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歇后语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趣谈歇后语(通用10篇)

趣谈歇后语 篇1

含义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

历史由来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经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分类

歇后语的分类,有各种分法。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一共分为以下四大类:

第一,谐音类。如:

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种意义。看到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子才能恍然大悟,因而也更饶有兴味。有的书把它列入“双关语”一类,也是有道理的。

第二,喻事类。如: 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进;

这类歇后语是用客观的或想像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段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如: 黄牛肩脚——不负责任; 老鼠上街——人人喊打

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动物作比方。了解卜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如:

刘备借荆州——只借不还;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看你的破绽下手;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刘备、林冲故事的,自能了然于心。

多种类型相结合的,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 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

这类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

综览上述分类,设比恰当是歇后语的共同特点。然而,“比喻总是跋足的”。歇后语的前半段比喻部分,有时不免有不恰当或不可取之处,有的还会涉及一些生理缺陷、迷信说法和旧风俗等,这都是为了取其某种性质或特点,以引出所比喻的意义。

常用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半两棉花——免谈。(免弹)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公共厕所扔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外婆死了儿子——无救。(无舅)。

老公拍扇——凄凉。(妻凉)。

秀才的空棺材出葬----------目中无人。(木中无人)。

王八中解元----------规矩。(龟举)。

花生--------------非吵不可。(非炒不可)。

皮匠不带锥子--------真行。(针行)。

何家姑娘嫁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和尚的房子----------妙。(庙)。

河边洗黄莲----------何苦。(河苦)。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穷木匠开张----------只有一句。(只有一锯)。

砖窑里失火----------谣言。(窑烟)。

灯盏无油------------费心。(费芯)。

钟馗嫁妹------------鬼混。(鬼婚)

粪船过江------------装死。(装屎)。

黏窝窝掺黄莲--------一年一年的苦。(一黏一黏的苦)。

药铺里开抽屉--------找玩。(找丸)。

癞虾蟆跳水井--------不懂。(噗咚)。

唱戏的骑马----------不行。(步行)。

炒咸菜不放酱油------有言在先。(有盐在先)。

从河南到湖南--------难上加难。(南上加南)。

打灯笼搬石头--------照办。(照搬)。

大水冲走土地庙------留神。(流神)。

耕地里甩鞭子--------吹牛。(催牛)。

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辈。(小人之背)。

航空兵翻觔斗--------颠倒是非。(颠倒试飞)。

耗子掉到水缸里------时髦。(湿毛)。

老和尚住山洞--------没事。(没寺)。

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火烧旗杆------------长叹。(长炭)。

黄鼠狼钻鸡笼--------投机。(偷鸡)。

酱缸里泡石头--------一言难尽。(一盐难进)。

井里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老母鸡抱空窝--------不简单。(不见蛋)。

吃人参----------候补。(后补)。

皮皇帝的妈妈--------皮太厚。(皮太后)。

千年的石佛像--------老实人。(老石人)。

牵着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扇着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十两纹银------------一定。(一锭)。

守着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唐僧的书------------一本正经。(一本真经)。

小碗儿吃饭----------靠天。(靠添)。

肉锅丢进河----------昏昏沉沉。(荤荤沉沉)。

王八肚里插鸡毛------归心似箭。(龟心似箭)。

寺后有个洞----------妙透了。(庙透了)。

寿星齐仙鹤----------没路了。(没鹿了)。

十八个钱放两下------久闻久闻。(九文九文)。

染房的姑娘不穿白鞋--自然。(自染)。

后边扎小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炉子翻身------------倒霉。(倒煤)。

饭锅冒烟------------迷糊了。(米糊了)。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火烧旗杆——长炭(叹)

粪坑关刀——文(闻)不能,武(舞)也不能。

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以下为一些常用的歇后语: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秀才遇着兵——有理说不清

光棍佬教仔——便宜莫贪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盲人吃汤丸——心中有数

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

礼义廉——无耻

水泥匠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偷鸡不成——蚀把米,即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受到了损失

茅坑里扔炸弹——激起民粪(愤)

阎王爷嫁女——鬼要

以下是一此常见于粤语的歇后语: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床下底劈柴——撞板,即闯祸、出乱子

老婆担遮——阴公,即可怜

老公拨扇——凄凉(妻凉),即可怜

单眼佬老婆——一眼睇晒

冬钱腊鸭——得个睇字

隔夜油炸鬼——无火气

番薯跌落风炉——该烩

湿水榄核——两头唧

水瓜打狗——唔见咁截

无掩鸡笼——自出自入

白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散,即死定了

火烧旗杆——有排长炭(叹)

