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团结友爱的名人名言

2024-06-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与团结友爱的名人名言(共8篇)

与团结友爱的名人名言 篇1

(一)宽容的名言

1、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欧文

2、能容小人,方成君子。——[明]冯梦龙《增广智囊补》

3、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宋朝事实类苑·祖宗圣训》

4、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济慈

5、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淮南子》

6、开诚心,布大度。——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7、我虽然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是我维护你说话的权利。——法伏尔泰

8、有容,德乃大。——先秦尚书

9、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英]布菜克《耶鲁撒冷》

10、尽量宽恕别人,而决不要原谅自己。——西拉斯

11、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结果是甜蜜的。——法。卢梭

12、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法。雨果

13、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明]吴承恩《西游记》

14、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15、人的心只有拳头那麽大,可是一个好人的心是容得下全世界的。——意大利罗大里

16、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宋]善棋道人《绝句》

1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

18、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佚名

19、和以处众,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宋?林逋

20、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中国谚语

21、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西德尼?史密斯

22、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薛日宣

23、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24、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毛泽东

25、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怒。——马克吐温

26、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佚名

(二)友爱的名言

1、善良的心就是太阳。——雨果

2、一把叉子叉不起一堆粪。——高尔基

3、仁人无敌于天下。——中国·战国孟子

4、善是精神世界的阳光。——法国·雨果

5、爱,能使世界转动。——英国·狄更斯

6、虔诚的开端,带来美好的结束。——雨果

7、别骄傲,别怀恨,别不肯原谅人。——狄更斯

8、自制的友谊要比买来的友谊更持久。——里根

9、同情是一切道德中最高的美德。——英国·培根

10、书需巢,蛛需网,人需友情。——英国·布莱克

11、良心的法则常常与经典上的法则不同。——泰戈尔

12、不速之客只在告辞以后才最受欢迎。——莎士比亚

13、如果一切皆善,就一切皆美。——托尔斯泰作品研究

14、真正的友谊,只能基于相近性情的结合。——贝多芬

15、反正平平常常的老实话是不吃香的。——马克·吐温

16、挑选朋友要慎重,更换朋友要更慎重。——富兰克林

17、做一个善良的人,为群众去谋幸福。——苏联·高尔基

18、只有宽广而聪慧的心灵始终能发现友爱之情。——海涅

19、温婉的怜恤来叩门,坚厚的铁门也开放。——莎士比亚

20、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中国·晋陈寿

21、竭诚相助亲密无间,乃友谊之最高境界。——瓦鲁瓦尔

22、仁慈的气息永远是一个人心灵高尚的标记。——巴尔扎克

23、猴子疼爱羊羔,羊羔就会永远跟着狮子跑。——莎士比亚

24、从洞穴里看见,天是渺小的,生活是狭窄的。——高尔基

25、善良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行为。——法·罗曼·罗兰

26、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中国·清龚自珍

27、宽恕人家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莎士比亚

28、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们彼此交换生命。——罗曼·罗兰

29、没有弄清对方的底细,决不能取出你的心来。——巴尔扎克

30、谁若想在困厄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萨迪

31、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送安慰的人。——中国·巴金

32、人如果没有良心,哪怕有天大的聪明也活不下去!——高尔基

33、怯懦的朋友在叛离之后,会成为最凶残的仇敌。——埃·斯宾塞

34、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托尔斯泰

35、不能用温情征服对方的人,用殴打也征服不了对方。——契诃夫

36、要知道,爱找别人阴暗面的人,自己也常常失掉光芒。——高尔基

37、友谊是两颗心真诚相待,而不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敲打。——鲁迅

38、你要记住,永远要愉快地多给别人,少从别人那里拿取。——高尔基

39、友谊既不需要奴隶,也不答应有统治者,友谊喜欢同等。——冈察各夫

40、心地善良的人,富于幻想的人比冷酷残忍的人更轻易聚合。——约翰逊

41、友谊既不需要奴隶,也不允许有统治者,友谊喜欢平等。——冈察各夫

42、不要从你自己的袋里掏出勋章借给你的朋友,这是侮辱他的。——泰戈尔

43、人只应当忘却自己而爱别人,这样人才能安静、幸福高尚。——托尔斯泰

44、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英国·罗索

45、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丽的:面貌、衣裳、心灵、思想。——俄国·契诃夫

46、我们既活着做人就必须造就我们所处的实际环境,凡事忍耐些。——泰戈尔

47、我对患难之交有一种强烈的眷恋之情,对他们感到格外亲热。——狄更斯传

48、精神的沟通用不着语言,只要是两颗充满着爱的心就行了。——罗曼·罗兰

49、爱与善是幸福,亦是真理,世界上唯一可能的幸福与真理。——罗曼·罗兰

与团结友爱的名人名言 篇2

一、独立学院学生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点

1、注重自我

当代大学生多属于独生子女一代, 在家庭中是被迁就的对象, 没有体验过为他人付出, 对他人妥协, 自己的想法就是一切。进入大学校园后, 意味着走出自己的家庭, 融入学校和班级这个大家庭。尤其在班级和宿舍, 同学们朝夕相处, 就像多了几十个兄弟姐妹。

在组织一些集体活动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 同学们很难统一意见, 对活动的内容经常各执己见, 完全出于自己的喜好, 不愿妥协。如果不能如自己所愿往往放弃此次活动, 很多活动经常在最初就夭折了。这种现象在独立学院的班级中非常常见, 由于很难统一思想, 很多班级不再组织集体活动, 这样的结果就是同学们更加体会不到集体活动的乐趣, 完全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2、缺乏责任感

缺乏责任感在独立学院学生中值得关注。独立学院学生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创造力强, 但是缺乏恒心与责任感。举个实例, 一次周末小型学部运动会, 整个活动的参与度极低, 班里参加项目同学很少, 班主任在对大家为什么不报名参与的时候了解到, 班里的体育委员周六没有在学校, 原因是他周末回家而把组织工作委托给了其他同学。这样一来, 整个班级对于此次集体活动的热情和参与度降低了很多。还有一个事例, 班里有一个经常逃课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 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 给他安排了一个每周组织同学们观看影片写影评的活动, 有一次全班同学都坐在教室里了, 他还没有出现, 打电话找他, 他在宿舍睡觉睡过了。如上的两个例子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屡见不鲜, 学生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点已经成为共性。

3、对待他人他事冷漠淡然

在集体中, 每个人若是只把眼光放在自己身上, 就不会有集体意识。而习惯于家庭中自我为中心的独生子女, 很难构建他人意识。尤其是在独立学院中, 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好, 生活中大多没有经历过挫折和磨难, 没有体会过在困难时他人相助的珍贵与温暖, 因此对待他人他事也比较冷漠。

