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英语谚语

2025-0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常用的英语谚语(精选10篇)

常用的英语谚语 篇1

欲速则不达。

It’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All that glitters is not gold.

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Look before you leap.

三思而后行。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伟业非一日之功。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well begun,half done.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Facts speak plainer than words.

事实胜于雄辩。

Everything has the order of priority.

凡事有轻重缓急。

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天助自助者。

Easier said than done.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One false step will make a great difference.

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race.

跛鳖千里;宁静致远。

A fall into the pit,a gain in your wit.

吃一堑,长一智。

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

实践出真知。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

只工作不休息,聪明孩子也变傻。

Beauty without virtue is a rose without fragrance.

常用的英语谚语 篇2

有理走遍天下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但在现实的法律生活中,有些当事人认为明明自己有理,但到了法院,就稀里糊涂地输了官司。这就难免使一部分人对法官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1.有“理”无“据”。胜诉不仅是一个“理”的问题,有“理”还得有“据”,当事人不能举证或迟延举证也可能导致有“理”而败诉。2.超过诉讼时效。有“理”还得守“时”,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即使有理也得不到法律的保护。3.没有遵守法律的程序性规定。有“理”还得遵守法律的程序性规定,如当事人选择的诉讼请求不当、不出庭应诉等,都是造成有“理”却败诉的重要原因。

有理并不总能走遍天下,有理只是有利于成事的一个环节,“理”能否最终转变为有利,转化成现实的利益,必须要具备其他条件,如聘请律师、积极取证等有效的方法。“有理走遍天下”只是人们对是非观念的一个感性认识,而非理性认识。

杀人偿命

在法治生活中,杀人并不一定要偿命,典型的就是精神病患者杀人,不但不偿命,甚至还不负刑事责任,因为他们没有刑事责任能力,即使是赔偿等民事责任也由其监护人代理。未成年人杀人也不必须偿命,因为他们的刑事责任能力是有限的。此外,我们还有死缓制度,即判处死刑但缓期执行。一般是经过两年后,如果没有必须执行死刑的情况,就改为无期徒刑。

因此,这一带有情感色彩的“经验之谈”,需要接受现代生活的理性思维,特别是法律规则的检测,并被现代生活所替代。即使杀人这样的事也得区分情况分别对待,而不再是绝对式思维模式中的“一律”怎么样。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这种同样出自传统社会的绝对化思维,也需要接受多元社会的“多样化的情境”的检测,并被基于“多样化的情境”的法制规则所替代。首先,欠债要能有证据证明,特别是在没有借据的口头借款中。其次,存在诉讼时效问题,上文也已经提到。我国民法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是两年,特殊诉讼时效是1年,最长诉讼时效是20年。超过诉讼时效,法律不再予以保护。最后,“恶债非债”,也就是说,如果一方在赌博等情况下,出具的欠条等属于“恶债”,不受法律的保护,一旦诉讼到法院,法院一律不予支持。所以,在一些场合中,欠债还钱,并不天经地义。

真金不怕火炼

这一说法从科技角度看也已经不成立,达到一定温度金就会熔化,这在现代技术领域是轻而易举的事。这一现象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对待事实,对待真理。事实需要证明,真理需要宣传。就如同上面提及的“欠债”,即使是事实,也需要借条等予以佐证,而并非事实上存在借款的行为,法律上就一定认可,即真金也怕火炼。这就需要人们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证据意识、诉讼时效意识、诉讼程序等法律意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是一句我们都较为熟悉的谚语,已被普遍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总体而言,群众的眼睛与其他人的眼睛是一样的,群众的眼睛不存在特异功能。在法治生活中,如果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的理念来判案,是很容易出现错误的。例如,即使是让知情的证人作证,也不见得总是百分之百正确。抛开故意作伪证不谈,证人也存在认知如辨认、识别不准等常人容易发生的问题。

上述种种,一方面反映了历史文化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即使是普遍规则也存在着例外,而且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存在人云亦云这一人本身的习性。当然,上述现象究其本质还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变迁,特别是传统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因此,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修正我们的语言,更新我们的思想观念,努力与时代的发展同步。

