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24-07-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精选12篇)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篇1

大学生社团联合会

2011工作计划

在学院及学校各位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在同学们的大力配合与全力协助下,我院各社团工作在本学期上半年年取得的收获颇丰,在活动策划以及举办中都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新学期的开始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刻已经来临。为我院社团联合会下属各社团能够在新学期取得更多的成绩,我们必须紧紧团结在以党委为中心,以团委为指导的领导核心周围,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形式,不断取得进步。下面,我将就如下三方面谈一下本下半学期的工作计划与展望。

第一方面:活动内容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上学期在刘书记的指导下,我院汇川学社以孔子国学为研究对象与活动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文艺活动,取得了广大同学的一致好评。并且能够在各活动中总结经验,与当下倡导的“国学热”与“和谐”之风紧密相连,达到了与时俱进,响应号召的目的。而且在社团活动这一平台上为各位同学提供了参与,讨论,研究的目的。本学期,我院其他各社团要结合社团特性与活动内容,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其中,继续发扬遵循领导,弘扬主题,独立办理的工作思路,在现有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我院社团活动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第二方面:继续坚持“六个一”指导思想

上半期我院各社团围绕’六个一”指导思想开展工作,从工作形式到工作内容,从工作思路到具体实施方案上,时刻牢记“六个一”指导思想。并在相关的活动中均有所体现。本学期应指导各社团继续坚持该正确思想不动摇,全面贯彻落实我院领导的政策与方针。在现有的工作形式及内容上力求创新,将“六个一”继续深化,并在更多的活动中力争有所体现。

第三方面:全力办好我院精品活动

本下半期我院将迎来新一届的“我是明星”大型文艺活动,本活动将由我院社团联合会及下属各社团承办。这将是一次规模宏大,颇具影响力的活动。我院之前历届该活动均受到校内各院各级广大学生的诸多好评。因此本届活动将力求在原有基础之上能有新的提高与突破,我院各社团必将团结一心,迎接挑战,努力将活动办好。具体活动相关事宜及工作计划会在活动前期向您提交并希望您给予指导。

最后,相信在领导与老师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同学们的配合中,本学期我院社团各项活动一定可以圆满完成,再创新高!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篇2

(一)调查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座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以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两个专业的学生(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文秘教育专业)为主要调查对象。此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72 份,收回有效问卷359 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6.5%。

(二)结果分析

本课题组成员通过文献查询、座谈法,以及对调查问卷进行结果统计、归纳和分析的方式,反映出农科学院学习型班级建设(以云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为例)的如下现状。

1.学生更倾向于建立自主管理模式的班级管理模式,注重学习型班级建设等自主发展策略。

2.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管理方式中,团队建设、班级荣誉感建设、班主任制度、班干部制度等有助于学习型班级的建设和发展。

学习型班级建设更多地是强调在班主任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管理班级事务的班级管理模式,它要求班级每个学生都树立起班级意识、主人翁意识,把个人的自身发展和班级的集体荣誉联系在一起。而且在调查中,60%的学生认为班主任在建设学习型班级中应该发挥引导作用,38%和32%的学生认为班干部在建设学习型班级中应发挥示范作用和服务作用。

二、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策略与途经研究

学习型组织这一概念在当前社会广为流行,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博士于20 世纪90 年代在他的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最先提出。他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必须基于5 种技能的培养,即5 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各组织的学习气氛来充分发挥组织成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①

基于彼得·圣吉所提出的5 项修炼,结合本次调查研究结果得出农科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的策略和途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是创造有效的班级学习集体,促进学生自我超越。班级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它发挥着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基本功能。

首先,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创优意识和创优目标。学习型班级应在班级成立之初就树立起以专业学习为依托,自身素质提升为基础,适应社会为目标的奋斗方向。在这个奋斗方向的指引下,班级成员逐渐把班级目标内化为集体成员目标,在平时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通过富有成效地开展各项班级工作,明确创优意识,为争创优秀的班级而共同努力。

其次,增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超越。正所谓“见贤思齐焉”,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超越、展示自我的意识,但是随着个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屡次挫折失败,迫使许多学生开始通过降低自我要求以求达成目标。学习型班级建设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可以使得班级成员对班级产生强大的归属感、责任感,把自身的发展与班级发展融为一体,形成“班荣我荣,班耻我耻”的风气。如此,班级成员就会形成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进行自我超越,同时也促使班级成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班级活动。

二是改变班级学生的心智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学习型班级建设要尊重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班级管理注重从学生的内在需求出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需求层次、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个人的成长创造各种可能的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心智模式。具体表现在:

首先,注重加强班级学生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塑造健康的心智模式。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在低年级阶段,重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在高年级阶段,注重加强引导学生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入世”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

其次,制定班级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并根据各阶段的学习特征和学生的心智成长规律,科学地推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学习型班级应根据班级自身的特点,按照“引导专业认知和专业兴趣———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思维———拓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的培养模式,科学地培养一批能够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人才。

再次,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就业、经济等压力,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动向,引导学生走出各种心理压力,调整其心理状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目前已经越来越成为学校班级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是明确班级整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级共同愿景。建立共同愿景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前提,共同愿景的形成必须由全体师生共同参与,通过互动参与逐层达成共识,使愿景既是学校的发展目标,也是全体师生的发展目标。②

同样,作为学习型班级也有必要建立共同愿景,因为共同愿景是班级成员的目标和导航,能够引领班级为理想而不断努力。学习型班集体的共同愿景就是建立一个和谐、民主、有爱的优秀班集体。在学习型班集体中,班级成员各方面的利益要求都能得到平等对待,班级为每个同学都尽可能地提供同等的机遇和发展机会,并尽可能地帮助班级中的一些弱势群体;当处理班级的各种关系和矛盾时,学习型班级的共同愿景是多采用头脑风暴法,尊重班级每个成员的想法和意见,通过协调的方式而非行政命令去化解矛盾;同时,整个班级始终洋溢着浓郁的人文关爱的气氛,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相亲相爱、互相帮助。

四是形成班级团队学习机制,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型班级的建设除了强调尊重学生心智模式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外,也非常注重班级团队学习机制的建立,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首先,学习型班级建设中应强调学生学习的多样化路径,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学习型班级建设应注重创新班级活动载体,根据学生心智培养的模式,可以分阶段地改变班级活动的中心,可以在配合学校、学院活动的同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学术活动、学科竞赛、就业实践等班级活动模式,从而大大增强班级活动的吸引力、增强班级学生的活动参与度,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型班级建设的实效。

