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服务礼仪培训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志愿者服务礼仪培训(精选8篇)

志愿者服务礼仪培训 篇1

一、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的概念及常识。

志愿者的概念:“志愿者”(英语Volunteers)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的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

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在台湾,志愿者称为“志工”。

志愿者的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奉献--原指恭敬地交付、呈献,即不求回报地付出。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

友爱--志愿服务精神提倡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不论高低贵贱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

互助--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

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

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

对志愿服务的错误认识:

1、有些人片面地认为从事志愿工作是慈善为怀、乐善好施的表现,把志愿工作看成一种单方面的施予;

2、认为志愿工作只是为了减轻专职人员的工作负担,把志愿者当作“廉价劳动力”;

3、认为只有那些不愁衣食及有大量空余时间的人,才有资格或才会参加志愿工作。

其实,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利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及“义务”的积极和有效的形式。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自身得到提高、完善和发展,精神和心灵得到满足,因此,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是“乐人”,同时也“乐己”。参与志愿工作,既是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同时也是在传递爱心和传播文明。志愿服务个人化、人性化的特征,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二、一名优秀志愿者必备的素质要求。对志愿者个人:

1、志愿者必须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才能有正常的心态去帮助别人。才能体会到“送人瑰

应该善于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对所属志愿者组织:

包括组织者在内,人人都是志愿者,大家既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因此,志愿者对所属机构应抱建设性的心态,多支持、多理解,积极主动参与管理、策划和组织工作。

对所属服务组、服务小组:

1、服从所属服务组、服务小组的工作安排。

2、虚心听取服务组、服务小组的意见,在服务过程中要始终与服务组、服务小组保持联系。

3、对所属服务组、服务小组、服务对象负责,对服务组、服务小组尽可能去维护、去了解,有问题有疑虑要当面解释清楚,不宜在背后妄加评论。

对所服务的工作:

1、志愿者在决定参与某项服务前,必须清楚了解服务的内容和要求,与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是否相符,对工作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服务技能上的准备。

2、志愿者不可轻率作出承诺,承诺了的服务必须尽心尽力完成,如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履行承诺的,应做好解释工作。

3、绝不允许利用志愿服务之便,开展促销、营销、传播不良言论等有违志愿服务精神的任何活动,绝不允许以志愿服务收取服务费用。

对服务对象:

涸?”弟子半天答不上来。释迦牟尼告诉他:“将它放入大海里去。”

这段简单的对话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个人总是社会中的个人,社会总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人与社会是息息相关的。个人离不开社会,个人只有融入社会才具有生命力,才能发挥其聪明才智,实现其自身价值;反之,个人如果脱离了社会,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会象水滴一样干涸。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当你把爱心奉献给他人的时候,你也收获了爱的果实。

所以志愿者的社会价值就体现在:

1、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志愿者在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也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这种“爱心”和“文明”从一个人身上传到另一个人身上,最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暖流。

2、建立和谐社会。义务工作,是提供社交和互相帮助的机会,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关怀,降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社会和谐。

3、促进社会进步。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义务工作正是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服务社会的行列中来,对促进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志愿者的个人价值:奉献社会、丰富生活体验、提供学习机会、组织性的志愿者团队必须有一定的价值观去体现他们平常的目标、成就、共同意见和行为。

当一个队伍没有他们一致的价值观,那么这个队伍将会变得难以组织;会因为意见分歧而难以开展工作。所以,在志愿服务中提出和推广这些价值是组织者和志愿者组织的首要责任。

四、志愿者应正确认识自我。

认识自我也就是自我认知: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的形象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包括了对自己的动机、意图的验证与评价。

为了更好地适应志愿服务的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应该对自己的体魄、欲求、动机、意图、思想、感情、智力、个性特点有所认知。但要提醒的是自己本人更容易受到自己的认知框架的影响和制约,正如俗语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所以在需要的时候应该询问一下自己身边的朋友,更全面的认识自己。

关于对自身参与志愿服务动机的认知:

参与心理是社会人士要求成为志愿者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维系志愿者在机构中参与志愿活动的思想支柱,所以志愿者自己必须对参与心理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归纳起来,对志愿工作的参与心理有以下几种:

1、帮助有需要的人,回应社会需要;

3、对无报酬的工作不感兴趣

4、认为做志愿者的意义不大

5、不知道怎样参与志愿工作

6、对志愿工作概念模糊,不了解其性质

7、认为志愿工作是青年人的活动

8、认为志愿工作是消闲玩意

9、没有信心去应对志愿工作及服务

10、志愿服务种类及性质不适合自己的选择

11、认为志愿者是为人作廉价劳动力,地位不被重视,怕别人讲闲话

12、怕志愿工作太投入会影响学业、功课或家庭生活

13、没有得到应有的支持甚至有很多人反对

14、怕接触到一些让自己悲伤或困难苦恼的人和事情

当有了一定的参与动机后,这种动机会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咧?它会使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取向出现一些不同的情况:再者,这样也可对任用志愿者起到一定帮助,协助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服务前,先了解自己的期望及需要,以免有所失望。作为志愿者组织机构必须对众多的参与志愿活动的动机及可能有的表现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在挑选志愿者时应多加注意和重视和培养,否则,会为组织机构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影响自身的发展。

志愿者的参与动机其实是其价值观一个侧面的反映,1谈中要经常使用的礼貌用语是: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交谈中,语言必须准确,包括发音标准、清晰、音量要适中,语速要适度,口气要谦和,讲话的口气一定要平等待人,不要随便教训、指责别人。交谈中还要注意“四有四避”,即有分寸、有礼节、有教养、有学识,要避隐私、避浅薄、避粗鄙、避忌讳。交谈时要神态专注,要用词委婉,礼让对方。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3、志愿服务过程必须注意的技巧和方法。

1、在进行志愿服务前,我们要清楚明白工作的目的及性质,并考虑自己的能力与兴趣是否合适,对工作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遵守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规定,上岗服务时,必须仪表端正,举止稳重,文明礼貌、在规定的场合,如果条件允许,必须穿志愿者服装。必须带志愿者证。

3、服务要持久有恒,对承诺的服务必须尽心尽职完成,不得无理将工作半途而废。如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履行承诺的,应做好解释工作。

4、尊重服务对象,应保持互相帮助的平等精神,不应有“施予”的心理和“救世主”的态度。

5、服务要热忱,不要斤斤计较利益问题,更不得假公济私。

6、应尽量了解服务对象,明白其真正用意,常设身处地为服务对象着想,在提供服务时,应尊重服务对象

3我们的大学生,我们的青年志愿者,咱们是怎么做的?我知道我们很多孩子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会问爸爸,给我订蛋糕了吗?妈妈,给我钱,我要和同学们聚一聚。哎呀!(感叹)我们在座的志愿者不会这么做。但是,我感觉到我身边许多的青年都在这样做。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首先,要感恩父母。感恩父母,感谢社会,感谢自己所从事的这份事业。你就会产生爱。当你带着这份爱去参与,别说是一般性质的公益活动,就算是世博会、奥运会,我觉得都不难。这是什么,这是爱。

