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小结

2024-08-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小结(精选10篇)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小结 篇1

一、活动前的准备活动 学校教研组布置全镇五年级语文老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刻苦钻研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备好第六单元教材,找出这一单元教材中的困惑进行分析,并写好自己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的发言稿。

二、活动过程

(一)xx教研员作开头的动员讲话。

(二)中心学校本部五年级科任xx老师对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材进行分析(具体见: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材料)

(三)中心学校辖区各完小五年级科任谈谈对xx老师集体备课材料的亮点与建议。

(四)各小学五年级语文科任谈本单元教材的困惑及对策。

三、xxx教研员作活动总结。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们做到用手记,用心听,充分肯定xx老师的备课材料,结合自己的困惑,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让全体教师参与讨论,共商对策,扬长避短,整体提高,达到了共同学习的目的。

四、xx校长对这次集体备课活动的理论指导性讲话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习,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还学习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学理论,鼓励教师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极好途径。通过这项工作,不仅可以准备出一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好课,而且可以使备课人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2、深入课堂研究,优化课堂教学: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课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3、号召全体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研意识:每一位教师要积极撰写课堂教学随笔、课后反思。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小结 篇2

【单元主题解读】

本单元文章是史传作品为主题。所选的优秀篇章,多数出自主要的史传名著,刻画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人物。教学这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性格,积累文言词语语句,体会任务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引导学生在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中中整体感悟,鉴赏传记文章的特点。

【单元学法指导的重点】

1.积累常见文言词汇。

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了解写人的表现手法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小结 篇3

中心发言人:绿叶

一.教材分析:

这一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一共选了四篇课文:《父亲,树林和鸟》,《花是种给别人看的》,《植物之间的“爱”和“恨”》,《失踪的森林王国》和两首古诗《小池》,》《泊船瓜洲》。另外还有一个“积累与运用”。

《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写了作者的父亲一生最喜爱的是--树林和歌唱的鸟。让人像是走进了优美的大自然,去感受鸟儿的呼吸,去聆听鸟儿的欢唱。

《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讲了作者多次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感到吃惊,因为他们认为花是种给别人看的,进而体会人们美好,淳朴的心灵。

《植物之间的“爱”和“恨”》这篇课文各人们介绍了有关植物之间的科普知识,让人们知道植物之间也可以相生相克。

《失踪的森林王国》这则童话,以森林王国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它最后的消失,说明了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是很大的,唤起了人们环保的意识。

《小池》这首诗歌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这首诗写的是小池。小池里有一股细细的泉水,水面上有树的倒影柔和的阳光照耀着小池民,池中荷花尖上停着一只蜻蜓。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泊船瓜洲》这首诗是宋朝诗人王安石的作品。全诗基调总体上是愉快,喜悦的,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当时复杂的心情。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有关“人与自然”为主题的文章。三年级学生对这一方面了解不多。我们要向他们进行教育:地球是我们的母亲,是人和动,植物共同拥有的美好家园,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自觉保护她。节约用水,减少用电,不使用一次性用品等等。让他们开展一次环保宣传活动。

三.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本单元的生字词语,并能准确书写,随文理解重点词句。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重在激发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激发热爱地球,保护地球的情感。

五.教具准备:

课文中的插图,生字卡片,相关的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

六.教法,学法指导:

“ 积累与运用”教学时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去感悟,去发现,去探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质疑,自己释疑。教师的点拨要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意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孩子在朗读中领悟内容,抓住课文中重点词句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七.课时安排:

《父亲,树林和鸟》3课时,《花是种给别人看的》3课时,《植物之间的“爱”和“恨”》2课时,《失踪的森林王国》1课时,两首古诗《小池》,》《泊船瓜洲》共3课时。另外 “积累与运用”共4课时。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小结 篇4

时间:2008年9月10日

地点:河头店镇东大寨小学多媒体教室

中心发言人:王友明

单元教学内容: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

本组教材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编排教材,共安排了四篇文章。《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作家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祖国和生身母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的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之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正确读写“杰出、修筑、施工„„”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海外赤子的爱国之情。

3、让学生通过读书,树立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

4、指导学生学习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

教学重难点:

1、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炎黄子孙的爱国情怀。教学手段:读中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挂图等。

