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2024-07-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九年级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九年级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篇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这一课题简单介绍了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对人体的营养作用,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这几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合理安排饮食和从体外摄取必需的营养物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课题的重点是对蛋白质的学习。

恩格斯曾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生命是蛋白质的存在方式”。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机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原料,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次要让学生通过血红蛋白和酶的实例,知道蛋白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执行着各种功能,从而引导学生认识到:为了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必须注意防止有害物质(如甲醛、一氧化碳等)对人的肌体蛋白质的侵害。在糖类的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淀粉食物的主要功能是为机体提供能量,了解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葡萄糖并在体内消化吸收的简单过程。

九年级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篇2

一、“生为主体、任务学习”模式简介

所谓任务教学,是指在学科或专业的范围内,以某一项或者某一类教学任务为目标来组织教学内容,摒弃了仅仅以主题或者知识点来施教的弊端,以此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统整、深层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技能,实现学习迁移。[1]当前国际上不少理论都主张将教学聚焦成一系列的真实任务,包括范梅里恩伯尔的综合学习设计、罗日叶的整合教学法、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和波纹环状教学开发模具等。因此笔者为解决传统复习课中存在的弊端,构建了“生为主体、任务学习”的模式,操作思路如图1所示。

二、“生为主体、任务学习”模式的设计与实施

笔者以浙教版九年级“物质的鉴别”专题复习课为例,具体阐述“生为主体、任务学习”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实施过程。

(一)课前:根据学情,设计任务

采用“生为主体、任务学习”的模式来教学,课前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学情来精心设计任务。设计任务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宁少勿多,构建微任务

“物质的鉴别”所涉及的知识点很多,要想在一节课时间内将这一专题的内容都复习到,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来逐一分解,设计一些微任务,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拓展能力。教师可以将每个任务都设计成表格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学生让他们完成,每张表格包含任务描述(提出要解决的问题)、解决对策(思路、涉及的知识点)。

微任务一:

小新家高朋满座,妈妈请小新去厨房拿白酒来款待客人。桌上放着2瓶无色的液体,你有办法帮小新找出白酒吗?

微任务二:

讲台上现在摆放有3瓶试剂,它们分别是硫酸铜、氯化铁和氢氧化钠,你能不用任何试剂就鉴别出来吗?

微任务三:

现有硫酸、盐酸、氯化钠、氢氧化钡、碳酸钠五种无色溶液,怎样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不用任何试剂,你还能完成任务吗?如果不能,看哪个小组可以选用最少的试剂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

2.激趣促思,创设趣任务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兴奋程度有很大的关联。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则需要从蕴藏着无穷奥秘的科学现象中、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选取学生感到新奇的、能引发学生思维冲突的材料,来创设任务情境。

在本课中,笔者以学生熟知的卡通人物蜡笔小新为主角,以小新家招待客人为场景,设计了一个主任务,如表1所示。

3.环环相扣,形成任务链

教师设计的微任务之间要环环相扣,难度应逐步提升,针对一个复习主题形成一条任务链。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发展性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从解决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课中,笔者就通过三个微任务和一个主任务串起了一条任务链,使任务序列化。即:利用物理性质鉴别两种物质→利用物理性质鉴别三种物质→利用化学性质鉴别多种物质→先确定物质,再利用其性质进行鉴别。以下是三个微任务中为巩固新知而设计的问题。

微任务一:

下列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和氮气———用带火星的木条

B.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酒精和白醋———闻气味

D.二氧化碳与氢气———用澄清石灰水

【预设分析】难度系数:0.81。知识点:利用物理性质来进行鉴别,只需选择即可。

微任务二:

根据题目要求,设计下列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1)水和酒精

利用物理性质: ________。

(2)氧气和二氧化碳:

利用物理性质:______。

【预设分析】难度系数:0.69。知识点:利用物理性质来进行鉴别,需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及结论。

微任务三:

有失去标签的甲、乙、丙、丁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稀盐酸、Ba Cl2溶液、K2CO3溶液、Ag NO3溶液中的某一种。按照表中所述进行的实验和结论推出“丙+丁”的实验现象是(已知Ag2CO3难溶于水)()

