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

2024-07-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共9篇)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 篇1

1.1企业成本管理方法落后

首先,我国中小企业开展成本核算工作缺乏专业的成本核算财务员工,极大的影响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开展。加上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企业内部会计人员数量较少,使得企业会计人员兼顾所有企业财务工作的情况比较普遍。此外企业财务人员负责工作内容的一致性,更降低了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就是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流程不健全。中小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如果不结合企业产品生产自身的实际情况,也不区分企业产品的种类,这样整合出来的企业产品消耗会出现一致的情况。这种情况会造成企业无法正确估计企业实际的成本,不能更好的为高层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1.2中小企业成本管理手段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中小企业没有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的成本管理手段,出现了中小企业应用的成本管理手段与企业自身的情况不符合的现象。加上中小企业管理手段的落后,使得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还不完善,没有形成健全的成本核算机制,大部分企业都采用其他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

1.3成本核算数据缺乏准确性

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数据的准确与否,对于企业实际产生损耗的控制非常有利。而由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没有更好的明确成本预算标准,尽管中小企业中出现不正常的损耗,也不容易被发现,从而影响企业高层领导不能全面的掌握企业产品成本的情况。同时,如果企业这种不正常损耗不能得到有效的遏制,就不能发挥成本核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应有的作用。另外就是一些企业存在编写、篡改成本核算手册等情况,这将严重影响企业成本信息的准确性,进而影响企业相关管理活动的成效。

2完善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2.1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负责人的成本管理意识

想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做好企业经营和纳税风险的规避工作,就必须提高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而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中小企业负责人充分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将少数人的成本管理转变为全员的成本管理,进一步推动企业成本核算工作的发展。另外就是完善中小企业成本预测、决策、分析和控制等管理手段,推动中小企业成本核算水平的提升。

2.2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采用科学成本核算方式

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在服务于成本管理的同时又与企业成本管理相协调。伴随着企业成本预算、分析、控制环节的完善和要求的提升,对企业成本核算要求就更高。为此,只有完善企业成本核算的方式和内容,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所以,企业成本核算需要建立在企业成本管理需求上,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企业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另外,企业的成本核算也要与企业人力、财力现状相结合,在遵循企业核算的相关原则基础上,兼顾节约成本和提高核算效率。还有就是那些有条件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更是要加深业务数据系统和成本核算软件的学习工作,进一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而对于那些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则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科学的核算方式,摒弃那些落后、效率低下的手工核算方式,进而提升企业成本核算和管理的效率。

2.3做好企业成本核算基础工作,建立统一协调的核算机制

规范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相关的存货验收、生产记录、人员工时记录等成本核算基础工作,从而保证企业成本核算基础数据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同时统一组织生产、采购、销售等部门成本数据记录工作,做到同一数据提供的路径、时间、信息一致,强化企业业务数据的细化工作,完善企业基础工作。

2.4建立企业内外部对成本核算的监督机制

中小企业需要结合其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企业目前成本管理的风险进行分析,同时建立完善的企业成本控制制度。对于企业成本核算流程、核算方法、成本核对与勾稽、数据记录和流转、资产清查及成本报告等进行规范和完善。此外,还需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和中介审计机构的作用,提升对企业成本核算的监督管理作用。企业更是要虚心接受内部审计和中介审计机构提供的管理建议,改进自身的成本核算工作,全面提升其成本核算水平。

2.5加强成本核算人员建设,规范企业成本核算工作

中小企业成本核算论文 篇2

一、《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 试行) 》的内容

2013年11月财政部会计司司长杨敏就做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 试行) 》 ( 以下简称“成本制度”) 的实施工作意见中, 将《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 试行) 》的主要内容概括为: 衔接两大体系, 体现两个结合, 实现三大突破。

1. 衔接两大体系

成本制度一方面与企业会计标准体系保持了衔接, 有机整合了企业会计准则中关于产品成本核算的零散内容; 另一方面, 成本制度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进程保持了衔接, 突出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理对产品成本核算多维度、多层次的需要, 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内部管理要求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成本核算项目, 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费用进行归集、分配和结转。同时, 适度加入作业成本法等, 在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2. 体现两个结合

一是和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需求相结合。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是财政管理的基本要求。二是和目前行之有效的规定和做法相结合。继承了 《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行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以及有关行业核算办法的精髓, 充分体现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 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进行了改革和发展。

3. 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建立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统一适用的产品成本核算体系, 兼顾制度的普遍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二是科学、系统地整合划分了11个行业类别, 基本上覆盖了以往发布的行业会计制度、行业会计核算办法所涉及的行业范围, 保持了政策必要的延续性。三是适度引入现代企业成本核算的新实践, 促进发挥成本信息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二、林业企业执行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 试 行) 》的建议

