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课题(精选12篇)
宝鸡文理学院2011年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课题
一、追忆建党伟业
1、革命博物馆、革命军事博物馆、革命战争纪念馆、革命先烈故居、纪
念馆、中共中央旧址参观考察
2、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题实践
3、“创先争优”主题实践
4、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主题实践
5、老红军寻访行动
6、基层优秀共产党员寻访行动
7、优秀共产党员寻访行动
8、其他能反映90年来党的建设伟大成就的其他项目
二、关注社会民生
1、下岗职工生活状况与再就业调查
2、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
3、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4、居民住房期望与居住意愿调研
5、居民就医认知、态度与行为选择研究
6、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7、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调查
8、居民消费意识与消费结构调查
9、民族地区农(牧)村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和外出务工情况调研
10、老年人养老与服务体系构建
11、流动人口家庭社会服务需求调查与对策
12、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问题研究
13、新传媒环境下的公众信息获取与传播机制
14、关爱女孩调研
三、建言公共服务
1、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2、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现状
3、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管理
4、公立医院转型与功能分类调研
5、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调研
6、流动人口社会保险接续问题
7、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问题
8、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
9、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现状
10、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分配机制
11、食品安全管理问题研究
12、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
13、可回收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14、中国特色老龄化社会管理模式
15、扶贫救助管理和模式创新
16、残疾人社会权利与保障体系建设
17、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及其管理
18、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与问题
19、公共服务目标群体的需求表达机制
20、公众参与的模式和途径探索
21、垄断性行业与公益性事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及管理
22、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价格监管机制和手段研究
23、网络社会运动及管理
24、农村社会安全与维稳方式转变
25、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功能
26、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27、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现状及模式探索
28、在外成功人士在地方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作用情况调研
29、其他有关公共服务的课题
四、思考教育发展
1、社会变迁与青少年人格塑造
2、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个性成长
3、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成长
4、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身心发展
5、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调查
6、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
7、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8、城市贫困家庭学生教育问题
9、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0、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问题
11、流动儿童城市生活和学习适应
12、农村教师发展状况和保障机制
13、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运行状况
14、特殊儿童职业教育模式
15、职业教育区域合作发展模式
16、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17、“国培计划”实施情况调查
18、其他有关我国当前教育发展问题的项目
五、考察文化变迁
1、社会转型背景下大众文化产生机制研究
2、新时期婚姻家庭文化观念变迁
3、城乡统筹视野下的农村“村改社区”组织建设
4、中国女性社会学发展脉络与趋势
5、新型传媒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6、地方性文化保护与开发
7、转型期民间文化变迁
8、流行话语与社会变迁
9、文化与社会心理建设
10、文化变迁与社会管理创新
11、农村居民宗教行为调研或基督教在农村传播现状调研
12、其他关于社会文化变迁的课题
六、聚焦城乡发展
1、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2、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
4、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5、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机制
6、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货膨胀治理
7、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8、中小企业转型成长研究
9、物联网等服务业新业态发展
10、发展低碳经济问题调研
11、鼓励民间投资体制与机制改革
12、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13、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研究
14、公共政策影响居民消费率
15、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
16、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17、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18、居民收入差距
19、区域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
20、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施情况
21、文化产业发展与支持情况调研
22、城镇化问题研究
23、农业、农村旅游发展问题调研
24、农村水利设施现状调研
25、其他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城乡统筹发展的项目
七、探究企业管理
1、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模式创新
2、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3、新型媒体的发展与企业营销战略
4、制度变迁、公司信息披露与内部人交易行为
5、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民营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竞争优势
6、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风险与应急管理
7、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路径初探
8、公司治理的绩效评估方法研究
9、董事会特征对企业行为和企业绩效的影响
10、全球化背景下的服务业发展
11、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12、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
13、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
14、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企业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
15、小额信贷的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
16、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道德的关系研究
一.就教育的延续性而言, 社会实践是社会调研的关键结点。
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必修课程之一, 不但有了学分的约束, 更重要的是其在教学与实践的结合中是至关重要的。如何使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不流于形式, 或是不成为学生修学分的途径, 是教师应该去思考的问题。如何定位暑期社会实践是实践时效性的重要指标。本科的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可以说是一次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也是养成良好研究性和学术性思维的初始, 因此就教育的延续性而言, 社会实践是将课题进行社会调研的关键结点, 而不是参观与观摩的形式。很多本科生在职业选择的时候会首先考虑继续学习, 考研成为了社会热点与本科就业时炙手可热的选择。本科的基础知识的积累, 也需要对初级课题进行研究性思维的培养, 在这个过程中, 论证成为一个从课本学习转为专业研究的重要途径, 而社会调研则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学生可以通过一次暑期社会实践就相关专业的相关课题开展最基本的社会调研活动, 也可以帮助老师完成相关课题的基础性工作, 对学术研究的调研过程有一定的感性的认识。
二.就技术学习的阶段性而言, 社会实践成为职业契合的良好的体验。
事实上绝大多数的本科生在学习的旅途上已经把这四年看成是人生学习的最后四年, 都希望在四年本科学习结束之时能找到一个针对专业的好工作, 因此我们可以说这四年将成为很多本科生技术学习的阶段性时期, 以后将在相关专业上不断磨练自身的专业技能。就大多数本科生来说, 社会实践成为专业知识寻找社会契合职业的过程, 找一家根据自己专业结合比较相关的单位进行一些学习和访谈, 了解自己就业所必须的一些职业素养, 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更进。其实最重要的是寻找自己学习的相关技能的社会操作能力, 更好的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社会工作中去。
三.就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社会实践将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重要过程。
以上两点是针对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而言的, 而其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80后90后的孩子是在父母的娇宠下长大的孩子, 对社会有着童话般的想象, 对未来有着不切实际的憧憬, 对社会现状没有很好的认识。在上大学之前, 学生有着纯真的学生时代, 短短的大学四年, 我们要求学生突然能成长成材, 对于孩子来说有的时候会显得跟社会有点脱节。在大学课程中将暑期社会实践纳入到必修学分也是希望学生能够利用好暑假的时间多接触社会, 多了解社会, 走出象牙塔, 将眼光立足社会, 只要社会的所学专业的相关现实情况, 对社会热点问题有所感触, 对专业就业有更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 让学生更好的找到自己学习的动力和目标, 真正能以为社会做贡献为学习的最终目的。
四.就人格塑造而言, 社会实践为广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精神空间。
大学阶段是一个孩子真正走向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的阶段, 不仅是整个知识结构和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时期, 更是人格完善的重要阶段。大学的感恩教育等活动都要求大学生能有一个完善的人格素养走向社会。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很多孩子选择了参加志愿活动, 将自己的微薄力量贡献给了公益事业, 不仅给自己的人生增加了一次精彩的阅历, 同时也不断完善了自己的人格。
本科时期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初始实践阶段, 学生根据自身的客观和主观条件作出适合自身兴趣爱好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淀成阅历, 也逐渐有了自己的生活追求。每个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定位好暑期社会实践能对学生自身学习、生活起到意想不到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效能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09)112-0082-01
