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通用9篇)
景泰县寺滩乡九支小学
一、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研究背景
随着我乡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学生生源逐渐减少,班级授课更趋于小班化的教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实行小班化教学,使教师与每一位学生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帮助机会,学生课堂上动手动脑的机会大大增加,使教育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教育思想变为实实在在的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活动和提问,使学生的想象力、动手动脑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及团队意识都逐步加强。
小班化教育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时间、精力相同的情况下给每个学生以更多的关心和个别化辅导,可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个体学习机会,更充裕的活动时间和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小班学生的个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展示。个性的发展是创造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改革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因而,现代教育呼唤着“小班教育”这一反映以人为本、关心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又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
所谓“小班”就是指教育组织的一种空间形式。“小班教育”,指教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即在学生较少的班级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方式。学生人数的减少,使教育活动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教育活动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变化;如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活动密度、活动强度和活动有效度等的变化;如师生互动关系会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加或增强;如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评价等会发生全新的变化等等。此项实验,就是探索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促使上述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这种教学模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机会;培养集体合作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为此,我校提出研究课题,探索小班化教育中提高质量的途径,充分寻觅和利用小班化教学的优势,深入、持久的研究和实践,促使学生素质更全面的提高,使小班化教学无差生,也让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真正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二、研究现状述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基本做法是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每组3-4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三、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就是以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创新精神为主要目标,以“自主学习自主发展论”为理论根据,以小班化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组织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程序,在本模式的应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结合本校的办学条件、以及学龄人口特点,并考虑到小学学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力求为学科教学的应用做贡献。
在小班中采用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主要是依据儿童本身的学习特点。我们知道: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经历,都能获得经验,但我们应当关注的是学习经历和经验的性质,是接受学习的经历,还是探究学习的经历,是获得间接经验还是直接经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带领学生走一条认识的捷径,片面追求知识传递的高效,以至学生的学习经历中,直接经验太少,更谈不上学生与别人的合作、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怎样为儿童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使儿童在活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自主学习,是本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
因此,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在课堂教学中迎难而上,使“合作互动”这件事坚持做下去,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的脑和手都动起来,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愿望和积极参与的意识而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的模式,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班化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为师生互动创造良好条件,与大班相比,师生互动空间更大了,每个学生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有针对性辅导的机会增加了,学生参与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时间充裕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分类辅导,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变成了实现。
首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学到真正的技能,通过试作及巩固练习的训练,学生掌握以主题为中心的结构性基础知识。这种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广泛迁移,使学生真正把知识学活。另外在学生评价反思中,领悟到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坚持做到叶圣陶先生所言“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育”。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意识,确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观。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自主创新意识。课堂上教师同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并积极为学生学习创设环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为目的,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学会自主创新,掌握学习方法,同时培养严谨科学、崇尚真理的良好素质。
再次,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互助、民主、团结、合作、竞争、交往的道观念和现代意识。另外,发挥小组活动互动功能,尽可能长时间的照顾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有提高。
四、研究的对象
此课题选取本校二-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科目涵盖语数英三科。
五、研究的内容
我们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研究的内容作出了如下定位:
1、我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其常见问题分类
(1)我校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2)影响小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关因素
(3)针对不同学科怎样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研究
2、我校“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教学中的典型案例
(2)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寻找“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3)根据“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分类,研究“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
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评价标准
六、研究的过程、人员分工、保证措施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有关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课题标准,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研究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
1、采用调查研究法、谈话法和观察研究法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搜集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撰写调查报告。
2、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广泛收集案例,结合典型案例探究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设计评价标准等。
3、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经验,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积极探索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的方法。
4、研究策略:
(1)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人文环境
(2)根据学生的智力、兴趣、个性等方面的特征合理调配小组成员
(3)处理好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和教师适时有效指导的辨证关系
(4)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辨证关系
(三)总结阶段(2015年3月——7月):
主要采用经验总结法等。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编印论文专集、案例集、评价标准,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人员分工:
课题组组长:缪占雄,负责学校工作的总体协调和全面监控,并组织实施。
课题组组员:
肖生军,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五年级数学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全面指导协调该模式的实施工作。
李晓晓,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四年级数学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龚
越,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语文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张晓伟,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二年级语文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
陈尚翠,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英语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马园林,参加课题的实践,负责三年级英语各项目标的实施,资料的收集。保证措施:
1、争取学校领导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支持。
2、收集相关资料供研究人员的学习和研究。
3、组织研究人员学习,举行一些讲座,提高研究水平。
4、争取一些研究经费,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
七、课题管理(前期、中期、后期或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阶段成果及最终成果
(一)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2013年9月—2013年12月收集整理有关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理论文献和实践经验材料,设计并修改完善《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课题方案,通过课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
按计划进行研究,由教研组长负责各阶段目标的实施,课题组每月做一次阶段性总结,整理案例,从中探索规律,反思教学设计程序与实际效果,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为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积累实践资料。学期末,对教学情况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分析典型案例,撰写出阶段性的研究论文。1、2013年9月—2013年12月:分析现状
2013年9月:设计课堂教学现状调查表、调查问卷。
2013年10月:对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调查,进行单元认知水平检测分析,对常见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分析原因。
2013年11月—2013年12月:收集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应用研究的相关因素的论文,撰写“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现状分析”调查报告,为下一步研究做好准备。2、2014年3月—7月:探究方法
2014年3月:教师充实培训,提高教师运用“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明确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要求。
2014年4月:进行教学研究,积累各年级段教学案例,分析案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反应及时反思。
2014年5月:收集案例,集体交流研讨。3、2014年6月—8月:初步设计评价标准,总结方法,组织中期汇报。4、2014年9月—12月:验证实践,进一步探究方法
根据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具体研究(具体化如每周一课,每人一课等),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设计和实施等。
2014年9月: ①针对某一学科进行教学设计,②进行实践,③组织交流研讨,探究应用方法。
2014年10月:对各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整方法。
2014年11月—12月:继续进行教学实践,对调整的方法进行验证,收集应用方法和途径的有关论文,继续完善评价标准。5、2015年3月:总结方法和途径
收集案例、课堂教学设计,经验论文,积累具体研究资料和成果,总结出有效方法及途径,完善评价标准,组织中期汇报。
(三)总结阶段(2015年4月—2015年7月)
2015年4月:全面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分析总结课题研究情况。
2015年5月:编印《论文汇编》、《案例集》、《各年级段评价标准》。
2015年6月—7月:汇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报告,进行课题结题鉴定、汇报活动等。
最终成果:
1、论文集和案例集。
3、小班化“小组合作型”教学模式的评价标准
一、引入竞争机制, 激发合作热情
有竞争才能有提高, 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 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 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小组内、小组间可以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比拼活动.教室的墙面布置我采用主题式设计, 如, “谁得的苹果多”, 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 每组植一棵苹果树, 比一比哪棵树上结的果子最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可以为自己的小组赢得一棵苹果, 个个通红的大苹果激发了小组成员的合作热情.再如, “追星棒棒棒”的比拼, 教室的一整面墙贴上六种小朋友喜欢的卡通动物, 分别代表六个小组.将小组分别命名米老鼠组、机灵兔组、乐乐猴组、喜羊羊组、跳跳虎组, 维尼熊组, 小组成员的每次进步将为他们这一组增添一颗五角星.闪闪的红星激励每一个孩子为自己的小组增光添彩.这样的设计, 迎合了学生的年龄特征, 为教室增添了一份童趣.
在班里我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每组成员分工合作设计一本“七彩语文”.在组长的带领下同学们都能团结协作:有的收集资料, 有的设计版面, 有的负责抄写, 还有的负责美工……合作中充分发挥到组内每位成员的优势, 不仅扩大了知识面, 而且也提高了小朋友们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着成功的快乐.
二、教师有效引导, 提高合作实效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教师的职责已不限于传授知识, 告诉学生真理, 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 做好顾问, 当好参谋, 做一位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的首席”.
1. 精选学习内容.
合作学习应重实效, 而不能流于形式, 那么将合作的内容选“准”选“精”就至关重要.我觉得可以遵循三点原则:
熟悉的方式.即在教师的训练下已对学习某方面知识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模式, 学生能按此模式逐一解决.如:识字教学环节中, 我安排小组长组织自己的组员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顺序, 每人必须完成3个环节的任务:一是, 读一个生字, 要求读准字音.二是, 在组内提醒大家读音该注意什么.三是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生词读一读.这一环节在训练多次后, 每位学生都比较熟悉, 能够认真、迅速、有序地合作完成每一步骤.
适中的难度.教学中需要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解决的疑问应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 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如在苏教版第一册《识字3》的教学中,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第三、四行与游乐场有关的词语形成的韵文, 在一、二两行韵文教学完毕, 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欣赏过了美丽的景色, 我们一起去游乐场玩玩吧?进游乐场可要门票, 你们想得到吗?到小组长处领取吧.你最喜欢玩什么?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长可以考考组员认不认识门票上的词, 然后再发给他) 通过领取门票的环节给学生读词理解的机会, 寓教于乐, 迎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由此可见, 设计难度适中的内容,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必要的合作.即教学中有些问题本来就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如:分角色表演、朗读、词语接龙等.但有些问题不需要合作, 合作的花架子应尽量避免.如教学苏教版第四册《会走路的树》引导学生想象的环节就有必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议一议, “小鸟告别了这棵树飞往远方, 它会飞到哪里, 能看到什么呢?”“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 会对老驯鹿说些什么呢?”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小组内的各抒己见, 可以不断地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2. 提供有效指导.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 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合作的过程中, 当出现困难、意外局面时, 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的引导,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叙、有效的开展.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 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如, 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夏天来了, 你想变点什么?在参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我发现多数同学只把答案限制在动物、植物上, 如, 想变青蛙、想变蜜蜂、想变树叶……我顺势说, “在我们的身边, 还有哪些是具有夏天特色的东西呢?例如, 老奶奶手上摇的蒲扇, 同学们再讨论讨论.”当我再次深入“百合花”和“郁金香”小组时, 发现同学的视野开阔了许多:“我想变一只萤火虫, 在黑夜中发出点点星光.”, “我想变一场小雨, 让空气变得清新;我想变一阵清风, 给人们带来凉爽.”, “夏天来了, 我想变一个圆圆的大西瓜, 给口干的人们解渴;我想变一把大蒲扇, 给人们带来清凉.”, “我想变一个大大的游泳池, 让小朋友们在池里尽情地玩耍.”此刻, 我的脸上落出了欣慰的笑容.在指导小组活动的过程中, 只要你静下心来, 走下讲台, 弯下腰和学生近一些, 就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 就可以感受到学生的思想.孩子们在做什么, 想什么, 是否和教师的教学设想一致应该成为我们永远思考的问题.
三、利用优势互补, 培养合作精神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存在着智力、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了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学习, 我尝试小组内的搭配兼顾男女比例, 智力、能力的差异, 使优生带动学困生共同进步.
男生与女生互补.我觉得在小班化的小组活动中可以实现男女互补.