礼仪是什么,是敬重,敬重别人。志愿服务礼仪合在一起是什么?一个字,就是爱。所以,想通过咱们今天到会的全体志愿者,把我们的爱洒在凉州,洒在武威,洒向全省、全国;把我们的真正的爱撒在人间。一首歌唱的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的社会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志愿者服务礼仪培训 篇2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培训机制

1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社区”逐渐代替了原来 “单位”包办的事项,社区居民也由 “单位人”向 “社区人”转变。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细胞,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各种类型的便民利民服务,成为连接社区居民学习、工作、生活中紧密联系的 “纽带”,社区的功能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的公民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日趋增强,促使大量的大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参与到社区服务与建设中。国家积极推动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服务中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活动。1996 年12 月23 日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联合民政部一起下发了 《关于在城镇街道开展 “大学生社区援助”的意见》,并共同组建 “全国大学生社区援助活动领导小组”,揭开了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序幕。2002 年,党中央在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为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2006 年年底,团中央开展了题为 “参与志愿服务,共建和谐社会”的社区志愿者服务行动,积极推动大学者志愿者参与到社区服务活动中来。2010 年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达28. 9 万个,社区志愿者人数达2900 多万人,服务小时数达1500 万小时。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把社会实践领域从校园延伸到社区。不仅有利于为社区群众提供精神文明服务,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精神文明风尚,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大学生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区、认识社会,锻炼和提升他们的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以后的成才做好积极的准备。

2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含义与内容

2. 1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含义

九部委( 2005) 在 《意见》中开宗明义地阐释了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内涵: “由社会组织和个人自愿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为居民和社区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为”。据此,董慧、梁凯( 2011) 认为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是指,大学生依据个人的意愿,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要领域,通过充分运用社区资源,面向社区特殊困难家庭和居民开展服务的一种公益性活动。

2. 2 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的内容

邹思敏、程诚( 2009) 提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内容包括: 1志愿者定期、定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技能性或劳务性服务,如课业辅导、法律咨询等服务; 2针对特殊服务对象的 “一对一”重点帮扶服务; 3协助居委会及辖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共建活动。

在此,综合有关学者研究,笔者将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按照专业程度划分为两类:

( 1) 一般性志愿服务

此类志愿者服务内容简单、专业技术性要求不强,主要包括课业辅导、教育帮扶、文明交通劝导、安全培训、社区活动组织和安排等,此类服务对志愿者要求不高,只要有志愿意愿皆可参与。

( 2) 专业性志愿服务

此类志愿者服务内容较为复杂、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主要包括: 针对社区特殊群体提供的社区照顾、社区融入、就业辅导、精神压力与心理疏导、社会支持与保护、亲子关系、亲职培训等。此类服务对志愿者专业和能力有严格的要求,一般倾向于志愿者具有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专业背景。

随着社区发展和志愿服务事业的推进,社区居民的志愿需求逐渐由 “一般性志愿服务”向 “专业性志愿服务”转变,这使得社区服务对志愿者队伍的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

3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不仅丰富了志愿服务的内容,而且也实现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社区服务在双赢机制下的相互促进。在近20 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并举得了显著的成就。随着社会主义社区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社区居民对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改善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社区志愿者服务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使得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存在如下问题。

3. 1 服务领域狭窄

孙元( 2008) 、周燕( 2014) 指出当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领域还停留在扶弱、助残、支教等传统领域,而对社区教育、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方面的志愿服务较少涉及,并且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也出现了服务能力较低、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

3. 2 服务方式落后

唐经伦( 2014)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两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矫正服务指出,当前大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普遍存在: 服务形式单一、服务层次较浅,志愿者缺乏促使服务对象再社会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3 自身素养限制

梅霞( 2014) 指出由于大学生志愿者在服务时间的有限性使得大学生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出现情绪不稳定、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不够等现象,使得志愿者在参与一段时间志愿服务后就自我放弃,半途而废。此外,大学生志愿者还存在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眼高手低、对某些服务不屑一顾等现象。

4 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机制探讨

面对大学生志愿者社区志愿服务所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认为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当前我国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机制方面发展滞后,而导致志愿服务效果不佳。很多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将大学生招募之后,相关组织缺乏或很少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服务技能、服务知识、服务经验分享和社区常识等方面培训。一项基于北京、天津、上海等九个省市32 所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措施的调查显示,见下表。

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组织的重要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者组织的培训既是大学生志愿者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通过培训志愿者组织可以向大学生志愿者传授技能、强化志愿者组织宗旨并塑造组织文化。综合国内外志愿者管理的相关经验,笔者在此尝试构建一套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机制:

4. 1 志愿者培训需求评估

( 1) 运用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需求;

( 2) 根据志愿者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运用行为观察和技能测试的方法判断志愿者的培训需求;

( 3) 志愿者培训需求评估可以为培训目标的设定和培训方案制定提供明确的方向。

4. 2 制定培训目标及培训计划

( 1) 在了解大学生志愿者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设定志愿者培训目标,志愿者培训目标重点关注于: 志愿服务价值观、传授知识和提升技能,注重培训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 2) 制定志愿者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应包括志愿者培训的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以及培训方法和手段。

4. 3 开展志愿者培训及记录

选择有经验的志愿者或外聘专家对志愿者按照 “志愿者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培训的过程中须注意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记录并存档,以便培训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4. 4 志愿者培训活动评估

在志愿者培训活动结束之后,志愿者组织还需要对志愿者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相关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运用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以评估志愿者培训活动的效果,从而促进培训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九部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意见[J].社区,2005(22).

[2]董慧,梁凯.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1(7).

[3]邹思敏,程诚.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管理模式探讨[J].科技咨询,2009(5).

[4]孙元.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服务制度化的建议[J].青年志愿者,2008(1).

[5]周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4.

[6]唐经伦.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志愿服务机制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4(2).

