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人原文及赏析

2024-08-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赠友人原文及赏析(精选5篇)

赠友人原文及赏析 篇1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其二

袖中赵匕首,买自徐夫人。

玉匣闭霜雪,经燕复历秦。

其事竟不捷,沦落归沙尘。

持此愿投赠,与君同急难。

荆卿一去后,壮士多摧残。

长号易水上,为我扬波澜。

凿井当及泉,张帆当济川。

廉夫唯重义,骏马不劳鞭。

人生贵相知,何必金与钱?

其三

慢世薄功业,非无胸中画。

谑浪万古贤,以为儿童剧。

立产如广费,匡君怀长策。

但苦山北寒,谁知道南宅?

岁酒上逐风,霜鬓两边白。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时人列五鼎,谈笑期一掷。

虎伏被胡尘,渔歌游海滨。

弊裘耻妻嫂,长剑托交亲。

夫子秉家义,群公难与邻。

莫持西江水,空许东溟臣。

他日青云去,黄金报主人。

【前言】

《赠友人三首》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诗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表达了与友人的深厚情谊。

【注释】

①徐夫人:古代铸剑名家,姓徐名夫人。

②孔明:诸葛亮。安石:谢安。

【翻译】

其一

兰花不当户生长,宁愿是闲庭幽草。旧日被霜摧露欺,曾经的红颜已未老先衰。一度错接在瑶华琼枝上,在君王的池塘边结根。看看自己没有讨人喜欢的馨香美,白白承受了清风吹沐。如果有余芳可佩于身,愿一起度过岁月。

其二

袖中揣着赵国制造的匕首,是从徐夫人家买的。霜雪刀刃幽闭在玉匣中,经历了燕国又经历秦国。谋划的事情没有着落,沦落在旅途的沙尘之中。想把这柄匕首送给你,让它与你同急共难。荆轲去后,壮士多被摧残。在易水边高声痛哭,易水也为我扬起滔天波澜。凿井就要深到泉水,扬帆就要帮助人渡河,我就希望能辅佐帝王。廉正的人重义,骏马不需要加鞭。人生贵在相知,何必谈什么金钱?

其三

轻慢时世,鄙视功业,并非是我胸无谋略。戏谑放荡看视万古贤人,以为那不过是儿童闹剧。从事产业多费心,我胸怀长策匡辅君主。现在寒风凛冽,我没有住所,哪里去获得孙权赠送给周瑜的南宅呢?上当年所酿之新酒来驱风寒,霜雪染鬓两边雪白。蜀主刘备思念诸葛亮,晋家皇帝盼望谢安石,都希望有个能臣匡辅自己。现在的人列五鼎而食,谈笑间千金一掷。伏虎身上落满胡尘,游海滨听渔歌唱晚。苏秦穿着破烂的毛裘,妻子嫂子都感觉羞愧,冯谖将长剑托交亲人。夫子你秉承家义,群公也难以与你为邻。别用遥远处的西江水,空口许诺给快要渴死的东海溟臣。有朝一日我青云直上,会用黄金来回报主人的。

【赏析】

《赠花卿》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2

赠花卿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锦官城里的音乐声轻柔悠扬,

一半随着江风飘去,一半飘入了云端。

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

人间里哪能听见几回?

注释

(1)花卿: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花敬定。

(2)锦城:即锦官城,此指成都

(3)丝管:弦乐器和管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4)纷纷:形容乐曲的轻柔悠扬。

(5)天上:双关语,虚指天宫,实指皇宫。

(6)几回闻:本意是听到几回。文中的意思是说人间很少听到。

赏析:

