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报告(精选10篇)
工作方案
小店乡一初中 二〇一五年十月三十日
小店乡中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方案
乡中心学校: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育教学管理,端正工作态度,严格工作作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顺利完成2016年中招任务,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教学质量提升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师队伍急待稳定与提高。师资队伍学科不配套;年龄结构不合理,学校教师年龄老化严重。
2、“三疑三探”新课程的改革推进比较迟缓,教师教学观念更新较慢,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以教师讲为,学生听为辅,教师现有的教学方法与新教学要求有一定差距,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欠缺,学生听课被动,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师教学任务较重,师生互动不够,中下游学生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
4、学困生比例较大,中招考试过差率高,补差工作任务大。
5、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学生较多,学生家庭教育氛围较差。
二、成立中考备考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中考备考工作的领导,全面提升2016年中招教学质量,明确工作职责,抓好中考备考工作,学校成立2016届中考备考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永轩(校长),全面管理及对化学教师实施课堂监控
副组长:闫 浩(业务副校长),主抓教学工作特别是毕业年级教学工作.副组长:张道虎(后勤副校长),稳定教职工思想及后勤保障工作.好新理念教育培训工作,努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探索出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模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多向交流,积极互动,提倡创造性的教育教学。
3、明确职责,加强教学管理。
精细管理,创新工作,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校领导—教务处——教研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为主线的教育教学管理网络。明确相关职责、任务,实行分层管理。我们也要十分关注工作中的细节问题。“细节决定成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古来很多大事情,往往容易卡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校长整体负责,教学副校长抓教风、抓学风,教务处落实学校教学工作安排,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借实施绩效工资的春风,完善教育教学各项制度,较大地刺激教师积极性。坚持领导随堂“推门”听课制度,不打招呼,听后反馈,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而且学校领导身体力行,亲自担任具体的学科教学任务,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调查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解决,坚持和完善各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树立一切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千方百计的为教学做好保障和服务工作,努力让师生满意,让领导放心。
4、提高执行力度,狠抓工作落实
我们现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大多数是执行的问题,是落实的问题。我们有些工作,有规章,有计划,有组织,有分工,但是最后有时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或者在执行中走了样,这就给我们工作的严肃性带来了影响,也给我们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制造了障碍。因此,我们要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工作有激情,推进有魄力,落实有韧性。对领导交办的工作,要当仁不让、不折不扣地加以贯彻落实,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对要求教师做好的工作,要有布置、有追踪、有服务、有回音,同时在布置工作过程中要善于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地考虑基层工作的实际困难,把握好工作
一方面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从身体、生活、学习、思想各方面多给予关心,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亮点。另一方面班主任要掌握这些学生的成绩差在哪科?差在哪?差的原因是什么?与科任老师共同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去补救。把贴近课本、打好基础作为提高中考成绩的重要措施。落实薄弱学科的辅导工作,使其均衡发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在目标、途径、方法、评价上采取不同措施,让优秀生学深、学透,让后进生学会、学准,决不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6)、成绩考核是学校教学活动的总结和检查,对学生成绩考核应以平时多种形式考查为主,坚持每个单元进行一次不同形式的检测,作好成绩记载,进行成绩分析,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救。学校每月举行一次检测。每学期的学生成绩要载入记分册,收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作为评先、评职、聘任的主要依据。
6、充分发挥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作用
班主任做到坚持狠抓常规不放松:通过抓学生的仪容仪表,抓学生的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抓学生的作业、举办家长会等。不断地强化学生地纪律观念。班主任做到“身体力行”,每天反复巡视班上(包括科任教师上课的时候),真正摸清家底,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对症下药,随时调整自己的思维策略,理想、前途教育常抓不懈。特别要抓双差生,对这些“特殊生”一定要采取措施,稳定他们的情绪,控制他们的行为,把他们的危害性降到最低,一定不能放任不管。对那些可上可下的中等生,要多做鼓励工作,要采取措施,稳定他们的学习情绪,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总之,就是要摸清学生的思想动向,掌握每一个学生心里的想法,对症下药。可以这样说一句话:学校的管理和班级管理决定初三毕业班工作的成败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而要实现这一核心任务和基本要求,依据本科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需要在关系本科生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监控和评价两个核心方面狠下功夫:
1.1 教学模式与方法
胡锦涛指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是提高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二十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刘延东同志进一步提出“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小班教学、小班讨论”等具体改革方向。
由于学生数量、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等方面的限制,目前部分高校没有在全面层次展开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而是在完善教师课堂讲授和大班授课的基础上,尝试在以改革试验班为代表的人数较少的小班中,采取研讨式教学、探究式学习、自学小组、科研小组等创新教学方法。
1.2 教学监控与评价
良好的本科教学质量和严格系统的教学监控与评价直接相关,当然也是各个高校在教育质量报告中说明的重点之一。高校传统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监控与评价主体:“一会”指的是教学委员会,“三队”即三支传统队伍(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督学员、学生协理员);监控与评价环节:开学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等。上述教学监控体系的有效运转,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还有以下问题和值得借鉴的方面:
1.2.1 监控主体方面
首先,任课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在教学监控和评价中体现不够,缺乏自我表达的途径和方式,影响了其积极性。其次,现有的监控主体具有较重的阶段性和个别性色彩,不能对本科教学的全部阶段和所有课程进行监控和评价。
在提高主体的广泛性和全面性方面,本文认为清华大学实施的五维评估体系值得借鉴。其特点就是在专家重点评估、干部听课、学生评教之外,要求授课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自我评价和应届毕业生通过问卷评价本科期间的整体教学质量。高校可以把目前的“三队”进一步扩大为“五队”,即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督学员、任课教师、学生协理员、毕业生代表,从而扩大教学监控的主体范围,更充分地体现参与教学不同主体的利益和需求。
1.2.2 监督环节方面
首先,教学质量监控周期有待完善。本文认为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听课月”活动和同济大学的院(系)本科教学质量四年自评制度,对于高校完善既有的教学质量监控具有借鉴意义。
其次,针对性教学质量监控有待加强。高校的教学质量检查是针对所有在校本科生的学习情况的,缺乏针对性和个别性。本文认为,一年级新生和毕业生具有(下转第104页)(上接第61页)不同于其他年级学生的独特性,学校需要对他们的教学情况进行更具针对性的监控。在新生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大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督学员的监控力度,对每一门课程都进行周教学质量抽查。在毕业生方面,浙江大学的经验是具有借鉴意义的。一是,教学委员会等主体可以对随机抽取的本科生毕业答辩过程进行现场旁听和检查,以防止答辩成为一种走过场。二是,教学委员会等对小组答辩评定为优秀等级的论文(设计)或是否合格上有争议的论文(设计),需要在大组进行第二次答辩,以保证论文质量和学术公正。
2 教师建设
胡锦涛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是和本科生教师队伍建设不可分离的。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涉及方面较多,本文仅仅思考一下高校教育质量报告中普遍关注的名师上教学一线和教学能力提升两个方面的问题。
