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游戏捉迷藏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班游戏捉迷藏

中班游戏捉迷藏 篇1

1、学习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动作。

2、听懂老师的指令,有一定自控能力,能遵守游戏规则。

3、能情绪愉快地参与音乐游戏。

【活动重难点】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猫妈妈头饰;捉迷藏游戏的环境布置;已掌握猫走步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律动进入场地

1.让幼儿观看小猫视频。

2.和老师一起学做小猫的叫声和走路。

师:“今天天气可真好,猫妈妈要带小猫去做游戏,谁是我的小猫呀?我要看看哪只小猫最聪明,做得和妈妈一样。”律动《猫走步》进入场地,幼儿围坐半圆。

师:“瞧,我们今天来到森林里了,你们看森林里有些什么呀?

幼:“有草、有树、有房子。”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环境。

二、学习游戏规则。

师:“小猫们可真能干,现在跟着妈妈一起来唱首歌吧!”复习歌曲《找小猫》

问:刚才歌里唱的是谁和谁在做什么?

小猫和妈妈玩捉迷藏,心里怎样?(高兴)

小猫捉迷藏的时候可以躲在哪里呢?小猫躲好以后,怎样才不会被妈妈发现?”

三、师幼一起游戏。

1、交待玩法。

师:“小猫们可真聪明,现在就和妈妈一起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待会儿小猫唱完第一段歌曲以后就去找个地方躲起来,别乱动,被妈妈找到的小猫,妈妈会摸摸他的头。”当唱完两段歌曲后,猫妈妈会喊“还有的小猫在哪里呀?”没有被发现的幼儿就站出来:“在这里”!

2、第一遍游戏。

表扬遵守游戏规则,唱完第一遍歌曲后再躲藏的幼儿。

3、第二遍游戏。

猫妈妈表扬躲好后没有乱动,没有发出声音的小猫,提醒其他幼儿躲好后不乱动。根据实际情况特别表扬找到不一样的躲藏方式的小猫,比如趴在草丛里,并请没有被发现的小猫来说说自己是躲在哪里的。

4、第三遍游戏。视幼儿情况决定游戏次数。

四、游戏结束。

中班游戏捉迷藏 篇2

游戏材料:各种卡片、火柴若干。

游戏规则:以小组比赛形式进行, 5个家庭为一组。家长与孩子共同用卡片和火柴制作卡片陀螺, 再进行转陀螺比赛, 转的时间最长者为胜。

游戏奖励:优胜家庭奖酷卡玩具一个。

游戏二:瓶盖娃娃

游戏材料:做鼻子用的瓶盖, 黑板上用水粉画好的脸谱, 布条。

游戏规则:以小组比赛形式进行, 5个家庭为一组。家长和孩子站在起点, 两人三足准备 (用布条系住相邻的腿) , 孩子拿好瓶盖。听口令, 一同向前走到黑板位置, 由孩子把鼻子贴在脸谱上, 再返回起点, 先完成的家庭为胜。

游戏奖励:优胜家庭奖瓶盖玩具。

游戏三:甜蜜装扮

游戏材料:人手数张糖纸、娃娃图片、剪刀、胶水、本子。

游戏规则:以小组比赛形式进行, 5个家庭为一组。听口令, 幼儿和家长一起用糖纸为图片上的娃娃装扮裤子, 最好最快的家庭为胜。

游戏奖励:优胜家庭奖糖纸小人。

游戏四:给小动物喂食

游戏材料:石子一筐、筷子20双、玩具小动物若干。

游戏规则:以小组比赛形式进行, 5个家庭为一组。听口令, 让家长和孩子同时用筷子夹石子给小动物喂食。在规定的时间内, 夹石子最多的家庭为胜。

游戏奖励:优胜家庭奖七彩石一颗。

游戏五:小乌鸦爱妈妈

游戏材料:瓜子或花生若干、气球100个、小碗5个。

游戏规则:以小组比赛形式进行, 5个家庭为一组。每个幼儿10粒瓜子或花生, 听口令, 幼儿手剥瓜子或花生给家长吃, 速度最快的家庭为胜。

游戏奖励:优胜家庭奖果壳项链一根。

游戏六:你投我接

游戏材料:帽子、沙包。

游戏规则:以小组比赛形式进行, 5个家庭为一组。家长与孩子隔着规定的距离对面站立, 听口令, 孩子将沙包投向家长, 家长用帽子将沙包接住, 在规定时间内接沙包最多的家庭为胜。

游戏奖励:优胜家庭奖迷你帽一只。

游戏七:一鼓作气

游戏材料:矿泉水瓶40个、哨子一个。

游戏规则:以小组比赛形式进行, 5个家庭为一组。家长和孩子听到口令后, 一起吹倒8只空矿泉水瓶, 用时最少的家庭为胜。

游戏奖励:优胜家庭奖瓶子玩具一个。

游戏八:一锤定音

游戏材料:木鱼、铁皮罐、绳、眼罩、塑料棒。

游戏规则:以小组比赛形式进行, 5个家庭为一组。家长蒙上眼睛, 原地旋转三圈, 孩子手拿小棒牵引家长过小桥到终点处, 能最先一棒敲响铁皮罐的家庭为胜。

游戏奖励:优胜者奖铁皮罐乐器一个。

游戏九:美丽的项链

游戏材料:纽扣、绳子若干。

游戏规则:以小组比赛形式进行, 5个家庭为一组。听到口令后, 家长和孩子分别从绳子两头同时串纽扣, 在规定的时间内, 串得最多的家庭为胜。

中班数学游戏:找礼物 篇3

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幼儿数数时存在多数、漏数的现象,并且有时对数字认识不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身边的事物,都能提供诸多的数学信息。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资源,切实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是我选择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找礼物”,让幼儿在数一数、讲一讲、拼一拼、找一找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巩固对7以内数的认识。

2.愿意用语言与同伴交流,学习与同伴合作拼图寻找礼物。

3.分享合作寻找礼物的经验,体验合作寻找礼物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把若干张关于藏礼物的图片(剪开的数字卡片)分别装在纸袋里(点卡袋),挂或贴在墙上,每张图片的颜色各不相同(有红、黄、绿、蓝色)。

2.把礼物用盒子装好,分别放在持藏礼物图的老师处。

3.1~7的数字卡片及白纸、胶棒若干。

三、活动过程:

1.引入活动。(猜礼物)

(1)师:今天李老师给每个小朋友身上都贴了个数字,我们小朋友都成了数字宝宝,开心吗?