这首绝句,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对它的主旨,历来注家颇多异议。有人认为它只是赞美乐曲,并无弦外之音;而杨慎《升庵诗话》却说:“花卿在蜀颇僭用天子礼乐,子美作此讥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诗人之旨。”沈德潜《说诗晬语》也说:“诗贵牵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窃,则想新曲于天上。”他们的说法是较为可取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礼仪制度极为严格,即使音乐,亦有异常分明的等级界限。据《旧唐书》载,唐朝建立后,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孙考订大唐雅乐,“皇帝临轩,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轩悬出入,奏承和;……”这些条分缕析的乐制都是当朝的成规定法,稍有违背,即是紊乱纲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过功。但他居功自傲,骄恣不法,放纵士卒大掠东蜀;又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杜甫赠诗予以委婉的讽刺。

耐人寻味的是,作者并没有对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了一语双关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这俨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乐曲赞美诗。“锦城丝管日纷纷”,锦城,即成都;丝管,指弦乐器和管乐器;纷纷,本意是既多而乱的样子,通常是用来形容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的,这里却用来比状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乐曲,这就从人的听觉和视觉的通感上,化无形为有形,极其准确、形象地描绘出弦管那种轻悠、柔靡,杂错而又和谐的音乐效果。“半入江风半入云”也是采用同样的写法:那悠扬动听的乐曲,从花卿家的宴席上飞出,随风荡漾在锦江上,冉冉飘入蓝天白云间。这两句诗,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乐曲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美妙。两个“半”字空灵活脱,给全诗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乐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叹说:“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天上的仙乐,人间当然难得一闻,难得闻而竟闻,愈见其妙得出奇了。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度。

然而这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长的。这可以从“天上”和“人间”两词看出端倪。“天上”,实际上指天子所居皇宫;“人间”,指皇宫之外。这是封建社会极常用的双关语。说乐曲属于“天上”,且加“只应”一词限定,既然是“只应天上有”,那么,“人间”当然就不应“得闻”。不应“得闻”而竟然“得闻”,不仅“几回闻”,而且“日纷纷”,于是,作者的讽刺之旨就从这种矛盾的对立中,既含蓄婉转又确切有力地显现出来了。

醉桃源赠卢长笛原文翻译及赏析 篇3

醉桃源赠卢长笛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沙河塘上旧游嬉。

卢郎年少时。

一声长笛月中吹。

和云和雁飞。

惊物换,叹星移。

相看两鬓丝。

断肠吴苑草凄凄。

倚楼人未归。

译文

我们曾在沙河塘上游玩,那时候的你还是少年。月中吹起长笛声声,曲调轻快如和云和雁一起飞翔。

惊叹那物换星移,岁月流逝。我们对视着,两鬓都已斑白。吴苑的迷离芳草是那样令人心碎,倚着小楼,还有未归的人。

赏析:

“沙河塘上”两句。“沙河塘”,《舆地记》:唐咸通(唐懿宗、唐僖宗年号,860—873)中,杭州刺史崔亮开沙河以通海潮(沙河塘在钱塘县南五里)。此言卢长笛年青时候经常在沙河塘一带游玩,那时候他已经爱上了吹长笛以自娱。“一声”两句,承上。言卢郎久攻长笛,遂成专家。他的长笛声起,奇妙而悦耳,好像月宫中的仙曲一般,笛声悠扬地随着天上的白云、鸿雁一齐飞向远方。上片赞扬卢长笛的笛声高妙。

“惊物换”三句。言物换星移,时光流逝,当词人如今再与卢长笛重逢之时,两人双双太息,因为两个人都已经是鬓添霜丝,垂垂老矣。“断肠”两句。此言两个人都是久客吴地,都因为思乡而伤心断肠。词人说:“料想在故乡的亲人,如今也必定是在倚栏远眺,盼望着我们两个游子归去呢。”从下片双双临老思乡的词意中透露出来的消息可以推测:卢长笛可能是词人的一个同乡人。