案例1:在一次“我成长, 我快乐”的班会中, 我安排了一个“折纸鹤”的游戏, 比比哪小组折的纸鹤漂亮, 而且折得最快.活动中, 发现女生心灵手巧的比较多, 男生相对来说动作稍微慢一些.于是让每小组折得快的女生帮助还没折好的男生.此活动发挥了女生的优势, 同时也让学生懂得了遇到困难时同学之间可以互帮互助.
案例2: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练习八中的“说说写写”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画一画并写一写“未来的交通工具”.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 我发现男生对“未来交通工具”表现出的兴趣高于女生.在集体汇报时, 我有意让男生先发言, 起到开拓女生视野的作用.之后同学们各抒己见:“沙漠坦克”、“海陆空三用车”、“环保汽车”……不断生成.同学们对交通工具的颜色、构成、功能等等的设想各不相同.小组活动中男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优生与学困生互补.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我将学生识字的课堂延伸到菜场, 结合苏教版第三册练习5中的“做做写写”指导学生认识蔬菜的名称, 制作卡片.小组活动中, 让学生自己选择制作方法:卡片上面可以画上蔬菜, 写上简单的词组;也可以附上儿歌或自己的习作.小组合作, 比一比哪组做的卡片多, 而且质量好.在老师的引导下, 学困生多数承担了写词组的任务, 如: (紫茵茵) 的茄子, (红彤彤) 的西红柿, (细长) 的胡萝卜……而接下来完成习作的任务则由中等生或优等生承担.“乐乐猴组”的蔬菜生字卡正面上方画了一个饱满的茄子, 下方写着 (紫茵茵) 的大茄子.背面则附上儿歌:大茄子, 圆又长, 身上穿着紫衣裳.大茄子, 有营养, 娃娃吃, 身体壮.“米老鼠组”的卡片上正面画上胡萝卜, 右边面写了 (细长) 的胡萝卜, 反面写了原创儿歌:胡萝卜, 穿红袍, 末尾长须地下藏, 拔出它来尝一尝, 味儿清甜有营养.
“字——词——段——篇”由浅入深, 字词由学困生完成, 段篇由其他学生完成.学困生可以读背、欣赏其他同学的成果.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不仅完成了识字到阅读、习作的过度, 而且实现了优生与学困生的互补.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 每位学生都能收益匪浅.
关键词:小组合作;数学教学;小班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4-059-1
一、优化组合,是小组合作的前提条件
小组合作需要组员的密切配合,有高度的责任感,需要组员能建立相互信任、互相沟通的和谐关系,并能对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评估,并找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所以构建结构合理的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
在我们班,我是这样安排的:首先先把全班学生平均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按学习能力从1号到5号都有自己的编号,1号、2号旁边我会安排学习能力较强的4号和5号,一方面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合作时监督他们专心倾听,认真思考,另一方面又可以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地帮助、辅导他们。小组长一般让3号同学担任,因为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又刚好坐在小组中间,利于对整个小组进行调控。当然每个人的职责并不是固定的,我会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随时变换组内成员的职责。
二、抓住契机,使小组合作势在必行
第一,在一节课的重难点时展开小组合作。在新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本节课的重难点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有困难,如果教师强行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记忆也不会很深刻。这时候如果采用小组合作,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教师适当指导,这样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第二,“众说纷纭”时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每个学生都想表现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课堂时间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欲,这个时候的小组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之间畅所欲言,相互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当彼此有争议,意见不一时采取小组合作。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时常会有不同的解题方式和策略。此时教师如果将有争论价值的疑点适时下放到小组中,让持有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四,在实验、操作时组织小组合作。数学学习中有大量操作性任务,学生仅凭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是无法独立完成的,就必须依靠小组的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三、合理分工,让小组合作顺利进行
小组一般设有组长、副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每个组内成员都有一定的职责,例如组长要对组内成员进行任务分配和总结,副组长要监督组内成员的任务完成情况,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汇报员代表小组进行合作结果汇报……如此安排,能充分保证“人人有事做”。再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习的不同阶段互换小组成员之间的角色,使小组成员得到全面的锻炼。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分工的基础上,我还会强调学生按顺序完成学习任务。比如说简单、基础性的题目,我会让小组成员按1号到5号的顺序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我是按5号到1号的顺序完成;而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我就让会的人先说一说,不会的人模仿说一说,争取每个人都有收获。
四、教师参与,是小组合作的必要条件
在合作学习中,光靠学生的能耐是不够的,毕竟小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还处于较低状态。因此,教师指导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和促进者,有时还是学习的合作者。在学生展开合作学习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项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并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合作任务。
教师的指导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小组合作学习中总有部分学生把它当作讲话的机会,这时候教师就要及时的加以制止,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第二要帮学生排除学习障碍。在合作中,时常会出现思维受阻的情况,这是需要教师及时点拨,为学生排忧解难。第三要引导深化,小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层次浅、过于片面的情况,这就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向更全面、更深刻的方向去思考。
五、交流汇报,是小组合作成败的关键
在小组汇报时,我一般都是问:“哪个小组来汇报?”而不是:“哪个同学来汇报?”学生在汇报时也是说“我们小组认为……”而不是“我认为……”这样是想让学生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一个小组成员在汇报时,其他小组成员应该认真倾听,从他们是意见中发现与自己小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对相同的地方可以进行再补充,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意见时,要虚心接受,当然,听取别人的意见是要不盲从,做到有选择地接受。这样,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吸收,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知识也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深化,学生群体的智慧也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交流汇报时,教师也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适当地使用一些指令性的语言使活动顺利开展。比如有小组在汇报时,其他小组一听到一些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答案是往往忍不住要插嘴,这个现象在低年级尤其普遍,这时候教师要及时用一些提醒的话语,比如“在别人发言时,希望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有不同的意见请大家举手回答”等等。
六、多元评价,是推动小组合作的内在动机
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小组化个别辅导”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改革,贯彻落实“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学为主体、以学定教”,“精讲精练、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全力打造“小组化个别辅导”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导学案
导学案是 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方向盘
