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2024-12-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推荐13篇)

浅谈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篇1

浅谈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作者:魏 蓬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9期

[摘要]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边疆稳固的有力措施。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力资源开发存在一系列问题。人力资源开发是西部经济振兴的关键因素,如何解决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问题是当今西部经济发展极其紧迫的问题。

[关键词]人力资源;西部大开发;战略;出路

[作者简介]魏蓬,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 C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9-0078-0003

一、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从实践上证明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与增长,才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动力。而人力资本主要是通过对教育和培训的投资,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来实现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力资源开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和欧洲的物质资本设施遭到了严重破坏,但因其具有受过良好教育的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放在首位,从而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和发展起来,重新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再来看看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其之所以一直保持领先的地位,根本原因在于该国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同时采用种种优惠政策从世界各国吸引大量优秀人才,从而不断提高了本国的人力资本存量。由此可见,人力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影响之大,作用之重。

(二)人力资源开发对西部经济增长的特殊意义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宏观经济增长,即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量和服务量的增加。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包括:一是投资量;二是劳动量;三是生产率。我国西部地区面积广大,物产丰富,自然资源富饶,开发潜力巨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和西部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的制约,西部地区的经济一直沿着资源高消耗、高浪费,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路径增长,这不仅严重破坏了西部地区的生态和环境,而且阻碍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必须大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通过培养大批掌握先进技术和技能的生产者来谋求一种新的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而又节约有效资源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我国西部人力资源的现状

到目前为止,西部地区仍然是全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局面,与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分析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我国西部劳动人口过剩现象严重,进而导致就业不充分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西部地区普查登记总人口为35531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为25990.1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的73.37%,占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27.12%。与东部相比,西部地区处于人口高增长地带,再加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就业安置能力弱,致使西部劳动力供给严重过剩,“在职失业”和“铁饭碗”等问题突出。

(二)教育事业发展缓慢,人口综合素质较低

受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的制约,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较发达地区相差甚远。虽然多年来国家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本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体现出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关怀和重视,但从教育投入的绝对量来看,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由于校舍陈旧、教材更新缓慢、教职工工资拖欠现象严重,在客观上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和人力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在全国人口中,没有上过学的文盲半文盲,西部12省区平均比例为14.80%,高出全国近2倍。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低。由于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使得西部丰富的物质资源无法转变为经济优势。

(三)我国西部地区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东部地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为了保持发展的速度,东部发达地区以高薪和丰厚的物质条件吸引各种人才,导致西部地区人才外流现象日渐严重。西部省市地区人口在大量迁向东部地区的过程中,流失了许多高级人才,致使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现状进一步恶化。

(四)人才结构不合理

西部地区人才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一是人才专业技术结构不合理,初级及长线专业人才过剩、积压;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环境保护、现代管理等跨领域、跨行业、跨学科的复合型高新技术人才及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二是人才层次结构不合理,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明显偏少。三是人才分布结构不合理。从区域分布看,城市的人才多,农村的人才少,老、少、边区的人才更少。四是人才年龄结构不合理。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不难看出我国西部地区劳动力人口趋于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将加速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进展,人口的老龄化使劳动力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少,同时对社会、政府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加大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将严重阻碍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一)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把人力资本投入作为一项战略坚决实施下去

态度决定一切,我们首先要端正对待人力资源的态度。要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开发在构建西部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和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发展战略观,坚持人力资源开发的整体性观念,并紧密结合西部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各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长远规划,保障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有通过不断地提高劳动者自身的素质,加大人力资源投入与开发的力度,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开拓更多更有效的就业岗位,以弥补我国西部地区物质资金的不足。

(二)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投资,宣传科教兴国战略,实行义务教育

我们要认识到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源尤其是教育的重要作用,将经济增长切实转变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轨道上来。首先,要加大教育投入,让更多的人能接受高等教育,广泛吸纳企业、民间、国外等多种渠道的资金,鼓励社会办学,鼓励企业和学校联合办学,通过合作培养人才等多种方式共同造就有文化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优秀人才。其次,在贫困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基础教育,提高整个西部地区人口的总体文化程度,为经济发展培养后备力量。再次,对于已经存在的文盲半文盲,在工作之余开设一些免费的辅导班、培训班、夜校等。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劳动力的科学技术水平。最后,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尤其是加快工资制度的改革步伐,提高教师的工资和待遇,进而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三)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促进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

西部地区应利用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无限商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国内外人才来西部创业发展。为此,西部地区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人文建设,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为各类人才大显身手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以最好的服务和环境吸引人才。同时,在人才引进时,要注意引进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结构要符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否则,不仅加大了人才引进的成本,而且不能提供所需的科研条件,使引进的人才闲置,造成双重浪费。此外,在积极引进国内外人才的同时,更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人才,改善他们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提供能够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工作条件,给他们以创造型工作的机会,使这些人才真正安心地为西部经济发展服务。

(四)增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让每一个人都能各尽其责,各尽其才

西部地区应该大力地引进外商投资,为外来的客户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实行特殊的税收政策,并且对一些高科技企业进行专项的资金扶植。同时,国家要加大对西部工业发展的投