为志愿者提供能力建设培训 篇3

志愿者管理是影响志愿者在志愿服务中的价值观、责任感、技能和行为的组织文化、政策和制度,其目标是促进NGO的公益使命达成。

惠泽人在探索志愿者管理机制,建立VAS(志愿者支持系统)的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教训和挑战,我们目前的做法是:

首先进行志愿服务项目规划,根据服务需要确定志愿服务岗位和职责,为此进行志愿者招募;每一名通过面试的志愿者,须先在入职培训中了解机构的发展规划和志愿服务内容及其要求,并结合个人情况进行一年期的志愿服务规划,这也是志愿者与其所要从事的志愿服务相匹配的过程;通过志愿者与惠泽人“相亲”,适合的志愿者与惠泽人签署志愿服务协议,进入志愿服务前的专业准备阶段:由各项目组或部门管理者安排组织志愿服务,并提供相应专业培训、辅导和支持;在从事志愿服务过程中,结合实践经验和感受,(1)定期进行业务研讨、个人督导和阶梯能力建设培训,(2)开办志愿者成长小组,协助个人职业规划和生活帮助,开展团队活动和激励措施,促进志愿者与惠泽人共同成长。在本阶段中,也是团队效能和志愿文化共同建设的过程。志愿服务结束与离职管理,协助志愿者对所从事志愿服务和机构工作进行回顾与评估,总结经验与教训,以利于志愿者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促进机构更好地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结果。

限于篇幅,在这里分享VAS中的“惠泽人志愿者能力建设阶梯培训体系(VTS)”。

惠泽人VTS由三部分构成(参见下图):

1.基础课程。侧重志愿服务的理念与基本技能,适用于所有领域的志愿者及志愿者管理者。主要课程有(1)志愿服务认知:志愿者概念、志愿服务发展及其基本理念、志愿精神与志愿服务的意义、志愿组织与公民社会;(2)志愿服务的准备:树立积极心态,建立风险防范意识,自我保健和个人成长;(3)志愿工作基本方法与技能:参与式工作方法、志愿者团队工作。课程注重理念引导和实际志愿服务工作方法的训练。

2.志愿服务专业课程。侧重志愿服务管理以及志愿服务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适应不同发展领域志愿者管理者和专业或资深志愿者。主要内容有(1)社会工作概念,社会工作方法与技能;(2)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培训:根据惠泽人志愿服务项目需求,我们已经开发的课程有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系列课程,教育培训志愿者系列课程,英语口语培训,行动研究学习小组,社区工作系列培训,青少年志愿工作培训;(3)志愿服务管理:志愿者管理体系(VMS)课程,包括志愿服务规划、志愿服务需求评估、志愿者招募与安置、志愿者的入职指导与培训、志愿者的督导、志愿服务绩效评估、激励、风险管理和离职管理等。还有项目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课程。专业培训课程设置注重实践、点面结合、深度与广度相结合。

3.志愿者成长课程。适合于资深志愿者经过实践工作积累,有志于在社会发展领域从事专业化服务或职业化工作,以及NGO管理者和领导。培训侧重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升自我认知和领导力,培养NGO人才。培训内容有(1)自我认知:成长小组辅导,个别咨询与督导;(2)职业发展:职业规划,志愿服务理论研究,职业素质;(3)领导力。

惠泽人志愿者培训采用参与式方法,通过概念解释、游戏体验、角色扮演、研讨分享、提问对话、脑力激荡、实战演练等方式,激发和促进志愿者成长。培训中我们坚持以下理念:相信志愿者具有相应的知识与经验,能够解决相关问题。不迷信并质疑和挑战知识权威。以议题为中心的脑力激荡。以启动志愿者的能动性(赋权)为课程设计核心。培训协作者与志愿者平等参与、在互动合作中共同成长。强调社会参与的行动性。

在日常志愿者管理中,我们坚持以下原则:

(1)使命性原则:从志愿者进入惠泽人机构起,无论是通过培训还是工作,我们反复讨论和强调惠泽人的基本价值理念和组织使命。使命感是NGO生存的基础,只有志愿者真正理解和认同,才能焕发出志愿精神。

(2)知晓性原则:机构通过内部刊物、年会报告、网站公布、小组通知等形式,对组织管理制度、志愿工作信息,以及财务状况实行公开性和透明性管理,保障志愿者的知情权,以利于其监督、评估和参与。

(3)参与性原则:就是赋权(Empowrment)的过程,让志愿者进入治理和管理层,参与组织决策,并实行志愿者自治管理。让更多的志愿者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去开展志愿工作管理与服务。

(4)积极性原则:以积极的视角关注每一个志愿者,无论他们能否完成工作任务;以积极的态度去看待每一个挑战,无论事情有多么糟糕。在组织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热情支持、肯定鼓励、倾听关怀、平等交流的民主氛围。

(5)成长性原则:每个志愿者都有成长性需要,只有满足这些基本需要,才可能使志愿者更长久地从事志愿工作,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公民。

在推动中国志愿服务发展的道路上,尽管我们还在艰难地跋涉之中,但是也面临着许多机会。目前惠泽人正与北京奥组委合作,开展奥运志愿者培训工作。我们高兴地看到志愿精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志愿者的作用也日益被社会各界所认同。

XX人防志愿者服务队培训计划 篇4

为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根据我办年度制定的培训计划和人防志愿者服务队工作开展的要求,经研究决定,于5月 至5月 日对我办全体人员和人防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

一、培训目的

掌握人民防空、自救互救、医疗救护、逃生技能等知识,学会救护和自助的技能,当发生战争或自然灾害时能够担负起抢险救援职责,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平时则能够通过进学校、社区等形式传授公共安全、自救互救和城市防空防灾知识,提升公众防空防灾的意识与技能。

二、培训对象

我办全体人员和人防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

三、培训内容和方式

(一)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为创伤救护、心肺复苏术、心理救援等救护知识和技能培训,理论知识授课和技能训练共需4学时。

(二)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有室内培训和室外培训,室内培训由我办统一安排在市人防信息保障中心组织实施;室外培训地点设在市消防大队院训练中心。

四、培训课程安排 1、5月 日上午9:00——11:00;

内容:心肺复苏

讲师:郑进 郑州职工医学院教授,留美博士后。

地点:市人防信息保障中心 2、5月 日下午15:00——17:00

内容:创伤救护

讲师:张志远 XXX市卫校副校长

地点:市人防信息保障中心 3、5月 日上午9:00——11:00 内容:户外救援知识培训

讲师:岁月无声 河南省壹基金救援总队总队长

地点:市人防信息保障中心 4、5月 日下午15:00——17:00 内容:户外救援技能培训

讲师:岁月无声 河南省壹基金救援总队总队长

地点:市消防大队院内

五、经费保障

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涉及的师资、器材等费用由人防办解决。

六、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积极参与 负责人防应急工作和担任救援任务的志愿服务队员是事故现场的一线参与者,掌握常用的救护技能,在紧急时刻对伤员进行简易处置,是稳定伤势,挽救生命的有效途径。市人防办各股室和志愿者服务队要提高认识,积极参与,认真组织,确保把应急救护技能的提升工作落到实处。

