而穿插在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往往起到烘托、渲染和衬托的作用,有意使用,坚持不懈,不但对阅读理解有帮助,而且在写作上能够增加亮点,甚至妙笔生辉。

从中考作文来看,在作文中巧用穿插,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作用:第一,优化文面结构;第二,表现构思水平。而这两项对于提高中考作文得分是十分有好处的。

一、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一切景语即情语,也就是说景物描写与人物心情密切相关,景随情移,美丽的景物表达人物高兴愉快的心情,反之,则表达人物悲伤的心情。如:

1)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芦花荡》 2)在那里,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迎风飘散。《芦花荡》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社戏》

分析:1)句表现“老头子”灭敌前的胸有成竹和必胜的信心;

(2)句烘托“老头子”解恨的战斗之后内心萌发出的轻松、愉快的心情;(3)句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反映了“我”希望尽快抵达赵庄的愉快而又急切的心情。

4)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好几枝,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爸爸的花儿落了》

5)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我的叔叔于勒》 赏析:(4)句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5)句是在得知叔叔于勒破产的消息之后,全家希望的泡沫彻底破灭,表现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

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的作用

渲染是文学作品的一种惯用手法,往往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对主要人物或事件进行铺垫,从而突出中心。如:

(6)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芦花荡》

7)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

船舱中,嗦嗦地响,从篷隙向外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分析:(6)句渲染了恶劣的环境气氛,突出了苇塘四周,敌人对革命根据地的封锁;(7)句渲染了死气沉沉的悲凉气氛,是旧中国农村的真实写照,作者心情悲凉到了极点。

三、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衬托也是文学作品中的惯用手法,通过对旁近事物的点染,来突出主要事物,使主要事物更加鲜明、闪亮。如:

(8)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驿路梨花》

9)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回忆鲁迅先生》

10)月色皎洁,一如闪亮的白绸,宁静而安祥地弥漫。《美丽如初》

分析:8)句梨花在人们需要帮助时出现了,给人们希望和安慰,这里用自然美烘托人物美,衬托了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的崇高品质及这种品质的巨大感召力;

(9)句鲁迅先生一生忧国忧民,为找出一条民族坦途,不惜通宵达旦、忘我工作,这里用冉冉升起的太阳衬托了鲁迅先生的高大形象;

(10)句母亲为了等放晚学的弟弟回家,等得耐心又耐心,美丽的月景描写,衬托了人物的形象和母爱的伟大。

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穿插景物的描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要想描写的时候就描写,无目的地把描写硬塞在记叙之中;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描写,它们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在中考作文中运用“环境衬托”的构思套路,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写景要有分寸,不要求多,点到为止;第二,写景要有目的,即景物的描写一定要为“烘托”人物服务;第三,写景要准确,也就是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不要把春天的景物当作秋天的景物写出来;第四,要安排好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位置。

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例文

片段一:

晴空万里,云漫不经心地挪动着,为秋日增添几分活泼,我的心情也正如这活泼的秋日,愉悦而又晴朗。走在家乡的小路上,感受着温暖的阳光,心情格外地舒畅。阳光下,那片绿色上闪耀的晶莹的水滴,在笑着眨眼,那柔和的微风,在轻轻低语呢喃„„天空那边,几朵白云在愉快地挪动,是不是也在耕作呢?

——乐景抒乐情。

天如墨,水如泪。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在风雨中,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丝丝的细雨顺着屋顶滑落下来,砸在我的头上,冰冷的水流在我的脸上,流到我的脖子上,我的心里,给我本就有点苦闷的心增添了几分冷清。

——哀景抒哀情

片段二:用秋天校园的景物表现指定的心情或感受。

秋天的校园充满诗情画意。树叶变黄了,也变得调皮了,时不时从树下读书的同学脸庞飘过,甚至还有几片停在同学的头发上,让人忍俊不禁。树叶儿好像故意要与树下扫地的同学嬉戏,刚刚将地扫完,不一会儿又落满了树叶,它可真调皮呀!我爱校园秋色。

——乐景抒乐情

秋天的校园让人伤感。树叶儿全变黄了,不断地飘落下来。校园道上满是枯叶残片,走在上面伴着吱吱的压碎升,使人心生凉意。一阵风吹过,地上的残叶随风飞舞,让人心眼迷离。一会儿,校园里又飘起了慢慢细雨,我心理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哀景抒哀情 片段三:

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

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你看,那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机帆船的马达声、大轮船的汽笛声,江浪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雄壮的交响乐。“呜“的一声汽笛。一艘万吨轮由远而近,所到之处涌起两排巨浪,呈八字形,像两条白龙朝两面三刀岸滚来,浪花扑打在江边的岩石滩上,溅起一簇簇白花„„

傍晚,夕阳把江面映得通红。此时,我和小伙伴们总爱到江边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个傍晚可捉二、三十只。晚上,沸腾的江面恢复了宁静。这时,停靠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轮灯火辉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把船边的江水也映红了。江风阵阵,迎面袭来,驱散了夏日的暑意。”

——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

我们的教室和操场中间,有一条甬道,甬道两旁是两排齐刷刷的梧桐树。春风给它满枝叶苞,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日,一张绎叶就是一个绿色的巴掌,托着一轮骄阳。一棵树就是一把漂亮的遮阳伞,树下清风习习。

梧桐美在秋天。每天中秋过后,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那叶子染成锈红色。此时,蓝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高空,秋阳淡光,梧桐白白的躯干,红红的树冠,显得分外娴静、妖娆,优雅、庄重。走在这甬道上,置身在画图中,沉浸在恬适的氛围里。不必可惜,西北风一夜刮尽树叶,那遍地铺金,不正象征这金色的丰收季节吗?

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光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里,顶严寒,斗风雪。看到它,缩颈袖手的人会挺起胸来,凝视它的身影,会油然而生敬意。

——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在我们学校操场的西北角,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

花坛的中央,种着几棵高大清秀的“美人蕉”,它那深绿色宽大的叶子,像一个绿色的芭蕉扇。它那笔直挺拔的茎,托着几朵艳丽的深红色花朵。多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那里呀!在“美人蕉”的前边,种着几棵“大丽菊”。它那粉红色的花瓣中镶嵌着星星点点的金色花蕊,给它增添了几分色彩。在这些花中,我最喜欢那朵花,它第一层花瓣是红色的,第二层是粉色的。这朵别具一格的花,是“大丽菊”中的佼佼者。在茂密的绿叶的衬托下,它显得格外美丽。

花坛的两边,有两棵石榴树,它们好像是两个日夜守护花坛的卫兵。每当中秋八月,它们的枝头就会挂满一个个沉甸甸的果实。这些石榴有的略显棱角,有的像个大玻璃球,熟透的石榴远远望去,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好像在向人们传送丰收的喜报。

花坛的四周,摆放着许多盆花,有不畏严寒的麦冬,有粉红的月季,有翠绿的吊兰,还有那美丽的海棠,真是美不胜收啊!

——定点观察的空间顺序 片段四:

我们的校园有许多处美丽的地方,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环形的人工操场。

一走进校门,我们就能看见那绿油油的人工草坪和红通通的塑胶跑道。早晨,太阳徐徐升起,似乎把正笼罩在黑暗中的“绿地毯”与“红地毯”给救了出来,它们低声谢谢刚刚从东边升起的太阳,静静等待着我们的出现。太阳渐渐升高放出万丈光芒,操场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只见操场上热闹极了,到处是上体育课的同学们。他们有的在跑道上整齐地列队跑步,虽然天气炎热,同学们依然精神焕发;有的在草坪上踢足球,即使不小心摔倒在软软的草坪上一点也不疼;还有的同学活动累了,索性躺在草坪上聊天、休息,那感觉真是太惬意了!傍晚,太阳又缓缓滑落下去,柔柔的光泻下来,为操场镀上了一层华丽的金黄。这时操场上是静寂的,一个人也没 4 有。天空的黑渐渐漫了过来,太阳变得越来越红,成了一团燃烧的烈火,似乎不想让我们的“地毯”再次陷入黑暗之中,可太阳撑不住了,渐渐地消失了,“地毯”感谢太阳为它们所做的一切。无论严寒酷暑,校园的操场总是那么鲜艳,那么漂亮,那么迷人。啊!我喜欢你校园的操场。

——动态、静态相结合 片段五: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济南的冬天》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春》

——实写、虚写相结合 片段六:

之后,春风轻轻地吹拂,细雨悄悄地滋润,餐厅后面高大的杨树长出了嫩芽,慢慢地穿上一身绿色的盛装;人工湖畔垂柳那柔韧的枝条上,也缀满了米粒般鹅黄色的新芽,春风里,犹如飘曳着串串珠帘;那主路两旁的法桐都绽出了嫩芽,披上了绿装,兴高采烈地迎着行人,倾吐着浓郁的春天气息。桃树上粉红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条,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路旁黄黄的迎春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披上了金灿灿的艳装;图书馆前面的草坪让我们真正领略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枝头上尽情的歌唱着。这一切像一支轻柔的曲子,像一幅清晰的风景画。如此的境地,不能不说是视觉、嗅觉和听觉的盛宴!