潮州音乐——自己顾自己

结他无线(湿水棉花)——无得弹,即无可挑剔

非洲和尚——令人讨厌(黑人僧),即令人讨厌

卖鱼佬冲凉/卖鱼佬洗身——无生(腥)气

船头尺——度水

亚兰嫁亚瑞——累斗累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

老举埋年结——算数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至屁股开花(忽=屁股;烈=裂)

竹篮子打水—— 一场空。

苍蝇飞进花园里——装疯(装蜂)

帅哥跳舞——更帅 阿斗的江山——白送

八十老翁练琵琶——老生常谈(弹)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八字不见一撇——没眉目;差得远;差远了 拔节的高梁——节节高;节节上升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白布进染缸——洗不清;洗不净 白骨精遇上了孙悟空——原形毕露 白糖嘴巴刀子心——口蜜腹剑 白天照电简——多此一举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白纸写黑字——黑白分明;明摆着;清清楚楚,一清二楚半斤对八两——不相上下;彼此彼此;一码事;彼此一样;包公审案子——铁面无私;六亲不认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艺高人胆大 苍蝇叮鸡蛋——无孔不入 苍蝇叮大粪——臭味相投

操场上捉迷藏——无地容身;无处藏身 长江黄河里的水——无穷无尽

程咬金的三斧头——虎头蛇尾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竹篮打水--------一场空 大海捞针--------没处寻 芝麻开花--------节节高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新官上任--------三把火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唐僧取经 —— 一直在路上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蚕豆开花--------黑心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打破砂锅--------问到底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老鼠爬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牛角抹油——又奸(尖)又猾(滑)老虎嘴里拔牙——胆子大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龙王跳海——回老家 蛇吃黄鳝——比长短

马尾巴搓绳——不合股/合不了股 羊伴虎睡——靠不住 猴子照镜子——得意忘形 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狗掀门帘子——全凭一张嘴 猪鼻上插葱——装象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虎落平阳--------被犬欺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大海捞针--------没处寻 竹篮打水--------一场空 打开天窗--------说亮话 船到桥头--------自会直 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芝麻开花--------节节高 新官上任--------三把火 瞎子点灯--------白费蜡

兔子尾巴--------长不了 偷鸡不成--------蚀把米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猫哭耗子--------假慈悲 饺子破皮--------露了馅 扁担挑水--------一心挂了两头 对牛弹琴--------白费劲 八仙聚会--------神聊 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板上订钉--------跑不了 背鼓上门--------讨打 草把做灯--------粗心(芯)竹笋出土--------节节高

菜刀切豆腐--------两面光 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关公走麦城--------骄必败 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歪嘴讲故事--斜(邪)说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周瑜打黄盖--------两厢情愿 赶鸭子上架--------吃力不讨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瞎子戴眼镜--------装饰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 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和尚训道士--------管得宽 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聋子见哑巴--------不闻不问 铜钣上钉铆钉---一是一,二是二 里弄里扛竹竿--------直来直去 苦水里泡黄连--------苦上加苦 我解缆,你推船--顺水人情 程咬金的斧头--------就这两下子 聋子耳朵------摆设

东洋人戴高帽--------假充大个 谈心不点灯------说黑话

趣谈“歇后语” 篇2

黄连树下弹琴——苦中作乐。

黄鼠狼偷鸡毛掸子——空喜欢一场。

为了便于查阅,人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

第一,谐音类。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表达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

第二,喻事类。

弄堂里搬木杆——直来直去。

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

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很快领悟后半截的“谜底”。

第三,喻物类。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几天。

棋盘上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

第四,故事类。

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

歇后语生动幽默,表现力很强,所以深受大家的喜爱。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偶尔用上一两句,就显得生动活泼,令人难忘。

例如:一位老师到一个陌生班级去上课,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一提起我们学校的老师啊,那真是雨后的春笋——个个拔尖。说起我们同学呀,那就叫铁锤敲锣——响当当。”一下子,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

又如:一位同学在他的习作开头写道:刘老师关于读书写作的方法可多啦!这不,今天下午一上课,刘老师便神秘地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他慢慢将纸展开,原来是一张“日历”。

时间,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真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这位小作者巧妙地使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个歇后语,就把当时同学们对刘老师的神秘举动琢磨不透的心理状态表现得活灵活现,怎么能不使人印象深刻呢?