导学案是打造我校“小组化个别辅导”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载体、抓手。导学案实现两个前置: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学什么? 怎么学?学会了吗?)。学生意识: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是为学生主体服务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2)导学性原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体现“导”的意义。
(3)课时化原则:一课一案,每一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4)问题化原则: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应用等以问题形式明确的展示给学生。(5)层次化原则:学习任务问题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环节
(1)学习目标(2)重点、难点(3)知识链接4)学法指导(5)问题逻辑(6)学习反思(7)作业布置(8)归纳小结
导学案案例
(一)1、学习目标
2、学习重点
3、学习难点
4、自主梳理(填空)
5、互动探究
6、归纳小结
7、拓展延伸
8、巩固提升
导学案案例
(二)【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一)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主学习”内容,并展示讨论成果:
(二)小组合作讨论: 【课堂检测】
学科导学案架构参考 语文导学案案例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习流程】模块
一、情境引读;模块
二、整体感知;模块
三、重点研讨;模块
四、应用拓展
作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习流程】模块
一、知识准备;模块
二、文题分析;模块
三、材料富集;模块
四、构思表达
数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个别辅导、成果展示、点评 【问题导读】 【例题分析】例题—导学---解析---训练 【方法提炼】 【当堂检测】
英语导学案
【Learning aims】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ocedures】 【Please recite】
【Self-study】Task one Task two 【Group-study】Task three 【Self-test】Task four 【Prevision】 【feedback】
物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个别辅导、成果展示、点评 【学习早准备】任务
一、任务
二、任务
三、任务
四、任务
五、任务六 【当堂测效果】
化学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一、二、三 【合作探究】要点
一、要点二 【典型例题】例
一、例二 【课堂检测】 【学习反思】
生物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能力方面 【重点难点】 【知识链接】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二、小组互查,提出问题
三、协作释疑,精讲归纳
四、典型精析 【达标检测】 【课后小结】
政治导学案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自学指导】
一、知识梳理、二、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一)小组交流并展示
(二)讨论交流 【课堂检测】 【总结反思】
历史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习模块】
一、学什么?
二、怎么学?
三、学会了吗? 【合作探究】 【当堂检测】
地理导学案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个别辅导、成果展示、点评 【自学内容】学习任务
一、学习任务
二、学习任务三 【问题讨论】 【概括总结】
【当堂检测】
导学案编写的基本程序
初稿:“一课一案”提前一周布置给主备人,负责制成电子稿,备课组长初审。讨论:周二集体备课时间集体讨论一周的导学案,主备人负责解读,组员负责提出修改意见。
定稿:主备人根据组员意见,完成导学案的修订,打印导学案。同时编印答案。留存:备课组长将电子稿上传学校网站,教务处审查,公布。
导学案的使用:
1、导学案必须做到两次收发、两次批阅,提前下发给学生,课后,教师要在“导学案”上填写“教后记”,针对课堂教学情况形成“错题集”。
2、学生根据导学案内容认真进行课本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完成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同时提出自己、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
3、课堂上学科教师围绕导学案进行小组互查、小组讨论、概括总结、完成导学案的学习任务。
4、学科教师用完导学案后,要撰写教学反思。
5、学生必须使用双色笔进行纠错和标注重点内容。
6、每隔一周将学生必须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7、一般不布置另外书面课外作业
8、课过程一般可分为:有“六大环节”,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9、学生必须自主、独立使用“导学案”。教育学生在预习时切忌抄袭他人,弄虚作假。
10、定期的巩固复习,实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导学案编写的格式要求
一)、电子档案(上传学校网站,教务处审查)-----文件夹与文件名
1、年级文件夹名:
高一(1)班:“g11导学案” 高一(2)班:“g12导学案” 高二(2)班:“g22导学案”,其它类推
2、年级学科文件夹名:
高一化学:“g1hx高一化学”“汉语拼音加汉字”
3、各导学案文件名:
“年级学科拼音首字+流水号+课题+课时”如“g1hx01物质的分类”“g1hx05物质的量(1)” 二)、导学案
1、页眉部分---用5号宋体字加粗内容如下
高一化学
必修一 NO。1 使用时间 2009-9-1 编制
审核 教学模式
2、紧接页眉第一行---用5号宋体加粗
班级:
组别: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
3、第二行课题----用4号宋体加粗
课题:
4、栏目 用小4号加粗加实心方括号 【学习目标】---小标题---用5号字加粗 1.知识与技能:-----正文用5号字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自主学习】---所有导学内容用5号楷体并用圆括号标出 【合作探究】
(一)小组内相互交流讨论“自主学习”内容,并展示讨论成果:
一、课题的界定
1、小班化:指人数控制在35人以内的班级授课模式。授课机制较为灵活,学生的个性得以真正展示。
2、农村初中:指地处乡镇办学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的7——9年级授课学校。其生源大多数来自农村,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素质发展层面较为落后。
3、数学: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简单地说,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
4、小组:小范围的学习小组。
5、合作学习:指一种以相互协作、共同探讨为方式的学习模式。
小班化农村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新课标理论、创新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为目标,围绕每节数学教学内容,结合小班化的特殊环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在农村小班化中学中开展的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小班化教育理论:小班化教育不仅仅是指课堂学生人数的减少,而且意味着受教育机会的增加和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的普遍提高。
2、新课标理论:《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3、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虽然人的先天素质对智力的类型起决定作用,但智力的发展水平高低更取决于个体后天的文化教育活动。
4、主体教育理论:主体教育理论认为,人的主体性是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最重要的前提。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5、合作教育理论:个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群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还学生学习主动权的具体实施过程——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能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助、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学生学会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题提出的背景
1.在科技发展飞速的今天,时代在呼唤“合作精神”。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大的工程建设,都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未来急剧竞争的社会中,离开了合作,单靠个人的力量更是难以取得成功。因此,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前提。把合作观念引入教育,更是现代社会,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过去传统的数学教育模式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从而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高,缺乏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合作学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活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便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造
精神,探索及实践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
3、素质教育的大背景:素质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