资,并在政策上予以优惠。对传统的企业实行专门的养护政策,并实行适当的政府保护政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把农村的城镇化、工业化作为解决劳动力及就业机会的突破口。同时,在政策上给乡镇企业以支持,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增强剩余人力资源的流动,通过流动性提高人力资源的就业机会。此外,还应增加劳务输出的力度,转移剩余的劳动力,做到人尽其用。

(五)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城镇人口比重,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当前,西部地区过多的农业人口已成为制约西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西部地区应大力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把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转移以降低农业人口的比重。这将有利于西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还将有利于广大农村地区早日摆脱经济上的长期贫困。西部地区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大力发展具有西部特色的乡镇企业和相关的商业服务业和旅游业,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此外,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才信息网,使得各地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和人才储备透明化,以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浅谈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篇2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指有效地发掘企业和社会上的人力资源, 积极地提高员工的智慧和能力, 所进行的长远性的谋划和方略。树立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观, 处理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问题及其重要, 这也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首要问题。中国要在现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站稳脚跟, 就必须注重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充分的依靠和利用人才, 制定有效地符合中西部地区国情需要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营造真正的人文社会环境。

一、当前中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人力资源开发投入不足。

目前, 中国不同地区之间教育水平的差距依然相当明显, 东部沿海地区拥有较好的教育设施和较高的教育水平, 居民受教育程度比较高, 而长期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在教育质量、师资水平、学校规模还是教学软硬件等方面, 都和东部沿海地区存在较大差距。长期制约了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才的发展。

2. 人才严重缺失且流失量大。

长期以来, 东部地区占有绝对的优势, 导致当地更多人才流向机会更多、职业发展前景更好的东部地区, 也造成严重的人才缺失, “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屡见不鲜, 加之“北上广深”等东部沿海等大城市的冲击, 掣肘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从具体的一线城市毕业生薪酬数据来分析, 上海地区本科、硕士毕业生平均起薪最高, 分别达到2679元和3966元, 比薪酬最低的中西部城市高出57%和45%, 薪酬差距非常明显, 以上数据显示出“北上广深”等发达沿海地区对于中西部地区人才的冲击。

3. 人力资源质量整体偏低。

目前中西部地区, 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偏低, 仅占总数的5.7%, 各类人才的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然而中西部地区综合性人才培养少之又少, 在现代“互联网+”的背景下, 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人力资源整体质量偏低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完善中西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对策及建议

1. 提高人力资源意识,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投入。

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 在完善人力资源开放战略中必须补齐制约中西部发展的教育短板, 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管理水平, 提高高校自身的办学质量, 把提升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供给能力和人民受教育水平作为重点任务,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教育投入, 逐步实现国家教育现代化。

2. 继续加强政策性鼓励及加快制度和机制创新。

首先, 国家要增大医疗和社会保障方面投入, 着力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其次给予土地使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 给予员工培训的支持, 降低“五险一金”缴费比例等。实施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鼓励政策以及鼓励“低端、劳动密集型行业向海外地区转移。还应根据中西部地区的具体情况, 制定有效地稳定、激励、吸引和优化人才政策, 打造智慧高地。鼓励中西部地区居民返乡创业和参与振兴。

3. 构建中西部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新机制。

构建符合现代知识经济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破解中西部地区的问题并使其健康发展, 必须谋划出新的思路、新的模式、新的机制使中西部地区企业能够从“传统的养人到现代的用人”转变方式、利用当地市场与引进外部人才来驱动中西部人力资源发展走出新路径。不断地提升人力资本, 为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增添坚实的人才基础。

4. 调整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

当前, 继续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势在必行。截至2015年以来, 珠三角地区的加工贸易项目陆续的向中西部转移加工贸易产能近400亿美元, 不仅为珠三角地区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和资源, 而且为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基础设备及教育的投入提高了充足的经济基础和来源, 积极引导外资更多的投入中西部地区, 并且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 继续放宽投资准入, 简化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程序, 可试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从沿海地区推广到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 建立标准体系, 落实主体责任。

三、结束语

综合上述, 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在中西部地区的战略实施迫在眉睫, 人力资源的质量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实力, 因此制定符合中西部地区需要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人才分工格局, 才能更好地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差距, 推进中国经济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尧远.浅谈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3) .

[2]田永坡, 樊平军, 中国人力资源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2012.