在组织集体活动的过程中, 活动内容和形式是统一的, 但是同学们的个人喜好和兴趣点都各不相同, 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学生通常不会从集体的角度出发, 很难牺牲自己的时间去配合其他同学, 显示出来“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姿态。

二、如何引导独立学院学生在集体协作中展示个性

独立学院学生个性鲜明的特点有利有弊, 有个性并不是一件坏事, 千篇一律的东西没有价值, 创造性是非常可贵的, 教育工作者应该保护学生的个性特点, 鼓励创造, 不能对学生有个性不加区分的全盘否定。但是如果单纯追求个性而失去集体观念, 那么个人的价值失去了集体也无法实现。

如今, 一些人往往认为, “个性”有利于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有个性”也成为年轻人喜欢追捧的名词。实际上, 集体观念和生活自立自理的能力是不相排斥的。相关调查显示, 从小就读寄宿制的学生比走读的学生更适应集体生活, 也更懂得关心别人, 有集体观念的学生在将来工作后可以获得更好地发展。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协作型的人才, 一旦进入工作状态, 团体合作就成为了实现目标的主要方式。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可以让其更早进入协作状态, 懂得如何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做出个人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1、营造温暖的班级氛围

进入大学以后, 学生离开自己的家庭, 学习生活在一起, 融洽温馨的班级环境有助于学生尽快建立归属感和主人翁责任感, 把班级当作“家”。如果班级氛围冷淡或是矛盾重重, 学生就会更加注重自我, 完全的我行我素, 不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在友善和关爱的氛围下, 同学们会更加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体会集体的力量与协作的美好。每一次集体努力的过程和结果也会加深同学们之间互相协作的信心与兴趣, 这便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2、打破小圈子, 锻炼学生交际与协作

在大学生活中, 以宿舍为单位的小集体活动是很常见的现象, 吃饭、上课、自习、外出都多以宿舍为小集体, 虽然小集体的和谐有助于大集体的团结, 但是如果协调不好会形成小团体意识, 破坏整个班级的团结与和谐。常见的事例有:班级组织集体活动, 学生们多与自己宿舍的同学成群结队, 吃饭在一起, 活动也在一起, 小团体之间无交流, 整个班级的活动搞的像几个小团体的活动, 完全发挥不出来集体的力量, 同学们也体会不到集体活动的美好, 集体活动失去了意义。

因此针对以上小团体意识的做法, 就要打破小圈子, 以集体活动为契机, 搭建同学们相互认识了解的平台, 增进全班同学间的交流。增进认识相互了解是进一步团结协作的前提。现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习惯了独处, 普遍不善于沟通, 喜欢享受自己的小世界, 不愿意跨出一步主动去结交。高校教育者应该意识到这一点, 主动提供和搭建平台, 让学生主动跨出自己的圈子, 发现结交与沟通的乐趣, 敞开心扉享受集体生活的乐趣。

3、组织丰富的集体协作活动

集体活动要举办多种形式, 同学们对聚餐、联欢、拔河这些活动都习以为常, 并且聚餐联欢这种形式不易打破小团体意识, 可采取心理拓展活动, 在团队的活动中, 同学们通过精心设计的心理拓展活动, 以竞赛的方式, 破解一切困难, 团结协作共同争取荣誉。这种形式穿插很多困难, 甚至要吃一些苦, 但是正是大家在一起吃苦受累, 互帮互助相互鼓励才更能体味集体的温暖, 同学们普遍感触很深, 集体观念油然而生, 同学间的情谊也得到了升华。

独立学院学生个性鲜明、创造力强, 独立学院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认识学生的特点, 发挥学生个性优势, 切莫让学生因为注重个人发展, 就忽略了集体观念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自己的个性与特点。

摘要:当代大学生个性鲜明, 逐渐从80后过渡到90后, 他们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习, 强调自由与个性的施展;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也造就了他们的性格特点, 他们充满朝气、个性张扬、敢于表达, 但是缺少理想, 功利欲望强烈, 过分追求自我与个性, 甚至标榜个性。尤其是独立学院的学生, 在经济条件相对良好的背景下, 个性更加活跃, 自我有主见, 集体观念淡薄, 责任感差。如何正确引导独立学院学生个性与团结的和谐发展, 准备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 是所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

与团结友爱的名人名言 篇3

那里,近百家企业的老总已经来到了会场。李小鹏坐到了讲台上,他今天的任务是为参会的企业家们讲授有关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政策的相关内容,并为企业答疑解惑。

自从2000年到北京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工作后,李小鹏跑遍了北京市的16个区县和各个开发区,每年都有十多次奔波在前往郊区县的路上。而在创业中心,几乎每一个业务部门的员工都能够像他这样面对企业侃侃而谈,他们对政策烂熟于心,时刻准备着接受企业的咨询。

作为北京市承担科技政策和计划项目组织工作最多的单位之一,创业中心的服务大厅每年要接待企业上万次,是名副其实的“窗口”单位。

而创业中心的60多名员工,就是用像李小鹏那样的朴实、坚韧与团结的作风,践行着为企业服务的理念。多年来,创业中心获得了国家和北京市的多次表彰,2011年2月,创业中心又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奖。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在创业中心的员工中,流行着这样的两句口头语,乍一听,带着点调侃的味道,但这也是创业中心员工对自己最恰当的总结。

2008年,全国重新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在当时,北京市的科技型企业有2万多家,全国有1/4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北京。由于经常遇到申报时间推迟、项目多等不利因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单凭创业中心某一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牵涉到企业所得税减免、研发支持等多项优惠政策。创业中心深刻意识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北京市科技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而要开展重新认定工作,就需要让企业了解新的政策,这就必须对企业开展政策宣讲,这是一项量多且繁重的工作。2008年,创业中心动员全中心所有部门的力量,投入到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政策宣讲工作中。

“工作面广、任务量多、工作时间紧”,是创业中心副总工程师康光明对当时工作的深刻记忆。创业中心的主任、党支部书记、副主任等领导带头深入企业进行政策宣讲,创业中心还设计定量指标,领导带头,全体动员,深入到对口区县、重点企业开展政策宣讲。

康光明清楚记得,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满负荷工作。许多年轻同志分口对接的单位远在郊区,他们也毫无怨言,不畏辛苦,每天一大早起来,自己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郊区县为企业开展政策宣讲工作。

“有一名员工甚至连老婆生孩子,都没顾得上陪。当时正值高新认定工作进入最终评审阶段,参加此项工作的员工们连续一周在外面参加评审工作,家都顾不上回。虽然孩子快出世了,但这名员工也没有向单位请假。中心领导后来得知后,也非常感动。”康光明介绍说。

在中心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底,创业中心受理并完成3000多家企业的高新申报及专家评审工作。2009年,完成了北京市所有企业申报材料的受理评审工作,共有5000多家企业通过新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而在创业中心,像这样时间紧任务重的例子不胜枚举,每次任务来临时,每个员工不管加班到多晚,都毫无怨言。

