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公文比较

2024-08-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各种公文比较(通用7篇)

各种公文比较 篇1

关键词:TCP,拥塞控制,链路利用率,公平性

0 引言

传输控制协议(TCP)是Internet上广泛使用的一种基于滑动窗口的传输层协议。它是面向连接的,能保证数据传输的有序和可靠性。TCP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拥塞控制策略,能根据网络的拥塞情况,自动调整拥塞窗口的大小,从而使TCP的数据发送速率适应网络的拥塞状况。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发展,高速的10GBps成为一种趋势。由于在高带宽长距离(FLD)环境下存在拥塞窗口增长过慢、大窗口和丢失率的平衡和RTT不公平性问题,现行的TCP拥塞控制策略不能适应高速网络。因此,长距离高带宽环境下的TCP拥塞控制成为当前拥塞控制研究的热点。

为了更高效率地利用网络带宽,提高TCP的吞吐量,近年来很多学者一直都在研究TCP的各种改进算法。已研究出的成果包括Floyd提出的HS-TCP[2],Kelly提出的scalable-TCP[3],Low等人提出的FAST-TCP[4],最近新的研究还有BIC-TCP[5]和H-TCP[6]。这些研究成果对于高带宽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的目的就是把各种TCP进行总结,在吞吐量,公平性等方面作一个比较。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比较HS-TCP,scalable-TCP,FAST-TCP,BIC-TCP和H-TCP等各种高速TCP的性能。

1 各种TCP协议简单分析

要对各种TCP协议进行比较,就必须对协议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先对各种高速TCP作简单介绍和分析。

1.1 标准TCP[1]

标准TCP本文以TCP Reno为例来分析。TCP Reno包括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速恢复、快速重传4个阶段。在慢启动阶段,发送端每接收到一个对新分组的应答(ACK),拥塞窗口cwnd+=smss(smss为发送端最大报文段大小)。当cwnd超过慢启动门限(ssthresh)或检测到数据包丢失,TCP就进入拥塞避免阶段,此时发送端每接收到一个正确应答包,拥塞窗口cwnd+=smss×smss/cwnd。若发送端接收到3个重复应答包,则认为一个数据包已丢失,它立即重传丢失数据包并设置ssthresh=max(cwnd/2,2*smss),cwnd=ssthresh+3*smss。可以这样看TCP Reno协议:

在拥塞窗口增长阶段,拥塞控制窗口

cwnd=cwnd+a(ω)×cwnd,

在拥塞窗口减小阶段,拥塞控制窗口

cwnd=cwnd-b(ω)×cwnd,

其中系数a(ω),b(ω)的值分别为1,0.5。

1.2 High-Speed TCP[2](HS-TCP)

High-Speed TCP拥塞控制原理与TCP Reno相似,都需要经过慢启动阶段、拥塞避免阶段,不同之处是HS-TCP修改了最大慢启动门限maxssthresh=100和随cwnd变化的拥塞反馈系数a(ω),b(ω)。HS-TCP中拥塞反馈系数a(ω),b(ω)具体定义如下:

undefined

其中HighDecerese为常数,通常为0.1,Whigh和Wlow为常数,分别表示最大的拥塞控制窗口大小和在分组丢失率p为0.001时的拥塞窗口大小,p(ω)为包丢失率。

这样当拥塞窗口cwnd需要适应大带宽时,a(ω)可以变得更大,b(ω)会变得更小,解决了TCP不能充分利用大容量带宽的问题。

1.3 Scalable-TCP[3]

Scalable-TCP的基本思想是在拥塞事件发生后使得窗口恢复时间独立于拥塞窗口大小。Scalable-TCP的拥塞窗口cwnd作如下变化:

Ack:cwnd←cwnd+α

Loss:cwnd←β×cwnd

其中,参数α和参数β分别取0.01和0.875。标准TCP的拥塞控制窗口是在cwnd小于慢启动门限时呈指数增长,而超过慢启动门限或者出现丢包时呈线性增长,而Scalable-TCP在启动阶段和标准TCP一样,当cwnd达到一定值时就使用如上的公式来改变cwnd值,即Scalable-TCP采用了一个高速/低速切换模式。

1.4 H-TCP[6]

H-TCP用了瞬时时间Δ(最后一次拥塞事件发生的时间)而不是拥塞窗口cwnd作为路径BDP的指示。因此,AIMD增长因子α为Δ的函数,且α也随RTT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减少不公平性。基于路径上队列大小的估计调整AIMD减少因子β,从而提高带宽利用率。H-TCP提出了一种新的窗口增长方式,即增加窗口是时间的函数,增长因子α和减少因子β满足关系式:a=2(1-β)来保证H-TCP协议具有非常好的协议内公平性。H-TCP的窗口增长如下:

1.5 BIC-TCP[5](二进制增加阻塞传输控制协议)

BIC-TCP使用二进制搜索方法,以最小的信息损失快速实现最大的网络数据传输能力。BIC-TCP的主要特征是其独特的窗口增长函数。当探测到一个分组丢失事件,BIC-TCP以乘性因子减小其窗口。减小前的窗口值记为maximum ,刚减少后的窗口值记为minimum。BIC-TCP就使用这两个参数执行二值搜索。其窗口控制算法:没有外在反馈时,仅使用包丢失作为拥塞控制,利用Wmax,Smax和Smin来探询目前可以利用的带宽。当一个新包确认到时,若不是快速恢复阶段,则计算Wmax与cwnd之间差值的一半bic-nic,比较bic-nic,Smax和Smin值,况定bic-nic的值。然后拥塞窗口的取值为:

cwnd=cwnd+(bic-nic)/cwnd

当拥塞发生时,若cwnd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向下兼容和保持TCP友好性,BIC-TCP设置了最小窗口,当拥塞窗口较小时,仍采用加增长的策略。可以看出,窗口控制的不同阶段增加了算法复杂性。

1.6 FAST-TCP[4]

FAST-TCP是基于时延的拥塞算法。FAST-TCP窗口控制算法:没有来自路由的外在反馈时,仅有两种信号评估拥塞和调整窗口,即队列延迟和分组丢失。在拥塞程度较小时,队列延迟是主要的拥塞信号,在拥塞程度较大时,分组丢失是主要的拥塞信号。窗口大小计算如下式:

对每个RTT:

这里,Tmin和undefined是流的最小RTT(网络空闲时的往返时延)和平均RTT。函数fα(B)以吞吐量B为自变量。

2 比较和分析

主要从链路利用率和公平性两个方面对各种TCP协议进行比较。瓶颈链路取值10Mbps和250Mbps。

2.1 链路利用率

众所周知,链路利用率受队列缓存大小和链路传播时延的影响,这里主要比较队列大小对链路利用率的影响。图1为传播时延固定、队列大小在1%至100%之间变化且有着相同RTT的两个流的平均吞吐量。

由图1可以看出新的TCP协议都获得了比标准TCP好的吞吐性能。所有协议的吞吐量都随着队列的减小而下降。这种吞吐量下降是由于小规模分组突发导致队列溢出而造成的。

2.2 公平性

一条链路,期望有着相同RTT的竞争流都应该有大致相同的平均吞吐量。这就是所说的公平性。评价公平性的主要方法有Max-Min Fainess,Proportional Fairness和Fairness Index等。常用的评价方法是采用Fairness Index,并利用以下计算公式来计算公平程度。

undefined

对于共享链路的n个流,最佳公平性F(x)=1,最差公平性时F(x)=1/n。本文所指的公平性是采用相同TCP拥塞控制算法的两个竞争流之间的吞吐量之比。

依然考虑两个TCP流,作以下两个方面的比较:

(1)相同RTT条件下的公平性:图2是两个竞争流在相同的传播时延,共享一条瓶颈链路时候的平均吞吐量。

(2)不同RTT条件下的公平性:图3是第一个流的传输时延保持为常数,第二个流的传输时延在16至320ms之间变化情况下的吞吐量。

由图2可以看出,RTT相同的两个流,标准TCP拥塞控制算法可以使每个流达到同样的吞吐量,但是,也可以看出提出的新的TCP提议显示出了不公平性。H-TCP除外,FAST-TCP和Scalable-TCP在公平性上面显示出了很大的变化性,而BIC-TCP和HS-TCP的不公平性也显而易见,。

由图可以看出,Scalable-TCP,HS-TCP,BIC-TCP,和FAST-TCP都比标准TCP显示了较大的RTT不公平性。在网络带宽不高地情况下,公平性地问题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但是当带宽以增加,公平性问题就凸现出来了。在RTT较大的时候,上述四种TCP才可以获得较大的带宽利用率。H-TCP的公平性最好。

3 结束语

本文比较分析了Scalable-TCP,HS-TCP,BIC-TCP,和FAST-TCP这五种TCP提议的性能。发现除H-TCP外,其它的TCP协议的公平性得不到保证,尤其是Scalable-TCP和FAST-TCP。至于链路利用率,只要有足够大的缓冲区,本文提到的高速TCP提议在高速环境中都能达到比标准TCP更高的吞吐量。通过分析,获得了很多有用的结论,为TCP的进一步研究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张福杰,潘理,李建华.大带宽时延积网络中TCP,HighSpeedTCP及XCP性能比较[J].计算机工程,2006,32(2):113-116.

[2]Floyd S.HighSpeed TCP for Large Congestion Windows[J].RFC3649,2003(12).

[3]Kelly T.Scalable TCP:Improving performance in high-speed wide areanetworks[J].Computer Communication Review,2003,33(2):83-91.

[4]Jin C,Wei D X,Low S H.FAST TCP:Motivation,architecture,algo-rithms,performance[C].Proc.IEEE INFOCOM,2004.

[5]Xu L,Harfoush K,Rhee I.Binary increase congestion control for fastlong-distance networks[C].Proc.IEEE INFOCOM,2004.

[6]Leith D J,Shorten R N.H-TCP protocol for high-speed longdistancenetworks[C].Proc.2nd Workshop on Protocols Fast Long DistanceNetworks.Argonne,Canada,2004.

[7]Geoff Huston.TCP Performance[J].The Internet Protocol Journal,2000,3(2).

[8]Geoff Huston.The Future for TCP[J].The Internet Protocol Journal,2000,3(3).