新制度的公布实施, 将使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工作更加精细化。但是, 在此次新制度发布之前, 由于国内没有统一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企业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待提高。对于成本管理, 每个企业都有其自身的方式方法, 新制度对企业成本管理具有指导作用。不过, 由于细则尚未出台, 新制度要想真正扎实落地, 还有一定困难, 本文结合林业企业特点, 针对新成本核算制度的上述主要变化, 提出以下建议:

1. 制定 《林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产品成本核算制度 ( 试行) 》第二条规定: 本制度适用于大中型企业, 包括制造业、农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房地产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业、信息传输业、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业以及其他行业的企业。其他未明确规定的行业比照以上 类似行业的规定执行。本制度不适用于金融保险业的企业。

林业企业属于该规定并未明确规定的行业, 因此只能比照以上类似行业的规定执行。按照1992年林业会计改革的思路, 林业企业可以参照工业和农业的成本核算办法。由于林业企业生产周期长, 多在一年以上, 与农业不同, 林业企业的自然生长增值又不同于工业, 因此工业和农业的核算办法都无法很好地适合林业企业, 尤其是林业企业的成本核算, 从1992年以来林业会计的实际情况来看, 也证实了这一点。

因此林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应该适用哪一行业的成本核算办法, 一直困扰着林业企业。本文认为, 林业企业应借着本次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发布执行的契机, 规范林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办法, 制定新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下的《林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 规定林业企业执行该制度的细则。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在林业企业落地实施, 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规范林业企业的成本核算。

2. 加强管理会计在林业企业的应用

新制度更加注重产品成本的全过程管理, 如第四条中明确规定“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编制、执行企业产品成本预算, 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 落实成本责任制, 加强对产品生产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

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要求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对于林业企业来说, 发展水平不一, 东北国有林业企业成本核算历史长, 基础相对好,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多维度、多层次成本核算还是可行的。建议制定企业信息化情况下产品成本核算具体办法, 利用会计软件现有的管理会计功能设立产品预算指标, 基于新的产品成本核算制度编制成本计划, 进行成本考核与成本分析。

3. 慎重引用作业成本法

新制度第三十六条规定: “制造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 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按月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 “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第四十六条规定: 信息传输、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等企业, 可以根据经营特点和条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采用作业成本法等对产品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

新制度的上述规定说明新制度引入了西方普遍采用的作业成本法, 使各项成本不再仅使用工时、分配率等单一分配指标, 勾画出了成本与资料消耗因果关系的有机组合。

企业会计核算中成本核算的应用 篇3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应用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挑战与良好的机遇,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成本核算作为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的生产能力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影响,也关系到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以提高企业的成本核算十分具有必要性。

一、企业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的概述

1.关于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是一种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计算企业生产经营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手段,通过把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按照相应的对象进行分配的方式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加以分析。成本核算作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本预测和领导者的经营决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经营者要先对各项耗费进行准确的审核,避免生产经营管理费用与产品耗用混淆;其次根据各种耗费的用途来对费用进行分配与归集,最后分析计算出各类产品的单位成本与总成本并将资料提供给相关管理者。

2.成本核算的现状

企业的经营策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效益,而企业的经营策略受成本核算的影响,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核算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现将问题总结归纳如下:

(1)成本核算理念不合理:为了迎合快速增长的社会经济,企业的生产方式应该逐步走向全面化和自动化,生产产品的时间也会得到进一步缩短且核算成本也逐渐降低,但是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生产模式,以产品的生产为重点。如此一来,不能很好的反映出企业生产成本。此外,企业不能对无形资产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因此也无法反映在账面上,长此以往不利于企业成本的核算。

(2)成本核算方法不科学: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分步法、品种法和分批法,但是分批法使用较少。部分企业盲目的选择成本核算方法而不放眼于自身实际情况,造成成本核算人员不能很好地明确各产品的成本核算,而且有些核算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个人利益,使得会计信息不真实。

二、企业成本核算的原则

1.合法性

成本核算的合法性要求企业的原始记录必须附有相关会计凭证,发生的会计业务必须具有真实性且所有的会计核算都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合法的企业支出与收入不能计入到成本核算,核算人员在进行相关记录的核算时要注意将资料进行妥善的归档处理。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企业的支出要与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耗费有着一定的必然联系,才能计入成本核算的相关步骤,与生产成本直接相关联的费用不能直接计入成本核算的计算中。如此一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的出现核算的误差,提高成本核算的真实性。

3.可靠性

可靠性主要是看成本核算中的相关数据必须是否真实可查,同时核算所参考的成本信息需要符合市场的经济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不能对同一对象做重复核算,对于多余的成本核算信息要进行及时的剔除,以此来提高成本核算的可靠性。