其次,学习型班级建设中应积极组建学习型小组以形成班级团队学习机制,增强班级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在学习型班级建设过程中,要鼓励团队学习。班级学生可以根据彼此的兴趣爱好、各自侧重的专业研究方向等分配方式,各自组建大约5~7 人左右为一组的“学习型小组”,这些学习型小组的成员有共同的愿景、互补性的学习基础、相近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更能紧密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再次,学习型班级建设应注重多样化学习方式的结合。除了建立学习型小组的方式以外,我们还可以倡导朋辈学习,多向朋友学习、多向前辈、同辈学习;倡导班级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如集体学习、分组学习、结对学习和个体学习互相补充组成。通过多样化的学习途径,使得同学之间既共享学习资源,又增进了彼此的信任和尊重,在形成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促进学生个人素质提高的同时也促进整个班级学习能力的提升。

五是进行系统思考,全面推进学习型班级的创建。首先,制定切合班级实际发展的规章制度。班级管理有其自身规律和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实现班级目标的重要保证。学习型班级的建设必须要制定符合本班级实际的规章制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层级、管理手段,以及奖惩机制。健全完善的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有序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避免班级退化为松散群体,导致整个班级凝聚力的下降。

其次,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班风是一个班级思想观念、学习风貌、道德精神的综合体现,体现了一个班级的集体形象。学习型班级的建设倡导建立一个思想政治觉悟高、团结向上、充满正义感和活力感的班集体。学风是一个学生学习理想、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综合表现。好的学风不仅是一种氛围,感染和熏陶大学生形成学习的动力和紧迫感,也抑制不良学习习惯和风气的产生。应该说,学风的好坏与否影响到班级学生成绩的好坏、班级凝聚力的高低、优良班风的树立。

再次,建立健全学习型班级的运行机制与激励机制。学习型班级的突出特征是全员学习、全方位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和自主学习。学习型班级的运行机制就是尽可能地发挥学习型班集体的典型特征,要求每个班级成员都应努力学习;要求每个班级成员进行全面学习:学知识、学做人、学做事;要求每个班级成员终身学习;要求每个班级成员广泛学习: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学习,学习专业知识之余还要学习科技、文艺、体育等其他知识;要求每个班级成员在团队中学习。

同时,建立健全学习型班级的激励机制要求班级建设中必须完善班级的奖惩制度。对于评优评奖,入党,以及评选先进等活动,班级应制定出详细的规章制度并按要求进行评比。对于表现好的同学应给予表扬甚至是奖励, 对于犯错误的同学则应该提出批评, 不能为了营造一个“和谐”的班级而允许每位同学完全按照自己想法行动。

第四,充分发挥班主任的引导作用和班干部的示范作用。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领导核心,应转变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中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应积极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班主任起到引导作用的“班级成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管理模式,每个学生把个人的自身发展和班级荣誉联系在一起,从而有利于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

学习型班级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力量。班干部队伍对于一个班级的班级建设、班风树立、学风形成、班级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强弱等各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成功的学习型班级建设,一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工作,通过竞争上岗和民主推荐,并辅以班主任或辅导员把关相结合的方式,推选同学认可度高、品质优秀、学习态度端正、服务奉献意识强、具备一定领导才能的优秀学生来当选班干部。二是培养班干部树立一种服务意识和示范意识,从而更好地带动整个班级发展。班干部具有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学生,又是学生中的领导者,其一言一行极易被同学们所效仿和作为参考。因此,要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积极发挥班干部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使他们成为学习型班集体建设的主力军,带领班级成员向正确的方向前进。

综上所述,学习型班集体的构建能够真正发挥以学生为中心的特色,真正体现出学校、班级对学生的尊重、培养、关爱和理解。应该说,学习型班集体的建设是我国高校班级管理模式发展的新方向。

摘要:农科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农业类人才为主、其他人才为辅的学校,总体而言,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生整体的学风质量偏低。加强农科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不仅是适应高校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促进农科院校班级凝聚力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基于此,文章组针对农科院校学习型班级的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

关键词:农科院校,学习型班级建设,调查研究

注释

1田晓,唐步洲.创建大学生学习型班集体的探索[J].文教资料,2008(12)

2程样国,王永桂.刍议高校学习型组织的创建[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2)

3肖冬梅,肖万飞.对新时期高校班集体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1(7)

4陈国权,马萌.组织学习---现状与展望[J].中国管理科学,2000(3):66-74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篇3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教授59名、副教授88名。学院紧紧围绕无线网络通信、智能信息处理、信息化制造与服务、高性能计算、微电子与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等重要创新方向,开展信息科技前沿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工作。学院拥有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空间科学研究基地、信息安全研究中心等专门研究机构。近年来,学院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奖励60余项。

学院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博士后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18个二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在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4个领域培养工程硕士。目前开设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等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在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培养从学士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学生能够得到良好的现代信息技术训练。学院的计算机软件、电路与系统、微机原理与系统、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信、电子系统设计自动化、现代通信与电子系统、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微波与天线、智能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体系结构、信号与信息处理等教学实验室,具有国内领先水平。此外,大学生参加科研一直是中国科大的优良传统,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科学技术前沿,接受良好的科研和工程训练,学生在国内外各项科技活动中,经常取得优异成绩。

学院一贯重视信息科技领域的基础理论,强调科学与技术结合的鲜明特色。在人才培养方面,转变传统的“工科”培养方式,特别强调学生的数理、信息领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能力的教育,着重于高技术前沿学科领域的培养和发展,使学生能适应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更具有技术创新和竞争的能力。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篇4

2013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实施方案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教育改革方案》以及《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实施细则》的精神,结合人文与发展学院实际情况及博士生培养规律,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制定本实施方案选拔优秀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包括个人申请、学科考核、学院审查和研究生院审批四个环节。学院组成由分管研究生工作的有关人员、各招生学科负责人和导师代表组成的不少于5人的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招生日常工作。符合报考条件的申请者自愿申请,提交能够反映其科研能力、综合素质、英语水平的相关材料,学科依据申请者申请材料确定差额复核名单,考核小组组织考核决定拟录取名单,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核准后报研究生院审批。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个人申请

(一)报名条件

(1)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境外所获得学位需经教育部相关机构认证;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生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在读的“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和“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人员不得以应届生身份报名,须获得硕士学位后方可报名。

报考非在职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周岁,身心健康。

2、报考委托培养生年龄不限。已获博士学位者只能报考委托培养生。

3、申请“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申请人除满足上述报考条件外,还需提交填写完整的《报考2013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记表》,该表由定向培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民族教育主管部门提供。

(二)网上报名

报名时间:2012年11月9日上午8:00至12月9日下午5:00 申请人应参照当年中国农业大学招生目录中公布专业或研究方向及导师名单在http://gradinfo.cau.edu.cn/admission/accessSignup.do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招生系统中进行报名,并缴纳报名费.(三)须提交的申请材料