(二)周密计划,统筹安排

市人防办各股室要合理安排好参训时间、参训人员,人防志愿者服务队要督促志愿者按时参训,并列入队员年度培训考核。

XXX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2015年5月13日

经费预算

1、师资:每课时培训费500元,共计2000元。

2、器材:三角巾、夹板、担架。费用:500元

志愿者服务礼仪培训 篇5

2011-5-10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在这春暖花开、充满生机的美好日子里,我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今天正式成立了。这是我院志愿服务事业的一个重要开端,也是我院志愿服务工作朝组织化、规范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此,我代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向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向积极参加志愿服务的广大青年志愿者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志愿服务行动已成为广大青年奉献社会、完善自我、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成为共青团组织教育青年、引导青年、凝聚青年的有效载体,成为动员组织青年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的有效手段,赢得了普遍欢迎和广泛支持。

希望青年志愿者把思想统一到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决策上来,把力量凝聚到文明单位创建的各项工作部署上来,身体力行,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在服务创优中引领风气、传播文明、倡树新风,努力为我院建设发展再做贡献、再立新功。

希望广大青年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砥砺品格,积极发扬我院传统的无私奉献精神,以一流的精神状态、一流的工作水平服务于患者,成为优质服务的提供者、医院形象的塑造者、医院发展的推动者、医院精神的践行者和现代文明的传播

者,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医院弘扬。

同志们,志愿者朋友们,志愿服务精神是推动医院和谐发展的积极动力,志愿服务事业是一项大有可为的事业。希望你们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倍加珍惜机会,自觉接受挑选,踊跃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为充分展示医院、宣传医院、推介医院做出青年朋友应有的贡献。

志愿者服务礼仪培训 篇6

来源:作者:时间:2010-04-12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是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俗的反映。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将有6万名赛会志愿者和数十万城市志愿者参与对运动员、媒体、观众和游客的各项服务。他们将直接地面对国内外不同的人群,因此,良好礼仪展示与沟通能力,既可以展示广州、乃至中国热情、开放、包容中华文化,也可以更高质量地服务于目标人群。

一、亚运会志愿服务礼仪基本原则

虽然亚运会志愿服务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即服务的对象和目的与其他志愿服务有较大的区别,但在志愿服务声礼仪中,有一些具有普遍性、共同性、指导性的礼仪规范原则同样适用于亚运会志愿服务。

1.尊重的原则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这是对礼仪核心思想的高度概括。亚运会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首先要尊重服务的对象,包括尊重对象的文化、习惯、兴趣爱好等。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也才能和服务对象建立融洽的关系,更好地完成服务工作。其次,在服务中要不卑不亢,要大方得体,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

2.真诚的原则

亚运会志愿者在服务中要待人以诚,才会更好地被对方所理解,所接受。在服务过程中,一定要言行一致,认真履行职责,即使有时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要求,也会获得服务对象的理解。

3.宽容的原则

在亚运会志愿服务过程中,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在亚运会期间,运动员或官员可能会因文化差异、比赛失败等各种原因,而对志愿者工作产生误会或责备,这时,应多体谅他人,学会与服务对象进行心理换位。

4.从俗的原则

由于各国各地区参赛选手风俗习惯、文化背景的不同,这就要求志愿者在服务工作中,对本国或各国的礼仪文化、礼仪风俗以及宗教禁忌要有全面、准确的了解,才能够在服务过程中得心应手,避免出现差错。

5.适度的原则

志愿者服务时要掌握好尺度,既要认真负责,又不能过于热情,让服务对象难以适从。这是因为凡事过犹不及,假如做得过了头,或者做得不到位,都不能获得服务对象的认可。

二、亚运会志愿服务礼仪要点

1.仪容礼仪

在亚运会期间,参赛人员或观赛人员接触最多的是志愿者,所以志愿者应对自己的仪容修饰予以高度的重视。

男士仪容修饰要点

卫生:每天洗澡及更换衣服,勿在服务中出现口臭、汗臭、狐臭等异味。

剃须:若无特殊的宗教信仰或民族习惯,要养成每日修面剃须的好习惯,切忌胡子拉碴地在工作岗位上抛头露面。

发型:男士的发型要长短适当。

女士仪容修饰要点

面部修饰:工作中要保持自己的面部干净、清爽。面部的修饰要自然,工作中要求化淡妆,切忌浓妆艳抹。不要在公共场所化妆,不要在工作岗位补妆,补妆之时,宜选择洗手间或无旁人的场所。

肢体修饰:注意保持手的干净清洁。不留长指甲,不涂鲜艳的指甲油以及在指甲上彩绘。不要外露腋毛。万一因为工作的特殊需要,必须穿着肩部外露的服装上岗服务时,则应剃去腋毛。

发部修饰:女性应将超长的头发盘起来、或是束起来、或是编起来,或是置于工作帽之内,不可以披头散发,以免影响工作。志愿者不可以把头发染得五彩斑斓,这与服务者的身份是不相符的。

2.服饰礼仪

由于亚运会志愿者的重要作用和特殊地位,亚组委通常会提供统一的服装,志愿者应注意外观整洁,没有异味,并且不宜配戴过多的装饰物品,更不能佩戴花哨和张扬个性的工艺饰品以及名贵的珠宝饰品以免影响志愿服务。

3.仪态礼仪

站姿

站姿的基本要领

头正,双目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面部平和自然。双肩放松,稍向下沉,身体有向上的感觉,呼吸自然。躯干挺直,收腹,挺胸,立腰。双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手指自然弯曲。男子站立时,双腿并拢立直,也可分开,但不能超过肩宽,脚尖分开45度左右。女子站立时,两脚呈“丁”字形站立,左脚脚跟贴在右脚的内侧,脚尖分开30度左右。正式场合的站姿

肃立:身体直立,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行。直立:身体直立,双臂下垂置于腹部。女性将右手搭握在左手四指,四指前后不要露出,两脚成“丁”字形;男性右手握住左手腕,贴在腹部,两脚可分开平行站立,略窄于肩宽。应避免的站姿

身体抖动或晃动,双手插入衣袋或裤袋中,双臂交叉抱于胸前,双手或单手叉腰,两腿交叉站立或单脚站立。

行姿

行姿的基本要领

目光平视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掌心向内,手臂以身体为中心前后摆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一般在10°~15°。上身挺拔,腿部伸直,腰部放松,脚步要轻并且富有弹性和节奏感,步幅与腿的长度相适宜,跨步要均匀。

陪同引导

一是本人所处的方位。若双方并排行进时,志愿者应居于左侧。若双方单行行进时,则志愿者应居于左前方约一米左右的位置,采用右手五指并拢,掌心向上的方式为其指引方向。当服务对象不熟悉行进方向时,一般不应请其先行,同时也不应让其走在外侧。

二是协调的行进速度。在陪同引导服务对象时,本人行进的速度须与对方相协调,切勿独自行进。

三是及时的关照提醒。陪同引导服务对象时,一定要处处以对方为中心。每当经过拐角、楼梯或道路坎坷、照明欠佳之处时须关照提醒对方留意。绝不可以不吭一声,而让对方茫然无知或不知所措。