链接

被误传的民间俗语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出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这句俗语的原意是,三个在第一线行军打仗的裨将的经验和智慧集中起来,有时候比远在大寨里指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来得有效。因此,“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才是这句谚语的原字和原意。后来,人们把“裨将”说成了“皮匠”,这句谚语也就变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了。

3.有眼不识金镶玉

常用谚语中的法律错误 篇3

有理走遍天下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但在现实的法律生活中,有些当事人认为明明自己有理,但到了法院,就稀里糊涂地输了官司。这就难免使一部分人对法官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1.有“理”无“据”。胜诉不仅是一个“理”的问题,有“理”还得有“据”,当事人不能举证或迟延举证也可能导致有“理”而败诉。2.超过诉讼时效。有“理”还得守“时”,如果超过诉讼时效,即使有理也得不到法律的保护。3.没有遵守法律的程序性规定。有“理”还得遵守法律的程序性规定,如当事人选择的诉讼请求不当、不出庭应诉等,都是造成有“理”却败诉的重要原因。

有理并不总能走遍天下,有理只是有利于成事的一个环节,“理”能否最终转变为有利,转化成现实的利益,必须要具备其他条件,如聘请律师、积极取证等有效的方法。“有理走遍天下”只是人们对是非观念的一个感性认识,而非理性认识。

杀人偿命

在法治生活中,杀人并不一定要偿命,典型的就是精神病患者杀人,不但不偿命,甚至还不负刑事责任,因为他们没有刑事责任能力,即使是赔偿等民事责任也由其监护人代理。未成年人杀人也不必须偿命,因为他们的刑事责任能力是有限的。此外,我们还有死缓制度,即判处死刑但缓期执行。一般是经过两年后,如果没有必须执行死刑的情况,就改为无期徒刑。

因此,这一带有情感色彩的“经验之谈”,需要接受现代生活的理性思维,特别是法律规则的检测,并被现代生活所替代。即使杀人这样的事也得区分情况分别对待,而不再是绝对式思维模式中的“一律”怎么样。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这种同样出自传统社会的绝对化思维,也需要接受多元社会的“多样化的情境”的检测,并被基于“多样化的情境”的法制规则所替代。首先,欠债要能有证据证明,特别是在没有借据的口头借款中。其次,存在诉讼时效问题,上文也已经提到。我国民法规定的一般诉讼时效是两年,特殊诉讼时效是1年,最长诉讼时效是20年。超过诉讼时效,法律不再予以保护。最后,“恶债非债”,也就是说,如果一方在赌博等情况下,出具的欠条等属于“恶债”,不受法律的保护,一旦诉讼到法院,法院一律不予支持。所以,在一些场合中,欠债还钱,并不天经地义。

真金不怕火炼

这一说法从科技角度看也已经不成立,达到一定温度金就会熔化,这在现代技术领域是轻而易举的事。这一现象告诉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究竟应当怎样去对待事实,对待真理。事实需要证明,真理需要宣传。就如同上面提及的“欠债”,即使是事实,也需要借条等予以佐证,而并非事实上存在借款的行为,法律上就一定认可,即真金也怕火炼。这就需要人们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包括证据意识、诉讼时效意识、诉讼程序等法律意识。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这是一句我们都较为熟悉的谚语,已被普遍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总体而言,群众的眼睛与其他人的眼睛是一样的,群众的眼睛不存在特异功能。在法治生活中,如果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的理念来判案,是很容易出现错误的。例如,即使是让知情的证人作证,也不见得总是百分之百正确。抛开故意作伪证不谈,证人也存在认知如辨认、识别不准等常人容易发生的问题。

上述种种,一方面反映了历史文化传统在现实生活中的积淀,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即使是普遍规则也存在着例外,而且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存在人云亦云这一人本身的习性。当然,上述现象究其本质还是由于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变迁,特别是传统社会向法治社会的转变。因此,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修正我们的语言,更新我们的思想观念,努力与时代的发展同步。