提交时间:2012年12月10日—12月20日(以学院收到日期为准)邮寄地址: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西校区),人文与发展学院106室邮政编码:100193,收件人:武靖贤

提交的材料如下:

(1)通过网上报名系统打印的《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硕士学位、学历证书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在读证明);

(3)盖有研究生成绩管理部门或档案室公章的硕士成绩单;

(4)中国农业大学研招网上下载并填写《研究生思想政治情况表》,委培生加盖所在单位党委系统公章,未就业人员加盖档案保管单位公章,应届生加盖所在学院分党委公章;

(5)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

(6)两位与所申请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以及以上职称专家的推荐信;

(7)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研修计划(包括学习和研究两个部分),不少于5000字;

(8)获奖证书、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9)最近五年内,至少一项参加英语考试的成绩证明,具体包括:TOEFL,GRE,雅思,国家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国家英语专业考试,WSK(PETS5)。还可提供其他可以证明自己英语能力的材料作为补充

(10)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半年内体格检查证明。

二、初选

学院组成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资格审核等初选工作。初选时间:2013年3月10日前

初选办法:在申请者提交材料截止日期后,学院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根据申请人所提交的申请材料和招生导师的初步选择意向(含导师排序和打分),对其科研潜质和基本素质进行初选;根据初选综合结果,提出进入复核阶段的申请者名单,并在学院主页公布。

初选审查所依据的主要标准为(具体的评分标准另定):

(1)英语水平;

(2)科研成果;

(3)个人教育科研背景(毕业学校与学科情况、基础课程的相关性、主要研究成果或者工作岗位的相关性);

(4)博士生研修计划;

(5)首报导师的录取意向(由导师打分及排序)。

初选专家组根据以上5个方面进行打分排序,按照对外招生数量约200%通过讨论达成排序共识,确定复核名单,公示五天并通知申请人员。

初选审查成绩占学科考核总成绩的40%。

三、复核

复核时间:2013年3月18日—4月8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复核办法:对进入复核阶段的申请者进行专业能力考核。具体包括专业综合笔试、专业及综合素质面试、以及英语听力口语测试三项,对申请者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心理素质等进行全面考核。复核考查成绩占学科考核总成绩的60%。

复核考查由学院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组织,成立由博士生导师和有关专业负责人组成的学科复核专家组(原则上包括所有招生导师)承担考查工作,每个考查组并设复核考查秘书。

复核一般需2天时间,各学科具体时间、地点将提前3天以上在学院主页公布。

(一)专业综合笔试

1.由学院招生工作小组组织学科复核专家组命题。专业综合笔试范围由各专业另行公布。

2.按照统一规定的时间和地点组织所有申请者闭卷考试。

3.专业综合笔试时间为2个小时,满分100分(占复核考查成绩的35%)。

(二)专业及综合素质面试(按照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培养潜力进行评分)

1.面试包括个人自我陈述(可用PPT)、随机抽题答题、面试老师现场提问和申请者回答等内容,面试时间30分钟左右。

2.按照抽签设定面试顺序。

3.复核考查秘书以笔录方式记录每位申请者的面试情况。

4.复核面试组由5名以上学科复核专家组成员组成,原则上计划招生的博士生导师应该参加,必要时可以邀请特定专业的教师参加,按照打分结构对申请者进行综合考查。申请者回答问题完毕,由每一位面试教师独立给出各自的成绩,经复核考查秘书当场加权平均计算,填写面试成绩汇总表,得出面试成绩。

5.专业及综合素质面试满分100分(占复核考查成绩的50%)。

(三)英语测试(包括专业英语笔试、英语口语听力测试)

1.专业英语笔试,时间30分钟,占英语测试的50%。

2.英语口语听力测试,由招生工作小组组织2名老师进行;口语听力测试按照考号安排顺序,时间10分钟左右,占英语测试的50%。

具体程序为:1)申请者当场抽题,主考老师按照考题发问,并就题目涉及的范围补充发问;2)主考老师记录每位申请者的测试情况;3)申请者回答问题完毕,由测试教师独立给出成绩。

3.英语测试满分100分(占复核考查成绩的15%)。

四、录取

将申请者初选审查成绩、复核考查成绩相加,得出学科考核总成绩,并根据该成绩排名和招生计划的120%确定推荐导师录取名单。“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的报考人员招收计划单列,其总成绩单独排序。

导师根据个人要求、申请者考核成绩及个人招生计划,实行择优录取,形成导师录取与否的意见。如出现首报导师未录、其他导师未有合适的首报生源情况下,申请者可以申请调剂导师。

由学院对申请者的考核记录及考核成绩进行审查无误后确定最终拟录取人选。拟录取申请者和其主要申请材料,在校园网上公示一周。公示后无异议,报送研究生院审批。

“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以及“与科研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等计划以外的在职委培攻读博士人员录取比例不超过当年招生人数的10%。

本专业、本院未录取的申请者,可以申请调剂其他专业。

五、监督机制

研究生院与学校纪检(监察)处联合成立由研究生教育专家及纪检监察委员组成的巡视组,对学科面试程序进行监督。

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审定本办法。学院成立2013年博士生招生改革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和监督小组。工作小组由学院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学院领导、研究生教务和相关专业负责人组成,负责招生的组织工作。监督小组由学院分党委、研工组、教师代表等人员组成,负责监督相关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应对质疑。

如申请者对学科考核成绩有异议,可提出查阅原始考核记录的书面申请,经学院招生工作小组负责人批准,由监督小组成员和研究生秘书代为查阅复核并以书面的形式通知本人。

举报电话:62737918邮箱:rfxyyjs@163.com

研究生院设立招生违规举报电话及邮箱。经查属实的招生违规行为,属于申请者的问题(如提供虚假材料),将取消其录取资格;属于导师的问题,将视情节轻重,取消该导师当年乃至以后的招生资格。

六、其他

1.对申请国家“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计划”以及“与科研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生计划”的申请者选拔,参照本办法执行,并兼顾专项计划的特殊需求。

2.本办法自2013级博士研究生招生开始实施。

3.本办法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定、研究生院批准后执行,执行过程中由学院博士生招生工作小组负责解释。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篇5

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研讨会

来源:人大法学院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01月02日 浏览: 119

12月25日,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召开学术研讨会,共同研讨“人文社会科学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管委会主任胡锦光带队,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方长平教授,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王志刚教授、生吉萍教授,环境学院环科系主任朱芬芬、环境经济与管理系主任石磊,法学院韩立余教授、王旭副教授等一行12人来到清华大学法学院参加会议。清华大学法学院学院领导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等的约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清华大学法学院申卫星副院长主持。