2、现实背景:农村教育的高峰期已渡过。农村初中学生生源大大减少。我校作为南京市30所小班化学校之一,已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小班的特质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同时,又能大大促进学生的优化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已在我校教学中被开始重视和应用。但从目前农村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合作学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因此,如何更好地分析原因并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和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学得更加主动积极、生动活泼,促进学生在良好的互动氛围中自觉地进行认识和意义建构。
2.通过本次课题研究初步形成一套适合农村初中小班化学校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五、研究内容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文献研究法)2009年8-9月
(1)通过网上查阅、图书馆查看、相关专著选读,对小组合作学习理论进行了初步的资料积累。(2)参加各种形式的教研、个人课题交流活动,听专家讲座等。
2、调查分析现状,初拟研究策略(调查研究法)2009年9-10月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分析目前我校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发现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合作学习小组结构不合理(2)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和责任分工。合作学习前没有作预先的准备,想到哪说到哪,多数学生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
(3)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参与度不高。(4)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必要的评价机制,尤其是对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的表现情况没有给予必要的评价反馈。在此基础上拟定具体研究策略,建立实验班级,本人正好带了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所以确立了
(四)班为实验班级,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三)班为正常的模式教学。
3、具体实施(行动研究法)2009年12月-2010年7月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小班化教学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为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灵活编排课桌提供了可能。
我在尊重学生自愿的原则下,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摸清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全班35名学生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搭配成6个学习小组(其中一组5人),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作了分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主要由班干部担任;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由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一名记录员,大多由一名细心的女生担任,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作出汇报。每个同学都各尽其责,每次合作对于他们来讲都是充实而有效的。平时,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在一定时间后,角色转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愉快的学习体验。
(2)培训组长。小组合作学习能否有序进行组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定期召开各组组长会议。指导他们如何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给每个成员分配角色,如何在讨论过程中调动本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如何做好讨论记录,如何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为本组讨论搜集资料。作为组长如何想方设法让本组成员以小组的荣誉为重。
(3)训练合作技能。由于农村学生综合素质较低,要组织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训练合作技能。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训练: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成员要认真倾听他讲话,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并且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
2)学会讨论
讨论交流是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在独立思考后,由组长安排汇报独立思考的内容,一人汇报时,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说、会说,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4)把握小组合作学习时机。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应该是学生的一种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合作的需要,这样的合作才可以真正意义的达到高效。因此,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需要选择恰当的任务进行小组合作。
1)当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例如我在教全等三角形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识别全等三角形,让学生课前分组准备好材料,课上分组探究平移、翻折、旋转三种变换过程,最后分组演示汇报各种全等变换过程,掌握识别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这样做既能节省时间,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2)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例如,在八年级数学活动《测量物体高度》中让学生探索测量建筑物高度时,这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相互协助,共同完成。合作过程中,既体会到如何利用学到的知识求出建筑物的高度,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又培养了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摘 要:社会在变,人在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也必须得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已成为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召唤,学校教育教学的必经之路。全面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和应尽义务。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填鸭式”“灌输式”的老旧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积极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08-00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8.044
如何使学生真切地感到物理是实在的、有用的、有趣的,变“苦学”为“乐学”,变“学会”为“会学”,从而走向自主、合作、探究、创新之路,这就是新时期广大物理教师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我校顺应教改潮流,大胆尝试,借鉴杜郎口中学先进经验和榆中小康营中学“自主导引式”高效课堂模式,在课堂中全面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全面实行导学案学习
为了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创造性精神,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我校初中物理教学全面实行导学案学习。这样,既可以把课堂中新课的基本任务分解到课前,也可以把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知识预先展示给学生;既可以锻炼学生亲自动手查阅有关资料和勤于动脑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使他们上课听讲有目标和针对性,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严格按照“五个环节”完成教学活动
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要求,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严格执行“预习检测――明确目标――分配任务――分组合作――交流提升――达标测评”五个环节来完成一堂课的教学活动。每个教学环节均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和活动时间的需要,合理分配时间段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占有量。一般教师的点拨引导时间不超过一堂课的l5%。
