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内容(共14篇)
生活习惯教育内容
1、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能够独立安静地入睡。
2、让幼儿知道进餐时不挑食、不偏食、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
3、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知道及时入厕,不尿裤子。
4、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
5、知道穿脱衣服的顺序,不穿反鞋。卫生习惯教育内容
1、培养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
2、让幼儿知道并掌握洗手、刷牙、洗脸的基本方法。
3、让幼儿懂得要保持自身的清洁(勤剪指甲、常理发,按时洗澡、洗头、换洗衣裤等)。
4、初步懂得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
5、教育幼儿不随意将脏东西放入口中,懂得讲卫生。学习习惯教育内容
1、初步了解笔、纸等学习用品的用途。
2、学会使用美术用具。
3、了解书的结构,培养幼儿看书的兴趣。
4、学会一页一页翻书,懂得珍惜书、爱护书。
5、学习时坐姿端正,懂得举手发言。
6、认真倾听老师讲话,并学说完整话。礼仪习惯教育内容
1、幼儿园礼仪:
1.1 知道入园、离园时的礼仪要求(主动和老师、幼儿、家长问好、道再见)。能做到,并养成习惯。
1.2 培养幼儿要爱护公共设施。了解取放物品的礼仪,轻拿轻放,培养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
2、家庭礼仪:
2.1 使幼儿掌握敲门、开关门时的要求。
2.2 使幼儿了解接电话的正确方法,明白电话铃声响起后要接电话。2.3 让幼儿学会有礼貌的接待客人。能主动与客人打招呼,不打扰大人的交谈。做客结束时,知道与主人道别。
3、公共场所礼仪:
3.1 让幼儿知道在公共场所如何讲话、学会倾听。知道别人讲话时,不打断别人的话,不插话。
3.2 让幼儿学会在图书馆的注意事项(轻声细语、不污损图书、书归原位)。
4、基本礼仪:
4.1 让幼儿学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在何种情况下运用“你好、再见”。4.2 知道递接物品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双手递接。安全行为教育内容
1、安全意识
1.1 认识红灯和绿灯。1.2 知道火警119和匪警110。1.3 远离火、电。
1.4 知道走失后不要动,原地等待父母。
2、自我保护能力 2.1 不做危险性动作。2.2 不玩危险性游戏。
2.3 知道发生地震或洪水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品德行为教育内容
1、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学会谦让,好玩的玩具大家一起玩。
2、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能适应集体生活,能感受到周围成人的关心爱护。
3、让幼儿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节日,培养幼儿热爱父母、爱教师、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感受新年的乐趣。
4、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品质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关键词:小班幼儿,常规习惯,养成方式
每年的九月,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从个人的小家庭走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 这是他们很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无论是从生活习惯、一日作息还是同伴交往等, 对小班幼儿来说, 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良好的常规习惯, 对幼儿一生健康和谐发展都是有益的。
一、多以鼓励表扬, 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常规
因为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 注意力容易分散, 所以, 我们在组织一日活动时, 可以利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促进幼儿良好常规的形成。还可以通过个别教育, 根据个别幼儿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对于内向的幼儿采用鼓励的方式, 对于自尊心强的幼儿采用个别交流的方式……其中鼓励表扬对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有非常大的作用。
轩轩是个特别好动的小朋友, 上课时很少能集中注意力, 往往坚持两三分钟注意力就会转移, 很容易受身边的事物影响, 而且好奇心特别强, 自控能力弱, 还伴有一些习惯性小动作, 如咬指甲、抠鼻子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别的小朋友都知道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而他就一直不举手, 而且不坐在椅子上, 总是站起来, 咬着手指甲, 一会儿看看老师, 一会儿看看其他的小朋友, 或是低头看看自己的鞋子, 其实他什么也没做, 也不说一句话。 其他小朋友在念儿歌的时候他也不跟着一起念, 还喜欢把一条腿搭在旁边小朋友的椅子上, 一下又去拨弄旁边的小朋友的辫子, 或是打扰其他小朋友, 老师看了他一眼以后他也不自觉, 一定要老师几次语言提醒, 才停止嬉戏。 除了上课的时候是这样, 在晨间户外活动的时候他的手脚也不停地动, 但没有按照韵律操的要求和节奏做, 完全是他自己在自由地手舞足蹈, 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后来我们发现, 轩轩对于老师发的五角星特别敏感, 如果哪天别的小朋友拿到了五角星, 而他没有, 他就会一直不开心, 嘟着嘴巴, 有时候还会让接他的奶奶问我们“要一个”。 “利用”他的这个特点, 我们在预见他不怎么听讲的时候, 就会用“五角星”提醒他一下, 这个方法果然有效。 当然, 这个方法也不能经常用, 有的时候, 我们会让轩轩做做小榜样, “你们看轩轩坐的真神气呀!真像解放军叔叔呀”, 这句话一说出口, 他马上就会做得很神气。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 有的时候一种方法用久, 我们就要继续探索一种新的方法。
二、巧妙发挥幼儿的榜样作用, 树立幼儿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我们可能会为孩子们的“缺点”伤脑筋, 但请不要放弃, 因为他们的优点需要我们发掘。
小艺是我们班比较“活泼好动”的一个女孩子, 从早上来园后, 我们就可以经常在耳边听到其他小朋友的告状声:“老师, 小艺坐到地上去了, 她在地上玩积木。 ”“老师, 小艺在厕所玩水龙头, 水还弄到了镜子上。 ”……午睡的时候, 这个“活泼好动”的小妹妹可以在床上反复地翻动, 甚至把自己的脚翘得老高, 高兴的时候还要拍拍手唱唱歌。 班级里有这么一个小朋友, 可是让我们两个老师绞尽脑汁, 但好像没有哪个办法是效果比较明显的。
随着寒假的过去, 长大一岁的小朋友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 我们在班级里也会请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孩子做小组长或是小老师, 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其他孩子。
吃完午饭, 吃得比较快小朋友可以先去休息区玩玩具, 这时我们会请一位小朋友做小老师帮助老师发发玩具, 同时要帮助老师督促小朋友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 这个小办法实施了几天后, 我就发现原本吃饭不是很快的小艺, 这几次吃饭都很快, 吃完后还会非常主动地问我:“老师, 今天谁是小老师? ”因为我对这个“活泼好动”的妹妹不是很放心, 所以之前我都是请别的小朋友做小老师的。 我看她这几次吃饭又快又来问谁做小老师, 我猜想她肯定是非常想做一次小老师, 于是我就笑眯眯地对她说:“今天我就请你做小老师吧! 你可要像老师一样哦! ”小艺非常开心地答应。 果然, 她没有令我失望, 她学着老师的样子, 先请小朋友摆好了椅子, 坐神气了, 然后就去拿玩具发给小朋友, 有的小朋友想挑玩具玩, 都被小艺拒绝“不能挑玩具的! 玩具都是一样的”, 在玩玩具的过程中, 有的小朋友跑来跑去, 小艺老师“毫不客气”地请他坐好。 请小艺做小老师的这天, 大家玩玩具的秩序好像还不赖。 之后我还请小艺做过几次小老师, 发现她真的很有“小老师”的样子, 没想到“活泼好动”妹妹, 在这方面竟然表现的这么好。
有了几次成功的经验, “我是小老师” 这句话似乎成了小艺的口头禅, 如果有小朋友不听她的话, 她就会搬出这句话, 让别的小朋友信服。
三、家园合作, 促进幼儿常规习惯的养成与发展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 ”在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 仅仅靠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 还需要与家园共同携手, 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常规习惯的养成。