2.1 名师上教学一线
高校应把本科生教学中的名师教学和引导作用作为促进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及主要措施:第一,制定教授上课的硬性指标。例如《吉林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规定:“55岁以上的教授,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开设一门课程”。《吉林大学关于切实加强本科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对连续两年不讲授任何本科课程的教师,不再聘任其担任教授、副教授职务”。第二,实施“名师班主任”计划,鼓励两院院士、资深教授担任新生班主任,要求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等优先担任班主任。第三,建设“名师主讲课程”。实验班新生研讨课由院士等名师主讲。
目前,高校在本科生教学中推进发挥名师和教授等高级职称从事教学等措施的实施,总体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过也存在一些必须考虑的问题。例如,名师班主任制度就面临缺乏详细的工作要求、基本的考核指标和有力的奖惩机制等问题,在实施中容易流于形式。“名师主讲课程”范围局限于实验班新生,不能使更多的本科生受益,也不完全符合刘延东同志提出的“知名教授要为新生开课,在这方面要有一些硬约束”的所有专业、基本指标的明确要求。
依据规划纲要“把教学作为教师考核的首要内容”要求,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在教授上课和名师班主任制度的相关评价指标和奖惩设计同时,本文认为同济大学的“一年级工程”对名师给本科生上课具有特别的借鉴意义。
2.2 教学能力提升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其实现为本科生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根本保障。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即使其科研能力再突出也不能承担起教师这一职业所要求的神圣使命。大部分高校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主要形成了新进教师准入、主讲教师上岗以及授课教师激励等行之有效的机制。
本文认为高校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工作仍然有改进的必要:(1)缺少系统的教学能力继续教育机制。新教师准入涉及的是基本能力问题,主讲教师上岗主要涉及的是一个专业水平问题,激励机制主要是一种外部评价问题,但是教育教学知识的继续学习和教学能力的深入发展不可能通过上述三个方面就能够全面解决。本文认为清华大学的“教育教学系列课程”是值得学习的。(2)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力度和方式方面也需要改进。本文就以高校目前普遍开展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为例来说一下。一是在奖励的力度方面。二是在奖励的形式方面。三是在组织形式方面。
本次活动旨在响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的“出版质量专项年”活动,促进精品创作生产,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联合举办,由总局出版管理司、中国编辑学会、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指导和支持。本次评选活动在全国尚属首次,受到各出版单位的肯定与好评。经过严格的评审环节,本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以及优秀奖37名,涉及社科、科技、文学、少儿四个门类。
中国版协常务副理事长邬书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张福海、副巡视员袁越伦,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中国版协科技委秘书长张敬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党委书记黄晓新、副院长范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张兴野、社长沈元勤、总编辑咸大庆等出席颁奖仪式,将近70家出版集团、出版社的相关领导、获奖代表以及媒体代表参加会议。
颁奖仪式之后,活动主办方举办了“规范审读报告 提高图书质量”研讨会。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李岩交流了中国出版集团在加强图书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编辑杜贤围绕全面提升出版质量,介绍了人卫社的“九三一”质量控制体系;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林清发介绍了集团在质量管理方面的“三个转变”;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编辑耿相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长沈元勤也结合本单位实践介绍了各自的经验与措施。出版人一致认为,当前产业在聚合、媒介在融合,新产业快速发展,新业态不断出现。但不管出版市场如何变化、业态如何融合、模式如何创新,质量的要求不会变,出版的使命不会变,文化的责任不会变,而需要转变的是我们的质量理念,需要提升的是我们的管控方式。
2014年是“出版物质量专项年”,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出版业从以数量规模增长为主向以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变而实施的。总局决定将紧紧抓住质量管理这个核心,强化出版管理各项环节。为了配合总局的这一项举措,促进精品创作生产,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积极策划了“2014年全国优秀审读报告评选活动”,并由出版参考杂志社具体承办。
评选活动于5月初启动,截至6月底,征集活动结束,共收到来自82家出版社符合参评条件的图书审读报告共计216份,其中社科类130份,科技类32份,文学类21份,少儿类33份(在资料录入时,已经把没有注册编辑资格证的和图书出版时间未在评选时间内的资料排除)。
专家评委严格遵守《优秀审读报告评选活动评审标准》来打分、投票,同时,评审规则、评议过程,以及评审结果也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经过初评、复评和终评,评选活动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37名。详细获奖名单见附表。
评选活动呈现出的特点
审读报告是图书生产过程中最前端的质量把关口,也是直接反映图书内容质量的重要方面。它不仅体现了编辑的甄别选择能力和文字功底,也能体现编辑为他人做嫁衣的价值,更能体现编辑的水准与责任。专家评委认为,审读报告评选为出版企业从数量规模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一个工作抓手。
本次评选活动突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各出版单位高度重视。在2014年全国优秀审读报告活动征集过程中,一些出版集团表现得极为踊跃,组织规范,先遴选出内部的优秀作品,再提交上来。如安徽时代出版集团,他们接到通知后,为了组织好这项活动,还专门召集旗下各出版单位负责人召开了动员大会,所以他们这次的报送材料特别集中,每家社都按要求提供了5份参选报告,而且报送的各份评选材料都非常规范。还有中国出版集团,集团出版部收到通知后,为了做好各出版单位的组织动员工作,积极主动与我们沟通交流评选相关事宜,并把旗下所有出版单位负责相关活动人员的信息整理成文档提供给我们。
二是大学高校类出版单位表现踊跃。转企改制后,大学社在转型发展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他们立足自己的专业做深做专出版业,并将学术精神贯穿到出版质量上,实现了质的飞跃。对于审读报告评选活动,他们释放出了自信,积极踊跃参与。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等都精心准备,积极迅速地选送了高品质的优秀审读报告,这些审读报告受到各评委专家的高度评价与认可,并在评选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三是获奖人员责编的图书均能反映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中国建设成就和学术成果等。如广东教育出版社靳淑敏、周莉责编的《最好的教育是无痕教育:一位妈妈老师17年无痕教育的实践》,安徽教育出版社王冰平责编的图书《安徽好人》均弘扬了真善美,传递了正能量,传播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东人民出版社张贤明、陈其伟、林冕等责编的图书《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吴远琴责编的图书《儒藏(精华编一三一)》,黄山书社欧阳慧娟责编的图书《明别集丛刊·第一辑》等均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潘蔚琳责编的厉以宁先生著作《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刘瑞霞责编的《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理解与应用》,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赵嫄责编的图书《周一良批校十九史》等都代表了当代中国的学术成果。
四是获奖人员多为出版社业务骨干,既有从业达33年的资深编辑,又有从业刚刚5年的青年编辑。他们撰写的审读报告均能反映出其所具备的编辑素养、专业知识、职业精神和职业敏感。如中华书局俞国林等对其责编的《全元诗》一书的审读报告,在评审过程中受到各评审专家的好评,强烈建议将其撰写的审读报告文本作为范例进行宣传推广。此外,有些编辑不仅仅是图书的责任编辑,负责稿件的编校工作,更充分发挥了其策划功能,对产品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如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周蓉责编的《中华经典诵读·一年级(秋季版)》,这也为未来的编辑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借鉴。
评选活动反映出的问题
在2014年度优秀审读报告评选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们发现:一方面有些出版社因为评选活动是第一届,对于评选标准与规则有所顾虑与观望,实则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没有特别有底气的图书产品可以报送;另一方面,一些出版社总编室虽然对评选活动在社内进行了动员推广,但编辑们因为出版社内出版任务考核压力大,手头活比较多,对于这种无关紧要的评选活动无暇或不屑顾及。与之相对照的是,一些大社品牌社,之所以能形成品牌并长久保持下去,是因为他们保留继承了老一辈出版人对图书质量精雕细琢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从收集到的资料我们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与问题:
1.报送图书结构不均衡,社科类比较集中,少儿类科技类难出彩
此届活动报送材料有216份,社科类就占了一半多的份额,为130份,而之前寄于厚望的文学类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数量,少儿类、科技类则因为太简单(少儿类中的儿童文学占比较少,而图画书则相对简单)或太专业,审读报告比较难以写得特别有新意有内容。或许也正是出于对这个问题的顾虑与担忧,出版社报送的少儿类、科技类审读报告资料相对比较少。