(研讨会现场)

会上,申卫星副院长简单介绍了协同中心的基本情况,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王振民代表学院对参加会议的各位嘉宾表示欢迎,并表示协同中心自今年8月成立以来卓有成效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清华大学法学院将继续积极的参与协同中心的各项建设工作,希望协同中心能将对食品安全治理这一重要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果尽快的体现在政府的决策和行动上,为国家重大的发展战略服务。

(清华大学法学院王振民院长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胡锦光指出,协同中心确定的“食品安全治理”主题体现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社会责任,对食品安全治理的目标和方式、政府监管的权利和市场主体的经济自由的关系、市场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研讨会围绕人文社会科学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和如何化解食品安全治理的困境进行深入的探讨和论证。

(王振民院长接过胡锦光教授代表协同创新中心授予的牌匾)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希光教授做“媒体新环境下食药安全舆情的科学研判”的主题报告,从传媒专家的视角,介绍了当前媒体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如何准确进行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舆情科学判断。李希光表示强调媒体的力量影响人们的思考方向,所以应当全面的收集数据信息,提供给党和政府以完整可靠的安全舆情,从而更好地使舆论工作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发挥正面的引导作用。

(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李希光教授做主题报告)

在会议的自由研讨阶段,与会的各方代表结合各自的专业角度,从技术和管理等层面上的就食品安全治理中如何发挥人文社会科学对大众饮食文化的教育、行为干预、科普宣传、行业自律等作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篇6

7月13日下午3点 ,中国矿业大学力建学院“美丽中国幸福徐州―小康社会在社区”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徐州市金地商都进行了有关小康社会的暑期调研活动。

下午三时许,实践团的成员来到了徐州市金地商都附近的街区,进行了以问卷调查为主的实践活动。虽正值夏日炎炎,但实践团的成员仍然顶着烈日,尽心尽力地做着调查。被调查人员也积极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自己对小康社会的认知与看法。被调查的人员主要是一些中高收入的人群,而正同我们的调查的最初的策划相符合,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理解,而这在调查问卷中也得到了印证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篇7

1 . 1 国家政策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

2004年10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相结合的管理体制。”[1]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增强社会责任感。

2005年8月,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创造条件组织大学生参加泛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甲流合作, 举办面向台港澳和外国的学生交流与合作, 积极拓展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领域。[2]

2008年12月, 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出《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 》中指出:将与港澳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规划, 率先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 积极开展教学改革,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探寻符合人类文明成果传承规律的教育方式。[3]发展纲要明确指出, 支持粤港澳高校加强交流合作, 鼓励开展全方位, 宽领域、多领域的人才合作, 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1 . 2 高校与社会相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办学要紧密与社会相结合, 要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要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服务, 在校大学生必须参与社会实践工作。美国加州大学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社区服务、开放校内工作岗位、鼓励参与校外企业兼职等, 来提高公民意识, 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 帮助大学生自立。[3]高校在社会中, 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就必须让学生在高校中, 开始学习融入社会, 为社会服务做贡献的意识。

1 . 3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指通过亲身体验方式到实践中,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大学生有计划深入体验社会、瞭解社会的有效途径。

实践是大学生从大学踏入社会的必经之路, 是大学生踏入工作, 适应社会的钥匙。大学生在学习之余, 参与社会实践工作, 增长视野, 增加工作经验, 为毕业踏入社会做好准备。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总结了失败的教训, 吸取成功的经验, 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且粤港澳地区相连相近, 文化发展交流, 有利于大学生瞭解国情文化, 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的作用。

2 粤澳大学生社会实践合作模式的介绍

从2008年国家提出建设泛珠三角区域, 加强粤港澳的交流合作, 为了回应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在国家省政府的支持下, 中国澳门田径总会与广州体育学院紧密合作, 从2008年开始邀请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田径项目学生参与澳门学界田径比赛, 担任田径裁判工作。此项工作经过7年的实践, 现小结经验, 便于完善, 继续提高。

2 . 1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开展校地合作模式

校地合作模式, 是根据与该院校地理位置所处的区域相近或相连的地方政府机构等部门合作的一种办学模式。目的是为了借助地方政府的软实力, 来发展学校与社会的关系, 为大学提供更广大的交流与发展空间。

校地合作模式须符合三个条件, 才能成效见佳:第一, 在地理位置上, 澳门与广州两地区域相连, 文化相近;第二, 在政策方面, 国家政策高度重视, 出台明确政策指标, 鼓励粤港澳地区大学生进行文化交流学习, 相互吸收学技所长;第三, 在领导重视方面,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工作, 校长主抓, 各教学系部结合专业特色, 支持校地合作。

2 . 2 完善校地合作制度, 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程式

为了发挥学校与中国澳门田径总会合作模式的实效性, 学校统一协调, 各部门齐心协力完成。广州体育学院外事处安排专人负责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境外社会实践, 为大学生办理出境签证做好前期工作;田径教研室给大学生参加学界运动会裁判工作提供田径专业指导课程;学院分管校长在大学生每次出境参加社会实践前, 都给实践团队作思想动员;教学系部辅导员给大学生做好思想教育, 引导学生重视实践, 做好后续跟踪工作;所以说, 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要不断完善制度, 规范实践程式, 便于校地合作。

2 . 3 粤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合作情况

从2008年到2014年, 中国澳门田径总会与广州体育学院合作已有七年, 每年全澳门学界田径总会组织全澳大、中小学校, 共有2千余名学生参加田径比赛, 每年广州体育学院根据学界总会来函的要求, 派出不同人数与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裁判实践工作。7年来, 我们参与了澳门学界7届运动会, 广州共派出460人次的师生, 有7届大学生参与裁判工作, 社会实践服务了1.4万余人。由于此项工作的总体评价, 逐年增好, 社会认可度高, 能给粤澳大学生提供交流平台和社会实践的机会, 所以此项校地合作工作, 还继续开展 (见表1) 。

3 粤澳大学生社会实践合作平台运作

3 . 1 粤澳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的优势

在美国有的工科院校规定,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须完成15个月的社会实习工作[4];在德国工科院校规定, 参加实践与实习时间不得少于26周;在韩国汉阳大学等已将社会服务实践工作列入必修课程, 规定每学期48个学时;在日本,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是必修课程。在国外高校,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非常重视, 都写入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规定学时完成, 但是学生自我选择性强, 过于灵活, 活动开展过于分散, 缺少集中教育管理。