4.分期原则

分期核算的目的在于能够更好的获取各期间的各产品生产成本,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需来对各阶段进行时期的划分并分别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的时期要注意应该与会计的分期一致,以便于计算企业产品利润。

5.可利用性

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将企业的产品成本提供给使用者使用,让领导者更好的为企业今后的运营发展制定计划,所以要求成本核算的数据要简明易懂不能废话连篇,要让人能够对企业的重点一目了然。

三、提高企业成本核算的有效措施

1.提高成本核算理念

企业的成本核算是促进企业经济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管理人员和领导者应该对成本核算有着充分具体的认识,并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落实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去。企业要做好成本核算重要性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领导者和相关核算人员的纳税意识,让企业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来进行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核算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选用科学的核算方法

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成本核算可靠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企业成本核算质量的有效途径。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多种多样,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为合适的核算办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几种办法,提高核算的效率。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企业还应不断创新核算方法来满足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强化企业基本成本核算的基础上让核算向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3.提升核算人员素质

作为成本核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核算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也对企业成本核算的质量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企业要根据相关法律制度和频发问题来对自身的会计机构进行完善和补充,相关领导者一定要提高对核算人员素质培训工作的重视度,同时要根据企业的规模和业务量来调整人员的分配,保证岗位配置的合理性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企业在聘用核算人员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要求,如要求其必须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等,保证应聘者具有最基本的会计基础,等到核算人员正式上岗后再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为企业创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会计核算队伍,也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牛红丽.成本核算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神州,2012,(3):32-32.

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的程序 篇4

2009-3-27 17:32【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是指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期间费用,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逐步进行归集和分配,最后计算出各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期间费用的基本过程。根据前述的成本核算要求和生产费用、期间费用的分类,可将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归纳如下:

1.对企业的各项支出、费用进行严格地审核和控制,并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确定其应否计入生产费用、期间费用,以及应计入生产费用还是期间费用。

2.正确处理支出、费用的跨期摊提工作。

3.将应计入本月产品的各项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按照成本项目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出按成本项目反映的各种产品的成本。

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研讨论文 篇5

关键词:企业经营;会计成本核算;财务管理

1引言

建筑安装企业成本核算方法 篇6

施工成本费用的核算

(1)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建筑安装企业一般根据本企业施工组织的特点、承包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加强成本管理的要求,确定建筑安装工程成本核算对象。

①建筑安装工程一般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

②一个单位工程由几个施工单位共同施工时,各施工单位应以同一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各自核算自行完成的部分。

③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位,以分部位的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

④同一建设项目,由同一个单位施工、同一施工地点、同一结构类型、开竣工时间相接近的若干个单位工程,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2)成本项目组成。建筑安装工程成本由直接费用和管理费用组成,一般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五个项目。

(3)核算方式。施工成本的核算方式以分级核算为基础,分为三级核算和两级核算两种方式。

①三级成本核算方式。第一级是公司,负责核算本公司的管理费用,汇总整个企业的施工成本,审核汇总所属单位成本报表,全面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第二级是工区,负责预测和核算本工区的成本,编制本工区的成本报表,对所属施工队进行成本分析和考核。第三级是施工队,负责签发工程任务单和定额领料单,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和计量检验制度,组织班组核算,核算制造成本,进行成本分析,编制各个工程项目的成本报表。②两级成本核算方式。第一级是公司,与三级核算方式下公司核算的内容相同。第二级是工区,包含三级核算方式下工区和施工队两级的核算内容。

工程成本总分类核算简要流程

工程成本明细分类核算简要流程 施工企业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问:施工企业如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答:施工工程项目的单件性(或多样性)、流动性,决定了其成本计算方法类似于工业企业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分批法(或称定单法)。施工企业应根据施工工程项目的地点、用途、结构、施工组织、工程价款结算办法等因素,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由于施工企业或建筑承包商承接每一建设施工项目都必须签订建造合同(或施工合同),建造合同甲方——建设单位(或客户)通常总是事先按合同编制工程预算,建造合同乙方——施工单位(或建筑承包商)也总是按合同规定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进度与甲方结算工程价款的,因而建造合同与工程成本计算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以单项建造合同为施工成本计算对象,一般情况下,施工企业应以所签订的单项建造合同为施II程成本计算对象,通常也就是以每一独立编制的设计概(预)算或每一独立的施工图预算所列单项工程为成本计算对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分析工程概(预)算和施工合同的完成情况,也有利于准确核算施工合同的成本与损益。