(选自《 中国青年报 》2013年4月1日,标题为编者所改)

链接

被误传的民间俗语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出自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卖油郎独占花魁》,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这句俗语的原意是,三个在第一线行军打仗的裨将的经验和智慧集中起来,有时候比远在大寨里指挥、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来得有效。因此,“三个臭裨将,赛过诸葛亮”才是这句谚语的原字和原意。后来,人们把“裨将”说成了“皮匠”,这句谚语也就变成“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了。

3.有眼不识金镶玉

本应是“有眼不识荆山玉”,典出《韩非子·和氏》,里面所说的“荆山玉”就是出自荆山的和氏璧。(摘编自《春城晚报》2010年10月12日,标题为编者所加)

常用英语谚语 篇4

51. Business is the salt of life.事业是生命之盐。

52. Business before pleasure.事业在先,享乐在后。

53. Business makes a man as well as tries him.事业可以考验人,也可以造就人。

54. Business neglected is business lost.忽视职业便是放弃职业。

55. Never think yourself above business.勿自视过高;不要眼高手低;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是大才小用。

56. Business may be troublesome, but idleness is pernicious.事业虽扰人,懒惰害更大。

57. He that thinks his business below him will always be above his business.自命大才小用,往往眼高手低。

58. Do business, but be not a slave to it.要做事,但不要做事务的奴隶。

59. 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众人的事就是无人过问的事。

60. Work makes the workman.勤工出巧匠。

61. Better master one than engage with ten.会十事,不如精一事。

62. A work ill done must be twice done.首次做不好,必须重新搞。

63. They who cannot do as they would, must do as they can.不能如愿而行,也须尽力而为。

64. If you would have a thing well done, do it yourself.想把事情来做好,就得亲自动手搞。

65. He that doth most at once doth least.什么都想一次做完,结果一件也做不完;贪多嚼不烂。

66. Do as most men do and men will speak well of thee.照大多数人那样干,人们会把你称赞。

67. What may be done at any time will be done at no time.在任何时候都可做的事情,总是在任何时候都不做的事情。

68. 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做总比不做好。

69. Whatever is worth doing at all is worth doing well.凡是值得做的.事,就值得做好。

70. The shortest answer is doing the thing.最简短的回答就是一个“干”字。

71. Action is the proper fruit of knowledge.行动是知识之佳果。

72. Finished labours are pleasant.完成工作是一乐。

73. It is lost labour to sow where there is no soil.没有土壤,播种也是徒劳。

74. It is right to put everything in its proper use.凡事都应用得其所。

75. Affairs that are done by due degrees are soon ended.按部就班,事情很快就做完。

76. 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Jack a dull boy.只工作,不玩耍,聪明小孩也变傻。

77. Work bears witness who does well.工作能证明谁做的好。

78. It is not work that kills, but worry.工作不会伤身,伤身乃是忧虑。

79. He that will not work shall not eat.不工作者不得食。

80. Business is business.公事公办。

81. Deliberate slowly, execute promptly.慢慢酌量,快快行动。

82. Put your shoulder to the wheel.努力工作。

83. Never do things by halves.做事不要半途而废。

84. 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做事一开头,就要做到底;一不做,二不休。

85. Many hands make quick work.人多干活快。

86.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众擎易举。

87. A bad workman quarrels with his tools.技术拙劣的工人抱怨自己的工具。

88. Diligenc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勤奋是成功之母。

89. Idleness is the root of all evil.懒惰乃万恶之源。

90. Care and diligence bring luck.谨慎和勤奋带来好运。

91. One today is worth two tomorrows.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92. Poverty is stranger to industry.勤劳之人不受穷。

93. A bird in the hand is worth than two in the bush.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

94. 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

95. From small beginning come great things.伟大始于渺小。

96. 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

97. Better late than never.迟做总比不做好;晚来总比不来好。

98. An idle youth, a needy age.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9. Hope for the best, but prepare for the worst.抱最好的愿望,做最坏的打算。