[3]肖红叶, 王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统计分析[J].统计研究, 21, (7) .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绩效考察 篇3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绩效;经济增长趋同性;动态面板趋同模型

中图分类号 F06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2)06-0158-06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2.06.026

云南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篇4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投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对外对内开放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目前的情况与新形势的要求,特别是与西部大开发的要求还很不适应。为了进一步改善、优化投资环境,提高我省的对外对内开放水平,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参与云南 的开发和建设,实现我省在西部大开发中确定的三大战略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的指导思想

(一)进一步改善我省投资环境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为动力,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从我省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实际出发,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步伐,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改善政务管理,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条件,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推出更加有吸引力的项目,使云南省成为中国西部投资环境最好的省份之一。

二、最大限度地放宽对外来投资的各种限制

(二)外来投资企业在云南省投资的领域和行业除国家明令禁止的范围外不受限制。允许外来投资企业(指在云南省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侨投资企业和省外来滇投资企业。下同)对云南珍稀生物资源进行培育性开发;充分用好国土资源部授权云南省的试点政策,鼓励外来投资企业对矿产资源进行勘探、开采和加工;鼓励利用国内外资金、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鼓励外来投资企业投资服务贸易领域,包括进出口贸易、商业零售、信息、金融、保险、旅游、运输、律师、会计以及文化、教育、体育、医疗等领域,其中,属于国家允许在沿海地区进行利用外资试点的,云南省可参照进行试点。

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措施 篇5

各处室、机关党委:

我室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开展以来,各处室、机关党委按照室党组的统一安排,认真学习领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要求、新任务、新举措,认真总结我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就和经验,深入领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精神实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出

台了推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分重点调研报告和理论研究文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根据自治区党委的统一部署,我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将延长到10月底。为进一步深入推进大学习活动,推动我室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学习活动的大氛围

要充分利用本室现有条件,通过扳报、电视、简报等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增强宣传效果。要把大学习活动的宣传与宁洽会、中阿经贸论坛、上海世博会宁夏宣传周、建国61周年等系列宣传活动结合起来,大张旗鼓地宣传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以及我区在第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取得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等大成就、全区各地、市、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做到每月出一次宣传扳报、播放两次西部大开发成就展、组织一次大学习活动大讨论、每人撰写1篇理论体会文章,每处在宁夏省级报刊发表至少一篇西部大开发理论文章;每周上报一次大学习活动简报;10月底,组织一次大学习活动成果评比。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大学习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抓好专题学习,推动思想大解放

要把学习贯彻于大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前一阶段学习的基础上,要结合我室决策咨询服务实际,创新学习形式、拓展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结合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活动,采取全面学习、集中学习、专题讲座、交流体会、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方法,坚持每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专题学习两次(室里集体学习与支部组织学习各一次),每个专题写一篇体会文章。要利用专题辅导、西部大开发学习读本、西部大开发专题数据手册、西部大开发成就展播专题片等载体,进一步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第列重要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总书记、吴邦国、***同志来宁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握精髓、吃透政策,推动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真正把改革开放30年来和西部大开发来取得的经验和成就总结好、总结透,真正把我区面临的新机遇、新形势、新挑战分析清、研究好,在立足区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开放合作和长远发展的意识,进一步明确促进我区民族大团结、经济大发展、社会大进步的新举措,加强决策咨询的针对性、前瞻性、可操作性,使全室干部职工的思想行动更加符合新形势、新任务、新发展的需要,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我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取得更大成就。

三、强化机关效能建设,推进作风大转变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机关效能目标管理考核与领导班子考核和领导干部考核、党建工作一并考核。这是我区效能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我室要把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与机关效能建设结合起来,与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转变干部作风结合起来,坚持按照我室《处室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办法》和《工作人员实绩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深化措施落实,加强上下联动,提升机关效能、转变服务作风,每季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实绩考核,每半年对处室进行效能考核,年终进行综合考评,形成级级有责任,层层有压力的工作责任制,各业务处室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建立好联系点,深入基层联系点了解情况,掌握民意,做好直面基层的咨询服务工作,努力打造履职意识强、工作效率高、干部作风实、咨询质量好的服务型机关,以大学习活动促进机关效能建设取得新成效,以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室作风大转变。

四、培养干部队伍素质,实现服务质量大提高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抓好人才工作,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力保障。为此,我室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通过送出去学、请进来教,老同志带等方法,不拘一格加强干部素质培养,充分利用学术研讨、业务培训、经贸论坛、外出考察等机会,进一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坚持“每月一课”业务培训、以老带新拜师学艺活动,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水平层次。坚决贯彻室党组提出的“着眼日常抓基础,立足长远重建设”总体思路和“懂全局、议大事、干本行、出精品”的工作要求,把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融入大学习活动之中,营造比学赶帮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干部学习水平,丰富干部理论素养,提升干部知识层次,增强干部咨询能力。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决策咨询服务质量,把全室干部力量和智慧转化为推

动我区科学发展、经济跨越、社会和谐和强大动力。

五、把握重点课题调研,促进工作大发展

明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区发展关键时期。我室要把大学习活动与谋划紧跟形势、围绕大局、贴近需要的调研课题结合起来,把研究方向与我区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与我区“十二五”规划纲要结合起来,围绕如何

抓住西部大开发新机遇,实现宁夏新跨越,深入研究煤炭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统筹城乡发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生态移民、环境保护、扶贫开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出谋划策,发挥我室参谋助手作用,进一步推动我室咨询服务工作实现大发展、新突破。