对合同分立确定施工成本计算对象,如果一项建造合同包括建造数项资产,并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将该项合同分解,每项资产应分立为单项合同处理:①每项资产均有独立的建造计划,包括独立的施工图预算;②施工企业或建造承包商与客户就每项资产单独进行谈判,双方能接受或拒绝与每项资产有关的合同条款;③建造每项资产的收入与成本均可单独辨认,例如每项资产均有单独的造价和预算成本。

对该项施工合同作分立处理,也就是将每项资产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单独核算其成本与收入,有利于准确计算建造每项资产的损益。

对合同合并确定施工成本计算对象,如果一组建造合同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将该组合同合并作为一个成本计算对象:①该组合同按一揽子交易签订;②该组合同同时或依次履行;③该组合同中各项合同密切相关,每项合同实际上已构成一项综合利润率工程的组成部分。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探讨 篇7

(一)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环境成本的研究较早。1971年, 比蒙斯就发表了《控制污染的社会成本转换研究》, 接着马林又在1973年发表了《污染的会计问题》, 这两篇文章被公认为是国外环境会计研究的起始点。 (1) 美国。美国国家环境保护 (USEAP) 在1995年发表的《对环境会计—项企业管理工具的主要概念和术语》中定义了环境成本的概念、发生环境成本的原因等, 同时又把环境成本分为了四类:或有成本、传统成本、潜在成本和公关成本;美国环境管理委员会 (EPA) 把环境成本分为:环境损耗成本、环境保护成本、环境事务成本、环境污染消除费用。 (2) 加拿大。加拿大政府很早就开始研究环境会计并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 (CICA) 1993年出版的《环境成本与负债:会计与财务报告问题》、《环境审计与会计职业界的作用》和1994年出版的《环境绩效报告》、《加拿大的环境报告:对1993年度的调查》等四份报告具有深远意义。 (3) 国际组织。联合国下属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列报披露标准专家组会议 (ISAR) 是国际上比较权威的组织。1998年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组会议发表的《环境会计披露准则的公告》为环境成本的研究做出了规范性指导。另外, 国际标准化组织 (150) 专门成立了环境管理方面的机构, 并规定了相应的标准—25013010系列标准, 这对全世界的环境会计工作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葛家澍教授首次将环境会计理论引入中国后, 我国才开始研究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内容方面:朱学义教授认为环境成本分为:资源损耗成本、环境付出成本、环境机会成本及环境破坏成本;郭道扬教授指出:“企业环境成本分为 (1) 因治理环境的效率低下而产生的损失及浪费; (2) 治理生态环境退化的费用及额外投资; (3) 未经环保部门批准, 未经认可的投资项目造成的罚款; (4) 支付因发生重大责任事故造成的环境损失和一系列治理费用”。环境成本计算方面:郭晓梅通过比较生命周期成本法、环境质量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对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方法做出了改进;蒋洪强在多次实验后提出了能够精确计算企业环境成本的投入产出模型。值得一提的是, 国内计算一些电力行业的环境成本方法主要参考的是目前美国价值标准和排污收费标准的计算方法。在企业环境成本案例方面:王燕祥教授研究华北某火力发电厂时, 通过具体分析企业的应用, 肯定了作业成本法的作用性;许家林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以电力行业的环境价值标准来预估和比较核能发电企业、天然气电厂和燃煤电厂的环境成本, 通过对环境成本进行确认、核算和披露, 提出改进方法。

二、环境成本确认与计量

(一) 环境成本涵义

联合国国际会计准则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对环境成本做出了规定:“环境成本是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 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客观影响而必须承担的经济成本, 以及企业因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

国内学者关于环境成本的分类有着不同的看法, 这里主要介绍北京大学王立彦教授的观点, 王教授对企业环境成本的分类是从如下三种不同的角度来考虑的, 划分全面、简洁。

(1) 空间范围为依据的划分。由企业承担的因生产经营活动导致的对环境产生破坏而须付出的成本称为内部环境成本, 主要包括环境罚款、排污费、环境清理费用或者对环境设备的投资等;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但最终因为某些因素不是由企业所承担而是由公众社会环境承担的环境成本称为外部环境成本。

(2) 时间范围为依据的划分。由当期补偿过去造成的坏境破坏损失称为过去环境成本;由当期补偿当期发生的环境污染损失称为当期环境成本;由当期补偿将来发生的环境污染的而付出的代价称为将来环境成本。

(3) 不同功能为依据的划分。补偿过去指企业支出的环境成本仅仅只是补偿以前发生的环境损失付出的代价;维护现状指环境成本的发生与环境污染的影响同时发生, 这时的环境成本是为了使环境保持在当前状态。此分类方法说明环境成本具有不同内容功能的差异。

(二) 环境成本确认

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指的是, 企业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方法来识别和确定企业哪些支出应作为环境成本, 确认后再将符合条件的环境成本列入财务报表的过程。

