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点评
结合《初中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下面对徐老师一节初中化学单元复习课的点评。
徐老师的课堂,和谐、自然,充满亲和因子。她的脸上一直洋溢着微笑,她的眼神一直充满期待。徐老师课堂上循循善诱、耐心引导,适度鼓励,她清晰的表达,抑扬的语句,让学生如沐春风,也让听课者轻松愉快。
徐老师的课,构思精巧,从猜谜引入复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化学课的角色,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徐老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让学生夯实基础,注重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自主纠错,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人本;徐老师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区别,引导学生总结了七种方法,并比较实验中的最好途径,让学生的思维即发散又归一;徐老师在教学中能根据学生课堂实际,进行同一知识点的变式训练,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徐老师在复习概念时,注重概念的内涵的认识和辨析,细致入微的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的概念,让学生在巩固旧知中理清学习的思路、知识的体系。
徐老师课堂板书的动态生成,课堂结束时黑板上的知识网络清晰的反映了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可见,她对板书的构思是化了一番功夫的,随着课堂的深入推进,她的每一笔都准确到位,滴水不漏,最后形成单元的体系,从板书的设计也反映了徐老师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一、人教版初中化学绪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些教师在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向学生讲解化学知识时, 受传统观念影响, 没有认识到绪言课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 往往将其直接省略, 有些教师甚至在第一堂课就要求学生通过预习自主解答相关习题。 在这种教学环境下,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 学生对教材进行预习并不能达到较好效果, 不能深入理解一些化学概念及定义,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很容易降低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 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很多教师往往认为绪言课只是用来概括教材整体内容, 并没有实际教学意义, 不会针对绪言内容进行教学, 在这种教学观念的引导下, 学生大都直接进入主要内容, 开始学习复杂的反应式, 学习兴趣缺乏,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阻碍自身化学知识水平的提高。
二、人教版初中化学绪言课教学的设计理念
针对目前人教版初中化学绪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对绪言课进行设计时, 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并从学生的兴趣着手,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并引导学生有效学习化学知识。 由于化学具有复杂性和抽象性, 因此教师在对绪言课进行设计时,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将其复杂的反应式和定义转化为具体简单的事物, 并通过大量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含义, 了解每个化学反应的具体过程, 这样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知识, 从而提升化学水平, 促进其全面发展。
三、人教版初中化学绪言课教学设计及点评方法
由于绪言课主要对学生起引导作用, 因此教师在对人教版初中化学绪言课进行设计时, 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并明确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主要通过实验进行绪言课教学。 本文主要对如何收集呼出气体并检验是否装满实验进行设计, 主要设计方法如下:
在这项实验中, 教学目标为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含义、增强学生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难点为帮助学生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在进行绪言课教学时, 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各种实验器具, 包括集气瓶、导管、小木条、打火机等。 主要实验过程如下:
首先, 教师将集气瓶中装满水, 并连接两根导管, 将其中一支伸入瓶底, 另一支超过瓶塞适当距离。 教师可以问:“同学们认为怎样可以将我们呼出的空气装入这个瓶子里? ”有的学生说:“随便从一根导管吹气就可以收集到我们呼出的空气了。 ”教师说:“同学们要注意瓶中装满了水, 如果从伸入瓶底的这根导管吹气, 则根本不能收集到我们呼出的气体, 所以我们应该从另一根导管吹气。 ”收集完气体, 教师可以问:“有谁知道我们该怎样检测瓶中是否装满呼出气体呢? ”学生都不能给出合理答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呼出气体中的CO2可以熄灭火焰。 ”有的学生给出了答案:“可以用火柴或者燃烧的小木条检验。 ”教师对其进行了表扬, 然后在集气瓶一端盖上玻片, 然后用燃烧的小木条进行实验, 当小木条熄灭后, 可证明收集瓶已装满呼出气体。 在对实验进行演示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操作, 引导其理解CO2含义, 为学生学习后面的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教师在绪言课实验环节结束后, 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知识。 教师可以说:“通过这个实验, 我们可以体会到化学的乐趣, 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有着很高参与度, 并且有着较强的动手能力, 这为同学们更好学习化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得到教师肯定后, 能够提高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从而提升化学水平。
四、结语
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 初中化学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 课程结构越来越复杂, 在这种环境下, 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讲解化学反应式或者各种概念, 则学生很难有效理解其中深刻含义, 给学生正常学习化学知识带来较大困难。 教师必须注重绪言课教学, 从学生的兴趣着手, 通过各种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学习, 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化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鲁向阳.情感与价值引领:化学第一课的核心要素——初中化学绪言课教学实录与反思[J].读写算 (教育教学研究) , 2011 (70) :308.