(2)请小朋友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

师:请小朋友告诉客人老师你是几号数字宝宝、喜欢什么……

(3)幼儿猜礼物。

我们教室来了很多客人老师,有几位客人老师还准备了礼物送给我们每个小朋友。你们想想看她们会送你什么礼物呢?我们来猜一猜。

2.取礼物图。

(1)寻找藏礼物宝图。

师:客人老师把她们要送给我们小朋友的礼物藏了起来,我们只有找到藏礼物的图片,才能知道她们到底送给我们的是什么礼物,才能知道礼物藏在哪。现在这些图片都放在纸袋里贴在墙上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与幼儿一起观察墙面。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纸袋上有什么秘密吗?(纸带外面有点点)

(2)取点卡袋。

师:客人老师说我们每个数字宝宝只可以取一个纸袋,但他们有一个要求,就是你们取的纸袋上的点子数一定要和自己身上的数字是一样的才行。

(3)集中幼儿,检查他们取的点卡袋对不对,同时师幼共同分享:你是怎么取到纸袋的?

3.合作拼礼物图。

(1)观察藏礼物图。

师:宝宝们你们取出礼物图后发现了什么?老师告诉你们藏礼物图还有一个秘密,就是藏礼物图被分开了,你们只有找到相同颜色的图纸拼起来,才能知道礼物在哪里。

(2)合作拼图。

幼儿寻找同伴合作拼图,教师引导幼儿按图纸的颜色寻找好朋友。

4.一起寻找礼物。

师:数字宝宝们都已拼出了藏礼物图,你们拼出的礼物图是什么,告诉我们大家。

师:现在请每组数字宝宝手拉着手,拿着拼好的数字一起去找礼物,礼物就在拿着和你们拼出的数字一样的客人老师那。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数字宝宝先找到礼物。

集中分享:请每组数字宝宝说说都找到了什么礼物,数一数有多少个。

四、活动延伸:

中班教案捉迷藏 篇4

1、在动物园的情境中学唱歌曲《小动物捉迷藏》,并尝试用默唱的方式进行歌唱。

2、感受不同的演唱方式,体验与同伴一起歌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园主题相关经验、课件ppt、钢琴伴奏小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一起去旅游(熟悉歌曲旋律)

1、和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旅游过吗?

幼儿自由回答。

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好吗?

2、今天我带你们去动物园玩一玩好吗?

看看这个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呢?

二、我是小导游(学唱歌曲)

1、今天我是小导游,我们听听看,你听到了哪些动物?先听到了什么动物又听到了什么动物呢?(老师范唱歌曲)

你们听到了什么呢?

我第一个参观了谁你们听到了吗?(幼儿回忆歌词)

小朋友们想再听一遍,那我们就来再听一遍。(老师再次范唱歌曲)

来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到底是怎么排队的呢?(观看课件)

3、你们愿意来做小导游带大家一起去动物园吗!

导游是有专业性的,不能随便介绍,不能乱了顺序。(老师范唱,幼儿学唱歌曲)

老虎狮子是住在一个房间,那唱的时候就要唱的短短的快快的。

河马孔雀也是在一起的。

三、小动物躲起来(尝试默唱的歌唱形式)

1、小动物们想和你们玩捉迷藏的游戏,

捉迷藏是怎么玩的呢?一个人藏一个找,用眼睛找。小动物们说今天我也要玩捉迷藏,但是我们不是用眼睛去找,是用耳朵去找。

我们用耳朵去听一听,找一找,是哪个小动物躲起来了?

2、是谁躲起来了?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3、你们能不能把大熊猫藏起来?

4、你是用什么方法把大熊猫藏起来的?这样的歌唱方式我们叫做默唱。

来注意我唱歌时候的动作。其实我是在心里面唱的。就是在心里面默默的唱,不发出声音的唱。

来再次试一下这种歌唱方式。

刚才我们用了什么好方法唱的?

四、用转盘的形式根据指向的小动物来默唱

1、小朋友们也都想来唱一下,小动物们也想机会均等,都想藏起来,我们就

用转盘决定把谁藏起来,这次要把啄木鸟藏起来,你们能不能来帮帮忙?

我们来唱一次试试。

2、转盘转到老虎和狮子了,谁想试试看把他们藏起来?单独找一个小朋友来试一次

3、试试把长颈鹿藏起来吧。

五、戴头饰,唱歌玩游戏

老师这里这八个动物的头饰,让我们戴上头饰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吧!

游戏规则:请八个小朋友背对着电视机蹲下扮演小动物,其余的孩子坐在座位上来用歌声把一个小动物藏起来。(大屏幕提示哪个动物被藏起来)八个“小动物”唱到你了,你就起立,没有唱到就蹲着。看看最后是不是我们藏的那个小动物好吗?

六、结束离场

捉迷藏的游戏好玩吗?原来还能用歌声来捉迷藏。

下次带回去给你们班的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一玩。

这个好听的歌曲叫《动物捉迷藏》,起立,给老师们说再见了!

附录:

歌曲:小动物捉迷藏

1=D佚名词曲

5 3 5 | 5 3 5 | 6 5 4 3 |2 3 4|

长颈鹿,啄木鸟,老虎狮子大熊猫,

5 1 1 1| 1234 5| 5 2 2 4 |3 2 1||

中班科学捉迷藏教案 篇5

小班上学期的幼儿由于肌肉收缩与控制身体的能力较弱,所以他们在走、跑中多表现出步骤小而不均、上下肢不协调、易控制的情况。在这节练习走、跑的体育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加入游戏图片场景,引导幼儿向指定方向走、跑、跳,培养幼儿的速度与敏捷等身体素质。

活动目标:

1.学习向指定方向走、跑、跳;提高速度与敏捷性。

2.遵守游戏规则,能按信号行动。

活动重难点:

向指定方向走、跑、跳等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机、音乐磁带、地面图形小雪人。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1.教师做小火车头,幼儿双手拉住前方小伙伴的衣角,成车厢状,跑步入场。

2.幼儿听音乐,与教师共同做生活模仿动作。

今天天气真正好,太阳公公咪咪笑。

小朋友们真高兴,伸伸懒腰起得早。

洗洗脸,洗洗脸,刷刷牙,刷刷牙。

穿好衣裳真漂亮,我们一起来做操。

伸伸手,伸伸手,弯弯腰,弯弯腰。

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

天天锻炼身体好,做个健康的乖宝宝!