(1) 确认条件。首先要判断企业环境成本有没有发生, 依据两个标准:一是企业的此项支出必须与环境保护活动相关;二是企业的此项支出能够导致其经济利益环境成本的支出, 具体表现为企业资产流出、资产消耗或者负债增加, 最终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其次, 环境成本的确认要符合相应的原则, 具体原则可以概括为:可计量性、可定义性、可靠性和相关性。

(2) 环境成本的资本化和费用化。确认企业环境成本的过程中, 最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是, 目前的支出是应该确认为资本性支出即资本化, 还是应该被确认为收益性支出即费用化。资本性支出在发生时被记作是一笔资产, 并且在之后的几年要进行折旧或者摊销, 每年的折旧和摊销费用应计入当年成本费用;收益性支出在发生时则被记作是当期的成本费用, 计入损益。

(三) 环境成本计量

企业对环境成本的确认结果进行客观公正核算的过程即为环境成本的计量, 也指在确认环境成本的结果后, 根据企业不同经济业务的客观情况, 对其根据适当的方式合理确认数额的过程。

(1) 计量内容。环境成本的计量内容有很多不同的类别, 而且这些类别的具体内容都不一样, 以成本费用的经济用途和经济内容两种方式分类是所有这些分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下面介绍以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的计量内容。

一是治理费用。从宏观上讲, 是指整个社会为了治理环境污染而投入所有资源的总和;从微观上讲, 是指一个生产单位为了治理环境污染而投入所有资源总和如图1。

二是预防费用。预防费用指预防污染发生的预费用, 它与环境治理费用相反, 是企业中较为主动的支出。这种费用可以用差额法进行计量, 在折旧年限中可分为几期记作折旧费用, 对于信息披露的项目分类也是十分有帮助的。例如判断企业购置污水处理设备的费用, 具体如下图2。

三是发展环保产业费。发展环保产业费指企业向政府缴纳与环境相关的城市公共设Á施相关的费用。以环卫部门为例, 包括:绿化建设费用、街道清扫费ÁÁ用、废弃物运输与处理费用、固定资产的投入费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费用以及环境卫生发生的费用等等。

四是环保行政事业费。环保行政事业费指消耗在环境科学研究、开发和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费用, 它包括:实施法规环保费用、监测环境费、环保科研经费、环境保护宣传费用、环保部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差旅费、应付员工薪酬及员工福利等等。

(2) 计量方法。因为影响因素和条件标准有所不同, 环境成本的计量方法被划分成许多不同种类的详细方法。针对不同的情况, 企业运用的计量方法也有所不同。

一是全额法。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范围较为广泛, 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在专门支付某个环境问题的费用时, 就会把它全部计作环境成本。典型的有环境保护研究开发费用、治理环境污染的运营费用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建设费用等。

全额法计量环境成本的公式为:

式中, C1为企业上缴的环境税费或污染罚款等直接费用;C2为环保研究开发费用、购买专门的环保设备或环保专项投资等支出;C为各项环境成本的累计值。

二是差额法。该方法在采购环保资产资料时用的比较多, 可以比较准确地把一般产品成本和环境成本区分开来, 计量的是总投资支出金额扣除无环保功能的相应投资支出金额后的净额, 每年折旧摊销时再把其差额放到环境成本中计量。这种方法适用于采购兼有环保和生产功能的材料或者固定资产。

例如, 为了减少污染, 某印染企业用250万元购买了一种新染料, 假如把这批染料费用全部都计入环境成本明显是不对的, 因为该染料除了具有环保功能还具有正常的生产功能。假设没有环保功能的同种染料价值200万元, 那么250万元与200万元之间的50万元的差额就是购买环境成本的支出, 之后应进行折旧摊销。

差额法核算企业环境成本的通用公式是:

式中, Cn为购买环保材料设备的费用;Co为不具有环保功能的投资费用;C为各项环境成本的累计值。

三是恢复费用法。例如汽车企业在生产时产生的废水导致的环境污染, 要让环境恢复成之前的状态所支付的费用就是这个汽车企业的环境成本。像这种未来的恢复支出要在形成污染前就开始预估, 根据规定的规定要求来研究最终可能产生的费用金额。

恢复费用法计量环境成本的公式为:

三、我国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现状

(一) 环境成本意识淡薄

企业出于利益常常会忽视环境成本, 因为环境成本的信息使用者是政府, 而企业的生产运营和资源分配的情况, 政府都可以从环境成本会计报表中了解, 并以此做出国家宏观政策等。目前中国大多数公司都不会积极关注环境成本问题, 大多数情况都是迫于压力才考虑核算环境成本的。一般企业只考虑环境成本能不能满足提高收益降低成本, 更没有深层次地考虑用环境成本来降低环境压力。

