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奠基(共8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来自邢台市,2009年5月经竞聘任县教育局局长。两年多来,我们宁晋县顺应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环境,以干部人事管理改革为抓手,进行了积极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客观地说,还是浅层次的和初步的,同邯郸、石家庄、衡水、唐山等的先进县市相比,差距还很大。非常感谢院领导给我的这次与各位同仁交流工作的机会。下面,我把两年来宁晋教育干部人事改革探索和实践,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做一汇报,不妥之处,诚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宁晋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辖十镇、四乡、一个省级产业聚集区、一个省级开发区,总面积1046平方公里,总人口73万,2005年被省政府更为首批22个扩权县之一,2010年全县财政收入12.1亿元,是邢台市第一人口大县,经济第二强县。全县共有中小学校230所,在校生约7万人,在编教师5947人,但是教育却滞后经济发展,是教育欠发达县。2009年以前,宁晋教育一直徘徊不前,高考二本上线率一直位于邢台市中下游,生源外流现象突出,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从小学一年级就外流,主要流向石家庄、衡水(冀州、武邑、枣强)等地,2009年,新一任县委领导班子成立后,召开第一次县级老干部座谈会,征求老干部对宁晋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会上,老干部反映最多、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是教育问题。座谈会变成了对教育的声讨会。在全县民主评议中,教育连续八年被评为倒数第一,网络贴吧反映教育问题的帖子十分集中。
温家宝总理去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09年5月,被任命为县教育局局长后,对整个宁晋教育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冷静分析。造成宁晋教育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硬件的问题、管理的问题、教师的问题,但最主要的还是干部的问题。要想扭转教育落后面貌,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就是校长,校长是一个县域教育大厦的骨架,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校长的选拨、培养和历练。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当时的校长队伍人心涣散,普遍存在教育理想缺失、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是五多五少:机械执行多,创造性开展工作少(不求上进,四平八稳,守摊思想严重,既不钻研教育理论,也不深入教学实际,学校办得没活力);关心自己职位前途多,关心工作少(心浮气躁,不抓教学和学校管理,只关心自己的仕途,跑腾、折腾);热衷社会应酬多,潜心研究教学少(走读,不能盯在学校,中午喝酒,下午打牌,言谈举止不注意形象,社会上反映强烈);追求物质利益多,考虑精神修养少(干第二职业,有的校长甚至去触碰乱收费的“高压线”);强调客观困难多,反思主观原因少(只强调政府投入不足,不去主动想办法解决困难)。教育管理理论指出:一名校长要成长为一名教育家型的校长,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要成为专业化人才,具备作为校长、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素养;二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在理论和实践上有独到的建树,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跻身名师、名校长行列;三是在辐射影响教师、带动学校整体发展乃至影响一个区域的教育发展中,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认可度的专家。基于这一思想,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突破传统培养模式,以思想引领为核心,以培训、活动和机制为载体,通过打造三个平台,为教育家型校长成长创造条件。
一、打造选才用人的平台,让优秀人才任校长
拿破仑有句名言:一头狮子率领的一群绵羊,能够打败一只绵羊率领的一群狮子。选好一个贤才,就能带出一支队伍,树立一面旗帜,干成一项事业。我们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的校长队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一是公平竞争,实施“赛场赛马”。“伯乐相马”的历史典故,体现了慧眼识才的重要性。但善用人才、用好人才比发现人才更重要。我们着眼于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重点推行了公开竞争和述职评议两项制度,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改“领导点将”为“比武选将”,竞争择优,在全县上下产生了良好反响。第一,实施公开竞选。在投资7500万元的全县第一所标准化初中--第六中学,实施了校长公开竞聘,局班子成员、全体校长民主推荐四名候选人,组织了公开竞聘大会,通过施政演讲、答辩、组织考察等程序,选出了校长人选。今年,我们还拿出了11个乡镇学前教育副校长岗位,进行公开选拔,目前正在实施。第二,实施公开述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校长要到老师中去,到学生中去,到课堂中去。我们以此为指导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每年一次校长述职评议汇报内容就三条,一是今年听了几节课;二是住了几天校;三是为教师、学生做了几件实事。同一类述职内容,增强了校长之间的对比性,谁干得好、谁干得差,一目了然。同时,我们还组织校长业务能力考试,不仅考知识,还组织听同一节课,校长进行书面点评课,作为其成绩,记入业务档案,作为考核和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是挂职交流,多渠道锻炼干部。多岗位锻炼是一个干部成长的必要途径,进行多岗位的挂职锻炼、合理交流,不仅有利于丰富其工作阅历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有利于克服思想惰性、净化干事创业环境、激发队伍整体活力。近年来,我们在挂职交流方面实施了“四挂”机制,即上挂、下挂、横挂、外挂机制。“上挂”,选出了12名优秀副校长到教育局机关挂职锻炼,“下挂”,选派了10名机关干部到基层学校挂职,“横挂”,优质学校、薄弱学校共互派27名干部到对方学校任职,“外挂”,选派了13名校长、骨干教师到邯郸名校挂职学习,7名副校长到石家庄、正定挂职学习,挂职期一般为半年或一年。主要目的是对于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或工作经历单一,但素质好、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有计划地交流使用,多交任务、多压担子,放到发达地区跟班学习、放到艰苦环境挂职锻炼、放到关键岗位交流任职,使大批年轻干部迅速成长成才。两年来,挂职干部中有12名提拔为正职校长,4名得到重用负责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
三是形成梯队,在一线培养干部。我们坚持把目光更多地投向教学一线,形成来自一线的校长干部选拔培养链。我们出台了《学校中层干部备案办法》,明确规定了学校中层干部职数、任职条件和提拔程序,中层干部必须备案,一般在骨干教师中产生,每所学校中层干部至少有一名竞争上岗产生,提倡学校所有中层干部实行竞争上岗,后备干部从中层干部中产生,促进各层次人才健康成长,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同时,出台了《校长教师业务档案管理办法》,校长教师每人建立一个综合业务档案,将其作风、业务、业绩等情况作为档案管理内容,实施过程性管理,作为其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
二、打造学习培训的平台,促进校长专业成长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对于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校长的眼界决定了学校发展的境界,校长的高度决定了学校发展的高度。而校长办学思想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可概括为学习内化--形成思想--完善升华--指导实践等四个紧密相连的环节。对此,两年来,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四种培训。
一是系统培训。基层校长特别是农村基层校长不缺实践经验,最缺乏的是系统的理论指导。理论的价值在于给校长以精神和气质的熏陶,智慧和思维的启迪,思想和理念的提升。自2009年起,我们每年暑假都举办校长高级研修班,进行集中封闭学习,聘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学者讲座授课。2009年,我们走进邢台西部山区,邀请了省教育厅基教处刘殿波处长、刘月桥院长和邢台市六中、十中、马路街小学等名校长作报告;2010年,我们走进北师大,邀请了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林乾、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研究中心主任曹志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人大附中副校长翟小宁、北京光明小学原校长刘永胜等知名专家学者,就学校管理、曾国藩做人做事、校园文化建设、校长教师素养等方面进行了培训;2011年,我们走进西柏坡,刘院长为我们联系了张家口、保定等省内知名教育专家进行讲座。同时,每年暑假还对全县的小学校长、主管业务校长进行集中封闭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丰富校长的理论素养,提升校长的文化内涵,使校长用更宽广的视野思考教育,用更开放的思维谋划发展,用更新的理念指导管理。