六、结合工作督查,推动大学习活动大落实

开展大学习活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室要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强化措施落实,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大学习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有内容、有成效。室大学习活动领导小组要把督促检查作为推进大学习活动开展的重要环节,对我室大学习活动方案确定的我区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研究、我区与阿拉伯国家、穆斯林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研究、关于我区新能源发展情况的调研、我区节能减排研究、我区循环经济研究、惠农区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调研、我区务工移民相关政策调研、西部大开发中我区社会管理政策体系建设研究8项调研课题进展进行情况一次督促检查,看是否按进度完成任务,是否跟踪调研成果的转化。同时对全室干部学习讨论提高、思想观念转变、联系实际调研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对大学习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一次彻底整改,切实在结合我室工作、推进工作落实上出成绩,见成效,进一步推动大学习活动大落实。

浅谈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篇6

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调研报告

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调研报告——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教师能力素质大提升情况”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张毅书记在全区上下轰轰烈烈开展深入开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大学习活动的滚滚热潮中,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用好中央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开拓进取,埋头苦干,把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那么如何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科教兴市战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成为摆在我校面前急需探讨的重要课题。为了扎实搞好“大学习活动”,借“大学习活动”的强劲东风,有力地推动我校教师队伍素质能力大提升,对我校师资状况作了全面细致的调研。

一、我校教师队伍情况分析:、基本情况:我校目前有教职工97人,其中党员24人,占全校教师总数的%;其中本科学历20 人,大专学历64人,中师学历12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 69人,初级职称27人;有区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7 人,地、市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7人,市级以上优秀

教师15人。学历达标率100%。、教师能力素质基本情况:

1、校本培训情况:我校一直把教师能力素质提升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广泛开展了“岗位大练兵”活动。通过开展“校本培训”、“师德讲座”、“党课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讲座”、“三字两画一机”训练过关活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说课做课评课课件评比活动”、“小课题研讨活动”、“实验课题研讨活动”、“党员、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支教教师结对子听课帮扶” 活动、举行“学规范、修师德、练师能、铸师魂”演讲比赛、“红烛杯普通话朗读比赛”、“经典中华古诗文诵读比赛”、“书香校园快乐读书”等活动,从多方面锻炼、培养、提升教师群体的素质能力,极大激发了教师提升素质、强化能力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了人人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呈现出喜人气象。

2、优势所在:

广大教师敬业爱岗,争相打造高效课

堂,奋力提高教学水平。目前我校教师队伍的主流是好的,他们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尽职尽责,兢兢业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为二小的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青铜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观,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全校涌现出了一批像、等师德高尚、教学成绩优秀、在学校和社会上享有较高威信的优秀校长、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模范教师,影响和带动了整个教师群体,广大教师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一心扑在工作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我校今年也荣获了教育局表彰的“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3、当前我校教师能力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教师队伍比较庞大,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具体表现在: ①认识不到位。目前,部分教师虽说有较强的质量意识,但追求卓越、争先创

优的竞争意识还不强;对提高师德修养的重要性认识的还不够。普遍认为,抓质量是硬任务,每时每刻都不能松动,而师德修养只要不出大问题,过得去就可以了,致使个别教师对师德建设工作认识不高,直接影响了对及政策方针的贯彻执行力。

②工作作风方面,部分教师业务学习淡薄,敷衍塞责。有的教师不爱读书、不善于学习,理论水平低,知识陈旧。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不够,不全面了解具体的教情、学情,教学方法落后,缺乏现代教育思想。对工作不用心,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出现“等”、“靠”、“推”现象。③组织纪律方面,主要是个别教师工作纪律松懈,对安排的工作大而化之,敷衍了事,消极对待。

所有这些现象,都与教育的社会形象、与人民教师的工作性质、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格格不入,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与警惕,我们要通过解放思想大讨

论活动,深刻自查。唯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树立教育的良好社会形象,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二、对我校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几点建议

落实“实施西部大开发,实现教育大跨越,落实素质大提升”的奋斗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教师的职业决定了道德的特殊性: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二是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三是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四是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因此,学校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负起督促指导责任,狠抓落实。

2、培养树立身边典型,带动全体教师 全国教育系统的典型千千万万,但对教师影响最大、最有说服力的还是自己身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人物,因

此,我们要培养、树立一批名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通过 “传、帮、带”活动实现整个教师队伍的提升和飞跃。

3、以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能力 一是举行师德演讲比赛,全员参与,使广大教师在参与的同时更好地接受教育。二是丰富教师业余生活,组织教师进行有益性、友谊性、团结性比赛活动,增强集体凝聚力。三是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培训。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完善评价体系,构建长效运行机制 通过学生、家长、教师、学校的考评,选拔培养各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落实骨干教师津贴、兑现绩效工资,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努力方向及改进措施

1、按照教师继续教育和全员岗位培训工作的安排和要求,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全员岗位培训工作,立足校情,以校本研修为主,采取集中培训,在岗研修,网络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和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

2、加强教师现代教学技术培训与应用,进一步提高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

3、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每位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帮带两名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备课、听课、评课跟踪指导。每位骨干教师每学年上示范课不少于2节,举办一次专题讲座等。

4、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平时开展“三字两画一机”、专业素质基本技能竞赛活动和教师专业知识测试。