课时划分: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小结 篇5

主备人:周鲜艳

参加人:孙维千 伍卫华 吉根华 张善聪 陆海水 陆楠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课文26篇,分为7单元,每一单元都是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组织,分别为“园丁之歌”、“自然的奥秘”、“故事集锦”、“无私奉献”、“祖国各地”、“百折不挠”、“走进名著”。所选课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体裁多样,不但能让学生了解多方面的知识,接受多方面的教育,而且能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视野。

从本学期开始学生进入了高年级,相对于中年级的教学来说,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三篇课文、一次习作、一次练习,三篇课文分别为《师恩难忘》、《陶校长的演讲》、《古诗两首》。

《师恩难忘》是一篇深情而又朴实的记述文,作者通过对小学一年级时一位教学有方的田老师的回忆,抒发了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抓“难忘”二字,什么难忘?师恩。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主要是老师编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来教育我,让“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抓住田老师所编的故事对我的影响来引导学生体会田老师的教育对我的影响。课后作业第二、三题教师应该抓住,让学生细致体会。

《陶校长的演讲 》是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

掌握这篇课文的大意是教学的重点之一,要让学生明白有哪四问,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四问。重点之二就是学习陶行知的语言,他讲解得是多么的通俗易懂啊。用一些问句的形式,用一些假设,有深入透彻的说理,也有浅显易懂的比方

《古诗两首 》之《寻隐者不遇》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见这件事。《所见》向我们展示了一副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虫图,描写出了孩童的天真。不过最有趣的应该是他闭口立之后在想什么呢?

《练习1》中的语文与生活安排了两个情节:写儿童诗和背诵描写风的古诗。写儿童诗因为是续写难度不是太大,但是,教师在此处不妨教学生写一写儿童诗。背诵带“风”的诗句,对学生来讲应该没有多大的困难,但是教学在学生背诵之

前可以多补充一些含有“风”的诗句,让学生多积累一些。

诵读与欣赏中编者给学生编排了一首诗歌,这首诗歌的特色很是鲜明。诗后编者还附了一个问题,“诗中有画”,如何看出画来?这才是重点。

学会请教,这个口语交际训练主要是让学生如何把话说得体,学生应该不存在问题。

《习作1》是描写人物的事迹。主要要求学生抓住教师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一两件小事来写,要写得细腻感人。幸好,这里有课文作为范例。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小结 篇6

设计集体备课

阅读第五单元分析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怀素写字》《小河与青草》练习6组成。《怀素写字》介绍了唐代大书法家怀素小时候勤奋练字的故事,对激励学生发愤学习,刻苦练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符合一年级学生初学写字的具体情况。一些句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特点,对积累和运用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小河与青草》是一篇童话故事,它通过小草与小河的对话,告诉我们:河水的清澈离不开小草对河岸泥土的紧紧拥抱,小草的碧绿也离不开小河充足水分的供给,揭示出事物间是有联系的,自然界中的万物相互依存。使学生懂得只有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彼此才能生活得更好的道理。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整篇语言生动,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读来生动有趣。二单元目标要求

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要密切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的道理。

4、初步感知自然界许多食物相互依存的道理,从中领悟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5、激励学生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三单元设计意图

1、学习本单元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使同学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2、学习过程中,应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寻找不同的切入点:一是引导学生学会表演,指导学生补充事情发生的原因、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对话,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当堂表演;二是开办诵读大会,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与兴趣;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四是适当做一些仿写练习,让学生尝试写一些见闻。

3、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指导朗读,要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领会课文内容,体会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4、课后教师还可组织学生观察图片,边看边讲,使学生既认识美丽的自然景观,也对课文的描绘有更深的理解。四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

10、怀素写字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初步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点与难点:读通课文,学会生字新词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教学挂图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听说训练听说训练老师说句子,每个句子说两遍句子:(1)这里的风景真美呀!(2)小方是个爱学习的孩子。

二、看图导入1.出示第一幅图,引言:图上的人在干什么?(板书:写字),他是什么时候的人呢?你从哪儿看出来的?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怀素)2.简单介绍:怀素3.指名读课题1.说说怀素在干什么?什么时候的人?2.齐读课题学生能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三、学习新课1.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自学。巡视,个别指导2.检查自读情况。3.指导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4.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板书新笔画

(3)范写1.看课文听音朗读,边听边想:怀素是怎样写字的?2.自读课文两遍,(1)不认识的字多读,(2)句子读通个别读,齐读3.说说怀素是怎样学写字的。1.读准生字,读准字音2.分析字形结构,理解字义,组成词语。3.书空,描红4.仿影,临写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习字册板书:板书:怀素写字

日长书(带拼音)作业:、把今天学习的生字每个写4个。课题

10、怀素写字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重点与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学习怀素好学上进、刻苦练字的精神。课前准备:词卡、小黑板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1.认读2.