四是采用正确的体位。陪同引导客人时,有必要采取一些特殊的体位。如请对方开始行进时,应面向对方,稍许欠身。在行进中与对方交谈或答复其提问时,应以头部、上身转向对方。

上下楼梯的行姿

一要减少在楼梯上的停留。

二要坚持“靠右走”原则。

三要注意礼让服务对象。

坐姿

入座的要求

先请对方入座,从座位左侧就座,毫无声息地就座,坐下后调整体位。

离座的要求

先有表示,注意先后,起身缓慢,从左离开。

常用的坐姿

正襟危坐式:适用于最正规的场合。要点: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都应当形成直角,小腿垂直于地面。双膝、双脚包括两脚的跟部,都要完全并拢。

垂腿开膝式:它多为男性所用,亦较为正规。要点: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皆为直角,小腿垂直于地面。双膝分开,但不得超过肩宽。

双腿斜放式:适于穿裙子的女士在较低处就座所用。要点:双腿首先并拢,然后双脚向左或向右侧斜放,一般使斜放后的腿部与地面呈45度夹角。

双脚交叉式:它适用于各种场合,男女皆可选用。要点:双膝先要并拢,然后双脚在踝部交叉。需要注意的是,交叉后的双脚可以内收,也可以斜放,但不宜向前方远远地伸出去。应避免坐姿

双腿叉开过大,架“二郎腿”,双腿直伸出去,将腿放上桌椅,双手抱在腿上,将手夹在腿间,腿部抖动摇晃,脚尖指向他人。

蹲姿

志愿服务中确有必要采用蹲姿时,通常采用高低式蹲姿。要点:下蹲之时,左脚在前,右脚稍后。左脚应完全着地,小腿基本上垂直于地面;右脚则应脚掌着地,脚跟提起。此刻右膝须低于左膝,右膝内侧靠于左小腿的内侧,形成左膝高右膝低之态。女性应靠紧两腿,男性则可适度地将其分开。臀部向下,基本上以右腿支撑身体。

4.表情神态

表情神态,指的是人通过面部形态变化来表达内心的思想感情,并呈现出来的神情态度。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的表情神态应当是谦恭的、友好的、真诚的。

眼神

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难免要与服务对象进行目光的交流,此时,特别要注意注视对方的部位。依照服务礼仪的规定,在注视对方面部时,一般以注视对方的眼睛或眼睛到下巴之间三角区域为好,表示全神贯注和洗耳恭听。在问候对方、听取诉说、征求意见、强调要点、表示诚意、向人道别或与人道别时,皆可采用这样的注视方式。但是,时间上不宜过久,否则双方都会比较难堪。当与服务对象相距较远时,一般应以对方的全身为注视之点。此外,在服务工作中,有时也会因为实际需要,而对服务对象身体的某一部分多加注视。例如,在递接物品时,应注视对方手部。如果没有其他需要,而去注视打量服务对象的头顶、胸部、腹部、臀部或大腿,都是失礼的表现。

笑容

服务时要满面笑容,可以为服务对象创造出一种令人备感轻松的氛围,同时也表现出志愿者对服务对象的重视与照顾。微笑的基本做法是:先要放松自己的面部肌肉,然后使自己的嘴角微微向上翘起,让嘴唇略呈弧形,在不牵动鼻子、不发出笑声、不露出牙齿的前提下,轻轻一笑。但在问候、致意、与人交谈时,以露出上排八颗牙齿的笑容比较亲和。

三、涉外礼仪禁忌

亚运大家庭共有45个成员,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有不同风俗和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各种忌讳,了解各国、各地区的风俗忌讳,避免不礼貌情况的发生,这也是十分重要的礼仪内容。

1.数字的忌讳

除西方人认为数字13是不吉利的,菲律宾人也认为13是厄运、灾难的象征,应当尽量避开。还有地方认为星期五也是不吉利的,尤其是逢到13日又是星期五时,最好不举办任何活动。在日常生活中的编号,如门牌号、旅馆房号、楼层号、宴会桌等编号、汽车编号也尽量避开13这个数字。“四”字在中文和日文中的发音与“死”相近,所以在日本与朝鲜等东方国家将它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因此这些国家的医院里没有四号病房和病床。在日语中“九”发音与“苦”相近似,因而也属忌讳之列。

2.食品的忌讳

伊斯兰国家和地区的居民不吃猪肉和无鳞鱼;日本人不吃羊肉;印度教徒不吃牛肉;东欧一些国家的人不爱吃海味,忌吃各种动物的内脏;叙利亚、埃及、伊拉克、黎巴嫩、约旦、也门等国的人,除忌食猪肉外,还不吃海味及各种动物内脏(肝脏除外);正统的回教徒不能喝任何含酒精的饮料;在阿拉伯国家做客不能要酒喝。

3.颜色的忌讳

日本人认为绿色是不吉利的象征,所以忌用绿色;巴西人以棕黄色为凶丧之色;欧美许多国家以黑色为丧礼的颜色,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尊敬;埃塞俄比亚人则是以穿淡黄色的服装表示对死者的深切哀悼;叙利亚人也将黄色视为死亡之色;而巴基斯坦忌黄色是因为那是僧侣的专用服色;而委内瑞拉却用黄色作医务标志;蓝色在埃及人眼里是恶魔的象征;比利时人也最忌蓝色,如遇有不吉利的事,都穿蓝色衣服;土耳其人则认为花色是凶兆,因此在布置房间、客厅时绝对禁用花色,一般用素色。

4.花卉的忌讳

德国人认为郁金香是没有感情的花;日本人认为荷花是不吉祥之物,意味着祭奠;菊花在意大利和南美洲各国被认为是“妖花”,只能用于墓地与灵前;在法国,黄色的花被认为是不忠诚的表示;绛紫色的花在巴西一般用于葬礼;在国际交际场合,忌用菊花、杜鹃花、石竹花、黄色的花献给客人,已成为惯例;在欧美,被邀请到朋友家去做客,献花给夫人是件愉快的事,但在阿拉伯国家,则是忌讳。

5.肢体的忌讳

佛教国家不能随便摸小孩的头,尤其在泰国,认为人的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部被人触摸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在许多国家,如泰国、缅甸、印度、马来西亚、印尼和阿拉伯各国等认为左手是肮脏的,忌讳用左手拿食物、接触别人或给别人传递东西。否则,这将被别人误会是轻蔑。在中国,对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表示赞赏,会跷起大拇指,表示“真棒”,但是在伊朗,这个手势是对人的一种侮辱,不能随便使用,想赞赏伊朗人忌伸大拇指。在我国摇头表示不赞同,在尼泊尔则正相反,表示很高兴、很赞同。