二是考察培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创造机会让中小学校长与全国优秀校长进行交流,先后组织校长参加了中国教育发展中心举办的“走进江苏名校”、“走进上海名校”高级培训班,到江苏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宁夏一中、二中等名校考察学习,每年至少给正职校长提供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名校,了解名校长个人成长经历,反思自我,找准差距,发展自我。
三是对标培训。我们从09年开始,在全县推行“对标管理”,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本校特点、性质、潜力等因素,一平台学校在全省范围内找目标,二、三平台在本县内找目标。比如,一中对标正定中学,六中对标石家庄市43中,一小对标邯郸市曙光小学,一幼对标藁城通安幼儿园等,先后选派20名干部教师到邯郸、石家庄等地对标学校开展为期一学期的跟班学习,先后组织20次1000余人次到邯郸、石家庄、山东、上海等教育先进地区参观学习,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课堂教学改革做法,提升了校长队伍的办学理念和治校能力。
四是常态培训。读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实际上就是与一位大师对话。我们实施了笔记本管理制度,教育局统一印制三个笔记本,校长学习笔记本、工作笔记本、听课记录本,发放到各学校并定期调阅,每月一次,局长调阅副局长的笔记本,各分管局长调阅股长和分包学校校长的笔记本。每学期为校长、教师赠送一本书,要求每位校长自订一本书,并做好读书笔记。同时,在《宁晋日报》创办了《教育周刊》,通过“校长论坛”等专栏,交流学习,资源共享。开设了“周六大讲堂”,每周对教师进行培训或轮训,每次培训要求校长必须参加,使校长在真实的课堂、直接的交流中,提升了指导实践的能力和水平。
三、打造展现才华的平台,为教育家型校长奠基 让优秀校长脱颖而出,是教育家型校长成长的关键一环。作为教育的管理者,只有坚定不移地支持保护干事者,多关注那些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的干部,为校长创造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宽松环境,才能培养和造就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名校长,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是保护,让校长无干扰。教育本来是弱势群体,特别是在教育落后地区,环境比较复杂,社会的关注,群众的责难,部门的检查等等,每时每刻都会想到。对此,我们明确提出,学校的事校长负责,学校外的干扰,比如说,各种外部门检查、罚款等难以处理的事,教育局处理解决,力争为学校创造一个“零干扰”的环境,只要是不违反政策和法纪,校长都可以放开手脚去干;在系统内部还明确了“三个禁止”和“三个凡是”,减轻基层学校负担;同时,我们还扩大学校的自主办学权,出台了《财务管理办法》,坚持预算管理,学校将财务开支列成预算,其中日常工作经费占50%,学校校长签字即可到支付中心支付,不再需要局领导签字,进一步为学校放权减负,让校长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管理、思考教学。
二是考核,让校长有压力。完备的考核体系,是科学客观地评价校长,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对此,我们修改完善了对学区学校和领导班子考核办法,设置“共性+个性”目标,分平台分序列实施考核,注重增量的考核,让好校和差校都有压力。位次比去年上升6个位次,就奖;如果下降6个位次,就黄牌警告,考核结果和干部任用直接挂钩,我们明确提出了“三不一用”的用人原则,即不用跑、不用送、不用找,凭实绩用干部,根据考核情况提拔、重用干部,对考核最后一名校长予以转岗、离岗培训,避免了校长跑腾拆腾,把精力用在管理学校出成绩上。根据这一制度,我们将成绩突出的原普通高中校长王瑞中破格提拔为一中校长,挂任教育局副局长。王瑞中上任后以校为家,苦干实干拼命干,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本二上线人数两年翻了一番(由300人增加到600多人)。
三是奖励,让校长有动力。激励是管理工作中调动积极性的必要手段,是校长专业发展的动力。每两年评选一次名校长、名教师,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入手进行奖励:物质上,对评选出的名校长每人奖励1万元;精神上,一是表彰宣传。在教师节大会上大张旗鼓的进行表彰,并通过报纸、网站、电视台等媒体广泛宣传他们的事迹,提高名校长、名教师的社会地位;二是提升价值。对于县域教育而言,既需要各级专家的理论指导和外出考察,但更需要本土名校长的培养。举办“名校长讲座”,今年暑假,给评选出的4名县级名校长定任务,每人至少到基层单位举办5次专题讲座。同时,我们要求校长在集中研修、外出考察之后,将其所学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反思,在本单位内上校本培训课,教育局组织评选优秀报告,给予奖励,并辑印成册,交流共享。校本培训和名校长报告的讲座过程,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使原始的经验在不断地被审视、被修正、被强化,去伪存真,提炼升华,上升为一种自己的、特色的系统理论,催化校长由经验型向专家型的转变。
两年多来,通过抓活校长队伍,树立了正气,点燃了激情,取得了突破,2009年,被市政府授予“教育工作进步奖”;2010年,被省政府授予“教育工作先进县”。今年高考实现了名牌大学和二本上线人数的双突破,董云飞位列邢台市理科第2名,被清华大学录取,成为宁晋25年来第一名非国防生清华生;本二上线人数突破了600人,上线率进入邢台市第一平台。学生外流得到有效遏制,今年全县初中毕业优秀生82%留在我县就读,小升初96%留在我县初中就读。同时,学生出现了大规模回流,两年来,回流学生1200余人。今年教师节前,我县校长王瑞中、李喜中被评为邢台市名校长(全市仅20名)。教育局在民主评议中被评为经济社会管理类中上游(第7名,共16个单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我们从邢台、邯郸、石家庄等地学到的先进经验。我们仅仅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今后的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坚信,伴随着全省和兄弟县市教育大发展的东风,伴随着宁晋教育走向振兴的步伐,更多的教育家型的校长将脱颖而出。
一、微笑教育的内涵
微笑教育是学生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即对学生进行微笑教育, 让他们学会坚强、学会独立、学会交往, 培育他们的阳光心灵。所以, 微笑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微笑着与人相处
这是一种阳光的心态, 把微笑挂在脸上不仅是美的姿态, 更是与人友善交往的重要方式。微笑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真诚地对待别人, 学会欣赏别人, 打开自己的心灵, 让自己的心灵不再孤独, 能够主动地与他人交往, 与别人和谐地相处。
2.微笑着迎接挑战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 总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微笑着迎接挑战, 需要乐观的态度, 也需要应对挑战的方法。因此, 阳光教育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让自己在困难面前不畏缩, 面对挑战能够做到有勇气、有信心。
3.微笑着承担失败
成功和失败是一对孪生姐妹, 我们在学习、做事的过程中有成功就会有失败。遇到失败就犹如走进了低谷, 很多人会一蹶不振。微笑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就是引导孩子们在经历失败时能够学会面对失败, 在失败中寻找办法, 在失败中站起来。
二、微笑教育的现实意义
为什么要开展微笑教育?
首先, 由当前学生的不良心理表现决定。当前小学生的心理状况如何呢?笔者通过对本校中高年级200名学生的问卷、观察、走访, 以及与教师的交流发现, 今天的孩子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私、自卑、软弱等不良心理。
其次, 学生不良心理的背后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社会的客观因素。比如,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 家庭模式呈现2+1乃至6+1的状况。孩子在家里是家庭的核心, 唯我独尊, 被宠爱成为了习惯, 造成了孩子极其自私的心理。与此同时, 由于大人过分呵护, 孩子就像温室里的花草, 缺少自理、自立的能力和应对困难的勇气。还有一种情况, 父母外出务工、灾病造成伤亡等, 导致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单亲、孤儿, 家庭的残缺给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带来影响, 这部分学生容易形成自卑、孤僻的心理。这样一来, 存在思想、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大。另一方面, 来自学校教育的自身。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 学校、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分数, 以分数为最终的指标, 对学生缺少应有的心理疏导。
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 极易产生心理和人格障碍。因此, 对小学生进行微笑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微笑教育的策略
微笑教育是德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项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我们必须以培养学生的阳光心态为基本指导思想, 树立良好的责任意识, 鼓励孩子们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面对生活、正视现实, 培养他们面对挫折和困境的承受力, 并以坚强的意志战胜自我, 走出困境。只有这样, 他们才能获取终生幸福的金钥匙, 健康快乐地成长, 不因任何因素的影响而放弃努力或自暴自弃。那么, 怎样对学生进行微笑教育呢?