醉桃源赠卢长笛原文翻译及赏析2

醉桃源·赠卢长笛

吴文英〔宋代〕

沙河塘上旧游嬉。卢郎年少时。一声长笛月中吹。和云和雁飞。

惊物换,叹星移。相看两鬓丝。断肠吴苑草凄凄。倚楼人未归。

译文

我们曾在沙河塘上游玩,那时候的你还是少年。月中吹起长笛声声,曲调轻快如和云和雁一起飞翔。惊叹那物换星移,岁月流逝。我们对视着,两鬓都已斑白。吴苑的迷离芳草是那样令人心碎,倚着小楼,还有未归的人。

注释

醉桃源:词牌名。双调,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四平韵。卢长笛:系一下层社会的乐工,据词中透露,是词人的一位老相识,极有可能还是词人的一位老乡。沙河塘:杭州的一条街道。在余杭门内,南宋时为繁华之处。物换星移:景物改换,星度推移。谓时序变迁,岁月流逝。吴苑(yuàn):指苏州。苏州为春秋吴地,有宫阙苑囿之胜。后因以吴苑为苏州的代称。

鉴赏

词的上阕忆写旧游沙河塘上的情景。与卢长笛一起追忆年少时在家乡无忧无愁的天真生活,往事有多么美好,同时对卢氏的长笛吹奏艺术的高妙也记忆犹新,当时卢郎还年少,一声长笛在月下吹奏,曲调轻快若“和云和雁飞”。词人从简单的生活中截取了一个既真又幻的横断面,把年少不知愁滋味的美好时光刻写得极其微妙,直接触及到心灵深处,乍看起来似意随言尽,反复咀嚼则别有感慨。

下阕一转,写时光流逝,转眼已老,由年少怀想转入现实记述。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直接点明时间的变化之快。少年已然变成了白发老叟。 “相看两鬓丝”,寥寥五字,真是意蕴言中,韵流弦外。而如今吴苑草长凄凄,两人相见也伤心断肠。倚楼远眺的人盼望我们回去,可是我们还未归。词人在感叹时光流逝的无奈,又有思乡不能归的感伤。韵味浓醇,思致渺远。思乡情浓,是历经坎坷之后重新想回到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是一种慰抚心灵创痛的愿望和追求,也是为了解脱现实生活的苦涩情状。当然,如能回乡归去,则无疑又可和卢长笛同游了,又可去“沙河塘上旧游嬉”的地方重拾旧梦,再创新的乐趣了。

这首词写作者与一位姓卢、善吹长笛的艺人久别后的重逢。上片回忆当年在杭州余杭门外沙河塘上的勾栏瓦舍听卢郎演奏笛子的情景。下片感叹岁月易逝,物换星移,如今异地重逢,彼此都已年迈苍苍,鬓发斑白,尚未能回到故乡,不禁泪眼相望,恍若隔世,令人伤心悲凉。词语平实,不事雕饰,表达了作者和一位民间艺人的真挚感情与深厚友谊。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醉桃源赠卢长笛原文翻译及赏析3

醉桃源·赠卢长笛 宋朝 吴文英

沙河塘上旧游嬉。卢郎年少时。一声长笛月中吹。和云和雁飞。

惊物换,叹星移。相看两鬓丝。断肠吴苑草凄凄。倚楼人未归。

《醉桃源·赠卢长笛》译文

我们曾在沙河塘上游玩,那时候的你还是少年。月中吹起长笛声声,曲调轻快如和云和雁一起飞翔。

惊叹那物换星移,岁月流逝。我们对视着,两鬓都已斑白。吴苑的迷离芳草是那样令人心碎,倚着小楼,还有未归的人。

《醉桃源·赠卢长笛》注释

醉桃源:词牌名。双调,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韵,下片五句四平韵。

卢长笛:系一下层社会的乐工,据词中透露,是词人的一位老相识,极有可能还是词人的一位老乡。

沙河塘:杭州的一条街道。在余杭门内,南宋时为繁华之处。

物换星移:景物改换,星度推移。谓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吴苑(yuàn):指苏州。苏州为春秋吴地,有宫阙苑囿之胜。后因以吴苑为苏州的代称。