在学期中, 我们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了有选择的家访、电话访问, 平时利用来园接送时间会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 例如在进餐环节中, 对于个别有喂饭、挑食等现象的幼儿, 我们及时与家长联系, 请家长少给孩子吃零食, 鼓励幼儿自己吃饭, 并做孩子的榜样, 一起将幼儿挑食、喂饭等坏习惯改掉。 还有一些小班孩子在家中都是由隔代的长辈照顾, 他们在生活自理方面不是很强, 这时候我们就要“有艺术性地”与幼儿的家长沟通, 通过年轻家长的教育作用影响家中的长辈, 帮助他们一起树立科学的育儿观, 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常规习惯。
关键词 幼儿教育 饮食习惯 家园共育 养成方法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0116-02
幼儿园保教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引导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这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常会有家长问老师:“XXX吃饭怎么样?”“XXX把今天的菜全吃完了没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家长们最关心的。小班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平衡膳食、合理的营养是保证儿童康成长的基本物质条件。但目前有不少家长在对子女的教育中存在普遍存在着轻行为习惯培养,而重智力和艺术方面的开发的现象,很多幼儿养成了挑食、偏食、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如果不加以纠正,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孩子身体营养比例失调,从而引起各种营养不良症状,影响响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让每个孩子吃饱吃好,我们幼儿园从行政领导、保健医生到老师保育员都付出了诸多努力。
一、餐前养成教育
1.餐前洗手活动。幼儿的两只小手最忙碌,看书、玩玩具,在操场上运动,小手上容易附上病菌,所以餐前洗手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在盥洗室的墙面上粘贴“洗手步骤图”,并配上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搓搓搓,手指缝。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甩,一二三,真干净!”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在多次反复练习中,慢慢的掌握了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逐渐养成餐前洗手的好习惯。
2.餐前安静活动。愉快、安静的进餐环境能够帮助幼儿调节情绪,有助于幼儿良好进餐。餐前避免激烈运動,选择进行一些相对安静的活动,可以使幼儿较为兴奋的情绪恢复到平静。(1)听听舒心音乐。让进餐成为一件开心的事,幼儿乐意参与的事,直接影响到幼儿对进餐的态度。在餐前,适时播放幼儿熟悉的轻柔的钢琴曲、轻音乐等,音量要低,可以强化幼儿的正情绪,减少负面的影响。(2)做做手指游戏。手指游戏简单有趣,如:《宝宝吃饭》:“右手勺,左手碗,一口饭,一口菜,宝宝吃得好。”《吃饭不挑剔》:“小羊爱吃草,小鸡爱吃米,小兔爱吃菜,小猫爱吃鱼,我是好孩子,吃饭不挑剔。”餐前做做手指游戏一方面可以减少幼儿餐前等待时间的焦虑感,另一方面可以让小手自然“晾”干,减少二次污染的机会。(3)讲讲相关故事。和幼儿一起讲讲相关故事,既可以增进师幼情感,又可以引导幼儿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了解掌握正确的进餐行为。简单好听的故事、儿歌都能吸引孩子们,通过故事深入浅出地向孩子们传导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我们身体的好处。针对吃饭挑剔的孩子,可以用游戏结合食物的方法来编故事,很适合教育他们。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我就会对他们说:“蔬菜里面还有好多营养,小朋友们吃了就会像喜羊羊一样聪明,像弗羊羊一样强壮了。”孩子们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一听到自己感兴趣的任务都想去尝一尝,就试着慢慢吃一口,这时及时给孩子们一个鼓励能够使孩子感到这是对他们的认可,他们就能够增强勇气去继续吃蔬菜,即使他们没吃完所有的蔬菜,但以后也乐于继续这样去做。
二、进餐中养成教育
1. 创设健康进餐环境。进餐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进餐质量。健康的物理环境是活动室优雅整洁、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良好的环境布置不只是在某种程度上美化了幼儿的进餐环境,更能促使他们愉悦的进餐。因此,我们积极保证教室的干净整洁,吃饭前,放一些舒缓的音乐让孩子们的心先平静下来,形成轻松愉悦的氛围,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食欲,去除害怕抗拒的心理。吃饭前,还与孩子们进行小小的游戏,请孩子们来猜一猜今天我们会吃什么,让孩子们产生兴趣。待到饭菜盛好后,用亲切、温柔的口吻向孩子们介绍今天吃的食物,以此提高孩子们吃饭的热情。
2.妥善安排就餐位置。幼儿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同样在进餐方面也存在差异。班上有的孩子吃饭很快,而且桌面非常干净。但总有几个孩子吃饭比较慢,等把饭菜吃完都已经凉透了。于是,我就幼儿的就餐位做了调整,将我们班几个吃饭速度比较慢的孩子安排在这些吃饭比较快的孩子的旁边。几次以后,吃饭慢的几个孩子也不知不觉地相应加快自己的速度,孩子吃饭的速度明显提高了。
3.盛饭添菜因人而异,采用逐渐加量法。不愿意吃的东西摆在面前,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压力,影响其进餐情绪。对饭菜量的有效控制,可以避免幼儿产生畏难情绪,使其更容易接受本不愿接受的食物。我在分发幼儿食物时,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盛饭、添菜因人而异。小班幼儿对添饭很感兴趣,每添一次都会有自豪感。所以我们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不盛得太多太满,鼓励幼儿吃完再添。对生病的、身体素质较弱的幼儿给予特殊的照顾和帮助。若有个别幼儿食欲不好,也不强迫他吃掉全部食物。老师应当清楚了解班级每一个孩子的吃饭情况,尽可能做到“多提醒,善观察,不包办,帮个别”,同时也要注意多关注、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饭菜搭配着吃,掌握吃饭的方法等,并对有进步的幼儿及时进行表扬与肯定。
三、餐后养成教育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提出“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像收拾餐具、擦嘴、擦手这些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我都鼓励幼儿自己做。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幼儿的进餐速度有快有慢。我们组织先吃完饭的孩子先擦嘴漱口,利用游戏儿歌教幼儿正确漱口的方法:“喝口水,转三转,吐出来,牙齿好。”擦嘴时让孩子摊开两只小手并放上毛巾,边擦边念儿歌:这边擦擦,那边擦擦,嘴巴擦擦,鼻子擦擦……”,孩子们在游戏中饶有兴趣地完成整个洗脸擦手过程,良好的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等孩子们全部吃完后,我就引导孩子将自己餐桌上、碗里的食物残渣清理干净,倒在指定的地方,并把小碗轻轻地放在固定的位置。“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我的不断提醒协助下,孩子们从“不觉到自觉”“被动到自动”,渐渐地变成习惯,进而形成良好的餐后习惯。
2.适当的物质鼓励。物质鼓励,使孩子自身得到肯定。对于偏食、剩饭的幼儿,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我们都会给予鼓励,比如,给进餐好的幼儿发一朵小贴画或小红花等,这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改正偏食和剩饭的不良习惯。
3.家园合作。在实际中,我们还有效利用家园合作的方式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家长园地、QQ群、微信等方式,向家长介绍一些正确的方式,并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如建议家长合理安排幼儿在家的膳食,尽可能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菜式多样化,将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掺在最喜欢吃的食物里,并向孩子讲解各种食物的好处。购买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书籍给孩子看,给孩子讲述一些挑食不按时吃饭导致的不良后果的小故事。吃饭前要做好准备工作,让孩子收好玩具,教育孩子吃饭时不要边吃边玩,集中注意力将饭吃完再玩等。如果进餐时注意力分散,时间久了会影响消化液的正常分泌。尽早教会孩子自己吃饭,也可增强进食的兴趣和食欲。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孙文杰,高永清.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中国学校卫生,2006,(02).