动物行为趣谈论文 篇3

摘要:自然界的魅力和神秘无处不在。动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动物也是人类的朋友。研究动物行为可以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自然,感受自然。动物的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又有意义的任务,研究动物行为也可以让我们更好的进行动物保护工作。

关键词: 动物行为

动物保护

前言:动物行为是指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为了生存,就要取食、御敌„„;为了繁衍后代,就要生殖,这一切都是通过行为来完成的。动物行为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在理论上,通过行为方式的生物交互作用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在实用上,对动物学习的研究可以为人类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正文:

一、动物行为

动物的行为复杂多样,可分为觅食行为、贮食行为、攻击行为(同类)、防御性为(不同类)、繁殖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迁徙行为)、社群行为、定向行为、通讯行为等。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行为帮助动物更好的生存繁衍。觅食行为

觅食行为是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食物食动物进行一切活动的能源保障。与之密切相连的是贮食行为,各种动物都有贮食行为,如蜜蜂。这对于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是十分有利的。如:猫头鹰捉老鼠;蛇捕食青蛙。攻击行为

攻击行为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的相互争斗,如一顿美餐,迷人的配偶和地盘都会引起同种动物之间的相互攻击。不过,虽然每次争斗都很激烈,但都遵循一条有趣的规律,就是很少受到致命伤害。不知道是动物们之间约好的,还是不忍看到血腥的场面,毕竟都是同类。所以与动物的攻击行

为相比,我们也许应该学习他们对规则的执行力度。自然界中的攻击行为也是多见不怪的了。如;两只狗为争一块骨头打架,老虎之间为争领地大打出手等。防御行为

防御行为则是异种动物之间进行的保护自己,防御天敌的行为。又分为初级防御和次级防御,初级防御不管捕食动物是否出现都起作用,它可减少与捕食者相遇的可能性,而次级防御只有当捕食者出现之后才起作用,它可增加和捕食者相遇后的逃脱机会。初级防御包括:穴居或洞居、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而次级防御则包括:回缩、逃逸、威吓、假死、转移捕食者攻击的部位、反击等。如:竹节虫拟态;乌贼释放墨汁。社群行为

动物的社群行为,是同种动物之间维持群体共同生存的行为。并不是指一群动物聚集在一起,而是群体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典型的如一支庞大的蚁群和蜂群。动物的这一行为也应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人多力量大”。通讯行为

通讯行为指动物社群中要依靠信息的传递来达到行动的一致。包括视觉通讯、听觉通讯、化学通讯、触觉和电通讯。如:蚂蚁通过触须传递信息、蜜蜂通过飞行姿态传递信息等。繁殖行为

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后代有关的行为。正是因为动物的繁殖行为,动物才得以像人类一样把物种保留下来。动物繁殖行为主要包括识别雌雄动物、占有繁殖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哺育等。如:蜻蜓点水;夏日蝉鸣。节律行为

动物的活动或运动适应环境中自然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有节律性的变动,叫做节律行为。包括昼夜节律、月运节律(潮汐节律)、季节节律、生物钟。

定向行为

定向行为包括化学定向、视觉定向、听觉定向。

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动物行为大致分为两种:

先天性行为

动物生来就有,有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袋鼠爬到母袋鼠育儿袋内吃奶。学习行为

在遗传基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用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

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二者关系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之上的,没有先天性行为很难形成学习行为

由此可见:1﹑任何一种动物都有先天性行为。2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与遗传物质有关。

二、动物保护

动物在自然界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由于人们对他们的生存环境破坏,活动区域减小。人们对动物大量捕杀,数量急剧减少,产生近亲繁殖。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很多的工厂排的废水、垃圾、废气,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改变它们的生活环境,使它们大量死亡。所以,现如今动物保护的问题已经成为可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做好动物保护工作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1、完善法律制度

我们应该对动物保护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对受保护野生动物的界定、种类及人工驯养繁殖和开发利用野生动物的条件作出了详细规定;同时,各地方尤其是野生动物常聚的地区也应该出台相关地方法律法规,并实行打击违法盗猎、经营野生动物的案件、宣传教育多管齐下的方法,为野生动物谋求良好生存环境。在这方面,我国做的还是不错的,我国先后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森林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

2、加大生态建设力度

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对保护濒危动物是起着有很大作用的。就以我国来说吧,近年来,我国政府投入巨资,加大了生态建设力度,通过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建设工程,有效地保护了许多物种栖息地,使一些珍贵濒危物种种群得到恢复。我国建立健全了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系,在国家林业局设立了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在中国科学院设立了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又在北京等全国22个中心城市设立了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办事处,使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和履行国际公约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在公众教育方面,新闻媒体充分发挥作用,向社会广为宣传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对1994年公开销毁非法盗卖走私虎骨、犀牛角,1999年公开销毁藏羚羊皮毛以及查获云南瑞丽特大野生动物走私案等热点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增强了全社会的保护意识。

3、加大动物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力度

进一步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力度,让广大群众及青少年学生加深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让更多的人加入动物保护的行列中。只有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动物对于人类来说存在的重大意义,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捕杀动

物行为。

三、保护动物的重大意义

1、经济效益

无论家养动物还是野生动物都有一定的价值,人类猎取、饲养、宰杀动物的主要驱动力主要是经济利益。

2、社会效益

动物保护的社会效益要远远大于它的经济效益。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建立文明的法治。提倡动物保护对儿童尤为重要,从小陶冶心灵,有利于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念。