四、志愿者沟通技能

交流沟通是人类行为的基础。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沟通,沟通也是一个信息发出与接受的过程。因此,亚运会志愿服务的成功与否,与其说在于志愿者与被服务者之间交流沟通的内容,不如说在于交流沟通的方式。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志愿者,取决于交流的对方认为您所解释的信息是否可靠而且适合。而良好的交流沟通又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它依赖于能否抓住听者的注意力和正确地解释所掌握的信息。

1.语言沟通技巧

展开话题技巧

展开话题前,可以观察一下对方的行为态度。如果对方有微笑、有眼神接触以及面部表情自然,则表示可以交谈。如果对方正在忙于某些事情,或正与别人详谈中,或正赶往别处,则表示这时谈话时机不成熟。

恰当地提问

邀请式:如:“你今天的比赛打得很好”,“祝贺你取得了胜利”。

提问式:如:“你明天还有比赛吗?”。

恰当地提出问题,可以帮助找到共同的话题。在实际交往中,采用开放式问题、中立性问题、一般性问题、探索性问题和非语言问题比封闭式问题、多重性问题或引导性问题更能促使交谈进行下去。如“你什么时候开始打网球的?”(开放式问题)就比“你对明天的比赛有把握吗”(封闭式问题)更能展开话题。

避免下面11种沟通方法

傲慢无礼型发号施令型回避型

评价命令模棱两可

安慰威胁保留信息

扮演或标榜为心理学家多余的劝告转移注意力

讽刺挖苦

过分或不恰当的询问

维持话题技巧

聆听:集中注意力,保持谈话的专注和聆听。留意对方说话时的内容及语气,可能会帮助了解对方感受或言外之意。记住对方的一些重要字眼和资料记下来,之后便于有针对性的回应。

回应:在谈话时,简单总结对方的内容,讲出对方观点及感受,表示已明白对方感受和说话背后的含意,对方会更喜欢和你倾谈,也能够促进彼此了解。

2.非语言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技巧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距离、姿势、动作、眼神、声调音量、仪表服饰、身体接触,甚至你所布置的环境等。

面部表情

面部和眼睛是身体上最易引起注意的部位、是非常复杂的表情管道。与人交往时,面部表情宜生动有吸引力,并要配合说话内容,而笑容亦是面部表情重要一环,一个友善的笑容,表示愿意与人交往。别人接收了这个友善的信息后,也较愿意接近并与你交往。

眼神接触

如果你避免注视某个人,别人将猜测你是焦虑的,不诚实的,或正感兴趣于你的眼神看着的事物。眼神交流过多,如瞪视,会令人很不自然。适当的眼神接触是敬意和注意的有力象征。眼神接触能有力地表示出你的态度,如尊重、服从、胆怯、忿怒,亦是开放话语的重要技巧。眼神接触要自然,不要过频密或逃避眼神、或以敌视的眼望着对方。与人交流时不需全时间望着对方眼睛,可不时转移至对方面部的其他地方,例如:鼻、额头等。这样会较自然。身体姿势

身体姿势可以显示出你希望和别人有什么样的交往关系、对方所说的事你有没有兴趣等。双手交叉或双腿交叠得太紧,都是封闭式的姿势,显示紧张的心绪或没有兴趣和别人交往;双手不交叉,双腿交叠而方向指向对方或微微张开,都是开放式的姿态,这些姿势被理解成你精神放松,而且愿意和别人保持交往;面向别人并向前倾斜是非常重要的姿势,显示敬意和投入。

手势及其他动作

说话时可以适当地配合手势的运用,加强内容表达和感染力,不过要注意手势运用要自然,不要太夸张。不经意的咬着指甲、耍玩笔等可表达出坐立不安的情绪。紧张的人会手握拳,或扳折手指关节等。

线

声线包括语调、音量、清晰程度及流畅程度。语调要恰合,并且高低抑扬,给人有亲近感。音量要适中,不要过于大声或过于细声:大声令人有凶恶的感觉;过于细声令人听得困难。说话尽量要清晰及流畅,不要过于简略或含糊。

距离

青年志愿者服务呼唤法制 篇7

(一) 目前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需要立法, 从而在体制上加以解决

目前在志愿者活动中, 存在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不明确问题。很多志愿者接受相关教育、培训的机会少, 工作中获得的相应保障少, 有的志愿者在公益活动中发生意外后, 却面临其救治无法可依的尴尬局面, 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其次, 志愿者组织在规范、管理、引导方面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混乱现象。社会上一些人甚至盗用青年志愿者的名义从事非法行为, 极大地损害了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声誉;特别是个别海外组织利用志愿服务的名义在我国开展一些有损于国际利益活动的现象时有发生。经费问题也是制约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1]。目前关于志愿服务的经费管理缺乏明确规定, 关于鼓励企业、团体、个人捐助志愿者组织和志愿服务项目, 缺乏具体的激励政策。

(二) 青年志愿者服务法制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青年志愿者在为社会及他人提供志愿服务时, 所形成的新型社会互助关系需要及时地通过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保护和规范。通过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立法, 能确立青年志愿者组织、青年志愿者的法律地位, 保障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 使之创造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 青年志愿者服务法制化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青年志愿者服务形式多种多样、方式灵活便捷, 适应了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特点, 能够满足不同层次人们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展示特长的愿望, 有利于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对青年志愿者服务立法, 有利于传播和推崇社会互助的价值观念, 弘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新风正气, 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

(四) 青年志愿者服务法制化是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的需要

习近平同志曾指出, 青年是我国社会中最积极、最活跃、最有生气的一部分力量, 中国一代又一代青年具有铁肩担道义的光荣传统,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谱写了壮丽的青春史诗。通过立法, 鼓励和倡导广大青年依法参与志愿服务, 使他们在服务人民、造福社会的实践中, 接触基层, 了解社会, 认识国情, 从社会和服务对象那里受到教育;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 陶冶情操;使青年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学以致用, 学用结合, 增强实践能力。

二、青年志愿者服务立法的现状

自1999年广东省颁布实施我国第一部青年志愿者地方法规以来, 截止到2009年6月, 我国已有江西、北京、天津、上海等20余个省、市出台了志愿服务条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南省两地的志愿服务条例也先后将于2009年7月1日、2009年8月1日开始实施。现有的志愿者服务立法为志愿者服务提供了法律保障, 有力地推动了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但是, 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志愿者服务立法存在的问题:志愿者法规地方现行, 具体规定零乱, 在立法名称上, 广东、福建、湖北、天津、江西等省、市制定了青年志愿服务条例, 并在条例中明确"其他志愿服务组织参照执行"等[3];有的省、市 (上海市) 的立法名称中没有“青年”的限定, 缺乏全国统一的青年志愿者服务立法。

三、青年志愿者服务法制化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明确青年志愿者服务法律关系的内容

