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2024-07-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篇1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

第二环节:学习目标———明确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扎实

第四环节:合作探究———互助

第五环节:展示交流———发展

第六环节:达标检测———能力

(二)模式操作

1.创设情境———激趣

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激励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2.学习目标———明确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三维目标,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本班学生实际,确定学习目标。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不能写空话、假目标。让学生读了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互动的学习过程,能够达到。

3.自主学习———扎实

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长大参加了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教师指导学习的方式: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于源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好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好习惯;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4.合作探究———互助

教师在教学方式转变决不能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简单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是对学生主体性的进一步的认识过程,要把小组合作学习看作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真正认识到它的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并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潜能。对学生而言,在小组合作中,不仅可促使其对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分好学习小组,是创造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小组合作学习成员一般控制在6人,形成一个小集体、小社会。这样,缩小了组际差别,便于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真正体验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小组长为轮换制,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为主体的目标设置,保障和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助、合作气氛。各组组内成员都必须视小组的成功为个人的成功,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

不断丰富,激发“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荣誉感,比如可以经常地评比“最佳小组”,采取单课评与积分相结合的竞争方法,而且还可经常利用一些活动。如指导组长帮助组内成员巩固当天学习内容、互查当天作业,实施组际对抗赛等等,旨在通过小组互相协助,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逐步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合作意识。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小组内交流划出的重点,互相质疑、解疑,解疑,把没有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已的观点与看法,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首先,由学生把小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并由学生按课本内容先后编上序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让学生上台板书自已的问题,正给了他们表现才能的机会。

学生的质疑,以学生解疑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参与、指导、研究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或和学生共同研究或适时加以引导、点拨,但决不可能代替学生思考;小组成员交流各自思考成果,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形成初步共识,得出结论。创设便于学生思考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动脑欲望,逐步形成动脑、动口的习惯,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要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习惯

5.展示交流———发展

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引导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促进的过程,可以把小组的认知成果转化为全体组员的共同认知成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更可纠正小组全局性的错误,并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同时,在互相学习的过程中更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基础,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增强集体荣誉感,促进齐心协力共同进步。

“精讲多练”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实现的教学形式,其实,这里的“多练”不仅指练习的数量上,更多是在质量上的要求。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在平常的堂上练习时,可采取同组内互相评改,互相订正,“一帮一”等形式;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在学生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穿插一些不同形式的基本练习,以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

经历了前面几个阶段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时再回过头来去细读教材,对有些问题会有一种忧然大悟之感,从而促进知识的进一步内化,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需要。

最后,教师高度概括学生本堂课体验,探究的结论,表扬课堂中表现突出的学生。

6.检测达标

当堂检测,既是对本节课的一次系统的总结,又是对本节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的检查,以便及时反馈补救。使用这种教学方法,注重课堂40分的教学效果。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篇2

众所周知,常规教学基本环节分为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围绕目标,教学研讨;交流展示,学习归纳;课堂练习,巩固提高;回顾总结,课后练习五个环节。我们就这五个环节进行探讨,反思数学教学的常规模式。

一、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在上课前要钻研吃透教材,明确课堂教学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学流程,创设问题,解决各种情境,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而设计的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激发学生主动性这一关键要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思考、论证等活动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与满足,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学生产生进取心。通过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共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二、围绕目标,教学研讨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研讨,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研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研讨主要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老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互补组合,一方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优生可以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带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这时候老师的作用体现在指导学生、组织教学、辅导学困生、收集研讨信息。对于在讨论交流时,学生产生奇思妙想,老师要善于牢牢把握。

三、学习交流,展示归纳

当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要把握好时间,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交流展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合作成果进行班级展示,这时可能有的小组解答时往往只与本节的知识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知识挂钩,而且思考方法比较单一。有的开放性问题在不同小组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差异,教师要组织好课堂展示,不追求大统一,不搞一言堂,不设计标准答案,不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而应积极鼓励学生就不同的结论展开辩论,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这样既有利于各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大多数学生达到共识时,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达到共识,完成预设问题的解决。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巩固和消化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深刻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能灵活应用它们解决数学问题。课堂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它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它。

练习题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要以教学内容为主,让学生做练习起到加深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教师要改变过去练习题单一、枯燥的形式,从内容上开阔学生视野,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老师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及时发现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个别学生尚未理解的知识点,这时老师要巡视课堂,对完成练习好的学生进行批改肯定;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不留遗憾到课外。

五、回顾总结,课后练习

课堂总结是一堂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做一个简短的系统性、概括性、延伸性的总结。课堂总结要短小精悍,通过小结能使学生抓住主要矛盾,掌握这节或这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一堂课末,老师要结合课堂教学总结本课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一堂课结束前,学生的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此时的课堂总结需要新颖有趣、耐人寻味。回顾总结的好就会给这堂课画龙点晴,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讲解以及主动学习,对所学知识看起来已经掌握,但是一下课缺少了课外练习,大脑一活跃,对于学过的知识就模糊不清了。所以课后练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老师在备课时就要精心选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知识点的练习把握。学生通过课后练习的完成,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也能使学生从知识技能到思维能力,从智力因素到非智力因素各个方面都得到促进和发展。而设计布置好的课后练习尤为重要。它不仅局限于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对方法的灵活掌握;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其他教学环节所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课后练习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书上例题、练习题的引申和发挥;可以是结合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临时选配的;可以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以补充的;还可以是从学生所发生的错误中列举的反例。

总之,加强对教材的研修,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安排适量的课后巩固练习,一堂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才算完成。

参考文献

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思考 篇3

众所周知,常规教学基本环节分为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围绕目标,教学研讨;交流展示,学习归纳;课堂练习,巩固提高;回顾总结,课后练习五个环节。我们就这五个环节进行探讨,反思数学教学的常规模式。