3、生态效益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保护各种动物就是保护各种基因,有利于人类更深层次的认识自身。家养动物物种及品种资源的多种多样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

结语: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着的,人类不可能脱离动物等其他东西而孤立的存在。而在自然界中起着很大作用动物也是是人类生存的重要依赖。研究动物行为,可以更好的让我们了解人类的“好朋友”,也能让我们对他们做出更的保护。

中秋对联趣谈 篇4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结果无人对上。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联中阐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全联对仗既工且含无穷韵味。“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

1、画眉生新月

靓妆似婵娟

2、水清鱼读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无月

云后无日本有日

4、楼高窗小可储月

峰平径长难藏景

5、箫声遥呼关山月

笛韵震破水底天

6、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笺写短诗, 无方无圆

7、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

浣纱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无

8、月缺月圆,缺似梳子圆似镜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8、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15、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对联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平

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

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

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

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

3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清诗纪事》

孤篇盖全唐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中秋吟月诗

(一)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中秋吟月诗

(二)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中秋吟月诗

(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吟月诗

(四)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 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中秋吟月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月佳联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网友中秋吟月诗词选

芙蓉已遍萧湘浦,黄菊正倚东篱香。今夜秋清梦不成,故园何处不秋风

仲秋赏月名泉畔

元夜吟风古寺前

寄妾愁心江上月

随君夜梦镜中秋

士子醉吟江上月

佳人羞对镜中花

人逢喜事尤其乐

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

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

窗含明月十分圆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如无恨月常圆

虎踞迎风爽

溪流印月清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星 东林寺对联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妙联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

楼高但任云飞过

池小能将月送来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

满地花阴风弄影

一亭山色月窥人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

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风景随人可

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 补充:

1、画眉生新月

靓妆似婵娟

2、水清鱼读月

山翠林沐光

3、水中有月原无月

云后无日本有日

4、楼高窗小可储月

峰平径长难藏景

5、箫声遥呼关山月

笛韵震破水底天

6、圆月照方窗,有规有矩

长笺写短诗, 无方无圆

7、橹梢拨破江心月,水定还圆

浣纱激起湖面波, 浪平仍无

8、月缺月圆,缺似梳子圆似镜

潮起潮伏, 起如花朵伏如町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月入无恨月长圆

月照纱窗 个个孔明诸葛(格)亮

雪飘梅岭 处处香山白乐(了)天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月上柳梢头

对联趣谈 篇5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民风民俗。它可以说是诗词曲赋的余波,它比诗词曲赋更简明,更有神韵。建筑与艺术,书法与文学,都在这里变得直观,变得具体。

清代大才子纪晓岚为戏台题写过一副对联:

二帝生,三王净,五伯七雄丑未耳,汉祖唐宗也称一时名角。其中拜将封侯,不过扛旗打伞跑龙套;

四书白,六经引,诸子百家杂曲也,李白杜甫能唱几句乱弹。此外咬文嚼字,总是沿街乞食耍猴儿。

这副对联,境界开阔,戏演的是历史,而历史也如戏:炎黄二帝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生角,夏禹、商汤、周武三王扮演了净角,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只能充当丑末的角色。那汉高祖、唐太宗称得上名角。其余的历史人物不过是充当扛旗、打伞、跑龙套的角色了;儒家经典《四书》《六经》是戏台上的念白和引子,诸子百家的言论是杂曲,李白杜甫的诗是唱词。此外,那些咬文嚼字的文人,为了生活写写画画,这和沿街乞讨耍猴行骗的人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一副对联,话尽千古风流人物。雄视历史,点化生活,有情有理。

对联,是一种民风民俗。婚丧喜庆,开业典礼,各种类型的大小会议,都会张挂一下对联的。

对联是传统的。它源于宋初期的后蜀。最早的一副对联相传是蜀后主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对联简洁而有气势。“新年”、“嘉节”、“余庆”、“长春”这些字眼,渲染出新年的吉祥喜庆。但是,这副对联,对蜀后主来说,却是一个亡国的预言。巧得很,宋朝灭后蜀后,新上任的成都太守姓吕,名 “余庆”;宋太祖的诞辰就叫做“长春节”。这位才子式的后主为自己题写了一副人生谶语的对联。

对联是现代的。有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央电视台有一道让各省市出句对句的文艺节目。西藏自治区出了个很妙的上联:

雪域春秋扎西德勒

“扎西德勒”是藏语吉祥如意的意思。

天山南北乌鲁木齐

对得天衣无缝!“乌鲁木齐”是回语――美丽的草原。

对联,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一种典雅的的智慧游戏。下面以拆字联和回文联来谈谈这一特点。