听写1.认读:写字、从小、日子一长、上进、以后

2、听写:写字、日子一长

二、理解课文

(一)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小结过渡:怀素从小喜爱写字,好学上进,值得我们每个小朋友学习那怀素是怎样学写字的呢?

提问:怀素这样做,结果怎样?问:“看清形状”“记住笔顺”能颠倒吗?

(二)细读课文第3,4自然段1.问:当时,他在什么上面练字呢?2.为什么在木板上写字?3.他写呀写呀,说明写的次数怎样?4.问:怀素从小写字不但认真,而且刻苦,长大了以后怎么样呢?

(三)有感情地朗读。1.认读:写字、从小、日子一长、上进、以后

2、听写:写字、日子一长一.1.学习第一句,说说怀素写字态度怎样?“认真”可以换哪些词?2.学习第二句,说说怀素先做了什么准备?又怎样写?再怎么样?3.学习第三句。学习口答二.1.个别读2.说说用木板写的理由。3.写次数多,时间多,要读慢些,轻一些。4.学生读课文,口答。三.小组朗读,个别读,全班读。学生先小组讨论再推选代表在会上交流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怀素刻苦练字、好学上进的精神。

三、全文总结1.

谈谈你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2.小朋友,我们该如何写好字呢?写之前,先应该怎么做?板书:

板书:12.怀素写字

喜爱写字好学上进认真写穿木板长大书法家作业:

1、背诵全文。

2、默写词语。课题

11、小河与青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新课标第一网重点与难点:识字,写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课前准备:挂图、词卡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导入新课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1.看图,谈话导入(1)出示插图(2)过渡:小河与青草的确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河与青草的故事。(板书课题)(1)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你最喜欢什么?齐读课题注意:“青”是后鼻音,指绿色。

二、学习课文 二.初读指导1.

自由读课文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词:干枯

水分

对抱住

青草(带拼音)2.(1)“开火车”分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2)说说你理解了什么词,用什么方法理解的。(3)提出不懂的词,大家一起讨论。1.

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2.用“

”画出会识会写的字,用“△”画出要求会认的字。3.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自由初读课文齐读词语。说说本文有几个自然段。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生字教学生字词(1)卡片示生字(2)指导书写自由读生字,说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的读音。在《习字册》上把生字描红、仿影、临写学会本课生字。板书:板书设计13.小河与青草干枯

水分

对抱住

青草(带拼音)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生字每个写4个。课题

11、小河与青草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诵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重点与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地读一读。课前准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生字词

1、卡片出示生字词读一读卡片上的生字,书空“对”“青”“草”

二、学习课文

二、精读课文1.精读第一自然段示图引:文中第一自然段就写到了小朋友说的。2.精读第2-3自然段过渡:为什么小河会这么青,小草会那么绿呢?听了它们的谈话,你也许会明白。(1)教师配乐朗读第二自然段。(2)出示一瓶清水(3)引:小河听了小草的话,怎么说呢?现场演示,理解“浑浊”3.精读第4-5自然段引:小河与青草接下来又说什么了呢?我们接着听。1.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自由读第1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你为什么把“弯弯”“青青”有点重读,齐读第一自然段。(1)模仿小草夸一夸小河,(自由读,评读)(2)大胆地夸一夸清清的水齐读第2自然段(3)在教师的引读下读第3自然段,说说你听了小河的话,你知道了什么?(4)拓展练习:你准备怎样感谢它?3.(1)听录音,播放第4-5自然段。(2)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3)理解小草的话。讨论:为什么小河会这么青,小草会这么绿?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与人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强烈愿望。

三、总结全文

1、组织讨论2.引导学生思考:说说谁与谁不能分?板书:13.小河与青草

感谢小河

青草清

绿作业:

1、把今天学习的生字每个写4个。课题练习6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学着教材中的方法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姓。

2、按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练习写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点与难点:先中间后两边,先里边后封口的笔顺规则课前准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学习字词句1.观察图画,写上相应的词语。白云、树叶、蚂蚁、河水、青草指名读词语开火车读词语。齐读词语。

2、给这幅画涂上颜色,使图画变得更美。

3、给这幅图编个小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借助拼音写词语。指名试读,注意读准前后鼻音。给这幅画涂上颜色。自己看图练习讲故事,然后讲给其他小朋友听。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说说写写