《醉桃源·赠卢长笛》鉴赏

词的上阕忆写旧游沙河塘上的情景。与卢长笛一起追忆年少时在奏乡无忧无愁的天真生活,往事有多么美好,同时对卢氏的长笛吹奏艺术的高妙也记忆犹新,当时卢郎还年少,一声长笛在月下吹奏,曲调轻快若“和云和雁飞”。词人从简直的生活中截取了一个既真又幻的横断面,把年少去知愁滋味的`美好时光刻写得极其微妙,直接触及到心灵深处,乍看起来似意随言尽,反复咀嚼则别有感慨。

下阕一转,写时光流逝,转眼已老,由年少怀想转入现实记述。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直接点明时间的变化之快。少年已然变成了白发老叟。“相看两鬓丝”,寥寥五字,真是意蕴言中,韵流弦外。而如今吴苑草长凄凄,两人相见也伤心断肠。倚楼远眺的人盼望我们回去,可是我们还未归。词人在感叹时光流逝的无奈,又有思乡去能归的感伤。韵味浓醇,思致渺远。思乡情浓,是历经坎坷之后重新想回到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是一种慰抚心灵创痛的愿望和追求,也是为了解脱现实生活的苦涩情状。当然,如能回乡归去,则无疑又可和卢长笛同游了,又可去“沙河塘上旧游嬉”的地方重拾旧梦,再创新的乐趣了。

这首词写作者与一位姓卢、善吹长笛的艺人久别后的重逢。上片回忆当年在杭州余杭门外沙河塘上的勾栏瓦舍听卢郎演奏笛子的情景。下片感叹岁月易逝,物换星移,如今异地重逢,彼此都已年迈苍苍,鬓发斑白,尚未能回到故乡,去禁泪眼相望,恍若隔世,令人伤心悲凉。词语平实,去事雕饰,表达了作者和一位民间艺人的真挚感情与深厚友谊。

《醉桃源·赠卢长笛》创作背景

赠友人原文及赏析 篇4

[译文] 柱着手杖,心气和平地伫立在茅舍的门外,神情专注地临风倾听傍晚树林中那秋蝉的吟唱声。

[出自]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

辋川:王维在终南山下的别墅。

裴秀才迪:王维好友,同代诗人。

潺湲:水流声。

墟里:村里。

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陆通字接舆,曾狂歌讥笑孔子。此指裴迪。

五柳:晋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王维自比。

译文1: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译文2:

深秋时节,原本青翠浓郁的山色,渐渐地变得凄凉苍茫了,山间的泉水,日复一日地慢慢向远方流去。我柱着手杖,心气和平地伫立在茅舍的门外,神情专注地临风倾听傍晚树林中那秋蝉的吟唱声。夕阳西下,渡口的水面上波光粼粼,倒映出太阳的余辉;一缕炊烟,缓缓地在宁静的村子里升起。仿佛我又碰到了春秋时代“凤歌笑孔丘”的楚国狂士陆接舆,在我五柳先生的门前,放声高唱。

译文3: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的飘。

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赏析:

天宝元年(742),王维离开终南山,出为左补阙。由此年至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除一度丁母忧离职外,一直在长安为官,职位也从七品上的左补阙升迁到正五品上的给事中。然而,天宝时代,李林甫、杨国忠相继专权,朝政日趋腐败,诗人的进取之心和用世之志逐渐消减殆尽。约在天宝三年(744),王维在陕西蓝田辋川购得原属初唐诗人宋之问的别墅,从此经常在公余游息其中,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他写的与辋川有关的诗歌皆作于此期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寒秋时节,山色变得越来越苍翠、暗绿;山间溪水却日复一日地潺潺作响。

