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祭日主题宣传(共10篇)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
3、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有四百兆同胞艰辛奋斗,胜利可期。
4、拂手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威鲁肃,江东子弟尽寒心。
5、生经白刃头方贵,死葬红花骨亦香。
6、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7、不忘国耻,捍卫祖国的强大。
8、铭记国耻,自强不息!
9、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
10、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1、忠魂不泯,浩气长存。
12、名留豹皮魂骑箕尾,凌霄毛羽贯日精诚。
13、死为鬼雄,笑强虏灰飞烟灭;魂掀怒浪,看大江云乱石崩。
14、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
15、功业常齐天地永,红旗自有后人擎。
16、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17、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18、青山有幸埋忠骨,战士无敌报国仇。
19、战绩令人怀壮烈,国殇为鬼亦雄奇。
20、蹈火赴汤,乌蒙赤子留浩气;舍生忘死,黔岭英雄荩忠诚。
21、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
22、日月经天,伟绩丰功昭万世;江河行地,高风亮节誉千秋。
23、南京大屠杀纪念日,铭记历史,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
24、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
25、光辉齐日月,身影耀河山。
26、壮志挟风雷,方向云霄生羽翰;长空惊霹雳,遽骑箕尾作光芒。
27、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
28、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
29、要让辉煌的历史流芳百世,要让苦难的记忆代代相传
30、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人类和平之计
31、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士千秋泣鬼神。
32、马革裹尸烈士志,捷报传家父母心。
33、恩泽四海,功高九天。
34、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
35、昆仑关下英雄记,革命军前金石光。
36、南京大屠杀,用血的教训,证明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
37、松柏傲苍穹,明月祭英魂。
38、烈士精神传万代,英雄家谱续千秋。
39、思想的落后,呼唤着解放。
40、扞国骋长空,伟绩光昭青史册;凯旋埋忠骨,丰碑美媲黄花岗。
41、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
42、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43、捐躯献身,浩气长留环宇;舍生取义,英灵含笑苍穹。
44、亭伴苍松抒英雄凌云壮志,园铺芳草绣烈士旷古丰功。
45、淮畔英豪丰功垂史册,蓼原儿女碧血壮山河。
46、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47、向参加抗战的前辈们致敬!向参加抗战的民族英雄们致敬
48、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49、黄土一抔埋忠骨,心香三瓣吊雄魂。
一、公祭对象与公祭日的解析
国家公祭日悼念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而是包括其在内的“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1874年日军侵略台湾, 从而开始了长达70年的侵华历史。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策划了“九一八事变”, 并进而侵占整个东北, 拉开了长达14年侵华战争的序幕。1937年7月7日, 在北平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据统计, 抗日战争中, 中国军民伤亡达3500万人。
为何要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命名?因为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中制造的一系列惨绝人寰的暴行中最集中、最突出、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成为中国民众对日本侵华历史认识的一个象征。“这一震惊中外的惨案, 受害人数之众, 持续时间之久, 杀人手段之残酷, 均为人类文明史上所罕见” (1) 。
在国际上, 南京大屠杀被称为二战史上的大惨案, 是人类文明史上泯灭良知、灭绝人性和践踏文明的暴行代表。因而, 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命名, 将使之对死难者的悼念超越国界, 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战争、反对暴力、追求和平的愿望。
将公祭日选定为12月13日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内涵。1937年12月13日, 是国民政府首都所在地南京城沦陷的日子, 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开始的日子, 正是从这一天开始, 侵华日军在南京展开了大规模的烧杀淫掠的屠城暴行,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所以, 这个日子最具代表性, 最应为世人所铭记。
二、充分的历史与法理依据
1937年12月13日, 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泯灭良知、灭绝人性和践踏文明的暴行。这一公然违反国际法的残暴行径, 铁证如山, 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战犯法庭审判, 早有历史结论和法律定论 (2) 。战时, 南京大屠杀被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暴行的象征, 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审判进一步强化了中国民众的这一印象。
1946年1月19日, 为惩治战争犯罪, 中国、前苏联、美国、英国等11个国家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对28名罪大恶极的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判, 其中南京大屠杀案主犯, 原侵华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被判处绞刑。在法庭判决书中, 用两个专章的篇幅, 做了题为“攻击南京”和“南京大屠杀”的判词。最终认定:“在日军占领后的最初六个星期内, 南京城内和附近地区被屠杀的平民和俘虏的总数超过20万。这一估计并不夸大其词, 而是可以通过埋尸团体和其他组织提供的证据加以证实的。这些组织掩埋的人数多达155000人。他们还报告说, 大多数死难者都是双手被反绑着的。而且, 这一统计数字还不包括那些被焚烧的、被扔进长江的及被日军以其他方式处理的尸体。”“被占领后的一个月中, 南京城里发生了将近2万起强奸案”。同时认定:“几天后, 这样的纵火似乎成了一种固定模式, 并持续了六个星期。大约1/3的城市就这样被毁掉了。” (3)
1946年2月15日, 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后改称“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作为同盟国法庭, 对南京大屠杀案进行专门调查和审理。最终, 法庭判定 (三十六年度审字第一号) :“计我被俘军民……惨遭集体杀戮及焚尸灭迹者, 达十九万人以上…… (详见附件甲一号至二十八号) ”, “被零星残杀, 尸骸经慈善团体掩埋者, 达十五万人以上…… (附件乙一号至八五八号) 。被害总数共三十余万人。” (4) 原侵华日军第十六师团师团长谷寿夫, “杀人竞赛”的刽子手野田毅、向井敏明, 以及田中军吉被判处死刑。
两个法庭的判决, 以法律形式界定了南京大屠杀的范畴:1.时间界定为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底;2.受害对象为无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战俘;3.暴行内容为烧杀淫掠;4.屠杀规模为30万人以上, 从而形成历史定论和法律定论, 这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提供了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