公文主旨与文学作品主题之比较 篇2

[中图分类号]:H1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0--01

公文与文学作品都有自己的主题,但二者却存在一些差异。如何在写作活动中准确把握?文章从内涵上、来源上、表达上、数量上四个方面做了比较分析。

一、内涵上的“题”与“旨”

基础写作学说:“主题,即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生活现象时,通过全部文章内容所表达出来的基本观点或中心思想。”《现代汉语词典》对“主题”的解释是:“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对“主旨”的解释是:“主要的意义、用意或目的”。文学作品是以创作艺术形象为目的的,饱含着作者对社会生活和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体会,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情感或意愿,会呈现鲜明的中心思想,我们叫做“主题”。而公文具有实用性,它的目的是用来指导工作实践,它从实现问题出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归宿,其中并不一定表达明确的主题思想。公文的本质是实现写作意图、完成制发目的,所以我们不用“主题”来表现公文的写作目的,用“主旨”更为恰当些。

二、来源上的“主动”与“被动”

写作过程是一种“物—意—文”的双重转化,写作活动的完成是写作者从触发思维到继发思维再到完形思维的升华和凝练。所以无论是文学作品的主题还是公文的主旨,都是写作者经过多重思维的结晶。文学作品主题的产生是作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工作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素材和经验,这些素材和经验是原始的、零散的,而当作者受到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或事物的触动,就产生了写作动机,然后对这些原始的素材和经验进行“加工”、“过滤”,把他们组织、串联在一起,共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文学创作讲究灵感,陆机《文赋》首次论述了创作中的灵感问题:“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灵感触发了作者的写作欲望,产生了写作动机,从而驱使着作者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所以说,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是作者能动的对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进行认识的基础上凝练而成的,是主动的。公文主旨虽然也是写作者在对客观事物进行认识的基础上提炼而成的,但并不是写作者的主动行为,而是被动的。公文写作多是源于上级机关或领导的需要,是为了传达上级文件精神、贯彻方针政策、指导布置工作、报告情况和交流经验等。如何准确领悟和把握领导意图,是公文写作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公文写作者要紧紧围绕领导的意图进行选材、立意、谋篇布局,把领导要表达的主旨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出来。所以说,公文主旨的来源是被动的,它绝不是公文写作者个人的意愿或情感,它反映的是领导机关、领导班子或领导个人的精神和意见。

三、表达上的“间接”与“直接”

文学作品讲究委婉含蓄,所以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都是通过烘托、象征等方式间接表达出来的。我国文学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到屈原的《离骚》、到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再到现当代文学,无不推崇“含蓄美”。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篇》中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德,才情之佳会也。”这正是文学作品主题含蓄性的深刻阐释,刘勰认为只有“隐秀”之文才称得上是华文。所以文学作品的主题思想都是隐藏于作品、形象和情节之中间接表达出来的。如矛盾的《白杨礼赞》,文章热情赞颂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描写了高原壮丽的景色,而实质上作者是借礼赞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文笔婉曲,采用象征手法间接表达深刻的寓意。而公文主旨要求具有明确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求什么、禁止什么,必须直接地表达出来,切不可含蓄不清、模糊晦涩。公文制发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工作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为了保证公文的时效性和实用性,公文在表达思想、意见、观点和主张时必须要态度明确、旗帜鲜明。所以公文主旨以明白显露为宜,做到思路清理,语言简洁,表达直接,使受文单位及时地领悟意图,从而指导公务活动的开展。如果公文主旨的表达隐约朦胧,模模糊糊,势必会造成公文的失败,阻碍公务工作的进行。

四、数量上的“多”与“一”

文学作品内容丰富,篇幅较长,往往可以或者存在多个主题,这是文学作品主题是一个特点。比如《红楼梦》,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是这么评价的:“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如此,文学作品的主题因读者不同解读也就不同。而公文的主旨必须遵循“一文一旨”的原则,一篇公文一个主旨,只能宣传一种政策、贯彻一种思想、阐述一个观点、解决一个问题,坚持一条主线贯穿全文,不能出现两个或多个中心思想,否则容易产生主旨不明或主旨分歧。一些陈述性、综合性的公文,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调查报告、讲话稿等,篇幅较长、内容略多,会出现多个小标题或关键句,乍看是在多角度、多层次表达意图,实质上都是紧紧围绕着一个主旨进行阐述,小标题归属于大标题,分观点为主观点服务。

参考文献:

[1]雷莉. 浅析公文主旨与文学作品主题的区别[J].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1:59-60.

[2]张维功.公文写作与文学写作比较研究[J]. 办公室业务,2013,19:202-203.

9,各种勘探技术的比较 篇3

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或称应用地球物理,物探)是以岩矿石等介质的物理性质差异为物质基础,利用物理学原理,通过观测和研究地球物理场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规律以实现基础地质研究,环境工程勘察和地质找矿等目的的一门科学。

参数:密度,磁性(磁导率,磁化率,剩余磁性),电性(电导率,极化率,介电常数),放射性,导热性和弹性(弹性波速度)

重力勘探:以地壳中岩矿石等介质密度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天然重力场的变化规律以查明地质构造,寻找矿产,解决工程环境问题的一种物探方法。它主要用于探查含油气远景区的地质构造,研究深部构造和区域地质构造;与其他物探方法配合,也可以寻找金属矿。近年来,重力勘探方法在城市工程环境方面也得到应用。