一、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教师在上课前要钻研吃透教材,明确课堂教学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明确课堂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学流程,创设问题,解决各种情境,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而设计的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激发学生主动性这一关键要素,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解决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发现、猜想、思考、论证等活动过程中,真正体验到成功者的喜悦与满足,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引发学生产生进取心。通过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主动学习共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

二、围绕目标,教学研讨

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研讨,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研讨。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研讨主要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老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应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互补组合,一方面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另一方面优生可以对学困生进行帮助带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感觉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这时候老师的作用体现在指导学生、组织教学、辅导学困生、收集研讨信息。对于在讨论交流时,学生产生奇思妙想,老师要善于牢牢把握。

三、学习交流,展示归纳

当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老师要把握好时间,及时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交流展示,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合作成果进行班级展示,这时可能有的小组解答时往往只与本节的知识有关,学生也习惯与本节知识挂钩,而且思考方法比较单一。有的开放性问题在不同小组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差异,教师要组织好课堂展示,不追求大统一,不搞一言堂,不设计标准答案,不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而应积极鼓励学生就不同的结论展开辩论,通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思维,这样既有利于各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大多数学生达到共识时,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达到共识,完成预设问题的解决。

四、课堂练习,巩固提高

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主要目的是促使学生巩固和消化在课堂上所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深刻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并能灵活应用它们解决数学问题。课堂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它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它。

练习题主要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要以教学内容为主,让学生做练习起到加深巩固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教师要改变过去练习题单一、枯燥的形式,从内容上开阔学生视野,这样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老师通过课堂练习,可以及时发现出现的新问题,以及个别学生尚未理解的知识点,这时老师要巡视课堂,对完成练习好的学生进行批改肯定;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不留遗憾到课外。

五、回顾总结,课后练习

课堂总结是一堂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师在课堂上对教学内容做一个简短的系统性、概括性、延伸性的总结。课堂总结要短小精悍,通过小结能使学生抓住主要矛盾,掌握这节或这次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一堂课末,老师要结合课堂教学总结本课堂知识与前后知识的联系。一堂课结束前,学生的大脑处于疲劳状态,此时的课堂总结需要新颖有趣、耐人寻味。回顾总结的好就会给这堂课画龙点晴,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扩展、延伸与迁移,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学习讲解以及主动学习,对所学知识看起来已经掌握,但是一下课缺少了课外练习,大脑一活跃,对于学过的知识就模糊不清了。所以课后练习的布置要有针对性,老师在备课时就要精心选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知识点的练习把握。学生通过课后练习的完成,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取知识,也能使学生从知识技能到思维能力,从智力因素到非智力因素各个方面都得到促进和发展。而设计布置好的课后练习尤为重要。它不仅局限于对知识的加深理解,对方法的灵活掌握;还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起到其他教学环节所起不到的作用。所以课后练习可以不拘一格,可以是书上例题、练习题的引申和发挥;可以是结合学生学习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临时选配的;可以是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加以补充的;还可以是从学生所发生的错误中列举的反例。

总之,加强对教材的研修,明确教学目标,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安排适量的课后巩固练习,一堂真正意义的课堂教学才算完成。

参考文献:

郭其龙.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08(11).

关于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论文 篇4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

从本学期一开始,我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部分,每认识一个数后,我们都通过图画或实物图片,使学生了解数的组成和分解,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亲手操作巩固数的组成和分解,并且注意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作、思维、语言密切结合,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我班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二、生活实际引出计算教学,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教学的关键。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探究出合理的算理。例如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置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发现。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小兔子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会感到很有意思,愿意帮助小兔子算一算,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在学生考虑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的被学生发现了,既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瓶中,第一盒凑成十,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或者从第一盒中拿出两瓶放到第二盒中,第二盒凑成十,加上第一瓶中剩下的7瓶就是17瓶。学生从动手操作中,很快并且很直观地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而理解算理更有益的地方还在于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时能够进行知识间迁移,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一旦学生在计算中遇到了问题也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设置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算理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基础,

三、从实际出发选择练习形式,提高课堂练习效率

在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形成数的概念,领会计算方法以后,还必须通过及时的,充分的练习,逐步形成熟练的计算能力,为了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而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我十分注意选择练习形式,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较多的练习机会,同时又便于教师及时检查。除了采用集体视算、听算之外,还改进了过去教师出几张卡片选几个同学口答的练习形式,要求学生制作1—20的数字卡片,并统一涂色要求。例如,教师出“9—6”的卡片,学生就纷纷举起黄色的“3”卡片作答,学生人人动脑动手,教师从卡片颜色上很容易检查。我们还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出示的一些算式,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然后请找得又对又快的学生把数字卡片贴在相应算式上。这种练习形式很受学生欢迎。

四、练习要有针对性,更要帮助学生发现计算中的规律。

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是一些不同题型的计算题,如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的有对又快;在圆圈中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在方块中填上合适的数……在不同的题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目:2-2,7-7,9-9,10-10,13-13,4-0,6-0,8-0,0+2,3+0,11+0……先让学生计算,算完后思考,你能把这些题目分类吗?怎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在分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中,学生可以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这些规律。

五、开展竞争,形成技能

开展竞赛符合儿童年幼好胜、不甘落后、喜欢表扬的年龄特点,竞赛中,通过竞争可以促使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常见的竞赛形式有:夺红旗、数学接力计算、抢答等。“夺红旗”比赛,就是将山画在黑板上,山上有3条路,每条路上有6道算式题,抽出18位“登山队员”,分成3组,每组一人算一道,最先完成且全对的一组为赢,可夺得一面小红旗。这样,让学生在“玩”中练,既能达到复习旧知提高计算能力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

