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论文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术教学论文(共8篇)

美术教学论文 篇1

创设美术教学情境

【摘 要】情境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创设情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设融“美”“智”“趣”于一体的学习情境,拨动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创作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创设情境 优化 有效学习

一、创设操作情境

观察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知觉过程。对于美术教材中一些抽象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操作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这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巧妙运用色彩》时,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通过直接告诉或者是播放课件画面等方式,让学生机械记忆几种颜色的变化,其教学效果往往很不理想。但有一位教师却通过操作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他先出示了分别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液体,然后进行实验。他用滴管将不同颜色的液体进行调和,使其产生另一种颜色。教师边实验边引导学生观察色彩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发现:蓝色和红色调和成紫色,黄色和蓝色调和成绿色。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色相图向学生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色相的名称,从而帮助学生比较科学地理解和记忆了色彩知识。

二、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的边沿就是美术的边沿。”让学生体验到美术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美术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带给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这种基于学生生活世界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同时,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感到美术知识生活化,激发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

教学《我在空中飞》一课时,教师采用的导入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其目的就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了体现生活化的美术学习,课前精心录制了一段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画面。课始,教师通过播放这段生活画面,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为本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整节课,学生学得高兴,画得有劲,教学效果显著。实践表明,当学生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就会感受到美术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获得学习美术的持久兴趣。

三、创设游戏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游戏是儿童天生喜欢的活动,是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有效策略。为此,教师要努力创设一个既与知识背景有关,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知识的价值。

在教学《吹泡泡》一课时,笔者将学生带到操场上,然后拿出事前准备的肥皂水,向空中吹出了各种形状不同、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的泡泡。阳光下的泡泡显得绚丽多彩。学生们兴奋极了。在笔者的组织下,学生们也拿出自备的吹泡泡用具,在美妙的音乐声中玩起了“吹泡泡”游戏。在游戏中,既看到色彩斑斓的泡泡,也看到学生们吹、扇、跳等人物神态。游戏结束后,笔者带领学生们回到教室,并趁热打铁提出作业要求,让学生回忆刚才的游戏画面,完成一幅儿童画的创作。

四、创设故事情境

小学生从小就喜欢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需要等,恰到好处地把美术知识融合在一个个美丽的故事情境中,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最终实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水墨人物》时,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们纷纷一展身手。不一会儿,传来了两位学生的争吵声,教室里顿时乱起来了。原来一位学生的毛笔不小心碰到了同桌的画,留下了一个黑点。眼看一副美丽的作品就要完成了,却被涂上了黑点,同桌生气了,狠狠地骂起来。就这样,两人争吵起来了。此情此景,该如何处理呢?笔者突然想到一个“落墨为蝇”的故事。这个故事用在这里不正是绝佳的教育时机吗?于是,笔者给全班学生讲了这个故事,故事主要讲的是,东吴画家曹不兴为孙权绘画时,不小心在屏风上滴了一滴墨汁。他灵机一动,将墨点绘画成了一只苍蝇,而孙权竟然以为那是一只真苍蝇。孙权知道真相后,好好地夸奖了曹不兴的绘画本领高。讲完故事,笔者提问:“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位同学作业纸上的墨点变得美丽吗?”受到刚才故事的启示,有学生想到把这个墨点画成一幅画。画成什么呢?有的说画成小鸡,有的说画成螃蟹,有的说画成花朵……顿时,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穷。最后,那位学生把墨点绘成了花朵。望着这份杰作,同桌笑了。在这个案例中,笔者抓住教学时机,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巧妙地化解了课堂教学中尴尬,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美术教学论文 篇2

思考一:充分做好美术课前的准备。美术课的准备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还包括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知识、历史、新闻、典故、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艺术创作的情感体验和历程等。特别要在课前营造恰当的艺术氛围,使师生处于美术体验与创作的“愤悱”状态,犹如在一个黑暗的空间里点起一盏迷茫的灯,让美好的形象欲显而逝,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比如教学《候鸟的乐园》一课,事先收集大量候鸟栖息地的图片,课中在学生欣赏图片时播放典雅、温柔的歌曲,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展开想象,大胆创作,自主表现。要实现美术课的开放性,除了充分利用有形的课堂资源外,更重要的是老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思考二:切实加强美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主阵地,要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这里谈谈关于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效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组织的有效性是上好一节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地作业,比如手工课,需要几个学生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必然各抒己见,不像成人那样自制力强,这样势必会对课堂纪律造成影响。还有某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动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有些乱,问题在于这样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时不要求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创作空间,可以画在桌子上,甚至可以“乱涂乱画”。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上则必须守序,但一味强调“统一”往往会扼杀孩子的个性发展,抑制孩子的创造力。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做到收放有度,既不放任自流,也不过多限制,适度的开放和宽松将使孩子的思维更具活力。

美术教学论文 篇3

关键词 美术;教育;素质;探索

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应努力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保证每个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参与美术学习,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我们的美术课程中,首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来,然后教师要积极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想方设法促进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一、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通过示范提供给学生该绘画过程的感情认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思考和分析,领会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试)的几种方法,让学生边思考、边选择、边模仿、边体验。如在讲授《水墨画的笔墨技法》时,对于课中涉及到的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内容,单单通过口头表述恐怕学生难以领会,只有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同时伴以适当练习,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避免简单的缺少学生参与的师讲生听和机械模仿,尽量弥补该模式可能造成的认识活动的不完整性。尝试有的教师认为这是数学课中最常用的,美术课不需要这种方法,其实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个人或小组)自主尝试来学习绘画方法,教师的指导分析贯穿在学生尝试学习的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边学习教材、边尝试绘画、边商讨、边探寻方法。在学生尝试绘画和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有时包含部分的示范)的基础上,再经过进一步的实践活动来完善并获得技能和得到体验。在《美丽的热带鱼》、《树叶贴画》的课中,让学生根据制作图自己动手操作,教师的指导贯穿在学生动手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尝试,可培养其独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尝试绘画的兴趣,使其具有挑战性;并不断鼓励学生持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适应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适当的时间以适当的方式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安排学习任务及各项教学环节中,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别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在各自特长的方面表现其领先的优势,让他们有机会“露一手”,并给予积极的评价,以使他们树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学漫画中让学生有 4个作业选择,分别是:(1)根据生活中的趣事画一张漫画;(2)为理想中的自己画一张漫画;(3)为喜爱的卡通动物或者人物设计一个完整的故事。(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卡通画并且临摹一张。学生不用再为一道不愿做的作业烦心,他们可以自由选择难度大还是难度小的作业,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轻松。

二、增设特色课,提高教学效率

特色课是本着普及与提高的原则进行的一种新的教学形式 。即在上好普及课的同时,对划分好类别的整块内容不面面俱到,而是突出一个重点来进行教学。这需要课前认真分析教材,找出共同点,也就是找出一条能把这一整块内容串起来的内在联系条件,围绕着重点内容进行 以点带面的教学。由于特色课是一种表演技能型教学,所以在特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某一个重点能够展示表现技能的本领,从工具使用到技法、技巧等训练,使学生全面熟悉工具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用这方面知识、技能自 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事物、现象、规律、特征,理解艺术处理及表现能力的展示方式。如中学生创作、书法、图画、手工制作等等。通过中学生创作完成想象画、插图、添画、设计等一系列的零散教学内容,可谓一举多得。这样,既做到充分利用有限的美术课时,又能使有限的美術教学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

三、培养求异思维开发智力

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人去开拓创造。那么,就需要造就一代新型人才,从小在他们的心灵上播上一颗“独创”的种子。在美术教学中挖掘教材的求异因素,特别是图案装饰、工艺美术等教材,从不同角度去展开、去强化,创设情景。善于从联想中求异。求异思维训练是开发智力的重要方法。没有创造就不能“青出于篮胜于篮”。未来的世纪将创造竞争的世纪,把美术教育和智力开发溶于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处在一个美的世界和社会里,还知道人类在悠久的年代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美好的当今世界,他们还知道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世界,更知道再过十年、二十年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同时,还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都是他们的智慧和美感,美术知识和运用表现美的头脑及双手去创造、去建设的。因此,才能在他们细小心灵中埋下这美的种子,使他们现在成为爱美、会美、外表美、能创造美的一代鲜花,在祖国这块大花园中竞相吐鲜开放,促进我国群星灿烂、英才辈出时代的来临。