关键词:教学 优化 指导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以其生动、直观、新奇等特点,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而农村中学化学教学往往受到场所、设备、资金等条件的限制,不能开展正常的教学,使得化学教学仍是农村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农村初中化学课的教学谈点浅见。
一、做好教学的准备工作
1.分析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由于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普遍较弱,往往造成学生的基础差、知识面窄。第一次学生情况分析应安排在开学上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与各个学科老师的交谈,查看学生以前的单科成绩等方式,初步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备课和课堂教学做好准备。以后学生情况分析的时间安排上应灵活,可以在课后、小测验后、期中检测后随时进行。通过分析,及时调整教学活动,精心设计预案,以适应实际需要,使课堂教学产生最佳的效果。
2.認真备好课,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应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交流,吃透教材,确定每节课的意图、实施方法。做到确定的各个目标应小而实,各个目标应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应多样化,课程次序不拘泥于课本次序,可做适当调整,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针对初中学生的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初中化学教师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多角度、全方位地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并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持久的兴趣。这样就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不但是初中化学教师的主要教学任务,也是适应新课程标准并有效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时,往往充满新鲜感和好奇,对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充满新鲜感,但往往只会观察现象,而不知道怎样透过现象看本质。此时,要利用好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加以引导。做一些小实验,学生们在观看有趣的化学实验时,情绪高涨,注意力集中,被奇妙的化学现象所吸引,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增强了求知欲望。然后再结合化学与工农业生产的密切联系,作一些简单的介绍,使学生们了解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农村化学课堂教学
1.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在知识信息化的时代,农村中学教育也要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将不同的化学内容进行模拟,把书本上静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直观、简洁。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高密度的知识优化处理,节省板书时间,加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强学生的视、听、读、写功能,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实验中的瞬间反应稍纵即逝,把反应现象绘制成投影图片,在实验之后播放,让学生再观察模拟的实验现象。通过文字说明和给出的数据,帮助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实现认识上的飞跃。
2.加强农村化学实验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农村学校硬件的限制,一些教师习惯于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忽视了对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要求老师激活学生的知识积累,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农村化学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提高他们实验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加强化学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化学的主人,不仅使他们系统地掌握“双基”,而且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总之,只要广大农村化学老师,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整合教育资源,更新教学方法,就会有效提高农村化学教学的质量,促进化学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志恒,高岩.教育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2.80.92
2.新课程教学方略〔M〕.现代教育出版社,中华联合出版社,2005
2010年10月27日,在遵义县新站中学举办了化学公开课评课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共有六位化学老师进行了听课评课。与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情况进行对照,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启发。本次公开课课题是海水晒盐的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海水晒盐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转化,第二课时主要讲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在课堂上学生活动非常丰富,从提出问题到设计方案,再到操作实验以及得出结论都由学生完成,教师主要起到引导、启发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其他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例如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充分符合了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目标。而反思自己设想的教学情景,虽然明知放手给学生的诸多好处,但是在教学进度的驱使下往往刚刚放手给学生就急于收回得出结论,在没有充分时间的条件下有些学生难以跟上进度,这样以来,讨论就留于形式,不能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最初目的。在以后的教学中,备课时对于教学内容的处理做到详略得当,对于重点内容或者能开拓学生思维的内容给予充分时间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里愉快的完成学习任务。另外授课老师们还注意了新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讲解海水晒盐时,授课老师课前准备了海水,让学生在课堂上亲手操作,亲自体会海水晒盐的过程。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这一点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可以充分的应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随处可见,有很多都是与初中所学化学知识有关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加强所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既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增进其学习化学的兴趣。比如我在常见的金属材料这一节时事先布置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带到课堂上来,例如铁钉、铜线、体温计等等,对这些金属进行观察分析以后,获得结论就变得轻松很多了,再比如化学与健康一单元中事先让学生收集食品的包装,分析包装所含营养成分,既可学习新知识又可以让学生建立均衡膳食的观念。
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相应的学案,在学案中有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整节课的框架,这样学生时可以有效的记录,并且在学习后对于整节课也有个整体的认识,也给学生复习时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总之,通过这次优公开课听课学习,让我有机会集长补己之短,应用于自身的课堂,希望我们以后的授课能越来越精彩。现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心得写下来和大家进行交流。
1.教学态度要严谨, 一丝不苟。保证教学质量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来组织、设计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