4、读一读,说说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节日。你还知道哪些节日,请写下来。指名说。同桌讨论以后说。

学生能了解主要节日的名称。

三、写好铅笔字

5、掌握笔顺规则(1)小卡片示:小,水,厅(2)、指导书写读题,明确题意指名读生字按笔顺书空,说说前两个字与后两个字的笔顺规则有什么不同?学生能说出这些字的笔顺,书写美观。

四、作业设计实践,把全班作业本按组分好,每组选一人来发。板书:练习6

小,水,厅作业:课题练习6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歌谣《九九歌》。

2、能仔细观察图画,展开合理想象,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口语交际的第4条: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重点与展开合理想象,运用一段连贯的话复述图意。难点:课前准备:板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读读背背师简介:冬至那天起,第一个九天为一九,第二个九天为二九,一直到第九个九天叫九九,《九九歌》向我们介绍了数九寒冬的气候变化2.指导背诵1.读题,理解题意2.借助汉语拼间,自读儿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3.指名读儿歌,注意读好停顿。4.理解“不出手”,“冰上走”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自由练习背,指名背,集体背边表演边背诵指名读题,说说题的要求是什么?学生通过诵读,了解严冬数九的气候变化。

二、口语交际 1.理解题意2.看图,听故事

(1)出示四幅图,要求仔细看,专心听,认真记第一遍:了解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第二遍:小猫是怎样犯钓鱼的?第三遍:大概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学生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完整地练习说话。板书:练习6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小结 篇7

(一)集体备课教学内容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六单元集体备课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集体备课 教学内容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和整十数;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另外,还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教材内容安排如下:

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学习的好坏,将对以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影响。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进一步领会加、减法的含义,而且还可以为今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关于加、减法计算的编排。

本单元的计算是教学的重点,其中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本单元的计算按难易程度分三段编排: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各节中教学内容的编排,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编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依靠动作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所以教材首先安排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它是进一步学习口算的基础。例如35+30,先算30加30得60,再算60加5得65。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先教学不进位的,再教学进位的。不进位的口算,着重解决把相同数位的数相加。学生不了解这一点,在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时候,容易出现把不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错误。教材采取了两种情况对照着出现,通过比较,促使学生分清所加的数是几个一还是几个十,如果是几个一就加在个位上,是几个十就加在十位上。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又利于减少计算中的错误。然后,教材出现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口算。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如口算24+9,一是先算4加9得13,再算20加13得33;二是把9分成6和3,24加6得30,30加3得33。教材中设计有摆小棒和交流计算方法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的学习活动,比较好地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和算理。并且,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的形式,给学生交流、展示的空间,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口算方法。算法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思维的含量,给学生提供了创新的机会。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内容的编排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类似,先出现不退位的,再出现退位的。学生有了加法的基础,很容易类推出减法应该怎样算。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笔算时,掌握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加、减,十位数与十位数相加、减的道理。关于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第一册已学过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对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顺序已经初步掌握。这里的教学内容,仅是参加运算的数由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因此,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是结合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在练习中出现的。如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先编入了整十数连加、连减,又编入整十数加、减混合与整十数、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学生在计算这些题时,容易出现错误,为此教材特别注意加强练习。2.关于“用数学”的编排。

本单元的“用数学”是结合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两节中,编入学生已经学过的用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如何解决的。同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然后,在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之后编入了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问题的内容。

教材对“用数学”内容的设计,首先,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事例和事物设计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提供生动有趣的资源。例如,第58页第5题以小猴子分花生的插图展现了解决问题的信息。符合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年龄特点,吸引学生去了解问题的实际情境。分花生的实际问题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容易引起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又如,第72页~第73页例

3、例4,选择学生身边的作业评比的素材,让学生提出和解决“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等问题。例题、练习题插图展示了数学问题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观察或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并体验成功。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它是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材的设计已经努力体现了《标准》的理念,例如,例题、“做一做”等的插图,一般都展现了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方式。教学时,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例如,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第56~57页)时,借助苗圃有许许多多鲜花的场景图,描述工人叔叔运送鲜花的情节,让学生进入情境,并从中发现“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有多少盆紫花”等计算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到,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还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还可以„„为了使学生明白算理、掌握算法,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第57页“做一做”)。之后,让学生看图,通过思考,想出得数。教学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根据《标准》对数的运算规定有具体目标,本单元教学,要求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根据一般规律,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组织好学生的练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要讲究练习形式。