针对国外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灵活性强, 过于分散, 难于教育管理情况, 我们提出了“校地合作模式平台”。由地方单位社会团体部门根据市场的需求情况, 与高校联系, 邀请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高校负责管理大学生的理论教育学习, 提升大学生的实践技能指导, 将考核合格的大学生, 推荐到地方单位参加团队型实践, 地方单位团队给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 提供资源配给平台, 提供实践教育基地平台, 同时对高校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满意度进行回馈, 双方共赢合作, 希望大学生全面发展, 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才。

3 . 2 粤澳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 学校与地方紧密合作, 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地方也因为大学生的参与顺利完成了任务, 它们双方是共赢的。中国澳门田径总会根据参赛运动员人数, 举办的时间等因素, 邀请广州体育学院师生担任田径裁判工作, 地方给大学生提供了一次与社会接触学习的机会。这一过程, 校地平台模式起了重要的承接作用, 资源配备平台也发挥着主导作用, 它将支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资金等因素, 提供给校地合作平台。所以说, 资源配给平台解决现阶段校地合作模式的难题。

3.2.1 在学校平台中

(1) 理论学习平台, 大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学校的资源, 努力学习专业技能技术, 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 特别是掌握所需的各方面的新型技术。 (2) 实践技能指导平台, 是针对性强的指导平台, 由校内外专家学者老师组成, 为学生理论性的指导, 使学生模拟完成学习实践。 (3) 考核测评大学生实践平台, 是总结学校在校学习成果, 检查学生是否合格, 是否胜任参加实操性的社会实践工作平台。

3.2.2 在地方平台中

(1) 社会实践平台, 是利用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中的资讯回馈, 提供给高校, 让高校专业对口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2) 实践教育基地平台是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保证, 是专业实习模式、寒暑假实践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 勤工助学模式, 就业创新实践模式的发源地[5], 是学生进入社会角色的孵化园。 (3) 考核回馈平台, 主要是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回馈视窗, 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发展, 是否在社会中发挥应用作用, 及时回馈给高校。

4 粤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分析

4 . 1 在学生方面, 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依托校地合作模式的平台, 构建起粤澳两地大学生文化交流, 使大学生瞭解两地的文化差异, 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证明, 参与粤澳大学生实践的7届学生, 学生就业率从90%提升到100%, 学生毕业后, 大受工作单位青睐, 得到工作单位的好评, 特别体现在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两项指标。

在大学生实践过程中, 由澳门田径总会对学生的评价, 也逐年增好, 直至到优秀。特别体现在, 刚开始大学生参加实践工作, 还是存在裁判执法过程中个别投诉现象, 到逐年减少, 到最后的投诉为零。说明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一届比一届的学生专业水准高, 学生责任心越来越强。

4 . 2 在学校方面, 社会实践拓展办学环境, 提升学校影响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显着提升, 也使学校的办学水准得到提高。学校将教学育人实践理念, 写入2011级的人才培养方案, 形成实践育人体系的长效机制。7年来, 粤澳两地的交流紧密联系, 依托校地的合作模式, 还拓展到其他办学专案交流, 例如举办“两岸四地巧固球交流赛”、邀请两地教授学者参加高校讲课、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等等。

广州体育学院在澳门的声誉逐年提升, 澳门学生报考广体的人数逐年增多, 澳门生源的入学人数也逐年增长。随着交流的深入, 学生个人自由行到澳门旅游, 攻读硕士学习, 报考澳门理工学院等高校也增长。两地形成了互学互助互赢的良好局面。

4 . 3 在社会方面, 提升澳门城市的国际大都市形象, 增强竞争力

澳门通过校地合作模式的交流, 不仅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新思路新模式, 而且以点带面, 由青年学生开始交流, 促进城市间的文化、人文气息的交流。使澳门作为国际大都市, 更显性它的开放性, 相容性。它不断吸收不同先进文化, 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所以说, 澳门体育文化在为粤澳两地的交流起到了桥梁搭线的作用, 促进了广州与澳门城市的交流, 推动了青年学生间的深层次的探讨。

5 结论

5 . 1 通过校地结合模式, 实现粤澳地区实践教学环节的创新

通过澳门地区单位组织邀请广州体育学院大学生到澳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连续7年来, 真正实现了粤澳地区大学生的文化交流, 实现了粤澳地区实践教学环节的交流创新。

5 . 2 依托校地结合模式, 优化整合粤澳区域的教学实践资源

以粤澳地区大学生参与社实践为基础, 来拉动了高校间文化交流、两地间经济资源的合作等, 进一步优化整合了粤澳地区高校间教学实践资源, 提高了内地大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准, 也学习借鉴澳门学生的优点。

5 . 3 开展校地结合模式, 创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培养的大环境模式

通过粤澳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 鼓励了大学生走向实践、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作能力, 这种校地合作的成功经验, 在一定的区域上, 可以借鉴学习, 可以在区域中大环境内

借鉴开展。

摘要:该文以广州体育学院与中国澳门田径总会共建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为案例, 分析粤澳地区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方向。7年来, 中国澳门田径总会邀请广州体育学院在校大学生到澳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校地合作平台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社会锻炼的机会, 更深化了两地经济文化间的交流, 还整合了粤澳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资源, 形成了粤澳地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模式的新亮点。实现了粤澳地区教学环节跨境化、教学实践资源共享化、校地合作大环境化。

关键词:广州,澳门,大学生,社会实践,校地合作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Z].2004-10-15.

[2]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Z].2005-08-14.

[3]国务院,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 (2008-2020年) [Z].2008-12-30.

[4]鲁宇红.美国加州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及其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 2010, 4 (6) :67-70.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篇8

二、来稿具体要求:

1. 观点新颖,论证有力,文字简练明确。字数在6000~8000字之间为宜。课题项目析出成果请注明项目来源及项目编号。

2.本刊要求作者提供2份纸质文稿(请挂号邮寄,以免丢失),其中一份删除所有可以提示作者信息的内容。另请将电子文稿发送至journal@njfu.edu.cn。

3.参考文献不要列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以页下注的形式标注。参考文献不少于10条。所引文献应在正文引用处右上角标出文献号。书写格式请参照国家标准GB/T 7714—2005。

三、本刊坚持“求是、创新”的办刊理念,严守学术规范,执行双向匿名审稿与传统三审制度相结合。限于来稿太多、人手不足,本刊概不办理退稿;作者自投稿之日起2个月内如没有收到回复,则可自行处理,敬请自留底稿。

四、投稿论文所有列名作者均同意投稿文章经本刊发表后,其著作财产权(含各种介质、媒体及各种语言、各种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让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但作者仍保留该论文人身权,并保有未来自行集结、教学等个人使用的权利。作者若不同意,请务必在来稿时申明,本刊将作适当处理。论文列名作者承诺文责自负,无违法违纪和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对其所投论文的著作权问题自行担保,本刊编辑部概不负责。本刊所刊载的论文乃作者见解,不代表本刊编辑部观点。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篇9