二、教学与练习部分

1.教师请幼儿四散站在地面图形小雪人周围,介绍新朋友“雪娃娃”。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和小雪人玩捉迷藏”游戏。

2.教师念儿歌:“小雪人真有趣,我来和它做游戏,快快快,走到小雪人的身上去。”说完后教师拍三下手,幼儿很快走到小雪人的身上去。

教师念儿歌:“小雪人真有趣,我来和它做游戏,快快快,跑到小雪人的身上去。”说完后教师拍三下手,幼儿很快跑到小雪人的身上去。

3.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按要求和小雪人做游戏。

师:小耳朵仔细听信号,眼睛看着信号所指地方,按要求到达目的地。

4.变化信号,幼儿分小组依次走(或跑或跳)到小雪人的头上、帽子、扫帚等地方。

5.教师加快速度,改变信号目标,鼓励幼儿加快反应,遵守规则,在一定时间到达。同时教育幼儿在游戏中不撞到别人身体,注意保护自己。

三、结束部分

1.小结:今天我们和小雪人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表现很棒,反应很棒。(表扬听信号到得又对又快的幼儿)

中班科学捉迷藏的昆虫 篇6

活动目标:

⒈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⒉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活动准备:PPT、《动物的伪装》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昆虫话题,引起幼儿兴趣。

1.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出现了许多小昆虫,你都认识哪些昆虫呢? 2.教师带领幼儿寻找藏在花草丛中的昆虫。

二、基本部分

1.观看PPT,认识花螳螂、枯叶蝶、竹节虫、蝗虫、尺蠖 2.探究、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1)提问:花螳螂为什么躲在这里?(看看它的颜色,花的颜色:花螳螂的颜色和花的颜色一样,这样子不容易被发现)哦!花螳螂是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什么是保护色呢?(这种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自我保护的方法就叫做保护色)

(2)还有许多昆虫也藏了起来,你看看这幅图上藏了哪一只昆虫?(出示枯叶蝶)枯叶蝶为什么要躲在树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像枯叶,躲在树上就不容易发现)总结:原来,枯叶蝶也藏在了与自己颜色、形状相近的地方,用保护色的方法保护自己的。(3)你们的眼睛可真厉害,那还有一只昆虫也藏了起来,你们找到它了吗?(出示竹节虫)木枝节为什么要躲在树枝上呢?(看看它的颜色、形状,所以藏在树枝里不容易被人发现)总结:原来竹节虫也跟花螳螂一样利用保护色来保护自己的。

⒊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个新的本领,叫做“保护色”。谁来告诉大家什么叫做保护色?(利用与自己颜色、形状先近的地方躲避敌人叫做保护色)

⒋其实,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昆虫可不仅仅只有花螳螂、枯叶蝶和木枝节,还有一些昆虫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你看!它是谁呀?(蝗虫、尺蠖)它是怎么保护自己的呢?(躲在与自己颜色相近的地方)

三、本领迁移

⒈(过度)其实,除了一些昆虫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之外,还有一些动物也会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呢!请你们猜一猜躲藏在哪里保护自己? ⒉播放视频,进一步了解动物的伪装

⒊那我们人又是怎样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呢?(出示图片)(看看衣服、脸上的颜色和周围的颜色怎么样?)哦!他们为什么要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四、活动延伸

民间游戏在中班区域活动中的展开 篇7

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我们班的区域游戏主要开设有益智区、美工区、语言区、娱乐区、建构区等, 如何在这些区域中开展民间游戏, 我们尝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归纳了一下,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益智民间小玩具, 勤动手来又动脑

我班有个小小科技角, 我们在里面投放了万花筒、纸陀螺, 天平秤、豆子等作为玩具的材料, 这些材料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随处都可见, 具有趣味性, 幼儿一边动手操作, 一边动脑思考, 手脑并用, 参与积极性很高。

小小万花筒是我们小时候常常最喜欢的玩具, 转一转就可以看到千变万化的图形, 我们班的幼儿也喜欢, 一看再看, 也还是看不透其中的变化:“刚才的花怎么就变了呢?”“这次好像花瓣变大了哦!”“老师, 你变出了多少次呢?”“能不能把花再变回来呢?”不断的变化让幼儿猜不透, 摸不着……小小纸陀螺是和幼儿一起制作的, 有圆形, 有三角形、菱形、五角形、六角形, 甚至还有花瓣形, 形状不同, 看上去有点粗糙、有点涂色不均, 但这并不影响幼儿玩陀螺的兴趣。桌上、地上都是比赛的场地, 看一看哪个形状转得最稳?哪个小朋友转陀螺的时间最长?幼儿自由结伴, 自己画自己比, 比不过就再来一次, 输了也不是难为情的事情。

秋天的豆子有不少, 我们在区域里投放了芸豆、蚕豆和花生、黄豆, 豆子虽小, 但玩法真不少。

1. 夹豆子。

这个游戏只要每人一双筷子, 一个小碗, 就可以开始了, 当蔡浩冉和卢林鑫在顺利地往自己的碗里夹豆子的时候, 可把一旁的徐晨逸急坏了, 忙说:“你们等等我, 我也要夹很多豆子!”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小手的灵活性, 也让幼儿体验到坚持就可以成功, 多练就能灵巧。