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主要包含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提出十项要求,简称“习惯养成双十条”,具体内容如下:
9个学习好习惯
(1)提前预习(2)专心听讲(3)爱提问题(4)及时改正错题(5)查寻资料(6)不磨蹭(7)仔细审题(8)勤于动笔(9)认真书写
9个做人好习惯
(1)心态积极(2)孝敬老人(3)勤俭节约(4)持之以恒(5)充满自信(6)守时惜时
(7)诚实可信(8)善待他人(9)不给他人添麻烦
9个卫生好习惯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一个健康的幼儿,既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 “愉快”、“大胆”、“主动”、“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教育活动是一日活动中的主要环节,也是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要途径。下面我来谈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体会:
(一)巧设环境,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枯燥、单一的教育形式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这将直接影响到教育的目的和结果。“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全面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除了口头提醒、正面引导之外,还在环境方面下了功夫。通过环境的暗示来影响孩子,让环境成为孩子的第三任老师。
(二)积极鼓励,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红星、红苹果等加以强化;时间的强化与机会的强化相结合,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自由安排的时间,提供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形式。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内容摘要:习惯在一个人一生的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我们应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早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习惯、养成教育
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我国,古代就有“孟母三迁,择邻而居”的故事,近代更是把及早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提高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所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因此,我园非常重视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环境创设、教育教学、家园共育等方面,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好行为、好习惯的培养。在不断地探索、实践、积累过程中,初步总结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有效方法。
一、营造丰富、适宜的环境,潜移默化的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在环境创设上,紧紧围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习惯这一主题,精心设计、大胆尝试,从色彩上、造型上、内容
上,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1、室内环境创设
活动室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孩子、好习惯的动态墙饰,让幼儿随时都能感受到良好行为习惯的感染和教育。在每个主题开始前,我们都发动幼儿、家长积极参与,从网上、从图书馆广泛搜集资料,然后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布置到主题墙内。在主题进行中,教师引导孩子们不断地观察、操作、讨论,不断地丰富主题内容,从而使教育内容深入到幼儿心里,落实到幼儿的行动中。如中班主题:衣服叠整齐。我们把叠衣服的步骤图贴在主题墙内,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围到主题墙前,讨论叠衣服的顺序,按图练习叠衣服的方法,在排一排、讲一讲、练一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方法。
2、室外环境创设
在室外环境创设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要求同幼儿喜爱的卡通形象结合起来,张贴在楼道内、各种设施旁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楼梯口,我们用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提醒幼儿不拥挤;在草地里,用一只机灵的小猴子提醒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等等。为了引导和提升家长的教育理念,我们还制作了国内外教育学家的名人名言,展示于楼道内。如威廉.詹姆士: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等等。逐步改变家长重智力、轻能力,重知识、轻习惯的思想,使家长能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发掘儿歌、图书的教育功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琅琅上口、易读易记,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并制成幼儿喜爱的图书,让幼儿在读儿歌、看图书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如:为了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我们创编了儿歌《好宝宝》。“小朋友,起得早,入园先问老师好。见到长辈行个礼,见到同伴点头笑。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吃得真干净》。“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米饭、馒头、小笼包,肉末、青菜、鸡蛋汤。营养丰富味道好,饭菜可口全吃光”。
三、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促“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孩子们能把孔融让梨的故事讲得滚瓜烂熟,却没有自觉的行为和感受;知道要保护环境,却会随手乱扔果皮、杂物。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认识到,以往在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时,只注重了知识的灌输,让幼儿知道什么是谦让,什么是分享,却忽视了行为习惯的内化和养成。因此,我们在对幼儿进行好孩子好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情感挖掘,以幼儿为主体,以活动为依托,从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出发,让幼儿在自觉的行动中得到情感上的体验,由“知”生“情”,由“情”
促“行”。如小班主题:分果果。我们在让幼儿懂得分享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幼儿体验“爱”、“关心”、“尊重”等情感资源,要求幼儿回家后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送给爸爸、妈妈吃,观察爸爸、妈妈的反应和心情,入园后讲给老师和小朋友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强化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幼儿在学习、实践、体会、感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四、加强在交往、游戏中的运用,不断培养和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对幼儿来说,生活就是学习的教科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贯穿于幼儿生活之中,渗透在各种日常游戏、活动里,通过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体验、理解、接受,逐步转化为幼儿自觉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玩滑梯时,你推我挤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简单的提醒、说教只能起到一时的作用。现在,我们发现类似的问题后,都要组织幼儿讨论:这样做有什么坏处?怎样做才会更好?怎样才叫排队?生活中那些时候、哪些地方需要排队——下楼梯、洗手、做操、上公共汽车等等。然后请幼儿表演正确的过程,并要求大家以后要互相提醒,互相帮助。经过日常生活中不断的练习和强化,幼儿的自控能力逐步增强,从而养成了排队、不推挤的良好行为习惯。
五、及时、正确的评价幼儿,在肯定、赞赏中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此期间,由于幼儿还
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他们常常是通过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因此,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与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如:“你帮小妹妹搬椅子,真会关心人”;“小手洗得这么干净,真是讲卫生的好孩子”等,会强烈的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把香蕉皮扔进垃圾箱”;“你不争抢玩具,小朋友才愿意和你玩”等,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和家长要积极、正确的运用好评价之一方式,让幼儿在肯定、赞许、鼓励和期望中,不断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六、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