高考英语作文常用的8类谚语 篇5

众所周知,谚语乃是一种语言的精华,寓意深刻,表达隽永。在高考写作中如能适当地引用一些谚语,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下面根据近年来高考作文中引用谚语的情况,总结出高考作文常用的8类谚语和引用谚语的一些地道表达法,供同学们写作时模仿使用。

一、高考作文常用分类谚语 1.关于学习的谚语

①Knowledge starts with practice.知识来源于实践。②Never too late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③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④A little learning is a dangerous thing.一知半解是危险的事。⑤Look for the old so as to learn the new.温故而知新。2.关于交友的谚语

①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患难见真情。②The best mirror is an old friend.老朋友乃是最好的镜子。③A friend is a second self.朋友是第二个自我。④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朋友易失不易得。

⑤A friend without faults will never be found.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朋友。⑥He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近墨者黑。3.关于健康的谚语

①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健康胜过财富。②Sports is good for life.生命在于运动。

③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日一苹果,医生远离我。④A light heart lives long.豁达者长寿。4.关于成功的谚语

①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②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失败乃成功之母。③Every beginning is difficult.万事开头难。④No pains, no gains.不劳无获。

⑤Talents come from diligence, and knowledge is gained by accumulation.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5.关于毅力的谚语

①Life is great, if you don’t weaken.有了坚强的意志,才有伟大的人生。②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③No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man who will try.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④Little by little one goes far.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⑤Little by little and bit by bit.坚持就是胜利。⑥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a stone.滴水穿石。6.关于帮助的谚语

①All for one and one for all.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②He is truly happy who makes others happy.使他人幸福的人才会真正幸福。③It is love that makes the world go round.爱心是永恒的力量。④It’s better to give than to receive.给予总比接受好。7.关于时间的谚语

①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不待人。

②He that gains time gains all things.赢得时间就赢得一切。③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

④Lost time is never found again.时如东流水,一去不复返。⑤Busiest men find the most time.最忙的人时间最多。

⑥As every thread of gold is valuable, so is every moment of time.一寸光阴一寸金。8.关于合作的谚语

①One tree can’t make a forest.独木不成林。②For better or for worse.同甘共苦。③Union is strength.团结就是力量。

④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⑤Both together do best of all.人心齐,泰山移。

二、引用谚语的常用表达

1.As the saying goes,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the battle.” 正如谚语所说的那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Francis Bacon once said, “Knowledge is power.” 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3.As we all know, books are the ladder of human progress.众所周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4.As a famous saying goes, “A friend is a present you give yourself.” 正如一句著名的谚语所说的,“朋友是你给自己的礼物。”

5.In a word, success is important, and so is failure, because it’s the mother of success.总之,成功是重要的,失败也是重要的,因为它是成功之母。6.It also helps me understand the proverb “Practice makes perfect.” 它也帮助我理解了这句谚语:“熟能生巧。” 7.Above all, diligenc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总之,勤奋是成功之母。

8.Mother told me that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母亲告诉我,“有志者事竟成。”

9.Some old people say, “The happiness will come when the pain leaves.” 古人说得好,“苦尽甘来。”

江苏高考英语常用谚语 篇6

Tomorrow is tomorrow, tomorrow is so many. I was born to wait for the moon, and everything was wasted.

2、十天劲不松,蒸馒点红红,丰产更丰收,高考奇迹生!

Ten days is not loose, steamed bread points red, more fruitfu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iracle!

3、三年我誓要把高考踩在脚低下!

For three years, I vowed to step on my feet!

4、任何学问和技术,都需要无数次练习。

Any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needs countless practices.

5、自律者,赢高考,赢未来!

Self discipline, w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win the future!

6、一直想说的话告诉你:考试顺利,一起努力!

What I always want to say tells you: the exam is going well, work hard together!

7、祝愿高三学子红红火火,高考必胜!

I wish the senior three students a prosperous future and success 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8、拼尽全力赢高考,苦尽干来齐欢笑。

Try your best to wi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and work hard to laugh.