——春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5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夏

瞧,田里那饱满的玉米杆,披着红缨,红中带黄,黄中交红,仿佛是一把红缨枪。田里的稻穗,被沉重的果实压弯了腰,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果园里,一个个成熟的果实在稀疏的叶片中脱颖而出,仿佛是谁点亮了千万盏灯笼来庆祝丰收呢。秋天是金黄色的。

——秋

风已比前尖削;太阳时常蒙着雾一般的头网。淡淡地发着光,灰色的云的流动显得呆滞而沉重。寒冷包满在大气中。野外的草木恐怖的颤抖着,无力拖曳它们翅膀似的,时时抖下萎黄的残缺的叶儿,一天比一天裸露了。远处的山仿佛火灾后的残迹,这里焦了头,那里烂了额。一切都变了色,换上了憔悴而悲哀的容貌。

——冬

水仙花亭亭玉立,婀娜而不娇媚,素雅而不冷淡,时时散发出阵阵幽香.看她那六片花瓣是乳白色的,有如白玉雕成一般,显得高贵不凡,那鹅黄色的花蕊,像害羞的小姑娘藏入花儿的深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花

最知东风暖的,当是厚厚草皮下睡着的芽儿了。它们揉揉眼,扭扭腰,伸伸小手擦擦眼,绿不小心就蹦出来了呢。那点子绿,眼睫毛似的一眨一眨,春就猫一样来了。

是怎样柔嫩的一茎茎新绿哦,在石缝里,泥土上,勇敢地挺直它们的细腰,在乍暖还寒的冷风凄雨里,一寸寸地成长,一点点把堤坡,大地湮染,蓝天轻风下编织出让人振奋的春衣。萋萋芳草,踏之何忍,用手去轻轻地触摸吧,仿佛婴儿皮肤般细腻,一丝丝在手掌心滑过,若干纤小的生命韵律从手传递到心,不由人不在心中感叹:如此细弱的植物竟然有这样顽强的生命,硬生生率先回应春风,引来了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光明媚。

——草

大树为校园增添了许多浓郁的绿色。枝繁叶茂的大树郁郁葱葱,苍翠欲滴,远远望去真像一把绿色的大伞。小黄杨换上了绿色的外衣,真像一个绿色的小士兵。银杏树上长满了小扇子,送给春姑娘。

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起了清朗的笑声。这些人们的欢乐压过了鸟雀的喧噪。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有甲的小虫,不安的四方乱闯。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的摆动,怎么也藏不住那一累累的沉重的果子。在那树丛里还留得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那些红色果皮上有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显得柔软而润湿。云霞升起来了,从那密密的绿叶的缝里透过点点的金色的彩霞,林子中反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梯子架在树旁了。人们爬上了梯子,果子落在粗大的手掌中,落在蔑篮子里,一种新鲜的香味,便在那些透明的光中流荡。

——树

刚上好了雨布,又是一阵风,墨云滚似地遮黑了半边天。地上的热气跟凉风搀合起来,夹杂着腥臊的干土,似凉又热;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慌失措。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又一阵风。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风

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异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他,接着,殷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

——霜

春雨来时,我信步走上了小路,呼吸新鲜的空气,接触春的气息,心情格外舒畅。小雨,细如针尖,轻似牛毛,如烟如雾,无声无息地下着,不停地拂在我的脸上、身上。树枝上的嫩芽微微地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静静地望着我微笑。小雨调皮地落在它们的身上。哈,好一件珠纱衣!

天黑沉沉的,像玉帝打翻了墨汁瓶。突然,轰隆隆的雷声响起来,紧接着,一道闪电像划破了天空。不一会儿,黄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打在地上劈里啪啦直响

天上刚才还是风云密布,转眼间雷电交加、狂风暴雨,即使是坐在家里面,也感觉到那种地动山摇的气势。方才还是阴云密布,刹时雷雨交加,电闪雷鸣,大树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摇摇欲坠,震耳欲聋的雷声如在耳边。道路中间的树被刮得东倒西歪,倾盆大雨很快使门前的公路变成了泽国。

——雨

渐渐地,雨停了,只有那雪花越下越大。开始,雪刚落下来,就化了,稀稀疏疏,几点雪花。雪越下越大,那鹅毛般的大雪从彤云密布的空中簌簌地飘下来。夜晚,漫天皆白,像有人把无数的素花从天上向下倾撒。屋顶上、窗檐上的雪花在不断增厚。这时,人们进入了梦乡,只有那银色的小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发着刺眼的光,正如古人所说:“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第二天一大清早,大地换上了白色的装束,屋顶铺上了一层又厚又白、棉絮似的白雪,落光了叶子的树上开满了一朵朵银花。长青树的绿叶上也开了一层白花,白绿相配,更显得素雅。用手把树一摇,那银花便像屑末儿似地洒落下来。遍地皆白,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啊!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雪 片段七: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的 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片段八:

春姑娘迈着轻盈地步伐,向我们走来。她越过高山,跨过小溪,穿过树林,悄悄 8 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春天的校园,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焕然一新的景象。

校园里的花惊奇斗艳。玉兰花开得最旺了,有的含苞欲放,像一个嘟着小嘴巴的小朋友。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花蕊,一阵微吹风,它翩翩起舞。还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亭亭玉立。桃花也不甘弱后,近看像一张笑脸,粉红色透着白,白得如雪,红得如霞,远远望去真像天边的彩霞染上的,红艳艳得山茶花,站在翠绿的枝头上昂首怒放,一阵微风吹来,它频频点头,它的颜色红得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大树为校园增添了许多浓郁的绿色。枝繁叶茂的大树郁郁葱葱,苍翠欲滴,远远望去真像一把绿色的大伞。小黄杨换上了绿色的外衣,真像一个绿色的小士兵。银杏树上长满了小扇子,送给春姑娘。我爱美丽的校园,更爱春天的校园,走在校园的小路上,迎着满面春风,我们的心情多么的快乐。

——《春天的校园》 文章一:

《七月的早晨》

早晨五点。

天色朦胧,似醒不醒的美人眼一样,睫毛微颤,眼风时闪时暗,沉得那张俏脸儿都是粉红。

有风,极温柔。想起朱自清那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不错的,不是情人的轻抚,只是母亲拿手轻轻探在你的额上,手指微凉,却又带着点温热的气息,也是粉红色的,由不得你就想这么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只想那手永不离去。

大街上时有人过,多是短打的衣着,利利索索,跑一阵,走一阵。

一对白发长者,徐步缓行,老太太身态轻盈,一边走,一边甩着臂膀,手腕上的绿玉镯子一闪一现,染得那圈空气都是绿的。老爷子矍铄得很,腰板挺直,大踏步地走上三两步,就停下来,原地小步跑着,等老太太跟上来,再往前走上两三步。

后面踢踢踏踏,跑上来几个小伙儿,满头的汗珠一晃一晃,引得太阳都露出了头,在云缝间看稀罕儿。长者看着小伙儿从身边跑过,相视一笑,老爷子低头对老太太说着什么,老太太抿嘴乐了,拿手指点老爷子的头,两人哈哈大笑。想来,两人说的一定是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一定有他们年轻的样子。

河边草地上,木槿花开得正好。水露露的,含羞带臊的样子,低垂着花朵儿,沉得那叶子越发得绿。树下,散着些落花,不知是昨夜哪场风下的狠心。草都是精精神神的。刚睡了个好觉,又洒了一身的清露,此刻,吹着凉甜的风,风中有花的香,有蜜蜂的甜,还有河中水的凉爽,草一时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啊。

河边上,呆着几个垂钓的人。水面静得像一面菱花镜,钓竿儿弯在水中,人弯在岸上,人和钓竿,都成了思考的哲者了。

河中,驶过一叶小舟。舟中人蹲在船头,随了船缓缓的走,手中的网,缓缓的撒,9 人和船,梦游样的安闲。

一声犬吠,草地上的一只吉娃娃看见一只绵羊狗漂漂亮亮站在那儿,兴奋得一溜烟颠过去,围了它转圈圈儿。绵羊狗一时愣不过神,呆呆地立着,不知所措。狗的主人倒笑了,轻声喝道:“笨笨,笨笨,瞧,那边有你的大叔来了。快瞧!”吉娃娃抬了头,随了主人看去。真有另一只比它大一丁点的狗,在另一条羊肠道上,昂着头,一往情深地望着它。小狗儿一撒欢,丢了绵羊狗,奔了“大叔”去了。这狗,大概也看过韩剧,“大叔”,那可是美少女们的梦中情人啊!呵!

拐过弯,一个小湖亮在眼前。湖上,一道小木桥斗折蛇行,往远方去了。桥下,睡莲们倒沉得住气。懒觉睡得美美的,偶尔勤快的几朵也是半睡半醒间,在叶子间伸着懒腰,打着呵欠,水面上,不开花的水藻嘁嘁喳喳,说着风凉话。

要说就快些说吧,再迟些,就是一池粉艳了。那时,再想说风凉话,恐怕就要脸红了吧? 文章二:

《春天的味道》

一眨眼,春天,就长成一个小姑娘了。花枝招展,眉眼如画,举手投足,一招一式,都有着说不出的明艳!她吹弹即破的处子的肌肤,却是通过每一颗嫩芽每一片新叶每一朵花苞,来炫耀她的柔薄细嫩新鲜滑腻的。

春天,是从一芽草开始的;是从一棵树开始的呢。

最急性子的,当然是柳树。柔梢披风,柳枝将舒未舒,就有一芽芽鹅黄调皮地在枝条上探头探脑,仿佛一个孩子躲在窗子后面,两只白胖的小手扒着窗台,踮着脚尖尖儿,乌溜溜的小眼睛儿,直向外看。远远的,你只觉水光一现,等近了近了,将鼻尖儿凑近了看,哦,却原来,那柔若无骨的枝儿上,藏着那么多小东西哟。

等柳枝上的小东西大得像露出了小脑袋儿,迎春花就哗啦啦拍着手出来了。她一点也不知羞,一出来,就是一身花衫。一朵,一朵,一朵,一身缀满花朵朵。满枝花满眼黄,映着柳枝的一点子绿,那就是一场挠得人心痒痒的春衣秀!谁着了这黄绿衫子,就是不走猫步,也必是会醉了人的眼的吧?