“在这样的一种工作氛围下,每个人都是全身心投入,你会感受到一种凝聚力和战斗力,能使人忘记疲倦。”说到这里,康光明十分感慨。

戒骄戒躁,谋求长远

“打铁还需自身硬,发展才是硬道理”,在创业中心,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

作为北京市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一开始不足10平方米的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发展到今天拥有5万平方米的孵化大楼,一路走来,其中充满了奋斗与艰辛,也充分体现了创业中心的发展理念。

“只有不斷壮大自身的实力,才能够更好地承担政府委托的工作,才能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发展自身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这就是创业中心的核心发展理念。创业中心就是在国家实施火炬计划的大潮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紧紧抓住孵化器这一核心定位,努力探索自身的发展道路。

2001年,北京市大力发展专业孵化器建设,创业中心在积极推动北京市孵化器实现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也对自身的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建设复合型孵化器的理念。

经过几年的研究和探索,中心建起了空间信息、国际商务、生物质能源三大孵化平台。几年来,空间信息孵化器的企业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和考验,体现出了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逆势增长,充分体现了创业中心对产业发展的判断力。

中心发展了,但中心的文化传统没有变。多年来,创业中心一直保持着谦虚谨慎、勤俭节约的传统。大到电脑设备,小到一张纸、一度电,都要精打细算。中心员工非常自觉地遵守中心的各项规定,因为,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时刻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都十分清楚在中心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也面临着很多机遇和挑战,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保持最好的状态,才能走得更远。

团结友爱的名言 篇4

1、土多好打墙,人多力量强。

2、单丝不成线,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毛泽东

3、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4、人们在一齐能够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齐,几乎是万能的。——韦伯斯特

5、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能够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鲁迅

6、土多好打墙,人多力量强。

7、两个聪明人在一齐商量,就会生出更好的主张;黄和红的两种颜色混和,就会变出另一种色彩。——藏族

8、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拉封丹

9、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10、唯宽能够容人,唯厚能够载物。

11、熬可是艰辛,就难得安乐;离开了和睦,就别想幸福。——维吾尔族

12、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

13、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14、人的巨大的力量就在那里——觉得自我是在友好的团体里面。——奥斯特洛夫斯基

15、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可是团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16、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17、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18、将知识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加上献身精神的力量结合起来,我们将无往而不胜。——徐冠仁

19、工人阶级的团结就是工人胜利的首要前提。——马克思

20、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仅有同别人在一齐,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21、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22、谁要是蔑视周围的人,谁就永远不会是伟大的人。——左伊默

23、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能够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24、人心齐,泰山移。——谚语

25、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当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莎士比亚

26、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27、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28、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29、唯宽能够容人,唯厚能够载物。

30、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31、谁若与团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奥斯特洛夫斯基

32、掌握思想的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毛泽东

33、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谚语

34、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35、个人如果单靠自我,如果置身于团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36、青春没有亮光,就像一片沃土,没长庄稼,或者还长满了荒草。——吴运铎

37、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38、两个协调的力量,能够分十个人的力量。——赫哲族

39、仅有在团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仅有在团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40、百根柳条能扎笤帚,五个指头能握拳头。——藏族

41、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42、最伟大的力量,就是同心合力。——乌孜别克族

43、砂子虽然渺小,但又是伟大的,它和同伴团结一齐,为人们铺起了无数大路,筑起了无数楼房。——佚名

44、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45、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英。欧文

46、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不会团结起来,奋然而起?他们除了锁链什么都不会失去!

47、不但要团结和自我意见相同的人,并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我意见不一样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自我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毛泽东

48、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49、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50、众人扶船能过山。

51、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歌德

52、人民是土壤,它包含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别林斯基

53、单丝不成线,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毛泽东

54、人是要有帮忙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55、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坚持团结的重要条件。

56、为了到达伟大的目标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恩格斯

57、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可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58、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能够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鲁迅

59、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精神以及同全世界劳动者的团结一致,是取得最终胜利的保证。——列宁

60、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61、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维吾尔族

62、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欧文

63、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邓中夏

64、仅有在团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仅有在团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65、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66、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67、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68、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69、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列夫?托尔斯泰

70、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可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71、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

7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轲

73、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74、狼众食人,人众食狼。

75、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76、团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77、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维吾尔族

78、人民是土壤,它包含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别林斯基

79、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歌德

80、三人省力,四人更简便,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81、青春没有亮光,就像一片沃土,没长庄稼,或者还长满了荒草。――吴运铎

82、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83、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84、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

85、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86、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87、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88、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约·迪金森

89、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90、掌握思想的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毛泽东

9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92、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9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94、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95、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96、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97、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仅有同别人在一齐,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德。叔本华

98、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我则满足于它的迟钝。——泰戈尔

99、中国的问题,稳定需要团结,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稳定需要团结,才能稳定。要使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众钢铁般的团结。——邓-小-平

100、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101、箭装满袋大象踩不断,团结起来的力量胜过大象。——(傣族)谚语

102、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维吾尔族)谚语

103、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约·迪金森

104、一滴水仅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仅有当他把自我和团体事业融合在一齐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105、谁若认为自我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团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团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奥斯特洛夫斯基

106、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可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107、人是要有帮忙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108、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壮族)谚语

109、谁要是蔑视周围的人,谁就永远不会是伟大的人。——左伊默

110、单丝不成线,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毛泽东

111、在各级党的组织中构成经常健全的团结一致的联系群众的领导核心,是极端重要的——刘少奇

112、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孙膑兵法

113、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114、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刘基

115、人民是土壤,它包含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别林斯基

116、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我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供给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117、一滴水仅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仅有当他把自我和团体事业融合在一齐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118、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

119、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120、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当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121、为了到达伟大的目标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恩格斯

122、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列夫·托尔斯泰

123、三人省力,四人更简便,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124、只要人手多,石磨挪过河。

125、个人如果单靠自我,如果置身于团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高尔基

126、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谚语

127、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坚持团结的重要条件。

128、三人省力,四人更简便,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珞巴族

129、熬可是艰辛,就难得安乐;离开了和睦,就别想幸福。

130、箭装满袋大象踩不断,团结起来的力量胜过大象。——傣族

131、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可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132、修剪的树木,生长得又直又高;齐心的人们,团结得又牢又固。——(达斡族)谚语

133、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134、唯宽能够容人,唯厚能够载物。

135、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136、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137、众人扶船能过山。

138、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139、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别林斯基

140、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三国。孙权

141、唯宽能够容人,唯厚能够载物。——薛宣

142、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列宁

143、一滴水仅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仅有当他把自我和团体事业融合在一齐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锋

144、只要人手多,石磨挪过河。

145、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能够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鲁迅

146、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可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艾思奇

147、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仅有同别人在一齐,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叔本华

148、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团体一齐生活,要记住,是团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团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149、土多好打墙,人多力量强。

150、中国的问题,稳定需要团结,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稳定需要团结,才能稳定。要使社会长期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党与人民群众钢铁般的团结。——邓小平

151、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伊索

152、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我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供给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153、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

154、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列夫·托尔斯泰

155、爬山越岭要互助,渡江过河要齐心。——赫哲族

156、团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157、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当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158、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列宁

159、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160、村子团结力量大,家庭团结幸福多。——谚语

161、人是要有帮忙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162、团结就是力量。

163、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可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164、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165、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列宁

166、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167、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168、上下同欲者胜。——孙武

169、修剪的树木,生长得又直又高;齐心的人们,团结得又牢又固。——达斡族

170、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伊索

171、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不会团结起来,奋然而起?他们除了锁链什么都不会失去!