四、延伸课堂教学,搞好业余辅导

美术教学论文 篇4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1

一学期即将过去,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作为一名新教师,我在工作中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存在的不足。本学期因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当了一至四年级的六个班的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择优汰劣,取长补短以待来年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1.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美术课学校安排的课时一周每班两节。所以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2.走进学生群体,了解成长特点

小学生的心理成长和认知水平有密切的联系,低年级美术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自身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产物,是低年级学生发展的必然阶段。做为一名美术教师,深深知晓教孩子美术技能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陶冶情操。因此,我们要多接近孩子,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并做到尊重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表现特点。低年级段的学生做画有几个明显特点:1用色大胆;2造型不准确,带有很多印象成分;3内容不受约束,带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因此,在要求学生完成作品时,初学阶段时,不能要求过高,而且看画中内容是否能够反映孩子的内心想法,有无异于别人的独特的表现,而不要以成人的水准要求,因为他们对画面内容的构思是最重要的,而技巧的问题则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练习的增加而逐步提高。所以,要了解学生水平,尊重孩子表达方式,才能拉近距离,为美术学习迈下坚实的第一步。

3.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例如,用一种悠扬的音乐,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熟悉的人物等,融入美术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教学《海底世界》时,放一段《海底总动员》的录象,播出一只可爱的小鱼凭自己的智慧游回大海。既能以新颖、生动的形式让学生兴趣盎然,又教育学生有勇有谋。

4.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激励

(1)、当新课知识讲解之后,必须要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学生的作业挑选出来展示在黑板上,让大家集体观看,再让学生自己评价,教师最后小结。这种让学生当面评论美术作业的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在学生的讲评中,老师及时的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并能发现学习存在的问题;学生之间互相讲评也有利与激发学习兴趣,并且能够相互借鉴,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从而使学生的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2)、思想汇报专题每次批改作业时,我总是给每个孩子写上简短的评语,有的是对作业的建议,有的是对画面效果的分析,有的是对进步的称赞,以各个角度肯定学生作业中优点所在。如绘画作品中,我写上“涂色认真,作画饱满,完成得很棒。”在手工作品中写上“动手能力较强,想象力丰富,真不错!”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写上“你的进步越来越明显,你真棒!”学生在看到自己的作业时,学生的信心倍增,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通过这些方法的实施,既有利于掌握每个学生的学情,又能及时给予指导,大幅度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美术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旨在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激发绘画的欲望。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积极参加学校听课,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同时课外看了很多教学理论方面的书籍.其他的有些工作也有待于精益求精,以后工作应更加兢兢业业。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2

光阴飞逝,一个学期的工作业已结束,本学期由于学校实际工作需要,我承担了我校一年级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现对半年来的美术教学进行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中的指导思想和理论

一年级的学生是没有什么美术学习功底的,这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并且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呈现形势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创造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

一:《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3,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4,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

5,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

二:指导思想和理论的实践

开学以来我就在思考:怎样上好美术课呢?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在思考的同时,我把自己学习到的理念放到课堂里,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

实践一:美术课前的准备

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鱼儿游游》这一课里,为了让课堂更有氛围,我准备了优美的音乐和大量关于鱼儿的图片和卡通影片资料,歌曲和图、影片结合的范例在课堂气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

实践二:美术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

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在国外,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学生还可以在作画时戴耳机听音乐,边听自己喜欢的音乐边作画。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因此,在组织教学中,我因地制宜的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结构形式,使教学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

实践三:美术作业的评价

有时,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在教学中,我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坚持多重标准,多种形式,从而发现了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并积极表扬,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预期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播种希望,收获快乐,以上就是我一学期来的感想和体会,期盼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收获更多。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3

一学年来,本人所从事的美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年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在课堂上完成了以下知识点的传授:

1.养成良好的绘画构图意识:

构图对于儿童来说主要掌握的一点就是要做到构图饱满。构图饱满简单的说就是把要画的主要物体画大一些;具体指做画时懂得根据纸张大小将所画的物体相应画大或画小,并可以区分所画内容的主次关系。

2.知道画画的顺序是:

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整体到局部,由大到小。明白只有闭合了的线条才表示所画的是一个完整的形体。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4

岁月如梭,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在这一个学期中,我担任一年级美术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我享受到了收获与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对这一个学期中的美术课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工作上兢兢业业,爱校如家,对学生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二、教学工作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认真遵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遵循美术教育原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同时在课堂上认真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尽心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学到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时也学会了判断美和创造美,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我认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我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形式和教学方式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同时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了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魅力。

为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在美术教学中,我还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矗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机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放映幻灯、影片、录像片等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考核可采取多种方式。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7、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四、自身素质

课堂之余,我认真参加了学校以及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政治业务学习外,还订阅了教育教学刊物从理论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并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能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能更快地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教学模式。

小学一年级美术教学工作总结5

本学期期的美术教学即将结束,为了今后更好地进行美术课的教学,弥补不足、精益求精,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

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美术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美术实践活动(做、画、联想、想象)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美术、理解美术、表现美术,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美术。美术欣赏课还加入了一项让学生自己介绍美术,表达自己艺术见解的实践活动,这也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不足之处是侧重了情感、兴趣的培养,稍微忽略了学生知识的传授。毕竟三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掌握了知识才能更深层次地感受、理解美术。

二、课堂管理

为了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上美术课,多用鼓励的方式使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品质。努力做到用好的设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也进行了善意的批评与纠正。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扰乱课堂的行为批评力度不够。总以为学生不是恶意,只是不成熟的表现。所以给他们的环境较为宽松。致使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有恃无恐。因此,今后应特别注意赏罚分明、把握尺度。特别是对于坐在特殊结构的美术教室中的一群群倍有优越感的学生。还有,幽默力量运用不够。

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在美术教学中,我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我选择了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素质的学生,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四.考试

为了使美术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美术,表达自己对美术的理解,也为了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美术考试我采用了:以学生平时作业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重视平时,结合特殊表现进行打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美术的认识程度与重视力度。

五.其他

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自费收集各种美术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要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学生适当地接触一下电脑美术。此外,我还很注意自身的凡事都要有计划,重要的得做详细计划。

中小学美术教师美术教学知识 篇5

“素描”就是“素色描绘”和“朴素的描写”的意思。一般是指用木炭条、炭精条、铅笔、木炭笔、钢笔、毛笔等较为单纯的工具和单一的色彩在纸面上所作的绘画。它是造型艺术的形式之一,可以用来进行美术创作,绘制创作草图和进行造型基本功训练。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作为造型艺术形式之一的素描,它是通过形体结构、比例、位置、运动、线条、明暗调子等造型因素体现的。由于它使用的工具材料简单,色彩单一,通过严格的素描训练,便于学习者掌握造型艺术基本规律,研究和反握造型艺术诸因素,训练和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和表现方法、提高审美情操,打下牢固的造型基础。因而学习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工艺美术的同志,常从学习素描入手,世界各国均把素描作为重要基础课列入造型艺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对学习者进行基础造型本领的培养和训练。

素描基础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造型能力,准确而又概括、生动而以深刻地表现对象。要达到此目的,必须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深刻的表现方法,坚实的造型能力,以及正确认识和处理学习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要正确的科学的观察、认识和思维的方法。素描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它要求眼、脑、手同时得到锻炼,认识和技能同时得到提高。为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造型的分析和综合,深入形容和艺术的概括,都要以唯物辩证法作指导,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局部与整体等关系,整个作画过程都要在“整体的关系”中去观察,认识和表现对象。这是掌握形体塑造技巧的前提,健康而以符合审美原则的表现方法的基础。