可是,这只是一段小序曲罢了。帷幕刚拉开一道缝儿,哗啦一声,一场场花事扑面而来。

桃花、玉兰、紫荆、樱花的枝干,又等了一年,再等不急叶子发芽,迫不及待,就开了花。那满身的花儿啊,小,密,挤,像爆开花的豆子,像一伙太阳下挤着玩儿的孩子,像圆舞曲里跳跃的音符。不见叶子,只是开花,只知开花。这样的花事,犹如一段奇妙的故事,不铺垫,不结局,只绚烂在低回宛转处。

然后,才是海棠,才是丁香,才是开起来烟云似的桐花。

海棠和丁香,开得含蓄,不急,不燥。必要等枝遍了叶绿透了,才不慌不忙扯着 10 嘴角笑了。绿叶红花,绿叶紫花,也许不惊艳,可自有一种淡定的静美。等阳光缓缓地摸下来,红花绿叶,水洗过一样的干净,也许,那也是俗世的一点小欢喜。不大,却是贴心贴肺,让人安稳。

这时,一旁的树似乎也喜气起来。法国梧桐,甩了满头的小铃铛,顶了一只只小手样的嫩叶儿,身子银白,叶子黄绿,恍惚了,还以为是遥远的白桦树。杨树裸了三四个月,此时才有了心情。先梳了一头的小辫儿,像青藏高原上走着的红脸蛋的大姑娘。等那些穗穗在风中飘摇够了,才肯穿上一身浅绿,小衣短打,爽快利落,高挑的身条往那一站,利索得像要随时来个鹞子翻身。

最存得住气的,是广玉兰和槐树。广玉兰,一年到头,老是板着一张没有表情的脸。只是到了春末,才会在某一天,突兀地开了许多小碗儿样的花儿,藏着深绿的叶丛里,有一搭没一搭地散着香气,仿佛山里的姑娘,再美也要掖着藏着。开花,就成了一件羞涩的事。

而槐树,却梗着硬铁一样身子,皱着眉头,看身边桃花夭夭,杏花粉粉。看久了,似乎也会动了心,那么,一天夜里,就偷偷开出满树的花。白嫩白嫩的,不起眼,却是香得打人的鼻子哟。

此时,春天,就是一个明眸皓齿的小姑娘了。

不过,最讨人喜的,还是椿树。等花大多开了,等树大多绿了,椿树才肯在光秃秃的头上,长出一簇一团紫色的椿芽来。挨挨挤挤的长着,树上,也是一大朵一大朵紫红的花了。不过,这花儿,人是舍得摘的。摘了椿芽,或拿鸡蛋炒,或拿葱蒜拌,呀,口,眼,鼻,都是春天的味道!

春天的味道,只是一盘椿树芽儿炒鸡蛋吧?不浓烈,不惊艳,有的,只是俗常的一点子小清新,小欢喜。

寻常人家的寻常日子,也不过如此。

【满分作文】 荒山种茶人

父亲将他的青春奉献给大山。

清明时节,我冒着霏霏细雨,回到了阔别的家乡。

父亲的腰弯得深深的,像是融进了茶园无涯的绿意里。漫山遍野的深绿、碧绿、浅绿直逼我的眼球,又像是给大山围上了一层曼妙的绿纱。

我随着父亲走向茶园更深处,四周涌动着如凝脂般厚重的绿意。任南风带着沁人的土香袭乱我们的头发,那不该被打扰的世界似乎在浅斟低唱,山里的孩子喜爱漫游于山林,趁散放的鹧鸪还未归巢,偷偷寻觅它们下的蛋。

夕阳西下,肥嘟嘟的小子用衣裳兜着满满的鹧鸪蛋回家。还记得,曾经的大山却是一片荒芜,粮食广种薄收。山里的人不希望把青春耗费在大山,纷纷外出打工,父 11 亲却坚定地留了下来,因为,山里的老人和孩子都过得很苦,他不忍心弃他们不顾。于是,无论四季更替,他在无怨无悔的奉献中,诠释了青春。

春天,他整地,开渠,播种。他惊讶地发现大山的土壤呈碱性,怪不得粮食不肯生长。但碱性的土壤却是茶树的温床。于是,他用自己的青春来改变大山。夏天,他浇水,施肥,沃土。秋天,他剪枝,修枝,发枝。几载光阴转瞬即逝。清明时分,父亲与我带着山村特有的小筐,上山采茶了,清明茶只能站着采摘,米粒一样大的嫩草一棵树上只能摘十几个,必须“打一枪换一靶”。半天下来,父亲却采摘了一、二斤新鲜茶叶。我望着父亲佝偻的背,掂量着绿意盎然的大山,忽然间明白了:父亲的青春,铭刻在大山的一草一木中,绿得苍茫„„

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 篇2

一.交代背景。文章开头的景物描写 (也可在中间) 往往用来交代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 为故事的产生、发展作好铺垫。如鲁迅《故乡》开头:“我冒了严寒, 回到相隔二千余里, 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 天气又阴晦了, 冷风吹进船舱中, 呜呜的响, 从蓬隙向外一望, 苍黄的天底下, 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先点明回乡的时间是冬季, 然后写远望故乡所见到的沉寂、荒凉、死气沉沉的景象, 渲染悲凉的心境, 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感情基调, 为故事的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

如有位同学在《亲人》中写道:“昔日周身裸露的村庄, 如今披上了郁郁葱葱的绿衣, 透过密密的树梢, 露出白墙高楼……”由景物描写展现时代的变迁, 渲染气氛, 引出下文, 为下文做了必要的铺垫。

另外, 运用写景抒情来描写背景, 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开头方法。乌云、暴雨象征黑暗或凶祸;旭日东升显示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波涛汹涌促使人们思绪万千, 激动不已……这样的景物描写犹如一幅幅油画的底色、背景, 衬托了近景、主景。

所以, 好的景物描写往往可以渲染浓烈的气氛, 组织故事情节, 增强艺术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二.渲染气氛。自然景物是客观的, 但是一定的景物可以引起某些联想, 造成一定的气氛。例如鲁迅的小说《药》, 作者在华大妈上坟时对周围的景物是这样描写的: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 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 在空中愈颤愈细, 细到没有, 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 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 缩着头, 铁铸一般站着。这是寂寞、凄凉的自然环境, 衬托着华大妈悲哀的心理。这令人毛骨竦然的境地, 不也可以使人联想到清朝末年的黑暗社会吗?自然景物与人物心理及社会背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 这就是大手笔的独具匠心。又如小说《孤独之旅》中写道:“一早上, 天就阴沉下来。天黑, 河水也黑, 芦苇成了一片黑海。”这里的景物描写就渲染了暴风雨来临前令人压抑的气氛, 烘托了杜小康内心的孤独苦闷之情。

三.烘托人物。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 环境也影响着人。由此, 自然环境的描写, 写出其特定的境况就能烘托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鲁迅的《社戏》其中有这样一段写景:月还没有落, 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 月光又显得格外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 却又如初来时候一般, 又缥缈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满被红霞罩着了。作者写月光, 如此“皎洁”, 写灯火光申的戏台, 像“满被红霞”的“仙山楼阁”。这一段写景。写出了“我”对社戏的依恋, 烘托出了“我”的美好的心绪。