观察、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经常会听到孩子们说:“这是老师说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道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七、重视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问卷调查等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大班主题:别说我小。我们教育幼儿要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有些家长却因为时间紧,怕孩子干不好,或怕孩子累着等各种原因,不给幼儿动手的机会,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聘请幼教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用新的教育理念、用大量的生动事例,改变了家长的认识,从而自觉地配合我们的工作。
【关键词】小班幼儿;游戏精神;行为习惯
习惯养得好受益终身,它是幼儿将来生活和学习中的有力条件之一,也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必备基础。刚入园的小班幼儿正处于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因此教师都很重视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由于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比较低,因此我们教师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时要与幼儿的兴趣相结合,引导其积极的参与游戏,让幼儿在游戏精神下感受快乐,并逐渐养成独立学习和与人相处的习惯。
一、在游戏中优化幼儿的行为习惯
幼儿正处于萌发的阶段,喜欢模仿事物,听一些有趣的故事,学习儿歌的游戏方法在教育的过程中,游戏是培养和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的有效手段,可以将教育幼儿的自理能力包含在其中,以此来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教师在培养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要时刻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引导和激发幼儿进行反复的练习,这样才能使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例如在教育幼儿洗手时,配上儿歌:“幼儿,爱洗手。洗前先卷衣袖口,打开龙头湿湿手,抹点香皂搓搓手,手心手背都要搓,再用清水冲冲手,冲干净,甩三下,一二三,去擦手。”教育幼儿预防病从口入,让幼儿边洗手边唱歌,改变了教师的强硬教学模式,不但使幼儿能够喜欢洗手,而且变得更加的爱干净了。在比如在穿衣上老师可以教大家:“我的小手真能干,自己的事情自己办。穿衣服,脱鞋袜,勤劳聪明人人爱。”等等,让幼儿在游戏中边唱歌边学会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主动的增强幼儿的自理能力,也是为将来生活和学习做好基础。
二、游戏中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行为
孟子曾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人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必须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一个人高素质的体现,好的习惯的养成终生受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而幼儿园的角色游戏正是我们社会角色活动的缩影,幼儿园是小社会,幼儿以后终会步入社会。幼儿在游戏中所参与的角色,其实就是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所扮演的工作角色。 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角色游戏过程中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在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活动的角色游戏中,没有教师的善意帮助和指导,没有规则的约束,对于还处在规则意识萌芽期和是非观念较模糊的孩子来说,是很难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的,游戏也就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而此时教师的引导可以帮助其形成规则意识并认真遵守。例如,我们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让幼儿参与“小小公交车”的活动,进行角色分配来教育幼儿在坐公交车如何遵守秩序。游戏刚开始幼儿争着当“司机”和“售票员”,我让大家使用猜拳的方式来决定,车到站了,“乘客”准备上车了,大家都拥挤在车门前,谁也上不去,当我过去的时候,大家纷纷都说:“是我先来的”,我上前耐心的教育大家,上车前要有秩序的排队,谁也上不去这样会浪费大家的时间,如果每个人都互相礼让,那就更加的和谐有秩序了。大家一听我说完就开始互相谦让对方,有秩序的上了“车”,我扮演的“老人”角色,幼儿还主动的给我让了座。后来我让幼儿之间互换角色,幼儿把各自的体会和好的办法介绍给大家,使我们每一位幼儿都能学到在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我们去遵守秩序和良好的规则。借助游戏活动,不仅大大锻炼了幼儿的规则意识,而且能够让每一位幼儿初步学会一些遵守规则的技巧和方法,让角色游戏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真正的影响,而不是外力强加的。
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现如今的幼儿大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独生子女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很多家庭基本上都是四五个大人围着一个幼儿,幼儿的占有欲很强,不愿意育人分享,有的幼儿甚至出现了孤僻,不愿与人交流的性格。造成幼儿这种自私的因素大都是孩子与同龄人交流少,无法体会到合作带来的快乐。因此我们教师在组织游戏时要重视培养幼儿合作意识,让幼儿懂得与人分享,使幼儿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
例如在游戏的过程中,分配三个人一组或者四个人一组来完成某项工作,也可以让幼儿自由选取,教师可以创意性的设计一些教学场景,也可以结合幼儿常看的动画片为题材,例如采用以“羊宝宝回家喽”为主题的游戏。老师把游戏背景介绍给幼儿:“羊宝宝们,天黑了,我们要回家了,可是我们的家被灰太狼抢走了,所以小羊们要学习合作,不能扔下你们的好朋友,让每个小羊都努力进到圈圈里,不然灰太狼会吃了我们的”。在游戏中,我们每一次游戏的时候都会放两个圈,让幼儿一个脚站起来一个脚钻进去,然后互相之间抱着,让幼儿体会到要时刻顾及小伙伴,有合作意识的让每一个幼儿都站到圈内。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幼儿做游戏的时候要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培养幼儿之间相互配合的意识,体会到在合作中产生快乐,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活动中,因此我们教师要合理正确的使用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道理。
四、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要从幼儿抓起,在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要从幼儿的实际生活考虑,很多幼儿大都对“过家家”比较喜欢,这也是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反应,教师在指导幼儿的时候一定要多接触生活实际。因此在选择游戏教学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幼儿的生活越丰富越能体现出游戏的内容充实,这样才能更加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能够在游戏中很真实的表现出来。
例如我们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加课外活动,带领幼儿去参观动物园,观察动物的不同特点和外貌特征,发现它们喜欢吃什么食物。在做游戏的时候幼儿扮演动物角色的时候也会把它们的明显特征表现出来,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多多的提出问题,老师鼓励幼儿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引导幼儿做一个善于寻找问题的幼儿,不断的去挖掘知识。也可以在美术课上通过参观动物园,把自己喜欢的动物画出来,发挥幼儿的想象空间,提升幼儿在创新能力上的培养。并且教育幼儿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和爱护动物。
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提高、良好行为的形成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引导,在点滴中重视习惯的培养和训练的。在游戏精神引领下培养小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幼儿心情愉悦,在接受能力和思维活跃能力上都能很好的发展,学会真正的与人相处的合作关系。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教学环境,丰富游戏的内容,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发现问题要及时的纠正,引导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让游戏教学法在幼儿行为习惯教育中贯彻开展,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会规范,养成习惯,从而达到个性自由与社会化发展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黄进著.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一 课题背景:
小班幼儿年龄小,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可塑性很大。幼儿从小养成的良好常规习惯,将会受益终生;反之,将会很难纠正,会加大中、大班及小学、中学等的教育难度。强调幼儿的主体作用,主张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以教师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来陶冶幼儿,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有的放失、持之以恒,要做好监督和检查的各项工作,等等。这些正是开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最根本的保证。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差,所以当老师面对三、四十个孩子时就有点手忙脚乱。比如大多数幼儿不会穿鞋,老师就要一个个的穿,既耽误许多时间,老师也特别的累。如果让幼儿学会自己穿鞋,既让他学会自己动手,又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因此一定要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天气的日渐寒冷,幼儿的衣服穿的越来越多。进教室要脱外套,出去做操、户外活动要穿外套。针对与刚入园的宝宝,由于自理能力比较差因此给小班的老师带来了很大的负担,面对这样的情况作为幼教工作的朋友们深深体会到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带好班的前提。
二 研究意义:
(一)良好的内务自理行为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须从入园开始教育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良好的自理行为是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需要。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新的天地,扩大了生活圈,新的环境,好玩的玩具,强烈地吸引着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喜欢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但不会洗手,不会穿衣等生活自理上的问题,使他们不能很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而培养良好的自理习惯,能让幼儿逐步适应集体生活的节奏,同时也能通过幼儿间互相鼓励互相竞赛互相帮助的形势,增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融入幼儿园这个大集体。
(三)良好的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 研究目标及内容:
课题研究目标:
(一)学会自主整理内务(学会自己穿衣脱衣,养成进教室脱衣,出教室穿衣的好习惯,学会自己叠衣服)
(二)学会帮助他人整理内务(帮他其他还不会穿衣脱衣的小朋友穿好脱好衣服。学会帮小伙伴扣扣子,系鞋带)课题研究内容:
(一)通过调查,研究幼儿内务习惯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
(二)小班幼儿整理内务技能的指导。
(三)小班幼儿良好内务行为习惯的培养,纠正幼儿的不良内务行为,并初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 研究过程
(一)调查了解幼儿内务行为现状及与身长发育情况的相互关系。A、通过家访、调查、座谈、观察等手段,了解小班刚入园幼儿有没有整理内务的习惯。
B、调查了解幼儿平时是否能够自主的整理内务,并分析小班幼儿造成不良内务习惯问题的诸多原因。
(二)多方面、多形式地培养小班幼儿整理内务行为习惯。A、利用各种集体教育活动培养,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良好行为来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B、在一些特定的时间设计一系列的主题教育,一方面向幼儿传授理论知识,又同时可以以实践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各种整理内务的能力
C、用故事,儿歌,游戏来强化幼儿养成良好内务习惯的意识 D、在具体环境中,对待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教育方式,提升教师的信任度,以便幼儿更加能够接受。
E、实行内务小红花的奖励制度,敢于肯定,善于制止。F、密切家园联系,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五 研究方法:
(一)调查法:通过谈话、问卷等了解小班幼儿具体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做出比较客观和科学的分析。
(二)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整理内务行为的表现情况,并进行记录、跟踪、分析。
(三)经验总结法: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幼儿内务教育的理论,提高理论水平。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举办专题讲座,针对实际解决问题。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定期不定期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如学习心得,论文交流,经验介绍,补充、完善实验,扩大实验成果。
(四)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个别幼儿进行跟踪培养观察,了解记录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与方法。
(五)行动研究法:通过在日常的教学中创设一些情境活动,进行幼儿整理内务技能的训练,根据实际工作者的现状调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边实践边调查边研究,教师对自己采取的教育方法在实施过程中要进行设计——探索——反思——总结。注意教师的示范、讲解和教育评价。
(六)探索性研究法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就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言行举止,从而使得幼儿受益终身;如果不及时改正或者及早发现,则将受害终身。所以在班级管理公作中我们都将视此时重中之重。此外在幼儿班级管理中不光是对幼儿的管理还有对事物的管理,我们不能忽略其实的任何一个,因为这都可能对幼儿造成影响!如何做好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使幼儿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笔者有以下几个观点:
1、用心去观察“事件”中的每一位幼儿
幼儿虽说年纪小,但是他们却很敏感,很容易对他们造成伤害,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将用最饱满最有爱的一面去面对孩子,班级里的幼儿比较多性格各不相同,虽说幼儿年纪小,但是时常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做一些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例如:班级中的A幼儿,抢B幼儿的玩具,但是因为孩子多,所以老师在没有其他孩子报告的情况很难得之。所以B幼儿因为A幼儿抢了玩具就放声大哭。这时教师才意识到走过去安慰“被欺负的B幼儿”批评“欺负人的A幼儿”而这样的情况很多,通常其他小朋友会向老师报告,但是如果没有则会像B幼儿一样出现哭的现象,带给孩子一些负面的情绪。同样都是家中独子,但是每个孩子的性格及行为截然相反。
教师对两位孩子扣上的帽子也完全不同,其实两位孩子的都有问题,只是教师只眼前孩子的表现所遮掩了,A幼儿他存在了一些行为上的问题,教师能及时的观察到,而且能帮助制止;但是在B幼儿身上的问题呢?大部分教师总是会欠缺那些“被欺负的孩子”问题考虑,其实很简单B幼儿为什么自己不主动去寻求教师帮助,而是用哭这样的形式来表达能这也是要老师帮助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抢玩具事件中可以看出两位孩子身上所存在的不足,用心去看每个事件中的对象,不要忽略任何一方,这样才能发现一些存在在幼儿身上又不易发现的问题,才能及早的治止,才能帮助幼儿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也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2、用沟通和了解,做到对每个孩子都明了于心
班级中有很多孩子但是每个孩子的性格都迥然不同,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接近幼儿、善于用沟通了解幼儿,用了解知道每个孩子的性格,而不是只是一味的做到教授给他们一些日常知识。所以教师要善于融入孩子,融入他们的心,像C女生在做游戏的时候经常只和D女生玩,有时教师请她自由选择游戏和玩具的时候C女生都是跟着D女生,她也不爱说话,性格较为内向。这时我们的教师就不应只是站在旁边观察,而是要去主动邀请她一起玩,将她与几名开朗的幼儿带离群体一起到草地上寻找特定的某样东西,让她能够学会自主的观察和寻找。显然教师这样的方法是奏效的她能够主动离开他人去寻找东西,并知道主动回来告诉教师,虽然这个过程中她没有过多的语言,但是在行为上知道她感兴趣,她愿意去尝试这样的活动。不仅如此,也在课间的时候与她一起交流,她今天在散步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喜欢看到的哪一样?为什么?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提问,从她的嘴里能知道,她观察的非常的仔细能说出这样东西的外形、颜色、大小等等。通过这样的交流,就时常邀请她一起在游戏的时候去看童话剧的表演,然后和她交流今天这个故事什么什么样的内容?谁演的比较好?在一段时间的累积下,孩子的行为语言都能放开许多,所以慢慢的在活动邀请她发言的次数多了起来,在童话剧场舞台中她的身影也多了。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看出对于个别性格比较内向的小朋友我们也应该及时采取方法去帮助他们,带他们走出他们那个小世界,感受来自大家的爱!