要运用多种训练手段。提高造型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长期的素描写生训练对培养写实能力,深入准确的描绘能力是有效的,应作为造型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予以重视。但单有这方面的能力是不够的,也是不全面的。速写对敏锐的观察和艺术的概括能力的培养;默写对形象的理解和记忆能力的训练;摹写对借鉴优秀技法的作用;以及构图练习对创作能力的提高和技能的全面锻炼都是十分有益的。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把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结合起来;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结合起来;写生和速写、默写、摹写、构图练习结合起来。这样穿插进行,合理安排,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就能使造型能力得到全面的锻炼与提高。

要采取多种表现方法。一般人认为“素描”就是长期的全调子素描,这种理解是不够全面的。应该说这是素描的一种形式和方法,也是一般人目前常用的方法,但并非是唯一的表现方法。素描在平面上塑造形象、表现空间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通过它们的单个运用和综合运用,均会产生不同的素描样式,并有不同的表现效果。线条对形体的概括和情感的表现,块面对立体空间和真实感的表现,各有所长,我们要充分研究和发挥它们的表现功能,取各法之所长以适应专业学习和艺术表现的需要。我们还要向历代名家学习,得各家之所长为我所用,丰富和发展我们的素描技法。

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素描基础训练的技术性很强,它需要艰苦的劳动,刻苦的磨练,通过大量的实践去掌握它,这是无疑的。但如没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作指导,路子未必对头,收效未必显著。在素描实践过程中,除了必须有正确的科学和观察、认识思维的方法橡皮,还要有解剖结构、透视变形、明暗调子、线条运用和构图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这就要结合技能训练学习解剖、透视、素描、构图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样在理论指导下实践中提高认识,素描技能就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平面构成基础

平面构成的概念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 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平面构成入门:

点的构成形式

越小的形体越能给人以点的感觉

(1)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4)把点以大小不同的形式,既密集、又分散的进行有目的的排列,产生点的面化感觉

(5)将大小一致的点以相对的方向,逐渐重合,产生微妙的动态视觉

(6)不规则点的视觉效果

线的构成形式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1)面化的线(等距的密集排列)

(2)疏密变化的线(按不同距离排列)透视空间的视觉效果

(3)粗细变化空间,虚实空间的视觉效果

(4)错觉化的线(将原来较为规范的线条排列作一些切换变化)

(5)立体化的线

(6)不规则的线

面的构成形式

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

(1)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

(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

(3)徒手的面

(4)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

(5)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

(6)人造形的面,较为理性的人文特点

单形的构成

(1)几何单形的相互构成(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体,将它们分别以连接、重合、重叠、透叠等形式,构成不同形象特点的造型)

(2)分割所构成的形体(训练设计者灵活的造型能力)

(3)重合所构成的形体,(形体间相互重合、添加派生出各种形态各异的造型)

(4)自然形单形的构成(把自然物的基本形以真实、自然、概括的形式表现出来,应用到构成设计中去)

平面构成的形式

(一)1.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

2.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简单重复构成

-多元重复

3.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4.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

-形的大小、方向渐变

-形状的渐变

-疏密的渐变

-虚实的渐变

-色彩的渐变

平面构成的形式

(二)5.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

-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

-旋转式发射格

6.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

-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

-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

-重叠而形成的空间

-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7.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8.分割构成形式

-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

-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

-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

9.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

滴色法 水色法 水墨法 吹色法 蜡色法 撕贴法

压印法 干笔法 木纹法 叶脉法 拓印法 盐与水色法

绘画工具及使用

1、用笔的要求

画素描用铅笔、钢笔、毛笔、炭笔都可以。但初学者还是用铅笔更好些。由于铅笔的笔心有软硬深浅之分,又能削的很尖,便于深入细致的刻画。“B” 代表铅笔芯的软硬度,“B” 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铅笔越软,色越浓; “H” 表示铅笔芯的硬度,“H” 前面的数字越大,表示铅笔越硬、越淡。画铅笔素描的铅笔可选用 HB 至 4B 之间。4B-3B 常常用来画暗部和画面上最暗的地方; 2B-B 一般用来画灰调子; HB 画亮部。不过有很多人画素描就用 2B 铅笔,通过施力的大小变化来改变深浅。

2、用纸的要求

画素描通常在专用的素描纸上进行,选用素描纸时,要注意纸质坚实、平整、耐磨、纹理细腻、不毛不皱、易于修改(好麻烦啊,不过为了能画出好的作品,也没办法,呵呵),如素描纸、铅画纸,如太粗、太薄、太光滑的纸都不适合铅笔画素描。初学者使用的纸张大小以 8 开或 4 开为宜,16 开大小的铜版纸和复印纸,则适合用钢笔、圆珠笔画素描。

3、其他用具的要求

橡皮是修改绘画的辅助工具,使用得当能擦出一些特殊效果(电脑里画可就用不上喽),它可以成为铅笔表现对象的补充材料。购买时应尽量选择厚的和柔软的橡皮,现在,市场上还有一种叫橡皮泥的,它的吸附力很强,便于修改画的太弄的暗部。刀可以选择美工刀,削铅笔时注意不要将铅笔削的太尖。

除了纸、笔、橡皮、美工刀外,学习素描还要准备夹纸用的夹子、画板、画架等工具。(算算,这得多少钱啊,为了我们的理想,就少吃几块肉吧)

学习素描的注意事项

1、位置的选择和作画姿势

正确的写生姿势、有助于整体观察和表现方法的运用。在绘画时身体应与画板相距一臂左右。如有条件,画板放在画架上最好。没有画架,画板放在大腿上也可以。画架一般放置在绘画者的右前方。画者与写生对象之间的最佳距离,通常是对象高度或宽度的 3 倍到 5 倍之间,良好的习惯有助于绘画技能的提高。

2、握笔方法

握笔的手要内空而松,方法有两种,上面那种方法手腕动起来画的范围会很大,以利于最大限度的调动指、腕、肘、肩的活动范围。下面那种方法便于描绘细微的地方。掌握轻松自如的握笔方法,才能保证画素描时运笔流畅,速度平稳、轻重自如,也是画好素描的关键。

3、作业时间控制

通常一幅素描一般安排在 2-3 小时之间,若是画面复杂,一次不能完成的,可以用多次完成。

4、作业目标安排

按造型因素做分解练习,有目的地集中解决难点,如:形体概括练习、比例和结构分析联系、透视与结构联系、结构与色调表现练习。。。作业目标应明确,以利于学习和掌握技法表现规律及艺术表现规律。

5、培养科学思维方法

造型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的过程。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习者解决各种关系的思维能力,如正确把握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等。

造型基本因素

1、形体的点、线、面

我们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立体的,而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球形、柱体与椎体。素描写生可从这四类形体出发,去研究主体构成的基本因素与形体塑造的关系。

点 点表示位置,是形体塑造的标记,对于造型有着特定的数量意义。先看位置点,找出它的 基点 与 顶点、右点、左点、近点和 远点,这些点规定着物体的整体范围和个面之间的大小比例关系。再看转折点,这些点如同交通枢纽,联系着形体中的线与面。

线 线由点的定向运动产生。线条是点运动的延续,连接起点和终点的是线,任何一幅素描都是由无数的线组合而成。线是形体塑造的中坚,线有着无穷的魅力。

辅助线 是指在形体塑造的过程中所借助的假设线。这些线,有助于我们把握形体的动势和形体的整体特征,有利于我们表现形体时能做到从整体到局部有序的进行。

轮廓线 轮廓线反映的是形体转折部分。在绘画过程中,轮廓线的表现要求由直线到曲线,有外轮廓到内轮廓,从而形成物体的立体框架。

面 无数点的组合或无数线排列后的效果,在视觉上形成了面,而面运动产生了体。在造型过程中,面可分为两类,即直面与曲面。

直面 立方体在画面上一般是以 正面、侧面、顶(底)三个面呈现。

曲面 球体借助于光线,在画面上一般是以 亮面、暗面、明暗交界线(面)、反光面和 投影 组合而成。

任何一种复杂的形体,都可以由立方体、球体体面关系去理解和分析。

2、比例与分割

比例是指物体间或物体各部分的大小、长短、高低、多少、窄宽、厚薄、面积风诸方面的比较。不同的比例关系形成不同的美感,观察与表现比例关系有个较好的方法,如先抓住相比关系因素的两极,再确定中间部分,依次分割下去,就可以确定出任何复杂的比例关系