A.一定有气体B.一定有沉淀

C.可能有反应但无现象D.可能没有反应

【预设分析】难度系数:0.49。知识点:利用化学性质来进行鉴别,难点在于无法直接确定,需要分情况讨论。考虑到Ag2CO3难溶于水,所以可分三种情况讨论。

(二)课中:生为主体,解决任务

经过课前的精心设计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分以下三个步骤来进行。

1.创设情境,呈现任务

课件出示一些蜡笔小新的图片,为学生营造一个小新家高朋满座的热闹氛围“。妈妈请小新帮忙去厨房里拿出白酒来招待客人”。通过此情境的设置来引出三个微任务及一个主任务。

2.小组协作,完成任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协作,让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自行设计解决任务的方案,通过实验来验证,并及时填写好任务单中的内容。

3.总结反思,评价任务

整个过程中教师无需过多提醒,只需认真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闪光点和不足点,在最后评价环节中予以指出。

(三)课后:自主探究,拓展任务

1.延伸拓展,升级任务

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所以在设计任务时只请学生选择其中一种物质进行鉴别,留下另一种物质让学生课后通过小组合作来自主完成。课后升级的任务可以进行如下的设计:

任务描述:通过查阅资料知道“: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氧碳酸钠(Na2CO4),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后,会生成碳酸钠和双氧水。课堂上我们只选择了其中一种物质进行鉴别,剩下另一种物质该如何鉴别呢?

解决对策:此任务建议四人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合作完成,先设计思路,仪器、药品等可以先考虑利用家中现有的物品来完成,若有需要也可以借用实验室部分药品。

2.留有空白,自设任务

课堂上完成了相应的任务后,也可以让学生以教师设计的任务为模版,通过对生活中一些物品的观察了解,小组讨论后设计一些想要探究的任务,并思考解决的方法。

三、反思“:生为主体、任务学习”模式的成效

与传统复习课模式相比,在复习课中引入“生为主体、任务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学生层面:维持求知欲望,培养综合能力

在复习课中采用“生为主体、任务学习”的模式之后,一改以往沉闷的课堂气氛。复习的知识通过精心创设的各种任务呈现出来,使学生不再觉得是“炒冷饭”,复习内容有了新意,求知的欲望也就得以维持了。将同一个班级学生前测和后测的成绩相比较,可以发现高分段人数有增加,不及格的人数略有减少。

(二)教师层面:提升专业素养,锻炼教学能力

“生为主体、任务学习”模式的应用也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利于提高备课过程中的业务能力。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在解决学生学习的“疑难点”、提高学生能力的“支撑点”、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上下功夫,这样能使教师专业知识更扎实、更全面,对教材的把握能力也会进一步加强。第二,有利于提高互动过程中的“公关”能力。教师要主动接近学生,通过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去了解学生的知识需求和情感渴求,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真心诚意去感染学生。第三,有利于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导演”能力。教师好比是导演,要为学生创设表演和展示的舞台。因此教师要少讲、少问、少板书从而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思考,将课堂魅力留给学生去品味、将学习乐趣还给学生去体会。

参考文献

教案示例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篇3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营养素是指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六大类。

2.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通过计算,了解蛋白质、糖类、油脂经氧化为人体提供能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讨论等,学会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

2.通过认识、分析、比较教材上的大量图片,学会从读图来认识化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营养物质对人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合理安排饮食的重要性。

2.通过阅读、调查、参观、讨论等活动,认识吸烟、居室装修污染和食物霉变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教学重点:有关蛋白质的学习。

教学难点: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了解营养物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及营养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课件: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不只是吃饱或者是味美,逐渐的把健康作为了标准。牛奶、大豆中主要含什么营养物质?你还知道哪些营养素?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从中得到有用的知识,希望大家能应用到自己生活当中,提高你和家人的生活品质。

二、新课学习

(一)蛋白质

继续播放课件: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指导阅读:阅读课本,并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蛋白质?

(2)哪些植物含丰富的蛋白质?

(3)蛋白质由什么构成?

(4)蛋白质对人体的作用?

(5)血红蛋白的作用和形成?

(6)酶是蛋白质吗?有什么作用?

(7)哪些食物含丰富的蛋白质?

(8)青少年为什么需要补充较多的蛋白质?

练习:1.每克蛋白质完全氧化放出多少能量? 50g蛋白质完全氧化放出多少能量?

2.指导计算:教材P89的课堂练习

播放课件: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一)讨论:

1.为什么吸烟有害健康?

2.有人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水产品并出售,这样做有什么危害?

小结:

1.青少年不能吸烟;

2.甲醛有毒,不可用来浸泡水产品。

讨论:六大营养素中除蛋白质外还有哪些富含能量?

(二)糖类

除了蛋白质以外,还有一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就是糖类。下面这些食物都是我们常见、常吃的,你了解它们吗?