1.环境陶冶法
陶冶法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情感和环境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 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心灵受到感化, 进而促进身心发展的方法。环境陶冶法主要是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优良的校风和班风、和谐的家庭环境等, 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以达到陶冶性情、培养品德、净化灵魂的目的。因此, 老师应该在班级里营造浓郁的积极向上的氛围。
(1) 努力创建一个健康和谐的班级集体。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同学在老师面前有安全感, 把老师当作亲人, 见到老师面带微笑, 自信真诚, 主动问侯。同学之间相互团结, 彼此合作, 和谐融洽。
(2) 教室里布置微笑教育的内容, 利用黑板报、标语牌等宣传阵地展示有关的名言、画像, 比如: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微笑是生活、微笑是健康、微笑是快乐、微笑是生命……
(3) 老师利用班会、晨会课, 多渗透微笑教育的内容。话语的渗透会在班级里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强调”“重复”本身就是一种暗示, 学生在这样充满乐观的氛围中无形会受到积极的暗示和引领, 也就容易敞开心扉, 接纳别人, 彼此欣赏, 相互帮助, 笑对学习和生活。
2.故事启迪法
好的教育方式往往不是老师的说教, 而是引导学生去思考、感悟, 这种依靠思考感悟得到的启迪才会更加深刻、持久。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科的优势, 相机渗透有关阳光心态、笑对生活的教育。首先, 语文老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资源, 比如在《番茄太阳》一文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别从“我”的角度谈自己的转变, 从明明的角度谈她的幸福与快乐。学生走进了文本, 触及了心灵。他们一方面被课文中的主人公的行为感动, 另一方面, 在自己的身上也看到微笑的力量。除了课内的教学, 还可以借助课外读物中的故事来引导学生感悟, 比如读曹文轩作品《青铜葵花》, 可以引导他们从“青铜”和“葵花”的身上体会如何在困难面前展现自己的微笑;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书, 可以从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体会到做一个“健康人”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应该珍惜生命……
3.榜样引领法
榜样引领法就是以先进的人物为榜样, 以先进的行为为指导, 使学生从他们的身上受到启迪和鼓舞。在引导学生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的教育过程中, 首先要注重选择学生熟悉的、能感受到的典型人物, 倾听他们的经历、感受他们的言行, 从而学习他们面对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比如, 周杰伦是同学们最熟悉和喜欢的歌手, 很多学生是他的铁杆粉丝, 可是学生了解周杰伦的成名经历却不多。他是如何微笑面对生活的呢?周杰伦自小父母离异, 由母亲抚养长大。1996年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 在一家餐馆当服务生。1997年参加一家电台的娱乐节目, 结果演砸了。但其复杂、工整的乐谱被音乐公司老板吴宗宪看中, 邀他进公司作音乐助理。尽管一开始他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帮同事买盒饭、打杂, 但他依然坚持音乐创作。可是, 他那“怪怪”的音乐风格并不被当时的人们喜欢, 老板甚至当面把乐谱扔进垃圾桶内……周杰伦并没有放弃, 反而更加努力, 他以每天一首歌的速度进行创作, 连续7天, 老板总能在一上班就看到他的新作品。终于老板被他的坚持和勤奋感动, 答应找歌手演唱他创作的歌曲。1998年2月, 他创作的《眼泪知道》被公司推荐给当时的天王巨星刘德华演唱, 结果遭到拒绝。之后, 他又精心创作了《双截棍》, 推荐给当时火爆华语歌坛的张惠妹演唱, 再次遭到拒绝。一次次的挫折与失败, 让周杰伦迷茫了……此时, 老板吴宗宪也感到很失望, 打算放弃周杰伦。于是他对周杰伦说:“我再给你10天时间, 如果你能写出50首歌, 而我能从中挑出10首的话, 公司就帮你出唱片。”10天写50首歌, 天知道这有多难, 然而怀抱音乐梦想的他并没有放弃, 再次燃起斗志, 一头扎进音乐室, 通宵达旦地创作……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就这样, 10天过去了, 周杰伦真的拿出了50首歌, 而且每首都写得漂漂亮亮、工工整整。之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周杰伦的第一张专辑《杰伦》终于成功制作并于2001年初上市发行。这个此前无人知晓的年轻人在瞬间一鸣惊人。从一名餐厅服务员到家喻户晓的当红小天王, 周杰伦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专访时说:“我之所以会有今天, 就是我不服输的结果, 我永远微笑着面对生活。”这就是周杰伦, 他在生活中保持微笑的姿态, 这更应该成为同学们喜欢的榜样。
榜样引领在微笑教育中作用的发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有时只有通过一个较长时间段的渗透和融合, 学生才能更加自觉地模仿榜样的行为, 形成自己的认识。
4.活动体验法
活动体验法是学生从行动层面进行感知体悟微笑教育的主旨。体验也叫体会, 是用自己的生命来验证事实, 感悟生命, 留下印象。体验到的东西能使我们感到真实、现实, 并在大脑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 使我们可以随时回想起曾经亲身感受过的生命历程, 也因此对未来有所预感。教师要善于创设特定的体验活动, 让学生参与其中, 感受到面对具体的事情时如何能把微笑转化为一个乐观的心态, 变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一个人的行为判断来说, “懂得”和“做到”、“做到”和“成为习惯”所处的阶段是不同的。因此, 笑对生活, 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 不仅要让学生有清晰的了解, 更要让学生亲自体验, 在体验中加深认识、增强感悟。比如, 学校在分配卫生扫除的时候, 同学们看到自己班级被分配的卫生区比较多, 难以打扫, 有的同学就开始有意见, 闹情绪, 说消极的话。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抓住教育的契机, 要引导学生想一想, 遇到困难或不公平时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在讨论中, 让学生把这次卫生扫除活动看成是一次锻炼自己的机遇, 微笑面对, 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顺利地漂亮地完成这项工作。然后, 再次讨论, 微笑面对我们收获, 比如收获的友谊、收获的方法、收获的能力, 如果当初选择逃避, 可能就一事无成。因此,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带着锻炼自己的意识参与活动, 接受挑战, 把“不利”变成锻炼自己的机会, 微笑面对, 心态自然就阳光了。教师还可以和家长合作, 让学生多吃点苦, 受点挫折。这样, 他们才有“微笑”的能力, 即使遭遇失败也有站起来的本领。
儿童对生命的态度与行为
儿童爱生命吗?怎样理解对生命的爱?儿童思考生命问题吗?思考哪些生命问题?这是儿童生命教育的前提。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对234名小学3至5年级学生进行调查。
(一)爱生命是儿童的自然天性
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不乏对生命的珍爱之情与行,其表现可以归为五方面。首先,儿童对生命的爱更多地表现为爱小动物和自己身体。如“经常给家里的金鱼喂食,给花浇水”、“有一次我的手被钉子扎了,我哭着要上医院,我怕得白血病”。其次,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危险。第三,儿童对生命的爱表现为生死反应。如“看到人死后感到很难过”、“我生病就去医院,怕死了”。第四,儿童对生命的爱也存在矛盾、多疑与盲目。如“爱生命,但很喜欢到危险的地方玩,因为那种刺激的感觉”、“看到别人踩蚂蚁杀蟑螂……内心觉得它们很可怜”。第五,只有个别学生将对生命的爱与回报父母相关。如“爱惜生命,我长大了报答父母”。
这些儿童对爱生命表现的回答反映了小学儿童阶段生命发展的特点。相对于与其它社会关系而言,儿童与动植物的关系更天然、密切,更倾向于关爱比他们弱小的动物;相对于成人而言,儿童更直接用身体感受生命,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危险来保护生命。同时,对生病与死亡的惧怕、对所吃食物的多疑、对动物不论益害都爱等现象,也反映出儿童对生命缺乏科学认识。
(二)爱的缺失是儿童“不爱生命”的根源
并不是每个被调查的儿童都爱生命。在调查中,有少数同学填写了“不爱生命”、“多次想到死”等。尽管人数很少,但所反映的问题是值得重视的。透过其中两位同学的回答,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不爱生命”的根源所在。
一个女生(父亲是经销商、母亲是会计)写道:“我不爱生命,总是让自己生气,不让自己有充足的信心;不爱生命的原因是父母经常不理解我自己的感受。认为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非常无助,没有任何人理解,得不到同情与关心;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孤单的,没有人会关心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一位男生(父亲是书记、母亲是护士长)在问卷中答道,“我平时多次想死,因为在我的生活里是痛苦的,同学们都讨厌我,见到我都躲得远远的,同学还说我和别的同学好(搞对象那种),受尽了侮辱。”
尽管影响小学儿童爱生命的原因多样,但核心是“爱”。儿童对生命的爱与不爱,与其家长的态度密切相关,也与同伴之间是否被接纳与喜欢有关。父母对孩子忽视、否定的态度,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使孩子仿佛失去了与社会、世界连接的纽带,陷入孤单、孤独的感受中。如果失去了与同伴的良好关系,他们也感到不快乐,尤其是被同学“诬陷”、“受辱”。
(三)儿童的生命问题很哲学
小学生年龄很小,但他们也有生命困惑与烦恼。当问及“你想过生命问题吗?”、“你向父母询问过有关生命的问题吗?主要问过的问题是什么?”时,他们的问题主要可以归为三类。
一是关于生命的。如:人为什么而活?人的生命为什么那么珍贵?我为什么有生命?生命是什么样的东西?如果人没有了生命是什么样的感觉?二是有关死亡的问题。如:人为什么会死?死了便什么都不知道了吗?为什么生命只有一条?我能活多久?死可不可怕,死了会有感觉吗?生命可不可以有两次?我会死吗?三是生命的产生。如:人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人是怎么形成的?我是从哪来的?怎么来的?我为什么会从妈妈的身体里出来?