预习检测。首先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对教材内容仔细阅读并整体感知,查阅资料,解决问题,通过认真分析,把握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用4―5分钟时间让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案中预习导学部分中的测评题来展示预习任务,教师做适当点评和补充。
明确目标。推荐一名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简明扼要地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课学习活动后能说什么,或能做什么或想什么。体现教学活动所达要到的目标。
分配任务、分组合作。教师给各学习小组分配学习任务时,要根据难易程度,考虑各学习小组之间以及小组内各成员之间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差异,有区别、分层次地进行,分配的任务应该是具体的,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各学习小组内合作探究的方式灵活多样,可以自由研讨,也可以互相质疑,或由教师提问,让学生进行任务型探究。最后,在学习小组内由小组长负责,将本组内所有成员共同认可的最佳探究答案记录下来,等待在班级内交流展示。
交流提升。各学习小组在展示交流本组集体智慧结晶的探究结果时,教师应尽量增加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思考的教师绝不能替代,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师更不能越俎代庖。教师应及时对展示结果作准确恰当的点拨和评价。
达标测评。教师可根据课堂时间,针对学生认知层次,选择一些既涉及基础知识,又能提高技能;既有课内知识的巩固训练,又有课外知识的拓展延伸的测评题在课堂内完成。
三、科学设置学习小组,合理构造学生自主学习方式
为了方便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初中物理课堂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每组安排5―6人。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实际差异、教学的内容、授课的环境等因素,合理搭配小组成员。分组最好实行组内异质,即性别有异、性格有异、认识有异等,而组间同质。同时,小组内每个组员的座位设置也是科学有致的,如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坐中间,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坐两边;性格内向不爱发言的同学坐在外向型同学旁边等,这样以好带差、以动带静,互相促进,共同进步。也便于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开展赶、学、比、帮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探究问题的兴趣。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当学习成为团队的努力而不是一个人孤单的竞赛时,学习本身就能得到极大的促进。一起学习,一起工作,一起研究,一起改变,一起完善。
四、记录教学反思,反馈学后信息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下,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师,应及时反思本节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和不足,并及时整理记录,以便日后进一步加强。同时要利用课前、课后的空闲时间和学生畅谈交流,听听他们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收获和困惑,不断归纳,形成总结,达成共识,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行为、完善教学模式,并作为一种经验推广到新的课堂教学中去。
此外,初中物理教学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设法启动学生的内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应注意:防止物理课堂过乱,教师既要做学生“学”的向导,也要做课堂秩序的维持者;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活动中,教师既要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也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对于一些学困生要特别给予更多关照,及时发现他们身上潜在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和别的同学一起健康成长。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重而道远,但也是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它需要每位物理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尝试,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最终实现物理课堂真正的“高效与和谐”。
参考文献:
一、微课式的翻转课堂
随着高效课堂理念的提出,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尝试并提出各种新的教与学方式,比如翻转课堂、运用数字化平台等。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很多种,如导学案、微课等。近来不乏在分析翻转课堂的定义和特点的基础上, 构建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模式。
首次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是一名叫萨尔曼·可罕的年轻教师,他让学生课前在家观看视频,把握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同时通过适当的练习评价学习的掌握程度,然后在课堂上把重点主要放在解决学习问题及师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上。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翻转课堂教学,都包括两个阶段:一个是知识的传授阶段,一个是知识的内化阶段。不同的是,传统教学里知识的传授是在课堂上完成的, 知识的内化是学生在课下自己完成的;而翻转课堂教学正好相反,知识传授是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内化是在课上完成,由此课前的知识传授就少不了各种技术的辅助。根据现实需要,2008年秋季,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首创了“微课程”的概念,这是一种运用建构主义形成的,以移动式的在线学习为目的的时间教学方式。
基于数学微课形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高效数学教学行为特征为理念的。高效的数学教学行为凸显出来的科学性、智慧性和艺术性在微课式的翻转课堂中有很好的体现。所谓“科学性”,是指数学教师在教心、导学与发挥数学的教育性方面的教学行为方面应更具有合理性,教心指能够围绕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的“心脏”开展和组织教学,即指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并以此高效组织数学教学,从数学认知方面讲,要重视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在非认知方面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求知欲与求识欲为目的,在元认知方面着重指导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数学的教育性,让学生体验数学精神、思想与方法带来的快感,获得理性的数学思维的教育。“智慧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要充分发挥智慧,在调控教学节奏方面也要显现出教学的智慧。“艺术性”毫无疑问是指在教学形体与板书、语言方面及管理方面显现着艺术的特征[1]。
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把课堂还给孩子一直是课标要求的。那以什么样的形式还给孩子,这是教育者所探求的。有这样一则令我们深思的“青蛙与小鱼”的故事:鱼和蝌蚪都是在池塘里长大的朋友,蝌蚪长大变青蛙后离开小池塘,去见识了外面的世界。有一天,青蛙回到池塘看小鱼,鱼儿问青蛙:“青蛙大哥,你在外面看到了什么? ”青蛙说:“外面的世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其中有一种叫做牛的动物,它是一种庞然大物,爱吃草头上长着一对角、身上长着花斑和四条腿、有奶囊……”于是鱼依照青蛙的描述立刻在脑海里形成它所理解的牛的样子(如图一)。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青蛙没有教错,小鱼却没有正确的掌握知识了? 如何设计一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不懂变懂? ”大部分人说让小鱼回家画一头牛,青蛙进行批改纠正。老师对学生布置作业,进行个别辅导。但是这时候一个新的问题又产生了:“若有50条,300条鱼,如何高效的做到这件事? 若你纠正完了, 学生并不重视你的批改,你的方法有效吗? ”如果有一群小鱼,我们可以让他们展开讨论,统一答案啊,这貌似可行,但是“如果这群小鱼的答案全是错的了”? 这些都是我们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 才使得更多的教育者开始研究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期中微课式翻转课堂是很多学校正在尝试的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构建课堂合作学习模式, 就是让学生在小组的有效架构上展开自主学习和自我校正,迫使教师改变满堂灌。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把学生分为以八人为一个基本单位的学习评价小组,要求组员形成“同进退、共荣辱”的团队,互相监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组内形成以四人为团队的研究讨论小组,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以好学生隔离纪律差的学生排座(图二),目的是使优秀学生与学习习惯有待改善的学生可以相互影响,相互帮助。两人构成师徒对,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后,师父都能及时给予徒弟帮助,使其更好地学习。同时为了保障小组学习活动顺利、高效地开展,学习小组内设置小组长(负责活动策划、组织分工、小组管理)、学科组长(组织组员对各学科确定、校对答案)、纪律组长(小组成员学习活动、生活活动方面的纪律管理)、评分组长(为小组成员积分)各一名。