三、广泛的民意基础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距今已经77周年, 这一惨案一直铭刻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记忆中, 并通过书刊、报纸、影视文学作品等媒介转化为群体性记忆。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日本教科书事件, 南京市政府组织建馆、立碑、编史, 使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得以向更深层次延伸。1985年8月15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在江东门集体屠杀死难同胞丛葬地建成开放, 是国内第一座抗战纪念馆。1983年、1998年至2000年、2006年该馆先后三次对南京大屠杀遇难者遗骸进行抢救发掘与科学保护。广泛调查与整理遇难者名录, 将其镌刻在遇难者名单墙上 (又称哭墙) 。作为社会记忆的设施, 纪念馆和纪念碑将南京大屠杀的记忆予以保存、展示和传承。
多年来, 人们以各种方式悼念、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 但大多是自发性的民间小规模活动, 这一现状直到1994年得以改变。
1994年12月13日, “南京各界人士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仪式”在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各界人士和驻宁部队官兵近千人参加仪式, 放飞和平鸽, 悼念遇难的同胞, 北极阁、五台山、中山码头、燕子矶、普德寺等处同时举行悼念活动, 这是南京第一次举行大规模的悼念死难同胞的公祭活动, 这一活动一直延续至今, 已举办了20年。1995年公祭活动由南京市升格为“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人士悼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仪式”。2002年举行的“悼念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65周年暨南京国际和平集会”, 首次增加了国际和平元素, 市民代表在仪式上宣读《南京和平宣言》 (至今已持续了12年) , 日本东铁路工会友好代表团等中外友好人士出席了仪式和集会。此后, 每年的“12.13悼念活动”规模不断扩大, 内容不断丰富, 如国际和平法会、烛光祭等。
但其终究只是江苏省暨南京市的地方性公祭悼念活动, 地域上局限于一省一市;从悼念规格来说, 尚无国家层面的领导参与;从影响力来看, 与国家公祭相去甚远。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已经77年, 健在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200人。这些老人多已至耄耋之年, 体弱多病, 时间并没有弥合受害者的精神创伤, 他们仍未走出当年的梦魇。以国家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公祭日, 使之能在有生之年见证、参与国家公祭活动, 无疑是对他们精神的极大抚慰。
近年来,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遇难者遗属, 以及人大和政协代表、专家学者不断呼吁, 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活动升格为国家公祭。2005年, 时任全国政协常委的原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龙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提交提案, 首次提出把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日。2012年,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艺术学院院长邹建平向全国人大十一届五次会议提交《关于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祭日举行国家公祭的建议》 (第5888号建议) , 他指出:“南京大屠杀不是南京城一地的事, 它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南京之痛, 国人之痛;南京之灾, 民族之灾, 应该通过国家公祭的形式悼念遇难的同胞, 振奋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 (5)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无疑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呼声与意愿。
四、符合国际惯例
目前, 以国家公祭形式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 以增强民众对国家遭受灾难历史的记忆, 已成为国际惯例。早在二战结束后, 主要参战国为了祭奠在战争中死难的民众和为国捐躯的将士, 纷纷设立国家级哀悼日:1959年, 以色列通过立法正式设立了大屠杀纪念日, 日期为每年犹太历尼桑月27日 (4月7日至5月7日之间) ;前苏联将德国投降翌日5月9日定为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波兰、德国 (1995年) 、英国、意大利等国立法, 将1月27日设立为国家级哀悼日;2011年, 美国将12月7日确立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 以悼念在珍珠港事件中阵亡的美军士兵。波兰奥斯维辛—比克瑙国家博物馆、美国亚利桑那号纪念馆、俄罗斯卫国战争纪念馆等, 每年都举行规模宏大、高规格的国家公祭活动, 国家元首、议会议长、各大党派领袖到场敬献花圈, 并发表公开讲话, 参加公祭的民众则达数万之众。2005年, 第60届联大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定, 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 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 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罪行。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 南京大屠杀作为二战大惨案之一, 为其设立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体现了对所有在暴力、战争中受害者生命价值的尊重。使之由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灾难记忆上升到人类共同的记忆, 固化了南京大屠杀这一人类文明史上的负面历史遗产。
德国文学家莱辛说, 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 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一直以来, 日本右翼否认、美化对外侵略战争, 特别是南京大屠杀历史 (6) 。通过篡改历史教科书, 对南京大屠杀、慰安妇、731细菌战等问题的表述进行删改, 歪曲历史;日本政要不顾中国及亚洲人民的反对, 执意参拜靖国神社, 并屡屡发表否认侵略战争的谬论。以国家立法形式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无疑是对日本右翼否认和美化侵略历史行径的迎头痛击和有力批驳。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设立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 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 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7) 。而以国家名义进行正式纪念与公祭, 其意义不仅是固化这段惨痛的历史记忆, 更是为了超越历史,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维护世界和平与正义, 促进共同发展和进步。
摘要:今年2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 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以法律形式固化了南京大屠杀历史。《决定》的出台具有广泛的民意基础和充分的法理依据, 符合国际惯例。本文就国家公祭日的内涵, 以及设立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做出解析。
关键词: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历史记忆,国家公祭
注释
11 南京日报, 1994-12-14, 第一版.
22 朱成山, 朱同芳, 主编.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1.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 2014, 6:3.
33 杨夏鸣, 编.东京审判.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2005:607-608.
4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档案.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7:822-823.
55 朱成山, 朱同芳, 主编.国家公祭——解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资料集1.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 2014, 6:15.
66 如[日]东中野修道, 小林进, 福永慎次郎编.南京事件——考证“证据照片”.草思社, 2005.