2. 猜豆子。

“左手右手哪只手?”这个游戏幼儿最喜欢玩, 把小豆子随手一藏, 给教师猜, 给阿姨猜, 给好朋友猜, 百玩不厌。

这些民间小玩具, 让幼儿在益智活动的操作中增进了手眼的协调性, 促进了小肌肉的发展。在认识上充分感受数、量、形及空间知觉等概念, 并有助于幼儿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娱乐民间小游戏, 快快乐乐来玩耍

爱玩是幼儿的天性, 所以轻松愉快的娱乐民间小游戏, 只要随意在室内找个空间, 就可以开展起来:两个朋友可以玩拉大锯、石头剪子布, 你拍一我拍一, 更多朋友就可以玩“熊和石头人”“木头人”“猜猜我是谁”“丢手绢”“击鼓传花”。一块手绢、一条围巾、一个小鼓, 材料很简单, 随时随地都可取到, 却让幼儿玩得很满足。活动中, 我们都特别强调规则, 如“熊和石头人“游戏中“不能动, 一动就被熊发现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中“可以变化自己的声音, 让朋友猜不出来”, “丢手帕”的游戏中, 丢手帕的人一定要“轻放、快跑”, 而其他小朋友一定要“警惕、快追!”强调了游戏的规则, 不仅让游戏开展顺利, 也让幼儿懂得要服从集体, 才能获得快乐体验。

我们在今年的区域中开设了一个休闲娱乐区:开展了射击和钓鱼这两个传统项目, 幼儿最喜欢了, 游戏时也特别专注, 一有空就去投一投, 练一练, 看看自己能得到多少分数, 看看自己能钓到几条鱼。轻松的活动, 让幼儿快快乐乐得玩。

三、语言民间小游戏, 又会说来又会编

《纲要》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 在我班的语言区域中, 我们给幼儿欣赏了民间传统故事如:《狼来了》《盲人摸象》等。有些是提供故事录音, 有些是图书照片, 还有些是动画影音, 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故事中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 幼儿为乌龟骄傲, 为兔子惋惜;赞扬乌鸦的聪明, 批评盲人的片面……懂得了故事所表达的寓意, 充分感受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

在语言区域中, 幼儿还喜欢玩民间游戏, 如《王大妈捉小狗》, 养狗人总是要编出不同的理由, 不让王大妈来抓小狗, 锻炼了语言的交往能力。《顶锅盖》游戏, 不仅是手指游戏, 也培养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并发准部分相近的读音。《拍大麦》《炒黄豆》的游戏, 不仅培养了幼儿两人协作的能力, 也让幼儿感知民间童谣节奏感强、朗朗上口的特点, 同时还可以仿编、创编, 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 培养了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达的能力。在语言区结合民间游戏, 对幼儿进行有意识的语言训练, 有助于提升他们语言表达、思维想象能力, 幼儿也是收益不少。

四、手工民间小技能, 折纸画画真灵巧

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 虽然小手还不是很灵巧, 但是他们动手做做玩玩的愿望却是非常强烈的。我们在手工区提供彩纸、泥工、各种色彩笔、剪刀等材料, 幼儿总是留恋在其中, 特别是一些手工绘画能力强的幼儿, 总是在游戏时间第一选择手工区。

折纸是传统而古老的一种游戏, 我们在手工区内投放彩色纸, 幼儿可以折一折, 玩一玩。从简单的小猫、小狗等小动物的脸、到飞机、花朵、钢琴、小猪, 我们提供的示范图从3-4个步骤, 到7-8个步骤, 虽然难度越来越大, 但幼儿不仅折纸的能力有所提高, 看示范图的本领也越来越强。

一盒笔、一张纸, 幼儿就会在手工区内安静下来, 他们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今年, 我们尝试学习了水墨画, 幼儿接触到了墨汁、毛笔和宣纸, 这些是我们老祖宗最常用的, 而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接触到了。因为材料较多, 使用上受到限制, 所以我们在手工区投放了几次, 效果不错, 幼儿看到了自己不一样的绘画作品, 画小鸡、画枇杷, 虽然线条不够细致, 毛笔握在手里还不那么有模样, 不过幼儿的兴趣是浓厚的, 过程是快乐的。

根据主题, 我们每次投放不同的手工内容:元宵节用面粉制作元宵;三八节制作“送给妈妈的礼物”;春天用皱纸粘贴迎春花、桃花、油菜花;夏天制作美丽的小拖鞋、漂亮的折扇和遮阳的小凉帽;秋天制作国旗、装饰花瓶、玩蔬菜印章、印树叶;临近新年, 不仅制作新年贺卡, 我们还投放废旧图书、剪刀, 幼儿很认真地剪下喜欢的小图形, 粘贴在新年树上, 受到娃娃家、建筑工地等游戏区幼儿的欢迎。我们相信, 随着幼儿小手能力的提高, 折折画画剪剪的作品一定会更美。

中班幼儿游戏主动性的探索 篇8

一、中班的角色游戏的特点

(一)幼儿角色模仿的年龄特点

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是:可以自行分配角色但角色更换的意识不强;游戏的目的性差,需要教师一定的提示才能坚持游戏主题;游戏的计划性差,展开游戏需要较长的时间;以一般性表现为主,以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因此,教师应为中班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并注意材料的结构化程度。幼儿在小班和中班的学习中,接触最多的娃娃家、超市、创意吧等游戏区。在游戏中幼儿已经具备一些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同伴交往能力和模仿能力。

(二)角色游戏的特点

角色游戏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游戏活动的特殊性在于它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角色游戏是幼儿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映,但又高于生活,其中的一些情节是需要幼儿自主创编和应对的。从选择和确定角色的那一刻起,角色游戏就已经开始了。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自发地在头脑中将自己的言行与所扮演的角色联系起来,日常的行为规范成为幼儿行为表现的框架和评价自己和他人游戏行为的尺度。正是基于日常生活经验积累为基础的,所以角色游戏兼具“游戏性”和“模仿性”正是角色游戏不同于基他类型游戏的特点。

二、角色游戏的主题

以角色扮演为核心,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将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运用到角色游戏中去,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发展和兴趣点,提供相应的游戏材料或者是角色,让幼儿在活动中受到教师给予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促进幼儿在活动中主动地模仿、探索。