四.深化主题。在记叙文写作中, 有些山水游记之类的文章可以直接通过写景来表现主题, 有些有情节、人物的作品往往“托物言志”, 用写景来深化主题, 使主题更深刻, 更富有抒情色彩。小说《红岩》中有这样一段:“窗外, 突然一阵闪电, 接着就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巨雷。黑牢, 在雷声中不住地抖颤……又是一声春雷, 紧接着耀眼的闪电。粗大的、豪放的雨点, 清脆地洒在屋瓦上, 发出铿锵的金属般的声音。这声音铮铮地拨动着心弦, 发出强烈的共鸣……‘狂风暴雨啊, 快点来吧!’‘震撼世界的春雷啊, 快点来呀!’”这段文中的闪电、巨雷、雨点, 是实写, 但更是虚写, 目的是突出“革命风暴席卷全国, 新中国即将诞生”的主题, 最后那句强烈共鸣的呼喊就更为明显了。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一、以景衬人, 以人带景。记叙文当中的景物描写都是融入了人的情感的, 周围的环境美与当时作者的心境有必然的关联。其时, 人物的心情好环境就美丽的, 反之则不然。俗语云“马上看将军, 花间看美人”, 以景衬人就是让景物为烘托人物服务。为了把景物写活, 常常采用以人带景的方式, 由人物把景物带出来, 让读者通过景物来了解作者的心境。如:“我喜欢在微风吹拂、细雨飘洒的日子里, 撑着伞儿漫步垂柳间, 观察那雨中的荷塘的景致。这时雨疏疏密密地落着, 偶尔看到几只燕子穿梭于垂柳间。呈现出一幅‘细雨鱼儿出, 微风燕子斜’的图画来。再看那雨中的荷叶上盛满的水珠, 闪烁着明亮的光点。微风徐来, 轻轻地吹着荷叶, 大大小小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侧耳侧听雨落在荷叶上的声音, 就如同游丝似的似有若无, 缥缥缈缈, 几朵红色的荷花像水中仙子, 低首羞颜, 似有千般幽思, 万种情致, 欲说还休” (《荷塘听雨》) 。通过人物的视角来写景, 人在图画中, 以荷塘雨景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让人的情感溶入到了自然景物之中。人是风景的构成者, 写景与写人如能达到有机的结合, 文中的景物就会更富有神韵。如“不知什么时候, 绚烂的朝霞染红了半边天, 又将柔和的色彩洒在校园里, 到处都移动着火焰般的红领巾、蝴蝶般鲜艳的花裙、飘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小树醒了, 沾了露水;野花也醒了, 她与露珠做了一个甜美的梦;小鸟醒了, 亮出那清脆的歌喉, 唱着向天空飞去……此时操场上, 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做操, ‘一、二、三、四’的韵律, 轻快的乐曲, 伴随着同学们那矫健的身影。” (《校园的早晨》) 这段描写校园的早晨的一角风景, 就是以景衬人的活动, 通过人物的晨练来表现出校园的美丽的晨风, 从而把平常的校园晨景写得生机勃勃, 富有朝气。二、情随景生, 触景生情。古今中外好的文章或优美的散文无不是情景交融, 寓情于景, 让读者读后回味无穷, 杜甫说:“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生活中, 我们经常看到某种景物, 心中忽有感受, 思绪满怀, 进而借着对景物的描写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就是所谓的“情随景生, 触景生情”。如“远看, 叶儿青青, 花儿点点, 好像色彩缤纷的珍宝, 散落在绿色的地毯上。近瞧, 那一串串的红花, 还有各种不知名的花, 它们这时也都竞相争艳。校园花坛的文化走廊, 那红榜上写着数理化的竞赛的获奖名单, 各年级的的学习园地、黑板报, 如春雨后的艳花争妍吐芳, 似乎在眼前展现一幅幅学科学、爱科学的动人画面。秋天是凋零的世界, 一片凄清。可如今于我没有一点感觉, 有的只是心中荡漾着春意,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到处洋溢着科学的芬芳和新文化的气息”。这一段描写秋天的景物, 但字里行间抒发出作者对科学春天的赞美。三、移情于景, 借景抒情。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篇好的文章作者都有是带着强烈的感情来描绘客观景物, 把自己的感受情注入到客观景物之中, 所写之景都是被赋予了浓厚的主观色彩, 这就是“移情于景, 借景抒情”。如“那‘千株扫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站在花前, 我吸了一口掺和着芙蓉花香的空气, 尽情地欣赏它的盛装:浅绿色的花萼, 粉红的花片, 金黄色的花蕊。它的娇嫩、恬淡时时透出一种妩媚而不妖治的风韵……它只默默地蕴蓄着生命, 不在三月争艳, 也不与九月菊花比美, 等到秋风来, 便发出一种令人惊诧的美, 为深秋增色, 真可为真正的花君子, 花中‘国色天香’的好女子”。这段精彩的描写, 是作者的借景抒情, 借花寓意, 展现了芙蓉花的美艳, 表达作者的对君子之士们的赞美。再如《故乡的榕树》中描写故乡的夏夜, 作者就是通过描写月华、流水、夜风, 并融入富有诗意的想像, 把故乡的夏夜写得宁静、美丽又温馨,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寄托了作者美好的情怀, 令人神往、陶醉。四、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就是把自己难以表达的情感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 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如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写洞庭湖的美景, 及欣赏周边的景色的不同心情, 产生的不同情感, 抒发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表达作者的宽阔胸襟。文中的景物描绘虽没有诗情画意, 但又可从中体会到景情融合。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就是通过对月色下荷塘美景的描绘, 以通感的修辞手法写出作者当时的心情, 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喜悦与哀愁。情景结合, 水乳交融。情与景不可分离, 融情于景, 情景交融, 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一篇好的优美散文要避免有物没人、有景没情, 就得做到情为景生, 景为情注, 只有二者妙合无痕, 才能使文章含蓄隽永, 意味深长。古今中外流芳后世的美文无不如此。晋朝的陶渊明的诗文无不是情寓于景, 情景相融, 字里行间无不透出一种恬淡宁静的田园生活。

如何在记叙文中融入景物描写 篇3

一、 交代事件背景时,融入景物描写

人物的活动,故事的发生,总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在叙事中穿插必要的环境描写,能为事件的发生、开展做好必要的铺垫,或者为人物行为、心理做出一定的暗示。如《最后一课》开头部分: “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一段优美生动的文字既描绘了当时的自然风光,又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为最后一课做出了暗示,也为小弗郎士的心理、行为的转变做好了铺垫。

二、 渲染气氛时,融入景物描写

杜甫在《春望》中写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原本没有情感的花怎么会溅泪,鸟鸣怎么会惊心呢?只是因为人面对国破家亡的惨境格外伤痛、脆弱罢了。人将自己的感情移之于物,物便著上人的情感。所以须要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时,比直接描写气氛、抒写情感更好的方式是,用景物含蓄地去营造、去表

会,要求对生活的观察更细致,对人生的思考更深刻。我们可以结合课文《阿长与〈山海经〉》《背影》《老王》《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散步》等进行读写指导。这几篇文章对人物的描写细腻具体,在内容上都有一定的思想深度,通过细节描写,比如阿长帮我买《山海经》、父亲给我买橘子、老王送我香油、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母亲惩罚我说错话、用舌头舔我生病的眼睛等事例,充分展现出人物的精神世界,讴歌了人间真情。从写作技巧方面说,首先,这几篇文章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背影》一文以线索背影贯穿全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欲扬先抑的手法、《老王》一文的卒章显志手法等;其次,多种表达方式要灵活运用,特别是描写手法在记叙文中的灵活运用,以《散步》为例,本文虽然篇幅短小,但是作者却前后两次集中描写了初春田野的生机勃勃,我们可以和学生重点探究这两部分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样,写景抒情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其训练的重点也是有所区别的。初一年级上册的单元写作活动“感受自然”,须要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能够多角度、有顺序地进行观察,通过运用修辞手法、长短句,来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本次作文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参考课文有《春》《济南的冬天》以及《祖父、后园和我》的写景片段。而初三年级上册的单元写作活动“寻觅秋天的踪迹”,则侧重从一种景物的角度,来深刻展现秋天的唯美,引发对秋天的思考,最好能有一定的哲理思考。

作文重点训练,有利于学生把握每次作文的训练重点,集中训练写作的某一方面,逐步夯实写作的基本功,避免每次作文“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盲目性和无序性。当然,对于初四学段来说,作文的综合训练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文体的把握、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选材与立意等,都是训练的重点。

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例文课件资料 篇4

1、又是落叶时节,片片金黄的树叶幽幽的自枝头飘落,坠入大地 的怀抱,化作春泥,等待着生命的又一次轮回……

拾起一片枯黄的落叶,感受落叶季节那隐隐的心跳,任思绪在脉 络中延伸……

2、明月朗照在李白的故乡,梅花开放在王维的窗前,古人已经把 家的意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今夜床前无月,院 中窗下无梅,萨克斯在固执地低吟,它知道我的心思。

3、窗外,朦胧的月光照在那棵老树上,仿佛磨去了老树干上的创 痕和岁月留下的沧桑。面对此情景,我的思绪又飘向了远方……

4、四月中的细雨.忽晴忽落,把空气洗得怪清凉的。嫩树叶儿依然很小,可是处处有些绿意。含羞的春阳只轻轻的,从薄云里探出一些柔和的光线,地上的人影,树影都显得很微淡的。野桃花开得最早,淡淡的粉色在风雨里摆动,好像媚弱的小村女,打扮得简单而秀美。

——《二马》

天气是醉人的温暖,恰好是樱花落尽的时季。细沙的行人道上满是狼藉的粉色花片,有些便沾挂在平铺的碧草上。几树梨花还点缀着嫩白的残瓣。北面与西面小山上全罩着淡蓝色的衣校,小燕子来回在林中穿跳。在这里正是一年好景的残春,到处有媚丽的光景使人流连。——《山雨》

沿路的景物真不坏,江南的仲夏,原是一副天上乐园的景色。一路上没有一块荒土,都是绿的稻,绿的树,绿的桑林。偶然见些池塘,也都有粗大的荷叶与细小的菱叶浮泛在水面。—一《鸟》

太阳透过榆树的密密层层的叶子,把阳光的圆影照射在地上。夏末秋初的南风刮来了新的麦子的香气和蒿草的气息。北满的夏末秋初是漂亮的季节,这是全年最好的日子。天气不凉,也不顶热,地里还有些青色,人也不太忙。片段一:

晴空万里,云漫不经心地挪动着,为秋日增添几分活泼,我的心情也正如这活泼的秋日,愉悦而又晴朗。走在家乡的小路上,感受着温暖的阳光,心情格外地舒畅。阳光下,那片绿色上闪耀的晶莹的水滴,在笑着眨眼,那柔和的微风,在轻轻低语呢喃……天空那边,几朵白云在愉快地挪动,是不是也在耕作呢?