5、加强对班主任队伍的管理与考核,制定完善班主任培养、培训计划。实行班级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考评制,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6、落实好科研兴教工作,积极推动“问题即课题,教学即教研,成果即成长”为核心的教科研活动,向教科研要质量,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课堂研究能

浅谈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篇7

关键词 内源式发展 多路径战略 村镇区域开发 西部大开发

〔中图分类号〕F29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09)04-0190-03

自2000年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和部署西部大开发国家基本战略以来,西部在国家倾斜性政策下,以2010年实现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同步为目标,调整经济结构、改善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并积极推动科技文教事业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是在发展的背后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思。以下通过回顾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发展的成就与问题,分析和讨论西部经济发展战略。

一、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成就

利用中国科技统计数据库数据,对比西部2002-2006年与1995-1999年两个时间窗的发展状况,分析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区域变化。西部GDP增长速度提升了10.01%;进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提升了近30%;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接近倍增,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从经济增长幅度分布变化看,近年来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在产业结构方面,西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均有所提高,产业结构调整正以加速度在迅速变化,其中第三产业比重提升最大、增加了5.1%,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25.91%,说明西部正向现代化产业结构迈进;在科技创新方面,专利申请受理量、授权量,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均有较大增长,技术投入的产出大致翻了一番;同时科技经费支出额、R&D经费开支两项指标值也在持续攀升,说明西部科技投入量正在放大。

从标志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看,2003-2007年国家在西部先后开工了56项重点工程,总投资超过6600亿元。其中西气东输工程2002年初开始建设,2004年底进入商业运营,所建天然气管道由新疆起,途经10个省(区、市),全长约4000公里,年输气量约120亿立方米,对西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青藏铁路2001年开工、2005年10月全线铺通、2006年7月在世界海拔最高地区建成通车。

西电东送工程2001起建,拟于2010年完工,计划投资5263亿以上,将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东部区域,将改善中国区域送电格局,带动中国制造业、电力供应业等的发展。

从生态环境保护看,2003-2007年底,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安排建设任务26467.1万亩,包括退耕地造林8117.1万亩,配套荒山荒地造林16350万亩、封山育林2000万亩。2003-2007年底退牧还草工程累计治理退化草场5.19亿亩,促进了草场休养生息、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和牧区经济结构调整。2001-2007年国家累计投资279亿元,完成退耕还林及营造林6984万亩、林地治理12288万亩,小流域综合治理8563平方公里,生态移民16万余人。停止了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使工程区13.3亿亩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管护。

在西部传统优势产业(能源化工工业、有色金属冶炼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专用通用设备制造业等)继续发展的同时,新的特色产业,如旅游服务业、乳制品业、水果采集加工业等也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形成了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拳头产品,如:陕西洛川的苹果和武功的土布,新疆南疆的长绒棉和吐鲁番的葡萄,甘肃张掖的脱水蔬菜和武山的胡萝卜,青海玉树的虫草和海东的红辣椒,内蒙古阿尔巴斯的白绒山羊和乌珠穆沁肥尾羊,四川龙泉驿的水蜜桃和阆中的生姜等。

二、西部区域发展需要继续进行战略调整

西部大开发促进了西部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但是预期中的“东部先行,以东部带动西部发展”的构思没有得到很好地实现,东西部的经济差距继续扩大,西部的城乡差距也在扩大,西部人民继续处于相对经济贫困的地位,西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拥有量低,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受限,在区域竞争中整体继续处于不利地位。主要问题:

一是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西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如西安、重庆、成都、兰州、昆明等,但是中心城市对于周边卫星城市和乡镇的经济辐射作用有限,乡镇与农村明显发展不足。根据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全国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28∶1;而同年西部12个省(市、区)的城乡收入比为3.71∶1,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偏差最大是的贵州省,该比值达到4.57∶1,城乡发展极度不平衡。

二是资源依赖型工业带来了不良后果。西部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在发展中形成了一批资源依赖型工业,如采掘业、金属冶炼业、能源化工制造企业等;形成了许多资源利用型城市,如陕西的铜川市、四川的攀枝花市等。由于生产经营模式比较粗放,资源的深加工和现代工业化技术应用不足,不少地方的资源依赖型企业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分析西部区域的“两废”回收利用情况,全国平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79.48%,西部仅为63.79%;全国平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56.46%,西部仅为40.12%。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决策层预想东部优先发展后,西部区域丰富的资源、广阔的未开拓市场、廉价劳动力,可吸引东部资金和产业向西部流动,但这种部署效果并不理想。东部在产业结构转型中淘汰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转移产业首先向经济发达程度次一级区域转移,并未大量进入西部区域。当前西部的产业结构仍然以农业为主,重工业较发达,但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作用的服务业发展不足。西部区域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偏大,第二、三产业偏弱,工业化水平较低,第三产业明显发展不足,区域产业结构还需要进一步理顺。2006年全国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1∶4.18∶3.37;西部为1∶2.8∶2.39,分别占全国的25.93%、17.34%、18.36%。