先欣赏一下金朝的一位皇帝在琼华岛上和皇妃的对句。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皇帝和皇妃在琼华岛上赏月。皇上触景生情,吟出了上句:二人土上坐。皇妃望着一轮明月,对出了下句:一月日边明。出句与对句合成了一个很妙的对联,上实下虚,颇有气势。

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岳阳楼上,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两只螃蟹,呆在楼壁上,怎么也不走,像是贪恋这里的风景似的。后来大才子李白来到岳阳楼上,看见这两只“稀客”,沉吟片刻,题写四字:“水天一色”,一落墨,那两只螃蟹就“咚”的一声掉入洞庭湖了。原来,仙人吕洞宾知道李白要到洞庭一游,他想试试这位被人间誉为“谪仙”的才气,于是用法术,把两只螃蟹挂在楼壁上。李白一见,知道这是一个下联的谜语:“虫二”描写的就是眼前的景色,这个谜底就是 “风(繁体字)月无边”,李白以“水天一色”来对,真是自然天成。

说对联有下里巴人的流韵,是一点也不夸张的。“下里巴人,”是说它符合大众品味,“其和者众”。

有这样一则笑话:

古时,一个学监到一地去视察,遇见一位农民,学监想考考这位庄稼汉,随口说了一上联:

花园里桃花香,荷花香,桂花香,花香香花花花香;

那个农民回敬了一下联;

大街上人屎臭,猪屎臭,狗屎臭,屎臭臭屎屎屎臭。

上联听似顺耳,实则不合逻辑,桃花开于三月,荷花开于夏季,桂花开于秋天,“花花香”于花园是不可能的。对于学监故弄玄虚,信口开河的出句,庄稼汉用如此不雅的对句来嘲弄,也是一种智慧。

说对联是阳春白雪,更不为过。每一个中国人不可能不和对联打交道。结婚,有婚联;过生,有寿联;吊唁,有挽联;开业,有贺联。道观庙宇,茶肆酒楼,家居厅室,都是对联的栖身之所。对联既是风景的点缀,又是文化的象征。

婚联,数量最多,但我认为脱俗的少,大都落入“比翼鸟、连理枝”之类的俗套。

凤落梧桐梧落凤;

珠联璧合璧联珠。

这就是我上面提到的回文联,它顺着念倒着读都是一样的。就是用这种文字游戏的形式来表达一种情感,可以说是婚联中的`佳构。

在对联的海洋中,挽联的艺术高出婚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是大哲学家金岳霖为绝代风华的旷世才女林徽因撰写的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是言其貌,还是言其才?是叹惋,还是佩服?是写实,还是想象?下联“万古人间四月天”,写得哀婉凄艳。“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的诗句,更是作者的发挥。工巧的对联中,有美好的追忆,有无穷的叹惋。不是哲学家作不出此联,不是和亡者有深厚的情谊也难为此联。

新月新诗广陵散;

奇人奇死破天荒。

――只有大才子徐志摩才担当得起这样的挽联。“广陵散”与“破天荒”相对,以典对典,工巧,贴切,是对徐先生功名事业,人品才情的经典概括。

那么,什么样的对联才是好的呢?

对联,就是要对而且联。上下联之间要求对仗而且相关联。但是上下联如果势均力敌,仅仅是合格而已。上联弱下联强或者上联实下联虚那才是上乘的作品。像上面所讲的“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就是这样的好作品。这样的对联读起来有一种气势,符合仄起平收的音节规律。

下面的几幅对联,是我所作,援引为例子来谈谈。

我曾为几篇小说题写过对联。

题《祝福》

前夫夭折,后夫暴亡,莫非克夫之命?怪谁?

娘家不收,婆家又逐,终成无家之人。恨天!

题《边城》

唯善唯美构建桃源世界;

至清至纯展现湘西风光。

题《荷花淀》

描写战争不见刀光剑影;

刻画英雄原是渔妇村氓。

这三副对联,自然工整,既概括了小说的内容,又有观点和思想。尤其是题《祝福》,庄谐并举,寓庄于谐,堪称上品。高天厚地,竟无一寡妇的立足之地;芸芸众生,竟容不下一贫妇!想当年,杜甫寄居四川成都时,门前有一枣树,邻居一个寡妇来打枣子,他从不惊动她。后来杜甫移居别地,就把这间草堂让给一位亲戚居住,这位亲戚为了防止别人打枣子,就在枣树周围围上了篱笆。杜甫听说这件事后,立即写诗劝阻,告诫他不要这样做:“堂前扑枣任西邻,无衣无食一妇人。不为穷困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柳却甚真。”西邻的这位寡妇,有杜甫这样的邻居,是她的福气。可是祥林嫂生活的周围却尽是篱笆,尽是冷眼,尽是嘲弄。“怪谁”?人无情;“恨天”,天无眼。