9、我既是狂澜,也是没人能扑灭的火花。

I am both a raging fire and a spark that no one can put out.

10、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

When the waterfall crosses the precipitous and steep wall, it is particularly magnificent.

11、活着感到快乐,世界就属于你。

Live and feel happy, the world belongs to you.

12、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犹灭。

People like to learn, though they die, they still exist, if they are not scholars, they still exist.

13、重在拼博,结果爱他妈杂地就杂地。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fight for blog. As a result, if you love other places, you will get mixed places.

14、只有经过深入思考的投入,才是高质量的投入。

浅论英语谚语的汉译 篇7

谚语是熟语的一种, 是流传于民间的比较简练而且言简意赅的话语, 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 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 多是口语形式的通俗易懂的短句或韵语。英语谚语是英语语言国家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英语语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比喻生动、寓意深刻、用词精炼等特点, 一般没有一个多余的词, 单句讲究韵律, 双句讲究对仗, 文体非常口语化, 读来琅琅上口, 便于记忆流传。

英国作家和哲学家Francis Bacon (弗朗西斯·培根) 曾说:“the 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in its proverbs”。 (从一个民族的谚语中可以发现民族的天赋、智慧和精神) 具有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表达力的英语谚语在英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能让英语学习者更深入地了解英语语言背景文化, 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极富特色的一种语言形式, 英语谚语在汉译的过程中, 译者要将所有的特色都准确地翻译出来, 让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国人都能明白其中的特殊含义, 着实并非易事。下面就介绍英语谚语汉译的几种常见也是实用的方法。

一、英语谚语汉译的方法

(一) 直译法

直译, 是指在符合汉语语言规范化的基础上, 在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精神、修辞手法和民族特色都输入到汉语中去, 努力减少翻译过程中的损失。

英语谚语大多数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只要不影响译文读者的理解, 我们都应当尽可能地使用直译法。英语和汉语谚语中有一些相同或近似的谚语, 这些谚语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相近, 隐含意义相同, 也就是说, 此类谚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 可以直接采取直译的方法。如:

Like father, like son.有其父必有其子。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One swallow does not make a summer.一燕不成夏。

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老鼠过街, 人人喊打。

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二) 意译法

意译, 是指译出的汉语在遣词造句这两方面均用自然的表达形式, 是地道的符合习惯的汉语, 读起来不像是译文, 而像是原文。

运用意译法翻译英语谚语是指根据英文原文的大意来翻译, 不逐字逐句翻译, 通常主要适用于英语与汉语存在巨大文化差异的情况。从跨文化语言交际和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 意译强调的是译语文化体系和原语文化体系的相对独立性。大量的实例说明, 意译的使用体现出不同语言民族在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性, 意译更能够体现出本民族的语言特征。

有些英语谚语所用的比喻表达方式如果采用直译, 译文很难被中国人所接受, 也有一部分谚语由于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缘故, 无法直译, 同时有的谚语没有很强的比喻, 或根本没有比喻, 直译无法传达出原文的确切含义, 增加补充又会使译文显得冗长, 这时译者就得打破原文的结构模式, 舍弃原文的形象, 在译语中选择恰当的词语, 将其意义表达出来即可, 这样会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如:

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Justice has long arms.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

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覆水难收。

Throw away the apple because of the core.因噎废食。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

(三) 套译法

有些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相符, 两者不但有相同的意义和隐义, 而且还有相同的或大体相同的形象和比喻, 或相同的说理方式。对这些对等或基本对等的谚语, 我们可以采用套译的方法, 一方面可以使译文更加通顺, 另一方面更容易为译文读者理解和接受。

套译法也称“借译法”, 即借用汉语谚语来复述英语谚语, 这种方法是翻译英语谚语的普遍而又重要的手法, 采用此译法, 既能保持英语谚语的风采, 又与汉语谚语相吻合, 读起来颇有浓郁的汉民族谚语风味。如:

He that sows the wind will reap the whirlwind.玩火者必自焚。

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

The pot calls the kettle black.五十步笑百步。

Don’t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

Money makes the mare go.有钱能使鬼推磨。

(四) 直译意译结合法

在翻译有些英语谚语时, 单纯直译或意译都不能确切、有效地表达原来谚语的含义。为了弥补直译难达意, 意译难传神的不足, 可以双管齐下, 采用直译意译结合法来翻译, 也就是前一句翻译词意, 后一句翻译寓意, 这样就能将字意和寓意均表达出来, 交相辉映, 相得益彰, 以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直译意译结合法和直译加注法其实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都是在单独的直译或者意译无法完美译出英语谚语的情况下使用的, 都可以使要表达之意更加一目了然。按形式来看, 运用这种方法翻出来的译文有点像我们汉语的歇后语, 但又绝非歇后语。汉语的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面部分是个比方, 后面部分是对比方的解释, 即本意。在交际中有时只说前半部的比方, 让听者或读者领会后面的本意, 而这类英语谚语译出后只有一部分, 后面部分是译者加的。如:

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鱼要腐烂头先臭——上梁不正下梁歪。

Let sleeping dogs lie.睡狗莫惹——麻烦莫招。

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捷足先登。

Even Homer sometimes nods.荷马也有瞌睡时——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The blind eats many a fly.瞎子吃苍蝇——眼不见为净。

二、汉译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 切忌望文生义

一般说来, 谚语是浅显易懂的。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中, 有一些看似一模一样, 然而其寓意却相异乃至相反, 造成一种似是而非、貌合神离的假象, 这使得译者在翻译时容易望文生义, 忽视谚语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谚语内容丰富, 含义深刻, 翻译时常常需要认真推敲, 才能弄明白其深刻内涵, 同时也要格外警惕小心, 确切地理解谚语的含义, 既不能拘泥于文字, 刻板翻译, 也不能望文生义, 词不达意。如“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不可译为佛要金装, 人要衣装, 而是“Said of an overdressed person who does not really up to his or her clothes”, 即指“那些长得并不漂亮, 而过分打扮的人”, 含有讽刺意义, 可译为“好的衣裳只能打扮出好的外表”。

又如, “Give a dog a bad name and hang him”直译为“给一只狗一个坏名声, 然后勒死它”, 有的词典里面就译作“欲加之罪, 何患无词”。这些都是望文生义的结果, 事实上, 这条谚语的真正含义是“Give a person a bad reputation, slander him, and the bad reputaion will remain”即“人一旦有了坏名声, 他永远也洗不清”。

还有一个容易犯错的例子。“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不可译为亡羊补牢, 英语谚语的意思即“take precautions too late to be effective”, 强调的是“迟了”, 相当于“贼去关门”或“雨后送伞”。而汉语谚语出自《战国策·楚册四》“亡羊补牢, 犹未晚也”。此谚语强调的是“未迟”, 这更像英语中的另一谚语“It’s never too late to mend”。

(二) 注意保持原有风格

英语谚语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 有着特定的民族风格。在翻译的过程中, 有的英语谚语很难找到合适且对应的汉语谚语。在这样的情况下, 不要盲目追求对应, 以免失去原有风格, 影响表达效果。千万不要用充满本国民族色彩的谚语去套译原文, 也就是说不能用包含中国地名或人民的汉语谚语去套译英语谚语, 以免外国人由于缺乏对中国历史典故的了解而造成歧义。如“Beauty lies in the lover’s eyes”最好不要译作“情人眼里出西施”, 这样的话, 中国的读者看了这个译文, 不禁会想:难道外国也有个西施?最好是译成“情人眼里出美人”。

又比如, “Talk of the devil and he is sure to appear”和“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最好分别译作“说到魔鬼, 魔鬼就到”和“两个人的头脑总比一个人的好”, 而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说曹操, 曹操就到”和“三个臭皮匠, 顶个诸葛亮”。因为这样的译文中国读者也许容易理解, 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就不知所云了, 让他们感觉莫名其妙, 不伦不类。