172、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团体一齐生活,要记住,是团体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团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奥斯特洛夫斯基

173、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列夫?托尔斯泰

174、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哈萨克族)谚语

175、仅有在团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仅有在团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176、不但要团结和自我意见相同的人,并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我意见不一样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自我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毛泽东

177、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可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马克思

178、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179、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坚持团结的重要条件。

180、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不管他干,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群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德。歌德

181、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可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

182、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不会团结起来——奥尼尔

183、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我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供给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184、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185、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期望。——佚名

186、三个臭皮匠,合个诸葛亮。

187、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当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莎士比亚

188、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

189、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190、柴多火旺,水涨船高。团结友爱的名言

191、人们在一齐能够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齐,几乎是万能的。——美。韦伯斯特

192、群众心里有天平。

193、为了到达伟大的目标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恩格斯

194、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关于团结友爱的名言 篇5

2) 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3) 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4) 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5) 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6)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7) 力戒骄傲,这对领导者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保持团结的重要条件。

8)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9) 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不会团结起来,奋然而起?他们除了锁链什么都不会失去!

10) 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11) 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12)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3) 团结就是力量。

14)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

15) 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16)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17) 单丝不成线,独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毛泽东

18) 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那些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犯了错误的人。——毛泽东

19) 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鲁迅

与团结友爱的名人名言 篇6

1、想要得到班级的荣誉,光靠几个人的力量只能是杯水车薪,必须要所有的同学团结协作,才能夺得第一!

2、单个的蚂蚁是弱小的,但成千上万只蚂蚁团结起来,却可以吞噬一头大象。

3、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4、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5、必须有这样良好的心态:一个“1”没有力量,无数“1”创造奇迹。

6、只有一个神投手的球队永远赢不了比赛。

7、一根稻草抛不过墙,一根木头架不起梁。

8、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奉献是社会疆发展进步的基础。

9、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10、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力量从团结来。

11、不怕巨浪高,只怕桨不齐。

12、爬山越岭要互助,渡江过河要齐心。

13、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

14、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15、不善合作,一败涂地,齐心协力,共享成功。

16、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他的可贵。

17、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18、莫学蜘蛛各结网,要学蜜蜂共酿蜜。

19、团结凝聚力量,奉献诠释忠诚。

20、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

21、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22、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23、全世界无产者为什么不会团结起来,奋然而起?他们除了锁链什么都不会失去!

24、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

25、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26、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7、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28、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29、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孙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30、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31、三人省力,四人更轻松,众人团结紧,百事能成功。

32、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

33、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

34、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35、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

36、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

37、稻多打出米来,人多讲出理来。

38、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39、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

40、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41、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42、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

43、团结就有力量和智慧,没有诚意实行平等或平等不充分,就不可能有持久而真诚的团结。

44、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45、只要千百万劳动者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跟随本阶级的优秀人物前进,胜利也就有了保证。

46、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

47、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

48、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49、只要人手多,石磨挪过河。

50、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51、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我们的团结是坚强的。

52、滴水不成海,独木难成林。

53、众人拾柴火焰高。

54、团结加智慧,弱者胜强者。

55、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

56、船载千斤,掌舵一人。

57、团结,它恰似那悬挂的一刀新月,皎洁光亮,它恰似挺拔的苍松,积蓄着万般力量。

58、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59、莫学篾箩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60、说起团结,我可以拍着胸脯说:团结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不懂团结是永远无法办成大事的。

61、孤雁难飞,孤掌难鸣。

62、这是要靠集体力量团结合作的事情,个人的匹夫之勇有什么用呀?

63、聪明人与朋友同行,步调总是齐一的。

64、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大家团结在一起,因为,只有团结在一起,我们的力量才能更加强大。

65、一个人的智慧不够用,两个人的智慧用不完。

66、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

67、修剪的树木,生长得又直又高;**的人们,团结得又牢又固。

68、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柴多火焰高,人多办法好。

69、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

70、土多好打墙,人多力量强。

71、两个协调的力量,可以分十个人的力量。

72、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73、朋友间的不和,就是敌人进攻的机会。

74、不怕虎生两翼,就怕人起二心。

75、互不相让的双脚,是不可能迈进一步的。

76、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枝蜡烛多一分光。

77、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78、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79、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

与团结友爱的名人名言 篇7

关键词:民族团结,宣传报道,民族融合

一个汉族学生落水了, 汉族学生去救, 在媒体的报道中就是一般地好人好事;但如果是少数民族学生去救, 报道主题就成了民族团结。仅仅因为民族的不同, 报道框架就有如此巨大的差别。而作为救人者的少数民族学生, 可能根本就不是因为受到“民族团结”的感召或落水者是一个汉族人才去救的。

这种在新疆媒体中非常常见的报道案例, 实际上是当下“民族团结”报道弊病的一个缩影。也即是, “许多不同民族之间一般的社会关系都被冠以‘民族团结’的名号而被媒体大肆贩卖”。[1]长期以来, 当地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也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只要不同民族的人有接触, 就往“民族团结”的主题上靠, 于是维吾尔族家庭收养汉族弃婴的、汉族老师帮助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大学生和汉族大学生一起创业的, 统统都被纳入这一框架。这不仅会导致“民族团结”新闻的过度泛化, 使得受众思想的麻木, 而且这种长期宣传本身也会带来值得警惕的后果。

一、强调“民族团结”本身就是在强调民族差异

“民族团结”的报道不仅数量多、牵强附会, 一般还非常直白, 很陡在标题中都突出报道对象的民族身份, 如《桃李东风渐次开!一个汉族维族姐弟情深的故事》《维族妈妈与汉族女儿相继患病社会各界接力帮扶》《一名汉族军官和他的4个维吾尔族孩子》《轮台县教科局住村工作组每人都有一个维吾尔族名字》……1982年11月, 新疆举行了第一届民族团结表彰大会。此后每年5月, 都是新疆的“民族团结教育月”, 至今已经是第33届。尤其是每到教育月期间, 各种好人好事和典型报道, 就会将不同民族间相处的故事集中端上报端。