题目:Technical evaluation of mining projects for stock market listing 主要内容:介绍北美矿山公司上市前的矿产资源评估方法和有关技术

要求,并结合具体应用实例讲述矿产资源评估过程。

报告人:D.H.Steve Zou 教授(加拿大Dalhousie大学)主持人:程久龙教授

时间:2010年6月24日下午3:00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篇10

地学 【2014】8号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014年硕士研究生录取办法暂行规定

根据研究生院《关于进行2014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的通知》精神,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合理和利于学科发展的原则,特制定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2014年硕士研究生录取办法暂行规定。

一、复试对象

1.所有初试成绩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均可参加复试。

2.研究生复试分学术型和专业型两类进行。

3.进入学术型研究生复试的考生名单综合考虑本科专业背景、毕业院校类别及初试成绩综合排序确定,如初试成绩相同,按英语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确定。

4.未能进入学术型研究生复试的工学专业考生、原报考专业代码前四位为0709的理学专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生态地质学)考生,原则上均可参加专业型研究生复试。由理学转为专业型的考生专业课笔试科目为《综合地质学》,若初试未考数学者,复试时必须加考数学。同等学力考生(含成人高等学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跨专业考生,在复试时必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两门本科主干课程,调为专业型的研究生加试科目以调剂后专业的加试科目为准。

5.参加复试的研究生名单、复试类别及复试的时间和地点随后公布。

二、复试办法:

学生按照学科类别统一复试面试,随机分组面试,复试组由学院专业教师组成。考核内容包括:英语能力、专业知识、地质技能。英语能力主要考察学生口

语交流和专业阅读翻译;专业知识主要考察学生对本学科专业了解情况;地质技能主要考察学生实物手标本鉴定和地质读图等能力。

三、录取方式

1.学术型研究生按下达给各专业的名额,从参加学术型复试且复试合格者中录取。未通过复试者不予录取,其空缺的名额从通过专业型复试的考生中依次递补。

2.专业型研究生根据学校下达给我院的相应指标,从参加专业型复试且复试合格者中排序依次录取,直到满额为止。排序时综合考虑本科专业背景、毕业院校类别、初试和复试成绩,其中复试成绩由专业课笔试成绩、专业综合面试成绩、外语成绩、加试数学成绩及本科期间学习成绩组成,总分相同者,按初试总成绩由高到低录取。

3.报考专业为地理科学的考生录取方式

根据学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本科所学专业、毕业的学校等进行综合考虑,挑选优秀的学生。总成绩的构成:初试成绩占50%,复试成绩占30%,本科所学专业和毕业学校占20%。考虑《地理学》专业发展,并参考导师的意见,择优录取。

4.上述复试通过的研究生,依据双向选择的原则确定导师(招生导师的信息详见地学院新版网页中的师资队伍--教师名录)。录取工作综合考虑考生成绩和导师意见,导师不同意接受者不予录取。

5.有下列情况者将不予录取

(1)面试或笔试成绩不合格者

(2)复试结束后,凡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者

(3)体检不合格者

(4)复试过程中作弊者

四、导师招生数限定

1.为了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结合往年招生实际情况,每位导师招生人数原则上控制在5名以内(含推免生,国防生除外)。

2.对于确有能力,且科研经费充足的导师,经本人申请,可适当增加招生名额,但必须成立导师组共同指导。导师组可聘请校内或校外基地具有相应资格和水平的老师组成,经院学位委员会审批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3.2014年地学院兼职导师录取硕士研究生人数不超1名。

本规定的解释权归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篇11

关键词:意识形态;人文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四个讲清楚”, 进一步凸显了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完整体认、对民族历史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中国基本国情地深刻把握这一哲学思维逻辑和社会现实实践的重要性。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扬的主要阵地,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话语空间,有助于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和践行。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伦理道德联系紧密,大多是把解决所面临的现实社会问题和人自身问题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正是这种对现实社会问题和人自身的问题的关注,使其充满了浓郁的人文精神。从总体上来讲,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仁爱”原则,建立“厚德载物”的和谐人际关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儒家为代表的“仁爱”思想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道德准则,又是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的理论核心。孔子的“仁”学思想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确定了目标和方向。首先,“仁”是对人自身价值的肯定;其次,是对人们处理彼此之间相互关系原则的阐述;再次,是对为政者治国理念的揭示。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不只是处理亲属间关系的根本准则,更是处理社会上一切人际关系的共同准则。

2.重视整体精神,宣扬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而奋斗的爱国主义思想。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始终贯穿着一种可以称为“公忠”的道德精神。《诗经》的“夙夜在公”,《尚书》提出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王夫之的“以身任天下”,孙中山的“天下为公”等,都体现着一种为整体而献身的精神。强调个体对于社会、对于团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儒家人文精神的根本。这种重视国家、民族的整体利益,重视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内在人文精神,应当积极地继承和发扬。

3.天人合一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这种人文精神,根植于远古的原始文化之中。人们常把“天人合一”视为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今天仍然体现出其所具有的生态伦理价值,即对于维护现代人类所处的整个系统的平衡,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儒家生态智慧的核心是德性,主张“天人合一”,其本质是“主客合一”,肯定人与自然界的统一。道家提出了“道法自然”,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皈依。

二、自由尊严与平等公正的当代人文精神

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人文精神的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其核心思想都是具有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的自由尊严与平等公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今天,需要有一种面向世界的开放视野。西方文化重视竞争、开拓、进步与效率,推崇个性自由、人权平等方面的主张,这是我们传统人文精神所应汲取的有益因素,但又要防止绝对个人至上,强权主义、功利主义至上等消极影响。