3、特征与基本形

物体的形体特征,是指物象都有自己的特征,使之相互之间得到区别。我们要对形状进行概括与归纳,形成了一个基本形的概念,如圆形:人脸、苹果、罐子、太阳;方形:课桌、书籍、电视机、房子等,因此可以这样说,抓住了基本形就基本抓住了形体的主要特征。

从形体总体出发,对物体的原形进行简化,省去烦琐的细枝末节,以形成简单的几何形状。首先是抓住它的平面形,是方、是圆还是角;再看它的体积特征,属于立方体、球体还是柱体。在具体作画时,先目测高度,再目测宽度,最后作上、下的宽窄比较,就能把握住形体的基本特征。

4、转折与轮廓

当构成物体的面发生方向上的变化,形体的面就出现了转折。方形物体转折明显,称为折,圆形物体转折缓慢,称为转。一般的物体的边缘可以看作是转折,立方体外缘内的棱为转折,叫内轮廓。球体内侧的明暗交界可视为转折,也属于内轮廓。在造型过程中,当我们以线去体现形体的转折处,即为轮廓线。根据形体转折内外的部位,轮廓线可分为外轮廓线和内轮廓线。在作画起稿过程中,应集中表现物体的轮廓,抓住轮廓的方法可采取由外到里的方法。

5、结构与构成

结构是指物体本身个部分组合和构造。物体都有内部和外部的构成因素和结构关系,个部分的互相连接穿插、重叠、相离等决定了物体的形体。在素描训练中,对结构加进一些主观成分和表现手法,反映在画面上的形体结构,可看作一种构成。

6、透视与空间

一切物象占有一定的空间,物与物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空间距离。如画者与写生物的空间距离,被画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被画物本身前后的空间距离,被画主体与背景的空间距离。。在素描中,利用物体的透视变化产生距离感,表现空间的技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透视原理的运用。

几何透视法

几何透视法产成与数学原理,是把几何透视运用到绘画艺术表现之中,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技法。它主要借助于远大近小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立体感。

平行透视 当立方体的六个面中,有一个面与画者的位置呈平行状态时,画者所看到的是它面产生的透视变化。

成角透视 当立方体的一个角正对画者时,立方体所有的面都产生透视变化

几何透视法包括三个要素:视平线,一般是指画者平视时与眼睛高度平行的假设线。视平线决定被画物的透视斜度,被画物高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下斜,被画物低于视平线时,透视线向上斜。心点,是指视觉中心。它位于画者的核心部位。在平行透视中,一切透视线引向心点。距点,视点至心点的距离叫距点,如果把视距移至视平线上心点的两侧,所得的点为距点。

空气透视法

空气透视法是借助空气对视觉产生的阻隔作用,表现绘画中空间感的方法。它主要借助于近实远虚的透视现象表现物体的空间感。其特点是产生形的虚实变化,色调的深浅变化,形的平面变化,形的繁简变化。

7、明暗与调子

物体的形象在光的照射下,产生了明暗变化。光源一般有自然光、阳光、灯光(人造光)。由于光的照射角度不同,光源与物体的距离不同,物体的质地不同,物体面的倾斜方向不同,光源的性质不同,物体与画者的距离不同等,都将产生明暗色调的不同感觉。在学习素描中,掌握物体明暗调子的基本规律是非常重要的,物体明暗调子的规律可归纳为 “ 三面五调 ”

A :三面 物体在受光的照射后,呈现出不同的明暗,受光的一面叫亮面,侧受光的一面叫灰面,背光的一面叫暗面。这就是三面。

B :五调 调子是指画面不同明度的黑白层次。是体面所反映光的数量,也就是面的深浅程度。对调子的层次要善于归纳和概括,不同的素描调子体现的不同的个性、风格、爱好和观念。在三大面中,根据受光的强弱不同,还有很多明显的区别,形成了五个调子。除了亮面的亮调子,灰面的灰调和暗面的暗调之外,暗面由于环境的影响又出现了 “ 反光 ”。另外在灰面与暗面的交界的地方,它既不受光源的照射,又不受反光的影响,因此挤出了一条最暗的面,叫 “ 明暗交界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 五大调子 ”。当然实际画起来,不仅仅是这五的调子,还要更丰富。但在初学时,我们起码要把这五种调子把握好。在画面中树立调子的整体感,即画面黑、白、灰的关系,运用好这几大调子来统一画面,表现画面的整体效果。

画面构成

一张白纸无所谓空间,一旦画上了笔触,便破坏了纸面的完整与稳定,即出现画面构图分割现象。若是画上一个物体,纸面就形成了空间,再画上两个以上的物体,就得考虑形体的组合方式。绘画的基本训练是培养大家如何把空间的物体转移到平面的画面上,解决画面构成问题。

1、形体组合与画面切割

同属于绘画的构图问题,构图是画者根据表达的意图与主题的需要,对画面所进行的整体布局。在形体组合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注意:(1)不同位置的组合,(2)不同质的组合,(3)不同量的组合。

2、角度确定与空间序列

画者与物体的角度主要有两种,即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画面中造型因素均应按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为了使画面中造型因素有条不紊,需要物体在特定的角度下形成明确的空间序列。

线的表现形式

线条是素描训练中塑造对象的主要手段。对初学者来说,掌握线条的曲直轻重极为重要。在练习线条过程中,要注意用笔的方式,落笔时要体会手、腕、肘的运动对线条的影响,画出线条轻重、浓淡、疏密的关系,让线条在平稳、自然、有序、顺畅中得到轻松的展现。正确的排线是两端轻,中间重的线条,方向一致,疏密匀称,能变换排线方向,一层一层加深,切忌乱涂(可不是涂鸦啊)

(1)一般是由上到下斜着画下来。注意落笔、起笔要虚,中间要实,线条不要画死板,避免出现 “ 硬口 ” ;

(2)线条排列整体有序,要紧密、均匀;

(3)线条走向要统一,又要有适当变化;(4)根据物体不同面的转折与质感,可活泼使用线条。

线条练习

步骤一:画出你喜欢的几何图形

步骤二:从图形的左边开始画起,把每个图形都画出深浅调子,注意与临近图形的深浅变化,边缘要画的整齐。

步骤三:画背景时要注意,图形边缘深的,背景画浅;图形浅的,背景画深。背景深与浅的过渡要自然

关于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发现。一天,毕达哥拉斯从一家铁匠铺路过,被铺子中那有节奏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所吸引,便站在那里仔细聆听,似乎这声音中隐匿着什么秘密。他走进作坊,拿出一把尺量了一下铁锤和铁砧的尺寸,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和谐的关系。回到家里,毕达哥拉斯拿出一根线,想将它分为两段。怎样分才最好呢?经过反复比较,他最后确定1:0.618的比例截断最优美。后来,德国的美学家泽辛把这一比例称为黄金分割律。这个规律的意思是,整体与较大部分这比等于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无论什么物体、图形,只要它各部分的关系都与这种分割法相符,这类物体、图形就能给人最悦目、最美的印象。人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也符合这一规律。中世纪意大利的数学家菲波那契测定了大量的人体后得知,人体肚脐以上的长度与身高之经接近0.618,其中少数人的比值等于0.618的被称为:标准美人“。因此,艺术家们在创作艺术人体时,都以黄金律为标准进行创作。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中的太阳神阿波罗、女神维纳斯的体型,完全与黄金律相符。作为建筑艺术,也遵循着这一规律。文艺复兴时的西方艺术家长艺术理论家把黄金分割律作为艺术建筑必须产物的规律。古希腊的巴底隆神庙严整的大理石柱廓,就是根据黄金分割律分割整个神庙的,因此看上去显得威武、壮观,成为繁荣和美德的象征。0.618在数学中叫黄金比值,又称黄金数。这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给它的美称。欧洲中世纪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开普勒(J.Kepler1571—1630),曾经说过:“几何学里有二个宝库:一个是毕达哥拉斯定理(我们称为“商高定理”);另外一个就是黄金分割。前面那个可以比着金矿,而后面那一个可以比着珍贵的钻石矿。”