可见,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他们对生命问题的思考并不像成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对生命问题的思考将伴随人的一生,对儿童而言,当遇到烦恼、生病、灾难、死亡等现象时就会凸显出来。如问及“你什么时候想生命的问题”时,儿童的回答是睡觉前、生病时、看到不幸时、考试没考好时等。
符合成长特性的生命教育
儿童生命教育不能脱离儿童的生命成长阶段特点,应回到他们的生活中,回到他们的经验与感受中,从他们对生命的理解、爱护与烦恼出发。
(一)儿童需要生命教育
调查表明,儿童非常需要生命教育。有学生写道:“我想多了解些有关生命的知识”、“觉得很有意义”。可见,儿童的生命教育是多么必要,儿童是多么需要与渴望生命教育。但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给予儿童的生命教育都十分有限。
其实,生命教育关涉人的一生,是终身教育。对儿童的生命教育更为重要。童年期是人一生中的重要时期,弗洛伊德指出,童年期的琐碎回忆陪伴一生。有一部书中写道,帮助儿童正确了解、理解生命,为他们提供生命之爱,培养他们热爱生命之情与行,是为他们的一生幸福奠基。
(二)回到儿童的生命经验与感受中
当回答爱生命的理由时,儿童给出了四种答案。一是生命只有一次,如“生命可以给人的一切一切,是最重要的”;二是生命短暂;三是有美好的愿望,如“因为我从7岁开始就练钢琴,长大想当钢琴家,所以我爱生命”。四是没有理由,如“不为什么,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觉”。因此,儿童的生命教育要从他们已有的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开始。不论其认识正确与否,都是他们已有的、真实的想法。生命教育不能脱离他们的这种状况。
儿童生命教育需要顺应人之天性。首先,关注儿童的身体感受,尤其是在他们生病时,更应给予关爱。感受,在一个人的生命中非常重要,是一个人每一天生命的真实存在。为儿童提供积极、愉快的感受,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为儿童搭建关爱小动物(植物)的平台。如观看动物世界、讲述动植物故事、认养小树、饲养小动物等,让儿童在了解、饲养过程中增长爱心、释放爱心,体验生命。
儿童生命教育要深入生命哲学层面,尤其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保护生命安全、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危险等表层。
儿童生命教育应注重科学性,以此帮助他们克服对生命的不正确认识。如对疾病及其预防的科学认识与正确态度、对生死的初步了解与正确态度、对动植物的基本了解与饲养常识、对危险及其避免的初步了解与正确做法等。这是儿童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特别关注。
同时,需要恰当引导儿童爱父母、爱他人、爱社会、爱环境,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逐渐加大力度。逐步培养儿童感恩之心、同情之心、宽容之心,反对暴力的意识与能力。
(三)为儿童提供生命之爱
儿童的生命教育从爱开始,应为他们提供生命之爱,让他们在生命的早期充分感受到生命之爱。以生命之爱改善儿童的生命状态,促进儿童生命健康成长,这对他们的一生会有重大影响。一定意义上讲,生命教育就是关爱生命的教育。
爱在关系中。为儿童提供生命之爱,就是要理解、关注、尊重儿童,与儿童建立良性交流。在良性交流中,儿童获得他人的理解、关注、尊重,获得生命健康成长的能量。因此,学校开展生命教育应着重两个关系、一个家园建设。首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儿童生命健康成长提供了所需的依恋感、安全感。因此,关爱生命是小学教师行动的基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小学教师重要任务之一。其次,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友好的同伴关系为儿童生命健康成长提供了所需的归属感、尊重感,帮助儿童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是小学教师的另一项重要任务。第三,营造温馨的校园文化。建設家园般学校,让儿童在校如在家般安全、温暖,并能获得生命健康成长所需能量,是小学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
家庭生命教育更重要
(一)父母是孩子生命教育的首任教师
儿童对生命之爱的感受首先来自于父母。调查显示,填写“不爱生命”的儿童,其主要原因是“父母经常不理解我自己的感受”、“老被妈妈打”。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与行为直接影响孩子的生命感受。
儿童的生命意识萌发与生命问题思考更直接来自父母。一位5年级的女生写道:“有一次我在草坪上玩,妈妈看见了,对我说,‘小草也有生命,快下来。’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只要能生长和变化的事物就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以后不在草坪上玩了。”父母的生命意识直接影响孩子对生命的看法。
(二)儿童的生命问题主要请教父母
调查结果显示,儿童之间谈论生命的话题很少,相比而言与父母、教师谈论的较多。父母与孩子交流的生命问题相比于教师与学生在这方面的交流要深一些。总体看来,父母的生命意识、生命教育意识还很薄弱。
通过儿童问父母的生命问题与父母与儿童谈论的生命问题对照发现,前者多为生命哲学之问,而后者多为人生、生活问题。如儿童问:“人为什么活着?”父母的回答是:问你爸/你妈去;为了自己的前途、为祖国做贡献、如果死了会让亲人伤心、为了孝敬父母、活着要拼搏、要学习、要劳动,要自尊自爱等;如孩子问:“我会死吗?”父母往往回答:“你想得太远了。”“你不要乱想,你一定会健康的。”还有的学生写道,“答起来比较麻烦,(父母)一般就随便回答”等。可以说,儿童的生命问题对家长而言是严峻的挑战,对大多数父母来说难以回答,所以他们选择要么回避,要么搪塞,要么责怪。
(三)父母首先需要接受生命教育
首先,父母需要接受有关生命的教育。父母作为成年人,要了解有关生命是怎么来的、生命是什么、生命为了什么、生命怎样才有意义等一系列问题,以便能应对儿童提出的问题。
其次,父母需要接受有关生命教育的训练。父母要有爱孩子的能力与艺术。生命教育要引导父母关注孩子,善于与孩子沟通,给予孩子的爱能被孩子所接受,能与孩子建立良好关系。生命教育要培养父母的敏感性,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尤其是在孩子生病时、临睡时、考试失利时、做错事时、写不完作业时等,要恰当、适时引导孩子积极面对生命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
再次,学校要积极承担培训学生父母生命教育之任务,一些社会团体、媒体也应加大生命教育宣传力度。
需要更为广阔的视野
生命教育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体现,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也是本真教育的回归,尽管诞生时间短,但发展迅速。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主题”之“坚持全面发展”中,明确提出“重视生命教育”。这是“生命教育”一词首次在国家政策文件中明确出现,必将推动生命教育的迅速发展。
一定意义上讲,今天的生命教育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教育理念,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实践探索也形成了一些有效的操作模式。但还有大量基础性的工作要做,如对生命教育内涵理解与界定、生命教育与有关教育的关系、生命教育理论基础、生命教育的机制、各学段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等的研究与探索。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生命教育的重点不仅是生命教育的理论构建,更为紧迫的是青少年儿童的生命教育如何才能有效实施的问题。不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需要有更为广阔的视野,需要借鉴生命教育先行国家和地区的经验。
××小学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习惯。”教育家洛克甚至断言:“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根结底为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少年儿童处在一种最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正是潜能开发和社会性行为发展的最好阶段。基于以上认识,多年来,我校在培养学生习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做了点滴尝试,以期各位同行斧正。
一、建立组织,层层落实,实现全员参与。
行为习惯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它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各个部门都有着紧密联系。为此,我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合力,构建了校长—教导处—工会—少先队—班级—教师—学生全员参与的管理网络;在空间管理上,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互动管理网络,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形成了人人关心学生行为习惯,人人抓学生行为习惯的校园氛围,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制度,明确职责,形成工作连续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并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形成,建章立制、组建相应的监督机构,是抓好行为习惯的重要保障。为此,我校在不断总结、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明确了各岗位的职责及要求,大家互相沟通,分工协作,发挥整体功能,做好跟踪
检查,并把检查结果
作为教师考核、班主任评优、行为规范办班评比的主要依据,其主要制度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细则、行为习惯阶段训练目标、值周制度、月规范班评比制度、三好班级评比制度、教师、班主任量化考核制度、优秀班主任评比制度等等。比如值周制度,我们实行日检、周结、月评的方式,检查内容分行为习惯、卫生习惯、礼仪习惯,检查人员由校领导、教师、学生组成,实行周轮换制,每周由值周领导负责布置周检查计划,强调检查重点,学校每天将检查结果,由值周领导与教师共同商讨审定,公布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揭示板上。从2005年3月开始,我校推行了常规管理积分办法,由辅导员具体负责积分统计,积分结果作为每月评比行为规范班的依据,并在月末给予总结,表彰行为习惯规范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一周工作结束,值周领导要在下一周的班队会上总结一周中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的措施,并与下一周值周领导做好交接工作,力图使我校的养成教育体现制度化、协作性、连续性,把行为习惯的培养真正落到 1
实处。