四是发展动力的不具有可持续性。2002-2006年西部12个省份的GDP平均增长速度17.45%,这种高速度增长,主要是依靠国家发行债券、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获得,而非由区域内源式的经济活力带动的。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导下,国家财政补贴、国债资金西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但是随着长期建设国债逐渐淡出政策面,如果西部不能及时实现发展模式转型,未来可能出现发展动力不足问题。此外,投资拉动型发展模式导致西部的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制约,外资的进入速度与民资的成长速度远低于东部;进出口贸易也不够活跃,2002-2006年西部进出口贸易总额1880.39亿美元,仅占全国的3.24%。

五是科技研发的投入规模与产出效果不够理想。2005年国家科技部从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五项指标,监测和评价全国的科技进步情况,结果西部12个省(市、区)的平均位次为22.42,较好的为陕西(第8位)、重庆(第12位),四川(第14),其他9个省份排名均在20位以外。西部的科技术活动投入与产出比重在全国处于劣势,产出效益与投入不对称。从投入看,2002-2006年西部区域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1329.50亿元,占全国的12.98%;科技经费支出额2925.35亿元,占全国的14.35%。从产出看,2002-2006年,西部区域专利申请量1964367件,占全国的7.46%;专利授权量79980件,占全国的8.1%;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693.10亿,占全国的10.39%。

三、多路径发展战略:强化村镇区域开发

传统西部发展模式比较依赖相对低廉的要素价格和相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借助了发展中的政策弹性与国家投资,并重视发达地区的产业、资本和管理经验转移。这种发展战略从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成就看,效果还是比较显著的,但它不利于发展中突显矛盾的消除或缓解。固然因为西部实现工业化的资金原始积累、技术发展和人才储备都比较弱,为扭转东西方经济差距继续扩大的局面,并维持高于东部3-5%的经济增长速度,必须借助外部推动力。但是,从西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取向看,内源性发展不足才是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软肋。

当前西部发展的症结区域综合竞争力不足,城乡发展协调性差。因此,一方面需要提升区域发展动力,进一步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培育区域人力资本、加强自主发展中的技术创新、促进地方民营企业的发展,消除发展资源依赖型工业带来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需要协调城乡发展,加速推动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由此可见,西部继续发展宜兼顾外源与内源发展,选择多路径战略,改变以往忽视内源式发展的做法;宜兼顾中心城市与村镇区域建设,在中心城市以外源式发展为主,在村镇区域以内源式发展为主,改变忽视农村发展的做法。

200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思路,希望由外力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但是,西部农村的发展由于经济实体薄弱、基础设施落后、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主要依靠外力恐难凑效,必须重视内源性发展。考虑到西部乡镇或小县城对于农村经济的重要意义,建议推行强化村镇区域开发的内源发展战略。所谓“村镇区域开发”,指以现有乡、镇为中心组成包含农村村落的经济区域,作为城镇和农村结合的经济生产点,利用城镇的现代化元素和农村的生产要素条件,以联合开发形式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镇区域开发战略不是小城市发展战略,也不是以城市带动郊区农村的发展思路,它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以乡镇企业为实体,以公司加农户经营方式为纽带,以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为翅翼,通过在农村地区选择和建设中心经济区域,培植农村区域经济生长点,实现农村区域内部的经济连动和社会发展。

当前在西部村镇区域开发战略实施上,建议:一是将村镇区域建成内源式发展战略的主要平台。把乡村与乡镇紧密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发展,承上(城市)启下(乡村)地发挥中心和纽带的作用,把城市市场的信息、资金、商品、技术输送到农村,经由不同环节的增值再反馈回输到乡、镇,最终返回到城市市场。二是建立核心村镇区域,培育民营资本力量。将原有众多的乡、镇和衔道整合为核心乡镇,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重心下移,促进县域资源有效整合,发展中心村镇民营资本,促进内部市场扩张,形成村镇经济板块。三是根据特色产业基础,发展村镇块状经济。西部区域的自然资源禀赋更具多样性,适宜发展特色产业,除强化对新特色产业项目的发掘力度外,应重视奶品、水果、饮食、旅游等现有特色产业的拓展深度,形成整合生产、加工到销售功能环节的块状特色经济产业模块。四是建设现代化物流设施,强化村镇区域市场流通环节。加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在农村与城镇之间建设道路、河渠、动力线路、通信网络等硬件的同时,建立劳务,商品,融资,咨询等市场,为村镇区域发展提供各项服务,促进人力资本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的流通和运转。五是培育村镇区域的经济实体与企业家队伍,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村镇区域企业,采取与农户有机结合或订单农业经营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参考文献

1. 陈文晖:《不发达地区经济振兴之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

2. 聂华林:《中国西部新农村建设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

3. 米东升:《新农村建设探讨》,人民出版社,2006年。

4. 张建军、蒲伟芬:《西部区域层级增长极网络发展战略构想》,《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第9期。

5. 熊义杰、李乐:《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代经济管理》2008年第8期。

6. 大开发促进大发展——西部大开发新成就巡礼.新华网.(2008-03-01)[2008-09-01].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3/

01/ content_7696298.htm.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技统计数据库.[2008-09-10]. http://www.sts.org.cn.

8.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及造林近7000万亩. 新华网. (2008-07-15),[2008-09-1]. http://news.sohu.com/20080715/n258163005.shtml.