练习要以课内为主。注意选择好的练习形式,使每个学生在课内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开火车”“接力”“送信”“对口令”“找朋友”等,都是很好的练习形式。这些练习形式具有游戏性,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可以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在教学中,还要根据本班的教学实际和其他客观条件,积极创设运用新颖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练习活动中提高计算能力。(2)要突出难点,讲究实效。练习不是越多越好。要注意练习的针对性,讲究实效。对比较难掌握,容易出错的内容,要多练。例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中进位和退位的口算比较难,要突出练习这方面的内容。对比较容易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就可以适当减少练的次数。注意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安排练习,减少盲目性,讲究练习效果。(3)多进行口头练习。

小学生书写有一定的困难,并且速度较慢。减少书面练习,多进行口头练习,可以增大练习容量,也减轻了学生的书写负担。同时,口头练习的形式多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除上述要注意的问题外,还应加强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辅导。要注意了解他们的困难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多给参与机会,帮助他们尽快赶上自己的小伙伴,达到教学目标。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根据《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除了穿插编排有已学过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还专门设计编排了需要解决两种数量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比如教学第72~73页例

3、例4,先展现“作单元备课业评比”图,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作业评比情况,吸引学生看图进入“评比”氛围,并让学生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对于学生已经会解决的问题,如“小雪和小磊一共得多少朵红花?”,请学生解答。对于提出的新问题如“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红花?”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最后让学生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有效地培养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不断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促使应用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获得的成功,会产生较强烈的成就感,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计算 课时安排: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4、整理和复习„„„„„„„„„„„„„2课时(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为15课时,教学时,教师可以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一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教学内容:(P56—57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1—3题)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正确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仔细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掌握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教学准备: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听歌曲《春天在哪里》)

1、师:春天到了,你发现了我们周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认识春天的什么花?(观察书上的主题图)

2、师:瞧,这些美丽的花将我们的大自然装点得多美啊!你能估计一下,这里大概有多少盆花吗? 大概有多少黄花?多少红花?

师:你知道他们干什么的吗?你怎么知道的?

咱们都是少先队员要学着助人为乐,今天我们就去帮助他摆花盆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初步认识,出示例1图

师:看这里的鲜花可真漂亮,它们各有几种颜色?有多少盆?你是怎样最快的数出来的? 你能自己看着这些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学生分组互相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

2、信息反馈,交流整理。

师:刚才老师看见小朋友们在小组里说的可认真了,那谁愿意大声的说出自己的问题和算式呢?

师选择的板书算式。10+20你是怎么算的呢?这道题哪个组的算法最多?用你自己最想用的方法在组里说一说计算方法。

师:今后在计算时可以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计算。(花农伯伯说:小朋友们快来帮我摆花盆吧。我要搬走10盆花,)

师:同学们,你们能据花农伯伯说的话来完整的说出一个数学问题吗?自己想一想这样解答?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有不同的想法

3、观察整理,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的算式,你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都是什么数?(他们都是整十数,)

师:在计算时要怎么办?是怎样算的?(整十整十的相加减)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57页面的做一做,用小棒摆一摆,算出结果。

2、练习十的1题:观察1题图,指名说出图意。师: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2题:独立计算,并仔细观察。

上下2题什么不同的地方?3+2里的3表示什么意思?30+20里的30又是什么意思? 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在计算时要注意,记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整十的要和整十的相加减,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减。)

3、看懂图意,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小结 篇8

语文

章(组)

学习内容

《名著之旅》

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六”组成。五篇课文中,《将相和》《赤壁之战》《老人与海》是精读课文,《奴隶英雄》《鲁滨孙造船》是略读课文。这一组课文都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五篇课文中都编排了插图,共8幅,都是对每篇课文的一些重点文字的形象体现,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在五篇课文前面编排的导语是两小段话:第一段话推出了本单元所读名著的几个主人公,简明地介绍了那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的形象特征——宽宏大度的丞相,热爱自由的“奴隶英雄”,坚韧不拔的鲁滨孙,顽强勇敢的老渔夫……;第二段话明确指出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认识名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欣赏作品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断。”导语的背景图描绘了异国的风光和人物,寓意本单元的“名著之旅”将是一次奇妙的巡游,吸引学生快快踏上阅读的行程。

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六”中编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习作”三个大栏目。

单元学情

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进一步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边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认识名家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欣赏作品中精彩的语句和片断。”从课文的特点出发,精心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练习朗读和默读,把握主要内容,着力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去感知人物的鲜活形象,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风貌,体会思想感情,主动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效率。