“数学接力计算“比赛,分组进行,每组人数相等,各组竞赛题相同,开始各组由第一个计算,接着交给第二、第三……,直到做完为止,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学期结束前,还可以出示这一样一组口算抢答题:

9+2+18+6+25+7+3

5+4+57+4+62+5+8

通过教师的点拨,让学生初步知道像这样的连家题也可以“凑成十再相加”,同时又初步渗透了加法的交换律,这样的竞赛题有利于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

六、高学生计算能力一定要先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很多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做计算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错误,而这些错误并不是学生不会计算,也不是学生不懂算理,而是因为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这表现为:抄错数、看错符号等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其次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也就是要看清题目要求,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这里还要重视提醒学生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和数字,以免出现因为看错题目而算错的现象。最后要培养学生检查的良好习惯,检查的习惯不能说说而已,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只有会检查才能去检查。不管是哪种良好的计算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在教师严格要求下的反复训练,坚持不懈,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逐步形成。

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认真指导、形式多样的练习和良好的习惯相结合才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看过“ 关于农村小学数学的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论文

2.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3.关于农村数学教学的论文

关于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研究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探索

一、使用开放式教学法的相应途径

1.课堂中提倡开放与自由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推动课堂教学的保证,课堂氛围的营造,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能够帮助学生从严肃的课堂氛围中解脱出来,并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他们愿意去自主思考,主动探究,使得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会一直保持下去,这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也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平等公正的师生关系能够推动教学过程的进行。要让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哪怕答错也不应该去批评,而是应该去鼓励学生。

2.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都是站在讲台上,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是一种被动的接受方式,学生很难真正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适应当下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目标要求,不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新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完全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这样学生的潜力才会得到充分发掘,他们也会意识到自身的能力有多大。数学的学习需要发散性的思维,只有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才能够帮助他们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数学思维。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够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帮助开放式教学法的实施。

二、实施开放式教学法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原则

1.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当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学习的支配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学习兴趣才会得到激发,会更加愿意去自主思考,将被动接受知识方式转化为主动学习,学习的效率会得到很大提升。课堂模式的改变,保证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也会因此得到很大提升。

2.采取开放的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给学生很多的限制,导致课堂氛围变得很严肃,学生也会因此不愿意融入课堂学习中来,学生会在拘束中忽视自己主动学习能力的发挥,思维的跳跃和理性的思考也会失去。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不应该对他们进行约束,而应该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帮助他们培养真正的数学思维能力,使教学效率得到充分提升。比如,笔者教学生解应用题时,我在课堂中只会教学生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剩下的是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学会解应用题的思路,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解题步骤,从而培养他们自主探究的能力。我会在学生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3.倡导合作学习

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既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也不是学生一味地接受知识,它的本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彼此合作、配合才能使课堂效率得到极大提升。

4.重视过程,轻视结果

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注重结果,即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还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前后对比,注重学生是否有进步。成绩分数只是学生一个小小阶段的体现,并不能通过一次考试就去判断学生的好坏。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是否得到了本质上的提升,比如思维能力、运算技巧等。

5.知识的实用性

教师应该把知识的灵活运用作为教学目标。人才的选拔要求非常重视人才对知识的把握程度,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并加以灵活运用,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乔宇宁 单位:河北省冀州市周村学区第三小学

参考文献:

[1]林雅嵘.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法的探索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6):163.

[2]黄宁海.基于小学高年段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探究与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8):118.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6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计算也要结合具体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会贯通所学的知识,在能力上得到提升。

在学习完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后,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应用了这一知识。如:茄子有17行,每行12棵,西红柿的棵数是茄子的5倍,西红柿有多少棵?学生列式为:17×12×5,在计算时就可以先算12×5=60,再算60×17=1020。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了简便算法的优越性,就会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应用数学的能力。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策略的思考 篇7

一、计算教学的基础分析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 计算教学的改革方向是逐渐重视口算、心算, 加强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个性和差异;避免繁杂的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使计算得以简化。

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可能和教学内容的需要, 适时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计算内在的规律, 使学生在经历和体验这些规律的形成过程中掌握算法。

提高计算准确率主要源于口算。一二年级计算教学的主体是口算, 笔算竖式乘除法哪一步都离不开口算, 口算也是一切计算基础的基础。例如:642×38, 需要六次乘、九次加的准确口算, 才能得到准确的最终结果, 这十五次运算当中只要有一次失误, 结果都是错。因此, 口算的熟练程度对于其他一切计算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笔算, 不必过高地提出速度的要求, 重要的是让学生正确计算, 逐步提高速度。另外, 混合计算要注重计算顺序和计算定律的掌握, 几何图形部分的计算还要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的计算公式等。

二、计算教学的五个策略研究

1. 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 计算教学要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有关经验体验, 为感知新知、理解算理提供帮助。现在教师都在运用情境, 但有时会出现运用不当的情况, 如有些非数学因素过多, 反而干扰了学生学习。因此, 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数学味道”, 运用情境就要思考是否与教学内容有效结合、是否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是否有现实性、是否易于接受、是否有利于促进新知的学习、是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已有基础和生活经验, 进而有效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才不失为有价值的问题情境。

2. 理解算理, 掌握算法

算法是告诉学生“怎样算”, 是人们实施四则运算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是在算理指导下的一些人为规定, 是算理的具体化, 具有可操作性。而算理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算”。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算理的直观到算法的抽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归纳算法必须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 用算理指导算法, 算理要明、算法要活。让学生在直观操作中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 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学生只有真正理解算理了, 才能举一反三, 灵活运用算法, 才能通过算理的理解逐步提高算法的掌握水平。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关注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 挖掘其错误的本质并究其根源, 这是最宝贵的。教师如果处理得当, 对提高教学质量是非常有利的。