3、充分利用资源激励幼儿,感染幼儿
通常每个班级都会有很多“小红花”“大苹果”“五角星”等贴纸,来激励幼儿。但是往往教师在给予幼儿奖励时都会给孩子贴一个。有的孩子讲了一个故事非常不错,额头上奖励一个;有的孩子吃饭吃的快,额头上奖励一个;有的孩子今天做操不错,额头上奖励一个……这样的纷发贴纸是否针对对孩子起到了激励和鼓励呢?这样的方式并不适合奖励孩子。所以我就采取了比较明显的激励方式,直接将奖励这样的专栏放到了班级中最显眼的地方,开创了一个“我进步了”板块。
以每个星期为限到星期五的时候总结点数谁的五角星得的最多,进步的最多。可以换取一个大红花,记录在教师为他们每人准备的“红花大比拼”的本子上,让幼儿更直观的去了解自己哪些地方没有进步,需要加强自己的什么方面,从而激励孩子进行自我的习惯改正。同样在班级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别的相适应的方法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习惯。比如在中大班幼儿建立值日生制度,让幼儿在做教师帮手的过程中锻炼能力。当然不是每个位幼儿都能当值日生也是要通过“争当”的方式进行选取的,让每位幼儿说一说如果自己当了值日生后会怎么做?和自己的进步等地方,让其他幼儿一起商量选举出每组一名的值日生。这样也让帮助幼儿锻炼了正视自我的优缺点,也帮助幼儿提高一定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和责任感,更通过积累有了较深的班集荣誉感。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更深层次激发他们的责任感、自豪感和集体精神。当然在选举的时候有的孩子因为个性的问题及不自信他们会不参与竞选,这是我们教师也不能疏忽这些幼儿,要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争取机会得到锻炼。
一、营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1、创造适宜的教育环境。首先,要给幼儿创设能激发道德情感的良好心理环境与气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幼儿之间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相互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品德教育的前提条件,它有利于品德教育的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其次,教师对幼儿要有一种稳定的态度“定势”,应当尊重、热爱幼儿,熟悉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还要公正的对待幼儿,不训斥、责备、淡漠无情,这样幼儿就会从教师那里学会正确对待同伴,与同伴友好相处。
在教育环境的创设上,可以结合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进行不同的环境布置。通过这些色彩鲜艳的画面刺激,培养了幼儿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2、发挥家庭氛围的作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家庭对幼儿个性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它是幼儿道德认识、品德感、道德行为形成的客观条件。为使家庭成为幼儿品德成长的优良环境,家长一定要为幼儿创造良好愉快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每天都保持乐观的情绪。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体贴、敬老爱幼。在与人交往时,家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讲粗话、脏话,待人亲切诚恳。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兴趣,支持他们的意愿,不要挫伤孩子的求知欲。当幼儿出现错误或有过失行为时,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态度、方法,不使用尖刻的言辞、训斥,更不能体罚幼儿。
此外,家长可利用休息时间带幼儿出去参观各类博物馆,游览祖国风景区,以陶冶幼儿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3、重视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是幼儿教育不可或缺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孟母择邻”说明了古代人们对周边环境与幼儿行为密切关系的认识,现代化宣传媒介铺天盖地,无孔不入,幼儿灌输了许多单靠父母、教师言传身教无法做到的健康、积极的形象教育,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影视内容还有不适宜幼儿观看的内容,这些由成人有意无意编写的作品中的糟粕,必然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有资料分析表明,相当部分幼儿所表现的不良行为其根源就在于此,幼儿园及幼儿家长在为孩子们选择电影、电视节目时须特别注意,为他们营造一个健康的社会环境。
二、提供多向教育的机会
1、游戏教育。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对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游戏中能更好地表现出幼儿的优缺点以及他们掌握行为规范的水平。如游戏《什么好,什么不好》能够培养幼儿对一定道德标准和道德概念的认识;在游戏《娃娃家》、《邮局》、《图书馆》中,能培养幼儿的友好关系,使幼儿懂得完成任务和各尽其职。另外,幼儿在《医院》游戏中通过扮演角色能够体验到医生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心。
2、常规教育。幼儿园的生活常规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每日生活各环节的具体制度及行为规范。
在每日生活中,可以根据幼儿园生活各环节的教育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常规教育。教师不仅要告诉幼儿怎样做,还要告诉幼儿为什么要这样做,当幼儿明白规则后就会按要求做。此外,在活动中还要注意观察幼儿,如哪些幼儿积极地收放玩具,哪些幼儿乱放玩具,然后采取表扬和鼓励的方法对行为进行评论;也可采取提问提问的方法问幼儿:我想看图书,该到哪儿去取呢?你为什么这样快就取到了?幼儿就会说:因为我们的书是放在书架上的。还可问幼儿:你睡午觉时,把衣服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衣服放在小椅子上?这时幼儿就会说,因为不能乱扔东西,为了不把它弄脏等等。通过练习,不仅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巩固了幼儿对规则的掌握。
3、艺术教育。一部好的文艺作品、艺术形象和文学书籍对幼儿个性的形成影响很大。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给幼儿选读一些优秀的品德教育、幼儿读物,组织幼儿表演书中的内容。每次给幼儿朗读作品时,我特别注意引导幼儿评价作品中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提问幼儿故事中谁对谁错(喜欢谁?为什么),指出作品中主人公的好行为,让幼儿也说一说。孩子们对这种活动很感兴趣,都聚精会神地听。
三、家园教育的协调一致
家、园教育的一贯性是形成习惯的前提。由于现代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孩子是家庭的核心,老师和家长必须对幼儿进行一致的教育。老师每天与家长要有直接的接触,以更多地了解每个家庭的教育情况。当幼儿有微小进步时,应当及时地反馈给家长进行表扬;如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老师要以委婉而真诚的态度同家长一起讨论幼儿的行为,分析家、园在教育中是否有某种疏忽,并向家长提出如何纠正这种情况;也可以通过家长半日开放,家长会、家园联系册、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在半日开放活动中,家长能够在集体活动中观察自己的孩子,注意他们的行为习惯,更好地同教师一起分析见到的现象,找出幼儿行为偏差的原因。
1、初步增强上下楼时的安全意识。
2、知道上下楼梯时要遵守一定的规范。
3、了解上下楼的正确方法。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导语:今天是小狗的生日,我们小朋友要到小狗的家里做客,可是小狗的家在二楼,它提醒小朋友要注意安全,小朋友你们知道应该怎样正确、安全的上下楼吗?
二、展开
1、请幼儿说一说平时是怎样上下楼的?
2、老师小结帮助幼儿了解掌握。
小结:小朋友在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要害怕也不要着急,靠右边走,眼睛看着前方,右手扶住栏杆,脚踩稳台阶一级一级的向前走。
3、提问: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上下楼梯呢?(请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人多时要一个跟着一个上下楼,不拥挤,不抢先,上下楼时要考右边走。
4、老师带领幼儿练习上下楼,到小狗家送礼物。及时提醒、帮助动作不协调或有不安全行为的幼儿。
三、延伸
1、幼儿集体唱生日歌向小狗表示祝贺。请一名幼儿当”小狗"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小狗与小朋友告别。
2、活动延伸:在平日的活动中随时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教学反思:
我设计的这节安全活动课很适合小班小朋友。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高。在日常幼儿园活动中,还需多进行练习,并用故事、儿歌加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逐步掌握更多正确地日常习惯,帮助孩子们学会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 幼儿园小班月计划内容
★ 幼儿园小班家长会邀请函内容
★ 幼儿园小班故事ppt内容
★ 幼儿园简介内容范文
★ 幼儿园课件内容
★ 幼儿园小班一日教育活动安排及教案内容1
★ 幼儿园小班备课范文
★ 幼儿园小班教师论文
★ 幼儿园小班左右教案
上午活动: 晨间活动:
1、桌面玩具。
2、和哥哥姐姐一起玩。
晨会:交流幼儿早晨入园情况。
活动之二:《我们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组织幼儿认识幼儿园的环境,通过参观活动场所,让幼儿了解幼儿园,激发幼儿喜欢上幼儿园的情感。
2、继续巩固站与坐的正确姿势,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 活动重点:
参观幼儿园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参观:
师:“我们幼儿园有许多小朋友,一楼是小班和中班的小朋友,二楼是大班的哥哥姐姐,这里是„„,我们幼儿园真大真美,是不是?”