本单元课文是中外名家的经典之作,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其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打动着每位读者,但是这些课文都是世界级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没有基础,为了能更好的学习课文,教学时应适时地加入资料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课后,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中外经典名著,尤其是课内出现过的那些名家大师的相关作品,使学生从更深层次上了解和认识这些名家和名作,吸取高品味的丰富的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学习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2、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感知戏剧作品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名著的欣赏、审美能力。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欣赏和品味文中精彩的语言文字。

4、认识生字23个,会写生字27个。

5、鼓励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原著、整本书(或整篇文章)进行直接的阅读,深入而全面地去吸收名著的丰富营养。

6、在语言环境中,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口语交际,在交际的过程中能够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7、回顾看过的书籍内容,把自己读书的收获写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学习重难点

通过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认识故事主要人物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感受奴隶们的悲惨命运和斯巴达克的英雄形象,认识罗贯中笔下的曹操等人物形象,感知和认识老渔夫面对庞然大物毫不畏惧、敢于搏斗的英武形象,体会鲁滨孙敢于战胜困难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习时数

13课时

课时安排

26、《将相和》

27、*《奴隶英雄》

28、《赤壁之战》

29、《老人与海》

30、*《鲁滨孙造船》

语文百花园六

2课时

1课时

2课时

2课时

1课时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小结 篇9

一、单元教学目的和要求:

1、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理解文章大意。

2、品味诗文的优美意境和深邃哲理

3、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1、品味诗文的优美意境和深邃哲理

2、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语汇。

三、单元教学知识结构:

《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记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

《岳阳楼记》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情,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准确描述洞庭湖的大观盛况,在记山记水的背后,遇害着作者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

《醉翁亭记》作者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但表现出乐观豁达的情怀。他寄情山水,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满井游记》记游小品。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北国之春,其比拟之生动,描写之形象,感受之细腻,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

《诗词曲五首》陶渊明在《饮酒》中坦言不做官的惬意,李白在《行路难》抒发出仕无路的感慨,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吟出心系“寒士”的忧国忧民,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唱出边塞送行的豪迈,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道出了解佩出朝、去国怀乡的复杂感情。

四、单元课时划分:

《小石潭记》1课时

《岳阳楼记》2课时

《醉翁亭记》2课时

《满井游记》1课时

五年级语文第六单元集体备课小结 篇10

一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厘米和米,包括与之相关的线段、度量单位等知识。全单元分四个部分:线段的认识、认识厘米和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认识米和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以及实践活动“量一量”。本单元教材有以下编排特点:

1、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领悟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让学生捏一捏一根线的两端,然后拉直,使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再如,在认识度量单位厘米前,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这些方式,既是生活中用得着的,同时又自然地引出统一度量单位的客观需要。

2、注重1厘米、1米的长度表象的建立。对1厘米、1米的认识,需要有丰富的表象支撑。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1厘米、1米大约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米的长度表象。教材根据需要安排了一定的实践作业,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会使所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

3、注重估测能力的培养,估测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加强估测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有关长度单位实际长短的准确观念,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材中经常要求学生先估测再测量,然后进行比照,积累经验。

二 单元目标要求

1、使学生经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会数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画线段和量长度的长度(限整厘米)。

2、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厘米和米的表象,知道“米”和“厘米”间的进率。

4、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简单测量,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发展空间观念。

5、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意愿,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三 单元设计意图

第一,线段是测量长度的对象,它的“有限长度”是可以量的,线段的“直”使测量长度比较容易。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从认识线段开始。另外,一年级(上册)认识“体”,一年级(下册)认识“形”,二年级(上册)教学“线”,也体现图形知识的发展。

第二,学生使用的直尺上都有厘米,接触厘米的机会较多,形成1厘米的观念,掌握以厘米为单位测量长度或画线段的方法都比较容易。先认识厘米,然后教学米,便教利学。

第三,教学厘米和米,要用它们计量物体的长度。编排实践活动《量一量》,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发展动手实践的能力。

1. 认识线段要体会它的特点。

“直”是线段的特征之一。第48页例题中一根线放在桌上是弯曲的,用手捏住线的两端拉紧,它就直了。联系这些现象与活动,教材指出: 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在首次引出线段的时候,就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线段是直的,也感受线段是有端点的,长度是有限的。接着画出线段的图形,形象地表示出线段是直的,是有端点的。由于线段具有“直”的特点,所以画线段要沿直尺的边,或者用有直边的其他工具。“想想做做”第1题在四个图形中看出哪些是线段,要根据“直”的特征作出判断,从而加强对这个特征的认识。