社会实践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教学形式,是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要求,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推进,现代化的生产过程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大量的科学理论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科学的世界观、较强的政治素质与心理素质等,而这些方面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完成的。因此,高校要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必须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发掘人才资源,进而推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1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及其发展特点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含义同马克思定义的社会实践来说较为狭义,是指高校的学生走出校园,在校园外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获取并掌握新知识、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使其德、智、体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具有相对独立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认识型,主要形式是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大学生要了解社会问题就必须走出校园,通过参观访问或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二是锻炼型,这样的社会实践形式主要侧重于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形式是亲自参加社会实践劳动,如深入基层农村、社区、厂矿,进行实习或参与服务性质的工作,通过自身的真实经历,达到社会实践的目的。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日益明显。其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在指导思想上,已由与教学工作割裂转变为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大部分高校已经把暑期社会实践纳入了教学计划的实践环节,由各院系负责教学的领导落实。我校目前是由学校各级团组织负责组织实施利用寒暑期和节假日开展的“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实践活动。但这种社会实践形式明显较为狭隘,与中央16号文件的精神存在较大差异。
1.2活动的内容已经从单一型走向多元化和复合型
实践活动的模式已经从集中型、短期型走向社区化、阵地化和持久化。
1.3实践领域不断拓宽,实践活动本身凸现了专业化、知识化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以调查访问为主到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开展科技文化服务,其范围、空间也由单位到社区、由城市到农村、由东部到西部、由发达地区到落后地区延伸。另一方面,实践活动已经济建设主战场为阵地,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活动本身更加凸显其专业化、知识化。一是实践活动越来越多的承担科研任务或参与攻关项目、重大项目推广、新产品试制,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解决技术问题;二是在一些主要区域,依靠当地政府的推动力量,社会实践积极参与应用技术的开发推广,促进了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和发展;三是大学生通过实践深入工矿企业和农村,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改造,为企业发展献技献策。
1.4实践目的的多样化
随着大学生成材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他们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暑期社会实践的自觉性、积极性也日益提高。可以说绝少有学生在大学几年中从未参加过某种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于以下几种目的:
1)目的是提高专业技能。因为目前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逐渐凸显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所有大学生可以很好的利用这个机会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
2)目的是为就业作准备。如根据自身特点、就业意向和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就业前的实习,这类形式的暑期社会实践大多数是个人自身联系和进行的,由于同就业相联系,学生往往在实践时非常认真。
3)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据彭兰的调查研究,学生本人对社会实践活动最大收获的认可居前三位的依次是:积累了社会经验;增加了社会阅历;锻炼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2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面临的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本身、活动本身上。
2.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2.1.1大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的实质认识不足、必要性重视不够
不少大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无非是走过场,是学校或上级部门的一项教学任务,不必认真去对待,简单的应付了事就可以了。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就到亲戚朋友所在的单位混一段时间,最后开一张假证明来应付学校的检查。更有甚者把社会实践看作是“游山玩水”的最佳时机,讲究吃住条件却不想干实事。在学校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多数学生过分注重文化课的成绩,对社会实践活动热情不高,“调查报告交上去也没人看,拿到学分顺利毕业,找一份好工作才最重要。”的想法非常普遍。
2.1.2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目的纷繁复杂,缺乏明确务实的目标
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本来的意义在于,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了解社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竭尽所能为社会做贡献,调节自己的学习生活,在社会的大课堂里锻炼自己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只却不是这样,一方面,部分高校把暑期社会实践纳入了学分评估体系,因此必须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是为了将来就业打好基础,在校期间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常常被用人单位看作是招聘的条件之一;最后是对于学生干部来说,在实践活动中频繁亮相,与老师和同学搞好关系是他们的目标,其一举一动为将来在校的发展增加筹码。虽然我们不能笼统的评价哪些目的是崇高的,哪些目的是平庸的,但大学生们自身的参与性存在目的的不明确性的问题、跟风、盲从的不在少数。
2.2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
2.2.1暑期社会实践只注重“精英”培养、点面结合不统一
大部分高校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多是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特长学生等为主开展“精英实践”,总把好的机会优先给他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只注重抓点、抓线,将主要精力投放在院、系的某几支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对面上大多数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实施措施,点上的实践活动做的声势浩大,面上的却少有声音,这样的情况不仅影响了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而且使得当前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得不到普通同学的广泛认可。
2.2.2社会实践活动规划设计笼统、活动内容单一、实施流于形式
当前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规划笼统、活动形式缺乏创新,实践内容不够丰富,活动实施流于形式。仅仅是组织大学生到社区,到基层去散发一点传单资料,举行一两次志愿活动等等。这样的做法不可能发掘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教育功能,不可能赋予社会实践活动的凝聚力、吸引力,更不用说将社会实践活动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了。有的院系虽然非常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但却苦于策划不出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各类实践项目。
2.2.3社会实践活动与社会热点、学科专业、就业选择等结合不够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未能与学生所学的专业相联系,未能体现学生专业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致使一些偏离本专业的工作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受条件所限,大学生们只能干一些简单的工作,学生们在活动总结时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对专业技能的帮助不大,反作用于课堂的收获不多,学未能致用。另外,实践活动未能与社会热点和就业选择结合起来。大学生们应该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了解社会、关注社会,通过实践确定自己就业的兴趣和将来发展的方向,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2.3 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
2.3.1暑期社会实践的保障机制不健全
这主要体现在政策、经费、指导教师三个方面。
1)在政策上,各级组织(包括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接受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不够重视、不够支持、不能主动积极参与和配合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2)在资金上,大学生深入基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需的交通、食宿等费用远远超过他们在校期间的消费水平,尽管学校每年都要划出一定的专项经费,但对与这个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
3)在教师指导上,由于缺乏激励机制,很多指导教师缺乏积极性,教师的指导缺乏连续性和针对性。而学生们在制定社会实践计划、选择实践题目及在社会实践中遇到实际问题时,往往因缺乏专门的指导老师,无法及时疏导和解决,使实践效果欠佳。
2.3.2实践基地不稳定,缺乏长效机制
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缺乏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或实践基地少,大多数学生无法获得在基地实践的机会或选择余地小。实践地不稳定使得不利于监督、管理,不利于教师及时指导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2.3.3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健全
暑期社会实践作用和效果得不到充分展现,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评价方法的单一老套,缺乏激励性。只注重前期发动,不注重后期总结,只管种不管收,虎头蛇尾;有的总结简单,只注重总结成绩,忽视对问题的查寻;有的评选粗化,只注重选出少量先进,忽视对大多数参加者的评价;有的只注重对先进的表彰奖励,忽视对其经验的推广。
3 提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效能的对策
要提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效能,就要从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入手,根据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高校、大学生自身等的实际和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不断丰富、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开展模式,不断完善、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注重长效机制建设,使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特色,更加符合我国经济社会、高等教育和大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荣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渊源[J].学术探索,2000,3.
[2]陈曦.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2005.