2.报送材料中,市场畅销产品缺乏
此届活动报送的材料中,有影响力的图书比较少,虽然是评选审读报告,但曾在市场上热销图书的审校稿件却很缺失,真正具有文化传承意义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其中,有一个现象特别值得关注:在此次选送的审读报告中,教材教辅类图书的审读报告占到了十分之一左右,受到政府各种资助的重点项目占到了七分之一。
3.审读报告流于形式,多为编辑加工记录
随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校的开展,通过科学发展观有关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我校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建设特色学校,就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质量工程。因此及时进行了“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查。本次调研范围:全校教职工、部分家长、学生;调研内容: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我校教育教学的现状
近些年来学校以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突破,坚持“学习、改革、发展、提高”的办学思路,坚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为教师成功搭台,为学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唱响了“教学质量是从教之基,立校之本,扬校之根、发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证了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学有所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但是,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当前我校教育教学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
(一)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
教务处忙于上传下达,对教学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学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不规范、不细致、不科学,属“粗放型”。部分教师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不能有效落实因材施教、差异发展的要求。
(二)学生两级分化严重
我校生源复杂,覆盖面广,留守儿童较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层次差异表现尤为突出。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师变动特别大。虽然实行了136910工程,但总还是“青黄不接”。骨干教师群体相对薄弱,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缺乏高层次的专业引领,新教师的成长需要专业发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课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师向40分钟要质量的“有效教学”意识不强。课前准备不足,教案简单,对教材拓展不够,补充不足,挖掘不深;课中教师包办代替多,师生互动少,联系学生实际少,有效训练的时间和内容不足,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教学过程偏离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差;课后学生练习量不够,教师辅导不到位等等。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还有待探索。
(五)教学基本条件急需继续改善。近几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教育教学条件虽大为改善,但仍然比较落后。特别是图书室、实验室以及实验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学校目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经完成,但教育教学质量激励制度相对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约束与管理的阶段。
(七)教科研没有实效性。教研与教学不够紧密,公开课与平常课两样上,差距较大;老师静下心进行教研的心态不够成熟。
(八)对写字课教学不够重视,学生书写习惯较差。
(九)超级大班现象严重,致使老师超负荷运转,学生也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影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设(包括制度执行)有待加强。
目前我校教育教学基本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是体系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虽然已经制定出来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碍于人情面子,执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制定出来的制度急需加强执行力。
(二)教师队伍不稳定。
目前,我校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教师的勤变勤换严重影响了质量的提升和学校的持续发展。
(三)会议、活动太多,老师疲于奔命,心理压力大,没有职业幸福感。
(四)学生朗诵能力较差。晨读时间不充分,学生到校后大多在进行清洁大扫除,白白浪费了一天的黄金时间;课堂上老师要完成教学任务,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读。
(五)课程的设置不够科学,不符合农村小学学校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有些课没有设备、没有教材,老师又没有太多的精力充分准备,学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必须要创造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条件,否则谈质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话。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设尚未完成,对于教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较小,特别是图书资料、实验仪器设备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这在一定范围内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级大班现象严重,教师压力大,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对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结合,增强师生的幸福指数。
在学生层面上,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也要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先”的理念。校园既是教师工作的场所,也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间。教师在学校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活”,校园应该成为让教师感受职业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场所。对老师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养”。在“用”上体现教师的人生价值,在“用”中实现教师的职业成就;在“养”上积累教师的精神财富,在“养”中丰富教师的专业内涵。
(二)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和谐、进取,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教职工队伍。
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教师培训。增加培训经费,采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满足受训者的不同需求,激发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自觉性。二是高度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岗位自学,建立严格的教师继续教育检查和考评制度。三是强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四是切实解决学科教师不足的问题。
(三)坚定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扎实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道德行为教育。在各年级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继续开展长江小学一日行为规范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2)坚持德育工作贴近我校学生生活。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和形成层次分明的德育目标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德育内容与管理方法。
(3)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学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责任感、意志、兴趣、受挫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坚定教学为主,质量第一的教育观,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常规教学环节实现整体优化。
一、调研内容:
1、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现状调查,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调研时间
2009年3月25日——2009年4月7日
三、调研形式
1、深入教室听课
2、召开教师及学生代表座谈会
3、深入班级问卷调查
四、形成的共识及存在的问题和整改的措施