实际上这些报道是在有意提醒受众注意新闻报道中受访对象的民族身份, 让他们强化自己与其他民族有所不同的民族意识。这样反而可能会更加让人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加强提防和警惕——虽然报道的故事是温暖的, 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民族——增强自己所属民族的归属感和依赖性。

如果一个民族过于关注自己的民族身份, 进而过于从自己本民族的利益和角度去思考问题, 那就很容易出现民族主义的倾向, 将自己与其他民族区分开, 考虑问题的时候更多地从本民族的利益着眼, 思考问题的框架也是从民汉之间的关系入手。例如, 对于少数民族的就业难, 那是因为汉族人占据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少数民族贫困, 因为汉族干部贪污;少数民族的女孩穿着时尚了, 那是跟汉族女孩学“坏”了……这种处处以民族关系框架看待社会问题的方式, 显然非常不利于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但媒体的报道, 却不断提醒人们区别不同民族, 区分新闻报道中的受助者是哪个民族, 资助者是哪个民族。

作家阿来在与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的一次对话中就提到, “民族间差异越被过分强调, 国家共识与认同的形成就越发困难”。[2]目前, 我国公民在身份证、户口本等各种身份材料中都有关于“民族”的栏目需要填写, 提醒公民注意自己的民族身份。而当下大量“民族团结”新闻的报道也在起着这样的作用。这些报道虽然看起来是正面和积极的, 但也在传达出这样的信息:人们能相互帮助和睦相处, 但也属于不同民族。那么, 强调这种不同有何意义呢?

二、“民族团结”报道给受众反向解读的空间

根据霍尔的分析, 对待媒介文本所传播的意识形态, 受众可采取或完全接受的优先式阅读或部分接受的协商式阅读, 或明知文本想表达什么却按自身的想法另行一套的反抗式阅读。[3]当下“民族团结”的报道不仅数量多, 而且很多都比较直白, 包括直接在新闻标题中使用“民族团结”这样的字眼。这样大范围地直白报道, 反而可能给人以反抗式阅读的空间, 即新疆目前社会稳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民族不团结——否则为什么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宣传“民族团结”呢?这也有可能给受众这样一种印象:新疆民族冲突很严重、冲突事件的发生是由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事件是维吾尔族对汉族的报复等等, 否则就不会如此强调民族团结了。而这, 也是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新疆突发事件时最常用的报道框架, 其基本都是从“民族团结”的反面, 即民族冲突、民汉矛盾这个角度去进行解读的。

例如, 对于2014年发生在乌鲁木齐的“5·22”恐怖爆炸事件, 纽约时报前后共进行了12篇报道, 其在新闻背景中多次强调建国后大量汉族迁往新疆以及维吾尔族人口比例降低、爆炸事件中有汉族人受伤、直接将事件定性为民族冲突 (Xinjiang has seen increasing violence with scores of Uighurs and Han……) 等。这样, 就将一个典型的恐怖事件以民族矛盾、民族冲突的框架来进行解读, 从而掩盖了这类事件的恐怖主义本性, 也容易将不同性质的问题, 如哪些是日常化的民族矛盾产生的问题, 哪些是恐怖主义行为——混为一谈。

而实际上, 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应该是民族分裂主义。这一点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经提出。在2014年5月举行的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会议中, 也着重指出要“坚决反对和依法打击民族分裂主义活动”。民族分裂主义不是泛泛而指的民族矛盾或民族不团结, 而是“民族中间一部分人的分裂活动, 是民族问题上的分裂主义”。[1]日常生活中, 不同民族之间不是没有矛盾, 相互地提防、不理解和抱怨都有, 但那不是民族分裂主义。恰恰是民族分裂主义和极端宗教主义制造的暴恐事件, 让不同民族间出现了这些裂痕。而今大张旗鼓地进行民族团结地宣传报道, 反而给受众一种“草木皆兵”的印象, 即民族矛盾和民汉冲突很严重, 并很容易将之与暴力恐怖事件混淆和挂钩。

三、“民族团结”宣传应淡化典型报道

那么, “民族团结”的宣传是不是过时了?笔者认为不是。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 不同民族之间确实存在一些矛盾, 尤其在民族分裂主义、极端宗教主义以及暴力恐怖事件的影响下, 民族间的不理解、不信任以及相互提防甚至相互敌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因此, 宣传“民族团结”, 让不同民族间增强互信和融合, 具有现实的急迫性。只不过, 这种宣传不能停留在大张旗鼓地简单化报道上, 认为报道量多了、报道密度大了、“民族团结”的口号在各类媒体上反复提反复喊, 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目前关于“民族团结”的宣传, 集中体现在好人好事、相互帮扶这样的典型报道上, 体裁和内容都非常单一, 给人一种“类似的故事只不过又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的感觉。受众刚开始看到可能还会感动, 但看得多了, 就会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甚至麻木。典型报道于是成了政府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一种政绩体现, 但现实中的传播效果却不理想。

陈力丹教授很早就提出要“淡化典型报道”的观念。他认为, “支撑典型报道及其观念的是小农经济及其要求行政权力支配社会的政治意识”。[4]但现在, 即便在全国来看相对落后的新疆, 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获取的多样化以及受众意识的觉醒都让典型报道失去昔日的传播威力。民族团结的大量宣传报道, 都属于传统的典型报道, 有着显而易见的宣传意图、新闻性不强、“有较强的道德伦理色彩”, 有的还有着比较浓的说教成分。因此, 这样的报道很容易让受众产生乏味情绪, 甚至还会带来反面的传播效果。

另外, 新闻单位也有宣传“民族团结”的任务。好不容易出一个典型, 各类媒体集中采访、反复轰炸, 直到将一个人物榨得干干净净, 受访者可能吃不消, 受众也很容易看腻。例如, 十年来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新疆建设兵团第一师团场职工尤良英被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中央媒体连番报道, 更不用提新疆媒体了。

“民族团结”的宣传, 应该逐渐告别这种典型报道的思维, 少喊口号, 多讲故事, 少道德说教, 多情感感化, 逐渐实现从典型人物到普通人物, 从典型人物到新闻人物的转变。

以《我从新疆来》这本书为例, 作者库尔班江·赛买提用一百个普通人物的故事展示了新疆各个民族的普通人在全国各地工作和生活的故事。他们绝大多数都不符合新闻报道中典型人物的特征, 但他们却是新疆很好的形象代言人。这些报道对于增强新疆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尤其是内地对新疆人的了解, 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从最初“我从新疆来”的一组照片在网易上受到关注, 到《我从新疆来》的出版, 再到库尔班江在全国各地以此为主题进行讲演, 以及已经拍摄完成的同名纪录片, 这组以普通人为对象的报道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这实际上就是最好的“民族团结”的宣传。