后来古希腊美学家柏拉图将此称为黄金分割。这其实是一个数字的比例关系,即把一条线分为两部分,此时长段与短段之比恰恰等于整条线与长段之比,其数值比为1.618 : 1或1 : 0.618,也就是说长段的平方等于全长与短段的乘积。0.618,以严格的比例性、艺术性、和谐性,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法布兰斯在13世纪写了一本书,关于一些奇异数字的组合。这些奇异数字的组合是1、1、2、3、5、8、13、21、34、55、89、144、233。任何一个数字都是前面两数字的总和:2=1+1、3=2+1、5=3+2、8=5+3,如此类推。有人说这些数字是他从研究金字塔所得出,和金字塔上列奇异数字息息相关。金字塔的几何形状有五个面,八个边,总数为十三个层面。由任何一边看入去,都可以看到三个层面。金字塔的长度为5813寸(5-8-13),而高底和底面百分比率是0.618,那即是上述神秘数字的任何两个连续比率,譬如55/89=0.618,89/144=0.618,144/233=0.618。另外,一个金字塔五角塔的任何一边长度都等于这个五角型对角线(Diagonal)的0.618。还有,底部四个边的总数是36524.22寸,这个数字等于光年的一百倍!这组数字十分有趣,0.618的倒数是1.618。譬如14/89=1.618、233/144=1.618,而0.618×1.618=就等于1。有人研究过向日葵,发现向日葵花有89个花辫,55个朝一方,34个朝向另一方。

神秘?不错,这组数字就叫做神秘数字。而0.618,1.618就叫做黄金分割率(Golden Section)。

一、基本概念题

1、新课标将什么阶段的美术学习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答:新课标将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学习分为四个学习领域。

2、新课标是从什么出发来划分美术学习内容中的四个学习领域?

答:新课标是从学生学习活动方式考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

二、简答题

1、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一词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哪两项学习内容?

答: 《美术课程标准》认为: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中,“设计”包括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现代设计基础和传统工艺”两项学习内容。

2、新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具体指什么? 答:《美术课程标准》认为:“‘设计•应用’领域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手段,围绕一定的目的和用途进行设计与制作,传递、交流信息,美化生活及环境,培养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领域。”

3、学生经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美术学习后,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哪几方面?

答:应该具备的基本的艺术态度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第一有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作出积极的(或独特的)反应;第二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第三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4、美术新课标中美术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哪三维?

答:课程的总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表述的,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简要回答四个学习领域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区别与联系?

答:“造型•表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形成创意,又注意活动的功能目的。外化性行为特征是它们的相同点,都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媒材与工具,运用不同的方法体验创作活动的乐趣”。而区别在于前者更注重自由性,后者更注重功能性。

6、通过“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活动,学生应达到什么目标?(请回答出其中的三条)答:学生在该领域应达到的目标:

第一,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并运用设计和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有目的创意、设计和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第二,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第三,了解艺术形式的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第四,养成事前设想和计划的行为习惯以及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

7、请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教育”的解释。

答: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8、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哪几点? 答: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人文意识,应注意这么几点: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要努力通过各方面的学习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其次,不要将美术教育视为单纯的技术训练,不要将美术从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剥离出来。再次,要高度重视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并将作品放入一种人文背景中加以理解。努力从作品中发掘人文内涵。

9、简述《美术课程标准》中对“美术”一词的解释。

答:艺术的种类之一。“美术”在历史上是个语义多变的概念。在现代,人们更倾向于称美术为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具体包括绘画、雕塑、工艺、摄影、计算机美术、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建筑和环境艺术等。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的外延和内涵还会不断发生变化。

10、请思考并简述,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答:基本的美术素养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三是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所以,基本的美术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

三、论述题

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简述视觉传达的主要功能和构成要素及领域。

答:视觉传达设计是指利用视觉符号来传递各种信息的设计。设计师是信息的发送者,传达对象是信息的接受者。

视觉传达设计是为现代商业服务的艺术,它起着沟通企业——商品——消费者桥梁的作用。视觉传达设计主要以文字、图形、色彩为基本要素的艺术创作,在精神文化领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着人们的感情和观念,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1)文字(2)色彩(3)图形

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1)字体设计(2)标志设计(3)插图设计(4)编排设计(5)广告设计(6)包装设计(7)展示设计

2、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对美术教育至少会产生几个方面的影响? 答: 多元文化与国际理解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对美术教育至少会产生这么几个方面的影响:(1)使美术教育工作者对艺术的理解更趋全面、合理,从而正确地实施美术教育。

我们知道,人类的所有知识中,艺术是最具民族文化色彩的,这与科学精神和科学原理的普遍性特征差异甚大。人们对艺术的态度,往往是从自己的文化角度出发的。因此,这可能导致对艺术内涵理解的狭隘性,犯以偏概全的错误,使他们认为自己所肯定的艺术是惟一正确或正统的艺术,而极端地排斥其他文化系统的艺术。这样无疑会使得美术的范围变得狭隘,同时也使得对美术本质的理解发生偏差。以这种错误或狭隘的美术观念来进行美术教育,将会误人子弟,导致错误或狭隘的美术观念得以流传。(具体举例说明:)

(2)加强对艺术的宽容心、民主观,有助于建立起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多元的和平社会。在我们的社会关系中,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对对方的文化和习俗的尊重和理解。不尊重对方的文化和习俗,就很难有和平的社会环境。但在美术中,独尊一种风格的现象仍然存在。如美术史中长期存在的“欧洲中心主义”,就是这一现象的典型体现。“欧洲中心主义”体现的是欧洲文化的一种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伤害了其他民族和国家人民的自尊和感情。在现代社会,这恰恰是违背多元文化和国际理解的原则的,违背了当今社会人类相处的基本原则,因而在实质上也违背了和平的原则。只有在相互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稳定的民族和国际关系。因此,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扩展了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美术体验。单一的文化观念,所导致的对单一美术的认同,必然使得美术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非常的狭小。这种狭小的内容范围,与学生渴求心灵的丰富性的愿望是不相适应的。只有在多元文化的观念基础之上建立起的多元美术观念,才能使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变得更加充实,而且所提供的视觉样式更加丰富。这些不同的视觉样式,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让他们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视觉方式。通过这些丰富的视觉样式,学生可以体验到更加多样的文化情趣,满足自己的认知和情感上的需要,从而充实自己的心灵。(具体举例:)

四、案例分析

根据教学工作实际,结合当地物产条件,从二维平面设计或三维立体设计中,撰写一例教学方案。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题

1、写生过程大致可分为大体阶段,深入 阶段,调整阶段。

2、欧洲历代油画名作中,<<蒙娜丽莎>>的作者是 达芬奇,<<拾穗>>的作者是 米勒,<<日出、印象>>的作者是莫纳,<<向日葵>>的作者是 凡高。

3、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4、美术的分类一般有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5、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蕉墨法。

6、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姿态平等、教材处理变式、教学流程清晰、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7、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三杰”是 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8、人言“墨分五彩”,墨色有焦、浓、重、淡、清 五个浓淡色阶。

9、本次课程改革,要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来划分学习领域。因此,新课标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四个学习领域。第二部分 简答题

1、什么是中国画?