[关键词]高考公祭日背景教材考点试题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00096
一、历史背景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每年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每年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自2014年7月6日,“国家公祭网”正式上线。
习近平在2014年12月13日上午10时,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
二、 教材考点链接
1.政治生活
(1)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2)政府依法行政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体现了政府坚持为人民负责的原则。
(3)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4)我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5)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2.生活与哲学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4)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和上升的。
(5)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三、跟踪试题
1.2005年,第60届联大全体会议一致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其世界意义在于,促使人类历史记忆长久保持唤醒状态,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这体现了()
A.人们的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解析:题目材料强调了文化的作用,设立国家公祭日就是为了促使人们以史为鉴,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故选择C项。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促使人们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一起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这表明()
A.人们的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物质产品离不开精神载体
B.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A选项表述错误。B选项表述正确,但材料没有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应排除。通过建设生态文化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及开展相关活动来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体现了C选项的内容;D选项谈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材料没有涉及。答案为C。
3.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材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的能动作用
C.主观必须符合客观
D.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物质的决定作用,B、C、D与材料没有关系,故选择A项。
2、青山有幸埋忠骨,战士无敌报国仇。
3、日月行天,忠虺芳留百世;江河流地,英雄功存千秋。
4、英名万古传飞将,正气千秋壮国魂。
5、捐躯献身,浩气长留环宇;舍生取义,英灵含笑苍穹。
6、不为记住仇恨,而是要珍惜和平
7、青山绿水,长留生前浩气;翠柏苍松,堪慰逝后英灵。
8、血花飞舞,苦战兼旬,攻克昆仑寒敌胆;华表巍峨,扬威万里,待清倭寇慰忠魂。
9、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
10、死为鬼雄,笑强虏灰飞烟灭;魂掀怒浪,看大江云乱石崩。
11、日月经天,伟绩丰功昭万世;江河行地,高风亮节誉千秋。
12、名垂青简,功耀红旗,万古长怀英烈;气壮丹霄,人埋黄土,千秋共仰仪型。
13、名将以身殉国家,留的清漳吐 血花。
14、烈士精神传万代,英雄家谱续千秋。
15、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16、黄土一抔埋忠骨,心香三瓣吊雄魂。
17、亭伴苍松抒英雄凌云壮志,园铺芳草绣烈士旷古丰功。
18、蹈火赴汤,乌蒙赤子留浩气;舍生忘死,黔岭英雄荩忠诚。
19、联袂骑箕,名垂竹帛;精忠贯日,气作山河。
20、惊回首,伟业丰功垂宇宙;抬望眼,高风亮节勖人民。
21、天若有情,应寿百年于俊杰;人谁不死,独将千古让英雄。
22、国家要富强,国耻记心上。
23、壮志挟风雷,方向云霄生羽翰;长空惊霹雳,遽骑箕尾作光芒。
24、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 屠 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
25、碧血洒边陲,青山埋忠骨,忠诚儿女忠诚志;丹心卫祖国,翠柏伴英魂,英雄时代英雄人。
26、海外播英名,御气排云,争显龙城飞将勇;天空奋神武,粉身报国;何须马革裹尸还。
27、拂手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单刀威鲁肃,江东子弟尽寒心。
28、光辉齐日月,身影耀河山。
29、淮畔英豪丰功垂史册,蓼原儿女碧血壮山河。
30、南京大 屠 杀纪念日,铭记历史,为中国的崛起而奋斗!
31、牢记历史,答牢记屈辱,勿忘国耻,圆梦中华
32、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33、编成战史勋名重,合葬雄关俎豆新。
34、我们为南京大 屠 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
35、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有四百兆同胞艰辛奋斗,胜利可期。
36、懦弱总是怕,想想大 屠 杀。
37、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
38、搏斗太空,非成功即成仁,无负十年教训;死生常事,惟为国不为己,永怀万古云霄。
39、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40、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铭记历史。
41、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
42、国人需铭记,代代永不忘。
43、天天混日子,想想大 屠 杀。
44、扞国骋长空,伟绩光昭青史册;凯旋埋忠骨,丰碑美媲黄花岗。
45、慎终追远回,民德归厚矣
46、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 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