创作或欣赏对联,可注意以下几点。

一、上下对等

我为教育局春节联欢晚会撰写了一副对联:

歌以抒情,舞以壮志,载歌载舞,歌舞声中庆盛世;

诗而铭德,乐而颂功,亦诗亦乐,诗乐场里度流年。

上下对等,是对联的基本要求。做到了这点,只算是“工”,还没有达到“化”,艺术境界不会高。上面讲到有艺术的对联是上联弱,下联强,或者是上联实,下联虚。这样的对联,有回味,有气势,是仄起平收音韵形式的内化。

二、上实下虚

有一年的高考前夕,我题写了这样一联:

十二年梦想凝笔端,友情亲情,美圆七彩梦;

九万里风云奔眼底,高校名校,好凭六月风。

三、长点的对联要注意起承转合。

山之气度,水之情怀,磊磊落落,无愧如诗盛世;

诗以栖居,书以相伴,潇潇洒洒,不负似水流年。

四、富有哲理

在《敢问路在何方》唱遍的一年,我为一所学校题这样一副春联:

路在何方?在你脚下;

趣谈东坡肉 篇6

然而谈到东坡肉的由来,在中国烹饪界中又有着不同的说法。目前全国著名的东坡肉有黄州东坡肉、杭州东坡肉、江西永修东坡肉等等。它们的由来都很有趣。

一、黄州东坡肉

黄州猪肉好,价钱便宜,传说当时流行着一种红烧五花猪肉的制作方法,苏东坡的邻居做给苏东坡吃,苏东坡觉得肉煮得非常鲜烂,很有黄州风味,但是油腻得很,于是他在制作红烧肉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保持鲜烂的特点,减少油腻,采用沙锅炖,这样制出来的肉酥而不碎,肥而不腻,汤肉交融,夹骨可口。他的邻居以及当时黄州的太守都称苏东坡炖的肉是上等的好菜。为此他写了一首《炖肉歌》“洗净锅,少著水,柴头罨焰烟不起,待自热,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在这首诗里,苏东坡具体介绍了“东坡肉”的制作方法,特别强调了火力,注重锅炖。

二、杭州东坡肉

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的时候,因西湖已被草淹没了大半,便组织民工除草,疏通了湖港,筑堤建桥,使西湖重新恢复了容貌,并增加了景色,老百姓很感激他做的这件好事,听说他最喜欢吃红烧肉,于是不少人不约而同地上门送猪肉。苏东坡收到很多猪肉后,便指使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然后用他的烹调方法煨制成红烧猪肉,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大家吃后,都觉得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腻,皆交口称赞,叫之为“东坡肉”。从此它就成了杭州的第一道名菜,后逐渐成了我国著名的传统名菜。

三、江西永修“东坡肉”

江西永修一带酒席上出的第一菜必为“东坡肉”,它上席时为两大碗,每碗里盛着一块用稻草扎着的大猪肉。传说苏东坡到永修曾为一农夫孩子治愈了疾病,农夫留他吃饭,买肉招待他,他为眼前美景所陶醉,做了一句诗“禾草珍珠透心香”。农夫以为他是教自已怎样煮肉,“禾草珍珠透心香”就将猪肉同系肉的草一起整块放入锅里焖煮,待烂透后取出吃,有特殊风味,从此就成了当地传統名菜,并以“东坡”为菜名——“东坡肉”。

四、还有一种说法是——

东坡猪肉块,传说是大文学家的妙手偶得。有一天,苏东坡又将买来的肉下入锅内,加好作料,用大火烧开,正当此时听到有人敲门,他匆勿将锅盖好,压住旺火,便开门迎客,原来是那位善弈的老者前来与东坡居士一比高低。将遇良才,棋逢对手,输输赢赢,不知不觉已从日中杀到日落,虽然各自不甘示弱,但双方的老肠老肚,却提出了抗议,更何况锅中猪肉的扑鼻香味,早使客人无心恋战,也使东坡击掌叫苦不迭,他疾步窜到厨房,揭开锅盖。满以为一锅猪肉已化为焦碳,却不料映入眼帘的肉竟是绯红油亮,非寻常可比。那香气直叫两人馋涎欲滴。东坡居士喜出望外,忙盛上酒招呼棋友,于是二人又左一杯,右一盏的对喝起来,酥烂适口,香而不腻的煮肉,让客人大饱口福,也出乎东坡意料,便记录了这一烹调方法。

西瓜趣谈作文 篇7

小河作文网哈哈!大家好!我是个方瓜,我哥。放不稳。发货的时候不小心从车上掉下来摔坏了。而且切瓜的时候还滚来滚去切小师傅的手,一点都不像我。你看,我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像一个训练有素的军人。我美味多汁。

别听他的。我是无籽瓜。你像木瓜一样站着不动。如果你很重,你的小主人不能移动你!这样就不方便运输了。我只是给主人带来方便。你和我的小主人要吐槽你的种子或者炒你的种子,而我和我的小主人吃起来毫不费力,尤其是那些最喜欢我的无牙老奶奶老爷爷。我觉得很好吃,真的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不,你没有我的方便。我很小,可以随身携带。不像你,每个人看起来都像熊。比你们所有人都好吃。我就是著名的“黄晓峰”!