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法律关系主体主要包括青年志愿者、志愿服务对象、志愿者组织。具体而言, 青年志愿者与志愿服务对象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民事关系;青年志愿者与志愿者组织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当志愿服务对象申请志愿服务时, 志愿服务对象与青年志愿者组织之间是一种民事委托关系[4]。在明确三者关系的基础上, 应明确规定三者的权利与义务, 建立纠纷解决机制。一旦纠纷发生, 应按照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明确责任。我国有些省份的立法已体现了这一点。例如, 《上海市志愿服务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志愿者、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志愿服务接受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发生争议的, 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或者由市志愿者协会主持调解, 也可以依法通过诉讼等途径解决。”条例还规定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应当对志愿者的个人信息保密, 未经志愿者本人同意, 不得公开或者向第三方提供。在保护志愿者人身安全问题上, 条例也作了相关规定, 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一般应当避免安排志愿者从事需要承担重大管理责任、经济责任或者具有较大人身伤害风险的服务活动。在特殊情形下, 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安排志愿者从事需要承担重大管理责任、经济责任或者具有较大人身伤害风险的服务活动, 应签订书面协议。同时规定, 志愿服务活动的组织者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需要, 为志愿者办理相应的人身保险[5]。

(二) 加强青年志愿者服务运行机制的管理

全面推行青年志愿者注册制度。依托学校、企业和行业协会成立全国性志愿者组织, 建立完善志愿者注册管理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平台, 并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把志愿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 依托行业协会、专门学会和基层宣传教育阵地, 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针对青年志愿者人数多, 服务范围广的特点, 对青年志愿者服务骨干进行培训, 以培训促发展, 跟踪掌握志愿者接受培训、参加服务的情况, 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和服务任务, 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的有效衔接;鼓励机关、学校和企事业单位, 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和聘用有志愿服务经历且表现突出者, 并作为评先创优的重要条件[6]。

(三) 加大青年志愿者服务经费来源

经费问题也是制约志愿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1]。各省市条例大都规定志愿服务组织的资金扶持一是通过政府必要的资助, 二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捐赠。目前政府对志愿者服务的资金只能提供少部分的正常经费, 若要保证组织长久的物质支持, 经费来源就必须多样化。政府可通过建立青年志愿者服务基金, 或组织本书通过市场的运作项目确保资金的长期性。

(四) 要单章规定关于应对突发事件的条款

我国是一个灾害多发国家, 我国在制定青年志愿者服务法时应设“突发事件与青年志愿者服务”专章, 明确规定青年志愿者参与突发事件救援的组织、时间、方式, 规定其法定的权利与义务, 作为青年志愿者参与突发事件救援时的法律依据[6]。

(五) 加大对青年志愿者宣传、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力度

新闻媒体是思想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是传播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的主渠道。要切实加大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等大众传媒的作用, 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文艺作品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形式, 普及志愿服务知识, 宣传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 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和志愿者的劳动, 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青年是志愿服务的生力军, 学校是开展志愿服务教育的主阵地。要把志愿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 体现到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中, 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社区是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 是经常性志愿服务的主要场所, 要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宣传文化站等多种途径, 加大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力度, 使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6]。

此外, 可依据现有法规大胆借鉴吸收国内外的立法经验和相关条文, 丰富我国青年志愿者服务的立法经验, 提高立法起草的效率, 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以利于法律与国际接轨。

志愿服务法制化, 使志愿活动变成一种义务, 让道德变成一种更加普遍的行为。用法律来保障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开展, 无疑将推动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 同时也有利于传播和推崇社会互助的价值观念, 弘扬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新风正气, 使志愿精神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的精神力量, 推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把我国建设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参考文献

[1]http://www.legaldaily.com.cn/zt2009/2009-03/10/content_1051669.htm

[2]卢雍政同志在2009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http://www.legaldaily.com.cn/zt2009/2009-03/11/content_1052472.htm

[4]张琴, 王峰.我国的志愿者服务立法亟待完善[J].南京人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1:59-62

[5]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90602/11442870974.shtml

志愿者服务礼仪培训 篇8

[关键词] 青年礼仪;志愿服务;组织;实施

[中图分类号] G64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44-02

一 青年礼仪志愿组织

(一)青年礼仪志愿组织的性质

1 政治性

青年礼仪志愿组织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校团委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工作。这种服务大局的行政化色彩使得它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政治性,党团学生干部在组织中发挥骨干力量,充当管理型志愿者的角色[1]。因工作范围常集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服务对象为外来宾客、国家(省级)领导、社会名士、专家学者等政要,组织在招募选拔礼仪志愿者之初,在政治思想上严格把关,重重考核,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优先考虑、重点培养,在大型活动服务前严格政审筛查。这种带行政指令性质的组织机构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工作的顺利推进及服务效果。

2 公益性

青年礼仪志愿者参与活动具备公益性质,它较之社会上专门设立的礼仪服务机构来说,其主要特征体现在:一是学生参与组织的初衷源于自身学科专业或兴趣特长的发挥与应用。二是学生在组织中尽己所能、克己奉公、历练成长始终是他们价值追求的最高准则。青年礼仪志愿者参加一次活动或是投入一场赛会服务都是为公众谋利益,为集体作贡献,为社会文明进步添砖加瓦。

3 无偿性

青年礼仪志愿者工作同一般志愿服务领域的志愿者一样,不计报酬、无偿奉献,只需组织或承办单位提供一定的交通、餐饮、住宿或满足活动开展所必需的物资等基本保障外,无任何工资待遇,等同义工,不计酬劳。它所追求的价值观是精神层面的个人劳动在社会上的集中展现,是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行为。

4 利他性

青年礼仪志愿服务活动的目的源于学校自身内部事务需要及对外文化交流所驱,是学校对内提升文化内涵,对外塑造形象的表现形式。青年礼仪志愿者个体作为学校展示和宣传文化底蕴的一个因子,是面向大众、面向社会提供志愿服务的学生公益人,服务领域会随指导部门与合作单位的实际需要变化而发生改变。因此,其服务范围是多元的,受众面是广泛的,具备利他性。