磁法勘探:它是以地壳中岩矿石等介质磁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磁场和人工磁场的变化规律以探查地质构造,寻找矿场的一种物探方法。它主要用于个主比例尺的地质填图,研究区域地质构造,寻找磁铁矿,勘探含油气构造,预测成矿远景区。近年来在开发区工程勘察有用。

电法勘探:它是以地壳中岩矿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天然电磁藏和人工电磁场的空间与实践分布规律进行地质勘探,找矿等的一种物探方法。利用参数很多,应用较广。

公文“请示”与“请批函”的比较 篇4

关键词:请示;请批函;比较

“请示”与“函”是各级单位、组织行政管理中经常使用的两种公文。“请批函”是“函”的一种,它是以函的形式请求批准和审批事项。“请批函”又分请求批准的函和批准回复的函。“请示”与“请批函”的联系在于二者有相同的适用范围。《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2000版)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审批和答复审批事项”。“请示”与“请批函”在适用范围的相同点就是:请求批准事项;但不同的是:“请示”是向有隶属关系的上级行文,在行文关系上属上行文;“请批函”是向没有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或职能单位行文,从行文关系上看多数为平行文。

“请示”与“请批函”的关系在13种公文中具有代表性。由于行文关系不同,同样是审批事项,有隶属关系的单位,用“批复”;没有隶属关系的单位,用“函”;同样是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有隶属关系的单位,用“报告”,没有隶属关系的单位,用“函”。与“请示”同“请批函”的关系一样,“批复”与“审批事项的函”、“报告”与“提出建议的函”之间,也由于行文关系不同,在处理事务、受理机关、行文语气和行文格式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因此,本文将以“请示”与“请批函”的关系为例,辨析二者使用上的不同,以便我们在制发公文的过程中,恰当选用文种,正确使用格式。

一、处理事务比较

根据行政管理中“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隶属关系决定了公文的受理机关,所以,“请示”与“请批函”中处理事务的性质是不同的。

请示单位与受理机关具有隶属关系,请示单位可就党务、政务、人事、财务等方面的工作向具有行政管辖权的上级机关提出请求。如某高校可向该省教育厅就增设院系、增开专业、增加编制、经费使用和分配制度改革等人、财、物方面的事项提出申请。

而制发“请批函”的单位与受理机关没有隶属关系,意味着受理机关不具有行政管辖权,只是因政府授权,对某一专项工作具有管理审批的职权。请批单位会就本单位、本系统无权自行决定的事项,向受理机关报批。如某高校要新建图书馆,会因占用土地向土地管理部门去函申请使用权;也会就该建筑性质、规模向城市规划部门去函申请建设权;还会因增加用水、用电、取暖等设施向有关管理部门申请增加使用量等等。

二、受理机关比较

“请示”与“请批函”尽管都是用于请求审批事项的公文,但因处理事务的性质不同,两种公文的受理机关也有区别。

“请示”是上行文,是单位或组织向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上级机关请求指示、请示批准事项时使用的公文。“请示”的受理机关,即主送机关,是与请示单位有行政隶属关系或管辖关系的上级机关,如某省政府向国务院申请将某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区;某省教育厅向教育部申请某专科学校晋升为本科院校;某高校向省教育厅申请增设某专业等等。

“请批函”是平行文,是单位、组织向没有隶属关系的职能单位或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使用的公文。“请批函”的受理机关是对函中的请示事项有审批权限的主管单位或职能部门,如某省文化厅向某省教育厅申请举办某专业证书班;某企业向某工商管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某高校向某城市建设规划部门申请兴建图书馆等等。

“请示”的受理机关与请示单位通常同属于一个系统,如教育系统、税务系统、公安系统等,或一个系列,如政府系列、党委系列等。因局限在系统内,所以受理机关的范围窄;“请批函”的受理机关与发文单位一般不同属于一个系统或一个系列,处理事务繁杂,所以其受理机关范围广。

三、行文语气比较

行政公文具有政策性、执行性,对公文语言要求很高,不仅要比一般事务文书的语言更规范、简练,而且还要等得体、恰当,所以“请示”与“请批函”行文关系不同,受理机关不同,行文语气也不相同。

作为上行文,“请示”行文语气的特点是谦恭、征询的,具体表现在行文中的用词和结束用语两个方面:

(一)行文中的用词。“请示”是事前行文,请示单位就自己没有决定权的事项向上级陈述,得到上级批准后才能实施,所以行文中的用词,即要注意时态,又要注意权限,不能直接用“要求”、“决定”、“计划”等词,而应选用“请求”、“拟定”、“打算”等词。

(二)结束用语。“请示”的结束用语中常用“妥否”、“当否”“可否”等词,从征询、恭请上级意见的角度结束全文。

作为平行文,因受理单位是不相隶属的职能部门,其行政级别可能与来函单位平级,或高于、低于自己,因此无论是去函,还是复函,“请批函”的行文语气比上行文、下行文的语气都平易、客气得多。去函中多用商请的语气,表现在结束用语上,如“当否,请予批准”或“请予批准为荷”等等;而受理单位在回复中,也与下行文“批复”的行文语气不同,引述来文时,“批复”用“你单位《关于„„请示》收悉”;批准回复的函用“贵单位《关于„„的函》收悉”。回复意见时,“批复”中常用“经研究,同意你单位„„”或“现将意见批复如下„„”,之后还可能交待批复的依据和执行要求,明确地表现出上下级关系。而复函中,则常用“函复如下„„”或“经审核,确认符合„„,准予„„”等,只需就问作答,明确回复的意见即可。