3. 鼓励算法多样化并合理优化

算法多样化已成为课改之后计算教学最明显的特征。为什么会出现算法多样化?因为学生通过主动观察、实验、验证、交流、推理等有效学习活动得出相关结论的过程中, 会产生各自不同的个体体验, 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算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要保护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尊重学生的不同算法, 并且应该为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 鼓励他们的信心, 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广泛交流, 探讨怎样算和为什么这样算, 并关注他人的做法, 丰富解决问题的视角, 让孩子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比较各自算法的优势, 为算法的优化做好准备。要提倡算法多样化, 更要提倡算法的优化。当把多种多样的算法呈现出来后, 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多种算法提供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自己去交流、比较、反思和感悟各种算法的优势, 甄别并选择适合自己且具有广泛意义的算法。学生只有充分参与体验, 才能自觉自愿地运用优化后的算法。

4. 科学设计练习, 提高练习效率

练习的安排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一般是先单项、后综合, 先基本、后变式, 先尝试、后独立, 有坡度、有层次的设计。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要针对教学重、难点进行练习, 把学生易错的知识点通过一些细微的对比、辨析进行练习。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 我们正式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小学数学中有许多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可以运用比较练习的方法, 帮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新知识。练习伊始应该先给学生正向引导, 巩固正确算法。在建立了正确表象之后, 再针对性地进行错题诊断与辨析, 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另外不要盲目加大练习的量, “题海战术”必然会造成效率的递减和学生的逆反心理, 应在保证质的前提下, 适度增加练习量。

5. 培养学生善于估算和验算的良好习惯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在日常生活中, 估算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事实证明, 估算在一天活动中所运用的次数远比精确计算的次数多得多。估算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预知计算结果,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同时, 在计算之后, 还可以运用估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 通过实际计算结果与估计的数值比较来确定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方便实用。因此在小学阶段“教师应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 逐步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与策略”。

验算的习惯关键是靠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培养出来的。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 通过鼓励和表扬, 以点带线、以线带面, 促进整体推进。

三、实施计算教学策略,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上述五个教学策略不是孤立存在的, 要结合使用, 落实到位, 运用过程中应循序渐进, 做到课课过关;

(2) 教学策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 在运用中不断感悟和提升, 真正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3) 重视教学的反馈、反思,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即时对症下药, 查找原因, 为改进教学作好准备;

(4) 计算教学要做到要求规范化、纠错及时化、测试经常化、做到算法人人过关、算理人人会讲、人人能认真、人人能算准;

(5) 重视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要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可以利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提升计算兴趣, 提高学生在计算中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毅力, 从计算中寻找乐趣。

关于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探讨 篇8

一、引导学生记忆概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记忆数学概念,为此,教师应当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积极地探究有效的概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记忆思维能力和学习潜能。对于基本的概念,并非一次就可以讲解清晰,教师应当重复地讲述,加深学生的记忆,针对要求记忆的概念、法则、公式等,通过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记忆,也能够结合教材的内容,设置一系列关于教学知识的故事,从而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和记忆概念。

二、引导学生应用概念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生应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够更进一步地把握和学习基本的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设置一系列有关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从而推动学生应用数学概念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了三角形的概念之后,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哪些物体是三角形形状的,并且加以记录。这样,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意义。再例如,教师在讲解了小数的概念与意义后,要求学生通过课外的时间走进不同的商场观察一系列商品的价格,并且记在本子上,从而比较这些带小数的数字的大小,进而明确哪一种商场商品的价格最实惠。这样,学生在实际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中,明确了什么是小数,也明确了小数的意义所在。

三、引导学生概括与归纳概念

数学概念的系统性非常强,概念间的联系十分密切。而教师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求学生整理和归纳概念,能够使概念体系初步形成,教师能够让学生在正确理解概念的前提条件之下通过自身的语言文字加以解释,以使学生感受再创造数学知识的过程,也能够让学生正反向推导前后的概念知识,互相比较,通过直观形象的表格揭示概念之间的联系性,从而更加深入地启发学生分析相关的概念,重视概念的变化发展,以形成系统化的概念。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要想大大地提高概念教学质量,教师务必明确概念的价值与意义,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现状,通过科学的理论方法实施教学,从而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概念知识,以及懂得应用概念知识解决生活实际当中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王先国.浅谈数学解证题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篇9

【摘要】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课改进程,并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地引入到各种教学活动中,这不仅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还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而几何画板的应用给小学数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本文先简单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的重要性,然后着重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应用,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策略,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

几何画板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47-01

前言:数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外加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空间想象力较弱、逻辑思维不强、作图能力不高,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对几何知识的理解,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文对于几何画板的应用分析对于小学数学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的重要性

(一)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数学具有的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这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入几何画板,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同时,消除认知障碍。这是因为几何画板十分容易操作,主要通过动态图形,向学生直观展示作图、计算等过程。几何画板作为数学教学的辅助手段,应合理使用,切忌胡乱使用。综合来说,几何画板的应用,可直观展示几何事物的全过程,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信息化教学的必然要求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效提高了信息化技术的普及程度,信息化技术被广泛地引入到各个领域中,其中教育事业也不例外。为积极响应新课改标准,全面实现新课改目标,我们应打破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具体应用

在制作小学数学课件时,应坚持简单、直观的原则,且便于修改,可充分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几何画板的应用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其具体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动态教学的实现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面临静态和动态相互转换的问题,通常,在数学问题的初步分析阶段,我们会用较多的文字语言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构建空间图像,然后进行平面作图,以此来全面分析图形的动态变化。此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否则,将会产生理解障碍。然而,几何画板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例如,在讲解“图形周长”这章的平行四边形周长时,如果教师仅仅通过文字的形式,描述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抽象变化,大多数学生通常无法正确判断周长的变化,此时,教师可借助几何画板,拖拽鼠标,向学生示范从长方形到平行四边形的变化过程,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很容易得到无论图形如何变化,周长都不变的结论,因此,拉升后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和形变前的长方形的周长相同。几何画板的应用,为教师和学生搭建了交流平台,通过协作探讨,有效解决了各种数学问题,不仅刺激了学生的几何学习欲望,还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空间转化的实现