幼儿以往接触的游戏大多是简单的角色游戏对于许多的角色还是比较陌生的,虽然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但是并没有扮演过。中班了已经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了,可以一点一滴的在角色游戏中模仿扮演,了解基本的对话,礼仪等等,让幼儿更系统、清晰地认识各种职业的区别和特点。

随着幼儿对游戏区的熟悉和了解,幼儿对于开展的各个区域的活动需求发生变化。在活动中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角色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往新材料的区域前进,除了基本准备,在幼儿探索过程中,需提供丰富的半成品游戏材料,鼓励幼儿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三、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一)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点,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引发游戏的动机

兴趣和需要是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出发点,而幼儿的已有经验不但是角色游戏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且决定着角色游戏的发展方向。然而,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多方面的,他们的经验也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激发幼儿不同阶段的角色游戏动机。

(二)关注游戏的问题,充分发挥讨论在角色游戏中的作用

角色游戏每个阶段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幼儿自己的经验与游戏经验存在着差距问题,现有材料与游戏所需材料的矛盾问题等,其中存在着许多很有价值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缺乏具体可见性,幼儿常常无法主动发现,这时教师的有效支持,利用幼儿对新游戏的强烈愿望,用启发性地语言,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帮助幼儿意识到为实现游戏愿望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点,建构有效的支持

在任何一个主题的探究性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孩子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捕捉有价值的生成点并能及时做出专业判断进行有效支持。当教师准备对幼儿的反应做出反馈时,必须明白这不是让幼儿简单地掌握某些事实或某种知识,而是支持和帮助幼儿繼续主动去探索和表达。教师的指导要把握时机,不要因幼儿的一时失败而急于指导。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不仅需要教师给予有效地支持优势也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帮助。在游戏结束时,讲评只能根据自己观看后的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可以讲述自己看到的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大家可以提出不同的想法、建议,以便下次活动时能有更好的状态,也能促动自己更好的投入到角色游戏中。幼儿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有效的指导时机应存在于整个发展的过程中。

(四)注重讲评,让幼儿分享成功的体验,增强游戏自信心

每次游戏的讲评是幼儿积极地表达情感,相互体验,共享快乐,共解困惑的过程,同时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有利于幼儿自发讨论的环境氛围,引导幼儿自发地开展交流学习。幼儿游戏的过程是享受已知、表现已知、升华已知的过程,游戏中幼儿有成功、满足的快乐或失败、不如意的情绪体验。教师应该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游戏中的所见所闻、情绪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增添游戏的兴趣,也提供了幼儿表现和分享的场所,同时也使幼儿间有更多的双向交流、平行学习的机会。

幼儿在游戏中常常会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没解决。引导幼儿评论、发表各自的意见,是一个语言发展的过程、情感表现的过程、思维创造的过程、社会交往与人格实现的过程。当然,是否需要交流,以何种形式交流应视需要而定,形式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如个别、小组、集体交流,过程交流,结束交流等。

四、结语

讲评中的交流是游戏同伴间对自己游戏的交流,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可以是教师与幼儿,也可以是幼儿同伴间,而更多的是儿童自己的交流。幼儿可以接受教师的建议,但更多的是幼儿的建议和看法,突现了幼儿在的整个游戏过程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儿童自主独立创造的个性和社会性人格情感的的培养发展。尊重幼儿发展规律,让幼儿自己来选择、自己来设计、自己来表演,让幼儿的自主性在游戏中充分体现,同时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地体现是以后研究的方向。

中班科学:爱捉迷藏的昆虫 篇9

寿光市洛城街道寒桥社区幼儿园 王海霞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些奇异的物种,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发现,而对于中班的孩子而言,更是觉得神奇,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让孩子主动地无穷的想像力,从而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他们想了解认识的奇异动物很多,一些物种不是我们随处可见,通过故事《谁丢了尾巴》,让幼儿了解并知道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特殊的保护方式,充分想像的空间,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吧。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用保护色、断尾、喷“墨汁”等保护自己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了解周围事物的动态。【活动准备】

1、挂图二幅,图一:蝴蝶、蟋蟀、瓢虫、蜻蜓、枯叶蝶、花螳螂,竹节虫变色龙、树蛙、斑马等;图二: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

2、幼儿、家长收集的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碟片、图书等资料。

3、没尾巴的动物图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活动,讲述故事《谁丢了尾巴》

(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己的意见,去交流,发现)

(2)根据上述内容让幼儿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有了大致了解。

2、出示挂图1(枯叶蝶、蟋蟀、瓢虫、竹节虫等)讲解它们为什么不容易被敌人吃掉,引导幼儿说出它们自己有特殊的“保护色”。让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正是利用随着周围颜色变化面变化,从而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是它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出示挂图2(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让幼儿先自己说一说这些动物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本领。例如:壁虎断尾保护自己,蚯蚓断掉身体、海星的再生等这些动物的再生本领,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让孩子自主表述乌龟、乌贼鱼这些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3、出示家长幼儿收集的图书、碟片等资料,让幼儿观察。

放碟片,自我保护的动物,让幼儿观赏更多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谁丢了尾巴?(让幼儿充分表达自

4、连线涂色游戏<找尾巴>,每人一张没尾巴的动物图片,每人一盒彩笔。

5、分组欣赏,共同评价。

【延伸活动】

1、到院子里探索秘密,找一找,院子里哪些昆虫动物有自己的自卫能力。

2、到图书区让幼儿观看关于动物的图书。

【活动反思】

艾玛捉迷藏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篇10

《艾玛捉迷藏》是被称为“现代寓言大师”的大卫・麦基的系列作品之一,他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编绘得妙趣横生。《艾玛捉迷藏》以小鸟和大象艾玛捉迷藏为主线展开,绘本内容它不仅贴近幼儿的生活,而且情节、画面均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PPT制作的画面在视觉形象上强烈地吸引了幼儿的目光,同时在捉迷藏寻找的过程中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在猜测中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

二、活动目标:

(一)仔细观察,能大方讲述自己的发现,感受发现的乐趣。

(二)发现动物体色(外形)和环境的关系。知道一些动物自我保护的本领。

三、活动准备:

《艾玛捉迷藏》PPT,太阳伞、轮船、帐篷、袜子图片ak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封面引导幼儿观察并告诉幼儿本活动的内容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看看!绘本的封面上有谁?