您现在阅览的是工作总结网http:///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1、本学期截止2009年4月7日本人共听了20名专业教师课程,主要专业是工业与民用建筑、机械电子组、医学组、根据听课情况,部分教师存在的共同问题是:①对专业教材内容不熟,需尽快熟悉教材;②对各专业培养目标设有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不明导致教学目标不具体;③各专业教师动手操作能力不能适应教学需要;④学生见习、实习活动偏少,需加大学生见习、实习活动,以便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有了感性认识后,便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以降低教学的难度;⑤部分专业需淡化理论知识的教学,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⑥优化教材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因为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文化课基础差,针对这一实际,为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从实践活动中突破,同时对教学内容,教师要作以合理的取舍,调查报告《教师调研报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在本校92名带课教师中,有本科学历62名,还有30名教师学历不达标,其中现有21名正在参加各类学历进修函授,成人教育;其中专业课教师50人,专业教师缺乏,目前各专业所急缺教师情况,工业与民用建设2史,机械加工1名,汽车运用与维修1名,护理2名,计算机2名,解决办法,现申请教育局调入专业教师或从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中解决。
3、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解决办法,争取国家项目专业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学校自己联合企业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加技能培训,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开展校本培训,通过各类培训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力争在1-2年内成为双师型教师。
4、教师教学能力参差不齐,要求教师一方面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又一方面发挥骨干教师示范带头作用,帮教年轻教师,并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业务自修。
5、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问卷调查,已达到以下共识:
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思考
审计报告作为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和全面反映,是审计质量的集中体现,也是审计干部辛勤汗水的全部凝聚,代表着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外在形象。新常态下,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断提升,作用发挥越来越大,作为具有客观法律地位的审计报告,其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审计的成效和审计监督职责的发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此外,随着审计结果公开制度的广泛实践,社会公众对审计报告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因而,每名审计干部都应当本着客观公正、严谨求实、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撰写每一份审计报告,确保质量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笔者结合目前审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若干思考浅谈如下。
一、目前审计报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问题表述偏重事实性陈述,难以引起重视。有的审计报告中无论是问题的小标题,还是在具体的问题表述中,都偏重对问题事实的陈述,通常都采用将问题写实的方法,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引发的后果或不良影响未能足够披露,这也是导致有的审计报告不能引起有关部门和领导足够重视的重要因素。
2、面上总体情况反映不足,报告立意不高、深度不够。有的审计报告对某些问题只是提了一种存在的现象或是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对这种现象面上的总体情况、严重程度或现象所涉及的问题金额未能有完整的披露,无法运用量化指标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变。问题刚浮出水面,却又“犹抱琵琶半遮面”,看过之后觉得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也难以令被审计单位心服口服。有的审计报告谈问题就事论事,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可能导致一些更隐蔽的体制上机制上的问题被忽略,其实这也是对审计干部付出艰辛劳动的一种敷衍。有的审计报告有了总体情况后,缺少典型例子,显得内容贫乏、不够丰富,难以引起共鸣,审计成效也就难以体现。
3、问题定性不够到位,针对性与整改可操作性不足。有的审计报告中对某些问题的定性不够到位,如将应定性为专项资金滞留的问题表述为“专项资金未及时下拨”;有的审计报告中审计意见含糊不具体,给被审计单位落实整改、审计回访均带来了难度,也为一些不自觉的单位提供了不落实整改要求的借口;有的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未能兼顾宏观性与针对性,实际难以操作,不利于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4、审计评价内容抽象,个性化较弱。作为审计报告重要的组成部分,审计评价影响着报告阅读者对被审计对象的直观感受。但目前审计评价难是困扰审计人员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有的是对未经核实的内容进行评价;有的评价内容可互相套用,缺少个性化;有的评价内容中积极的评价过于夸大,又缺少足够的证据支撑;有的评价涉及面太广,给审计人员带来了压力和风险;有的评价未能与审计查出的主要问题有机结合;还有的评价涉及面太过局限,未结合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职能进行评价,难以反映总体情况。
5、语言不够严谨简练,内容结构层次不够清晰。审计报告首先应当表述简练、用语严谨、通俗易懂。但目前有的审计报告用语修饰语过多,影响了公文的简要性;有的审计报告中经常出现“经对方反映、经了解、经提供”等用语,看似在规避风险,实际上增加了审计风险,因为只有经过审计核实的事实才能作为审计结果写入审计报告;有的审计报告中出现专业用语,特别是会计科目的名称等,影响了报告的通俗易懂。有的审计报告中“其他需要反映的情况”部分穿插了审计建议或在审计建议部分穿插了“其他需要反映的情况”,显得报告层次不清;有的审计报告最后部分的审计建议与“审计查出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中的具体建议存在简单的重复现象,使文章显得啰嗦拖沓,影响了报告的可读性。上述种种,均影响了报告的总体质量。
审计报告存在的质量问题一定程度上给审计机关的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也不利于维护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审计机关的权威性,甚至会引起外界对审计干部的消极评价。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审前调查不充分、审计方案编制不科学、审计实施过程中未能审深审透、报告审核把关不严等客观原因,也有审计人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综合分析能力和提炼概况能力欠缺的主观原因。
二、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对策建议
1、着力提高审计干部的综合能力。做好审计工作,关键在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审计干部队伍,这也是审计职业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审计管理制度改革新要求,审计机关要把提高审计人员综合能力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以能力建设为主线、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重点,通过多种培训渠道,努力建设审计事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就撰写审计报告而言,审计干部除了牢固掌握专业技术和政策法规外,还应当努力提高文字的概括提炼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善于从体制机制上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帮助被审单位建章立制、强化管理。还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报告阅读群体的角度思考问题,撰写审计报告。
2、进一步强化审计干部的风险意识。随着政务公开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全面推行,审计干部理应清醒认识到当前审计工作所处的新环境,自觉强化审计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工作中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发扬敬业精神,履行好审计监督职责,确保最终审计报告的高质量,发挥审计为地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作用,树立审计部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良好外在形象。
3、始终坚持审深审透、一查到底的工作作风。要想切实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关键是把审计实施阶段的工作做细做透,坚持审深审透,一查到底。敢于坚持原则、敢于揭露问题、敢于破解难题,不怕得罪人,坚决查处各种违法乱纪行为,树立审计干部的一身正气。碰到问题要多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怎么样”,要以对人民和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放过、不含糊任何一个疑点。此外,审计人员要善于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工作中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确保事实准确无误,为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4、努力实现“评价什么,审计什么”的审计理念。审计评价的是审计报告的精髓,是审计建设性作用的集中体现。审计人员在项目实施之初,就应当树立“评价什么,审计什么”的指导思想,围绕评价的内容收集证据材料,把功夫放在审计实施阶段,不能到最后写报告的时候,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工作总结等材料作文字的简单堆积。审计评价一定要贴切且依据充分,不能超出审计范围进行评价,对未进行审计取证的内容坚决不作评价,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审计风险。
(1) 原始记录的格式化不容忽视
原始记录是检验过程和检验结论信息的真实记录, 是编制检验报告的基础, 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般的来说, 质量检验机构都有固定抬头的空白的原始记录, 用于不同的产品检验记录, 这种原始记录有它一定的缺点, 就是要求检验人员每次都要记录所有内容:包括产品的名称, 检验项目, 检验条件, 依据及计算公式和单位。不仅劳动量大, 而且重复性多, 容易出错, 给填写人员和审核带来诸多不便,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经常检验的产品的原始记录做成固定的格式, 所谓固定的格式是将检验原始记录中涉及的, 例如:固定的抬头, 检验项目, 样品处理的条件时间, 仪器名称等不变的内容事先写入, 以一定的格式固定, 即将检验过程中的样品名称、样重、仪器的操作状态、时间、温湿度、计算结果等, 可变内容留下空白, 以便在检验中填写, 经格式化的原始记录不仅可以省时, 使用方便而且纸面清洁, 一经审核批准后, 便应编号, 容易做到受控。