针对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华与其所展现的历史命运,罗素曾对中国的社会公众在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所承载的任务进行了探究,他认为:“假如中国人能自由地从我们西方文明中吸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抵制西方文明中某些坏因素对他们的影响,那么中国人完全能够从他们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获得一种有机的发展,并能得出一种把西方文明和中国文化的优点珠联璧合的灿烂文化。”罗素的这一评论,既说明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内容丰富、多姿多彩,但也良莠并存,既有反映中华民族文化上的进步、体现传统文化中具有长久思想价值的智慧,又有受到一定历史的、阶级的、社会的局限的旧的意识。因此,为了科学地从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中汲取有益的文化成果,应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的,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地吸收。对于中国传统道德理论,应去其糟粕,古为今用,使之成为当代中国社会所需要的、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于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保守主义等多元化思潮的出现,尤其是西方普世价值观念的冲击,使马克思主义作为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受到了挑战。在新时期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使中华民族人文精神得到传承和发扬,就成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三、意识形态教育与人文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结合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积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就是要挖掘这个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内涵,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人文精神能够有机地结合。正确认识和把握教师与学生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两种教育理念在不同教育环境下所呈现的张力,要求树立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平等意识,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与“以学生为本”达到有机的结合。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同时,也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教育与人文精神培养相统一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更加凸显了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逻辑原则逐渐渗入与经济相关的政治、文化、科教卫生等领域。意识形态以经济理论、政治理论、思想文化理论等形式渗入中国社会的有机体中,建构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个性化意识日益增强,在当前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趋向日益多样化的社会转型期,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多维道德取向整合起来,使其得到合理的调适并保持适度的张力。

作为树立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高校应发挥自己独有的校园文化特色,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强化仁爱、平等、和谐、人文等理念,倡导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理解、关心、帮助,依靠共同的道德力量,以仁爱去化解和消除社会发展和深化改革中出现的影响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不平衡、不稳定、不安全因素,缓解由于竞争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和敌对,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尊重,确立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增强社会的凝聚力,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道德基础。整合高校的文化资源、活动资源、社会资源,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国外的文明理念,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原则,实现教学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创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机制,通过高校特色文化教育的“走出去”, 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罗素.中国人的性格[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5.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09.

[3]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中国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篇12

高职院校作为普通高等学校, 同样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培养一批具有政治觉悟较高、业务素质优良、战斗力强、能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大学生党员, 是关系到我党发展和社会主义千秋大业的一件大事, 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按照社会主义的要求去做, 能否在将来的工作中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是实现党建和校园文明文化强校战略的重要依靠力量。此外, 高职院校在思想和组织上与党也是统一的, 在思想和组织上服从党的领导, 是党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我党科学文化素质最高的一层。因此, 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尤为重要[1]。

二、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突起, 高职院校的基层党建工作逐步建立起相应的机制, 其作用在高职发展中是功不可没的。但由于高职教育在我国走上高等教育的前台时间较短, 管理经验的缺乏和发展中的新问题不断出现, 致使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 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近年来,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党支部十分重视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在大学生中加强党的建设工作, 学生党建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思想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热情高涨, 全院递交入党申请书学生的比例超过50%;学生党员队伍不断迅速壮大, 学生党员人数与学生总数比例高达15%。

(一)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学生党支部概述。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学生党支部是在学院党总支直接领导下的、一个具有优良传统的基层党组织, 该支部现共有党员258人。学生党支部组织机构健全, 规章制度完善, 组织生活充实, 档案资料完备, 政令信息畅通, 定期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 对党内事务坚持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广泛征求全体党员的意见, 并定期进行民主评议。

1. 组织机构建设

经过充分的准备,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学生党支部于2008年3月正式成立。第一届支委会设立支部书记、学生常务副书记及组织部、宣传部、秘书部、纪检部四个部门, 另外还设有两位支委会委员。支委会明确了组织部等四个部门的具体分工和工作职责, 开始了党支部的规范化运作。2008年9月, 根据我院学生党员发展的情况, 经学院党总支批准, 并报学校党办备案, 06级6个班级分别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各班学生党员自己负责班级党员的管理和教育, 并负责本班新党员的发展。这项举措在我校学生党组织建设中是一项创举, 也是一次实践, 对于以后高校党员管理工作作了现行探索。

2. 文化内涵建设

在党总支的指导下, 人文社科学院学生党支部创办了我校第一份学生党员自己的刊物———《人文党建》。从资料收集到整理排版再到最后的印刷派发, 支部宣传部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份刊物的创办为我院学生党员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了解党建理论知识的兴趣。

人文学院在学生公寓相继开展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评选“党员示范宿舍”等活动, 目前利用信息网络渠道开展了“党史上的今天———手机党校”;“党风漫校园———微博党校”等活动, 依托网络优势推进学生党建理论的学习和党建工作进网络工程, 用先进的理论和科学文化占领网络文化制高点, 使之成为高校公寓党建工作的新补充。

3. 党员发展建设

党员发展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员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党支部先进性建设的成败, 直接关系到党支部精神风貌的好坏。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 按照党员发展工作的程序, 认真履行手续。必须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 认真做好新党员的考察工作。在2009-2010年, 学院学生党支部共发展了两批预备党员, 现有党员258人, 学生党员人数与学生人数比达到15%。

4. 档案管理建设

学生党员的档案管理工作一直是学生党支部工作中的棘手问题。由于历史原因遗留下来大量的没有整理的党员档案资料, 且大量的党员档案中出现材料不全、填写错误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学生党支部设立秘书部专门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实行档案分类存放, 方便了日后的查找、存档、移交等工作的进行, 同时, 对旧档案进行添补、移交, 使档案的管理更趋于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秘书部在本学年中共整理归档档案280多份, 现已移交和转出档案50多份。

5. 组织生活建设

学生党支部制定了例会制度, 支部委员会每两个星期举行一次会议, 在会议中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和动态, 讨论最新的时政要闻。全体党员每个月举行一次民主生活会, 每次民主生活会都制定相应的学习内容。通过参加民主生活会, 党员加深了对党组织的了解, 学习掌握了党和中央最新的理论知识。学院党支部组织举行了丰富多彩的党员活动, 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党员的活动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性。每学期定期组织同学重温入党誓词、重参观珠海烈士陵园、孙中山故居、共乐园、白石街等历史名迹, 这些意义深远的组织活动使党员同志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受到了启发。

党支部委员会是在学生党支部书记的领导下, 由学生党员组成的一个领导队伍, 承担着党员的教育、考察和发展及档案的管理工作, 组织学生党员开展民主生活会等日常活动。希望在所有党员的共同努力下, 不断完善党支部委员会的各项制度, 使支部委员会朝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二) 现阶段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数从43万增长到200万在校学生从117万增长到480万人。目前全国共有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职业学校908所。基于如此庞大的数字, 高职院校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普通高校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2]。

1. 学生入党积极性高。

尽管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时间短, 但入党积极性很高。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学院为例, 全院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超过学生总数一半, 有的班级高达90%。

2. 学生政治素质和知识层次存在差异。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主要分为普高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 学生个体素质差别很大, 特别是政治素质参差不齐。表现有对党和国家的重大事件、方针政策及党的理论没有深刻学习。虽然有的学生在中学、中专时已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并被定为积极分子或发展对象, 但政治素养无法与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党员相印证。也有的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为了将来找一份好工作等功利因素使学生入党不再神圣和纯洁。