在讲解“物体观察”这节内容时,教师可借助几何画板,将静态抽象物体转变成直观形象的图像,模拟三维图像,以便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观察立体图形,重点观察正面、上面以及侧面,并画出立体图形的三视图,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调动数学学习积极性。

(三)问题直观化的实现

几何画板的应用可将抽象的小数的分数意义具体化,主要通过几何画板制作以下课件:鼓励学生随意修改小数大小,观察小数变化,总结归纳小数意义,这不仅能缓解教学氛围,还能丰富学生表象。

综上所述,几何画板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带来了便利,将动态教学变成现实,然而,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难点问题,例如,因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将几何画板等同于电子版书,仅用几何画板来演示图形分解,而缺少对分解原理的阐述,无法充分发挥几何画板的教学作用。另外,因几何画板涵盖丰富、大量的知识资源,外加教材中各个章节之间存在较大的跨度,这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十分容易产生学习疲劳的现象,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因此,我们应针对几何画板的具体应用,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几何画板的改进策略

在掌握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几何画板,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分析、探索,关注前后知识间的关联性,灵活运用,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其次,借助几何画板,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使其深入记忆教学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随笔 篇10

1、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我先让学生小组内分工合作做准备,分别从家里拿来1角、2角、5角、1元、2元、5元等面值较小的纸币和硬币。而1分、2分、5分的面值的人民币在市面上已经没有了流通,所以我自己准备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和较大面值的人民币。为学生在真实的认识人民币面前认识人民币的探索学习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2、《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中,我也是主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设计了看钱、摸钱、认钱、比钱、分类、购物等活动,让学生以小主人的身份人人参与、个个动手、积极思考、主动探索,鼓励学生自己寻求答案,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而我始终是一个合作者和引导者。学生在这个环节中热情高涨,人人抢着参与,都能说得出根据人民币的颜色、图案、大小、数字等来辨别,这为后面学习换币和简单的计算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这个理念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让我疑惑:

1、合作式学习,落实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个别同学成了观战者,特别是个别后进生,虽然我强调组长要督促好成员,帮助后进生,一起合作参与,但真正动手操作之后就各顾各的,应该怎样落实更好呢?

2、一年级的学生贪玩好动,组织纪律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感觉活动一旦开始就有点不听指挥了,虽然也能完成教学目标,但学生没有顺着老师的教学设计一步步地去探索研究,是否只需顺着学生的生成材料去教学就可以了呢?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篇11

【关键词】教学内容  教学方式  师生关系  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14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数学课堂逐步关注学生对于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仅学会知识,还要具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对其今后长远发展更为有力的内在推动力。同时,这也需要教师通过兴趣教学来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自觉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才会更加主动。以下,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观察针对现实教学的问题谈几点意见。

一、开展兴趣教学需要从数学的教学内容入手

数学教师一般会发现很多孩子一开始是带着好奇心来学习数学的,但是相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兴趣较难激发出来,主要原因是很多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比较难,难以理解,做题难、考试难,学习时会被困在某个境地里面难以走出来,所以迟迟不能产生兴趣,甚至还有的学生从这个时候起开始厌恶数学的学习,产生排斥心理,随其今后的持续发展十分不利。对此,我们可以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入手加以改善。

第一,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是依据课本和黑板来开展教学,单一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难以对数学知识生发兴趣,数学知识本身就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如果教学内容枯燥,那学生的兴趣就难以产生。所以,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学生喜欢的一些动画人物或者图像,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及时把思维集中到数学知识上。第二,丰富教学内容离不开教师对于教学课件的制作。教学课件要及时更新、丰富,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很多教师使用的可见都是比较单一的内容,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课件,以此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第三,教师注意避免使用题海战术。过多的习题会导致学生的反感,当下小学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学生的课后作业太多,压力大,对于数学题十分厌倦,教师要注意作业内容的设置要追求质量而不是数量,既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又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冲动。总之,兴趣的建立和教学内容的设置密切相关。

二、兴趣的培养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息息相关

教师的教学方式直接决定学生的兴趣发展方向,例如不少教师的教学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小学生需要尊重和引导的需求,导致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受到压制而产生学习的被动感受,导致学生对于这种教学方式产生厌倦,逐步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第一,尊重学生的中心地位,在教学的时候多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而不是自己把解题方法全部讲出来,留出空间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究中培养兴趣。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时候,如果上节课学习了四边形的概念,这节课学习特殊四边形,教师就可以先把教学模型给学生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进行特殊四边形的总结,如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梯形的定义,只要学生初步把握这些特殊四边形的基本特点,那么就不难理解其概念,从而使学生享受获取知识的过程,激发学习冲动,推动兴趣形成。