别吵,别吵,我们都有优点。听着,如果那个孩子参加发明竞赛,他会赢得冠军的。他把我们吃个空,开个小洞,把他的糖放进去,把我们当糖果店。

看看那位美丽的女士,她似乎用过全世界所有的美容产品。如果她推荐我们去美容院,那美容院肯定会发财的。他把我们和牛奶混合,涂在他的脸上。这不是世界顶级化妆品吗?

再看看那个农民。他买的太阳帽可以卖最好的价钱。他把我们都切成两半,然后吃了一半,然后把我们扣在他的头上,成为世界上他自己做的最帅的太阳帽。

再看,百岁老太太吃完西瓜,在西瓜上撒了点盐,端了进来,成了最好吃的菜。

趣谈表弟小学作文 篇8

吾有一表弟,生得好机灵,许多有趣事,要从他说起,趣谈表弟作文。

寒假里,妈妈把表弟接过来小住几日,我如临大敌。可别看表弟才七岁,整人工夫却堪称一流,我处处提防他,却每每中招。这一次我一定要“洗刷刷,洗刷刷”,洗刷前耻,决不上当。某日,表弟兴冲冲地跑来,对我说:“表姐,近日我赋诗一首,特请您赐“哦,你有这份兴致?”我仍对他保持着十二分的警惕。“表姐,这次我已经痛改前非,决定重新做人了,更何况您大人有大量,才不会计较我呢!”见他说得这么诚恳,又被他一捧,我都有点飘飘然了,小学四年级作文《趣谈表弟作文》。“那好,我就帮你斧正斧正。”我接过纸并没有注意到表第的.几声窃笑,清清嗓子读了起来:“沃季奔又揽,海琴终梅实。彩菜卧室晒,卧室醉奔仁。”“怎么样?”“好是好,可是……”“是读不懂吧?“表弟狡黠地一笑,还是我来为你解读吧。”说完,他装模作样地又读了一遍,不过却变了个样:“我既笨又懒,还情钟美食。猜猜我是谁,我是最笨人。”读罢,便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出去了,气得我想找他算帐都没有办法。哎!真是失策。细想,几乎每次都是这样被涮的。表弟啊表弟,你真是朽木不可雕,儒子不可教!此外,表弟还是个“搞笑天王”。

趣谈古人奕棋诗 篇9

唐玄宗有一次和宰相张说下围棋,正好李泌入宫进见,唐玄宗要张说试一试李泌的才学。张说就借“下棋”一事出题,要李泌作诗《咏方圆动静》,并且自己先作一首:

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李泌略加思索,随即也作一首: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呈才,静如遂意。张说的诗以当时的棋局做比喻,概括了下棋的特点,既逼真而又传神。李泌的诗却从当时的下棋扩展开去,引申到行义、用智、呈才、遂意几个方面去,蕴涵丰富,使人能从中领会到深邃的哲理。

诗人黄庭坚《弈棋二首呈任公渐》中的一首云: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这首诗写的是下围棋。因为没有公事要办,也没有客人来访,就坐在席上较量一下棋艺。下棋人忘掉了世界,忘掉了自己,好像轻盈的蛛丝,悠悠地飘扬在天空,由于冥思苦想,凝神不动,好像蜕化的蝉壳,挂在枯干的树枝上,全身仿佛僵化成一个无生命的躯壳。如果像湘东王那样只有一只眼睛看不清楚,那就真的甘心就死(梁元帝萧绎曾为湘东王,盲一目,后被西魏俘杀)。棋局像天下中分,双方各占一定的地盘,那还是可以相持下去的。下棋入了迷,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连参星横斜、月亮西落,已是夜尽天明都不知道了。全诗都扣紧“棋”来写,艺术技巧很高。诗人所写《弈棋二首》的另一首是:

偶无公事负朝暄,三百枯棋共一罇。坐隐不知岩穴乐,手谈胜与俗人言。簿书堆积尘生案,车马淹留客在门。战胜将骄疑必败,果然终取敌兵翻。

这首诗把下围棋称为“坐隐”、“手谈”,含有娱乐、消遣之意。这是下棋的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它也是比赛,是必须认真对付的。全诗也着力写了下棋的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和棋局的胜负。

诗人、政治家王安石有一首有关下围棋的诗《和叶志远直讲》云:

莫将戏事损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战罢两奁收黑白,一枰何处有亏成?