3. 大学生党员在校培养考察的时间短。

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实习实践的时间比普通院校要长, 因此,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在校时间短, 参与理论学习时间少, 与其他党员特别是教师党员的交流机会少。

三、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积极措施

(一) 加大党性宣传力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培养高职学生党员时, 应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这一党的核心理论开展工作。在每年新生入学后, 都要广泛宣传学生党建工作, 提高新生对党性及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兴趣, 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 及时了解提交入党申请书人员的分布情况, 对申请人数比例偏低的班级要分析具体原因。了解情况后, 及时与相关班主任联系沟通,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及时解决。

1. 要了解学生入党动机, 因势利导, 切实用科学的党建理论武装学生头脑。

由于高职学生理论学习时间短、党史基础知识薄弱、缺乏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因此要将党的基础知识和党建理论深入浅出地在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重点发展对象学习班中进行讲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结合文科院系学生的特点, 创办了学生党员自己的刊物———《人文党建》。以报纸为平台, 让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编排过程中, 以学生的兴趣取向和关注度为切入点。通过对该刊物的学习, 广大青年学生掌握了大量的党性知识和最新动态, 消除了对党和中央认识的盲区, 取得了良好效果。

2. 结合时事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情感。

2008年对于我们的党及整个中华民族来讲, 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举国上下抗击南方雪灾, 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世界为之惊叹的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的成功举办、神舟7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出台的促进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系列举措, 都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党员的努力奉献密不可分。抓住舆论导向, 通过对这些重大事件的正面宣传, 学生在思想和政治觉悟上能够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从而打消部分大学生出现的信念危机, 以事实说话, 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热爱这个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二) 抓好党员再教育, 确保党员先进性。

入党前的教育与入党后的教育是大学生党员教育的两个阶段。前者主要为组织上提高入党思想认识, 相对时间短, 教育集中;后者是一种终身教育, 主要是不断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 而预备党员在预备期的再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对在校三年的学生党员来说, 这两个阶段同样重要。首先,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让党员自觉自愿地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实践者。其次, 加强合格党员的教育, 引导预备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学生党员的特点, 使学生党员增强党性观念, 保持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此外, 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为三年, 而实际上最后一年学生基本上是在校外实习, 留给基层党组织培养发展的时间较短, 因此党组织建设必须与时间赛跑, 做到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3]。

1. 在新生入校后通过查阅学生档案等形式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摸底。

随后通过组织入校后新生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形式, 把那些要求进步、思想积极、表现突出和政治上较为成熟的学生经过考察培养尽早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经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培养教育, 学生能够在各个方面尽快地、尽早地成熟起来。

2. 定期组织各支部学生党员集中学习, 提高党员意识。

学习的具体内容是根据形势的要求且尽可能地与学生党员的实际问题有关, 如: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遵守贯彻维护党章、学生党员行为规范、诚信教育等。学习的形式以讨论会为主, 学生党员轮流发言。通过学习, 党员思想得到统一, 行动更积极, 行为更规范, 学习更认真。人文社科学院通过这些方法使新生一进校门就对党有系统的认识, 鼓励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并通过学生党员带党章学习小组的模式加强引导和沟通。从07年开始, 人文学院连续两年新生参加党课培训的新生人数突破280人, 占入学新生比例的35%。

3. 严格执行党员发展程序, 推行党员转正公示制度。

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党员都是学生干部及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对于发展学生入党要采取严格党员发展程序, 认真履行发展党员的手续。要根据高职院校的特点对党建对象经过班主任和团支部的推荐、党员考察、培养人签署意见、政治审查、综合素质测评、学习成绩等材料相结合来进行综合考核, 经过公示程序才确定为入党对象, 使其更广泛地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 以加强对他们的约束。这样对党建对象的表现和取得的进步能进行客观的描述, 与此同时召开群众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增强发展学生党员的民主性、透明性。防止个别人说了算的关系党员、人情党员、后门党员等不正之风, 保证发展学生党员的质量。

4. 严格规范党员责任制,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每个同学认识党组织都是从身边一个个学生党员开始的。这就要求对于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要达到优秀, 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作为一名优秀的高职学生要有优良的思想品质, 在文化及技能的学习中勤学苦练, 掌握必备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不断从思想道德和文化技能等方面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入党愿望强烈, 党性原则要强。能够做到用党性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在本职工作中发挥示范表率作用。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 与同学关系融洽, 做好老师与同学之间的桥梁。人文社科学院对于党员的发展十分注意考察和测评。不只是在学习成绩方面有要求, 对于学生的生活表现, 群众基础等关系到党员形象的条件都作为考察的依据。对于学生党员的考察采取背靠背式的方式, 本班的同学考察其他班级的入党积极分子。对于综合测评进行公示, 保证学生党员发展的公正性和公开性, 使党建工作始终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一名学生党员应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但少部分学生党员自从加入党组织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出现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满足感, 将党员身份当成一项奖励, 不求进取。有的学生党员没有时刻意识到自己党员的身份, 日常行为甚至不如一般的学生, 没有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基层党组织应继续培养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针对此情况, 人文社科学院在党员管理方面进行了尝试。在党支部机构组成中专门设立纪律检查部, 负责学生党员日常行为的考察和督导, 并将考察结果与转正和评优相结合。这些制度使每个学生党员自觉坚持政治学习, 运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规范自己的行为, 使学生党员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 严把党建机构建设, 创建先进组织队伍。

一个进步的组织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外延就是学生党支部的组织建设, 学生党支部的进步需要靠一支强有力的支委会队伍带领。人文社科学院为了处理好组织建设工作首先理顺了组织机构, 由辅导员老师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 学生党员担任常务副书记。这样既能够由老师把握党支部的方向, 进行指导, 同时也调动起了学生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此外针对支部功能进行分工, 下设组织部、宣传部、纪检部和秘书部四个部门, 负责相应的工作, 组织部负责党员的发展与日常管理;宣传部负责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党的知识的宣传;纪检部负责学生党员的党纪督导和作风考察;秘书部负责学生党员档案的整理和相关的文秘工作。其中秘书部是创新的尝试, 通过设立秘书部后, 将学生党员档案的建档和移转工作整合, 处理了许多历史遗存档案, 同时也加快了党员档案的办理速度。

四、结语

新时期对高职院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我们尤其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需要我们及时更正的地方, 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自己,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 深入实际, 解决问题。这样我们才能牢牢把握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前进方向, 注入党建工作新的活力, 使其在建设和谐校园、构建文明社会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钱立贤.论当前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2009.

[2]贺同华.论民办商校党建工作[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2009.

上一篇:自考 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复习资料下一篇:游家乡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