第二,教学方式的转变还需要教师打破以往唯我独尊的教学姿态,和学生积极进行互动。实际上小学生都迫切希望和教师有更多的接触,教师要走下讲台和学生进行沟通互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路程和速度以及时间关系的计算的时候,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用线段来表示路程,让学生拿起笔进行路程的分割和计算,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思路是否正确,及时给出引导和建议,并且在讨论中启发学生找到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采取问题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兴趣的发展。问题的设置要合理恰当,最好在学生的潜在发展区间内,使学生能够在积极思考的基础上顺利解决,从而在解决问题中建立学生自我成就感,从而推动兴趣的产生。很多教师似乎也设置问题了,但是其方式是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必须带着什么目标学习某部分知识,导致学生产生无形的心理压力,而对数学问题的思考丧失兴趣。而问题提出方式可以是教师的求救,可以是其他小朋友遇到的学习困难等等,教师应该注意问题提出的方式要多种多样,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求。总之,兴趣教学离不开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通过友好的师生关系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大,数学教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又比较长,所以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对兴趣的发展产生直接作用。第一,教师要注重和学生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做孩子们生活中的朋友,多和学生进行课下交流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情绪和心理变化,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赢得孩子们的信任和依赖,这样就可以激发他们在数学课上踊跃发言,对兴趣的培养产生推动作用。第二,教师要注意自身的教学态度,对学生不能过分苛刻严厉,而是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尊重学生们的意见和想法,在讲课的时候语气温和而有激情,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师生关系建构还需要教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把对于孩子们的意见和想法或者是批评留到和孩子单独相处的时候以委婉的方式表达出来,充分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取得孩子的信任和尊重,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总之,师生之间的关系需要教师及时加以维护,真正对孩子用心。

四、兴趣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实践

实践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动手积极性,让他们在动手中享受数学带来的快乐,丰富数学的学习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喜欢上数学课。第一,实践活动可以和数学课有效结合起来。小学生对于动手的课堂更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加入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侧视图和俯视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好正方形块,按照教师给出的三视图进行想象摆放,在实践中,学生自主进行三视图的立体思维想象,从而促激发学习兴趣。第二,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也能很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数学课外竞赛,或者图形制作大赛等等。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篇12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的重要意义

1.数学思想是教材的基础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思想对于教材与教学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思想对学生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而且对于小学生当前学习的数学知识, 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与动脑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2.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对于小学数学老师, 有效提升课堂质量与效率能够促进学生兴趣的提升以及学习水平的提高。具有数学思想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小学生, 一方面由于年龄的原因, 他们的思维能力与想象力、创造力等都比较活跃;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学生了解知识的渠道也越来越广泛, 因此小学生的知识面相对来说比较广, 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有时老师也会招架不住。但是老师在教学中将数学思想进行有机渗透, 能够使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问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的教学现状

1.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作用不重视

在大部分的数学课堂中, 老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 对于教学方法的探究不到位, 更不用说对数学思想的研究以及对学生的指导。另外, 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是以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为主要内容, 大部分老师在实施教学时, 对于数学思想的渗透几乎不会涉及, 而针对数学思想对学生今后学习与生活的重要作用的关注程度也不够, 因此就容易忽视在教学中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

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不明确

当前的大部分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对数学思想的运用都不到位, 对于数学思想的渗透方法更是比较陌生, 这些现象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老师不会借助科学的数学思维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对数学的系统学习与掌握。

3.数学思想指导方法的使用不当

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 在学习中难免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 这就需要老师利用数学思想加以正确的指导。但是, 在大部分情况下, 老师都只是将一些指导思想直接传授给学生, 而学生对于其中的原理则不太理解, 因为老师没有针对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与情况进行积极的指导, 造成数学指导方式出现问题。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渗透的有效方法

1.认真研读教材, 挖掘数学思想

作为数学老师, 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对教材进行仔细钻研, 对于教材的使用方式进行创新, 并且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 而且通过几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将数学思想通过课堂的活动科学体现出来。例如, 在学习“用数对确定位置”这一课时, 首先在备课之前就应该深入挖掘教材内容, 分析教材所体现的数学思想, 使学生对数对的认识有一个清晰的脉络, 老师可以列举动物园景区的示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两把尺子画方格, 使知识的呈现得以动态化, 从而使学生明白方格的列与行可以进行延长与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的基本方法, 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通过探索知识的产生与形成来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思想无时无刻不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在讲解知识点时, 老师可以在为学生分析知识的形成与发生中, 将数学思想有机渗透其中, 使学生能够在观察、实验与分析的同时掌握知识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例如, 教学“重叠”的问题时, 可以先给学生讲解排队的问题, 某学生从前往后数是第五个、从后面往前数也是第五个, 求这一队共有几个学生。然后老师通过指导学生画图, 借助图示使学生明白重叠的含义, 并且积极地渗透集合的思想, 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对集合的数学思想潜移默化的感知。

3.课堂回顾环节概括总结数学思想

对于一节课的总结与回顾环节, 老师可以恰当地利用这一环节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 使学生能够对新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思考。例如, 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时, 老师在课堂的最后阶段, 带领学生回顾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通过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分割为长方形, 再依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老师在总结过程中将这种“转化思想”积极地渗透给学生, 使学生能够在复习旧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

总之, 以数学知识与能力的传授为依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合理的数学思想渗透, 能够促进老师对数学的进一步研究,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 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 为了使数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应该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数学思想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以及老师更好地指导教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老师进行有意识的思想渗透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意义, 从而促进数学能力的提升。主要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重要性的基础上, 论述了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 并且针对此提出了一些合理性的意见, 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指导作用,回顾环节

参考文献

[1]方岚.数学绘本: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种新可能[J].江苏教育, 2013 (41) :612-613.

[2]廖然兴.浅谈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13 (Z6) :26-28.