四、行文格式比较

“请示”与“请批函”虽然都是常用的公文,但因行文关系不同,选用的行文格式不同。

“请示”只采用公文格式类型中的基本格式――文件式,常用的格式项目有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红色反线、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成文日期、印章、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等;“请批函”多采用公文格式类型中的特定格式――信函式,常用的格式项目有发文机关标识、武文线、发文字号、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成文日期、印章、主题词、抄送机关等。两种行文格式,不仅项目组成不同,而且标注的顺序、位置要求也不一样。

作为上行文,请示使用的“文件式”格式,有以下几个特殊要求:

其一,眉首部分除了“发文机关标识”和“发文字号”,还有“签发人”,并且因多此一项,“发文字号”的位置,由“发文机关标识”的下方,变为其左下方,而其右下方标注“签发人”。

其二,眉首部分“发文机关标识”的位置要标注在距版心上边缘80mm处,留出空白,便于领导阅后批示。

与“文件式”比较,“信函式”的各式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信函式”眉首部分只有一项,即“发文机关标识”,且只需注明发文机关名称,不写“文件”二字,其权威性和执行性与“文件式”有了程度上的差异。

二是多了一粗一细的“武文线”,有些像日常使用的信函,显得平易、亲切。

三是把“发文字号”标注在“武文线”的右下方,使文面看上去朴实、简约。

各种公文比较 篇5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和宣传“节能减排”, 电力系统更加注重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机组组合是在满足系统负荷及备用要求和机组运行的技术条件约束的情况下, 确定未来一段时间内各机组的启停状态, 其经济效益一般大于负荷经济分配的效益, 所以其问题的解决符合当前的发展要求。

机组组合问题是一个高维、非凸、离散的非线性优化问题, 属于NP完全问题, 当系统的规模较大时, 很难找出理论上的最优解。目前, 用于机组组合的算法有优先级表法、动态规划法、拉格朗日松弛法等传统方法和遗传算法、禁忌算法、粒子群算法、神经网络等智能算法以及智能混合算法。

1 数学模型

机组组合主要是通过合理安排机组的启停计划, 以使系统的总发电成本 (包括发电耗量和启动耗量) 最小, 所以目标函数为

式中, T为总时段数;N为机组数;uit为机组i在时段t的状态, 其值为0时表示停机, 为1时表示开机;Pit为机组i在时段t的出力;Fi (Pit) 表示机组i的发电耗量, 公式为Fi (Pit) =aiP2it+biPit+ci, 其中ai, bi, ci为机组i的运行耗量特性参数;Si表示机组i的启动耗量, 公式为, 其中S0, i, S1, i, τi为机组i的启动耗量特性参数, Titoff为机组i在时段t的已停机时间。

模型中包含的约束条件有:负荷平衡约束、旋转备用约束、机组出力上下限约束、最小启停时间的约束以及爬坡速率约束, 具体可见文献[7]。更详细的模型应包括线路潮流约束、分区功率平衡、机组燃料总量约束、环保约束、网络安全约束及市场约束等, 但本文模型中未考虑这些因素。

2 各种智能优化算法的比较

本文以10机系统为例, 分析了若干文献, 其采用的优化算法和数据结果可见表1。

文献[1]是10机系统的原始数据, 采用了传统算法拉格朗日松弛法。文献[2-7]采用的是智能算法, 涉及到了遗传算法, 禁忌算法, 粒子群算法及其混合算法和改进算法等。遗传算法是基于自然界生物优胜劣汰的随机化搜索算法, 对目标函数没有特殊要求, 可以解决组合优化、函数优化等问题, 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禁忌算法为一种亚启发式搜索算法, 从一个可行解出发, 采用了Tabu表技术和“释放准则”策略, 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和错过产生最优解的移动, 具有较强的局部搜索能力;粒子群算法是一种基于迭代的优化算法, 从一组随机解出发, 在解空间中追随最优的粒子进行搜索, 其优势在于简单容易实现并且没有许多参数需要调整。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函数优化, 神经网络训练, 模糊系统控制以及其他遗传算法的应用领域;神经网络是一种模拟动物神经网络行为特征, 进行分布式并行信息处理的算法数学模型。这种网络依靠系统的复杂程度, 通过调整内部大量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关系, 从而达到处理信息的目的。

从表1中可以看出, 除了神经网络计算的结果稍微差一些外, 其他智能算法的使用都比传统算法更有效。混合算法及其改进算法的出现使得求解结果越来越好, 譬如文献[3, 7]的结果要好于文献[2], 文献[4, 5]的结果要好于文献[2];新算法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机组组合问题, 但是结果不一定特别好, 譬如文献[6]的结果还不如其他算法甚至比不上传统算法。表1中给出的文献是按照发表时间进行排序的, 但是并不是发表时间越晚的结果越好, 这充分表明了机组组合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其计算方法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总结

通过对上述结果的分析, 可得出如下结论:

(1) 机组组合的数学模型如何表示是问题的关键, 考虑的因素越多, 求解的难度越大, 在必要的时候, 可以只考虑主要因素。

(2) 虽然新算法的出现保证不了出现更优秀的结果, 但是混合算法在一定基础上避免了单一算法的缺陷, 结果还是比较好的, 所以应尽可能的使用混合算法求得问题的最优解。

摘要:针对电力系统机组组合问题, 分析了各种智能优化算法在该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结果对各种算法进行了比较, 最后得出若干结论。

关键词:智能优化算法,机组组合,比较

参考文献

[1]韩学山, 柳焯.考虑发电机组输出功率速度限制的最优机组组合[J].电网技术, 1994, 6 (18) :11-16.