中国画就是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出来的画。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中国画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笔墨。

2、什么是新课程教学设计?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它包括教师的方法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的方法,是师生展开的一种合作、交往的教学。好的教学设计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提问是教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提问有哪几个作用?

课堂提问设计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有价值的提问能启发学生深刻思考,并能引导他们去提出新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技能发展。

4、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

一、师应该将“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将学生视为主体。

二、教师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即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教师要尊重与爱护学生。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给予尊重,并以此作为教育教学的前提。

5、教学活动的要素可以分为哪三个方面?

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否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二、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尝试、发现美术语言的特征和规律。

6、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什么是素描?

狭义上讲:有“朴素的描写”之意。它是用铅笔、毛笔、炭笔等工具做单色的描绘。广义上讲: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训练学科。是通过线条、色块的深浅把我们所画的物象的体积的感觉和空间的感觉真实的表现在平面的纸上。

8、什么是案例?

应该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往往包含一个或多个现实中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9、什么是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10、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可以从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事例、对自己职业生涯中的困惑、喜悦、问题等途径去发现问题。

11、什么是美术语言?

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12、什么是文化情境?

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

13、教师教学行为选择的依据有哪些?

14、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具有什么意义?

15、案例区别于其他文字材料的特征是什么?

一、填空题

1、美术的分类一般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

2、色彩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大要素,那是色相、明度、纯度。

3、东汉时佛教开始从印度经新疆传入内地,之后在新疆拜城开凿有克孜尔石窟;在甘肃敦煌开凿有敦煌莫高窟石窟;在天水开凿有麦积山石窟;在山西大同开凿有云岗石窟;在河南洛阳开凿有龙门石窟。

4、中国画用墨的方法大体上可以分为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焦墨法、蘸墨法。

5、中国历代国画名作中<<步辇图>>的作者是阎立本,<<簪花仕女图>>的作者是周昉,<<珍禽图>>的作者是黄荃,<<五马图>>的作者是李公麟,<<芙蓉锦鸡图>>的作者是赵佶,<<秋效饮马图>>的作者是赵孟頫。<<富春山居图>>的作者是黄公望,<<游春图>>的作者是展子虔。

6、宋代著名的瓷窑有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7、在绘画技法中,中国画通常采用高远、平远、深远的散点透视法取景作画的,而西画采用的则是焦点透视法。

8、课堂教学是教师提高和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主要阵地,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美术课程改革的主流,谈谈美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标准有教学目标多元、教学内容丰厚、教材处理变式、教学问题优化、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流程清晰、教学姿态平等、教学评价恰当、教学方法多样、媒体运用恰当。

9、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10、新课程下的课程总目标按照三个维度表达,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简答题

1、什么是绘画?

绘画是造型艺术的基本种类,它以笔、墨、砚、颜料、画刀、调色板等工具材料和形体、明暗、色彩、构图等基本手段,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表现物象的形状、体积、质感、量感和空间感,使人们在视觉上可以感受艺术形象。它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2、什么是美术语言?

指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如点、线、形状、色彩、结构、明暗、空间、材质、肌理等,以及将造型元素组合成一件完整的作品的基本原理,包括多样统一、比例、对称、平衡、节奏、对比、和谐等。

3、什么是美术教育?

以美术学科为基础的教育门类。其目的主要是:延续和发展美术的知识与技巧,以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文化的需要;健全人格,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质和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一门研究形象构成的科学,是一种平面抽象艺术的设计方法,也是对艺术形式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训练。平面构成通过对抽象造型因素(点、线、面)的研究,通过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形象排列方法的研究,进行平面视觉语言的训练,将几个以上单元中心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多运用于实用艺术领域。

5、什么是素描?

素描一般是指单色绘画形式。(工具多采用铅笔、木炭、钢笔、毛笔等。)运用单一的颜色通过明暗调子、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特征、神态、形体、结构、运动、空间、调子、明暗、层次、主次、虚实、质感、量感、色彩感等。这种绘画称为素描。

6、什么是基本的美术素养?

基本的美术素养包括对美术的内容和现象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的创作方法与过程有基本的了解;对美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基本了解。它不仅指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应具备基本的艺术态度。包括敏锐的视觉意识,对视觉现象和美术作品能做出积极地反应;能自觉而大胆的运用美术的媒材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能不断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又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7、什么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体,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形成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与开放性。

8、美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有哪些?(1)目标设计是否在学生需求中生成

(2)目标达成是否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生成。(3)环节设计是否在文本的多元中解读生成。(4)思维激发是否在师生、生生对话中生成。(5)教师引领是否在适度拓展中生成。(6)情感态度是否在创造中生成。

9、什么是案例?

案例是指具有典型性的具体事例,通过它们能印证某种理念或提示某种方法。

10、新课程下的学生观有哪些变化?(1)学生本位意识。

(2)学生主体意识。(3)学生个体意识。

11、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由哪些变化?(1)学生学习的促进者(2)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课程的建设者

12、为什么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因为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实质上是伴随实施教学的全过程的。考察课堂教学设计的知识过程,我们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课前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与学生对话的具体情境,调整甚至改变课前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一个设计的活动,可称为“课间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完成之后,仍然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以便为将来的教学提供新的经验与思路,可称之为“后设计”。

13、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它包括自主监控、自主指导、自主强化三个过程。美术课最容易接近自主学习。

14、中国画的三大特点是什么?

1、以线条为造型的主要手段,达到线墨色交相辉映;

2、以画开拓诗的意境,画中有诗,托物喻情;

3、将书、画、印三者融合一体,产生形意相生,形色相映的艺术效果。

4、散点透视

15、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学会教学设计的反思,而反思首先是能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哪些途径去发现问题? 要点:

⑴ 检视教学设计后的教案与教学实际的差距,如问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是否利用这些问题作为教学资源了?下课后有哪些方面比较满意或有什么困惑与遗憾?

⑵ 请自己的同事进课堂观察自己的教学,然后听取教学设计的问题。⑶ 用录像的手段全程记录自己的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16、你认为一个好的教学案例的“标准”有哪些方面?

一个好的教学案例都是有一定“标准”的,首先最重要的一条是能促使自己进行教育教学的反思和帮助阅读案例的人从中“学有所获”。其次要做到:(1)、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2)、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3)、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4)、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5)、字数最好在2000——4000字范围内。

三、辨别题。

1、美术是精神创造的产品,是体现人类思想感情的意识形态。要点:正确。

由于美术本身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全面的能动的反映,所以所有美术作品都能使人获得程度不同的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有助于人们智能的形成、发展与情感、意志的培养。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和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凡高的《星月夜》、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等,这些作品都表现出画家独特的认识、感情与个性。

2、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是美术课程应该具有的特征。要点:正确。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学科并不是单独孤立地存在的,它是文化教育的一个部分。强调美术学科内部的综合,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综合以及美术学科与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综合。一幅美术创作作品的诞生,除了作者精湛的美术技能技巧的表现以外,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民俗风情、人文修养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影响。

3、美术教师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要点:片面。

美术教育是一种学科教育,而任何一种学科教育都是有两部分构成的,一是学科本体,也就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系统;二是该学科教育的功能,也就是通过对该学科的学习使学生的心理、行为产生种种良性的变化。美术活动需要感受、体验、情感、想象、创造,通过美术教育也有助于形成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情感、活跃的想象力、大胆的创造力和灵巧的动手能力。同时,美术活动也能作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社会学习、跨学科学系的工具。美术学科本体始终是教育功能生成的基础;美术学科也应该注重自身教育功能的拓展,尽量增强美术学科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积极影响;美术本体和教育功能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当然,不同的学科教育的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的侧重,这种侧重体现了学科教育不同层次的特征。

4、你认为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是以“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还是以“科学性评价为主”?为什么?