这种学习小组的建立,确定了课表所要求的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的角色实现了由主演向主导者的转换。但是这种形式的教与学的方式要求教师有很高的策划、统筹和应对能力及超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实施翻转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师应该如何备课呢? 那就需要教师思考三个问题:这节课的知识是什么? 重点在哪里? 难点是什么? (教的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学生犯错,一旦犯错学生就要自我校正)学生会怎样学习这些知识?他们会怎样突破难点? 他们要通过什么方式掌握学习的重点?重难点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相互解决吗? 教学中教师能起到的作用是什么?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 翻转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教学方式分为两种:讲授式和发现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分为两个步骤:预习环节和课堂教学环节。
(一 )讲授式教学
1.预习环节
预习环节就是对微课内容的学习,教师将教学中教师需要讲解的内容录成5~8分钟的精简视频, 提前一天通过互联网发放给学生在家观看预习。该环节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并将预习中产生的困惑和问题记录在预习笔记上。
2.课堂教学环节
(1)以2(一对师徒 )—4(两对师徒 )—8(全组成员 )的流程形式用3~10分钟开展预习笔记的讨论、交流,尽量在小组的范围内完成问题的解答。
(2)将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板演、讨论、交流等形式在班级中解决。 教师通过“问题式”的讨论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化和拓展,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和巩固。
通过将学生理解的教学内容移到课外开展自主学习,将学生容易产生困惑的应用环节放置于课内, 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共同解决在应用中遇到的难题将容易的“听讲学习”和思维难度大的“能力应用”做时空替换,使得班级小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应用。
(二 )发现式教学
在教学内容适合于以发现探究式开展的课程中, 教学流程与讲述式有所不同,可分为以下步骤。
1.预习环节
以“微课堂”的形式把需要研究的活动要求和目的对学生进行指导,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好,将研究成果带回课堂交流、总结。
2.课堂教学环节
(1)教师将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转化为研究的总课题 , 并将总课题细化为个子课题,供八人小组进行研究。
(2)在小组完成子课题研究后,班级在总结各个子课题的基础上,完成课程的学习、研究。
这样就有效地解决了由于时间等因素导致探究教学活动无法在课内短时间完成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微课堂”有效地对学生课外活动给予指导,为课堂的小组研究、合作、交流学习奠定基础[2]。
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的课堂教学环节一般分为四个模块:班级大交流、双基互相教、练习互助学和一起做难题。班级大交流事实上就是一出成果汇报展, 一小组为单位汇报预习环节中的知识点; 双基互相教一方面是针对预习环节中遇到的问题小组内反馈和解惑,徒弟问题师父教,小组成员互相讨论,是对基础的知识的一种巩固,另一方面教师演示过关题考核小组成员,摸底学生学习情况,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这一考核是在小组间交叉进行,小组内师父批改徒弟答案;练习互助学是针对微课中的练习题,8人小组对答案,4人一组讲解错题;最后一起做难题环节主要是师徒对间的大比拼,以师徒为单位,讲解难题。
课程评价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不可缺少的部分, 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对课程做出各种决策, 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这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采用的是对学生做发展性评价,包括学校评价、年级评价、班级评价、小组内评价,师徒结对评价。比如学校评价可以评出两个优秀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进步显著的师徒,学校学习之星,给予勋章;班级评价可以对综合评价比较高的小组优先挑选座位, 参与班级特别活动的奖励,甚至在家长会上公开奖励,班委会到家送奖励等,同样对于扣分者开展小组惩罚。评价虽不值钱,但是可以让学生发生变化,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互助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班化;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113-0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当前,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改变教师控制的学习交流模式,使师生之间单向式双向交流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贯彻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于美国的,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小学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未90年代初,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班化教学中常用的学习形式,是充分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的互动,特别是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使学生由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在合作学习中共同达到教学目标。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其要求2到6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学习模式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增强他们之间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另一方面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竞争能力。在小组之间,成员们通过相互的帮助,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程序
1、创设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的某一个环节,教师首先要创设一个能足以调动学生合作意识和欲望的活动情境,这样可以使学生产生于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同时提供一个合作探究的平台。
2、明确合作学习任务
在合作之前,小组成员必须明白接下来的学习将围绕着什么主题进行,其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合作学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最后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学习效果,以此为后面的合作探究做出正确的目标导向。
3、合作探究
明确学习任务之后,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合作探究。
4、评价与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组织全体学生对各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对各小组学习效果作出评价,学生对照他人的学习情况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
三、小组人员搭配得当,为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创造条件
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如果把水平相近的学生安排在一起,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将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内,使它们在日后的合作学习中相互模仿、相互提醒、相互激励。一般来说,每一组安排一位具有一定组织能力、成绩较好的学生,也安排一位学习困难、需要别人帮助的学生。还要考虑把喜静和喜动的学生安排在一组。这样做,尤其可以使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从中受到启发,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能力。
四、结合学生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在小组讨论前,先要求学生独自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小组思考讨论后,有一个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汇报中有错误或遗漏的本组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补充,其他小组还可以向这小组提问。这小组如没有解决的问题,也可向其他同学提出。这样一来,“小组合作学习”的范围就扩大了。孩子个体学习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在小组时获得解答,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讨论得以解决,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训练学生积极动脑、独立思考、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同时也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有的放矢。