(大象)哦,它和你们一样有名字哦,它叫艾玛!我们和艾玛打个招呼吧!

2、师:看看艾玛身上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身上有很多颜色)有些什么颜色呀?说一说。那这些颜色在艾玛身上构成一块一块的什么图形?

师:哦,原来艾玛是一只五颜六色的花格子大象。

3、师小结:这么有趣的游戏呀!森林里的艾玛、小鸟,还有许多动物朋友也要来玩一玩这个捉迷藏的游戏,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玩的。

(评析:以“捉迷藏”的游戏情节贯穿始终,既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又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艾玛捉迷藏》PPT,感受捉迷藏的乐趣

1、PPT2,师:那我们看看艾玛和小鸟谁找谁藏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捉迷藏游戏开始咯,艾玛赶紧找地方去躲了起来。

2、PPT3,师:小鸟睁开眼睛开始找咯!它先飞到了小山坡上,这里会藏着艾玛吗?仔细地来找一找。是这里吗?你为什么觉得这里可能是艾玛呢?)那到底是不是呢?(出示“帐篷画面”)是什么?(我告诉你们哦,这是一顶帐篷,)知道什么是帐篷吗?那你们仔细看看,这是一顶怎么样的帐篷?

(评析:活动中我的提问富有变化,有时追问,有时反问,这样就能引起幼儿更多的思考、冲突。对于幼儿的回答,我的回应不重复,而是用简练的语言帮助幼儿进行梳理、概括、提升。)

3、师:小鸟继续在这里找呀找呀,它又发现了艾玛,你们发现了吗?在哪里?是艾玛吗?(出示衣服、袜子画面)原来是什么?

4、师:这里也没有藏着艾玛,小鸟接着又飞到了小树林里,它一下子就找到了艾玛,你们找到了吗?在哪里?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呢?(出示太阳伞画面)你能用好听的词来说说这顶太阳伞吗?

5、师:小鸟继续向前飞,来到了灌木丛里,这里有艾玛吗?在哪呢?到底是不是呢?我们闭上眼睛,我数到三你们再睁开,1,2,3,(出示小船画面)哎!怎么还不是艾玛呀?原来是一艘小船啊!

6、(同时出示帐篷、衣服袜子、太阳伞、小船画面)师:刚才我们和小鸟找了好多地方,把哪些东西当成艾玛了呀?为什么会把他们看成是艾玛呢?

(评析:活动中通过形象生动地课件画面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学习观察的方法,鼓励他们仔细观察比较,从而发现细微的要点。)

(三)小动物捉迷藏,了解躲藏的秘密

1、师:哎,小鸟找了这么多地方也没找到艾玛,于是它决定先去找其他小动物,看这里!藏着谁呢?(找找说说青蛙、瓢虫)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隐身绝招呢?(老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动物保护色的图片)

3、师:其他小动物都找到了,可是艾玛还没找到呢!我们再去找找它吧!

(评析:最后让幼儿观察解放军叔叔“捉迷藏”的图片,从而迁移幼儿的学习经验,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人类向动物学习本领。孩子们对此表现出极大的探索兴趣,思维更加活跃、积极性更加高涨了。)

(四)帮艾玛躲躲好

1、师:小鸟飞呀飞呀,来到了更远的地方,它在一片草丛里一下子就发现了艾玛,小鸟说:“艾玛,你怎么躲在这里呀?”艾玛说:“哎,我身上五颜六色的,走了这么远,也没能找到适合我躲的地方,我只好随便躲在这个草丛里。”小鸟说:“没关系,艾玛,我们再来玩一次,这次你可要藏得好好的哦!”

2、师:我们小朋友来帮艾玛想想它躲在哪里才不容易被小鸟发现呢?

(根据幼儿说的贴出太阳伞、轮船、帐篷、袜子,感受色彩的相似)

师:原来你已经知道了捉迷藏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秘密了,就是躲在和自己身体颜色相近的地方,那我们一起来告诉艾玛吧!艾玛,艾玛,你可以躲在五颜六色的……里,谁也来告诉艾玛?

师:除了躲在五颜六色的……里,还可以躲在哪里呢?你来说。

中班角色游戏中的教师评价研究 篇11

关键词:中班角色游戏;教师评价;主体差异;原因

要想研究教师行为,充实游戏教育理论,必须与角色游戏中的教师评价相联系。教师评价集角色游戏理论和教师教育行为于一体,是需要我们共同研究讨论的。对此,我们做了细致调研。本次研究对象为本市三所示范幼儿园,从中随机选择了6个中班和10名幼儿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实践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在收集资料之前,首先确定教师评价的可操作性,从每位教师的角色游戏评价活动中重点选择两次,并用摄像机将整个过程录下来。

一、游戏评价的主体差异

1.教师主动发起评价

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开展一日活动外,平时还要观察、分析幼儿的角色游戏,并恰当地进入游戏中,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评价。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评价主体中教师的评价有130个,占总数量的68.7%;幼儿引起的评价有59个,占总数量的31.3% ,教师自身发起的评价多于幼儿发起的评价数量。

2.教师评价身份之间存在不同

研究表明,在对中班幼儿的角色游戏进行评价时,教师主要运用了三种身份:教师身份、教师和游戏参与者相结合的身份以及游戏参与者身份。这三种身份在教师评价角色游戏中交织出现,并展现出教师评价的特点。

3.教师评价语言存在不同

教师的语言评价方式在幼儿角色游戏的评价过程中非常丰富,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会以“客人”的身份去做客,融入这个“家庭”中。幼儿十分欢迎客人,并热情接待。此时“客人”与家庭成员的交流显得至关重要。也许“客人”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或是提醒,就能改变家庭成员的游戏开展情况。这种语言指导是不容小觑的。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每一个评价行为都有不同的语言特点,还需要从多渠道收集资料,制订相应的计划,从而更全面地展现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语言评价特点。