(2) 原始记录记录的信息要全面
原始记录是检验全过程的必要秒数, 包括产品的名称、样品数量、检验项目、依据样品处理的时间和条件, 计算公式和单位。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检验人员易范简化和描述不全的错误, 标签内容不记录, 直接写合格或不合格或者写符合或不符合标准要求, 具体的应该是将标签内容全部记录, 在编制检验报告时再对应标准要求确定其合格与否;样品处理记录的温度应该是实际达到温度而不是标准要求的温度范围;在致病菌检验中应该有中间过程, 不能直接写结果, 以上便是典型的信息缺失, 其导致的原因很多, 例如:一方面是检验人员工作态度欠佳和对待工作的严谨程度不够, 更主要的是检验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影响, 信息量不足, 将直接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给事后查验带来诸多不变, 甚者可能导致数据无法追溯。
(3) 完善的标准是检验报告的有力保障
要想开展一项检验工作离不开完善的标准, 标准是检验的基础, 离开了标准, 检验就无从谈起, 对于每一位从事检验人员特别是开展新项目检测人员一定要精确理解标准条文的含义, 每项标准规定明确的适用范围, 在现实的检验中理想化的检验条件几乎很少, 这就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在检验过程中一定要定性检验, 然后再进行定量检验, 定性检验能够决定该产品是否适用某项标准规范, 这些操作步骤不仅是对检测人员的要求, 一些高精密度的仪器也都有其定性和定量技术依据, 离开了定性, 定量的数据再准确也就失去了意义。
例如gb1534-2003是花生油的质量标准, 标准中第3.1和5.4条规定花生油不得掺入其它食用油和非食用油, 压榨花生油是花生经直接压榨而制得的油,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利益的驱使向花生油中加入了其它成分, 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检验开始不进行定性检验其是否是纯正花生油, 而直接依据GB/T5009.34-2003检验判定后就有可能产生一个合格的检验报告, 使检验结果失准, 在造假面前显得很无奈, 如果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考虑到定性这一点, 先定性检验其是否是纯正花生油, 如果是掺假的就直接判定其不合格, 上述现象就不可能发生, 检验工作就显现出权威性和公正性了, 所以标准一定要周密完善, 检验才能有的放矢。
检验方法必须按标准规定的进行, 有几种检验方法可选, 否则将会造成失误或误差较大, 使结果无效, 例如GB/T18883-2002中对空气中甲醛规定了4种检验方法, 实际操做中, 检验人员操作太繁琐, 利用本机构的甲醛直读分析仪进行直接测量省时省力, 这样做法最直接的就是所出具, 的数据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导致委托方对数据的质疑, 是绝对不允许的, 一项数据只有在标准特定检验环境和检验方法下出具才能和标准要求规定的数据比较合格与否, 所以不管直读仪多么准确, 只要标准未做规定就绝对不能采用, 如果本机构的确没有能力采用标准规定的检验方法而有能力采用非标法, 那只能用检验数据对委托方出具指导性建议不能出具检验报告, 这是因为仪器定性的标准和国家标准定性的依据的差异。
(4) 检验结论用语必须科学合理
检验结论用语必须科学合理, 言简意赅, 准确明了, 让人看了不会误解, 过去惯用合格或不合格其实是不严密的, 因为考虑的不周到也没有对结论提出任何限定, 存在明显漏洞, 极易在质量争议中导致检验报告无效。
检验结论用语易分以下不同情况来确定, 例如:
(1) 送检的样品合格时:依据xx标准检验, 该样品所检项目合格。
(2) 送检的样品不合格时:依据xx标准检验, 该样品不合格。
(3) 经抽样检验合格时:依据xx标准检验, 该批抽检产品所检项目合格。
(4) 经抽样检验不合格时:依据xx标准检验, 该批抽检产品不合格。
总之, 影响检验报告质量的因素有很多, 作为一名检验检测人员, 只有具备较高检测技术水平, 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 注重细节, 才能做好检验工作最终生产出高质量的检验报告。
摘要:从原始记录的格式化不容忽视、原始记录记录的信息要全面、完善的标准是检验报告的有力保障这三方面, 简述如何提高检验报告的质量。
关键词:中职;教学质量;监测;思考
目前中职教育的规模已经走出困境,短短几年中职规模与普通高中齐平,但是中职教学的质量却令人担忧,提高中职教学质量是中职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面临的紧迫任务。怎样才能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呢?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必须注意内涵发展,加强内部管理,深化内部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就业能力,然而,将规模发展与内涵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为确保中职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建立中职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
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就必须明确教学质量目标,国家对中职教育质量有明确的要求,其质量目标核心内容是把“毕业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作为衡量中职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我们就应该按照这个指标,建立中职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
一、建立中职教学质量体系
影响中职教学质量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因素有:生源素质、教师队伍、专业定位、教学计划、教育管理和评价等,中职学校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质量目标,制定教学质量评价标
准。而从学生就业所需的综合素质来看,中职院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建基本的教育质量体系。
1.基础知识方面
学生较全面掌握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获得中职毕业(结业)证书。
2.基本技能方面
学生较熟练掌握所学的基本技能,获得中(初)级技能等级证书。
3.基本素养方面
学生了解就业的相关知识,如礼仪、应聘、法律、安全、生活的常识;具备就业的基本能力,如普通话、交际能力、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等;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道德规范方面
学生具备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就业应具有的职业道德规范。
5.就业与升学方面
学生根据自愿升学或就业,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学校升学与就业率高。
二、建立中职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
根据中职教育质量体系,建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才能保证中职教育质量。
1.中职教育质量的监测和评价应该在国家职业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中职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价机制体制,分工合作对中职教育质量体系的上述五个方面进行综合监测和评价。
2.对基础知识的监测和评价应该采用同普通中学一样的方
式,由各级教科所组织实施,定期按照中职教学大纲标准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价。保证中职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达到毕业水准。
3.对基本技能方面的监测和评价应该由具备检测专业技能资格的人员对学生逐项考核检测,达到行业标准,方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在基本素养和道德规范方面由学校学生主管部门严格考
查、考核,使其达到专业技术人才所要求的基本素养和道德规范。
三、加强中职教学质量监测的措施
加强中职教学质量监测是国家、地方和中职学校的共同责任,应当分工负责、互相协调,做好工作。做好中职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监测。
1.加强中职教学过程的监测
正常的教学秩序、完美的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
应当根据目前中职教学过程中的种种不良现象加强监测。
(1)现在有些学校随意缩短文化课教学时间,节约教学成本,还美其名曰:“加强实习。”其实是减少了学生学习文化基础知识的时间,其后果是学生该学习的文化基础知识没有学到手,有些中职学生成了新“文盲”;解决此问题的措施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规定学校开学、放假时间,加强检查,明确规定各个专业应开设的课程及其课时数,明确实习的时间长短。
(2)有些教师不认真履行职责,课堂上应付,不充分利用教学时间进行有效教学,而是用吹牛谈天消磨宝贵时间。不认真钻研教材,改进教法,而是埋怨学生基础差、无法实施教学,致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上课玩手机、打电话成了常态。解决此问题的措施是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应该加强教学常规检查,走进课堂,督促检查,对违纪师生批评教育。
(3)有些学校专业技能课无师资、无场地、无设备或虽有但不能满足教学必须。其后果是学生毕业不具备专业必需技能,难以适应工作。解决此问题的措施是:国家、地方和学校应当按照专业配备教师,建立规范场地、购置满足教学必须的设备,如若不达标,就不能招生,取消办学资格。
(4)有些学校追求办学经济效益最大化,随意延长学生实习时间,有些实习期达到一年以上,甚至有的入学缴费后几周就派出实习,实际上是为学校打工赚钱。也没有老师进行实习指导,其后果是影响了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学业水平完全不达标,严重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国家应该明确中职各专业的实习时间,禁止随意延长实习时间,中职院校应配足实习指导教师,并排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实习指导。
2.加强对教学结果的监测
(1)有些学校的各种考试检测流于形式,课程结业、学业水平、技能测试不按教学目标、技能等级标准要求,降低标准,迎合学生,考场上作弊成为常态,其后果是想学、好学者没劲,有文凭没水平。解决此问题的措施是:国家应制定中职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地方的教学质量检测部门组织统一的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
(2)有些学校滥发毕业文凭,由于中职生文化课、专业课的学业水平没有国家的统一测试,都是学校自测,因而有些学校发文凭的标准是缴没缴清学杂费。其后果是学生有文凭,没有符合标准的水平。解决此问题的措施是:中职的文化基础课应该由国家制定标准,地方统一进行考试。专业技能也应如此,统一测试,学生的品德行为、职业道德经学校和实习单位考核,经过考试、检测,合格者才能发给毕业文凭。