开篇以“寒山”、“秋水”点明时令,寥寥十字,便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声响、动静结合的画面。“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用一“转”字,写出了色彩的流动,山活了起来。“日潺(截图——)”,时时刻刻都在叮咚作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出一种始终如一的守恒。

秋日的山景本是有些萧瑟的,但在诗人眼中,却孕育着惯常守一的生机。闲居辋川的诗人,悠然自得,内心一片宁静,已不再有平常人伤春悲秋的情怀。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日近黄昏,闲居的诗人不禁要出来走走。此时的他,人入暮年,拄杖立于柴门之外,侧耳聆听着暮蝉鸣叫,任由晚风习习吹过,意态是如此安详。在常人听来,蝉声不免单调而聒噪,可诗人却听得饶有兴致。所谓闲适,不正是如此吗?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黄昏中,诗人享受着大自然给予他的平静和安逸,将目光投向远处。只见渡头上,夕阳正要落入水中;村庄里,一股炊烟徐徐升起。

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玫瑰色的夕阳即将与清绿的水面相切,如丝的灰白色炊烟升入青色的天空——诗人“抓拍”的这两个镜头,将短暂的一瞬化作了永恒。

“墟里上孤烟”,系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点化而来。陶句中的炊烟,萦绕在村落上方,似乎依依不舍,不忍离去。王维笔下的“孤烟”,是黄昏中升起的第一缕炊烟,悠然直上,显得轻松、洒脱。两诗读来,各有妙处。

寒山、秋水、落日、孤烟,加上临风听蝉的倚杖老人,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图。画在人眼中,人在画图中。一景一物,都经过了诗人主观的过滤,透出宁静、安逸、闲适的气息。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接舆”,春秋时代楚国狂士,《论语》中说他曾当面作歌嘲笑孔子,并拒绝与孔子交谈。“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宅边有五柳,因以为号焉”,是一位忘怀得失,以诗酒自娱的隐士。诗人正欣赏着田园风光,醉酒的友人裴迪像接舆那样,狂歌着来到他面前。

诗人把醉酒狂歌的裴迪与接舆相比,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而五柳先生实则是陶渊明的自我写照,王维自比五柳,即是以陶渊明自况。王维一向仰慕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自己也确实像五柳先生那样,在辋川别墅周围种满了柳树。陶渊明和接舆——王维和裴迪,个性虽不尽相同,超然世外、淡泊宁静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

“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仅表示又一次见到裴迪,而且表示诗人欣喜的感情又加深了。秋日黄昏中,不但能欣赏到美景,更能遇到良朋,辋川闲居的乐趣就在于此。

赠友人原文及赏析 篇5

1、作品介绍:《宿冯翊夜雨赠主人》的作者是李益,被选入《全唐诗》的第283卷。

2、原文:

宿冯翊夜雨赠主人

作者:唐·李益

危心惊夜雨,起望漫悠悠。

气耿残灯暗,声繁高树秋。

凉轩辞夏扇,风幌揽轻裯。

思绪蓬初断,归期燕暂留。

关山蔼已失,脸泪迸难收。

赖君时一笑,方能解四愁。

3、注释

①冯翊:县名,即今陕西大荔县。唐时为同州治所。

②危心:忧惧之心。

③气耿:空气郁闷。

④风幌:随风飘动的`帷幔。裯:单被或床帐。

⑤蔼:通“暖”,昏暗。

4、作者介绍

李益(748—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家居郑州(今属河南)。

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

公元7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

公元8南游扬州等地。

公元8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

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律体也不乏名篇。今存《李益集》二卷,《李君虞诗集》二卷。

5、繁体对照

李益

危心驚夜雨,起望漫悠悠。

氣耿殘燈暗,聲繁高樹秋。

涼軒辭夏扇,風幌攬輕裯。

思緒蓬初斷,歸期燕暫留。

關山藹已失,臉淚迸難收。

上一篇:团队羽毛球比赛活动方案下一篇:以脚印为题的中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