4.教师评价的情感态度没有区别

角色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的情绪状态是有变化的,这些变化都可以作为观察指标。例如,教师的面部表情在介入幼儿游戏时会有所变化,从轻松自然变成严肃蔚然;语音、语调有所提高或降低;肯定性和否定性的语言也有增减。教师情绪情感态度的评价中,主要表现为积极、消极和中性三种类型。

5.教师的评价结果存在不同

研究表明,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有接受和拒绝两种行为。这是幼儿对教师评价行为的反应,是天性使然,“接受”与“拒绝”的意义也不言而喻。例如,幼儿很赞同教师的某个评价,那么他会表现出“心悦诚服”,并且乐意接受这样的评价;当他不赞同教师的评价时,就算教师说得再多、再有道理,他也不会认同,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并拒绝到底。

二、对教师评价的分析

1.导致评价身份与评价方式不同的原因

在中班角色游戏几乎每天都会开展,幼儿对此很喜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会参与进来,以自身主动介入来观察和思考幼儿所处的游戏情境,做到“身临其境”,以幼儿的角度和眼光去了解并发现问题,采用询问、开放式的语言方式,得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当评价行为由教师自身主动发起时,教师能在幼儿需要评价时,从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2.导致指导结果不同的原因

教师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问题的把握,问题的真假会导致结果不同。当这个问题由幼儿提出时,一般是游戏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如果是由教师提出问题,那这个问题的真假性值得商榷。教师要正确判断这个问题是否真的影响到幼儿,导致游戏无法继续开展。

3.导致教师情绪态度没有区别的原因

研究表明,在不同的主体发起的评价行为中,教师的情绪态度是没有区别的,这可以从教师的评价身份及语言评价方式中看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这些都会得到教师积极的情绪表现。然而,在日常的语言评价中,建议式的评价仍占主导地位,为此教师对两者主体发起的评价行为都以中性的态度为主。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游戏评价的过程中是一个“矛盾结合体”,既要冒着难以运用更合适的方式去评价游戏的风险来帮助幼儿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又要在面临一个“假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解决教师自身主动发起的问题。为此,立足幼儿角色游戏的长远发展,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與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增强敏感性和判断力,积累丰富的问题解决经验, 做出正确的游戏评价。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1998.

[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中班游戏捉迷藏 篇12

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 我们发现:“小超市”中顾客拿了商品就离开或不愿排队, 插队付钱;“娃娃家”里妈妈把宝宝弄丢了;“理发店”里, 曈曈和嘟嘟都是理发师, 两人都要抢着给顾客理发, 谁也不肯让步……这些现象都表明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缺乏规则意识, 从而使得游戏不能顺利地进行, 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幼儿养成规则, 引导他们遵守并执行规则。

面对上述现象, 我一直在找其中的原因, 可能就是因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没有形成一定的规则意识。如果有了规则意识, 上述现象可能就不会出现。那么, 规则意识要如何养成呢?在实践中, 我们形成了一系列规则意识的养成策略。

一、物质支持不限“量”

角色游戏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也十分喜欢玩角色游戏。但是中班幼儿年龄较小, 规则意识刚开始萌芽, 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如果角色区域空间狭隘、材料数量有限, 那么势必会导致幼儿为了争抢而发生争执。为避免出现这些现象, 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促使幼儿在玩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规则意识。

1.创设区域数量。区域的数量能满足幼儿自主地选择角色区域并进行游戏。所以, 我们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 创设了5个比较适合中班幼儿开展的角色区 (娃娃家、 小医院、理发店、小超市、小吃店) , 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进区游戏。

2.创设区域空间。如有良好的游戏氛围, 那么中班幼儿会进行一系列连贯、有序的角色游戏。因此, 教师在布置场地时要保证各角色区域的独立性, 这样幼儿才不会受混乱的影响, 胡乱游戏。教师要合理规划室内、室外的场地, 保证各角色游戏区域的相对独立并保持通道的畅通。

3.创设区域图标。如“小医院”的角色游戏中, 老师和孩子商量后,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了医院工作人员的相关规则:洗手→穿上工作服→摆放医务用品→病人来看病时使用礼貌用语→轻轻打针→下班前, 整理医务用品。再如:幼儿玩“小吃店”的角色游戏时, “顾客”用完餐后, 总习惯把垃圾随手一丢, 导致“小吃店”垃圾成堆, 很不美观。后来, 我们在 “招牌小吃介绍牌”上, 贴上了把吃完的杯子、食物等放到“垃圾箱”的提示牌, 提醒幼儿用完餐后把垃圾放到指定的地方, 养成文明、卫生的好习惯。自从有了“图示”提醒, “小吃店”的环境卫生大有改善。

二、指导策略重在“妙”

1.静静观察, 适时指导。游戏指导, 观察在先。中班幼儿年龄较小, 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时常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甚至发生纠纷。教师只有沉下心静静观察, 才能帮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获得发展, 提升游戏的技巧。

2.投放材料, “无声”指导。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玩具是游戏的中心, 如果没有中心, 那么游戏就玩不起来。”由此可见, 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适宜的材料可以推进游戏的开展。教师要合理投放材料, 并利用多种记录手段进行有效的观察。适宜的材料就像是无声的指导, 自然地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丰富了幼儿的游戏内容, 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尽情地玩。有了充足的材料, 幼儿之间的纠纷就减少了, 自然而然也就会遵守角色游戏的规则, 进一步养成了规则意识。

3.语言提示, “有声”指导。教师在幼儿心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 教师的语言有着提示、启发作用。当幼儿不自觉或故意违反规则时, 教师可以语言提醒或阻止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直接的干预, 帮助幼儿明确想法, 使游戏顺利开展。

4.角色介入, 有效指导。教师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的问题后, 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介入并干预。以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 是教师指导角色游戏最直接的一种方法。教师可以扮演一个适合的角色, 以游戏者的身份与幼儿一起游戏, 利用语言、行动的暗示和示范, 带动幼儿一起遵守游戏的规则, 从而养成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能力。

三、精神支持讲究“快”