(二) 环境成本法规不完善

现阶段在《会计法》中几乎找不到有关环境会计的条款和准则。环境法规的不完善也导致了企业环境税收不完善。现阶段我国针对环境的税种主要有: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但是征收这些税未能与保护环境相结合, 且到现在为止我国没有针对环保设立专门的税种。

(三) 环境成本科目不独立

我国公司现行环境成本核算体系没有增加单独的科目处理, 只是在管理费用这一科目中添加了企业园林绿化费、企业环境治理费等一些的二级核算科目。比如, 因违反环保法规而支付的罚款和因造成环境污染而支付的费用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 也没有把它和营业外支出中的其他项目区分开来;如果购买了环保设备的话, 相应的支出就与普通生产设备支出一同计入固定资产。

(四) 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混乱

我国的环境会计准则尚未建立健全, 所以企业披露出来的环境成本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且质量低下, 没有很好的可比性, 各行各业所披露的环境成本信息有很大的差异。现阶段我国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内容缺乏完整性, 以上海宝钢为例。宝钢是我国较早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企业, 从2003年就开始统计和分析环境保护成本, 但至今为止, 宝钢披露的信息仍不完整, 具体如表1:

从上表可以看出宝钢未能反映出大部分环境成本项目, 只是披露了一些在现有条件下很容易取得的如绿化费、排污费、环境检测费等项目, 其他如公众关注的企业承担碳减排成本、节能减排研发成本及其采取控环保制措施的成本等, 都未能进披露。

四、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建议

(一) 提高对环境成本的重视程度

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强对环境成本的认识, 大力推进环境成本系统, 树立成本效益观念, 要加快更新环境成本管理观念的脚步来适应市场的变化。企业要加强将环境成本加入成本核算体系的意识, 掌握现代成本会计和生产技术知识的理论与方法, 还要学会如何预测和控制收集到的成本数据。

(二) 完善环境成本法规制度

关于环境成本确认和计量的法规制度可以参考发达国家或者国际组织的做法。德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制定了一系列环境法律法规, 当代的德国已经全面建立了完善美化环境的法律法规, 它以法律手段要求企业必须及时报告环境信息。此外, 德国还设有环境警察, 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等行为实行现场执法。我国可以采取的做法有:首先, 建立环境法规制度, 增加企业的违法成本;其次, 完善环境成本法规时要增加一些环境成本的项目, 最好从法律上确立环境成本的地位和作用。

(三) 建立环境成本独立核算科目

目前我国企业很少专门成立计量环境成本的会计科目, 应设置“环境成本”科目来核算成本和费用, 同时设置“环境保护成本”和“环境损害成本”这两个二级科目。其中, “环境保护成本”账户具体可以再分为环境保护费用、环保事业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环境发展费用等四个明细账。

(四) 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模式

目前我国企业适合采用财务会计报表和报表附注相结合的模式披露企业环境成本信息, 我国环境会计的研究只有达到一定的成熟度后, 才能单独编制大型的环境会计报表和企业环境报告。针对我国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这一问题, 可以借鉴环境成本信息披露制度比较健全的美国模式。美国模式的最主要特点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把环境成本和相关数据计入报告, 清晰地显示出企业环境成本和相关的收益。该模式是美国某制药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率先使用, 具体如表2:

单位:万元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将环境成本的相关数据与采取环保措施所取得的收益数据都列入报告中, 有助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了解企业环境成本的支出情况, 让他们了解环境成本不仅仅只是增加企业的支出, 还可以为企业带来效益。既便于内部的使用者进行决策分析, 也便于外部信息使用者进一步理解环境成本的作用, 可以借此提高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开展环境保护活动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陈毓圭:《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第一份国际指南——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记述》, 《会计研究》2008年第7期。

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探讨 篇8

关键词:煤炭企业 成本核算 改革创新

前言

近些年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煤炭企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但是,煤炭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却对于企业本身的生产管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煤炭企业由于忽视成本生产的核算问题,对我国的环境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也不利于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笔者认为只有不断加强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探究,加强煤炭企业对于生产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实施科学有效的生产计划,才能更好地促进煤炭企业间的生产管理。并借助循环 经济和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对煤炭企业实行精细化的成本发展战略,重新定位和进一步研究煤炭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重收益。

1、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1.1、成本核算内容不真实

一方面,我们从传统的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可以发现,以往的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都不太注重对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问题,并且由于长期以来煤炭资源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划和安排使用的,煤炭企业领导者认为资源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快,国家政策对于煤炭资源的成本管理方面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就体现在对于之前煤炭企业在开采之前必须要拥有探矿权和采购权,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必须要进行缴纳使用费,并能够严格成本核算的方法将上述资产无条件转化为无形资产核算,并且按照年限平均法来进行分摊费用,这样如果是煤炭企业领导者对于采矿和探矿等费用逐渐转为无形资产,这就很有可能会造成在管理费用当中分期摊销,但是这些就很有可能不会作为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的一方面,如果企业要在短时间内进行消化,那么,这必然会给煤炭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带来一定管理上的困境。