四、民族团结的宣传, 应该多报道各个民族共通的东西

长期以来, 民族团结和民族新闻的报道中, 都有意无意地强调民族间的不同, 尤其是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和生活特征。例如, 提到新疆, 媒体的报道多是大盘鸡、羊肉串和手抓饭、葡萄沟、能歌善舞的新疆姑娘、小花帽和独特的自然风光等, 突出其“异域文化”的特征。但这并不是新疆少数民族的全部生活, 甚至远远不是。他们的许多生活其实跟汉族人没有太大的差别, 或者说不同民族间有很多共通的东西。《我从新疆来》的作者库尔班江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也提到, “新疆人与北京人、山东人没有什么两样, 拿掉地域与民族, 都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从新疆到内地, 大家的目的都是类似的, 无论学习或者赚钱, 都是为了过更好的生活, 也为了有一天能落叶归根, 告老还乡, 和他人无异”。[5]但这些一般不会进入媒体的报道, 或被媒体有意识地去报道。

从文化到文明, 媒体在民族新闻和民族团结的宣传中, 可以适当淡化不同文化, 尤其是以“异域文化”的色彩去报道少数民族, 而应该从文明的角度入手, 报道适用于不同民族间共同值得追求的东西, 这对于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 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 对爱情的忠贞、对长者的尊重、对朋友的真诚等情感以及对公正的信赖、对劳动的尊重、对女性的尊重、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对善良和正义的追求等更宏大的价值观, 这些在不同民族间都是共通的。以电影《鲜花》为例, 这是一部完全反映哈萨克族生活的民族电影。但汉族人看了之后就会发现, 不管是哪个民族, 都对父母、对传统文化、对爱情有相似的理解。那么, 他们对哈萨克族这个民族就可能有新的认知, 感觉到与这个民族的有相通的地方, 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哈萨克族如何与“我们”不同上, 如信仰伊斯兰教、马背上的民族等等。那么从传播效果上看, 这部电影也是一部民族团结的作品, 因为它增进了不同民族间的相互理解, 让不同民族间知道了他们的共性和可以沟通的地方, 增强了不同民族间的亲切感。

其实从美国电影的对外传播就可以看出来, 其并不是很直白地处处提美国梦、美国司法的公正与新闻的自由、盎格鲁撒克逊文化等等, 它们同样是通过讲述爱情、国家、友情、对事业的追求等对各个国家都共通的这些东西去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在民族团结的宣传中, 这种思路同样适用。我们不应该过分强调民族间不同的、特有的文化, 而应该强调共通的东西。这样, 受众对信息的贴近性、接受度与亲切感都会得到增强。

所以, 从这个角度讲, 民族团结的报道, 应该有更宽泛的视野。并不是说, 只有报道中必须有民汉之间的互动或交往才叫民族团结的报道。如果一个只是关于汉族或少数民族的报道, 能让另一个民族的人看了之后能增进了解和认知, 从传播效果上来说, 这也是民族团结的报道。现在很多民族大学生都喜欢看流行的汉语影视剧, 比如《麻辣女兵》等等。如果这个几乎是纯汉族人的电视剧能够让民族大学生了解、理解另一个民族的故事, 能够增加对国家的认同, 那这个片子本身也能起到民族团结的作用。或者说, 这也是一种更宽泛意义上的民族团结的宣传。从这个角度出发, 研究选择译制何种汉语影视剧提供给少数民族群众观看, 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种共通的东西除了上面所提到的, 还包括法律和公民意识,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每个公民都应该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 并不会因为民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所以, 媒体多从法律的视角报道民族新闻, 对于体现人人平等、沟通民汉之间在法律的权利义务观上的嫌隙具有重要意义。而新疆日报早在1998年的评论中就指出, “把民族团结理解为没有批评, 只求表面一团和气的观念是错误的……民族团结就是依法办事, 把民族团结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1]

对于宣传公民意识, 有人认为少数民族和汉族在享受的国家政策上有所不同, 因此就难以这样宣传。但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朱维群认为,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同民族地区本来就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叠的”, [6]本来就应该受到照顾。比如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2012年发布的全国贫困县, 民族八省区占了4成, 其中新疆有27个县入选。另外, 宣传公民意识与照顾特殊群体也并不冲突, 只要这种照顾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平等。

五、结语

“民族团结”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 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会出现新的含义。民族团结的宣传, 同样也要考虑时代发展的变化, 更多地从受众的角度着眼, 淡化典型报道, 多传递普通人的故事。同时, 报道应该首先从让各个民族间相互了解和理解开始, 让受众看到更多不同民族间一致的、共通的地方, 增进互信, 增强对对方的认知。而不是相反, 即强化民族间的不同, 过于突出少数民族的“异域文化”特征。

参考文献

[1]毛颖辉.党报民族话语的框架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2009.

[2]朱维群, 阿来, 陈芳.朱维群阿来对话:过分强调民族差异不利国家认同形成[DB/OL].凤凰网, http://news.ifeng.com/a/20150531/43876620_0.shtml.

[3]蔡雯.娱乐化浪潮中的媒介文化——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解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

[4]陈力丹.再谈谈淡化典型报道[J].新闻学刊, 1988 (4) .

[5]高海博.新疆人在积极改变自己的标签[J].瞭望东方周刊, 2014 (40) .

物权法与社会有机团结 篇8

涂尔干要处理的是劳动分工后现代社会如何维系的问题,而其分工促进社会有机团结的立论是放到同马克思、韦伯对劳动社会分工的阴郁看法相抗衡的位置上的。即使物权法同分工呈正相关,但在涂尔干所处理的大问题面前,物权法似阑尾附体。他将劳资冲突限定在失范的体系内而将劳动分工所达致的团结提升为社会有机团结——区别于此前历史时期全球各地以压制法所促成的社会机械团结。作为社会有机团结的外在反映,以民法为主体的恢复性法律取代以刑法为主体的压制法成为折冲樽俎的主要手段。而物权法对社会团结只有消极作用,因为对物权利的伸张将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离。物权法在民法体系里的地位甚至不如家庭所发挥的功能,自然不能同由经济契约、行政规范和政府职能等各个方面所发展起来的积极协作关系相比了。