中班幼儿的角色意识大大增强, 游戏兴趣显著提高, 且游戏水平也逐渐提高。但由于中班幼儿年龄较小, 许多幼儿在游戏过程中, 往往不能有始有终, 看到别人游戏就会转移注意力, 而去进行别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在情境状态下, 第一时间给予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帮助幼儿加深、巩固规则意识的自主形成。而鼓励的方式有很多, 如口语激励、肢体鼓励等。对于理解能力弱、胆小、懦弱、规则意识差的幼儿, 可以采用口语激励和肢体鼓励相结合的方式, 让幼儿在自主的角色游戏中, 发展能力、锻炼意志, 逐步形成规则意识。

四、游戏规则遵守 “好”

角色游戏中, 有很多规则都是基于幼儿已有经验的, 也是约定俗成的规则。我们将约定俗成的规则分成了两种:一种是基于幼儿经验, 另一种就是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玩着玩着, 出现矛盾后讨论而得的规则。

1.基于幼儿已有经验。如在“小超市”购买商品后顾客就需要去“收银台”排队付钱;“小医院”里扮演医生的幼儿就不能跑来跑去、大声喧哗。这些规则就是幼儿在开展角色游戏前事先约定好的。那么事先约定的规则, 幼儿就得遵守“好”。

2.出现矛盾后再讨论。角色游戏结束后, 幼儿向我发出疑问:“老师, 超市里的货柜上每层的商品都不一样, 摆放多不方便啊?需要浪费很多时间来整理呢!”老师回答道:“那你们觉得该怎么办?”正在埋头整理商品的咪佳, 突然站起来说:“我在‘浙北超市’看到, 水果放在一个货柜上, 吃的放在另一个货柜上的。”咪佳刚说完, 其他幼儿连连点头, 表示同意。就这样, 规则产生了。在接下来的游戏中, 幼儿就得归类摆放、整理物品, 就得遵守自定的规则。

通过实践, 我们获得了一系列规则意识形成的路径, 我们惊喜地看到:现在幼儿玩角色游戏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能较好地将生活经验运用到游戏中去, 游戏也变得不那么枯燥无味、单一重复了;最主要的是幼儿会自主协商、自定规则、自然遵守了。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中班游戏捉迷藏 篇13

活动目标

1.欣赏散文诗歌,感受优美的语言和美丽的意境。

2.认识各种颜色,以及自然界中与之对应的物体。

3.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理解诗中“静悄悄”的意思,并学会“静悄悄”躲藏。

4.尝试用已有的经验,扩展散文诗的内容。

5.理解诗歌内容,初步学习有节奏地完整朗诵诗歌。

活动重点

1.欣赏诗歌,感受优美的语言和美丽的意境。

2.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理解诗中“静悄悄”的意思,并学会“静悄悄”躲藏。

活动难点

尝试用已有的经验,扩展散文诗的内容。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活动课件。

(2)红、黄、蓝、白、绿标记多个。

(3)环境创设:用不同颜色的栅栏布置“红、黄、蓝、白、绿”五个区域。

2.幼儿准备

让家长提前带幼儿郊游一次。郊游的时候,提醒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颜色。

活动过程

(一)静听朗诵,进入情境

教师配乐有感情轻轻朗诵诗歌,幼儿安静倾听。

(二)初步欣赏,理解内容

1.教师有感情朗诵,幼儿安静地听。

2.提问:太阳和谁在捉迷藏?你还听到了什么?(幼儿说)

3.师再次有感情朗诵,幼儿安静听。

4.说说你觉得最感兴趣的地方。(幼儿大胆说出自己感兴趣的地方。)

5.配合课件逐句欣赏、理解。(重点理解:颜色都躲到哪里了。)

6.师幼合作,边做动作,边有感情朗诵。

(三)再次欣赏,理解“静悄悄”

1.师配乐朗诵,幼儿欣赏。

2.提问:颜色们怎么躲的?(静悄悄)

3.提问:什么时候“静悄悄”?(幼儿说)

4.幼儿活动:学学颜色们“静悄悄”地躲起来。(要求一点声音也没有。)

(四)联系生活,拓展提升

1.红色除了躲在枫叶里,还会躲在哪里?蓝色除了躲在天空里,还会躲在哪里?……(幼儿自由大胆说。)

2.集体跟诵,可尝试仿编造句。

(五)游戏活动,提高应用

组织游戏“捉迷藏”。

1.说规则。(师扮演太阳,幼扮演颜色。)

(1)选自己喜欢的颜色标记,并说说自己是什么颜色?将颜色的标记挂在胸前。

(2)静悄悄躲到相应的颜色区域。

(3)老师问时,要回答“我是**色,我躲在**里”。

2.开始游戏。

3.师边配乐朗诵,边找颜色。

4.躲好后,师问:“**宝宝,你在哪里呀?”幼答:“我在**里。”

(六)活动延伸

用你的小巧手,画出藏在不同东西里面的颜色宝宝。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捉迷藏游戏 篇14

游戏开始了,先定了皮灿洲来捉人,等他找人时,我就像一只小老鼠一样,左看看,右瞧瞧。我见小柜子不错,我钻了进去,我藏了一会儿,我不小心把东西弄下来了,发出了响声,皮灿洲听到动静,哈哈大笑地打开了柜子。不过我很机灵,发现不对了,我立刻钻到右边去了,还是没被捉到。其他人都被找出来了,哈,我赢了。

第一轮结束了,我开始跟着皮灿洲看他找人。只见他鬼点子来了,朝我使了个眼色,突然一声喊:“彭思怡快出来吧,我们都看见你了。”这一招真的有效,彭思怡真以为被人看见,从床底下探出了头,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次我变成了捉的人。我瞪大了眼睛,仔细寻找,连幅画也不放过,生怕里面藏一个暗道。经过我仔细的努力侦查,找到了一大半,但是还有一个人没有找到,正在我困惑不已的时候,只见那纸箱动了一下,于是我拿开一看,居然真的有人!我又赢了。

哈,这个游戏太好玩了!

上一篇:冬季餐饮促销活动方案下一篇: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