(三) 注意通俗易懂

谚语来自人民的日常生活, 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因此, 口语化是谚语的一个鲜明特点。在谚语翻译过程中, 我们要体现翻译的“俗”而不是“雅”, 即把谚语翻译成符合群众口头语言的文学形式。译文不应该是文绉绉的, 语体应更接近日常口语。如“Waste not, want not”就不应该翻译成“俭以防匮”, 而应译作“不浪费, 不愁缺”。又如“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应当译作“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而不是“能善其始, 事以成半”。

当然, 并非所有的谚语在翻译的过程中都要尽量“俗”, 有的英语谚语出自《圣经》、典故, 或具有时代特色, 或与一定人物、地点相关联, 或具有一定的文化根基, 这样的谚语就只能尽量保持其“雅”的特点, 而不能一味地追求“俗”。如“Do as you would be done by”应译作“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三、结语

英语谚语是英、美等国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千锤百炼的语言精品, 它们不仅仅是语言艺术的精华之一, 而且还反映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哲理。在英语谚语汉译的过程中, 译者不仅应忠实、准确表达出丰富的寓意与原来的思想内容, 又要符合英汉各民族语言习惯, 翻译通顺流畅, 彰显语言魅力, 并尽量保持谚语的原汁原味。因此, 译者既要熟悉西方文化, 又要具有较为扎实的中文功底, 才能游刃有余地把英语谚语翻译得传神、到位。

参考文献

[1]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1]实用翻译教程.冯庆华[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徐向群.浅谈英语谚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20) .[2]徐向群.浅谈英语谚语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创新导报, 2009 (20) .

[3]金天杰, 李志红.浅议谚语翻译[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6 (3) .[3]金天杰, 李志红.浅议谚语翻译[J].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6 (3) .

[4]卢伟萍.浅谈英汉谚语的翻译[J].河池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3) .[4]卢伟萍.浅谈英汉谚语的翻译[J].河池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0 (3) .

[5]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5]郭建中.文化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4.

[6]周亚娟.试论英语谚语的翻译[J].温州大学学报, 2003 (9) .[6]周亚娟.试论英语谚语的翻译[J].温州大学学报, 2003 (9) .

[7]田然.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浅析[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08 (10) .[7]田然.英语谚语翻译技巧浅析[J].陕西教育 (高教版) , 2008 (10) .

[8]曾自立.英语谚语概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8]曾自立.英语谚语概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

[9]樊初芳.食品、水果类英语习语、谚语的翻译方法初探[J].希望月报, 2008 (5) .[9]樊初芳.食品、水果类英语习语、谚语的翻译方法初探[J].希望月报, 2008 (5) .

高中英语作文常用谚语 篇8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Complacency is the enemy of study.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

Content is better than riches. 知足者常乐。

Books and friends should be few but good. 读书如交友,应求少而精。

All that ends well is well. 结果好,就一切都好。

A close mouth catches no flies.病从口入。

By reading we enrich the mind, by conversation we polish it. 读书使人充实,交谈使人精明。

Care and diligence bring luck. 谨慎和勤奋才能抓住机遇。

A good book is the best of friends, the same today and forever. 一本好书,相伴一生。

A young idler, an old beggar.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Caution is the parent of safety. 小心驶得万年船。

A miss is as good as a mile.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一天一苹果,不用请医生。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人多力量大。

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 凡事总是由难而易。

As a man sows, so he shall reap.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Misfortunes never come alone/single. 祸不单行。

A bad beginning makes a bad ending. 不善始者不善终。

No news is good news.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No pains, no gains.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常用的英语谚语 篇9

1.Time flies.时光易逝。

2.Time is money.一寸光阴一寸金。

3.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岁月无情;岁月易逝;岁月不待人。

4.Time tries all.时间检验一切。

5.Time tries truth.时间检验真理。

6.Time past cannot be called back again.光阴一去不复返。

7.All time is no time when it is past.光阴一去不复返。

8.No one can call back yesterday;Yesterday will not be called again.昨日不复来。

英语谚语在教学中的作用 篇10

谚语在英语教学中,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 学习和理解语法知识。

如Be careful of the person who does not talk and a dog that does not bark (明枪易躲, 暗箭难防) , 该谚语包含定语从句两个关系代词的基本用法, 指人 (person) 用who, 指物 (dog) 用that, 识记了此句谚语, 便能准确识记定语从句两个关系代词who和that的基本用法。再如: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 (健康胜过财富) , 这句谚语又是形容词比较级学习的好例子。