47、昔日从禄州举义,心恨不能一脚踢翻地狱;他年获祖国新生,胆倾何惧几时踏上刑场。
48、百战为公理,浩气丹心,赢得誉满全世界;千里吊英雄,凄风苦雨,忍看血染吴淞江。
49、名留豹皮魂骑箕尾,凌霄毛羽贯日精诚。
50、南京大 屠 杀纪念日,铭记灾难,爱我中华,发愤图强,扬我国威!
51、南京大 屠 杀,魂归万人坑。
52、痴迷玩游戏,想想大 屠 杀。
53、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
54、体质的落后,呼唤着营养。
55、不忘国耻,捍卫祖国的强大。
56、战绩令人怀壮烈,国殇为鬼亦雄奇。
57、鹦鹉洲中留壮迹,杜鹃声里吊忠魂。
58、钱塘江桥怀念烈士,西子湖水痛缅军魂。
59、思想的落后,呼唤着解放。
60、松柏傲苍穹,明月祭英魂。
61、鹏飞未遂凌云志,蛰伏终有抗日心。
62、南京大 屠 杀,用血的教训,证明一个真理,落后就要挨打。
63、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64、功业常齐天地永,红旗自有后人擎。
65、马革裹尸烈士志,捷报传家父母心。
66、生经白刃头方贵,死葬红花骨亦香。
67、未酬壮志身先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8、英风得天地,壮气作山河。
69、昆仑关下英雄记,革命军前金石光。
70、武汉居天下之中,歼敌太空,百万军民仰战绩;滂沱挥同胞之泪,丧我良士,九霄风雨招英魂。
71、和平大业犹赊,贤芝正赖,何竟中道损弃,碧血长天永留恨;民主曙光初吐,瞻望方殷,难堪噩耗惊传,苍山在地尽含悲。
72、失去军队的民众,就是一群绵羊,任人宰割。
73、忠魂不泯,热血一腔化春雨;大义凛然,壮士千秋泣鬼神。
2017年的12月13日是第四个公祭日,为了缅怀遇难同胞和革命先烈,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尚香小学开展了“国家公祭日”主题教育。
12月11日,周一升旗仪式上,雄壮的国歌声再一次唤醒大家铭记历史,维护世界和平及正义良知。杜艳军校长在国旗下向全校师生宣讲了公祭日的由来,深情讲述了79年前日本侵略军侵占南京那段让所有中国人心痛的日子。
12月13日下午,各班以“铭记历史 不忘国耻”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班会活动,各班班主任从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意义、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对国内外的深远影响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孩子们在教室和老师们一同观看了《南京大屠杀》视频:一尊尊诠释家破人亡的雕塑,十字雕录碑上让人醒目痛心的数字,仿佛让我们看见了79年前那三十多万同胞无奈的挣扎与恐惧,看见了鲜血与泪水。孩子们凝重的表情,是他们对死难者的痛惜和对侵略者的愤慨!随后,全体师生收看了网上国祭日仪式活动,大家带着沉重的心情举行了庄重肃穆的纪念活动。全校师生共同向死难同胞和先烈低头默哀三分钟,悲悯的气氛笼罩在校园上空。
班会上,那一幕幕痛彻心扉的回忆,让师生情难自抑,感同伤怀。学生纷纷宣誓:“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要做五星红旗下的最美少年。”
国家公祭,既是对自己死难同胞灵魂的安抚,也是对那些犯罪者的警示,警告这个罪孽深重又不愿悔改的邻国,更是告诫我们的国民,保持清醒状态,不要有片刻的忘却与麻木,绝不能忘却历史、忘却苦难。这不是在宣泄情绪,不是在倡导民族复仇,而是提醒我们每一个
人,我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在共同悲痛。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南京大屠杀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落后就要挨打。但我们还痛心的发现在我们身边,我们还能够看到少数麻木不仁的同学,整天没有奋斗目标,没有上进心,不认真学习,不遵守纪律,不懂得孝敬父母,甚至整天游手好闲,惹是生非。我要问这些同学,你们这样混迹下去,对得起含辛茹苦,翘首盼望你成人成才的父母和老师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吗?对得起中国少年这四个字吗?你们能撑起中国的脊梁吗?国家公祭日讲话稿“中国梦,我的梦”,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实现自我梦想,共筑中国梦。作为我们每一个学生,我们就要从做好学生这个根本出发,“明志笃学”珍惜每一天,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懈努力,坚持奋斗。我们要自觉遵守“八礼四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文明礼仪习惯。遵守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刻苦学习,热爱劳动,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以优异的成绩向30万死难者保证,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作为中国当代青年学生,我行,我们行!
愿死难者的冤魂得以安息!愿伟大的中国梦早日实现!愿我们每个同学都能茁壮成长!
谢谢大家!
★ 国家公祭日口号
★ 国家公祭日寄语简短
★ 国家公祭日活动方案
★ 国家公祭日五年级作文
★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现代诗歌
★ 国家公祭日的宣传口号
★ 纪念国家公祭日活动总结报告
★ 大学生国家公祭日活动的通讯稿
★ 纪念国家公祭日83周年演讲稿600字
通过研究2014年11-12月份及公祭日期间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对首个国家公祭日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特征及原因进行深入剖析。
1 2014年11~12月及公祭日管控期间南京市空气质量状况
1.1 空气质量总体评价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评价, 2014年11~12月, 受秋冬季静稳天气及雾霾影响, 南京市空气质量跌宕起伏, 空气质量指数 (AQI) 介于39~221, 空气质量达标率为51.7%, 首要污染物为PM2.5、PM10和NO2。管控第一阶段, 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57.9%, 管控第二阶段为58.3%, 首要污染物仍为PM2.5、PM10和NO2。国家公祭日当天 (12月13日) , 南京市空气质量为良, AQI为77, 首要污染物为PM10。
1.2 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分析
1.2.1 颗粒物 (PM10、PM2.5)
国家公祭日及其空气质量管控期间, 处于秋冬季, 是全年空气污染较为频繁的阶段, 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是颗粒物即PM10、PM2.5。2014年11~12月, 南京市PM10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34μg/m3和72μg/m3。管控第一阶段PM10平均浓度为126μg/m3, PM2.5为66μg/m3;管控第二阶段PM10平均浓度为141μg/m3, PM2.5为61μg/m3。