2、参观活动场地:
(1)带领幼儿参观室外大型玩具,提醒幼儿玩的时候不推不挤。
(2)幼儿自由玩玩具,教师帮助胆小的幼儿玩玩具。
3、复习站与坐的姿势。
4、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要求幼儿睡眠姿势正确,安静午睡,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5、教师总结:
师:“经过一周的学习、生活,我们小朋友认识了老师、小朋友,学会了洗手、上厕所,会唱新歌了,还懂得了许多道理,希望下个星期每个小朋友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做个听话能干、懂礼貌讲卫生的好孩子,好吗?” 下午活动:
活动之一:《我和老师学说普通话》
活动目标:
1、巩固了解上课的基本原则。
2.培养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
3.卫生教育。活动过程:
1.学哥哥姐姐一样上课,提醒幼儿说话要举手。(要学说普通话)2.帮助幼儿复习正确的洗手和入厕的方法。(1)入厕时注意安全。(2)复习说一说洗手歌。
3.每人带一块干净的手帕,注意个人卫生,勤剪指甲,勤洗头,勤洗澡。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应着眼于幼儿毕生发展的长远目标,应注重道德品德的养成,因为幼儿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尤其是农村幼儿,他们普遍行为习惯差距很大,离道德教育的核心目标很远,我们应从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出发,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将满足并引导幼儿生理、心理需要作为养成教育的切入口,让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教育的措施
(一)早着手。习惯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而非先天遗传。从生理机制上讲,习惯是一种后天获得的条件反射。离开了人为环境的影响和有意识的教育,任何所谓的“习惯” 都可能是一种本能,现实的经验告诉我们,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强,最容易接受各种教育和影响,此时培养良好的行为就容易成功,而且养成习惯的速度很快,甚至有人认为,“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态度、倾向、多半可以在六岁之前培养成功。”这时如果养成的习惯是好的,就会和本能一样根深蒂固;如果养成的是恶习,不仅会影响或阻碍发展,还可以导致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
(二)有计划。做任何事情都得有目标、有计划、有行动。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应从简着手,从长着眼,小班、中班、大班,分段分期制定切实可行的、层层递进的计划,通过实际行动达到预期的、长远的目标。不能今天是这方面,明天又是另一方面,这样盲目频繁的变化,幼儿就很难适应,更难养成习惯并成为自然。
(三)重强化。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指出,人之所以发出某种行为,是因为经验告知他们发出这种行为会产生令人愉快的结果,这种行为便受到正强化;人们之所以不发出某种行为,是因为经验告知他们这种行为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结果,这种行为便受到负强化。习惯是经过长时间的强化,在大脑里形成的一种牢固的“概念群”,在面临一种情景时,当事人只要一想到这个“概念群”,就会产生相应的欲望和行为。根据强化理论,如果对幼儿的良好行为给予正强化,幼儿就会获得积极的、愉悦的体验。为了再次获得这种愉悦的体验,他们会重复出现这种良好的行为。因此在幼儿的习惯养成中,一定要重视良好习惯的正强化,让幼儿的行为一次一次的在正强化中形成良好习惯。
(四)齐合力。习惯的养成贵在协调一致和持之以恒。任何行为习惯都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反复训练和实践的基础上养成的。对于幼儿习惯的养成来说,一方面我们要注重利用有形的“硬环境”(如自然环境)和无形的“软环境”(如社会环境、人际环境、道德环境等),发挥“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施加适当的教育,使之成为符合需要和规格的“自活的人”“自动的人”,从而提升一个人的生活质量。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正如,教育家洛克所说:“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幼儿的良好习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配班老师齐心协力,步调一致,锲而不舍,尽可能形成一致性的教育要求,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不着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小苗一年难成“材”,幼儿一年难成“器”,“百年之计,教育为本”,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并且不断坚持就会有希望,有收获。我们接触的大多数农村幼儿,他们平时谈论的话题几乎都是有关老家的,如:爷爷挖田地,奶奶种豆子,妈妈收玉米,鸡是这么叫,牛吃好多草……他们经常跟着家长在田地里跑,很难静下身安下心学习,但是只要努力培养,十天左右他们的一言一行在新环境的影响下都会改变,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很强。
二、注意的问题
(一)培養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有针对性。由于幼儿家庭环境的不同,决定了幼儿行为意识、生活习惯和评价标准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时,首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状况和生活环境,掌握每个幼儿的年龄、个性、特点,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避免盲目从教和一刀切。
(二)培养良好习惯的同时要矫正坏习惯。幼儿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也是不良习惯养成的有效时期。教师要在挖掘幼儿身上闪光点、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及时发现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并采取措施进行矫正。我班的幼儿都是来自农村,多数的家长到了每周的星期五中午就请假带孩子回老家去,到了星期一早晨入园时幼儿的外貌、言谈举止等习惯就明显的差了,也坐不稳了,乱喊乱叫的。有的幼儿请两周假来后甚至于走路的姿势都变了,腿脚都僵硬了。我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常常感觉到开展的工作好无奈,付出的辛苦没结果,总是前功尽弃。而我们又改变不了他们生活的环境,只能面对现实,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地矫正那些不良的习惯。
(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家园共育。教师要随时与家长做好沟通,让幼儿培养起来的良好行为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让行为养成习惯,让习惯造就性格。我们每个家庭、每个家长,由于自己的职业差异、爱好不同,对孩子的教育都会有所影响。如果这个家庭本身的学习气氛比较浓,孩子一般也会热爱学习,并能体味到学习带给他的乐趣。如果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对孩子采取了放任自流,放弃了家长教育的责任,幼儿的行为习惯当然就更是逊色。因为孩子本身还小,还未掌握多少知识,还不能正确地判断是与非,也缺乏足够的自制力。我们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鼓励家长自觉地走进家长学校,听取家庭教育讲座,订阅有关家庭教育报刊,让他们初步掌握一些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教育孩子的知识、技能,运用正确的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从而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家园共育。
一、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
(一)一位诺贝尔获得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记者问他,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中最宝贵的东西,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出乎意料的回答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呢?学者回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摆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及时道歉;午饭后要休息;要注意观察周围的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另一位科学家说,在实验室里,没有“我”,只有“我们”,一切伟大成果都属于“我们”,而不是某个“我”,这种群体意识不正是得益于从小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的习惯吗? 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时井然有序,连助手不慎把一个烧杯转了个把,他都严肃的指出,并说:“最小的一点错误导致最大的损失。”这话不正是来源于幼儿园里的那句“东西要摆放整齐”的教导吗?