(二)青年礼仪志愿组织的运行机制

青年礼仪志愿组织依照学校党委及校团委的指示,按照《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章程》办事,遵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组织运转建立起一整套符合客观规律的整体措施,主要体现在:活动内容项目化、活动形式常态化及活动主体的类别化。组织接受任务或开展活动之前,需通过“志愿贵州”网络管理云平台申报立项,获批报备;或通过书面提出活动策划经指导单位审批后,形成活动项目主题。常年活动根据学校自身重大事件和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工作要点制定规划,从年初的“‘三·五学雷锋省城示范日”到年终的“‘一二·五国际志愿者日”,活动形式丰富多彩,贯穿青年学生礼仪志愿者学期制始终,志愿服务活动呈现常态化。历时较长的大型活动,青年礼仪志愿者参与活动会与专业学习相冲突,这时采取志愿者分类的办法组织实施,如大型活动所需提供服务事项为接待引领,可选派专业对口礼仪志愿者空中乘务礼仪专业学生参与服务;会务需要翻译工作者则选派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各语种专业学生参加。礼仪志愿者分类招募、培训、上岗等过程由校团委统筹管理,在学生所属学院备案,志愿服务活动项目由学校教务部门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课程范畴,按志愿服务实际表现如实记载考核成绩,受冲突的专业学习成绩实施免考或缓考政策。青年礼仪志愿服务运作中形成的活动内容项目化、活动形式常态化及活动主体的类别化,确保了青年礼仪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高效运转。

(三)青年礼仪志愿者的管理机制

1 实施团委指导下的队长负责制

青年礼仪志愿服务团队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实行分管团委书记联系、指导教师指导、团队队长负责的管理机制。同时,发挥学生志愿组织在引领社会风尚中的主体地位,实行队长负责制,即团队队长在志愿组织中拥有权威,发挥主体作用,对整个志愿团队负责,体现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功能性。队长为志愿团队的公益事务和组织的发展壮大需不遗余力,承担主要责任,并为公益活动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意见和整改思路。

2 分类管理,建立组员分工责任制

青年礼仪志愿服务团队队内实施分类管理,将队员按专业信息划分成若干小组,设置组长副组长若干名,为每个分类组聘请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日常礼仪形体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培训,或统一进行志愿者通识培训。培训后实行考核测试,通过测试且成绩优异者方可录用。各组组员明确责任、分工细致,向组长负责,组长对志愿团队队长负责。这种分工责任制,能使整个青年礼仪志愿组织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争先创优的良性竞争机制。

3 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并重、寓教于乐地运行管理

为树立良好的志愿组织形象,志愿团队内部实施奖励与惩罚并行的绩效考核制度,对青年礼仪志愿者的工作行为及业绩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激发青年礼仪志愿者崇德向善、乐善好施的自觉性,增强主动服务师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注重培养德育与劳育、智育与美育等方面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同时,适当开展志愿团队的对外交流学习及团队素质拓展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精诚团结、勇于进取,让团队迸发出创新凝聚力,形成良好的品质。

4 开展星级志愿者评选表彰

表彰先进、树立典型,传播礼仪文明,是青年礼仪志愿者管理的重要事项,结合教育部下发的《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大学生青年礼仪志愿服务组织在每年的国际志愿者日都开展评选表彰工作,产生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及星级志愿者,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形式来激发先进、创建典型,支持越来越多的先进青年礼仪志愿者效仿身边的榜样,坚定从容的为社会和集体贡献力量。

二 青年礼仪志愿者工作实施的重难点

(一)专业培训工作

青年礼仪志愿者的日常学习和专业培训是做好志愿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开展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业务培训,能达到夯实技能、培养学生礼仪社会责任感的目的。通常,青年礼仪志愿者的学习培训可以分为通识培训和业务培训,通识培训主要围绕志愿服务理念、志愿精神、大会及省情介绍、服务安全知识等内容展开;而业务培训则进一步细化,为该领域的精准服务环节,即礼仪文化知识、服务技巧和服务态度等。专业培训对礼仪志愿者的要求很高,从思维品德素养到形体身高仪态,从微笑露齿行走到盘发修眉站姿等等方面都需要精细考量,此阶段能最大限度的提升礼仪志愿者的综合素质,也最能考验礼仪志愿者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因此,做好礼仪志愿者的业务能力培训是做好一切礼仪志愿服务的开始,是提升礼仪志愿者修养和志愿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无缝对接工作

青年礼仪志愿者要将培训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社会成果,离不开实践这一环节,上岗服务为成果转化提供了运用平台。具体参与服务人员会因服务对象活动事项的变化而变动、服务时长会因排练的整体效果不理想而延长等,这些都考验着青年礼仪志愿者应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也需要志愿者组织负责人与服务单位协调沟通,研究应对方案,从而明细分工,根据环境及内容的变化重新调整方案,灵活处理,甚至需要做出多种预案,不断的彩排演练,以适应会务需要。在重大赛事(会务)的引领接待中,青年礼仪志愿者还须做到“一对一”的无缝对接,才能使整个志愿服务过程不出纰漏、臻于完美。

(三)品牌立项工作

近年来,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如火如荼的开展,青年礼仪志愿服务工作能否参与项目大赛的申报立项,考验着青年礼仪志愿组织的集体智慧和文化底蕴。礼仪文化传达的是一种规范,一种尊重他人、被人接受和让人感到愉悦的行为准则,它能使整个校园和社会朝着文明进步的方向迈进,而青年礼仪志愿服务正是要宣传和播种这种文明,让人们知荣明耻、以礼待人,让礼仪的真善美走进校内外,促进社会和谐。理解掌握好礼仪的基础知识,热爱并身体力行的做传统礼仪的传播推介者,力图在宣传形式上有所创新,服务过程中渗透推广,影响并带动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礼仪、崇尚礼仪,自觉用礼仪规范和约束自我,促进友善文明的社会新风,青年礼仪志愿公益事业的品牌项目申报将迎刃而解。

(四)社会认可程度

青年礼仪志愿服务活动需要接地气的开展工作,才有可能得到社会的广泛接纳。为此,青年礼仪志愿工作需要处理好服务社会与服务身边的关系,同时处理好外延与内涵之间的关系。大多数青年礼仪志愿者都在服务社会中得到锻炼与发展,如遇大型活动,志愿者们总是满怀期待跃跃欲试的报名参加,他们知道在大型活动中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赛事明星高层领导,能充分的展示才干体现自我价值,从而忽视了志愿服务身边的工作。其实,最能体现自我价值和展示志愿精神的应该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的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志愿工作。如平日对待长辈尊者,一个微笑、一声您好便能传递温暖;面对孤寡身残人士,主动问询、搀扶一把,更显得难能可贵……青年礼仪志愿者不仅仅需要彬彬有礼、外表光鲜、美丽绽放,还需要内外兼修、严于律己、重在平时,扎扎实实的从自身做起,以高尚的品德塑造自我,感染他人,最终赢得社会大众的尊重。

总之,青年礼仪志愿服务活动的兴起与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的重要标志。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旗帜感召下,广大的青年学生在服务社会奉献自我的志愿服务中锤炼本领,共青团组织也将围绕“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加强引领,不断规划青年礼仪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与实施,用扎实的工作去影响和带动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走一条科学化、规范化和精品化的志愿服务之路,从而为推进高校乃至社会青年礼仪志愿文化的繁荣发展,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上一篇:前滚翻评课稿下一篇:温州市2013年中考模拟英语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