从颗粒物的日均浓度变化来看, 国家公祭日当天PM10浓度为105μg/m3, PM2.5浓度为37μg/m3, 均达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管控第一阶段PM10浓度介于25~267μg/m3, PM2.5浓度介于16~171μg/m3;管控第二阶段PM10浓度介于80~252μg/m3, PM2.5浓度介于25~99μg/m3, 具体日均浓度变化情况详见图1[3]。可以看出, 11~12月, 南京市的PM10和PM2.5均呈现曲折变化、波动较为频繁的现象, 并且在管控期间, 在维持整体浓度水平较低的情况下, 仍然出现了个别PM10和PM2.5浓度的峰值及较高值, 这也证明了秋冬雾霾频发阶段, 空气质量管控存在一定难度。
1.2.2 气态污染物 (SO2, NO2, O3, CO)
2014年11~12月, 南京市SO2、NO2、O3和CO平均浓度分别为28、63、50μg/m3和1.1mg/m3, 管控第一阶段南京市SO2、NO2、O3和CO平均浓度分别为23、63、46μg/m3和1.1mg/m3, 管控第二阶段分别为33、60、42μg/m3和1.0mg/m3。仅NO2浓度超过二级标准, 其他三项污染物均处于较低水平。
2 同期对比分析
从空气质量达标情况和影响秋冬季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颗粒物浓度着手分析, 对比2014年管控期间与2013年同期上述两项的情况。
2.1 空气质量达标情况
根据不同统计时段计算得出, 2014年11~12月空气质量达标率为51.7%, 而2013年同期尚不足两成, 全部管控期间、管控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空气质量达标率均比2013年同期高出三成以上, 其中管控第一阶段同比提升幅度最大, 超出42.1个百分点 (表1) 。国家公祭日当天, 南京市空气质量为良, 而2013年同一天为中度污染, 同比提高两个级别。
据统计, 2014年管控期间重污染天数有大幅减少, 仅出现1天重度污染, 轻度和中度污染天数分别为10天和2天;而2013年同期, 重度污染以上天数共有11天, 其中5天严重污染, 良的天数仅有6天。总的来说, 2014年管控期间空气质量整体好于2013年同期 (图2) 。
2.2颗粒物浓度
根据不同统计时段计算得出, 2014年11~12月南京市空气中的PM10和PM2.5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9.5%和44.5%。全部管控期间、管控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南京市空气中的PM10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幅度均超过40.0%, PM2.5平均浓度同比下降幅度均在50.0%左右, 颗粒物总体水平比2013年同期要低很多 (图3) 。
3 原因初步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 首个国家公祭日及其管控期间, 南京市的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颗粒物浓度大幅下降, 以下从管控措施、气象扩散条件两方面对改善原因做进一步分析。
3.1 管控措施严格
为保障国家公祭日南京空气质量达标, 南京市在公祭日临近前参照青奥会空气质量保障特别管控方案, 省内以南京市为主, 13个市联防联控, 协调周边地区共同参与空气质量保障。在管控第一阶段, 南京市的重点石化、钢铁企业停用部分重污染生产装置;水泥、铸造行业全面停产;各区 (园区) 确定一批停限产企业。6家热电企业发电水平比去年同期下降15%。管控第二阶段, 各项管控措施全面升级。重点石化、钢铁企业停产;各区 (园区) 增加停限产企业。6家热电企业发电量比去年同期下降30%。国家公祭日前一周, 除地铁工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等市政重点工程外, 南京市范围内近2000家工地全部停工。此外, 还加强对全市主次干道连续进行冲洗、洒水、清扫作业。禁止所有黄标车、高污染车辆及重型车在南京上路行驶;禁止外地高污染客运车辆进入南京;南京绕城公路内禁止外地运输车辆过境。南京停止30%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使用[4]。
3.2 气象条件改善
近年来秋冬季雾霾频发, 大气条件静稳, 扩散条件较差, 空气污染较为严重。据统计, 2014年国家公祭日管控期间, 南京市扩散条件良好的天数占比48.4%, 扩散条件一般和较差的天数占比均为25.8%, 2013年同期扩散条件良好和一般的天数占比均为22.6%, 扩散条较差的天数占比为54.8%, 由此可知, 2014年公祭日管控期间, 大气扩散条件也在大幅改善。
根据上述监测分析可知, 首个国家公祭日及其管控期间, 南京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一方面与管控措施严苛有关, 另一方面气象条件主要是污染扩散条件的转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 QTNi PIs4Ys Mv Y8w Zjm S17u4Xu QL-Pa Z8Ueis DCjy FTi CP-9Sf80Aqk LGpd Jv6cv5nosp8bw1e9z ZLW5Rg-NQq.
[2]中国南京[OL]:http://www.nanjing.gov.cn/njgov_2014/hdjl/wt/csgl/201412/t20141204_3079398.html.
[3]喻义勇, 陆晓波, 朱志锋, 等.南京亚青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原因分析[J].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4, 6 (1) :5-9, 17.
但是,今天的日本政府居然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一事实。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歪曲历史,是对历史的极不尊重。日本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原来日本自古就是一个崇尚武士道的国家,参拜靖国神社就是为了纪念他们所谓的英雄。我们至今仍然怀疑日本到底对在中国所犯下的一切罪行有没有深刻的认识,为什么至今还执迷不悟,歪曲事实。敢做就要敢当,既然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就要敢于承认,历史是众所周知的,即使人们现在不知,也会去发现揭示,到时真理自会展现在人们眼前,日本又何必自欺欺人呢?
作为当代的高中生,我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我们必须记住这屈辱的历史作为教训,南京大屠杀后,我们试曾想过是自身的一些主观原因:没有尖端的科学技术,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再加上国家自身的贫弱才酿成了这一悲剧。所以,吸取历史经验,我们必须使国家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起来依靠什么?依靠的是我们一朝气蓬渤、积极向上的新青年,所以我们必须努力学习,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合格型人才,将来才能为国家效力,才能使国家更加富强。在求知的路途中,即使遇到挫折、困难,我们都要毫不退缩,轻言放弃,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民族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们!