1.2、开采过程中对环境成本的不重视

从某种程度上看,煤炭企业在开采资源的过程中没有将环境成本考虑到生产过程中去,尤其是在煤炭的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如果是因为煤矿塌陷造成的土地资源的污染和浪费,还很有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这种情况随着国家对于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将会得到有效的改善。在现有的煤炭企业管理执行中每个煤炭都要制支付一些环境成本治理费用,所以,在煤炭企业的成本核算管理中环境的保护和治理费用也将会得到有效地管理。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煤炭企业管理中没有将环境成本纳入到成本核算管理当中去。

1.3、对煤炭企业退出成本的考虑

在煤炭资源的管理开发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煤炭资源是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煤炭资源开采过量,这就很有可能会造成我国煤炭资源的枯竭,到那时候,所有的煤炭企业都要面临停产关闭,煤炭关闭时,不仅仅需要大量的人员对煤矿进行事后的处理,还有可能会引发煤炭企业退出的成本问题,但是,随着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煤炭企业退出成本的问题也将会考虑到成本核算管理中去,而现行的煤炭企业管理中却并没有将这一项纳入到成本核算管理中,所以企业就不能根据预先设计的成本来进行退出,煤炭退出所需要的资金也就没有来源。

1.4、成本核算不能反映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煤炭企业开发过程中成本核算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煤炭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而目前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当中只是计入工资和奖金等福利,而对于职工的教育經费和失业保险等方面都没有计入到企业成本管理中去,如果没有将这些部分有效地计入到生产管理的成本当中,这将会造成煤炭企业成本核算数据的不真实性。

1.5、矿井安全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近些年以来,煤炭企业的安全隐患问题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这些年所发生的矿井安全事故,正是由于矿井安全教育资金以及矿井安全措施不到位所造成的,一般来说,安全技措的提取和使用只是解决了企业投入所需要的资金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矿井安全资金投入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矿井生产的安全性,在煤炭企业的资金中抽取一部分作为矿井生产安全保护资金的一部分,从而可以有效地确保矿井安全资金的适当投入力度,确保煤炭企业正常的生产安全。目前,就从我国目前的企业效益来看,如果企业没有对矿井安全生产资金的有效投入,那么,这就很难确保煤炭企业能够正常开展现相应的资源开发工作。

2、如何来实现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科学性

2.1、增加煤炭企业对于环境治理成本的资金投入

从总的来说,在煤炭企业的开发过程中,可能会经常性地出现地陷和污水排放等诸多问题,这样就对煤炭企业的开发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也很有可能会造成对环境的极大污染和破坏。从煤炭企业环境成本中主要是包括环境治理成本和补偿费用,并在企业的开发过程中设置“一级科目”,并在旗下设置多个成本治理成本项目,这样,环境成本可以允许在煤炭成本中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收费,并按照实际的需要进行开支,从而能够确保煤炭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2.2、提高煤炭企业的人工成本

在煤炭企业的开发过程中,一方面煤炭企业领导人要能够不断提升矿工的工资水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煤炭企业职工的员工收入很低,这样就造成很多职工家庭生活的困难,一些专业性的人才大量流失,这不仅仅影响了煤炭企业资源的开发,更是影响了矿区经济的稳定发展。所以我们就必须要依据煤矿工人的劳动强度和工作的危险程度,以及社会发展对于煤炭企业的需求,不断提高煤炭企业工人的工资水平。或者我们可以通过设立煤炭企业社会福利项目,逐步明确煤炭成本开支成本标准,从而使得这一项目支出更加明确,方便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管理人员进行控制。

2.3、不断增强煤炭企业发展基金的提取力度

煤炭企业在发展基金的提取力度方面要逐渐加大,一般来说,煤炭企业发展基金主要是用于跨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煤炭资源转型企业和城市重点接替的产业发展过程中,要能够进一步解决因为煤炭开采所引起的社会问题的支出,同时,在对于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金问题的设置方面,煤炭企业在继续保留关于煤炭资源能源建设基金上,从科学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角度来认识对于该项基金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发挥煤炭企业在资金管理设置方面的科学性。

同时,我们应该要尽量完善煤炭企业在会计成本核算方面的制度,同时制定和改革完善煤炭企业在处理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兼顾到煤炭企业各个方面的利益,在社会和煤炭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内进行科学的改革,从而促使煤炭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3、结语