2.精心组织,细致安排,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些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内容,通过生动的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直观明了的描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初中化学试验课教学刍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要通过激发学生参与化学试验的兴趣、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水平,切实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作 者:陈传泽 作者单位:遵义市正安县谢坝民族中学,贵州,正安,563404刊 名: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英文刊名:KEHAI GUSHI BOLAN(BAIKE CHUANGCXI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初中 化学试验 教学
在接下来的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分组讨论,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还安排的学生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外在一道题中安排多种解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采用由易到难的手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上课前,我认真地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手段的应用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上可能有的反应做了充分的反思。
一、化学故事导入
学生普遍爱听故事, 故事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教师如果结合化学教学把讲课内容故事化, 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讲《燃烧和缓慢氧化》时, 讲欧罗巴号战舰是因为马吃的草料堆积缓慢氧化起火而沉船的, 也可以讲二战期间把白磷溶解在二硫化碳里, 再把溶液滴加在小白鼠身上, 由于二硫化碳的挥发, 白磷自燃而烧毁敌人兵工厂的故事。故事导入法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情景中步入学习佳境。
二、谜语导入
学生对猜谜语兴趣很浓, 有些知识可以编成谜语, 让学生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空气》一节时, 教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 用棒赶不走, 眼睛看不见, 手摸也没有, 咀嚼无滋味, 无它活不久。又如讲《氢气的性质》一节时, 一上课先给学生说了一个谜语:符号像倒工, 无色味最轻, 遇火有水生, 还原有本领。这个谜语说后, 学生兴趣盎然, 头脑中产生了问号, 迫不及待要解开这个迷, 从而促使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三、生活实例导入
知觉总是人们从生活中得到的, 和旧的经验相联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所以,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 选择与新课有关的典型问题提供给学生, 要求他们给以科学的解释, 从而启发他们的兴趣引入新课。例如讲《中和反应》时, 先提出这样的问题, 人患胃酸时吃几片氢氧化铝或小苏打片即可治愈。这是为什么?夏季不小心被蜂咬一下涂些稀氨水可治痛治痒又怎么解释?这是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了解的, 但又不能完全回答的问题,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引入新课。
四、“悬念激趣”导入法
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时, 精练、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 实则联系紧密。一些典型的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 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 使其情绪高涨, 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 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节开始, 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游客牵着小狗进入一个深山洞, 在接近洞底时, 小狗晕倒, 而人却没有事。这是怎么回事?以这样一则故事作为悬念, 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 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 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 “美育”
一、严谨的化学知识结构美
化学中的知识多而杂,琐碎难记,这对初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着实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但这些繁杂的知识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师如果把这些知识点找出内在的联系,将其“穿成串,连成线,织成网,编成片”,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系,从而让学生领略到繁而不乱,琐而有序,牵一毫而动全身的整体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色彩纷呈的化学变化美
初中化学教学中,在引导学生观察物质的色态及化学实验现象时,同样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首先是颜色的变化。教材中有关颜色变化的典型的化学变化及实难较多。如碱式碳酸铜、胆矾的受热反应,颜色由绿色变黑、由蓝变白;向无色的盐酸、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的石蕊,溶液由无色变血红色;向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纯碱溶液或澄清的石灰水中滴入无色的酚酞变成美丽的桃红色。这些色彩纷呈的典型的化学变化的实验的演示,无疑将会把学生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使学生感受到“美”在化学变化中,化学变化产生“美”,美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同时也使学生在“美”中产生了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调动了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玄妙的物质微观结构美
在学习分子原子的知识时,引导学生体会“一滴水中大约有16.7万亿亿个水分子”、“若能把1亿个氧原子排成一行,它们的长度也不过只有1厘米多一些”等数字使学生感知到“分子、原子”很小。结合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用隔水透气的高分子薄膜制鸟笼”彩图,让学生感知“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之间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运动”的微观空间的动态美;在引导学生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云”时,结合引导观察用高倍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苯分子的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中国”文字的照片,以及金刚石、石墨结构图模型,从中让学生感受到排列有序的微观空间结构美,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学习动机。
四、生动流畅的语言修辞美
如教材中讲原子及原子核的大小及原子的构成时,就用了一个形象直观的比仿:“原子很小,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体积之比,相当于乒乓球跟地球体积之比。原子核比原子双小得多,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中相当于一只蚂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形象的比仿,不仅加深了对原子、原子核概念的理解,而更能帮助学生形成微观世界的概念,从中感悟出在一个微观世界——原子里,有一个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空间里作高速的运动,在大脑中描绘出原子的形象,从而体会到微观世界的无穷美妙。
五、脍炙人口的文学美
1.成语中的化学美
人们熟悉的一个成语“滴水穿石”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够成功。这成语中所蕴藏着化学知识是:石灰岩中的碳酸钙在溶有二氧化碳的水中溶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CO2+H2O=Ca(HCO3)2。又如炉火纯青、信口雌黄、味同嚼蜡、点石成金等成语中都含有丰富的化学知识。
2.诗词中的化学美
广为传诵、脍炙人口的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一首名诗《咏石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既反映出作者临危不惧、襟怀坦荡的英雄气慨,又说明这里面包含着CaCO3=CaO+CO2↑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一系列的化学知识。
3.名言中的化学美
法国著名的幽默作家拉罗什弗科有一句名言“风可以把蜡烛吹灭,也可以把篝火吹旺”。在引导学生学习燃烧的条件时,来欣赏这句名言所蕴含的哲理和丰富的化学道理。蜡烛是由石蜡制成。石蜡和木柴中都含有碳、氢等元素,它们和空气中氧气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即燃烧,而燃烧是有条件的:可燃物、空气(或氧气)、温度。因蜡烛的火焰较小,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也较少,被风一吹,随着空气的流动,放出的热很快散失,使温度降低到石蜡的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不能燃烧,火焰熄灭。生活中消防人员在扑灭森林大火时,常使用吹风灭火器,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而篝火则与之相反,风吹篝火起了富氧的作用,如同火上浇油,越吹越旺。