安徽工程大学201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课题
本选题根据当前国家和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特别是围绕“十八大”关于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战略主题,以及我校2012-2013年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计划、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学的特点、要求而确定。学生应按照各自学院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自身特点,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选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一、经济类
1、家乡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调查
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经济社会发生(包括对衣食住行等)的翻天覆地变化历史进程展开调查,可以通过查阅文献记载、走访、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
2、各类企业的人力资源与劳资关系调查研究
选择一个地方某种类型企业如国有、民营、合资、个体等企业,调查该企业的人力资源与劳资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
3、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各类企业的经营发展情况调查
选择当地某个国有、民营、合资等大中型企业,调查该企业在当前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如何调整自身的经营发展战略和理念以及相关的应对措施,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各行各业发展实例调查
选择一个地方或一个行业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结构、科教文化、城市建设、精神风貌、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生活水平、健康状况等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并收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的照片开展相关宣传活动,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
5、家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
调查和了解各地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地位及存在问题,认识非公经
济发展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贡献,并提出促进当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亦可选择当地
一、两家有影响的民营或外资企业展开有针对性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二、文化类
1、关于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志愿服务行动的社会调研
可以到各地参加全民健身社区推广展示活动、社区广场舞公益推广活动、社区居民体育展示推广活动等系列志愿活动,还可以积极参加各地开展的“文明城市、文明使者”教育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形成全民健身的浓厚氛围,写出实践报告。
2、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社会实践活动
①以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为主题对民众进行调查,亦可组织一次对中小学生有关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调查,结合当前形势和课程原理进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②结合当前形势,以“我为家乡添光彩,我为祖国增光辉”为主题,开展爱国奉献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为家乡为社会为群众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并写出实践报告。
3、历史和文化古迹保护调查
对当地的历史遗产、文化古迹状况和保护问题进行实地采访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4、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调查
对当地的独特的风俗习惯、地方戏曲、地方传统艺技、地方传统小吃制作工艺、方言等的传承和保护情况进行实地采访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5、关于对公民进行唯物论、无神论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要求学生选择当地城乡一个或几个社区、乡镇,对有关封建迷信活动的情况(如集资建庙宇等)、一些信教徒的思想、生活等情况作以具体调查,并运用所掌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及其对策,写出调查报告。
三、社会类
1、生态文明建设
选择一至二个有代表的村、社区、企业的生态案例调查。如:以某地为例,对农
村生活垃圾的环境污染与治理问题调查研究;农村生态发展的科技需求和生态补偿调查研究;对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先进典型的调查研究;某地水资源污染情况及其社会影响的调查研究;对化肥农药的使用对农村生态影响进行调查研究;某地区农民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某地企业节能减排及其激励约束机制调查研究。
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个案调查
选择当地一个或两个有代表性的村庄开展相关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中特点、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建议,写出调查报告。
3、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查
对革命根据地或老区现今经济、社会等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困难开展广泛调查,对如何更好更快地推动根据地的经济、社会等发展提出建议,写出调查报告。
4、关于“和谐社会、平安社区”创建活动的实践与调研
组织我校青年大学生积极投身各地的和谐社会和平安社区建设活动中,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并在活动中了解各地城乡创建平安社区的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结合当地实际,就如何创建平安社区,构建和谐社会提出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对城乡社区存在的一些社会矛盾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或进行平安社区建设的个案调查分析,并从法律角度提出对策,写出调查或实践报告。
5、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及面临挑战调查
对自己所在地区农村经济、社会的变迁及农民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的发展变化进行深入调查,调查中可采取查看文献、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形式展开,在收集整理资料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或选择当地一个或两个有代表性的村庄开展相关调查,写出调查报告;亦可对全球化形势下,包括产业结构调整、环境变化、劳动力转移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开展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还可以选择城乡结合部农村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如治安问题、征地款项的发放使用问题、劳动力安置问题等等进行调查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6、新时期农村和城市社区基层党团组织建设调查研究
进行实地调查,可通过走访、谈话、问卷调查等随机形式在你所选乡村或社区了解基层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状况、党内民主发展状况,了解农村和社区党基层组织的地位和作用及存在问题,并结合毛泽东、邓小平党建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写出调查报告。
7、新时期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
选择一至二个有代表性的村,重点考察农村干部的选举产生过程中村民的作用以及选举环节的民主性、法制性、公平性,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写出调查报告。
四、就业、创业类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意识培养
通过实践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全面了解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掌握国家有关就业政策,使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和择业标准,从个人实际出发,学会自己求职择业,主动适应社会需要,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劳动者。
2、本专业就业前景、趋势调查
通过走访等形式调查、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并写出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要求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3、企事业等用人单位招聘趋势、特点调查
采访企业、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在招聘选人过程中对本人所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的要求,分析存在的问题,思考应对举措,并写出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要求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4、创业之星之创业历程、经验访谈
寻找当地若干知名创业者进行深度采访,了解其创业之路,总结其创业给当代大学生的启迪,并写出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要求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5、大学生创业之星访谈
寻找一些我校或国内其他高校的大学生成功创业者进行深度采访,了解其创业之路,总结其成功创业给在校大学生的启迪,并写出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要求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6、大学生择业就业趋势、特点调查
通过对省内外高校大学生近三年来择业、就业的情况进行调查、采访,了解当前大学生择业趋势、特点,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从政府、社会、家庭、企
业,尤其是在校大学生本人的角度分析对策,并写出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要求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注:
2011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研类课题参考
一、哲学类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2.改革开放伟大革命历史作用的典型调查
3.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典型调查
4.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5.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建设的典型调查
6.弘扬中华文化,培育时代精神的调查研究
二、经济学类
1.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的途径及方法
2.新兴战略产业的培育机制
3.后金融危机时代通货膨胀治理
4.西部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提升
5.中小企业转型成长
6.物联网等服务业新业态发展
7.发展低碳经济问题
8.鼓励民间投资体制与机制改革
9.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10.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研究
11.公共政策对居民消费影响
12.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
13.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14.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对策研究
15.减小居民收入差距途径的调研
16.经济结构调整背景下企业风险预警和应急管理
17.区域产业转移和协调发展
18.居民消费意识与消费结构
19.其他有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相关课题
三、法学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宪政问题研究。
2.党的领导、人们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3.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和法律保障研究。
4.物权法实施问题研究。
5.知识产权法问题研究。
6.婚姻法实施中的问题调查研究。
7.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问题研究。
9.刑事法律问题调查研究。
10.民事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11.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12.社会舆论监督的法律问题研究。
13.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4.我省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15.我省行政法治实践的调查研究。
16.我国反垄断法的理论和实践。
17.江苏农村合作社法律研究。
18.侵权责任法律制度研究。
19.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调查研究。
四、教育学类
1.社会变迁与青少年人格塑造
2.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个性成长
3.传媒多样化与青少年成长
4.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与身心发展
5.高校教育服务学生满意度调查
6.高校行政和学术权力的运行机制
7.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8.城市贫困家庭学生教育问题
9.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0.农民工子女流入地就学问题