播放课件: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二)糖类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成分,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指导阅读:阅读课文,并列表比较讨论有关问题:

继续播放课件: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二)课堂练习:教材P93的课堂练习。

(三)油脂

继续播放课件: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二)(点击“食物中的油脂”播放视频)

1.油脂是一个概念吗?

2.常见的油脂的主要分类是什么?

3.油脂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4.油脂的作用是什么?

(四)维生素

营养素蛋白质、糖类、油脂富含能量,但营养素中也有不含能量,但对健康也很重要,如:维生素。

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维生素对人体有什么作用?

2.哪些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3.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什么病?

4.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什么病?

三、小结:

人类需要的六大营养物质 篇4

我就给大家一一介绍这六大营养物质,蛋白质:可以说没有蛋白质了我们便没有生命,”蛋白质它的结构复杂、性质独特的物质。所以说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最重要物质,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和维持都得依赖它那。蛋白质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人需要很多种氨基酸,必须由食物中的蛋白质来供给,又称为必需氨基酸。食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决定于其所含必需氨基酸的含量、种类及相互间的比例是否与人体内蛋白质氨基酸相近似,愈近似的营养价值就愈高。

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的燃料又称糖类,分为单糖(果糖、葡萄糖等)、双糖(蔗糖、乳糖等)、多糖(淀粉、纤维素、果胶等)三大类,是膳食中供给能量的主要来源,人体所需能量的55%~65%来自糖类。体内具有足够的糖原贮备和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不仅是人体基础代谢和各项生理功能及体力活动能量消耗的物质基础,也是大脑思维、判断、记忆等各种中枢神经活动功能的重要保证。

脂肪是能量高手说脂肪是能量高手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它是三大热源中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素。脂肪给人的印象不太好,不敢吃油吃肉的地步,这其实是误区。脂肪不仅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之一,而且还能供给机体热能,维持体温,保护脏器、关节及神经免受外来伤害。

维生素:维生素是一类特殊的营养素,虽然它在人体中的含量很少,并不构成身体和生命的活性物质,也不能提供能量,但是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一刻也不能缺少它。当膳食中某种维生素长期缺乏或不足时,代谢就会紊乱,并出现症状,使人的劳动效率下降,抵抗力减弱。

矿物质:虽然人体对矿物质的需求量较少,但它们是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不可缺少的物质。如钙、磷、镁等是构成骨骼、牙齿的重要原料;它们是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和正常渗透压的必要条件,人体内一些特殊的生理物质如血红蛋白、甲状腺素等都需要铁、碘的参与才能合成。人体含有的60多种矿物质中,有21种为人体营养所必需。

水是生命之源虽然水看似最不起眼,但却是人体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必要物质,是人体含量最多的营养素,约占体重的2/3。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帮助其他营养素在体内的吸收和运输,并将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同时它还是人体许多生理生化反应的平台。健康成人每天一般饮水量为1200毫升,即6杯。人体每天可从食物中得到1000毫升的水,自身的机体代谢产生300毫升的水,加起来只有1300毫升,而同时人体的水分支出却高达2500毫升,包括1500毫升的尿液、500毫升皮肤蒸发、500毫升肺部呼吸排水。因此,一个人如果每天喝水量低于1200毫升的话,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慢性脱水、血液浓缩、皮肤干皱等不良症状。

九年级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教学设计 篇5

重点一: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过程:实践出真知!“电力的广泛运用”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的疑点。为化解重点,帮助学生形象理解电力的优点,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物理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理解体会电能的优点,随后设问:“请同学们想象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有哪些巨大变化?”从而顺利解决“电力的广泛运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这一重点。

接着我以谈话的方式,说出几个生活中的电器,然后让学生也来以“七嘴八舌”话电器的方式,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电”这种能源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电器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质量。

意图:电力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要理解它的优点只有观察这种动力的工作状态才能帮助学生理解,所以学生学习这个重点时我安排这个物理实验,既能直观显示电力的.部分优点,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自己得出结论,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重点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

过程:我的故事会。本课介绍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有:电灯、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在学习这个内容时,我先让各小组利用无线网络收集资料,请三位学生在组内讲述爱迪生、卡尔本茨、莱特兄弟的故事,再请一位同学在全班讲述“爱迪生发明碳丝灯泡”的故事。随后,我引导学生齐读书本125页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并趁势追问:“这些科学家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是科学家们具备刻苦钻研,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导学案的最后我设计了7个小题的演练,用于学生自评这节课的学习效果。

当堂评价

上一篇:申请刻章下一篇:游庐山优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