4.物质的性质与传奇故事美
物质的发现及对其性质的研究,有时往往是科学的偶然发现,这其中自然有科学家的传奇色彩的故事。如在教学二氧化碳、蓝矾的性质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讲述“屠狗妖”、农药“波尔多液”与葡萄园的故事。这样可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了物质的性质,加深了对性质的理解。
六、严肃认真的化学科学美
1.化学用语中的科学美
科学的美是用特殊的科学语言来表达的,只有懂得这种语言的人才能感受到这种美。以硫铁矿在氧气中高温反应为例,在教学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时,不仅要教给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配平方法,而且更应该让学生知道其中蕴含着精湛的科学知识:化学式必须写正确,不能随意改动化学式内数字,因为这些数字赋予了深奥的科学含义;表示的物质由“质变”到“量变”的变化过程,它反映了一个深奥的哲学思想;遵循着质量守恒定律即变化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变化后的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彰显了科学美永恒的真理性。
2.化学实验中的科学美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与科学的实验操作分不开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感知到化学实验现象的美妙,而且更要让学生领悟到化学实验操作的科学性。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先通入氢气一会儿,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净,然后用酒精灯火焰加热;反应结束时,先要把酒精灯撤走,继续通氢气至试管冷却。即概括为“氢灯灯氢”。这个实验操作非常科学的。若违背这一操作规程,势必要出现爆炸等不堪设想的后果。
七、现实生活中的化学美
在教学木炭可用来制“黑火药”的用途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到节日绚丽多彩的焰火,影视中硝烟弥漫的战场;在教学“干冰”的性质与用途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到人工降雨、干粉灭和影视舞台上诸如《天仙配》、《西游记》中的一些云雾缭绕,虚无飘渺的幻境。
八、祖国灿烂的化学文化美
智慧的古今中国人民,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祖国的灿烂化学文化谱写了不朽的篇章。如我国的“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化学工艺发明很早,“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就制造出精美的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冶铁和炼铜”,还有“我国在世界上首先人工合成了蛋白质和核糖核酸,对探索生命的奥秘有着重要意义”。
初中化学教学设计案例库
复习课 目 录
1.《厨房中的化学》教学设计 …………………………………鲁向阳 2.《化学方程式》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朱立赟、汪嵘 3.《粒子模型图的分类与解法》教学设计 ……………………邹 亮 4.《气体的制备》复习课教学设计 ……………………………姚静霞 5.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谌志平6.溶液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 ……………………………………王田金
新授课教学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分为三部分: 一是教师要理解“课标”,认真分析教材,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在充分了解学生认知前提下,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二是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根据本节课的需求所做的课前准备。三是教师要设计“预习学案”,学案中问题设计要科学,要紧扣教材,问题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多元化,并且在题目的设计上不能难了,如填空式、简答式等;要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实施
环节1:目标导学(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采取恰当的方式激发起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将学生带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及自学指导。操作程序
(1)导入新课: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情景导入、问题导入、复习导入,也可以开门见山,直接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是否需要灵活掌握)。
(4)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三维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要对自学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环节2:自主学习(学案引领,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要学生先自己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技能的训练、简单的探究活动,也就是要求学生自己先解决老师设计的问题或学案。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基础,是探究交流的前奏,是形成能力的前提。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教师应尽可能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积极思维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问题的形式可以是思考题的形式,也可以是学案。但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适宜的难度、合适的梯度。教师还应引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思考习惯的最好途径,也是学生主体性的最充分的发挥。
自主学习要目标具体,合理的时间限定,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保障学习效率。操作程序 学生要求:
(1)按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2)自学完后,要合上教材和其他辅助资料进行自测,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或随笔,做为合作交流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教师要求:
(1)对个别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学生,要有个别提示。
(2)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教师巡回时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全身心地自学,及时发现并记住存在的问题。
(3)适度调整自学时间:要给学生适度的自学时间,并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对自学时间进行灵活地增加或减少。
环节3:合作交流(相互交流,完善学案)
(一)组内交流
(1)同桌交流: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交流。把同桌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向学习小组提出,让学习小组其他成员讲解。(2)组内交流:在组长的主持下将同桌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小组内互相交流,从而实现“兵教兵”。把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让其它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同桌或小组内深入讨论,解决学习中出现问题,必要时对预习学案进行组内批阅、交流,得出正确的结论,探讨知识间规律,在组内达成共识。
教师在这里应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大胆的去质疑,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质疑环境,并适时对学生进行质疑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引导,最终达到和谐共振、共同进步,形成能力。教师在这里还要应注意研究如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何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如何提供质疑的方法指导。
(二)班内交流
在小组交流共享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在教师或科代表的主持下将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班级交流,其方式可通过口头回答、书面练习、演板等方式进行。展示和纠错采取学困生展示(展示面要大)、中等生纠错、优秀生讲评的方法,从而实现“兵强兵”,达到共享成果。在班内展示、交流和评价,活动中让学生学会聆听、积极思考、反思与交流。环节4:精讲点拨(释疑解惑,点拨提升)