要点:新课程需要新的教学评价,新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激励性和发展性为主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们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成长过程,注重肯定,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们享受学习成功的欢乐,唤起学生自尊心和学习的自豪感。但“一味的鼓励性评价为主”的评价观,忽视了对学生作品问题的指出,这样久而久之只会使学生失去进步的方向,盲目地去学习。而“科学性为主”的评价观,即注重看到学生作品进步的一面,还要恰当地指出不足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

5、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懂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要点:正确。

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机械地死板地去硬套,而要因内容而异,因教师而异,因条件而异。教学方法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考虑学生如何“学”的活动设计。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并且是在不断发展的。教师应以“课标”精神为依据,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灵活地、创造性地、多样性地去发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四、观点论述

1、你认为“以教为主”与“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要点: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目标的分析。比如学习任务的结果是什么,性质、所学内容的知识结构、起点与重点分析等等。强调的教师的“教”,教师主导着教学的进程,控制着学生的学习。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焦点在于学习情境的设计。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知识应用的实际情境下的学习,学习者的经验才能赋予新的学习意义。因此,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关注的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学”,教师主要起着指导、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主导权在学生手中。

2、你在美术教育中,如何理解与运用“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的?请联系教学实际进行阐述。要点:

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更能体现美术学科同属于视觉艺术的特点,人们是通过眼睛的“看”来“感知”和“解读”的。因此运用直观形象传递美术信息,这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其包括演示法、观摩法、观察比较法等。如绘画、制作方法步骤的现场示范演示、工具性能及技能特点演示,或实物、范画、录像、课件的展示等。在采用直观形象传递信息的教学方法时,必须做到范画、范作要精选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教师演示的每一个过程、步骤都要让学生看清楚。

3、你是怎么理解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

要点:教师角色的转变:

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① 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② 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③ 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遵守纪律,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带来的挑战:

① 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②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③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

4、你认为“知识”与“能力”之间有联系吗,为什么?你在美术教学中是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要点:

知识与能力是有联系的,因为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不存在着美术升学的压力,美术教学的目的让学生通过对一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达到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5、什么叫“建构主义”?

要点:

建构主义认为,某一社会发展阶段的科学知识固然包括真理性,但是并不意味着终极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更真实的解释。因此,教学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以我们对知识的理解方式来作为让学生接受的理由,用社会性的权威去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由他们自己来建构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新知识,而且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

6、快下课了,教师有些教学任务还未完成,可是回答问题的学生还在滔滔不绝地发言,教师应该怎么办?

要点:

一个高效的教育过程应该是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学生的想象力往往是出乎我们意料之外,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新课标认为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与否,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课堂教学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自我体验、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为此,教师必须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控制课堂教学,随时准备适应可能出现的种种“意外因素”,“以学定教”,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对学生出现的火花,教师应敏锐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意外的信息生成宝贵的教学资源,从而超越预定的目标。如果这位学生的发言很有价值,就应该让他把话讲完,相反正在该学生讲的滔滔不绝时,教师双手一拍“停”!这种“精确控制”恰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其这样还不如顺其自然,让学生自己决定应该何时结束。教为了学,教要适应学,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教学才能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五、案例分析

1、水彩画中水、色的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但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不能较好地掌握用笔、用水、用色等要领。请你结合教学实际,列举学生在运用水、色的相互渗化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要点:

水、色相互渗化会产生丰富的色彩变化,这是水彩画技法的最主要特点。容易出现的问题:

用笔滞、习惯来回涂、喜欢用小笔描等。

用水滥没有形,或用水少没有滋润的感觉。

用色厚不透明,用色少,干后太淡,调配颜色脏、暗、灰,用色过火。

解决的方法:

用笔;要求流畅、肯定、迅速、一气呵成。忌来回涂,要有笔触;养成用大笔处理画面;以中笔处理局部的体和面;最后用小笔画点勾线。

用水;要求饱满,进行笔中含水量不同会产生不同效果的尝试;用先湿润纸面再画的方法,使水分饱满;还可以进行水分流动的尝试,体会趁湿渗化的效果。

用色;了解水彩画要画的干净、明快,首先要熟悉各种颜色的性能;调配颜色要水多色少,为避免色彩灰暗,以两色相混为宜;慎用黑白两色。

2、以下三个案例都是以《太阳》为课题内容的教学目标设计,都有可操作性,但其把握的侧重点不同。请分析有哪些不同的侧重点?

《太阳》 要点:

上述三个目标设计是同一课程内容的设计,三位教师的目标设计都具有极强的可行性。每位设计者在对教材和学生分析以及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每个目标都有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方面,同时都具有一定的弹性。例1 目标设计侧重点是让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运用视觉语言,使他们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力所能及地参与美术文化的传承。例2目标设计侧重点落在学生用想用的材料表现他们心目中与别人不同的太阳形象。因此,该目标的弹性就体现在第一条即“灵活运用多种材料和方法来表现太阳”内容中,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例3侧重于保持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其弹性之处的设计是目标中的第2条“能够在圆形中设计制作出不同个性的太阳面部形象”。

3、介绍画家莫奈的生平、艺术风格等,并举代表作品一幅作简单评述。要点:生平介绍:

美术教学论文 篇6

主题词:美术 教学 素质 教育 渗透

[论文摘要] 美术教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应着重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课堂上,激励学生互助合作,弘扬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开拓学生知识视野,树立正确的知识观、人生观。

实施素质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规定的必须遵循的教育方向。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新修订的美术教学大纲指出:美术课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课在中、小学的教育中,常被视为“副科”。虽然,美术课教学与升学率没有直接联系,但它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创造能力,发展美术教育对深化推进素质教育起积极作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好任意一门知识的前提,培养学生对该学科的兴趣,对于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有相当重要性的意义。美术课由于形式较活泼,内容丰富,趣味性强,因此,一般都能受学生普遍欢迎。但由于初中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绘画造型能力较弱,所以,在上课过程中,常出现部分同学由于不会画画,或画得不像,而产生自卑,畏难心理。针对这一点,我在教学中为学生精心选择和设计一定的充满感情色彩的情景、环境,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构图知识》课时,我先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形象模型:人、栅栏、太阳、房子、树木等,然后让他们根据构图形式美法则,象玩拼图游戏一样,把形象模型组合成不同构图形式的画面,从而排除他们由于画得不象而产生的畏难心理,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景中,掌握构图的知识。

另外,根据课堂需要我还采用音乐联想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上《中国山水画特点和风格》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古筝名曲《高山流水》,让他们随着跳动的音符,优美、婉转的旋律展开丰富联想,然后再出示山水画桂图,逐步展开教学过程,启发他们归纳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意境。这样视听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一味地追求绘画技能训练,未能同培养学生个性有机结合。培养出来的是“工匠”式学生,缺乏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领域内表现出来的独特、杰出、非凡而有价值的才能,它是以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将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创新素质,已成为新世纪教学的重任。

那么,在美术教育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我认为,在美术教研活动中,应以提高审美素质为主线,以提高造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创造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个性。个性的培养在于设立宽松的环境,使其自由发展,而不是设定一个固定的框架去塑造它,不把教师的主观意志强加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有个性、有特点、有专长,善于观察,勇于表现,敢于标新立异。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合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动脑动手。

比如,在上以《秋天》为主题的创作课时,我采用的教学模式为:激趣入境——深化主题——启发想象思维——引导创新。

美术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篇7

一融洽课堂氛围, 加强师生双向的情感交流

课堂是美术教学的主阵地, 上好美术课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 也是陶冶情操的很好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道德纯洁, 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有力源泉。”美的课堂氛围, 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如果学生带着兴趣去学, 会变被动为主动, 师生双方融洽的情感交流, 易达到教学目标。新课程下的美术教育也更注重师生间的交流, 重视学习的过程, 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根据现代教学理论的观点, 教学教程不同于简单的物质接受过程, 而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的活动。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 还要真诚地与学生交心、交流思想、交流意见。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肯定的鼓励, 习惯于讽刺, 久而久之, 会使学生产生“失败的自我消极心理”。当教师不经意地对学生说“你画得不行, 这么差”或“你看看别人是怎么画的”时, 并没有意识到已经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 这往往会使学生认为艺术技巧复杂, 高不可攀, 在其阴影中越陷越深。这样, 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一些学生的天分也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情感组织教学, 使情感教育贯穿在美术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1. 结合教材内容,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