[2]强金龙, 于尔铿.电力系统经济调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3:99-102.

[3]丁立功, 钱跃辉, 程中牛.遗传/禁忌组合算法在发电机组优化组合中的应用[J].电力学报, 2000, 4 (15) :244-247.

[4]蔡兴国, 初壮.用遗传算法解算机组组合的研究[J].电网技术, 2003, 7 (27) :36-39.

[5]刘可真, 陈勇, 束洪春.电力系统机组优化组合的改进遗传算法[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理工版) , 2006, 5 (31) :28-33.

[6]高炜欣, 穆向阳, 汤楠, 等.Hopfield神经网络在机组组合问题中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 2009, 4:1028-1031.

新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法规比较 篇6

关键词:新《条例》,旧《条例》,旧《办法》,比较

于1996年5月3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以下简称“旧《条例》”) 和200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以下简称“旧《办法》”) 相比, 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以下简称“新《条例》”) 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 有了一些新的规定和要求。这些变化以及新的规定和要求也使得新《条例》更为严谨、科学, 更符合当前公文处理工作和党务政务实际, 对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比较新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法规, 了解并掌握其中出现的新变化, 对正确领会和贯彻新《条例》的精神, 做好新时期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首次实现了统一。

此前, 党、政机关在公文处理上所遵循的法规不同, 分别遵循旧《条例》和旧《办法》。2012年发布的新《条例》首次将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统一起来, 结束了多年来党政机关在公文处理上两套标准运行的情况, 这必将增强公文权威, 降低机关公文运行成本, 提高机关工作效率, 更好地保障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和履行职能。

2. 重新定义了“公文处理工作”的概念, 并强调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

相比旧《办法》和旧《条例》对“公文处理工作”的界定 (分别界定为“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 (立卷) 、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和“是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立卷归档在内的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 , 新《条例》的界定更为科学。新《条例》将“公文处理工作”界定为:“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其中, 公文拟制包括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三个环节 (在旧《办法》中, 这三个环节均属于发文办理范畴) 。相比旧《办法》, 新《条例》更突出公文的拟制这一基础和源头环节。新《条例》同时将整理 (立卷) 、归档划归入公文办理范畴。

相比旧《办法》和旧《条例》, 新《条例》更强调公文处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新《条例》第六条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队伍建设, 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队伍建设”是旧《办法》和旧《条例》中均未提及的。

3. 内容整体构架更科学、合理。

在内容的整体构架上, 新《条例》对旧《条例》和旧《办法》都有所调整, 变得更为科学、合理。新《条例》将旧《办法》“第五章发文办理”中的“草拟、审核、签发”三环节抽取出来, 成为“第五章公文拟制” (“草拟”被修改成“起草”) ;将该章中的“复核、缮印、登记、分发”环节修改为“复核、登记、印制、核发”环节, 将“第六章收文办理”中的“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批办、承办、催办”等环节修改为“签收、登记、初审、承办、传阅、催办、答复”环节 (将“审核”改为“初审”, 将“拟办”、“批办”并入“承办”, 并增加了“传阅”、“答复”两个环节) , 并与旧《办法》中的“第七章公文归档”一起, 合并成为新《条例》的“第六章公文办理”。

4. 文种注重保留继承, 数量减少;

党、政机关在公文文种的使用上仍将有所侧重。旧《条例》和旧《办法》共有18个文种, 新《条例》确定党政机关公文数量为15种, 去掉了“指示”、“条例”和“规定”三个文种。文种名称上, 除将原“会议纪要”修改为“纪要”外, 其他文种名称无变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虽然此次党政机关公文文种实现了统一, 新《条例》原则上将不再严格区分党、政机关文种适用对象, 但并不意味着无论是党的机关还是行政机关, 一律都可以使用这15个文种, 笔者认为, 党、政机关在公文文种的使用上仍将有所侧重, 比如党的机关一般不会使用命令 (令) 、议案、通告等文种, 行政机关一般不会使用决议、公报等文种。

5. 文种适用范围保持大致稳定, 少数文种功能有所调整。

在文种的适用范围上, 新《条例》总体上保持了大致的稳定。意见、请示、批复三个文种的适用范围基本上按旧《条例》和旧《办法》中的表述。公告、决定、议案、报告、函的适用范围基本上按旧《办法》中的表述。通知的适用范围基本上按旧《条例》中的表述。决议、公报、通报、纪要等文种, 主要在字词的表述上有所调整, 适用范围并未见增减。命令 (令) 文种适用范围新增“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功能。通告文种的适用范围将旧《办法》中的“社会各有关方面”修改为“一定范围内”。

6. 公文格式要素作了适当调整。

新《条例》规定:“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相比旧《办法》, 格式要素增加了“份号”、“发文机关署名”、“页码”, 减少了“主题词”。旧《办法》虽未对“份号”、“页码”作出规定, 但因为实际工作中一直在使用, 所以属于增加的要素其实只有“发文机关署名”。