三、明确重点 分层要求规范习惯养成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过程。我们结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了目标分解,低年级训练重点放在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礼仪上;中年级侧重于调整行为偏差、矫正不良习惯;高年级主要将养成的良好习惯由自觉状态走向自主、自动,把外显的动力逐步内化为个性品质,使习惯稳固化作为重点。为此,学校编印了一套《小学生礼仪训练教材》,教材中针对不同年级设置了不同的内容、训练方法、训练要求,由学校安排课时,进行集中训练。让低年级学生初步懂得怎样去做;中年级主要是巩固练习、强化教育,让学生反复不断去做;高年级强调自我认识,自觉去做,形成习惯,养成做人的基本文明礼仪习惯。学校还将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作为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月,各班要结合各学年段训练要点作好训练工作,月末,学校以抽测、模拟表演、竞赛、汇报等不同形式进行检查验收活动月成果,并将其验收结果纳入优秀班主任、三好班级评比之中。此活动目前已形成一项传统项目。通过反复强化训练,为学生一生基本品德、行为的养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实际,用活载体,促进习惯养成。
(一)总结反思,明确要求,抓好典型,为习惯养成教育引好路,奠好基。
1、开好第一次校会。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学期学生上学的第一天,学校都要组织全校师生召开新学期第一次校会,目的是详细地向学生明确新学期常规要求,为学生尽快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指明方向;为教师日常管理提供管理依据;为学校日常工作步入正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举行好开学典礼。开学典礼是新学期学校举行的一次具有一定感召力和极具教育意义的集会;是师生们奋斗的一个起点,因此,每学期的开学典礼,我们都非常重视。无论形式上、内容上不断地创新,每次开学典礼上学校都要隆重地表彰上一学期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师生个人,激励和引领师生在新学期伊始向更高的目标去追求,为学校新学期的良好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
3、抓好大课间活动。一个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应该说是检验学生良好精神风貌的一个最好的窗口,学生的精神状态如何,从学生的出操、参加升旗仪式的状态就可以看的一目了然。基于以上认识,每学年的新学期伊始,大约两周时间,是我校进行大课间常规训练的时间,已经形成惯例。在两周的集训过程中,体音组老师通力合作、全面负责,班主任老师深入其中,协助体育老师监管,经过几年扎实有效地训练,使我校的大
课间活动得到了上级领导及社会上的广泛认可。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誉,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大课间活动十佳学校。充分展示了我校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用好红领巾广播站。
(二)立足课堂强化指导指导习惯养成。
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不能忽视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而且我们的观点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内容凸显小而实。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从点滴小事抓起。为此,在工作中,我们注重对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我们在课上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有条理的说的习惯,正确流利的朗读习惯,以及认真写好每一个的字的良好书写习惯。2009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了写字基本功的抽则与指导,领导亲自参与,边抽测边指导,从学生的坐姿,执笔姿势,到正确的书写方法,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说明和指导,提高了师生对于书写基本功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结合自己学科的教学将学生正确的执笔姿势的指导贯穿于每一节课的始终,这样,上下协同,持之以恒,逐渐规范了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
六、多方联动,齐抓共管,重视家庭教育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绝不是学校一方的是,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我校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家庭教育较为缺乏的现状,我校开展了家长学校。每学期都要以不同的形式定期为家长授课、对家庭教育志愿者进行培训、交流家教经验,定期以下发告家长书,致家长一封信,办家庭教育报等形式,帮助家长提高家教水平,引起家长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视。每次假期前,我们将致信家长,力争得到他们的支持,建议他们在假期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要求他们实事求是的评价孩子在家的表现,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学校,使我们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工作,联手共同教育孩子,形成教育合力;2007年起,我们开始开展了深入学生家庭进行零距离家访活动,此项活动每学期安排在学生开学前进行,家访人员由各班的语数两名教师参与,每次家访人数不少于10人,访后有记录、有总结,开学后,我们还要依据教师的家访记录找部分学生进行座谈,其目的一是了解学生对家访活动的看法,二是了解我们的家访活动是否真正落到了实处。2010年,我校又与中国移动公司联系,为家长开通了校讯通平台,极大地方便了家校联系,这些活动的开展,深受学生及家长的好评,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反响。为孩子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了推波助
澜的作用。
七、即时反馈,多元评价,激励习惯养成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来看,必要的监督手段能够有力地保障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唤起学生强烈的集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为此,我们还成立了规范养成教育方面的监督机构,全校师生从一进校园开始,其所有的言行举止在自觉履行规范的同时,也在接受学生管理机构的监督。每天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纠正、记录、量化,一天一公布,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在学习、卫生、体育、安全、纪律、礼仪等方面强化训练,根据量化评比成绩,评选示范班级,在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形成了积极的竞争氛围。
根据养成教育的内容,学校要求每班每月评选一批“班级之星”,主要有:“文明礼仪示范生、遵规守纪示范生、自立自强示范生、学习习惯示范生”,通过评比活动,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了人人争做文明守纪的学生,人人争当“校园之星”的良好氛围。
在激励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同时,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把养成教育抽象内容具体化,将抽象内容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例如,国旗下讲话,学校根据每个月习惯养成教育中涌现出的典型、反映出来的问题,确定有针对性的主题,让优秀学生轮流做国旗下演讲,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面对面进行的近距离自我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好习惯伴我行”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认识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形成自觉树立良好习惯的意识。校园之声节目,定期播放“习惯与人生”话题,让学生在耳濡中成长。
及时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功能,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在评价中,奖励和惩罚是常用的方法,小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可需要,他们特别盼望并喜爱别人的夸赞。因此,我校每学期都要评选、表彰一批“校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规范生”等,树立典型,要求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对突出的学生,要上学校光荣榜。开展“争当升旗手”和“争当护旗手”活动,选出最优秀的学生当升旗手和护旗手,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介绍他们的事迹,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
九、规范师德转变观念以身示范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加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修养,显得尤为重要。为使广大教师明确在从事职业活动中,时时、处处、事事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立教,自觉的遵守教师职业道德。我们把师德教育与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有机结合,并建立了《师德考核评价方案》,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价教师等多元评价机制,制定
了《师德考核制度》及《师德先进个人评选制度》,经常组织教师学习全新的育人理念,育人经验,学习身边先进教师以及全国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使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育人思想,让制度、榜样、鲜活的理念鞭策、指导教师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身形象,达到以身示范、以行导行。
十、取得的成绩。
多年来,通过扎扎实实地开展养成教育,提高了广大教师对养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达成了养成教育需要齐抓共管的共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了,教育质量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学校形成了文明守纪、勤奋创新的良好校风,深得社会、家长的广泛赞誉。2004年我校被锦州市教育局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锦州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被锦州市教育局关工委评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示范校、被锦州市环保局评为绿色学校、锦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学校、2005年我校少先大队被锦州市教育局、锦州市团市委命名为“红旗大队”;2006年被锦州市教育局评为养成教育先进校;2009年9月被凌海市教育局评为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从小进行生涯教育为孩子幸福奠基