在12月7日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校团委副书记xx老师向全校师生宣讲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由来以及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接下来的一周中,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开展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的教学,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纪录片《南京大屠杀》,那些惨痛的场景和饱含着血泪的诉说,让同学们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此外,学校还利用电子屏和橱窗向全校师生宣传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周五,各班分别召开班会,举行公祭日主题的团队活动,同学们纷纷上台演讲,表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12月13日是公祭日主题系列活动的高潮。当天,我校高二(7)班和(11)班同学作为学生代表,在笪国善副校长、周祥顺主任的带领下参加了我区举办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首个公祭日纪念活动。活动在白马镇廻峰山“苏南反顽战役阵亡将士纪念塔”举行。参加本次活动的,还有区领导、部分离退休老干部、解放军驻溧部队官兵代表和社会各界群众代表。区人大副主任、省溧中校长汤义政随区领导参加了此次活动。上午10点钟,公祭仪式开始,巍峨的纪念碑上空响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肃立在纪念碑前向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默哀,随后两名解放军战士抬着花圈,缓缓登上纪念塔塔基,向阵亡将士敬献花圈。高二(11)班学生罗磊代表全校学生做了“铭记历史,奋发向上”的.发言,老干部代表沈璋大表示一定要铭记历史,缅怀逝者,警示未来,凝聚力量,增加信念,发奋努力,圆梦中华。最后参加公祭仪式的各界人士,绕塔一圈,瞻仰纪念塔。整个活动气氛庄严肃穆,取得了圆满成功。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活动是中学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本周系列活动,全校学生对历史的伤痛有了更深刻的记忆,对国家设立公祭日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活动使同学们增强了民族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坚定了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信念。
★ 国家公祭日活动方案
★ 国家公祭日口号
★ 国家公祭日寄语简短
★ 纪念国家公祭日活动总结报告
★ 国家公祭日五年级作文
★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现代诗歌
★ 国家公祭日演讲主题发言稿
★ 国家公祭日的宣传口号
★ 纪念国家公祭日83周年演讲稿600字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主题活动心得体会1
作为一名__大学的学生,作为一名水之子,在南京,我呆了已是快满四个月了,我终于鼓起勇气去参观了南京_纪念馆,去祭奠那些在烽烟战火中永恒消逝的生命。
和我期待中的阴霾天不大一样,这是一个大晴天。从看到初中历史课本上关于南京_的描写以来,我就一直在想着:有机会的话,应是在那样的一个阴霾天,用滚烫的心去触摸南京_纪念馆那灰黑冰凉的记忆。然而这次却有点讽刺,在温暖的,甚至是有点刺眼的阳光中,我踏入了这座城。
这是一个周末,没有多少人来,冷清的感觉与晴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还未进入馆内,但气氛已然被旁边的雕塑和音乐烘托得稍显压抑,相信没有一个人看到这组雕塑时心里是没有震动的。首先进入视野的也是的一个雕塑是一位丈夫死于日本人屠刀之下,手里抱着死去的孩子,自己也被_了的母亲。她衣衫褴褛,头微仰,像是在哀嚎老天的不公,又像是在控诉日本人的暴行,表情痛苦欲绝,我能够看到她的绝望与愤怒。再往前,能看到一些稍小的雕塑:背着已经死去的奶奶的少年,抱着已死小孙子的老人,趴在已死母亲身上的婴儿??他们的亲人都是惨死在日本鬼子的钢刀,炮弹之下的。这不是一个人,几个人的仇与恨,而是一个名族的血与泪!伤痕太深,怎能愈合如初?我知道这些雕塑丝毫没有夸张当时的情景,自己在之前也想象到了那些血淋淋的场面,然而到这里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雕塑的基座下是默默地泛着涟漪的水,那应是整个名族为纪念死难者而流下的永不干涸的清泪。
进入馆门,看到来参观的各色各样的人:像我一样的学生,工人??没有一个人不怀着敬畏的神情,我感到一丝丝的欣慰。历史的教育没有只停留在课本里,学校中。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中国人就应该关注这段受难史。整个场馆按照时间的顺序布置,从抗日战争的背景开始讲起,配以大量的图片,文物,文献,视频和仿真的场景等,讲到抗战胜利,日本投降,以及对南京_的纪念等。进入第一个展厅,看到墙壁上刻满了遇难者的名字,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抚摸它们,想稍稍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痕,想稍稍安抚它们凄怨的灵魂。橱窗里面看到最多的是日本兵遗留的_和其他生活用品。刚开始我还抱着些许“考古”的心理,但当我看到一枚枚桐叶军功章时,我愤怒了----它们是日本人用多少中国人的血铸造的,一枚接着一枚,暗示着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不复存在。那些侵略者将自己的骄傲建立在鲜血之上,他们应该受到谴责。
往里走,就是重点的南京_部分,配有很多当时日本军人_平民事情的照片,其场景不可谓不悲惨。所建造的很多仿真场景,也真实地再现了日本人的累累罪行。被轰炸过的房屋满目疮痍,残垣断壁上的炭火还未熄灭,让人如穿行在狼藉的街巷之中,看着家园顷刻间化为灰烬,亲人身首异处,有着无尽的恐惧和恨意。还有根据幸存者回忆出的一个个小房间,隔着窗,能看见幽暗里惨死的无辜百姓。特别是对一家人的_,我之前对其中的惨状有所耳闻,当我真的面对这幕场景时,我仿佛看到了那个黑色的天,听到了那些痛苦的哀嚎声,闻到了那些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看到那些妇女受迫者的史料,无论是视频,图片,还是文字,都能让我看到一幅幅惨痛的画面,让我深深的握紧了拳头,我作为男人的自尊被深深伤害,他们残害了我们中国的女人,世间最恶毒的词都无法形容那些加害她们的日本人!对于她们来说,一生已毁,有的不忍其辱,了断了性命,但冤魂恐怕永久地留在了人世间,挥之不去;有的为了生活,仍然继续着一生,她们多希望自己可以失忆,不要再让那些噩梦般的记忆夜夜刺痛着心灵,艰难,漫长......还有最惨绝人寰的场景:“万人坑”----层层堆积的白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一开始我是不愿进去的,并不是怕见这样的尸骨,怕被眼前的一幕幕吓到,或者心里留下什么阴影,而是怕里面的那种气氛,更是害怕亵渎了这些尸骨的在天之灵。