(3)有些学校忽视学生毕业后的跟踪服务、就业指导、工作状况和发展状态,因而也不知道自己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如何。解决此问题的措施是:学校应该对毕业生进行3~5年的跟踪服务,解
决学生就业或创业上的困难和问题,发现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上的表现情况,为学校课程改革、教法改革提供
经验。
(4)有些地方还没有对中职学校的办学资质进行评估,也没有进行规范办学的检查,或者没有对不合格的、不规范的办学行为督促整改。其后果是使中职办学声誉严重受损,威胁到中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解决此问题的措施是:各地应该进行严格的中职办学资质的审查,不合格者坚决取消办学资格,停止招生。同时,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定期对中职学校办学行为进行评估,对不规范办学行为限期整改,严重者限制招生,对规范办学优秀学校大力表彰奖励。
只有这样,国家、地方和学校三方对中职教育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价,才能使中职学生学习有目标,教师教学有目标,才有改进教学方法,增加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和动力。才能保证中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胥洪树,西华师范大学南充初等教育学院科研处主任、高级讲师。
摘要: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是审计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审计质量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现场审计结束之后,审计报告质量就成为审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审计人员必须重视审计报告的撰写质量,提高审计报告的利用价值。
关键词:审计报告;责任意识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
1一、审计报告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的《国家审计准则》对审计报告的形式、内容和编审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当前审计报告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因各地审计机关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情况介绍“详略不当”。在描述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时过于细致,管理体制详细到所属单位名称一一罗列、收支情况详细到二三级科目,资产情况详细到低值易耗品等等。
二是问题表述“记流水账”。有些审计报告对审计查出的问题没有进行梳理归类或没有进行科学的梳理归类,只是对问题进行“流水账”式的罗列,一份报告能列出几十个问题,内容庞杂、条理不清,轻重点分不分,让人难以看出头绪。
三是审计建议“千篇一律”。提出的审计建议缺乏针对性、操作性,经常出现诸如“加强财务管理,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缺乏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四是报告整体“长篇大论”。有的报告语言不简洁、拖泥带水、前后重复。有的报告各部分详略不得当,平分秋色,甚至喧宾夺主,造成报告冗长,动辙十几页甚至几十页。
二、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和对策
(一)对查出的问题总结归纳和分析提炼、加工的高度不够,审计报告杂乱无章、层次不清
主要是审计组长对各审计人员提交的工作底稿,没有很好地总结归纳和分析提炼,只是简单地将所有问题罗列在一起,审计报告看上去查出的问题很多,实际上杂乱无章,让人看起来吃力、费解。这是审计报告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要求我们的审计组长一定要对所有查出问题进行很好地总结归纳和分析提炼,对每一份工作底稿认真审核,对每一个问题都要搞清楚,千万不能简单地将底稿粘贴、问题罗列。
针对上述问题,一是要对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审计数据、引用的每一条法律法规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准确无误。二是上级审计机关应探索制作审计报告模板或编写审计报告范例,为下级审计机关提供参考,便于审计报告的统一和规范。三是严格审计质量责任。完善审计报告质量控制标准,明确主审、审计组长、审理机构、业务分管领导、审计机关负责人对审计报告的责任界限,实行质量责任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开展优秀审计报告评选。
(二)对查出的问题把握不准、分析不够,淡化了问题的本质,同样也降低了报告的“层次”
我们有些审计项目审得很不错,查出了不少问题,有些问题还是有一定“深度”的。但是由于我们审计人员自己对问题的实质把握不准、认识不到,把查出的较严重问题作为一般性的账务差错来处理。问题“淡化”了,审计报告“分量”肯定就轻了。如:团场审计,查出很多团场将应由企业承担的暖气费、水费、维修费等费用转入学校事业支出。对这个问题,有的审计报告作为“少计当期成本、费用,虚增当期利润”来反映。其实,问题的实质是“将财政拨入的事业费改变用途,用于补充行政经费、支付基建工程款或其他活动”,应定性为“虚列事业支出、挤占财政专项资金”,如果只简单的界定为“影响企业损益”问题,这就把“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淡化为“一般性的财务差错”了。类似情况还有不少。
(三)对查出的问题事实表述不清,内行人看不明白、外行人看不懂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问题没有查证清楚。只看到账面上的表面现象,没有查清事情的本来面目对查出的问题摸清形成的主客观原因。看上去有问题、是问题,可是又说不清是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定性,只能凭借个人推断或个人意见来上报告。第二个原因是审计人员文字表达能力问题。有些问题查清了,口头上可以说清楚,但一上报告就写不明白,让人看不懂、产生疑问。
当前,要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系统思维能力,引导审计人员从整
体上把握审计情况,把握审计报告的内容和重点,系统地梳理、归纳和反映审计情况,增强审计报告的条理性;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引导审计人员从改革发展的高度、宏观管理的层面,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分析研究,结合法律法规和地方实际提出对策,增强审计建议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四)审计建议针对性不强,泛泛而论
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建议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意识”、“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等等,都属此类。这样的建议既没有特定的对象,也没有明确的做法,一般不会产生任何效果。
要使建议落到实处,产生实实在在的效果,就要有明显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具体单位,即向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直接提出建议;二是针对具体问题,即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具体指出如何完善制度,加强管理。这样的建议才真正具有可操作性,能提示、引导有关单位从治标和治本两方面实实在在做出改进。
三、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的其他措施
(一)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意识
审计报告与审计工作的关系,好比企业的产品与生产过程的关系,如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而没有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那么审计工作不仅没有效率和效益,而且是一种资源浪费,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
(二)夯实基础,提高审计质量
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总结反映,项目审计工作是写审计报告的基础。有了高水平、高质量的项目审计工作,才有可能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反之,审计报告写的再“好”、质量再“高”,也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海市蜃楼”。
(三)突出重点,充实报告内容
对审计事项作出全面的、恰如其分地反映,是对审计报告的基本要求之一。仅仅反映揭示审计查处的问题是不完整、不全面的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的“初级产品”,缺乏“科技含量”。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创新工作思路,充实完善审计报告的内容。
(四)把握高度,加大分析力度
拓宽视野,提高审计报告的立足点,站在宏观管理的高度,从领导和被审计单位的角度,换位思考,从体制上、机制上、政策法规上解决问题。
(五)强化学习,优化知识结构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审计报告质量和审计工作水平的高
课题研究报告
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之一,在实行民主决策,加强企业管理,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的加快,经济成份、就业方式、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日趋明晰,劳动关系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凸现,难以避免的发生着冲突。做为依法治企和职工行使民主权力的职工代表大会,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大,所以,提高职代会的质量,行使好职代会的职权,发挥好职代会的作用,显得非常紧迫和更加重要。
按照油田公司工会关于开展工会工作课题研究的工作安排,华盛综合服务处工会专门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人员合力攻关,对如何深化民主管理、提高职代会质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和探讨。形成了《关于“深化民主管理 提高职代会质量”的课题研究报告》,报告对目前实际工作中影响职工代表大会质量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结合基层单位近年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加强职代会建设、提高职代会质量建议。
一、问题和现状
目前在华北油田这样的国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仍然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在油田公司及各二级单位已基本普及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各三级单位普及了职工代表大会或职