11.流动儿童城市生活和学习适应
12.农村教师发展状况和保障机制
13.职业教育校企联合办学运行状况
14.专业社会工作者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
15.其他有关我国当前教育发展问题的项目
五、社会学类
1.下岗职工生活状况与再就业
2.返乡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
3.居民住房期望与居住意愿调研
4.居民就医认知、态度与行为选择研究
5.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婚姻家庭问题
6.居民环境保护意识调查
7.民族地区农(牧)村少数民族人口就业和外出务工情况调研
8.老年人养老与服务体系构建
9.流动人口家庭社会服务需求调查与对策
10.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
11.新传媒环境下的公众信息获取与传播机制
12.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13.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现状
14.农村合作医疗实施状况调研
1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问题
16.流动人口社会保险接续问题
1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
18.农村社会安全与维稳方式转变
19.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20.村级公益事业发展现状及模式探索
21.统筹城乡发展与城乡一体化
22.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23.农民工市民化的困难和路径
24.残疾人社会权利与保障体系建设
25.其他社会民生热点问题的项目
六、管理学类
1.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管理
2.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现状
3.食品安全管理
4.大中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
5.可回收资源回收体系和垃圾分类回收制度
6.中国特色老龄化社会管理模式
7.扶贫救助管理和模式创新
8.网络社会运动及管理
9.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及其管理
10.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与问题
11.公共服务目标群体的需求表达机制
12.公众参与的模式和途径探索
13.垄断性行业与公益性事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形成机制及管理
14.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价格监管机制和手段研究
15.创意产业发展战略
16.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功能
17.志愿者参与社会基层管理的模式创新
18.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模式创新
19.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20.新型媒体的发展与企业营销战略
21.制度变迁、公司信息披露与内部人交易行为
22.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民营企业的战略定位和竞争优势
23.后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风险与应急管理
24.国企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
25.全球化背景下的服务业发展
26.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
27.企业社会责任与商业道德的关系研究
一、社会调查类
做一项社会调查,对中学生或者社会上某种现象和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做出总结,获得心得体会。例如:
1.中学生迷恋网络游戏现象的调查
2.中学生打架斗殴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3.中学生厌学现象的调查与分析
4.同班同学人际交往情况调查
5.中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观
6.中学生阅读量调查
7.中学生寒假学习情况与安排调查
8.00后中学生对古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情况调查
9.我县在校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
10.家乡方言词汇调查
11.去本县污水处理厂做调查
12.本县矿产资源调查(种类,分布,利用等)
13.唐河水调查分析(水源,水系,利用,污染,保护等)
14.我校植被调查分析(树种,生长特点等)
15网络词汇调查
16零零后心理抗挫能力调查
二、好人好事、义务劳动类
参加一项义务劳动,或者献爱心活动,在其过程中获得成长。例如:
1.去敬老院、孤儿院等做义务工作
2.到社区帮忙,如拥军拥属,敬老服务,法制宣传,板报宣传,居民小区的公共卫生,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等
3.环保志愿者
4.上街去发公益传单
5.支援农忙,帮助孤寡老人
6.帮小学生辅导功课
7.植树,除草
三、实践学习类
做一次实践学习活动,总结学习内容,获得新的知识或新的体验。例如:
1.名人访谈,访谈一位你心中崇拜或佩服的成功人士或德高望重的老者,在他们身上学习成功之道或者为人处世之法等
2.参观学习,到实践教育基地去参观学习,比如:给烈士献花扫墓,平型关参观学习,找老战士有经验的老人请教学习等
四、社会生活类
一、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存在走过场的现象
迫于学业考试的压力和越来越激烈的升学竞争,大部分中学生只注重文化课的成绩,对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应有的热情。部分中学生甚至根本没有亲身参加过社会实践,只是拼凑一份实践报告,然后托关系找单位盖章,草草了事。当然,也有部分学生亲身参与了社会实践,但是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缺乏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认真地完成实践计划,在实践过程中经常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为了实践而实践,没有更多的知识追求和价值追求,一旦遇到困难就叫苦连天,遇到问题就轻言放弃。
2.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自从学校把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到对学生的考核内容,并赋予其一定学分以后,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成为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从交上来的“答卷”看,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从活动的内容看,学生们所从事的活动中,大多是最不具知识和技术含量的一些服务性工作或体力劳动,如:发放宣传单、宣讲、生产劳动、卫生服务等很少有发挥空间的工作,因而实践的成效仅限于参与,没有能力的多重培养,更谈不上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从活动的形式看,中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无非是一些志愿者活动,如:走进社区、街道、农村去帮助弱势群体或者参加各种志愿者组织。如果这种高度同质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年复一年地开展下去,将会不断扼杀中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兴趣,也会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再难以为继。
3.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和评价体系
评价松散、专业指导匮乏等是影响暑期社会实践吸引力的重要因素[1]。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大多是由学生工作处组织,由班主任负责具体执行。但是落实到具体工作中,老师们往往只做到了简单的发放和回收表格的工作,而很少给予具体的专业指导,这就使得中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缺乏系统、专业的指导。
此外,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考核也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与否、进行得如何,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供检查的方法和程序,唯一的依据就是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而对实践报告的考核又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从文学的角度来检查实践报告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并综合考量报告的文学功底;二是从社会认可的角度,即实践单位的评语和公章,来对实践活动的真实性和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方法虽然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也面临许多的现实问题:重结果而轻过程的考核,为“虚假”实践活动提供了空间;重报告而轻实践的考核,使学生容易忽视实践活动本身,而专心于编造出华丽的报告,而这些结果是与把暑期社会实践纳入中学生学业考核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二、增强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的对策
1.提高参与者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
中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的敷衍态度,一是因为对社会实践在其成长中所起的作用缺乏清晰认知,二是有的学校只是硬性摊派任务,在社会实践的整体组织、安排上没能了解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1],同时,社会层面没有给予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必要的支持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需要中学生、学校、社会三个层面的共同参与。
从学生层面来说,中学生应该明确社会实践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到社会实践是检验所学知识、发现自身不足的主要方式,是锻炼和提高自身意志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过程,从而以饱满的精神和积极的态度参加暑期社会实践。
从学校层面来说,组织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可以健全学校的教育机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功能[2],因此各学校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指导机构,落实执行方针。此外,学校还可以拓宽宣传途径,组织宣传人员创建专门的宣传平台,通过博客、QQ等新媒体加大宣传力度,以此凝聚人心、汇聚人气。
从社会层面来说,社会各界要具备长远和全局眼光,不能因为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公益性事业,短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明显,便对职位的供应和相关工作采取敷衍态度。要切实提高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将其提升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保障社会安定发展的战略高度,予以认真对待。
2.创新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
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机构,学校应对暑期社会实践进行合理规划和组织,从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推动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创新。
一方面,采取学生自主申报与学校民主筛选相结合的机制,鼓励中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实践项目,对于学生自主申报的有意义且可行的实践项目,学校各部门和老师应予以支持,并给予相应的指导,让学生放心大胆地去开展,如此,不仅能够保证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能够在起点上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可以将暑期实践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学生社团是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而自愿组成的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如果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不仅可以充分调动社团干部的积极性,利用社团比较固定的会员机制,解决组织领导和人员分配问题,而且可以把实践内容与社团宗旨相结合,使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社会意义。例如:环保社组织学生进行与环保相关的实践活动,科技社组织学生去工厂或农场进行技术学习,文艺社组织学生开展文艺演出。
3.进一步完善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考核机制
中学生实践活动的考核要告别唯实践报告是从、“虚假”实践、形式主义等问题,必须在考核中引进和强化过程考核。把暑期社会实践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可衡量的指标,比如:出勤、工作表现、团队合作、实践报告、单位反馈等,每个指标总分100分,以一定的比例计入总分。此外,在评价方法上,还可采取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学校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以减少考核评价过程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提高暑期实践考核的准确性和公信度。
摘要: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取得重大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同质化现象严重;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缺乏科学系统的组织和评价体系。研究结合实践,从提高参与者对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创新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完善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过程考核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
关键词:中学生,社会实践,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邓晖.变了味的暑期社会实践:托关系盖个章就交差[N].光明日报,2014-08-13.