理解涂尔干的立场并不难。《社会分工论》初版把劳资冲突和经济危机放到了劳动分工的失范体系中。但是到了第二版,涂尔干认为当时的劳资冲突和经济危机再发展下去,后果严重,只有战争才能最终解决问题了,也许是他已经嗅到了火药味,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与涂尔干刻意轻松地将劳动分工所产生的问题打包到失范不同,在西方其他社会思想家的谱系里,却是总体性社会危机。最激烈的是马克思,因为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是因为其经济发展到极端所推动的,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化解,阶级冲突在劳动分工过程中如鬼魅附身。我们所熟悉的形式理性战胜实质理性的悲观看法来自韦伯:分工最终无法避免市场社会化的困境。只有对古典经济学以来的劳动分工与社会团结仍然保持信心的涂尔干赋予了分工正面的意义。涂尔干的本意只能从分工所产生的个体为了组成一个必需共存的社会而形成起码的团结,否则社会就有解体之虞这个角度来理解。这个团结确实是有机团结,因为个体的生存基于广泛的分工,任何人离开他人的劳动将没法生存下去。但现代社会确实也有马克思所说的来自其自身经济发展痼疾所产生的阻碍分工的因素存在,如垄断、劳资冲突等。因此如何保证社会的有机团结使劳动分工持续稳定地进行下去,我们所熟悉的那些经典理论阐述得已经够具体了。即使是让社会保持最低限度的团结、反对任何强制性社会革命的涂尔干对个体“扎紧篱笆”的行为也颇为不屑。这个行为就是十九世纪的物权法对个体的独立性的加强。涂尔干始终坚持相对于社会劳动大分工而言,物权法只能点到为止。也许是为了阻止战争这种最高级别的社会争端解决方式在欧洲出现,涂尔干认为社会劳动分工道德水平的提升不如职业法人团体的构建更能有效促进社会有机团结。可惜这个倡议到“二战”后才有社会重建的现实意义。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加强了社会重组的力度,福利社会、公民社会的建设奠定了西方社会凝聚的基础。这些不断完善的社会公共性的建设使分工过程中逐步将人化约为劳动力、自然化约为资本的趋势得以扭转,至少是为那些只能出卖劳动力的个体兜了一下底,使他们复归于人形,填补了人的社会性生存的诸多内容。这些社会发展模式已经超越了十九世纪古典社会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它们是西方民众通过自我努力逐步建立起来的。

从西方现代性的经验来看,为防止“中国化”误读,这里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物权法提供了一个社会内各部分相互不冲突的要件,仅此而已。对于社会有机团结来说,物权法所呈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消极的,结成不了一条积极的社会纽带。从法律类型来说其保持社会团结的功能不如各种契约法、商法,诉讼法、行政法和宪法,乃至家庭、职业法人团体等社会组织的作用。二是劳动分工所带来的社会有机团结才是现代社会的主要命题。

回到物权法上。物权法本质上是个体利益的体现,从社会角度来说自然是各种社会阶层和集团利益分化的表征。那么对于社会整合来说就有不知从何谈起的尴尬了。

从内容上看,本来应以国家、农民对国土、农地的所有权和集体对非农地的所有权为主体来建构权利体系的,但现在弄了一个本末倒置的不动产所有权和使用权体系,隐含了日后巨大的政治、社会风险。从基本要件来看,物权法是土地占有权利演化的法律(不是“土地管理法”)。而不动产从土地转到“公寓”所制定出来的法律,应该叫做“塔楼或者板楼内诸套房所有权法”。套房所有权成为物权法最具实质性内容的部分,多少类似“播下龙种、收获跳虱”。从调节社会生活最有实效的部分来说,物权法仅仅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上关照到了商品住宅小区这种空间形态和里面人群如何共存的社会现实。中国人住这种楼房的日子不长。一九九八年搞住房货币化改革以及随后的“公房”上市,才有了这么一批要确定权利的不动产了。中国有十三亿人口,真正住在分来的和买来的公寓房里的家户其实只占很小的比例。在北京的公寓房之外还有漫无边际的自有住房,不管是叫土坯房还是叫吊脚楼,那是中国老百姓真正的不动产。而且只有这些房子人是活不了的,在北京之外还有那漫无边际的土地和辛勤劳作的人,没有这些土地和人,这个国家根本不存在。物权法首先得安邦定国。一个国家那么大的领土,没有人照看的话,恐怕土地的价值也不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作或者不耕作而构成国土的那部分土地其实都将退隐于人们贪婪的视线之外。物权法是一个几千年就有的基调:照顾好的土地就定在那里,权利由看护它的人享有。不是今天要发展这个、明天要发展那个,需要物权法为这种变动不居的现实服务。物权法以及接踵而至的民法典的制订是中国要成为一个现代文明大国的要件。但这个追求对国人来说,很难理直气壮。是承认资本主义社会的逻辑以其矛制其盾还是为追求自己的特殊性而对市场社会化的困境视而不见?对于政府来说,物权法和后续的民法典是个人基本权利的坐实,这意味着它的权力会受到绝对的制约,而目前的权力架构决定了政府对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的矛盾态度,而无数个体的诉求则要现实得多。每个人都打自己的小算盘,利益分化使各个阶层对物权法的诉求更为对立。

这样看来,物权法保护的恐怕是一个不到十几年时间发展起来的短期既得利益,其他自发形成的、历史传承的权益很都被抛弃了,将来很可能造成根本就不认可那些自强不息的人们所创造出来的既定财产和生存权利的后果。在世界历史上,土地的集体或者公社占有制度的瓦解都是所谓现代宗主国为实现对“先进的占有权利保护”而在殖民地采取的法律理性行动。殖民地的财产权利仅仅在形式上不合西方现代性的财产所有原则。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它们是得到习惯法和本国法律保护的私人占有权利。中国广袤土地上的乡土产权是否会面临同样的命运,值得国人警惕。

从对农村、城市内或者市郊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描述中可清楚地了解中国最大多数人口的财产权和人权状况。他们的财产权和人权其实从物质形态上看是最为先进的,也是最为民主和自由化的。因为他们不需要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它们是多少更为独立的建筑空间形态,更像是城堡,但却是物权法根本没有体认的。这些人和他们的物处于无语状态,变成真正沉默的大多数。

韦伯曾经提及法的强制性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和局限,认为法律出台不应着眼于经济的调整。物权法仅仅在财产的定分止争上有积极作用,但同经济调整并无直接关系。物权法作为民法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在定分止争方面应有一个根本原则,那就是权利平等和普世性。但这个原则也仅仅是静态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动不居,如果从调节经济活动的需要来看,还不如发展韦伯所论及的商法、公司法或者内外贸易法规更为有效。所以物权法的制订不能着眼于现世物质利益的获取这种小格局,而应放到社会有机团结的大局中。