工大会制度。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成为油田公司各单位工会实行民主管理,调整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要手段,是油田企业职工民主管理工作的基本形式和载体。基层单位实践也充分证明:职代会是连接企业经营决策与职工群众具体生产活动的枢纽,是传递企业改革动力的离合器,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落实职工的主人翁地位,重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企业就充满活力,就能在市场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然而,随着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劳动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影响了职代会的质量的提高和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权力的落实,课题小组认为,其中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一是存在错误的认识和观念。部分企业领导和决策者无视职工的民主权利和主人翁地位,认为办好企业的动力源泉不是职工的积极性,而是靠高科技,靠技术人才,靠专家、靠领导管理。这些错误认识阻碍着贯彻党的“依靠”方针,造成了职工民主权利难以落实,使职代会制度变成了“橡皮图章”,企业的重大决策出现“先斩后奏”现象,缺少必要的审议程序就让职工代表表决,即使职工代表有不同意见和看法,领导也是采取说服或变通的方式以达到通过的目的。这种做法侵害了职工代表的权力,伤害了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使职代会有名无实,成了只是发发材料、听听报告的“纸袋会”,职代会年年开,但解决不了职工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甚至造成职工的逆反心理,认为职代会是轰轰烈烈搞
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
二是职工代表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由于油田企业各改革重组政策的实施和企业与职工经济利益关系的变化,对职工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冲击,同时削弱了职工的对企业归宿感和责任感,部分职工民主权力意识淡化,甚至采取回避的消极态度,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出现了职代会征集提案难,提案件数少、质量低,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和意识下降的现象,职工群众对职代会的关切度和支持率也逐年下降,使企业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增加了难度。
三是职代会质量缺少监控和评估。虽然油田公司已经通过体系文件的形式制定了“职工代表大会”、“职工代表巡视”、“厂务公开”、“员工满意度调查”等相关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民主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但是在职代会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方面仍然缺乏有效的措施,造成有些单位虽然坚持了职代会制度,但是仍不完善。从职代会的代表结构看,按规定工人代表应占50%以上,但有的单位职代会仍有“官化”倾向,工人所占比例下降,而职代会代表团长联席会议更是“官”多“兵”少。从职代会的时间看,公司级职代会最多两天,一般厂处级职代会只开一天到一天半,会议时间过短,代表们连材料都看不完,自然无法认真审议。从职代会的会议程序看,有的单位领导把该向职代会报告的内容“隐瞒”不报告,或者避重就轻、避实就虚地报告一下,举手表决,“鼓掌”通过。职代会的质量和效果得不到有效控制。
四是工会的地位和作用被忽视。工会做为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和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有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有组织职工依照法律规定参加本单位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力。但目前在华北油田各单位,工会的地位和作用被逐渐忽视,在企业的历次机构改革重组中,工会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往往被精简、撤销或合并,许多基层工会工作人员被安排兼管若干行政事务,或由行政人员兼作,导致基层工会工作人员精力分散、素质降低,工会组织的地位下降,影响了职代会的质量的提高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化。
二、实践和探索
多年来,华盛综合服务处工会在加强民主管理,提高职代会质量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一是严格的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代会操作过程中,严格按照公司体系文件的规定程序进行,坚持每年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将全处各项工作、财务预决算草案、经营承包方案、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职代会提案落实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坚持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处领导向职工代表述职,接受职工代表的监督和评议。每次召开职代会至少一周之前,都要把职代会各个报告和将要出台的各项制度的讨论稿下发到各基层单位,在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有针对性地修改补充后再提交职代会审议通过后才下发执行。
二是认真完善职工代表提案审查制度。每年召开职代会前都
要广泛征集职工代表提案。并严把提案的审核、甄别、筛选关,帮助职工代表对提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引导职工代表提高提案质量。在对职工代表的提案进行归纳整理后提交职代会讨论,根据我处实际情况确定立案,并责成有关单位和部门落实。为抓好职代会提案和建议的落实工作,处工会定期督促承办单位和部门抓紧落实职代会提案,并通过职工代表巡视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近年来,华盛综合服务处职代会立案的提案全部得到了落实,对没有立案的提案,也通过季度立项等其他形式进行了落实和解决,并通过各种形式对职工代表进行答复,提案的落实答复率达到100%。
三是高度重视闭会期间的职代会工作。在职代会闭会期间,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全部由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讨论通过后执行,从源头上保证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充分发挥职代会各专门工作小组的职能作用,定期召开会议就生产经营、领导干部的民主测评、职代会提案的落实情况、职工生产福利待遇、劳动关系的协调和劳动争议调解等问题进行讨论协商,并就相关问题向处行政领导和职能部门提出建议意见,四是、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巡视的监督作用。坚持每年组织开展职工代表巡视活动,并以此作为职代会民主管理和监督工作的重要补充,下大力气抓好落实。巡视小组通过听取汇报、察看现场、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处职代会提案落实和厂务公开情况、职工工作生活环境状况及劳动安全卫生情况、职工
劳动保护和休息休假情况、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等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认真听取基层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能够当场答复或解释的问题,巡视小组都进行耐心细致的答复和解释,对一些当场没有解决和落实的问题,巡视小组进行收集、整理,并按所涉及的职能部门进行分类,形成书面报告材料及时反馈给处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由相关科室在规定时间内协调解决,并就落实、整改措施和结果向巡视小组做出答复。在实践中开创性的试行了职工代表巡视意见答复会制度,组织职工代表与处相关科室和领导面对面交流,受到了基层职工代表的高度评价。使广大职工增强了企业“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加深了对工会组织作为职工代言人的信任感。
五是不断提高职工代表素质。为提高职工代表参政议政能力,提高职代会水平,坚持每次职代会换届选举后,就职工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如何行使职工代表职权、如何发挥好职工代表的作用和以及职代会的相关知识等内容对新当选的职工代表进行统一培训。每年组织开展职工代表巡视前,专门对参加巡视的职工代表就巡视内容等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培训,保证了巡视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职工代表作用的发挥。
三、提高职代会质量的几点建议
坚持、强化和发展职代会制度,不断提高职代会质量,不仅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全面加强工会工作。根据油田公司和各基层
单位近来年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和实践的经验,课题小组建议从下几方面入手,深化民主管理,提高职代会质量:
1、营造舆论导向,提高思想认识。舆论导向是催化剂,要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提高职代会质量,就要在企业内部形成宣传舆论的大环境,各级工会组织应当积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党的“依靠”方针,宣传职代会制度和职工民主管理的权力,调动各级干部、职工支持和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让职代会制度深入人心,在企业上下树立起民主管理、科学决策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真正重视职代会工作。只有这样,职代会工作才会有好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形成好的氛围。通过对全体职工的宣传引导,使全体职工理解民主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题中之义,是民主政治在企业管理中的具体体现,是建立现代企业领导体制的根本原则,是确立市场经视系的客观需要,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所决定的。各级党政领导、工会干部都要充分认识贯彻落实民主管理和职代地制度的重大意义,把它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使其真正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主要机制。