【摘 要】以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为例,分析法科专业本科学生实习现状,提出法科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课题化的具体设想,对法科专业本科学生课题化实习进行尝试与探索并加以评析,以提高法科学生毕业实习的实效,增强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技能。
【关键词】法科学生 毕业实习 实习课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12-03
法学本质上是一门社会科学,法学理论以及法律规范都是源自对社会实际问题的关注、思考、规范和调整的需要,同时,法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实践如同医科学生需要接触临床实习一样重要。所以,几乎所有的法学院校都在理论教学之外都设有实践环节的内容,具体包括教学实践、暑期实习、毕业实习等。然而,当前我国法科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形式化、盲目性和学校监管不力等问题,造成学生毕业实习效果不佳,对社会问题的疏离和隔膜,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其对我国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现状的认知,不利于学生在实践环节法律技能的培养和提高。通过课题化实习实现毕业实习目标明确化、实习指导导师化、实习流程可控化,从而提高法科学生毕业实习的实效,使实习真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带着问题去实习,通过问题认识社会,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情和法理。为此,笔者及所在的课题组对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法科学生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思路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考察和探索尝试,现将成果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供大家点评指正。
一、法科专业本科学生实习现状分析
(一)法科学生的毕业实习形式化现象严重
从法科学生毕业实习的现状看,法科学生的毕业实习环节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很多学生没有参加毕业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愿真正去参与实习。由于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或第八个学期,因此,很多学生把学校规定的实习时间用来准备司法考试、复习考研或者准备托福、GRE外语考试,或者用于准备国家级或省级的公务员考试,或者其他各种类型的入职考试。虽然最终所有的学生都在实习鉴定表上反映其是在律师事务所、公检法机关、金融机构等实习单位进行了实习,但是经过与学生深入的调查了解后,这其中大约有近八成学生并没有真正参加实习,而只是找人在实习单位鉴定意见一栏盖了一个公章而已。当然这和当前法科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对实习的目标和意义缺乏明确的认识、学校对学生毕业实习监管不力以及实习单位对实习生的实习工作缺乏具体有针对性的安排等有密切的关系。
(二)法科学生的毕业实习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通过与真正参加了毕业实习的同学进行座谈,了解到他们对实习的看法是不明所以或者只是为了体验一下实习单位的工作环境。例如,他们反映,选择实习单位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仅仅考虑了住宿、交通的便利,而选择了回家实习;有的因为没有明确的实习目标和专业方向,哪里有熟人就去哪里实习。只有个别学生是结合自己的毕业工作意向选择去律所或者法院等机关实习。在为期两个多月的实习期间,他们从事的具体实习工作内容往往比较简单和程式化,如负责整理案卷、文件,做一些打字、复印的工作,跟随律师、法官接待当事人,随案旁听庭审,有些甚至没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就带着司法考试的书或者其他备考的书在实习单位看书复习。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也缺乏求解某一类法律问题的动因和压力,实习流程变得十分随意,收获也就比较零散,对提高学生法律技能的实践意义较低。事实上,一方面,很多学生对法律实务工作感觉不甚了解,也有了解的愿望,但是却不知如何去了解和深入,缺乏计划和问题意识。另一方面,在真正的毕业实习中因为没有带着问题和计划去实习,所以往往是在实习单位遇到什么事情就随机辅助性地干一些事情,找不到获取有效实践经验的机会和途径。
(三)法科学生的毕业实习存在指导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虽然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也有多年联系的固定实习基地,但是现在法科学生的毕业实习单位基本上以自主选择、联系为主。在选择实习单位、确定实习内容方面,就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学生实习情况而言,还缺乏严格、有效的申请、指导、审核、监管和反馈机制,整个实习过程最终只落实到一个实习鉴定表和一本实习日志作为全部实习内容的呈现上。至于学生是否真正到实习单位实习,实习工作内容如何,实习单位真实的反馈如何并没有学院与实习单位真正核实和确认,实习中指导教师也很少与实习单位进行交流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反馈,仅凭一份纸质的鉴定表和实习日志的证明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国外法学院对学生实习通过加强学生的实习申请和实习效果评定进行。在对学生申请的审核方面,着重于实习单位的选择和实习计划安排。例如,德国汉堡大学法学院明确要求实习单位须与专业紧密结合,同时要求学生提出计划详尽的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进行。
由于实习中存在以上形式化、盲目性以及指导和监管不力等种种问题,导致一些法科专业学生对社会问题缺乏认识或认识浅陋,缺乏对我国法律制度和法治实践经验的实际认知和真切体会。苏力老师曾撰文指出,当代法学教育的两项根本任务,一是培养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二是建立法科学生对我法律制度、法治实践经验的认同和确信。中国的问题有中国的特色,中国的法律人才应该了解并关注中国的法律制度和法治实践经验,世界的眼光和胸怀固然是高屋建瓴,但是解决中国的问题并不能缺少对中国智识体系的确信和依凭。虽然经过这些实践环节的参与和实训,但是学生对所学法学理论知识的实践现状与具体应用没有形象的感知和具体的领会,对法学理论和法律规范与社会实际问题之间的关联性缺乏认知,因此,他们对许多法律问题的认识和法律制度的理解有空中架屋、隔靴搔痒之感。于是在毕业论文写作阶段,学生们往往表现出选题盲目、问题意识差、与社会实际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疏离和差距等问题;而在毕业工作之后,也会感觉到入职适应的困难和处理应对实际问题时的盲目和被动。
二、法科专业学生毕业实习课题化的具体设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课题组提出了课题化实习的设想,实施方案的核心举措包括:
(一)毕业实习导师化
根据学生的兴趣或学院实习导师的安排情况,通过学生自由选择和师生互选,为毕业实习的学生安排专门的实习指导教师,由于毕业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七学期或第八学期,因此也可以结合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选定来安排实习指导教师,这样也便于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的选题、调研、资料收集等工作结合进行。
(二)毕业实习课题化
毕业实习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根据实习指导教师的建议,与教师商定毕业实习选题。实习课题业可以根据学生在研的大学生创新项目、UIT项目、指导教师的在研课题、社会热点问题、部分地方的典型问题、毕业论文选题等来确定。确定实习选题后针对性地确定实习单位,如关于诉讼程序方面的选题可以考虑在公检法机关、律师事务所等实习,与经济法有关的选题可以选择到金融、保险、证券等机构实习,与行政执法等有关的选题可以选择行政机关去实习,与农村问题相关的选择去乡政府、村委会等实习,与仲裁有关的可以选择去仲裁委实习,与行政处罚、刑罚行刑有关的课题可以选择到戒毒所、看守所、监狱、社区矫正机构等实习。确定实习导师、实习课题和实习单位后,学生需提交实习计划和实习申请,实习指导老师签字同意后,提交学院,学院负责学生毕业实习督导工作的辅导员、分团委书记等要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明确实习要求、并确定实习单位实习期间具体的联系人或负责人,最终由学院签署是否同意实习申请的意见,学生才可以带着学院准许实习的函件前往实习单位。
(三)毕业实习内容明确化
确定实习课题,计划好实习流程之后,实习工作就相对具体而明确,实习单位根据学生的实习计划也好安排具体的实习工作,或者为学生的实习提供相应的条件和便利,如学生针对性地对某一类案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关注和了解,进行查阅、走访、调研、统计等工作,掌握了解某一社会问题、法律制度的现状、获得相关的资料和数据等。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实习,遇到不解的问题可以与学院的指导教师以及实习单位确定的联系人进行交流和咨询,就实习选题获得亲历性的感知和认识。如笔者在第一次课题化实验中曾指导学生对几个县的社区矫正工作情况进行过调研、统计和走访,最终他们不仅获得了具体的数据,而且也对我国当前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情况、面临的问题、实际矫正举措的效果和得失有了较为扎实和客观真实的了解和认识。
三、法科专业本科学生课题化实习的尝试与探索
课题组利用主持校级教研课题——法科学生毕业实习课题化的设想和实践思路的机会,2013年12月份在2014届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法学本科毕业生中选择了两组有参与课题化实习愿望并有具体课题研究意向的学生,并针对性地由他们的毕业实习指导教师或论文指导教师结合自己的在研课题对学生的实习课题和毕业实习过程进行了相应指导,进行了毕业课题化实习的第一次尝试。实习结束后课题组教师对参与毕业课题化实习的指导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回访和交流,形成了第一份课题化实习的汇总材料。2015年12月份又在2015届毕业生中选取了两组毕业生参加课题化实习尝试,毕业实习结束后,对该次参与课题化实习学生的毕业实习实施情况也进行了分析汇总。根据以上两次的课题化实习的实施情况和参与课题化实习的学生与指导教师对课题完成情况的反馈,以及对实习单位的回访,同时结合师生对毕业实习指导情况和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就课题化实习带来的影响和意义进行评估,对其中采用的方法、指导思路和适合的课题类别以及必要的条件等进行了总结分析。
四、法科专业本科学生课题化实习实践评析
(一)实习课题的选取应具有一定实践性和社会基础
通过在两届毕业生中选取的四组同学参加课题化实习,共有4名教师参加了课题化实习的指导,课题来源以教师在研课题为主,结合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确定最终的实习课题和实习单位。其中比较典型和成功的选题有“XY县社区矫正调研情况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研究——以PY县西王智村为研究个案”、“关于CZ市农村留守儿童犯罪情况调查分析”、“TY市两级法院危险驾驶罪案件的调研与分析”,其中也有课题不拘泥于调研的视角,还包括理论研究与调研相结合的课题“小产权房合法化研究”和“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探析”等课题。但是太理论化缺乏实践基础的课题效果欠佳,如“论我国知识产权法院的构建”、“房产税初探”这些选题,由于受课题本身尚无具体实践性依据和实习单位也缺乏相应的实务操作经验等影响,最终的实习成果对课题的完成并无太大的意义。
(二)课题化实习中具体实习方法的指导尚欠缺
在课题化实习中往往需要进行相关案件的调取、整理和归纳,相关数据的统计、人员的走访、调查问卷的发放,数据的分析等,从中发现指导教师和同学们都比较缺乏社会学分析的方法和一些统计学科的理论。作为法学学科今后应该考虑开设与此相关的一些课程。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在研究生教学中已经开设了社会方法论这一门课程,显然本科教学也很必要。