2. 巩固词汇和句式。

谚语是扩大词汇、弄清句子结构的良好学习材料, 它以句子为单位, 简洁精练, 所含的道理通俗易懂, 句中的词义不难猜测, 对于学生巩固和学习词汇十分有利。例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 (熟能生巧) ;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骄傲必败)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 (失败是成功之母) 。谚语的语法结构鲜明、规范而严谨,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相关的语法知识, 适时精选几句谚语提供给学生学习, 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语言知识。

3. 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语言的功能在于交际。交际的两个主要方面是理解 (他人) 和表达 (自己) 。表达能力的高低与语言信息的输入量和储存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英语谚语短小精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非常适于背诵, 且有助于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例如:No pains, no gains (不劳无获) ;Grasp all, lose all (贪多必失) ;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 心不烦) 。学生如果能够坚持记忆谚语, 定能由量变上升到质变,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会脱口而出, 收到意想不到的语言效果。

坚持学习谚语还有利于学生积累大量句型, 供他们自己举一反三、模仿、套用和改写。例如, 根据谚语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ilt milk (牛奶已洒哭也没用) , 可以造出:It’s no use trying to persuade him to give up smoking/It’s no use buying him such an expensive gift。学过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和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两句谚语, 学生在书面表达练习中就出现了Don’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clothes/purse和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Experience is the mother of wisdom等句子。

4. 了解西方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西方文化, 吸取它的精华是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一个方面。有些谚语则从英语成语和家喻户晓的句子演变而来, 经过广泛流传和逐步完善, 已经成为英语语言的精华和西方文化的结晶。例如:Too much curiosity lost Paradise/Forbidden fruit is the sweetest皆源于《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两人由于好奇心太重, 偷吃禁果, 结果被逐出伊甸园。

通过学习大量谚语, 可以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吸收, 提高英语语言素养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减少或消除文化差异所引起的交际障碍, 为进一步学习和使用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识得Every Jack must have his Jill这一谚语, 就不难理解在阅读中碰到的下面这个句子:Mr.Smith’s daughter is already over thirty, but she still hasn’t found her Jack.因为在说英语的国家里, Jack是常见的男子名, 而Jill是常见的女子名, 分别用来代表男子和女子。学过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有得意日) , 进而了解dog一词在英语中毫无贬义, 当外籍人士称你一声“You lucky dog”时, 你便不会面有愠色、怫然不悦了。

5. 进行多方面的励志及德育教育。

在语言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少英语谚语的含义往往超出字面, 可以引申出更深刻、更普遍的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它教人守德、惜时、为善和求真;劝人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和勇于进取, 具有深刻的德育教育意义。

有的学生以One today is worth two tomorrows (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 , 告诫自己珍惜今日, 发奋求学。有的学生以He who questions nothing learns nothing (无所问者无所获) , 鼓励自己勤于思考, 勤于发问。还有的学生以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诚实才是上策) , 勉励自己胸怀坦荡, 待人以诚。毋庸置疑, 在这些谚语的教诲、启迪和积极影响下, 许多学生的意志逐步坚强起来, 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6. 用于语音教学。

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同时也是人民大众口语典范的实录, 由于谚语的口语性质, 它的遣词造句尤其讲究音韵美和声律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 所以, 我们可以应用于语音教学, 以此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如学习元音/ai/, 可用:Time and tide waits for no man. (时间不等人。)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趁热打铁。) 学习元音/e/, 可用:Debt is better than death. (负债总比死亡强。) 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上一篇:夸夸我的好朋友(800字)作文下一篇:项目评审会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