美术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要求充分利用教材优势。新课程下的美术学科内容包括: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运用、综合·探索四大部分, 它们对于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各有所长。在教学中, 要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 年龄特征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和阅历, 努力寻找学生的兴奋点和兴趣点, 激发他们爱国, 爱家乡的情感。

2. 借助教学媒体,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活动是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及意志活动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中, 认识活动处于主导地位, 而情感、意志活动是伴随认识活动进行的。主体在新奇、惊讶、如饥似渴的情绪状态中进行认识活动, 与在烦闷、厌倦的情绪状态中进行认识活动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现代化的教学媒体为教学过程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人的听觉, 而且能有效地唤起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 能使学生在轻松、新奇的状态下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经常结合教材, 运用图片、幻灯电视和录像让学生观察、想象、讨论,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才能, 学生这样学习美术, 形象、直观、有情趣。

3. 加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赞科夫有句名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以及精神需要, 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感人心者, 莫先于情。”艺术的教学语言能起到感染学生情绪的催化剂作用。而美育的结果至少表现在人的审美情趣的升华、美学知识的增加、道德素质的提高、追求美的意志力的增强和美学行为能力的增强。因此上课时, 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审美能力、审美感受的教育。上美术课时, 我并不会用言语生硬的批评学生的奇装异服, 戴首饰不美观或者说这是《中学生守则》明文规定不允许的, 而是让学生讨论什么是美。最后我在黑板上写了几段名言, 如:自然总是美的 (罗丹) 。真正美丽的人是不多施脂粉, 不乱穿衣服的 (老舍) 。通过讨论和教师的引导感染, 让学生深深地知道美的含义。人的美是侧重于内在精神的美, 当你对一个陌生人的内在精神方面还不甚了解时, 这个人的形体、相貌、衣着、装饰等外表的美, 也许会受到你较多的注意;一旦进一步了解到这个人原来是品质恶劣、趣味低下、灵魂丑恶的, 那么他漂亮的外表, 就会特别引人厌恶和反感, 变成了“空有一具好皮囊”。相反, 那些肢残的战斗英雄, 虽身残, 但仍然因其具有崇高的内在精神而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人在美的内外因素中, 心灵应该是起决定作用的。

二建立融洽的师生感情,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师生间良好的感情交流是教学目标得到实现的首要条件。教师应充分重视师生之间的人际情感交流, 创设师生情感交流的氛围, 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优化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必须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感情, 这样才能配合默契, 共同努力实现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的理解, 也应有所拓展, 不能局限于教室, 局限于课本。让学生参与社会上一些艺术活动、艺术展览, 带学生游览名胜古迹, 恰恰是非常理想的美育课堂教学, 在那里获得的审美体验, 师生间心与心的情感交流, 能达到顶峰, 是教科书和课堂中无法获得的, 也是师生间培养情感的重要渠道。在积极、健康生动活跃的氛围中, 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 能更好地接受知识, 达到的教育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巧用教学情境 引领美术教学 篇8

【关键词】高中美术;情境教学

美术,作为高中的一门副科,往往不受学生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相对不高,课堂效率一直较低。而教师,做为美术课堂的主导,在一堂高效美术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创设良好课堂氛围。笔者认为,情境教学的应用能够实现有效的课堂引导。所谓情境教学即教师为了满足教学需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且生动形象的场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单谈谈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一、让文化情境奠定审美基础

美术作品是客观现实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映,深受社会现实及艺术家主观思想的影响。在美术史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产生了不同美术流派,不同美术流派的形成又依赖于当时当地的不同经济、政治、文化背景。所有的这些都是美术作品的文化情境。只有将美术作品与其产生的文化情境紧密联系,鉴赏者才能真正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文化情境,并从文化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达成认识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目的。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要对与美术作品相关的历史、文化事件进行介绍,往往与一件美术作品相关的事件有很多,教师不可能将其全部在课堂上进行介绍,这样既浪费时间,又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混淆教学重点,无法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创设文化情境时要有选择性,教师课前要精心挑选那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准确解释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事件及艺术家的创作故事,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效提升学习兴趣。例如在欣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这幅作品时,由于达芬奇的生平故事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已经耳熟能详了,所以我便直接略去了这部分的介绍。按照现在的审美标准,很多学生并不能欣赏到蒙娜丽莎神秘一笑的美,要感受到这幅传世之作的精髓必然要明确当时的审美观念,所以我将文化情境的重点放在了当时审美标准的讲解上,启发学生用心去找寻蒙娜丽莎的魅力。

二、让趣味性情境推进课堂教学

高中生对未知的问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热衷于探索和发现,教师只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节高效的美术课就水到渠成了。

高中生热爱音乐,同时也容易被精彩的故事吸引,一段学生喜爱的音乐或者简短的小故事都可以成为趣味课堂的引子。例如在学习《陶器》一课时,我首先给学生播放了风靡一时的歌曲《青花瓷》,并且展示了音乐的MV,这首歌不仅歌词意境优美,MV拍得也是极为唯美,更重要的是,它很好的引导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熟悉的音乐声中,学生即刻感受到了陶器的美,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动手去发现美术蕴含的乐趣。如果在美术课堂上学生只能坐着听教师的讲解,那么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无法让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教师不妨给学生一个动手动脑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去寻求乐趣。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提醒学生携带一些小工具,在课堂上我时不时地教学生一些简单地剪纸或是泥塑,这一点小秘诀居然有效拴住了很多学生的心,他们时常都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惊喜,也总是对上课兴致勃勃。

三、让多媒体情境调动多元感官

多媒体教学给高中美术课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不仅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还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教师甚至可以加入音乐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给他们带来听觉和视觉的全方刺激,有效消除课堂的枯燥乏味,帮助学生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实现寓教于乐。

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影视动画欣赏和图片展示。相对于教材上静止的图片而言,富有动感的影视动画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大得多,学生对现今的影视动画再熟悉不过,只是他们欣赏动画多半只是为了娱乐,很少将其与美术艺术联系。而且很多学生对美术作品兴趣不大主要是因为在他们眼里,诸多美术作品都寓意深刻并且晦涩难懂。笔者认为,影视动画作品是将学生与高深的艺术相联系的有效通俗渠道。美术教师要选择那些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影视动画作品,以一种更通俗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艺术之美,引导学生发现美术作品的魅力所在。

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可以享受世界各地的图片,其感染力与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了文本信息所能提供的刺激,教师要利用好互联网上的资源,使用那些清晰、并且有助于解读美术作品内涵的图片,增加学生的视觉冲击,并且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美术语言,感受点、线条、形状等,体会色彩的明暗、不同色调带来的感受。例如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清明上河图》的意境,我挑选了高质量的图片,并且剪辑了一段契合意境的声音,在课堂上,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图片,在图片慢慢像卷轴一样展开的同时,早市上热热闹闹的声音响起来,学生仿佛一下子就置身于作品所营造的意境中,自己也成为了画里的一员,好似亲身感受到了画中所描绘的热闹与繁华,很容易就理解了作品的真正内涵所在,无需教师再费心讲解。

总之,情景教学是高中美术有效教学得以实现的有效途径。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带给学生新鲜感,让学生能够置身于艺术美的氛围之中,唤起他们全方位的感官体验,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他们真正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马建平,谈现代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美术界,2008

[2]张靖国,更新教学观念开拓新思路,美术大观,2007

[3]刘进成,黄君辉,浅谈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文化情境一一美术欣赏课程的作用,美术大观,2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娄庄中学)

上一篇:对印版画教学设计下一篇:调研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