(三)毕业实习的制度化
由于学院目前的实习流程还没有关于课题化和实习指导教师选定以及实习申请和监管的相关制度,所以课题试行的这两年中,需要课题组成员自己联系指导教师和毕业生,课题组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确定选题。但是这些参加课题尝试的指导教师都是论文指导教师或者自愿参加实习指导的教师而不全是学院确定的实习指导教师。未来如果课题化实习的制度能够得以推行还需要学院改革实习制度,尤其是改变以往的实习指导教师遴选机制,同时将毕业实习的申请、审核、监管、回访与考核都制度化,从而有章可循。对于其中认真参加实习、课题完成情况好、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单位反馈好的学生应评定为优秀,对于没有参与实习,甚至弄虚作假的应进行劝诫和督促,在毕业生中逐渐树立严肃对待毕业实习的风气和认真规划毕业实习的优良传统,使毕业实习环节真正能够成为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和法理的通道,借此提高法科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律技能。
【参考文献】
[1]刘安宁.试论我国目前法学本科专业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1)
[2]张胜先.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8(4)
[3]高晋康,杨春禧,徐冰.法学专业本科实习的检讨与实践探索[J].社会科学研究,2002(2)
[4]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两项根本任务[J].中国大学教学,2008(2)
2011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考内容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将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以中共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重大事件为契机,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宗旨,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依托,结合社会调查、挂职锻炼、志愿服务、专业实习、合作交流等有效形式,广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1、农村基础医疗服务。在武陵山区(重庆市的黔江区;湖北省的恩施州;湖南省的湘西州;湖南省张家界市;湖南省常德市部分区县,如桃源、石门等;贵州的铜仁地区等)的农村基层广泛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活动,印发卫生知识宣传资料,提高农民健康普查意识和常见病防范自查能力,帮助农民全面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的政策和具体内容。通过前期调研联系,根据实际情况,以健康知识讲座,发放广谱药品,现场健康体检等方式进行医疗卫生服务性工作或实践活动。同时调查基层卫生状况,农村的常见病、突发病、疾病谱变化等,为基础医疗服务做好数据信息统计和调研。
2、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研读党史教程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著作、参观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观看红色电影、走访先进基层党组织或优秀党员、在社区市民学校或老年之家举办一场党的政策法规宣讲会或研习会等学习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优良传统,深入理解青年学子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进一步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心系三农,实践基层。探究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政策的运行状况、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农民的社会福利和权益保障实施情况、农民的医疗改革和法制建设等问题,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探索总结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方法。
4、建言献策“十二五”,发展规划促成才。总结“十一五”发展经验,把握“十二五”规划要点,紧密围绕《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选题指南》的相关内容,结合社会热点和专业特色,以时政课题为中心,以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实践探索为重点,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分析事例,洞察民生;坚持运用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的方法,积极为“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建言献策。
5、传承辛亥精神,肩负时代使命。结合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习革命先驱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突破精神和为国家独立、民族存亡、人民解放而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精神和献身精神,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着力提升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当地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创新创业中显示身手、展示才华,奉献智慧。
6、科技兴农宣传服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前期调研联系,根据实际情况以科技知识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播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7、文化宣传服务。组织学生暑期文艺演出队,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农村演出。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等活动。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图书捐赠活动,巩固乡村图书站(室)建设。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文明新风宣传、国家人口政策宣讲,传播科学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开展以防溺水教育为主题的安全知识宣传,提高青少年安全防范意识。
8、“关爱弱势群体”暑期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农村,看望孤残老人,辅导中小学生,与留守儿童、孤残人士开展联谊活动。
9、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志愿服务活动。围绕“改进生活习惯、培养文明行为”的主题,组织志愿者深入城乡的各个角落,集中清扫城市背街小巷等卫生死角和农村的垃圾、污水、杂物、污泥;清理城市牛皮癣、小广告,清除河流、沟渠、堰塘的白色垃圾、生活杂物。
10、开展大学生骨干挂职服务活动。集中组织大学生骨干到机关、社区、农村进行挂职锻炼、志愿服务,深入了解基层情况,经受磨练,增长才干。把组织大学生骨干挂职锻炼作为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环节,使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理解,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11、除了以上内容外,同学们可结合所学的专业,根据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意义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怀化医专2011年暑期社会调查报告参考题目
1、对现今“看病贵、看病难”现象调查与思考
2、对当地医院的医患关系调查与思考
3、农民卫生健康观念与习惯调查与分析
4、当地传统中医(郎中)、中草药应用现状调查
5、当地医药资源(中草药)调查整理
6、当地对流行病、传染病预防与治疗的调查
7、当地传统医药文化(习俗)调查
8、基层医院(包括村卫生室)的现状及发展瓶颈调查
9、私人诊所经营现状及发展对策
10、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生活现状调查
11、当地医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调查
12、当地食品安全情况调查
1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现状及公民满意度调查
14、新型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情况调查
15、当地环境污染与保护调查
16、当地妇科疾病预防与治疗调查
17、“留守儿童”身心疾病防治调查与思考
18、当前各大医院急需何种医务人员/医学人才调查与思考
19、医疗体制改革的实施现状与问题调研
20、百姓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行为的调研——以某地为例
21、家乡城镇下岗职工在就业情况调研
22、就业压力与青年的社会适应问题的调研
23、家庭结构变动及其对养老方式的影响
24、社会志愿服务政策和制度建设的调研
25、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实施情况调查
26、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与政策
27、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28、城乡社会保障接续问题
29、扶持农民工就业创业政策实施情况调查
30、新生代农民工认知、态度与生活状况
31土地流转制度下的农民养老保障问题
32、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状况调查
33、农村留守儿童情感心理状况调查
34、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生活环境状况调查
35、农村留守儿童安全状况调查
36、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意识及行为习惯状况调查
37、农村留守儿童课外生活状况调查
38、关于对××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报告
39、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状况调查
40、农村基层社区组织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作用分析
41、如何建立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的长效机制
42、如何广泛地引导社会力量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
4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分析
44、遵守交通安全法规做文明带头人活动调查报告
45、关于对群众举报乱收费情况的调查汇报
46、乡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47、关于××县农村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48、失地农民和就业社会保障的调查与思考
49、关于我县水环境污染及防治情况的调查
50、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状况调查报告
51、关于第X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52、关于对××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现状的调查
53、关于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54、关于××水环境污染及防治情况的调查