我个人认为我们这些后人应该做的首先是让这些尸骨入土为安,而不是作为一种历史的罪证而暴露于外,毕竟他们已经有过不幸。但是最后我还是进去了,不是为了心中的那份对日本人的恨意,而是为了对那些受难者的铭记。原本以为自己看到那些白骨会慌张,然而我错了,真正临到那一刻,心中反而有一种异常的平静,不知缘由的平静。这平静不代表麻木,这是一种深思,是一种铭记。单纯的仇恨已不能代表此刻心中万般纠结的心绪,这些心绪要花一生去清理,关于生命,关于战争,关于和平...正如李自健的《屠生佛》留给我的思考一样,那幅油画左边是两个手拿屠刀,趾高气扬的日本士兵,中间是一座尸山,尸山顶端是一个活着的幼儿,右边是两位僧人。画里有罪孽,有控诉,有苦难,有希望,有宽恕,还有无尽的思考......参观虽然略显的匆匆忙忙,但我的内心仍然在略显压抑的纪念馆中激动不已,在此期间我受到的的触动就是这些不幸的灵魂在那个中华民族最羸弱的时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现代人们对那段历史的铭记,对和平的追求,对生命的敬畏。整个过程中,我也体会到纪念馆设计者们的苦心,他们并不完全是在向世人控诉那段黑色的历史,而是给我们当代人足够的警示:暴力带来的只是无尽的苦难,和平才是人类应该永远追求的主题。理解了这样的初衷,才能够理解整个场馆的内容布置。夕阳西下,那橙色的余晖铺满在整个纪念馆内,为端庄肃穆的纪念馆笼罩上一层温暖的霞光。透过那层柔柔的光线,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永远逝去的生命。他们不再面目狰狞,眼中不再透着无尽的恨意,相反的,他们面目安详,那是沉淀恨意之后从内心最深处释放出来的宁静祥和,那是对罪恶的宽容,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在暖色调的晚霞中,我从内心深处感触到了那段历史带来的无尽的思考,同时也感知到了最真实的平和。我想,这温暖的霞光不仅温暖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的灵魂,同时也温暖了我们这些后人,它其实是想让我们不要永远记着恨,不要永远生活在对罪恶的厌恶之中,而是应该记得那些教训,那些用鲜活的生命换来的和平。回首望去,馆内那破旧的城墙,虽依然孤独地伫立在那里,却不是在控诉着一段黑色的历史,而是在展望着一段美好的未来......丧钟为不幸的逝者而鸣,也将为忘记苦难,曾一度失去精神信仰的民族而鸣。不要让南京_纪念馆作为一个景点而被后人铭记,而是作为一段永不被尘封的历史让后人永记于心!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主题活动心得体会2
祭是对于逝者表达致敬哀悼的仪式。国家公祭就是国家设祭,向逝者郑重表达致敬致哀的庄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_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标志着在南京_中遇难的三十多万同胞,从此获得国家给予的规格的公祭,预示着这段锥心痛史将成为中华民族绵久的心灵刻度。
国家公祭南京_死难者,首先是为了铭记暴日侵华的罪恶历史。日本乃中国近邻,与中国交往历史悠久,先承中国文化启蒙,完成封建化;进入近代,脱亚入欧,学习西方,早于中国完成工业化,获得优于中国的综合国力,但是国家却步入军国主义道路。受其_本质的驱使,不仅没有利用先发优势造福人类,反而危害世界,蹂躏亚洲,侵略中国。铁蹄所到,兽性毕露,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毒难尽。南京_更是惨绝人寰,人神共愤,尽管如此,也不过是其无边罪恶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民族的历史必须被民族记忆。南京_更不应该随着历史时空的变迁而淡出历史。往事已矣,必须铭记,铭记历史才能以史为鉴,前事不忘乃为后事之师。忘却历史,意味背叛,轻淡罪恶,易蹈覆辙,企图掩盖历史罪恶,决不是对历史价值的无知,而是巨奸大恶心怀叵测文章国家公祭日有感--铭记痛史,复兴中华。南京_的制造国,现在处心积虑地淡化乃至否定这桩人类历史中的滔天大罪,其别有用心恰恰警示我们一定要勿忘痛史。
国家公祭南京_死难者,也是为了更好地认清中日关系的政治现实。历史与现实本来就有天然联系。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中国政府和人民秉承我中华民族特有的厚德仁爱精神,着眼中日长远友好大局,体恤日本人民,厚待日本战俘,主动放弃国家赔偿,减轻日本战后负担,助益日本战后恢复与发展。只因冷战之故,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罪责并未得到彻底清算,终致孽种暗藏,祸根深植,以滴水穿石之韧功,由点及面,由微至著,由暗到明。
反映在日本现实国家政治活动中,多有政府要员,罔顾受害国人民的感情,公开拜神祭鬼,为战争罪犯招魂;修改教材,美化侵略历史,直至公然否定南京_,试图掩恶匿罪以欺世,重温军国残梦,伺机东山再起;近年来,日本右翼政权竟借“购岛”之名,搅乱东海,播云布雨,兴风作浪,试图修改和平宪法,突破战后体制,美其名曰“做正常国家”,是可忍孰不可忍!但是南京_罪孽深重,事实清楚,史册铭刻,国际公认,岂容随意作践,任意否定!现在,国家设立公祭日,通过提高公祭规格,使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缅怀罹难同胞,铭记惨痛历史,弘扬正义,坚守底线,捍卫和平,警示当下,启迪未来,彰显国家意志,展现民族决心,其意义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国家公祭南京_死难者,更是激励国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想我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辉煌,历经五千年而绵延不绝;道德厚重,怀仁行义,远者慕名而近者信服;疆域辽阔,物产饶丰,国家富强而人民殷实;地灵人杰,英才辈出,国治邦安而自立世界民族之林。惜近代伊始,国势衰败,列强屡犯,横遭暴掠,直至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寇悍然全面侵华,中华民族空前危急。面对锦绣河山支离破碎,生灵涂炭哀鸿遍地,硝烟密布日月无辉,民族之耻刻骨铭心,国家之恨如箭穿胸,中华民族不甘沉沦,以空前的民族牺牲决死抵抗,精英先进前赴后继,慷慨悲壮义薄云天,壮烈志士实难尽书,艰苦卓绝世所罕见,终于获得民族独立,国家新生。
及至今日,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即将成真,国家现代化仅欠临门一脚;当此之时,国家公祭,缅怀遇难同胞,我们要深刻汲取忘战必危,落后挨打、国破家亡的历史教训,将国家之耻民族之恨化为强国动力,以临渊履薄之心,怀卧薪尝胆之志,万众团结,众志成城,脚踏实地,竭力奋斗,既以复兴中华民族为职志,更以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成果惠及世界,贡献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主题活动心得体会3
翻开日历,异常普通的12月13日,这一天却应该是每个中国人不该忘记的历史,这一天是血的事实,这一天,300000的中国人在机枪的扫射下,在刺刀的刀口下,倒在血泊之中。空气中满是弥漫着炮火味和血腥味,废墟上沾满了碎肉片和血迹。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只有一个共有的名字:日本鬼子。
这件惨绝人寰的事至今已过去73年,早已成为历史,但这段历史不该被人遗忘,更不该被敢做却不敢承担的人所篡改,历史不容有一点污垢,不容本身便双手沾满善良人血液的肮脏之人所篡改。