2、理顺“两种关系”,形成工作合力。职代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只靠工会自身难以保证,必须通过党政工各级组织的共同协调配合,才能使职代会的质量得到保证,协调和处理好“两种关系”,直接关系职代会职能的定位和作用的发挥。一种是工会与企业的关系。工会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工会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
成部分,企业党组织要把职代会制度作为贯彻党的依靠方针,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支持职代会依法履行职权,支持工会进行民主管理、对企业领导及企业行政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工会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发挥作用;协调好工会与行政的关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企业行政要把坚持职代会制度作为加强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充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虚心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工会组织要在党委的领导下,依法认真履行职代会工作机构的职责,创造性地做好企业民主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突出维护职能,千方百计调动起广大职工在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真正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和职代会在企业中作用。另一种是经营管理者与职工的关系。要发挥职代会的民主管理作用,就要把调动职工代表的积极性与调动经营管理者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与职工职责不同,形成某些观念上差别和工作上的矛盾是正常现象,但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工会在维护、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不能贬低,忽视经营管理者的重要性,在强调员工主人翁精神的时候,不能以贬低经营管理者的权威和积极性为代价,而是要充分把握尺度,用职代会作调动两方面积极性,使之成为相辅相成的连接枢纽。只有理顺以上这两种关系,才能够成功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工会组织协调、有关方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管理工作格局。
3、紧扣“三个阶段”,规范管理程序。通过制定和完善约束机制。使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工作真正纳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范畴,依靠制度加以保证,紧扣职代会会前准备、正式会议、会后贯彻三个阶段,通过进一步对职代会相关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规范民主管理行为,实现职代会工作内容目标化,组织形式制度化,活动程序科学化。会前准备阶段,严格规范职工代表的产生和管理制度,重点抓好职工代表产生程序和结构比例的控制,健全和推行职工代表替补更换制度,保证职代会的正常运作;完善职工代表提案审查制度,做好职工代表提案的征集工作,引导职工代表选择职工群众关心、重视、有意见或反映强烈的需要寻找解决办法的问题,特别要关注带有综合性、前瞻性的问题,帮助职工代表使所提提案反映问题明确具体、言之有物、持之有据、针对性强、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要严把提案的审核、甄别、筛选关,对建议笼统,没有创新、实际操作性不强的提案,建议职工代表进一步修改补充,对反映局部利益或对微观事情提意见的提案,建议改作意见(建议)提出;在职代会召开前两周,要把职代会主要讨论议题、各项报告草案等提前下发到职工代表手中,使职工代表有充分的时间调查研究,充分酝酿并广泛征集职工意见,组织职工围绕中心议题展开讨论。正式会议阶段,要严格民主程序,不断充实和丰富职代会的内容,规范职代会程序,提高职代会质量,落实好职工代表的知情权、审议权、决定友谊和评议监督权。会议要专门留出充裕的时间让职工代表
讨论,同时安排行政领导与职工代表对话,回答代表质询;采取分组讨论与大会发言相结合,会内与会外相结合,全面与专项相结合,领导的引导发言和代表的提问相结合等办法,有效地提升职代会质量。职代会制度是对职工当家作主政治权利的依法维护,不能走过场,必须坚持企业重大问题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经职代会审议;职工代表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要向职工代表有结果反馈;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企业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集体合同履行情况必须向职代会报告;严格审查,慎重立案,是确保提案质量的重要环节,要按照能够促进企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公司管理、提升企业社会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作为立案标准、层层把关、认真筛选,坚持提案宁缺勿滥,严把质量关;对职工提案进行评选,对被采纳的优秀提案进行表彰奖励,鼓励职工多提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会后贯彻阶段,建立职代会决议、提案的落实制度,职代会闭会后,代表团(组)和每个职工代表向各自所在基层职工传达、贯彻大会精神;对职代会的各项决议,由党委和工会统一部署,贯穿在全年的各项工作中加以落实;坚持职工代表团(组)长联席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和职工代表巡视制度,对职代会的各环节进行监控,把提案的承办、落实和答复与职工代表巡视工作结合起来,首先形成承办制度,使承办部门把办理职代会提案作为“份内事”,作为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其次把提案办理工作与有关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挂钩,对提案按时办结率、解决率、满意率情
况进行考核,使提案办理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以推动提案办理工作。
4、抓住“四个环节”,提高代表素质。无庸讳言,目前一些职工代表自身尚存在着当家作主意识不强、综合素质及参政能力不高的情况。对此,工会组织应增强提高职工代表素质的紧迫感,要深刻认识到提高职工代表素质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关系到职工权益的维护,关系到职代会的质量,应把它当成一项提高职代会质量的重要措施,着重抓住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做好选举。选职工代表除政治素质外,代表的文化技术素质,参政议政能力,服务职工群众的意识也要作为代表的条件,一定要把政治素质好、议事能力强、参政水平高的职工挑选到职工代表队伍中来;二是加强培训。要坚持严格的培训制度,使职工代表基本具备政策法律法规、经营管理知识和参政议政能力,各级工会应制定提高职工代表素质工作的目标与措施,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效果,使其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同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充分利用板报、橱窗、图书阅览室等宣传媒介为职工学习提供方便,充分调动广大职工代表提高素质的自觉性与积极性。提高职工代表素质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对知识面较窄的职工代表,重点在民主管理知识、法律法规和改革发展形势等方面进行教育;对缺乏工作积极性的职工代表,强化政治思想教育,努力开阔其视野,增强其大局意识。三是锻炼交流。通过发挥职工代表在日常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如参加职工代表巡视,开展职工代表意见和建
议征集活动等活动,定期组织职工代表进行工作研究和交流活动,增强其参政议政能力,让职工代表在实践中了解企业经营情况,学会管理,增长才干,促使代表注意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参与民主管理的过程中能提出科学、合理、正确、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激励机制。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调动职工代表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如开展优秀提案和优秀职工代表评选活动,通过这种表彰活动,激发代表认真负责的主人翁态度和积极主动的热情。
5、不断改进创新,丰富实现形式。在落实职代会制度的实践中要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办法以提高职代会的质量。比如:审议通过大会各项决议,特别是与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决议,改举手表决为无记名投票,充分体现代表意愿;进一步规范评议领导干部的程序,做到有述职、有测评、有结果、有反馈;在职代会闭会期间,通过厂务公开制度、职工代表巡视制度、代表团(组)长联席会等行之有效的制度来深化民主管理工作。可以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建立以职代会为基础、厂务公开为重点、集体合同为保障、职工论坛为激励、职工代表巡视为监督、总经理信箱为补充的多方位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形式,保证职工代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落实。
6、建立评估制度,提高职代会质量。油田公司可建立由工会、党组织、行政方等相关部门代表组成的职代会质量评估小组,由工会负责牵头组织开展职代会质量评估活动。评估原则:实事求是、注重实效、职工公认、持续改进的原则。评估内容,包括:职工代表的产生和管理、职代会职权的落实、职代会制度的运作、职代会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职代会闭会期间工作落实等。评估方式,可采取与职工满意度调查相同的方式,组织职工代表填写《职代会质量评估表》,召开职工代表座谈或个别访谈,综合统计汇总质量评估结果。评估程序,可分为综合评估和专项评估两种,综合评估每届职代会开展一次,对本届职代会进行全面考核;专项评估每年开展一次,对当年职代会审议表决的某事项的民主程序、运作规范、落实情况等进行质量考评。对评估结果要进行分类汇总,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质量评估结果和整改情况在职代会上向职工代表报告。通过质量评估,使职代会制度更好地为协调公司劳动关系服务,为公司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06-03
对提高教育质量的思考10-29
教育教学改革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06-17
小学提高教育质量方案07-07
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的心得体会07-07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07-10
依据实际科学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质量07-15
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之我见09-08
提高教学质量的建议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