55、××县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56、关于农村中小学校贫困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和分析
57、××县生态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58、当前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59、关于落实对残疾人优惠政策的调查报告
60、国际金融危机对××市的影响
61、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的影响、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62、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63、××县(乡)2009年基层医疗服务单位大学生就业岗位需求调查;
64、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
65、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与分析;
六、社会调查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写作前目的明确,认真选择调查对象,认真选择调查对象,认真制定调查计划,计划内容包括:
1、确定调查对象(范围、程度),选择公众关心、有调查价值、自己也有能力驾驭的社会现象。
2、确定调查目的、调查项目、调查方法。
3、准备调查需用的工具,安排好调查日程。
(二)认真进行调查,搜集有关资料,注意材料的准确性、典型性。
(三)整理分析调查到手的材料,进行分类、鉴别、筛选,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四)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1、确立自己的观点、看法,但必须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判断。
2、实事求是,不夸张、不隐瞒实情,如实将调查到的情况写出来,注意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3、重点在于客观分析,在掌握的事实基础上分析,透过揭示其本质、规律。
标签: 辛亥革命 大学生就业 新农村建设 怀化医专 防范意识 | 编辑标签
标签 辛亥革命 大学生就业 新农村建设 怀化医专 防范意识 发表 取消
字体:中▼
小中大更多▼
设置置顶 权限设置 推荐日志 转为私密日志 删除 编辑 分享复制地址
日志地址:
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
..赞赞取消赞签名档修改 发表 取消
本文最近访客设置 查看最近位访客↓收起↑
旷海波 lv
8-2
5删除记录
转载/分享原文被转载了13次查看>>
原文被分享了0次查看>>
上一篇:2011-8-25
下一篇:社会调查报告3
|返回日志列表
评论隐藏评论签名
全选删除取消批量删除批量删除
还没有人发表评论来坐第一个沙发
提示QQ空间郑重承诺: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绿色、健康的网络空间!坚决杜绝低俗、恶意、反动等不良信息,在此愿每位QQ空间用户共同参与维护!对您的举报信息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处理,请点击:了解QQ空间举报入口
发表评论系统正在进行升级维护中,暂不支持日志评论,敬请谅解!
表情 | 更多功能高级评论编辑器暂时无法加载
点击这里发表评论,如果您要显示签名档,请点击“附加功能”并勾选“使用签名档”匿名评论
同时分享这篇文章 使用签名档 道具 请选择道具隐身草彩虹炫天使之爱
1、新农村建设的现状、问题调查与对策建议——以XXX为例
2、新时代农民工与大学毕业生工作收入比较调查研究
3、某村留守儿童、青少年生活及心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4、空巢老人生活现状与对策建议——以XXX为例
5、农村环境污染状况及可持续发展状况调查
6、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研究
7、大学生兼职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8、“我的中国梦”——当前大学生理想状况调查研究
9、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新、创业能力调查——以XXX为例
10、中国传统文化或XXX地民风民俗文化调查与研究
11、农村水利现状与发展对策
12、关于农村党员现状、党的领导状况、党员队伍建设情况等调查
13、农村基层文化调查研究
14、农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调查
15、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与提升状况调研
“青年中国行”大学生暑期社会调研实践活动是由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发起,联合《中国周刊》面向内地及香港的青少年,所举办的以调研实践为核心的暑期社会考察活动。
自2013年启动以来,青年中国行得到了数十家组织与单位的支持,内地和香港累计230多所高校参与;4631支团队报名,300个优秀方案诞生,近80支团队深入调研,逾百万字的报告文集相继出版。
主办方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及《中国周刊》欢迎青年学子的加入!
二.组织单位
主办机构: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
《中国周刊》杂志社
承办机构:中华青年精英交流网络
三.支持及奖励机制
(一)实践支持:
1.充足的调研经费——最终入选全国30强的团队,内地团队可申请最高10000元活动经费支持;内地与香港组合团队或香港团队,可申请最高20000元的费用支持。
2.长效的鼓励机制——鼓励具有重大延续及延展性的课题,暑期调研成果成型后,课题团队可申请后续调研实践的支持。
3.多元的参与方式——青年中国行在延续往届的“自主课题”的基础上,增加 “定点项目”模块。(注:自主课题只接受团队报名,定点项目接受个人报名和团队报名。)“定点项目”是由基金会联合众多在社会实践及服务等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公益组织合作提供的系列公益或实践活动。凡是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或者热爱公益的内地和香港青年都可以申请参与其中。
4.重量级嘉宾培训指导——主办方邀请在学术、实践等领域专业且权威的嘉宾,为调研团队做学术理论、调研方法、实战技巧等全方位的培训。
5.双向对话促进青年合作——通过分享轻松、多元的话题,架起内地和香港青年之间交流、碰撞、学习、协作、创新的友谊桥梁。
(二)奖励机制:
1.凡入选百强的团队及其指导老师皆可获得荣誉证书。
2.凡入选百强的团队,调研成果择优刊登出版。
3.凡入选百强的团队,其成员皆可申请主办方提供的实习机会。
4.凡入选三十强的团队及其指导老师皆可获得三十强荣誉证书。
5.凡优秀团队成员均可优先参加基金会组织海外交流活动机会。
6.凡优秀团队成员,皆可获得优先参与基金会其它项目的机会。
7.凡申报团队数量突出的学校,皆可获得最佳组织奖。
四.申报条件及方式
(一)申报资格
1.内地或香港高等院校在读全日制学生。
2.年满18周岁,身体状况允许其实施所申报的调研实践方案。
3.凡以团队方式申报,团队人数须为4~6人。
4.内地学生以团队形式申报,成员须为同一所高校学生,但可邀请香港高等院校学生加入团队。
5.凡申报自主课题的团队须自主联系一名指导老师。
(二)报名方式:
1.登录青年中国行官方网站http://www.cylds.com/qnzgx完成会员注册。
2.仔细阅读“青年中国行”2016相关资料。
3.在线填写提交报名申报表。
五.活动流程
六.补充说明
1.请所有报名者在主办方官方网站仔细阅读有关青年中国行的相关文件,在充分了解所有相关事宜后,再填写提交项目申报材料。
2.凡提交到青年中国行主办方的所有申报材料,皆由主办方保存,不会用作其他用途。
3.在你无法访问官方网站等指定平台的情况下,你可以通过电话、信函或其它方式,联系主办方,咨询相关信息。
七.主办方联系方式:
项目负责人:周倩
联系电话:(8610)6708 5345;(8610)186 1214 9751
电子邮箱:qnzgx@qq.com
青年中国行网址:http://www.cylds.com/qnzgx
主办方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9号正仁大厦702室
八.主办方简介:
【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
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始创于2007年,为非营利性社会公益组织。主席郑志刚先生现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委员、中央企业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执行副主席兼联席总经理,周大福珠宝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K11 Concepts Limited创办人及主席。
成立至今,基金会通过形式多样的青少年活动,致力于为在差异性文化背景下成长的青少年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并推动中国内地及香港等地区青少年关于艺术教育、人文素养、实践创新等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此过程中,基金会与青少年朋友们建立了新型伙伴关系,将分享变为滋养,陪伴青少年成长,共同迎接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周刊】
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指大学生在课堂之外,根据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引导大学生们走进社会,深入了解社会中的人情世故,接受来自社会的教育,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的实践性活动,这一系列实践活动的目的在于让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们提前认识社会,将自己在校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之中,积极地参与社会建设,在社会中提高自己的精神觉悟,继而达到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目的。
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是指大学生在参与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社会实践需要具备教育意义,主要教育意义有以下几点:第一,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完成知识创新的目标;第二,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品质,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第三,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如何积极地走向社会、帮助社会。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来说,暑期社会实践是一种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教育活动,虽然是学校有目的性地组织学生参与,但整个过程是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能力、分析能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的活动过程,因此为了进一步促使大学生尽早地了解社会,还需要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详细的分析[1]。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现状
(一)思想修养
独立学院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使大学生的思想修养得到提高,在经过一个暑期社会实践后的大学生,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但是在实际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因为大学社会实践活动过多,而参与学生人数却不广泛,且学校经费有限,只能允许一些精干的学生干部参与社会实践,自然而然无法提高所有学生的思想修养。
(二)团队合作