——乐景抒乐情。

天如墨,水如泪。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行走在风雨中,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丝丝的细雨顺着屋顶滑落下来,砸在我的头上,冰冷的水流在我的脸上,流到我的脖子上,我的心里,给我本就有点苦闷的心增添了几分冷清。

——哀景抒哀情

片段二:

用秋天校园的景物表现指定的心情或感受。

秋天的校园充满诗情画意。树叶变黄了,也变得调皮了,时不时从树下读书的同学脸庞飘过,甚至还有几片停在同学的头发上,让人忍俊不禁。树叶儿好像故意要与树下扫地的同学嬉戏,刚刚将地扫完,不一会儿又落满了树叶,它可真调皮呀!我爱校园秋色。

——乐景抒乐情

秋天的校园让人伤感。树叶儿全变黄了,不断地飘落下来。校园道上满是枯叶残片,走在上面伴着吱吱的压碎升,使人心生凉意。一阵风吹过,地上的残叶随风飞舞,让人心眼迷离。一会儿,校园里又飘起了慢慢细雨,我心理不禁打了一个寒战。

——哀景抒哀情

片段三:

清晨,江面上格外平静,碧波荡漾,银光闪烁,海鸥在江面上展翅飞翔。此时,我总爱伫立在江堤上向北眺望吴淞口,那一望无际的江面,水天相连。一陈清风拂来,猛吸一口新鲜空气,顿时令人心旷神怡。江堤边的树林里,鸟儿清脆的叫声此起彼伏。一群老人在堤岸边散步,打太极拳…… 当阳光撒满江面的时候,江面开始沸腾了。你看,那大小船只来来往往,川流不息。机帆船的马达声、大轮船的汽笛声,江浪的撞击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支雄壮的交响乐。“呜“的一声汽笛。一艘万吨轮由远而近,所到之处涌起两排巨浪,呈八字形,像两条白龙朝两面三刀岸滚来,浪花扑打在江边的岩石滩上,溅起一簇簇白花…… 傍晚,夕阳把江面映得通红。此时,我和小伙伴们总爱到江边的岩石堆上捉螃蜞。一个傍晚可捉二、三十只。晚上,沸腾的江面恢复了宁静。这时,停靠在码头上的万吨巨轮灯火辉煌,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把船边的江水也映红了。江风阵阵,迎面袭来,驱散了夏日的暑意。”

——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

我们的教室和操场中间,有一条甬道,甬道两旁是两排齐刷刷的梧桐树。春风给它满枝叶苞,点点鹅黄,片片嫩绿。夏日,一张绎叶就是一个绿色的巴掌,托着一轮骄阳。一棵树就是一把漂亮的遮阳伞,树下清风习习。梧桐美在秋天。每天中秋过后,几场秋雨。几阵秋风,把那叶子染成锈红色。此时,蓝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高空,秋阳淡光,梧桐白白的躯干,红红的树冠,显得分外娴静、妖娆,优雅、庄重。走在这甬道上,置身在画图中,沉浸在恬适的氛围里。不必可惜,西北风一夜刮尽树叶,那遍地铺金,不正象征这金色的丰收季节吗? 冬天,梧桐粗壮的树干,光秃的枝桠,倔强地挺立在那里,顶严寒,斗风雪。看到它,缩颈袖手的人会挺起胸来,凝视它的身影,会油然而生敬意。

——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在我们学校操场的西北角,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

花坛的中央,种着几棵高大清秀的“美人蕉”,它那深绿色宽大的叶子,像一个绿色的芭蕉扇。它那笔直挺拔的茎,托着几朵艳丽的深红色花朵。多像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站在那里呀!在“美人蕉”的前边,种着几棵“大丽菊”。它那粉红色的花瓣中镶嵌着星星点点的金色花蕊,给它增添了几分色彩。在这些花中,我最喜欢那朵花,它第一层花瓣是红色的,第二层是粉色的。这朵别具一格的花,是“大丽菊”中的佼佼者。在茂密的绿叶的衬托下,它显得格外美丽。

花坛的两边,有两棵石榴树,它们好像是两个日夜守护花坛的卫兵。每当中秋八月,它们的枝头就会挂满一个个沉甸甸的果实。这些石榴有的略显棱角,有的像个大玻璃球,熟透的石榴远远望去,像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好像在向人们传送丰收的喜报。

花坛的四周,摆放着许多盆花,有不畏严寒的麦冬,有粉红的月季,有翠绿的吊兰,还有那美丽的海棠,真是美不胜收啊!

——定点观察的空间顺序

片段四:

我们的校园有许多处美丽的地方,最引人注目的还是环形的人工操场。

一走进校门,我们就能看见那绿油油的人工草坪和红通通的塑胶跑道。早晨,太阳徐徐升起,似乎把正笼罩在黑暗中的“绿地毯”与“红地毯”给救了出来,它们低声谢谢刚刚从东边升起的太阳,静静等待着我们的出现。太阳渐渐升高放出万丈光芒,操场的色彩更加鲜艳夺目。只见操场上热闹极了,到处是上体育课的同学们。他们有的在跑道上整齐地列队跑步,虽然天气炎热,同学们依然精神焕发;有的在草坪上踢足球,即使不小心摔倒在软软的草坪上一点也不疼;还有的同学活动累了,索性躺在草坪上聊天、休息,那感觉真是太惬意了!

傍晚,太阳又缓缓滑落下去,柔柔的光泻下来,为操场镀上了一层华丽的金黄。这时操场上是静寂的,一个人也没有。天空的黑渐渐漫了过来,太阳变得越来越红,成了一团燃烧的烈火,似乎不想让我们的“地毯”再次陷入黑暗之中,可太阳撑不住了,渐渐地消失了,“地毯”感谢太阳为它们所做的一切。

无论严寒酷暑,校园的操场总是那么鲜艳,那么漂亮,那么迷人。啊!我喜欢你校园的操场。

——动态、静态相结合

片段五: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济南的冬天》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春》

——实写、虚写相结合片段六:

之后,春风轻轻地吹拂,细雨悄悄地滋润,餐厅后面高大的杨树长出了嫩芽,慢慢地穿上一身绿色的盛装;人工湖畔垂柳那柔韧的枝条上,也缀满了米粒般鹅黄色的新芽,春风里,犹如飘曳着串串珠帘;那主路两旁的法桐都绽出了嫩芽,披上了绿装,兴高采烈地迎着行人,倾吐着浓郁的春天气息。桃树上粉红的桃花一朵紧挨一朵,挤满了整个枝条,它们像一群顽童,争先恐后地让人们来观赏自己的艳丽丰姿;路旁黄黄的迎春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披上了金灿灿的艳装;图书馆前面的草坪让我们真正领略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枝头上尽情的歌唱着。这一切像一支轻柔的曲子,像一幅清晰的风景画。如此的境地,不能不说是视觉、嗅觉和听觉的盛宴!

——春

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夏

瞧,田里那饱满的玉米杆,披着红缨,红中带黄,黄中交红,仿佛是一把红缨枪。田里的稻穗,被沉重的果实压弯了腰,在阳光下闪着金光。果园里,一个个成熟的果实在稀疏的叶片中脱颖而出,仿佛是谁点亮了千万盏灯笼来庆祝丰收呢。秋天是金黄色的。

——秋

风已比前尖削;太阳时常蒙着雾一般的头网。淡淡地发着光,灰色的云的流动显得呆滞而沉重。寒冷包满在大气中。野外的草木恐怖的颤抖着,无力拖曳它们翅膀似的,时时抖下萎黄的残缺的叶儿,一天比一天裸露了。远处的山仿佛火灾后的残迹,这里焦了头,那里烂了额。一切都变了色,换上了憔悴而悲哀的容貌。

——冬

水仙花亭亭玉立,婀娜而不娇媚,素雅而不冷淡,时时散发出阵阵幽香.看她那六片花瓣是乳白色的,有如白玉雕成一般,显得高贵不凡,那鹅黄色的花蕊,像害羞的小姑娘藏入花儿的深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花

最知东风暖的,当是厚厚草皮下睡着的芽儿了。它们揉揉眼,扭扭腰,伸伸小手擦擦眼,绿不小心就蹦出来了呢。那点子绿,眼睫毛似的一眨一眨,春就猫一样来了。

是怎样柔嫩的一茎茎新绿哦,在石缝里,泥土上,勇敢地挺直它们的细腰,在乍暖还寒的冷风凄雨里,一寸寸地成长,一点点把堤坡,大地湮染,蓝天轻风下编织出让人振奋的春衣。萋萋芳草,踏之何忍,用手去轻轻地触摸吧,仿佛婴儿皮肤般细腻,一丝丝在手掌心滑过,若干纤小的生命韵律从手传递到心,不由人不在心中感叹:如此细弱的植物竟然有这样顽强的生命,硬生生率先回应春风,引来了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光明媚。

——草

大树为校园增添了许多浓郁的绿色。枝繁叶茂的大树郁郁葱葱,苍翠欲滴,远远望去真像一把绿色的大伞。小黄杨换上了绿色的外衣,真像一个绿色的小士兵。银杏树上长满了小扇子,送给春姑娘。

当大地刚从薄明的晨曦中苏醒过来的时候,在肃穆的,清凉的果树园子里,便飘起了清朗的笑声。这些人们的欢乐压过了鸟雀的喧噪。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有甲的小虫,不安的四方乱闯。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的摆动,怎么也藏不住那一累累的沉重的果子。在那树丛里还留得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那些红色果皮上有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显得柔软而润湿。云霞升起来了,从那密密的绿叶的缝里透过点点的金色的彩霞,林子中反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梯子架在树旁了。人们爬上了梯子,果子落在粗大的手掌中,落在蔑篮子里,一种新鲜的香味,便在那些透明的光中流荡。

——树

刚上好了雨布,又是一阵风,墨云滚似地遮黑了半边天。地上的热气跟凉风搀合起来,夹杂着腥臊的干土,似凉又热;南边的半个天响晴白日,北边的半个天乌云如墨,仿佛有什么大难来临,一切都惊慌失措。车夫急着上雨布,铺户忙着收幌子,小贩们慌手忙脚地收拾摊子,行路的加紧往前奔。又一阵风。风过去,街上的幌子,小摊,行人,仿佛都被风卷走了,全不见了,只剩下柳枝随着风狂舞。云还没铺满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

——风

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色的,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着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散发出奇异的光辉了。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他,接着,殷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的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了。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

——霜

春雨来时,我信步走上了小路,呼吸新鲜的空气,接触春的气息,心情格外舒畅。小雨,细如针尖,轻似牛毛,如烟如雾,无声无息地下着,不停地拂在我的脸上、身上。树枝上的嫩芽微微地探出了可爱的小脑袋,静静地望着我微笑。小雨调皮地落在它们的身上。哈,好一件珠纱衣!