浅谈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篇8

外生、内生比较优势与西部开发的战略选择

西部开发战略一经提出,举国关注.其原因在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中国经济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此背景下,西部开发甚至承载了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十年中的希望.

作 者:雷达 于春海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刊 名: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PKU CSSCI英文刊名:ECONOMIC THEORY AND BUSINESS MANAGEMENT年,卷(期):“”(5)分类号:F2关键词:

浅谈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篇9

科技期刊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如何发挥作用

科技期刊作为科教文化组成部分,在西部大开发中立足本身,提高对大开发的认识,增加报道内容,为西部大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作 者:王经武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陕西杨陵 712100 刊 名: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ISTIC PKU CSSCI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 年,卷(期):2001 12(1) 分类号:N55 关键词:科技期刊   开发   作用  

中国西部大开发与云南的自然资源 篇10

中国西部大开发与云南的自然资源

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福祉,均以物质为基础.社会运转的`三大要素--能源交通资源--归根结底是个资源问题.尤其靠现代技术手段所不可能得到的那类资源,如矿产和水能类.中国今日之西部大开发,当然有赖于此.这是国内外投资者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制定有关计划的根本依据.因此就必须对此作番审视.只是西部太大,资源太多,无法尽及,此文只能以云南为例.但即使如此简略介绍一下,也可令外界举一反三而大开眼界了.

作 者:俞遵典 作者单位:云南省工程咨询公司,云南,昆明,650011刊 名:云南地质英文刊名:YUNNAN GEOLOGY年,卷(期):200120(3)分类号:F120.4关键词:矿产资源 水能 预测与展望 西部大开发 云南省 Mineral Resources Hydropower Potentiality Interrelated Effects and Look Ahead Great Development of West China Yunnan Province

浅谈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篇11

1.1 优化前提效益原则优化完善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文献信息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产生最大的效益,因此优化必须紧紧围绕着效益这一原则。这里所说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综合效益。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对民族地方文献的科学开发利用产生最大的经济价值;社会效益是指文献信息资源中沿袭承接的民族文化、民族团结和民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因素,使其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最大的效用,得到社会更广泛的认同;综合效益是指文献信息资源优化要从全局出发,要服从服务于国家和民族地方的整体发展战略,注意协调好文献资源服务体系与其它系统的关系,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综合最优化。

1.2 文献信息数字化的优先选择

由于经济能力和客观条件的制约,民族地方文献信息数字化建设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来者不拒的信息大收罗,而是建立在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针对性、时效性、正确性和系统性进行仔细甄别和选择的基础上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选择是一个综合系统工作,涉及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容、类型、特点、价值、开发程度和读者层次、市场需求、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组合和相互作用又决定着文献信息选择的水准。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进行评价与选择,其目的就是为了了解和把握资源特点、价值和分布状况以及读者与市场对它的需求程度,消除靠推断、经验等主观意愿来判断取舍的弊端,从而为信息资源的分析和选择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为此,首先应该认真调查分析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构成和分布、种类和范围、品种和规模以及正在研制开发的信息资源数据库进展情况,从而在宏观的角度对信息资源的选择有一个清醒的把握,以便确定重点,统一规划和调整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项目,避免信息资源选择的低水平重复。在微观上对信息资源的选择,要从信息资源的内容风格、载体类型、学科专业、水平层次和文化语言等方面考虑,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数字化后的读者定位与市场需求,减少信息资源选择的盲目性。其次建立可操作的科学筛选方案,多方位地对信息资源进行测定,最后确定哪些信息资源可进行数字化,以保证数字化馆藏的权威性和高质量。

1.3 信息资源的整合及开发

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将选择好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并在网上传递,或者利用检索技术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网络信息资源便万事大吉。实际上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智能检索只是优化过程中的第一步,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这一步,那么当我们需要某种资料及相关信息时便会摆脱不了从一个数据库转到另一个数据库反复来回点击进入的窘境和不断寻找相关网址的烦恼。所以对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进一步优化的发展方向是积极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与开发,充分挖掘信息资源中的知识内涵,实现知识因子的有序化和知识关联的网络化。试想,当人们需要有关我州凤凰境内著名历史遗址中国南方长城的有关资料时,从数字馆藏中寻找到任意一个中国南方长城的原始文件时,便会出现诸多的信息链接,把与中国南方长城内容相关的背景材料、新闻图书、知识资料、述评综述、人物剪影、历史传说、旅游动态等等信息资源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对一名想探究神秘湘西的游客会产生莫大的吸引力。由此可见,对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不仅仅是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而是要对信息资源的知识内容进行组合与扩充,围绕每一信息资源的主题,纵向挖掘和横向开发相关的信息资源与之整合,并进行动态地实时匹配,使整合匹配后的信息资源更具有广度和深度,提升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多维立体感和文化厚重感。