来源:现代教育报
受访专家:俞国良(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博士生导师)
一项最新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希望重新选择专业。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心理学博士生导师俞国良认为,对所学专业不了解、没有生涯规划是造成大学生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人们对生涯教育还很陌生。到底什么是生涯教育,怎样开展生涯教育呢?俞国良认为,生涯规划应从小进行,中小学应把生涯教育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范畴,把生涯教育与幸福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编制生涯教育读本和教材
“从小接受生涯教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日前,北京市朝阳区幸福村学区举办“全面推进生涯教育,促师生幸福成长”北京市小学生生涯教育现场会,学区副校长田光华向全市16个区县的与会代表介绍说,“结合中国国情,我们编制了《小学生涯教育读本》和一至六年级《生涯教育教材》,通过广泛开展生涯教育,填补了中国生涯教育的空白。”
据了解,生涯教育起源于美国,它关注人的全部生涯,按照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定向、生涯准备、生涯熟练等步骤逐一实施,使每个人获得谋生技能,并建立个人的生活形态。
起,幸福村学区也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入学校教育,对学生从小渗透职业概念,帮助他们确立具体目标,做好近期规划。
学生在体验中学会规划人生
“有一次在医院输液,护士阿姨给我扎针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让我忘记了病痛。当时我就暗下决心,长大要做一名护士。”“生涯课让我知道,不管将来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良好的习惯,我一定会努力的。”对不少小学生来说,生涯规划还很陌生。但幸福村学区的孩子们已经尝到了生涯规划课的“甜头”。
在三里屯小学的课堂上,生涯规划课总是以不同情境的体验活动出现在孩子们面前。“拍卖”课中的`“小小拍卖师”、摄影课中的“小小摄影师”……通过体验,孩子们不但了解了这些职业,还学会了与人沟通、合作,“这样的课堂充满乐趣”。
“我们利用班队会、校本课时间开展小学生涯教育,按照‘生涯茶座’、‘生涯指南’、‘生涯镜鉴’、‘生涯实践’、‘生涯感悟’五个环节,一步步将知识融于实际操作中。”田光华说,社会大课堂、青少年教育基地、职业体验基地等都是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资源。“这些活动不但拓展了学生的生活技能,让学生感悟到各行各业的重要性,也促使他们认知自我、了解社会。”
生涯教育为学生幸福奠基
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做事没长性。为了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惠新里小学教师李楠安排了《好习惯助成长》这一课。
在教学中,她搜集了动画片《没头脑》的视频,让孩子们为没头脑挑毛病,同时反思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表现。“课上,很多孩子下决心要改正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的习惯,效果很好。”李楠认为,生涯教育是人的终生教育,应该从小学开始,从细节出发,为学生合理规划一生奠定良好基础。
走进莱芜二中,一块快金光闪闪的奖牌、一面面火红耀眼的锦旗映入眼帘:全国计算机实验学校、山东省体育项目传统学校、山东省电化教学先进单位、山东省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山东教育报中学生记者站、莱芜市规范化学校、莱芜市文明单位、莱芜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莱芜市素质教育先进单位、莱芜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一所普普通通的农村中学,在短短几年内靠什么赢得了如此多的头衔?靠什么赢得了如此众多的荣誉?
且让我们走进这所学校,透视她的办学秘密。
一、靠机制创造公平
改革就是革命,革命就是开拓,开拓就是奉献。没有改革就没有创新,没有开拓就谈不上发展。
8月21日,莱芜二中校长陈传军在七届二次教代会上作了《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创设和谐人际心理氛围》的报告,为莱芜二中下一步的发展勾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陈校长说:“学校工作没有新思路就没有新出路,学校要发展必须要改革。通过改革,改变旧的用人机制,实行新的聘任制,以启动学校内部活力,让学校‘这盘棋’活起来……”这些深刻而又有远见的话语,道出了全校师生的心声。
以崭新的姿态迈向新世纪,没有多少现成的经验供他们借鉴。如何谱好自己的曲、唱好自己的戏,探索一条具有时代特色、二中特点的发展新思路?
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前提。该校采用了“求教于实践、问计于群众”的方法,在整个学校展开了“学校要发展,应该怎么办?”的大讨论。经过广泛的调研咨询、参观考察和上上下下的讨论,学校发展的宏图大计聚到了一起,其中最鼓舞人心的点睛之笔是实行“双向选择、分级聘任”。
根据学校工作的实际,由校长决定对中层部门的聘任;其次对各中层部门进行设岗定编,由中层部门负责人聘任教职工;然后应聘教职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填交《莱芜二中教职工应聘志愿书》,由各部门负责人按其顺序志愿予以聘任。教职工有应聘的选择权,各部门负责人也有聘与不聘的自主权。教职工是中层部门聘任的,不是对校长负责,而是对中层部门负责,必须按照中层部门的安排来开展工作,否则将直接关系到对他们的评价与续聘。中层干部必须上对校长负责,下对应聘者负责。不然,上不续聘、下不应聘的现象就有可能发生。这样逐步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闭合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解决“干好干孬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莱芜二中对教师实施了目标管理,强化了质量评价。学校制定了《莱芜二中教职员工岗位目标评价细则》,对任课教师、行政后勤人员确立了详细地目标任务。为了将这一细则落到实处,该校又制定了《莱芜二中教职工聘任方案》,为实施教师岗位目标提供了科学的评价依据。通过岗位目标管理和质量评价以及严格的考评和有效的目标管理运行机制,使学校的目标管理,成为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而且是非办不可的事情。目前,莱芜二中的评优树先、职称评定,都不是评出来的,而是算出来的,在学校形成了约束竞争机制。
公平的机制,使莱芜二中“这盘大棋”越走越活,教职工由“要我干”变成了“我要干”,人人谈教学,个个议工作,时时有要求,处处有人管,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象,整个学校一片勃勃生机。
二、以民主促和谐发展
高度的民主意识和优良的民主作风是确保群众更多地参与民主管理的思想基础。谁能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谁就能成就一番事业。
俗话说,“打铁先需自身硬”。莱芜二中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作风上做到了“以宏量容人,以诚心交人,以廉洁聚人”。在工作上,提出了“职责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标上合;机构上分,关系上合”的原则,党支部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支部成员团结协作,奋发向上。过硬的领导作风,使领导班子成员个个具有务实精神、奉献意识,样样以身作则、身先士卒。
莱芜二中始终把建立和健全教代会制度作为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内容。该校通过教代会达成了“统一思想,建章立制”的共识,确立了“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管理特色;学校深化了内部体制改革,确立了“双项选择,分级聘任”的用人机制;,又通过教代会提出了“深化学校教学改革,实施学生全面锻造”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及今后几年工作的指导思想。
校务公开是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要举措。莱芜二中校务公开的方式有:校务公开栏、校长信箱、校长办公会、校情发布会。校务公开的内容包括: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目标、管理制度;教职工工作考核;教职工聘任;评优评先;发展党员;职称评定;基建项目、承办单位;财务管理;住房分配;福利、奖惩;班级量化管理等十一个项目,全部公开,让教职工全方位多角度地知情、知政、议政、参政,鼓励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三、走教科研兴校之路
教研、科研是教学工作的先导,是衡量一个学校深化教研教改的重要尺度。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队伍建设也由原来的“经验型”转向了“科研型”。
为进一步解决教师“怎么干”的问题,莱芜二中成立了“教育科研研究室”,。让教师通过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培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教学观,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变“上课”为“导课”,使教师由“演员”变成“导演”,学生由“观众”变成“演员”,真正突出“教与学的双主体”地位。
在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建设方面,该校成立了CAI课件开发部,建立了教师微机室、多媒体网络教室、多媒体报告厅、卫星地面接收站、校园闭路电视系统、无线电广播系统。与此同时,还开通了山东同步教学网、北京101中学网,老师们可以随时上网查询有关资料,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校园网的建成使该校网上管理成为现实。
学校对所有教师进行了培训,提高了教师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操作水平,培养教师自己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及网上操作能力,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教师进行教法和学法研究的主攻方向,实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四进”,即:现代教育媒体进教室,现代教育手段进课堂,现代教育设计进教案,现代教育技术进考核。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每位教师有一份现代教育技术刊物,建一本电教优质课的观摩笔记,上一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的公开课,写一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论文或经验总结,做一份教学软件。今年4月,全市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现场会在二中举行,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