这一天,日本鬼子们对手无寸铁的中国进行了长达6周之久惨不忍睹的大屠杀。“鬼子”,呵,应该用屠夫,用禽兽来称呼吧。这些禽兽用铅丝将难民及其俘虏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他们进入南京的短暂一个月内,城内发起2万多起强奸,轮奸之类的事件,无论妇女,老妇还是少女都无法逃脱被玷污的局面。为了掩盖自己抢劫和强奸的罪恶,许多女子在被强奸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并且他们见道房屋便点火焚烧。似乎,这些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件有趣且理所当然的事。
事后的南京一片凄凉。
一列列的数字,震撼着太多的人,一个简简单单的数字背后都是一条无辜生命。
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但是日本武藤章却似服了兴奋剂般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时任关东军参谋部第二课课长的河边大佐说:“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时至今日,日本任无悔意,连一句简简单单的对不起都没有,甚至试图通过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的罪行。仅凭个人情感和信念曲解事实,掩盖丑陋的真相,甚至还声称南京大屠杀是
人该忘记过去,但不该忘记历史。纪念历史,并不是一味地宣泄仇恨,而是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够清楚的了解曾经的中国,并且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不再重演。
73年来,中国人的仇恨没有增长,时间可以消逝,但记忆不会风化,耻辱更是不容漫长的沉痛所尘封。
1937年的12月13日,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而言,是一个不该忘却的日子,这段记忆不能遗忘,这是一个让人的心会流血的日子。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主题活动心得体会4
侵华日军南京_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_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_遗址之一的万人坑。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
来到一个大空地的地方,有一个母亲唤子的雕像,这个雕像就像是一个母亲正在呼唤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迟迟未现,这个情景真动人心弦。过了大空地,便看见一小块地喷着十股小喷泉,这个便是“祭灵泉”。过了“祭灵泉”,就来到了“万人坑”遗址,这个“万人坑”遗址就是日本侵略者杀害南京同胞的铁证,上面赫然用中、日、英三种文字镌刻着“遇难者300000”。中文和英文,这容易理解;日文,用在这里,更容易理解。这是一座用日本侵略者屠刀建起来的建筑。对具有正义感的日本人来说,这是一根日本民族的耻辱柱。
我没有哭的_,因为我没有看到血腥。这里是战场,这里又不是战场;来这的人很多都很虔诚,大家心无杂念地在悲凉的歌声红拜祭着漂浮在头顶上的冤魂,一切都那么清晰。
这里面的人的遗骨,有的残缺不齐,有的已经被子弹射得乱七八糟,有的还很完整,有的遗骨已经消失无踪了。同时望着飘着小雨的天空,苍天仿佛也在为死去的同胞落泪。
馆内很大,但却没什么建筑,大片的空坪占据它的中心。坪中散落着鹅卵石,散落着沙粒。在这看不到生机勃勃的空坪中,偶尔又能遇到挺拔的小草,在悲颤的音乐中亭亭玉立。小草啊,你是真的不了解你脚下的土地吗?
“滴……嗒……滴……嗒……”,不知是什么声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出一点声响,像水滴的声音。随着这声音的发源的方向,我渐渐地看见了三个大字“十二秒”,我很好奇,便走了进去。里面比较黑暗,墙上也后很多很小的照片,总是一闪一闪的,还散发着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释后才明白——墙上那小小的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被杀者的照片,而每隔12秒,一个照片就将在墙上消失—落下,并发出像水滴落下的声音,这样就代表这个人从人时间结束了宝贵的生命。我看完后,给我的震撼非常大,这是太残忍了!它们仿佛像一道闪电从我的心头划过,把我的心划痛,并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出门,发现在门口的雕塑柱上,停着一群白色的鸽子。鸽子象征着和平,但这只是代表了善良的中国人的心思,当人家不想和平的时候,只有战争才能找到和平之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记住这一段惨痛的历史,齐心协力,振兴中华,是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强大!
建党九十周年了,祖国在一天天繁荣昌盛,但是,我们还是与别的国家有差距。我们要更加好好学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蓝天!
走出纪念馆,空气格外新鲜,天特蓝,一切就像被雨冲刷过,也许这就是的结局吧。
国家公祭日缅怀悼念主题活动心得体会5
今天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南京参加南京_国家公祭日活动,纪念77年前南京_惨案中30万死难者的亡灵,唤起13亿人民勿忘国耻,珍惜和平,奋发图强,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整个公祭过程庄严肃穆,引领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回顾,振奋青年一代对未来的憧憬。
看了公祭过程之后,心不由己地想起身边的青少年学生,他们太缺乏爱国主义教育了,今天这样的大型活动,他们是不会自觉观看的,甚至说,既是看了对他们触动也不会太大。
为什么这样说呢?或许你会觉得我是在胡说,但我还是想说说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基本上是生下来就与父母分离,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这些隔代抚养的孩子,大都任性,自私,缺乏家庭观念,无集体意识,一切唯我独尊,根本谈不上爱家爱国。等到入学之后,学生从一年级就被灌输分数观念,学校引导着学生围绕着分数转,什么思想品德、音乐、美术课根本没有教师教;一些学校干脆把思想品德课本扔在后勤处,过一段当做废品卖掉。学生们从来没有唱过国歌,参加过升旗仪式,你看到的五星红旗是校长随便叫个学生拉起来的。不少学生上初中了,还不会左右转,不会唱国歌,更不懂什么历史、国情。
【国家公祭日主题宣传】推荐阅读:
国家公祭日主题征文02-06
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活动总结02-01
12.13国家公祭日主题班会教案03-29
国家公祭日信息09-28
国家公祭日作文优秀01-06
国家公祭日党员心得感悟09-12
国家公祭日活动观后心得10-25
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作文11-14
勿忘国耻国家公祭日03-11
国家公祭日演讲稿800字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