诗人认为不要把为了娱乐、消遣而下棋看得过于认真,以免有损真情,“且可随缘道我赢”,可以取得心理上的平衡,那样就不会有伤身体了。当棋局结束收起黑白棋子的时候,一盘棋的较量又有什么亏损、功成呢?王安石的棋艺不高,与人对局经常不加思考就快速落了,棋快要输时他就把棋子收起来,说:“本图适性忘虑,反苦思劳神,不如且已。”王安石的棋艺虽然不高,但仍是一位棋迷,一天他与薛昂下棋,两人打赌:谁下输了罚写梅花诗一首。结果薛昂输了,但他苦想了许久也写不出来。王安石没有办法,只好代他写了一首。后来薛昂到金陵去做官,知情者就此事挖苦他道:

好笑当年薛乞儿,荆公座上赌新诗。而今又向江东去,奉劝先生莫下棋。

明代学者、文学家杨慎十二岁时,一次观看父亲杨廷和与友人奕棋,奉父命即席写成一首诗:

兵卒冲千里,将军座九宫。追风看马跃,吉日想车攻。士相维城国,江河无堑雄。笑度几番局,月白映日红。

这首诗集中地描绘了下象棋时紧张激烈的形势:将军纵观全局,审时度势,运筹帷幄;兵卒勇往直前,横冲直撞,奋勇争先;车马相士冲破险阻,奋力据守,各逞其能。充满了激烈的战斗气氛。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据说年轻时也是一位棋迷,一次因贪下棋,竟忘了回家吃饭。他父亲一气之下夺过象棋扔于河中。王守仁面对随水飘流的棋子,伤感地作了一首吊棋诗:

敲棋终日兴偏悠,岂道今朝结父仇。兵卒下河车不救,将军落水士难留。马行千里随波去,象渡三江逐浪流。炮响一声惊霹雳,卧龙投起白云浮。

这首诗构思巧妙,通过对棋子的凭吊,逼真、传神地刻画出一位棋迷焦虑不安的神态和无可奈何的心情。这首诗写的是象棋的“下棋迷”,另外还有象棋“看棋迷”的诗。

清代诗人袁枚写了一首《春日偶吟》:

拢袖观棋有所思,分明楚汉两军持。非常欢喜非常恼,不看棋人总不知。

《京剧趣谈》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描述,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2.阅读课文,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京剧艺术特色,感受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精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朗读音视频)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本堂课,老师带领大家感受一种非常独特的音乐艺术,相信同学们对它并不陌生,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唱脸谱》视频。

2.同学们,你们对京剧艺术有哪些了解?

3.资料介绍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20xx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难读的字,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

四、品读释疑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几个方面的特色?

(课文介绍了中国京剧两个方面的独有艺术特色,一是道具:有实在道具如马鞭,还有一些虚拟道具;二是动作:亮相。)

2.读“马鞭”这一部分,想一想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用马鞭代替真马,这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

(2)京剧中运用实在道具和虚拟道具。舞台表演中,举出几个事例,揭示京剧中道具的独到之处。

3.出示:同时这一根虚拟(nǐ)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1)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演员运用马鞭的表演自由形象地写了出来。

(2)你能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写吗?

4.自由读“亮相”部分,思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静态亮相,这是京剧艺术的高妙之处。

(2)动态亮相,凸显英雄气概。

5.出示: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在写台下观众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神态描写,这里描写观众的紧张神态,是对舞台中演员表演的激烈打斗场面的烘托,侧面描写衬托出表演得精彩,引人入胜,为下文的“静”做好铺垫。)

6.“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诗句的引用,有什么好处?

说明这时候没有声音比有声音更有表现力,人们的心绪已经与京剧表演中传达的情感相融相通,突出艺术的高妙之处。

(二)主题延伸

读了本文,我们了解了中国国粹京剧的一些艺术特色。此时,中国京剧艺术大门向我们敞开,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请同学们搜集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或音视频。

五、总结课文主旨

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几个艺术特色,赞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

六、推荐阅读

本课推荐阅读《京剧》《看戏》。

课后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京剧道具和动作这两个方面,突出了京剧独有的艺术特色。

在教学中,我首先播放京剧《唱脸谱》,让学生对京剧有个大概的影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果然看了视频,孩子们很开心,很幸福,这为学习这篇文章开了好头。接着我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在充分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京剧的,这个问题不难,孩子们大部分都能回答上。另外这篇文章结构很明显分为两部分。然后分段学习,重点抓住两部分的关键语段,带领学生阅读,联想,使学生感受到京剧的独特魅力

上一篇:窗外的“世界”作文下一篇:生产车间年度工作总结