1.4 资源数字化的共建共享

长期以来,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受到诸多问题的困扰,如采集成本的大幅增加,文献收藏的分散无序,封闭半封闭的藏书体系和读者服务上的自给自足的小农方式,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迅技术的高速发展后读者对各种信息需求表现出的多样性、及时性要求等。这些都从客观上迫使各民族地区图书馆在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方式上加强相互合作和协调,自觉遵守网络环境下的入藏新规则,形成各馆互补型的馆藏,共建共享整个文献信息资源。

在网络环境下,各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建立“大而全”或“小而全”的地方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只有各图书馆上网的文献信息资源具有各自的特点,互不相同,网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献信息宝库。因此,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必须走整体化资源建设和资源共享的道路,各民族地方图书馆地方文献信息的数字化采集过程中,应根据本馆现有的文献资源和状态、各地用户需求、本馆典藏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多馆配合、分担或合作收藏文献,以数馆、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收藏来共同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大大提高整体的文献保障水平。

2 实施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的生态保护

少数民族地区有着丰厚的文化资源。相对经济资源而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更是它的资源优势。这种优势包括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如文物古迹、历史名胜等有固定空间形式的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主要由民族民间传承的活态文化构成,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杰出工艺、具有代表性的非文字形式的艺术文学,突出代表民族文化认同,又因种种原因濒于失传或正在失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民族民间文化,各地的民族歌舞、戏曲、剪纸、刺绣、民居、民族民间传统故事、宗教艺术等等,这一切都使得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在资源优势,更是民族地方文献主要和活的信息源泉。

浅谈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篇12

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贯彻落实西部 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工作方案》的通知

桂国税发〔2012〕111号

各市、县(区)国家税务局:

为贯彻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五月二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

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2012年第12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加强贯彻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对内和对外培训,全面掌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和主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做好新、老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清理、衔接、落实,确保新、老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优惠政策平稳过渡,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顺利贯彻实施。

二、贯彻实施工作步骤

(一)第一阶段

1.时间安排:2012年5月31日前。2.工作重点

(1)5月上旬召开全区国税系统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工作会议,各市局分管所得税工作的局领导和所得税科科长参加。会议内容:学习有关文件精神,研究制定贯彻实施办法和要求,明确有关具体工作事项,进行政策解读,统一思想,统一政策执行口径,确保西部政策的正确贯彻落实。

(2)大力开展宣传工作。一是各地要及时向当地政府专题汇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对当地经济及税收收入影响情况以及我区的贯彻落实措施办法,争取政府大力支持。二是采取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对内和对外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培训,特别是对纳税人要宣传到位。

(3)各地对原已批准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并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2012年第12号)第三条的规定于2012年5月31日前完成重新确认工作;对未享受且符合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条件的企业,依申请审核确认,即:由企业提出申请,主管税务机关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关于发布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管理办法(试行)》(公告[2012]4号)的规定审核确认,并按规定向自治区国家税务局报备。

(4)各地要根据新政策变动因素,及时对企业所得税税源影响及走向进行测算和分析。

(二)第二阶段

1.时间安排:2012年7月31日前。

2.工作重点。区局将报备情况反馈给各地,并根据报备情况组织进行检查,对没有经过报备审核确认的企业一律不得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对贯彻落实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情况作阶段性总结和通报。

三、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体现了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点支持,其贯彻落实尤为重要,各地应把思想统一到国家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大局上来。各级国税机关一把手要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共同参与、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各级国税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认真分解实施工作中的目标任务,细化目标责任,确保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加强宣传力度 各级国税机关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多种宣传方式,找准宣传重点对象,做到五个面向:面向政府及相关部门、面向社会、面向纳税人、面向财务会计工作人员、面向税务工作者,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以达到政府支持、社会理解和纳税人遵从的目的,为顺利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氛围。

1.在宣传内容上,要突出重点。着力宣传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新老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的主要差异和优惠政策变化和衔接等,同时,要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讲解税法的专业词语,让纳税人充分了解如何用好用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2.在宣传方式上,要形式多样。各地除采取编印和发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规定宣传资料外,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刊等外部媒体介质,积极发挥办税服务厅、税务机关网站、12366纳税服务热线等内部宣传手段进行宣传;另外,各地要充分发挥各基层局、税收管理员的作用,有针对性、个性化地开展宣传工作。要让广大的纳税人了解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三)做好享受新、老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清理、衔接和落实工作 1.对原已批准享受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进行全面清理,对继续符合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要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对不符合继续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要及时取消其资格,恢复征税。

2.对符合条件可申请享受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企业要按规定及时办理相关手续,确保企业及时享受到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各级国税机关要提高行政效能,做好服务工作,及时按规定的时限和权限,受理、审核确认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让符合条件的纳税人从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中得到实惠,有力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强化企业所得税税源分析,确保收入持续平稳增长

浅谈西部大开发战略人力资源的重要性 篇13

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存在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劳动力资源数量型过剩与质量型短缺并存,劳动力资源结构失衡等问题.西部地区劳动力资源开发应采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劳动力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相应对策.

作 者:谭蓓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管理学系,重庆,400020刊 名: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INSTITUTE FOR NATIONALITIES(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00321(3)分类号:F240关键词:西部地区 劳动力资源 西部开发

上一篇:党委书记述学报告下一篇:水浒传武松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