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将班里的学生按照成绩互补和性格互补的原则分成了4人一个小组,在《四边形分类》这一课,为了避免出现“小组合作”,实现共同学习,学生在动手给四边形分类时,我就采用了资源共享,每个小组共同使用一套学具,让学生合作给四边形分类。小组合作前要讲清合作的内容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每一步骤该怎么做以及目的是什么。学生合作时,教师应参与到学生中去,第一时间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有意识去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五、利用小组学习开展良性竞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孩子喜欢在老师和同伴面前表现自己,小组合作学习为他们创设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讨论的问题,学生讨论时我站在他们身边认真地听,适当引导,鼓励不言表达的孩子大胆发言。组与组之间对问题的回答,形成良性竞争,有效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参与,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如在设计《三角形分类》中,笔者就思考:如果将问题设计成“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成几类”,学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类,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下接第117页)(上接第113页)钝角三角形。不假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足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动机。于是,笔者将问题设计为:将三角形分类,1、你准备按什么标准来分类?2、可以把它们分成几类?3、每类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这样一来,就扩大了问题的广度且目标明确,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小班背景下,学生就是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慢慢成长,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当合作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时,合作就真正走进了学生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为了更好地践行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我校结合班级的实际,实施小班化教学。我们打算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评价等方面,总结出小班化教学的必备环节,促进我校教师素质的提高,突破影响课堂教学高效的瓶颈。
中国论文网 /7/view-12939768.htm
一、培训学习,更新观念
我校在�_展有效教学的研讨过程中,我们就在思考如何能探究出一种更加合理的、科学的、规范的教育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会更有效?大家一致认为“小班化”教学理念新颖,符合我校当前班级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符
合素质教育要求,顺应社会发展,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发展性。因此我们倡导教师们自主学习有关小班化教学理论。老师们利用业余时间读一些书籍,如上海幸福四平实验小学校长俞吉祥关于《小班化的教育》等书籍,学习了孟昭彬教授的EEPO理论。教师们写读书笔记,潜心研究小班化教育教学的理念、方法。2013年4月,我们开始组织教师研讨小班化教学中好的做法,进一步理解小班化的教学理念,同时学校研讨并通过了“新华镇沙滩小学小班化教学方案”。
二、尝试实践,改变常规
我们召开班主任、科任教师层面的会议,首先探讨如何分小组,异质分组还是同质分组。讨论中,大家认为学生的心理需要关注,异质分组可以让好学生教学困生,也就是大家说的“兵教兵”,因此,大家达成一致意见,将班级分组为组,每组4人;然后又探讨学生的座位如何安排,为了使学生的小组成员座
椅安排合理,既方便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又不影响学生看黑板,大家想了许多做法,如T字型、扇面型、凹字型、纵横交错型,平行线型等,在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根据班级位置的不同,采取的方法不同。因此到现在,我们班级小组的坐法也不尽相同。教师采取动态管理的方式,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就行。学生已经按照小组的形式坐好。有的任课教师因为前期的学习比较深入,因此很快就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自学的时间和小组交流的时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也有的任课教师转变很慢,总觉得自己以前的授课方式还能应付一阵子,但一节课下来,就觉得不改不行了。刚开始的几天,大家谈论最多的是如何备课,如何上课。一些老教师说“看来不改不行了,我回家得好好琢磨琢磨备课的事儿”。
教师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提问,大家觉得以前的提问方式不好用了,不能够引起所有学生的思考,真正体会
到提问环节无效。于是我们就组织教师开始讨论――如何提问才有效,能引起所有学生的思考,并且思考得深刻。
最后老师们都认为:应分层提问,提问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完整表达,能让学生独立思考,又可以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三、反思总结,形成策略
在小班化课堂教学之初,我们就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给老师们留了思考题:我们开始实践的小班化教学与以往的的课堂教学相比,摒弃了什么,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突破了什么,困惑是什么。我们进行了“头脑风暴”式的关于小班化教学的教师大讨论,我们有侧重地分了先分4个小组,分别是班主任小组,课任小组,在小班化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得好的班课任小组,以及在小班化课堂教学实践中问题比较突出的班课任小组。通过讨论,交流,做得好的地方总结出经验,还有困惑的地方,大家共同研讨。最后通过小组汇总材料,大会交流,我们达成一致意见:“小班化”课堂教学尝试促进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以前课堂上睡觉的学生,不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没有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加强了。
为更好实施小班化教学,解决老师们的困惑,我校组织教师观看了关志成院长的专题讲座。关教授的观点非常明确:凡是学生自已能够探索得出的,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难于理解或不易接受的,可以适当创设机会,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去主动建构知识;凡是学生独立学习有困难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学。对此,教师们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和“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小班化课堂教学,我校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下发了“新华镇沙滩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指导意见”,针对小组讨论和交流给出了举提的指导和规范。
教师们也撰写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的反思材料,从个人反思、课堂实践、收获和困惑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反思,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我们还就教师的反思进行交流,通过交流,达到教师间的同伴互助,共同进步。
四、继续实践,形成特色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认为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让他们对学习“更感兴趣了”。他们说,“现在上课活动多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自然就会被激发出来,我们愿意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小班化”课堂教学可以更快地走近“高效课堂”,保证了教学向纵深发展,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但能“吃得饱”、更能“吃得好”,使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落实到了每位学生身上,落实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行为上,正如我校一位老教师所说:现在的课堂上才真正把学生当人看,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我校把“小班化环境下高效课堂教
学评价量表编制和初步应用研究”确立为我校的科研课题,我们打算通过对小班化环境下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的编制和初步应用研究,让教师与学生能够聚焦“小班化背景下”的“高效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给予具体的指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小班化“小组合作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小组合作教学反思01-01
小班化教学模式初探12-26
武宁中学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10-20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资料07-2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探讨09-18
浅谈高效课堂小组评价机制11-10
小班化教学06-23
浅谈高效课堂学习小组的建设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