教师充分参与学生的研究、展示、评价过程中,对自学指导中的重点内容及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精进行讲点拨,并适度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精讲中尤其注意从思路、规范、规律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整合提升,引导、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操作程序
(1)释疑解惑
对学习小组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归类并逐一进行解答。(2)典例精讲
通过典例精讲要启迪学生思维,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通理通法。(3)点拨提升
对重点内容进行点拨,教师点拨的是学生共同存在的困惑点、重难点、易错点。教师主要进行六种讲解:补充讲解、更正讲解、点评讲解、归纳总结讲解、按顺序讲解、拓展延伸讲解等,教师要真正做到学生讲之前不讲、学生没有进行探究学习的不讲、学生会的坚决不讲。环节5:有效训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
有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目标达成,设计训练题时要做到:①训练题设计要有层次,体现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②训练设计要围绕教学重点。③训练设计要注意疑点、难点和易错点。④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可拓展性。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设计达标练习题,最好当堂完成(或课后完成),并进行反馈与矫正,确保课堂的效益。操作程序
(一)强化训练
训练题要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主,在强化“双基”的基础上适当进行拓展训练。训练题要分层次,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训练时要加大学生展示面和纠错的力度。⑴出示训练题、拓展题:必作题(课后练习题)、选作题和思考题。⑵完成拓展训练题(展示和做课后练习同步进行)。采取展示和书面练习同步进行,可让学困生展示(展示面要大)、中等生纠错、优秀生讲评。学生解决不了教师再进行点拨。⑶教给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巧、规律等,收到死记活用,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4)学生归纳总结本节的收获。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的总结与提升,是教学落实的重要环节。在开始的时候,老师要教给他们怎样总结,总结什么?如:教给他们要总结的主要内容主要是:本节课自己的收获。这些收获包含对知识、原理的理解,规律的获得与总结,解题方法、技巧的运用,今后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等等。
(二)达标检测
对本节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测评。测评要以基础知识、重点内容为主,测评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测评,要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1)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把学生按学习基础搭配排好座位。将学习小组成员分成若干层、便于分层训练、分层达标。
(2)达标内容可以是当堂作业题,也可以是一本一册上的基础题和重点题。对各类学生在量上和难度上要求不同。
(3)在完成堂清题时,要求学生像竞赛、考试那样独立完成。老师不辅导,学生之间不讨论,不看书,不查资料,更不得抄袭。一堂成功的新授课,应具备“新”、“趣”、“活”、“实”、的特点。“新”,一是指知识内容是“新”的,通过学习后,学生应取得“新”的发展。二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要新。现代教学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尽可能给学习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趣”,问题导入时要引发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保持学习兴趣;巩固练习时能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的问题设计,要尽可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将它设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活”主要是要求教学方法要灵活,把教材用活,把学生教活。为了把学生教活,应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关注学生参与的不同层面,即学生是在行为参与,或是情感参与,还是高层次的认知参与。教学活动中要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来,坚持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实”,它主要指两方面,一是教学过程要充实,二是教学目标要落实。为了教学过程充实而有效地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要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其次是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的顺序。其三是要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学习中有亲切感、真实感,体现出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四是关注教学中是否做到三个“延伸”:即一是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的“延伸”;二是由传授知识向渗透情感的“延伸”;三是由传授知识向发展智能的“延伸”,切实落实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最后要评价过程是否有效,关键一个因素是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它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的练习,检测的效果来评定。
实验课教学模式
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强调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新课标在开展探究性教学、关注自然与社会,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人文精神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验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能力的认识,让学生在探索性、开放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中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大有裨益。加强实验探究教学研究是每位化学教师应研究的实验课题。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分为三部分:
一是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预设一些学习问题。
二是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根据本节课的实验、操作、演示等需求所做的课前准备。三是设计“预习学案”,学案中问题设计要科学,要紧扣教材,问题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多元化,如填空式、简答式等。指导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课中实施
【实验课模式一】实验探究课流程 环节1:提出问题。目的意义: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猜想能力。
活动形式:教师设置问题情景,由学生提出问题或教师直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学生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具体程序如下:
1、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2、板书实验探究课题。
3、依据要求,提出问题。
应对实验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所需时间等提出明确要求。
注意事项:教师可通过讲述化学故事、联系日常生活与生产实际、联系现代科学最新成果、实验演示等方式设置问题情景;学生产生了猜想与假设后,要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交流,要允许学生有多种猜想 与假设。环节2:设计方案。
目的意义:针对猜想与假设,确定探究方案,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活动形式:首先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或教师提示等方式完成与设计方案有关的知识、方法准备和资料的搜集,然后再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最后通过小组交流或班内展示确定本实验组的实验方案。
注意事项: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实验方案。在此环节中交流与展示方案时,要保证方案的科学性和安全性。方案设计时,不仅要列出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步骤等,还要说明实验的注意事项。
环节3:实验探究。
目的意义:通过具体的实验,验证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实验能力。活动形式:自主实验、分工合作、如实记录。