每条线段都有“确定的长度”,是可以比较或度量的。教材先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折痕是一段直的线,可以看成一条线段。再要求学生分别折出比这条折痕长些的和短些的折痕。通过折和比,体会每条线段都有长度,而且长短不同,可以比较。

许多物体的边、许多图形的边都是直的,都有两个端点,有确定的长度。把这些边抽象地看成线段,是数学化的表现。

“想想做做”第3~5题都是在两点之间画线段。第3题只给出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线段。第4题给出三个点,每两点之间都能画一条线段,一共能画出3条。第5题给出四个点,每两点之间都能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出6条。这些题一方面能进一步体会线段的特点,掌握画线段的方法,另一方面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长度最短”等知识作了渗透。另外,从第3题到第5题,问题的挑战性逐渐增加,能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学厘米,要通过多种活动建立清晰的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应用到具体的测量中去。

第50页例题量课桌的长,这时还没有教学长度单位,还不会用尺量长度。因此,鼓励学生选用文具盒、铅笔等工具进行度量。由于各人选择的工具长短不一,导致度量结果的表达不一致。设计这项活动有两个目的: 一是体验线段的长度是可以度量的;二是需要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才能得到确定的、一致的结果,从而导出常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尺。

认识厘米在直尺上进行,因为直尺是每个学生都有的学习用具,上面有厘米。通过看尺上的1厘米,知道它是多长;用手指在尺上比画1厘米,体会它的长度;联想长大约1厘米的物体,把1厘米的长度保存在记忆中。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反复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逐步深入,初步形成1厘米的长度观念。

在直尺上看2厘米和5厘米的长度,能增强1厘米的观念,也为量长度和画线段作准备。因为2厘米(或5厘米)是2个(或5个)1厘米连起来的长度,量物体的长是看这个长度里面有几个1厘米,画若干厘米长的线段是连续画出若干个1厘米长。这样,在认识几厘米的过程中,加强了对1厘米的体验。估计长度的时候,如果估计它里面大约有多少个1厘米,不仅易于操作,而且能得到比较理想的结果。

3.教学米,要通过多条渠道建立1米的表象。

第52页例题教学“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活动体会1米。第一个层次是直接感知1米,先看米尺,知道它的长度是1米。再通过操作体会1米的长度,如1米大约有5枝铅笔那么长、大约是地面到小朋友肩的长度、大约是一张课桌的长……这些操作,有时把米尺横放着体会,有时竖直着体会,都有利于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第二个层次在米尺上看出1米等于100厘米,不仅教学了两个单位间的进率,还通过100个1厘米的长是1米,间接地体验1米的长度。在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里的8米○8厘米的时候,由于认数范围还在100以内,所以不宜把8米化成800厘米与8厘米比长短,应该从1米比1厘米长得多得到8米比8厘米长得多。第三个层次是用双臂比画1米大约有多长,通过动作把对1米的感受表达出来;寻找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把初步形成的1米的概念应用于日常生活,进一步认识米。

能不能在简单的情境中正确使用米或厘米,反映出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观念是不是清楚和牢固。第53页第3题在量出身高中1米长的那段以后,剩下的部分不够1米,可以用厘米作单位,能进一步体会米和厘米在实际测量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第4题为4个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宜的单位,如床长2()。可以先想一想家里的床,由此选择米作单位。还要想一想如果用厘米作单位,那么长2厘米的床还能让人睡觉吗?引导学生开展这些形象思维,使米与厘米的长度观念得到巩固。

4. 掌握长度单位,要用于实际测量。

在认识厘米的教材里,教学用尺量长度的方法,第51页第一道例题用图画作出示范。还设计了“想想做做”第1题,只有中间那幅图的量法是对的,另两幅图里的量法都不正确。通过辨别与判断,进一步明白用尺量长度的时候,应该把尺的边和物体的边靠近着平行摆放,而且尺的0刻度线要对齐物体边的一端。接着通过第2题量线段长度和第6题画7厘米长的线段,学会正确地使用直尺。在认识米的教材里,安排了用米尺量黑板的长、量教室门的高,掌握使用尺的方法。

实践活动《量一量》重点是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长度观念,培养测量技能,在编排上有四个特点:

一是认识卷尺和选择测量工具。在量相当长的距离的时候,如量篮球场的边长,用米尺也是不方便的,这就需要卷尺。在量1拃、1步、1庹的长,以及量肩宽、腰围、裤长、袖长的时候,提出“各用什么尺比较合适”的问题,引导从实际出发选用测量工具,并通过测量获得体验。

二是培养量长度的技能。用学生尺分别量一张长方形纸的四条边的长度,把上、下,左、右各边的长度填在教材指定的地方,初步体会长方形边的特点。用适当的尺量1拃、1步、1庹以及肩宽、腰围等,解决了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是继续开展以前进行的活动,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认识线段时,学生曾经折过长方形纸,把折痕看成线段,并直观比较几条折痕的长短。现在再折长方形纸,还要折出最长的折痕,量出长度,从而体会线段的长短不仅可以通过观察,还可以通过测量进行比较。四是渗透步测。步测是估计长度的一种方法,在不要求精确结果的时候经常使用。先走10步,量量大约是几米。再从篮球场的一端走到另一端,数数步数,量量长度。在数出从一端到另一端走的步数以后,如果根据10步走的米数,估计篮球场边的长度,就有了步测的意思。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用卷尺量长度,步测仅是渗透。

估计较短线段或较短物体的长度是一种能力,教材十分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在第51~52页“想想做做”里有细致的安排。第3题在看出直尺上面的红色线段长8厘米多一些、蓝色线段长8厘米少一些以后,指出它们都是大约长8厘米,初步体会“大约”的含义。第4题用直尺量自己的手掌宽和食指长,往往得不到整厘米数,需要说成大约多少厘米,从而了解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第5题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量出实际长度进行对照,这里并不要求学生估计得怎么准确,而是体验估计长度的方法。

四 单元目标达成分析

课题:认识线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初步认识线段.

2、通过自主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3.通过联系生活的实际,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点与难点: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初步借用工具画出线段。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教师吸管两根(一曲一直)、课件。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直观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通过动手操作,变曲为直,直观认识线段。

通过实物感知,认识线段的特征。

通过举例证明,教师的归纳总结,明晰线段的特征。

通过根据线段的特征,进行动手操作画线段,进一步加深对线段的理解。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通过练习1、2、3、4、5题,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意思,进一步巩固线段的特征。

课题:认识厘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长度单位的过程,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并能够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通过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重点与难点:直观认识线段的特征,能初步借用工具画出线段。

课前准备直尺一把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新授导入

通过自己想办法动手测量课桌的宽有多长,认识到为了测量更加准确,必须有统一标准,从而产生了认识厘米的需求。

二、认识厘米

通过自主观察尺上厘米的刻度,发现刻度尺上的结构,自然地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通过观察学生尺,再讨论,交流,深刻理解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几厘米。并会运用直尺量物体的长度。

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观察-自己练习会用直尺画线段。

三、巩固练习

通过想想做做4、5、6题的练习,加强学生的目测能力和利用工具测量能力的培养,提高用直尺画线段的能力。

课题:认识米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形成1米的长度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通过估测活动,培养估测能力。

重点与难点:1.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表象。2.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米尺一把、卷尺一把、1米的绳子一根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复习通过复习,为认识长度单位“米”作铺垫,渗透“米”和“厘米”的联系。

二、认识米

通过在新授中,让学生先进行1米有多长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形成对米的长度表象。

通过量不同物体长度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集体交流,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米的含义,建立1米的表象。

三、生活运用

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建立把新知与生活实际建立有机联系,加深对“米”的认识。

课题:量一量 第1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各种常用尺,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

2. 通过对长方形各条边以及折痕的测量,初步感知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3.通过小组合作,实际测量,培养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意识。

重点与难点: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表象认识。能合理利用测量工具,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测量方法的操作能力。

课前准备:米尺一把、卷尺一把、学生尺一把、三角尺一副、一张长方形纸。

板块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标及达成情况

一、认识尺

通过认识尺的活动,达到以下目标:一就是介绍几种常见的测量工具;二就是如何来看这些工具的刻度。

二、用学生尺量

通过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长方形边的特征,让学生明确用什么工具量。如何量。在每一个活动中,都要渗透估测的意识。

三、用各种尺量

通过实际测量,除了让学生量出长度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让学生明白,当身边没有测量工具的时候,也可以利用我们的手脚来进行估测。

四、想办法量

上一篇:爱国卫生讲话稿下一篇:华侨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