四、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全面锻造
能否培养出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跨世纪人才,是衡量一个学校生存与否的重要尺度。莱芜二中作为一所规范化学校,在素质教育的春风里,又插上了特长教育与自我锻造的翅膀,在广阔的教育领域里,大鹏展翅,已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
1、参与管理,自我锻造
曾几何时,广大教师早起晚睡、加班加点,积极性很高,但取得的成绩却不理想。究其原因,归根到底就是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有失合理性、科学性。要想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单就学习而抓学习、就成绩而抓成绩已经走到了尽头,必须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锻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培养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莱芜二中启动了学生的自我锻造工程,它是一项以学生自治为主题、以班值周为突破口的学生全面锻造工程,让学生以班为单位每学期停课一周接受自我锻造,参与学校方方面面的管理。近两年来,值周班严整有序的工作已渗透到学校各个部门之中,三操质量、卫生状况、校园文化等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学生由他律变成了自律,由被管理者变成了学校的管理者,时时处处体验着“班级主人”、“学校主人”的角色感受,在具体管理中体验着艰辛,也品尝着欢乐。对此,学生感触颇深:“以前有事靠别人做,现在轮到自己做了,才懂得其中的艰辛”,还有的说:“值周让我扔掉了懒惰,学会了待人学会了处世,找回了自我,真正懂得了人生的含义……”
莱芜二中特别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今年3月,莱芜二中召开了第一届学生代表大会,学生利用四个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代表分组讨论,商讨学校在管理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治校良策。学代会期间,学生通过登台演讲,竞选产生了级部学生会,组建了校学生会。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分别被聘任为校长助理、级部主任助理。学代会让学生真正成了学校的主人,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学代会的召开,标志着二中的民主管理工作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培养特长,自主发展
无个性即无人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长,只不过被掩盖或压抑着,未被发现而已。“学生的需要是我们生存的唯一理由”这是莱芜二中喊的最响的口号。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特长,学校成立了特长教育培养办公室,开设了一系列拓宽学生知识面、发展学生特长、增强学生能力的选修课、活动课,美术、音乐、书法、舞蹈、武术等特长班,先后开展起了各种有声有色的活动。学生自主倡导创建社团,如学生记者团、吐丝文学社、戏剧社等,其中戏剧社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真情》,获市表演一等奖、优秀作品创作奖,并代表全市参加了山东省20素质教育成果展,荣获山东省表演二等奖,深受观众好评。学生记者团也十分活跃,他们除对学校的重大活动进行报道外,还定期召开记者团座谈会,疏通师生关系,增进相互了解。学生记者团座谈会成了联系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和纽带。
3、开阔视野,自主学习
学校教育可以用“时间加汗水”将学生送进高校,但学生却不能用“时间加汗水”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能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奠基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素质教育也决不是选择学生的教育,而是引导学生选择的教育。莱芜二中利用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全面开放现代教育设施和资源,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可自主选择去图书馆、计算机房、实验室进行自修学习。同时,该校还组建了各种辅导班供学生选择:针对智商一流的拔尖学生,成立各种提高班,如物理提高班、化学提高班、数学提高班等,配备骨干教师进行优生优培,使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深入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针对品学兼优、又有特长的学生,组成各种特长学习班,进行特长指导;针对素质一般、要求上进的学生,开设各种成功教育课,让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同时,稳步地迈向成功;针对素质较差或在某一学科有缺陷的学生,进行弱科补课教育,使他们实现“后进生”到“优生”的转化;针对考学无望的学生,开设经营管理、机电维修等专业课程,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培养一技之长。
4、强化养成,自主自立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莱芜二中在抓学生的养成教育时,采取了“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的方法。所谓“大处”就是一切从培养合格的中学生构想,而“小处”则是从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做起。为此,学校制定了学生自律50条,要求学生对照学习、检查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一口痰迹、一片纸屑、一个脚印、一点果皮,也不放过;坐立行走、发型服饰,都有严格要求。通过强化管理,使学生达到了“什么时间干什么事,什么地点干什么事”的高度规范程度。养成教育培养出了良好的学风,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五、改革创新出特色
学校唯有办出特色,才有生命力。要办特色学校,就是使学校的管理有特色,教育教学改革有特色,办学模式有特色,也就是领导有风格,教师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创建规范加特色学校,是莱芜二中广大教职工长期以来一直在追求和探索的目标,几年来,莱芜二中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管理特色;构建了以升学预备教育、就业预备教育、特长培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普通高中办学模式;打破了单一的必修课课程结构,建立起了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三大板块相结合的综合型课程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必修课、加强选修课程、完善活动课程。
为进一步拓宽办学渠道,早日跨入省名校行列,学校在现有教学设备、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基础上,新建起了9000余平方米的智能教学大楼,开放了全省最大的图书阅览室,装备了全省一流的实验室,建成了高标准的400米的田径运动场,大大加快学校与现代教育接轨的进程,使二中成为培养高素质、高能力人才的基地。
“相约长风冲巨浪,敢立潮头唱大风”,短短三年时间,二中人勇立潮头,铸就了新世纪的辉煌。回首昨天,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21世纪的今天,莱芜二中校长陈传军正与全体师生一道奋力拼搏,勇于开拓,二中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灿烂。
请看下面4组报告:
(1) 成都市一名13岁少年因与父母就学习问题发生争执,纵身跳下7楼结束了生命。
(2) 黑龙江省讷河市第一良种场小学的2名小学生,因为迟到受到教师批评后,喝下农药自杀身亡;江苏省南京市一名小学生因上网问题与父母产生矛盾,竟5次自杀。
(3) 一名20来岁的女孩从广州番禺区丽江花园丽影楼一座7楼窗户前飞身跃下,当场身亡。有知情保安透露,该女孩为一名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怀疑因找不到工作、压力过大而选择了绝路。
(4) 中国3亿多未成年人群中,15岁以下的青少年每年因疾病、车祸、自杀等原因造成的意外伤亡人数近50万,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上升。
为什么一朵朵青春的生命之花,就这样在风中接连飘落?导致生命之花陨落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学习压力大、教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等是首当其冲的因素,但生命教育的缺失更是不可回避的。初中生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和他们正处于“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的关键时期,决定了他们更加需要生命教育。他们对生命有了朦胧的思考,但往往存在着一些偏差。他们的独立意识与逆反心理同步增强,往往对“自尊”很看重,相反对生命却异常漠视。关注生命教育,刻不容缓!实际上,生命教育在我国已经启动多年,生命教育的研究也已生根发芽。但人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尚不统一。生命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我们的生命教育多是“舍生取义”“大义凛然”的教育,少有对看重自身价值的教育;多是“不畏强暴、见义勇为”的宣传,少有“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的传授。试问,形式如此单一、不完整的生命教育,何以引起学生共鸣?不恰当的生命教育助推了人们对生命的不尊重和漠视。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的生命教育。让我们的生命教育适应新情况、新发展,为每个生命的成长奠基。
生命教育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参与。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阵地,思想政治课是生命教育的主要课程载体。作为思想政治教师,我们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让思想政治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教育的绿洲,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开展生命教育呢?