1、简单实验轮换操作,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2、复杂实验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也可以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3、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探究,记录好实验现象或数据,互相讨论产生小组内的结论。同时反思实验探究的活动,分析优点和不足。
教学实施中要注意:实验探究活动的安全、实验探究中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探究活动时间的有效调控;要克服弱势学习不积极参入和强势学生霸占实验探究活动的现象;既要展示学生的结果,又要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要设计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开展拓展探讨。教师在实验探究时,既要注意让每个学生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又要做到小组内学生分工合作。学生实验时,教师要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特别要注意排查不安全的操作。环节4:交流提升。目的意义:生成最佳探究方案与结论,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活动形式: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实验现象与结论,学生对展示情况进行讨论、评价,筛选出最佳方案,提炼学生探究过程生成的方法与情感因素。
通过小组实验、交流后,再采用组际交流,采用小组代表说或做为主的交流形式,让小组代表说他们的实验方案、过程、现象或数据、结论,通过多个小组代表展示,引发全班同学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完善结论。
1、完成实验,进行交流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从不同角度或侧面进行分析、评价、论证。
2、通过交流,使每一个学生都熟练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过程,实现实验目的,并能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
3、使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
注意事项:评价既包括对实验方案的评价,也包括对实验现象与结论的评价,还包括对实验操作过程的评价;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要从科学性、安全性、经济实用性、是否简便易行、是否产生污染等方面考虑。教学中除注意学生的探究过程外,还要注意对知识点、科学方法的挖掘,要完成有关知识的整理与网络建构。环节5:迁移应用
目的意义:完成有关知识与方法的训练,掌握有关的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
活动形式:针对本课题所体现的科学研究方法、从学生知识迁移的角度设计题目,进行训练,并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对本模式的说明:
1.对于复杂的实验可依据问题、假设、方案设计、实验、结论、交流、反思评价的程序组织教学,其重点在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对于简单的实验:可以压缩部分环节或过程,重点在于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体验。2.实验是探究活动的主要形式,作为载体,侧重过程和思考。
3.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研究生活中的一些化学反应现象。【实验课模式二】一般实验课流程 环节1:创设情景,目标导读 具体程序如下:
1、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2、板书实验课题。
3、依据要求,提出问题。
应对实验内容、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及所需时间等提出明确要求。环节2:自学文本,确定方案 具体程序如下:
1、通读教材或依据所学知识,熟悉实验原理。
2、制定探究方案,确定方法、步骤。
3、依据要求,弄清材料、用具、仪器、药品等作用。
4、师生质疑探究重、难点或疑点。环节3:规范操作,记录现象
1、关键、易混步骤可作演示示范。
2、简单实验轮换操作,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3、复杂实验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环节4: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同时反思实验操作中的得失,分析优点和不足。环节5:归纳小结,延伸提高
通过小组实验、交流后,再采用组际交流,采用小组代表说或做为主的交流形式,让小组代表说他们的实验方案、过程、现象或数据、结论,通过多个小组代表展示,引发全班同学的讨论,最终达成共识,形成完善结论。复习课教学
复习课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复习课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的继续深化和提高。因此,复习课应把复习教学过程组织成学生的再认识过程,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进一步掌握、理解已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而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分为三部分:
一是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围绕本节课的有关知识,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结合以前学的知识与方法,设计一个知识链接的前期台阶。
二是为了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根据本节课的需求所做的课前准备。三是设计“预习学案”,学案中问题设计要科学,要紧扣教材,问题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多元化,如填空式、简答式等。要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实施
复习课模式一【单元复习课模式】
环节1:目标导学(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1、出示复习目标(课程标准)。
2、出示复习提纲:复习提纲的设计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要将复习目标细化为具体问题。要体现基础性和渐进性,体现本节重难点,要有梯度,语言简洁明了。要对复习的时间、内容、方法、标准、检测提出明确要求。环节2:自主整理(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利用学案中的填空、表格、框图等形式引导学生回忆,再翻课本复习知识,整理复习内容,并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一定的角度理顺知识的内在联系。要求教师设计好复习提纲,不能把知识和问题变成简单的填空,要适当的进行综合。在教学中,要检查学生完成学案的质量,便于发现问题,在关键处给予学生适当适时的指导和点拨。
通过前面的自我排查、自我诊断,发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复习目标进行自主复习,复习和回顾完了基础知识并且解决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进行探究交流。交流前一环节的复习效果,小组内交流自己没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生教生、生帮生来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学生要求:
1、按复习提纲复习教材。
2、建构知识体系:将知识体系用框架法、图表法、知识树等形式展现出来。
3、优秀个案展示(让学生以演板、媒体等形式展示自我构建的知识体系)。
4、强化记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师要求:
1、对个别没有按教师复习指导要求做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提示。
2、巡回指导,发现优秀个案。教师巡回时的言行以不干扰学生复习为原则,以利于学生全身心地复习,发现总结条理的学生并及时进行展示(演板、媒体等形式)。
3、引导学生对优秀个案展示情况进行完善,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4、指导记忆规律、方法、技巧。
5、适度调整复习时间:要给学生适度的复习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对自主复习的时间进行灵活地增加或减少。环节3:合作交流(组内交流,完善学案)
生生之间、小组内一起实施有效的交流讨论,达到加深理解,形成认知结构的目的,并展示知识结构图或知识树。这样,使复习的内容条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完成“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同时,明晰本部分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以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学生要求:
1、组内交流:个人疑惑点组内解疑。
2、提出本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解答其它组提出的问题。
3、完成合作探究题(典例题)。教师要求:
1、各组间巡回指导。
2、教师主持(或学生主持)小组间答疑。环节4:精讲点拨
师生互探:综合题、典例题探究。要总结规律、方法、思路、技巧。
1、教师对某些存有问题的知识进行点拨精讲,加强知识间的对比和联系,突出知识的迁移应用。
2、教师给出典型例题,学生尝试分析独立完成,然后分组交流体验和收获。
3、师生共同剖析典型例题,真正弄懂、弄通典型例题,并能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式的训练。