天黑沉沉的,像玉帝打翻了墨汁瓶。突然,轰隆隆的雷声响起来,紧接着,一道闪电像划破了天空。不一会儿,黄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打在地上劈里啪啦直响

天上刚才还是风云密布,转眼间雷电交加、狂风暴雨,即使是坐在家里面,也感觉到那种地动山摇的气势。方才还是阴云密布,刹时雷雨交加,电闪雷鸣,大树被狂风吹得东倒西歪,摇摇欲坠,震耳欲聋的雷声如在耳边。道路中间的树被刮得东倒西歪,倾盆大雨很快使门前的公路变成了泽国。

——雨

渐渐地,雨停了,只有那雪花越下越大。开始,雪刚落下来,就化了,稀稀疏疏,几点雪花。雪越下越大,那鹅毛般的大雪从彤云密布的空中簌簌地飘下来。夜晚,漫天皆白,像有人把无数的素花从天上向下倾撒。屋顶上、窗檐上的雪花在不断增厚。这时,人们进入了梦乡,只有那银色的小花在纷纷扬扬地飘落,发着刺眼的光,正如古人所说:“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第二天一大清早,大地换上了白色的装束,屋顶铺上了一层又厚又白、棉絮似的白雪,落光了叶子的树上开满了一朵朵银花。长青树的绿叶上也开了一层白花,白绿相配,更显得素雅。用手把树一摇,那银花便像屑末儿似地洒落下来。遍地皆白,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啊!

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雪

片段七:

在飘飘忽忽的秋雨中,校园的那株桂花开了!(首句点题。)它亭亭玉立于花坛之上,宛若披着轻柔薄纱的新娘。(从远处写桂花树静止的形态。)走近一瞧,银灰色的 树干托起一团绿云般的树冠,密密肥实的叶片中点缀着一簇簇星星点点的米黄色的小花,好像秋天田野沉甸甸的稻穗,又似节日之夜金灿灿的焰火,煞是好看!(从近处写树干、树冠、叶片、花朵的形状、色彩。)清风徐来,桂枝瑟瑟,芳香四溢,把整个校园都熏醉了!(从视觉、嗅觉、味觉写桂花的动态。)吸一口,甜津津的;掬一把,清爽爽的。(从味觉、肤觉写花的香味。)只要你从这儿经过,准会给你染上一身浓浓的馨香。古诗赞桂花:“月中有客曾分种,世上无花敢斗香。”可见,桂花的芳香在花的王国里是出了名的。(在嗅觉基础上结合诗句写出总的感受。)

片段八:

春姑娘迈着轻盈地步伐,向我们走来。她越过高山,跨过小溪,穿过树林,悄悄地来到我们的身边,春天的校园,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焕然一新的景象。

——《春天的校园》

文章一:

生命的日历

一张一张撕下来,一张一张寄托了你的希望。

——题记

我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有去看她了。只是童年还有那模糊的痕迹,她的脸上有着看起来亮闪闪的银丝,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

“叮铃铃”,早晨的一声电话铃将我从睡梦中吵醒,挂上电话的刹那,我愣住了。感觉世界就在瞬间将我淹没--奶奶出车祸了。当我火速赶去医院时,她已经躺在了重症监护中心。泪水一刹那涌出。我带着爷爷的叮嘱,回老家拿换洗的衣服。

还是那幢老屋,载满了我童年的味道和记忆。踌躇着走上了阁楼。走进卧室,记忆里的味道一涌而出,是她的味道。一瞥眼,我看见书桌上有好几本大大 的日历,被凌乱的撕成一张一张。走过去一瞧,日历的正面普普通通,有着普普通通的日期,而反面的字把我愣住了:“2003年2月,囡囡今天和父母回家。” “2003年5月,囡囡今天打电话来让我多穿点衣服。”“2004年7月,囡囡今天升学考。”“2005年2月,我今天看囡囡的照片了。”“2005年3 月,囡囡已经三个月没回来了。”“2006年2月,囡囡已经很久没打电话给我了。”我发了疯似地翻动着所有撕下来的日历。上面是详细的日子和我与她之间发 生的事,时间到时、分。我有些不敢相信,却又心痛地想起,在昏黄的灯光前,她是怎样带着老花镜在桌前写下这一点一滴的。自己多久没回来了,自己多久没打电 话了,是学业的繁忙,还是成长的疏远与冷漠?而她,又怎样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张张日历上,期待着我重新做回小时候那个撒着娇的囡囡?

我收拾好这一张张的日历,这一张张载满了她希望的日历回到了医院。望着病床前那个头包白纱仍在昏睡的她,眼泪又一次决堤而出。我紧紧握住她的手,默默恳求老天不要将她从我身边带走。

床上的那张脸仍是小时候疼着我、爱着我的脸,亮闪闪的银丝,眉眼间的沉静。我悄悄将那张饱含我心愿的最后一张日历纸,塞进了她的手里,喃喃道:“奶奶,你快醒醒,囡囡来看你了,囡囡不会再让你数日历了,快醒醒……

文章二:

一道风景线

例文:

我又依稀看见了那棵古老榆树沧桑耸立的影子,任由风雨如何侵袭都巍然不动,宛如一道正气浩然的风景线。

仿佛那年十月的秋风再次吹起,我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泥香,姗姗而来,跟着爷爷匆匆的脚步声踏进这片熟悉而又陌生的村庄,叩响了记忆之门。

那一刻,我看见了我的故乡。

我看见了脚下的泥径弯曲延伸,两旁低矮的行道树都蜕光了叶子,光秃秃的犹如受冻的瘦弱老人。残缺的黄叶,层层铺盖了回乡之路,将车轮碾过的痕迹悄然遮掩。

我看见一所低矮破旧的老屋危危地立在陌旁,炊烟从老屋后袅袅升腾,宛如一条扯不断的舞动的白绫,缓缓攀上一棵高树的梢头,将它无声包裹。

这是一棵挺直高耸的苍榆树,浩大的枝干遮笼了半边屋顶。秋风扫过处,唯留一片荒芜,可这苍榆树嶙峋的枝梢上还挂着几片黄叶,任凭肃清的秋风如何撕扯它们的灵魂,它始终固执着不落。

这一下吸引了我的眼球。爷爷叹息说,这树在他小时候就有了,这么多年,依旧生生不息。

爷爷匆匆走到苍榆下,抚摸它那合抱粗壮的枝干。老树的皮已经剥落了大半,清露随着斑驳的痕迹缓缓滑落,仿佛那童年的记忆也随着这清新的露珠落入他掌中。爷爷告诉我,我的曾祖父最爱这句话:“没有浩然正气节,哪有一身忠勇胆。”每当说起这句话时,他总会背对他们,面向苍榆,像个骄傲的夫子教导着学生一般,还不时地拄一拄老旧的柺杖,然后吃力地喘息不已。他说,多少个年头了,什么都在变,唯有这苍榆树陪伴着他,永远不变。

曾祖父一生一世都在农田里辛勤耕耘,勤勤恳恳得做好每一件事。他省着每一分钱将子女送入学堂,再苦再难也绝不让子女辍学。直到孩子们都成家立业时,年老的他还不忘教导,做人要有浩然正气,做事要脚踏实地,绝不能投机取巧......我将目光再次聚焦在这棵苍榆树上,却感觉一种宽广而清醒的感觉倏地袭身而来。我不知道曾祖父此生在苍榆树中悟出了什么“道”来,可我却偶得了一种原始的醇意,洁净,纯粹。

曾祖父早就去了,我今生只见过他三面。那时他真的是很老了——他拄着拐杖,瑟缩在秋风中。这风吹白了他的头发,吹落了他的牙齿,吹出了他沧桑伤感的皱缬。然而此刻,他虽然已经随风而去,可死亡只带走了他的肉体,他的精神依旧长留,让我这个后人能够清醒而深刻地感受到。他的浩然正气,就像这棵古老的苍榆一般,风雨再大,直立的脊梁永远不倒!