格式要素的应用有以下变化:一是规定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沿用了旧《条例》的规定, 旧《办法》只要求对绝密、机密公文标注份号) ;二是规定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 (沿用了旧《条例》的规定, 旧《办法》则要求标注“特急”“急件”) ;三是规定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四是明确规定公文标题应标明发文机关名称 (旧《办法》未作强制性要求) ;五是规定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可以不加盖印章。

7. 行文规则增加了一些具体规定。

相比旧《办法》和旧《条例》, 新《条例》在行文规则上增加了一些具体规定, 主要有:强调行文要“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上行文“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 (旧《条例》有相似规定, 但旧《办法》只对请示作此规定) ;“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 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 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 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党委、政府的“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 (旧《办法》和旧《条例》有相关表述, 但均不如新《条例》具体明确) ;“属于党委、政府各自职权范围内的工作, 不得联合行文”。

8. 公文拟制更加强调内容简洁和程序规范。

新《条例》在“起草”环节强调, 公文要“内容简洁” (旧《办法》和旧《条例》均无此要求) ;要“深入调查研究, 充分进行论证, 广泛听取意见” (旧《办法》无此要求, 旧《条例》则只对重要公文作此要求) ;“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 (旧《办法》无此要求) 。

新《条例》在“审核”环节强调, “需要发文机关审议的重要公文文稿, 审议前由发文机关办公厅 (室) 进行初审”;在“签发”环节强调, “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党委、政府的办公厅 (室) 根据党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 由受权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或者按照有关规定签发” (旧《办法》无此规定) 。

9. 涉密公文传递渠道更明确具体。

新《条例》规定, “涉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邮政机要通信、城市机要文件交换站或者收发件机关机要人员传递, 通过密码电报或者符合国家保密规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传输”。旧《办法》未提及涉密公文的传递渠道, 旧《条例》则规定为“秘密公文应当通过机要交通 (或机要通信) 传递、密电传输或者计算机网络加密传输, 不得密电明传、明电密电混用”。

1 0. 更加重视建立健全公文管理制度, 尤其强调公文管理工作的安全保密。

新《条例》在第七章“公文管理”中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公文管理制度, 确保管理严格规范, 充分发挥公文效用” (第二十八条。着重号为笔者所加, 下同) 。旧《办法》第四十五条表述为“文秘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本机关公文处理的有关制度”, 旧《条例》则无有关制度建设的规定。

相比旧《办法》和旧《条例》, 新《条例》尤其强调公文管理工作的安全保密。新《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设立党委 (党组) 的县级以上单位应当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 并按照有关保密规定配备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设备。”第三十条规定:“公文确定密级前, 应当按照拟定的密级先行采取保密措施。确定密级后, 应当按照所定密级严格管理。”第三十一条规定:“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 由发文机关确定。”第三十二条规定:“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 确有工作需要的, 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上述规定都是旧《办法》和旧《条例》中所没有的。

1 1. 在公文的撤销和废止、发文单位立户及销户上有新要求。

新《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公文撤销和废止, 由发文机关、上级机关或者权力机关根据职权范围和有关法律法规决定。”第三十七条规定:“新设立的机关应当向本级党委、政府的办公厅 (室) 提出发文立户申请。经审查符合条件的, 列为发文单位, 机关合并或者撤销时, 相应进行调整。”相比旧《办法》和旧《条例》, 这些规定都是新增的。

1 2. 外事方面公文的处理有新规定。

各种公文比较 篇7

一、信用风险管理对城商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可以作为衡量现代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而且它也是银行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保证;它可以配合银行的其他业务, 使它们健康稳定的发展, 共同促进银行竞争力的提高。

1. 必要性:城商行进行批量化信贷生产的需要

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的资本业务, 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众多银行都将自己特色的信贷业务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 所以大力推行专业化、标准化、高效率的信贷业务运营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信贷业务审批应该像工厂的流水线一样, 呈现出流程化和批量化的特点。近几年来, 众多银行已经开始对信贷业务流程进行优化, 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 从受理到审批到放款, 一周内即能完成,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业务质量。

2. 重要性:提高信贷业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控制信用风险,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是银行提高竞争力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将信用风险约束在可控的范围内, 才能保证银行的各项业务顺利开展, 才能平衡各部门的关系, 使整个银行成为和谐并且具有凝聚力的整体, 从而切实将银行的经营水平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提高整个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二、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发展历程

1. 专家法

专家法是最古老的信用风险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的最大特征是, 银行信贷的决策权是由机构中经过长期训练、具有丰富经验的信贷员所掌握, 由他们做出是否放款的决定。信贷员的专业知识、主观判断以及某些要考虑的关键要素权重均为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最为常见的专家法之一是5C法。

5C法是指由有关专家根据借款人的品德 (character) , 包括借款人的作风、观念以及责任心等, 借款人过去的还款记录、信用记录是银行判断借款人品德的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能力 (capacity) 指借款人归还贷款的能力, 包括经营状况, 投资项目前景等。资本 (capital) 、抵押品 (collateral) 、经营环境 (condition) 所在行业在整个经济环境中的经营环境及趋势。五个因素评定其信用程度和综合还款能力, 作为放款的决定。