(二)我们探讨一下,真正的早期教育是什么?
大家对早期教育这个话题并不陌生,我们通过读书看报,网络或其他媒体涉猎了不少这方面的知识,我说说我个人的看法,与大家共享,真正的早期教育让孩子自然吸收,而非硬性灌输;让孩子随兴趣自然发展,而非单纯地积累知识;是启蒙教育,而非系统的正规教育。我们教幼儿简单的字词,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语言学家,让孩子欣赏音乐,也不是一定要使他成为音乐家,早期教育注重开发多元智能,本着兴趣、需要的原则对孩子实施启蒙教育,是创造适当条件使幼儿的各项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为培养孩子体格健康、智力发达、品质和个性良好打基础。
知识灌输的结果是高分低能,所以,我们认为:“学问”不等于“知识”,所谓有“学问”的人并不仅指他掌握多少知识,而更是指他是一个“学会了问”的人,是一个“会问、能问”的人。孩子能发现问题并有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了无限的发展潜力,这比灌输大量的知识强一千倍。幼儿园不是培养“知识型”的人才,而是要培养“探究型”的人才。现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儿童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我们提倡“大课程观”,即幼儿园的课程包括幼儿园的全部生活和学习活动,幼儿的生活即学习,幼儿的学习并不是只在每天短短的十分钟的集体活动中,孩子的每一个生活活动都是课程的一部分,不要把幼儿的学习限制在所谓的“课堂”内。例如:孩子和别人的交往、孩子的进餐、孩子的体育活动、区域活动等等都是学习。
在孩子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放开孩子的手脚,多一份自由,少一份约束,让孩子尽情的感受世界的奇妙。当然自由也不是指完全的放任自由,基本的规则还是要遵守的,我们要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为他们更好的融入到集体生活中打好基础。
二、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
(一)生活习惯的养成(二)道德习惯的养成(三)学习习惯的养成(四)思维习惯的养成二、幼儿良好习惯培养的主要方法
(一)转变观念,增强培养意识
长期以来,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直未受到家长足够的重视,重智育轻德育,重技能训练轻行为培养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早期家庭教育首要的、关键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这项工作应是家长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家长要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及艰巨性,对孩子严格要求,反复强调,持之以恒。幼儿良好习惯只有通过长时期的严格教育,严格要求,才能逐渐养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教育是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来的。
(二)整合家庭教育资源,合力培养
首先,家庭成员要统一认识,统一做法。这样才能使各种教诲和规则不断得到补充与强化,使幼儿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去努力,并巩固已有的好习惯。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在这两个因素中,家庭的精神环境是更为关键的因素。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带给幼儿的不仅是健康的体魄,更重要是健康的心态。温馨、民主、和睦的家庭,使幼儿富有爱心、同情心,能懂得什么是尊重和理解,同时也能养成幼儿活泼开朗、乐观外向的性格;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会让幼儿潜移默化地形成讲卫生,做事有秩序有条理的意识和习惯。
(三)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也要“用心”,用心地向书本学习,用心地向他人学习,用心地向孩子学习,用心地进行教育反思,“学、思、行”结合,摸索育人规律,成为教育孩子的行家里手。另外,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幼儿影响巨大,小到小事小节,大到人生观、世界观都会对幼儿产生全方位的影响。家长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不仅需要给孩子语言上的要求与期待,更重要的是做行动上的楷模。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经常读书、看报,必要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学习、读书或做一些对幼儿良好阅读习惯形成有帮助的活动,以此加深幼儿的印象;要让孩子讲卫生,家长就要经常洗手、刷牙、洗澡;要让孩子讲礼貌,家长就要待人和气,善良、宽容。那些只言教身不教的家长,是很难收到教育效果的。幼儿的模仿能力特别强,有时辛苦教育几天所取得的效果,由于家长的一个不当的行为而毁于一旦。(举例)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家长必须首先做到,这样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四)注意方式方法,忌简单粗暴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家长必须要注意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不得当,即使家长再努力,效果也不好。首先,家长不要认为孩子小就过度地溺爱、娇惯、迁就孩子。像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一味地满足;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总是帮他完成,大包大揽;对孩子的一些不良习惯,不及时纠正,甚至还默许、纵容等做法,表面上看是在爱孩子,但实际上却是在“惯”孩子,日久天长,孩子懒惰、依赖、自私、任性、怯弱、没礼貌等坏习惯就会养成。这时候再要去改正它,没有漫长的时间,不下大力气,将很难改变。其次,不允许孩子做的事情,一开始就不允许做,并要坚持到底。比如不能随着孩子的性子,想看多长时间电视就看多长时间,想玩多长时间电脑游戏就玩多长时间,要合理地限制。否则孩子习惯了看电视、玩电脑游戏,就会很不习惯静下来读书学习。家长要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孩子限制的原因,同时要引导孩子阅读,孩子尝到了读书学习的乐趣,自然就能控制自己的行为。第三,对幼儿多进行正面教育,反复强化其正确行为就会抑制其错误的行为。鼓励、表扬要恰如其分。批评教育幼儿时,更重要的是要告诉他批评的原因及正确的做法,而不要急着惩罚孩子。另外要特别提醒的是,家长在教育幼儿时,是绝对不能生气的,不要把教育当做泄愤的方式,更不用说对幼儿进行打骂体罚了。否则,只会适得其反。
四、幼儿不良习惯的纠正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的过程也不是永无错失和疏漏的。教育的错失和疏漏,可能会使幼儿形成一些不良习惯。
(一)及早发现。对不良习惯的发现,源于对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思维活动细致入微的观察,家长要时刻保持警觉,处处留意幼儿言行,千万不能因事小而忽视,以致使小错演变成为痼疾。在有些家长的眼里,幼儿有些毛病是正常的,等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了,这种认识是非常有害的,会贻误幼儿的成长。“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幼儿。特别是当走向社会后,幼儿时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对人的一生的负面影响是难以估计的。
(二)后果警示。幼儿不良习惯的形成,究其原因,不外是幼儿自身和教育者两个方面。在幼儿方面,由于不知何为对错,加之自制力差,可能在不自觉中放任自己,随心所欲而形成不良习惯;在教育者方面,对幼儿的溺爱,观察不细,约束不严等往往是主要原因。所以,当发现幼儿有不良习惯时,应及时向其警示或引导其切身感受不良习惯带来的后果,使其痛知其害,从而达到纠正的目的。
【小班幼儿习惯养成教育内容】推荐阅读:
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家长问卷调研报告11-27
小班幼儿日常生活、行为习惯的分析总结12-01
幼儿园小班一日工作安排及教案内容07-18
小班幼儿礼仪教育10-07
幼儿小班安全教育11-18
幼儿园幼儿习惯养成10-10
小班幼儿游戏教育随笔11-22
小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07-23
幼儿园小班教育笔记12-21
小班幼儿教育心得汇总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