人对物的权利本来是天生的,自然的,不管是在什么时代它是最基本的社会规则。但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有些时候这个权利并不能得到尊重,或者说认识不到。这些权利状态都反映社会有机团结的缺失。前者表明社会缺乏积极的凝聚力,后者表明人本身就不自由,那么这个权利当然生长不出来。只有人自身解放了,社会有这个认识了,有保证尊重这个物权的力量了,物权法才顺理成章。不是说制定物权法了,你就有这个权利并得到尊重了,这个权利早就有的(天然的就有),尊重的事情还要看社会发展的状况。社会发展其实是说人的基本权利状况的整体改善。人对人的权利在社会层面普及,那么人对物的权利的保护和尊重就根本不存在什么问题。但人对物的权利的改善并不一定导致人对人的权利的改善,根本原因在于人对物的权利是私密的,一般模式就是排他的、绝对的占有,做到这个并不难。但这种私人的、内卷的权利体系根本不可能推及人与人之间,否则就是奴隶制。总之,人对物的权利附属于人的基本权利,从社会层面看具有向个人内部发展的特性。所以人对物的权利只是人对人的权利的附属部分,一个次要的部分。向外发展达成社会有机团结的权利关键还是人对人的权利的声张。西方从来没有单独讲人对物的权利的声张,我们的社会政治革命也从来没有单独讲这个权利,从来都是把它放到人的权利的声张、人的解放这个最为根本的目标上的。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们对《权利法案》、《人权法案》、“人人生而平等”之类的诉求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所占有的地位和意义的强调来看,这是很明显的。

我们对物权的声张很大部分有市侩主义的倾向。考察与物权相连带的社会状况,可发现其实是人的基本权利出了问题。也就是人对人的权利没有得到普及、落实和尊重。

政府垄断集体建设用地的市场化,不仅造成了高房价和房地产的投机,而且也断送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劳动分工的机会,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大量人口的城市化之路被阻碍了。人为地垒高了城乡对立的门槛,社会劳动分工更为艰难。同时由于土地的垄占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可耕地减少、农民失地的社会压力。很多郊区和乡镇企业发达的村、镇,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二、三产业的比重超过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其他公共建设也比较完善,在物质形态上已经城市化了。因此可以考虑内部城市化,确认基本权利,就地体制转化,土地存量城市化,而不是增量城市化,这样阻力小、成本小、收效大。继续搞拆迁、蚕食郊区的土地、摊大饼式的城市化,将带来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态问题。

而对财产权侵害的担心来自公共权力的滥用。这不是对物私权问题,而涉及个人组成的社会如何构建公共权力,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人与物的关系。对于土地资本化来说,攫取财富不存在障碍,而且事实上也挑起了土地占有权利社会分化的诸多争议。农村土地承包、城市拆迁、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化有两个问题与社会分化密切相关。从对物权利来说,民众、政府或者土地开发中的商人普遍陷入对土地收益的争执中,社会有机团结倒在其次。从土地收益来看,地方政府预算外收入的绝大部分是土地出让金,公众无从监督。中国在目前与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约束“利维坦”。政府代理人员的“治外法权”才是社会缺乏积极凝聚力的真正原因。

中国立法易,修订或者废除陈旧的法律难。现在立法比较机械。尽管法律内容和形式都不完善,甚至存在致命缺陷,但通过的时候由于利益表达机制的缺乏,客观上追求毕其功于一役的效果。如果利益表达机制常规化,也不至于有过了这村没那个店的投机心理,法律或者政策的制订就要从容得多。这就要求人民代表会议常规化来解决立法质量和程序问题。

行政与司法同属于政治解决方案。而政治解决侧重于利益团体的分权与制衡,他们的表达和投票机制至关重要。对涂尔干道德治国理想的批评,有人认为他应该向托克维尔学习。政治性解决方案如果得体,将事半功倍,尤其是在中国政治分权机制不发达的情况下成本较小。物权法同法律现代化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罗马法古已有之。这种民生或者基本人权即使是在封建时代都有强调。把物权法同现代性联系起来是重大失策。封建统治者也保护产权、物权,而且是刑法伺候,这些压制法保护的民权虽然不彻底(同王朝命运紧密相关),但社会机械团结是封建统治者普遍追求的。要反思的是,为什么王朝更替对物权法的影响大,或者封建时代的物权法不够彻底?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根本的问题还是民权,个人的基本权利的声张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基本的人权诉求没有更强有力的政治机构的表达和保护。所以重心应该放到民众利益的常规表达机制的建设上去,而不是制订一个又一个虎头蛇尾的法律。不在于一个成文法的法律形式,而在于基本权利的实质保护。而要想得到实质保护,政治解决方案最合适。把王朝更替、江山易主的威胁打掉只能靠政治机制的完善。物权法制定过程中的民间争论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开放的民意表达和落实机制应该从物权法的争论着手。这种争论才是物权法制定最需要的,或者说我们不特别需要物权法,而是要基本权利的表达、反映和落实的政治方案。争论持续下去对问题的澄清和民众民主意识的培养大有帮助。这种争论是积极的、有益的。它们能够使人们认识到自己享有权利的范围和与他人如何有机共处。也能引导人们从权利的责任和义务角度认识中国目前社会状况下物权行使的现实基础,讨论如何从私人权利享有和行使的角度推动社会公共性的建立,讨论私人权利与公共社会之间的有机关系。故民权的声张不是社会的分裂而是社会有机团结实现的根基。

从西方现代性的整个历程来看,国人对物权法的认识更多的是个想象的复合体,不符合西方现代性以来对它的基本定位。形成的反差是:物质匮乏的年代反而更关心人的解放问题,而市场经济、物质繁荣带来的却是对人心解放的漠视。为了个人物质利益的获取,宁可牺牲个人的基本权利。因此人类历史上那些曾经对我们激励有加的为权利而斗争的经验和精神不再那么有冲击力。而单一追求这种理想的人,很多人却又把它们作为西化的基本内容,与中国普通人的命运对立起来。故对西方民主化历程的描述,更像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西方人过去的历史。我们要反思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对西方单一的民主化历程的描述仅仅只是一个角落里发出的过时的呓语?而对西方物质繁荣和财产权保护的故事更感兴趣且成为社会实践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如何理解,一旦有对市场经济的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或者来自贫富分化日常经验的批判,大多数人都会回护市场经济,也就是维持现状。回到过去,是绝对不允许的。问题是这也造成了简单的二元对立的意识形态,只有人民集体化时代和现在的市场经济时代,舍此别无他途。完全将对现实社会批评基础上产生一个更为合理社会制度的可能性给抹杀了。一味地回护市场经济和现在的社会体制,就没有精力思考这个社会体制自身所产生的麻烦,对这些问题,例如城乡不平等、贫富分化、教育不公平、社会劳动大分工、劳资冲突等,只能沉默或者辩解几句,从不敢从当今本身来批判或者自我疗伤(在自己身上动手术)。中国的现实是市场与权力结合太深,民权基本上不可能通过市场经济的作用来瓦解不平等的体制,只有从基本权利的享有来重建社会和人。

上一篇:网上商城系统的分析及设计下一篇:房屋产权放弃协议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