关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 篇13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教研室[2006]2号文件和金华市教研室金市教研[2005]161号文件精神要求,金华市2006年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和优秀论文评比工作已结束,现将评比结果公布如下:

优秀教学案例

一等奖 直面“节外生枝” 生成精彩课堂 婺城区红湖路小学

--“小数加减法复习”差错资源的把握和运用教学例谈课堂中的“预设生成”与“非预设生成” 让课堂因为“意外”而更加“精彩” “糟糕透了”和“精彩极了” 从学生的思维疑惑到教师的教学预设 做一个有效的引导者 生成的是精彩的

活动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效率 那一刻我没有惊慌 记我的一堂哑巴数学课 “老师,我还有你们不知道的” 在“做数学”中创造

“对话”——课堂生成的“润滑剂” 从历史视角看《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研究 妙手偶得,妙笔生花

老师,我还想说——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出现的意外

二等奖

精彩在你的一念之间溜走了吗? 意外-尴尬+惊喜 把握“意外” 呈现精彩 探究数学素材的有效性

难以预约的精彩——记一堂练习课 把“数学味”与“生活味”融为一体 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分一分》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意外的收获

婺城区罗埠小学 永康市人民小学 婺城区育才小学 兰溪市厚仁小学

陈 妍 胡婷雯 雷维芳 汪梅芳

婺城区环城小学 婺城区罗店小学 婺城区金师附小 婺城区金师附小 婺城区金师附小 婺城区汤溪小学 婺城区青春路小学 武义县教研室

胡小红 周安安 吴美球 王 瑾 吴新君 童健英 洪 丹 陈 翚

金华市开发区江滨小学 施一虹 金华市开发区东苑小学 吴志坚 婺城区白龙桥小学 浦江县潘宅中小 金东区曙光小学 婺城区罗店小学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

徐美菊 邵阳丽 谭菊兰 陈 丹 吴德英

金华市开发区江滨小学 金

晶 义乌市稠城一校 婺城区白龙桥小学

季巧玲 潘可可

金华市开发区西苑小学 姜瑜佳

感悟数学课堂中美丽错误——由一道练习题引发的思考 金华市开发区西苑小学 楼月华 变“尴尬”为精彩

永康市解放小学

李玲静

奖牌给哪组

对学生“已知”现象的思考 没有最好,但求更好 一节计算教学的三步曲

由“就怕学生已经学会了”想起的 大胆放手的回报 课堂因意外而精彩

由《认识面积》教学中的“意外”引发的思考 感悟接球后的精彩

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解决的研究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在体验中认识——“1吨”有多重课堂实录及设计理念 分数的意义

自主的学生 生成的课堂

三等奖

巧用教学中的“错误”资源 小改动

大收获 惊喜后的反思

课堂教学:不是完美无缺的圆 关注生命动态生成 把握时机

适时引导

义乌廿三里二小 义乌市江滨小学

英 杨兰英

金华市开发区东苑小学 方晓晗 东阳市吴宁四校 义乌市黄杨梅小学 婺城区河盘桥小学 金东区多湖小学 武义县柳城小学 磐安县安文镇校 义乌市黄杨梅小学 浦江县浦阳一小 东阳市吴宁五小 东阳市实验小学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张海平陈

鸯 叶兰芳 徐筱姣 江松寿 陈

力 陈

操 余春来 胡姻红 张群珍 楼旭珍 夏兰秋

金东区付村中心小学 胡伟雅 金东区多湖东湄小学 汤红梅 浦江县浦阳一小 磐安县安文镇校 兰溪市永昌小学

吴蔚升 卢卫芳 吴春燕

金东区塘雅中心学校 黄

王昔寒 《生活中的大数》一课——让我深切地体会了“动态生成” 金东区东关小学 演绎过程的精彩

“叛逆”,又见数学成长之彩虹

引领 放飞--构建动态生成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思考 让课堂悄悄“乱”起来 在反思中感悟教学行为的有效性 巧用错误资源 “生成”精彩课堂

“小插曲”演绎“大课堂”

——从《认识人民币》的课堂“小插曲”说开去 “生成”——水到渠成

抓住稍纵即逝的资源,促进动态生成

预设与生成的契机——谈课堂教学意外的处理 锯木头的启示

金东区江东镇实验小学 王春凤 浦江县前陈中小 婺城区罗埠小学 婺城区白龙桥小学 磐安县安文镇校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浦江县浦阳二小

冯金龙 张小燕 蒋丽娜 陈云蛟 卢笑珍 吴福琴

婺城区河盘桥小学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何志娟 陈美娟

金华市开发区江滨小学 项静芳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

赵燕飞

“反比例的意义”课堂教学实践片段几反思 教育叙事——给学生对话的机会 抓住课堂中“不期而遇”的课程资源 关注数学课堂的倾听 因“才”施教

让新理念在老教材中焕发活力 “空间”成就精彩 课堂精彩源自意外的笑声

画“预设”之龙 点“生成”之“睛”

让复习课焕发“活力”——《总复习》教学有感 “做”出来的精彩

想不到的“收获” 意外的精彩 “延迟”的评价

金东区东孝小学 浦江浦阳一小 永康市人民小学 浦江县杭坪中小 兰溪市柏社小学 金东区仙桥小学 义乌市香山小学 浦江县实验小学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东阳市吴宁五小 浦江县实验小学 兰溪市横溪小学

王甫新 吴杭华 曹小梭 陈健滢 舒慧敏 方

艳 陈

坚 周光道 徐娇昂 孔令飞 王晓丽 郑丽春 柳华金

金华市开发区西苑小学 杨小芳

金华市开发区西苑小学 意外之中捕捉教学的生长点——来自《分类》课堂上的故事 吕巧丹 估测

给孩子心中留把尺子 借题发挥,化被动为主动 数学课堂生活热的冷思考 从细节入手,打造有效的课堂教学 智慧的应变 错误的魅力

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焕发课堂活力 “和”“或”之争引发的思考 对学生“红杏出墙”的反思

磐安县实验小学 兰溪横溪小学 金东区曙光小学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东阳南马官桥小学

朱旭芳 潘小青 应

锦 潘澳英 包仙珍

金华市开发区江滨小学 王爱秋 金华市开发区东苑小学 胡攀君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 东阳市防军小学

吕小燕 张正强

优秀教学论文

一等奖

请接住学生的个性精彩

——把握教学时机,展现学生个性例谈 小学数学“发生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我们需要怎样的备课? 影响课堂生成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一定要用“左西右东”的表示吗?