一方面,我们煤炭企业在成本核算方面可以看出,要想对当前的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就必须要尽量完善煤炭企业在内部成本管理方面的制度创新,通过增加煤炭企业对于环境治理成本的资金投入,合理地提高煤炭企业的人工成本,并不断增强煤炭企业发展基金的提取力度,才能不断促进煤炭企业成本核算管理的科学化。促进煤炭行业更加科学的发展。更好地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萌.工业企业成本核算现状及对策[J].经济师.2002(03)

[2]朱文东,吕佳丽.《水泥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出版发行[J].中国建材.2006(07)

企业外部环境成本核算研究论文 篇9

一、识别、量化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

目前,国外企业有一些用来评价环境影响的先进做法,比如日本LIME法评价体系、美国“经济环境一体化卫星账户”和德国生态会计模式等,而我国企业目前对外部环境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学习借鉴的是日本的LIME值法评价体系,其与我国目前经济平稳持续发展的态势、人口基数大、资源耗费巨大、环境保护意识和力度均有待提高等情况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学术界对环境成本核算方法的研究和探索主要有MFCA和LCA等。LCA目前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都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对于我国企业在依靠理论指导下结合各自行业特点以设计一种环境成本核算和计量方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LCA,即生命周期评价(Life-cycleAssessment),确切地说,是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用来评价一种生产活动从原材料开采一直到产品寿命终结处理完毕的全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LCA方法通过四个步骤来完成环境评价过程,分别是:目标和范围的界定、清单分析、影响评价以及结果分析,借鉴LCA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跟踪控制某种物质或能量自进入企业生产过程后在各生产环节的流转和消耗,物质或能量消耗的过程同时也是污染物释放到环境中的过程,因此,从某个具体行业的角度来说,要做到清楚识别整个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记录每个制造环节的物料需求,分析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以及对环境造成的损害,至此,企业就做到了对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的识别工作。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完成对这些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的量化,即把环境指标转化为经济指标,把对外部环境造成的损害用直观的数据来表示,进而实现外部环境成本的内部化。为了达到量化目的,企业可以建立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识别每种污染物的排放会对环境中的哪种要素产生影响,大体来说,主要有资源耗竭、危及人类健康以及生态的破坏三个方面,企业要进一步细化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如生态的破坏又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的污染等。其次,为每种环境影响评价要素据其重要性和破坏程度的大小赋予相应权重,经过加权处理的结果有利于更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对环境造成的实际影响。最后,企业根据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总量与加权后的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相乘,即可得出生产全过程中的各种环境负荷量。

二、确定各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

另一个比较复杂的处理过程是确定平均单位环境负荷的经济成本,这个过程可以通过蒙特卡罗方法(MonteCarlomethod)和k-s显著性检验来实现。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可以用蒙特卡罗方法对环境负荷量进行随机抽样,得到统计意义上的外部环境成本计算结果,在累积概率分布中选择一个临界点,用以评价外部环境损害程度,在超过临界点的环境释放量,即对环境损害影响较大的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中,根据其抽样值将累积概率分布分为几个部分。其次,对这几个部分的最大差值进行k-s显著性检验,如果差异显著,则表示参数的选取对外部环境损害程度的区分比较敏感,也就是说这个参数会对外部环境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通过k-s检验识别对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的重要参数,并在统计意义上对它们进行灵敏度分析,可以对每个参数选择一个特定值,针对这个值,对其他重要参数使用蒙特卡罗方法随机抽样,来模拟计算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确定各个参数的变化对于外部环境。

三、建立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

外部环境成本是整个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环境成本之和,因此,在建立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各个生产过程、各种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所造成的环境负荷量以及各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等。其中,所含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开采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产品使用过程以及废物的处理过程等,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造成的环境负荷包括资源耗损量、各种环境要素价值破坏以及环境的补偿和修复等,因此,本文建立了如下的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其中,EC-外部环境成本总和;q-各个生产过程和环节,即原材料开采过程、产品制造过程、产品使用过程以及废物的处理过程等;p-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类别;ELp-各生产过程中各排放物的环境负荷量;UECp-各环境负荷量的单位成本。根据本文对外部环境成本的计算思路,在第一步骤,即识别、量化能量消耗和环境释放时,环境负荷量的计算结果就已经是企业各个生产环节的能量消耗的环境释放总量,因此,可以将ELp视为各个生产过程中的环境负荷总量,上述公式可以简化如下:根据简化后的外部环境成本计算模型,把第一步骤确定的各种排放物的环境负荷量(ELp)及第二步骤确定的各种环境负荷的单位成本(UECp)代入到模型中,即可得出企业外部环境的总成本。

参考文献:

上一篇:朋友升学的祝福语下一篇:贸易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