只是,记忆在此刻静静地收拢,再收拢,最后将故乡的意象凝结成永恒的一点,我若有所思。

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起,我愿在心灵这片纯洁空旷的白纸上,以忆为墨,绘出那条蜿蜒曲折的回乡之路,泼出那股绵延不断的袅袅炊烟,印出那苍天古树正直耸立的影子,刻出曾祖父深邃、落寞而质朴的灵魂。我要为它画上边框,愿它永亘定格在我的心里,汇成一道亮丽夺目的风景线,令我时刻体验到那位作古的沧桑老人教给我的浩然正气,激励我不断去追求生命的维度。

文章三:

《七月的早晨》

孔爱月

早晨五点。

天色朦胧,似醒不醒的美人眼一样,睫毛微颤,眼风时闪时暗,沉得那张俏脸儿都是粉红。

有风,极温柔。想起朱自清那句“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不错的,不是情人的轻抚,只是母亲拿手轻轻探在你的额上,手指微凉,却又带着点温热的气息,也是粉红色的,由不得你就想这么闭上眼睛,什么都不看,只想那手永不离去。

大街上时有人过,多是短打的衣着,利利索索,跑一阵,走一阵。

一对白发长者,徐步缓行,老太太身态轻盈,一边走,一边甩着臂膀,手腕上的绿玉镯子一闪一现,染得那圈空气都是绿的。老爷子矍铄得很,腰板挺直,大踏步地走上三两步,就停下来,原地小步跑着,等老太太跟上来,再往前走上两三步。

后面踢踢踏踏,跑上来几个小伙儿,满头的汗珠一晃一晃,引得太阳都露出了头,在云缝间看稀罕儿。长者看着小伙儿从身边跑过,相视一笑,老爷子低头对老太太说着什么,老太太抿嘴乐了,拿手指点老爷子的头,两人哈哈大笑。想来,两人说的一定是个有趣的故事。故事里,一定有他们年轻的样子。

河边草地上,木槿花开得正好。水露露的,含羞带臊的样子,低垂着花朵儿,沉得那叶子越发得绿。树下,散着些落花,不知是昨夜哪场风下的狠心。草都是精精神神的。刚睡了个好觉,又洒了一身的清露,此刻,吹着凉甜的风,风中有花的香,有蜜蜂的甜,还有河中水的凉爽,草一时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啊。

河边上,呆着几个垂钓的人。水面静得像一面菱花镜,钓竿儿弯在水中,人弯在岸上,人和钓竿,都成了思考的哲者了。

河中,驶过一叶小舟。舟中人蹲在船头,随了船缓缓的走,手中的网,缓缓的撒,人和船,梦游样的安闲。

一声犬吠,草地上的一只吉娃娃看见一只绵羊狗漂漂亮亮站在那儿,兴奋得一溜烟颠过去,围了它转圈圈儿。绵羊狗一时愣不过神,呆呆地立着,不知所措。狗的主人倒笑了,轻声喝道:“笨笨,笨笨,瞧,那边有你的大叔来了。快瞧!”吉娃娃抬了头,随了主人看去。真有另一只比它大一丁点的狗,在另一条羊肠道上,昂着头,一往情深地望着它。小狗儿一撒欢,丢了绵羊狗,奔了“大叔”去了。这狗,大概也看过韩剧,“大叔”,那可是美少女们的梦中情人啊!呵!

拐过弯,一个小湖亮在眼前。湖上,一道小木桥斗折蛇行,往远方去了。桥下,睡莲们倒沉得住气。懒觉睡得美美的,偶尔勤快的几朵也是半睡半醒间,在叶子间伸着懒腰,打着呵欠,水面上,不开花的水藻嘁嘁喳喳,说着风凉话。

要说就快些说吧,再迟些,就是一池粉艳了。那时,再想说风凉话,恐怕就要脸红了吧?

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 篇5

教学目标 :

1.理解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及常用写作方式

2.注意克服常见错误,较正确在进行写作

教材分析 :

重点 :写作

难点 :写作

教具 :多媒体平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

请一同学自愿讲述画龙点睛的故事

教师讲解:在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一两句议论,有时就能使一篇貌似平常的文字变得精辟,璨然生色,就像画在壁上的龙,一经点上眼睛,就立刻电闪雷鸣,腾云而去。

二:起步准备(4)

教师讲解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

记叙文的中议论,大多是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引出作者的感想、认识,直接写出对所写的人物、事件的感受及主观评价。作者犹如一个讲解员,随时随地就所讲述的人和事发表一点评论。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从看荔枝园、喝荔枝蜜,写到参观养蜂场:(齐读,无条件由教师朗读)

我想起一个问题,就问:“一只蜜蜂能活多久?”

老梁说:“蜂王可以活三年,工蜂最多活六个月。”

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是多么高深啊!

这段饱含诗情的议论,热烈赞扬了蜜蜂无私奉献的精神,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这样的议论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又可以和写人叙事互为映衬,交相辉映。

三、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其他学过的课文 , 评析是如何进行议论的.(5)

提问后教师归纳 :

先叙后议 《养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故乡》: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 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先议后叙:如魏巍《寄故乡》:不论走到什么地方,人总是爱他的故乡的。尽管他乡的水甜,山更青,他乡的少女更多情,他乡的花草湖光更温柔,然而,人仍然是爱他的故乡的,爱它的粗朴的茶饭更好吃,爱它的乡音更入耳,爱它的淳朴的丝弦更迷人了!“

先议后叙,再议 《一件小事》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叙事

夹叙夹议:《谁是最可爱的人》每举一个事例后就有一段议论抒情。

四、范文欣赏 :(5)(附)

五、写作指导 :(2)

教师讲解:同学们在写记叙文中运用抒情议论时要注意避免几个问题:

一是“空”:议论和记叙脱节,各敲各的锣,让人不着边际。应该需要时才议论。

二是“浅”:议论没有切中所记事物的深刻意义,浮光掠影,成为空洞的说教和时髦的口号。

三是“滥”:议论多而且不当,即乱发议论。

六、作文修改 :(5)

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朱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科学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学家科尔怎样利用三年中所有的星期天证出了 200 多年来无人攻克的难题;发明家爱迪生怎样刻苦钻研,废寝忘食,一共有一千三百多项发明;诺贝尔怎样舍生忘死地试制炸药;居里夫人怎样被放射元素夺去了健康....他讲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他讲华罗庚、陈景润、李四光....在这三段叙述之后有这样三种议论:请选一最恰当的

1.他了解得是那么多,知识是那么渊博,讲得是那么生动,科学家的精神实在是太感人了。

2.老师在教育我们,从小要立志,要向科学家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将来为四化作出贡献。

3.为了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他们甘愿牺牲个人的一切,老师在告诉我们:要这样对待事物,要这样对待工作,要这样看待生命的价值,做无愧于时代的有志青年。

七、片断训练 :(20)

给下面一段文字补上恰当的议论或抒情

离别的情思

最后几分钟到了,教室里气氛庄重。老师站在黑板前,等待那宣布我们初中三年学习生活结束的铃声。他炯炯的目光里充满着希望、叮嘱、告诫,还有爱....在一阵铃声中,同学们目送老师走出教

室....难道我就从此离开这坐位 , 走出这教室 , 告别母校了吗 ? 我出神地坐着,目光落在书桌正中那一行用钢笔写着的小字上。虽然模糊不清了,但我却能辨认得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那是在初二第一节《平面几何》课上,老师说平面几何是古埃及最先创立的。一下课,我就用曹操的这句诗向老师说明“几何”是中国最先开创的。还没等我说完,老师就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笑得那么爽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在这之后,老师和我进行了一次长谈,他给我讲解了这首诗,告诉了我两个深刻的道理:凡事不能不懂装懂;真正的民族自尊心不是排挤、贬低其他民族,而是努力赶超!这件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回过神来时,发现同学们都陆续走了。我拿来了抹布,擦去了那行字,擦净了桌子,可那字迹却在我心上记不消失 , 教我惭愧 , 催我奋起!

时间在沉思中流逝,走廊里悄无一人,显得分外长。夕阳的余辉从窗外斜射进来,地面反射出一片金黄。

操场变得空荡荡,以往它好像没有这么大,却容得下我们所有的欢乐;而今它即使再大些,也装不下我的离愁别情。跑道也变得温柔可亲了,可往日里,我曾“憎恶”过它。

那是在一节体育课上,我艰难地跑着跑着,跑道似乎变得那样崎岖不平,长得几乎没有尽头。我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小,终于喘着气想停下来。这时,体育老师向我跑来,瞪起眼睛,挥舞着右手,对着我大声叫喊:“跑下去!”我重新振作了一下,努力加快步伐,可委屈的眼泪却溢出了眼眶。如今回想起来,眼睛又一次湿润了。

正是这位那么 “ 凶 ” 的体育老师和那么 “ 可恶 ” 的跑道 , 使我今天的身体这样健康、壮实!

阅览室的门已关闭了,透过明亮的窗户,可以看到在一排排的书架上放着各种杂志,它们似乎如同往日一样,还在静静地等待着我去阅读。

办公室里已经没有一个老师了,空前的夹竹桃开出粉红色、白色的花。透过花和叶的缝隙,依稀又见那一天的情景: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讲解了前几天我来请教的那道题,一共讲了四种解法。桌上的几张纸,满是用红、蓝笔打的草稿。我的心热了,直到现在,还是那样温暖。

校门口的“映松池”在喷着水,细细的水珠落在金鱼嬉戏的池面上。清晰的池水倒映着近旁的一棵松树。

这棵苍劲的松树,充溢着青春的朝气。

这里的一切都使我难以舍弃,便我更憧憬重新回到这里的那一天。到那时,我一定会带着对母校深沉的思念和献给母校的荣誉回来!