一、走近生命,行至学生的心灵深处
意识决定行动,我们要在学生的思想上做文章,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让生命意识深入学生的灵魂深处;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珍爱生命成为学生的生活习惯。为此,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近多彩的生命世界,去欣赏、感悟生命,从中获得对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新认识,从而增强其生命意识,让生命意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生根发芽。生命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适时地和学生探讨生命的话题,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生命教育。我们要引导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把生命融进现实生活,形成正确的生死观、生命价值观。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因此,丰富学生的生存感受和培养学生的生命情感、滋养学生的生命之趣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就会自觉筑起自我保护的坚固长城。
二、走近生命,寻找生命教育的源泉,揭示生命的内涵
教师要充分挖掘初中思想品德学科中蕴含着的丰富教育资源,揭示生命教育的内涵。初中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教材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都蕴含着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用之不竭的素材。构建富有生命力的思想品德课堂,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力。比如初一上册《思想政治》课本 (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9页:计算你的生命已用去的天数及你的生命还剩下的天数。算完以后,自己的第一感受是什么?学生通过计算会得出:人生在正常情况下也只有3万余天,自己差不多还剩2万多天了。把生命折算为天,学生都大吃一惊。此时,学生才真正懂得了“生命宝贵”的涵义。再比如初一上册《思想政治》课本 (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4页“读一读”中的《小鱼在乎》一文,我们要让学生明白,生命之网并非人类所编织。人类不过是这个网中的一个结、一根线。人类和其他众多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人类应该和其他生命做朋友,和谐相处。当我们自己的生命遭遇困境时,要勇敢面对;当他人的生命遭遇威胁时,要尽可能伸出援助之手;当生命不再完美时,依然肯定、悦纳生命。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就是一个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库。只要我们肯用心,生命教育与思想品德教材定能做到完美的结合。
三、走近生命,感悟生命的真谛,构建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
我们的生命教育既要有奉献精神的宣传,也要有自我保护的方法指导;既要尊重他人的生命,也要看重自身的价值。首先,要教育学生远离伤害,掌握应对困难和危险的方式方法,引领学生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教育学生用实际行动来呵护宝贵的生命。其次,要教育学生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精彩无限的世界是由众多生命构成的。每种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我们应该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感激之心,善待大自然,美化大自然。再次,要教育学生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要热爱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最后,要教育学生,生命在关爱中存在,在奉献中提升。挫折教育、逆境教育、意志力教育等都是我们的必修课。构建系统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让生命教育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四、走近生命,走进生活,重视实践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是生命成长的土壤。离开了实践和生活的生命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注定不能成功。珍爱宝贵的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是生命教育的最终目的。要达到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必须重视实践,走进生活。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依托教材创设教学情境,让教学贴近生活,走进学生,贴近实际,走进实践。在这方面,笔者尝试了以下的做法。
(1) 搜集有关生命的音像资料,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将生命问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生命教育融入学生的灵魂,内化为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比如在教授初一上册《思想政治》课本 (山东人民出版社) 第一课第一节中“世界因生命而精彩”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出示了《奇妙的海底世界》《神秘的森林生命》等视频。学生的表情至今都令笔者难以忘记。惊诧于生命美丽,感叹于生命美好的学生又怎会不珍爱生命呢?
(2) 以“生活情境”为基础组织教学,回归实践,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如学习“自我保护”这一部分内容时,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组织学生讨论。讨论的问题主要有:在你的生活中曾遭遇过哪些突发事件?你是怎样处理的?面对不法侵害你怎么办?紧急情况下你会自救吗?你有哪些自救妙招,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与学生的自身相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通过学习,学生的自防自救能力大幅提高,生命意识得以增强。
(3) 组织各种活动,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没有实践体验,就没有养成教育。抽象的理论知识,很难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田。我们要引领学生走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寻找生命的真谛。森林、草地、企业、家庭等都是我们进行生命教育的好地方。我们的生命教育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生活化、实践化的生命教育,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了生命的搏动,感受到生命魅力的学生走出课堂后就会自觉运用理论知识去关注和审视周围的人与社会。
五、结束语
一、拓宽视阈,享受绘本阅读之美
1.阅读图画,享受绘本绘画之美
对于绘本,图画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优秀的绘本图书,每一幅画都彰显着独特的意蕴和价值,图画构建的故事,契合了低年级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心理特点,让学生享受翻阅纸质书带来的幸福体验,养成从小读书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利用绘本中的一幅或者一组精彩图画制造悬念,帮助学生形成阅读期待,让绘本的精彩浸透到学生的意识之中。例如,在教学《可爱的鼠小弟》时,在很多文字无法推进的地方,绘本总是以图画的形式呈现。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总是让学生细致观察图片,为学生留充分的空间进行想象,领会绘本的意境。这对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2.感悟文字,享受绘本反复之美
除了图画之外,绘本读物的很多语言运用有着自身的特色和规律。根据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规律,绘本总是以反复的手法,让学生的能力在文字与图片的配合中得到发展。
例如,《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反复使用“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它会要 ”句式,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绘本中这些语言表达的特色引导学生悉心体会,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言积累,从而形成阅读积累,增强绘本阅读的乐趣。
二、挖掘主旨,感受绘本的多元价值
1.在阅读中相机指导
绘本之所以能够吸引学生,很大程度上源自绘本对细节的刻画以及对故事情节在起承转合上的精妙设计。这些内容,教师应该努力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在真实可感的氛围中悉心体悟。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与会走路的树对话,给绘本中的动物写信,扮演绘本中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始终以放松的心态感受音乐的旋律,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时而悲伤沉郁,时而激昂亢奋。
2.在阅读过程中因势利导
阅读接受理论告诉我们,学生的自主阅读源自内心深处的渴望与需求。阅读绘本的价值其实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价值。绘本阅读给予了学生视、听、想等多重思维刺激,这是一般性阅读所无法替代的阅读感受。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都将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中,栗色的兔子曾经说:“我爱你,从这条小路一直伸到河那边。”利用这句话,我引导学生对妈妈表达自己的爱。在这样的体验与转化中,学生的智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在阅读过程中批情入境
绘本故事的选材大都是人世界最纯真、最真诚的情感元素,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畅游其间,接受的是最纯净的情感荡涤。比如,在阅读《发明家奇奇兔》时,学生对奇奇兔发明的各种新奇的装置产生了好奇,那种源自内心的好奇和激动是任何一种文字所不能替代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出发点,使绘本阅读着眼于学生的内心世界,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
三、激活成长的内驱,探寻绘本的言语营养
绘本的语言具有鲜明的简洁性和生动性,学生在阅读绘本时学习语言的方式多种多样,多维的言语习得形式在绘本美妙意境的浸润下,更加具有实效性,学生在领悟绘本语言的同时,更能习得其中的精髓。
1.在绘本阅读中品味意蕴
绘本是一种以文字和图片两种形式彼此交织讲述精彩故事的文本形式,在文字与图片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所接受的不仅仅是文字形成的想象空间,也不仅仅是图片的外显视觉刺激,而是双方共同建构出的独特的故事意蕴,让学生在感受故事的同时构建精神世界,提升自身的生命质量。
随着精品的不断诞生,绘本阅读已经成为当下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并在不同主题下给予了学生不同的阅读感受。《猜猜我有多爱你》鼓励学生大胆地向亲人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有友情要出租》告诉学生如何才能获取真正的友情;《一片叶子落下来》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阐述了“生命是什么,死亡是什么”的神圣主题……学生在阅读绘本时,将一股无法估计的精神财富注入自身的生命之中,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2.绘本阅读中的角色体验
绘本中纯净烂漫的语言、大胆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的心灵变得越发纯真和敏感。新鲜丰富的语言激活了他们的情感。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让学生以自身的情感体验体会故事情境,通过移情的方式感受文本,与人物对话,帮助他们获取人世界最美好的情感元素,并对其进行品格的熏陶,形成人格素养。
绘本阅读以其新颖和便于学生接受的特点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阅读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绘本阅读也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因此,语文教师唯有运用多重视角才能真正发挥绘本阅读的作用,更好地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为教育家型校长的成长奠基】推荐阅读:
着力实施素质教育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12-18
努力做一名教育型家长05-28
教育名师的成长05-26
在幸福的小班教育中成长12-02
校长在法制教育大会上的讲话05-30
关于孩子成长教育的发言稿07-24
我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演讲稿05-28
家庭教育对成长的影响英语范文09-18
校长教育考察报告01-05
以三生教育为载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