4、通过对精选典型例题体验和剖析,能进一步巩固复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典型例题在选题时要注意:题目类型要精选,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要尽量覆盖复习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要选择能体现“通性通法”,不要追求偏、怪、难。此环节先由学生独立完成例题的求解,再师生共同交流总结,交流时要注意分析过程要强化,“轻结果,重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如何“审题”,思考题目特点,掌握解题思路,重视过程分析。在交流时还要注意解题规律的总结,例题解答之后,要引导学生交流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经验。环节5:有效训练(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本环节是对复习的知识和方法的运用,是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又一次升华。要精心设置巩固练习题目,要注意练习题目的变式和系列化,避免大量重复的机械练习,要少而精。此环节要求学生迅速做好巩固练习,然后对学习和练习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对其中暴露的缺陷和不足应及时矫正、补偿。
课堂总结是整节课系统的概括,是全部教学活动的落足点和归宿。应该包括:(1)站在整个中学知识体系的高度,完整地归纳概括复习内容。(2)概括总结知识技能、过程方法。
(3)对复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要进行强调,同时选配一些有针对性的课外练习等。课后训练
课后训练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分层次的课后训练。习题要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要为以后的学习与发展起作用。
二是必要的再复习,再提高,再巩固。
三是课后的相关问题的应用、探究活动或研究性学习等。复习课模式二
【专题复习课教学模式】倡导专题学案导学模式。专题复习课的基本要素:(1)考纲考点考题解读;(2)基础知识梳理;
(3)样板母题示例-总结规律方法;(4)难点疑点查漏解惑;
(5)跟进练习-理解巩固提高。
在复习中具体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时一般应体现以下两条原则:①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②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将学科知识综合专题化、专题问题化、问题情景化,变换复习角度,提高应用能力。复习课时间短、内容多、容量大、节奏快,因此对教师把握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有较高要求。一堂成功的复习课,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① 重复性: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学习,它帮助学生避免原有知识被遗忘,同时又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进行重复,提高对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认识的层次,是从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上升的。
②概括性:化学知识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思想方法,它与具体的表层化学知识相比,更加抽象和概括,因此学生要理解和掌握它,需要有一个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复习时,总是要适当地对化学思想方法的关键点或要素进行概括和揭示,通过对具体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复习,上升到对通性通法和一般原理的掌握。
③系统性:化学复习课在重复和概括的基础上要进行梳理,这种梳理工作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进行,使这个系统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以便于储存、提取和应用。
④针对性:一是针对所要复习内容的特点,设计复习的方式方法。二是针对“学情”,根据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状况及遗忘缺漏情况,确定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精心编选富有启发性、典型性的训练题目。
⑤综合性:在巩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选取综合型的例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互动性:复习课应突出以学生为主体,要创造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去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学习活动,使知识得以“升华”。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应体现在:复习目标制订的针对性,复习设问的启发性,复习中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深刻性,解决问题思维的灵活性,问题解决方式的多样性,归纳知识的系统性,小结概括的准确性,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以及板书的清晰等等。使学生在新的情境中饶有兴趣地再一次学习他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复习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教师的专业功底和教师艺术的造诣。
⑦形式的多样性:复习课的功能是:查缺补漏,矫正偏差、防止误解;归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概括提高、综合拓展、灵活运用,最终落实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多项的功能,随着复习的侧重不同,可有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
⑧反思性:复习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知识回顾与系统化,初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与同伴的交流和教师的指导,改进对知识的认识,在自我评价和接受评价中反思自己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把知识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时评价与反思,发展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复习课的教学,我们应当考虑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为他们创造比较多的交流机会。真正让学生动起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建构科学的结构,为不同的学生留出层次各异的思维空间,达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这是我们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讲评课教学
讲评课是化学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其目的在于查漏补缺、规范解答、开阔思路、提高能力,但现在的化学讲评课教学中仍有采用机械地逐题对答案、改正错误和教师单纯讲解的方式,往往就题论题,面面俱到,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这严重影响了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课前准备
1.精心挑选题目组成测试试卷
试卷题目的选取十分关键,切忌不管学生的认知基础、能力水平而随意选用成题。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组题,难度适中,试题选取要以完善知识体系和思维体系,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原则。试卷的编制要实行编审制,责任到人。2.课堂测验
测验是学生最好的独立思考活动。精心挑选的试卷万不可当作练习作业布置下去,要严格按照正规考试的要求来操作,要定时完成。同样的一份试卷,作为练习和作为测验效果差距很大。
3.评阅试卷
教师评阅能保证阅卷的准确合理,保证教师准确掌握学生答题的具体信息,要做到“第2节”讲评。
4.做好有关的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多数教师淡化这一重要环节,或者仅仅简化为统计某一题目的出错人数。为了保证统计工作的真实有效性和可操控性,具体操作可分为以下几项:(1)统计错题时要统计出错人数及错误类型、出错的群体,要统计吻合率。
(2)统计得分时,计算各题的平均分,以此衡量全班对此类题的掌握情况。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错误根源,定出纠错的具体措施。
(3)对学生试卷中的好的解法进行整理,以向其他学生介绍,促进全班的共同提高。(4)分析学生对相关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定出补救措施,设计好针对训练题。
(5)将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初步改正错题,分析错因。必要时要进行个别谈话。5.根据考试情况,教师制定教学目标,设计“知识查缺补漏学案”,通过学案引导学生再去复习知识,深入理解方法;学案的设计要紧扣考试出现问题,问题的呈现形式要多元化,如填空式、简答式等。课中实施
测试后应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讲评。为了保证试卷讲评顺利进行,归纳了如下几个环节: 环节
1、分析激趣(分析考情,情感激励)
首先大体介绍测试中学生表现情况(不是成绩的公布),试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1、试题分析:
教师对试卷或练习题的题量、结构、难易程度、课标要求、考点、热点等方面做简要分析。
2、卷面分析(1)课前教师要认真批阅试卷或练习题.做好试卷批改记录。(2)要认真分析共性和个性错误及出错的原因,反思教学中存在的失误点,确定采取的补救措施。初步明确矫正方案,拟定讲评课的教案。