附:范文欣赏

难忘的一次主题班会

“1+1=?”----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班会的标题。同学

中立刻有人说开了俏皮话:“嘻嘻,拿谁当幼儿园大班呢!”“还不是那个希望工程,‘1(+)1=2(爱)’!”司空见惯的班会,大家早就不以为然了。然而,当三个朝阳地区的辍学孩子当真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却谁都笑不出来了。

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引用名言代替自己议论 ] 在这里,稚嫩的童音为我们讲述了三个浸满辛酸泪水的曲折经历。”“爹死得早,妈病着,家里没有钱...”“俺爹娘离婚了,俺是跟姥姥长大的,她老人家已经七十多了...”“爸爸残废了,娘一个人干活,她好累,好累...”也许是由于经历过,就不觉得什么,孩子们清晰而平缓地叙述着。

这句句话语,却猛然地敲击着我的心,不知不觉地已是泪流满面。岁月啊!你过早地磨练了他们这几棵破土的幼苗,可我们这些暖房里的花朵呢?只听到门外的萧萧风吼,就已经是心惊胆寒了。(抒情议论,表明辍学儿童的经历对于自己心灵的震撼)

三个孩子讲完了,班里一片沉寂,偶尔传来几声隐隐的啜泣。老师站了起来:“同学们,现在我仍想问这个问题,一加一等于几?”我们抬起头,却面面相觑,我们实在回答不出这道难题。老师看了看我们,用鼓励的语调说:“来,让我们努力求出我们所能达到的最大值!”说罢,她把手中的200元钱塞入了准备好的捐款箱。看到老师的举动,我们如梦初醒:对呀,我们怎么没想到,辍学的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同情。大家一拥而上,争先恐后地挤向捐款箱。平时购零食买贺卡,顺手就掏钱的我们,如今面对这三个孩子,面对这小小的捐款箱,脸上一阵阵发烧,都感到塞到那里的钱太少、太少了,如果我们在大把大把花钱时能想起他们....“我捐二十!”“我捐四十!”“我捐...”叫喊声还在此起彼伏。三个孩子感动得小脸通红,不知说什么才好。老师按下录音机,那里飘邮令人难忘的旋律:“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书中景物描写片段摘抄 篇6

清晨,第一滴露珠把沉睡中的迎春花惊醒了,她舒展着自己的身子,晾出了美丽的花朵,尽情享受着阳光带来的舒适与温暖。一阵微风吹过,她左右摇摆着自己纤细的枝条,与不远处刚刚抽出

新芽的柳条跳起了优美的华尔兹。小鸟在枝头歌唱,花儿绽放了笑容,好像都在细细品味着春的旋律。

记叙文中穿插景物描写 篇7

情景交融类散文大体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由情引出景,即借景抒情。先有某种情感,想到某种景中去排遣,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荷塘月色》),自然引出月下荷塘与荷塘月色的景物描写。一类是先身遇目接景物,勾起早有的情感,即触景生情。如“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听听那冷雨》),自然引出余光中对冷雨的景物描写。无论是哪一类,都是移情于景。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因此,我们在阅读情景类散文的过程就是在景色中寻找作者感情的过程。那么如何在景物描写中寻找作者的感情呢?

一、抓住景物的特点

景物不同,作者融入的感情也是不同的。如《荷塘月色》中描绘的景物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亭亭舞女的裙”的荷叶,袅娜地开着或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如粒粒的明珠、碧天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的荷花,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荷香,脉脉的流水,闪电般的凝碧的荷波,和谐的旋律,等等,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喜悦;另一类是曲折幽僻阴森的小路,蓊蓊郁郁的树,苍茫的月色,淡淡的月光,阴阴的树色,隐约的远山,没精打采的路灯,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哀愁。即使是同一景物,作者着笔的角度不同,所写景物的特点也不一样,融入的情感也完全不同。同是雨,余光中着眼于凄清———“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听听那冷雨》),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凄凉冷清的乡愁之情;而郁达夫则着眼于悠闲———“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对微雨寒村的江南冬景的热爱。一凄清一悠闲,相去何止万里?因此,我们可以从景物的这些特征中剖析作者的情感倾向,是爱还是恨,是乐还是忧,是喜欢还是厌恶,是赞美还是批判。

二、把握关键语句

写景状物散文除了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外,往往还通过议论、抒情直接传达作者的感情或思想,显示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态度。这些句子是精当的、要言不烦的、画龙点睛的,有的是对所描写景物的见解或判断,有的是意义的挖掘揭示,有的是作者情感的爆发。这样的句子,要边阅读边划出来,阅读完语段后再加以筛选和整理,使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然后归纳提炼,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如《荷塘月色》中有这些关键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从这些句子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以夜游荷塘来排遣心中的烦闷,想摆脱却摆脱不了,想超脱又超脱不成,所以文章洋溢着淡淡的喜悦,又笼罩着淡淡的哀愁。《听听那冷雨》中有这样的关键句:“风里雨里,走入霏霏更令人想入非非。”“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屋是如此。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抓住了这些,就能很快把握这篇文章的抒情脉络。这样的句子,要边阅读边划出来,阅读完语段后再加以筛选和整理,使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然后归纳提炼,用自己的话对内容、情感与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三、注意写作技巧

因为作者把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景物之中,常常会采用一些写作技巧。掌握这些技巧,对阅读情景交融散文,作用是非常大的。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运用各种方法,有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明珠”,等等,不仅贴切,而且透露出作者的喜悦;还有生动的拟人:那袅娜的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把水面白荷写得极为标致;更有新奇的通感:“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流动的光波被描写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强烈地传递着作者对景色喜悦的情绪。在《江南的冬景》中郁达夫通过想象和联想,巧借诗的意境,避实就虚:“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语言简省洗练,意象丰富,情感浓烈。

叙事类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篇8

关键词 叙事类作品 景物描写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91-02

叙事类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总的说来,其属于侧面描写,是正面描写的补充艺术手段,对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深化主题思想,增强审美效果,都起着积极重大的作用。具体地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提供人物活动场境,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这个作用多出现在文章开头。如孙犁《芦花荡》中有这样的描写:“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这里的“敌人”“炮火”交代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优美的自然景色入境提供了人物活动的场境。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心理、情感、形象。渲染本指国画中的一种技法,一般是在需要的地方浓抹重彩,使画面在某一方面更加突出。文学创作中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形容营造意境。烘托也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黑或是淡的色彩点染事物的整体轮廓,使事物明显突出。艺术创造中是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它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由此可知,渲染从正面酝酿一种氛围格调,烘托从侧面使所要表现的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的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这儿“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的大理石桌面的海上”渲染了明丽轻快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又如曹文轩《孤独之旅》,“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幕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成了无家可归的漂游者了。它们将主人团团围住,惟恐自己与这只惟一使它们感到还有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将嘴插到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知道这一老一少,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放回翅膀里。”对鸭子浓抹重彩的描写,渲染了空旷无边寂寥无依的氛围,烘托了人物好奇、孤寂、恐惧的心理。再如,孙犁《芦花荡》,“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的浮动。”这里的景物描写,烘托了老头子足智多谋,沉着冷静,爱憎分明的形象。

3.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在分析时却不易分辨明白。铺垫是在一个人物出场前或一个事件发生前,预先布置局势,安排一些情节场景作为征兆,制造气氛。铺垫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期准备工作。推动是指使事物前进,使情节展开,也就是说情节的发展本是平稳推进或是渐趋平淡,但由于外力的介入加剧了情节的急剧发展。如鲁迅《故乡》中:“这时候,我的脑里突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邃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那猹却将身子一扭,反从他的夸下逃去了。”这是“我”回忆少年闺土海边护瓜的英雄图,既写出了我对少年闺土的景仰,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也为后文写闺土的变化做铺垫。

4.委婉地表现主题,强化中心。这种作用一般出在文章的末尾。如鲁迅的《故乡》:“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在文尾作者再次描写了海边奇异的景色,这与上面的景色并非重复。前面那些描写,是“我”回忆的景象,是实写;而此处“我”憧憬中的美丽景象,是虚写。因为“我”看到故乡萧条、破败之景,深感失望,于是就为故乡的远景勾画了这桢美丽的蓝图,代表了“我”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决心,在此含蓄地表现了主题,强化了中心而又耐人寻味。

总上所述,叙事类作品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从思想内容上可归纳为交代、渲染、烘托、铺垫、推动、突旨六个词的基本理论。我们还要从结构、思路上加以分析,大致有二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这个作用由处在文首的景物承担。丁玲《果树园》中,“熟了的果子已经渐渐多了起……从树叶中漏进来的稀疏的阳光,斑斑点点铺在地上……葫芦冰的枝条,向树干周围伸张,像一座大的宝盖,庄严沉重。一棵葫芦冰所盖覆的地面,简直可以修一所小房子。上边密密地垂着深红、浅红、深绿、淡绿,红红绿绿的肥硕的果实。”这儿集中笔墨写果园明丽宜人的晨景,给全文定下了欢乐的基调。

当然,文章中的有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元的,我们要综合分析这样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比如鲁迅《故乡》开头的景物就应这样分析:(1)展现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农村的贫困和破产。(2)渲染了沉寂萧瑟的气氛。(3)烘托了人物悲凉的心情(4)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人物活动的环境。(5)为全文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我们可将叙事类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作用的基本理论,可归纳为:首尾作用不一样,首是交代尾突旨。中间问题较复杂,渲染烘托寻常见。铺垫推动要细分,差别全在铺与推。结构思路易分析,基调线索能掌握。这仅为简单归纳,语言的精美,非在下的能力所及。虽贻笑大方,但更寄希望于有识之士能总结出琅琅上中的基本理论。光有理论,缺少训练,是不能提升学生的能力的。我们还要通过不断的训练,学生才能拥有技能,乃至能力。在这方面,我认为应将课堂训练和课外作业结合起来,在结合叙事类作品比较集中的单元(如九年级上第三单元)集中讲练,重点突破,而后指导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具体运用,这样效果会好得多。

上一篇:改制法律意见书下一篇:小学除四害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