独立学院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之后,80%的大学生都认为能够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尤其是在组织形式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因为这部分社会实践活动大多是在较为艰苦的地区开展,大学生们的日常社会实践工作也就会略显困难。但从实际过程来看,由于社会和学校的支持力度不够,学生去往的社会实践单位不是依靠教师的社会关系,就是凭借学校与社会的合作,真正去往基层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社会适应
为了进一步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需要尽早地引导大学生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及早地来到社会去感受社会最真实的一面,这样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从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社会实践的特殊性,社会实践活动的规范程度还不到位,虽然学校已经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课外拓展的第一项目,但是社会实践活动中仍然有一些环节是与教学内容脱节的,这就意味着学生无法及时适应社会。
(四)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一般是在组织形式类型的社会实践中才会体现,社会责任对于大学生来说,既是树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也是今后工作的原则。暑期社会实践之后,大多数大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责任,一些参与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甚至更加关心农民的生活问题,但是这些去往农村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很大一部分专业是与农村不符的,其原因在于学校社会实践基地有限,无法容纳更多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因此学校还应该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2]。
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
从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现状可以看出,社会支持与育人功能发挥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社会支持中的活动资金、实践时间、实践机会、时间单位等方面的支持情况,还是会影响到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的发挥的。社会支持作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经济基础、岗位实践的帮助,但育人功能发挥如何,还是要看学校、家庭、个人的支持[3]。
(二)学校
学校支持作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核心部分,虽然在实际过程中还存在着指导力度不够、操作性不强、形式过于片面等问题,但由于学校支持能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需要提高学校的运作能力,在组织和指导方面进行加强。
(三)家庭
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家人都十分赞同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就说明家长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态度是积极的,家庭教育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若家长十分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对其进行社会教育和鼓励,那么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助大学生超高水准地完成社会实践[4]。
(四)个人
暑期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的个人态度能够直接影响整个社会实践的完成度,没有积极的个人态度,那么学生也不会认真地去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际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的认识不深、参与不积极、注重形式等问题,都是能够直接影响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
四、提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对策
(一)注重教学改革
积极的优化独立学院育人机制,加快教学改革速度,将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目标放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之中,逐渐转变大学生的日常课程,在课程之中增加社会实践课程,根据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型进行分类,让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内容多、差异大的特点,这样就能有助于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尽早适应社会生活。
(二)规范过程管理
在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学校需要完善社会实践的组织制度和加强社会实践的过程管理。通常情况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都是由团委统一组织的,这就意味着学生的社会实践会涉及很多部门,很有可能出现分工错误、配合问题等现象,因此需要对社会实践过程进行控制和管理[5]。另外,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一项周期长、内容复杂的项目,从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到结束,要经历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此期间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培训工作,且要经过准备社会实践材料、申报社会实践项目、社会实践勘察等环节,由此可见,加强社会实践过程管理对于大学生参与活动的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
(三)加强社会合作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是由学校组织的,但是若没有社会的支持,这一项目也就无法开展,因此要展现社会实践育人功能,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制度,更要加强社会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尤其是高校应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拓展实践基地,这样才能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提供更好的基础保障[3]。虽然现今独立学院为大学生建立了很多社会实践基地,如创业基地、就业基地、社区基地、志愿基地、红色基地、科研基地等,但也无法满足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需求,因此还是应该多与社会合作,让学生认识真正的社会。
(四)突出成果转化
社会实践结束之后,学校应该让大学生提供自己的社会实践成果,其中包括报告、论文、感悟、体会、照片、微博、视频等内容,且还应该让大学生及时将这些内容进行转化,以个人社会实践报告会、社会实践经验交流会、社会实践成果展示,或者社会实践话剧、情景剧等方式为其他大学生展示出来,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并且还能使大学生主动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更加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3]。
(五)丰富校园实践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开展丰富的校园实践活动更有助于独立学院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在整个过程中,学校应为学生创建具有文明气息的校园环境,干净的教室、整洁的宿舍都会提高活动的成功率。接下来,就应创造浓厚气氛的校园文化,定期组织活动,如知识竞赛、服务活动、公益活动等,这样一来,就能让大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校园实践活动,同时也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
(六)完善激励机制
社会实践中的激励机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鼓励机制,学校可以采用立项的方式,让学生提出社会实践方案,然后由学校选拔出最为优秀的实践方案,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就会主动去了解社会实践活动;第二,单位激励,大多数社会单位都不会考虑学生的利益,更多考虑的是自己单位的利益,因此学校可以与社会单位进行协商,要求社会单位针对学生制定一系列激励机制,这样就能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去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本文根据独立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现状及对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得知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中,学校需要根据学生社会实践类型的不同,帮助大学生进行选择和思考,在实际过程中学校更要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充分体现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余求妹.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对策研究——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2,(12).
[2]张佳.探析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3,(11).
[3][6][7]常海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发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4.
[4]聂法良.大学生大众化社会实践调查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7).
【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参考课题】推荐阅读:
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参考课题10-27
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参考课题200题06-08
大学生暑期实践实践报告10-28
幼师专业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总结07-15
暑期化学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06-23
大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07-17
学生在暑期的社会实践的总结10-04
暑期实践参考题目09-17
大学生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总结05-26
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自我鉴定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