——数学验证性学习的反思与实践 小学数学生成性教学三要三不能 小学生数学交流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磐安县教研室 武义县教研室

陈良平陈

金华市开发区东苑小学 周红琴 东阳市外国语小学 浦江县实验小学 义乌市实验小学 婺城区环城小学

吕小燕 郑可章 朱向阳 查

20以内进位加法学前调查研究 结合数学内容渗透数学思想 赋予估算新生命

——由一道估算练习引发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困惑与对策 千万次追寻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和谐 数学日记,练就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 新课程:我们该怎样备课

基于自主探究的小学数学课堂引导范式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缺失的调查与思考

二等奖

运用“数学日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 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的策略研究 今天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习

优化课堂教学评价语言

促进三维目标有效整合 从“给学生一段提问的时间”引发的思考 多彩的课堂

快乐的数学

培养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让“生成”的芬芳弥漫数学课堂 巧用活动材料、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朴实的课堂,你还能走多远? 善待“意外”演绎精彩课堂 小学生数学反思意识的培养 对数学课堂中“意外事件”的思考 精彩的生成 缘于精心的预设

架起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桥梁

——参加“同上一堂课”教学活动的思考 构建“蛛网式”数学教学模式 设计多元化数学作业探材 适时地对课堂提问说“不”

小学数学猜想教学的功能及其教学策略 体现生活味 不失数学味

构建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绽放生命灵动之美 让学生学会学习反思 留白,让课堂更精彩

义乌市福田小学 东阳市教研室 婺城区罗埠小学 磐安县尚湖镇校 婺城区红湖路小学 婺城区白龙桥小学 磐安县实验小学 金东区教研室 婺城区北山路小学

贾剑峰 厉瑞勇 刘 韬 吴美琴 胡小红 徐美菊 陈日伟 周群平钱羡华

东阳市实验小学 汤钢琴

东阳市槐堂中心小学 周君芳 磐安县安文镇校 义乌市稠城三小 婺城区上浮桥小学 浦江县礼张中小 义乌市艺术学校 义乌市苏溪一小

陈云蛟 余丽平陈超群 葛灵光 杨凯明 楼忠财

金华市开发区南苑小学 邵万强 磐安县安文镇校

马旭燕

金华市开发区西苑小学 楼月华 婺城区河盘桥小学 浦江县浦阳一小 永康市大司巷小学 婺城区汤溪小学 婺城区白龙桥小学 东阳市实验小学 婺城区环城小学

何志娟 吴杭华 夏兰秋 谢翠萍 方

媛 任海洋 俞春群

金东区源东中心小学 张献花 义乌市艺术学校 兰溪市女埠小学 兰溪市聚仁学校 金东区澧浦小学

梅 童卫明 陈孝君 朱群丹

让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走向生活化

三等奖

小学数学“多维主体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意外,孕育教学生长点 求真、求实、求发展 让数学作业设计鲜活起来

让学生自己“动”起来

——谈谈数学课堂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大胆实践中发现

在积极反思中成长 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有效性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 重视缄默知识 优化数学教学

数学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引导”策略探微 如何从教师提问转向学生提问 “生”于课堂

“成”于精彩 小学数学生活实践材料的采集与运用 让开放破解学生思维的“紧箍咒” 课外作业设计的一些设想 谈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促进数学知识动态生成教学三部曲 非常作业

非常体验

小学低年级数学体验性学习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暴露思维过程教学的几点认识 生活原型与小学数学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思考 阅读文本

活用文本

数学课堂教学无效行为思考及相应对策初探 新课程下的概念教学 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让作业亮起来

小学数学学生作业心理的调查与研究 构建开放的课堂

放飞生成的翅膀

——试谈数学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反思新课程下的“应用题”教学

金东区曙光小学 谭菊兰

武义县壶山小学 吕小兰

金华市开发区西苑小学 吕巧丹 婺城区胜利小学 浦江县浦阳三小

周源进 戴晓群

金华市开发区西苑小学 潘善菊 婺城区红湖路小学 义乌市稠城一小 武义县熟溪小学 武义县泽村小学 武义县柳城小学 武义县明招小学

姚国琴 郑小丰 黄苏珍 应晓妃 陶菁艳 江松寿 陈 力 孙广斌

金华市开发区西苑小学 徐频红 金东区东孝小学 磐安县安文镇校 东阳市千祥镇校 婺城区站前小学

王甫新 陈丽燕 卢冠新 周坚强

金华市开发区苏孟小学 章珊珊 婺城区汤溪小学 婺城区罗店小学 兰溪市信义小学 东阳市郭宅小学 东阳市大联小学 婺城区环城小学 浦江县实验小学

伊建丽 商芳华 王琪新 童庆贤 何曙君 潘新阳 高京燕 黄建正

金华市开发区东苑小学 方晓晗 金华市开发区东苑小学 李

宁 磐安县实验小学 磐安县尚湖镇校

陈芳娟 陈彩林

浦江县福和希望小学 周春林 金华市开发区南苑小学 于笑娟

“活”——课堂的灵魂 让学生在失败的体验中勇于探索 引入时代活水

促进数学教学信息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有效探究需要策略引领

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创设学习情景的实践与研究 巧用教学策略 激活数学课堂

数学也亦“读”

——浅谈“读数学”在低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妙用 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发展学生提问能力的探讨 追寻课堂教学的即时评价艺术 浅谈“口试”评价与研究

武义县邵宅小学 兰溪市芝堰小学 婺城区环城小学 武义县陶村小学 武义县实验小学 义乌市稠城三小 武义县明招小学 浦江县大溪中小 婺城区金师附小 浦江县实验小学

郑奕秋 方晓萍 汤良基 雷旭斌 金荣贵 包凤花 吴燕玲 楼

平张媛婷 陈中标

上一篇:失恋的心情语句下一篇:考试过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