2. Z评分

Z评分最初用于1968年, 是一种利用多元判别的分析法, 主要内容是建立5变量的Z评分模型 (Z-score Model) 来预测企业破产的概率。这种多变量技术通过分析一组变量, 在组内差异最小化的同时实现组间差异最小化, 这种标准之所以有效是因为破产公司所呈现的比率和财务趋势与那些状况良好的公司截然不同。

判别函数是: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Xi (i=1, 2, 3, 4, 5) 表示5个财务指标, 分别为:营运资本/总资产、留存收益/总资产、税前利润/总资产、权益市场值/总资产、销售收入/总资产。

3. Credit Metrics模型

Credit Metrics由J.P.摩根公司与美洲银行、KMV、瑞士银行等于1997年推出, 是一种信用在险值 (Credit VAR) 模型。所谓在险值方法 (Va R, Valueat Risk) 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水平 (通常是95或99%) 下, 某一投资组合预期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也就是说, 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时间内, 该投资组合发生Va R值损失的概率为 (1-置信水平) 。该模型认为信用风险取决于债务人的信用状况、信用工具的市场价值。通过借款人的信用评级、评级转移矩阵、违约贷款的回收率、债券市场上的信用风险价差计算出贷款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性, 得出个别贷款和贷款组合的Va R值。

4. KMV模型

KMV模型是由KMV公司在1997年开发的一种违约预测模型。该模型将股权视为企业资产的看涨期权, 以股票的市场数据为基础, 利用默顿的期权定价理论, 估计企业资产的当前市值和波动率, 再根据公司的负债计算出公司的违约点, 即企业1年以下短期债务的价值加上未清偿长期债务账面价值的一半, 然后计算借款人的违约距离, 即企业距离违约点的标准差数, 最后根据企业的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 (EDF) 之间的对应关系, 求出企业的预期违约率。

5. Credit Risk+模型

Credit Risk+模型是瑞士信贷银行金融产品开发部于1997年开发的度量信贷风险的精算方法, Credit Risk+模型的主要理论来源于保险 (特别是火险) 计算学, 即灾害发生的概率和灾害导致的损失程度决定了损失分布, 认为只要知道了贷款组合的违约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 就可以计算出贷款组合的损失分布。在对违约风险进行建模时, 不考虑信用等级的变化, 而且假设违约风险与资本结构无关, 通过在随机过程中引入“跳跃 (jump) ”和“强度 (intensity) ”, 可以对突发事件做出刻画。

6. Logit回归模型

Logit回归模型是近年来针对农贷业务新提出来的风险量化模型, 该模型是离散选择法模型之一, 属于多重变量分析范畴, 是社会学、生物统计学、临床、数量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统计实证分析的常用方法。Logit回归分析作为一种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属于因变量为离散变量的离散选择模型, 在诸多领域比如商业信用评级和金融风险识别方面都得到广泛成功的应用。与一般线性回归分析不同, Logit回归分析的被解释变量即为获得概率, 被理解为一系列解释因素作用的结果, 一旦解释因素的作用达到阈值, 则事件就发生了。

三、各模型的比较分析及对城商行的适应性

1. 城商行采用各种模型时需要考虑的评判标准

评判一个模型的好坏, 是否适合城商行应用, 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可靠性、可解性、可行性、可验证性及成本的高低。第一, 可靠性是指所建模型要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现实情况。建立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需符合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各行的实际信用风险特征、适合各行的授信、风险评估体系, 体现各行信贷风险特色。第二, 可解性是指模型必须能够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用适当的算法求解出来, 并且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第三, 可行性是指模型所需的条件银行能够满足, 例如各种数据都是能够取得的。第四, 可验证性是指在模型的可靠性和可解性得到保证的前提下, 把搜集到的数据, 求解出模型, 然后将在模型求解过程中未使用的其他数据代入验证, 并符合我们的预期。最后, 成本的高低也是我们考查一个模型好坏的标准。包括:求解模型的软硬件成本, 搜集数据的成本, 验证结果的成本等等。

2. 各种模型的比较分析

从以上对各模型优缺点的分析, 我们可以了解到, 目前没有一个万能的模型可以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得到较好的应用。我国的城商行要想提高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应该因地制宜, 针对不同业务采用不同策略, 尽快改变以专家法为主的管理模式。例如, 批量的小额、小企业信贷, 就可以尝试采用Logit回归模型, 而对大公司大企业, 可以考虑Credit Metrics模型等等。我国的城商行想提高自身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除使用适当的模型外, 完善自身数据库、大力发展人才战略、完善信贷内控机制等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

摘要:长久以来, 我国商业银行, 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都是基于定性分析的, 虽然现在通过建模定量地对信贷风险进行研究已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其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我国的城市商行要想提高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应该因地制宜, 针对不同业务采用不同策略, 尽快改变以专家法为主的管理模式。对批量的小额、小企业信贷可以尝试采用Logit回归模型, 而对大公司大企业可以考虑CreditMetrics模型。

关键词:信用风险,量化模型,城商行,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ArnauddeServigny[美], OlivierRenault.信用风险——度量与管理[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2]李杨, 刘华, 余维彬.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技术和实践[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师德演讲稿:师德是教师心中的明镜下一篇:学生怎么申请无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