3、数据分析:对各种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表彰先进、鼓舞士气。环节2:自我纠错
学生对出错的问题进行自我分析,是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粗心造成的,这部分题目学生刚刚考完可能就已经发现了,课堂上要留出时间让学生独立纠正、反思此类错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一定要让学生自行解决,对于此类错误教师没必要再去浪费时间讲解。学生自我纠错的目的:(1)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纠错的能力;(2)通过自我订正,弥补知识缺陷,更正错误认识。学生自我纠错的步骤:(1)学生针对错误,通过阅读课本、同学讨论、询问老师、自我思索等方法解决疑难问题;(2)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自我纠错的注意问题:(1)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2)教师要深入学生,广泛搜集各种信息,作好记录,并把错误归类,为归类讲评作好准备
环节3: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解决不好、解决不了的题,提交到小组内学生间交流和讨论,通过生问生、生教生、师教生相互讨论达到弄懂弄透,这样获得解决的题目印象会更深刻,不易忘记。即使有一部分仍然无法解决,讨论交流也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再次放大,突破,升华。讲评时不能因时间紧、量大而只顾教者讲,上成教师的一言堂。讲评课应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活动。要给学生表述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讨论问题的时间,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得到相互启迪,使整个讲评过程学生情绪亢奋,容易接受大量的有关知识及解题的信息,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学生发言和展示可以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
环节4:精讲点拨(归类点拨、同法提升)
(1)选择好要讲评的题目,进行归类分析,确定讲评顺序。
选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试卷测试内容范围内的重点题目;二是学生错误较多的题目;三是解决方法灵活多样的题目;四是题目有变式或变换的价值,有利于知识、方法、能力体系的形成;五是题目与前后知识联系密切,可以拓展,对于以后的学习有利的题目,或者是能引出继续学习的内容、方法的题目。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组织、引导、参与。
讲评切忌平铺直叙,更不能成为简单的对答案和说答案。应先让学生参与交流、讨论,展示学生的思维、做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归纳出解题方法。
应该将较多的时间用在错因分析与思路启发上,避免“就题论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
1、点拨升华:教师要结合具体典型试题,从出错点、出错原因、规范要求等方面进行归类讲评。并通过回顾过去做过的题目以及对本题进行变式训练,使学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要善于总结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科学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观点有明确的评价,既要有科学、完整的答案,又要允许学生有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环节5:有效训练(变式训练,跟踪检测)
对于出错多或不会的题目,教师讲了,学生当时理解了,但是换个角度可能还是不会(或出错)。教师应当围绕该问题再设计出一些变式练习,进行当堂训练,以求巩固和加深。可设置以下两种类型的训练:
1、变式训练:针对学生集中出错的试题,教师出一些变式训练题进行强化巩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开拓学生视野。
2、跟踪检测: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采取变式检测、过关登记,达到“清”的目的。针对性训练的目的:对讲评的效果做进一步的检验,并通过训练形成能力。针对性训练的步骤:(1)出示练习题,学生做练习题;(2)教师巡回辅导。针对性训练的注意问题:(1)习题的选编必须依据考试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要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2)针对性训练也要独立、限时完成,以培养应考能力。课后认真批阅,做好再一次的订正的准备;(3)习题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体现差异教学的精神。课后训练
课后训练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必要的复习巩固,进一步总结和反思,整理错题。如:
(1)在专用《错题集》上订正错题,订正不能满足于写一个正确答案或写出一种正确解答就了事了。每一个错题都要求学生按如下格式订正: 第几题:„„ 正确解答: 错因:
(2)整理一题多解,充分体会、内化。(3)作出得失分统计分析,定出下次目标。(4)完成教师布置的针对训练题。
(5)结合个人实际,自选并认真完成一部分针对训练题。
二是教师要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技巧、技能、方法、思路,多角度、全方位的精心编制二次过关试题,让学生再通过做相关试题落实知识提升能力。
三是二次过关试题分层次,分为必做与选做,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使用。一堂成功的讲评课,应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1)目的性原则。讲评的目的不是为完成具体的作业、测验题,而是通过讲评让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知识,提高能力。要质量,不求数量,杜绝为做题而讲评。
(2)针对性原则。即针对教学大纲、针对教材、针对学生实际,“重其所重,轻其所轻”。对教学大纲与教材中要求掌握的重点内容,对学生思维易造成障碍,学生理解与应用较为困难及普遍易错的内容,要作重点讲评。不求面面俱到,不求逐一讲评,杜绝苦练题海。
(3)思维性原则。思维能力是认识能力的关键,讲评课中要注意避免学生只会对教师所教内容与方法的呆板模仿,生搬硬套,从而成为教师思维的简单重复与整理。这就需要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审题、析题的讲解及解题方法与解题技巧的传授,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有效训练,现代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能力,不求一课讲很多,只求每讲一课学生思维有进步,能力有提高。
(4)训练性原则。通过讲评课,使学生无论从审题、解题,还是知识的整理、深化与强化上都能得到再训练与提高。
(5)系统性原则。每讲一个题,虽只能解决一个知识点和能力点,若教师讲评中有意识突出此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作用,用科学的观点、方法将相关知识进行比较与分析,再将其加以适度加宽与深化,即可使学生将所学知识条理化与系统化。这样,学生的知识及能力体系也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依上述五个原则,上好讲评课的首要环节是作好备课工作。教师不仅在思想意识上重视讲评课,更重要的是课前作好两个分析(包括定量统计)和教学设计。两个分析即试卷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分析时,既要分析试题考查内容的知识分布情况,考查目的,难度系数及试题本身的优点与不足;还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得失分情况、知识缺陷、审题和析题能力、心理障碍、思维层次、存在问题的普遍性与主要性、知识应用中的创见性等。只有教师心中有数,才能做到讲评有的放矢。
讲评课的质量高低体现于“五忌”与“五要”。
“五忌”是:
(1)切忌开始上课就批评学生,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切忌把讲评课上成公布答案课或是简单的改错课,宁可一课一获。
(3)切忌教学方式呆板,就题讲解,平铺直叙。
(4)切忌漫无目的,东拉西扯,废话满堂。
(5)切忌从上课到下课只有教师的讲解,而无学生的积极活动。
“五要”是:
(1)要讲考查目的。即不但教师清楚所考查的知识点与对能力的要求,还应让学生明白,也就是使学生明确通过对此题的训练从知识到能力上应该达到什么层次。
(2)要讲清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及知识间的联系,深化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能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牢而不死,活而不乱。
(3)对典型题,要讲清解题的依据、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学会找破题的关键,其目的是使学生做一个题会一类题。
(4)要讲解题技巧,开拓学生思路,不但要使学生会一题多解,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繁题简解,难题巧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初中化学课点评】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优质课听课体会07-26
初中化学微课制作心得11-04
新课标下初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05-25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06-05
初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9-18
初中化学《盐 化学肥料》说课稿10-18
初中物理化学05-28
初中化学教育叙事07-23
初中化学教材教法09-17
怎么预习初中化学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